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7 07:19:07| 人氣5,454| 回應3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砂糖的世界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讀《砂糖的世界史》(玉山社,2005)作者川北稔簡介時,見他譯過華勒斯坦的《近代世界體系》,初覺他會用「世界體系」或「依賴理論」來寫《砂糖的世界史》,待讀卻未見《近代世界體系》式的詳實數据、或「依賴理論」式地析判為何拉美經濟會陷於「依賴」。

人家在<後記>不是說:「這本書是以世界體系論的歷史見解,和歷史人類學的方法書寫的。」了嗎?

我的意思是類似我在《台灣共犯體之析判》對砂糖經濟與拉美依賴關係之析判。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第六章/二 經濟發展的諸典範
(三)   依賴理論之分析……………………………………………
   1   現代化理論與依賴理論……………………………………
   2   拉丁美洲依賴結構之形成…………………………………
   3   NICs與依賴……………………………………………
   4   陳玉璽的《台灣的依附型發展》…………………………
   (1) 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
   (2) 陳玉璽的方法論……………………………………………
   (3) 依賴發展之批判……………………………………………
   5   杭之的《國家政策與批判的公共論述》…………………

析判啥?去析自己的頭殼吧!人家關心的是以下目錄及內容:

第一章 歐洲的砂糖從何而來
甘蔗開始旅行/斯蘭教徒將砂糖引入地中海/栽種甘蔗的必要條件/十字軍與砂糖/大西洋群島時代和安特衛普的市場/哥倫布交流/巴西糖時代/加勒比海時代的開端
第二章 加勒比海與砂糖
加勒比,海盜之海/砂糖革命/什麽是種植園/恐怖的中程——奴隸貿易/三角貿易——歐洲、非洲和加勒比海/第三章 砂糖與茶的遭遇/作爲退燒藥的砂糖/神學裏的砂糖/權勢的象征——裝飾品/當砂糖遇到茶/紅茶,治療健忘症的藥品/茶的各種飲法/爲什麽在紅茶中加糖——身份的象征/紅茶成爲全民飲料的原因/英國的“商業革命”/世界聯成一體
第四章 咖啡館所孕育的近代文化
咖啡館的風行/作爲信息中心的咖啡館/破滅的經濟泡沫/咖啡館與文學、政治/巧克力館/大論戰——茶,是麻醉劑還是藥品?/至高無上的砂糖
第五章 茶、咖啡、巧克力
咖啡無法走進普通家庭/廣受民衆歡迎的走私大王/效顰英國紳士派頭的殖民地種植園主們/殖民地居民“杯葛”茶的輸入/喝咖啡和可口可樂的美國人/法國的咖啡館/阿茲特克人的禮物——巧克力/巧克力也是藥嗎?/巧克力開始變成固體/作爲世界商品的巧克力
第六章 哪裏有砂糖.哪裏就有奴隸
畫家荷加斯與黑人們/爭奪世界貿易主導權的歐洲各國/對黑奴薩默塞特的判決/加勒比海最早的黑人國家——海地/糖蜜和朗姆酒——北美殖民地的不滿情緒/日本的砂糖業
第七章 英式早餐與茶歇——勞動者的茶飲
主食與副食/夏目漱石和約翰遜博士難以忍受的麥片粥//“神聖星期一”的消隱以及都市勞動者的生活/ 英式早餐的形成 近代世界體系中的早餐/加糖紅茶的雙重意義
第八章 奴隸與砂糖雜糅的政治
英國糧食政策的轉變/被過度保護的砂糖與遭到壟斷的茶/讓早餐變便宜/奇妙的逆轉/英屬砂糖殖民地的末日
第九章 甘蔗曆史之旅的終結——甜菜的挑戰
溫帶地區能生産砂糖嗎?/甜菜的普及/近代科學技術和奴隸勞動的競爭/ 遲暮的砂糖/影響世界曆史的砂糖
結論 透過物質認識世界曆史——應該怎樣學習世界曆史

砂糖這種常見的調味品,也是一種世界商品,它的起源、生産、傳播和消費,始終伴隨近代史的發展,記錄著時代的演變。本書作者在“世界體系論”和曆史人類學的啓發下,匠心獨具地選取“砂糖”爲線索,充分挖掘出其中蘊含的關于日常生活史與文化交流史的信息,爲我們提供了一種透過某種特定的物品來認識世界曆史的獨特視角,一方面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生活風貌,特別是那些爲正統史書所忽略的普通人“吃什麽,穿什麽,住在什麽樣的地方,他們爲了什麽而歡笑,又爲了什麽而哭泣”;另一方面,追蹤某種物品的生産和消費過程,又能讓我們發現世界上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互聯系。
從日常生活史的角度看砂糖,其意義絕不只是提供甜味的食物那麽簡單。在中世紀的歐洲,砂糖還是很貴重的東西,主要被當成醫治疑難病症的藥品和炫耀財富的裝飾品,甚至只在藥店出售。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加勒比海等拉美地區開辟出大量種植甘蔗的殖民地種植園,提高了砂糖的供應量。16世紀之後,以咖啡館爲象征的中産階級文化躍上了曆史舞臺,原本是貴族浮華生活之標志的“加糖紅茶”逐漸在中産階級新興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別是在英國,成爲“全民飲料”。隨著産業革命的發生,砂糖生産、貿易的規模化,加糖紅茶與燕麥粥這種平民食品搭配,又成爲普通工人家庭方便快捷早餐,以至于到了19世紀,糖和茶從紳士階層生活趣味的象征,變成城市工人階級生活方式的象征。從貴族到中産階級,再到工人階級,砂糖在歐洲人飲食文化中位置與象征意義的變化,折射出曆史發展的軌迹。從文化交流史的角度看砂糖,其甘甜背後凝聚著不爲人知的血與淚。起源自亞洲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的砂糖在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普及,是與16世紀之後歐洲的殖民擴張聯系在一起的。
本書作者甚至認爲,正是砂糖催生出了殖民地的奴隸制度。歐洲殖民者把甘蔗帶到美洲新大陸,而種植園中的勞動者都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17世紀以後拉美地區發生了“砂糖革命”,歐洲、美洲、非洲之間形成了所謂“三角貿易”的新格局:歐洲商船把大量歐洲生産的廉價日用品運到非洲,又把黑奴從非洲販運到美洲,再把美洲殖民地生産的砂糖、煙草等商品販運回美洲。在三角貿易中,利潤最高的就是奴隸貿易和砂糖貿易,而二者又由于殖民地種植園而密切結合在一起,以至于有曆史學家聲稱“哪裏有砂糖,哪裏就有奴隸”。作爲“世界商品”的砂糖,始終與世界幾大洲之間複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糾纏在一起,成爲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呈現出今日之面貌的重要推動力。

這下,又有點通俗版年鑑學派(長時段地研究某種物品史)的砂糖味了。

糖史
   《糖史》輝煌的學術成就--《糖史》 《糖史》的寫作始于1981年,最終完成于1998年,是我國著名人士季羨林先生至今爲止用力最勤、篇幅最大的一部學術著作。全書共分三編:第一編爲國內編;第二編爲國際編;第三編爲結束語,共計七十三萬余字。
   作者介紹
  季羨林不是科學家,對科技可以說是個門外漢,爲什麽竟然寫起看似科技史的《糖史》來了呢?他說:“我寫《糖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與其說是寫科學技術史,毋寧說是寫文化交流史。”這是因爲在“糖”這種全世界人天天食用的食品背後,隱藏著一部遍及五大洲幾乎所有國家的文化交流史。這部曆史非常複雜,非常曲折,又非常有意義。通過研究“糖”在全世界傳播的過程,便可以揭示出人類文化交流史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既然是寫《糖史》,完全不講科技方面的問題,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季羨林的《糖史》重點始終是放在文化交流上,在這一點上,他的《糖史》與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是有所不同的。
   季羨林寫《糖史》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包含了一些偶然性的因素。
   “糖”文化現象
  早在1930年代,季羨林在德國學習梵文的時候,便開始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歐美許多國的語言中(即所謂印歐語系的語言),表示“糖”這個字,英文是sugar,德文是Zucker,法文是sucre,俄文是caxap,其他語言也大同小異。這些字都是外來語,根源就是梵文的sarkara。根據語言流變的規律,一個國家沒有某一件東西,這件東西從外國輸入,常常連名字也帶了進來,在這個國家成了音譯字。在中國,此類例子就多得很,比如:咖啡、可可、啤酒、蘋果派等,舉不勝舉。“糖”借用外來語,就說明歐洲原來沒有糖,而印度則有。實物同名字一起傳進來,這就是文化交流。這個發現,在季羨林的腦子裏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當時他並沒有産生寫一部《糖史》的念頭。
   寫作緣由
  時間過去了四十多年,到了1981年,一張當年被法國學者伯希和從敦煌帶走的卷號爲P3303的敦煌卷子,輾轉到了北大曆史系幾位教師手中,他們拿給季羨林看。季羨林一看,像是一張有關制糖術的殘卷,驚喜之至。內行人都知道,敦煌卷子中,大部分抄寫的是佛經,有關科技方面的資料,少如鳳毛麟角,這類卷子被學者視爲瑰寶,這張殘卷便是有關科技方面的,自然十分珍貴。這張敦煌殘卷原寫在抄錄的佛經背面。因爲當時紙張極爲珍貴,所以就一紙兩用了。這張殘卷字數不過幾百,似乎還沒寫完,字迹基本清楚,但有錯別字,也漏寫了一些字,其中有不少難解之處,不能通讀其意。季羨林決心啃一下這個核桃,可是最初也沒啃動。他晝思夜想,逐漸認識到:整張卷子的關鍵就在“煞割令”一詞上。此詞若能解決,則通篇皆活,否則仍然是一座迷宮。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有一天他忽然頓悟:“煞割令”不就是梵文的sarkara嗎?這個謎一破,他驚喜若狂,拍案而起,立即解讀其他部分,都迎刃而解,于是立刻寫了《一張有關印度制糖法傳入中國的敦煌殘卷》一文。文章首先解讀了這張敦煌殘卷的內容,它講的是印度的甘蔗種類;造糖法與糖的種類;造煞割令(石蜜)法;沙糖與煞割令的區別;甘蔗釀酒;甘蔗種植法等。接著,文章又從這張敦煌卷子提供的線索,通過大量的考證,最後得出結論:中國早就知道甘蔗,而且甘蔗制糖技術也早就有所發展,但不如印度制的糖好。于是,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遣使者到印度去學習制糖技術,取得經驗回來後,中國造的糖“色味愈西域遠甚”,意思就是在顔色和口味方面遠遠超過了印度。這本是常見的現象,中國古語說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指的就是這種現象。
   由“糖”的傳播而出現的文化交流現象,使季羨林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感到這是一個極有意義的研究題目,因爲從糖的傳播過程中,不僅可以探索出中印文化交流的軌迹,而且沿此道路探索下去,還可以尋找到人類文化交流的軌迹。這就是季羨林研究“糖史”的發軔和濫觴。
   資料收集
  此後,季羨林就開始注意搜集有關“糖”傳播的資料,並且陸續寫了多篇有關“糖史”的文章,如《蔗糖制造在中國始于何時》(1981年)、《古代印度砂糖的制造和使用》(1983年)、《歐、美、非三洲甘蔗種植和砂糖制造》(l987年)、《cīnī問題──中印文化交流的一個例證》(1987年)、《唐太宗與摩揭陀──唐代印度制糖術傳入中國的問題》(1987年)、《再談cīnī》(l994年)等。1993年和1994年兩年,如前文所述,季羨林天天跑圖書館,集中精力查閱中國古籍及國外有關資料,把其中有關“糖”的資料挑選出來,再進行分析研究,最後撰寫出了這部長達七十多萬字的《糖史》。
   著作內容
  《糖史》用大量事實證明:糖和制糖術一千多年來,一直在中國與印度、東亞、南洋、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交流和傳播,同時也在歐、非、美三大洲交流。《糖史》還勾勒出了這些交流的路線,考證出了交流的年代,集散的口岸,以及由于交流,制糖術水平得到逐步提高,糖的種類、品質也隨之大大提高,逐漸形成我們今天常見的白沙糖、冰糖的整個曆史過程。《糖史》還使我們了解到過去很少有人知道的有關甘蔗和食糖的種種知識,如:甘蔗的種類、名稱、種植技術及其傳播;糖的名稱及其演變,糖的典故傳說,它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糖的産地分布和販運、制造工藝等等。
   《糖史》還證明了印度最早制造出了砂糖(sarkara),傳到中國,也傳到埃及和西方。因此糖字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 zucker, 俄文caxap,都源自梵文sarkara。後來中國提高了制糖術,將紫砂糖淨化爲白糖,“色味愈西域遠甚”。這樣,白糖又輸入印度。因此印度印地語中稱白糖爲cīnī(意思爲“中國的”)。中國在制造白沙糖方面居當時的世界領先地位。到了明末,中國人發明了“黃泥水淋法”,用這種方法制出來的糖,顔色接近純白,是當時世界上品質最好的糖。明末清初,中國向外國輸出的白糖,就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其次,中國在甘蔗種植和沙糖制造技術傳播方面,也起過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夏威夷群島、日本、琉球、中南美洲、南洋群島等等地方,中國苦力在甘蔗種植園中,努力操作,流盡了汗水,爲當地經濟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最後,在沙糖的運輸貿易中,中國人也起過重要作用。中國制造的白沙糖曾被運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爲當地人民食用和藥用增添了品種,提高了當地人民的享受水平。這也可以說是蜚聲全球的中國食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學術評價
  《糖史》雖不是一部純粹的科技史,但是它仍然是一部在最嚴格意義上講的科學著作。這是因爲季羨林在寫作中采用了最嚴格的考證方法,“言必有據,無征不信”。季羨林爲了求真,在浩如煙海的中外書籍中,爬羅剔抉,像大海撈針一樣地尋找證據。僅在《國內篇》中,他選來使用的資料,其出處就包括:正史、雜史、辭書、類書、科技書、農書、煉糖專著、本草和醫書,還包括僧傳及音義在內的佛典、敦煌卷子、方志、筆記、中外遊記、地理著作、私人日記、各種雜著,還包括梵文、巴利文及英德等西文著作。閱讀量之大是難以想象的。季羨林寫道:“我拼搏了將近兩年,我沒做過詳細統計,不知道自己究竟翻了多少書,但估計恐怕要有幾十萬頁。”“幾十萬頁”是一個什麽概念呢?以今天出版的漢文書來說,一本四十萬字的書,大約五百頁左右,即使以讀了二十萬頁計算,季羨林爲了寫《糖史》,在將近兩年中,也讀了四十萬字一本的著作在四百本以上。實際的閱讀量當然只會超過這個數字,而不會更少。
   在世界上,到目前爲止,嚴格意義上的《糖史》只有兩部,一部是德文的,von Lippmann寫的《糖史》,一部是英文的,Deerr寫的《糖史》。但真正從文化交流的角度上來寫的《糖史》,季羨林是“始作俑者”,是前無古人的。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山東臨清人。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國際著名東方學家、印度學家、梵語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教育家。本書是研究蔗糖的文化史與科技史巨著。作者通過嚴格的考據研究,揭示了蔗糖千百年來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過程,呈現了隱藏在蔗糖背後錯綜複雜的文化交流史。全書共分三編,國內編揭示了蔗糖自先秦至清代的種植、制造、使用等演變、傳播的曆史;國際編重點展現了蔗糖在東方和拉美國家的傳播與演變;結束語則概括介紹了甘蔗種植和砂糖制造在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國在其中的貢獻。
   圖書目錄 
   【哲學社會科學類】
   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   魏晉玄學論稿(增訂版)   易學哲學史   儒家辯證法研究   唯物辯證法大綱   郭象與魏晉哲學(增訂本)   邏輯經驗主義的認識論 當代西方科學哲學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思?史?詩——現象學和存在哲學研究   中國思想史   有無之境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   社會主義經濟論稿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農業與工業化   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導論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   論競爭性市場體制   中國奇迹:回顧與展望   版權法(修訂本)   國際法   國際私法新論   刑法哲學   法理學(第二版)   民法解釋學   民俗學概論   中國心理學史   心理學簡劄   冷眼向洋
   【史學類】
   中國文明的起源   中國古代文明研究   甲骨文字釋林   西歐封建經濟形態研究   魏晉南北朝論叢   東晉門閥政治   宋代經濟史   西夏史稿   明代的軍屯   太平天國史   第二次鴉片戰爭   辛亥革命史   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   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增訂本)  長水集   走出中世紀(增訂本)
   【文學類】
   馬烽小說選   周立波小說選   瑪拉沁夫小說選   王願堅小說選   李准小說選   王蒙小說選   ……
   【藝術類】
   【科技文化類】
   【綜合?普及類】   
http://baike.baidu.com/view/836542.htm
小心! 別嗜糖上癮  ELLE 2011/05/23 
 「我餓壞了,一定得吃點什麼!」每天妳都會聽到同事或朋友(其實...還有妳自己)發出這樣的心聲,而且通常都是在早上11點,下午4點,晚上10點這種照理說不該覺得肚子餓的奇怪時候。  【撰文/CLAIRE MATTHIAE】
與點心廝殺的時刻又到了。這種想吃點心的慾望多少有點可笑,可是當妳衝進廚房,妳不得不承認妳是非常嚴肅地非常正經地想吃。因為妳已經無法集中精神於手邊在做的事,而且所有關於健康飲食的常識都被妳無法控制的衝動淹沒了。妳幾乎可以聽到食神在妳耳邊喊著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食物名字。而且我猜那些美食八九不離十是——甜點!
生活在已開發世界的我們經常攝取過量糖份。英國人每年要消耗掉兩百二十五萬噸糖,而美國心臟協會最近鄭重指出,糖份攝取必須大幅減少百分之七十,才符合健康標準。我們周遭有太多關於健康飲食的資訊,我們也都知道糖吃太多不好。那為什麼我們有時還是非吃含糖食物不可呢?
其實這跟意志力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我們已經被鎖進一個大量消耗糖份的惡性週期中,我們的身體不斷試圖平衡血糖值,這個週期也就不斷循環。當我們攝取糖份時,身體迅速將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並貯存在血液中。葡萄糖雖然是能量的來源,但除非妳立刻去跑馬拉松,否則實在沒有太多立即性的需求。葡萄糖累積的結果,使得胰臟分泌胰島素,告訴細胞要吸收多餘的葡萄糖,將之轉化為脂肪以供未來不時之需。因此葡萄糖被抽離血液,結果使血糖值迅速降低,身體為了重新取得平衡,就會告訴妳要再去攝取葡萄糖。妳的身體知道葡萄糖最方便的來源就是甜食,所以呢,兩個小時後妳就忍不住又想吃高糖份食品啦!
妳如果無法抗拒吃甜食的衝動,那麼整個週期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是一個陷阱。這個自然生理程序被過度激發的結果,是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越來越遲鈍,使得糖的劑量要下得更強才會有作用。血糖因此一再升高,導致包括疲勞、憂鬱等一系列症狀,有時還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疾病。
糖除了使人體能量一時暴增外,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儘管具有天使般純潔無瑕的外表,它卻不含任何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纖維,沒有任何營養成份。而它對我們的身心所造成的影響著實不可忽視。
除了一再使血糖值有如坐雲霄飛車般上上下下外,它還會跟身體的神經化學作用搗亂,誘發血清素(5-羥色胺 )形成。血清素是一種「好心情」神經遞質,會帶給人滿足、舒緩的感受。二○○五年美國心理學教授巴特‧胡貝爾(Bart Hoebert)進行一項生理與行為研究,發現精製糖在大腦中點燃的興奮感受體,會跟海洛因激發同樣的神經傳導路徑。簡單地說,這兩者對身體產生的興奮作用是類似的。
妳可能以為如果妳神智清楚,知道升糖指數(GI)和體重品質指數(BMI)之間的差別,也知道不可以每天吃垃圾食物,那麼妳就不會有糖份攝取的問題。這妳就錯了!食療大師艾恩‧瑪爾伯(Ian Marber)的新顧客中,百分之七十都有這個麻煩,即使他們自己以為有在遵守健康的飲食習慣。瑪爾伯醫師表示:「他們經常吃一大堆乾果之類的甜食,以為這些東西比一看就知道不健康的食物要好。比如說 Granola 五穀能量條,雖然 Granola 這個字讓人聯想到穀物(grain),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也很健康,但其實裏面含有大量的蜂蜜和乾果,會讓糖份攝取的惡性循環不斷繼續下去。」

