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式主戰坦克
90式坦克的研究和發展工作始於1974年,部件製造和試驗工作始於1977年。當時暫稱為TK-X坦克,意思是“試驗中的坦克”。
日本坦克通常是以定型年代(第一生產年度)命名的。因曾預計新坦克在1988年或1989年定型,故相繼又稱TK-X坦克為88式和89式坦克。但是由於研製週期拖長,定型日期推遲到1990年,故又稱之為90式坦克。
該坦克在1982~1984年度進行第一次整車試製時製造2輛樣車,進行了技術試驗。1986~1988年度進行了第二次整車試製,製造4輛樣車,於1987~1988年進行技術試驗,並計畫在1989年度進行使用試驗。先後兩次整車試製共製造6輛樣車。1987年夏天公開的樣車是第二次整車試製的樣車。預計新坦克在1990年定型,並立即投產,同年將生產30輛。該坦克將用於替換已經開始退役的61式坦克,還準備更新一部分74式坦克。投產後將首先裝備日本北海道的坦克師。
該坦克的研製總經費約300億日元,現估計其單價將達12.1億日元(相當於850萬美元)。原計劃採購800餘輛(與74式坦克總採購量相同),但因價格昂貴,採購數量大致控制在400輛以下。
結構特點
一、總體佈置
90式坦克樣車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車體和炮塔均用軋製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左前方;車體中部是戰鬥艙,其上是炮塔;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艙。
炮塔內有2名乘員,車長位於火炮右側,炮長位於左側。駕駛艙上裝有若幹個潛望鏡,其中也可裝入紅外夜視儀。
二、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坦克樣車裝有1門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 GmbH)的120mm滑膛炮,日本現已決定特許生產這種火炮。該火炮的炮管長是口徑的44倍,裝有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口校正裝置,還裝有反後坐裝置。該炮射速為10~11發/min。
日本曾計畫在新坦克上安裝本國製造的120mm滑膛炮,該炮是用74式坦克上裝備的L1A3式105mm線膛炮炮管擴孔製成的。樣炮完成後,命中精度和侵徹力低,加之考慮到新坦克的主炮應與美國的M1A1坦克火炮通用,最後決定採用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並安裝在第二次整車試製的樣車上。
該炮配有自動裝彈機,選擇了稱為帶狀彈艙的方式,它通過鏈帶轉動來帶動放置在炮塔尾艙內的帶式連接的炮彈來選擇彈種,使炮尾和推彈機方向一致,裝入炮彈。
2.炮彈
該炮發射聯邦德國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日本已決定特許生產這兩種炮彈。這兩種彈都是整裝式彈藥,均為半可燃藥筒,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初速大於1650m/s,直射距離1800m,破甲彈的初速大於1200m/s。
日本大錦工業公司製造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小松製作所(Komatsu Manufacturing Company)製造的多用途破甲彈均因彈丸的破壞能力不足而未被採用。該坦克的彈藥基數約40發,炮尾彈倉約存放25發,車體前部右側約存放15發。
3.火控系統
該坦克裝有性能先進的火控系統,由觀察瞄準裝置、測距儀、彈道電腦、直接瞄準裝置和指揮儀式瞄準裝置構成。
車長有1個裝在炮塔右側上部指揮塔前方的獨立穩定式360°回轉的潛望式瞄準鏡,為雙目式L型,放大倍率10×,內裝摻釹釔鋁石榴石鐳射測距儀(測距範圍可達5000m);配有從炮長瞄準鏡得到的目標資料監測裝置,必要時可超越射擊。
炮長潛望式瞄準鏡裝在炮塔上部左側,為高低向獨立穩定的單目周視潛望鏡,放大倍率10×,內有熱成像夜視裝置和摻釹釔鋁石榴石鐳射測距儀;還有1個輔助直接瞄準鏡,為單目式L型,放大倍率12×,內裝夜視顯示裝置。
該坦克的瞄準系統分為直接瞄準和指揮儀式瞄準兩種方式。直接瞄準是按照常規的瞄準方法來捕捉目標,而指揮儀式瞄準系統可實現行進間射擊。
由于安裝了超越控制裝置,即使在炮長發現目標並進行瞄準以後,車長若再發現其他目標構成更大威脅時,還可使炮長的目標自動改成車長發現的目標,亦即應用該裝 置可在對一目標射擊的同時還可瞄準其他目標。在車長瞄準鏡內還附帶穩定型導向器,車長載上頭盔後,接通鏡的開關,車長瞄準鏡便可和炮管聯動,即炮管和車長的臉部總保持方向一致。
