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31 06:24:37| 人氣1,852|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F-2戰力及問題解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圖為F-16

日本自產F-2戰機戰力及問題解讀

記者:日本在研製F一2戰鬥機時,外界對其相控陣雷達的技術渲染得很厲害,認為它用砷化鎵製造的T/R模組成本很低,美國也是學它的技術等等。事實怎樣?
  張洋:在技術層面上,美國是日本不能比的。日本F一2的J/APG一1雷達有750個T/R模組,天線孔徑為橢圓形,短軸長600多毫米,長軸長700多毫米,孔徑比F一16的機掃雷達大些。據報導.它每個T/R模組功率為3瓦。而美國早在1964年就開始了“微電子用於雷達”計畫,通過這個計劃試驗了有604個T/R模組的I波段機載有源相控陣天線,驗證了可行性。1970~1973年又進行了“可靠的機載固態雷達計畫”,製造出有1048個T/R模組的機載有源相控陣天線,並解決了散熱問題,驗證了可靠性。因為T/R模組是要發熱的,它們緊密地靠在一起,散熱是一個關鍵設計。這個時期美國的技術就已超過J/APG一1的水準。美國第三階段是從1983年開始,1987年結束,驗證了機載有源相控陣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性,並研製出有 2000個T/R模組的有源陣列,且首次採用了砷化鎵器件。所以說日本的J/APG一1雷達在世界上首次使用砷化鎵器件、並被美國所吸收引進的說法是站不 住腳的。
  F一22上的APG一77雷達裝有2000個T/R模組,而且天線孔徑比J/APG一1大很多,每個T/R模組功率10瓦,重量才14.88克,所以在探測距離上,APG一77比J/APG一1優勢明顯,因為雷達的探測距離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有效功率和孔徑大小決定的。而且這些還是比較早的數據,最近APG一77的改型APG一77(V)1已完成了試飛鑒定。
  F一2的J/APG一1雷達在2000年時單價400萬美元。而APG一77雷達的單價現在約為400多萬美元,也有說300多萬的.和其他國家機載相控陣雷達相比.應該說不貴,就是俄羅斯“甲蟲”機掃雷達,出口要價也要3000萬元人民幣。
  記: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成本中,哪幾部分是主要的?
  張:一臺雷達除了天線,還包括資料處理機、信號處理機等。F一2的信號處理和資料處理已綜合到全機的一個綜合處理機中去了,這個綜合處理機處理許多感測器和功能系統的資訊,不止是雷達的。不過天線始終是雷達一個主要的成本構成,對相控陣雷達來說尤其是這樣。
  前面說過,美國的機載有源相控陣在90年代初就已達到很低成本。後來一系列雷達的研製,包括F一18E/F的APG一79、F一16E/F的 APG一80、F一35的APG一81,尤其是諾?格公司通過APG一77/80,雷神麼司通過APG一79都驗證了新一代低成本模組,所以美國若再搞一 有2000個T/R模組的雷達,成本只能更低,且性能是日本不能比的。
記:美國對日本F一2的先進技術有何評價?
  張:日本在研製F一2時,按照美日雙方的協定向美國提供了4萬份技術文檔,內容主要是講美國技術在這個飛機上怎麼使用,所以美國對F一2的水準非常清楚。另外在1991-1996年,美國國防部、商務部和十幾家企業對F一2進行了12次專項考察,做出了一些評價。
  (1)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美方採購了5個T/R模組,送空軍萊特實驗室評價。美國國防部一些官員的看法是:F一22的APG一77在技術上比J/APG一1先進一代:這個雷達的水準並沒預期的那麼先進.而且其模組封裝方式的成本相對於美國當時的做法來說就太高。(2)慣性參考/導航系統:與當時F一16所採用的相比沒任何顯著的技術進步,而且未綜合GPS系統,在能力上不會超過F一16。(3)任務電腦:能力與當時F一16的任務電腦類似。(4)吸波材料:未及美國水準。(5)共固化整體複合材料機翼製造技術:用這項技術造機翼成本極高,但F一2的美方合作者洛?馬公司表示.這項加工技術用於F一35的複合材料機艙壁板製造,對降低成本有幫助。總之,F一2的綜合作戰能力沒能超越F一16後期批次。所以對F一2的技術水準和作戰能力不宜高估。但這是和美國比,日本很多技術還是特別值得重視的。
  記:日本雄厚的電子工業水準是否有助於其火控雷達的研製?另外像臺灣、韓國的電子工業都很強,為什麼它們在雷達上無優勢?
  張:雷達和軍用電子系統上的很多東西是民用電子中用不上的,如可編程行波管發射機、一些信號處理演算法等。這裏面有一些如單片微波積體電路是靠電 子工業的基礎,但你這個功能模組為什麼要那樣做、怎麼做,這是要有戰鬥機火控雷達的技術基礎、工程實踐和經驗才能做好的,這與一國的電子工業沒什麼直接關系。也就是說.你先要會做這個了,然後才能談本國工業基礎給你做好、用好這個東西可能帶來的好處。
  比如J/APG一1雷達,它確實體現了日本先進的電子器件技術.強大的電子工業基礎,不過實際效能就未必很高,因為以前它沒有實際做過機載火控雷達。當然,這樣的評價主要是相對於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強國來說的。必須重視的事實是.J/APG一1是一臺已投入實際使用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韓國和臺灣雖然也有較發達的電子產業,但它們更沒有這些技術和經驗,所以做不出好的機載雷達。
  記:日本的武器對很多新技術的採用效果不理想,是什麼原因?
  張:很難講。從客觀表現上來說,日本比較習慣於為技術而技術.而不是站在一個嚴謹的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上。比如說複合材料機翼。
  一般說,複合材料機翼可通過運用氣動彈性剪裁設計,如不同的鋪層,用一層層纖維的不同走向來優化機翼力學性能,提高機翼顫振速度。我國就曾通過局部採用複合材料提高了殲8B在某些外掛條件下的顫振速度。但日本為F一2採用共固化的整體複合材料機翼,不但沒達到這種效果,反而不如普通機翼。它在掛空艦導彈時為防止顫振,最大飛行速度和飛行包線都將受到限制。又比如H一2火箭,用的技術都很先進,但就是毫無商業競爭力,因為它發射1次的費用夠“長征”2號發射8次了。
  所以說做工程應該根據要實現的目標來選擇首選和備選技術,同時要看到我做的東西最後整體上要滿足什麼要求,不要因為有了某個技術我就一定要用。日本的AAM一5新型近距彈可能也是個例子。它的佈局跟德國的IRIS—T差不多,但彈體更細長,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在保持近界性能的同時打遠點,也就是打算結合IRIS—T和英國AS-RAAM的特點。但德國和英國的這兩個彈,為什麼要採用各自的設計思想,都是經過嚴格論證的。比如德國的BGT公司在做 論證和仿真後認為,近距彈增大遠界只會與中距彈的攻擊區近界重疊,並不能使戰鬥機在從超視距空戰到格鬥的過程中,提高對敵方目標的殺傷率,但是進一步提高近界性能就可以。IRIS—T就是在這樣的思想下研製出來的。所以,AAM一5這種兼顧的做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IRIS—T和ASRAAM,並不好下結論,這樣做的效費比,甚至在實際空戰中的有效性都還不好說。
  記:那麼一個國家電子工業的水準在哪個層面上能對研製雷達有幫助?
