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3 09:27:34| 人氣1,644| 回應2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的嗎?依愛琳.詹姆絲(Elaine St.James)《生活簡單就是享受》(新路2006)以下100個讓你生活簡單自在的妙法,就能達到書商<新簡樸運動>的以下宣言嗎:
「大」不見得就好,「多」也不見得就是富有;唯有簡單自在,生活才真正是一種享受!

第一篇 你的家庭
減少生活中雜亂/運用大衛的清理方法/運用快速清理法打掃房子/將購物時間削減一半/一次六量採購/開闢菜園/在同一個地方辦完所有的事 /將洗衣等雜事削減一半/不要購買需要乾洗的衣服/把鞋子留在門外/購買有圖案的地毯/使用食物托盤/把盆裁放在室外/丟掉你的草皮/簡化維護的草皮工作/寵物問題單純化/簡化搬家/良性循環
第二篇 你的生活型態
搬到一個較小的房子/開簡單的車/賣掉那該死的遊艇/擁有較小的衣櫥/減少娛樂上的開銷/檢討你和朋友的聚餐/關掉電視機/遠離垃圾信件/取消訂閱雜誌/不要每天看報紙/掛掉線上插播的等待電話/不要因為電話響,就急著去接/不要一聽到門鈴響就應門/捨棄你的行勳電話/如果你不喜歡節日,就擺脫它吧!/不要寄聖誕卡片/簡化送禮/簡化旅行/在家裡度假
第三篇 你的財務
解決債務/用收入的一半來生活,另一半儲蓄起來/檢討你的購物習慣/改變逛街的方式/降低你的生活需求/只留一張信用卡/整合你的銀行帳戶/運用簡單的票據管理系統/整合你的投資項目/贖回你的抵押品/下次買車時,選二手車吧!/教導孩子負起財務責任
第四篇 你的工作
不要做行事曆的奴隸/讓工作和生活在一起/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將嗜好融入工作中/樂在工作/脫離繁忙的工作/將家庭融入你的工作生活中
第五篇 你的健康
簡化你的飲食習慣/到餐廳共享一份餐/一週吃一次水果或果汁餐/謹慎選擇飲料/吃鬆餅/打包你的午餐/離開健身器材,去散步吧!/提旱一個小時起床/每週有一個晚上九點上床/除了阿司匹靈,什麼都不要留/給自己一些戒律/學習知何大笑/學習瑜珈/學習靜坐/慢速開車
第六篇 你的個人生活
整頓你的人際關係/做自已的主人/相信你的直覺/萬事不強求/放棄改變別人的想法/每個月讓自己獨處一天/教導孩子享受獨處的樂趣/每年度假一次/保持旅行的習慣/一次只做一件事/什麼事也不做/找個時間看夕陽/學著說「不」!/如果無法拒絕,就用話搪塞吧!/離開那些讓你害怕的團體/試著重新詮釋你的過去/改變你的期望/檢視你的生活,讓生活保持單純
第七篇 對婦女的叮嚀
十分鐘讓妳妝扮完畢/丟掉妳的高跟鞋/拿下妳的假指甲,丟掉指甲油/不要帶大型的皮包/儘量縮減妳的配件
第八篇 簡化生活的物質需求
寧可租房子,不要買房子/不要開車/捨棄你的電話/不要在床鋪的整理、佈置上花工夫/丟掉所有多出來的東西/擁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衣櫥

應該是吧!要不然哲學教授王邦雄、石朝穎,和心理學家余德慧等敢推薦?並宣稱愛琳的簡樸生活法則包括了「身、心、靈」三個層次。

是嗎?那簡直可比美區紀復在 《簡樸的海岸》的自述:
「我實在感到無能為力,無法改變(台塑)這龐大的污染體系…辭職後(塑膠研究部主任)我花了五年時間雲遊各地…環球旅行了二次…看世界各國如何處理垃圾問題,如何面對環境污染破壞的問題,順便也訪問了不少仁愛、教育、靈修的機構和組織。經過長時間的反思和沈澱,我覺得對垃圾髒亂、環境污染問題用分類回收只能治標,分類回收了半天,它還是會源源不絕的被生產製造出來,人們還是浪費的、不珍惜的丟棄,所以『惜福』才是減少垃圾、避免垃圾的治本之道;可是在今天富裕的社會很難培養出惜福的精神來。於是我們就決定創造一個體驗簡樸生活的地方…我們找到花蓮海邊鹽寮村的一塊土地,建立了現在的『鹽寮淨土』。它是體驗簡樸、自然、靈修的一片淨土。」(p.16)

原來環保只是手段,傳教才是目的,那跟慈濟、法鼓的「心靈環保」沒差了?
不!更偉大,「集合東西方靈修方法,淨心淨念,反省默想,讀經詠唱,瑜珈靜坐…達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p.337)
唯心論者的迷思!垃圾、污染問題,還是得環保政策來解決,如台北市的垃圾隨袋征收和全台垃圾分類回收,就使垃圾量大減、各地焚化爐要搶垃圾來燒。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09/20061104072657

跟近來時尚的「樂活」「慢食」「有機」…等一樣啦!什麼《生活簡單就是享受》《心靈簡單就是美》《窮得有品味》,全都是《10倍速時代》下有錢人的調速器、或<高學歷新貧階級>安貧樂道的安慰品,要是真窮人只能有 《饑餓政治經濟學》或靠 《窮人的銀行家》。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91/2006101706290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833015/2007070206092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8414040/2007061306220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89/2006101606095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88/20061015064749

哦!難怪連兒福系教授張耐【靜宜大學】在<新簡樸生活:「生活簡單就是享受」、「心靈簡單就是美」好書導讀>(書評雙月刊32期第21-23頁)也說:

  事實上,近年來在美國掀起了「新簡樸運動」,在日本也流行「清貧思想」。有人說這是廿世紀末的反思,人類最後一次的心靈覺醒與生活運動。經歷了百年來高科技、高物質的衝擊,人們擁有了現代文明,也累積了豐足的財富,但同時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緊張、壓力、煩惱使現代人失去了親情、健康與自我,更破壞了自然環境。現代人的生活的確太複雜了,負荷太沉重了。經年累月地忙、盲、茫之後,大家都受夠了,累壞了,也終於覺悟了。其實只要把注意力開始由外在轉向內在,原來生活是可以簡單、平實而純淨的;生命是可以充滿喜悅、自在而美好的。只要我們肯割捨、放下、簡化生活、淨化心靈,就能做自己的主人。因此近年來生活清簡化乃蔚為趨勢,而興起了世紀末的新心靈改革運動。
  定居加州的著者愛琳.詹姆絲,一位曾經馳騁商場的女強人,在厭倦了步調紛亂的現代生活後,在揚棄了不必要的身外雜物後,生活竟開始清新、心靈也變得清明,於是她和丈夫花了三年時間徹底地、成功地簡化了自己的生活。她將個人享受新簡樸生活的實際心得與經驗成果公諸於世,帶動風潮。她的二本姐妹作也一時成為全美暢銷書,而中譯本也很快地頗受臺灣讀者歡迎。
  這兩本書鼓吹人們從身、心雙管齊下,徹底擺脫世俗的羈絆,找回真實、閒適,而好好享受簡樸純淨的生活。當然這並非要求人們像古代儒家顏回一般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苦日子。現代文明人是不可能在物質上太苛刻地虐待自己。但卻希望人們能像道家老子所謂的「見素抱樸」,能清心寡慾的自在生活。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命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在<生活簡單就是享受>一書中,著者有鑑於時下美國人為了滿足物慾、追求時髦,把「需要」和「想要」混淆了,導至生活充滿緊張、壓力、競爭與複雜。加上工作壓力、家庭負擔、瘋狂採購、抵押貸款、資訊氾濫……,使得人們心慌意亂,心浮氣躁,而且筋疲力竭。因此應該痛定思痛來個物極必反。書中著者建議不要壓抑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並介紹了一百種具體可行的妙方,讓生活化繁為簡。因為時間、生命比金錢、物質寶貴,所以著者提出反忙碌潮流,希望人們能:少做一點、少賺一點,少花一點。把大廈變公寓,把衣櫃中多餘的不必要的衣物丟掉或捐獻出去,拋棄所有必須清理、保養的東西、削減家務、降低需求、整合帳目、精簡消費,以減少生活的雜亂。並希望人們好好思考檢討家居生活的型態與習慣,改變成清淡、規律、均衡、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時拔掉插頭電源,尤其是電視、電話、傳真等,遠離垃圾資訊,少應酬、少送禮,免去太多的「繁文縟節」。身為女性,著者特別呼籲婦女們平日可以妝扮簡樸些,剪短頭髮方便舒適,脫下高跟鞋、拿下假睫毛、放棄大皮包、駕駛經濟小車、快速清理屋子……。書中富有許多靈感與創意可供讀者參考取捨。當然這些首要產生自覺的選擇,由個人思想與意志來積極開創出簡單樸實的生活內涵與型態。
  在<心靈簡單就是美>一書中,著者則繼前一本書後,再提出心靈淨化的一百個妙法,提醒人們把注意力由外在物質轉向內在精神。這回除了強調快樂解放、一笑置之的樂觀生活態度外,更鼓勵人們要擁抱大自然,沉默冥想、獨處隱遁、閱讀靈修、學習接受、自我肯定、勇於求助、發洩憤怒、克服恐懼、關愛寬恕。並激勵讀者要找尋良師益友,探索夢境、聆聽心聲,常懷感恩的心、喜悅的情來面對每一天,使自己心靈滿意、祥和、澄澈而清明。唯有內在心靈的淨化,才能有生活上的真正簡樸。
在今天紛亂的臺灣,脫序的社會中,人們實在應該痛定思痛,重新界定生活的意義與生存的價值。如果我們不想也不願再被貪慾所矇蔽,不要為競爭而苦惱,不必為忙碌而紛擾,不願為追求而迷失,就該平心靜氣地把這二本書好好看一遍,有所割捨,有所選擇。讓臺灣有朝一日也能成為清平、樸實、簡約的真正美麗寶島。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bookevlu/32/text_21.html