該坦克的火控電腦裝在炮塔的尾部,該電腦可根據橫風感測器測得的資料及目標距離、彈種、視差修正量、耳軸傾斜、藥溫、炮膛磨損、大氣壓力、目標未來位置及其修正量的資料來計算火炮的瞄準角和提前角,使瞄準鏡十字線自動裝定。
該坦克採用被動式紅外熱成像裝置,可把敵坦克放射的紅外線通過高靈敏度紅外電視將畫面顯示在螢光屏上可同時進行目標瞄準,也可自動跟蹤。
4.輔助武器
74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主炮左下方。
M2HB式12.7mm高射機槍安裝在炮塔右側頂部車長指揮塔和炮長艙口之間,不能從車內進行操縱。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該坦克採用三菱10ZG型2衝程10缸水冷直接噴射式廢氣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最大功率1103kW(1500馬力)。坦克單位元元功率21.2kW/t,公路最大速度70km/h。
2.傳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帶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靜液轉向式傳動裝置和電液操縱裝置。
3.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液氣和扭杆混合式懸掛裝置,每側有6個雙輪緣負重輪,第一、二、五、六負重輪採用液氣懸掛,第三、四負重輪採用扭杆懸掛。兩側的液氣懸掛部件不是 橫向交叉連接,不能作傾斜而只能作前後俯仰調整,可使車底距地高從標準姿態降低到200mm,或提高到600mm。扭杆懸掛裝有旋轉式減振器。誘導輪在 前,主動輪在後,兩側各有3個托帶輪。採用雙銷單塊式履帶,一種裝有橡膠襯墊,另一種是金屬爪齒型,兩種履帶均有端部連接器。
四、防護系統
該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前部採用複合裝甲,其他部位有的採用間隙裝甲。複合裝甲是冷軋含鈦高強度鋼的兩層結構,中間使用了包有芳綸纖維的蜂窩狀陶瓷夾層,並在內側罩有輕金屬,為日本獨特的複合裝甲結構。該坦克沒有對付頂部攻擊的特殊裝甲防護。兩側裙板各由7塊均質鋼板組成,厚約10mm,可產生與夾層裝甲相同的效果。裙板可以單獨向上折疊起來,便於行動部分的維修。車內隔艙化佈置,裝有自動滅火裝置。炮塔內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幾個艙,其佈置與美國的M1坦克和其他現代主戰坦克相似。彈藥倉裝有閘門,炮塔後面的頂部裝有泄壓板。 採用了三防裝置,即使在全密閉的情況下也可戰鬥幾個小時。還裝有鐳射探測裝置,可在敵鐳射測距儀照射的瞬間得知敵照射的方向。在炮塔後部兩側各裝有3具一組的73式煙幕彈發射器,可自動或半自動啟動。在炮塔後部豎有通信天線。
但是,該坦克的車體前上裝甲板和炮塔前下裝甲板之間有一明顯的間隙,高度達200mm以上,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卡彈區。
性能資料
型號 90式主戰坦克
乘員 3人
戰鬥全重 約52000kg
淨重 50000kg
單位功率 21.2kW/t
單位壓力 92.2kPa
車全長 約9.700m
車體長 約7.450m
車全寬(不帶裙板) 約3.400m
車全高 2.300m
車底距地高 0.2~0.6m(可調)
履帶寬 約600mm
履帶著地長 約4.600m
公路最大速度 70km/h
公路最大行程 約300km
涉水深 1.0m
爬坡度 約60%
攀垂直牆高 約1.0m
越壕寬 約2.7m以上
發動機
生產公司 三菱重工業公司
型號 10ZG
類型 2衝程水冷直接噴射式廢氣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
功率/轉速 1103kW/2400r/min
類型 自動傳動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三菱重工業公司
類型 自動傳動
轉向裝置類型 靜液轉向
懸掛裝置類型 液氣與扭杆複合式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 120mm/滑膛
並列武器口徑/型號/數量 7.62mm/74式/1挺
防空武器口徑/型號/數量 12.7mm/M2HB式/1挺
煙幕彈發射器數量 2×3具
彈藥基數 約40發
穿甲彈初速 1650m/s以上
破甲彈初速 1200m/s以上
射速 10~11發/min
炮塔旋轉範圍 360°
火炮穩定器
水準向 有
高低向 有
火控系統類型 指揮儀式
車長超越控制 有
裝甲結構類型 複合裝甲
三防裝置 有
滅火抑爆系統 有
鐳射探測器 有
http://jczs.news.sina.com.cn/pc/2003-09-18/29/329.html
日媒:一輛日本10式坦克可摧毀3輛中國99式坦克!(楨:再吹吧!)