  張:應該明確,一個雷達從研製到服役要經過三個層次。一是技術,二是工程.三是產業。電子工業水準通常只對第三層次起作用。比如美國從F-35起,飛機設計中開始系統地採用COTS即商用現貨.用市場上現成的器件、部件甚至功能模組來開發自己的雷達。我國出口巴基斯坦的“梟龍”,其機電系統也采用了民用產品。在這時,一個戰鬥機的研製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受到你這個國家產業的影響。如果你的單片微波積體電路產業很薄弱.又想做批量生產的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就是自己把這些都開發出來,但這需要技術和工程上的突破,需要建立產業鏈,需要大量的投資和時間。第二條路,就是你從器件到功能模組都大量靠進口,但這可能要受人家出口管制,即使人家賣你可能也非常貴。走第二條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進口器件和部件,由你自己把它生產成 模組的話,還是會由於沒有成熟的產業,而面臨生產成本高和廢品率高等種種問題。而且這樣做,以後要自己搞升級改進也比較被動。
  美國至今已為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開發出8代T/R模組,後面幾代都大量採用民用技術。美國新一代導彈的導引頭、F一35的綜合航電系統處理機,從電路板到匯流排標準很多都是民用標準轉化過來的。你這個國家要沒這方面的產業基礎.器件要進口,協定標準要照搬人家的,那搞出來的就很貴。而且這樣的東西用於軍用還好,用於民用的話現在還面臨專利費風險。大家都知道中國是電視大國.不是電視強國,因為沒自主創新的技術標準。如果你賣一臺電視,人家向你收一臺的高清顯像管技術專利費怎辦?這方面也有好的例子,海爾產品在美國市場賣得不錯,從電視新聞中還可以看到美國大兵在伊拉克運送海爾冰箱。海爾在美國要雇當地工人,人力成本很高,但它在很多項目上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一樣有競爭力,而且誰會去找它打官司?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GPS。美國GPS接收機很便宜,民用的才5美元一個,換在國內,你看市場上有低於300元的麼?因為這在美國有非常大的民、軍用市場,而且知識產權也是它的。美國JDAM制導炸彈裝了GPS,每顆炸彈價格不超過15000美元,至少有24000枚的訂貨。換成別的國家,GPS星座不是自己的,國內沒產業規模,那你要為彈藥裝GPS就很貴.且精度不能保證。這樣你為保證彈藥的精度,就還得在彈上加一套高端的慣導,但高端的慣導很不容易做,成本非常貴。這樣就能明白美國的機載有源相控陣可以比其他國家的T/R模組多很多,價格卻低得多。你的國家再搞重型五代機,有可能出廠單價比F 一22低不了多少。另外,美國的飛機、任務系統及功能部件的可靠性比較高,可靠性設計水準也高,所以整個壽命週期費用會更低。
記:“梟龍”不是用了民用產品麼?這是否是一個良性開端?
  張:“梟龍”採用了民用的機電產品,但它目前是個出口機。航電的關鍵部分,包括雷達、座艙顯示與控制、顯示控制處理機和匯流排等等,都是用的國內現成的軍研成果,這個可以叫它“官方現貨”,因為這些東西大都是國家投資研究出來的,經過改進用到了“梟龍”上。
記:機電和航電有什麼區別?
  張:機電主要是指機械和電氣方面的.通常是用來維持飛行,包括第二動力裝置,液壓系統,作動裝置,環境控制等等。航電一般是指飛機的任務電子設備,例如感測器系統、通信/導航/識別、電子戰、座艙顯示與控制、任務電腦等等。
  不過“梟龍”的航電也用了一些商業的東西,例如採用摩托羅拉的PPC處理器.作戰飛行軟體採用C/C++編寫等,規模也超過百萬行代碼了。總的來說,國內在這些方面缺乏強大的產業基礎支撐,這樣許多先進的標準,包括硬體的和軟體的,都沒法用上來,而且成本和保障性方面的效果也不明顯。
  美國的國防工業巨頭都是比較多元化的,只是下面的部門分工比較專業化。比如說洛?馬公司,這麼一個防務巨頭。它可以做航電總體.但它也能生產空中交通管制雷達。諾?格公司是搞電子對抗的,但它也生產很多民用電子產品。當你的武器想大量採用民品,或者需要產業支撐來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時,你就能清楚與美國的差距了。所以現在和今後一段時間內,國內的高技術武器便宜不了。人力成本在武器的發展中已非主要成本,現在很多輿論認為美國打不起仗,那實際上其他國家更打不起仗。
  記:從上述三個層次看,俄羅斯有技術和工程實踐經驗,產業基礎薄弱,日本正相反,兩種畸形相比,誰更有希望些?
  張:從軍事角度看,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技術積累和工程實踐經驗。先得做出來才談得上規模生產和降低成本。F一35的航電固然得益於美國的電子產業,但它的先進設計概念也是降低成本的關鍵。F一35的航電系統結構是基於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兩個計畫:“寶石臺”和“綜合感測器計畫”。前者是在F一 22的基礎上提出一個更綜合、更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構架,後者是將原來飛機上60多個天線合併成十幾個天線,這樣飛機的重量成本都會大大降低。這種技術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日本差距還比較大。
  記:俄相控陣的水準與日本相比?
張:俄羅斯在火控雷達上的設計水準是日本無法比的,就是很大很重.成本高,可靠性也有問題,這是產業支撐的不足。以蘇聯走的路不太一樣。它認為鍺比矽好用。再一個它認為電子管抗核爆電磁脈衝的能力比半導體器件強,功率又容易做大,所以它選了一條電子管小型化的道路。但美國和西方都選擇了以半導體為基礎的超大型積體電路道路。西方可以把器件做得小巧,用功率合成的方式達到大功率,一般只在很需要大功率的情況下才用微波管。實際上對於抗電磁脈衝,積體電路可用別的方式加固,另外若真發生核戰爭,電子管也很難抗得住電磁脈衝。這不是電子幹擾,它是形成像閃電一樣的能量脈衝,直接燒毀你的電子線路。以前電磁脈衝殺傷用核爆方式實現,現在有專門的電磁脈衝彈、不大,但一引爆,可能10千米半徑範圍內的電子設備全都完了。
  所以,蘇聯的電子工業不如日本,但它在機掃平板縫隙陣及無源相控陣的經驗上都是後者無法攀比的。目前俄有源相控陣雷達已開始試飛,有1500個 T/R模組,天線孔徑比日本大很多。這個T/R模組俄羅斯已實現國產化。而日本第一次搞機載火控雷達就搞出一個有源陣,使用中出現什麼問題,怎麼解決、怎麼和其他系統綜合等都還缺乏經驗。我們的各種機掃脈衝多普勒雷達現在為什麼改進改型這麼快,因為前些年我們把技術問題基本都突破了,這樣你就能用新的硬軟件技術不斷去嘗試,越做膽子越大。沒做過這些,你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記:目前,美國戰鬥機的軟體化程度越來越高,而它的軟體業薪酬又很高,它是如何應對這項成本之重的?
  張:談這點必須瞭解現代戰鬥機的軟體規模有多大,以及控制成本在當前的環境下受重視的程度。美國防部原來用Ada語言,F一22的飛行軟體關鍵功能就用它編的,但F一35在設計時就把費用作為獨立變數。以前設計飛機時都把設計定下來後再去計算成本,現在設計時直接考慮費用,如不達標馬上改設計。F一35當時就考慮找商業上的編程公司去做,因此它的軟體主要是用C++編的.這除了保證經濟性外。同時也是開放式思想,對今後升級很有好處。F-22的地面測試加上機載軟體總共有500萬~600萬行源代碼,而F-35達到了1900萬行。這樣大的軟體規模必須是F一35在設計時考慮的中心。在第五代戰鬥機上.航電系統的成本已占到全機60%~80%.而軟體系統就是航電系統的關鍵組成。有人統計過,F-35要完成的功能有80%以上都通過軟體來完成。這樣大的軟體規模,要想在成本合理的範圍內完成開發和保證品質,就只能用c++這樣有廣泛商業應用的語言來編程。這就是一個產業支撐問題,而和硬體 一樣,美國有大量的商用軟體發展公司。
記:F一35的軟體規模為何這麼大?