可能嗎?在資本主義社會講新簡樸生活,其下場可能如前評《極簡式行銷》所言:
只怕「極簡式行銷」會和前評《NO LOGO》所言:「不過很好笑,它叫無印良品的時候,是打算不要走logo路線,結果「無印良品」四個字變成一個logo」一樣成為很複雜又單板重覆且有壓力的「極簡主義」!
這點作者也有警覺地說:「消極壓力的良方可能會加重複雜的病情」(p.64)。但又道:「就一本探討簡化生活的書而言,本書的內容並不簡單(有357頁),我們並不打算為內容抱歉。p.7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589524/20070713055508

不然要怎樣?要像月生活費三千元的阿楨館長才能過簡樸生活嗎?真臭屁!

台長: 阿楨
人氣(1,644) | 回應(2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砂糖的世界史》
此分類上一篇:《刑罰史》

悠悠
楨回來了
我又有寫的動力了

我的生活也很簡樸呀
我老早丟了手機
不戴手錶首飾
不化妝不逛街
這些我本就不愛的
2008-02-13 13:19:42
版主回應
各活所適吧
2008-02-14 11:24:34
逃避
逃離物質文明 美興起簡約生活>中時08.05.18黃文正

     如同大多數的年輕夫妻,住在德州奧斯汀的艾咪和傑夫.哈里斯,結婚第一年,便急著添購車子、家具和家庭用品,一雙兒女陸續出世後,家裡舉目皆是玩具。如今,這對夫妻打算拋開這一切,計畫5月底舉家搬至佛蒙特州的森林小木屋,追尋他們夢想的烏扥邦田園生活。
     30歲的傑夫,高中輟學後自修成為網路工程師,拜網路浪潮之賜,收入可觀。小他兩歲的艾咪,出生於貧困家庭,原本想當醫師,後來也因故輟學。「一個家可以擁有這麼多東西,實在令人吃驚!」正在清理家裡,準備打包捐贈給慈善機構的艾咪嘆息說。
     想逃離物質文明生活的人,並非只有哈里斯夫婦。住在愛荷華州的傑森夫婦也拋掉一切,正開著植物油當燃料的露營車,載著4歲女兒,在全美四處流浪。家住馬里蘭州的瓦洛奇夫婦,現則與3歲兒子住在一艘雙體船上,享受四海為家的自由生活。
     瓦洛奇夫婦等人追求的「自主簡約運動」(Voluntary Simplicity Movement),可追溯自80年代的西雅圖。著有《爭取時間,放鬆過活:自主簡約運動》(Buying Time and Getting By:Voluntary Simplicity Movement)一書的密蘇里大學鄉村社會學副教授葛里斯比分析,近來有愈來愈多人投身「自主簡約運動」,與石油高漲、經濟低迷,脫不了關聯。
     「此運動的理念是『你擁有的一切,其實也擁有你』」專研清教徒生活哲學的他說:「你必須關心它、保存它,它變成一種生活附加物,倘若它能提升生活,幫助你完成想做的事,很好;如果,你感覺因此被束縛,生活被宰制,那有何正面意義可言?」
     艾咪說,她和丈夫打算以「在家自學」方式教養5歲大的兒子以及15月大的女兒。她坦承,他們確實希望過過嬉皮般的生活,包括其「理念、和平、愛、奉獻和自由」,至於懶散和嗑藥,則敬謝不敏。
     艾咪與傑夫在奧斯汀的房子每月房租1650美元,最近她們忙著整理財物,打算捐贈給當地慈善機構,或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處理掉兩台車子、家具,以及兩人結婚戒指:黃金戒指和一克拉鑽戒,「它們不適合我們的生活。」傑夫解釋說,家中的液晶電視,原想送給鄰居,但卻被剛失業的艾咪老爸給搶回家。
     他們未來的家是從網路上找到、位於佛蒙特州中部森林的一座小木屋,那裡沒有電力,只有丙烷燃料和燒木頭的爐子。「唯一的問題是,我在森林裡可以上網嗎?」仍想從事網路系統管理工作的傑夫笑稱。
2008-05-18 13:23:11
版主回應
從慢食到慢錢2009/10/08台灣立報社論

本周熱錢瘋狂湧進亞洲國家,造成各國股匯急漲。台灣和南韓央行緊急聯手干預匯率,新加坡、泰國也相繼介入。這是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亞洲各國央行首度聯手進場干預匯率。
熱錢湧進湧出,其關鍵當然就是「速度」。各國央行也只能以快打快,與炒股套匯的熱錢進行速度競賽。在金融市場自由化的大旗下,金錢繞行地球的速度已到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地步。為了追求速度,金融集團競相推出各種「衍生性商品」做為資金流轉的加速器。這種陷入速度迷信的金錢遊戲,已將金融產業推到了極端抽象的地步,和民生經濟完全脫離關係。
金錢的流通不再是為了投資生產,也不是為了遂行買賣交易,而只是成為以錢滾錢的工具;至於金融專家的唯一職能,就是擴大利潤率。目前在全球市場流竄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約50兆美元,沒有任何一家銀行主事者能夠真正搞清楚這些商品的性質,更別說是經營管理了!
股市的瘋狂也不遑多讓。以紐約股市為例,1982年的盤面交易數目是1億股,到了2007年爆衝到50億股,資金流轉的速度當然更是驚人。而這樣狂飆的速度,已經預告了無可避免的災難。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就來自於金錢流轉的非理性速度。
金融危機若是因為速度而闖禍,要緩解危機,當然就要放慢速度。金融家伍迪‧塔胥(Woody Tasch)最近的一本著作以「慢食」概念來倡議「慢錢」哲學,值得深思。他指出,農企業把土地視為快速營利的工具,因此,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來加速作物或牲畜的成長。這跟金融產業使用各種手段加速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思維基本上沒有兩樣。但是,農企業一味追求作物和牲畜生長的速度,已為土地、自然生態和人類的健康帶來了難以彌補的災難。
也就是說,農牧業的生產原是為了維繫人類和地球的永續發展,可是,「速度」的迷思反而破壞了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樣的,金融產業的存在本是為了呼應國計民生的需求,卻因為過度追求速度,反而成為經濟危機的源頭。「慢食」原始倡議者培特里尼(Carlo Petrini )為塔胥新書作序。他說:如果我們像使用化肥一樣使用金錢,所得到的只是人為的、短暫的成長,卻與土地沒有可持續的關係;如果像使用有機肥一樣使用金錢,也許有機會將經濟建構在友善而可持續的關係上。塔胥身體力行,組織了一個以「慢錢」為名的機構,協助一些小型的有機農產業取得資金,幫助他們發展家庭式農業、有機小商標,乃至「慢食」餐館。於今,在全球金融危機陰影下,如是從「慢食」到「慢錢」的思考和實踐,就是從危機脫身的一個途徑!
2011-11-07 10:06:22
假簡單生活之名
簡單生活節,真的一點都不簡單。

基本上我覺得它是個非常賺錢的活動,simple life的概念很好傳遞,台北市的藝文、創意人才又多,主辦單位財力也夠…總之,心得什麼的我就不講了,我記一下幾個表演者說過的話:

昇哥:(第一天)台灣的妹最正。

昇哥:(第二天)台灣的妹最正。

蘇打綠(青峯):聽說這場演唱會是不插電的,不過我們還是插了一整場。

Pata:(鞠躬)#^#^@$%,(鞠躬)#@@$%,(鞠躬)….. (沒人聽懂他在講什麼)

Angie Hart:simple life ~don’t buy anything

陳綺貞:這個簡單生活節真是一點都不簡單

張阿懸:這就是人生阿!!! 兩百九的衣服很好穿的。

陳奕迅:嗯,啊,嗯,啊…不要浪費。要為地球出一點力 (Eason , 這個比simple life更高了吧?)

