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轟六
解放軍跳傘骨幹首次在立式風洞進行跳傘訓練
新華網成都2009-7月6日電 (于傑 倪章松)解放軍78名高空跳傘骨幹,首次在亞洲最大的立式風洞圓滿完成爲期4天的風洞跳傘訓練任務。立式風洞能夠全天候真實模擬高空跳傘環境,有助于跳傘前的空降、造型及特技表演動作訓練,縮短訓練周期,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益。據了解,風洞跳傘被納入全軍高空跳傘年度訓練尚屬首次,也是我軍利用風洞設備提升作戰能力的一次積極探索。在7月初進行的訓練中,參訓人員共完成了單兵飄浮及旋轉訓練、單兵攜帶傘具飄浮及旋轉訓練等多個訓練課目,在自由下降過程中姿態控制、高跳低開式跳傘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據參訓人員介紹,訓練不僅可以准確模擬空中飄浮的真實訓練環境,還有效擺脫了天氣條件的制約,再加上安全科學的訓練手段,4天時間就達到了平時1個半月的訓練量。
港媒稱空警-2000所配超級計算機雷達均系國産 2009年10月29日國際在線
與近幾年才熱衷引進預警機的一些國家不同,中國對預警機作用有著較強的“戰略前瞻性”。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就曾自主開展過預警機研制工作。此後,中國又開始關注以色列的預警系統。中、俄、以三方在1994年達成了相關的協議。按照約定,中國將購買4架安裝有“費爾康”系統的預警機。然而,三國的合作最終因美國的阻撓而流産。從此,中國開始進行獨立發展預警機的“一號工程”,用近3年時間就研制出“獨具特色”的“空警-2000”預警機。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空警-2000”的雷達天線並不像美俄預警機一樣是旋轉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動的。這印證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由于它只需以電子掃描進行俯仰和方位探測,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落後的機械掃描轉天線。專家指出,“空警-2000”上所裝置的雷達、超級計算機、控制臺及軟件都是中國自行設計和生産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9/1102571851.html
中國成功研制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全球第二
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制成功。在今天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組織公布的2009年度前100強排名中,天河一號高居榜首。有關專家認爲,“天河一號”的誕生,是我國戰略高技術和大型基礎
科技裝備研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創新成果,實現了我國自主研制超級計算機能力從百萬億次到千萬億次的跨越,使我國成爲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研制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國家。
“天河一號”在科技部的領導支持下,通過與天津市濱海新區密切合作,由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承擔的國家863計劃“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系統研制”課題的重大成果。該系統突破了多陣列可配置協同並行體系結構、高速率可擴展互連通信、高效異構協同計算、基于隔離的安全控制、虛擬化的網絡計算支撐、多層次的大規模系統容錯、系統能耗綜合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系統峰值性能達每秒1206萬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內存總容量98TB,點點通信帶寬每秒40Gb,共享磁盤容量爲1PB,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易使用等顯著特點,綜合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回應
剛看到特大新聞時,熱血沸騰,可看到一半時,我的心冰冷至極啊,確卻的說,這臺計算機不是完全國産的,中國只生産了其副件,主件CPU是美國,也就是這臺計算機不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計算。還記得國産第一個龍芯問世,全國人民熱烈歡呼,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心髒,然而這次千萬億次計算機研發成功,人們卻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一樣。因爲它不是完全國産的,讓人們大失所望,有多少網友問:“爲什麽不用國産龍芯”。難道中國永遠依負美國而生存嗎?用了美國的CPU,那就沒有秘密可言,中國的方方面面將全部展現在美國人面前,銀河麒麟系統也不過是個晃子。失望啊!龍芯何在,龍芯何在,中國要有自己的“芯”髒才不受制于人啊,中國要有自己的操作平臺才能利軍匹敵,可國産的東東都哪去了,是胎死腹中還中途夭折,強大的祖國卻讓小小的芯片牽著鼻子走,可恥!可憐!可恨!更怕啊!
另部件 那國不能用 你敢說美國的 計算機 就沒有中國的另件 過去有人在中國買了一 臺原産日本的索尼電視機 去
維修時發現裏面有中國另件 就去告商家說人家賣假貨 最後日本公司證明是真貨 人家就說了 爲什麽日本電視機不能用中國另件 現在那個企業不是 全球采購 誰做的好就買誰的 CPU 美國做的好 我們用了有什麽關系 你要說用了人家另件 就認爲自己什麽也不是 你要有本事你也買個CPU 你設計個計算機來 讓大家看看 那麽多國家爲什麽不設計出來那 是美國不賣他們CPU 嗎
第二有什麽用呢? 日本鬼子會說:我們一樣能造,可我現在就是不造,因爲我非常有自信的告訴自己,當我需要的時候我用一周就能造出世界第一的來。而有人還在爲一個第二而沾沾自喜”。
按照計算次數可以推斷集成技術,1毫米=1000 微米=1000*1000納米=1000*1000*1000皮米=1000*1000*1000*1000飛米
每秒可計算 12060000000000000 也就是一個指令周期 由此可得 每12.06秒 可以計算一次浮點運算 注意是浮點運算。確實是了不起。
大型計算機難點是陣列並行體系結構和互聯互通 讓各個CPU相互協作所以才那麽快
重點是結構體系根本不是什麽CPU 解決了這個體系構架用什麽CPU基本調節一下都可以 龍芯肯定也可以但整體速度要稍微慢一點 也許更好上千萬次
還有CPU現在對我們來說根本不難 龍芯也不是差 就是軟件有技術堡壘 硬件我們解決了沒軟件照樣跑不了 軟件差會不穩定或者慢 所以龍芯暫時還很難普及 要避過微軟的核心和指令 可是避過了就可能用不了許多大家普遍習慣的軟件應用或者要運行就得軟件上繞一圈又會變慢
所以樓上的有點錯怪我們的科技人員了 而且沒有物理連接不聯網又屏蔽就算他裝個信息收集發射器也是不會泄密的 別以爲用個零件機會泄密 現在世界最多的就是中國制造 那外國不是更愁
其實我們國家的超級計算機研制能裏還是很強的 這個消息也是真實的 至于CPU不是國産的 我認爲這不是重點 誰也不敢保證一件産品從元器件開始都是國産的 有的網友說用了美國的CPU就不值得高興 就不能沾沾自喜 聽來也對 至少說明我們的CPU不如美國的 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制造超級計算機的計劃 我們總不能沒有好的CPU就不造超級計算機了吧? 這個消息既然由官方發布 說明在世界上還是能拿的出手的 計算機制造技術不是只憑借CPU吧? 至少天河一號總體技術還是國産的吧?再說發布這個新聞只不過是告訴世人中國有此事物 有豈是沾沾自喜?? 有些人看到此類新聞就“右傾”, 總是認爲中國不行 我對此不以爲然 雖然不能盲目自大 但更不能長他人志氣 滅自己威風 中國是在不斷進步的
我敢說日本就沒這個能力,很值得驕傲了。以前在計算機上我們和日本交過幾次手,那是在美國不出口我們大型計算機的情況下,當時許多工程都需要10萬億次計算機,和日本合作才發現,他們還要偷學我們的呢,後來美國聽說我們研發出上億次計算機,馬上同意出口10萬億次計算機了。從此看出,大型計算機必須靠自己。目前國內研發計算機的好幾家,能制造出千萬億次的很驕傲了。CPU是關鍵,但也是個很小的部件,物理隔絕下,美國也偷不了什麽。計算機是工具,不是什麽敏感東西。
研發原子彈的時候,數學組打算盤計算數據的鏡頭,在我腦中久久不去。後來用的計算機又是手搖式的,計算率也慢。這次我們的成功真的是很驕傲了。
放眼世界,哪個國傢的超級計算機CPU不是用美國的Intel or AMD,超級計算機是一個很尖端的繫統工程,美國有CPU不也才搞出來沒幾天嗎?
中國的IC産業與美國差距太大太大,而且每年這種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半導體這塊如果中國不能獨辟蹊徑,基本無希望超過美國(我一親戚在美國德州儀器、IBM和國家半導體都做過工程師,回來了解了一下國內的情況,徹底失望)
這麽容易失望,難怪你親戚弄不出什麽尖端技術,只能在美國打工,雖然錢多點,可在科學領域的成就永遠都難以突破。學學錢學森,人家可是在國家最艱苦,最需要的時候回來的,條件這麽差人家都沒失望,沒放棄。你那親戚??????我實在不想多說什麽了。人比人,還是不能比呀。
鄙視那些妄自菲薄的,用美國的CPU怎麽了?日本也用美國的CPU,爲什麽他們造不出來千億次的計算機?造計算機不是簡單的部件堆砌,超級計算機更是複雜,雖然我們和美國有差距,但也僅僅是和美國有差距,和其他國家比,我們可以很驕傲!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93541
中國最新軍事裝備價格表一覽!
☆98式坦克單價:2百萬美元
結束了仿制俄式坦克的曆史
發動機功率1200馬力,最大速度60千米/時
火炮爲125mm加農炮,帶自動裝彈機
7.7mm同軸機槍以及12.7mm高射機槍各一挺.
裝備有激光告警系統以及自主激光防衛系統
☆85-III型坦克 單價:75萬美元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制造.
特征:可移動式複合陶瓷裝甲
發動機功率:1000馬
最大速度65千米/時
主炮爲125mm滑膛炮,射速爲8發/分,可以很高的命中率攻擊移動目標.
裝備有高射機槍,以及另一挺同軸機槍
采購單位: 25輛共計1875萬美元
☆63式輕型兩棲坦克 單價:62萬美元
中國制造的俄羅斯PT-76型兩棲坦克的改進型.
其重量僅有18.7噸,但是引擎卻很強勁,最大速度可達64千米/時
裝備有一門85mm火炮,一挺12.7高射機槍以及一挺7.62mm同軸機槍
☆90式裝甲運兵車單價:55萬美元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該型車的年産量可以達到400輛
運載人數:2名車組成員以及13名步兵
最大速度65千米/時
裝備一挺12.7mm機槍
☆WZ551輪式步兵戰車單價:33萬美元該型步兵戰車可以運載2+11名步兵,速度可達85千米/時
裝備有1門25mm炮以及一挺機槍
☆YW534裝甲運兵車單價:14萬美元
中國制造,銷售給泰國的舊式車型.
最大速度65千米/時
武器爲一門25mm炮以及一挺機槍
☆85式(D-30)122mm牽引榴彈炮 單價:40萬美元
射程4070米至18000米,射速8發/分
☆WM-80型273mm8聯裝火箭炮 :
輪式,人員編制爲5名,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時
有效射程34至80千米,火箭彈最大速度1140米/秒誤差爲射程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重裝填時間:5至8分鍾、高射炮(履帶與牽引式)、牽引加農炮共需要2億5000萬美元左右。
☆中國第二炮兵導彈目錄
☆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含MIRV) 單價:4000萬美元 MIRV:3至8枚核彈頭,射程8000千米,可作爲潛射導彈,據推測其中含有90年代從美國引進(或者是偷竊)的技術,CEP圓半徑誤差300米,到2001年2月爲止共進行過4次試驗,估計其造價接近由布魯金斯研究會公布的‘民兵‘導彈的價格,但低于‘和平衛士‘的價格. ☆東風21洲際彈道導彈 單價:82萬美元
移動式,射程3000千米,20至30萬噸TNT當量,圓半徑誤差50米,可打擊印度北部、中亞、越南大部以及東南亞範圍內的目標,自97年下半年開始生産過40枚比較老式的型號,射程爲1200至1800千米,具有反擊能力的發射裝置被部署在6個野外基地以及發射車隊中,☆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單價:45萬美元
射程370英裏(600千米),單彈頭,重1100磅(裝備核、化學以及常規彈頭)或者是1萬噸當量中子彈,2萬噸當量戰術核彈,固體推進劑,慣性制導,帶有洛克威爾GPS裝置,主動尋的,CEP圓半徑誤差小于100米,鎖定臺灣的該種導彈數量在1998至99年間由50枚增加到150枚.
☆XW41第一代巡航導彈原型單價:60萬美元
射程1800千米,CEP圓半徑誤差小于2米.
☆C-802‘沙丁魚‘反艦巡航導彈單價:36萬美元
中國設計制造,類似法國‘飛魚‘,射程120千米,末段飛行高度5至7米,海平面速度0.8馬赫,有海陸空三種發射方式.☆紅旗7地空導彈單價:9百萬美元
速度2.3馬赫,作戰高度15至5500米,射程可能是8000-12000米,仿制法國海響尾蛇系統,對付巡航導彈能力有限.
☆飛騰2000反輻射導彈(面對空) 單價:1500萬美元針對高輻射的航空器,被動制導,作戰高度3至20千米,射程12至100千米,固體火箭助推器.
發射單元:一個中心控制站,12部發射器,每部1枚導彈.
☆ZM87釹激光致盲武器單價1百萬美元,
中國電子光學工業的産品,1995年開始推向市場,可能在塞爾維亞軍隊中有裝備.
☆C4系統
從美國采購,包括加密技術,一個集團軍升級的費用估計爲1億美元.
采購單位: 1套C4系統共計1億美元
☆基洛級636型 單價:9000萬美元,
最先進的常規攻擊潛艇,在潛艇外殼上添加橡膠成分以達到絕緣的作用,由于從美國航母下面‘失蹤‘而名聲鵲起,並獲得‘大洋黑洞‘的稱號,柴油機動力,擁有新型的AIP裝置,可以不需要補充外界空氣來對電池組充電,時間長達45天,戰鬥潛深240米,最大潛深300米,水中航速20節,18枚魚雷,2具線導發射管,24枚水雷,6枚對空導彈.
☆094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 單價:1.5億美元
中國自制潛艇,用來取代老舊的夏級彈道導彈潛艇,得到了俄羅斯的技術支持,采用的是德國引擎,法國聲納,傳感器以及火控裝備,可裝備射程超過1000英裏的導彈,運載16枚巨浪2型導彈(射程8000千米,4彈頭),使用俄羅斯制造的覆蓋材料以減少反射,海軍計劃采購6艘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
☆宋級潛艇 單價:1030萬美元
中國制造老舊的‘明‘級的潛艇的替代型,采用德國引擎,法國聲納,傳感器以及火控裝備,水面速度15節,水下20節,續航力1200千米,裝備有水下發射巡航導彈,人員編制60名,據傳達到洛杉基級核潛艇早期型號的靜音度.
☆現代II級驅逐艦 單價:4億美元
對航母有強大的殺傷力,航速超過30節,排水量8000噸,8具SS-N-22‘曬斑‘超音速反艦導彈(號稱‘宙斯盾殺手‘,44枚對控導彈,2架反潛直升機,已采購4艘,預計需要6艘,是一種具有反潛,反艦,防空功能的現代化戰艦.
☆旅海級驅逐艦單價:1.6億美元
新的中型驅逐艦,航速39節,14節航速時續航力14000千米,裝備有16枚C801/802導彈,32枚‘海響尾蛇‘對空導彈,2架直9型直升機,采用的隱形設計有限,不過防空雷較爲先進. ☆中型航母 單價:24億美元
造價包括了10架SU-27D戰鬥機以及10架旋翼式預警機以及偵察機的價格,
據傳,中國花費了89.6萬美元從俄羅斯購買了垂直/短距起飛航母的設計圖紙,同時,表現出購買退役航母的意向,這類航母來自于法國,西班牙,俄羅斯或是澳大利亞、美國,中國也對泰國購買的航母進行了考察. 采購單位: 1艘中型航母共計24億美元
☆玉康級海軍運輸艦 單價:2億美元
長394英尺,排水量4170噸,航速18節,14節時續航能力爲3000英裏,運載能力500噸,武器:8門57mm炮,4門27mm炮,衛星通訊系統,使得它成爲一艘令人滿意的指揮艦,可以運輸坦克、裝甲運兵車以及步兵.
☆江威II級(057)藍水護衛艦單價:9000萬美元
中國制造,具有新型電子系統以及8枚C80X型導彈,可承受的價格以及令人滿意的性能可能會意味著它將被大量的采購,排水量3000噸,航速25節,18節時續航力爲4000英裏.
☆紅箭導彈快艇 單價:5000萬美元
中國制造,排水量520噸,長65英尺,航速32節,18節時續航力威1800英裏,裝備6枚C-801/2‘鷹擊‘導彈,2門37mm炮,4門30mm炮.
☆海南級獵潛艇(037)高速巡邏/攻擊艇單價:1200萬美元
中國制造,排水量392孫,長58.8米,速度30.5節,15節時續航力爲1300英裏,火炮:4門中國70式57mm雙管炮.4門俄制60式25mm雙管炮,4具RBU12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深水炸彈:2臺BMB投射器,2個炸彈架,水雷:導軌式投放裝置.
☆021快速導彈艇(黃蚊級?) 單價:650萬美元
中國造,小型艇,排水量171噸,長度33.6米,航速35節,30節時續航力1400千米.
運載導彈SM-4上遊一型.火炮:2門30mm雙管炮.
☆鯨沙II型兩棲突擊氣墊船 單價:500萬美元
中國造,15噸級,72英尺長,航速55節,唯一的武器是火炮.
☆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目錄
☆IL76運輸機單價:2900萬美元
時速850千米
航程7300千米
滿載航程3650千米
最大載重:40000公斤(88185磅)
尾部兩門23mm機炮.最大升限:12000米(39370英尺).
☆運8C運輸機單價2000萬美元中國造,用于低空空投
時速680千米
使用升限11000米(33450英尺)
作戰半徑1800千米
最大起飛重量61100 公斤(134484磅)
可以在很短的簡易跑道上降落,是中國空運的主力機型
☆C130大力神型運輸機單價4000萬美元
在6060米高度時速爲562千米
使用升限:10000米(運載17716公斤物資)
滿載航程:2356千米
可運載92名軍人或者64名全副武裝的傘兵或者74具擔架以及2名醫務人員
最大起飛重量:69750公斤
可在泥土跑道降落
☆西安JH-7戰鬥轟炸機單價1400萬美元
第一種中國自行研制的戰鬥機
位于海平面高度的時速:1.6-1.7馬赫
巡航速度0.8至0.85馬赫
升限15500米(50850英尺)
作戰半徑:900千米至1600千米
航程3200千米
機鼻部位安裝有雙23mm機炮,兩個翼下挂架挂載霹靂4型空空導彈
對海攻擊武器:2枚C-802掠海反艦導彈,兩個可投副油箱,不過軍方領導更偏愛SU-
☆中國J-10空優戰鬥機單價2000萬美元
中國制機身,以色列的電子設備,俄羅斯的發動機(據猜測以色列提供了由美國參與研制的‘獅‘式戰鬥機的技術)
速度:2馬赫
航程:1000千米
用途:奪取制空權並協助對地攻擊,裝備有R73,不死鳥4(疑爲怪蛇4)以及霹靂10型導彈.
☆中國FC-1戰鬥機單價1400萬美元
中國、巴基斯坦聯合生産的單座戰鬥/攻擊機,應用了俄羅斯、西方以及中國的技術,海平面時速爲1.8馬赫,升限15800米,航程800千米,性能和美國F-16相當,並有接近F-22的機動力(F-22的機動力很強嗎?沒覺得)
此機型是由于阿富汗問題的需要,在2000年尚未有采購計劃.
☆SU-27戰鬥轟炸機
單價:3540萬美元(自俄羅斯購買)/2800萬美元(中國自行生産,代號J-11)
水平速度:2.3馬赫
升限:18000米
作戰半徑:1500千米
裝備有費佐頓雷達公司生産的N0001型雷達,搜索範圍62千米,裝備有R-27中距導彈以及R-73格鬥彈,對地武器有普通航彈,集束炸彈,火箭發射巢,使用美國Loral衛星導航系統履行全氣象條件下的轟炸任務
采購單位: 5
☆SU-30MK戰鬥轟炸機
單價:8000萬美元
專職的全氣象條件遠程精確打擊飛機,俄羅斯用低得多的價格銷售了50架給印度,並同意不向中國出售MKI型給中國,而且還拒絕了中國引進授權生産的要求,(如此一來,價格將會低于5000萬美元).