  張:一是它比F-22年代晚、技術先進,二是它主要用於對地攻擊。F-22沒裝光電系統,而F一35裝的是360度環視光電系統,並要通過軟體功能把多個光電感測器結合成一個無縫的環視圖.這就需要大量軟體處理。F-35的雷達一開始就有很強的對地功能,如合成孔徑對地成像,而F-22到現在還沒有。F-22以後也要改進,軟體規模也會增加。第三.F-35的航電綜合程度比F-22高,更多的功能要靠軟體完成,包括感測器的管理和控制、感測器數 據的融合。第四,F-35是世界第一個一開始就考慮與外界資料交換和網路中心戰的戰鬥機。比如,研製時英國就對F一35提出了94個資訊交換需求,其中50個被列為關鍵性的。這些都是導致F-35軟體規模擴大的原因。第五,F-35在後勤保障方面也是革命性的。比如F-22沒採用機載健康監測系統。它的自檢模組能監測很多如發動機、液壓、航電系統等的故障,但是它不能監測如機翼結構疲勞情況和計算剩餘壽命等。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這種監測系統的戰鬥機是“颱風”,F-35也裝了這種系統,但遠比“颱風”完善。F-35用的是革命性概念,比如它在戰鬥飛行中就能檢測並預測故障,然後把數據傳給地面。地面在它落地之前就已經把該更換的部件和地勤人員都準備好了,這樣F-35一落地就可更換,再出動率很高。這樣對機載軟體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F-35的許多技術要遠高於F-22,但並不能說它的作戰能力就超過後者。作戰能力更多的是看需求和平臺設計。任務軟體只是達到更多的功能如對地攻擊等,但完成某一種任務的效能還要看平臺的其他技術。如F-35的雷達和隱身技術與F-22比就是低成本的。F-22的超音速巡航、大載彈量、大航程也是F-35不能比的。F-35在航電系統怎麼去實現綜合與融合、怎麼去實現信號處理和資料處理、怎麼實現作戰與控制等方面可能比F-22先進很多,但這是“怎麼實現”的問題而不是“要實現什麼功能”。要實現怎樣的功能是由設計要求決定的。比如說要迎頭發現蘇一27這樣的目標,F-22的雷達要求能達到360千米,而對F-35的雷達,設計時就有可能只要求達到200千米。所以F-35的雷達可以採用比F-22更先進的技術,但探測距離卻要更近。這是思想和需求的問題,簡單比較誰更先進沒意義。
  記:通常,數學應用水準在火控軟體上起重要作用。那麼原東歐國家如波蘭、羅馬尼亞等數學水準都很高,但它們的火控雷達軟體水準高麼?
  張:數學只是一個理論化的工具。火控雷達要採用什麼樣的數學模型,要怎樣處理信號和資料,還要大量工程實踐。如雷達的海上雜波和陸地雜波都是怎麼樣的,怎麼對抗幹擾,怎麼分選目標等都要大量實驗。解決方案也靠大量實驗,這樣才能總結出實際上好用的演算法。
  記:您談到很多技術和工程之間的關係,那麼它們如何區分?
  張:技術是相對理論化的,包括概念、原理、理論、效應等。但我怎麼把這個技術用到一個型號中並達成我的目標,這是工程。也可以把工程看成技術開發的最高級階段,美國和英國的技術成熟度評價標準就包括了這整個過程。
  光有技術還不行。搞成一種裝備需要解決許多工程問題。不同戰鬥機可能技術相似,但不能簡單定義為互相模仿抄襲,根本原因就是工程。工程需要結合技術和實際需求,也就是說,要看我最後要的是什麼東西是什麼性能,然後再看我該用什麼技術,怎麼去實現。所以你要說“紅旗”-2是仿製“薩姆”-2還可以,但你不能簡單地看到兩個外形有點相似的武器裝備,就是誰抄誰的,這往往是說不通的.因為需求和工程實際的差別有可能都很大,怎麼抄?
  拿F-22和蘇-37來講,兩者都有推力向量.但F-22的推力向量是和全機一體化設計的,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敏捷性全都有考慮,蘇- -37是後來加的.至多考慮到超機動和敏捷性,這在工程上就會很不一樣。蘇-37的推力向量如果與氣動性能有了衝突,該怎麼解決?控制與飛行載荷怎麼分配?這不是二元矩形還是軸對稱噴管的技術問題,這是工程問題。如果以後其他國家搞了軸對稱推力向量,可能有人要用蘇一37的類比.但如果我在新機設計時就考慮了隱身、氣動的影響,和蘇一37又怎麼能一樣?技術上很多東西可以從公開的論文中看到,而工程的東西不容易看出來。就算兩個都是五代機,都用二元噴管,但實際的控制律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我這個考慮在60度迎角的時候推力向量往下轉一個角度,把機頭壓住.然後再依靠平尾低頭或滾轉:而另外一個在這時根本不用推力向量,就用平尾加上其他操縱面綜合控制,推力向量仍然用來提高俯仰敏捷性,這在工程上就是不同的東西。怎麼把技術表現出來,怎麼用,這都是工程上的事。再如,綜合式-航電系統是一門技術,但你把美、俄、法、中等國的綜合航電系統構架圖拿來,它們的思路和解決方案都不一樣,就是第三代戰鬥機的聯合式航電,F/A-18和F-16的構架區別也是很大的。
記:系統和工程之間怎麼區分?
  張:對於單一的飛機來說,系統也是工程的一部分。只是說工程可以針對具體的一項技術、一個部件;當你站在一個功能模組,一個子系統的角度,去考慮工程實現時.就需要考慮它們內部組成之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系統。比如雷達的波束掃描怎麼實現,這是工程,但不叫系統。什麼是系統?我有源相控陣雷達的 技術水準比別人差點,但我可搞個好的電子戰系統,用無源雷達和雷達告警接收機甚至有源對消來和別人對抗,我兩個東西結合起來就可能比你強,這就是從系統的角度來談工程。
  記:您以前提過“有所為有所不為”已行不通了,是否針對這方面來講的?
  張:是的。因為現在講裝備體系,講網路中心戰。你要是看到美國搞了一個什麼體系,但只從中挑你認為有用的,而看到哪部分太貴太難搞了不想用,這是不行的。你知道缺了這部分會有什麼影響,所以以後,你如果還主要靠跟蹤跟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可以,但你必須首先構建自己的體系和網路,要明白這個系 統是怎麼整體運作的。以前工程層面的內容被包在飛機裏面,不易看到,只能看到是用了什麼技術。但實現網路中心戰後.以前深藏的工程上的東西浮到表面上來了。這個體系搭建的思路是什麼樣,怎麼協同和指揮控制,2架和4架編隊作戰運用有什麼不同,這都是系統工程解決思路的表現。
  記:最後談點題外話。對於“陣風”和“颱風”的水準比較,很多人認為“颱風”遠遠勝出,您如何看?
  張:在空戰上,“颱風”的平臺更好,超音速飛行能力和超音速機動性更好。但航電技術上,“陣風”在歐洲首屈一指。
  記:我怎麼感覺正相反,“陣風”的氣動外形給人的直覺就非常自然,動感很足,“颱風”的外形始終感覺不順。
  張:達索總裁的那句話也許沒錯,但至少不能倒過來說,外形不好的氣動就一定不好。而且“陣風”推重比處劣勢。
  記:似乎法國人不願在動力上追求極限.這在汽車工業也有體現。法國的雷諾、標緻、雪鐵龍至今沒有量產的3.0以上的汽油機,和動輒V10、V12的賓士 寶馬大眾相比,法國的發動機始終是弱項,它似乎總願意靠底盤和操控上的優勢以小博大,來和後者競爭。另外法國在人機工程上想法總很獨到。
  張:是這樣。“陣風”的顯示器佈局就很獨到。F一22是一平六下,其實這麼多顯示器未必好。F一35是兩大下,比F一22的資訊顯示要集中很多,但它的平顯等於做到頭盔裏了,當飛行員轉頭、視線離開正前方時仍能看到即時資訊,這是世界一絕。“颱風”和“陣風”的都是一平三下,前者沒什麼特色,“陣風”的則是中間的下顯是;垂直的,就是聚焦到無窮遠,因此在來回觀察平顯和下顯時,眼睛不易疲勞,飛行員對這點評價很高。這是除F一35外的世界另一絕。另外,“陣風”的綜合電子戰系統也很好。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18/0727449984.html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852)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此分類上一篇:日本F-2戰鬥機