伍佰老師:這個簡單什麼的…,范曉萱:什麼生活的… (然後繼續刮盤…)

演唱的部份大部份都很棒,演唱人是不是認同簡單生活的概念?這個我猜不著,也許吧…幾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大概就是:陳綺貞的超誠意演出(比前二個星期的the wall那場快樂夏天真的好上許多)、陳奕迅的碎碎念、蘇打綠的插電演出、Angie Hart的bizzare love triangle(雖然我覺得她太幸福以致於沒辦法唱出那種哀傷了)、DP先生的現場魅力這幾場。

簡單生活節的另一個賣點是創意市集

我也不知道是湊巧還是怎麼著的,來參展的人or文化、創意工作者還有他們的作品,很多我已經看過不止一次…不管是在敦南誠品還是每年的牯嶺街創意市集(好像叫南海什麼來著)。不過往好處想是,有越來越多人在加入這些以創意跟文化做創造的行業 ,讓人感覺住在這個城市很幸福…
http://kyle-me.net/wordpress/2006/12/04/345
2008-12-15 09:17:43
版主回應
「慢錢運動」來啦~~

如果人們使用金錢的方式,就像使用有機肥,那麼地球將可以建構一個友善而永續的經濟。
大家都知道「慢活」、「慢食」,現在有一種相對於「快錢」,也就是相對於追求投資報酬率之外的投資模式-「慢錢運動」悄然誕生!五年前美國有一位金融家伍迪塔胥(Woody Tasch)和一群投資金融圈的朋友,開始研究推動,將特定用途的資金,投注到在地食物的生產體系,一方面遵從「慢食」哲學,另一方面也力求兼顧地球的永續發展。
他們成立了慢錢聯盟(Slow Many Alliance),並由塔胥擔任執行總監,這個聯盟目前擁有750個成員,包含個別投資人、永續農場、食品相關產業等成員,並於 2009年九月於Santa Fe舉辦了一場有450人參加的「慢錢研討會」,這樣的資金投資,主要包括兩件事情,一是關於金錢在總體層面上,基於哲學和社會責任的思維,二則是為在地食物體系,注入支持和資金。
塔胥在他的著作-「重視食物、農場和永續繁衍的投資:Chelsea Green出版」中,提出了慢錢的本質:鼓勵和培養在地或是區域性食物體系,其中包含有機農場、食品加工廠、食品工匠(果醬、乳酪、周邊商品的製造商)、零售、經銷網絡、餐廳、商店等等;塔胥的長遠目標,是在全美建立一個強健的區域和地方層級網絡,這些人都對同一目標感興趣,那就是-「重建在地食物體系」及「地球的永續發展」。
慢錢運動的成員,位於佛蒙特州west field的Butter works農場在過去35年裡,一直實踐了慢食及慢錢的原則,這家由家族經營的農場,主要生產有機優格、奶油、及其他乳製品,另外也生產少量的燕麥片和其他穀類。Jack 和 Anne Lazor在1970年代,搭著美國回歸鄉間的風潮,開創了這個農場,他們一直維持著小規模的經營,大約10名員工和 50頭牛,凡事皆親力親為,他們經營的相當成功,產品行銷全佛蒙特州,以及美國東岸的Whole Foods有機超市。
Jack Lazor說:我們注重的是現代產業中,已經遺忘的一些事情,也就是-如果我們不好好呵護我們的土壤和地球,我們終將自食其果!我們一直將收入和利潤,投入我們所照顧的土地上,我們的農場擁有一片無比青翠的草地,這些青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你可以在我們的產品中嚐得出來,因為我們的牛奶喝起來就有自然的甜味,如果你對大地慷慨,大地就會湧泉以報,這是一項回歸自然的投資,這種作法,當然跟貪得無饜的美式作風,大相逕庭。
其他聯盟的成員,還包含了位於柏克萊的熱狗公司Let’s be Frank,這家熱狗生廠商採用的是自然放牧,不含抗生素的牲畜,並提供合理的勞工報酬及工作條件。(打字工編案:此熱狗公司的案例,本人持有不同的意見,因為所謂地球永續生活的哲學,應該涵蓋在地球上的一切生靈,不管是什麼種類的動、植物,皆應享有自然生活、個體幸福、繁衍後代的權利,因此這類提供肉品的掠奪行為,個人認為不應屬於本運動當支持的範圍,至於有關肉食對於地球的嚴重傷害,坊間已經有非常多的討論,於此暫不討論。)
慢錢運動的推動者,伍迪塔胥在金融圈資歷豐富,他是一個名為「Investor’s Circle」的榮譽主席,這是一個由一群天使投資人、創投資本家、基金會和家族事業,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這個網絡已經投資了超過一億3000萬美金,在數百個剛萌芽的永續社會企業上,透過他所提倡的慢錢運動,他將投資的定義擴展到股票、融資貸款之外,也就是支持社區支持農業模式(CSA)。
社區支持農業系統,是一種自發性的微型貸款機制,集聚數百人乃至千人的力量,直接提供農夫某種形式的貸款,塔胥解釋說:人們加入 CSA,或在農夫市集購物都是這種改變的開端,人們認為這種舉動是消費行為,而非金錢投資,但是他們確實是一種投資,而這種投資著眼於一個地球美好未來的行動上。塔胥希望這個聯盟,能夠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人們開始討論和投資世界各地的永續生活上,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扮演這個催化劑的角色。
Butter works農場的Lazor表示:對投資人而言,有機農場永遠不可能像傳統農場一樣賺錢,但是他認為有越來越多的人,仍舊認為這是一項具吸引力的選擇,過去人們印象當中,好的財務風險是那些破壞地球的傳統剝削式產業,當前有錢人需要轉向於滿足於較低投資報酬,並且透過讓地球變得更好,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本文中也討論到了社會責任型投資、公平交易、微型社會經濟體系,對於「重新改造世界,為所有人謀福利,而非彼此爭奪有限資源」的努力,而慢錢原則的旨趣,就是-將錢回饋到地球上!
Http://blog.udn.com/skydance/4056608#ixzz1cytxiAn6

另參本館:假吃素之名 有機迷思
2011-11-07 10:12:00
法國人最不愛速食
慢食運動反對將法國美食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大紀元2008-2月26日報導】(中央社巴黎二十五日法新電)推展永續飲食觀念的慢食運動創始人派帝尼,今天反對將法國美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名單中,他指出,試圖將全世界各地飲食優劣排名,本身就是錯誤。


慢食運動的精神在於推廣高品質的在地食物,以糾正速食文化,這個新飲食觀念已愈見影響力,組織總部設在義大利,創辦人派帝尼本身也是義大利人。
派帝尼指出:「為什麼法國美食就該被認為比其他美食優越?」

法國總統沙柯吉週末宣布,計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法國美食列入世界遺產;派帝尼對此回應指出:「將美食列為世界遺產的一部分,是個絕佳構想」。

他說:「法國毫無疑問在創造高級美食方面,作出了非凡貢獻」,「但我們不認為應該在各種美食中排出等級」。

「每個國家有其美食語言,與其本身文化,以及必須加以保存的烹飪傳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群法國拔尖的大廚以及餐飲學校在二零零六年創立了一個組織,推動教科文組織承認法國美食,這個組織包括知名法國大廚波卡斯、蓋拉爾、以及杜凱斯。

沙柯吉在週末舉行的一項農業展中表示,法國要遊說將法國美食列入教科文組織的珍貴文化遺產中,並稱它是「全世界最好的美食」。法國會在明年提出,預期二零一零年會有結果。

教科文組織從二零零三年開始將「非實體」的文化寶藏列入名單,例如舞蹈、嘉年華、或其他儀式。

派帝尼特別指出,包括若干法國籍成員的教科文組織評審委員會,二零零五年曾拒絕墨西哥有關承認其烹飪傳統的要求。
http://www.epochtimes.com/b5/8/2/26/n2023906.htm

調查:英國人最愛吃速食 法國人最不愛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n1962930.htm
2009-05-12 06:28:37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中國幸福城市排名 幸福城市排名? 市長排名的迷思 您滿意縣市長嗎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窮得有品味》 《快樂經濟學》《饑餓政治經濟學》

