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9 07:57:29| 人氣1,878| 回應12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俄五代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MFI——俄羅斯新型多用途戰鬥機

  1999年1月12日,莫斯科格羅莫夫飛行試驗中心機場。當謝爾蓋耶夫元帥拉下飛機上的那面俄羅斯國旗時,寒氣襲人、滴水成冰的機場一片沸騰。俄羅斯新型多用途戰鬥機——MFI首次向世人亮相。
  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試圖尋找答案:俄羅斯多用途戰鬥機MFI,即著名的“1.42方案”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該研製計畫現處於何種階段?它能否升上天空?這一切今天終於有了謎底。
  MFI--15歲的“嬰兒”
  80年代初期,美國開始展開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規劃的科研設計工作。為應對美國人發起的挑戰,米格設計局從1983年開始研製新型戰鬥機,到80年代中期時曾提出兩種設計方案,即為防空軍研製的“7.01方案”和為空軍研製的“1.42方案”。1995年,“1.42”差一點因為預算短缺而宣告取消,這也是米格設計局少數幾個沒有因經費困難而被砍掉的項目。該機的研製歷時15年,除財政原因外,也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主要是AL-41F型發動機燃燒室的溫度要比蘇-27飛機上使用的AL-31F型發動機高250℃,致使該機的試驗計畫一拖再拖。現在的2架樣機是1994~1995年製造的。1994年初,MFI被運到茹科夫斯基,同年12月,該機進行了前起落架離地快速滑跑試驗。但進一步試驗並沒有繼續。
  該機曾計畫在1997年的莫斯科航空航太博覽會上展出,但被軍方以保密為由予以制止。目前,這種新型戰鬥機尚未正式命名,設計代號為“1.42方案”(也稱1-42 I-42或1.44),其成批生產型估計將定名為米格-39,用於取代蘇- 27和蘇- 35系列飛機,相當於美國的F-22。
  MFI——廬山真面目
  MFI為重型單座戰鬥機,“鴨翼”式氣動佈局,帶有全動式鴨翼(這是該機重要特徵之一),中置三角機翼和v型尾翼;機翼與機身有機融合,前機身橫截面呈三角形狀,機翼大邊條延伸至機頭;雙垂尾稍向外傾,翼尖略下垂,機頭下傾,可使飛行員有良好的視界。這是俄羅斯在設計噴氣式飛機時首次運用鴨式氣動佈局。MFI的氣動外形和結構與現在的殲擊機有較大的區別。如普通殲擊機上有水準尾翼、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和襟翼,而MFI上這種可調翼面達16個之多。飛機可對各種飛行狀態和飛行條件做出反應,使其像小鳥一樣地飛行。所有這一切都是借助於電腦完成的,給飛行員剩下的只有像普通飛機上的駕駛杆。同時,MFI在開始研製時就確定,未來可作為艦載多用途殲擊機使用。
  MFI發動機進氣道為可調整的S型通道。在機身、機翼和鴨翼結構中廣泛使用了在碳塑膠和聚合物基礎上研製的複合材料。飛機設計時考慮到了“隱形”技術的要求,機體表面採用吸波材料以減小雷達反射面積。這種材料曾在米格-23機上進行了試驗,使其隱身性能提高了10倍。該機擁有優秀的起降性能,正常起飛重量28-29噸,最大起飛重量35噸。MFI不僅可以同時探測和確定多個目標,也像米格-31B型機那樣擁有預警機的功能。例如,它在射擊6個目標的同時,還可給其他飛機指示目標,使這些飛機不用打開機載雷達便可發射導彈。過去俄羅斯機載雷達唯一的不足之處是比西方的要大許多,但現在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由俄羅斯航空設備公司研製的新型電腦系統裝備在MFI上,它在重量特性上並不遜色於西方的電腦,同時在智慧化方面要大大超出。在該機上還安裝有新一代多功能液晶顯示器。MFI裝備有新型綜合電子設備,具有超視距多目標攻擊能力。該機的航空電子設備包括NIP-NO14型相陣控脈衝多普勒雷達,後視自衛雷達,還有先進的導航和電子對抗系統。該機還使用新型設備以提高飛行員對超載的承受程度,主要由機載系統、新型抗荷服、可調式座椅等組成,可最優化地保證飛行員的安全。
  飛機的動力裝置由2台可調推力向量的AL-41F型渦扇發動機組成,其單台推力達196千牛,總推力392千牛,是莫斯科留裏卡-薩圖思(留裏卡-土星)設計局研製的第五代可調推力向量發動機。它既可保證飛機有比蘇-27和米格-29SMT更大的航程,還可進行推力向量調整。該發動機已在圖-16飛行實驗室上進行了傳統的飛行試驗,並在米格-25飛機上進行了非傳統的試驗,在20多千米的高度以2000千米/小時的速度進行飛行。在所有飛行階段,A-41F發動機都表現得極為出色。新發動機的優勢在於它可保證飛機以超音速速度長時間飛行,而且無需打開汕耗巨大的加力。AL- 41F使用了最新的技術與工藝,並進行了充分的試驗。其主要優勢有:一是更加輕便。蘇-27飛機上使用的AL-31F發動機每千克自身重量可產生8千克的推力,而MFI上使用的AL-41F則達到11千克,這在世界航空製造業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二是保證飛機不開加力狀態下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可大大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快速反應,迅速截擊,在對地實施攻擊中提高飛機對抗敵防空兵器的能力。並節省燃油。
  該機保留了內置式30毫米航炮,據稱為rIII-301型單管航炮。該航炮只有45千克重,射速1500發/分鐘,炮彈初速達850米/秒。飛機所攜帶的武器可全部配置在機身內,大大減小了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該機可攜帶俄羅斯空軍使用的所有種類的武器,包括第五代空對空導彈和空對地導彈,主要掛載在機內武器艙中,必要時也可掛載在外部掛架上。俄有關部門還專門為該機研製了第五代遠端空空和空對地導彈。MFI的標準武器配備是帶主動雷達導引頭的R-77M(BVV-AE,西方稱為AA-12“蛙蛇”)中程空對空導彈。這是一種可與美國的“阿姆拉姆”導彈相媲美的中距攔截導彈,採用短翼和可折疊的格柵式尾翼,並且優化配置在飛機的武器艙中。俄已在蘇-27飛機上成功進行了該種改進型導彈的飛行試驗。導彈使用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增加了航程(最遠可達80千米),加快了飛行速度(達4馬赫)。
  KC-172(AAM-L)是俄最新研製的兩級高超音速遠端空對空導彈,配備有複合式制導系統,最大射程達400千米,與機載火控雷達匹配後,具有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超視距攻擊能力,並可在敵防空人力殺傷範圍之外實施攻擊,可專門用於對付AWACS和JSTAR,是目前兩方國家無可抗衡的武器系統。 該機配備的R-73M(AA-11“射手”)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可實施全向攻擊,具有發射後不管及同時攻擊多目標的能力,不僅能攻擊飛行中的飛機,也可用於攔截中、遠端空對空導彈,要比英、美兩國發展中的近距空對空導彈(ASRAAM)和AIM-9X先進十年左右。新型導彈K-74是在R-73導彈基礎上研製的,改進了熱尋的系統,目標截獲角從80度-90度增曾加到120度,最大殺傷距離達40千米。該機還可使用集束炸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用於摧毀地面和水上的目標,以及敵方的雷達站。該機還可掛載K-37型空對空導彈。
  MFI的高空最大飛行速度為2.6馬赫(2500千米/小時),最大超音速航程達到2000千米,亞青速航程可超過4000千米。
  MFI——身價幾何?
  俄羅斯對戰鬥機的劃分與美國有所不同,它將米格-19、米格-21和米格-23劃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代,將蘇-27和米格-29視為第四代,將其後研製的戰鬥機視為第五代,MFI屬於第五代戰鬥機。 俄羅斯對第五代戰鬥機的基本要求是,多功能,也就是要具備打擊空中,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標的能力;推重比超過1,能夠在超音速狀態下進行巡航飛行;“超級機動性能”,即在90度或更大迎角時保持飛機的穩定性和可操縱性;30%-50%複合材料的機體結構,採用翼身融合體和具有隱身能力的氣動外形,對無線電雷達和紅外雷達具有高隱身性;機載資訊和干擾系統控制的自動化和一體化;機載火控系統採用同時跟蹤和全方位攻擊多個空中目標的多功能火控雷達;主要機載武器是可大離軸角發射和發射後不管的空對空導彈。與第四代戰鬥機相比,其飛行性能上的主要特點是:機動能力更強,可超音速巡航飛行,有短距起降能力和隱身能力。
  總體上看,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與美國的第四代戰鬥機——F-22和“聯合攻擊戰鬥機”(JSF)大體相同。俄羅斯現在發展的第五代戰鬥機主要有五種型號,MFI、S-37、可與“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相媲美的“輕型戰鬥機”(LFI、米格- 2000)和S-54輕型戰鬥機,以及米格-35中型戰鬥機。在當今世界,除美、俄的上述飛機以外,法國的“陣風”、歐洲的EF-2000以及瑞典的JAS39只部分具備第五代戰鬥機的特性,只能被稱為“四代半”(西方稱“三代半”)戰鬥機,所以說,在第五代戰鬥機中,現己製造完畢或已經開始飛行試驗的有三種,即F-22、S-37和MFI。
  F-22戰鬥機被視為美國未來保持制空權的保證,是20多年來美同第一種新型空中優勢戰鬥機,它具備先進的空氣動力性能、超音速巡航發動機和隱身能力,裝備最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電腦。S-37前掠翼戰鬥機於1997年9月25日進行了首飛,被稱之為21世紀的超級戰鬥機,只比美國的競爭對手F-22“猛禽”晚了18天(“猛禽”於9月7日進行了首飛)。S-37採用鴨翼、前掠翼和尾翼串列式氣動佈局,並採用推力向量控制技術,可充分利用前掠翼和鴨翼兩者的優點,它也標誌著前掠翼飛機的發展從驗證機步入實用機階段。S-37型機是俄第一種全隱身戰鬥機,在隱身方面採取了多種措施,其機身、機翼、鴨式翼和尾翼大量採用複合材料製造,機體表面塗有吸波塗料,武器內置,能有效地降低飛機對雷達波的反射和自身的紅外輻射。F-22採用蝶形機翼,翼身融合體設計,武器可裝載於機身內部,大大提高了隱身能力。
  俄在研製MFI型機時,充分研究了F-22的隱身技術,並針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改進,這使其外形佈局比F-22更加合理,有效反射面積更小,只達0.5平方米。與美國的F-117和B-2相比,MFI在提高隱身能力的同時,並未降低對重要作戰性能的要求。就機動能力而言,S-37要優於F-22.而且擁有更加優秀的短距起降能力。總體來說,在推力向量技術研究與實踐方面,俄羅斯要優於美國,從已經開始藝行的S-37、蘇-37等型飛機所能完成的超級機動動作便可得到印證。