墜機
起飛15秒失事 日F2戰機問題連連>中時07.11.01黃菁菁
 日本航空自衛隊一架F2戰鬥機31日上午,在愛知縣豐山町縣營名古屋機場起飛時,摔落在跑道旁的草坪上起火燃燒,造成兩名機員輕傷。F2是美日共同開發的支援戰鬥機,研發階段和配備後都問題不斷,這次的事故原因仍有待查明。
 失事的F2戰鬥機是由三菱重工製造的兩人座戰機,04年2月正式服役,目前在名古屋機場附近的三菱重工工廠進行三年來的首次定期維修檢查,預定31日上午9點到10點半進行飛行實驗。
 上午九點過後,該機起飛約十五秒、離地才數公尺,機首突然向下墜,隨後偏離跑道,引擎起火燃燒,所幸機上組員緊急跳出機體逃生成功,只受到扭傷腰等輕傷。
 F2支援戰鬥機是美日兩國參考F16共同研發的F1後繼機種,除了機體輕、旋轉性能提高之外,還採用最新雷達等電子儀器,每架造價高達120億日圓(約台幣33億7千多萬元),高過F15戰鬥機。
 F2從1995年10月起試飛,2000年起開始配備部署,研發期間曾發現主翼龜裂、尾翼強度不足等問題,部署後雷達也曾出問題。日本原本預定配備130架F2,其後因為成本過高而削減到94架。