《告別富裕流感》—— 走出經濟的迷思,選擇更良善的路
  
本書講解「簡樸」概念較著重理論,至於實作方面則可以參考之前提到的《美好生活》或《少做一點不會死》等書。
  雖然有「貧困使人衰弱,簡樸卻能產生力量」這個很有行動力的句子撐起書的內容,但敝人讀此書時卻發現比例編排似乎不對勁。書分配太多在富裕流感的病徵及起因的主題之上,分配在解決及行動之上的篇幅甚乏。而且將資本主義的缺點、媒體問題及公民行動力的降低綁在一起談反而失去重心。不過從「富裕流感」這個主題確實會讓人好奇其他的議題,並追本朔流找尋其下各種問題的解答。所以如果說是探討議題的引子,此書堪稱完美,但如果想參考這本書找尋問題的解答,就有很多不足了。即使如此,如果想了解金融風暴現象,抑或是疑惑於為何要履行「簡樸」的生活方式,此書都值得一看。
  為何《告別富裕流感》值得一看,原因是可以讓人從經濟的迷思中走出來。現今政治會強調「生產毛額」等帳面上好看的字眼,但它完全不代表人的幸福。人的幸福並不奠基於所處的國家加入 WTO、歐盟(儘管它有良善之處)或是自由貿易協定。廣義而言幸福是有良好的健康(食衣住行)與時間,足夠的時間可以滿足交流(愛與歸屬)、學習(認知)、陶冶性情(美)以及成就志業(自我實現)等需求,這些需求都是「幸福」的要素,且成就它們並不需要「很好的經濟實力」。實際上,有錢人也會有自由時間少(被行程與採訪佔據)的煩惱,因為經濟實力並不等於調配時間及人生經營 (lifehacks) 的能力(但兩者兼有也是可能的)。此書透過多面的實例教導如何重新調配人生的價值觀,並起而行開始根除富裕病。
  再者,資本主義確實是非常不自然的事。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生物攝取養分也有一定限度,以保持健康。但資本主義就像生物無時無刻都不斷的攝取大量食物一樣,造成不良結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故此,以流感此類「病態」來比喻奢侈現象可謂一絕。如果仍對於生活的深度存有一絲希望,拒絕奢侈屬實必要。  
  Affluenza 原版是在 2001 年出版,2005 年增訂的,這就代表它並不是為金融風暴出的趕流行書。可以說多數人還專注在經濟成長的時候,這本書就已經站出來說:「停!我們已經『富裕發燒』了!」而書所引起的話題性也非常足,現在搜尋 Affluenza 就會冒出各方的相關條目及評論,人氣不斷增加。http://blog.cielazure.org/2010/04/affluenza/

金融海嘯的反思--告別富裕流感

若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就選這個吧--「貧困使人衰弱,簡樸卻能產生力量」!
  呃,老實講,看這本書時有種說不上來的怪,作者強調「非自願性的貧困令人絕望,而有目標的簡樸則能讓人得到富足感」,立意良好、值得仿傚,乍看之下確實也有幾分道理,但書的大方向設定實在不太對勁。
  先就書的內容稍微做個簡短介紹。所謂的富裕流感,指的是現代人毫不惜福與揮霍無度的浪費行為,住宅、汽車、電器用品、時尚名牌、以及其它古裡古怪的玩意兒,凡事皆要擁有,別人有的、我就該有,當新鮮感不再時,轉而追求其它流行事物則成了家常便飯之事。《告別富裕流感》共分為三大章別,一症狀、二病因、三對症下藥。
  這書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把所有事情全都綁在一起談,然後就此下了定論。其實裡面有很多重大議題應該要分開討論,例如逐漸步上末路的資本主義、大而無當的公共政策與財經議題、極富與極貧交織的吊詭國度、失衡的城鄉發展差距、盲目追求名牌的病態行為、產生邊際效益的廣告惡性迷思、不復存在的社群連結、中產階級消失的影響、資源枯竭的危機……,當作者將全部問題和人類一昧追求富裕生活行為劃上等號之時,多多少少會令人覺得把所有事混為一談難免稍嫌草率。
  然而,《告別富裕流感》仍有它值得稱讚之處,至少在暢談簡樸生活的這項意念傳達上極為中肯。就現今金融海嘯情勢來看,專家和政府官員都僅僅在苦思如何誘使人民能夠消費再消費、重建一個他們認為穩定的政經結構體,但這樣的政經結構體說不定早已百孔千瘡,而我們正處於一個可以重新審視重新調整人生價值觀的關卡上。當內心能夠認同節約無愧、簡樸有理,或許處在經濟大蕭條的不確定年代裡,內心困頓感就不會如此強烈了。
  PS. 書有點厚,不過扣除掉可看可不看的第三大章、對症下藥篇,那種厚度倒還能夠接受(搖頭晃腦中)。←個人覺得第三大章很明顯是寫給不為錢所苦的菁英份子所看⋯⋯囧rz
http://blueskytalk.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html
2012-02-25 11:52:55
GDP與吃睡關聯
慢活 法國人最能吃最能睡 2009-05-06

以熱愛休閒和美食著稱的法國人果然名不虛傳,根據一項國際調查,法國人一天花2小時吃飯、9小時睡覺,在工業國家中生活最悠哉。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日前公布針對會員國作的「社會掃描」(Society at a Glance)調查報告,內容包括國民身高體重、生育率、教育支出、生活及工作滿意度等多項社會指標。

針對18個會員國所作的時間利用調查,法國人在吃和睡兩大項目奪冠,每天平均花9小時睡覺,美國人也不遑多讓,約8.5小時。光譜另一端則是亞洲的日、韓兩國國民,都不到8小時。

雖然如今有愈來愈多法國人在速食連鎖店匆忙吃東西裏腹,或在桌前拿著三明治狼吞虎嚥,他們每天仍花費超過2小時吃東西。法國人清醒時一樣悠哉,每天花在餐桌上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幾乎是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人的兩倍。

儘管美國人每天只花1.25個小時吃飯,卻是OECD的30個成員國中肥胖比率最高的國家;超過34%的美國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肥胖指標30,是最瘦的韓國人的十倍。次瘦的是日本人,只有不到4%的日本人BMI超過30。

休閒時間呈現性別的差異。OECD報告中指出,義大利男性每天比女性多出近80分鐘休閒時間;義大利女性的額外工作時間大部分花在打掃住家。挪威是最平等的社會,男性的休閒時間只比女性多出幾分鐘。

挪威人休閒時間最多,花四分之一的時間從事休閒活動,墨西哥人最少,只有16%。看電視占休閒時間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達55%,紐西蘭人則只花25%的休閒時間看電視。土耳其是最愛社交的國家,土耳其人花35%的休閒時間款待朋友,是平均值的三倍多。
http://www.worldjournal.com/printer_friendly/2513862

金融危機下法國慢食文化的終結
http://www.21food.cn/html/news/35/411106.htm

GDP與睡眠的驚人關聯:經濟增長亢奮期 2005-04-30新周刊

  GDP曲線與睡眠曲線之間有著驚人的關聯度:GDP走高,睡眠值走低;GDP走低,睡眠值走高。1960年代的美國、1970年代的日本和19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都曾由于經濟的飛躍而興奮得睡不著,現在輪到中國了。
http://news.sina.com.cn/c/2005-04-30/17086540183.shtml
2009-05-12 07:13:59
版主回應
錢是一切嗎?中產階級何處尋幸福 ‧朝鮮日報中文網2012/10/22

據說,美國人一年收入在7.5萬美元左右是最幸福的。這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組去年對面向45萬人進行的蓋洛普調查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研究組指出,並不是錢花得越多就感覺越幸福。這是因為,即使是花很多錢買的東西,人們也總有一天會感到厭倦。即使花巨額資金買了房子,喜悅之情也只能保持一個月。從第二月開始,這裏就會變成一個供人睡覺的普通的「房子」。研究組指出,每年賺7.5萬美元左右,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時間很多的人最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埃德‧迪納表示:「韓國人幸福感低是因為過度的物質主義。」面向130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物質價值對韓國的影響比美國、日本都要大。幸福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挑戰某種新事物、明確認識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懂得對一天的生活感到滿足。但很多韓國人將金錢視為幸福的第一前提條件。迪納指出,韓國這樣發展下去,即使成為更富強的國家,也感受不到真正充滿內心的喜悅和愜意。
  最近,一篇題為《中產階級外傳》的文章在社交網上瘋傳。文章歸納了韓國中產階級的標準。即「不負債、住100平米以上公寓、月薪超過500萬韓元、駕駛2.0排量的中型車、銀行存款超過1億韓元、每年都到國外旅遊」。在這個並不容易享受到這種經濟富餘的世界上,指代收入或生活水平的統計數字更是成為決定標準。在今年8月實施的問卷調查中,50%的人回答自己「不是中產階級而是低收入階層」,產生被剝奪感的人大幅增加。
  《中產階級外傳》還介紹了法國總統蓬皮杜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生活質量」標準。即,熟悉一種以上外語和樂器,喜歡運動,供子女讀到高中後讓其獨立。俗話說「不懂外語的人連母語也不懂」。而樂器可以使人脫離複雜的日常生活,將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上將人類需求分為幾個等級,滿足「生理需求」是最低階段。韓國社會已經度過這個階段,走向安全、獲得名譽、自我實現的階段。中產階級文化的目標是提升自尊。但韓國還是用貨幣來衡量幸福指數。但幸福不是肉眼能夠看到的數字。內心的溫度計刻度上升時能強烈感覺到溫暖才是幸福。