瑪爾伯醫師注意到,他的顧客如果嗜吃甜食,通常會有浮腫、面皰、皮膚發紅等現象,稍為抓一下皮膚就會有灼熱刺痛感。更明顯的症候是精神不振、情緒不穩等。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從高峰忽然降到谷底時,人容易覺得既疲勞又暴躁。醫師說,「我們總是會為自己找理由,說是因為前一天沒睡好啦,或是剛跟媽媽吵了一架之類的。」
南茜‧艾波頓(Nancy Appleton)是美國聖地牙哥一位專門研究糖的專家,著有《把嗜甜的惡習丟掉吧!》(Lick the Sugar Habit,Avery出版社)、《吃糖自殺》(Suicide by Sugar,Square One出版社)等暢銷書。「妳只要想想看糖連身體中最硬的組織——牙齒都可以腐蝕掉,就知道它對腎臟之類的軟組織有多大的殺傷力,」她說。這是她的經驗之談;她自己過去也曾經視糖如命,一坐下來就可以吃掉一整大包巧克力餅乾。「我們一直被教導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其實糖才是真正的健康殺手。它會攪亂身體的整個化學作用,造成消化不良及免疫系統功能減退。」一旦免疫力降低,心臟病、糖尿病、慢性疲勞,甚至癌症等毛病,就會接踵而至。
皮膚科醫師尼克 ‧洛威(Nick Lowe)可以在人的臉上觀察到糖所造成的影響。洛威在倫敦和洛杉磯都有診所,客人從一般大眾、社會名流到影視明星,可謂無所不包。經過三十多年的診療經驗,他非常清楚糖份攝取過量的症狀:臉部皮膚鬆弛而顯出臘黃色,可能會出現面皰之類的斑點,眼睛也會浮腫。透過糖化作用這種化學反應,精製糖會損壞新生的膠原分子,使肌膚無法獲得應有的蛋白纖維,因而失去緊緻,顯現皺紋。洛威指出,這類情形雖然通常不會在三十五歲以前出現,但他衷心建議所有女性朋友們二十歲就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減少糖份攝取,這樣才能在三十五歲時還享有少女般的青春。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19352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糖 英文名稱:(1)saccharide (2) sugar 定義:(1)簡單糖類的統稱。經水解僅能得到單糖類分子。(2)通常是指具有甜味的單糖和寡糖。有時在學術上,也指一些單糖。
糖類物質是多羥基(2個或以上)的醛類(aldehyde)或酮類(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後能變成以上兩者之一的有機化合物。在化學上,由于其由碳、氫、氧元素構成,在化學式的表現上類似于“碳”與“水”聚合,故又稱之爲碳水化合物。
  分類
   糖是人體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素,經人體吸收之後馬上轉化各種糖1(20張)爲碳水化合物,以供人體能量。主要分爲單糖和雙糖。
  分子式爲C6單分子鏈,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再轉化爲人體之所需。雙糖---食用糖,如白糖,紅糖及食物中轉化的糖。分子式爲C12,人體不能直接吸收,須經胰蛋白酶轉化爲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
   平常所說的糖主要包括:甘蔗糖、甜菜糖、雅津甜高粱糖等。
   多糖---多糖是指由15個以上的單糖分子,通過脫水縮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多糖---分子式爲C>15,多分子鏈。它有糖的分子式但不是糖。
  曆史
  在古代,人們利用蜂蜜來制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制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幹,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這種糖果一直以來廣受人們的喜愛。位于默茲河的(法國)凡爾登地區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制造地。這裏的BRAQ各種糖2(20張)UIER公司制造多種形狀和顔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開心果的,均采用古老的方法精心制作。制造糖衣果仁的過程超過10天。
   弗拉維尼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點、圓一點。這種糖果是1650年的時候在位于(法國)勃艮第地區的弗拉維尼小城被發明的,現在已被出口到20個國家。
   由于糖果的價格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只有貴族才能品嘗到它。但是隨著殖民地貿易的興起,蔗糖已不再是什麽稀罕的東西,衆多的糖果制造商在這個時候開始試驗各種糖果的配方,大規模地生産糖果,從而使糖果進入平常百姓家。這就是今天我們能見到如此衆多的糖果的重要原因。
  制作技術史
  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後發展爲從谷物中制取飴糖,繼而發展爲從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曆史大致經曆了早期制糖、手工業制糖和機械化制糖3個階段。
   早期制糖階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國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飴糖、蔗糖,而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飴
  將谷物用來釀酒造糖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中國西周的《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連堇菜和苦苣也象飴糖一樣甜。說明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飴糖被認爲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來的糖。飴糖屬澱粉糖,故也可以說,澱粉糖的曆史最爲悠久。
  飴糖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自西周創制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飴糖食用、制作的記載。其中,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第89篇“餳?”)記述最爲詳盡。書中對飴糖制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爲後人長期沿用。時至今日,這類澱粉糖的甜味劑仍有生産,也有較好的市場,在制糖業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說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爲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見于記載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經》和中國的《楚辭》。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國,也是兩大甘蔗制糖發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國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國,最早記載甘蔗種植的是東周時代。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期,已有對甘蔗初步加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鼈炮羔,有柘漿些”。這裏的“柘”即是蔗,“柘漿”是從甘蔗中取得的汁。說明戰國時代,楚國已能對甘蔗進行原始加工。
   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書?孫亮傳》中,有"亮使黃門以銀椀並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的記述。交州在現今的廣東、廣西一帶,與上述的楚國同是中國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區。甘蔗餳是一種液體糖,呈粘稠狀,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粘稠),便于儲存食用。這裏的加工技術已經提高了一大步。
   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句。這裏“沙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體,可看作是砂糖的雛形。
   6世紀時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中寫到:“蔗出江東爲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余,取汁爲沙糖,甚益人。”這裏描述的種蔗區域更加廣闊了,種蔗的技術也已提高,且已經制出砂糖。這種砂糖是將蔗汁濃縮至自然起晶,成爲帶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餳的加工技術又提高一步。
   手工業制糖階段 自戰國時代開始從甘蔗中取得蔗漿以後,種植甘蔗日益興盛,甘蔗制糖技術逐步提高,經近千年的發展,至唐宋年間,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作坊式制糖業。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學習熬糖法。歐陽修、宋祁撰的《新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諸蔗,柞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說明在中、印頻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術的經驗交流。
   從唐宋開始形成的手工業制糖以來,制糖技術逐步得到發展,一些新的技術、新的工藝相繼出現,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種也相繼出現,同時也産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論著作。
  公元674年,中國發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該法用一套漏鬥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設施,將蔗汁熬至相當濃度後倒入瓦溜(漏鬥形陶器)中,從上淋入黃泥漿,借助黃泥漿的吸附脫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現,標志著制糖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種土法制糖在中國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曆年間(766~779),四川遂寧一帶出現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爲制糖業增添了獨特的産品。
   唐宋制糖手工業昌盛,所産之糖的品種和質量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糖産品不僅銷售國內各地,還遠銷波斯、羅馬等地,促進了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廣泛興起的制糖手工業,擴展至全國的很多區域,如現今的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間,大量的閩、粵移民至臺灣,同時也帶去了種蔗制糖技術。由于臺灣氣候適宜于種植甘蔗,制糖業很快得到發展,並成爲中國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紀中葉,中國制糖技術傳到日本。13世紀左右,傳入爪哇,成爲該島糖業的起源。15~16世紀,中國的僑民也在菲律賓、夏威夷等地傳播制糖法。   當中國的甘蔗制糖技術向外傳播的時候,世界上的另一個甘蔗制糖發源地印度,也不斷向各國傳播甘蔗制糖技術。7世紀,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種植技術傳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開始有甘蔗種植,隨後甘蔗的種植技術又傳入北美洲的一些國家。15世紀末,哥倫布將甘蔗制糖技術傳至西印度群島,很快又傳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紀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術先後傳到墨西哥、巴西、秘魯等,不久,甘蔗制糖業在南北美洲都發展起來。
   在長期的制糖實踐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總結出來。 北宋王灼于 1130年間撰寫出中國第一部制糖專著──《糖霜譜》。全書共分7篇,內容豐富,分別記述了中國制糖發展的曆史、甘蔗的種植方法、制糖的設備(包括壓榨及煮煉設備)、工藝過程、糖霜性味、用途、糖業經濟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卷六(《甘嗜》)中,記述了種蔗、制糖的各種方法,比《糖霜譜》一書更系統、更詳盡。這些方法,在中國民間一直沿用到20世紀。書中記述的采用牛拉石轆(或木轆)多次壓榨取汁的方法(壓榨法),與現代的甘蔗多重壓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書中首次總結了石灰法澄清工藝,其原理在現代的制糖業中仍有沿用。“甘嗜”中總結的具有系統性的壓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濃縮煮糖等手工業制糖工藝,成爲現代機械化制糖的工藝基礎。
   機械化制糖階段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甜菜制糖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制糖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制糖業的機械化。
   甜菜制糖業的興起 長期以來,用來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長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寒冷地區則不能種蔗制糖。18世紀末期,一種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終于被發現,給制糖業的發展帶來重大突破。
   1747年,德國化學家A.馬格拉夫發現甜菜塊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視。1786年,馬格拉夫的學生F.K.阿哈爾德在柏林近郊試種甜菜成功,實現了從甜菜中提取蔗糖並開始進行甜菜的選擇和育種工作。1799年阿哈爾德發表論文,宣告可以用甜菜制糖。1802年,阿哈爾德在東歐西裏西亞附近的庫內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廠。同年,俄國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廠。1811年,法國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廠。此後,歐洲各國相繼建廠,甜菜制糖業很快興起。1810年,俄國的甜菜糖廠已達10座。1824年,烏克蘭開始建立甜菜糖廠,此後15~20年間,已發展到67座,烏克蘭遂成爲俄國的主要産糖區。
  甜菜制糖業在歐洲的迅速崛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原因。19世紀初,拿破侖對不列顛島實行封鎖,英國則從海上對歐洲大陸實行經濟封鎖,歐洲海上運輸因之受阻,一些急需物資和食品如甘蔗糖等無法從海上運往歐洲大陸,這種情形客觀上促使了歐洲甜菜制糖業的迅速發展。不久,甜菜制糖技術便越過大西洋,傳播到美洲,繼而傳播到亞洲,遍及世界各地。
   機械化制糖業的發展 甜菜糖的發源和生産主要是在歐洲,而19世紀又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先進的工業和發達的科學技術,給制糖業實行機械化提供了很多有利條件。現代機械化制糖的工藝和設備大多始于歐洲的甜菜制糖業。19世紀初至19世紀60年代的這段時間,是機械化制糖工業的主要形成時期,許多制糖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湧現。甜菜制糖業在這段時間裏,完成了滲出提汁、糖汁加灰二次碳酸飽充清淨、多效蒸發、真空煮糖結晶和離心分蜜成糖等基本技術。
   19世紀初期,良好的吸附劑骨炭已應用于甜菜糖汁的脫色,並取得了較好效果。1821年,東巴勒將甜菜塊根切成薄片,以熱水浸漬提取糖分,改變了早期用壓榨甜菜取汁的做法,成爲滲出法的先導。到1830年,東巴勒發明滲出法。但由于未找到理想的澄清方法,取得的糖汁不易澄清。1840年,庫爾曼發明二氧化碳飽充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1843年多效蒸發罐的發明使糖汁得以蒸濃。同時,采用高效能的離心分蜜工藝使糖膏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離,得到的不再是帶蜜的糖,而是幹淨的砂糖。1849年,盧梭發明了碳酸法制糖工藝。1849年,應用二氧化硫漂白糖汁取代成本較高的骨炭,糖汁的清淨技術進一步提高。1859年,佩裏耶和波塞茨將碳酸法改良爲雙碳酸法,澄清效果顯著提高,但糖汁的沈澱顆粒仍不易除去。1864年,德耐克發明過濾機使糖汁沈澱顆粒得以分離。同年,奧地利人J.羅伯特制成間歇式滲出罐組,它與雙碳酸法清淨工藝相配合後被普遍采用。20世紀發展了連續滲出器,逐漸取代了羅伯特滲出罐。至此,較完善的碳酸法制糖工藝基本形成,成爲現代制糖技術的先導。
   由于甜菜制糖大部分工藝也適用于甘蔗制糖,因而很快被甘蔗制糖業所采用,但甘蔗制糖和甜菜制糖在澄清工藝上有較大的不同。在取汁方面,甘蔗糖廠仍基本上采用壓榨取汁方式。18世紀末甘蔗制糖已采用了三輥壓榨機。   19世紀初期,真空結晶(煮糖)罐制造成功。中期,已開始用蒸汽機帶動壓榨機,並開始采用離心分蜜機。此後,隨著制糖工藝漸趨成熟和適合于工業化生産的設備不斷出現,制糖業遂進入大規模工業化生産階段。
   中國機械化制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中國機械化制糖的醞釀、探索時期。20世紀30年代,中國興起機械化制糖熱潮,但未形成機械化制糖工業體系,制糖業基本上還處于手工業階段。1949年後,不斷發展成爲完整的現代制糖工業體系。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設中華精糖公司,機器購自英國,以土糖爲原料生産精煉糖,每日能處理4000擔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廣東汕頭角石開設分廠。此外,英國商人在香港的太古洋行也創辦太古煉糖公司。繼英國之後,美國、日本等商人也來中國建立機械制糖廠,制糖工藝、技術、設備均從外國引入。由于社會動蕩、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這些糖廠未能長久生存下去。   1905年,中國東北開始種植糖用甜菜。1908年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噸的甜菜制糖廠(阿城糖廠)。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噸的甜菜制糖廠(呼蘭糖廠)。   1916年,日本人在中國東北成立“南滿洲制糖株式會社”,並在沈陽郊區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噸甜菜的奉天糖廠,1917年投産。1922年又在鐵嶺建成鐵嶺糖廠,這兩座糖廠都于1926年停産。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東濟南興建溥益糖廠,于1921年投産,1929年停産。
   20世紀30年代以前,不論是甜菜制糖廠,或是甘蔗制糖廠,或是精煉糖廠;不論是外資興辦,或是民族資本創辦的糖廠,都沒有成功,中國的機械化制糖業未能形成,仍然處于手工業制糖階段。牛拉石轆壓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鄉民間。糖的産量及質量都不及先進國家。尚需大量進口食糖。1929年,食糖進口量達最高峰(7.4億千克),價值銀一萬萬兩,居全國進口貨物的第二位。
   30年代開始,中國限制洋糖任意進口,保護國內糖業的發展。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嚴重經濟危機,許多公司、商人急于推銷滯銷的貨物和積壓設備。中國成爲他們資本輸出的一大市場。例如,美國的檀香山鐵工廠,捷克斯可達工廠,即在此時來到廣東,推銷他們積壓的制糖設備。廣東省的軍閥企圖通過創辦糖業,充實自己經濟實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政治地位,極力支持、興辦機械化制糖業。廣東制糖曆史悠久,制糖原料(甘蔗)豐富,客觀上也利于制糖業的發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鐵工廠、捷克斯可達廠兩家廠商的承包下,在廣東建成了市頭、順德、東莞、新造、惠陽、揭陽等 6座機械化制糖廠。其設計的總生産能力爲每天壓榨甘蔗7000噸,每天産白糖700噸。機器設備全部由外國進口,工藝技術、設備規模都是空前的。廣東遂成爲全國機械化制糖業的重要基地。
   廣東興辦機械化制糖業的熱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制糖的其他省份,繼之紛紛建立機械化糖廠。但由于時局動亂,工業基礎薄弱,這些新式的機械化制糖廠,未能得到發展和繁榮,不少糖廠被迫關閉、停業。
     中國的制糖業
20世紀以來,臺灣省機械化制糖業發展較快。最早的機器制糖廠建立于1901年,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機械化制糖廠。1934~1943年間,臺灣糖業發展迅速,糖産量劇增,並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制糖期,機制糖産量達到137萬噸。
   1949年後,中國大陸的制糖業不斷得到發展。甘蔗制糖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制糖業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與甜菜糖的産量之比約4:1。發展到 80年代,中國已成爲世界上制糖大國之一。
  我國糖料及食糖發展
  産量面積上升
  經過建國以來五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中國糖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全國糖料播種面積由1949年186.2萬畝擴大到2003年2485.5萬畝。其中,甘蔗從162.3萬畝增加到2113.5萬畝,甜菜從23.9萬畝增加到372萬畝(見圖2)。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甜菜種植面積近幾年呈萎縮趨勢,這是由于近年甜菜比較效益逐年下降,在新疆與棉花和西紅柿爭地,在東北和糧食,也就是大豆和玉米爭地。2004年農産品價格全面上漲,許多糖農改種其他作物,甜菜糖廠很難征到定單,閑置了很多壓榨能力。
   甘蔗畝産從1949年的1.6噸提高到2003年的4.27噸,甜菜畝産從0.8噸提高到1.67噸。總體上看糖料畝産近20年來都呈比較平穩的上升趨勢(見圖3)。甘蔗畝産最高地區是廣西,每畝達到4.6噸;甜菜畝産最高的地區是新疆,由于高糖甜菜品種推廣速度較快,畝産已經高達3.12噸。隨著高糖品種推廣速度的增加,甘蔗和甜菜畝産還有望進一步提高。
   與糖料面積同步起伏的是糖料和食糖的産量。全國食糖産量由1949/1950榨季的26.1萬噸提高到2002/2003榨季的1063.7萬噸(其中,甘蔗糖産量由24萬噸提高到940.6萬噸,甜菜糖産量由2萬噸提高到124.1萬噸)。如圖4所示,我國甘蔗糖産量一路上升,03/04榨季達曆史最高水平944萬噸;而甜菜糖産量近年卻呈下滑趨勢,目前只有59萬噸,占總産量的份額只有5.9%,相當于曆史最高水平1991年的36%。
  蔗糖生産向優勢地區集中
  90年代以來,我國甘蔗生産區域布局發生了劇烈變化。由于東南沿海地區産業結構升級和農業結構調整,甘蔗生産局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甘蔗原産地如廣東、海南、福建的種植面積在過去十年間大幅度下降。廣東和福建的蔗糖産量分別比10年前下降46%和77%。全國甘蔗業生産進一步向優勢地區集中。目前最大的蔗糖基地廣西種植面積已在1000萬畝以上,占全國總面積的45%以上;廣西、雲南、廣東、海南和新疆五大産區産糖量爲960萬噸,占全國産糖總量的96%,其中廣西和雲南産量占全國的58%和19%。
  制糖企業發展迅猛
  我國制糖企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全國機制糖廠由1949年的3家增加到2000年的539家。2000年我國糖業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結構調整,國家拿出120多億資金關閉破産150家制糖企業。經過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全國糖廠由539家減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萬噸,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廠分別爲340家和19家、制糖能力分別爲695萬噸和85萬噸,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內蒙和黑龍江等省區。2002/2003榨季,全國共有制糖生産企業(集團)213家,開工糖廠315家,其中:甜菜糖生産企業(集團)39家,糖廠40家;甘蔗糖生産企業(集團)165家,糖廠266家;煉糖企業9家。目前,産糖量超過10萬噸的糖業集團已有20個,合計産糖670萬噸,占全國産糖量的67%。
   目前制糖業共有工業職工20多萬人,與糖業生産相關的農業人口近4000萬人;已經建成了包括糖業教學、科研、設計、設備制造、土建安裝的體系,可以自主進行糖業研發、建設。糖廠綜合利用也獲得了巨大發展,以食糖副産品蔗渣、廢(菜)絲、廢蜜爲原料的産品有:紙、紙漿板,纖維板,食用、藥用、飼料酵母,甜菜顆粒粕,檸檬酸,味精,糖蜜酒精等。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以食糖爲原料或輔料的食品共有3000多個品種。
  化學分類
  糖類物質是多羥基醛或酮,據此可分爲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還可根據碳原子數分爲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簡單的糖類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羥丙酮)由于絕大多數的糖類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過去人們一直認爲糖類是碳與水的化合物,稱爲碳水化合物。現在已經發現這種稱呼並不恰當,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許多人稱之爲碳水化合物。
   糖還可根據結構單元數目多少分爲:(1)單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disaccharide):2-6個單糖分子脫水縮合而成,以雙糖最爲普遍,意義也較大。(3)多糖(polysaccharide):均一性多糖:澱粉、糖原、纖維素、半纖維素、幾丁質(殼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類(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硫酸皮膚素等)(4)結合糖(複合糖,糖綴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生物學功能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澱粉和動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儲存形式。 (2) 物質代謝的碳骨架,爲蛋白質、核酸、脂類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細胞的骨架。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細胞間識別和生物分子間的識別。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鏈參與細胞間的識別。一些細胞的細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鏈,構成細胞的天線,參與細胞通信。紅細胞表面ABO血型決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分解代謝
  葡萄糖的分解代謝途徑主要有三條,根據其反應條件、反應過程及終産物的不同而分爲:1)在不需氧時進行的無氧氧化(糖酵解);2)在需氧時進行的有氧氧化;3)生成磷酸戊糖和NADPH的磷酸戊糖途徑。
  人體吸收
  糖包括蔗糖(紅糖、白糖、砂糖、黃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澱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體直接吸收久,其余的糖都要在體內轉化爲基本的單糖後,才能被吸收利用。
  功能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産生4千卡能量,人體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髒功能的重要物質。
  相關研究
  許多研究人員研究證實,只要適量攝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時機,對人體是有益的。如洗浴時,要大量出汗和消耗體力,需要補充水和熱量,吃糖可防止虛脫;運動時,要消耗熱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熱能;疲勞饑餓時,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當頭暈惡心時,吃些糖可升血糖穩定情緒,有利恢複正常;飯後進食點糖食品,可使人在學習和工作時,精神振奮,精力充沛。據報道,美國科學家對千余名中小學生實驗表明,飯後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節課打瞌睡者才2%,而對照者(不吃巧克力)卻高達11%。此外,對數百名駕駛員試驗發現,當他們按要求每天下午2點吃點巧克力、甜點心或甜飲料時,車禍要少得多。
  危害
  蔗糖是含有最高熱值的碳水化合物,過量攝入會引起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齲齒等疾病。
  空腹不宜大量食用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空腹大量吃糖,會使血液中的血糖突然增高,破壞機體的酸堿平衡與體內各種有益微生物的平衡,不利于人體健康。
  過多食用影響兒童身高增長
  吃糖過多可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吃糖過多,還可以影響鈣質代謝。有些學者認爲吃糖量如果達到總食量的16-18%,就可使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妨礙體內的鈣化作用。據日本一項調查表明,小兒骨折率有所增加,他們認爲糖過多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
   吃糖過多,會使人産生飽腹感,食欲不佳,影響食物的攝入量,進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的缺乏。兒童長期高糖飲食,直接影響兒童骨骼的生長發育,導致佝僂病等。兒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衛生,則爲口腔的細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爲了避免齲齒、近視、軟骨症、消化道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甜食。
  糖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之一
   糖是人體三大主要營養素之一,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糖供給人體的熱能約占人體所需總熱能的60~70%,除纖維素以外,一切糖類物質都是熱能的來源。
   糖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有機化合物。糖類主要以各種不同的澱粉、糖、纖維素的形式存在于糧、谷、薯類、豆類以及米面制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約占其幹物質的80%,在動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約占其幹物質的2%。
  過多食用易患相關疾病
  有些專家認爲,糖比煙和含酒精的飲料對人體的危害還要大。世界衛生組織曾對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作了調查後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縮短20年。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于1995年提出“全球戒糖”的新口號。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食糖攝人過多會導致心髒病、高血壓、血管硬化症及腦溢血、糖尿病等。
   長期高糖飲食,會使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給人體健康造成種種危害。由于糖屬酸性物質,吃糖過量會改變人體血液的酸堿度,呈酸性體質,減弱人體白血球對外界病毒的抵禦能力,使人易患各種疾病。
   長期嗜好甜食的人,容易引發多種眼病。有關專家還提出老年性白內障與甜食過多也有關。他們調查了50例白內障患者,發現其中有34%的患者有酷愛甜食的習慣,他們認爲,這與葡萄糖代謝障礙有關。
  沒有依據引發肥胖病
  我國許多食品營養及醫學界專家認爲,單純性肥胖是由于總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之間失去平衡所致,不能把肥胖歸結于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特別工作小組對食糖研究的結果,認爲食糖引發肥胖是沒有根據的。理由是:每湯匙食糖含熱量16卡,而每湯匙黃油或其他脂類食物含熱量是100卡,所以食糖不是使人發胖的原因。
   瑞典幾位醫學家的研究更進一步證實,食用糖不會導致人體內形成脂肪層,這一研究成果被稱爲“小型革命”。根據醫學家的觀察,胖人的食物中脂肪總是比糖多,所以減肥的人首先應減少食用脂肪性食物。歐洲的主要飲食營養學家、瑞典的阿斯特魯認爲,如果不濫食過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糖的用量,而不必擔心肥胖。
  適量食用不影響健康
  近年來,由于報道糖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文章越來越多,一些片面宣傳的輿論使人們對進食糖顧慮重重,感到“吃糖可怕”。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特別工作小組對食糖研究的結論是:食糖除導致齲齒外,對引起其他疾病是沒有根據的。作爲合理搭配飲食的一部分,吃糖如同吃其他東西一樣,只要食用適量,是不會有礙健康的。
  甜味的分類
  人們都喜歡甜味,甜味是與糖聯系著的。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是大家熟悉的糖,它們不僅味道甜,而且還是供應人體能量的物質。蜂蜜中含有果糖和葡萄糖。果糖是最甜的糖。果糖、蔗糖與葡萄糖的甜味的比例,根據實驗測定是9:5:4。
  沒有甜味的糖
  是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呢?不是。例如,牛奶中有4%的乳糖,乳糖是沒有甜味的糖。反過來說,是不是有甜味的都是糖呢?也不能這樣說。例如乙二醇、甘油雖有甜味,但都不是糖。最常見的無味糖就是米飯中的澱粉。
  常見糖的分類
  根據糖的精制程度、來源、形態和色澤,大致可分爲如下幾類:
  一、精制白砂糖:簡稱砂糖,爲粒狀晶體,根據晶體的大小,有粗砂、中砂、細砂三種,目前市面上供應是細砂糖。用甘蔗或甜菜制成。特點是純度高、水分低、雜質少。國産砂糖含量高于99.45%、水分低于0.12%,並按標准規定分爲優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均適用于面包和面點生産用。
   二、粗砂糖:屬于未精制的原糖,純度低、雜質多、水分大、顔色淺黃,如國産的二號糖和進口的巴西糖、古巴糖。
   三、綿白糖:晶體細小均勻,顔色潔白,質地軟綿,純度低于白砂糖,含糖量98%左右,水分低于2%,因成本高,用于高檔食品。
   四、赤砂糖:粒狀晶體,顔色棕黃色,雜質較高,但可作特殊用途。
   五、紅糖(片糖、黃糖):一般由土法榨制得,雜質最多,純度最低,但有其特殊風味及其在烘焙中著色快,也有一定的應用。
   六、紅糖粉:純度比紅糖高些,且秤取方便,比紅糖使用量大。
   七、冰糖及冰片糖:不方便秤取,成本高、應用較少,且限于高檔食品。
   八、葡萄糖粉及葡萄糖漿:由澱粉通過酶催化或在酸存在下經水解作用得到葡萄糖漿再經噴霧幹燥後即得粉狀葡萄糖,一般含水8%。
   九、麥芽塊及麥芽糖漿:由大麥、小麥經麥芽酶作用水而得,我國生産的成品一般稱飴糖。
   十、轉化糖漿:由蔗糖與水在鹽酸存在下,加熱制得。其特點是粘度低、透明好。是做廣式月餅的必須原料。
   十一、果葡萄糖漿(異構糖漿):把轉化糖漿中的一部分葡萄糖在葡萄糖酶的作用下,轉化爲果糖。工業上生産的果葡萄糖漿其異構轉化率在42%,此時的甜度與蔗糖相等。若再提高轉化率,則可得到更高的甜度。
   十二、蜂蜜:蜜蜂的分泌物、甜度較高,且有特殊風味。
   十三、糖蜜:糖廠制糖時,糖漿經濃縮後剩下的母液,雜質最多。但具有特殊的香味,生産全麥面包時常有采用。
   焦糖是一種糖食,以接近或超過115℃的溫度熬煮白糖,使呈現淺黃色近乎咖啡色,並帶有焦香味,即得焦糖。一般用做布丁的時候才使用。多吃有害。
  其他相關信息
  一種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以蔗糖爲原料,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硫酸鹽固體酸催化劑或吸附在高分子載體上的硫酸鹽固體酸催化劑作用下與乙酸乙酯發生酯交換反應,生成蔗糖-6-乙酸酯,蔗糖-6-乙酸酯再經氯代、醇解反應生成三氯蔗糖。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産品純度高、生産成本低等優點,非常適合工業化生産。
   《糖》還是一本小說,作者棉棉;敘述了一個“問題女孩”紅和她在青春迷途中邂逅的幾個同樣有“問題”的少男少女的故事。
   作爲甜味物質,白糖、紅糖和冰糖經常爲人們食用。制糖方法並不複雜,把甘蔗或甜菜壓出汁,濾去雜質,再往濾液中加適量的石灰水,中和其中所含的酸,再過濾,除去沈澱,將二氧化碳通入濾液,使石灰水沈澱成碳酸鈣,再重複過濾,所得濾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了。將蔗糖水溶液放在真空器裏減壓蒸發、濃縮、冷卻,就有紅棕色略帶粘性的結晶物析出,這就是紅糖。想制造白糖,須將紅糖溶于水,加入適量的骨碳或活性炭,將紅糖水中有色物質吸附,再過濾,加熱,濃縮,冷卻濾液,一種白色晶體——白糖就出現了。白糖比紅糖純的多,但仍含一些水分,再把白糖加熱至適當溫度除去水分,就得到無色透明的塊狀大晶體——冰糖。可見,冰糖的純度最高,也最甜。
   說起甜味物質,人們很自然想到糖精,糖精並非“糖之精華”,它不是從糖裏提煉出來的,而是以又黑又臭的煤焦油爲基本原料制成的。糖精沒有營養價值。少量糖精對人體無害,但食用糖精過量對人體有害。所以糖精可以食用,但不可多用。
   適當食用白糖有助于提高機體對鈣的吸收;但過多就會妨礙鈣的吸收。冰糖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對肺燥咳嗽、幹咳無痰、咯痰帶血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紅糖雖雜質較多,但營養成分保留較好。它具有益氣、緩中、助脾化食、補血破淤等功效,還兼具散寒止痛作用。所以,婦女因受寒體虛所致的痛經等症或是産後喝些紅糖水往往效果顯著。紅糖對老年體弱,特別是大病初愈的人,還有極好的療虛進補作用。另外,紅糖對血管硬化能起一定預防作用,且不易誘發齲齒等牙科疾病。
http://baike.baidu.com/view/49321.htm
 

