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28 06:46:44| 人氣3,10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圖-154電戰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154電戰機

解放軍的空中電子戰力量一直是一個迷團,目前確信存在的大型電子戰飛機包括轟電-5、轟電-6,以及部分運輸機的改型,但具體情況均不詳。據信最精銳的型號為圖-154MD電子戰飛機。據外電報導,95年初解放軍空軍將兩架圖-154M客機改進為電子戰空中平臺。右圖為圖-154客機。這兩架電子戰型號從外觀上看加裝了多個雷達罩、天線和電子戰設備。傳聞兩機開始均以北京南苑機場為基地,之後圖-154MD的數量增加至6架,部署在南京軍區。蘇聯/俄羅斯的圖-154也有電子戰型號,與解放軍圖-154MD是否有關聯則不得而知。
圖-154(TU-154)客機是俄羅斯圖波列夫設計局設計的三發中程客機,用以替代圖-104、伊爾-18等早期噴氣客機,兼作運輸用途。1966年春開始設計,1968年初在莫斯科附近的儒科夫基工廠進行地面滑行試驗,1968年10月14日首次試飛。共有6架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用於試飛,從第7架開始交付蘇聯民航局使用。1971年處蘇聯民航局所接受的第一架圖-154進行初步驗證飛行和機務人員訓練飛行,同年5月開始郵件和貨物運輸。至1992年9月,已生產各型圖-154約1000架,現在還在繼續生產。大部分由蘇聯民航使用。國外用戶有: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波蘭、敘利亞和中國等。目前中國的圖-154客機主要集中在聯航公司手中,由於改進為電子偵察機,其地位非常重要。
圖-154客機主要型別:圖-154基本型,載客167人;圖-154A,提高了發動機功率,增加最大起飛重量,改進了設備和系統,提高了飛行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維護要求。1973年下半年第一次試飛,1975年正式投入航班飛行。圖-154B,新增加了可供II級自動著陸的湯姆遜/CSF/SFG公司自動飛行控制和導航設備。在作業系統中採用了低速橫向操作擾流器,擾流器沿展向增大,外段低速副翼變短,改善了飛行橫向操作性。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機身後氣密隔框後移,增加客艙長度,載客達180人。在A型上用來壓重的燃油在B型上可作為正常燃油使用。1977年開始批量生產。圖-154C貨運型,在B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機身左側機翼前方增開一寬2.8米、高1.87米的貨艙門,主貨艙容積73立方米,可運載9個2.24米×2.74米的集裝貨盤。地板下的行李艙還有38立方米的空間裝運散裝貨物。圖-154C正常載重量20000千克,航程2900千米。圖-154M改進型,在圖-154B生產開始後,於1980年提出,對尾翼重新設計,機翼的縫翼減小,擾流片加大,尾部中央發動機進氣口擴大,原位於中央發動機下的輔助動力裝置移至機身尾錐內。換裝索洛維耶夫D-30KU渦輪風扇發動機,單臺推力10604千克。1984年12月27日首次交付蘇聯民航局使用。至1992年已生產75架,中國民航訂購7架。
圖-154和波音、空客等客機相比,並不能算一種好的客機。由於蘇聯的航空設計思想、發動機技術等原因,該機經濟性不好,舒適性差,更要命的是可靠性也不太行。先是發動機頻頻出現嚴重故障,國內的圖-154曾出現渦輪葉片斷裂打壞發動機短艙的事故,幸好飛行員技術過硬,加上運氣,未出現大的事故。但其他事故不斷,機毀人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圖-154稱為了民用航空界中較不受歡迎的機種。這是國內的圖-154逐步轉入聯航中的原因,也是選擇該機作為電子戰平臺的一個次要原因。
關於我國圖-154MD上的合成孔徑雷達(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資料是保密的,但可以通過一些公開資訊進行推測。合成孔徑雷達在我國高新科技863工程中竟然占了兩個席位,可見其作用之大和用途之廣。這兩個項目分別為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和航空遙感即時傳輸系統。實際上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平臺部分作為星載平臺的試驗品,當然也有獨立發展的重大意義。