美國中產階級 連續十多年走下坡 2012/10/22 聯合報

據「紐約時報」報導,經濟成長減緩及所得分配不均,已導致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實質所得,首次出現連續十多年不斷走下坡的嚴峻處境。不但使生活水準必然是「一代比一代好」的鐵則正面臨到嚴重的威脅,而且美國文化中對工作、進步、公平及樂觀等許多根深蒂固的想法也已經動搖。
  「紐時」指出,美國家庭實質所得(經過通貨膨脹調整)的中等水平於2000年達到6萬4232美元高峰後,到現在已下降約6%。
  美國從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從未出現過中等家庭所得不增反減長達12年的情況。尤其是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並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之後,中產階級與貧窮階層的處境尤其惡劣。
  紐時強調,這種不幸的現象源自於兩大因素。第一,近年來美國經濟成長相對遲緩,全國民眾所能分享到的經濟生產總值當然無法快速增加。即使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算起,2001-2010年這十年的經濟成長率,也低於二戰以來的任何10年,更何況金融海嘯導致經濟萎縮。
  第二,美國最富有階層以外的其他民眾,所能分享到的經濟成長利益也降低。
  現在美國所得最高的1%家庭,每年所擁有的所得占全國總所得的比例由40年前不到10%,提高到大約20%。所得最高的萬分之一家庭,在全國所得掌握的比率更從40年前的1%,提高到將近5%,年所得至少達到780萬美元,其中許多從事金融業。

詳參【圖博館】:《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M型社會》 美國價值2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窮得有品味》 《快樂經濟學》
2012-10-23 10:08:20
阿楨
月入三萬… 月光族阿嘉被打槍【聯合報2012.03.05

最近網路上一篇「月光族:給馬總統的一封信」,自稱「阿嘉」、在台北工作、月入三萬的作者,附上每月開銷、想省吃儉用卻依然透支的試算表,問馬總統「該怎麼辦」,吸引數萬人按讚、轉寄,認為道出年輕人心聲。
但不少網友點出問題,除認為阿嘉應先檢討每月治裝費一千五、用iPhone、每年旅行費一萬二等花費,更有資深廣播記者指「數字是鬼扯」,例如一二五CC機車免牌照稅,燃料費每月也不到四十五元;還有人質疑每月才三百元油錢,怎麼卻要四百元保養費?
自稱來自嘉義民雄的阿嘉說,他在網路媒體公司工作、租了間套房,近來卻覺得存款變少,才想以記帳找答案。
阿嘉說他每天喝一杯「桂綸鎂賣的咖啡」、抽一包菸、三餐當老外;使用iPhone、付話費和網路吃到飽費用;每月花五百理髮一次、有看電影和上KTV等社交活動,因有女友所以養輛摩托車。此外,他還有學貸、保險支出等。
不過阿嘉的說法卻引起許多批評,直言阿嘉欲望過高,既然要享受物質生活,就不要嫌錢賺不夠。
不少人則回以改喝白開水有益身體,一條兩、三百元牛仔褲穿好幾年,不去KTV改爬山看海,何必辦智慧型手機等省錢經驗。
2012-03-05 11:22:56
圖博館
研究發現:你越愛錢 錢越不愛你!2016-08-22 鉅亨網

《CNNMoney》報導,一個新研究發現,近 60% 的投資人若在「愛錢」這個指數得分越高,財務狀況就越糟。此乃道富銀行研究中心調查全球 3000 個散戶所得出的結果。
道富全球研究主任 Suzanne Duncan 表示:「人越愛錢,損失的錢就越多。」愛錢者常被「立即的滿足左右,只注意短期效益,他們現在就想要錢。」
道富也發現相反的說法也成立:越不愛錢的人做出的投資決定較優。
愛錢的人比較不會將儲蓄視為優先,或是準備退休計畫。他們常買高賣低。當接受調查時,他們說寧願現在拿 1000 美元,也不願等 5 年獲得 1900 美元。
雖然美國是華爾街所在之處,但它在愛錢指數的得分不是最高。印度高達 93% 的受訪者得到高分,再來是中國及巴西。美國則有 65% 的投資人得高分。
Duncan 將已開發國家愛錢的原因,歸給缺乏社會安全網,如提供老年穩定的社會福利。她說,這讓人們更愛錢。
一個愛錢之人顯露出的現象,在於花很多時間用手機:他們每天花 29 分鐘看財經 app,而愛錢指數低的只花 15 分鐘。
而愛錢程度也與年齡有關。年輕人愛錢程度勝過父母及祖父母。約有 67% 的千禧世代得到高分,嬰兒潮世代則為 48%,二戰那代只有 35%。
而你的富有程度與愛錢程度無關。Duncan 表示,這與錢的情感連結關係較大。
Duncan 給的建議是:專注在目標上,而不是背後的回報。
「如果專注在目標上,我們發現這麼做的人,會更容易達成財務目標。」她說。
2016-08-23 09:32:46
圖博館
輕文明
作者: (法)吉勒•利波維茨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內容簡介
在超現代時代中,隨處可見對「輕」的崇拜。消費主義之輕並不可恥,但當它變成占絕對優勢的、無處不在的生活法則,它便是人類的淺薄。
法國哲學家吉勒•利波維茨基,從生活消費、瘦身健康、材料科技、藝術、時尚、建築設計、家庭與性、政治與思想這八個角度分析當代世界中體現出來的輕,幫助我們清醒地認識尚處於萌芽階段的輕文明。
輕文明並不代表輕松的生活;
社會和政治規約都日漸寬松,可心靈本身卻更加沉重;
一切都更輕盈、更靈活,生活卻表現出迷茫、不安全感和高度的脆弱。
真正的輕呼喚勤奮、守紀和承受痛苦的勇氣:它在於用嚴格的要求來自我約束,「帶着鐐銬起舞」。正是在對抗現代世界的躁動與狂熱中我們才能真正變「輕」。
吉勒•利波夫斯基,法國哲學家,關注后現代問題。著有《空虛時代》《蟪蛄帝國》《義的終結》等。
  目錄
引言
世界之輕與文化之輕
「輕」的烏托邦
輕文明及其局限
輕的范型
再談輕的問題
  第1章 輕生活:舒適、節約與消費
古代之輕,現代之輕
誘惑資本主義:一種輕經濟
消費者的波動性、流動性和浮淺性
作為負擔的消費
對輕的新追求
不能承受的消費之輕?
  第二章 新身體
沒有病痛的身體
放松與和諧
伊卡洛斯的滑翔或復仇
從苗條到纖瘦
對瘦的痴迷
瘦與自身權力
瘦的獨裁走到了盡頭?
新的精神沉重
  第三章 微小,納米,無形
物質世界的輕
變輕,變小,去物質化
數字革命和游牧式流動
數字雲與大數據
輕技術之重
  第四章 時尚與女性
從貴族之輕到現代之輕
輕,女性氣質,男性氣質
輕與外表焦慮
  第五章 從藝術中的輕到藝術之輕
優美與沉重
喜悅與無憂無慮
光、運動和趣味
藝術走向時尚
藝術的輕階段
「有趣」的藝術
  第六章 建築和設計:新的輕審美
建築和現代理性主義
從房屋到家具
柔韌性和流動性
極簡主義、景觀與復雜性
表達與裝飾
透明、光線和去物質化
有責任感的輕
走向一種感性的建築
煉金術般的建築學
  第七章 我們酷嗎?
第三種伴侶關系
酷家長與脆弱子女
性愛娛樂主義?
生活之輕的倒退
  第八章 自由、平等、輕
輕的公民身份
平等的破滅?
思想有多重?
欲望,自由和獨特
反「輕」的輕
收回
2017-04-06 11:49:59
圖博館
輕時代與輕文明:我們生活其中,一邊熱愛一邊批判 2017-03-07