台長: 阿楨
人氣(5,454) | 回應(3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巧克力》
此分類上一篇:《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黑奴制度
黑奴貿易
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發展的多極世界中,非洲占有一席之地。尼羅河流域孕育了埃及古代文明。北非沿海曾經是地中海古代文明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公元7世紀以後,伊斯蘭文化在北非、東非沿海及西蘇丹等地的傳播,使這些地區經濟文化出現了新的繁榮。在廣大撒哈拉以南地區,經過長期穩定的發展,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黑人文化。到16世紀以前,非洲跟歐亞大陸一樣,已處于前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階段。如果沒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非洲社會將循著自己的軌迹向前演化發展。
在古代和中世紀,黑人就經由撒哈拉商道、尼羅河及印度洋販賣到南歐、阿拉伯世界、波斯、南亞等地。在那個時代,由于生産力太低,奴隸買賣是普遍現象,而不是黑人所特有的,也有白人被賣給黑人爲奴。
但是,近代殖民主義的入侵打亂了非洲正常的社會發展進程。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黑奴貿易發展成爲一個專門的行業,成爲一種特殊的曆史現象。數以千萬計的非洲黑人背井離鄉,漂洋過海,被販賣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亞洲由殖民者開辦的種植園和礦井中工作,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戰爭及販運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會經濟生活受到空前浩劫。生産力遭到嚴重破壞。而萬惡的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制度卻隨著販賣和奴役非洲黑人而興盛起來。馬克思曾指出,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産時代的曙光。後來,黑奴貿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隸制又爲工業革命積累了資金。因此可以說,資本主義從頭到腳沾滿了非洲人民的鮮血。
黑奴貿易大約經曆了四個世紀。除奧地利、波蘭和俄國等少數國家外,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以及美國都先後參與了這一罪惡活動。綜觀黑奴貿易的發展過,大體可以分成三個時期:15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爲第一時期;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爲第二時期,由于美洲種植園的發展,黑奴貿易在這一時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兩國通過禁止奴隸貿易的法案以後,黑奴貿易進入第三時期。這時奴隸貿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貿易卻興盛起來。直至1890年7月布魯塞爾會議作出廢除非洲奴隸貿易的決議,黑奴貿易才算正式終止。
如果按照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決定的不同貿易性質來劃分,那末整個黑奴貿易史也可分成三個階段:15至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隨後荷蘭、英國、法國等以特許公司爲代表的商業資本占統治地位,黑奴貿易實行的是壟斷貿易;18世紀,工業資本沖破了商業資本的壟斷,黑奴貿易進入自由貿易階段;工業革命以後,由于近代大工業的出現而在法律上廢除了奴隸貿易,19世紀黑奴走私貿易盛行。
本章敘述16世紀至19世紀初300年間黑奴貿易的盛行,及其對世界和非洲曆史發展所産生的影響。
一、十六世紀及十七世紀上半葉的黑奴貿易
1441年,由安陶‧貢薩爾維斯和努諾‧特裏斯陶率領的一支葡萄牙探險隊,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帶回裏斯本出售,是爲黑奴貿易的開始。在15世紀後半葉,葡萄牙人從西非沿海販運黑奴去本國充當家務和農業勞動力,或販運至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和佛得角群島等大西洋島嶼新辟的甘蔗種植園中工作,每年販奴大約500—1000名。但是,直到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西非的黑奴貿易,其價值遠遠趕不上黃金、象牙、胡椒等非洲産品的貿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的托德西拉斯條約是列強第一個瓜分世界的條約,它確定以佛得角以西370裏格爲西、葡兩國勢力範圍的分界線,兩國在美洲的勢力範圍以西經46度爲界。從此,非洲、亞洲及巴西歸屬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區歸屬西班牙。
16世紀,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島及美洲大陸進行擴張掠奪的過程中,對土著印第安人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屠殺,並企圖奴役印第安人,但沒有成功。西班牙人發現,印第安人不適宜于繁重的田間勞動,一個黑人奴隸頂得上四個印第安人。爲了滿足那裏發展熱帶作物種植園及開發礦藏對勞動力的需求,他們決定從非洲運進黑人。1501年,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奧拉島就從葡萄牙運進了第一批黑奴。這是向美洲販賣奴隸的濫觴,也是美洲實行黑人奴隸制的開端。1518年,第一艘來自非洲的販奴船到達西印度,開始了非洲與美洲之間直接的黑奴貿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運進的黑奴可能已達1萬人。
16世紀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販奴活動主要在兩個地區:一個是上幾內亞,即從佛得角群島到塞拉利昂沿海。佛得角群島的最大島嶼聖地亞哥島曾經是經營上幾內亞貿易的中心。一些原在佛得角群島定居的歐洲人陸續移居到上幾內亞沿海,甚至溯岡比亞河而上,在這一帶建立了許多小據點,從事販奴及其他商業活動。另一個是剛果河口及其以南地區。16世紀初,不僅葡萄牙商人,而且應剛果國王阿方索之邀派去的葡萄牙傳教士、教師、工匠(裁縫、制鞋匠、泥瓦匠、制磚工)等,都以幫助剛果發展經濟爲名而行販奴活動之實。到1526年,剛果國內局勢變得很糟,以至阿方索寫信給葡萄牙國王訴說:“這個國家每個角落都有許多商人。他們將毀滅這個國家。人們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貴族和王族成員也不能幸免。”聖多美島在16世紀成爲幾內亞灣及剛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販奴基地。1493年,歐洲人開始在該島定居;1499年,建立了第一個甘蔗種植園。16世紀上半葉,這裏成爲歐洲蔗糖的主要來源。16世紀20年代起,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葡萄牙商人深入聖薩爾瓦多內地,可能遠至紮伊爾河上的馬萊博湖及在南方的恩東戈,從事販奴活動。從貝寧灣、剛果、安哥拉等地運來的黑奴,或留在當地種植園工作,或被轉運去黃金海岸、馬德拉群島、佛得角群島和葡萄牙本土,16世紀30年代開始又直接轉運去美洲,16世紀中葉成爲非洲向美洲販運黑奴的主要轉運站。聖多美島在1530—1560年間達到繁榮的頂點,是當時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領地之一。奴隸和甘蔗是其兩大財富。柯廷引用N迪爾的估計數認爲,在整個黑奴貿易期間,聖多美運進了10萬名奴隸。
1576年葡萄牙人在羅安達灣建立了聖米格爾堡作爲基地,從此剛果河口以南的黑奴直接從這裏販運去美洲,而不再經由聖多美島轉運。這裏逐步發展成爲安哥拉和剛果的奴隸貿易中心之一。到16世紀最後25年,從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諸島及美洲大陸輸出奴隸的
南大西洋貿易體系已經確立起來。向歐洲及大西洋諸島(馬德拉、加那利和佛得角諸群島)輸出的奴隸僅占非洲輸出總數的17%。1600年以後輸往歐洲的奴隸,大部分也是轉運去西印度的。同時,從16世紀末17世紀初起,美洲奴隸來源從西非迅速轉向剛果安哥拉地區。其中至少有兩個因素值得提及:第一,聖多美的甘蔗種植園面臨巴西的競爭,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逐步衰落,這意味著幾內亞灣本身對剛果安哥拉奴隸的需求減少了;第二,從17世紀初起,葡萄牙人開始在羅安達內地訴諸軍事行動,或通過直接掠奪,或通過同當地非洲人的貿易而獲得了新的奴隸來源。但是,直至17世紀中葉,美洲對非洲黑奴勞動力的需求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販奴的數量畢竟有限。
二、十七世紀中葉以後黑奴貿易興盛的原因
在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上,美洲的直接奴隸制曾經是歐洲資産階級工業的基礎。17世紀中葉起,歐洲由于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咖啡成爲主要飲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對熱帶産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從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陸生産熱帶産品的奴隸種植園獲得巨大發展。這成爲黑奴貿易興盛的原因。
1625年第一批英國移民來到巴巴多斯,種植煙草、棉花、藍靛等作物。
1641年首次引種甘蔗,巴巴多斯因而被稱爲“西印度糖島之母”。這裏運進黑奴數量便由此成倍增長。以後,甘蔗種植迅速推廣到背風群島及牙買加、安提瓜等島嶼。在甘蔗引進英屬西印度殖民地後的二十多年,蔗糖占到倫敦從殖民地種植園進口總值的將近一半,超過了煙草。17世紀末18世紀初,牙買加種植園的發展逐漸取代巴巴多斯的地位,其運進黑奴的數量也超過巴巴多斯,奴隸與白人的比例高達10比1。在法屬西印度,1635年瓜德羅普島先引種煙草,17世紀中葉以後又陸續引進甘蔗、咖啡等熱帶作物。17世紀末,種植園奴隸制已經成爲西印度群島的經濟基礎。因此,僅在17世紀後半葉的50年間,非洲大西洋沿岸賣給歐洲人的奴隸數量就超過以前200年的總數。
http://baike.baidu.com/view/543665.htm