有單/雙座兩種型號,海平面時速2馬赫,不加油作戰半徑1500千米,2次加油可達3500千米,可以共計關島,澳大利亞以及印度洋的目標,
可運載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以及激光制導的炸彈和導彈等,
也能使用電視制導導彈,采用的是費佐頓的N001雷達,並具有後視告警雷達,以及電子對抗裝置。
☆由以色列改裝的帶有美國産預警系統的IL-76MD型運輸機
單價:2.5億美元
俄以共同爲中國生産的‘法爾康‘型空警雷達,已采購一架,預計將再以相同價格購買3架,美國向以色列施壓,迫使其在2000年放棄了對華銷售計劃,預警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維持制空權,用數據鏈來向地面防空部隊以及海軍艦艇提供信息,從而協助進攻和防禦,臺灣就擁有2架從美國購買的E-2C鷹眼預警機..
采購單位:
☆轟-6(仿制圖波列夫TU-16)轟炸機單價:1600萬美元
由于俄羅斯拒絕向中國出售更先進的轟炸機,老舊的轟-6至今仍然是解放軍空軍的主力轟炸機,可以運載常規以及核子彈藥,空對面導彈並且可以改裝爲加油機和電子戰飛機.
☆俄羅斯TU-22M3‘逆火‘轟炸機單價:4億美元
大型超音速轟炸機,可運載巡航導彈,常規及核導彈,炸彈,反輻射導彈,耗油量極高,由于俄羅斯在1993年已經停産此型飛機,所以中國空軍得到的都是需要修理的二手産品.
☆MI-17運輸直升機 單價4百萬美元
俄制重型直升機,載重量2000公斤
最大巡航速度,250千米/時
航程1065千米(帶輔助油箱)
☆直-11直升機(法國) 單價1200萬美元
最大起飛重量2000公斤
巡航速度:240千米/時
航程600千米滯空時間3.9小時 ☆UH-60黑鷹醫療/運輸直升機(美國西科斯基)
起飛重量,9200公斤
貨物鈎載重:3630公斤
時速130KLAS(KLAS?什麽單位) ☆哈爾濱Z-9(歐洲直升機公司海豚) 單價:1060萬美元法中聯合生産的中型運輸直升機,速度慢,産量有限暴露了吸收新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途:運輸部隊,攜帶反坦克導彈、反潛裝備.
載重量:2000公斤
海平面速度:278千米/時
航程875千米
回應
中國有大力神運輸機麽?
中國運8能比伊爾76裝得多?斑竹太垃圾了。本人沈陽軍區于洪場站退伍,98年時伊爾76曾轉場到我們那,運八和伊爾76一比,就像大人和小孩。運八最大起飛重量24噸,伊爾近80噸,瞎寫啊,斑竹腦殘了
機槍居然有7.7mm,你說謊也看看書嗎。
其型號與部分功能有待證實?
中國軍工有效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新社深圳2007年十月十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亞楓十一日在此間表示,目前,中國的軍工科研生産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轉向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有十多萬項軍工技術轉爲民用。
首次領銜國防科技工業整體組團參加深圳高交會的國防科工委當天舉行專場新聞發布會,胡亞楓介紹國防科技工業展團相關情況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中國軍工民品産值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由一九七八年不足百分之十,已提高到去年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國防科技工業已能生産五十余大類約一萬多種民用産品,年銷售過億元人民幣的民品近兩百種,過十億元人民幣的也近二十種。
胡亞楓稱,民品産值占總産值比重達百分之六十五的國防科技工業,已成爲國民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並以其高科技優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據突出而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國防科技工業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方針,在核能、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科技和電子信息等各個領域爲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有效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 競爭力。
本屆深圳高交會上,單獨設立的“國防科技工業展館”展出具有自主 知識産權、科技含量高、産業前景好的高技術、新技術和特種技術與成果五百多項,主要展品包括“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污染“長征五號”運載 火箭、七千米載人潛水器、月面巡視探測器、秦山二期核電站、ARJ21新型支線飛機、新一代氣象電子雷達、保安機器人等模型,覆蓋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核技術應用、民用船舶、公共安全、能源與環保等諸多領域。
國防科工委同期還正式發布《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對接項目指南》,旨在利用高交會平臺,進一步加強國防科技工業與地方的經濟科技合作,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
中國傳統軍工企業改革中將受到強烈沖擊(組圖) 2007年09月04日 華夏經緯網
近期,國家主管部門陸續推出兩項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重大改革措施。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了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要性。這些均表明:軍工産業與軍工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兩指”促“兩化”,政府意圖十分明確
“兩指”是對由國防科工委正式公布的《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由國防科工委、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爲《指導意見》)的簡稱。“兩指”的公開發布,表明政府大力推進國防科技工業的産業市場化和企業市場主體化(以下簡稱“兩化”)的決心已定,且態度明確,措施具體。
《指南》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可參與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五個具體領域:軍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防基礎科研項目、軍工配套科研項目;軍工科研生産任務;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采取多種方式與軍工企業合作,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産業化發展。
《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是我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力爭用幾年時間,使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指導意見》同時明確了分類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政策與措施。
國防科技工業作爲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曆來在體制改革問題上謹慎而行;軍工企業作爲關乎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力量,曆來在承擔軍品科研生産任務方面獨占鼇頭。爲什麽政府近期連續出臺政策,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産業化和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這無疑明確地表明了政府推動軍工企業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需要的意圖。
序幕已經拉開,政府和企業准備好了嗎?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被不斷打破、行政關系變爲利益關系、國有企業神聖使命世俗化的過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也將是一個封閉半封閉體制被不斷打破、行政關系變爲利益關系、軍工企業神聖使命世俗化的過程。“兩化”既是政府追求的長期目標,也是軍工企業的終極歸宿。
但是,應該看到,盡管“兩化”的結果將是美好的,但是“兩化”將是一個充滿經驗和教訓,既令人振奮、又令人痛苦的變革過程。
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前,政府和企業都覺得有許多亟待改革之處,政府嫌企業行爲能力不強,“等靠要”的觀念陳舊;同時企業嫌政府管得太緊、太寬,企業難以自由發揮。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後,對于政府而言,過去的許多管理措施都將失效,本來井井有條的秩序可能會顯得有些混亂,甚至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對于企業而言,過去有固定的渠道可以獲得任務和資金支持,企業的發展總有“靠山”可以依賴,但是由于未來政府對企業的管治越來越少了,因而通過政府的固定渠道獲得的排他性支持也越來越少,企業將主要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獲得合同,企業的生命線將依賴不斷地殘酷拼殺才能得以延續。
政府對傳統軍工企業的直接管治與排他性支持越來越少,傳統軍工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與習慣性服從程度越來越低,將是兩個並行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政府主管部門和傳統軍工企業是否對各自角色的變化做好了准備,還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化被動爲主動,軍工企業“浴火重生”
無疑,對于這次以“兩指”促“兩化”爲主要內容的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感受到沖擊和震動最強烈的一定是傳統軍工企業,尤其是市場化進程稍微滯後的産業與企業。如果說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的話,那麽傳統軍工企業就等于是要進行一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再造,成爲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爲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實際上,這次出臺的“兩指”促“兩化”改革政策,是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進一步落實中央要求的具體行動。軍工企業作爲被改革的對象,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從軍工企業自身來講,置身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之中,常有被時代抛在後面的感覺,主要是因爲國家出臺的政策越來越依賴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由于體制機制的改革相對滯後于其他行業,很難完整地行使作爲一個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應該行使的權力,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企業的內部管理也很難對市場信號做出合理的反應,不僅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顯得“另類”,同時在企業內部積累了一些影響企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損害到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還會損害到職工的個人利益。
因此,軍工企業應該化被動爲主動,借助國家推進改革的東風,研究政策、把握機會、認真策劃,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積極應對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帶來的挑戰,變壓力爲動力,變挑戰爲機遇,化被動爲主動。在這次曆史性的國防工業體制深刻變革中,軍工企業要“一不怕疼(不心疼傳統體制)、二不怕老(敢于對過時的老觀念提出挑戰)”,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決心和態度對企業進行再造,在政府的管理與指導下重塑軍工企業社會形象、重構軍工企業運行基礎,激發企業的內動力和創新活力,使軍工企業成爲真正的市場主體,爲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航天信息網)
中國要讓私企造武器 世界軍工私企撐起半邊天
2007年8月6日,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委員會近日專門頒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提出要積極、穩妥地引導非公有制經濟規範有序地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而在7月末,印度新德裏舉辦的“本土武器——機遇與挑戰”裝備研討展覽會上,如何吸收國外和國內私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生産成爲會議主題。實際上,私營企業已成爲很多國家國防工業發展的“頂梁柱”。
美國:軍品私營之“典範”
美國雖然是個軍事大國,武器裝備先進,卻沒有專門的國防工業部門,國防科研和生産主要由私營企業擔負。如美國最大的軍火制造商洛?馬公司、 波音公司和雷神公司都是軍民兼營的私營企業。在美國,其軍工企業中私營企業占90%,而整個美國約有1/3的企業與軍工生産有密切聯系,堪稱軍品私營的“典型”。不管是軍服、頭盔、擔架等“小件”,還是戰機、導彈、雷達、潛艇、坦克等這些“大件”大都由私營企業設計、制造。同時,美軍並不僅限于從民企直接購買産品,還包括租用産品、勞務購買等。美國海、空軍飛機的保養和修理任務有35%由私營企業承擔。在今後幾年,這一比例還將提高到40%以上。
也正是因爲軍工企業在美國的特殊地位,那些軍工集團的“龍頭老大”與白宮和五角大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的軍工集團不僅可以左右國內政壇人選和政策走向,甚至還可以通過軍火貿易直接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
日本:年産數萬坦克戰機
冷戰結束後,日本對國防工業進行了調整,大力促進軍民結合,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其軍工産業得到巨大發展。日本官方沒有專門的兵工廠,武器裝備研制和生産均由防衛廳委托私營企業來完成。目前,在日本從事軍事裝備生産的私營企業約有2500家,年生産總值達200億美元。
日本的軍民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寓軍于民”,強調民用技術對軍工生産的輔助作用。因此日本的大企業在制造汽車、船舶、 發動機、家用電器、電子設備等民用産品的同時,還不斷將尖端民用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 這在很大程度上壯大了日本的戰爭潛力,比如,日本坦克生産企業平時只有3家,而一旦戰爭來臨,把部分汽車工業轉産坦克,可年産坦克1萬輛;若以30%的汽車工業能力來制造飛機,年産量可超過1萬架。
俄羅斯:軍工私營路艱難
不管是前蘇聯還是俄羅斯,國防工業都是重中之重。但另一方面,國防工業也是俄羅斯經濟改革的一個巨大障礙。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很快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軍民一體化改革,把70%的軍工企業轉向民品生産。然而這場對軍工企業的激進私有化,不僅沒有改變軍工生産所面臨的困局,反倒讓本就危機重重的國防工業陷入整體性崩潰的局面。從1991年開始俄羅斯的軍火訂貨年年下降,到1994年軍品訂貨共減少80%,軍品銷售額也從以前的平均每年出口約200億美元狂降到30億美元。這直接導致生産規模的縮減,其中彈藥生産下降93%,戰略 火箭和核潛艇的生産已降到“最低水平”。鈈、鈾等核原料的生産完全停止,其他還有大批工廠處于停産和半停産狀態。據估計,當時俄軍工領域失去200萬個工位,1700家企業已有幾百個徹底關門。
到上世紀90年代末,俄政府不得不放慢私有化步伐,軍工企業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內容變爲在軍工企業間聯合組建股份制企業。2004年3月,普京對國防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繼取消五局、科技工業部,加強國防部行政管理權,成立國防訂貨國家委員會,把國防工業改革主導權納入總統權力核心體系之中,爲國防企業下一階段的大規模結構體制改革創造條件。
中國軍工戰略武器生産企業將保持國有獨資(圖)
中新網2007年7月2日電 國防科工委、發展改革委、國資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勤對有關問題進行解答時指出,對從事戰略武器裝備生産、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的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將保持國有獨資。
孫勤表示,軍工企業關系國家安全,行業之間及各企業之間特點各不相同,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因此,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嚴格界定股份制改造的範圍和程度,科學區分企業類型,統籌規劃,分類推進。
一是對從事戰略武器裝備生産、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的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保持國有獨資。在禁止其核心保軍資産和技術進入股份制企業的前提下,允許對其通用設備設施和輔業資産進行重組改制。
二是對從事關鍵武器裝備總體設計、總裝集成以及關鍵分系統、特殊配套件生産的重點保軍企業在保持國家絕對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實施股份制改造。鼓勵境內資本(指內資資本)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允許企業在行業內部或跨行業實施以市場爲主導的重組、聯合或者兼並,允許企業非核心資産在改制過程中租賃、轉讓或拍賣。
三是除上述兩類企業外,對從事重要武器裝備生産的其他重點保軍企業,根據承制武器裝備的重要程度,可實行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鼓勵引入境內資本和有條件地允許外資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 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四是鼓勵和支持以民爲主,從事軍民兩用産品、一般武器裝備及配套産品生産的軍工企業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軍工企業可以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融資。
中國將有條件允許外資進入軍工領域(組圖)
中新網北京2007年6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二十二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中國將積極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軍工企業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國防科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資委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是中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力爭用幾年時間,使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
該政策文件要求分類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對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等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必須國有獨資;對從事關鍵武器裝備總體設計、總裝集成以及關鍵分系統、特殊配套件生産的重點保軍企業在國家絕對控股前提下,可實施股份制改造。
此外,對從事重要武器裝備生産的其他重點保軍企業,根據承制武器裝備的重要程度,可實行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股份制改造,鼓勵引入境內資本和有條件允許外資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符合條件企業通過 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鼓勵和支持以民爲主,從事軍民兩用産品、一般武器裝備及配套産品生産的軍工企業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軍工企業可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融資;鼓勵軍工集團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經批准允許其主營業務資産整體重組改制。
這份官方文件稱,國家將爲實施股份制改造的軍工企業在軍品市場准入以及承擔軍品任務、投資、軍工設備設施管理、稅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創造良好環境,對股份制改造後符合條件的軍品生産企業,國家繼續發放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證,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或上市提供報務的中介機構,則必須符合有關保密要求。
國防科工委官員認爲,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一是有利于打破行業、軍民及所有制界限,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力量進行國防建設,提升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能力和水平;二是有利于軍工企業成爲真正的市場主體;三是有利于軍工企業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重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軍工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中國支持重點戰略行業:軍工企業2007免交紅利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7年5月30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意味著熱議多年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入實施階段,政府有權開始要求央企交納紅利。主管部門的知情人士日前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協商情況來看,軍工企業將免于在2007年交納紅利,不過他也表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收繳和支出的實施細則還沒有最終明確。
該知情人士介紹說,軍工企業免于在2007年交納紅利的原因是,該行業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行業,而且曆史負擔普遍過重,“需要的錢比能交納的還要多,因此現階段不必征收。”
他說,其他央企之間也因行業不同而收取不同比例。平均比例不會太高,不會以犧牲企業的活力爲代價。
國務院常務會議之前, 財政部主導起草的《關于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請示》以及《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已經上報國務院。現階段,財政部將與國資委共同協商制定預算管理中收繳和支出的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將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怎麽收。財政部和國資委認爲,國資委作爲一百多家央企的監管人,了解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且有權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考核,因此由國資委進行收繳最爲現實;二是怎麽管。央企紅利作爲公衆財産,和石油特別收益金一樣,也應該進入政府的預算體系內,由財政部作爲非稅收入單獨管理;三是怎麽用。央企紅利將部分補充社保虧空,各方對此已經沒有爭議。而另外一個重要用途———産業結構的調整,不但國資委和財政部都有建議權,而且包括 國家發改委在內的其它機構也可以參與決策。在今年5月成立的國家核電科技公司中,發改委作爲整個産業結構的調控者,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後,對于一些重大項目的支出,還將提交人大審議。
5月召開的會議要求,從今年開始,率先在中央本級企業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地方試行的時間、範圍和步驟,由各地政府自行安排。(記者 李雁爭)
中國五大軍工集團攜梟龍暗劍等亮相莫斯科
2007年8月21~26日,第八屆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MAKS 2007)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格羅莫夫試飛院機場隆重舉行。作爲俄羅斯“中國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在國防科工委的組織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家軍工集團公司,以及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組成的中國國家展團以強大的陣容首次亮相莫斯科航展,成爲本次展會上最大的亮點之一。
全面發展的中國航空
由中航第一集團公司和中航第二集團公司組成的中國航空工業在本次航展上展出了“梟龍”戰鬥機、“暗劍”無人機、ARJ21支線飛機、H425直升機、直11直升機機等一大批軍、民用機型。
“梟龍”戰鬥機是由中航第一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制新一代的單座、多任務輕型戰鬥機,適應于21世紀的作戰環境,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先進的氣動外形及高機動性,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先進航電和武器綜合系統,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精確武器投放、較強的空對地攻擊能力。
ARJ21飛機是由中航商用飛機公司研制的70~100座級、以渦扇發動機爲動力、航程在2000海裏以內的中、短航程支線飛機,也是第一架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型支線飛機。ARJ21支線飛機研制是中國首次作爲主承包商主導運作的高水平國際合作項目,共有12家國外大公司作爲11個主要分系統的承包商參與了風險合作。
H425直升機是由中航第二集團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制的4.2噸單旋翼帶涵道尾槳的雙發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機,裝有兩臺法國賽峰集團下屬的透博梅卡公司生産的阿赫耶2C發動機,已于2004年12月獲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
直11直升機是由中航第二集團 昌河飛機工業公司和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研制生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並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産許可證的2噸級多用途輕型直升機。
自1951年創立以來,中國航空工業已經走過了56年的發展之路。從最初只能簡單地修理飛機,到目前已經擁有了完整的設計、試驗和制造體系,能夠研制生産各種殲擊機、轟炸機、教練機、直升機、空中加油機、通用飛機、無人駕駛飛機、民用支線飛機等各種類型的飛 機和微型飛機,以及配套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成爲中國國民經濟中技術密集、基礎雄厚的高科技産業之一,爲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積極進取的中國航天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組成的中國航天工業爲本次航展帶來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火星空間環境探測器、新一代大推力運載 火箭、“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開拓者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等展品。
2004年獲得立項的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投資約14億元人民幣,工程命名爲“嫦娥工程”,第一顆繞月衛星被命名爲“嫦娥一號”。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衛星、運載火箭、測控、地面應用和發射場等五大系統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繞月探測工程完成了“嫦娥一號”衛星和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産品研制,通過了各項試驗考核驗證;完成了發射場、測試、地面應用系統的建設;“嫦娥一號”衛星于日前通過了出廠評審。2007年8月10日,經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批准,工程已經轉入發射實施階段。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是中國自主創新的重大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中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裏程碑。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對于提高民族凝集力、激發全民探索精神,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同時,實施月球探測工程也將爲推動國際深空探測發展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
中國火星空間環境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對火星空間環境進行探測,該探測器將在2009年通過俄羅斯運載火箭與俄羅斯“福布斯”火星探測器一道發射升空。
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是一個由多種型號火箭組成的大推力、無毒、無污染的綠色環保火箭系列,具有模塊化設計、批量生産、發射周期短、低成本,可靠性高的特點,將可以滿足中國航天未來發展對運載能力的要求。
“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是一種按照“通用性、繼承性、擴展性、及時性和先進性”原則設計的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平臺。基于這一平臺,中國分別與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簽署了通訊衛星在軌交付合同,2007年5月尼日利亞通信衛星一號升空後已准確定點,中國民用衛星實現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
“開拓者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制的中國首枚小型多級固體運載火箭,具有可機動發射、操作簡單、發生成本低、能夠快速進入空間等特點。目前,在“開拓者一號”研制試驗基礎上,正在進行“開拓者一號甲”(KT-1A)、“開拓者一號乙”(KT-1B)固體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
2007年是中國航天工業創立51周年。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仿制進程導彈到應用完成的地地、地空、海防導彈武器系統;從嚴治探空火箭到具備研制發射各種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能力;航天技術從一片空白到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不僅爲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航天已成爲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繁榮富強的象征,興旺發達的縮影。
創造高端的雷達電子
在中國展團中,擁有數十家中國高水平電子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是第一次參加莫斯科航展。
他們的展品中集中展示了近年來中國在高性能雷達領域的重要成果。其中展出的YLC-2雷達是新一代3D雷達,采用了相控陣、全固態、全相參、頻率分集、脈沖壓縮等先進技術。該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測高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反地物性能好、可靠性高、易于維修等特點,並能綜合6部雷達情報組成一個局部雷達網。YLC-2雷達是一部高性能的三坐標骨幹引導和警戒雷達,其技術水平達到了當代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成功開發的導航系統、航天測控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金融網絡系統、政務信息系統、能源電子控制系統等,提供的各類通信及網絡産品、計算機、雷達、數字音視頻産品、新型元器件、專用設備儀器、基礎材料等,已不斷爲全球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信息産品、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爲實現國防高技術引領科技發展,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綻放異彩的專業院校
在中國國家展團的行列中,除大型軍工集團外,來自中國航空航天專業領域三所重點院校也進行了精彩的展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展出了“北航一號”試驗火箭、“蜜蜂”系列飛行器、共軸式無人機和WP-11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等展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展出了微型飛行器系列和“禦精靈”無人直升機展品。西北工業大學則展出了ASN-206無人機等展品。另外在各高校在航空航天領域有意向開展對俄合作的基礎前沿技術和項目也受到專業參觀者的關注。他們的展品和介紹,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航空航天工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走向國際的航空外貿
而作爲此次展覽中中國展團唯一的專業外貿公司——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是中國國家授權的航空産品營銷商,目前已銷售飛機逾千架,用戶遍及30多個國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舟60飛機實現批量成交,成爲中國民機出口的重要裏程碑。
中航技公司從事的航空轉包生産專業服務始于1979年,作爲這一事業的開拓者、推動者、組織者, 中航技公司與世界上許多知名的航空工業企業包括波音公司、空中客車公司、GE公司、羅羅公司、普惠公司、霍尼威爾公司、柯林斯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承接的航空零部件包括波音和空客等飛機制造商的機頭、機身、尾段、垂尾、平尾、機翼零組件、各類艙門、電纜等,GE、RR、普惠、斯奈克瑪等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的盤、環、軸、葉片等零組件,以及霍尼韋爾、柯林斯、泰勒斯等機載設備制造商的機載設備零組件。中航技公司爲中國航空工業的對外開放、技術進步、管理創新、人才培養以及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完)
可悲:中國稀土出口價格還不如“豬肉”!