  “超級機動性能”最初也是美國ATF(先進戰術戰鬥機)方案的基本要求之一,但美國人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難題,即如何將隱身性、超音速巡航速度和“超級機動性能”集於一身,於是被迫犧牲掉最後一項,以致於F-22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只接近於裝備有向量控制系統的改進型蘇-27。美同空軍放棄對第五代戰鬥機超機動性要求的理由主要是航空武器的改進較快,出現了高機動全方位射擊的導彈、頭盔瞄準系統和新型自動導引頭,這可使飛機在執行空戰任務時無需進入敵機後方區域。F-22裝有普惠公司研製的推力156千牛的F119渦扇發動機,它使F-22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在不開加力時便可使F-22進行超音速飛行。S-37在使用AL-41F型發動機後,在其正常起飛重量24噸,即攜帶空對空導彈和副油箱的條件下,飛機起飛時的推重比達1.5高於推重為1.25的MFI,更加優於F-22。
  MFI擁有速度上的優勢,其最大速度達到2500千米/小時,S-37為2200千米/小時,F-22為2000千米/小時。在航程方面,MFI的航程可超過4000千米,S-37航程為3300千米,F-22的轉場航程可達5500千米。在武器配置方面,三種飛機基本相同,都考慮到了隱身問題,將武器配置在機身內部,並且均可在必要情況下在其外部掛架上掛載先進的武器裝備。F-22的武器存放在4個武器艙內,在兩個側方武器艙內各存放1枚AIM-9“響尾蛇”導彈,機身下兩個武器艙可攜帶6枚“阿姆拉姆”導彈,還裝備了1門20毫米的M612型機炮。S-37擁有比較完備的對空對地作戰系統,在14個外掛點上可掛載各種中、近、遠端空空、空地和各種精確制導炸彈,並裝備有先進的複合式假目標系統,自我保護能力進一步加強,具有多目標跟蹤與攻擊能力,能同時跟蹤24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8個目標。MFI也可在機內和機外攜帶各種空空和主地導彈及航空炸彈,可同時攻擊
MFI——俄羅斯新型多用途戰鬥機

  1999年1月12日,莫斯科格羅莫夫飛行試驗中心機場。當謝爾蓋耶夫元帥拉下飛機上的那面俄羅斯國旗時,寒氣襲人、滴水成冰的機場一片沸騰。俄羅斯新型多用途戰鬥機——MFI首次向世人亮相。
  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試圖尋找答案:俄羅斯多用途戰鬥機MFI,即著名的“1.42方案”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該研製計畫現處於何種階段?它能否升上天空?這一切今天終於有了謎底。
  MFI--15歲的“嬰兒”
  80年代初期,美國開始展開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規劃的科研設計工作。為應對美國人發起的挑戰,米格設計局從1983年開始研製新型戰鬥機,到80年代中期時曾提出兩種設計方案,即為防空軍研製的“7.01方案”和為空軍研製的“1.42方案”。1995年,“1.42”差一點因為預算短缺而宣告取消,這也是米格設計局少數幾個沒有因經費困難而被砍掉的項目。該機的研製歷時15年,除財政原因外,也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主要是AL-41F型發動機燃燒室的溫度要比蘇-27飛機上使用的AL-31F型發動機高250℃,致使該機的試驗計畫一拖再拖。現在的2架樣機是1994~1995年製造的。1994年初,MFI被運到茹科夫斯基,同年12月,該機進行了前起落架離地快速滑跑試驗。但進一步試驗並沒有繼續。
  該機曾計畫在1997年的莫斯科航空航太博覽會上展出,但被軍方以保密為由予以制止。目前,這種新型戰鬥機尚未正式命名,設計代號為“1.42方案”(也稱1-42 I-42或1.44),其成批生產型估計將定名為米格-39,用於取代蘇- 27和蘇- 35系列飛機,相當於美國的F-22。
  MFI——廬山真面目
  MFI為重型單座戰鬥機,“鴨翼”式氣動佈局,帶有全動式鴨翼(這是該機重要特徵之一),中置三角機翼和v型尾翼;機翼與機身有機融合,前機身橫截面呈三角形狀,機翼大邊條延伸至機頭;雙垂尾稍向外傾,翼尖略下垂,機頭下傾,可使飛行員有良好的視界。這是俄羅斯在設計噴氣式飛機時首次運用鴨式氣動佈局。MFI的氣動外形和結構與現在的殲擊機有較大的區別。如普通殲擊機上有水準尾翼、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和襟翼,而MFI上這種可調翼面達16個之多。飛機可對各種飛行狀態和飛行條件做出反應,使其像小鳥一樣地飛行。所有這一切都是借助於電腦完成的,給飛行員剩下的只有像普通飛機上的駕駛杆。同時,MFI在開始研製時就確定,未來可作為艦載多用途殲擊機使用。
  MFI發動機進氣道為可調整的S型通道。在機身、機翼和鴨翼結構中廣泛使用了在碳塑膠和聚合物基礎上研製的複合材料。飛機設計時考慮到了“隱形”技術的要求,機體表面採用吸波材料以減小雷達反射面積。這種材料曾在米格-23機上進行了試驗,使其隱身性能提高了10倍。該機擁有優秀的起降性能,正常起飛重量28-29噸,最大起飛重量35噸。MFI不僅可以同時探測和確定多個目標,也像米格-31B型機那樣擁有預警機的功能。例如,它在射擊6個目標的同時,還可給其他飛機指示目標,使這些飛機不用打開機載雷達便可發射導彈。過去俄羅斯機載雷達唯一的不足之處是比西方的要大許多,但現在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由俄羅斯航空設備公司研製的新型電腦系統裝備在MFI上,它在重量特性上並不遜色於西方的電腦,同時在智慧化方面要大大超出。在該機上還安裝有新一代多功能液晶顯示器。MFI裝備有新型綜合電子設備,具有超視距多目標攻擊能力。該機的航空電子設備包括NIP-NO14型相陣控脈衝多普勒雷達,後視自衛雷達,還有先進的導航和電子對抗系統。該機還使用新型設備以提高飛行員對超載的承受程度,主要由機載系統、新型抗荷服、可調式座椅等組成,可最優化地保證飛行員的安全。
  飛機的動力裝置由2台可調推力向量的AL-41F型渦扇發動機組成,其單台推力達196千牛,總推力392千牛,是莫斯科留裏卡-薩圖思(留裏卡-土星)設計局研製的第五代可調推力向量發動機。它既可保證飛機有比蘇-27和米格-29SMT更大的航程,還可進行推力向量調整。該發動機已在圖-16飛行實驗室上進行了傳統的飛行試驗,並在米格-25飛機上進行了非傳統的試驗,在20多千米的高度以2000千米/小時的速度進行飛行。在所有飛行階段,A-41F發動機都表現得極為出色。新發動機的優勢在於它可保證飛機以超音速速度長時間飛行,而且無需打開汕耗巨大的加力。AL- 41F使用了最新的技術與工藝,並進行了充分的試驗。其主要優勢有:一是更加輕便。蘇-27飛機上使用的AL-31F發動機每千克自身重量可產生8千克的推力,而MFI上使用的AL-41F則達到11千克,這在世界航空製造業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二是保證飛機不開加力狀態下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可大大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快速反應,迅速截擊,在對地實施攻擊中提高飛機對抗敵防空兵器的能力。並節省燃油。
  該機保留了內置式30毫米航炮,據稱為rIII-301型單管航炮。該航炮只有45千克重,射速1500發/分鐘,炮彈初速達850米/秒。飛機所攜帶的武器可全部配置在機身內,大大減小了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該機可攜帶俄羅斯空軍使用的所有種類的武器,包括第五代空對空導彈和空對地導彈,主要掛載在機內武器艙中,必要時也可掛載在外部掛架上。俄有關部門還專門為該機研製了第五代遠端空空和空對地導彈。MFI的標準武器配備是帶主動雷達導引頭的R-77M(BVV-AE,西方稱為AA-12“蛙蛇”)中程空對空導彈。這是一種可與美國的“阿姆拉姆”導彈相媲美的中距攔截導彈,採用短翼和可折疊的格柵式尾翼,並且優化配置在飛機的武器艙中。俄已在蘇-27飛機上成功進行了該種改進型導彈的飛行試驗。導彈使用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增加了航程(最遠可達80千米),加快了飛行速度(達4馬赫)。
  KC-172(AAM-L)是俄最新研製的兩級高超音速遠端空對空導彈,配備有複合式制導系統,最大射程達400千米,與機載火控雷達匹配後,具有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超視距攻擊能力,並可在敵防空人力殺傷範圍之外實施攻擊,可專門用於對付AWACS和JSTAR,是目前兩方國家無可抗衡的武器系統。 該機配備的R-73M(AA-11“射手”)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可實施全向攻擊,具有發射後不管及同時攻擊多目標的能力,不僅能攻擊飛行中的飛機,也可用於攔截中、遠端空對空導彈,要比英、美兩國發展中的近距空對空導彈(ASRAAM)和AIM-9X先進十年左右。新型導彈K-74是在R-73導彈基礎上研製的,改進了熱尋的系統,目標截獲角從80度-90度增曾加到120度,最大殺傷距離達40千米。該機還可使用集束炸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用於摧毀地面和水上的目標,以及敵方的雷達站。該機還可掛載K-37型空對空導彈。
  MFI的高空最大飛行速度為2.6馬赫(2500千米/小時),最大超音速航程達到2000千米,亞青速航程可超過4000千米。
  MFI——身價幾何?
  俄羅斯對戰鬥機的劃分與美國有所不同,它將米格-19、米格-21和米格-23劃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代,將蘇-27和米格-29視為第四代,將其後研製的戰鬥機視為第五代,MFI屬於第五代戰鬥機。 俄羅斯對第五代戰鬥機的基本要求是,多功能,也就是要具備打擊空中,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標的能力;推重比超過1,能夠在超音速狀態下進行巡航飛行;“超級機動性能”,即在90度或更大迎角時保持飛機的穩定性和可操縱性;30%-50%複合材料的機體結構,採用翼身融合體和具有隱身能力的氣動外形,對無線電雷達和紅外雷達具有高隱身性;機載資訊和干擾系統控制的自動化和一體化;機載火控系統採用同時跟蹤和全方位攻擊多個空中目標的多功能火控雷達;主要機載武器是可大離軸角發射和發射後不管的空對空導彈。與第四代戰鬥機相比,其飛行性能上的主要特點是:機動能力更強,可超音速巡航飛行,有短距起降能力和隱身能力。
  總體上看,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與美國的第四代戰鬥機——F-22和“聯合攻擊戰鬥機”(JSF)大體相同。俄羅斯現在發展的第五代戰鬥機主要有五種型號,MFI、S-37、可與“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相媲美的“輕型戰鬥機”(LFI、米格- 2000)和S-54輕型戰鬥機,以及米格-35中型戰鬥機。在當今世界,除美、俄的上述飛機以外,法國的“陣風”、歐洲的EF-2000以及瑞典的JAS39只部分具備第五代戰鬥機的特性,只能被稱為“四代半”(西方稱“三代半”)戰鬥機,所以說,在第五代戰鬥機中,現己製造完畢或已經開始飛行試驗的有三種,即F-22、S-37和MFI。
  F-22戰鬥機被視為美國未來保持制空權的保證,是20多年來美同第一種新型空中優勢戰鬥機,它具備先進的空氣動力性能、超音速巡航發動機和隱身能力,裝備最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電腦。S-37前掠翼戰鬥機於1997年9月25日進行了首飛,被稱之為21世紀的超級戰鬥機,只比美國的競爭對手F-22“猛禽”晚了18天(“猛禽”於9月7日進行了首飛)。S-37採用鴨翼、前掠翼和尾翼串列式氣動佈局,並採用推力向量控制技術,可充分利用前掠翼和鴨翼兩者的優點,它也標誌著前掠翼飛機的發展從驗證機步入實用機階段。S-37型機是俄第一種全隱身戰鬥機,在隱身方面採取了多種措施,其機身、機翼、鴨式翼和尾翼大量採用複合材料製造,機體表面塗有吸波塗料,武器內置,能有效地降低飛機對雷達波的反射和自身的紅外輻射。F-22採用蝶形機翼,翼身融合體設計,武器可裝載於機身內部,大大提高了隱身能力。
  俄在研製MFI型機時,充分研究了F-22的隱身技術,並針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改進,這使其外形佈局比F-22更加合理,有效反射面積更小,只達0.5平方米。與美國的F-117和B-2相比,MFI在提高隱身能力的同時,並未降低對重要作戰性能的要求。就機動能力而言,S-37要優於F-22.而且擁有更加優秀的短距起降能力。總體來說,在推力向量技術研究與實踐方面,俄羅斯要優於美國,從已經開始藝行的S-37、蘇-37等型飛機所能完成的超級機動動作便可得到印證。