1994年8月,機載即時數位成像處理器通過鑒定,標誌著我國合成孔徑雷達研製技術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並於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後一專案的具體內容為:利用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和即時成象器全天候獲取地表資訊;利用資料壓縮,衛星通信技術,實現“機星地”遙感圖像的即時傳輸;利用遙感圖像處理和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實現對測繪圖像與已有資訊複合,進行快速的災情評估。該專案早在94年已進行了設備驗收,明眼人馬上可以看出這一項目的軍事含義。航空合成孔徑雷達在98年抗洪中安裝在我國引進的賽斯納“獎狀”II(CITATION II)型小型噴氣客機上,發揮了一定作用,可以做為佐證。當時科研人員我國第一臺L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裝上中科院的測繪飛機,對洞庭湖、鄱陽湖5萬平方千米的災區進行了成像測繪。該雷達的圖像解析度可達3米,於1997年研製成功。解析度的資料,恰好於外電所描述的資料吻合。
賽斯納“獎狀”II採用的機載合成孔徑側視雷達雖然肯定不如圖-154MD的雷達,但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該雷達對外稱CASSAR-44,合成孔徑體制,脈衝壓縮,四圖像通道,四線極化。波段三釐米。由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在1984~1987年期間研製。雷達樣機由11個分機組成:天線、平臺、饋線雙工器、發射機、接收機、記錄器、光學處理器、運動補償系統、計時器、整機控制與故障檢測系統、電源。其中,天線、平臺和饋線雙工器安裝在飛機機身外部的天線罩內。其他部分均安裝在飛機密封客艙內。工作狀態包括空地測繪和即時資料傳輸。其4401型的兩種工作方式:A方式-最大45km,測繪帶寬30km,B方式-最大55km,測繪帶寬30km。4402型的四種工作方式:A方式-最大50km,測繪帶寬35km,B方式-最大60km,測繪帶寬35km,C方式-最大95km,測繪帶寬35km,D方式-最大105km,測繪帶寬35km。在不同高度以不同方式工作,可得不同俯角的圖像。
根據公開資料,用於搶險救災的“機載SAR圖像即時傳輸系統”由機載平臺、衛星轉發站、地面資料接收站、高速圖形處理工作站和其他終端組成。圖像在機、星、地之間傳送是經過數位化壓縮的,準確及時。在地面站和圖形工作站間,可通過專用設備、Internet手段或非即時傳輸實現圖像發送。專用軟體是Visual C++在WINDOWS95/98下開發的,具有多線程處理的特點,同時配套開發了保密段。上述特點在軍用SAR圖像系統中必然有著指導性的意義。
上述成果集中在“九五”期間,其中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工程系的“九五”重點預研項目“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處理及應用”起了很大作用。該專案在國內首次完成基於CS演算法、兼有正側前斜成像能力、全數位、運動補償、3米解析度SAR即時處理機的研製;在大前視角、聚束、幹涉等多種SAR模式的各種成像演算法和運動補償技術等方面、先進相控陣雷達仿真系統及新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了相控陣雷達仿真軟體。上述成果反映在863計畫的先進機載對地觀測系統上。該系統由4個子系統組成,每個子系統又由硬體研製分系統、資料處理分系統及應用示範分系統組成,構成配套的系統技術。系統中,模組化多功能成像光譜儀於系統其標誌性參數為128個波段,可見一近紅外波段光譜解析度達5nm,具有可見一近紅外、短波紅外及熱紅外3個波段範圍模組化作業能力。該光譜儀可在對地觀測時,在連續光譜段上對同一地物同時成像,因此能從空中直接識別地球表面的物質。同時開發了三維資訊獲取與即時/准即時處理系統,增加掃描器成像波段,提高定位精度,形成實用化技術系統。
“九五”期間將確定高級合成孔徑成像雷達系統,該系統將採用雙波段多極化、高解析度及幹涉SAR等三個方案中的一個,或綜合其中兩個,研製出實用化SAR系統。屆時我國將擁有完全能與E-8 JSTARS相比的實用型合成孔徑雷達偵察機。但鑒於保密原因,迄今未見公佈成果,估計已裝備我軍服役。