據日本《陸上力量》雜志電子版報道:2010年7月11日,日本10式主戰坦克(曾經命名爲TK-X坦克)于在日本富士學校進行機動性展示。該型主戰坦克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新一代裝甲作戰平臺,今年計劃小批量裝備10輛。
TK-X主戰坦克長9.42米(火炮朝前),寬3.24米,高2.3米。淨重40噸左右,戰鬥全重44噸,乘員3人。主要武器爲1門120毫米口徑滑膛炮,該火炮是由日本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通過技術轉讓給日本鋼鐵公司而生産的。TK-X主戰坦克輔助武器有1挺74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M2HB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此外,TK-X主戰坦克在炮塔兩側還裝配了4個煙霧彈發射器、4個激光告警裝置和晝夜攝影機裝置。TK-X 主戰坦克動力組件采用了日本MHI公司最新發展的通用8缸895千瓦柴油發動機,最大行駛速度可以達到70千米/小時,與90式坦克相當。TK-X主戰坦克配置了C4I系統,其中包括可以與基層團指揮與控制系統相連的車長用全天候360度全景觀測系統,該系統早在2007年的測試中順利通過力測試工作。 TK-X主戰坦克于2002財年開始發展,預計于2009財年完成。截止到目前爲止,該項目花費已經超過了4.48億美元。按照計劃,項目全部花費將達到 4.75億美元。
日本坦克專家福田真央表示,10式坦克的問世主要針對東亞某大國最新式的99式坦克。按照我們日本人設計與制造坦克的思路,中國99式坦克,可以說已經接近或者達到日本90式改的水平以及能力。而且,在綜合指標上,這種先進的主戰坦克,很可能優于我們的90式改。首先,車體設計是中國軍方北方公司在根據T72\T80U的底盤形勢上,加以改進研發而形成的。避免了前者在設計上的極大缺陷。並且增強了主裝甲部位1800米內的抗擊強度。
99式坦克前主裝甲,絕對不是所謂的脆弱。甚至它很可能是M1A2的貧油裝甲。在武器火力控制上,它的監控獵殲火控系統,並非是全部俄國血統。而是吸取了一部分法國格克萊爾的性能。在結合俄國産品,附加中國自身技術,制造完成。中國坦克早在90II形式上就采用過125mm貧油穿甲動能彈,這種新型坦克依舊采取得也是這種彈藥。穿甲厚度可以在1800以內擊穿美國M1a1主裝甲。面對數量占絕對優勢的99式坦克,日本只能做質量上的提升。
福田真央還表示,盡管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很可能一輛日本10式坦克面對20輛解放軍99式坦克的狼群進攻。但是如果從武士文化1對1的PK來看,中國的99式坦克絕對不是日本10式坦克的對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一輛10式坦克可以摧毀3輛99式坦克。中國99式坦克的制造技術,在日本看來已經過時和不必要。盡管99式坦克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最後福田表示,中國99式坦克,一旦中國政府批准下,可以走出中國境內的話,他無疑比日本的10式坦克要暢銷的多。因爲10式坦克的售價連日軍都承受不起,更別說那些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了。相反中國的99式坦克價格低廉,在亞洲,中東阿拉伯,非洲國家將引起不小的轟動與震撼
http://tc.wangchao.net.cn/junshi/detail_148973.html
俄高官稱T90坦克有致命缺陷如開戰將被完全摧毀
俄國防部副部長稱俄羅斯最新型的T-90坦克已失去了競爭優勢
今年4月,俄軍方有人表示,第五代坦克T-95的研制根本就是沒有任何意義
蘇聯坦克曾在蘇德戰場上大出風頭,冷戰時期,部署于東歐的龐大蘇軍坦克部隊也是與北約抗衡的主力。然而,目前俄羅斯坦克已失去世界先進地位,俄軍方高官和軍事專家都在唱衰俄羅斯主戰坦克。
俄高官稱最新坦克不堪一擊
