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
E-6A“水星”(Mercury)潛艇通信中繼機在美國海軍中服役,用于在戰爭情況下,確保國家指揮當局(NCA)有效的與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核潛艇通信聯絡。
這裏必須提到TACAMO系統。TACAMO是美國海軍抗毀戰略通信系統的縮寫,中文通常音譯“塔卡木”。美國也有人把TACAMO說成Take Charge and Move Out。該系統的核心是具有長波通信中繼能力的大型飛機,在戰爭時期美國本土的指揮機構借助這些飛機,可有效的將作戰指令發送到潛伏在全球海洋中的美國戰 略或攻擊核潛艇。無線電波中只有長波可以穿透海水,且作用距離比聲信號要遠得多,因此是潛艇與陸地通信的首選。
通常各國會在本土修建大型的長波通信站,巨型的長波天線陣占地巨大,因此在戰時很容易被摧毀。所以TACAMO要采用能在空中大範圍機動的飛機作爲中轉站,確保戰時在本土通信系統遭到大規模毀滅的情況下能可靠的指揮核潛艇作戰。
和平時期TACAMO也承擔部分對潛通信任務。另外中繼機可飛到不同的空域,敵人難以猜度己方潛艇的機動態勢,增加了潛艇部隊的生存率。
TACAMO系統的原型于1962年開始由柯林斯公司研制,幾經周折,于1968年成型,兩個C-130潛艇通信中繼機中隊開始服役。1973年TACAMO開始正式運轉。當時TACAMO系統使用EC-130Q飛機,即C-130運輸機的電子通訊改型,機上采用了一部25千瓦甚低頻發射機,單根天線,後改爲功率更大的雙平衡天線和200千瓦發射機。
但EC-130Q是一種中型螺旋槳飛機,航程、續航時間不夠理想。尤其在70年代後期,美軍爲配合“三叉戟”潛射戰略導彈潛艇艦隊的迅速發展,對潛艇通信系統提出了更有效、更可靠、更能抗核打擊的要求。極低頻、極高頻衛星通信、藍綠激光衛星通信技術當時還不成熟,美改進TACAMO變得非常緊迫。
改進的核心在于整個通信中繼系統必須能頂住強大的核爆炸電磁輻射的沖擊。雖然甚低頻信號,即長波信號,抗幹擾能力已經比較好,但還是必須在中繼機上加裝大量的電子屏蔽、加固結構。但EC-130的載重能力已經到了極限,不能再加裝上述結構。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選取一種已經具有優良抗電磁輻射性能的現役飛機,進行改裝。爲此美海軍于1982年以投標方式選定了具有上述特性的E-3A預警機爲原型,衍生出了E-6A潛艇通信中繼機型號。
1986年首架E-6A制造成功,次年首飛。1989年兩個TACAMO中隊,即VQ-3和VQ-4中隊,全面換裝了15架E-6A,上述E-6A保留了E-3A的抗電磁輻射結構,通信中繼設備基本照搬了原有的EC-130設備。由于E-6A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而航程增大、續航時間長、速度快、升限大,執行任務的能力和質量比EC-130有明顯的改進。另外E-3A的原型爲波音707客機,機體龐大,載重大,E-6A承繼這些優點,便于進一步的加裝設備和改進。
E-6A機體、發動機、飛行性能類似于E-3,當然E-3巨大的雷達天線罩被取消了,有75%的機體與E-3相同,這裏不過多描述。總的來說與波音707-320B客機相似,采用推力106.8千牛的CFM-56-2A-2發動機。機艙類似E-3A,分3個區。翼前區包括四人機組駕駛艙、食品儲存間、廚房、就餐間、洗手間,以及有8個折疊床的休息間,以便搭乘輪班乘員。
機翼段爲8人值勤室,C3(指揮、控制、通信)中央操縱臺及其它操縱臺位于該段,操縱員中包括一名空中控制軍官。翼後區爲設備艙,內有收發機櫃、發射機、拖曳天線及其收放絞盤、降落傘、設備的備件和行李間。機艙右側有跳傘門。E-6A的通信中繼系統爲TACAMO AN/USC-13系統,由中央控制臺、發射/接收機系統、甚低頻功率放大器、天線耦合器和雙甚低頻拖曳天線組成。中央控制臺有4個座位,集中控制各個分系統工作。全機機組18人。
發射/接受系統可接受來自本土指揮中心、海軍甚低頻岸基站、總統使用的E-4國 家緊急空中指揮所、各空中指揮所發出的甚低頻上行信號;高頻收發機組可提供空對空、空對地通信能力;特高頻範圍內則可與空軍衛星通信系統、海軍艦隊衛星通信系統或任一視距話音通信系統連接。語音通話系統包括AN/ARC-182甚高頻/超音頻保密話音通訊臺。AN/ARC-190高頻通訊臺,衛星通訊用超 高頻天線安裝在翼尖艙。
http://www.airforceworld.com/others/e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