日自製戰機墜 33億泡湯【聯合報╱陳世昌

日本航空自衛隊一架F-2新銳戰鬥機,今天在名古屋機場起飛時墜落跑道並起火燃燒,兩名駕駛雖幸運逃生,這麼一摔卻至少摔掉了120億日圓(約合台幣卅三億八千萬元)國防經費。
F-2是日本與美國合作開發的戰鬥機,每架造價卻達一億美元,這架新銳戰鬥機由三菱重工製造,於五月進場進行三年期檢修,今天完成檢修後,由三菱重工旗下兩名自衛隊退役軍官做起飛測試,飛機拉高到五十公尺高後突然失速垂直墜落到跑道上。
坐在後座的56歲副駕駛員水島光男僅手臂擦傷,順利脫離機艙後還協助前座的機長、五十二歲的永田惠嗣打開艙蓋一起逃離。永田機長受到重傷,因胸部骨折送醫。
三菱重工指出,這架飛機預定在卅一日進行起降訓練,並且要在日本海上空試飛。失事戰機2004年出廠,飛行時數只有740小時。
F-2戰鬥機由日美共同開發,自2000年度起在日本部署。每架平均造價約為120億日圓(約合台幣卅三億八千萬元),是日本史上最貴的戰鬥機。目前全球最貴戰機是美國的F-22,每架要台幣八十億元。
2007-11-01 09:46:26
蔡子逸
我今天也在報紙看到啦
想說
&quot該不會那麼巧吧~楨好像有寫這型的~就摔下來啦&quot
2007-11-01 17:50:31
版主回應
小日本被本中統台咒衰了
2007-11-02 07:45:34
阿楨
删廣告時誤删了一則回文
2007-11-04 06:41:05
格達費
胎長窩是賣石油ㄉ.看尼弄那麼多飛機.飛來飛去.
尼一定邀石油吧.
如果有缺貨記得打顛話給窩.窩彙算便宜一點給尼.
2007-11-04 07:35:49
代答
傳北韓缺油停飛運輸機 南韓表質疑07/11/03

 南韓高層軍官對於一則南韓媒體報導關於油價暴漲而使北韓運輸機停擺之新聞表示質疑。 據韓媒日昨引述北韓匿名軍方消息來源,在上週國際油價突破每桶八十二點六美元後,長期油料不足的平壤停飛了約三百架俄製安托諾夫An-2(Antonov An-2)空中運輸機。
 此來源亦透露,北韓把提供給An-2運輸機的油料轉到其他飛機的訓練上,因此這些An-2運輸機已經停飛了好一段時間。並且最近除了停飛大部分的運輸機,北韓空軍也逐漸減少飛行突擊訓練。
 但南韓合同參謀本部中的一員對此表示懷疑,他表示北韓的確很可能因應油價上漲而減少飛行突擊訓練,但他們不可能停飛所有飛機。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29078&rtype=1
2007-11-04 08:46:36
版主回應
資深試飛員徐勇淩評日本買F-35:被美國所忽悠 2012-05-06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日本采購42架F-35飛機,對于F-35而言是一個遲來的答案。然而,相對于F-35的研制進程,這一消息來得還是太早了。最近,F-35成本飆升,價格將達到令人拙舌的2億美元,著實讓日本人尷尬,是繼續還是放棄,對誰都是一個難以做出的選擇。 
  首先是技術層面。作爲F-35的主研制方,洛馬公司儼然已經成爲美國最大的軍火供應商。但從軍機研發的曆史來看,洛馬公司並非經驗和技術最強的團隊。在美國三代機以前的軍機研發中,道格拉斯、波音和通用動力,才是最具有軍機研發技術傳統的廠家。意外的是,自從洛馬公司在F-117計劃中後來居上之後,就仿佛一夜之間交了好運,F-22、F-35的訂單接踵而來,但一個團隊的技術水平不可能像它的運氣一樣說來就來,F-22和F-35戰機研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令人不堪的“衰”,充分證明了洛馬團隊並非軍機研制領域的強者。  
  洛馬公司並沒有因爲拿到了F-22的訂單,而在研制過程中增長團隊的技術能力,反而在F-22研發的技術糾結中墮入了技術的深淵。從F-35多種機型的設計方案中,我們再次看到了洛馬公司善于想象,但動手能力差的弱點,一款只有15噸級的中型戰機,被賦予了如此之多的功能,這種無法承載的技術之重令它難以起飛,這就是F-35計劃被一拖再拖的根本原因。
  第二個原因在于美國四代機的根本理念——隱身。從F-117戰機在“沙漠風暴”和科索沃戰爭中的表現看,隱身能力的確在戰爭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資源戰爭時代,比的是誰的耗損更小,在這樣的高技術比拼中,隱身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技術優勢。然而,隱身這種技術理念最大的弊病在于,實現的難度巨大,而成本卻超高。因爲戰機並不是一枚導彈,而是進行空中進攻防禦的武器,對于戰機性能的要求必然是靈活性、殺傷力與低耗損的融合,但從設計制造的角度看,靈活性和殺傷力與隱身是一對矛盾,如何解決好這一矛盾,是四代機最大的技術糾結。
  這一矛盾對于F-22來說還比較容易解決,因爲F-22畢竟有較大的空間,在設計上有回旋的余地,可以綜合考慮機動性、挂載能力與隱身的矛盾。但F-35就不同了,在一架單發15噸級的飛機上,既要滿足機動性和挂載能力的要求,又要滿足隱身的技術要求,實在是太難了,F-35因此顯得笨重不堪,而其過于複雜的技術也使戰機的可靠性與維修性難以達標。
  F-35戰機的問題還在于美國人在技術上的自私。作爲西方盟國的老大哥,美國人在技術上一點都沒有老大哥的寬容,反倒是顯得過于霸道。在F-35的技術合作中,美國人堅守其對隱身技術的保密,不對合作國家轉讓隱身技術,這令那些合作國家變成了四代機的“打工仔”。出于對美國的忌憚,西方其他國家不敢對美國技術上的霸道有更多的抱怨,他們只好選擇放棄和等待,這直接導致了F-35訂單遲遲無法簽下的結果。
  那麽,日本采購F-35的計劃是如何做出的呢?我認爲這是美國人在亞太戰略中的又一次成功,他們利用了日本人對于自身安全的恐懼,通過渲染亞太局勢的複雜,達到了推銷軍用産品的目的。我們回頭來看看亞太局勢近年來的發展:隨著沖繩民衆對美軍基地抱怨的逐步高漲,美國人對于日本的高壓政策也一步步升級,到2009年底,日美之間的矛盾陷入僵局。但2010年亞太局勢突然轉向,隨著韓國沈船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的發生,朝韓雙方的矛盾升級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加深了日本與韓國的戰略警覺,時間僅僅過去一年,普天間機場的問題再也無人提起,美國人成功地將人們對亞太地區的關注點,轉移到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上來。這是日本人做出購買F-35戰機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美國人在亞太的戰略忽悠成功了。
  當然,采購F-35對日本而言不是什麽好消息,采購一款作戰性能沒有得到任何實戰檢驗的飛機,承載的是巨大的技術風險,是爲美國人檢驗戰機的效能。就像當年印度人采購蘇-30MKI一樣,爲俄羅斯人驗證鴨式布局戰機的效能和缺陷,最終俄羅斯人在裝備型蘇-35上放棄了鴨式布局,采用了傳統的氣動布局。  
  F-35從采購的意向到最終的列裝,大致還要經過幾年的時間,但日本的采購計劃必將對四代機的研發産生深遠的影響。對于日本的軍機工業而言,打擊是毀滅性的,日本作爲擁有巨大工業能力的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無法涉足國際軍用裝備的競爭,如今連爲本國制造戰機的機會也失去了,這種技術上的打擊所産生的效果將會對日本的民族工業産生幾十年的影響,很難想象日本將如何咽下這枚沈重的苦果。對于西方其他國家而言,這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是繼續裝備三代半戰機,還是像日本人一樣采購四代戰機,這種選擇難以定奪。(作者徐勇淩,空軍指揮學院教官,功勳試飛員)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06/0927689638.html
2012-05-06 10:13:20
阿楨
日購42架F35戰機 總價達100億美元【聯合報2012.05.04