據俄《新聞時報》2010年7月4日報道,俄國防部副部長波波夫金在接受該報采訪時表示,由于對坦克技術發展判斷失誤,俄羅斯最新型的T-90坦克已失去了競爭優勢,“北約已開發出摧毀俄坦克的技術。”波波夫金稱,盡管俄軍方已經停止對老一代坦克的升級,而把精力專注于新坦克技術的研發上,但對坦克進行“升級—淘汰”的做法仍普遍存在。目前在俄軍中服役的T-72、T-80、T-90等坦克的使用壽命,普遍在25~35年,如果只是盯著升級老坦克,那麽,俄軍營中就會堆滿過氣的老坦克。
俄軍事專家拉斯托普辛認爲,蘇聯的坦克升級系統已經過時,“它們往往只能完成一半的修理,而無法在技術性能上得到質的突破。”他說,以俄軍列裝的最新型T-90坦克爲例,該坦克的光電防護系統“施托爾”只能對付第二代反坦克導彈,而對北約早已列裝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則無能爲力,其裝配的“舞臺”主動防護系統,對北約的穿甲彈更是毫無辦法。更致命的是,T-90坦克沒有頂部防護系統,而目前許多國家都已經研制出高性能的戰場指揮系統,導彈兵、炮兵和空軍都可以在衛星的幫助下,從空中向裝甲部隊發動攻擊。如果是這樣,類似俄T-90這樣的坦克都會遭到重創。但目前在T-90坦克的升級預案中還沒有頂部防護的計劃。
此外,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波波夫金還表示,北約國家早已經研究出了依靠全球定位系統運轉的打擊系統。此類系統將使得俄羅斯坦克在其監控下無所遁形,“別幻想逃脫他們從天上的監視,俄羅斯還沒有開發此類坦克專用的反定位系統,而美歐的一些國家已經開始研制此類系統。”波波夫金說,今後戰爭中很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是,俄軍坦克還沒有到達戰場就已經被完全摧毀。
俄軍需多少坦克還沒譜
此外,俄媒體還列舉了許多證明近年來俄坦克技術發展緩慢而混亂的事例。比如,T-95坦克是俄軍方早就開始鼓吹的一種坦克,它被看做是比T-90還要優秀的一款裝備。2003年俄軍方就稱,該坦克的研制會在2010年前完成。2008年時軍方又稱,T-95已經開始服役了,但此話說出不久,軍方又馬上表示,T-95恐怕還要等到2010年之後才能服役。今年4月,軍方又有人表示,T-95的研制根本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另外,俄軍需要多少輛坦克也是軍方各首腦無法統一的問題。俄陸軍司令波斯特尼科夫曾表示,俄軍目前有兩萬輛坦克,是實際所需坦克的兩倍。只是他沒有提及,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維修和升級。而副防長波波夫金則表示,俄軍需要5000~6000輛坦克。俄軍總參謀部在去年還說過,要把現有坦克數量削減到2000輛,但從未說明用這麽少的坦克如何應對敵人常規武裝力量的大規模入侵。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4/0823600585.html
日本新型坦克專爲城市戰設計 性能不算最先進
2008年2月13日,日本防衛省首次在位于神奈川縣的“陸上自衛隊技術發展研究所”展示了其轄下“技術研究本部”開發的新型主戰坦克樣車,外界傳聞已久的日本“下一代坦克”終于撩開了神秘的面紗。那麽,曾經引起外界鋪天蓋地般猜測的日本“下一代坦克”究竟是一型怎樣的坦克,它的性能如何,有哪些特點?在此,筆者通過照片等已知資料,對這款日本新型主戰坦克進行一個大致的分析。
提前登場
日本是亞洲最早擁有坦克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駕駛著性能與同期歐美坦克相比顯得十分低下的“薄皮小坦克”侵掠四方,雖然在坦克和反坦克武器都十分缺乏的中國戰場上囂張一時,卻在諾門坎和太平洋先後折戟沈沙,最終難逃覆滅的下場。戰後,出于對抗蘇聯的需要,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重建了包括軍事工業在內的重工業,先後推出了61式和74式兩款主戰坦克。然而,由于日本工業能力的限制以及同時期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在坦克設計思路方面所走的“彎路”,這兩款坦克的性能在同時期主戰坦克當中顯得十分平庸,甚至面臨“一推出就落伍”的尷尬場面。例如,仿自M47的61式坦克相比蘇軍T一54/55已經處于下風,其服役一年後蘇聯就開始量産更先進的T一62了。74式坦克在研制之初就以T一62爲假想對手和趕超對象,但是當其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時,蘇軍已經開始大規模列裝更新型的T一72坦克了。而當時蘇軍精銳——近衛軍裝備的T一64主戰坦克更是74式所望塵莫及的。