稀土是關系到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金屬。若繼續現有的生産經營模式,也許20到50年後,中國就將變成稀土小國.
爲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地擊落“飛毛腿”?爲什麽盡管美制M1和蘇制T-72坦克的主炮直射距離差距並不大,但前者卻總是能更早開火,而且打得更准?爲什麽F-22戰鬥機可以超音速巡航?……
這些“爲什麽”勾勒出當今軍事科技的巨大進步,也同時勾勒出了近20年世界的動蕩與沖突。針對每一個“爲什麽”,都有其具體而明確的答案。不過,從材料科學的角度,“稀土”能夠一次性解決上述所有問題。
稀土的開發應用近幾十年來爲軍事科技提供了推力強勁的引擎。海灣戰爭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軍事奇迹,美軍在冷戰後局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對戰爭進程的非對稱性控制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稀土成就了這一切。
正因如此,稀土的開發利用也孕育了巨大的危險。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軍事勢力爲了獲得對對手的非對稱性控制能力,而參與稀土爭奪與研發,孕育了軍備競賽的風險;另一方面,獲得這種能力的國家更傾向于以威脅或戰爭解決爭端。對此,中國作爲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的大國,有必要從源頭上爲這種軍備競賽降溫,嚴格限制稀土開采,立刻禁止稀土出口。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稀土開發不可謂不重視。早在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把稀土開發列入中國第一個科技發展規劃。1975年,中國便成立了稀土領導小組,即便國務院機構幾多調整,但專門的稀土行業管理機構卻一直得以保留。1991年,稀土被列入國家保護礦種。從稀土保護的政策面來看,專門的機構,穩定的行業政策,國家一以貫之的總體控制,即便中國石油也沒有這樣的待遇。但是,稀土産業幾十年發展的成果,基本上還停留在低水平賣資源的水平。
對于稀土生産的現狀,國土資源部從1999年以來進行過無數次的清理工作,針對的問題包括濫挖濫采、産能過剩、秩序混亂,采取的措施包括總量控制、炸毀非法礦井、沒收生産設備、司法介入、許可證、與基層政府簽訂責任狀、與礦山簽訂合同書……2005年,商務部開始用稅收控制稀土出口。這些措施力度之強,持續時間之長,幾乎達到了管理部門的權力極限。
然而亂象依舊。有人曾總結中國稀土有七大難解之謎:1.以産業政策爲導向的宏觀調控始終難以奏效;2.調整産業結構和控制生産總量的政策一敗再敗;3.可持續發展開采無法實行;4.以統一規劃爲方針的加強管理措施難以實施;5.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産業升級的願望永遠只是願望;6.依靠聯合重組實現行業自律的對策無從下手;7.強化推廣應用從而提高産品附加值的目標至今達不到。
就在這樣的亂象之中,中國稀土可開采儲量從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降到了如今的52%。若繼續現有的生産經營模式,也許20到50年後,中國就將變成稀土小國。如果有一天,中國認識到稀土的價值,而希望從世界購買,那麽等待中國的就將是天價。
稀土,令武器更冷血
稀土是關系到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金屬。爲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擊毀“飛毛腿”導彈?這得益于前者精確制導系統的出色工作。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于電子束聚焦,釤、釹是稀土元素。
爲什麽M1坦克能做到先敵發現?因爲該坦克所裝備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機,在晴朗的白天可以達到近4000米的觀瞄距離,而T-72的激光測距機能看到2000米就算不錯。而在夜間,加入稀土元素鑭的夜視儀又成爲伊拉克軍隊的夢魘。 至于F-22超音速巡航的功能,則拜其強大的發動機以及輕而堅固的機身所賜,它們都大量使用稀土科技造就的特種材料。比如F119發動機葉片以及燃燒室使用了阻燃鈦合金,這種鈦合金的制造據說是使用了錸;而F-22的機身就更加是用稀土強化的鎂鈦合金武裝。否則,超音速巡航中,F119強大的動力足以摧毀它自己。
上述種種還只是窺豹一斑。事實上,凡稱得上高技術的兵器幾乎無一沒有稀土的身影;更致命的是,稀土往往集中在使這些武器化腐朽爲神奇的最關鍵部位。比如“愛國者”除了制導系統,彈體控制翼面等關鍵部位也是用稀土合金;一些先進坦克的裝甲用稀土材料後,防彈性能更好;還有美國那些掌控戰場形勢的“千裏眼”、“順風耳”中用稀土科技造就的大功率行波管,這使得其工作更可靠,抗幹擾性更強……
簡單說,相比傳統兵器,高技術兵器的優點在于其更方便、更靈敏、更准確、更容易操縱。這些提起來容易,但卻集中體現了當今材料科學、電子科學以及工程制造的諸多最高成就。而這些成就的獲得,往往是源于稀土的某些特殊功能的發現和應用。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之稱,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産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稀土科技一旦用于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後幾次局部戰爭中壓倒性控制,以及能夠對敵人肆無忌憚地公開殺戮,正緣于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
中國稀土,爲他人做嫁衣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說的一句名言。然而,在發達國家先後將稀土視爲戰略資源,並有所行動的時候,稀土在中國更多只被看作是換取外彙的普通商品。
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産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産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産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産品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
據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産能力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國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國家的貪婪。以制造業和電子工業起家的日本、韓國自身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中國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這兩個國家。至于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早早便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鉬的生産也已停止,轉而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西歐國家儲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愛本國稀土資源,也是我國稀土重要用戶。
發達國家的貪婪表現在,除了生産所需,它們不但通過政府撥款超額購進,存儲在各自國家的倉庫中——這種做法,日美韓等國行之有年;除了購買,還通過投資等方式規避中國法律,參與稀土開發,行公開掠奪之實。
遺憾的是,至今未見政府有效的控制舉措。許多專家呼籲的戰略儲備制度,至今不見動靜。而且,由于並未真正認識到稀土戰略價值,導致中國的稀土開發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資源浪費——生産無序、競爭無度,中國在擁有對稀土資源壟斷性控制的同時,卻完全不具有定價權,稀土價格長期低位徘徊。
一擁而上的盲目開發以及宏觀規劃水平低劣,導致中國並未成爲稀土開發大國,中國稀土科技遠遠落後于發達國家。鑒于稀土在提升軍事科技方面的顯著作用,如果任這種趨勢發展,中國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將構成對中國國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嚴重的威脅,中國將爲其短視以及不負責任的生産開發付出代價。 目前,中國稀土的主要購買國日本、韓國、美國,前二者與中國存在種種糾紛,後者則在臺灣問題上構成對中國最大的現實威脅,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戰爭主要參與者。事實上有些對抗已經在中國東海、黃海上演。但是,在這些對抗發生時,很少有人想到那些真正能威脅中國的戰機、艦艇與導彈,監視中國的雷達上的關鍵部件可能就是中國不計後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
美日韓都是稀土科技大國。以日本爲例,日本在有關稀土應用的材料科學、雷達、微電子産業上甚至擁有比美國更強的技術制造能力。美軍現役武器中,潛艇用高強度鋼,導彈微電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戰機引擎的特種陶瓷也是日本研發……日本科學家曾誇口說,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國巡航導彈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不過,我們可以想象,這些微電子芯片、高強度鋼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無法被制造出來。
出口價格還不如“豬肉”
目前純度爲99.9%的氧化鈰爲18元/公斤,過去最高賣到30元/公斤,有時稀土的價格甚至賤過豬肉。就拿提價的氧化釹來說,它的售價最少應該在110至120元/公斤之間,才能夠補償鑭、鈰、釔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積壓造成的損失。
稀土行業協會人士的共識是:全國30種稀土産品平均出口價格雖然均有所提高,但這個價格只是表面的風光,因爲從去年5月開始國家取消了稀土企業的兩項出口退稅,同時大量壓縮了出口配額企業名額,如果折算這兩種因素,加上原輔材料及水電、運輸等價格上漲等因素,中國稀土價格仍徘徊在低谷。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呈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並沒有水漲船高。
一些來自稀土企業的代表說,按照目前的價格,稀土企業的利潤一般在1%至5%之間。就是最高達到5%左右的利潤,賣的也是土的價錢。
我國稀土産業在世界上擁有多個第一:資源儲量第一,占70%左右;産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銷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産品出口到國外。但爲什麽我們卻沒有價格話語權呢?
專家指出,我國稀土産品價格長期以來一直受國外商家控制。國外一些有實力的貿易商和企業在低價時大量購進我國稀土産品,價格上漲時則停止采購、使用庫存,待再次降價時再行購進。這就逼著國內企業競相降價出售。
國外都是大買家,而我們是100多家企業對外銷售。我國出口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寶貴的稀土短線産品釹、鋱、鏑、銪等低價外銷,而鈰、鑭、釔等大量積壓,企業在微利線上掙紮。
稀土出口必須立即禁止
既然過去幾十年中,政府領導不可謂不關注,主管部門不可謂不盡心,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議,但中國的稀土開發依然還停留在低水平,那麽從長遠計,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實行的方式,莫過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維持國內生産以及研發所需的産出規模,或者幹脆從國際市場購買。
此好處有三: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稀土資源,從根子上杜絕地方對稀土的無序開發以及偷盜行爲,因爲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爲一些政府和個人被國際市場的蠅頭小利所惑;第二,解決産業整合,淘汰生産效率不高、資源開發浪費嚴重的小企業,淘汰過剩的生産能力;第三,爲中國稀土科技爭取技術開發、升級的時間,但是必須認識到,要在短期內追上國際水平,僅靠消極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國際未來科學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曾說:“中國稀土資源十分豐富,鋇、銻和銦的儲量也非常豐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國沒有這些稀有金屬,就無法制造精密的制導武器。”中國或許不該去掐別人的咽喉,但必須未雨綢繆,不要讓別人在未來掐住自己的咽喉。民進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中科聯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晏雙利曾不無憂心地指出,“我國的稀有金屬儲量也不多了。”
相關資料:稀土概述
稀土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稱爲稀土元素,簡稱稀土。稀土元素又稱稀土金屬。稀土金屬已廣泛應用于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農業等領域。稀土元素在地殼中豐度並不稀少,只是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前蘇聯、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等幾個國家。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最大的國家,主要稀土礦有白雲鄂博稀土礦、山東微山稀土礦、冕寧稀土礦等等。
http://bbs.2008.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tbid=499&fid=69206&id=30742&bbsid=1&subid=0&ismain=0
中限制稀有金屬出口 歐美訴諸WTO>中時09-06-24連雋偉
歐美昨日正式就大陸限制稀有金屬出口一事,訴諸世貿組織,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以來,中美之間因貿易問題第一起訴諸世貿組織的案子,並有可能加劇中美間的貿易摩擦。
美貿易代表與歐盟昨日皆發表聲明,強調已決定就中國限制稀有金屬等原物料出口,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美國及歐盟將先正式透過世貿要求與北京談判,如果協商失敗,下一步就向世貿提出訴訟,預計需時數年。
美國及歐盟之前曾遊說中方,減低原物料金屬出口關稅,及增加鋅、錫、鎢及黃磷的出口配額,但游說行動不成功,甚至一度威脅將禁止大陸成衣進口。
中國包括稀土等稀有金屬的供應量皆位居全球第一,大量向美日歐盟等地出口,卻未擁有定價權,於是官方調高這些具有戰略價值的金屬出口門檻,導致出口價格上漲,引發歐美不滿。
大陸商務部指出,會積極回應歐美要求協商的要求,但中國做法未違背WTO基本規則。WTO強調的是不能限制進口,開放市場,而沒有具體規定出口應該如何,更沒有要求讓資源任意賣。中國大陸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表示,國家的做法有利於保護環境,充分利用資源。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更適宜通過資源稅,而非外貿政策來促進環保節能。
中國投資環境被批惡化 溫家寶駁斥2010.07.18 經濟日報(另參本館: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近來國際上有關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輿論是不符合事實的。他並澄清,中國絕不對各國封鎖稀土原料出口。
溫家寶17日陪同到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前往西安,參觀中德合資的西門子信號有限公司,並與中德企業家座談。
席間被問及大陸投資環境惡化的問題時,溫家寶說,「目前世界上有一種輿論,(認為)中國的投資環境變得不好了,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根據大陸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51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6%;其中6月實際利用外資達125.1億美元,更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9.6%。
溫家寶說,「一個投資環境不好的國家,不會出現這樣大批外資蜂擁而至的情況。」他強調,「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堅定不移的。」
此外,歐盟執委會6月中旬曾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加強對稀土原料的控制,導致歐盟正面臨14種關鍵性原物料短缺,而這些原料是製造手機、太陽能面板與合成燃料所需。
昨天的座談會也有德國企業家問到中國稀土原料出口的問題,對此,溫家寶說,「我們絕不對各國封鎖稀土原料的出口,但我們要按照合理價格和合理出口數量來保證稀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溫家寶還提到,中國和德國雙邊貿易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相當於中歐貿易額的40%。德國在中國投資達到160億歐(約207億美元),德國企業也是向中國轉讓技術最多的國家。
溫家寶因此呼籲,希望今後中德兩國能加強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節能環保和綠色經濟、金融服務業、中小企業領域的合作,同時希望德國企業能在中國西部大開發中增加投入。
中國飛速進步迫使俄雷達與發動機公司放棄中國市場
印度已經成爲米格集團在海外的最大市場,其規模遠遠大過中國。今年對于俄印軍事合作而言是決定性的一年。對于目前處境艱難的米格設計局而言自然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俄羅斯《航空新聞網》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部長宣布,米格集團將正式參加印度空軍中程多用途戰機(MMRCA)項目的招標。據透露,這是一項幾十億美元的合同。而對于米格集團而言,競爭MMRCA項曰也是目前公司最爲重要的任務。
參與MMRCA項目競爭的米格一35是米格-29系列的最新型號,裝備有先進的祖克一AE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RD-33MK發動機、新型光電探測系統等。其中的祖克一AE雷達具有多動能性能。在接收和發射雷達信號的同時可以作爲通訊系統,可以進行目標識別,電子偵察,電子幹擾等戰鬥任務。新型光電探測系統具有在360度範圍內識別地面和空中目標的能力。而米格一35的最大的亮點就是其使用的RD一33MK推力矢量發動機。RD一33MK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帶有全向噴管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其推力比它的基本型的增加7%。正是由于該發動機出色的性能才賦予了米格-35超強的機動性。此外,俄制戰機還具有美制戰機所不具備的在極端環境下的高可靠性。
除米格一35外,其他一些國家的先進戰機也加入了競爭MMRCA項目的行列。據俄羅斯《真理》報近日報道,美制F一16戰機將最可能成爲米格一35在MMRCA項目上的競爭對手。不過從目前來看,印度方面顯然對米格一35更加青眯。據《漢和》參加2007印度航展的前方記者觀察,印度空軍官員和國防部官員在航展期間到訪米格一35的次數和時間遠遠超過包括F一16住內的其他參展戰機。在談到米格一35的競爭力時,米格設計局總設計師兼副總裁弗拉基米爾巴爾科夫斯基表示,米格一35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俄方已經允諾向印度轉移這種戰機的生産許可。
除此之外,從2007年開始,印度還將正式接受總金額接近6億美元的16架米格一29K艦載戰機,同時保留最終購買 46-50架米格一29K的優先權,並從今年開始自行生産120臺用于改良現役米格一29的RD一33 S3發動機。據克裏莫夫設計局的消息來源透露,這項許可生産計劃的經費達到2億5千萬美元。切爾尼謝夫工廠將提供最初的20臺發動機供組裝。由于米格一35和米格一29K都使用RD一33MK發動機,在取得了RD-33 S3的許可生産經驗之後,印度將逐步具備生産RD一33MK和推力矢量噴嘴的能力。
◎RD-93發動機引發中,俄.印三方爭議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蘇霍伊戰機大規模進入中國之後,"米格"這個中國人曾經熟悉的名字就開始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據《漢和》透露,近十余年來,米格集團雖然仍與中國保持著合作關系,但只局限在FCl/JFl7設計改良一個項目上。而去年早些時候發生的中國向巴基斯坦輸出RD一93發動機一事甚至一度引起了俄方的不滿。
RD一93發動機是米格集團下屬克裏莫夫設計局的産品,同時也是中國出口巴基斯坦FCl/JFl7戰機的動力裝置。據俄羅斯塔斯社透露,按照" 俄中軍事貿易協議",俄羅斯銷售給中國的發動機只能安裝在中國空軍自己使用的戰機上,而不能供中國國境外的第3國戰機使用。其實,俄方對中國出口RD一 93發動機百股阻撓,主要還是出于對國際市場的擔心。因爲裝備RD-93發動機後,FCl/JFl7的國際競爭力將大爲提升,進而可能會威脅到米格戰機的出口。與此同時,印度方面也不斷向俄羅斯施壓,欲阻止RD一93發動機落入老對手巴基斯坦空軍手中。
過去十余年裏,俄羅斯在中國向第三國輸出RD一93的態度上多次發生變化。《漢和》在綜合分析俄羅斯産軍複合體內部的利益矛盾和印俄、中俄軍事貿易格局的現狀之後認爲:RD一93的出口問題極有可能超越FC1/JFl7戰機自身,進而對中俄軍事合作的整體形勢造成影響。
◎禮炮,烏法在印"錢"景將超中國
據《漢和》介紹,由于目前在中國的蘇霍伊飛機數量比印度多,因此禮炮、烏法等發動機公司生産的AL31F發動機在中國市場的比重遠比印度要大。印度空軍目前僅裝備有71架蘇一30MKI/K戰機。而蘇霍伊飛機在中國的數量已經達到283架,僅僅是現役的AL31F發動機就達到566臺。此外中國方面還進口了154臺AL31FN發動機作爲殲一10A的動力。
雖然目前中國的俄制發動機需求大于印度,但印度進口的AL31FP在性能上則要遠遠高過中國進口的AL31F。此外,由于中國至今未獲得AL31F的技術轉移,俄印的技術合作水平也比俄中要高出不少。據《漢和》透露,到 2013-14年前後,印度的蘇一30MKI/K戰機將從目前的71架猛增到230架,屆時印度空軍總共將需要460臺AL31FP發動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發動機部的AL31FP項目負責人對((漢和》表示,已經生産的,30臺發動機大修時間都達到了1000小時,已全部交付空軍。按照一架蘇一 30MKI在整個服役階段一共需要6臺AL31FP計算,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自己將生産至少840臺AL31FP。實際上,整個數量計劃還遠遠超過這一數字。過去2年裏,印度方面已經自行組裝了30臺AL31FP,他們希望到2007年底AL31FP的國産化率能從目前的20%提高到100%。
目前依然在討論中的發動機合作計劃還包括米格一27M的改良。禮炮發動機公司在接受《漢和》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正在向印度空軍建議爲其米格一27M換裝 AL31F發動機,而且該計劃已經進入試驗階段。這種裝備在米格一27M上的AL3lF發動機被稱作AL31F30S。此外,印度媒體還報導r土星與烏法正在討論根據許可證生産AL41一F-A1的可能性。這種發動機計劃換裝未來生産的蘇一30MKI,其推重比爲10:1,還配備有垂直方向正負15度、水平方向正負8度的推力矢量噴口。不過這一報導並未獲得確認
◎費佐頓已全面攻占印度
《漢和》認爲,由于制造俄式機載雷達對中國而言已無技術難度,著名雷達設計局費佐頓已基本放棄了中國市場。過去10年來,費佐頓設計局先後向中國出口了2套祖克8II、2套Kapyo、3套"珍珠"雷達,總金額不超過2500萬美元。而其余與中國的雷達合作項目大多不了了之。
相比之下,費佐頓與印度的關系則要密切的多。目前,費佐頓負責印度空軍全部米格-21比斯戰機的改裝工作,主要包括換裝Kapyo-M型多功能雷達等。此外,16架米格一29K艦載戰機使用的雷達也是該設計局的産品。副總設計師尤瑞-古斯考夫向《漢和》記者透露,費佐頓目前已經生産了2套祖克一AE主動相控陣雷達,並將于2008年裝在2架米格-35上進行測試。據尤瑞古斯考夫證實,費佐頓已經計劃向印度轉移代表俄羅斯雷達設計最高水平的祖克一AE生産技術。技術轉移將分爲4個階段,共耗時4-5年。
另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7月14日援引俄國防部的消息說,由費佐頓設計局參與的64架米格一29戰機雷達升級合同預計將于7月底簽署。新型戰機將裝備祖克一M多功能雷達,並被重新命名爲米格一29UPG,整個升級計劃將用時4 年,耗資8.88億美元。該報道還說,俄方將先在俄境內工廠爲印度生産出2架"升級版"原型機,其余62架飛機將從2010年開始在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的工廠內完成。 (全文完)
回應
唉~“中國飛速進步”,從哪裏體現出來的?意淫?