黑奴制度
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創建之初,急需大批勞力,歐洲殖民者便從非洲拐騙、劫掠黑人到新大陸作爲奴隸役使。1619年荷蘭人首先把20名黑奴運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城,賣給英國殖民者。最初,黑人數量較少,到17世紀中葉不過 300人,其法律身份也不確定。17世紀下半葉,各殖民地先後制定法律,確定了黑人的奴隸身分。黑奴制度繼承了古代奴隸制的野蠻傳統。黑人是會說話的工具,是主人活的財産。1709年,紐約華爾街出現了大規模拍賣黑奴的市場。北美獨立戰爭前夕,黑奴總數已近50萬,約占各殖民地人口的 1/7。在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都有黑奴,但主要集中在南部種植園,生産棉花、煙草、稻米和靛青,供應世界市場需要。黑奴的勞動奠定了南部經濟生活的基礎,是美國資本原始積累的源泉之一。同時殘酷的奴隸貿易也使北部新英格蘭的航海業和商業等部門得到發展。
在奴隸制度下,黑人受到極爲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繁重的勞動,非人的生活待遇,監工的摧殘和虐待,使一個健壯的黑人只消在種植園裏勞動6、7年,就耗盡了體力,成爲殘廢,很快死去。黑人奴隸,不斷奮起反抗,獨立戰爭以前,單是有文字記載的起義至少有50次以上,黑人的鬥爭給美國黑奴制度以沈重打擊
http://baike.baidu.com/view/326393.html
2008-02-27 07:55:27
版主回應
一杯「微糖」等於10顆方糖!/「含糖飲料」沒告訴你的秘密 ‧康健雜誌 2011/07/08

台灣手搖飲料店到處林立,飲料甜度還能任君挑選,要少糖、半糖、微糖,甚至還有「一分糖」。但民眾點「微糖」飲料,真的就吃進比較少糖嗎?【文/楊心怡】

當國際間愈來愈重視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影響,《康健雜誌》首度針對台灣外帶茶飲店,進行飲料糖度值檢測調查,希望了解民眾究竟喝進多少「糖」?
《康健雜誌》篩選出知名且多據點的三家茶飲連鎖店「清心福全」、「50嵐」與「CoCo都可」,各挑出三家分店,選擇其中共有的15種品項,「微糖」與「全糖」各一杯,總共270杯含糖飲料,進行糖度值檢測。

發現一、「微糖」含糖量驚人,相當於10顆方糖,一點也不「微」
以微糖綠茶類來說,總含糖量最高的是50嵐的梅子綠茶(微糖),高達50克,相當於10顆方糖,一杯就超過一天糖攝取建議量(以每日1800卡的熱量需求計算,一日糖量攝取最好不要高於10%,也就是45克)。
果汁類的總含糖量也不容小覷。CoCo都可的金桔檸檬(微糖)甚至比綠茶還高,含56克糖,相當於11顆方糖。
檢測也發現,民眾以為含糖量應該是全糖三分之一的「微糖」飲料,其實含糖量都超過三分之二,只有50嵐的綠茶符合標準,其他全數不合格。
發現二、奶茶含糖量更高,較綠茶超出約2-5倍
加了奶的綠茶,糖度更高(糖度不只有糖,還包括奶精粉等),即使是微糖,50嵐的綠茶與奶綠就相差達5倍,差距最小的清心福全,也有2.5倍。
發現三、50嵐飲料平均糖度最高
整體來說,所有外帶茶飲品項平均糖度以50嵐最高(12度),CoCo都可次之(10度),清心福全糖度最低(9度)。奶茶類則以50嵐的奶綠、布丁奶茶、珍珠奶茶糖度最高,平均為17~18度。
2011-07-10 11:21:32
懶人咪
呵呵 看來 這也算是 巴洛克的產品
2008-02-28 00:19:06
版主回應
星巴克呢
2008-02-28 07:44:56
湊熱鬧
2008-02-29 20:33:18
版主回應
加減看
2008-03-01 07:26:05
阿楨
美國最新研究:糖類內含毒 和菸、酒一樣會上癮.ETtoday 2012-02-3

喝酒會成癮,抽菸、吸毒容易上癮,這大家都知道,但你相信,一般人普遍認為頂多會對體重或健康造成影響的「糖」,竟然也和酒精與香菸一樣,既含有毒又會使人上癮嗎?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科學研究團隊就在日前提出這令人大吃一驚的說法。
根據SFGate網站的報導,1日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顯示,科學家認為慢性疾病之所以逐漸「轉型」為全球流行病,很大的原因得「歸功」於世人對糖的需求量日漸增加;所以UCSF的團隊建議,應該要透過課稅或是法律來限制糖類廣告的刊登地點及目標對象,必要時甚至該限定購買者的年齡。
在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中,糖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所以要讓人們擺脫對糖的依賴,並非那麼容易。UCSF的兒童內分泌學家魯斯提格(Robert Lustig)認為,政府對此的介入有其必要性,且應一方面軟性勸導民眾,另方面則要對業者強硬施壓,讓他們減少加工食品的糖份。
魯斯提格在受訪時很明確的表示,要應付「糖上癮」的唯一方法,就是政府健康部門的介入,因為許多人都說戒除「成癮」要利用個人的責任感,但這點並不適用於「糖」這項物質上;事實上不僅是糖,就連菸、賭、毒、酒等容易造成上癮的事物,都不太可能透過責任感戒除。
對於這項研究結果,食品及飲料業者曾多次發出聲明,他們認為若是把全世界人們逐漸升高的慢性疾病罹患率都算在糖的頭上,未免有失公允;美國飲料酒協會(ABAA)就說,到目前為止,根本就還沒有證據顯示,減少糖份的攝取量,能對人類的健康產生重要、顯著的影響。

另參本館:《砂糖的世界史》《毒品》《幹嘛要抽菸》
2012-02-03 10:10:03
圖博館
繼伯克利後美國費城也開徵汽水稅全球還有哪些國家徵收此稅?

美聯社2016.6.16報導稱,費城市議會以以13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這項提案,徵稅對象並不僅限於汽水,還包括無糖可樂、運動飲品、含糖分的水、能量飲品及預先加糖的咖啡和茶等。含有50%以上牛奶、新鮮水果或蔬菜汁的飲品不在課稅範圍。新稅收的稅率為每盎司1.5美分,費城由此每年可望增加9100萬美元的收入,這筆錢將用來開辦學前教育、社區學校、休閒運動中心等,該法案從明年1月起生效。
  多個大城市將跟進
費城市長吉米·肯尼原本提議每盎司汽水徵收3美分的稅收,因為反彈太大,所以稅率腰斬。
費城市民目前超重問題嚴重,市內68%成人與41%兒童超重或者癡肥。支持者表示,新稅收能夠減少加甜飲品的攝取量,改善市民健康。
  美國飲料業界對稅收不滿
此前美國數十城市都曾計劃徵收類似稅項,但大都以失敗告終。2014年,人口約12萬的加州城市伯克利才成為美國第一個對含糖飲料徵稅的城市。紐約、舊金山都曾提案,不過都沒能通過,費城也是第三次闖關才成功。
美國加州舊金山、奧克蘭、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等城市也考慮要在今年開徵“汽水稅”。其中舊金山還規定七月起,在販售的含糖飲料外包裝上都必須加註(含糖飲料、有害健康)的警告。
  “汽水稅”的開徵,對各家含糖飲料廠商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代表大型飲料公司的美國飲料協會16日表示,費城已逾越稅收權限,將打官司對抗。
飲料協會指責政府將產品妖魔化,強調飲料廠商已經提供低卡路里飲料供消費者選擇。協會還揚言要以減少工作機會及銷售量為理由,與費城市政府對簿公堂。
從2009年開始,飲料廠商已經在20多個城市或州砸了上億美元的遊說費用,力阻這項稅收過關。他們稱這一稅收有累退性質,對窮人不公;而且連零卡路里飲品都受到影響,“充滿歧視和不受歡迎”。
  有人認為這項稅收對窮人不公
據統計,每年每個美國人汽水、果汁、糖茶、運動飲料以及其他甜味飲料的消耗量總計達45加侖,多攝入的熱量高達7萬卡路里。目前美國成人肥胖率高達70%。
有研究認為,“汽水稅”的開徵將使成人飲汽水量減少15%,將會使美國肥胖人群減少86.7萬。
2016-06-19 08:18:57
圖博館
回應