到了20世紀90年代,憑借電子技術和精密工藝的長足進步,加上不錯的軍購環境可以比較方便地獲得歐美國家的技術支持,日本研制的90式坦克競開了風氣之先,成爲世界第三代主戰坦克中的佼佼者,甚至一度在某些“防務分析機構”列出的“世界第三代主戰坦克排名”中坐上了頭把交椅。90式坦克雖然具有主炮射速快(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整裝式彈藥自動裝彈機的主戰坦克)、命中精度高(火控系統先進)、機動性強等優點,但也存在炮塔與車體間有較明顯“窩彈區”、自動裝彈機可靠性偏低(90式坦克的主炮理論最高射速達16發/分,但自動裝彈機的平均故障率卻也高達18發/次,而自動裝彈機彈艙內的備彈只有19發,就是說“自動裝彈機彈艙內的備彈不能全部成功地發射出去”)、彈藥補充困難(90式坦克車體內的備彈不能直接補充到自動裝彈機彈艙,必須三名乘員同時來到車外,互相配合著將車體內的備彈手動裝填到自動裝彈機彈艙內,這在戰場環境下顯然有些不妙)等可以說是致命的缺陷。且90式坦克尺寸較小、升級潛力有限,至今也沒有改進型號出現。而其他國家的同時期坦克通過改進升級,性能不斷提高,使得90式坦克原本最大的“亮點”——火控系統方面的優勢也在逐漸喪失。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于21世紀初開始研制新一代主戰坦克。而隨著蘇聯的解體,日本不再需要像冷戰時期那樣“時刻提防著蘇軍登陸北海道的威脅”,于是新一代主戰坦克也就被賦予了“執行海外行動任務”的設計理念。就在這一時期,美國陸軍提出了革命性的“未來戰鬥系統”(FCS)計劃。計劃中的“未來有人駕駛地面戰鬥平臺”被要求不得超過20噸,能夠用C一130一級的運輸機進行整車運輸(該項目目前進展十分緩慢,雖然軍方已經將重量要求放寬到27噸,允許用C一17運輸機進行運輸或分解後用多架C一130運輸,但目前仍然不能推出滿足要求的樣車,研制工作也一再推遲)。外界猜測日本也會“跟風”研制一款強調快速部署甚至空中機動能力的坦克,于是一時間各種猜測比比皆是,想象圖當中不僅有采用無人炮塔的(類似約旦的“獵隼”坦克),甚至還有輪履混合布局的。2008年1月下旬,日本防衛省宣布將于2月15日公開展示新型主戰坦克,並向一些新聞機構發出了出席2月15日新聞發布會的請柬。就在外界將關注的目光集中在2月15日的時候,日本防衛省卻在2月13日提前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並公開展示了新型主戰坦克樣車,這也是日本在21世紀推出的第一款重型陸軍武器。
性能簡介
雖然已經“公開展示”,但防衛省對于新型主戰坦克的相關性能的介紹卻十分“簡略”。在此,筆者只能通過日方公布的照片和一些性能參數,對新型坦克的性能特點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根據日本防衛省公布的數據,新型坦克戰鬥全重爲44噸,乘員3人,全長9.42米,全寬3.24米,全高2.30米。與90式坦克(戰鬥全重50噸,全長9.7米,寬3-4米)相比,新型主戰坦克重量更輕、長度和寬度更短,乘員人數和高度則相同,可見其結構比90式還要更緊湊些。從照片上看,新型坦克的炮塔改變了90式坦克幾乎垂直的主裝甲和不能采用模塊式裝甲的格局,采用了類似“豹”2A5的楔形主裝甲,並在炮塔正面和兩側加挂了類似“梅卡瓦”系列的模塊式附加複合裝甲。90式坦克最受爭議的“窩彈區”在新型坦克上也得到了修正,至少不像90式那樣明顯。上述措施都能夠有效提高坦克的防護性能,尤其是在炮塔兩側加挂附加複合裝甲,更使新型坦克的炮塔側面防護能力相比90式有明顯提高。此外,新型坦克也十分重視對履帶的防護,側裙板幾乎將負重輪完全蓋住。不過,我們依然可以看出新型坦克只有5對負重輪,這是第三代坦克出現以來第一種只有5對負重輪的主戰坦克。在長寬和負重輪數量方面,新型坦克又回到了戰後日本第二代坦克——74式的水平(74式坦克全長9.41米,全寬3.18米,5對負重輪),也是第三代坦克出現以來最“短”最“窄”的主戰坦克(第三代坦克中的“輕量級”T一72坦克,全長仍然達到了9.53米,全寬3.46米)。