日本將導入的次世代F35隱形戰鬥機,因為價格上升的問題,造成了日本政府究竟買或不買的困擾。據美國國防部2日向國會提出的報告稱,日本預計要導入的42架F35戰鬥機,販賣價格設定在100億美元(約8000億日幣)左右,這是第一次美國確切提出販售F35價碼。
美國防部的這份報告,將在近期內通知日本政府。有關日本政府要求的在文書內寫入價格的維持與遵守交貨時間等的條件,是否會具體的明記在內,是這份報告的焦點所在。
日本準備向美國購買的F35A戰鬥機,將包含能夠與軍事衛星連線、隨時能夠掌握戰鬥狀況的電子機器等裝備,還要有飛機交貨後的飛行員訓練費用在內。
單純的計算,每架戰鬥機的價格為二億三千八百萬美元,不過美國國防部不願意透露F35的單價是多少。
【中央社/東京4日專電】
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國會提交報告顯示,日本預定向美國購買的42架最新型隱形戰機F35,總價估計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21億元)。這是美國首度透露F35戰機估價。
日本「共同通信社」、「時事通信社」等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顯示,100億美元涵蓋F35戰機的機體、安裝衛星資訊等電子系統、替換零件、訓練駕駛員等費用。
國防部報告指出,為確保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美國主要同盟國日本部署F35戰機,可使亞太地區維持軍事均衡。
日本政府去年選定由美國、英國等9國共同開發的F35戰機做為新世代主力戰機,並計畫引進42架,已在2012年度預算案編列首批4架經費。
日本2012年度預算案顯示,1架F35戰機的機體售價是89億日圓(約新台幣32億元),但美國國防部這次提出的價格雖涵蓋附屬系統和訓練費等,平均每架售價大幅增為191億日圓。
日本已要求美國儘速將詳細的估價單送交日方。由於F35戰機開發進程延緩,日方擔心無法如期引進戰機以及戰機價格可能逐漸上漲。
日本防衛大臣田中直紀曾表示,在無法避免交貨滯延或漲價的情況下,日方可能取消購買合約。
2012-05-05 11:53:54
版主回應
F-35「閃電二式」 日主力戰機2011-12-21 中國時報

 日本廿日擇定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F-35「閃電二式」(F-35 Lighting II)匿蹤聯合打擊戰鬥機為未來空防主力,共將採購四十二架,總金額約八十億美元。防衛省將於二○一二年度預算編列採購經費,期望美方能在二○一六年交機。

專家:殲-20對日本所購F-35有絕對優勢 2011-12-16

  據香港《明報》報道,澳門軍事專家日前表示,日本向美國購買F-35對中日軍力平衡影響不大,因爲中國殲-20服役後,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優勢明顯。
  據報道,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指出,以數量計算,日本僅買40架,只能勉強應付小規模沖突,中國的殲-20則至少要制造200架,機隊規模應遠勝F-35;以質量來說,殲-20的彈艙是隱形機中最大的,可攜帶8枚導彈,相對F-35僅能攜4枚,火力強了一倍。黃東還表示,引入F-35雖可提升日本作戰力,但由于日本沒有供貨優先權,短期內很難完成主力戰機更新。此外,隨著戰機升級,機場、地勤等都要改動配合,預計到2020年都無法最終完成更新,而屆時殲-20已經服役。
  但黃東也同時指出,在隱形性能方面,F-35比殲-20稍佳(楨:?),若兩機在百公裏以上遠距離相遇,F-35會搶先發現對方。但是,F-35未配備遠程導彈,無法威脅殲-20; 相比之下,殲-20卻配備了超遠程空空導彈,可在發現敵方時派上用場。
http://www.qianyan001.com/junshi/c/20111216/1324007504_73929900.html