我們從未經歷過一個如此輕盈、流動、多變的物質世界。「輕」從未創造出如此之多的期待、慾望和執念。它從未促成過如此頻繁的買與賣。尼采筆下的這句話也從未如此恰如其分:「美好之物是輕盈的,一切的神聖皆以靈巧之足奔跑。」
  「輕」逐漸支配起我們的物質世界和文化世界,它侵入我們的日常習慣,重塑我們的想像。它為藝術的唯一範疇所青睞,在物品、身體、運動、飲食、建築、設計等無數領域內成為一種價值、理想和迫切的需要。在超現代時代中,隨處可見對「輕」的多形態崇拜。周圍皆是它的疆域:它的界限在我們眼中消失了,因為它已滲透進我們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進一切「物」(choses)與存在、夢與身體。
  長久以來,技術經濟領域的重心都倚賴於重型設備,如今,它轉向了超輕化、微型化、非物質化。「重」曾一度喚起敬意、莊嚴、財富,「輕」則令人想到粗劣、廉價。然而我們眼前的世界已非如此。我們正經歷著物質世界的一場巨大變革,在這個物質世界中,技術與市場更傾向於「輕」的邏輯而非「重」的邏輯。這種變化同時也是一場符號上的變革,曾長期受到貶低和輕視的「輕」現在承載了正面的價值。「輕」不再與惡相連,它指向流動、虛擬、對自然的敬意。這是一個「輕」扭轉局面的時代,輕是受人喜愛、被人渴望的輕,是夢的傳送器,承載著無邊無際的願景,也承載著可怕的危機。
  世界之輕與文化之輕
「輕」不再只是一場詩意的、柔軟的幻夢。它涉及我們技術化的日常,涉及一個電晶體化的、遊牧的世界。「小的更好」:我們技術性的宇宙在無可避免地微型化、輕量化、去物質化。用輕如空氣般的設備聽世界上的任何音樂,在只有口袋大小的觸摸屏上看電影。微電子、微型機器人、顯微外科、納米科技,這類「無限小」儼然成了創新與進步的新邊界。從此,相比於風格領域,「輕」將更多見於新材料、數字網絡、超微型化等領域。
  微型化與對微型的征服呈現出一個雙曲線模型。這個時代誕生了「小人國工程學」,它能隨意控制原子,改變材料的特性,創造新的材料,能操控基因,能在納米級別上融合活性物質與惰性物質。這場輕革命並非虛幻的想像,它在亞微觀領域創造了一個觸及生活方方面面的世界。適逢高科技的天時,一個嶄新的輕紀元開始了。
2017-04-06 11:51:05
圖博館
與此同時,為了應對化石資源枯竭、消費煤炭引起氣候變暖的壓力,一場能源變革著實迫在眉睫,這場變革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它依靠的不再是石油與核能,而是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我們見證著這類溫和能源的飛速發展,也見證著「輕經濟」的發端。「輕經濟」對原料的需求更少,且不再需要大量開發自然資源,因而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能源轉變所提出的任務可謂艱巨,然而,為了給後世留下美好的未來,為了構建一種可持續的輕文明,這項任務無可迴避。
  「輕」的影響力表現在各種領域:時尚、設計、裝潢、建築。這種影響力也投射於肉體,對輕盈與「線條」的熱愛爆發了。在空中,盤旋著滑翔傘和三角式滑翔機;在海浪間、滑雪賽道和柏油路上,可以見到一個個醉心於滑翔類運動的輕盈的身體。而時至今日,有誰不希望永葆青春和苗條呢?飲食類書籍迅速傳播,各種「輕食」出現在每一家超市的貨架上,吸脂手術成為普羅大眾的選擇,健身館遍地開花,超模們個個一副得了厭食症的模樣,平滑、纖細的身材占據了雜誌和熒幕。在這種「厭惡脂肪」的文化里,時尚偶像凱特•摩斯(Kate Moss)說道:「沒有什麼比瘦更好的了。」
  「輕」的規則不再局限於個人對待生活和他者的態度。現在,它儼然成為全球經濟、文化的運作模式。在超消費的資本主義背景下,關於永恆變化、不穩定與誘惑的輕浮的邏輯將經濟生活的某些方面完全重構了。一種與時尚系統類似的機制支配著這個作為誘惑資本主義的超現代資本主義。小玩意兒、搞笑廣告、電子遊戲、各類音樂、演出和動畫沒完沒了地出現,經濟體系與無聊瑣事之間的對立界限已經模糊,眼下,我們現實的原則和輕的原則混在了一起。必需的世界與無關緊要的世界彼此交叉、雜糅:輕的邏輯不再是經濟現實中的他者,而是經濟現實的核心。
  無論是從字面上還是從寓意上,我們都生活在一個「輕」大獲全勝的時代。統治我們的是一種由大眾傳媒傳播的日常的輕文化,消費領域不斷宣揚著享樂主義、趣味至上的參考標準。通過那些物品、娛樂活動、電視節目和廣告,傳播著一種無止境的娛樂氣氛,煽動人們「利用」那些直接、簡易的愉悅。誘惑代替強制,享樂主義代替嚴苛的義務,幽默代替莊嚴,消費世界趨向表現為一種卸除所有思想重量、所有意義厚度的世界。輕,無論從我們理解的第一層意思還是從第二層意思上來說,都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表現之一。
2017-04-06 11:51:58
圖博館
不久以前,大眾階層和上流階層在生活方式上差別明顯,主要的對比在於:大眾階層的生活方式概括為重和「粗」,而上流階層的生活表現為輕、細和格調。我們已經走出了這個擁有不同習慣的世界:隨著階層文化的崩塌,重和粗不再是任何群體的特質,從今往後,在飲食、個人外表、活動性、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每個群體都表現出對輕的渴望。所有社會團體都將輕的價值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諸多實踐活動里。顯然,社會群體各自有效的生存方式並不相同,也遠不應相同。然而,這些現實的差異都基於一種文化,這種文化讚揚著苗條、時尚、趣味、變化和虛擬。社會依然存在區隔,但輕的規則支配著所有階層。
  「輕」的烏托邦
集體和個人的生活轉變以另一種方式表現著「輕」的力量。與嚴守戒律、道德主義、約定俗成的第一種現代性截然不同,第二種現代性出現了,它表現為「流動」(齊格蒙特•鮑曼)和靈活。在超現代中,個人生活的特點是不穩定,它被交付給永恆的變化、短暫的時間和「行動主義」。沉重的集體義務讓位於普遍的自我管理以及不穩定的關係與承諾,一種遊牧式、變動式的個人主義成為超現代性的主流。與世界關係的極端個人化構成了輕之變革中居於核心部分的主要社會動力。性生活自由化,家庭與宗教失去權威,社會風尚與個體都追求「酷」。擺脫了宗教、家庭、思想觀念的束縛,「超脫的」、解放的、無拘無束的個體在社會浮動線上像原子一樣活動。這不乏自相矛盾的效果。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不再期待一個「流著奶和蜜的國度」,我們不再憧憬改革或者解放,我們只憧憬「輕」。一些人在消費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期遺忘或者減輕當下的重量。另一些人則用「真正」的輕來反對一種被宣告為「虛假」、使人異化的商品之輕。在這種情況下,「改變生活」意味著卸除那些壓在我們存在之上的多餘重量,通過內在的輕的技術來克服消費主義帶來的沉重的輕。「排毒」正當時,同樣流行的還有冥想、瑜伽、各种放松技巧、風水、「養生」,總而言之,就是一切讓人「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自我感覺良好」的東西。
  對於如何擺脫鋪天蓋地的物質主義負擔,不可勝數的書籍野心勃勃地想要給出解決的法門。更不必細數那些雜誌文章,它們倡導著簡單、節制、不冗餘的生活:東西越少,內在生活越豐富、平衡、輕盈。
2017-04-06 11:53:29
圖博館
繼慾望烏托邦之後,是對輕的期望——包括肉體之輕和精神之輕——是對一種更放鬆的日常生活、一種壓力更小的當下的期望:更好的生活和輕的生活已經分不開了。少與輕(light)的烏托邦時代已經到來。
  輕文明及其局限
一股具備著超高功率的動力正在起作用,它構築了一種新型文明:輕文明。我們尚處於它的起步階段,但每一天,它都會占領新的領域,完成新的功績,啟迪新的期望,同時也激發新的焦慮。從雲計算到生物科技,從納米級物體到高科技小工具,從對瘦的狂熱到輕飲食,從滑翔類運動到用於放鬆的技術手段,從時尚趨勢到娛樂產業,正是一眾千差萬別、各式各樣的事物推動著輕的超現代革命的進程。
  在過去,輕是一種風格理念或一種道德瑕疵,如今,它成了一股世界性的動力、一種橫跨全球的範式,是「總的社會事實」,承載著科技、經濟、功能與心理、審美與存在等方面的價值。從今往後,幾乎每個領域都能看到輕對重的戰爭。超現代時代離不開輕的多維度革命,它的發展勢頭令人目不暇接。
  輕的革命裹挾數位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衝擊著材料、通信、醫藥、教育、農業、商業、娛樂等一切領域,在衝擊之下,這些領域正經歷著徹底的劇變。這場革命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它為物質和自然環境領域、健康領域以及生命自身範疇開拓出幾乎無垠的視野。曾經最渺小、最無意義的輕成了改造世界的首要力量。在超現代時代,掌控「重」不能改變世界的面貌,而掌控「超輕」卻可以。掌握無限小的技術意味著打開了無限可能的空間,意味著將過去那些被宣告的不現實變為現實。藉助納米材料、納米藥物或者納米機器人,一場史無前例的變動正在進行,隨之而來的不是階級間的鬥爭或者其他史詩級的對抗,而是超輕的征戰。使我們的文明發生變化的不再是「老鼴鼠」的勞動,而是「納米力量」的積極作用、對無限小微粒的控制以及對無形之物的支配。在宏大的政治革命時代之後,納米革命的時代宣告來臨,它之所以更加強勁,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對象是那些難以捕捉的細微之物。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這種動力在每個領域的發展目前仍參差不齊。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在世界能源消費中依舊是主流。核能源繼續承擔了相當一部分的供電需求。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過度的發展規模和恢弘的設施絲毫沒有消失的跡象。恰恰相反,連銀行都變得「大而不倒」。
2017-04-06 11:54:23
圖博館
不過,這並不妨礙輕的原則加速發展,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能源、航空、電信、汽車、銀行、外科,還有遊戲、音樂、攝影、電影、建築、設計。
  此外,輕文明意味著一切,唯獨不代表輕鬆的生活。因為誠然社會上的種種規約都日漸寬鬆,可生活本身卻更加沉重。失業、經濟拮据、配偶關係不穩定、時間不夠用、健康隱患,要知道,如今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滋長生活的壓迫感。孤獨的跡象在各處蔓延,「文明病」的各種新表征也越來越常見。而且從就業的危機和保健、醫療信息上看,生活確實承擔了新的重量。表面上,輕的設施比比皆是,但市場的機制和個人化的動力仍然在持續地造成巨大的損害。
  超現代的諷刺就在於,眼下正是「輕」在滋養著「重」的精神。因為輕的理念帶來了一些強迫的規則,它們往往使人疲憊,有時甚至使人消沉:擁有苗條的身材往往意味著與「及時行樂」(carpe diem)的安逸狀態決裂,投身一種與無憂無慮的狀態背道而馳的生活。消費這件事情本身,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就是日常焦慮的來源,迫使人們做出那些類似「勞動」的行為,這項「勞動」要求人們進行耐心且認真的搜尋與比較。在一種宣揚享樂主義輕理念的文明里有可能不幸福,在過去那種教人用塵世的忍耐換得天堂的永福的社會裡也可能不幸福,然而前一種不幸福比後一種更難熬。我們的世界已經誕生出許多對快樂的欲求,這些欲求註定無法被滿足,由此,因生活不夠輕鬆、不夠有趣、不夠流動而產生的種種失望便愈發被強化。當娛樂文化和超輕的物質設施占據上風,生活的輕盈之感反見消減。一種新的「沉重精神」侵入了這個時代。
https://read01.com/6MKEo8.html
2017-04-06 11:54:59
阿楨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行:香港比肩巴黎並列最貴,滬深入圍前25