動力系統方面,日本並沒有公布新型坦克的發動機型號和功率等具體情況,只是宣稱其采用了“新型4沖程電子噴射可變噴嘴柴油機”。與90式坦克的三菱10ZG型2沖程10缸水冷直接噴射式廢氣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相比,似乎“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要高一些,相信諸如變速等控制能力也有不小的提高。畢竟十多年以來日本在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是相當快的,既然可以將“數字技術”大量應用于民用發動機領域,就完全可以將這些技術延伸到軍用發動機上。不過話說回來,大幅度“數字化”的發動機可靠性究竟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發動機功率方面,90式坦克的發動機爲1500馬力,公路最大時速爲70公裏;防衛省公布的新型坦克公路最大時速還是70公裏,重量卻比90式輕了6噸,發動機功率應當比90式小,估計爲1200馬力。從74式開始,日本主戰坦克就使用液氣懸挂裝置,新型坦克自然也不例外。從現場演示的照片和視頻上看,新型坦克的液氣懸挂裝置比90式的更加先進,高度升降更加靈活。新型坦克的履帶與90式基本相同,均爲雙銷履帶。
火控系統方面,當年90式的指揮儀式火控系統憑借其可說是革命性的“自動跟蹤功能”摘得了“世界最先進火控系統”的桂冠,也是90式一度被評爲“世界最先邊主戰坦克”的最主要理由。十多年過去了,已經有很多國家的坦克火控系統經過升級改進具備了類似的能力,甚至超過了90式的水平。而90式的火控系統卻因爲無法升級而只能“原地踏步”(當然即使以今天的標准來衡量,90式的火控仍然是先進且“夠用”的)。不過這些年來,日本在電子信息領域也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爲新型坦克“度身訂做”一套先進的火控系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新型坦克無疑會采用當今世界最流行的“獵一殲”式火控系統。從日本防衛省授權日本媒體拍攝的新型主戰坦克炮塔內部照片上看,新型坦克的人機界面十分先進,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顯示器取代了傳統的瞄准鏡和單色顯像管顯示器,各種開關也排列得簡潔而有序。這些開關大多布置在液晶顯示器旁邊,乘員不再需要像操作90式坦克那樣一邊眼睛不離瞄准鏡或很小的單色顯像管顯示器,一邊按順序摸索開關進行操作,而可以同時看到液晶顯示器的圖像和開關,從容地進行操作。友好的人機界面不僅使駕駛和操作新型坦克更加方便和舒適,也更容易爲新乘員所熟練操作。在激烈的作戰中,坦克乘員的補充十分重要,且不說提供訓練有素的預備乘員,就算提供受過短期訓練的乘員也是很不錯的。新型坦克的人機界面已經達到可與美國F一35戰鬥機的“電子遊戲機”媲美的水平,也基本實現了“受訓三日,即可上戰場”的高水平。新型坦克的駕駛員夜視裝置爲熱成像儀,要比90式的微光夜視裝置穿透能力更強,也更符合人體工學。另外,從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顯示器上看,筆者猜測新型坦克裝備有數字化的車際信息系統,指揮能力相比90式有很大提高。不過,由于坦克的搜索能力有限,即使采用了先進的數據鏈系統,其效果也不會像戰機上的數據鏈系統那樣明顯。