  “超級機動性能”最初也是美國ATF(先進戰術戰鬥機)方案的基本要求之一,但美國人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難題,即如何將隱身性、超音速巡航速度和“超級機動性能”集於一身,於是被迫犧牲掉最後一項,以致於F-22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只接近於裝備有向量控制系統的改進型蘇-27。美同空軍放棄對第五代戰鬥機超機動性要求的理由主要是航空武器的改進較快,出現了高機動全方位射擊的導彈、頭盔瞄準系統和新型自動導引頭,這可使飛機在執行空戰任務時無需進入敵機後方區域。F-22裝有普惠公司研製的推力156千牛的F119渦扇發動機,它使F-22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在不開加力時便可使F-22進行超音速飛行。S-37在使用AL-41F型發動機後,在其正常起飛重量24噸,即攜帶空對空導彈和副油箱的條件下,飛機起飛時的推重比達1.5高於推重為1.25的MFI,更加優於F-22。
  MFI擁有速度上的優勢,其最大速度達到2500千米/小時,S-37為2200千米/小時,F-22為2000千米/小時。在航程方面,MFI的航程可超過4000千米,S-37航程為3300千米,F-22的轉場航程可達5500千米。在武器配置方面,三種飛機基本相同,都考慮到了隱身問題,將武器配置在機身內部,並且均可在必要情況下在其外部掛架上掛載先進的武器裝備。F-22的武器存放在4個武器艙內,在兩個側方武器艙內各存放1枚AIM-9“響尾蛇”導彈,機身下兩個武器艙可攜帶6枚“阿姆拉姆”導彈,還裝備了1門20毫米的M612型機炮。S-37擁有比較完備的對空對地作戰系統,在14個外掛點上可掛載各種中、近、遠端空空、空地和各種精確制導炸彈,並裝備有先進的複合式假目標系統,自我保護能力進一步加強,具有多目標跟蹤與攻擊能力,能同時跟蹤24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8個目標。MFI也可在機內和機外攜帶各種空空和主地導彈及航空炸彈,可同時攻擊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878) | 回應(12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S-3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
此分類上一篇:仿F-22

顯示全部125則回應

圖博館
蘇-57的尾椎空間比蘇-27家族大,是安裝無線電設備的好位置,我們也可以在很早的原型機階段就看到這裡有天線罩,可見裡面裝有無線電設備是無庸置疑的。但即便如此公開資料仍只說有5部雷達,沒有後視雷達,因此一般認為尾椎內的無線電設備是“喜馬拉雅”電子戰系統。
  事實上電子戰系統的天線不需要那麼大,特別是蘇-57的雷達反射特徵一定小於輕型戰機,而輕型戰機的電子戰天線都甚至可以內置。因此蘇-57的尾椎內當然會有電子戰系統,但要多裝後視雷達是一定可以,只是需不需要的問題。特別是現在用有源相控陣天線的情況下,電子戰天線與同波段的探測天線可以共用,所以在蘇-57的尾椎內要同時有後視雷達與電子戰系統更沒問題。
  “追60打16”剛好是蘇-35的“追30打8”的2倍。蘇-57確定有3部X波段雷達,雷達電腦的運算能力也是蘇-35的2倍以上。所以就雷達的數量以及處理能力來看,雷達系統自己要追60打16是可以的。
  那麼,追60打16應該沒問題,可如果沒有16件武器要怎麼打16個?這可能就是所謂的“A射B導”技術,也就是接管友軍發射的武器。在技術上這不是什麼大問題,米格-31就有這能力。
  而關於近期一些專家認為乾脆跳過蘇-57的量產,直接過渡到發展第六代戰機,或是只把蘇-57拿來外銷以補償研發費用。邦達列夫認為這種意見是“不專業”的。因為如果連第五代技術都不能好好掌握,要跨到第六代是不可以的。至於只拿蘇-57來外銷賺錢,邦達列夫甚至以“這不是公開叛國,就是無能和短視”進行抨擊。(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米國機又遇到對手了,寶寶f22被嚇哭了。
別吹了,看那雷達模組就知道有多落後了,打幾折?
  相關新聞
俄高層拒絕大量採購蘇57戰機 稱應騰出精力研製六代機 2018-07-26 新浪軍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20/doc-ihmrasqt1267881.shtml
2018-10-21 09:50:26
圖博館
俄蘇57宣稱擁有擁有6面雷達 探測能力仍落後於我殲20 2018-11-14 新浪軍事

  眾所周知,強調隱身突防、隱蔽接敵的五代機,需要儘量避免過多使用諸如雷達這樣的主動探測手段,以防止自身的電磁信號被敵方偵測定位元從而暴露行蹤;更多的是依靠光電瞄準系統、無源電子接收系統等被動感知設備來獲取戰場資訊。蘇57卻反其道而行之,配備了多達6部雷達作為全向感知戰場態勢的主要措施,寄希望於通過數量眾多的雷達儘早發現敵方的五代機,以此彌補自身隱身能力差強人意的劣勢。
  蘇57固然有多部雷達,但每一部雷達的口徑都不算大,特別是作為主要探測手段的機頭雷達,其T/R單元數量只相當於F-35或者殲10C的數量,最大探測距離與F-22、殲20有比較大的差距。而在環視視野方面,F-35、殲20採用的是EODAS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不輻射信號,不怕干擾,而且可以跟頭盔的聯合顯示系統交聯,直接進行靶心圖表像顯示和指示,更加的方便快捷。
  蘇57的作戰思路就好比在漆黑的夜晚開著手電筒到處亂照,而且一把手電筒還嫌不夠,又加上了五六把大小各異的手電筒一起照。能不能照到躲在某個陰暗角落的敵人尚且是一個未知數,自己卻可能會淪為一個十分醒目的靶子,犯下了五代機對決的大忌。具體在實戰中,蘇57苦練的這套逆行經脈的絕招,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作者:利刃/刻雨無痕)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4/doc-ihmutuec0177765.shtml
2018-11-15 11:49:50
圖博館
蘇57受中國殲20刺激展示開彈倉 德媒:技術落後20年 2018-11-26 新浪軍事

  作為五代戰鬥機的標配,彈艙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與機翼、機腹下掛滿彈藥、副油箱的四代機不同,五代機為了追求隱身外形,必須把武器埋入機體內部。彈艙的設計直接關係著五代機的戰鬥性能,甚至連艙門邊角、內部掛鉤的設計都大有講究。
  在航展殲20打開彈艙不到10天后,俄羅斯學著殲20的樣子,也打開了SU57的彈艙進行展示。這是俄國人目前的第一次開艙展示。俄紅星電視臺進行了報導。照片中,SU57停在機庫內,採訪者和鏡頭對其艙門和內部結構進行了細緻拍攝,堪稱零距離,公開程度在俄軍中是十分少見的。看來,俄軍急切地希望展現SU57的戰鬥力和細節,以進行宣傳——畢竟是一款拿來外貿的產品。
  與殲20打開彈艙引來的讚歎不同,SU57的開艙展示則引來了一片質疑——伴隨著彈艙的打開,其存在的許多弱點被一眼看穿。德國《世界報》19日指出,SU57的後部結構與SU27幾乎一樣,而其特有的彈艙內部佈置十分老舊,無論是尺寸還是內部掛架都無法滿足掛載R37M遠端攔截導彈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俄之前一直強調的SU57的優勢之一。甚至連飛機彈艙的艙門也沒有進行特殊處理。《世界報》的文章這樣敘述:技術水準停留在20年前,如果不提示還以為是哪一款戰鬥轟炸機的彈艙,完全沒有五代機的水準。
  可以認為,伴隨著這次近距離展示,SU57的光環已經快消褪殆盡了。俄一直將其看做壓箱底的空戰武器,又受困於經費問題無法大規模裝備,但在拖延中對飛機的性能並沒有進行實質性改進。到現在,恐怕等不到其量產服役,就已經被其他國家的五代機超越了。SU57與其說是一款全新的五代機,不如說是在SU27系列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度改進——“被拍扁了的SU27”的名頭算是坐實了。學殲20打開彈艙,卻收穫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這恐怕是令俄沒有想到的。(作者署名:軍事家)
  回應
瞎說,su57才是最厲害的。f22+f35才剛好等於57
本來就是!原來一直以為是個笑話,俄紀錄片介紹SU57,總師說的SU57的名字就是22+35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6/doc-ihmutuec3669832.shtml
2018-11-27 09:20:13
圖博館
俄羅斯專家妄言:蘇57全球最強 殲20根本沒隱身能力 2018-12-10 新浪軍事

  最近,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推出了三集紀錄片《從T-50到蘇-57》,片中詳盡展現了俄羅斯五代機蘇57的大量高清細節畫面,此前從未見過,真是讓觀眾大呼過癮。可是在主持人對蘇57設計師的採訪中,後者不但認為蘇-57的性能相當於F22加F35,也就是所謂的57=22+35,而且還稱中國的殲20和FC31沒有隱身能力。
  當主持人站在蘇57的機背上,我們可以看到其飛機表面的處理是比較粗糙的,甚至有較大的拼縫,研製這種隱身戰機的設計師,哪來的自信去嘲笑工藝強得多的殲20沒有隱身能力。
  小編甚至懷疑目前的蘇57根本就沒有塗刷隱身塗料,這是因為自T50原型機以來,蘇57的塗裝就出現了很多次變化,而且每次的顏色都十分顯眼,這與中美的殲20、F22和F35截然不同。
  一般來說,隱身塗料的顏色是由基本成分決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隱身塗料一般是黑色,這是因為塗料中有很多氧化鐵基材料。而第三代塗料則是採用納米技術,將吸波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結合起來,然而這些波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也不會像蘇57的塗裝那樣鮮豔,中美的五代機為了隱形的需要,甚至不惜將軍徽去掉顏色進行淡化處理,而在俄羅斯蘇57上,完全沒有看到這個考慮。(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回應
忽悠印度的,中國可以要一些好處配合一下!
三傻現在沒那麼傻了,因為美弟插了一腿。
昔日的老大哥已經被小弟海陸空全方位超越了!唯一還能引以為傲的,就是那張煮熟了都還死硬的鴨子嘴!