據英國廣播電臺(BBC)2019-03-19報導,最新的全球城市成本排行榜出爐,巴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並列成為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其他中國城市中,上海和深圳並列排名全球第25位。中國城市的排名大多下降,成本相較以前有所降低。經濟學人智庫指出,中國城市生活成本下降與國內經濟狀況有關。
經濟學人智庫每年會進行兩次全球生活成本調查,調查覆蓋全球97個國家的133個城市,針對160類產品和服務的400多項價格指標,包括食品、飲料、服裝、家庭用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等。巴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共同榮膺榜首,這種情況是30年來的第一次。
法國首都巴黎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歐元區城市。去年,巴黎的生活成本排名第二。自2003年以來,巴黎一直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巴黎的生活成本極其昂貴。與其它歐洲城市相比,只有酒精、交通和煙草才可以說物有所值。例如,巴黎女性理髮的平均價格為119.04美元,而蘇黎世和日本大阪的平均價格分別為73.97美元和53.46美元。
由於今年通脹和匯率的波動,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和委內瑞拉等國的生活成本排名均大幅下降。委首都卡拉卡斯被評為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去年,卡拉卡斯的通脹率接近100萬倍,迫使政府發行新貨幣。敘利亞的大馬士革被評為世界上成本第二低的城市。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由於政治或經濟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地方生活成本變得越來越便宜。
在亞太地區,緊隨新加坡之後的是大阪(日本)、首爾(韓國)和東京(日本)。諾美亞(新赫里多尼亞)的相對生活成本增長最快,在全球排名第20位,增加了33個。另一增長較快的城市是馬來西亞的吉隆玻,排名上升十位,全球排名第88位。緊隨其後的是曼谷(泰國,聯合第41位)和馬尼拉(菲律賓,聯合第92位),均攀升至9位,而越南的河內和柬埔寨的金邊均增加了6位。
所有南亞城市均進入了世界上成本最低的30個城市榜單。印度和巴基斯坦佔據後十名中的4個,班加羅爾是亞洲生活成本最低的,生活成本只有Top3城市的一半不到。
2019-03-21 09:19:15
阿楨
中國進入"低欲望社會"?那是不懂時下國人的消費 2019-10-14 新京報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經濟資料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結論。
  城市廣場的店鋪裡,曾經顧客絡繹不絕的名牌服裝店門,現在人變少了;以前高高在上的高檔餐廳,也因為顧客變少,做起了團購活動;年輕人不再去攀比買包包,轉而購買幾十元一個的盲盒……這些現象讓一些人驚呼:低欲望社會來臨了。
  某種程度上,這些現象是因為新一代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生活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這種低欲望,本質上是欲望的轉型,而不是欲望的消失。
  “低欲望社會”這個詞,源於著名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出版的同名社會觀察類暢銷名作。在書中,大前研一眼中的日本,高端專賣店和百貨公司不復當年熱鬧,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百元店,與人氣超高的優衣庫、遍地開花的便利店。日本人不再追大牌,轉而開始崇尚“極簡主義”“斷舍離”。大前研一將這些現象概要性地歸結為一個詞,“低欲望社會”——即人口減少、超高齡化、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不過,中國與日本並不相同。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的水準,排名世界第74位。離日本人均4萬美元的水準,還有很大差距。有發展空間,就意味著機會,有機會就會促使人產生創造財富的欲望。
  更具體的經濟資料,也並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的觀點。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多項消費資料創下新高:10月1日至7日,全國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黃金周期間,重慶、青海、湖北、四川和江蘇等地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0%、16.3%、15.7%、14.0%和11.3%。某移動支付平臺發佈的2019國慶黃金周出境遊報告顯示,“十一”期間,國人出境遊移動支付消費再創新高,人均支付接近2500元,同比去年增長14%;單筆消費金額同比增幅達11%。這些數位都顯示出消費並未呈現出“低欲望”,而是出現某種程度上的轉移。
  其實,一些人眼中的低欲望社會,更精確地說,是欲望的升級轉型。
2019-10-16 07:49:03
阿楨
一個上中產買了1000萬元的房子,一個中產買了輛50萬元的車,一個小白領買了一個1萬元的蘋果手機,當他們進行這類所謂的“高欲望”的消費時,他們的很多消費就會呈現出“低欲望”的特徵。這不是欲望變低了,而是欲望轉型了。
  例如,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中國人的文化服務消費迅速增加了。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了39.3%和37.8%。
  這些現象都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值得警惕的是,雖然中國經濟整體上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的說法,但也應該看到,年輕人面臨階層固化,以及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導致某些方面呈現出低欲望特徵。但顯然,輿論也不必以偏概全,貿然做出“中國接近進入低欲望社會”的結論。