這才是...萬稅之國
牛奶裡的脂肪含量比蛋白質還高,水果和蔬菜汁普遍都是不加糖都沒法喝,尤其是水果汁,加的糖比本身含的多出很多。
無糖的卻還也要收?
另外,怎麼不在垃圾食品包裝上印刷一些肥胖並發症的噁心圖片?
為了抵​​制全民肥胖,美帝應針對胖子專門徵收肥胖稅,從而強制全社會減肥
抵制肥胖,應該從抵制瘦肉精開始。美國,越窮越胖就是激素吃多了的結果,墨西哥更窮,所以更胖!
我不介意徵收這種稅,抵制垃圾食品,人人有責。
喝可樂發胖沒有科學依據,這個只不過是zf剝削窮人的又一個手段而已。垃圾食品定義很難確定啊,簡單說,窮人喜歡吃的廉價貨,就叫垃圾食品。起碼在西方我覺得兩者可以畫等號。
2016-06-19 08:20:18
圖博館
嗜甜如吸毒 當心吃糖成癮2016-07-27 中央社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事實證明,糖上癮的程度據信是古柯鹼的8倍。
當糖分進入血液中,便會刺激大腦釋出令人愉悅的化學物質多巴胺,這種感覺通常很短暫。當你舔著指間上的巧克力,或拾起盤子裡最後一點餅乾屑時,多巴胺的濃度可能已開始下降,使人出現輕微的戒癮症狀。這會刺激大腦產生更多攝取糖分的欲望,使人難以克制地吃下更多餅乾或巧克力,好讓大腦持續分泌多巴胺。
攝取愈多糖分,身體對糖的適應程度就愈高,因此必須吃下愈來愈多糖,才能獲得相同的刺激,就像是對毒品和酒精成癮。
  這裡有個小測驗,讓你了解是否對糖分上癮了?
你能吃甜食、澱粉或高脂食物直到過飽嗎?
即使吃了豐盛的一餐,你仍感到饑餓嗎?
在不特別餓的情況下,你能吃下大量甜食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嗎?
你曾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感到羞愧(自我憎恨、厭惡或沮喪)嗎?
當你感到低潮或沮喪時,會以吃甜食作為慰藉嗎?
生活不如意時,你是否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甜食來讓心情好轉?
原本只打算吃點甜食(例如1片餅乾),最後卻暴飲暴食(吞下一整包)?
你認為甜食、澱粉或高脂食物最難戒除嗎?
你發現一旦開始吃澱粉類、零食、垃圾食物或甜食,就很難停下來嗎?
你的飲食習慣對社交生活、工作或體能活動構成影響嗎?
你發現自己無法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嗎?
你發現自己在午餐或晚餐後,需要(必須)吃點甜食嗎?
為了不讓任何人發現,你會偷偷吃下甜食或巧克力,再將包裝紙藏起來?
你為自己切了塊蛋糕,最後卻吃下一塊又一塊嗎?
你在吃完大餐後(或午後)會感到頭昏腦脹嗎?
如果你的答案有5個以上為「是」,很可能就是對糖成癮。
  想要戒除糖癮,你可以這麼做:
避免食用阿斯巴甜、善品糖(蔗糖素)和代糖錠,別碰健怡飲料,只攝取較天然的增甜劑,例如甜菊和木糖醇。
假如實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LCHF programme)2至3週後仍感到饑餓或渴望攝取糖分,就必須逐步減少增甜劑的攝取量。
  戒除糖癮期間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你的身體可能感到有些不適,例如頭痛或渴望吃甜食和碳水化合物,但堅持飲食計畫,不適的感覺會逐較消失。
幾天後,會發現身體狀況將有所改善、較不臃腫、頭腦較清楚、活力增加,心情也隨之好轉。
2016-07-28 10:29:01
圖博館
古人是鹹黨還是甜黨?對不起,古人幾乎不知咸粽為何物!

據鳳凰號每日人物2017.5.30報導,現代人到底是更愛甜粽還是鹹粽,我們用數據說話——今年端午,淘寶上售出的鹹粽以49.74%的絕對優勢打敗甜粽的23.87%。大數據顯示,25到29歲的年輕人更喜歡咸粽,而年長的人則熱衷於購買甜粽。但是,如果穿越回古代,這場鹹甜大戰的戰局將會完全不同。
  我表妹前一陣子在看一個叫《思美人》的電視劇,在那裡面,屈原在過端午節。很多觀眾震驚了:屈原過什麼端午節,端午節不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才有的嗎?
  雖然《思美人》是一部爛劇,但我們不能冤枉人家嘛,因為——屈原是過端午節的。
  最先發現這件事的大概是聞一多先生,他在《端午的歷史教育》中寫道:“端午是個龍的節日,它的起源遠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遠呢!”據說,屈原過的端午節,主要活動可不是現在的吃粽子,而是洗澡,洗個香氛澡,大概就是屈原自己寫的“浴蘭湯兮沐芳,華採衣兮若英”。
  所以,無論屈原投江與否,人們都是要過節的。更進一步說,很有可能是屈原特意選在端午節這一天投江,這個節日的性質忽然改變了——主角從龍變成了人,又變成了粽子。
  不過,屈原和粽子的故事,細細琢磨,實在有點搞笑。不是嗎?心懸楚懷王的屈子,居然為了一口米飯,要浪費一個託夢的機會,孜孜不倦地跟大家說:“你們啊,投飯給我的時候要注意姿勢,要用葉子裹米,以絲線纏繞,要不然啊,蛟龍就把我的飯吃掉了!”
  你看,連蛟龍也成了吃貨。
粽子裡只有白米,則暗示最原始的粽子可能只是白粽。在古代,糖與肉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在葉子中裹米而食,是最經濟的做法。我小時候最喜歡白米粽,因為最能吃出粽子本身的清香,當然,要用我外婆的吃法——另將豬油和白糖,小火化開,當作粽子的蘸料。
  粽子隨著屈原這個超級大IP流傳開去,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習俗。在這個過程中,粽子的形態發生了變化,味道也出現了甜粽和鹹粽兩種。
  然後,兩派又打起來了。
甜黨認為,火腿攪亂了糯米的清香,絕對是異端;咸黨認為,小棗的粽子寡淡無味,口味單一。
2017-05-31 10:53:52
圖博館
古代有沒有甜鹹粽子之爭?
北魏《齊民要術》引用了三種有風味的粽子,均無明顯的鹹味。
《風土記》——“俗,先以二節一日,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
《食次》——“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以棗、栗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
《廣州記》——“古度樹……子似杏而味酢。取煮以為粽。”
第一種用黍米,以濃灰汁煮粽子。這很像當今的四川涼粽子,用鹼水煮了白粽,蘸白糖,不僅清香,還有令人著迷的鹼水味道。
第二種明顯是甜粽。秫稻米即是糯米,夾了紅棗和栗子,並且有蜂蜜的甜味。
第三種講的是嶺南地區,這裡的古度樹即是無花果樹,口味酸甜,用作粽子,實在很有實驗料理精神。
到了唐朝,官方終於為端午設定了一天假期,不過,甜系粽子顯然仍然高居榜首。
  曾任宰相的韋巨源,留下了一份《燒尾宴食單》。燒尾宴規格極高,是唐朝人慶賀登第或榮陞,甚至敬獻皇帝的宴席。在這份華麗的食單上,有一道“賜緋含香粽”。唐初,緋色為五品以上官服,這種粽子含有紅色花木提煉出的香料,是官府餐宴名品,故稱“賜緋”,寓皇帝賜予官職。可以淋上蜂蜜甘露食用。如今的長安故地仍延續了這種吃法,即陝西的蜂蜜涼棕子。
  咸黨可能要高呼了,你剛剛講的那幾個甜粽子,都是來自北方啊,北方從來都不吃鹹粽子的。我們要看南方人的說法。
  很遺憾,南方人寫的文獻中,也不見咸粽子的踪影。
  偏安江南的南宋時期,有一本叫《浦江吳氏中饋錄》的書,裡面記錄了多種南方菜,其中粽子的做法是:用糯米淘淨,夾棗、栗、柿干、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之。
  從這句話可以得知,此時的粽子有了更豐富的配料,紅棗、栗子、柿干、銀杏、赤豆,但都是甜食系。
  元朝初年的胡三省,是一位南方人(浙江寧海),他在《資治通鑑》中的注文,也提到兩種口味的粽子:
《晉安帝義熙元年》有:“循遺劉裕益智粽,裕報以續命湯。”胡三省注曰:“益智葉如蘘荷,莖如竹箭。子從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為粽,味辛。”
  這種帶有辣味的粽子,以今天的眼光看,無疑是異端。而其中夾著的益智仁,在今天的中藥中仍有食用,主治脾胃虛寒,以及男性可能關心的腎虛遺精。然而“蜜煮為粽”,也可歸入甜食系。
2017-05-31 10:55:09
圖博館
《齊明帝建武三年》有:“太官進禦食,有裹蒸。”胡三省注曰:“今之裹蒸,以糖和糯米,入香藥、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大粗二指許,不勞四破也。”
  以糖調味,加了香藥、松子、胡桃仁等物,可見南方人當時主食甜粽子。絲毫沒有鹹粽子的踪影。
  明朝人所鍾愛的,亦是甜粽子。杭州人田汝成寫杭州風物《西湖遊覽志馀》,其中有記“市食則糖粽、粉糰、荷梗、孛婁、瓜子諸品果蓏”。而明朝人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裡,西門慶家吃的也都是甜粽子,不過,他們顯然更喜歡五毒餅——最受歡迎的餡料是玫瑰糖餡。
  一直到清朝乾隆時期,常年居於江南的袁枚在《隨園食單》終於寫了南方咸粽子:“洪府制粽,取頂高糯米,撿其完善長白者,去共半顆散碎者,淘之極熟,用大箸葉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塊,封鍋悶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斷。”
  我素來不喜歡袁枚寫做飯,因為他總是容易誇張,個個菜都像《紅樓夢》裡的茄鯗,要是粽子要燒“一日一夜”,早就燒化了。我有一日熱粽子,多熱了幾分鐘,已經軟趴趴的,進了太多水蒸氣,無甚況味。
  即便如此,袁枚終於成為有記錄可載的第一枚咸黨了。
  到了清末,安徽人張樹聲鬧了一則笑話——愛吃粽子的他時常半夜一邊用朱筆修改文書,一邊用粽子蘸糖。因為太過投入,他把粽子放進了硯台而不是糖碗裡,於是,傭人們進來,看見了鬍子上一片紅色的“血鬍子老爺”,這個故事被他的後人張充和記錄了下來,張充和待客的粽子,和曾祖父當年的一樣,都是甜粽。
  民間如此,清宮廷作為一國美食的最高代表,亦是甜系粽子的天下。唐魯孫先生是珍妃的堂侄孫,自幼出入宮廷,他在《清宮過端陽》中記錄清朝宮廷也是江米小棗粽、白粽子等,“但是宮中有一種玫瑰鹵、一種桂花鹵拿來蘸粽子吃,蜜漬柔紅,玉靈芳香”。
  不過,宣統未出宮之前,咸粽子終於得到機會進入了宮廷。浙江遺老進呈50枚火腿鮮肉湖氏粽子給端康皇太妃,同治的瑜太妃分食後甚覺好,傳諭御膳房,每年包些湖式肉粽換換口味——可惜這樣的日子也沒有幾年,端康皇太妃便去世了。再過幾年,連御膳房也沒有了。
雖然甜黨在古代大獲全勝,然而,究竟哪種粽子最好吃,總沒一個定論。就像《神鵰俠侶》裡,少女程英做了一甜一咸兩樣粽子,問楊過:“你愛吃甜的還是鹹的?”楊過的回答是:“什麼都好。有得吃就心滿意足了,哪裡還能這麼挑剔?”
2017-05-31 10:57:11
圖博館
回應
 實在是受不了作者通篇“甜粽才是正統”的意思,好像國人不吃甜粽就好像對不起這節日一樣。這有什麼好爭的,經濟允許,鹹甜都能吃,南方人多數喜歡包咸粽子,但是並不是就不吃甜粽。
 又來引戰,不受。古代的人喝小米粥的,那才是正宗,麵食稻米都是異端。甲骨文最正宗,請別寫現今的漢字
 如今咸黨佔據絕大優勢,說明普通人民還是愛吃鹹粽的。古代咸粽不普及,我認為是捨不得鹽和肉。
 同意同意,古人多食甜粽子,原因還是肉是稀缺資源,可見,事實的真相是鹹黨是高端生產力的代表,甜黨是低端生產力的象徵,世界的未來屬於咸黨,哈哈,頂個鍋蓋抵擋劈頭蓋臉砸過來的甜粽子,我好揀來放冰箱裡。
 你覺得古代糖比鹽更容易得到?
 你還別說真是,古代只有海鹽,沒有礦鹽,非沿海地區是很難獲得鹽的。而純糖當然也沒有,但替代品很多,各種水果棗都是甜的啊,還有甘蔗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種植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5_30_410757.shtml

製糖術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古代中印科技交流趣談 中國網

據資料記載,中印兩國的物種交流早在唐代的時候就開始了。中國古代從事對外交流活動的人最主要有三種,即僧侶、使節和商人。如果說玄奘是唐代僧侶捨身西行求法的典型的話,王玄策則是官方使節的突出代表,在唐朝與天竺諸國交往的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王玄策,河南洛陽人,在貞觀十七年(643年)至顯慶年間(656-661年),他曾三次出使天竺,對唐朝對外交流和古代中國與印度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王玄策第一次出使歸來時,尸羅逸多遣使獻“火珠及鬱金香、菩提樹”。王玄策第一次出使時經過古印度的一個番屬國泥婆羅國,曾受到其國王那陵提婆的熱情接待。次年(647年),泥婆羅國遣使入獻波稜、酢菜、渾提蔥等物。“波稜菜”就是今天的菠菜,直到現在仍是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可見,鬱金香、菩提樹和菠菜是由印度傳入中國。
2017-05-31 10:57:35
圖博館
由中國傳入印度的物種也很多​​。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度,與其他地區一樣,印度的蠶(silkworm)以及養蠶術也是由中國傳入的,在胝厘耶的《政事論》中有cīnapatta這個字,意思是“產生在中國成捆的絲”,梵文cīnāmsuka,意思是“中國衣服,絲衣服”,梵文中與“絲”有關的物品名,大都冠以cīna(支那,中國),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絲織業對印度有重大影響。除了蠶以外,印度將桃稱作“至那你”(Cīnanī,意為“中國傳來的”),梨稱作“至那羅阇弗呾邏” ( Cīnarajaputra,意為“中國王子”),在印度,茶的印地文發音與漢語幾乎相同。由此,可以推測,桃、梨和茶是由中國傳入印度的。除了以上交流,最能說明中印之間科技交流的例證要數蔗糖加工技術了。
  印度是世界甘蔗發源地之一,也是最早發明蔗糖紅糖加工技術的國家。據文獻記載,西漢時,印度一帶已有製蔗糖技術。司馬彪《續漢書》記:“天竺國出石蜜。”這種“石蜜”就是蔗糖,當初是西域進貢的珍品,只有皇帝、貴族才能享用。印度製蔗糖的方法,是將甘蔗榨出甘蔗汁曬成糖漿,再用火煎煮,成為蔗糖塊(梵文sakara)。後來印度的煉糖術有進一步地高:將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煉,並不斷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攪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漿中的雜質凝結成渣,原來褐色的糖漿顏色變淡,經過反复的除雜工序,最後得到淡黃色的沙糖。
  “蔗糖”的英文是sugar,據說是來自梵文sakara,中國古代稱糖為石蜜,也和sakara有關,因為梵文sakara含有石的含義。敦煌殘卷中有一段關於印度製糖術的紀錄,說印度出產甘蔗,可造最上乘的“煞割令”。“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譯。說明蔗糖發原地是古印度,印度製糖術是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的。
2017-05-31 11:00:46
圖博館
中國甘蔗的種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甘蔗只是榨汁飲或直接食用,並未掌握製糖技術。漢末,中國開始用甘蔗汁制飴,但製作工藝非常落後。
  印度紅糖製造術究竟何時傳入中國?有文獻記載印度的“石糖”在漢代傳入中國,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國”、“西極”正是梵文sakara的對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譯。但中國真正派人前往印度學習製糖技術的事發生在唐代。據文獻記載,唐朝時,為提高製糖工藝,唐太宗專派臣王玄策等去西域學習,並下令揚州地區大面積種植甘蔗,進貢朝廷用於試制蔗糖,所產蔗糖的品味超過西域。《唐書》記:“蕃胡出石蜜,中國貴之。上遣使往摩伽他國取其法。今揚州煎諸蔗之汁於中廚自造焉,色味逾於西域所出”,說明印度的煉糖術在唐朝傳入中國。另據傳說,唐玄奘在古印度取經求法期間,見當地人都在吃一種像泥巴一樣的東西,嘗起來很甜,經詢問,得知是從甘蔗提煉出來的,遂學習了這種製糖術,帶回東土大唐。唐玄奘的《西域記》記:“是玄奘從西域詢知其法帶回東土的”。印度製糖法的傳入對我國糖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以後,中國的製糖技術不斷提高,品質不斷改進。我們的先人還在印度紅糖製造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地消化吸收、改進創新。明代,中國人發明了紅糖脫色技術,製造出了白糖,並將白糖製糖技術傳回到了印度。明代《天工開物》第六卷《甘嗜》篇詳細敘述了用黃泥水淋脫色法對黑砂糖進行脫色的白糖加工技術。中國明代熬練白糖的“黃泥水淋脫色法”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據說,現在蔗糖加工中使用活性炭脫色,其脫色原理與當時的黃泥水淋法完全相同。明朝發明白糖加工技術後,隨著白砂糖向海外的出口,中國的白糖加工技術也通過孟加拉地區傳播到了印度。據考證,孟加拉語和幾種印度語言中,白砂糖都叫cini sakara,意為“中國糖”,是中國製糖術傳入印度的證明。
  中印兩國在蔗糖加工技術上相互學習和交流,極大地促進了兩國製糖業的發展,增進了兩國人民福祉,稱得上古代中印科技交流和互利合作的典範。
http://www.china.com.cn/tech/txt/2006-12/13/content_7499894.htm
2017-05-31 11:01:44
圖博館
甜黨的噩夢!古代糖貴的沒多少人吃的起2017-03-04