俄媒評中國加油型運20首飛:是從俄國技術複製而來的 2018-12-10 環球時報

  俄羅斯衛星網稱,由於俄限制,中國僅有3架伊爾-78加油機。轟-6加油機的載重量和艙容不足,難以為遠端轟炸機、巡邏機、遠端雷達警戒機和無線電偵察機等大型飛機加油。同時,轟油-6的艙容小,為蘇-30MKK加油時效率也不高。因此它在中國空軍中主要為殲-8IID和殲-10等輕型戰鬥機提供加油。
  回應
我們從英國引進的加油技術比伊爾78早哦!
毛子媒體什麼時候也改不了死鴨子嘴硬的毛病,航母要不要我們幫你修修啊?
伊爾-78加油機技術來自烏克蘭是真的,那也不是白給的,要花錢的!
不僅中國現在軍事裝備,俄羅斯/烏克蘭…大部分都是前蘇聯技術。
2018-12-11 08:22:51
圖博館
俄未來7年只裝備15架蘇57 或只是中國殲20一年產量 2019-01-22 新浪軍事

  1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確認,兩架蘇-34戰轟機在韃靼海峽上空的訓練中發生剮蹭事故,一架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後一人獲救一人下落不明,另一蘇-34一台發動機受損,並在阿莫爾河畔共青城機場成功降落。
  不過對於俄空天軍來說,2019年有點糟心。
  比如俄軍今年要被迫接裝4架還用平板縫隙天線的米格-35……
  這其中主要的點,可能就在於蘇-57的延遲上。
  “這13架中的部分要裝備第二階段的發動機”。
  目前除了正在測試“產品30”的2號原型機之外,其餘的飛機理論上使用的“第一階段發動機” AL-41F1(S117)最大推力147KN,“產品30”最大推力則可能達到178KN。
  對比一下,殲-20在2017年開始列裝部隊,2018年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當然,這一數量差異背後展現的,並不僅僅是俄中兩國在航空工業戰機研發技術實力或者決策水準上的高下,而是兩國作為世界一流空中力量,其背後支持的綜合國力之間的差異。
  相關新聞
殲-20計畫變身「雙座版」戰術轟炸機首個威龍旅(32架)有望2019年內成形
俄軍蘇34撞機因電子技術太爛?防撞系統為何沒起作用
俄“逆火”戰略轟炸機遭遇罕見暴風雪墜毀:2死2傷
  回應
蘇-57俄羅斯明顯是在趕時髦,在隱形技術並不成熟的情況下,搶佔隱形戰機的外銷市場。產量當然要由外貿訂單而決定。跟我們殲-20的使用動機不同。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22/doc-ihqfskcn9329972.shtml

俄稱蘇57具備一特殊能力 卻只是早已被淘汰了的技術 2019-01-22 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隱身戰鬥機最為突出的性能就是隱身。只有隱身性能足夠強大,才符合五代機的特徵。然而目前世界上這麼多種五代機中,俄羅斯的五代機隱身效果是最差的。這是由兩點原因所導致的。
  第一,蘇57的氣動外形設計不符合隱身戰鬥機的特徵。
  第二,蘇57表面的隱身塗料性能不如中美。
  然而最近俄羅斯卻引用了一個新型詞低光學圖元化偽裝隱身性能,使得在本身能夠肉眼識別的距離內無法識別蘇57。其實這種技術正在被淘汰。現代戰爭中,不論是空對空,還是地對空,都是採用雷達探測,根本不需要用肉眼瞄準,即便將戰機改成任何顏色,都無法逃過雷達系統的捕捉。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只是在回避自己的弱點。(作者署名:鐵血觀世界)
2019-01-23 08:36:55
圖博館
中國空對地導彈可從窗戶打進去 俄導彈卻只能炸整棟樓 2019-02-01 新浪軍事

  俄蘇-34在敘利亞使用X-35反艦導彈對付恐怖分子,通過蘇-34機載光學轟炸瞄準吊艙發回的建築物被摧毀的畫面,目標被精准擊中。
  X-35U多用途導彈是X-35反艦導彈的改進型,“U”是萬能、多用途的意思,該導彈的出口型號為X-35UE(英文為KH-35UE)。
  X-35U是作為蘇-57五代機的武器系統研製的四種空對地導彈之一,能夠摧毀從小型登陸艇到航母的任何海上目標,以及地面目標:防禦工事、庫房、倉庫、甚至軍用裝備。該導彈不受雷達干擾和高射導彈壓制。
  X-35的搭載平臺多樣化,包括戰機、直升機和岸基導彈系統。即可以在卡-27和卡-28型艦載直升機上使用,也可以在米格-29K、米格-29M,蘇30SM,蘇-34,以及伊爾-38和圖-142M”反潛機等飛機上使用。
  X-35U具有可折疊的彈翼和縮短的進氣道,發射重量550公斤,戰鬥部145公斤,速度高亞音速0.88馬赫300米/秒,最大射程為260公里。X-35U最大的改進是安裝了一個雙模雷達導引頭,第一種工作模式是雷達主動制導,甚至能夠以雷達成像的方式,識別艦船、海上運輸設備,還包括石油貯存罐、港口目標、陸上裝甲車輛等,從而能夠打擊陸上目標。第二種是被動制導,通過接收和測量敵方艦船發出的雷達信號,來進行被動的跟蹤,直至命中目標。
  X-35U的性能西方和中國的反艦導彈設計相似,例如中國鷹擊-83、法國AM-39飛魚和美國AGM-84魚叉,這些導彈的特徵都是小型導彈,高亞音速,掠海飛行。X-35的優勢是多用途,例如美國斯拉姆是以魚叉為基礎,中國的鷹擊88也是以鷹擊-83為基礎研製的,這些空對地導彈都採用渦噴動力,射程200公里左右。中美的專用空對地導彈特點是採用光學圖像制導,比雷達成像的X-35U的精度更高。例如中國KD88H採用了紅外熱成像圖像制導,技術水準與斯拉姆空對地導彈相當,精度可確保從目標的窗戶(精確到第幾個窗戶)打進去。而雷達制導的X-35U就只能轟炸整棟大樓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1/doc-ihrfqzka2897271.shtml
2019-02-02 09:58:38
阿楨
俄蘇57價格僅是殲15一半?別被盧布與美元匯率騙了 2019-05-19 新浪軍事

  日前,普京前往位於阿赫圖賓斯克的國家飛行試驗中心並召開軍工會議。期間確定了一則重磅事項,俄軍將在2028年前購買76架蘇-57戰機。相比早前決定僅購買16架,這個意外的數字引發外界極大關注。相比採購數字,背後的採購單價則被忽略。
  蘇-57如今可以說是“謗滿天下”,外界都在搬小凳子等著看它笑話。如何判斷蘇-57失敗呢?最直接的當然就是看採購數量,如果連俄軍都不買,想說它“不失敗”都難。
  據俄《生意人報》,76架蘇-57的合同價1700億盧布,單價22.36億盧布,約3500萬美元,乍看起來真的是戰機界中的“白菜價”了。
  看看中美的戰機,殲-154億人民幣約6000萬美元;F-35單價1.436億美元、F-15EX單價1.375億、F/A-18E/F艦載機單價8333萬。
  如今看俄武器價格是以盧布為准,換算成美元會嚴重“失真”。如果以蘇-35S的盧布價格為准,那麼蘇-57的價格是它的近2倍,這樣就不難理解蘇-57的真實價值了。另外,俄軍的裝備採購價格大都是壓榨廠商“為國服務”,並沒有算進合理利潤,這個價格足以讓廠商生存,卻不可能大賺。
  作為廠商,肯定是希望新飛機大賣,而作為軍方放著更先進的飛機怎麼可能不想要?蘇-57採購波折的核心還是軍方能有多少錢可去買飛機,軍方和工業這兩大勢力其實是都是普京的人掌舵,普京出手的關鍵等於給錢平衡雙方(即便再打折,76架蘇-57的錢也比原本的16架多出很多),廠商有活幹、軍方有飛機用。(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只是給57打個廣告,最後根本不會買這麼多。無非是向客戶表明自己也要裝備了,大家來買。但其實57是什麼水準誰不知道?再怎麼行銷也不會有人來買的。
2019-05-20 09:20:57
阿楨
俄將量產蘇57戰機 但這種關鍵材料可能要從中國進口 2019-05-22 新浪軍事

  5月16日俄羅斯空天部隊宣佈採購76架蘇-57戰鬥機需1600億盧布,如果算上全部服役期限成本應該在4500-5000億盧布,不過外媒普遍不太認可1600億這個數字,有人認為1600億可能是第1批13架費用,即均架120億盧布(約合1.1億美元)。
  前期生產的蘇-57繼續採用117S發動機,原來計畫採用四代發動機-產品30發動機還在測試和試飛之中,俄媒說將會從2023年起換裝產品30。
  從俄內外消息來看,蘇-57批量生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俄現在受到西方制裁和禁運,一些材料和元器件無法進口。其中就包括複合材料,例如碳纖維是第四代戰鬥機關鍵材料之一,F-22複合材料使用比較達到25%,而F-35更是達到了35%。2015年俄曾向中國江蘇恒神進口HF30-30K碳纖維,相當於加強版T-300。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已實現T-1000批量生產,而中國在2019年也建成百噸級T-1000生產。因此俄不能在碳纖維取得突破,那麼蘇-57只能提高金屬使用比例,飛機結構重量就會增加,影響飛機性能。
  因此不排除未來俄從中國引進高規格碳纖維,但是中國殲-20也進入了大批量生產階段,新一代導彈也採用了碳纖維殼體,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碳纖維,因此國內產能滿足自用之後可能也提供不了多少給俄。從這個角度來講材料蘇-57批量生產還要俄羅斯在材料領域的進展。(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合作共贏,碳纖維換產品30怎麼樣,一起針對美國嘛
2019-05-23 09:07:53
阿楨
犧牲隱形換航程 美F35將加掛副油箱 2019/06/18 中時

洛馬公司正在研究為F-35安裝副油箱,雖會影響F-35的隱形功能,但能使其燃料總量增加40%。
短距起飛和垂直起降的F-35B內部燃料容量比F-35A小約30%,在長程任務中會更加依賴空中加油。例如2017年1月有10架從亞利桑那州飛往日本部署的F-35B,就動用9架空中加油機進行250次空中加油,其中還包括沿途的6次過夜停留。
由於以色列對手是伊朗,需要較大航程,這些目標都無法使用防區外武器,必須接近目標才能攻擊,而當地要進行空中加油較為困難。因此以色列特別積極參與F-35副油箱研究,今年4月與洛馬已完成初步的600加侖保形油箱方案。

法德與土耳其下一代戰機都只是模型 還不如中國FC31 2019-06-19 新浪軍事

  2019第53屆巴黎航展,法德西三國聯合研製的FCAS(未來空中作戰系統)第六代戰鬥機全尺寸模型重磅揭幕,被美國禁售F-35A的土耳其也高調展示了本國的五代機TF-X全尺寸模型。
  這一次亮相的FCAS模型,和以往公佈的相關概念圖有了更為清晰的變化。
  比如其採用了類似美國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計畫中被F-22PK掉的YF-23的V字形尾翼,取消了傳統的水準尾翼,採用了類似於F-35、殲-20的DSI進氣道,此前達索和空客公佈的模型、概念圖都是採用了F-22同款的加萊特進氣道。比如其極為看重“網路中心戰”能力,利用AI技術實現與無人機的聯合作戰,稍早前公佈的FCAS座艙概念圖,更是大量採用了AR虛擬視覺技術,但不清楚FCAS會否採用六代機的另一標配技術——機載定向能武器,如高能鐳射等。
  歐洲的下一代戰機看似已經是“全面開花”,卻難掩技術、資金匱乏,進度十分緩慢。
  別說是六代機,五代機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選擇餘地都已經很小。作為北約成員國,和美國鬧翻了的土耳其,煮熟的“肥電”飛了,已經放話要考慮蘇-57和中國的FC-31,而這一次中航工業的FC-31模型也在巴黎航展展出。
  相關新聞
中國專家評法德六代戰機 比殲20晚了20年
  回應
就不要笑話F-31了,有幾個國家能造得出來?畢竟是確確實實的五代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19/doc-ihytcerk7882242.shtml
2019-06-20 10:51:44
阿楨
掌握關鍵 陸6代戰機傳5年內問世 2019/06/26 中時