俄媒關注風靡中國的“盲盒”:它的魅力是什麼?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10-14刊登了題為《盲盒讓人買不停:它的魅力是什麼?》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盲盒是一個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的盒子,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買家在購買之前並不知道裡面裝著哪一款玩偶,買到的樣式全憑運氣。正是盲盒帶來的這種未知的驚喜,使得很多人“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中國盲盒愛好者徐女士告訴記者:“我收藏的盲盒玩偶已經超過了50個,抽盲盒帶來的一種不確定性讓我很享受。”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孔少華解釋道:“不確定性帶來更多的想像,如果這種想像是美好的,就會帶來衝動並刺激行為。對於年輕人來說,受到影視動漫作品的刺激,意猶未盡之餘,就有了購買盲盒的需求,這本身就是期待的力量。”
  據某電商平臺2019年8月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2018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的“硬核玩家”。而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因此,在盲盒上花費2萬元,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大多數盲盒玩家們都認為,只要自己能夠負擔得起,花錢多少並不是問題。
  相關新聞
美媒:美國品牌正失去中國消費者
美媒:漢服漢服產業的市場總規模估計達到10.9億元,中國古老的時尚正在回歸
馬媒:大馬刮起“漢式婚禮”風 新郎網購花轎禮服留紀念
2019-10-16 07:50:21
阿楨
世界各國「李子柒」集合大賞!她們為何驚人相似? 2020-05-18 文化產業評論

自從李子柒走紅國內外,親近自然、擁抱傳統的“桃花源”生活儼然成為一種潮流。然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李子柒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很相似,她們之間是相互模仿,還是真的是在過著自己獨特的生活呢?而這樣的生活又為何會備受青睞與追捧?
…….
因為都市里的我們,更多的是這樣的生活常態:
消費主義的盛行,鋪天蓋地的各類廣告;
高壓的職場文化,朝九晚五已是奢望,996、807、716等才是許多社畜們的真實寫照;
過分的鼓吹成功學,社會對成功單一的衡量標準,房奴、車奴、卡奴等不計其數;
資訊超載,資訊焦慮,難辨真假的各種新聞,各種炒作與各種黑子前赴後繼......
所以任何“詩與遠方”有關人和事總會引起大家諸多討論,而同“詩與遠方”有關的綜藝、電影以及其他作品也能擁有很好的市場。
…..
所以,無論網路紅人還是綜藝節目、電視電影,只要能“詩與遠方”“創造一種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方式”就能引領潮流。與成功無關,與金錢無關,只是純粹地回歸生命的美好與純粹。
  回應
其實遠離城市的生活,在油管上很早就有了,有的播放次數很驚人的,比李子柒都高,但都沒達到李子柒的高度,使觀眾產生的是獵奇心理,所以波動大,觀眾的粘性不足,僅僅是獵奇。李子柒和滇西小哥(儘管是模仿者)她們兩位元的視頻把以前老外拍的手法,個人魅力等,都昇華了,現在她們的視頻風格,拍攝、表現手法在國外也有大量的模仿者。
中國傳統之美有兩種:第一,下里巴人之俗美。第二,士大夫文人追求之雅美,典型的就是蘇州園林。李子柒表現的是雅美,不說話,就是用恬淡沉靜的神態,勤勞樸實的行為。
李子柒很難複製。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李子柒不是擺樣子,是真會幹農活的。
在大自然裡用刀叉吃著精緻食物喝著紅酒的沙耶香,感覺違和
2020-05-19 08:00:32
阿楨
中國人喝的雞湯,一代不如一代 2020-03-12 宅少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錢鍾書小說《圍城》
  01.
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曉」的讀者來信刊登在《中國青年》上,名為《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
上海人民出版社嗅覺靈敏,將其演講匯編成冊,推出一本《塑造美的心靈》。
首印30萬冊,短短幾天就被搶購一空。最終銷量高達1000萬冊。我們可以看到諸多風格類似的經典語句:
「真正的強者,並不是壓倒一切艱難困苦的人,而是不向任何艱難困苦屈服的人。」
「人是有巨大潛力的,當遇到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時,善於開掘自己潛力的人,方能展示自己的才華,顯示出自己的力量。」
  02.
解凍期中的青年,聽完鄧麗君、讀完朦朧詩、看完《廬山戀》後,他們對文化的渴求,十萬火急。
這時候,雞湯也要聚時俱進了。
「潘曉」向全社會吐露心聲那年,甘肅人民出版社找到胡亞權和鄭元緒兩位編輯,希望他倆能夠合辦一本雜誌。
兩人琢磨半天,也沒想出刊名。
直到鄭的孩子病了,胡去探病,看到鄭的香港朋友寄回來三本美國雜誌《讀者文摘》中譯本,胡說:
「乾脆咱們就叫這個名字。」
《讀者文摘》創刊號上,明確寫著「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
創刊號三毛一本,三萬冊很快賣空。賣到第7期,發行量高達14萬。三年後,銷量基本穩定在180多萬。
趁著80年代文化熱,《讀者文摘》以翻譯國外文章、介紹西方思想為主,甚至推薦過卡爾維諾的小說,差點把自己搞成精英刊物。
但隨著文化熱退潮,雜誌社意識到:要籠絡更多讀者,必須接近廣大人民群眾。
80年代中後期,《讀者文摘》開始走通俗路線,刊登啟迪心靈的短文。
後來由於刊名侵權,它又改了個我們無比熟悉的名字。那就是《讀者》。
打那之後,《讀者》便以精短故事、剔透文字和心靈雞湯傳教式的風格,變成一代代讀者的精神糧食。
每一個中學生,幾乎都從它上面得到了心靈滋養,收獲了作文素材,學會了熬湯行文,並實踐到了考場中。
…….
https://chinaqna.com/a/106541
2020-05-20 08:57:08
阿楨
將舊衣服捐給社區回收箱:你在做慈善有人輕鬆賺幾十萬 2022-03-20

一堆舊衣服能值幾個錢?可在有些人的眼裡,這些舊衣服也是商機。在社區、社區裡,我們經常能看到打著“慈善”“公益”募捐的舊衣回收箱,但實際上,這些回收箱有的是倒賣舊衣的“私人販子”。
3月17日,民政部發佈提示,強調“禁止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以慈善名義開展廢舊衣物回收”。
近日,澎湃新聞曝光了“私人販子”在相關購物平臺上定制印有“慈善”“公益”字樣的衣物回收箱,放到社區門口收集衣物後二次售賣並從中獲利的黑色產業鏈。
在電商平臺上,不需要提供任何公開募捐資格證明,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台舊衣回收箱,箱體上的文字可以隨意印,有商家甚至建議印上“慈善總會”來吸引市民捐贈,以回收到更多衣物。在購物平臺上搜索舊衣回收箱仍能搜索到不少產品,標注的定制價格低至99元。
一位元曾做過“舊衣回收箱”生意的知情人士稱,這一生意可謂“一本萬利”,第一年投入20萬元購買舊衣回收箱、走關係,“每年輕輕鬆松賺五六十萬”,如果將舊衣按照新舊挑揀後出售,利潤更高。
  回應
那又怎麼樣,很多國家處理舊衣服還要花錢呢。我不穿的衣服可以讓別人賺錢,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資源迴圈利用,何樂而不為。
2022-03-23 08:45:42
阿楨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09:01:31
阿楨
「精緻窮」假名媛3大特點比月光族還淒慘的落魄貴族 2022/01/27

「精緻窮」簡單來說花錢買快樂就是他們的用錢觀念,下面我們整理出「精緻窮」的3大特點:重度品牌迷思; 金錢哲理一大堆「叫車」「外送」「用錢買時間」等; 花錢買快樂!
2022-03-23 12:01:40
1
收納、整理術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為何放棄維持整潔了? 2023/01/31 邵蓓宣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風靡全球的收納女王、以「怦然心動整理術」從日本紅到全球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近期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坦承,在生了 3 個孩子後,自己的家現在可能「亂七八糟」,「我已經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是件好事。現在我意識到,對自己重要的是享受在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相關新聞資料
近藤麻理惠「整理魔法」的第一批信徒有被打回原形嗎?

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好療癒?這真的誤會大了!你必須知道的3個真相 2023.01.30 劉宇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
觀念一:「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一種整理方法
觀念二:整理的本質是「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觀念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從近藤麻里惠的爭議,看現代人的生活外包觀 2019-01-24 主婦的碎念日常

她很厲害,但她不是鐵則
就算近藤麻理惠有說「每個人只要照做,生活都可以改善」,也不代表你就要相信她,更不代表真的適用每一個人,就算真的適用,也要看如何使用,當中有太多變數,這也不全然是她能夠掌控的,在她沒有一對一諮詢之前。所以,她的書,只能說是通則,很厲害,但絕對不是鐵則。
除了你,沒人能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只想付錢外包,不想費心經營:花了錢就可以推卸責任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一開始不要買這麼多東西不就好了?最好的收納,就是不用收納。

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2022-02-28 加恩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
2023-02-21 07:49:31
阿楨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
2023-02-23 06:52: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