中國人是人類最早學會人工製糖的國家,我國先民在釀酒過程中發明了飴糖工藝,具體時間在西周時期。《詩經·大雅》篇中就有用「周原膴膴,堇荼如飴。」來形容周人占據的渭河平原土地肥沃、出產豐富,顯然當時的周人是會製造飴糖的。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禮記》、《楚辭》、《山海經》等著作中都出現了飴糖的字樣,而且飴和蜜分開,顯然兩者不是一回事。
  飴糖是當時孝敬長者的禮物。漢代中國的飴糖製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漢文帝甚至為了和匈奴人搞好關係將製作飴糖的技術免費奉送,大規模製造飴糖的人家也是當時著名的富豪人家。中國人製作飴糖是在每年的十月份,公元二世紀的《四民月令》對此有明確的記載。飴糖是中國人祭祖祭神的主要物品,也是蔗糖大規模普及前中國人甜味的主要來源。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沒了蔗糖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我們還有飴糖作為補充。天平天國戰爭期間,南方蔗糖生產受到影響,山東的飴糖工人很快就發明了高粱飴做替代品,上海城隍廟也出現了用飴糖代替蔗糖的梨膏糖。中國傳統的飴糖製造技術南方以稻米為原料,北方最早以黍米為原料,後來又發明了高粱、紅薯充當原料。甜食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時間內並不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這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例外。
  我們的近鄰日本就沒有這種福氣,他們在古代近代大部分歷史上都把糖和一切甜味的食品當成是奢侈品,平安時代的某位貴族婦女在嫁人時還特意強調自己的嫁妝里有多少栗子。同樣沒有口福的還有西方人,古代西方人很長時間都只能把蜂蜜當成是唯一的甜點,不少貴族的遺囑上就鄭重其事的寫明自己家有幾桶蜂蜜。公元前5世紀,印度人發明了製作蔗糖的工藝,在印度3世紀末的佛經《本生經》中就出現了蔗汁、糖汁、糖粒的字樣。一個多世紀後,亞歷山大東征時蔗糖被西方人熟知,他們稱之為「不是由蜂蜜製造的固體糖蜜」。中國人通過吃甘蔗獲取糖分的歷史非常悠久,公元前4世紀末的飲食中就出現了蔗漿,蔗漿主要用於製作甲魚、羔羊肉時調味所用,《楚辭》、《漢書》、《子虛賦》中都有對甘蔗的描述。中國人最早把甘蔗叫做柘、諸柘,《齊民要術》是甘蔗這個名詞最早出現的地方。甘蔗的種植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中國人熱衷於引進優良的甘蔗品種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從漢武帝時代起中國人就從越南、緬甸、印度等地引進西蔗、崑崙蔗等優良品種。
2017-05-31 11:02:39
圖博館
我們熟悉的三國人物孫權、曹丕、諸葛亮都在自己的統治區域內大規模的種植引進的甘蔗品種。這其中曹丕做得比較差,因為他的統治區實在不利於甘蔗的種植,曹丕和甘蔗最著名的典故就是拿著甘蔗和劍法高手鄧展的比武大獲全勝的故事。孫權在南方的甘蔗種植很成功,西晉時江南地區的甘蔗是備受人們喜愛的名牌食品,不少詩作都有反應。諸葛亮在征服了孟獲後在雲南屯田,甘蔗也是諸葛亮屯田的重要作物,至今台灣的糕點業仍尊諸葛亮為祖師爺。甘蔗在中國南方的發展非常迅速,中國人雖然不是蔗糖工藝的發明人,但在改善蔗糖工藝上也有自己的貢獻,中國人在榨糖工藝和製糖方法上都有重大貢獻。印度最在的榨糖方法並不削皮,中國在唐宋時代就發現了這個弊端,並發明了蔗渣過蒸再榨法,出糖率明顯高於印度製糖方法。
  元朝建立之初,因為戰亂導致市場上的蔗糖極少,成為極為昂貴的商品。忽必烈手下一度擔任過右丞相的畏兀兒大臣廉希憲患重病,醫生開出的處方中要以沙糖(即紅糖)為飲料服下,廉希憲的家人在整個大都城都找不到沙糖。同樣是畏兀兒人的阿合馬負責元朝的財政工作,是元朝財政一把手,也是著名的貪官和權奸,給廉希憲送來了兩斤沙糖。面對阿合馬的熱情,廉希憲很堅決的拒絕了:「如果吃了沙糖真能夠活下去,我也不願意吃權奸的沙糖以求活命」。廉希憲此舉很有君子不飲盜泉之水的意味,同時也道出了蔗糖在元朝建立之初的昂貴。忽必烈聽說這件事後一狠心從自己的皇宮中拿出了3斤沙糖送給廉希憲。
  元朝的對手南宋在福建、浙江、四川都有大量的蔗糖出產,南宋甚至設立了專門機構管理蔗糖生產。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死前一直沒有攻陷的釣魚城梓州一帶就是南宋生產蔗糖的重要產地,也是冰糖發明人鄒和尚出家的地方。可以說,蒙哥到底沒有為蒙古帝國搶來足夠的蔗糖。
  忽必烈滅亡南宋後,為了保證宮廷的蔗糖供應特別設立了「舍兒別赤」一職專門「舍兒別」(糖漿)。忽必烈還保留了南宋的沙糖局,並任命回教富商充當負責人,結果是糖價比宋朝高漲十幾倍。當然了這是相對於南宋時期而言,對於馬可波羅的同鄉義大利旅行家鄂多里克(1322年到1328年在中國旅行)而言元朝統治下的中國糖價依舊便宜的不像話,他在遊記中這樣寫泉州的糖價:「你用不著花半個銀幣就能買到三磅八盎司(1.7公斤)的糖」。
2017-05-31 11:04:01
圖博館
總體而言,中世紀的歐洲人很缺糖,他們知道蔗糖的妙處還要拜伊斯蘭教所賜。伊斯蘭教擴張到印度地區時學會了蔗糖製造工藝,並把製糖工藝帶到賽普勒斯、羅德島、克里特島、西西里島等征服地區,歐洲大陸的西班牙地區由於被征服的原因也是伊斯蘭教政權的製糖基地。十字軍東征時歐洲人占領了賽普勒斯和西西里島,熟悉了蔗糖和製糖工藝,蔗糖的用處也隨之神秘化。十字軍戰士普遍認同當時穆斯林醫生的水平,比起只會放血的基督教醫生來說顯然要高得多,而穆斯林醫生大多是穆斯林著名醫學家伊本西拿的信徒,在這位仁兄的著作里蔗糖就是萬能靈丹。因此蔗糖的醫用價值在基督教世界也有體現,拜占庭帝國的御醫也把蔗糖當成是治療發燒的良藥,糖漬玫瑰花露就是拜占庭的著名藥方。
  到了15世紀,歐洲人相信蔗糖可以治療「熱症、咳嗽、胸悶、唇裂、胃病」,黑死病的流行加大了歐洲人對蔗糖的迷信,蔗糖在歐洲藥品界的地位可以用當時的依據俗語來證明,當時的歐洲人稱絕望狀態為「一家斷了蔗糖的藥店」。就連神學界也出面為蔗糖背書,《神學大全》一書里把蔗糖當做是著名藥品,而且鄭重其事的指出齋戒日吃蔗糖不算為戒,因為這是上帝賜予的良藥,不是供味覺享受的食品。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enzznj4.html
2017-05-31 11:05:12
圖博館
流言揭秘:“無糖飲料”是什麼?真的更健康嗎?2017.6.5新浪綜合

  夏日炎炎讓人汗流浹背,來一瓶冰鎮飲料就能瞬間“透心涼,心飛揚”。但是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含糖飲料,熱量和糖分有多高,大家知道嗎?通常一瓶500ml 的瓶裝飲料,熱量高達200-300 大卡,含糖量在50克左右,所以看似誘人的飲料歸根結底就是一瓶“糖水”。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懂得過多食用糖對身體的壞處,所以在關於吃的選擇上格外注意。於是各種無糖飲料應運而生,很多人覺得這些標註零卡路里飲料不含糖,可以放心地喝,那麼,無糖飲料真的更健康嗎?
  我們通過對比含糖飲料和無糖飲料上的標籤可以看出,這些無糖飲料確實和常規飲料不同,常規飲料配料加入了蔗糖(白砂糖)、果葡糖漿,或高果糖玉米糖漿等,而這些無糖飲料採用的是代糖,加入了阿斯巴甜、甜蜜素、食用糖精、安賽蜜之類的甜味劑。
  零卡路里真的就一點熱量也沒有?
  其實不然。以阿斯巴甜為例,阿斯巴甜的熱量每克只有4卡,由於阿斯巴甜的甜度接近砂糖的甜度的200倍,一瓶大概有60g左右的糖的飲料中,如果用阿斯巴甜來代替,用0.3g就夠了。所以每瓶代糖飲料的熱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我國的食品包裝標準中,飲料每100ml含糖量低於0.5g時(即每100ml熱量不超過4卡),可以在外包裝上標註零卡,因此我們在市面上見到了許多零卡路里的飲料。
  既然每瓶無糖飲料的熱量可以少到忽略不計,是不是就可以暢飲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2017-06-06 10:32:20
圖博館
這是因為甜味劑會增進食慾和對甜食的渴望,喝無糖飲料的時候,由於人工甜味劑的存在,舌頭感到甜味,會引發身體產生反應,使身體處在摩拳擦掌準備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備戰狀態。飲料下嚥後,身體觸到甜味,消化道裡食物開始被消化吸收。由於體內分泌了各種生物信號,促使身體感到飢餓。這種飢餓的感覺會激起對其他含糖食物或者零食的興趣。因為自己喝的是零卡路里的飲料,所以放縱自己再吃一點零食也不是問題,於是一小塊蛋糕或幾片餅乾就輕鬆下肚了。
  許多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都已多次證明這種人工甜味劑能促發的神經反應和調節,導致對於甜食的渴望和飢餓感,因而攝入過量食物而導致肥胖。
  正是由於人工甜味劑比常規的蔗糖要甜幾十倍甚至數百倍,這種甜度是日常蔬菜水果所無法比擬的。當人體吃了這些甜味劑後,對於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興趣,轉而選擇更多的加人工甜味劑的食品或者加工食品,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總之,過量攝入糖對身體有害,過量攝入加入甜味劑的飲料對身體同樣有害,有很多科學證據指出過量攝入甜味劑對健康有負面影響,所以為了健康,日常生活中既要減少或者避免含糖飲料的攝入,也要減少或避免以代糖製作的無糖飲料的攝入。當口渴的時候,一杯水,永遠是最好的選擇。
2017-06-06 10:33:10
圖博館
美媒:內蒙古地區糖正取代煤,為草原帶來新的商機

  美國《紐約時報》2017.9.5文章,原題:中國內蒙古地區大舉種植甜菜 幾十年來,中國內蒙古的經濟增長一直依賴散佈於其草原上的煤礦,但如今該地區正轉向生產銷售一種截然不同的大宗商品以使其經濟充滿活力:糖。日漸改善的種植技術和不斷提升的機械化水平,意味著該地區大片土地將能改種甜菜,為草原帶來新的商機。
  中國是世界第四產糖大國,但與日俱增的收入正使其民眾消耗更多冰淇淋和汽水等含糖食品,從而導致本土生產難以滿足國內與日俱增的糖需求。而內蒙古出現的種植攻勢將增加其糖產量和供應。2016/2017種植年,該地區的甜菜糖產量增長1/5,達到約46萬噸,並使中國的甜菜糖總產量超過110萬噸,增長約11.6%。
  比利時甜菜種子代理商孫秀採(音)表示,在逐漸提高的種植技術推動下,中國的甜菜糖產量仍將繼續猛增。由於內蒙古開闊的平整地形尤其適合開展機械化種植,許多種植戶正利用更多機器降低種植成本。許多農戶看到了糖市場的廣闊前景也樂意種植甜菜。“在內蒙古,種植甜菜的利潤遠高於種植其他糧食作物”,甜菜種植戶楊建波(音)說。今年內蒙古的甜菜收購價將達到每噸530元左右,是歐盟種植戶售價的兩倍以上。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中國北方種植戶來說,甜菜已成為一種首選種植作物,鑑於其生產率相對其他作物已經提高,該趨勢將繼續。
  如今,中國國內的糖業公司正紛紛在內蒙古建廠或擴產。在這股投資熱潮前,中國糖產業曾經歷多年不景氣,與日俱增的勞動成本使僅能依靠人工收割甘蔗的南方企業遭受重創。大面積種植甜菜也讓內蒙古成為中國重要的產糖區。分析人士表示,內蒙古明年的糖產量或將達到50萬噸,並在兩年內超過中國第三大產糖省份廣西。
  回應
難以滿足國內與日俱增的糖需求。那為何廣西的糖廠都要倒閉了,而且每年都欠農民的甘蔗錢。糖廠說糖賣不出去,沒錢給農民,每年都打借條。
找准地區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發展。
2017-09-07 10:57:59
jsoujsou
全球軟性商品行情 直直落 2018-08-20 經濟日報

從供給過剩、全球豐收一直到新興貨幣重貶,全球咖啡、砂糖、棉花等軟性商品市場遭遇的利空一波接一波,導致行情連番受創,跌至20年多來低點。一些交易商更預測,糖價將繼續下探。
由咖啡、糖及棉花等期貨組成的彭博軟性商品次指數,17日跌0.8%至32.2416點,為1991年此指標設立以來的最低水準。咖啡及砂糖原本就因庫存偏高,價格備受壓力,現在又因為新興貨幣貶值,使巴西等產國更急欲出脫;棉花則因美國生產展望良好,卻因土耳其金融危機而使買方縮手。
巴西今年咖啡產量預估將創新高。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咖啡9月期貨跌到每磅1.012美元,為2006年來新低。巴西裡爾及哥倫比亞披索貶值,激勵當地生產者利用美元升值的機會積極出貨。
ICE粗糖10月期貨價17日一度跌到每磅10.11美分,創2008年6月來低點,收盤回升到10.18美分。
分析師指出,砂糖供給過剩,買方寧願先使用庫存,等待價格更低時才買進。巴西今年4月生產季開始後需求持續疲軟,4到7月出口量比去年減少24%;各港口未來數周的出貨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也是十年來同月的最低水準。
糖價今年來下跌逾30%,是表現最遜的軟性商品。市場專家預測,糖價雖低,但交易量仍大,顯示生產者願意低價求售,後市可能續跌。NickJen資本管理公司合夥人詹態爾指出,如果全球經濟持續惡化,糖價可能跌到每磅8美分,將是2004年9月來最低。
棉花及冷凍橙汁價格上周也挫跌。分析師指出,許多投資人上周棄守農產品,轉進美國股市等較安全的資產,也使軟性商品走軟。
2018-08-20 09:26:15
阿楨
咖啡當水喝!陸年輕女白領骨質疏鬆 一陣猛咳肋骨斷三根 2019-03-01 聯合報

大陸飲食日益西化後,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咖啡成癮。據《武漢晚報》報導,當地一名30歲女子日前感冒一陣劇烈咳嗽後,肋骨竟然就斷了三根肋骨。醫生最後發現,原來這名女子長期把咖啡當水喝,導致骨齡已經相當於60歲老人。
報導稱,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胸外科最近一周接連收治兩名咳斷骨頭的年輕病人。其中一名30歲的女子是在外資企業任職的白領,平時就很愛喝咖啡,每天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沖泡一杯香濃的咖啡,多的時候一天竟可喝到10杯。
這名女子日前感冒,27日上午,她一陣猛咳後突然喘不過氣來,隨後感覺胸部劇烈疼痛,趕忙前往醫院就診,X光檢查結果讓醫生也吃了一驚,這名女子的第3、4、5肋骨竟全部骨折。
咳嗽能咳斷三根肋骨,讓女子也覺得不可思議。醫生追問她的病史和生活習慣後發現,女子把咖啡當水喝已長達七年時間,醫生因此安排她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結果印證了醫生的推測,女子的骨齡已經相當於60歲老人,推斷她提前出現骨質疏鬆應與長期咖啡過量有很大的關係。
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胸外科主任陳寶均表示,近年來骨質疏鬆有年輕化趨勢,生活不規律、不愛運動,加上長期過量飲用咖啡、碳酸飲料,或是酗酒、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加速骨齡老化。
專家提醒,預防骨質疏鬆,平時應適當運動以增加骨質密度,同時還要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在飲食上可多吃如魚、蝦、海帶、牛奶、雞蛋、豆類等鈣、磷含量較高的食物。45歲以上女性則建議每年應進行一次骨質密度檢測。
  回應
蛙蛙:假新聞,專制體制下的人沒資格享受民主的咖啡。
2019-03-03 08:20:58
阿楨
兩成中國人死于吃錯飯? 2019-04-12 澎湃新聞