為了搶占空中優勢,美、俄、英、日,德法與西班牙等國都已著手研製第6代戰機。而解放軍第6代戰機的研製仍處於絕對保密的階段,官方至今守口如瓶。
不過,中國《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從許多資訊中,仍可以探究解放軍6代機發展的蛛絲馬跡。
分析說,中國航空戰略有一個理念,就是發展一代、成熟一代,預研一代。而5代機殲-20已開始小批交付使用,預料3、5之內6代機就會帶來驚喜。
而在可見的種種線索中,首先是自我調整變迴圈發動機,為了達到更高的巡航馬赫數,在動力系統上,現有5代機的發動機已不合適,中國相關單位2017年在北京舉行的航空技術展上,低調展出了新一代發動機概念圖「適用飛行速度3-4馬赫,飛行高度3萬米的戰鬥機」。它已經遠遠超越現有5代機的飛行包線,並具有兩種工作狀態。
6代機將會普遍使用光傳控制與光纖通信技術。殲-20已使用了達先進的多感測器融合技術,並配置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為核心的多感測器系統。只要把在殲-20多感測器融合技術,還有中國正在開發的物聯網技術適當升級,就能轉用到6代機上去。
6代所用的全向、全頻譜隱形技術,中國已位居領先地位,有多所理工科大學已研發出一系列納米隱形寬頻吸波材料,具有重量輕、吸波能力強的特點。
6代機雷達應要有大幅提升。而中國近年來軍事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就是雷達,殲-20的配置2,000到2,200個T/R元件,每個T/R元件擁有8瓦的峰值功率,雷達總發射功率達到16千瓦以上,超過F-22A的15.6千瓦AN/APG-77雷達,還有F-35的10千瓦AN/APG-81雷達。中國還積極研究了具有顛覆性的新概念太赫茲。這種超高頻雷達能越過障礙物,獲得物體的圖像,還有隱形與非隱形敵機的反射信號。而衛星和偵察機上安裝這種雷達後,不但能發現空中的隱形目標,還能很容易地發現潛艦與偽裝目標。
2019-06-27 08:59:22
阿楨
殲20演習每次突襲都能得手 預警機真的已經過時了? 2019-11-12 新浪軍事

  既然預警機在殲20的手下過不了三招,那麼是否代表著已過時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世界各國目前普遍裝備的是四代機,而在這種情況下,預警機的探測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五代機的角度來看,它自身是要保證一定的隱身性的,這也就決定了它必須儘量減少對外發送資訊以及雷達開機。在這樣“閉塞”的環境中,預警機就是最佳的指揮平臺和資訊提供者,五代機如果不跟預警機配合使用,那麼就相當於一個“瞎子”。因此,預警機的地位目前而言還是無可替代的。
  為什麼預警機能夠被五代機輕易擊落?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五代機的隱身性能都是只針對一個s波段,而絕大多數預警機的雷達都是s波段的。另一,預警機並沒有自己的自衛武器。
  預警機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延長自身壽命?
  首先,擴大自己的波段範圍,當然也不排除未來五代機的隱身塗層也進行升級,但是到時候預警機還可以考慮進行變換波段偵測的改造。
  其次,可以開發預警機所能載用的高能武器進行自衛。預警機的電子壓制干擾能力要非常出色,同時可以掛載一些高能武器進行反擊干擾進攻,與此同時且戰且退、召喚護航飛機保護,那麼預警機也可以從容脫離戰場。
  再則,預警機可以與五代機進行協同訓練,模擬演習,在戰術層面上尋找突破。例如可以使用無人偵察機整列結合預警機,就相當於將預警範圍單邊擴大數百公里,讓預警機有了反應時間。
  最後,5G時代的來臨:可以考慮將預警機進行分家,主機房放到可以隱身的飛機上,而天線則隨機分配給無人機,而且可以是輪流工作的隨機飛機上,然後通過5G靜默連接這些天線,這樣即使被攻擊了也只能攻擊到無人機,極大降低了預警的風險,也極大降低了損失。(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2/doc-iihnzhfy8656857.shtml
2019-11-13 09:34:54
阿楨
蘇57量產竟是借用蘇30生產線?工藝還不及中國FC31 2019-11-12 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國防部宣佈,蘇-57第一架批量產生型已經開始總裝,並公佈了廠房內的生產線畫面,首飛近十年後終於等來了量產,實屬不易。但是從技術上可看出,蘇-57仍然沿用了傳統的總裝流程工藝,不是最新的脈動式生產線。
  蘇-57仍是傳統的機翼與機身分開製造,通過3個鉸鏈緊固連接到一起。相比之下,F-35、FC-31都採用了最新的翼身一體化製造技術,更結實、重量更輕。圖中可以看到可動式前邊條的底座,佈設了部分線纜,即將安裝電機和液壓伺服機構。
  機體結構塗刷了黃色防銹底漆,表面又刷了一層灰色防護漆,但並非隱身塗層,接下來直接就塗刷面漆和迷彩。前機身框架上留有大量鉚釘,表明蘇-57的部裝製造工藝仍較保守,很少採用一體成型等最新技術。
  最值得注意的是,蘇-57的總裝廠房內,遠處全部都是蘇-30SM等戰機的垂直尾翼和機體。換句話說,所謂蘇-57量產,根本沒有開設單獨的生產線,而是與現有蘇霍伊戰鬥機並線生產。這表明兩點,一是蘇-57的技術應用和工裝工藝確實仍停留在蘇-30時代,二是蘇-57未來很可能長期小批量,而不是大規模生產,裝備數量會較為有限。(作者署名:烽火君 文/妹子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2/doc-iihnzhfy8666506.shtml
2019-11-13 09:36:30
阿楨
比下殲20 殲31憑什麼上陸航母 2019/12/24 中時電子報

解放軍第一艘自製航母山東艦17日正式入列後,中國航空工業19日便在微博上,暗示殲-31將成為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浩漢防務」指出,這引發了廣大網友激辯,除了探討殲31的性能與適用度外,也質疑上艦的為什麼不是殲-20。
分析指出,F-14是標準的制空戰機,高空高速高機動性一應俱全,而F-18除了具備強大的攻擊力外,也擁有一定低空、低速的近距離格鬥能力。由於艦載戰機和航母搭配的核心考量是基於奪取海上制空權、進而奪取制海權,F-14顯然是更好的選擇。不過,隨著航母應用理論進入21世紀,尤其是資訊化日趨重要,可維護性強、升級潛力龐大、可靠性高,並更現代的F-18顯然更符合。
殲-20/ F-22靠優異的氣動佈局和體型優勢,無論是高空高速性能,或是超音速巡航能力等,都遠超過殲-31/ F-35。不過,假設殲-31最後推出時,它的整體性能和資訊化水準等,都能與F-35相提並論,那殲-20絕大多數優勢在某種程度上都會被抵消。
簡單說,就是在選擇艦載機時,軍方會優先挑設計之初,便考慮航母起降的機型,如法國「飆風」(Rafale)/F-35/殲-31系列。
  回應
又一輪對FC-31的輿論強行洗白
你怎麼知道F31性能不好,一切都是網媒猜測杜撰。軍方選武器都有自己充分的考量,從來不會考慮線民輿論,因為線民都是看熱鬧的,沒有專業的。

俄蘇57首墜 張召忠:有印度參加的事兒都不靠譜 2019-12-24 新浪軍事
  回應
這回三哥算是躺槍。
別黑印度了!實事求是的說最少人家的醫療是免費的!
那你知道,印度是全世界出生嬰兒死得最多的國家麼?看個感冒需要排幾個月的隊!
  相關新聞
科學家在恆河發現「極大量超級細菌」
2019-12-25 09:29:58
阿楨
俄媒:俄軍米28直升機裝備R74M空對空導彈 F22都會怕 2020-02-12 環球網

  俄羅斯《伊茲維斯提亞日報》報導,著名的米-28武裝直升機退出了最新改型米-28NM裝備了R-74M近程空對空導彈,可以在打擊戰鬥機、無人機和直升機。
  R-74M也稱為RVV-MD近程導彈,它可以在40千米的距離上打擊目標。R-74M最初是為了打擊F-35或F-22這樣的第五代戰鬥機。俄羅斯認為,它們在實施高難度機動和開啟加力燃燒室之後,是很難躲避的R-74M的。這種導彈的尋的頭可以在電子戰環境下工作,也能識別紅外干擾彈。
  回應
俄吹吹出新花樣,蘇57都未必敢說鎖定f22,米28火控系統比戰鬥機差遠了,怎麼鎖定f22。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2-12/doc-iimxyqvz2277448.shtml
2020-02-13 07:39:39
阿楨
隨著隱身戰鬥機的出現,預警機會被淘汰嗎? 2020-04-01

傳統預警機在面對隱身飛機時也有探測距離大幅度縮短,沒有穩定跟蹤的能力,而隱身戰鬥機擁有三種探測預警機的方法:1.紅外探測器;2.電子戰系統;3.雷達系統。預警機也只有主動出擊了,將傳統的S波段雷達換成相控陣米波雷達,以提高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不會被淘汰的。
  先來看看隱身飛機探測預警機的三種方式。
  第一,紅外探測器。F35,殲20,蘇57,F22的升級版(計畫中)都裝有紅外探測器, F35的EODAS系統可以在90千米精確測量迎頭飛來的F16,也在2011年跟蹤到了1300千米處的運載火箭。所以說,隱身戰鬥機使用EODAS或者EOTS探測到大型預警機也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相比探測戰鬥機而言,探測距離會近點。
  第二,電子戰系統。蘇57是否完成了射頻隱身還不好說,殲20,F35,F22是具備這種能力的。這種系統可以在本機雷達靜默的狀態下,發現遠達480千米處的輻射源,能夠在200千米處準確定位被測輻射源。也就是說,當預警機的的雷達開機掃描時,隱身戰鬥機就可以大概確定其位置,在200千米處既可以準確的定位。
  第三,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跟蹤目標時可以分出極窄的波束,而不會觸發被測目標的雷達告警系統。只不過現在的預警機不僅僅是起到預警的功能,還兼顧指揮,電子戰等能力,機載系統比較容易起反應。
  由於預警機本身的RCS值較大,機動性較差,當被導彈鎖定時是難以逃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的,所以被擊落的概率是極大的。為了避免被擊落,預警機完全可以加裝功率強大的電子干擾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提升對抗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事實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較小,抗干擾能力並不強,在受到干擾時很容易丟失目標。
  另外,預警機還可以加裝反隱身雷達,但口徑普遍較大,如縮減探測距離,減小口徑,也可裝到預警機上的。畢竟A100就使用上了UHF波段的反隱身雷達。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30533168_17f4a263000100r1qm.html
2020-04-02 07:55:45
阿楨
印度為何拒絕俄蘇57戰機?印軍列出該機一連串缺陷