美製F-35戰機造價攀升!仍是盟國最愛

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2011年12月28日報導,被美國視為第5代空軍機種的F-35閃電二式(Lighting II)戰機,由於軟體研發與測試不斷延遲,使得每架戰機平均造價高達1億5600萬美元,但仍是美國盟邦的最愛。
馬侃指出,2001年預估每架F-35平均造價為6900萬美元,但至今造價已高達1億3300萬美元,如果加上研發與測試的費用,造價更將高達1億5600萬,除去通貨膨脹的因素,價格幾乎是10年前的1倍,F35勢將成為美國史上最昂貴的國防計畫。
控制F-35戰鬥功能的軟體,在當前所有戰機中擁有最複雜的設計與功能,最新1批機群得延後至2015年才能正式交貨。
F-35擁有最完整的匿蹤(隱形)技術,但技術測試至今只完成20%,當中牽涉作戰能力80%的軟體得再延遲4年才能正式上線。馬侃認為,「總價將破1兆美元的研發與製造計畫,根本一團糟,現在看來像悲劇一場。」
雖然F-35接近天價,但匿蹤、多功能、短距離起降等性能仍非當今戰機所能匹敵,日本政府已宣布將採購40架F-35,做為航空自衛隊新世代戰機,以色列2010年宣布採購最新機種。
洛馬公司表示,英國與荷蘭已預訂測試機型,義大利與澳洲也承諾長期支持戰機初期營運計畫。

日本驗證機心神的技術細節

日本朝雲新聞社2012年4月5日報導,日本2000年開始研發的「丸」式匿蹤戰機心神計畫在2016年9月首飛,現在終於開始組裝。
日本航空自衛隊2011年底決定將美國F-35A閃電2型作為F-4EJ戰機的替代機型,辜負了國內的製造商。技術研究本部主導的先進技術驗證機(ATD-X、心神)於3月28日正式進入製造階段。
三菱重工株式會社專案負責人說:「心神會是像『忍者』一樣的飛機,不會被對手發現。優越的機動性能(即使遭攻擊)也能輕易的躲閃。發動機具備推力向量噴嘴(TVN),通常情況下能失速那樣的低速也能保持飛行。也能快速改變機頭方向。」
總投入392億日元(4.9億美元)的開發的單座、雙發動機心神最大的特徵是:其一不反射電波的匿蹤形狀,表面塗有吸波材料等使其具有高匿蹤性。其二後燃器和推力向量噴嘴使其具備高機動性。
其中高機動性的實現是依靠新研發的綜合飛行控制系統(IFPC),飛行員依靠1套操縱桿可同時控制各機翼和推力方向,未來將實現現在不可能實現的高機動飛行。
另一方面高匿蹤性,空自雷達站和海自艦艇對入侵的匿蹤戰機究竟能否探知,為具備快速發現能力,心神也將作為今後研發新雷達的目標原型機發揮作用。
心神重量約13ton,是根據三菱重工之前製作的實物模型(全長14m、翼展9m)大體上推測,非官方公佈。F-22全長19.5m,F-35全長15.7m,相比較心神屬於小型戰機。有人也稱之為「平成零式戰機」。測試用心神沒搭載高性能雷達、電子戰設備和武器系統。這是考慮未來戰機實用化之時機身要為裝載飛彈等武器留下空間,機身有可能增大。心神在進行製造同時,也將以模擬器訓練試飛員。日本希望能由此造出日本自己的「丸」式匿蹤戰機。
2012-05-05 11:59:25
阿楨
韓國總裝的下代戰機離隱身戰機還有差距 2020-10-16 兵工科技

  韓國國防採購計畫管理局9月3日宣佈,KF-X“韓國未來戰鬥機”的首架原型機將比原計畫提前7個月總裝,不過也表示,預計明年下線、2022年首飛的這架原型機,還只是使用機腹半埋掛架的Block1型,要發展到Block3型才能成為擁有內置彈艙的第5代隱身戰鬥機。
  KF-X專案,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金泳三政府提出來的要在2008年裝備,由洛馬公司總設計,臺灣ID設計團隊負責落實細節,在軍用航空工業方面幾乎是零基礎的韓國,結果當然是進行不下去。
  韓宣稱KF-X最終的技術狀態如下:擁有機腹內置彈艙,機長16.9米,翼展11.2米,機高4.7米,空重11.8噸,內油5.44噸,起飛重25.4噸,武器載荷7.7噸,2台通用電氣F414-GE-400K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9979千克,最高時速1.8馬赫,空戰推重比1.293,最大航程2900千米,最大作戰半徑1293千米。
  不過Block1機腹下將設置4個半埋掛架,要到Block3型,才擁有機腹內置彈艙。
  缺乏大型複合材料進氣道一體化加工技術的韓國,在Block1原型機上仍採用傳統的鋁合金蒙皮鉚接結構。機身隔框竟然是由鋁合金板材銑削而成,而非鈦合金鍛件一體衝壓成型,這也造成了Block1空重超標。
  此外, KF-X將從美國引進25項關鍵技術,其中包括將F-35的航電系統完整移植到KF-X上。但是,美卻否決了F-35的AN/APG-81相控陣雷達、AAQ-37分散式孔徑系統 (DAS)、AAQ-40光電瞄準系統(EOTS)和電子干擾機這4項關鍵技術轉讓。美不想KF-X太過順利,以免對自家F-35的外銷構成威脅。所以,雄心勃勃的KF-X前途未卜。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6/doc-iiznezxr6288358.shtml

日媒:日本新一代戰機F-3研發面臨技術和成本困難

《日本時報》網站2020-05-10報導,日本的F-2戰機因美國在研發中處於主導地位,在升級和維護上面臨困難。基於這一經驗,防衛省生產F-3時在日本國內製造核心零部件,包括至關重要的系統、引擎和雷達。
不過,日本對於某些零部件,美國的技術是唯一的選擇,包括戰術資料鏈。其他擔憂包括在兩國就駐日美軍的費用進行雙邊談判之際,美國會強硬地向日本推銷美國的武器。
因此,在戰機所需的技術選擇明確之前,無法確定下一代戰機的設計。
據稱F-3每架成本超過200億日元(1.86億美元),防衛省希望在2035年部署F-3,為了試圖削減成本,正在與英國新一代戰機進行技術合作的談判。
2020-10-20 10:09:18
阿楨
超級大黃蜂再遭重擊 未來更無力對抗大陸 2021/08/28 中時