自研能力不強,不妨多引進吸收,但不能吸收的時間過長,等你弄出來的東西已經是古董了就失去了使用的價值了。
不知所雲....中國什麽發展了,什麽迫使俄雷達與發動機放棄中國市場?
首先,別把毛子和美國佬相提並論,差得太遠了,蘇聯時期就比美國差不少,解體後停滯了十幾年,落得更遠了,如果說以前毛子和美國的航空工業整體差距是15年的話,現在比美國差25年左右.毛子現在的飛機技術都是炒冷飯.還在用前蘇聯時期的技術儲備呢.毛子的雷達麽,用的美國M/A COM公司的MMIC(單片微波集成電路),導彈的制導頭麽,用的美國ADI公司和TI公司的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和中國雷達半斤八兩,沒有美國芯片就玩不轉,發動機麽,老美的推比10的F-119發動機九十年代初就試飛了,毛子的推比10現在還沒影呢,更不要說毛子發動機壽命只有老美的1/3,如果老美犧牲發動機壽命來提高推力,毛子落得更遠.
簡而言之,毛子的材料技術還可以,但比美國還差不少,其他的精密機床,集成電路這些飛機工業最關鍵的東西根本只能從西方進口.全面的工業落後.
中國麽,雷達和毛子大概3年的差距,發動機和毛子5年的差距,但和美國比,整體上30年左右的差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cb4240100bqqq.html?tj=1
國産軍用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首次高調亮相 2008-11-04 新浪航空
試飛員稱殲10已裝上國産發動機進行試飛08年11月09日
參加見面會有殲-10首飛試飛員、特級飛行員雷強大校,昨日剛剛駕駛殲-10飛行返回地面的特級飛行員嚴峰大校。另外,還有轟油六特級飛行員盧擁軍、殲8D飛行員賈斌、殲轟七特級飛行員丁敏、直九三級飛行員韓晉豫。
能與這些空軍飛行員面對面,衆多觀衆抓住機會輪翻抛出自己關心的問題,當雷強等人回答每一個問題時都引起現場觀衆陣陣歡呼。第一個觀衆問的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殲-10發動機問題。雷強告訴大家,昨日觀衆們看到的航展殲-10飛機裝配的是俄羅斯RS31F發動機,而我們自己的發動機現在正在試飛,已經裝在殲-10飛機上了。從總的數據講,我們太行發動機比俄羅斯的還好,推力比它的大了700公斤。
殲-10充分展示我國的自主産權
有觀衆問道,駕駛殲-10的感覺是什麽樣的,嚴峰表示:“作爲殲-10飛行員,不僅是我們飛行員隊伍的驕傲,更是我們民族航空工業的驕傲,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隨後,一位觀衆大聲問道:殲-10有沒有艦載機?嚴峰說:“相信不遠的將來,大家很快就會看到我們的艦載機。”
“在剛才做的動作中,技術難度最大、最能表現殲-10先進性能的是哪個呢?”
“我們在編這套動作的時候已經考慮到要在國人面前充分展示殲-10戰鬥機的各項機動性能。剛才大家看到了,幾個動作表現了殲-10短距離起降能力、大角度上升能力、水平機動能力、不對稱機動能力、垂直機動能力以及寬廣的飛行速度包線。”
許多觀衆都把殲-10與蘇27對比。蘇27的招牌表演動作是“眼鏡蛇”,殲-10也能表演,而且比它有更好的操控性。雷強介紹說:“它(指蘇27)做“眼鏡蛇”動作完全是靠速度來控制它的角度,速度小了,角度就小,但殲-10飛機可以由飛行員控制角度,我想讓它多大,就可以飛到多大。”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1-09/1154529353.html
專家稱中國仿制蘇27屬外行話 大型武器沒有專利2009-08-24 環球時報
此前,俄媒體上指責中國仿造俄戰機的聲音不少,甚至有罵中國是“強盜”的,但俄方高官從來沒有跟著嚷嚷。
實際上,專業人士是不會談什麽仿造戰機的問題的,道理很簡單---如果不想讓別國擁有這種武器,根本就不會出口相關裝備和技術,如果連技術帶裝備都賣了,那再追究“仿制”還有什麽意義。事實上,中國早已獲得蘇-27飛機的生産許可證,可以根據合同對蘇-27飛機進行許可證生産。如果在技術引進過程中消化了外來技術,用在其他飛機的設計制造中,那也很正常,根本不是什麽仿制。
但中國軍事專家尹卓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發出這種言論的人,從來不提或者根本不懂的事實是,作爲像蘇-27這種大型軍事裝備都是沒有所謂生産專利的,因爲要想申報專利保護知識産權,前提是必須得公布你要申請專利産品的所有技術細節,這樣才能說服大家你憑什麽申請專利,而軍事裝備顯然不能公開性能去申請知識産權的保護。
仿造武器的問題很複雜
實際上,世界上包括美俄在內的先進工業國家,都有過借鑒當時比自己更加先進的國家的技術和成品,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武器系列的經曆。蘇聯T-34坦克,其實就是仿造、升級的産物,蘇聯從美國引進“克裏斯蒂”型坦克後;日本現役的川崎F-2戰鬥機,外型就是放大的F-16;以色列的“幼獅”型戰鬥機是在從法國進口的幻影III 型戰機的機體基礎上,使用美式發動機和內部設備自主研制的。
匿名的中國飛機制造業人士說,如果僅從一架飛機的外形和某個飛機看上去有些相像,就說是仿制,那是非常外行的說法。飛機的“氣動布局”是所有人都看得見的,現代的飛機,還有發動機、航空電子、雷達、火控等等許多系統都非常重要和關鍵,中國的飛機制造業在其中某些方面進步相當大,也擁有自主技術,如果結合很多技術設計制造出某種飛機,而外界非要說是仿制,那在武器裝備的制造中是很可笑。而且仿造的事情是幾乎無法調查清楚的,哪有一個國家自己搞的武器可以同意別國來調查!
這名業內人士還說,在中國引進蘇-27戰機的過程中,俄羅斯的飛機制造專家經常在中國的企業裏,中國的飛機生産商用俄羅斯技術做了什麽他們是很清楚的,如果中國做了什麽超出合同的事情,他們早就提出異議了,也不會等到今天。
設計蘇-27戰機的蘇霍伊公司也曾反駁過“中國剽竊俄羅斯蘇-27等軍事技術的知識産權”的說法。該公司總經理伯格去年6月表示,媒體上有關中方仿造蘇霍伊戰機的說法純屬外行,“我們堅信中方戰機當然有自己的技術成分和國産部件。美國等‘專家’在俄方售給中方武器的知識産權上做文章是在挑撥離間。”
中俄都從武器貿易中獲益
軍火貿易對俄羅斯的意義也不言而喻。莫斯科大學國際政治研究專家考斯科夫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一度是俄羅斯軍火的最大買主,在俄羅斯軍工企業困難時期對其輸血,使得俄羅斯在當時幾乎是停産待業狀態的軍工研制、生産企業被注入給養,得以繼續生存下來,中國是“下沈中的俄羅斯航空業的救生圈”。
但近年來,中俄軍火貿易在雙邊關系中的地位不斷下降。據“美國之音”報道,伊賽金今年4月表示,中國從俄羅斯采購的軍火曾占過俄羅斯武器出口額的一半,但2008年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武器出口中所占份額已經下降到18%,未來將下降到15%,甚至是10%。但他同時表示,他的公司今年的第一筆武器交易合同恰好是同中國簽署的。中國向俄羅斯采購了100多臺航空發動機,用來裝備在中國的殲-10型戰鬥機上。
對此,尹卓認爲,這與中國軍備采購不再那麽迫切、俄羅斯向中國出口武器總是留一手等都有關系,但最終決定性的因素是,中國作爲一個向工業化疾進的大國,在武器裝備上不可能總是依賴俄羅斯。
俄羅斯的工業制造能力也制約它的武器出口,西方就經常嘲笑俄羅斯的工業制造水平。冷戰時期,西方將結構簡單、做工粗糙的蘇聯火箭稱爲“鐵皮加鍋爐”。著名的別連科“米格-25叛逃日本”事件中,美國專家在驚歎米格-25戰鬥機的高速高空性能的同時,也不忘在報告中寫上“工藝技術粗糙”等貶低性語句。《環球時報》記者前不久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合演習現場看到的俄軍地面武器裝備,包括T-80主戰坦克和BMP-1步兵戰車,車體裝甲焊接處也明顯有些粗糙,特別是不少生産于上世紀70年代的BMP步兵戰車,湊近了能看到正面裝甲上凹凸不平的焊接。
考斯科夫教授也告訴《環球時報》,俄羅斯沒有選擇,目前飛機制造業本身所接到的訂單仍無法滿足其基本的生存發展需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勢在必行。而據“美國之音”報道,有軍事評論人士認爲,在西方仍然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的情況下,中國同俄羅斯的軍火交易將持續下去。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4/0927563550.html
巴基斯坦派王牌飛行員駕駛梟龍戰機獻藝範堡羅(另參本館: 珠海航空展 中國機載雷達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上) FC-1 VS 殲7MF "梟龍"飛機的航空電子系統
中國與巴基斯坦聯合研制的JF-17“梟龍”戰鬥機即將以實體形式亮相歐洲。據7月出版的英國《空中力量》雜志報道,巴基斯坦空軍已決定派遣JF-17前往英國,參加2010年7月19日開幕的範保羅航展並進行飛行表演,藉此將這款優秀戰機進一步推向國際市場。
“小半徑轉彎”最受期待
爲了在航展上更好地表現JF-17的性能以及自身實力,巴空軍參謀長拉奧?卡馬爾?蘇萊曼上將特意挑選了技術最嫻熟的王牌飛行員、第26戰鬥機中隊副隊長謝赫?法西姆少校(音)駕機參展。據報道,在公衆開放活動中,法西姆將親自升空展示JF-17靈活敏捷的機動能力,“用令人熱血沸騰的發動機咆哮聲,給參觀者帶去無與倫比的刺激”。
今年2月,巴空軍組建了第26戰鬥機中隊,在中隊長穆罕默德?拉赫曼中校指揮下,這支隊伍正有條不紊地展開測試評估、換裝訓練以及戰備演習等任務。目前,JF-17按照每月兩架的速度不斷下線,預計到今年底將有第二支中隊誕生。據悉,巴空軍大致需要250架JF-17,它將取代現役的強-5攻擊機,殲-7P和“幻影”III戰鬥機。
曾遭法國公司“惡作劇”
巴空軍參謀長蘇萊曼上將對《空中力量》記者表示,中方不斷提升的競爭力,使巴軍方在爲JF-17尋找合適的電子設備時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今年3月,法國泰利斯公司一度放出拒絕向JF-17提供火控雷達的消息,但這很快被證明是一場“惡作劇”。蘇萊曼說:“泰利斯公司上層企圖給巴基斯坦施加壓力,想逼我們把中國産品排除出競爭行列。事實上,我們既沒有取消中國公司的競標資格,法國人也沒主動退出競爭,還把報價調低了不少。”
同時爲兩場戰爭做准備
目前,圍繞JF-17戰鬥機打造一支強大而精幹的空中力量,已成爲巴基斯坦國防的頭等大事,在過去10個月裏,巴空軍陸續接收了一系列“力量倍增器”。據了解,巴基斯坦從烏克蘭購買的兩架伊爾-78加油機已于去年到貨,第26中隊已有兩架JF-17安裝了空中加油探頭,並積極進行戰時空中加油訓練。至于巴空軍從瑞典引進的“薩阿德”-2000預警機,更是令他們喜出望外——該機搭載的“愛立眼”相控陣雷達可追蹤45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對印度境內的空情也能輕而易舉地實施監控。
報道評論說,梟龍戰機此舉凸顯了出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潛質,與西方昂貴的較爲高科技化戰機相比,梟龍戰機具備更高的性價比,單機售價約爲1500萬美元,巴基斯坦空軍已經確認將采購150架,而這一數字或將增加至250架。根據巴基斯坦官方的說法,阿塞拜疆、津巴布韋以及其他8個國家已經表示有興趣采購梟龍戰機。
印度稱中國梟龍戰機不夠先進 山寨航電降低性能 2010-07-02
中航工業證實梟龍實機將參加英國範保羅航展 2010-06-19
巴基斯坦開始爲JF-17梟龍戰機自産航空電子設備 2010-05-31
梟龍戰機裝配國産泰山發動機首次滑跑成功(圖) 2010-04-29
巴基斯坦稱未來十年將大量生産梟龍並對外出口 2010-04-2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7/0815601110.html
中國殲10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打破美俄法技術壟斷 2010年07月18日 《環球》雜志
如果說經濟領域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那麽在軍事領域,“科學技術就是第一戰鬥力”。軍事實力的增長,不但要以經濟爲後盾,更要掌握一系列尖端、核心的軍事技術。大國之所以成爲大國,全憑那些深藏不露的“大國之器”,同時,大國利益的最大化和排他性,又導致那些敏感技術被嚴密壟斷著。
“壟斷”一詞源于孟子“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這句話。然而軍事技術的“壟斷”,既有經濟上的意義,更有戰略上的考慮。軍事技術作爲工業技術的高端領域,已經是西方國家爲數不多的優勢領域。因此,維持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的軍事技術“壟斷”,已經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戰略共識。
敏感技術如何深藏不露
《環球》雜志記者/鄭文浩
壟斷並不僅僅是以禁止“出口”或者“轉讓”這種簡單的形式存在著,武器系統的複雜性,決定了軍工技術的壟斷極爲複雜。軍事技術,貫穿于武器設計、系統開發、生産、制造的整個過程,而壟斷的陰影,也隨著這一流程無處不在。
壟斷的最高形式
許多人可能沒有想到,無論在核武器還是常規武器領域,“設計”往往意味著壟斷的最高形式。
相比常規武器,核武器(主要是熱核武器)的設計,是這個星球上最爲神秘的事物,更是核大國守口如瓶的“禁忌”。由作用原理到可以運載的小型化彈頭,核彈的內在設計形式對于絕大多數國家來說依然是一個謎。
核彈絕不是把核材料放到鐵罐子裏那麽簡單。設計核彈,要求一個國家有著堅實的核物理理論研究基礎,同時具備大規模計算的能力。核材料非常昂貴,核試驗興師動衆,耗資巨大,因此它不像普通軍事技術那樣可以依靠反複試驗。在正式核試驗之前,就需要盡可能在紙面上設計出一個近似于“成品”的核彈。同時,核彈的設計也需要威力越來越強,體積卻越來越小。這就意味著每一次核試驗之後,核彈的設計方法都在發生著變化。
由于核彈的戰略威懾作用,主要核大國對核武器設計的壟斷從來沒有放松過。一些實力不濟的中小國家能夠“擁核”,恐怕並不是憑自身實力突破了“壟斷”,而更多地是符合了一些大國的政治意圖。印度進行核試驗之後,曾公開表示其能制造20萬噸級的熱核武器,但國際上普遍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爲印度最多是試驗了一個增強裂變裝置。畢竟,制造核彈靠的不是嘴巴。
如果說對于核武器設計的壟斷左右著國家地位,那麽常規武器的設計,特別是頂層設計,則決定著“壟斷”能帶來多大的利潤。
頂層設計,是對戰略目標及其在時間、空間上的展現形態和實現方式的設計。長期以來,對于美國軍火出口穩居世界第一,外界往往關注的是美制武器在生産研制技術上的先進性,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美國在頂層設計上牢牢地占據著“壟斷”地位。
自新軍事革命以來,美國一直處于軍事理論創新的“潮頭”,同時頻繁的作戰又爲其提供了現實的軍事需求牽引。在這兩方面的促進下,美國武器不但總能在“創新”上吸引別國,而且通過信息化的整合最大限度實現了排他性。
例如,美國提出的F-35項目,顯示的是美國對未來空軍作戰樣式和空軍發展的戰略性判斷。該項目創造性地提出“低成本”“高致命性”“高存活性”和“高支援性”的設計理念,並且通過不同變型來滿足不同軍種的需要,進而實現對西方盟友現有戰鬥機的全部更新換代。而F-35項目的其他成員國,卻基本上沒有戰略項目頂層設計的能力,他們對于未來空戰戰場的判斷,只能接受來自美國的觀點。
本質上說,頂層設計的壟斷是一種對“預測”的壟斷。預測戰爭對武器裝備的需求,這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盡管現在F-35的價格和性能不斷受到質疑,有些項目參與國也在威脅將不會購買F-35,但該項目過關很可能是“有驚無險”,原因就在于美國在頂層設計上的壟斷地位。
掌握在少數國家手裏的平臺系統
武器設計方面的壟斷地位固然重要,但也需要與系統開發能力相匹配。設計能力如果沒有開發能力作爲支撐,反而會受到制約。
大型裝備制造技術、精密加工技術、材料技術等,是武器系統平臺(機體)開發的關鍵領域。從計算機“虛擬”出來的平臺轉變爲實體,沒有實際的制造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輕型武器的制造還好說,如果涉及到大型裝備的平臺開發,重型裝備制造技術必不可少。
例如,爲提高航空産品的整體性能,大型模鍛件在航空鍛件中所占比例及單件尺寸越來越大。對于飛機主承力框、梁等整體構件,美國、俄羅斯、法國等主要航空大國都采用4.5~7.5萬噸大型模鍛壓力機進行加工,而中國正在建設的大型模鍛壓力機最大壓力可達8萬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模鍛壓機。這種超重型制造裝備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技術只掌握在極少數國家手中。
雖然現在不少國家對太空戰略偵察能力十分關注,但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的光學組件卻是一個重大難題。特別是新興的離軸三反射鏡光學系統,在減少衛星體積重量的同時,還具有長焦距、大視場、高分辨率的優點,因此它的精密加工技術已成爲新一代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的核心。過去,這項技術一直被美國和法國所壟斷,直到2009年,中國長春光機所才取得了突破。
軍用裝備所使用的新型材料是支撐各類高性能武器裝備的“骨骼”,這些材料要求輕、剛、強。輕,就是材料抵抗引力的能力要大;剛,就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的能力要大;強,就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要大。此外,如果應用于武器系統的某些特殊部位,例如彈道導彈彈頭的頭錐、戰鬥機的智能蒙皮,材料還要具有感知外界信息的能力。因此,應用于武器系統的高強鋼、高性能陶瓷、複合材料、半導體材料、功能材料等,更是各國技術壟斷的重點。
以大量應用于衛星、飛船、大飛機以及戰鬥機機體制造的高性能PAN基碳纖維複合材料爲例。日本占據了全球總生産量的39%,美國占據了35%,這兩國的總産量就占去了全球産量的74%。而核心技術主要被美國的蘇泰克公司、赫克塞爾公司和日本的東麗碳纖維公司所壟斷。
半導體材料直接影響軍用微電子的水平,沒有這些,就談不上什麽相控陣雷達、電子對抗。而生産高質量大直徑(6~8英寸)砷化鎵晶體的技術,之前只有德國FCM公司、日本住友公司掌握。到2006年,中國也成功拉制出了國內第一顆直徑8英寸的砷化鎵單晶。
動力技術的壟斷差距最大
現代軍隊的機械化作戰平臺沒有充沛的動力系統是不可想象的。從陸地到海洋,從天空到外層空間,借助強勁的動力系統,各種先進的武器系統才能在戰場上大展身手。因此,壟斷動力系統的開發技術,最容易確保自身在軍事領域的優勢。
現代重型主戰坦克重量可達70噸,卻要在各種極端戰場條件下保持時速幾十公裏的機動速度。盡管現在能夠生産主戰坦克的國家不下10來個,但能提供現代最頂尖坦克柴油動力的國家,卻僅有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幾個國家。特別是德國MTU公司的880系列柴油機,不但裝備了德國自己的“豹2”主戰坦克,還出口並裝備到了以色列的“梅卡瓦”、韓國的K-1以及印度的“阿瓊”主戰坦克上。
在海軍裝備上,大中型艦艇使用的核動力反應堆技術,僅被美俄法中四國所掌握。因爲核動力賦予了艦艇長時間在水面(或者水下)活動的能力,從而大大提升了艦艇的機動性和在遠海保持戰略存在的威懾力,所以主要強國絕對要保證對核動力反應堆技術的壟斷。而常規艦艇動力系統主要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德國MTU公司等壟斷。
現代艦艇所使用的燃氣輪機大部分都源于航空用發動機。因此軍用艦艇發動機的壟斷者都能在軍用航空發動機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目前軍用航空發動機主要被美國的通用電氣、普拉特-惠特尼和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所壟斷。尤其是適用于第四代戰機超音速巡航的高推重比發動機,美國一直獨占鼇頭。盡管俄羅斯已經試飛了第五代戰機,但其發動機卻仍然是三代的水平,它能否研制出真正的第四代戰機,首先要看能否突破美國的先進發動機技術壟斷。此外,軍用大型運輸機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也掌握在美國的手裏。