  印度曾經雄心勃勃地要與俄羅斯一起研製隱形戰鬥機,而中途卻突然放棄,美媒近日披露了其中的原因。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20-04-22報導,在俄羅斯製造的蘇-57戰機首飛10年後,終於準備將首批戰機交付部隊使用。蘇霍伊最初計畫在2019年底交付首批蘇-57,但因一起墜機事故,交付暫停。
  蘇-57磕磕絆絆的發展歷程讓該機的研製充滿不確定性。早在2018年初,印度就宣佈將與俄共同研發蘇-57,印空軍想購144架,為設計工作投入60億美元,這將為當時陷入困境的蘇霍伊研發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和商業發展之路。但是印度在2018年4月又退出了合作開發計畫。
  俄自用版蘇-57據說比印度版更為簡單,印度版計畫配備印度國產的航空電子設備,同時還能相容更多的武器裝備,但最終只停留在了紙面上。
  印度空軍和國防部官員列出了蘇-57至少四個“在性能和其他技術特徵方面的不足”,包括AL-41F發動機不可靠、雷達能力不足、機身設計差影響隱身性能。
  俄則回應,AL-41F只是在未來全新的、更為強大發動機造出之前臨時用的,雷達也是臨時的,未來將開發新型雷達。
  但印度對於蘇-57機身結構設計差的抱怨似乎特別嚴重,除了易造成飛行事故之外,各種縫隙和角度結構還會增強飛機的雷達反射信號。
  早在2013年就被曝出在蘇-57的品質把控上存在問題,至少有一架原型機的在機翼上打了“補丁”,以免在飛行時發生解體。儘管如此,也有媒體猜測,印度抱怨蘇-57的各種問題可能是出於政治動機,因為印度還計畫從法國購買“陣風”。
2020-04-24 07:51:26
阿楨
俄軍蘇57將改成全電傳操縱 或可提高戰機生存能力2020-04-28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2020-04-27稱,俄第5代戰機蘇-57上的液壓傳動系統換成電傳操縱系統,增強戰機的機動性能並簡化其維修工作,首架原型機應在2022年年中首飛。
  按照計畫,電傳操縱的蘇-57將進行不少於2年的試飛,其間戰機的飛行性能和新設備的電磁相容性將得到檢驗。
  相關新聞
俄蘇57赴敘未參加戰鬥成笑話 這次又派T14坦克"走秀" 2020-04-28 新浪軍事
  回應
三代機早就普及全電傳操縱系統了,毛子的四代機到現在都還沒實現全電傳操縱,看來毛子只能靠核武器壯膽了。

俄新一代特種核潛艇即將下水 新添核武器戰力幾何 2020-04-28 環球網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新一代09851型特種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即將成為“波塞冬”核魚雷的標準載艦。“波塞冬”核魚雷採用核動力,可攜帶核彈頭,具備戰略打擊能力。
2020-04-29 08:48:26
阿楨
中國米波稀佈陣雷達亮相 探測隱身戰機能力倍增(圖) 2020-05-28 新浪軍事

  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圖首次公開亮相
  2018年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吳劍旗坐客CCTV,首次向外界揭開了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面紗,它採用了全新體制,數十個發射、接收單元分佈在較大場之上,通過數文書處理的辦法在空間合成一個較大天線孔徑,從而提高雷達探測距離。這樣做優點就是不需要研製面積巨大的天線,因為天線越大,收放、驅動越困難,成本和價格也更高。
  現代隱身飛機對於S波段以上頻率隱身效果較好,但是在L波段以下段隱身效果就要差的多,米波雷達對於隱身飛機探測距離比S波段高2倍左右。不過傳統米波雷達目標資料精度低,分辨能力較差,而米波稀佈陣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天線孔徑,可以提高目標資料精度,增強分辨能力。另外米波稀佈陣雷達發射功率大、自我調整性能好、相干積累時間長,抗干擾能力優異,能夠對抗多個強干擾源。由於發射、接收採用數位陣列,脈衝能量較低,所以雷達具備較高抗截獲能力,對方不容易截獲發射信號。還有米波雷達波長較長,現代反輻射導彈制導系統受到彈徑限制還不能覆蓋這麼低頻率,也就無法對它進行攻擊。
  當然米波稀佈陣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發射、接收分佈區域較大,只能固定部署,沒有辦法機動部署,容易被對方偵察系統探測和定位,戰時也容易受到攻擊。系統對於信號/資料處理系統要求較高,相關演算法實現難度也比較大。因此米波稀佈陣雷達可以和常規雷達配合部署,取長補短,形成完善的防空體系。
  新世紀國產雷達將反隱身作為主攻領域,並且取得了長足發展。在2013年探測到了F-22隱身戰鬥機,距離達到數百公里,並且精確繪製了戰鬥機航跡。現在新型米波稀豐陣雷達又裝備部隊,我防空體系對隱身飛機能力進一步增強,防空預警縱深進一步增加,可以更加維護國家領空和國家權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8/doc-iircuyvi5442793.shtml
2020-05-29 09:11:37
阿楨
大陸新風洞啟用 發展下一代戰機基礎 2020/05/28 中時

防衛世界(defenseworld)報導,中航工業(AVIC)的空氣動力學研究所,在週二的一份聲明中宣佈,FL-62風洞試驗成功,產生的流場穩定,順便收集了與飛機有關的測試數據。
FL-62風洞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流體力學實驗室,佔地17000平方公尺,設備總重6620噸,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是在2012年開工建造,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被形容成「國之重器」。
所謂連續跨音速風洞,是指風洞可以模擬在超音速環境,能夠規畫各種飛行器研製過種的氣動外型、動力模擬、推力向量、聲學與氣流顯示。
在2019年的報導,中航工業已經在著手研發下一代的第6代戰機,將於2035年或更早能推出原型,據稱,這種6代戰機將具人遠距離引導無人機的能力,與法德合作的未來作戰系統(FCAS)、英國暴風雨戰機(Tempest )進行競爭。
  回應
不管大陸發展什麼樣的武器,台灣只要有民進黨的1450就天下無敵了。

陸殲-31換新衣 祕密研發ing 2020/05/29 旺報

據軍事媒體《航空防務》報導,從公眾視線中消失的中國第二款隱形戰鬥機原型機FC-31(殲-31)新照片,與過去不同,新FC-31塗有銀灰色塗層,似乎是改良升級版,在空氣動力設計上做了修改。
長期以來,軍事觀察家一直推測,FC-31並不僅用於出口,還可能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升級後的FC-31可作為中國下一代的艦載戰鬥機。中國空軍、海軍和外國客戶都可能對這種先進的隱形戰鬥機感到興趣,未來FC-31可能會繼續研發,並配備新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該機長17.3公尺,翼展11.5公尺,比服役的殲-20戰機要小一些,造價也更便宜,更易上艦和外銷。
2020-05-29 09:15:25
阿楨
每月4架 殲-20B量產拚逾百架 2020/07/16 旺報

俄媒報導殲-20A只生產50架左右,安裝有向量噴嘴的殲-20B將生產100至200架。中航工業估計每月可生產4架殲-20B。
  相關新聞
俄蘇57換裝新向量推力發動機 別號「超級蘇愷」2022測試 2020/07/16 中時
俄媒披露蘇57因測試機載控制系統失靈而墜毀 2019/12/25 中時
俄5代隱形戰機蘇-57 為何連印度都嫌棄?蘇-57在隱身和發動機電子組件上不足。
俄米格蘇愷2公司將聯合開發第6代戰機 與美歐展開競爭
陸欲買12架蘇-57 抗衡美亞太F-35
  回應
5代蘇-57連印度都不要,中國更不可能買, 6代?
莫斯科為了出口的行銷手法,蘇-57並不是俄真想要的隱形戰機。
2020-07-17 10:03:23
阿楨
美國批准日本105架F35採購計畫 合同價值230億美元 2020-07-17 新浪軍事

  據《防務世界》報導,美國近日批准了日本購買105架F-35的計畫,包括63架F-35A常規起降飛機和42架F-35短距起降型,價值約230億美元。
  武器交易中還包括:110台普惠F135發動機、相關的電子戰和通信系統、自主後勤資訊系統、訓練裝備、紅外照明彈、基於性能的後勤包、軟體集成、備件和維修零件以及其他支援。

美對日F35超級軍售“一箭雙雕”?日本也有自身考量 2020-07-17 海外網

  隨著美國批准向日本提供105架F-35,日本將一舉成為F-35的最大海外用戶。專家表示,此舉將使日本“出雲”級直升機航母變身為戰力可觀的輕型航母。這不僅將進一步夯實美日同盟軍事關係,也將成為美國牽制中俄海軍的得力棋子,可謂“一箭雙雕”

有F-35還不滿足?日本宣佈2031年生產自研隱身戰鬥機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 2020-07-10報導,日本日前宣佈將研製世界領先的隱身戰鬥機,可能是一款向量推力噴口雙發動機、內置武器倉的戰鬥機,並在未來十年內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主力戰機,取代近100架仿製美國F-16的日本F-2戰鬥機。
  日本2020財年國防預算為這個被稱為F-X的新戰鬥機研製項目撥款超過2.61億美元,其中包括資金用於研製與這款戰鬥機協同配合的無人機。
  回應
1架4億美元的新心神?
2020-07-19 07:01:25
阿楨
殲20升力係數世界第一 氣動佈局先進程度超乎想像 2020-08-24 兵工科技

  2020年7月15日,第21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殲20“升力體邊條翼鴨式佈局”榮獲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金獎。
  殲20採用了基於渦流控制技術的升力體機身、鴨翼、邊條、機翼、後機身邊條、外傾雙腹鰭和外傾全動雙垂尾的一體化非常規氣動佈局,其控制和受控渦流至少包含機頭鰭角渦流、進氣道鰭角渦流、鴨翼渦流、邊條渦流和機翼前緣渦襟翼渦流等——複雜多渦系的互相耦合,若設計水準高,控制得當,將產生巨大的升力收益和減阻效果(顯著超過使用升力體機身、邊條翼、鴨翼三者中一種或兩種時)!其升力係數不小於2.1-2.2,世界第一。而在同等設計水準時,鴨式佈局的阻力係數比常規佈局小10%左右,同時殲20機身長細比較大,截面積較小,也利於減阻。常規佈局的F22公開升力係數為約1.7,超聲速巡航零升阻力係數約0.035,殲20的升力、阻力係數明顯優於F22。
  殲-20空重15-16噸為何這麼輕
  因殲20研製年代較晚,可利用新建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級模鍛壓機,還大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液態金屬(特別是鈦合金等材料)電磁約束成形技術,金屬超塑成形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等。
  行家看飛行表演,殲-20的表現要比F-22更好
  殲20通常會連續進行三次小半徑穩定盤旋,半徑逐次減小,第三次約150米,4秒完成半圈180度盤旋,飛行速度0.35馬赫120米/秒,超載近9.5g:遠超暫態盤旋角速度勉強達30度左右的三代、三代半飛機。F22借助推力向量也可完成,但會明顯地掉高度、掉速度。
  殲20還在機動過程中,進行了多次主、側彈倉的同時開、閉,展示了中遠端的PL15和中近程的PL10空空導彈。此時,該機的速度、高度基本不變。而在F22會有明顯的高度和速度損失。
  殲20表演結束時,均拉70度以上迎角高速爬升,其平均爬升率超過500米/秒,F22最大爬升率在300-400米/秒,其常規佈局大迎角升阻特性不夠好,僅靠發動機增速不夠。
  回應
相對於啟動外形,我更看重殲20的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DAR),比F35和F22的有源相控陣(AESA)還要先進半代,空警500在2014年是世界首款DAR飛機,055大驅也是世界首款DAR戰艦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8-24/doc-iivhuipp0347548.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軍事觀察》F22多項能力不及殲20:包括可以使用雷達制導的遠端空對空導彈、頭盔顯示器、更新的電腦、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和許多其他速度/機動性關鍵功能。
2020-08-25 08:14:01
阿楨
殲20B戰機開始量產 我軍網路中心戰將增添新節點 2020-08-25 兵工科技

  網路中心戰概念最早由美軍提出並實施,通用資料鏈系統、協同作戰系統、MQ-4C無人偵察機、無人水面艇、瀕海戰鬥艦、F-35隱身戰鬥機等,進一步增強了網路中心戰的作戰節點,大大提高了部隊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率。
  我國雖沒“網路中心戰”說法,但大力推進的“資訊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同樣有偵查、通信、指揮、作戰等平臺以及配套的感測器節點。
  為此,我們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研製發展了諸如北斗導航衛星系統、055型驅逐艦、殲-20、殲-16戰鬥機、翔龍無人機、空警-500預警機、運-9電子偵察機等裝備。
  首先,殲-20可以利用其優秀的態勢感知能力,與體系內的其它偵察平臺實施聯合偵察行動,然後利用其超音速巡航和隱身優勢,使用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對關鍵目標進行“刺殺”,破壞對方的作戰體系。
  其次,殲-20還可以利用其強大的火控雷達和資料傳輸系統,充當空中小預警指揮機,像殲-16這樣的“炸彈卡車”,可掛載大型、重型武器的轟-6N等,都將在殲-20的指揮下,實現最佳的作戰效能。