近日,《柳葉刀》雜誌發佈了全球飲食領域首個大規模研究,通過分析195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飲食結構,從中找到了“吃出來”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
針對中國的部分,研究給出了一個可怕的結果——20%中國人死于吃錯飯:吃太鹹、雜糧吃太少,水果也吃太少!不良的飲食習慣、烹飪方法,都需要為此負責。平日裡大家忌諱的紅肉、含糖飲料、反式脂肪,竟然不是造成中國人“吃錯飯”的罪魁禍首。
  回應
 翻譯過來,營養專家們的說法實際等同於:中國人應該回到古代,像古代人那樣飲食,才是健康的。一說低鹽,古代飲食不僅低鹽,而且非常低。因為那時候鹽是貴重物品,朝廷專賣管制,別說多吃了,很多人經常吃不到,低鹽是必然的;二說雜糧。古代壓根也沒什麼細糧,那時候的穀物加工技術,即使小麥大米,按現在的標準也只能算粗糧;再說水果。糧食不足自然是瓜果來湊,吃瓜群眾在那會兒可是極其普遍。於是乎,古代人民真的是標準的健康飲食,低鹽,少酒(酒很貴,而且都是低度酒),無煙(沒煙草),低油,少肉,多菜多水果,還沒有化學污染工業污染,100%純天然~~~健康到現代人看了要發呆!結果呢?古代人長壽嗎?長壽個鬼,死的一批一批的。人類就是這樣,有什麼就厭惡什麼,缺什麼就羡慕什麼。循環往復,永世不竭~~~
 古代平民甚至中小地主的飲食水準之低,營養結構之爛,食物品質之粗劣都遠超你的臆想。想像的所謂古人天天吃無污染、營養均衡的食物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西方的營養學不可盡信,宣傳吃菜不吃肉的是他們,宣傳不吃米麵水果搞低碳水飲食的也是他們。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胡扯,記得比如鹽別吃太多,糖也別吃太多這類早已有之的經驗,適當的平衡飲食即可。人不是機器,不需要按著計算器來吃飯
2019-04-13 08:11:19
阿楨
亞洲餐飲市場,中餐最受歡迎

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在亞洲美食節——亞洲美食文化論壇於5月17日在北京舉辦。《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與中國烹飪協會在論壇上聯合發佈的《2019亞洲餐飲發展報告》顯示,中餐已成為世界主要菜系中競爭力最強的菜系。此次調查通過全球資料樣本庫發放問卷,同時結合旅遊點評網站貓途鷹和消費點評網站大眾點評上的餐廳資訊,範圍覆蓋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度等五個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國家,回收有效資料樣本超過2500份。
亞洲五國餐飲市場發展呈多元化趨勢,中餐、法餐等世界各大菜系正豐富著人們的餐桌。中餐在世界主要菜系中的受歡迎度排名第一,高達89.7%的受訪者表示在近期吃過中餐,這一數字明顯高於排名第二的義大利菜(66.5%)。
競爭力評估從消費力(受訪者消費意願)、品質力(受訪者對菜系品質的主觀感受)和期待力(受訪者期待度)三個維度進行。中餐的消費力以89.7%位居第一,這表明亞洲五國食客消費中餐的意願最高。調查也發現,各國消費者對中餐的品質力認可度較低。其主要原因在於中餐慣用煎、炸等烹調手段,給食客留下了油膩的印象。
在中餐顯露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中餐餐飲品牌也在蓬勃發展,中國多家知名跨國餐飲品牌在亞洲五國都有分店。其中,臺灣餐廳鼎泰豐在亞洲五國有61家分店;小肥羊25家;海底撈和添好運的分店數量均為21家。
同時,亞洲五國的本土中餐連鎖品牌也在各地市場表現優秀,分別有95.6%、94.5%和94.3%的當地受訪者表示知曉巴米揚(日本)、香港飯店0410(韓國)、珍寶海鮮(新加坡)等本地連鎖中餐廳。目前,中餐跨國品牌正在進行本土化改造,力求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而本土連鎖中餐廳則更專注於品牌化發展,擴大影響力。

六年級男孩每天沖回家燒飯 媽媽崩潰:可他數學才考1分 2019-05-19錢江晚報

就診時,醫生已幫小胖做過全面的評估,他的智商在中等偏下,再加上注意力確實有缺陷,因此成績不好也可想而知。就建議小胖爸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與其把時間花費在補習上,還不如因勢利導,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以盡可能發揮潛能。
2019-05-20 09:27:25
阿楨
現在,六年級下半學期快過去,爸媽和老師都說小胖進步很大,上課不搗蛋了,會認真聽講,作業也會力所能及做一點,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了。
  回應
行行出狀元不是非要通過大學成才!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年薪70萬。
六年級數學1分的傢伙連倉儲庫存都管不了,怎麼做行政總廚?

勿動!!插管去了! 2019-05-19中國之聲

近日,一段寫在餐巾紙上的留言照片走紅網路,上面寫著:“勿動!!插管去了。”
經過瞭解,寫下留言的是工作在急診一線的青年麻醉醫生欒遠航。
因為欒遠航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飯還沒吃完,來急診手術病人就顧不上吃飯了,由於不能及時回餐廳,工作人員就把餐盤收拾了。
剩的飯太多,非常浪費。
  回應
相比美日的醫生,中國的醫生確實挺苦B的。
所以老百姓才看得起病

食堂新菜!螞蟻蒸雞蛋,密密麻麻全是.....你敢吃嗎?2019-05-19

這是最近安徽阜陽師範學院二區食堂推出的新品:螞蟻蒸雞蛋。
說來現在學校的食堂真的很拼了,也有不少奇特的食物。
…..
  相關新聞
《清明上河圖》暗藏細節:原來宋朝就有了打包外賣
西方民主是“點廚子”,中國民主是和廚子商量點菜by社科院政治所長房寧
辣椒最早傳入江浙,但江浙人為何不嗜辣?富甜窮辣!湘鄂川渝雲黔贛氣候潮濕悶熱,貧窮百姓需要重口味下飯。近些年為什麼吃辣越來越普遍?主因是食性遺傳,父母吃辣,孩子基本上也會吃辣。而且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它作用於痛覺纖維的受體蛋白後刺激痛覺傳導神經,恰好大腦中感知痛和愉悅的神經元是重疊的,被痛刺激後會釋放出讓人愉悅的內啡肽,因此吃辣其實是會上癮的,只是不會像吸毒那樣危害身體。而且每個人對辣的承受閾值不同,就像每個人的酒量天生不同一樣,但經常喝,酒量是能提高一些的,食辣也一樣,經常吃辣也會越來越能吃辣。二是現代人肥胖多,傳言辣椒素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有助減肥。三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空調病很普遍。本該流汗上火的暑熱季節,卻因空調,體內反而閉入濕寒,急需吃辣袪濕。四是在川菜、湘菜遍地開花的背景下,食辣成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年輕人,不會吃辣會顯得很落伍而不合時宜。
2019-05-20 09:33:33
阿楨
代糖和真糖一起吃會導致大腦對糖不敏感 2020-03-17 新浪科技

  近期《細胞代謝》雜誌上刊登了一篇論文,與之前科學家所認為的不同,研究者們發現,同時攝入甜味劑三氯蔗糖和碳水化合物,竟然會損害糖代謝功能,反而單獨吃代糖或真糖並沒有什麼影響。
  這種代謝障礙與大腦對糖的反應減弱有關,雖然參加試驗的志願者並沒有覺得味覺有改變。
  志願者:我覺得挺甜阿。
  大腦: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糖是個好東西,也是個壞東西——甜甜的味覺讓人幸福,而吃多了含有大量糖的各種飲料和食品則會導致肥胖以及相關的一系列代謝疾病。由此而生的,就是那些既甜甜又無負擔的低熱量甜味劑(LCS),以三氯蔗糖為代表的各種代糖。
  不過代糖的健康爭議一直都沒有停歇過。沒熱量就高枕無憂了?顯然不是這樣。
  很多人體研究報告顯示,使用代糖與體重增加和糖尿病風險上升相關;但是同時也有完全相反的結論,顯示代糖可以説明人類改善BMI、成功減重;當然,也有科學家做完了試驗,發現代糖和大家身上那幾斤肉沒啥關係。
  當然了,可能也是大家做研究的方法有問題。
  動物研究就更別提了,甚至還有三篇論文得出三個互斥結論這種奇景。
  目前已經有了幾個假說。從外周角度來說,代糖能夠結合胰腺和腸道中的味覺受體,從而影響葡萄糖轉運蛋白SGLT-1和GLUT2,或通過促進腸降血糖素釋放來改變葡萄糖代謝;從中樞神經角度,也有“甜味-能量解耦假設”,認為神經對甜味的識別與能量攝入脫鉤,使得機體對甜味的反應減弱。
  這個假說的意思就是,使用代糖代替真糖,雖然感知到了一樣的甜味,但是實際攝入的熱量是完全不同的,代糖熱量很低或沒有熱量,這就會使得正常的葡萄糖代謝反應減弱,並導致隨後的葡萄糖耐量下降。
…….
  如果解耦假說成立,我們可以想到,喝代糖飲料組的志願者們應該能夠表現出代謝障礙。
  但結果和預想的大不相同。
  總的來說,代糖和真糖本身似乎並不會影響糖代謝,但是同時攝入三氯蔗糖和碳水化合物,就會短期影響代謝功能並導致大腦對甜味的敏感性降低。
  當然了,這項研究還有一定的局限,比如說只研究三氯蔗糖這一種代糖,樣本量也不算大,試驗期間也比較短,還沒有研究這種代謝障礙是否可逆。
https://tech.sina.com.cn/d/f/2020-03-17/doc-iimxyqwa1060896.shtml
2020-03-18 08:17:34
阿楨
《自然》:代糖騙不過腸道! 2020-04-20 新浪科技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的Hwei-Ee Tan和Charles S。 Zuker等研究發現,除了在舌頭上產生甜味,葡萄糖還能直接作用在腸道,通過腦腸軸,不依賴味覺而產生對糖的偏好。這一途徑恰恰是安賽蜜等人工甜味劑所缺少的。
  甜味由舌頭和上顎上的甜味受體感受。不過研究發現,敲除了甜味受體,嘗不到甜味的小鼠,依然會產生對糖的偏好。本身就缺乏甜味感受器的貓,有時也會跟鏟屎官要糖吃。
  研究人員先是給小鼠提供了一瓶糖水和一瓶自來水,如預期的那樣,野生型的小鼠嗜甜,幾乎只會去喝糖水。
  而小鼠在面對糖水和甜度相當的人工甜味劑安賽蜜溶液時,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最初,小鼠在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偏好,飲用糖水和安賽蜜溶液的次數差不多。但到了1天后,小鼠就幾乎只會去喝糖水了。甚至敲除了甜味受體,嘗不到甜味的小鼠,1天后也會明顯的偏好糖水。
  這種對糖的偏好並不是出於糖中所含的熱量。使用一種機體無法代謝,不能產生熱量的葡萄糖類似物——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MDG),也可以像葡萄糖一樣,讓小鼠對其產生偏好。
  研究發現,飲用糖水後,小鼠的孤束核尾側部(cNST)有明顯興奮,而飲用安賽蜜溶液和水之後,這部分腦區的活動很弱。
  為了明確是哪一段消化道感受到了糖,研究人員直接把導管插入了小鼠十二指腸球部,並在其下方大約12cm打開一個出口讓糖水流出,相當於截取了小鼠的十二指腸和一部分空腸。在向這一段腸道中灌入糖水或MDG溶液後,小鼠cNST都產生了明顯的興奮,而切斷迷走神經後,糖水引起的cNST興奮也消失了。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腸道中感受糖的,正是用來吸收葡萄糖的SGLT-1。而不通過SGLT-1吸收的果糖和半乳糖,也不能引起cNST的興奮。
  也就是說,除了舌頭上感覺到的甜味外,葡萄糖還可以被腸道中的SGLT-1感受,通過迷走神經引起cNST興奮,產生對糖的偏好。
  研究人員計畫進一步研究腸道中這一感受糖的神經通路,與大腦中管理獎勵、進食、情感等等其它部分的聯繫,以更好地理解喜歡吃糖的根源。
https://tech.sina.com.cn/d/f/2020-04-20/doc-iirczymi7279645.shtml
2020-04-21 07:50:01
阿楨
Cell揭秘:為啥會挑食?原來腸道微生物才是真正的食客 2020-04-14 新浪科技

  美食色香味俱全方得歡心。究竟是什麼在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呢?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家Jeffrey Gordon及其同事在最新一項研究中對此給出了解答:或許“看不見的腸道微生物”才是影響我們對事物選擇的“真正食客”。該研究結果已於9月19日發表在國際重磅期刊《Cell》雜誌上。
  研究人員挑選出有著一組相似腸道微生物的小鼠進行培養,首先為他們投喂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培養出與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相似的20種不同種類。接著,改變它們的飲食,給其投喂由34種蔬果蔬菜製成的合成纖維製品,觀察愛飲食的改變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以及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是否能夠促進微生物組中有益代謝酶的表達。
  試驗觀察發現,不同的腸道微生物有著不同的“口味”。有的愛吃蛋白質,脂肪或碳水,有的則更喜歡膳食纖維。並且當它們獲得最愛的食物時,它們的“隊伍”就會變得更加龐大。
  所以,當你開始“挑食”時,你原本均衡的腸道微生物開始 “失衡”,當你一直“偏愛”某種食物時,或許是這逐漸隊伍龐大的“食客”發出的需求信號。

糖分“妖魔化”:真的對健康有害嗎? 2020-04-20 新浪科技

  各類複雜和簡單碳水化合物其實也是由糖類分子構成的,消化後可以水解成葡萄糖,供細胞產生能量,維持我們聰明大腦的運轉。複雜碳水化合物比如全粒穀物和蔬菜,簡單碳水化合物則更容易消化,可以迅速向血液中釋放糖分,比如我們日常食物中含有的果糖、乳糖、蔗糖、葡萄糖、以及人造玉米糖漿等其它糖類。
  人類一度只有在水果成熟的那幾個月裡才能接觸到糖分。大約8萬年前,人類偶爾才能吃到水果嘗到糖的甜味,因為大多數水果都被鳥兒搶去了。
  在16世紀之前,只有富人才吃得起糖。但隨著殖民貿易,糖逐漸變得越來越普及。到了上世紀60年代,人們發明了將葡萄糖大規模轉化為乳糖的技術,在此基礎上發明了果糖和葡萄糖的濃縮物——高果糖玉米糖漿。
2020-04-21 07:52:42
阿楨
如今,我們一年到頭都可以隨時享用充足的糖分。現代人的糖分攝入遠遠不如遠古時期那麼健康。如今,糖已經變成了威脅公眾健康的頭號公敵:政府開始對糖收稅,學校和醫院不再通過自動販賣機出售糖果,專家甚至建議把糖從日常飲食中徹底剔除出去。
  最新研究發現,吃糖更多的人更易患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但這也許不是吃糖的錯。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能證明糖除了熱量過高之外、對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一項研究顯示,每天的果糖攝入量若超過150克,就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從而增加患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疾病的風險。但研究人員也總結道,通常在攝入大量糖分之外、攝入的熱量也過量時,才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且對健康的影響更可能是因為,攝入糖分會增加卡路里過量的幾率,而不單單是糖本身的作用。
  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人指出,把某種食物“妖魔化”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會導致人們產生誤解,甚至拒絕食用維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
  研究人員總結道,雖然軟飲料攝入量和糖分添加量與肥胖人數同步增長,但這種相關性太過寬泛。
  而且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高果糖玉米糖漿是造成“肥胖危機”的主因。一些專家指出,在過去十年間,全世界數個國家的糖漿消費量都在不斷降低,但肥胖水準卻不減反增。比如在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幾乎不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地區,也廣泛存在肥胖和糖尿病等問題。
  可見高果糖葡萄糖漿並不是唯一有問題的糖類。其它添加糖,尤其是果糖,也與多種健康問題脫不了干係。
  首先,果糖可能容易引發心臟病。肝臟細胞在分解果糖時,最終產物之一就是甘油三酸脂。這種脂肪會逐漸在肝細胞中積聚,如果進入血液,就會在動脈壁上越積越多,形成脂肪構成的動脈硬塊。
  一項研究似乎也支持這一觀點:與日常攝入熱量只有不到10%來自添加糖的人相比,這一比例超過25%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是前者的兩倍。二型糖尿病的發生也與攝入添加糖有關。上世紀90年代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每天飲用一瓶以上軟飲料或果汁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幾率是很少喝飲料的女性的兩倍。
  糖並不是引發疾病的直接原因
  但這同樣不能證明糖分是否真的會引發心臟病或糖尿病,造成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壓的主因應當是過度熱量攝入,糖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2020-04-21 07:54:54
阿楨
只要攝入的能量超過消耗的能量,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脂肪囤積、胰島素抗性和脂肪肝,與飲食結構無關。如果某人的能量消耗量很大,且攝入的熱量符合應有水準,就算飲食中含有大量果糖或其它糖類,身體也不會受不了。
  比如運動員的糖類消耗量往往高於常人,但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卻很低,因為攝入的多餘果糖會在運動過程中被代謝掉,從而增加其運動表現。
  將糖類“妖魔化”並不可取
  雖然當前的指導原則建議,添加糖提供的熱量不應超過單日總攝入熱量的5%,但營養學家指出,真正健康、均衡的食譜對每個人而言都有所不同。
  我們不該給食物貼上“好”或“壞”的標籤,這種做法並不健康。把糖變成一種禁忌只會增加它的誘惑力。
  美國詹姆斯•麥迪森大學副教授艾倫一直在研究宗教與科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我們把糖視作惡魔的原因很簡單:歷史上的人類總會把自己最難抵擋的事物妖魔化。而如今,我們又將糖類妖魔化,希望借此培養自己在渴望面前的自控力。
  糖會帶來很強的愉悅感,所以我們不得不將其視作一種強烈的罪惡。當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非好即壞時,就無法想像這種罪惡能夠以介於好壞之間的形式存在。我們對糖的態度就是如此。
  用如此極端的態度看待事物會令我們對自己的飲食感到焦慮,每天都要冥思苦想自己該吃什麼。杜絕糖的攝入甚至可能產生反作用,因為你可能會用熱量更高的食物(比如脂肪)代替糖類。
  此外,在圍繞糖進行討論時,我們往往會把含有添加糖、但缺乏其它必備營養物的食品和飲料(比如軟飲料)和含有糖分的健康食物(比如水果)混為一談。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令28歲的瑞典人蒂娜(Tina Grundin)大傷腦筋。她一度認為所有的糖都不健康,因此採用了高蛋白、高脂肪的素食飲食習慣,結果因此患上了進食障礙症。
2020-04-21 07:56:31
阿楨
為什麼中國菜這麼油膩,中國肥胖率卻沒有美國那麼高? 2020-10-13