火力方面,日本防衛省公布的資料稱,新型坦克“采用一門國産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從照片上火炮的熱護套和抽煙裝置上看,新型坦克的主炮確實與90式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Rh一120型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有所不同,和目前已知的其他型號120毫米滑膛炮也有差別,可以認爲是一種新型號的120毫米滑瞠炮。其身管長度與90式的Rh一120基本相當,可以判斷爲44倍口徑,因此威力與Rh一120相比不會有多少提高。當然,如果能夠實現完全國産化,也就標志著日本可以自行設計制造大威力滑膛坦克炮,這對于日本的火炮工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成就。既然新型坦克只有3名乘員,那麽很顯然裝備了自動裝彈機,可靠性或許會比90式的自動裝彈機有所提高。相信新型坦克已經可以在車體內向自動裝彈機彈艙補充彈藥,而不會像90式那樣需要所有乘員都來到車外裝彈了。新型坦克的炮塔長度比90式更長,應該與采用新的供彈方式有關。新型坦克的輔助武器包括12.7毫米重機槍和7.62毫米通用機槍各1挺,推測爲日本仿制的M2H型12.7毫米重機槍和日本自行開發的62式7.62毫米通用機槍。
意欲何爲
從上述性能指標上看,日本新型坦克與當今世界第三代主戰坦克相比,雖說較爲先進,但也並不突出,和90式相比也沒有質的飛躍。尤其是新型坦克尺寸過小,給防護和火力都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換句話說,日本爲什麽不把新型坦克的戰鬥全重提高到50噸,使其具有更好的防護性能呢?較短的長度可能也是其只能采用44倍口徑主炮的原因,相比周邊國家新一代坦克裝備的長身管滑膛炮(如52倍口徑125毫米滑膛炮和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日本新型坦克在火力上占不到便宜,反而處于劣勢,這在坦克戰當中是相當“忌諱”的。而對于所謂的“重量輕、尺寸小可以進行空運,方便海運”的說法,我們也無法贊同。因爲日本新型坦克的尺寸和噸位遠沒有可以用C—17一級的運輸機進行空運的程度。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噸位與日本新型坦克相近、甚至比它更輕的T一80和T一90也不能用安一124以下的任何一種蘇/俄運輸機來空運,也沒有裝備蘇聯空降兵。事實證明,地面戰鬥平臺想要具備有效的空中運輸能力,其重量就要降低到30噸以下,就是要達到俄羅斯“章魚”空降突擊炮或瑞典CV90—120T輕型坦克的的程度才行。在電磁/電熱炮、電磁裝甲等“明天的技術”能夠真正投入實用之前,只能基本放棄裝甲防護,依靠火力和機動性來換取戰場生存能力。從海上運輸的角度考慮也是一樣,目前已知的高速兩棲輸送平臺也就是氣墊船,凡是能運這種日本新型坦克的,運60多噸的M1A2和“豹”2A6也不是問題。反過來,凡是不能運M1A2和“豹”2A6這一級坦克的,也沒法運這種日本新型坦克。而且,運1輛60噸級的M1A2所需的空間也不能運2輛40噸級的日本新型坦克,因此,減小重量和尺寸並不能給日本新型坦克帶來任何空中和海上運輸方面的便利。
那麽,日本研制這樣一種犧牲了火力和防護的新型主戰坦克,又是爲了什麽呢?筆者認爲,日本新型坦克應該是以城市作戰爲主要目的而開發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其采用了幾乎能夠將負重輪完全“蓋起來”的側裙板和十分重視炮塔側面防護。在野戰條件下,這樣的側裙板對于坦克可以說是弊大于利,薄薄的側裙板對于穿甲彈來說和豆腐沒什麽區別;相反,如果坦克在泥濘的道路上行進,幾乎覆蓋負重輪的側裙板還會將泥漿卷入負重輪甚至托帶輪內,容易造成故障。這也是一些部隊在野戰中將坦克側裙板全部拆除,將履帶和負重輪完全裸露在外的原因。事實上,在野戰條件下的坦克戰當中,如果被對方的炮口對著自己的側面,那就只有聽天由命了,因爲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種坦克的炮塔側裝甲都經受不住哪怕是105毫米坦克炮在2000米上的一擊,日本新型坦克也不可能例外。在增強防護能力方面,大多數國家首要考慮的正面防護,在傳統野戰條件下的坦克戰中,很少能有射擊敵坦克側面的機會。任何一個車組只要不是活得不耐煩了,就會盡全力避免將側面暴露給對方坦克,所以側面防護一般是次要考慮的。但日本新型坦克卻將炮塔側面防護甚至是履帶防護上升到一個很高的重視程度,這顯然不是爲了對付坦克炮發射的穿甲彈,而是抵禦火箭筒、輕型反坦克導彈等步兵武器,而坦克最容易遭遇這些武器的場合正是城市作戰。