俄羅斯版“忠誠僚機”無人機曝光 被指山寨美國產品

  據“防務博客”網站2020-08-25報導,在莫斯科附近的愛國者公園舉行的“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展示了最新型的隱身無人概念模型機“雷鳴”重7噸,有效載荷500公斤,能與蘇-35/57並肩戰鬥,還擁有自主作戰的“蜂群”模式。但有分析表示,“雷鳴”是美國XQ-58A“女武神”的山寨品。XQ-58A是高亞音速無人機,是“忠誠僚機”計畫的一部分。XQ-58A的主要用途是在未來空戰中擔任有人戰機的先鋒與保護者的角色。
  回應
高亞音速僚機怎麼跟上超巡的長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8-25/doc-iivhvpwy2996428.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殲20戰機部署新疆後 印度或引進蘇57與其對抗
  回應
買蘇-57? SU-57的隱身設計多麼粗糙不是五代機,俄都沒用!
2020-08-26 08:05:09
阿楨
殲20進駐浙江衢州 攜這款導彈可對台執行斬首行動 2020-09-26 新浪軍事

  日前臺媒驚呼解放軍殲-20進駐浙江衢州機場,稱該機場距臺北僅500公里,殲-20以時速2000公里巡航,7至8分鐘即可攻擊臺北部上空戰機,15至20分鐘就能飛抵臺灣上空轟炸。
  PL-15空對空導彈射程可達200公里,在海峽西岸大陸上空即可構成對台島北部上空台軍戰機的攻擊態勢。
  殲-20是空優型戰機,空對地打擊主要由殲-16等戰機完成,但對地打擊能力一點也不弱,不是說必須抵達目標上空才能執行轟炸任務。目前已經專為殲-20研製成功了一款小型空對地導彈TL-20,該型空對地導彈採取了抗干擾的北斗加慣性的複合制導方式,常規情況下射程可達85公里。TL-20空對地導彈長度僅有1.8米,而殲-20的彈倉長度4米、寬度2米,足以容納12枚TL-20空對地導彈。且該型導彈是智慧型空地彈藥,其目標識別能力能辨出履帶式裝甲車輛和輪式裝甲車輛,執行斬首行動有獨門絕技。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26/doc-iivhuipp6583852.shtml
  回應相關新聞
目標列裝500架!陸殲20可全疆域作戰
2020-09-27 09:13:35
阿楨
韓國總裝的下代戰機離隱身戰機還有差距 2020-10-16 兵工科技

  韓國國防採購計畫管理局9月3日宣佈,KF-X“韓國未來戰鬥機”的首架原型機將比原計畫提前7個月總裝,不過也表示,預計明年下線、2022年首飛的這架原型機,還只是使用機腹半埋掛架的Block1型,要發展到Block3型才能成為擁有內置彈艙的第5代隱身戰鬥機。
  KF-X專案,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金泳三政府提出來的要在2008年裝備,由洛馬公司總設計,臺灣ID設計團隊負責落實細節,在軍用航空工業方面幾乎是零基礎的韓國,結果當然是進行不下去。
  韓宣稱KF-X最終的技術狀態如下:擁有機腹內置彈艙,機長16.9米,翼展11.2米,機高4.7米,空重11.8噸,內油5.44噸,起飛重25.4噸,武器載荷7.7噸,2台通用電氣F414-GE-400K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9979千克,最高時速1.8馬赫,空戰推重比1.293,最大航程2900千米,最大作戰半徑1293千米。
  不過Block1機腹下將設置4個半埋掛架,要到Block3型,才擁有機腹內置彈艙。
  缺乏大型複合材料進氣道一體化加工技術的韓國,在Block1原型機上仍採用傳統的鋁合金蒙皮鉚接結構。機身隔框竟然是由鋁合金板材銑削而成,而非鈦合金鍛件一體衝壓成型,這也造成了Block1空重超標。
  此外, KF-X將從美國引進25項關鍵技術,其中包括將F-35的航電系統完整移植到KF-X上。但是,美卻否決了F-35的AN/APG-81相控陣雷達、AAQ-37分散式孔徑系統 (DAS)、AAQ-40光電瞄準系統(EOTS)和電子干擾機這4項關鍵技術轉讓。美不想KF-X太過順利,以免對自家F-35的外銷構成威脅。所以,雄心勃勃的KF-X前途未卜。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6/doc-iiznezxr6288358.shtml

日媒:日本新一代戰機F-3研發面臨技術和成本困難

《日本時報》網站2020-05-10報導,日本的F-2戰機因美國在研發中處於主導地位,在升級和維護上面臨困難。基於這一經驗,防衛省生產F-3時在日本國內製造核心零部件,包括至關重要的系統、引擎和雷達。
不過,日本對於某些零部件,美國的技術是唯一的選擇,包括戰術資料鏈。其他擔憂包括在兩國就駐日美軍的費用進行雙邊談判之際,美國會強硬地向日本推銷美國的武器。
因此,在戰機所需的技術選擇明確之前,無法確定下一代戰機的設計。
據稱F-3每架成本超過200億日元(1.86億美元),防衛省希望在2035年部署F-3,為了試圖削減成本,正在與英國新一代戰機進行技術合作的談判。
2020-10-20 10:08:34
阿楨
隱形技術被高估?為對抗中俄 美軍新戰機或更側重這個 2020-10-22 新浪軍事

  據《歐亞時報》網站報導,面對4.5代和5代戰機的時代,五角大樓將重點放在了部署F-35和F-22等先進戰機上,並不斷提高其隱身技術
  由於美國6代機更加重視電子戰能力,而F-35等5代機側重的隱形能力有可能很快就會被忽視。
  儘管F-35和F-22有著較小的雷達發射面積,但著名的隱形殺手—俄S-400地空導彈出現,對這些隱身戰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楨:?)。
  相關新聞
美媒:S-300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
  回應
俄話也能信?當初說S-300就能打隱形飛機了,後來打不了說400了
中國當前已具有尖端技術反隱身雷達,同時還具有鎖定偵察敵機功能。
但導彈的雷達沒法鎖定,你能發現也打不下來有什麼用。
貌似是有發現並跟蹤f22在東海方向!
能鎖定嗎?
  相關新聞
中國首次公開曾450公里外鎖定F22 美卻拉上殲-20狡辯 2019-01-29 新浪軍事
  
12月24日,中國電子科技14所的首席科學家吳劍旗,證實幾年前的“假新聞”真有其事!
反隱米波雷達,以前一直有著低仰角盲區大、無法準確測高、空預覆蓋不連續等致命缺陷,所以從來只是用來進行遠距離預警,其精度達不到引導火控雷達和戰鬥機對來襲目標進行攔截,並且美俄對米波雷達的研製也幾乎處於放棄,只有中國14所和38所等反隱身雷達研製的“明星單位”!
  吳首次明確公開了我國在5年前就實現了對F-22的遠距離持續跟蹤、繪製航跡,並確定發現距離為450公里!消除了低仰角盲區;實現了全空域高精度測量,滿足航空兵攔截引導作戰的精度要求。
2020-10-23 10:45:46
阿楨
殲20新照曝光已裝航炮? 2020-12-11 新浪軍事

  四代機是否應該裝航炮?
  正方人認為四代機不一定不會遭遇空中格鬥,反方則會舉出美軍JSF計畫(F-35B/C無內置航炮加了一個航炮吊艙)為例。
  航炮的性能角度
  首先,目前戰鬥機的航空機炮應用場景只有一個:空戰。
  在四代機空戰雙方同時具備低可探測性能後,主要的攻擊手段效率未知的情況下,能保留一門航空機關炮作為兜底當然是好的。
  F-22是一種單純的空戰機型,而F-35B/C定位是“聯合攻擊戰鬥機”,在它裝航炮與不裝航炮的取捨之間,多存在定位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
  而俄羅斯的蘇-57的主要職責與F-22相當,故裝了GSh-30型航空機關炮。
  從殲-20定位偏向於制空,裝備航空機關炮,應是自然而然的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11/doc-iiznctke5927718.shtml
2020-12-12 10:22:05
阿楨
F-35被曝仍存在871個缺陷 相比去年只減少了2個

彭博社2021-01-13報導,五角大樓測試辦公室表示,美國以及其8個盟國正在使用的F-35戰鬥機目前仍存在871個軟硬體缺陷,這些缺陷可能會影響該戰機的戰備、執行任務或維護能力。

戰力大爆發 陸首曝雙座殲-20戰機 2021/01/13 中時

據《環球時報》報導,除了雙座版殲-20外,還有安裝陸製引擎的殲-20。
單座戰機通常比較小,比較快,並十分敏捷,往往用在短程攔截,護航,還有空對空作戰上。
雙座戰機較重,通常不只用來進行較長程的空對空,還有空對地等多用途作戰上。在雙人協力下,可以執行更複雜的任務,如指揮無人僚機,或是戰略轟炸等。殲-20估計至少有50架。
  相關新聞
美媒:殲20戰機年產量或達48架 還將有兩款新改型
1架43億 195架美F-22摔剩185架 2020/05/16 中時

看彈艙瞧門道 陸殲-20與美F-22比一比 2018/11/14 中時

F-22前機身較短,並採用了傳統設計的尖脊(Caret)進氣口,因此進氣道可以在進口初始段,就進行水準和垂直方向偏轉,好為側彈艙和機腹主彈艙騰出空間。
相對的,殲-20前機身較長,加上採用無邊界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設計,而其進氣道內側的三維鼓包要深入到進氣道內,因此側彈艙和機腹主彈艙位置只能向後延長。不過,這也有個好處,那就是殲-20的內置彈艙更接近機身氣動中心,在內置彈艙掛載的彈藥發射後,重心變化對機身穩定的影響較小。此外,殲-20的機腹主彈艙長度也略大於F-22。
殲-20可以看到採用了與F-22相同的6個預設掛點,而且現有4枚中遠距攔射空對空飛彈之間的間距也比較大。而這也證明瞭殲20同樣能掛載6枚中遠距攔射空對空飛彈,並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加以調整。
2021-01-16 09:22:40
阿楨
俄外貿輕型五代機模型曝光 將于莫斯科航展正式亮相(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1年07月13日消息,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在接受採訪時推斷稱,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計畫在2021年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太展覽會(MAKS-2021)期間推出的全新戰機將是一款第五代多用途飛機,旨在出口,與F-35競爭。
  回應
SU57其實是證明了俄羅斯目前沒有能力搞出隱身飛機。這款新的噱頭,肯定是要先以共同研製的說法來騙投資,日後再層層加碼,綁架顧客的。上一次研製SU57,上當的是印度,不知道這一次誰會上當受騙。
2021-07-17 08:02:38
阿楨
印媒:俄新型5代機比梟龍還便宜 印度可買來對抗中國 2021-07-28 軍迷圈