除了常規的陸海空裝備,各類導彈與航天器則需要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以及用于超高音速跨大氣層飛行的動力裝置。由于火箭發動機與中遠程導彈關系密切,具備研制能力的國家不但壟斷著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技術,而且還簽訂條約嚴格限制買賣。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都具備開發軍用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技術。印度、伊朗還正在向研制洲際導彈的目標努力,但一般認爲除非獲得外界的技術援助,否則近期難以取得明顯突破。
在軍用火箭發動機領域,美國公司無疑占據著技術制高點。阿連特技術系統公司ATK壟斷了美國85%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市場(包括世界最先進的三叉戟-D5潛射導彈的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則被普-惠洛克達因公司掌握,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氫氧火箭發動機RS-68,就是這個公司的産品。
發動機之所以被稱爲工業技術上的皇冠,是因爲它的研制開發幾乎需要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撐。因此,動力系統的壟斷最爲集中,技術的差距也最大。
控制系統高度保密
隨著武器向智能化、精確化發展,武器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出現了,這就是控制系統。
彈道導彈能夠跨越千裏准確擊中目標,坦克能在顛簸不平的路面上一邊行駛一邊攻擊敵方目標,戰鬥機能夠在空中做出炫目動作的同時向敵機發起進攻,航母編隊能夠在上千平方公裏的海域實現攻防一體,都離不開控制系統。
彈道導彈的高精度慣性制導系統技術一直緊緊掌握在五個核大國手裏。盡管也有一些國家擁有彈道導彈,但慣性制導技術基本上依靠進口,而且精度相差很多。即使是進口技術,也是偷偷摸摸的,因爲慣性制導技術根本就列于禁運名錄之中。
中國“殲十”戰鬥機使用的三軸四余度數字式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是一種典型的應用于戰鬥機的控制系統,其作用是保證飛行員在拉動駕駛杆的時候飛機保持穩定。中國能夠成功研制出三代機的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應該說是打破了美、俄、法的技術壟斷,但也只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第四代戰鬥機的控制系統更不是簡單的飛行控制,而是“飛行、火力、動力”融合的控制系統。美國的柯林斯公司甚至在開發更加智能的飛行控制系統,即使飛機被炸掉了一個機翼,也能飛回來!一名反應敏捷的飛行員只能在約200毫秒的時間內做出反應,而在這個時間裏,更加智能的飛行控制系統早已做出10多次調整,避免飛機墜落。
“宙斯盾”的艦載防空系統更說明了控制系統的重要意義。外界一般只會注意到“宙斯盾”外部顯眼的相控陣雷達,但實際上“宙斯盾”防空系統融合了相控陣雷達、對空雷達、對海雷達、火控雷達、聲納、電子支援系統、衛星導航、數據鏈以及各種信息,它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指揮控制系統。“宙斯盾”系統現在已經成爲美國海軍防空、反導的核心,也成爲美國壟斷現代海軍技術發展的一個象征。
從目前的公開數據來看,能夠研制戰鬥機、坦克、艦艇、導彈的國家,都具備控制系統的開發能力。但是在面向未來信息化戰場的大型複雜武器裝備控制系統領域,美國無疑居于“獨斷”的地位。其控制系統的核心部分,軟件系統,則更是作爲絕密隱藏在幕後。無論是第四代戰機控制系統還是可以應用于戰區反導的最新“宙斯盾”基線-7系統,都是龐大的信息工程,軟件開發不但涉及企業界甚至還包括大學等研究機構。美國可以公開展示F-22戰機,甚至可以讓人看看“宙斯盾”的作戰指揮中心,但是會開放軟件的源代碼嗎?沒戲。就連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源代碼都是絕密,更何況國之利器。
“柔性”的制造
如果開發是讓一個武器系統從無到有,那麽制造就是讓武器實現批量生産,且性能、質量能夠滿足軍隊作戰的需要。一個能夠應對未來戰場挑戰的國家,必須建立能夠將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和精密加工技術融于一體的“柔性”先進武器制造體系。
在電影《鋼鐵俠》中,男主角托尼?斯塔克在自己的豪華別墅中制造鋼鐵戰衣,使用的就是一個微型的柔性制造系統,它由若幹數控設備、物料運貯裝置和計算機虛擬控制系統組成,能夠按照斯塔克的要求迅速修改制造材料和流程,同時全自動的制造系統也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制造工藝和精度。
盡管這是科幻電影,但“柔性”先進武器制造技術已在美國軍工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需要高精度、高工藝的軍用航空、航天、航海領域。2004年美國《今日防務》網站曾報道,2007~2027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目標是,到批量生産時每年生産240架F-35戰鬥機,相當于不包括周末每天一架的生産速度!盡管這條報道存在著一定的誇張成分,但卻顯示出美國軍工巨頭已大量應用“柔性”制造技術,否則不可能提出這樣一個恐怖的速度。
建立“柔性”先進武器制造體系,不但要突破西方國家在先進機床等自動化制造設備上的壟斷,而且要在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傳感器技術上實現突破。沒有先進制造體系,即使在單項技術上達到先進水平,武器系統的生産速度、工藝也會成爲拖後腿的致命“短板”。
俄曝光:中國軍工進展極快讓俄專家大吃一驚! (2010-07-16 )
中國人似乎已經開始在世界武器市場上抄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後路。最近10年中國以少量購買分批試用爲由從俄羅斯得到最新型的飛機、坦克、火炮和導彈,每樣1-2套樣品,在自己的航空工廠裏全部拆卸後認真研究,然後組裝,全力仿制,結果幾乎可以在世界市場上推銷一切國産類似産品。
從1992年起俄對華供應了76架蘇-27SK殲擊機,1995年又出售許可生産線,中國工廠隨即組裝生産了200架。從1996年起,中國開始在沈陽利用俄羅斯部件組裝殲-11戰機,截止到2003年俄共爲中國殲-11戰機提供了95套配件,隨後中國以飛機戰鬥能力有限爲由拒絕采購另外一批105 架飛機,顯然中方已經得到了所有必要的技術,從而自主生産殲-11,並向第三國出口。
俄軍事專家原來認爲中國在掌握俄航空裝備技術仿制相關産品有著明顯的軟肋,特別是在在發動機方面,至少需要10年才能自主生産,不料中國在航空裝備研制方面的進展極爲迅速,21世紀初就生産出了70%的配件使用國産産品的改進型殲11戰機,裝配完善型國産雷達,攜載國産導彈,同樣具備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之後中國使用國産機載計算機,幾乎完全替代了俄制蘇-27戰機上的類似儀器,2007年中國展示的殲-11B飛機原型幾乎就是改進型蘇-27SMK 的完全複制品。
中國軍隊其他部分現役武器裝備同樣與俄制産品非常類似,比如中國在與俄羅斯雷達企業合作時以試用爲由采購了1-2套殲擊機機載雷達,幾年後中國就有了克隆品。如今正在上海建造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安裝的搜索雷達酷似俄羅斯此前出口的“護衛艦-M2EM”系統,中國PLZ05式155毫米口徑自行榴彈炮源于俄制2S19M1,A-100多管火箭炮則取自俄制“龍卷風”。
中國研制的FC-1戰機明顯仿制米格-29,如今卻低較低的價格在埃及市場上與俄羅斯的米格-29競爭,莫斯科原准備向埃及出口32架米格-29,但是持續數年的談判一直沒有突破,與此同時,埃及人還在談判購買和聯合生産中國的FC-1,其發動機則使用俄制RD-93,此前中方已通過俄國防出口公司采購了100臺。
另外,中國航空制造商還在仿制俄羅斯的蘇-33艦載殲擊機,以從烏克蘭得到的蘇聯時期的2架T10K試驗機爲基礎,幫助中國工程師解決了國産艦載殲擊機折疊翼難題。此前中國曾准備從俄羅斯采購50架蘇-33艦載機,後來決定僅采購2架先行試用,顯然是爲了更詳細地研究飛機的結構和飛行技術性能,進而研制國産産品,結果遭到擔心技術泄露的俄方的拒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6024c0100kcc6.html?tj=1
中國新型武器亮相歐洲防務展折射西方複雜心態
每兩年一次的歐洲防務展被譽爲軍工制造業最重要的盛會,2010年的防務展于6月在法國巴黎舉辦。這次防務展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自1989年歐洲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後,中國裝備首次亮相歐洲市場。不過,中國的出現依然讓西方廠商感到不自在。
“萬國造”的時代
歐洲防務展永遠少不了通用、洛克希德-馬丁、雷聲、諾斯洛普-格魯曼、萊茵金屬……這些大軍火販子。
不過,冷戰結束後隨著軍事理念的大轉型,各國政府紛紛減少軍事采購,迫使各家軍工企業聯合圖存,跨國的大型並購、買賣、換股一樁接著一樁,由此催生了數個重量級軍工大鱷,它們壟斷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大部分軍事訂單的研制和生産。除了在商業領域發揮影響外,其作用力甚至已經深度地參與到各國外交、國防等政治領域。
以往那種“某國某型武器”的稱謂絕對已經不准確了。以本次展會上的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歐洲地面系統分部爲例,母公司在美國,但分部所屬多家子公司均在歐洲,它在此次展會上推出了不少重量級産品,其底盤可以是奧地利的,主武器則來自美國,防護系統則來自瑞典。這種資金和技術的大融合在本次防務展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企業之間雖然競爭激烈,但因歐美國家之間政治、技術壁壘較少,其成品采購基本可以實現任意組合。過去“萬國造”可能意味著不正規,而現在的“萬國造”則標志著技術的整合能力以及系統的先進程度。融合將會是未來軍工技術發展的趨勢。
對亞洲、拉美和中東一些國家而言,地區安全考慮上不斷推高軍費開支。這些國家還把防務産業作爲促進經濟和工業發展的一種方式,它們不僅僅是購買産品或者組裝産品,更渴望獲得技術。在購買武器裝備時,高水平的技術轉讓總是談判的一部分。
威風不再的俄羅斯
與西方國家展區的熱鬧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俄羅斯的展區。40平方米的展區,沒有實物、多爲模型,靜悄悄的……無一不再暗示著這個昔日雄霸一方的大國的落寞。
從1990年蘇聯解體至今,繼承蘇聯最大份國防遺産的俄羅斯鮮有新式大型地面武器系統問世,本次展會上的T-90坦克、MSTA-S型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等産品,要麽是蘇聯解體前就已經在研制,要麽就是改進再改進的産物。
2010年俄羅斯莫斯科紅場閱兵,那些威武的坦克裝甲車輛所使用的發動機還是二戰T-34坦克B-2發動機的改進版。新的發動機型號始終未能實現研制目標,這也直接導致俄羅斯下一代裝甲主戰裝備的拖延。可以說,相比西方武器生産強國,俄系武器裝備從材料工藝、機電控制、系統集成等方面已經全面落後。這種落後已經不是技術層面,更多的已經滲透到觀念層面上了。
西方不僅技術上走向高科技遙控,還把坦克裝甲車設計得如同“戰地豪華巴士”。以德國KMW公司展出的“拳師犬”重型輪式戰車爲例,無人化和整體化的設計使得作爲車輛最醒目且高高在上的炮塔,即使被擊中,也不會帶來人員的傷亡。武器頂置化後的“拳師犬”車內空間得到了大大的擴充,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員和彈藥,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間進行多型號的改裝。身高1.9米的展商代表在車內進行戰術演示,動作流暢,絲毫沒有因爲空間的問題而導致別扭。
全電化的運行模式使武器的反應速度得到了提高,炮手只需緊握手柄,緊盯屏幕,光電傳感器捕捉到目標的瞬間按下擊發鈕,火炮便會立即開火。多種模式的光電傳感裝置可保證在任何氣候和環境條件下保持持續的戰場監視,裝備有高科技遙控武器戰的一方,將獲得更多的戰場單向透明和主動。
中國人,請勿拍照
在展會現場時,“Chinese”不止一次被告知“請勿拍照”,許多展商在醒目位置挂出了相應的圖標。起先以爲是針對所有參觀者,但直到發現展位對中國、日本參觀者區別對待,才知道這條“禁令”只針對中國參觀者。
稍稍留下心,便發現歐美展商大多都會很注意中國參觀者的一舉一動,一旦有人舉起相機要麽會被請離,要麽就阻擋拍攝:裝備細節不允許拍攝,車內結構不允許拍攝,懸挂細節不允許拍攝……當有中國人靠近一些展品時,他們會搶先關閉顯示器,或者關上展品艙門。即便能與其交談,但回答都有所保留,禮貌而客套,關鍵信息不能得到回應。
參加本次防務展的數家中國企業中,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帶來了數款大型地面武器平臺的模型,其中有許多是近期完成研制的新型裝備,其技術水平多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例如VN1型8×8輪式重型裝甲車就趕上了眼下裝甲車輛輪式化的潮流。而新型105毫米輪式突擊炮則被多個用戶看中。
相信國外的軍火巨頭們看在眼裏,恨在心頭。他們保持高度的警惕,尤其怕自身技術被中國人借鑒參考。
有人會說,抄襲和模仿出來的産品沒有什麽可以拿來炫耀,但中國是一個後工業國家,走上工業化道路時,學習是必須要經曆的階段,經曆過學習和摸索的階段後,再轉入完全自主的開發研制,注定會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8/1038601239.html
俄軍刊稱中國武器開始進軍中東亞洲和拉美市場
新華網北京2010年7月18日消息: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報報道,文章編錄如下:中國武器開始進軍中東、亞洲和拉美市場。
受法國國防部和外交部的邀請,上月,中國首次應邀參加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國際防務展。6家中國軍品公司聯合設立展臺,展示了坦克、自行火炮、裝甲運兵車、防空武器等現代化兵器。此次展會彰顯中國在國際武器市場上雄心勃勃的計劃。
中國的展品或許沒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參展本身意味著,中國國防工業上升到最高技術層面,而且把俄羅斯遠遠甩在了後面。
中國短期內生産現代化戰機和武器的能力證明,中國擁有強大的高技術生産基地、技術精湛的科研隊伍和物質保障。中國站在國際武器市場的頭排,還得益于另一個王牌———低廉的價格。
中國本著互利原則,與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等西方國家展開軍事合作。
中國是實現載人航天的世界三大航天大國之一。中國工業潛力也是巨大的。中國在國際武器市場上越來越有競爭力。
克裏姆林宮終于察覺了北京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活力,一直心存不安。已責成總統辦公廳外交政策局研究中國軍火出口的戰略戰術特點:成功的案例和主要競爭優勢。研究人員應比較俄中軍事技術合作體系,並專門研究中國出口公司如何在俄羅斯傳統市場運作。
目前國際軍品市場可以分成三級。第一級是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勢力範圍。它們大多是北約盟友,在政策上有共識。這個市場銷售的是高價位的新式裝備。
第二級可以說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購買方是一直采購蘇俄武器的國家。包括印度、中國和中東國家,個別國家有時也把目標轉向其他供貨國。
第三級的主體是比較貧困的亞洲、非洲和拉美國家,這是過時和仿造産品的市場。這些國家對昂貴的現代化産品並不問津,歐洲、美國和俄羅斯生産廠家對小批量訂單也不屑一顧。(維克托?米亞斯尼科夫 )
更多關于中國武器出口的新聞
俄專家稱中國在低價武器方面對俄構成嚴重威脅 2010-07-15 09:35
俄專家稱拒售伊朗S300將使中國武器商從中獲利 2010-07-14 08:51
俄羅斯擔心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將搶奪其海外市場 2010-07-13 08:23
俄視中國爲武器出口競爭對手撥款研究中國潛力 2010-07-10 10:58
中國專家稱國産武器需要開拓新銷售市場(組圖) 2010-07-09 10:20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8/1051601241.html
中國軍工仍需引進關鍵技術 7年內航母不會面世
美國國防部3月4日向國會提交了一份2008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報告對中國國防戰略、軍事現代化、軍事戰略戰術原則、臺海問題等進行了全面分析。以下爲《中國軍力報告》部分內容:
第五章 部隊現代化資源
中國發展中的國防工業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的國有軍工企業以及與國防相關的企業已經經曆了一次廣泛的轉型。北京方面正在試圖改善它們的商業運作,理順行政關系,縮短研發時段,推進質量控制,以及增加産品數量,從而滿足軍事訂貨的需求。
北京方面還在強調國防與非國防部門的統合,以便在最近市場上的各種軍民兩用技術和中國不斷擴大的科學與技術基地所生産出的産品之間起到杠杆作用。在直接購買和獲取的外國武器和技術的推動下,這些改革措施使中國能夠研發和生産導彈、戰鬥機和戰艦等先進的武器系統。
不斷提高效率與能力
中國的2006年度“國防白皮書”指出,在過去一年裏,在與國防有關的科學、技術與工業領域,産品價值、附加值和淨收入比2005年分別增長了24.3%,20.7%和 21.6%。
至少在第11個五年計劃期間(2006-2010),中國與國防有關的各種工業將繼續在如下各方面獲得收益:
外國合資企業的科技與技能轉讓;
更多的政府撥給的研究、發展和購買資金;
載人航天項目,包括它的運載工具和跟蹤站;
用合法和非法手段獲取外國的軍事和兩用技術;
與一些學術機構建立更多的夥伴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生源和改善現有人員的技術訓練情況;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將擁有海外訓練和經曆,並返回中國。
軍民兩用技術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17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中國領導層的當務之急之一,就是發展能同時滿足軍事和民間需求的創新型兩用技術與工業基礎。報告稱:“我們必須建立健全武器裝備研究與制造體系……並將軍方的努力與民間的支持結合起來,勤儉治軍,開拓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以軍民結合爲特征的發展道路。”