新聞網站「The Drive」25日報導,在成本、作業時程和實際表現的考量下,美海軍已取消在F/A-18E/F配備適型油箱(CFT)的計畫;該設備是F/A-18E/F第3批次(Block 3)的關鍵能力之一,能讓其航程增加約120海裡(約222公里),以對抗中國等對手的長程反艦武器。波音強調,芬蘭、加拿大等潛在出口客戶仍能採購F/A-18E/F。
  相關新聞
不想再買超級大黃蜂 美海軍:對付不了中俄
超級大黃蜂賣不出去 印度想拿來對付大陸
  回應
殲15推力非常大、推重比高,能短場起飛。F-18推力低、機翼小、必需靠彈射器,印度航母沒有彈射!
F-18雷達電戰系統沒比殲15先進,是美不肯再買F-18主因!呆完笑ㄟ以為裝備AESA雷達的F-16V天下無敵,卻不知大陸早在十幾年前就換裝AESA,甚至外銷廉價JF-17都裝!更可笑是呆完笑ㄟ以為大陸戰機非用台積電代工的消費電子用晶片,卻不知軍用、太空用、超級電腦用晶片完全不同!以AESA來說,需微波高頻晶片,台灣沒能力生產,大陸是最大生產國!

英航母上的F35B戰力 將被以色列F35吊打 2021-08-25 軍迷圈

  F-35I是專為以色列定制的,還計畫增加外部油箱,能打擊2500公里外的伊朗。由於F-35最初並未設計用於掛載額外的副油箱,可能導致的機體疲勞。
  以還可以使用F-35上高度機密的任務控制系統和軟體,使用以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以一直很喜歡將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與外國戰機進行融合。此外F-35I內部燃料容量也更大,達到了8380公斤。
  儘管F-35B在發動機、雷達、速度和航空電子設備方面遠遠優於AV-8B(英國鷂式),但與F-35A和F-35C(艦載型)相比,整體性能上仍然落後。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F-35只能在其內部武器艙內攜帶4枚導彈,日本希望通過融合F-22和F-35技術,將耗資480億美元開發雙引擎F-3能帶6枚,和F-35形成高-低互補,將取代空自老舊的F-2和F-15J。原型預計2024年,首架量產2030年,2035年正式服役。
2021-08-28 08:44:01
阿楨
超級大黃蜂再遭重擊 未來更無力對抗大陸 2021/08/28 中時

新聞網站「The Drive」25日報導,在成本、作業時程和實際表現的考量下,美海軍已取消在F/A-18E/F配備適型油箱(CFT)的計畫;該設備是F/A-18E/F第3批次(Block 3)的關鍵能力之一,能讓其航程增加約120海裡(約222公里),以對抗中國等對手的長程反艦武器。波音強調,芬蘭、加拿大等潛在出口客戶仍能採購F/A-18E/F。
  相關新聞
不想再買超級大黃蜂 美海軍:對付不了中俄
超級大黃蜂賣不出去 印度想拿來對付大陸
  回應
殲15推力非常大、推重比高,能短場起飛。F-18推力低、機翼小、必需靠彈射器,印度航母沒有彈射!
F-18雷達電戰系統沒比殲15先進,是美不肯再買F-18主因!呆完笑ㄟ以為裝備AESA雷達的F-16V天下無敵,卻不知大陸早在十幾年前就換裝AESA,甚至外銷廉價JF-17都裝!更可笑是呆完笑ㄟ以為大陸戰機非用台積電代工的消費電子用晶片,卻不知軍用、太空用、超級電腦用晶片完全不同!以AESA來說,需微波高頻晶片,台灣沒能力生產,大陸是最大生產國!

英航母上的F35B戰力 將被以色列F35吊打 2021-08-25 軍迷圈

  F-35I是專為以色列定制的,還計畫增加外部油箱,能打擊2500公里外的伊朗。由於F-35最初並未設計用於掛載額外的副油箱,可能導致的機體疲勞。
  以還可以使用F-35上高度機密的任務控制系統和軟體,使用以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以一直很喜歡將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與外國戰機進行融合。此外F-35I內部燃料容量也更大,達到了8380公斤。
  儘管F-35B在發動機、雷達、速度和航空電子設備方面遠遠優於AV-8B(英國鷂式),但與F-35A和F-35C(艦載型)相比,整體性能上仍然落後。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F-35只能在其內部武器艙內攜帶4枚導彈,日本希望通過融合F-22和F-35技術,將耗資480億美元開發雙引擎F-3能帶6枚,和F-35形成高-低互補,將取代空自老舊的F-2和F-15J。原型預計2024年,首架量產2030年,2035年正式服役。
2021-08-28 08:44:47
阿楨
F-22猛禽戰機為何是「短命的空中王者」? 2022/12/22 中時

1997年,首架F-22A試飛,被譽為「絕對的空優王者」,25年過去了,它的時代卻也即將結束,即使規畫了F-22中期升級,卻10年內退役,下一代制空權 (NGAD)計劃,正在推動當中。
蘇聯解體了,美國贏得了冷戰,到2009年,原本750架削至186架。又過幾年,F-35排擠到F-22大部分生產線。F-22的隱身性比F-35還要好;最大運動可達9G,而F-35只能到7G。但F-35有明顯的科技優勢,它的融合感測器和資料鏈管理能力,是F-22問世時所不具備,這使得F-22雖然「決鬥無敵」,但F-35可倚靠「團隊合作」。
F-22中期升級耗資110億美元,包括隱蔽型的外掛油箱,新的超視距空對空武器(如AIM-260),紅外搜索和跟踪 (IRST)筴艙,與新的電子作戰設備。F-22的雷達吸收塗層,屬於上一代的配方,主要的成份是白銀,極易受到高速飛行造成的損壞。維修起來也非常昂貴且耗時。

現役10種最受歡迎戰鬥機 2022/12/18 中時

戰機要考量速度和機動性,以及維護成本和多功能性。全球航空(FlightGlobal)使用大數據分析,列舉了10種現役最受歡迎的戰鬥機。第10名:F-5。第9:殲7。第8:Su-25。第7:歐洲颱風。第6:F-35。第5:MiG-29。第4:F/A-18。第3:F-15。第2: Su-27/30/34/35。第1: F-16。
2022-12-23 07:15: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