前評《城市社會學》雖很中國,但內容仍嫌學術乾枯,還是詹宏志的一本老書《城市人》(天下,1989,詹氏城邦集團的麥田也出)較具人文性尤其台灣本土性,更少見地為城市辯護如下:
有人以為城市基本上是不可能快樂的,只有回歸田園才有快樂。這個流傳頗廣的「田園之樂主義」其實是為害不淺的。因為,城市是一件不得已的事,住在城市也是身不由己的,那有人人從城市撤退的可能呢?既然住在城市情非得已,我們當然得為城市之樂辯護,尋找城市的快樂基礎,讓平凡的城市人可以安身立命。(p.184)
城市,在文學作品中,經常被設定扮演「罪惡之源」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有人詆毀,有人眷戀;然而無論詆毀或眷戀,大部份人又都離不開它。
城市,生活於其中的人多,真正去了解的人卻很少。
《城市人》是一本企圖了解城市的書,但不是文學作品。「它介乎感覺與現實之間,介乎文學與科學之間,介乎描述與呼籲之間,介乎方法與主題之間。」它用嶄新的形式與創意語彙進行特殊的思考,冀求探觸真實,以尋找新的理解方式和內涵,尋找新的心情,在城市中,新的生活方式。
《城市人》是一本自由的書,其中舉證判斷雖有其自成一格的邏輯推衍,卻不盡依循嚴謹的學術規則,而主要借助生活觀察與紀錄,加以概念化並作綜合式的分析,副標題「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頗能呈現這種技巧的特色。然而也正因如此,其中對現象的解釋、判斷與推測反而充滿想像力,並且到處洋溢著意想不到的機趣。
‧ 高低寬窄決定了街道的基本性格,但樹燈溝橋加上店招,卻帶給街道個別的風情面貌。
‧ 逛街的成本:時間和交通費用。
‧ 尋找新商店(及其新商品)來窮盡光陰,是一種城市人的生活特色。
‧ 因為快樂是態度,你不必改變事實,只要改變想法。
‧ 「專業店」只賣「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可能有幾萬種),使得尋找這個領域商品的消費者得到很大的方便。……它不是賣一種東西,而是賣東西給「一種人」。
‧ 各種商品已經成為干預我們生活最深、糾纏最緊的機制;它們甚至超過了政府、學校或警察。陳列並販賣商品的商店也因此成為意涵最豐富的生活符號,處處透露我們生活型態與價值觀念的真貌。
‧ 你在鬧區的轉角,摩天大樓的地面樓層,找到一家面積不大的咖啡店。它裝潢精緻小巧,惹人喜愛;服務有特色,咖啡香醇獨到──即使某天你遠離居住的城市千里之遙,有一個晚上突然會回想到那個乾淨、明亮的角落,覺得城市是你的家。
總之,《城市人》是本有所啟發的書,比如它說:「夜市是城市裡有趣的人群蝟集心態…它像是癌細胞一樣不斷生長…但當夜市進入規劃抑制成長,夜市本身就會逐步衰落(p.121)」,就蠻預告了北高夜市整治規劃的下場。《城市人》整体上比詹近著 《人生一瞬》佳。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304479/2007092005471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787856/2007042309484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3256619/20070819055144
可惜《城市人》中所介紹的台灣城市內容大都已過時(故讀者邊讀可邊補充),還是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帕慕克的《黑色之書》《我的名字叫紅》等文學名著較永恆經典。
未必吧!記得本台曾評仨如下: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更多的是賣弄支離破碎的中亞的中古城市(野)史,還有忽必烈和馬可波羅無趣的對話,以及看似具體其實是抽象的城市之記憶、欲望、符號、眼睛、名字、死亡、貿易、隱匿~等。
http://www.xiaoshuo.com/jsp/bookcomment.jsp?id=0015331
《黑色之書》比起前評《新人生》書中反覆講的抽象式書呆話,更多的是賣弄支離破碎的土耳其近代史尤其是伊斯坦堡的政治和城市史之具體知識,當然還有三流的追殺情節、以及蹩腳的愛情故事,整本厚達五百頁的《黑色之書》連《新人生》三百多頁中前幾頁的文字魅力也沒。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554585/20070924060932/
《我的名字叫紅》更多的是賣弄支離破碎的土耳其中古(野)史、伊斯坦堡的政治和城市(野)史、尤其是細密畫之具體知識,當然還有三流的追殺情節、以及蹩腳的愛情故事,整本厚達五百頁的《我的名字叫紅》難得下列較具文字魅力的引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690507/20070926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