中國的國防工業、特別是那些可獲得外國科技的部門,已經在與中國迅速發展的民間經濟、科學與技術部門的一體化過程中獲益。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中國的研發(R&D)費用從1995年以來以每年19%的速率增加,到2005年已達到300億美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中國盡管在研發工作、人力資源和研發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國家創新體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國各個國防分支部門取得的發展似乎與它們同各自相關的民營經濟的統合有關,這樣它們就進入了全球性的生産和研發鏈條。例如,因中國在商用船舶生産和信息技術領域所居的主導地位而受益的造船和國防電子部門,在過去10年間發展最大。包括華威、大唐和中興集團公司在內的信息技術企業繼續與解放軍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並共同進行研發活動。電腦網絡轉換器與路由器等商界的現貨供應性技術則使解放軍的通訊設備日臻精密。
與之相反,生産專用型國防微電子産品(如雷達與武器子系統的配件)的企業,由于在民間並無類似的對等企業,發展較爲緩慢。與之類似,航空航天和軍火部門也因爲缺乏同國外跨國公司與國內工業的合作則獲利不佳。
外國技術的獲得
到2007年10月爲止,僅在2007年間,中國就已簽署了總價值超過1.5億美元的武器協議,比2006年間合同約爲1億美元的總價值有上升。這說明最近幾年來,中國正在迅速改變“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武器購買方之一”的地位。正在與俄羅斯進行的有關一些主要武器系統購買的談判,也證明這一趨勢將是短暫的。
俄羅斯仍是中國首要的武器與物資供應方,已出售給中國一些先進的戰鬥機、導彈系統、潛艇和驅逐艦。中國在一些生産項目中依靠俄方的部件,已經購買下了一些俄制武器的生産權,現在還在談判購買一些先進武器系統。俄羅斯與中國在技術、設計方面進行合作,並爲中國大量的武器與航天系統提供了物資支援。
以色列此前曾向中國提供過先進的軍事技術。但是,2005年,以色列開始通過加強對軍事出口産品的控制、建立對軍民兩用出口産品的控制機制,以及提高對外事務部在與出口相關的決策中的地位,彌補了政府對出口管控的缺漏。以色列議會還于2007年7月采取了一項積極的措施——通過了《防務出口控制法案》,並于2007年12月出臺了落實該法令的相關規則。美國方面也在謀求與以色列政府一道致力于繼續落實和有效執行這些新規章。
自2003年起,中國就在向歐盟國家施壓試圖解除對中國的致命性軍事裝備貿易禁令;2004年中歐峰會後,中歐雙方的領導人們在他們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將著手致力于推動解除禁令。盡管這一問題仍保留在歐盟的官方議事日程中,但歐盟成員國之間在近期何時解除禁令方面仍未達成一致。
中國在繼續通過合法與非法商貿交易連續致力于從國外獲得兩用和軍用技術。許多兩用技術,如軟件、完整的電路、計算機、電子設備、半導體、無線電通訊設備和信息安全系統,對解放軍轉型爲一支以信息爲基礎、擁有網絡戰能力的部隊是至關重要的。一些主要的法律案件都顯然證明中國在努力獲得敏感的美國技術(如導彈、成像儀器、半導體和潛艇),它非法地將目標鎖定爲一些給予了優厚待遇的科學家和商人。
美國移民與海關管理局(ICE)的官員們曾聲稱,中國冒險而廣泛開展著的間諜活動是對美國技術的最大威脅。在2000年到2006年5月間,美國移民與海關管理局就涉及美國武器和技術向中國非法出口的問題進行了400多項調查,結果發現,中國駐美國的一些人員犯有違反《出口管理法》和《武器出口控制法》的罪行。
中國仍繼續最爲依賴外國技術的關鍵性領域包括:指揮與控制系統,渦輪發動機技術,以及其它一些被授權獲得的技術,如精密器械生産工具、先進的診斷與透視設備、應用軟件,並非常需要高速運轉的原型、電腦控制性設計/制造(CAD/CAM)與翻修儀器。
對各部門的單獨分析
中國國防工業各部門的發展並不均衡。研制方向與資源分配似乎最偏向導彈與航天系統,其次是海軍設備(包括水面設備與水下設備)、飛機和地面部隊所用的物資。但是,在所有上述領域,中國都在提高産品質量和改進生産能力。
導彈與航天工業:中國研發和生産了多種射程的先進彈道、巡航、空空與地空導彈。在過去幾年中,許多中國主要近程彈道導彈和中彈道導彈的組裝工廠與火箭發動機生産廠家已經對設備進行了升級,從而增加了産品總量。這些完成的武器系統和完善的導彈技術除供給中國軍隊外,還能由中國的一些部門在市場上進行出口。這些武器系統的大批量生産,會導致中國短程彈道導彈數量的顯著上升,中程彈道導彈的年産量則可能翻番。中國的航天發射工具生産工業也在擴展中,以便爲衛星發射和載人航天項目提供支持。
海軍工業:中國擁有一支活躍的、在全球範圍內都頗有競爭力的商用與海軍造船工業。中國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國家,僅次于日本和韓國。造船工業的現代化和擴張已經使中國的造船總量和能力得以增加和上升,並給包括潛艇、水面作戰艦艇、海軍航空(准備動工興建一艘航母)、兩棲/海上補給-空運船舶在內的所有類型的海軍項目都帶來了相應的利潤。中國繼續依靠外國供貨方提供一些推進系統,同樣需要外購,但依賴程度稍低的還有火控系統、巡航導彈、艦對空導彈、魚雷系統、傳感器和其它先進的電子設備。模塊化的造船技術將使中國能夠將生産工作分散到多個地點進行,從而提高效率和增加同時制造的船舶的數量。中國已顯示出大批生産潛艇和兩棲艦船的能力。
地面部隊裝備工業:中國地面部隊現代化的內容包括:研發與生産新式坦克、裝甲人員輸送車和火炮配件。解放軍地面部隊的每個領域幾乎都有了發展,而且中國已經具備批量生産所需武器裝備的制造能力。中國在繼續依靠國外合作夥伴們填補關鍵性技術方面的不足,這可能限制中國一些地面武器裝備實際批量生産能力。
航空工業:中國的商用和軍用航空工業已經獲得長足發展,從生産早期蘇聯制模型機的直接性複制品轉爲了研發和制造國産飛機,其中包括各種改進型的老式飛機和現代的第四代戰鬥機。中國的商用飛機工業已經進口了高精度的、技術水平較爲先進的機械制造機器、電子設備和其它部件,它們也能用于生産軍用飛機。由于依靠從外國引進飛機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技術人員和設備也不足,中國飛機工業的大批量生産能力將受到限制。
展望未來:趨勢與前景
中國國務院于2006年2月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研發規劃》,謀求“到2020年”將中國轉變爲一個“創新導向型社會”。該計劃用“基礎性研究”、“尖端技術”、“關鍵領域與優先項目”以及“主要特殊項目”等專用術語(以上各方面均應用于軍事)詳細開列了中國的科學與技術發展重點。
基礎性研究。作爲擴展基礎性研究能力的衆多努力的一部分,中國已經劃定了5個基礎性研究領域,它們要么是應重大戰略性需求而有著軍事用途,要么是需要政府積極參與和投資的科研計劃:材料設計和准備,極端環境下的制造業,航空航天力學,信息技術發展,納米技術研究。在最後一個領域——納米技術方面,五年前,中國還根本沒有進行研究或投資,自然也就談不上進展;如今,中國的政府投資數額已經直追美國,居第二位。
尖端技術。中國正強調迅速發展下列技術:
• 信息技術: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智能感知技術(特別是網絡)和虛擬現實技術。
• 新材料: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靈敏材料和結構,高溫超導技術和高效能量原料技術。
• 先進武器制造: 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終端制造技術和智能服務機器人。
• 先進能源技術: 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可替代能源與先進的運載技術。
• 航海技術: 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三維海上環境監測技術,快速多參量海底探測技術和深海作業技術。
• 激光和航天技術:也都是十分優先發展的領域。
關鍵領域與優先項目。中國已經指定一些有潛力的行業和技術集團擔負科技突破性攻關,取消各行業之間的技術障礙,並提高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國防工業正在明確謀求擁有先進的制造工藝、信息技術和防務技術,如雷達、反太空武器、可靠的C4ISR系統、靈敏材料和低能見度技術。
主要特殊項目。中國還在發展和擴展本國技術的計劃中開列了16個“主要特殊項目”,其中包括:核心性的電子元件;高端通用芯片和運行系統軟件;超大型一體化電路制造;下一代寬帶無線機動通訊設備;高級數字化控制機械制造機器;大飛機;高分辨度衛星;載人航天;探月。
航母研發情況
現在似乎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已經開始建造一艘航母。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領導人們可能在推動發起航母建造工程。例如,從2006年初起,隨著中國發布第11個五年計劃,中國的國有媒體都報道稱,政府和軍方的高層領導人都有意建造航母(包括2007年3月當時的中國國防科工委[COSTIND]主任的講話)。對前蘇聯建造的一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繼續翻新也證明,中國可能將該航母用作訓練平臺。此外,俄羅斯媒體曾報道說,中國有意購買俄制“蘇-33”艦載戰鬥機。2006年10月,俄羅斯某媒體報道稱,關于中國以25億美元價格購買多達50架該型飛機的談判已經開始進入最初階段,但迄今尚未宣布簽訂購買該飛機的合同的消息。(美國)政府內外的分析人士預計,中國不會于2015年前擁有一艘可作戰的國産航母。但是,中國造船能力的變化和外國對該項目的援助程度可能會改變這些預計。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11/0810489502.html 簡氏稱中國國防企業實力逼近美國軍工巨頭(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最近中國國防工業穩健的發展又引來外界的猜忌,英國《簡氏防務周刊》還別有用心的進行了一番對比。
《簡氏防務周刊》文章近日稱:中國國防科工委宣布 2007年1-10月份,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46億元(140億美元),同比增長28.8%,超過去年全年銷售收入總額。如果按年收入計算,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美國軍工業巨頭L-3通訊公司去年的銷售額124億美元,並將逼近雷聲公司的202億美元。同時,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實現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38.7%。
國防科工委還宣布,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批准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發行60億人民幣的兩期融資債券, 2007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債券最近已成功發行,直接從金融市場募集資金人民幣30億元,但國防科工委並沒有透露第二期融資計劃的細節:“短期融資債券的成功發行,爲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並標志著集團公司整體籌資能力和企業形象進一步提升。”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北方工業總公司也發行了債券准備進行重組,中國裝備集團公司獲得38個董事席位,5個常任董事,33個非常任董事。債券的發行,公司重組以及董事任命都是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國資委爲了增強國防工業的競爭性和創造力作出的努力。這一系列改革也開始允許中國民間和國外的投資進入國防工業這一特殊的領域。
簡氏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主要爲解放軍提供軍用電子設備系統,並且爲出口的軍用陸戰車輛提供相關設備。
針對這篇報道“中國軍力迅速膨脹”的弦外之音,國防大學教授軍事專家李大光博士指出,中國與美國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的把雙方軍工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對比,美國規模大的軍工企業數量衆多,中國的國防工業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國有單位,即使中國有一兩家軍工企業與美國企業規模相當,但在國防投入的總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是有著巨大的差距。
軍工企業的銷售收入一是來自本國軍隊,二是來自出口,從軍隊采購來說美國軍費占全世界軍費總額的47%,比排在其後32個國家的軍費總額還多;美國又是世界上第一軍火出口大國,出口去年美國軍火出口占全球軍火出口總額的42%,從這兩方面的事實比較,中國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西方單拿中美兩家企業一對一的對比的這種誤導性手法,就是故意給公衆造成中國軍工實力膨脹、趕超美國的錯覺,渲染中國威脅。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23/0840472924.html
中航工業進入世界500強居航空防務板塊第11位
2009年7月8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上榜中國企業從2008年的35家增加到43家,重組整合之後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首次申報並成功入選,以營業收入217.38億美元,利潤5.68億美元的業績排名第426位。這是中國航空制造高科技企業首次與波音、EADS等世界著名航空企業一起列入世界500強,同時中航工業也是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軍工企業,並在航空航天與防務板塊位居全球第11位。
2009年3月27日,經國務院國資委審核批准,中航工業正式啓動申報《財富》500強。2009年6月12日,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簽發了中英文申報材料。經過《財富》嚴格的審核程序, 7月8日中航工業正式進入世界500強榜單。
《財富》雜志以《中國企業騰飛》爲題發表評論說,“今年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有什麽重大新聞?那就是中國各行業,從航空工業到銀行業、石油業都表現強勁”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中央企業集團,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集團公司設有防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産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産業板塊,下轄近200家成員單位,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航工業秉承“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宗旨,踐行“敬業誠信,創新超越”的理念,提出了“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發展戰略。“兩融”就是改變過去封閉保守的思維,樹立開放合作的觀念,融入世界航空産業鏈,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三新”就是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由傳統的“資産、管理、技術”三位一體,逐步轉型升級爲“品牌價值、商業模式、集成網絡”新的三位一體;“五化”就是推進市場化改革、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國際化開拓、産業化發展,最終實現經濟規模挑戰一萬億的目標。
目前,中航工業已先後與陝西、天津、北京、河南、沈陽、南京、貴陽、廣東等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作爲核心業務板塊的中航工業飛機公司、直升機公司、發動機公司、系統公司、汽車公司、防務分公司、中航國際公司、通用飛機公司等也陸續揭牌成立。同時,中航工業與中國銀行、進出口銀行等12家國內銀行合作,累計獲得3360億元授信額度,成爲今年以來國內合作銀行數量最多、獲得授信額度的企業。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07-09/1144558273.html
我國研制成功新型軍服面料 相關技術國際領先 2009年07月09日 解放軍報
解放軍士兵穿著07式新軍服
幾千年來大都只能用作麻繩和編織麻袋的麻纖維材料,如今,由中國工程院周國泰院士和季英超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竟然把它變成了棉性纖維,成爲軍民融合、應用前景廣闊的新型制衣面料和上等軍服衣料。日前此項先進技術在京通過權威鑒定,專家認爲此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
麻是一種很普通的傳統農作物,種植曆史悠久。長期以來,在麻纖維研究領域脫膠技術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由于其加工始終沿用麻紡工藝與設備,因而導致纖維品質低、可紡性不高,造成資源嚴重浪費。我國專家曆經多年艱苦攻關,開展了從麻種植直到終端産品開發應用的全方位系統研究,終于攻克世界難題,並創造性地推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産權的系列科技成果,實現了高品質棉性麻纖維的工業化生産。目前,用此項新技術生産的棉性麻纖維已試用于軍隊迷彩作訓服、襯衣等軍服品種;所開發的民用系列服裝已進入市場;一些新産品還遠銷歐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有關專家介紹,麻纖維具有棉纖維所不具備的透濕、透氣、防紫外線和抗菌等許多優異特性,而且有吸波、消音和耐海水腐蝕等特殊功效。這種新技術的突破,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紡織資源,而且能夠大大降低生産成本,實現節能減排,充分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同時對于全面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呼籲:我們應廣泛開展跨行業、多學科協作,以産學研和農工貿組成産業鏈,大力促進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
由于麻材料具有較強的抗災害能力,在鹽堿地、荒灘地均能很好地生長,且原料種植粗放,管理便利,尤其在我國耕地面積有限、目前每年棉花和糧食需求均存在較大缺口的形勢下,麻種植不與糧棉爭地,而且有利于調整和優化産業結構,並能夠培植許多新的發展增長點,所以其經濟、國防和社會效益極爲可觀。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09/0741558170.html
軍報:回收07軍服是爲維護專用性防止濫穿現象 2008年11月29日 解放軍報
07式軍服配發全軍後,受到官兵的熱烈歡迎。許多戰友對這套軍服非常喜愛,希望退伍時能夠帶走,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爲什麽總部又要求將07式外觀制式軍服全部收回呢?