與之相對應的是,圖-154成像偵察型恰恰就裝備了類似匹配的偵察系統。圖-154偵察系統分別是RON SAR合成孔徑雷達、RADUGA紅外成像系統和電視攝影系統。電視系統解析度達到0.3米。合成孔徑成像作業高度在12000~500米,解像度3×3米。紅外成像作業高度3000~1500米,解像度0.5米。其中電視成像系統還包括側視電視攝影機。這充分應證了以機載平臺作為星載平臺的試驗品的做法。為配合這一偵察系統,高空間解析度CCD數位相機也在緊張研製中。數位掃描圖像得到的大比例尺成圖,將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左圖為863公開的星載全色照相系統機載試驗系統成像圖片,標注飛行高度3700米,速度400千米/小時,解析度為4米。
按公開資訊來推斷,機載合成孔徑偵察系統主要由資訊獲取子系統,資訊處理子系統和應用子系統三部分組成。資訊獲取子系統類似於國際流行配置,主要是由紅外、可見光、合成孔徑雷達感測器組成。具體到國產系統上,則分別為128通道的成像光譜儀、244通道的CCD成像光譜儀、高空間解析度的CCD航空相機、具有三維資訊獲取能力的三維成像儀以及L波段合成孔徑雷達。一共5個偵察系統和手段。實用的、可運行的對地觀測系統按規劃在2000年的下半年完成,與圖-154偵察機服役時間相符。按傳媒報導,2000年12月,該系統已通過對北京中關村地區的遙感成像試驗,具有“國際先進水準”和立即投入實用的能力。那麼我們基本可以確認,圖-154偵察機在2001年初已經可以實用。
這裏還應該提一下“防洪遙感即時傳輸系統”,該系統在抗洪期間發揮過重要作用。我們主要是想提及該系統的綜合技術,基本上可用於軍用即時戰場監測偵察。該系統是綜合應用遙感技術、GPS、GIS、航空衛星通信技術、電腦圖像處理技術等建立的一個綜合系統,同時也是典型的3S(遙感、GPS和GIS)一體化系統。如上所述,該系統同樣由資訊獲取、資訊傳輸和資訊處理三部分組成。但資訊獲取部分則由更大意義的平臺構成,即遙感飛機、側視合成孔徑雷達(SAR)、即時成像器、GPS等。資訊傳輸採用“機-星-地”(即飛機-衛星-地面)傳輸方式,由機載站、轉發站和用戶站等構成。而早在1990年,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即時資料傳輸系統已獲得成功。資訊處理由電腦圖像處理、GIS及其週邊設備構成。經過通信衛星中繼,設置在遠方(抗洪時是指北京)的防汛指揮部的接收站就可直接看到災區的現場圖像。同理,擁有地面資料接收裝置的各級指揮官也可由此系統的軍用型獲得戰場即時偵察資訊。
除發展機載、星載合成孔徑測繪偵察雷達外,國內還在研究將其引入到導彈制導領域。實際上星載合成孔徑雷達系統的偵察區域遠大於機載系統,精度則僅僅略低(5米對3米),效率更高。但機載系統的優點則在於可機動靈活、隨時的監控特定區域。
關於解放軍空軍的圖-154MD的目前所知的兩幅圖片中,兩架的雷達罩、天線大不相同。其中一架裝有類似E-8 JSTARS的長條形雷達罩,幾乎可以肯定裝有類似的合成孔徑地面測繪雷達。其詳細情況至今不為外界所知,但據信圖-154MD可執行收集電子信號、監聽、幹擾、電子戰支援、地形測繪等任務。
從官方對空軍科研的一些報導推測,我軍的圖-154電子戰機是以實物測繪方法來獲得原始資料,從而完成氣動外形改動的設計的。報導稱,空軍飛機研究室挑起我軍資訊戰飛機的高精尖工程,涉及飛機結構、氣動、材料、電子等諸多專業,協作單位元數十個,需要加裝數百套設備。主要負責人劉宏印,首先必須測繪飛機原外形。由於沒有現成的外型資料,必須測繪實物飛機。最終用“近景攝影法”,在飛機上設置了上百個典型切面、幾千個標誌點,測繪出上萬個資料,綜合誤差小於1.5毫米。此成果縮短了近3個月的試驗時間,投入的人力僅為傳統方法的1/3。站長個人認為這就是指圖-154,望網友指正。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往圖-154上加雷達罩,必然要進行詳細周全的氣動外形改動設計。
2003年7月,由第38所改裝的一架載有合成孔徑雷達的解放軍米-8直升機,對安徽阜南縣蒙窪蓄洪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水災實況進行探測,採集到了大量的資料。
從照片上看,上述圖-154MD的編號採用民航編號“B-XXXX”,塗聯航標志,實際上則完全由空軍控制。
據外電資訊估計,該型電子戰飛機時速每小時900千米,工作狀態飛行時速350千米,巡航高度500~12000米,起飛重量86~102噸,載重14 噸,巡航距離6500米,機組5人,操作人員約25人。目前相信中國的圖-154電子戰飛機包括三種型號,分別是電子情報偵察機、電子幹擾對抗和成像偵察三種機型,而最早的兩架測試型號均為電子情報偵察型。
中央電視臺報導空軍科研的節目中,出現了類似圖-154電子偵察型的電腦畫面。
圖-154M客機基本技術資料
前客艙門/離地高度:1.73*0.80/3.10平方米/米
後貨艙最大艙門:1.20*1.35平方米
最大滑行重量:1005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00000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8000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93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高度:12000米