有人覺得我們中餐只是看起來油膩,實際上油都在菜湯裡了,吃不到肚子裡。而西餐則是看著沒啥油,油都在菜裡了。
我們的家常菜還是很健康的,而且中國人吃瓜果蔬菜之多,外國人是不能比的。
其實,讓人長胖的不止是油,還有糖。美國的速食包括正餐,幾乎樣樣都是糖油混合物。
是2012年BBC紀錄片——《致肥元兇》將導致1980年以來迅速翻番的肥胖率元兇指向上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
首先是美國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的玉米產量過剩只能用來餵養牲畜,這導致美國牛肉供應量激增,大量廉價牛肉湧入超市。
其次,過剩生產的玉米通過使用日本科學家發明的將其轉化為一種甜味劑——高果糖玉米糖漿。這種糖漿價格低廉,且比蔗糖更甜。為了商業利潤,軟性飲料的生廠商把產品裡糖的用量提高了很多。
“飲料做得越甜,我們就買得越多。”而當糖的攝入量過高時,肝臟的凝結素就會停止工作,不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經吃飽了,於是你會一直吃,陷入一種進食-患病-上癮的惡性循環。
  肥胖——心臟病:糖才是罪魁禍首而非脂肪的觀點遭到了美國制糖業的打壓。
於是,低脂健康的概念在食品產業的“引領”下深入人心,大量“低脂高糖”垃圾食品,卻被貼上對心臟有益的標籤,被人們認為是健康食品而受到熱捧。
沃勒斯坦還是一家電影院的經理時為了提高利潤,他開始向觀眾兜售大份爆米花,沃被麥當勞挖走後也逐步開始推出更大分量的高糖高脂高鹽食品。
從這以後,各種大分量的食品層出不窮,還衍生出了套餐搭配。
美國政府也試圖用徵稅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
但這很快就遭到了食品生產商們的反擊。
食品生產商為了商業利潤,將美國人的胃口養的越來越大,美國的肥胖危機就這樣變得越來越嚴重。
  回應
美國人喜歡的綠色健康食品,但蔬菜水果為啥要放糖醋汁或者沙拉醬?
美人喜歡綠色健康食品?沒搞錯吧,美國滿大街都是基改肉/蔬果,美國越窮越胖,黑人比白人胖子多,領食品劵難道給你吃綠色食品?綠色?美國人懂烹飪?沙拉都是高糖高熱量,美國是垃圾食品製造國!
2020-10-14 09:25:01
阿楨
健怡可樂與全脂一樣糟 人工甜味劑提高這種疾病風險20% 2020/11/29 中時

為了解人工甜味劑對健康的影響,法國科學家進行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計畫,追蹤10.4萬名消費者,將其分為無消費者、碳酸飲料低消費者、與碳酸飲料高消費者,並每半年記錄1次攝取的含糖量或人工甜味劑量。結果發現,人工甜味劑與含糖飲料都使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0%。
在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中,除了無消費者、低消費者與高消費者外,還將飲料分為含糖飲料或人工甜味劑飲料。舉凡含糖量高於或等於5%的飲料,定義為含糖飲料;而低於5%的含糖量或添加「非營養性甜味劑」的飲料,就被歸類為人工甜味劑飲料。參與實驗者每6個月就要繳交日常3餐飲食記錄。
根據自2009年至2019年的記錄,這3大族群中,攝取含糖飲料與人工甜味劑飲料的消費者,與完全不喝飲料的人相比,罹患心臟病、心肌梗塞、暫時性腦缺血、中風、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與進行血管成形術的機率多了20%。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一般人會認為吃進較少的熱量與糖分,喝人工甜味劑飲料跟喝含糖飲料根本沒有差別。甚至,專家認為人工甜味劑改變人體新陳代謝,加速對糖的吸收速度。
這項結果證實人工甜味劑根本不是健康的替代品,甚至應該對其課徵更高的稅金,或在標籤上清楚的標明警語。
所以,雖然不是這麼健康,但如果下次想要吃點或喝點有甜味的東西來提振精神時,還是選擇蔗糖吧。
2020-11-30 09:55:34
阿楨
瑞幸咖啡打敗星巴克 2022.08.21 工商時報

大陸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因財務造假,被紐約交易所打入粉紅單交易、高層大換血,企業生命幾可說跌落穀底。未料才短短兩年,瑞幸就轉虧為盈,甚至門市數超越對手星巴克,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戰。
瑞幸2022年第二季,總收入人民幣32.99億元,同比增長72.4%。星巴克中國則為5.4億美元,年減40%。此外,瑞幸門市7,195家,星巴克5,761家。
據美國會計準則(GAAP),瑞幸2022年第二季的營業利潤為2.416億元,遠高於上年同期的9,200萬元,利潤率更超過7.3%。尤其瑞幸的自營門市已連續盈利,第二季利潤為7.122億元,自營門市同店銷售增長率為41.2%(星巴克則是下降44%),利潤率為30.6%。
帶領瑞幸成功逆襲的秘密武器,乃是一款新的飲料。2021年4月,瑞幸推出了生椰系列飲料,該飲料頗受好評,在上市一年後累計銷量1億杯。時隔一年,瑞幸玩起了跨界行銷,與大陸老牌飲料「椰樹椰汁」聯名推出的椰雲拿鐵,再次引爆社交媒體話題熱度,第一周就售出了495萬杯。2022年第一季瑞幸咖啡推出了34款新品,對業績形成支撐。
此外,瑞幸也未停止過開店的計畫,繼續向三、四線城市耕耘。另一項讓瑞幸快速趕超星巴克的主因則是疫情。瑞幸門市多主打外帶街邊店,而星巴克向來以商務社交空間、品牌體驗為其強項。三年疫情下來,白領階層對於上述這類空間的使用大幅縮減,加之星巴克門市較大、又選在高房租的黃金地點,輕資產的瑞幸反而有更多生存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瑞幸咖啡竭力自救的這段時期,大陸的咖啡市場上也出現更多的競爭者,除了NOWWA、Manner、Seesaw等,就連中國郵政、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體育品牌李寧都相繼傳出有意跨界經營咖啡市場的消息。據艾媒諮詢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大陸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817億元,預計2022年達到4,856億元,2025年達到1兆元。
  回應
星咖真的價高,工作日自己煮(國產的咖啡豆,性價比超高),休息日就瑞幸,星好久沒喝了。
現在點咖啡一般不會考慮星巴克,除非要去約人。
只有找個地方去坐坐的時候才去星巴克,喝的話一般選擇瑞幸,瑞幸的咖啡味更濃
2022-10-31 07:47:32
阿楨
我見過最健康的吃法是荷蘭人的飲食,荷蘭人幾乎個個精瘦 2022-11-13

【本文來自《中國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患者數量翻倍或近5億》評論區】
中國人過去饑荒吃不飽的時候很多菜系潛在的都是用少量食品的量來快速填肚子,那麼必然就是高熱量高脂肪的東西,中餐飲食結構必然導致高血壓。重鹽重油的餐飲口味必然加重高血壓。
我見過最健康的吃法是荷蘭人的飲食,主食土豆泥,裡面夾著胡蘿蔔蔬菜和培根牛肉粒,旁邊加一點牛肉或者火腿,或者是鱈魚,加優酪乳乳酪一杯,荷蘭人在西方國家是個異數,西方國家人老了發體,荷蘭人幾乎個個精廋。
  回應
特意搜了荷蘭肥胖率:47%。
打人不打臉,批人不揭短。
奴才眼裡,主子什麼都好,都高級。
我見過最精瘦的是阿富汗、海地、索馬里、葉門、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家的人民,他們才先進,人家農業不但不用農藥、化肥、大棚這些,甚至有的都不要種子,長什麼吃什麼。
人在美國,我兒子說,他們在課程social studies裡瞭解到的,美國原住民牙病高發率,跟喝可樂密切相關,墨西哥人特別喜愛可樂,本來墨西哥人很接近中國人的體質,如今墨西哥人超胖很多,可樂基本上算毒藥。
2022-11-15 08:24:53
阿楨
全球飲食報告揭露最危險的飲食習慣 2022-12-12 阿淇博士

反式脂肪、燒烤、紅肉、糖都不重要,最可怕的是華人重鹽重油飲食
  回應
中國各地不太一樣,西北鹽油還好。西南及中南部重油重鹽。東南沿海飲食清淡,山東鹽略高。東北低油,多豆製品。我在江浙,甚至覺得臺灣水果過甜,日本拉麵過鹹。
不難理解,中餐很多高鈉的調味料和醃製和發酵食品。
日韓醃漬物多,胃腸道癌也多。
以前在日讀書,日人也重鹹重甜.拉麵.味增湯.醬菜..蛋糕甜點.
可是,日本人不喝拉麵湯
我去日本,他們都把湯喝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2fvo1kTJc

韓媒稱“稻種是從朝鮮半島傳到日本”,日線民不樂意了 2022-12-13

近日,韓國《農民日報》介紹“高陽家瓦地稻種”讓韓國有了“5000年的農耕歷史”;讓“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的稻種傳播路線有了根據,而日本主張 “中→日→朝”失去可信度。
  回應
有什麼好爭的?反正源頭都是西亞。
小麥的起源地是中亞,分別向東、西傳播。但水稻是東亞起源,中國已發現1萬年。別被西方的所謂“歷史”洗腦了。
怎麼老有一堆人想給中國文化找個外國爹?這麼不自信的嗎?
幸虧中國出土早,否則水稻又成了外面傳入的了。

朋友請我去吃一家豬蹄店,到店發現服務員都是維吾爾族同胞 2022-12-13

這才是正常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新疆逐漸變多,可能因為信仰的問題,你不能吃,但並不妨礙你借此謀生,就像哈薩克很多穆斯林養豬出口換取外匯。更不能把這種全球絕大多數人都在吃的東西污蔑為髒東西,用它去劃分人群、製造隔閡。
  回應
和一個回族朋友談過,他說好多都是誤解,《古蘭經》禁忌的食品:自死物、溢流的血、豬肉和“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比如豬肉,穆斯林不能吃和經營,但不干涉別人吃和經營。再比如,“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包括雞牛羊肉、魚類、海鮮等等,在現在的生活中真是不好辦。
2022-12-14 09:31:22
阿楨
2012年我國每人每天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 10.5 g。 按世衛建議每日 5 g。
  回應
現在最反感這種科普,今天中國人這不能吃,每天那不能吃。 反正就是中國人的飲食全是毛病。 不能吃豬油,被忽悠了多少年。特麼後來才發現,都是油商的套路。 味精不能吃,是雞精商家的套路。 背後全是利益暗藏! 你不就是想推銷低鈉鹽嘛。 省省吧!

我們花了幾千塊裝了個洗碗機,結果現在就是個擺設了

【本文來自《在韓國洗碗機等小眾家電的普及率遠高於我們,更不用說地暖了,人家早就普及了》評論區】
要用洗碗機的話,先把殘渣請理一下,一個一個擺洗碗機裡,然後放洗碗劑,然後去幹別的,等機器洗完了的收進消毒櫃,整個洗完時間跨度大約半小時。
我覺得洗碗機適合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極度不願洗碗,不管碗多碗少的,由洗碗機代勞很合適;二是家庭人口多碗碟量大的,可以大大減輕人的勞動量;三是碗量雖不太大但容易為洗碗發生矛盾的,為碗置氣不值得,用機器來調和矛盾。 如果不是上面的情況,你需要瞭解以下幾點: 1.用洗碗機不是不需要勞動。人需要做的是倒菜、擺放(擺不好容易洗不乾淨)、操作機器、洗完取出,不能把機器當碗櫃。2.洗碗機超快洗需要30分鐘。 3.洗碗機價格高,占地大。4.洗碗機需要耗材。如果每餐產生的碗少,10分鐘就收拾完了,這種情況下洗碗機不如人。
2023-02-13 07:41:30
阿楨
南方菜偏甜北方菜偏鹹,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北高南低、東高西低” 2023-03-05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分佈特徵。東北地區患病率較高,吉林省達到了4.5%,遠高於全國3.21%。東部沿海高於內地,特別是江浙滬達4%。 而兩湖江西2.2%,體現了糖尿病患病率與居民生活水準高低緊密相關;奇怪了,為什麼會北高南低?而且高發地區沒有廣東?可能,北方廚師在做菜時也放糖,只不過鹽巴放得更多,遮蓋了甜味?至於浙江菜和上海菜對北方人來說也是偏甜,但實際杭幫菜和本幫菜 “濃油赤醬”,糖和鹽都不少放啊。 3、最後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攝入過多的氯化鈉,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使血壓難以控制。最後南方人喜歡吃新鮮海鮮法要不白灼要不清蒸,全程不加鹽也不加糖,吃的就是食品本身的鮮甜味,吃這些食物為主的人群,想得糖尿病都難啊。
2023-03-07 08:36:26
阿楨
《柳葉刀》證明了中餐是非常健康的 2024-11-22

《刺胳針》是一份醫學期刊,不是美食雜誌。所以《刺胳針》企圖用理化分析來證明中餐是最要命的,就難免會得出錯誤結論。我覺得應該用醫學統計來證明哪國飲食比較健康,這樣才是客觀公正。
2022年的8.28億糖尿病患者中,2.12億印度,1.48億中國,美國4200萬、巴基斯坦3600萬、印尼2,500 萬和巴西2,200萬。人口佔比:巴基斯坦15.25%,印度14.96%,美國12.61%,中國10.42%,巴西10.23%,印尼9.06%。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與飲食的關係也很大。相較於糖尿病,肥胖更是與飲食息息相關。2024-02-29《柳葉刀》分析了近32年肥胖率的變化。2022年肥胖率最高的是東加和美屬薩摩亞的女性,以及美屬薩摩亞和諾魯的男性,超過60%。英國女性28.3%全球第87;男性26.9%第55。美國女性43.8%第36;男性41.6%第10。印度女性9.8%第182(倒數第19)男性5.4%,第180(倒數第21)中國女性7.8%第190名;男性8.9%第149位。
  回應
不錯,至少還能找數據,支撐論點。但是,難道不是該找最新的數據麼?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肥胖盛行率及相關併發症:1580萬成年人的橫斷面真實世界研究》報告,中國成年人超重率為34.8%,肥胖率為14.1%。另外,我國糖尿病盛行率仍在上升,根據WHO 2011年標準診斷,糖尿病盛行率自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2019年的12.4%。我國雖然不是糖尿病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但也是排在前列的。你要說我們的肥胖率不高,那我想問,肥胖率排名靠後,為何糖尿病盛行率排名靠前?
我的文章是要用《柳葉刀》自己刊的數據來反駁《柳葉刀》的錯誤觀點,這叫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好像沒看懂。另外,你置疑我沒有找最新數據,結果你用2019年的數據來反駁我引用的2022年的數據,說明你時間觀念是混亂的。其三,《柳葉刀》刊文說中餐是最要命的,所以我只要證明還有一些國家的飲食比中餐差就行了。第四,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與飲食的關係也很大。你又沒正確理解,非要把肥胖率和糖尿病比率混為一談。
做為一個命不久矣的長期糖尿病患者,明確的告訴大家,其起因和飲食其實關係不大,真正的起因是因為愛喝甜飲料。
2024-11-25 03:20: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