在最近幾場現代條件下的城市作戰,如車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後期的“治安戰”中,原本以野戰條件下坦克戰爲主要目的設計的主戰坦克,如T一80和M1A2都顯得有些“水土不服”,多次被武裝分子用火箭筒、輕型反坦克導彈甚至大威力土造地雷、“路邊炸彈”等“低成本”武器擊毀。但在現代條件下的城市作戰中,沒有坦克的火力和裝甲保護,則很容易使己方步兵成爲任由敵方隱蔽火力屠殺的對象。這使得很多國家轉而開發或改裝以城市作戰爲主要目的的坦克,例如“豹”2A6的改進型“城市豹”和“勒克萊爾一城區行動型”。這些型號的共同特征就是強化炮塔側面的裝甲防護並采用幾乎完全覆蓋負重輪的側裙板,保護炮塔側面和履帶免受火箭簡和輕型反坦克導彈之類武器的攻擊,日本新型坦克也具備了這些“城市戰坦克”的典型特征。
有人提出日本新型坦克的炮塔與“梅卡瓦”有頗多相似之處,甚至稱其爲“小梅卡瓦”,而“梅卡瓦”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巴以沖突中的“治安戰”。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往下推,那麽日本新型坦克的“短”和“窄”也正是爲了能更好地在城市中較狹窄的道路上行進和轉彎,重量的減輕也使其能夠通過更多的城市橋梁。在城市作戰中,如果要作爲步兵的直接火力支援平臺,那麽44倍口徑主炮顯然是綽綽有余。即使在城市中遭遇對方坦克,由于建築物的阻擋,也很難在遠距離上射擊目標,因此長身管主炮的作用並不明顯(這也是蘇聯紅軍在解放維也納的戰鬥中,蘇軍的美援“謝爾曼”坦克輕松地擊毀多輛德軍“黑豹”、自身卻無一損失的原因。這在野戰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日本新型坦克選用44倍口徑主炮並不擔心火力不足。事實上,在日本防衛省的宣傳資料中,也著力宣傳了日本新型坦克的“反遊擊能力”。
從目前情況看,90式坦克的性能即使再過十年,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比較先進的。加上現在日本又沒有現實的陸上威脅,所以90式坦克並不用急著“退休”。因此,筆者認爲日本新型坦克未必會用來替代90式坦克,而更可能用來替換中央和西南方面隊(近似于軍區)目前仍在使用的74式坦克。日本新型坦克的重量和尺寸與74式更接近,也更適合原先裝備74式坦克的部隊換裝。近來日本陸上自衛隊還積極地著手組建了“可以用于海外行動”的“高機動旅團”,這些旅團也有可能裝備這款日本新型坦克。
行文至此,對于日本新型坦克的大致情況似乎已經比較明了。然而,如果日本新型坦克真的如筆者所推測的那樣,主要用于城市作戰而開發,那麽,這種坦克又要到哪裏去進行“城市戰”呢?難道目前沒有陸上威脅的日本陸自還需要用新型坦克來防守東京和大阪嗎?如果日本新型坦克有朝一日會隨著日本陸上自衛隊(如果那時的名稱還是“陸上自衛隊”的話)開進別國的城市,那麽對這支軍隊乃至日本來說又意味著什麽呢?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現代兵器第5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29/0810518781.html 另參本館:
台軍反坦克飛彈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機載反坦克導彈 中國履帶反坦克突擊炮車 中國輪式反坦突擊炮車
未來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貧鈾裝甲 《現代戰車》 《閃擊英雄》古德林 《裝甲戰》富勒
台軍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坦克搶救車 中國坦克族譜 ZTZ-99性能之爭 共軍ZTZ-99式坦克 俄軍T-72坦克 俄軍T80坦克 印度“阿瓊”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烏軍雅塔甘坦克 韓國黑豹坦克 日本90式坦克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法國AMX-40坦克 德國豹2坦克 英軍挑戰者坦克 美軍M1坦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