一是維護07式軍服專用性、嚴肅性的需要。軍服是軍人重要的外在標志,是軍隊形象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威、軍威的重要象征。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社會上濫穿軍服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甚至利用軍服假冒軍人進行各種違法亂紀活動,嚴重損害了軍隊在人民群衆中的形象和聲譽。加強軍服管理尤其是07式軍服的管理,是中央和軍委首長十分關注的一項嚴肅性工作。目前,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正在制訂一部關于軍服管理的行政法規,依法對社會上非法生産、銷售和濫穿軍服的現象進行整治。根據有關規定,複員、轉業人員離隊後不允許再穿著軍服,爲切實加強管理,堵塞漏洞,總部作出了收回退役士兵07式軍服的決定。
二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收回的舊軍服,一部分可以直接用于補助丟失損壞,彌補供應標准不足,以及用于日常修理需要;一部分經過修理或翻新後,可以調劑給上級指定單位如施工部隊等使用;一部分經過改制、染色等處理後,可以作爲救災物資;其他的還可以作爲原材料加以利用。
根據部隊反映的情況,各單位在收繳07式軍服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只能按規定的品種收繳07式外觀制式服裝,非外觀制式的品種如內穿衣物、皮鞋等不列入回收範圍。二是對于個別因丟失等無法抗拒的原因不能如數上交實物的,基層單位要查實情況,按規定的交款標准扣款,不能隨意加碼。三是要原原本本地傳達好總部文件精神,並做好耐心細致的宣傳教育和解釋工作。
有的同志提出,能否在收繳07式軍服的同時,發一部分便服費。總部通知明確,今年退役士兵只收繳標志服飾和07式夏常服、春秋常服,不涉及87式夏常服和冬常服,因此不存在影響退伍士兵返鄉途中的穿著問題。
珍惜軍服、不舍軍服體現了廣大士兵對軍隊的感情,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合格軍人的必備素質,自覺維護軍隊和軍人形象是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的實際行動。有關部門將認真傾聽廣大官兵的心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規定,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9/0933532375.html
中國發布軍服管理條例:禁止生産銷售仿制品
新華社北京2009年1月19日電 (記者陳菲)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日前簽署第547號國務院、中央軍委令,公布《軍服管理條例》。新華社19日受權發布了這一條例。
條例要求,軍服承制企業的工作人員不得泄露軍服專用材料生産技術,不得泄露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數量、接收單位等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
條例規定,現役軍人以及依照法律、法規和軍隊有關規定可以穿著軍服的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穿著軍服。
根據條例,影視制作和文藝演出單位的演藝人員因扮演軍人角色需要穿著軍服的,應當遵守軍隊關于軍服穿著的規定,不得損害軍隊和軍人形象。非拍攝、演出時不得穿著軍服。
條例還要求,禁止買賣、出租或者擅自出借、贈送軍服。條例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令
(第547號)
現公布《軍服管理條例》,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中央軍委主席 胡錦濤
二○○九年一月十三日(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第一條爲了加強軍服管理,維護軍服的專用性和嚴肅性,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軍服,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裝備的制式服裝及其標志服飾。
第三條軍服的制式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
軍服由軍隊軍需主管部門負責監制。
第四條生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企業(以下稱軍服承制企業)應當具備生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必需的條件和能力,具有質量保證體系和良好資信,並符合軍隊軍需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生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企業,經軍隊軍需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查驗,具備前款規定條件的,列入軍服承制企業備選名錄。
軍隊軍需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根據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任務,從軍服承制企業備選名錄中擇優確定軍服承制企業,與其簽訂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合同。
第五條軍服承制企業應當嚴格履行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合同,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品種、數量完成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任務,執行軍服生産技術規範。
軍服承制企業不得轉讓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合同或者軍服生産技術規範,也不得委托其他企業生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
軍服承制企業的工作人員不得泄露軍服專用材料生産技術,不得泄露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數量、接收單位等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
第六條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中的試制品,經軍隊軍需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檢驗合格的,作爲制成品接收;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中的殘次品,未經改制、染色等處理的,不得銷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軍服生産中剩余的軍服專用材料,應當按照軍隊軍需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的要求,妥善保管或者移交。
第七條承運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企業,應當具備貨物運輸資質。軍隊軍需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應當與其簽訂運輸合同。承運企業應當嚴格履行運輸合同,承運企業工作人員不得泄露運輸的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數量、接收單位等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
第八條軍隊軍需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應當對軍服承制企業生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情況進行檢查,並向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報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合同簽訂和履行的情況。
第九條現役軍人以及依照法律、法規和軍隊有關規定可以穿著軍服的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穿著軍服。
軍隊警備執勤人員應當加強檢查、糾察,及時糾正違法穿著軍服的行爲。
影視制作和文藝演出單位的演藝人員因扮演軍人角色需要穿著軍服的,應當遵守軍隊關于軍服穿著的規定,不得損害軍隊和軍人形象。非拍攝、演出時不得穿著軍服。
第十條禁止買賣、出租或者擅自出借、贈送軍服。
禁止使用軍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裝備的制式服裝從事經營活動。
禁止以“軍需”、“軍服”、“軍品”等用語招攬顧客。
第十一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制式服裝及其標志服飾,應當與軍服有明顯區別。
禁止生産、銷售、購買和使用仿照軍服樣式、顔色制作的足以使公衆視爲軍服的仿制品。
第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物品和違法所得,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數額巨大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生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
(二)買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
(三)生産、銷售軍服仿制品的。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現涉嫌非法生産、銷售軍服或者軍服仿制品的行爲時,可以查封、扣押涉嫌物品。
第十三條軍服承制企業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
(一)轉讓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合同或者生産技術規範,或者委托其他企業生産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的;
(二)銷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未經改制、染色等處理的軍服、軍服專用材料殘次品的;
(三)未將軍服生産中剩余的軍服專用材料妥善保管、移交的。
具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軍隊軍需主管部門應當將其從軍服承制企業備選名錄中除名,並不得再列入軍服承制企業備選名錄。
第十四條軍服承制企業的工作人員泄露軍服專用材料生産技術,或者軍服承制、承運企業的工作人員泄露軍服、軍服專用材料生産、運輸數量以及接收單位等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使用軍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裝備的制式服裝從事經營活動,或者以“軍需”、“軍服”、“軍品”等用語招攬顧客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物品和違法所得,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
第十六條穿著軍服或者軍服仿制品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公務員和現役軍人在軍服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現役軍人出租或者擅自出借、贈送軍服的,依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的規定給予處分。
第十八條對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獲的軍服仿制品的認定存在爭議的,由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或者軍分區(警備區)軍需主管部門鑒定。
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沒收的軍服、軍服專用材料,應當移交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或者軍分區(警備區)軍需主管部門;依法沒收的軍服仿制品,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現行裝備的制式服裝及其標志服飾的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我軍建成新型戰機單機掩蔽庫可防重型炸彈襲擊
2009年6月29日上午,一場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評審的遠程答辯在廣州與大連兩地間緊張進行。面對評委們連珠炮般的提問,課題主研人、廣州軍區空軍工程建設局局長林茂光從容作答。
1個月後,從北京傳來喜訊:這項名爲“單機掩蔽庫施工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研究”的科研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林茂光,“油罐大王”,10年前因工作業績突出被媒體廣爲宣揚。今日的林茂光,“油罐大王”稱號已遠遠不能包容他爲國防工程所作出的貢獻。他已成爲我軍燃油儲運、洞庫建設、防護僞裝、工程管理等國防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和科研領軍人物。
獻身國防工程建設41年來,他帶領部隊完成160余項國家和軍隊重點工程全部優質,其中一項獲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76項獲優質工程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和二等獎1項,獲國家專利19項;創造了國防工程建設的“18個第一”。先後榮立一、二、三等功8次,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全軍戰備工程建設先進個人,出席2009年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受到胡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高效構築戰鷹地下堡壘
2003年初,空軍在某山區建設大型地下洞庫工程。原計劃3年完成的工程,因戰備任務緊,工期壓縮至一年半。時間緊,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這塊“硬骨頭”究竟交給誰?有關部門舉棋不定。
廣空領導一錘定音:交給林茂光,讓他當指揮長!
鑽山蹲洞28載,林茂光承接這種洞庫施工任務還是頭一次。
當他趕赴深山的施工現場,才發現困難之大超乎想象。該地既無電,亦無水,現場技術負責人預計:要架設臨時線路、接通水電,至少要3個月,這就意味著工期要推遲3個月。
林茂光一聽就火了:“世界上沒有哪一場戰爭是等著所有准備工作做好了才開戰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2天後必須開工!”
沒有電,就用內燃空壓機;沒有水,先用風鑽打幹眼掘進。進駐工地第2天,他點燃第一個炮眼,巨大的爆炸聲宣布工程正式開工。 隨後,他組織突擊隊搶修水路、電路。一周後,水通電通。
“工地就是戰場,開工就等于仗打響了,千難萬難,只能吹沖鋒號,絕不能打退堂鼓!”林茂光對著官兵大聲動員。
困難似乎有意向他們挑戰。正當洞庫快速挖掘時,出現了溶洞,不是一個兩個,而且是溶洞群,大小不一的33個溶洞。起初,施工隊想通過澆注混凝土把溶洞灌滿,可幾噸混凝土下去,都被溶洞底部的地下暗河沖走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攔路虎”,林茂光及時組織專家現場進行研究,終于找到科學治理方法。爲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林茂光調集精兵強將,超負荷連續作業,人停機器不停,僅用7個月就完成了任務,創下了空軍地下工程建設史上洞庫掘進速度最快、工程僞裝最系統、光面爆破最好、溶洞處理最成功的“四個之最”。總部特意將全軍戰備工程現場會會場搬到這個工地,觀摩推廣經驗。
據了解,“十五”戰備期間總部先後召開4次全軍戰備工程現場會,有3次是在林茂光施工的工地組織觀摩。他帶領部隊完成地下指揮所、地下油庫、地下軍械庫等百余個地下工程,個個是放心工程。
精心構建戰鷹血脈工程
燃油儲運安裝是林茂光從事國防工程建設的主戰場,41年拼搏生涯,他相當多的心血耗費在戰鷹的血脈工程上。他帶領部隊在這一領域創出諸多輝煌業績,先後建成軍內外各類油罐1333座,鋪設各類管線3136公裏,研究成功計算機控制集群油罐頂升系統等系列成果,形成了油罐與長輸管線安裝的成套工藝,解決了機場供油“不停輸封堵帶油焊接作業”的難題,實現了不停航施工,確保戰備工程全部按時間節點完成任務。
他的創新之路是從油罐開始的。當兵第二年,他就總結出了“油罐罐頂旋轉胎具拼裝”安裝工藝,使工作效率提高5倍多。當兵第5年,他在國內率先用“充氣頂升法”安裝油罐,取代傳統的“手拉葫蘆吊裝法”,在全軍推廣使用20年。
“充氣頂升法”安裝油罐的工藝,給他帶來“油罐大王”的美譽,但在實際應用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次,林茂光用“充氣頂升法”安裝一個上百噸重的大型油罐時,發生意外險情,險些釀成事故。
否定自己是痛苦的,超越自己更需要勇氣。林茂光決心用更先進更可靠的安裝方法取代“充氣頂升法”。他領銜成立科研攻關小組,進行設計、安裝、實驗。曆時5年,終于成功研制出計算機全程自控集群油罐液壓頂升系統,真正實現了健康、安全、環保,使安裝周期縮短三分之一,頂升操作人員減少90%,工效提高一倍。這項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後,經過進一步探索完善,以該項成果爲核心內容的“軍用機場金屬油罐安裝工程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究”項目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憑這種執著勁,林茂光帶出了一支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軍用油罐安裝工程技術隊伍,所完成的工程全部優質,實現“幹一個工程就要出一個精品”的諾言。
科學打造戰鷹護身掩體
“轟!”一聲巨響,模擬重型炸彈在剛建成的一座新型戰機單機掩蔽庫防護門前爆炸,産生的巨大煙塵瞬間將掩蔽庫吞沒。現場觀看試驗的人都把心提到嗓子眼,然而,煙塵散盡,防護門安然無恙。一聲號令,防護門自動開啓,戰機從容滑向跑道……
未來戰爭,敵我雙方都將對方軍用機場、作戰飛機作爲重點打擊目標。如何提高戰機的生存能力,建設具有綜合防護功能的飛機掩蔽庫成爲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而此前由另一個工程單位承建的單機掩蔽庫防護門“抗爆試驗”失敗。
正當上下爲此急得火燒眉毛時,林茂光主動請戰:“把任務交給我們吧!”
“你們有把握嗎?”
“2個月後做抗爆試驗,完不成任務,軍法處置!”林茂光立下軍令狀。
軍中無戲言!2個月後,林茂光如期拿出兩樘單機掩蔽庫防護門,進行抗爆試驗。機庫裏多臺計算機正常運轉,30個啤酒瓶倒立,上面放著30根點燃的蠟燭……一聲巨響,所有物品毫發未損。
此後,林茂光繼續深入探索,突破了單機掩蔽庫工程化管理模式、三維波紋鋼板批量生産、大體積筒殼式鋼纖維混凝土施工工藝、大型防護門成套安裝技術與設備等關鍵技術問題。如今,防護門加工與安裝施工效率提高12倍以上,節約材料經費5%。專家結論:該成果無論在防護能力、結構形式、啓閉方式,還是在修複能力上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神奇創造鷹巢隱身技術
在攻克單機掩蔽防護工程難題不久,林茂光和他的團隊又把目光投向另一個新的領域:戰備工程僞裝。
林茂光有個愛好:上網搜索瀏覽一些戰備工程的衛星照片,他將戰備工程僞裝前後的衛星圖片進行對比,發現傳統的僞裝有許多缺陷和不足,已難以應對現代高技術手段偵察監視。
這使林茂光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國家花大量資金搞戰備工程,如果不能實施有效僞裝將面臨被摧毀的危險。這種狀況必須盡快改變!
如何應對高技術偵察手段實施工程僞裝是一個世界難題。爲了讓戰備工程能成爲制勝堡壘,林茂光決心向現代戰場僞裝這一世界難題挑戰!
要研究出能應對從衛星、飛艇到偵察機等各種先進探測手段的綜合僞裝技術,涉及衆多技術學科,需要多種專業的高級人才和實驗設備。林茂光決定走集智攻關之路。這些年,工程建設局邊施工邊搞科研,從實踐中總結摸索出一個很好的軍民融合式發展科研模式,解決了不少國防工程建設中的重大技術難題。軍地院校、科研院所就是他的人才庫、智囊團,許多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成爲他的科研夥伴。空後機場營房部有僞裝防護專家,西北某大學搞僞裝材料研究已成果累累,解放軍某大學搞僞裝技術一直走在前沿,空軍設計研究局設計有經驗,而工程建設局則有搞防護工程的實踐經驗,林茂光巧妙把這些單位的科研力量有效整合,優勢互補,各顯神通。
由于遇到重大技術難題多,研究工作一度陷于困境。在最困難的時候,林茂光把課題組成員從四面八方請到廣州,爲大家撐腰打氣:“我們走的路子沒有錯,堅持就是勝利,天塌下來高個子頂著,一切由我來承擔!”
經過長達8年的艱苦攻關,林茂光帶領課題組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靠自己籌集和工程費節余,累計投入超過1000萬元的科研經費,完成了這項具有重大戰略價值的科研成果。
這一重大技術突破,引起了軍委領導的關注。2008年4月至10月,有關部門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檢測,還組織全軍20多位專家對檢測結果進行綜合評估,證明達到了一級隱蔽僞裝要求,實現了軍委領導確立的戰備工程僞裝“看不見,找不到”的目標。該成果申報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全票通過,還申報了8項國防發明專利。
這些年來,林茂光帶領部隊爲空軍近百條洞庫和數百個洞口建造的綜合僞裝防護工程,經有關專家綜合測評,仿真僞裝性能一流。
短評:崇尚榮譽真英雄
10年前,本報曾以“油罐大王林茂光”爲題,宣傳他鑽山蹲洞20余載、完成46項國防工程全部優質的先進事迹。而今,他又交出了116項精品工程和一批高等級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的新答卷。這位國防工程戰線老英模的貢獻值得稱贊,他對待榮譽的態度更值得廣大官兵學習。
林茂光爲國防工程奮鬥41載,獲得了40多項國家和軍隊的榮譽。他曾說過:我崇尚榮譽,因爲它是對我報效國家的褒獎,是激勵我前進的動力,是一個軍人的生命。但我決不追名逐利,更不會把榮譽當包袱背。他說到做到,10年來面對耀眼的榮譽光環、紛至遝來的鮮花和掌聲,他始終保持清醒頭腦。
他把榮譽當作新的起點。10年前,他只是在軍用燃油儲運工程建設顯神通的“油罐大王”;10年來,他不斷開拓創新,又成了我軍戰備洞庫建設、防護僞裝、國防工程管理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和領軍人物。爲了國防建設和軍事鬥爭准備,他帶領官兵爭分奪秒搶時間,錙銖必較求質量,鍥而不舍攻難關,打贏了一場又一場國防工程的硬仗。
榮譽再高,不忘根本。即便在當上將軍之後,他仍像從前一樣,頭頂安全帽,身著作訓服,跑工地、鑽山洞,一身汗一身泥,和官兵一同戰鬥在國防施工第一線……
詩人歌德曾說過:你若要珍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林茂光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真正崇尚榮譽的軍人,永遠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而會以百倍的努力創造新的業績。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2/0719569689.html
台灣空軍計劃將多數戰機東移對抗大陸(圖)
臺空軍計劃將半數戰機東移,標誌著其在第一時間依託台島西部二線機群實施海峽空中封鎖與反登陸的作戰模式將會發生重大變化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軍方經“漢光演習”兵棋推演後認為,台灣西部軍用機場于臺海戰爭爆發後的48小時內,就可能全數遭解放軍導彈摧毀。因此,台灣空軍已計劃在戰時將半數戰機東移至花蓮和台東兩個東部基地,明年度更將花費近10億元新台幣將東部機場跑道從目前的3條增至6條。
傳統後方基地將成部署重點
長期以來,空軍一直是台灣的主要戰略進攻與防禦力量,臺軍還依託台島地形,構建了一個嚴密的軍用機場網體系。經過數十年的建設,臺軍各類機場已經遍佈臺、澎、金、馬等島嶼,總數達到50余個,其中包括12個大型空軍基地。
幾十年來,臺軍一直按照三線機場配置其空中力量:一線以澎湖馬公機場以及東沙島機場為主要基地;二線機場由台島西部桃園、新竹、清泉崗、嘉義、台南、屏東等基地構成;台島東部的花蓮、台東基地作為第三線機場。
在兵力配置上,臺軍的6個戰鬥機聯隊採取分散部署與重點部署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第一線的澎湖與東沙島機場採用各戰鬥機聯隊輪訓方式駐防,重兵則集結于二線機場群。與二線機場的臺軍重兵集群相比,花蓮、台東基地則顯得相對薄弱,東部機場所擁有的戰鬥機僅為臺軍近500架戰鬥機總數的1/4。在傳統上,分別位於花蓮和台東的佳山與志航洞庫也一直是作為後備基地使用。此次臺空軍計劃將半數戰機東移,無疑標誌著其在第一時間依託台島西部二線機群實施海峽空中封鎖與反登陸的作戰模式將會發生重大變化。
指望洞庫保存空中實力
儘管臺軍聲稱戰機東移計劃主要是為了應對解放軍導彈的飽和攻擊,但兩岸空中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是臺軍東撤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近幾年大陸一大批先進戰機的列裝,再加上臺軍高水準飛行員的逐漸流失,台灣空軍的“優勢”已經一去不返,因此“保存戰力於洞庫”成了台灣軍方將領的無奈選擇。
作為戰機東移的主要基地,佳山與志航洞庫已經由臺軍開造了近20年。佳山基地位於花蓮縣境內,機庫可停放各種戰機250架,共有相互通連的大小洞庫數十個。洞內有完整的指揮、管制系統,有彈藥庫、油料庫、醫院等設施。花蓮機場還有一條長約3000米的飛機跑道直通佳山機庫,整個工程耗資工程超過400億新台幣。
與佳山洞庫相比,位於台東的志航洞庫一直不為外界所知聞,志航洞庫依山而建,山體為花崗岩,內部有三個大型機庫,機庫之間有通道相連,可容戰機穿行,洞內還建有油料和彈藥庫。台灣“國防部”曾宣稱,佳山與志航基地是遠東地區最具規模的地下空軍基地,在海拔3800米左右的中央山脈掩蔽下,臺方戰機的存活率將迅速提升。
為美日介入贏得時間
單純從台灣島軍事部署的角度看,將緊鄰台灣海峽的戰鬥機後撤于洞庫之內,無異於在戰爭初期就主動放棄臺海制空權。但綜合臺軍近期的一系列部署調整情況分析,台灣空軍主力的東移顯然有其更深層次的考慮。
實際上,從2004年開始,台灣三軍整體的部署態勢就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金、馬、澎及東引島、東沙島方向,臺軍明顯加大了“天弓”、“愛國者”等對空導彈陣地的密度,並開始大量部署“雄風”型岸艦導彈;在南沙太平島方向,臺軍擴建太平島機場,並規劃設立潛艇伏擊區;在台灣本島,原有的陸軍裝甲集團被編制為機動性更強的聯兵旅;台灣海軍也逐漸將主力艦艇部署在東部海域,破天荒地將海軍演習延伸至日本西南島嶼附近,並加強了與日本的海空情報交流。
這些部署調整已經反映出臺軍試圖以防空導彈、岸艦導彈消耗解放軍的空中力量與登陸船隊、以南沙廣闊的縱深和潛艇伏擊區遲滯南海艦隊北上、以分散機動和藏于洞庫的方式保存陸軍與空軍主力的戰略意圖。但臺軍的戰略目標顯然並不僅僅是為了抵禦大陸的第一擊,在某些“台獨”分子看來,或許也只有拖延足夠的時間、保存下主力才可能盼來美日介入這根“救命稻草”。(海韜)
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10/11/content_7232860.htm 令人驚訝:印度軍工VS中國軍工對決的結果2010-05-14
從許多關于印度和中國比較的帖子中感慨,並經過反複的思考,終于發現了原來印度強于中國甚多,尤其是軍事方面,原因如下:
一、搞笑篇:
1 印度的阿瓊坦克采用了低碳鋼,低壓火炮,與當代坦克有很大的不同,卻與早期坦克概念相似,充分體現了哲學中的否定-否定原則,顯示出印度設計師超前的眼光;反觀中國的98,雖技術水平略高,但在設計思想上已經大大的落後了。
2 印度用過瑞士、英國、俄國等多個發達國家的火炮,而中國幾乎所有的火炮和彈藥都是自産,顯然,印度炮兵比中國炮兵適應能力強。
3 印度設計了威風凜凜,用固定發射架,在地面發射的烈火導彈;而中國的DF-25,DF-31等導彈外形猥瑣,且用汽車馱著,到處躲躲藏藏,遠不如烈火有威懾力。
4 印度經常用飛機進行地面撞擊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且很可能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中國這方面的研究比印度落後了不止一點點。
5 印度的LCA還沒有定型就已經發展出了多種機型,包括艦載型;中國的J-10都開始列裝了都沒有發展型的消息,說明中國發展的潛力不如印度。
6 印度多年前就開始設計中程空空導彈,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樣品出現;中國不聲不響的就弄出了一種主動彈。這說明印度的設計師嚴格認真,工作比中國紮實。
7 印度海軍上面的武器都是俄國的,雷達和電子系統則來自歐美,因此印度海軍官兵有很好的外語環境來學習外語;中國海軍多用自造設備,主要是中文,不利于外語的學習。因此可以判斷印度海軍官兵的素質要高于中國。
8 印度在還不能設計常規潛艇的情況下就立項制造核潛艇,這種超前的思想世界領先,中國就不要來丟人了。
9 印度新型戰艦可以做到完全隱形,顯然比中國只能雷達隱形的戰艦高明一些。
10 印度已經公布了登月計劃,並且要在中國之前,這充分的證明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 這條真理的正確性;反觀中國,雖然在全世界首先提出該理論,但在運用上已經落後。
二、正解:中印軍工對比到底如何呢?