最大巡航航程:6900千米
最大商務載重:18噸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56&ArticlePage=3

台長: 阿楨
人氣(3,10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空警-2000
此分類上一篇:日俄中台加油機

f14tomcat
有來偵照過漢光演習(數年前)--TU-154
當然軍方也有防偵作為
2008-01-28 10:05:39
版主回應
禮尚往來
2008-01-28 21:19:45
jsoujsou
俄新型電子干擾機開始研製 稱可壓制海陸空天任何目標(楨:?) 2018-07-26 新浪軍事

  最近,俄羅斯正在製造能報廢軍事衛星的新型干擾機。按照俄專家的說法,每個俄軍戰略指揮部都需要配備一支航空大隊,也就是說需要組建四支大隊,每支大隊由12架飛機組成,這樣算下來總共需要48架飛機,將來會取代現在正服役的伊爾-22PP“伐木人”。據說,俄這款新的干擾機可以對海陸空任何目標進行電子干擾和壓制(就全球範圍來看,還沒有一款俄羅斯這樣的衛星)。
  伊爾-22P最早於2016年10月底被交付,但載機竟然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投入生產的一款短程客機。
  款新干擾機很可能會被叫做“伐木人2”,它的設計者現在在考慮用圖-214或者伊爾-76作為基礎載機。 “伐木人”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干擾機之一,可以獨立探測敵方防空系統的任何無線電輻射,憑藉自身強大的雷達干擾可以讓敵方雷達信號扭曲。在電子干擾這方面,說俄是世界一流,估計也沒幾個人不服。美國最有體會,因為美國曾經遭受過俄電子壓制。俄最新電子干擾機什麼時候可以研製出來,我們拭目以待。(作者署名:利刃/WT)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26/doc-ihfvkitx2198469.shtml
2018-07-27 09:12:23
阿楨
簡氏:中國神秘新軍機曝光 身懷絕技深藏不露(圖)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網站2019-3-11報導,近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組畫面,顯示運-9系列裡有一款具有電子對抗(ECM)能力的改進型配已入役。
  高新-11電子戰機特徵是機身左側及右側機翼前後均配備了外形獨特的整流罩可用於容納電子干擾元件的天線。
  運-8以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安-12為基礎,陝飛1972年以來一直在生產該機型。運-9則是基於運-8大幅改進而來的產物,運-9於2010年首飛。升級內容包括配備一套數位航空電子設備元件、功率更大的渦槳-6C渦槳發動機和6葉複合材料螺旋槳。巡航速度為每小時556公里,續航時間約為10.5小時。
  高新-11是運-8G/高新-4老式電子戰機的一個替代機型。據信,有多達8架運-8G/高新-4在中國空軍服役。中國空軍的機載干擾(電子戰)能力正在增強,殲轟-7、殲-10、殲-11、殲-15、殲-16和轟-6轟炸機的改裝型均能攜帶電子對抗吊艙,用於執行電子攻擊任務。
  運-9G/高新-11與這些軍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干擾元件是整個平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天線陣列更大,功率輸出也可能更高。該型專用電子戰機的性能可能強於只掛載電子干擾吊艙的戰鬥機,它還可能為一些作戰飛機提供電子攻擊支援。
  回應
時速550公里,如何跟得上作戰編隊去為作戰編隊提供電子攻擊支援?要不要讓殲10,、11、20等戰鬥機在作戰區域等著它?
點贊的軍盲居然還不少~
別瞎操心,這種飛機電子戰或者預警雷達範圍都是400公里以上,制空空域如此大足夠你在哪空戰了,對這種飛機來講主要是需要留空時間,這種恰恰是螺旋槳飛機的優勢,性價比也高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3-14/doc-ihrfqzkc3705280.shtml
2019-03-15 09:22:19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06:06: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