近年西方輿論總是大發看好印度、貶抑中國的論調,在軍事工業方面也常搞“龍象對比”。若是抛去政治偏見,認真研究對比,南亞象的軍工水准與中華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中華崛起對美、日等國帶來的影響,直接表現爲軍事上鼓噪“中國威脅論”,擡印抑華成爲西方的一種戰略選擇。今年7月,美日等國鼓動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北朝鮮試射導彈時,印度發射了1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西方卻幾乎沒有反應。俄羅斯從地緣戰略角度考慮,出售給印度的蘇一30戰鬥機等主戰裝備的技術水准也高于對華軍銷。從尼赫魯時代起,印度當局就一直以中國爲競爭對手,近些年來總是自吹其軍工水准如何了得,硬體實在無法誇耀便自詡軟體占優勢。若以事實相對照,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只能令人齒冷。
中華崛起對美、日等國帶來的影響,直接表現爲軍事上鼓噪“中國威脅論”,擡印抑華成爲西方的一種戰略選擇。
1、印落後中國二十年以上
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在兩年來連續發射成功,顯示了在世界上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術,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亞次大陸上的那個大鄰國。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門隨後宣稱,准備在五年內實現向月球發射飛船的計劃,以趕在中國的“嫦娥計劃”之前,顯示自己在最尖端的空天領域中有更高水准。
印度官方的這番豪言壯語對本國人可能還有自慰作用,熟悉太空技術的人聞之卻無不暗笑,因爲繞地球載人飛行尚遙不可及時便聲言要去月球,無異于不會走路便說要跑步。今年7月印度試射的那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爲本國的火箭技術水准做了最好說明。這枚彈頭載運量不足1噸的導彈設計射程爲3500公裏,假想目標是能打到中國腹地,然而剛飛出幾百公裏便一頭栽進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門事後承認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要改進並使其發射成功至少還需1—2年。中國發射的“神舟”飛船的火箭載荷量,已經達到了8噸,准備向月球發射的飛船的載荷則需要數十噸。若將中印導彈相對比,印度這次試射未成功的“烈火Ⅲ”型中程導彈,只不過相當于中國70年代前期便已研制成功的“東風一4”的水准。西方核專家認爲,中印在核武器方面的差距也至少在20年以上,因爲1998年印度試驗成功了原子彈、氫彈,中國卻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進行過這種試驗。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主角是軍用戰機,中國自60年代以來已經研制成第二代、第三代戰鬥機,近幾年推出的殲一10已被國際公認達到世界上90年代的戰機水准,主要銷售到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只經四年時間便研制成功且已大量投産。印度80年代前未自研過戰鬥機,目前在研的LCA啓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其軍方認爲今後該機即使推出也會落後,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長期自吹是戰後亞洲最早也是惟一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可惜買的都是英國淘汰品,最近又買了1艘俄羅斯舊艦。中國早在70年代便自制出核潛艇,現在已發展到第三代,近年又自制萬噸級的驅逐艦,技術上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准。印度至今卻連常規潛艇都不能自産,僅能生産三四千噸的護衛艦,主要部件還要進口。
對陸軍的主戰裝備坦克和火炮,中國在五六十年代便可自産,80年代研制出國際軍貿市場暢銷的85一Ⅲ坦克,近年裝備的99改坦克又被國際軍界認爲屬于世界先進戰車。印度自研第一種“阿瓊”坦克已20多年,樣車制成後被軍方評價爲“不適于使用”。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進口,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産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産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更可悲的是,目前印度連步兵武器都不能實現國産化,其陸軍裝備的進口步槍有好幾種,其子彈有7.7毫米、北約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種標准,多數也要靠外購保障。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規模不大的沖突,便需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低下。中國的火炮和輕武器早在60年代便全部國産化,改革開放後還行銷世界,這20年來美國槍市上也大量充斥著中國所産的步槍、手槍。
從尼赫魯時代起,印度當局就一直以中國爲競爭對手,近些年來總是自吹其軍工水准如何了得,硬體實在無法誇耀便自詡軟體占優勢。 2、印“單騎獨進”難圓強國夢
現代武器裝備是國家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准的結晶,中印自研武器的水准有巨大差距的根源正在于此。新中國成立前,中印都是落後的農業國,印度的工業基礎還略強于中國。5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的主要工業品産量開始超過印度,目前的差距已拉大到20年以上。換言之,印度主要工業生産能力只相當中國80年代初的水准,而兩國人口卻相差不多。
以1950年中印兩國主要工業産品相對比,鋼産量是60萬噸比115萬噸,發電量是45億度tt88億度,中方要遜于印方,中國的鐵路通車也只有印度的一半。可是到了1970年,中印的鋼産量對比便是1800萬噸對600萬噸,發電量爲700億度對500億度。再看2005年的統計數字,中國鋼産量已達3.3億噸,印度只是3900萬噸;中國的發電量爲24747億度,印度只有6059億度。在國民收入(GDP)方面,中國爲2.25萬億美元,印度爲7300億美元。若進一步分析,印度GDP的48%來自並不表明國家實力的第三産業,中國第三産業産值則不足GDP的30%,雙方工業産量的差距實際已達6~7倍。
目前,中印兩國工業技術水准的差距也很大,這一點在軍工生産上體現得最爲明顯。例如中國早在70年代便解決了坦克底甲板變形和行駛中的履帶斷裂問題,印度近年制造的“阿瓊”坦克行駛不超過300公裏便要發生履帶斷裂,以致印度陸軍根本不願采購,受政府壓力才勉強訂購了百余輛,平時不敢輕易上陣而只能充當“閱兵坦克”。印度近年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的技術來源于蘇聯的薩姆一6,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研制的紅旗一7型。印度多數武器購自蘇、法、英等多國,型號和標准雜亂,又使技術保障出現諸多困難,其空軍平時有1,3的飛機不能完好出航,有時只能靠拆東補西保障重點。
印度多年來自誇優于中國的專案,便是所謂“軟體優勢”,並認爲航天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印度早在1954年便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核領域的研究早于中國。在航空航太領域,中印的起步時間也差不多。然而60年代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突飛猛進,印度便被遠遠甩在後面。至于印度惟一能自吹的軟體業,雖說其出口量還略多于中國,至今卻不能有效實現軍事化和國內實用化。
近些年印度政界和經濟界人士在承認中國是“世界工廠”時,又自稱本國是“世界辦公室”,論據便是每年出口數十億美元的軟體,以此說明資訊産業發達,並能在未來資訊戰中占優勢。若仔細考察,印度軟體業是依靠本國的英語教學優勢,由大批科技人員承接西方軟體業的外包加工,以家庭作坊形式分頭制作,再銷給業主賺點加工外彙,對本國經濟和軍事技術水准的拉動作用很有限。以IT産業總體規模而論,印度遠小于中國,其手機、電腦的産量只相當于中國的十分之一,其飛機、坦克和艦艇的電子裝置也多依賴進口。
現代武器裝備要有效發揮作用,主要不是靠單項優勢,而需要整個工業科技特別是軍工系統的綜合配套能力。以未來資訊戰而論,機械化裝備和火力仍是作爲戰鬥平臺的“硬”實力,電子資訊裝備等“軟”部件只能起倍增器作用。像印度這樣自身研制不出戰機、坦克和大型艦艇的國家,終日只自誇軟體,其軍工體系仍是一個軟骨動物,擺脫不了充當它國的附庸。近年來印度總強調自己是“世界大國”,去年提出要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世界上多數國家對此嗤之以鼻。因爲僅靠爆炸幾枚核彈或炫耀一下軟體,這種“單騎獨進”並不能說明自己是強國。中國的大國地位,恰恰是靠軍事、政治和科技方面的綜合均衡發展的實力,才得到世界的公認。
3、中印差距形成的關鍵
一些印度人解釋本國的軍工落後,認爲自己是民主國家,軍費投入少。其實在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國防費長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還多于中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因財力增強使國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軍費爲350億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從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條件看,印度遠遠好于中國,其獨立後西方和蘇聯都競相向其推銷較先進的武器。中得到過蘇聯軍援,後來長期受國際封鎖。自1989年以後西方又堅持實行對華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技術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這種形勢下,印度的軍工業發展卻遠遠落後于中國,不能不從指導思想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獨立以後,包括軍工界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便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維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買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裝備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印度自行開發的裝備,多數部件也靠進口。如“阿瓊”坦克名爲自研,120毫米炮和發動機要買德國成品,火控系統則購自英國。LCA戰鬥機的發動機購自美國通用公司,電子裝置主要從法國引進。這些印度國內立項的重點項;目投資不小,拖延20多年卻始終不能定型,灰心喪氣之後又回過頭來再搞外購。今年春天,印度軍方又提出一個5年內斥資250億美元外購以更新裝備的計劃,其政界歎息這只能說明自研的失敗
中國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便強調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156項”中有44項軍工企業,保證了主戰裝備每個零件都能國內自産,同時還建立了科技機構實行自研。60年代以後,國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雖使中國的常規裝備發展出現了滯後,卻也逼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以航空工業爲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國産品生産許可證生産米格-21戰鬥機,並購買了法國的“幻影”等戰機,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軍裝備水准看似比中國先進。在陸軍裝備方面,印度引進蘇聯的T一72生産線,所産坦克也優于中國的59式,然而其獨立開發能力很低的狀況卻並未改變。
自9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蘇一30戰鬥機及生産線,只能照葫蘆畫瓢不走樣地仿制,多數部件還要進口,等于是在本國建立一個組裝線。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蘇一27戰鬥機後,自己不僅能仿制還能改進,産品品質優于俄制原産品,同時又借鑒其技術用于開發國內新戰機。因此,最近十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抛在身後。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品質均優于印度,而且建築在自我研制的基礎之上。在坦克生産方面,中國自80年代後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過了印度已老化的T一72,靠獨立開發充分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威力。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同樣花錢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裝備,例如購買蘇一27戰鬥機及其生産線便用了上百億美元。不過中國始終堅持自研爲主、引進爲輔的方針,引進的裝備除應急之外主要作爲自研新武器的借鑒,因而引進的結果是大大加強了國內自主開發能力,並促成了殲一10這類新戰機問世。在國內經濟建設方面,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強調從基礎工業抓起,在改革開放前便形成了一個雖然落後些卻完整配套的體系,改革開放後又大大提升了這一體系規模和綜合技術水准。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除大型運輸機外(近來也已上馬自研),全部可以自我保障,在進口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國,軍貿創彙導致了經濟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備出口能力,只能以窮兵黷武方式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購買各國武器,不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還嚴重影響了自身經濟發展,印度本國的軍工業又出現了萎縮和科研人員流失,例如其坦克廠便長年處于半歇工狀態。長此以往,中印兩國在軍工水准上的差距還會繼續拉大。
對照中印兩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揚印貶華的論調荒謬,還可引發諸多深層次的啓迪。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一個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資訊業主導的後工業化經濟的思路是不現實的。如今中國人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追趕資訊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並與發展高新技術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強國之道
http://www.milchina.com/2010/0514/1663.htm
印專家對比中印國防計劃 痛批印軍工鼠目寸光
世界政治評論網站2010年3月26日刊登印度新德裏國防研究分析所副研究員Laxman Kumar Behera的文章。文章對比了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國防計劃,並指出,由于中國的國防計劃比印度更有目的性、中國對軍工的扶植力度更大,所以印度的軍力發展遠遠不及中國。
中印軍費的使用目的不同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官方的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但是外界猜測中國軍力的實際花費可能比這個數字多。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除了預算數字和增長率的差別,中印兩國在實現各自軍事目標的方法上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軍費是為了實現軍事強國的長期目標,而印度卻僅僅是為了資源分配,缺乏長遠考慮。結果在兩國軍力上體現出來——中國獲益良多。
印度軍費缺少連貫性
文章稱,過去20年間,中國官方公布的國防預算一直呈兩位數增長。這種增長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強綜合國力(體現為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戰略需求。根據北京兩年一度公布的《國防白皮書》,1988年至1997年間,中國軍費增長率為平均每年14.5%。這期間的資金配置,是為了“彌補早年間遺留下來的國防發展不足的狀況”,再借助于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在隨後的10年裏,也就是1997年到2007年的這段時間,軍費的年增長率提高到15.9%。2008年至2009年,中國軍費的增長率甚至接近18%。1997年以後的軍費支出,大多用于掌握網絡中心技術、獲得精確制導的現代武器,並從美國這個軍事霸權國家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實際操作中學習經驗。
文章還說,中國軍力投資一直和解放軍的改革“手牽手”同時進行著,中國國內的軍工業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解放軍非常重視研發。中國沒有理由因為金錢的原因,阻礙現代化進程和改革動力。
幾十年的努力,為中國帶來了“豐厚的紅利”——中國軍力增長迅速,已能觸及到鄰國以外的範圍。這一切正如美國國防部2009年度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所說,多年的投資和改革令中國解放軍“有能力觸及亞太地區以外,這一變化正改變著地區平衡”。先進武器的配置,比如本土研發生產的核動力潛艇,導彈打衛星技術成功試驗和反彈道導彈能力,這些都說明了北京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
相比之下,印度在過去20年的軍費支出則缺少連貫性。某些年頭,印度國防預算增長率達到34%,而另外一些年頭,則低至0.5%。軍費未能呈現線性增長,說明計劃制定過程中存在缺陷。中國政府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勾勒出本國的安全目標,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嘗試。由于缺少這種嘗試,印度軍方只能按照他們自己的“願望清單”,撰寫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文件。然而,由于這些文件嚴謹性不足,或缺少內部競爭機制,或無法將自給自足和國家安全目標結合起來,因此經常引發爭論。另外,年度國防預算的產生不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長期軍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資源的多少、部門之間的爭奪和更加寬松的財政環境決定的。
中印軍工業管理差別很大
制定戰略時缺少長遠眼光,這種現象在印度國內軍工業的緩慢發展中隨處可見。軍工業對于印度和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寶貴的硬實力。印度在很久以前就宣稱將于2005年實現70%的軍工產品由本國生產。然而直到今天,印度還在30%到35%這個水平線上掙紮。導致的結果是,印度每年不得不花費50億到60億美元購買國外的軍工品,這正中了那些國外供應商的下懷。
事實上,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都對軍工企業實行國有控制,但是問題又來了。北京通過競爭、評估、監管和激勵這“四項機制”推進了基礎設施的改革,從而為國內的軍工企業注入了大量競爭力;而印度一直在補貼無能的公共生產領域和研發公司,而各種各樣的委員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沒能付諸文字,也沒能貫徹精神。一些能參與軍工生產的私人合同商,在“保密與保護主義”的托詞下,飽受歧視。
當今天的中國駕駛著自己的戰鬥機翺翔藍天的時候,新德裏卻忙于試飛六家非印度本國公司制造的飛機,拼命地想要拉近和北方鄰國的軍力的距離。隨著中國軍力迅猛發展,新德裏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動起來,它會更加絕望。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3/30/content_13270388.htm
美刊:印度軍工缺乏國産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
中廣網北京2010年4月3日消息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3月26日文章,原題:崛起的龍,昏睡的象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國防預算。根據官方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此外,中印兩國在實現各自軍事目標的方法上也形成鮮明對比。中國軍費是爲了實現軍事強國的長期目標,而印度卻僅僅是爲了資源分配,缺乏長遠考慮。結果在兩國軍力上體現出來———中國獲益良多。
過去20年,中國的國防預算一直呈兩位數增長,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強綜合國力(體現爲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戰略需求。還有,中國軍力投資一直和解放軍的改革同時進行,國內軍工業越來越複雜,而且解放軍非常重視研發。中國政府沒有理由因爲金錢的原因阻礙現代化進程和改革動力。
幾十年的努力爲中國帶來“豐厚紅利”:軍力增長迅速,已能觸及鄰國以外範圍。印度在過去20年的軍費支出缺少連貫性,而軍費未能呈現線性增長,說明計劃制訂過程中存在缺陷。
中國政府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勾勒出本國安全目標,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嘗試。印軍只能按照自己的“願望清單”,撰寫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文件。然而,由于這些文件嚴謹性不足或缺少內部競爭機制,或無法將自給自足和國家安全目標結合起來,因此經常引發爭論。另外,年度國防預算的産生不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長期軍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資源的多少、部門之間的爭奪和更寬松的財政環境決定。制定戰略時缺少長遠眼光,這種現象在印度軍工業的緩慢發展中隨處可見。北京通過競爭、評估、監管和激勵這“四項機制”推進基礎設施改革,從而爲軍工企業注入大量競爭力,而印度一直在補貼無能的公共生産領域和研發公司,而各種各樣的委員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沒能付諸文字,也沒能貫徹精神。
因此你就不會奇怪,兩個世紀以前就建造了軍工廠的印度爲什麽沒有一家能夠在全球數得上的軍工龍頭企業。你就能夠理解,爲什麽當今天的中國駕駛自己的戰鬥機翺翔藍天時,新德裏卻忙于試飛6家非印度本國公司制造的飛機,拼命想要拉近和北方鄰國的軍力差距。隨著中國軍力迅猛發展,印度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動起來,它會更加絕望。
http://www.cnr.cn/junshi/gjjs/201004/t20100403_506241045.html
另參本館:
中國大戰略 中國軍力 中國軍工 中國軍費 中國軍售2 中國雷達 中國空軍 中國大飛機 中國海軍 中國陸軍 《強國不是夢》 山寨經濟學 由SU27到殲十一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FC-1 VS 殲7MF "梟龍"飛機的航空電子系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