  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報導,俄羅斯輕型第五代戰機“將軍”很可能具備先進的隱身能力,但其售價將遠低於美國的 F-35。而印度空軍沒有戰機能與殲-20匹敵。因此印度將熱衷於購買,以幫助其在邊界上應對中國。
  預計“將軍”戰機將在2023年進行首飛,並於2026年開始交付。該機採用單引擎設計,採用三角翼和傾斜雙垂直尾翼佈局並取消了水準尾翼。它裝備了推力向量發動機以及至少三個內部武器彈艙。最高速度為2馬赫,航程為3000公里,有效載荷為 7.4 噸。
  與價格至少1億美元的F-35相比, “將軍”只有2500萬至3000萬美元。相比之下,蘇-35超過8000萬美元,而成飛公司殲-10C超過6000萬美元。中巴JF-17梟龍Block3, 5000萬美元。不過一款五代機想達到預定的價格總是非常困難的。例如F-35預估成本也僅為5000 萬美元。
  預計中東、亞太和拉丁美洲國家都對“將軍”有興趣。
  相關新聞
未收到外國採購申請 俄將自行撥款建造新型五代機
美軍方要求下一代發動機可以匹配F35戰機
F35B為何要登日本航母 美媒:就為對抗中國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回應
看來阿三還沒被毛子坑爽
毛子航母都可以白送,將軍2500-3000萬美元有何不可。只是,想要相控陣版-加錢;想要帶光電塔-加錢;想要內置導彈-加錢……
所有軍火,在別人手裡都打不過布拉莫斯,到了阿三手裡,就賦予仙氣,是世界第一。
  相關新聞
中俄印都有蘇30誰的性能最強 美媒排名
  第一名:蘇-30SM2——俄羅斯
  第二名:蘇-30SM——俄、哈薩克、白俄、緬甸
  第三名:蘇-30MKI/MKA/MKM——印度、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
  第四名:蘇-30M2——俄
  第五名:蘇-30MK2——委內瑞拉、中國、越南、烏干達、印尼
  第六名:蘇-30MKK——中
  第七名:蘇-30K——安哥拉
  回應
最強的應該是殲16.
  相關新聞
蘇35罩門「雪豹-E」被動電掃雷達吃大虧 被殲16與殲10C的動電掃雷達壓著打
和印度軍演想摸清陸蘇-30底細 日本要以F-15迎戰
2021-09-04 07:58:19
阿楨
國產五代艦載機外形與FC-31相似?設計理念截然不同! 2021-10-31 觀察者網 王世純

  在航母電磁彈射器最大彈射起飛重量有限的情況下,一切艦載機的指標都要向重量和尺寸妥協,最大起飛重量過大的殲-20顯然就不在選擇範圍之內,更加成熟FC-31構型演化為艦載機專項的21號工程,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從FC-31第一款驗證機開始,如何在有限的空間、氣動外形、有限的發動機推力下提高機內容積和大幅度進行結構減重,提高艦載機升力和減租,就成了整個海五代項目的發展脈絡。
  雖然F-35看起來沿用了FC-31,但明顯胖了一圈。細節上,在機翼後緣、機頭形面、隆起的座艙後部、DSI進氣道唇口形面乃至整個機身方面,都有了較大變化。這是合理的,需要容納更多的電子設備,還需要為艦載需求重新設計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
  根據航空學報論文,海五代的原型機機翼後緣變得更為飽滿並且由平滑過渡變為反彎設計,目的是改善低速氣動效率,滿足艦載起降性能需求。為了減阻,座艙風擋前的過渡段變得更加平順;座艙後部隆起,可以使前機身座艙之後膨脹波強度降低;在DSI進氣道唇口形面等地方也作了相應的減阻處理。實現了10%的氣動減阻增益。
  在滿足升力和減阻以後,另一是減重: 鋁合金加強框-翼梁整體件設計/製造一體化方法,比傳統鈦合金框梁組合結構,零件減少一半,減重超過1/3,從而大幅減輕結構重量,增加裝載燃油,進一步保障了飛機推比和作戰半徑。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10-31/doc-iktzqtyu4555172.shtml

不演了 美高官承認日「出雲號」是航空母艦 2021/10/28 中時

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近期結束日本訪問,並將已完成部分F-35B戰機運用改裝的海上自衛隊「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DDH-183),直接在推特貼文中稱為「日本航空母艦」,毫不顧忌日本政府為減輕違憲疑慮和周邊國家反感,持續避免將該級艦稱為航空母艦的宣傳策略。
  回應
狡詐的日本,從未放棄軍國主義的大夢。
  相關新聞
美日航母南海聯演 陸4艦迫近監控
2021-11-01 09:15:40
阿楨
只要3000萬?蘇75性能資料再次補充 基本配置有套路

  迪拜航展2021.11.14-18,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再次強調了蘇-75基本價只要3000萬美元,比印度光輝輕型戰機4000萬美元還要便宜,這其中顯然是有套路的。
  蘇-75的機體長17.37米左右,翼展11.88米左右,比機體長20.1米,翼展14.1米的蘇-57要小一圈。但是比15.4米的F-35要長,翼展則是介於F-35A/B和F-35C之間,整體來說與F-35是接近的。
  蘇-75和俄軍方沒關係,是聯合公司自籌資金的專案,瞄準的潛在客戶是中東,北非,拉美,南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設計上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大量使用蘇-57的成熟設備,包括發動機的推力是14.5到16噸,與蘇-57使用的117(AL-41F-1)差不多。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同時跟蹤目標數是30個,同時交戰數是6個,對地是2個。
  回應
乞丐版配置裸機價, AESA可能就是3000萬刀
2021-11-20 09:30:47
阿楨
運-20U給殲20空中加油?殲20疑似空中加油,還是軟管加油 2022年05月01日

最近國內中文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張比較有意思的新照片,那就是一張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接受空中加油的照片。如果這張照片屬實的話,至少能從中提取出兩個重要信息:
1、由運-20戰略運輸機改裝而來的運-20U空中加油機確實存在並且已經服役;
2、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目前仍然採用軟管加油。
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在空中加油機上,就可以不再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和載油量有限的國產轟油-6空中加油機。憑藉運-20運輸機的生產速度,中國海空軍的打擊距離將會有極大的提升。
其次是第二點,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採用軟管加油。在此之前,因為美國的F-22隱身戰鬥機和F-35系列隱身戰鬥機都使用加油效率更高的硬管加油方式,讓很多國內網友認為,中國的殲-20也會採用加油效率更高的硬管加油。
之前設想是軟硬皆有
但中國此前並沒有設計和使用硬管加油的經驗,無論是國產戰機還是進口的俄制戰機,使用的都是軟管空中加油。所以如果從穩妥性方面考慮,使用軟管加油在技術方面確實會比較穩妥一點。
此外,美國空軍的硬管空中加油在實際使用中,被曝出因對接問題,硬管空中加油時,很容易刮壞隱身戰鬥機的隱身塗層,而使用軟管空中加油方式則沒有這個問題。
當然了,軟管空中加油本身也有問題。那就是和硬管空中加油相比,軟管空中加油的結構重量會更大一些,同時因為軟管空中受油裝置主要布置在機頭位置,所以占用了戰鬥機機頭寶貴的空間。
2022-05-01 08:23:17
阿楨
KF21的國產化率宣傳65%,實際上有30%就不錯了 202-07-20

殲20國產化率實現100%,KF21的國產化率宣傳65%,實際上有30%就不錯了。
KF-21整體設計都是美國洛馬,韓國只是負責輔助工作。發動機F414-GE-400,是進口配件組裝。AESA雷達是以色列,瞄準吊艙、射頻干擾器、CNI、IRST是洛馬的。機載武器都是進口的,包括M61A2 20毫米機炮。駕駛艙玻璃為漢普森(美國)、駕駛艙增壓和機身冷卻系統為聯合技術(美國)、武器掛架/通信系統/副油箱/供氧系統為科巴姆的產品、TF/TA系統由以色列ELTA提供,部分感測器/起落架/彈射座椅是英國的,緊急制動系統是西班牙的...……
  回應
F35皮版本的F16...KF-21沒有設計內部彈倉,只能用機腹半埋和機翼下掛載的方式,並不能隱身。
五代機這個東西,說難聽點,一個半吊子軍迷都能給你整出個差不多的外形設計出來。問題是,細節和本質都是要到風洞裡面反復吹的,全尺寸超音速自由射流風洞的啟動功率相當於2/3個三峽大壩發電功率,每秒億億次超算全世界就那麼幾個國家有。
2022-07-23 08:50:26
阿楨
FC-31來了!陸航母隱形艦載機清晰照首曝光 2022/07/23 中時

隨著第3艘航母福建艦下水,最受關注的隱形艦載機FC-31「鶻鷹」的身影也在網路上瘋傳,而這似乎是第一張高解析的清晰照。這架原型機編號為35003,有灰色戰術塗裝,還有低調呈現的國徽和其他標記。發動機有明顯的鋸齒狀排氣噴嘴和後機身整流罩,渦扇-21有時被稱為渦扇-13X,是渦扇-13E的改進型,取代了第一款原型上的俄製RD-93。
  回應
靠這廢物就想威脅台灣嗎,共媒拜託死回大陸吧,f35山寨版,垃圾還是有垃圾
綠蛙除了噴之外一點辦法沒有,因為他們只是日本這只美國看門狗的一坨屎而已
2022-07-24 07:32:12
阿楨
殲-20首次降落地面展示,六代機概念模型同步於珠海航空展出現 2022-11-09

解放軍第六代戰機概念模型,採用無垂直尾翼設計,機身採大型三角翼設計,表露追趕美軍「下世代空優機」NGAD的企圖心,也證實了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凱利上將(Mark Kelly)9月聲明中國六代機計畫進度快速的說法。
  相關新聞
回應美國預定12月推出B21 中國轟20隱形轟炸機快來了
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簽約總額超398億美元(第十二屆212億,第十三屆125億)

珠海航展六代機,南天門、玄鳥、白帝細節照片曝光,酷似美科幻電影《絕密飛行》的科幻戰鬥機

這款戰機被命名為白帝,以前叫玄鳥,其實中國人並不缺創意,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就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tW3aAv-gg
  回應
白帝是空天戰機,MD-22是寬域飛行器!
  相關新聞
X-37B無人太空梭航行地球軌道908天結束神秘任務2022-11-12降落在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殲-20一亮相就“趴窩”,跟遼寧艦一樣冒出黑煙?原來中國軍工還有這樣的高科技!
  回應
 當時我看到一股黑煙時,第一時間就想到這個東西,只是沒想起來叫做APU起動補助發動機
 相比黑煙,美航展更有大片的即視感:德克薩斯州2022-11-12達拉斯航展上有兩架二戰老式飛機(P-63戰鬥機B-17轟炸機)在空中相撞墜毀。
 美國人負責科幻,中國人負責實現,,,這個未來真的會成為常態
 有人說中國發動機的壽命短,其實2015年中國就突破了葉片單晶體金屬拉伸技術,渦扇葉片壽命大大延長,整機達到了9500小時的大修壽命,2020年,中國突破了葉片高碳素纖維複合材料拉伸技術,使渦扇發動機的大修時間延長到1.2萬小時,2023年將正式量產,美國最新的渦扇發動機大修時間為1.5萬小時,中國渦扇發動機的心臟病問題已徹底解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ktvWamuh4
2022-11-14 08:09:45
阿楨
渦扇15發動機首飛了 殲20還要等多久 2022/12/20 中時

中方軍機引擎設計專案高層顧問似乎不經意透露,專為解放軍最先進殲-20隱形戰機設計的渦扇-15今年已完成首飛。
不過,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日報導,目前還不清楚,渦扇-15是否在殲-20上測試。而國防專家說,儘管相關新聞暗示,這款強大的發動機即將完成,但要預測它何時會服役還太早。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劉大響11月底在江西南昌中國航空產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上發表演說時,透露了渦扇-15的發展進度。而相關影片上周開始在微信上出現,軍迷四處瘋傳,但因內容敏感,很快就被刪除。
劉大響是中國航空動力工程專家,也是國營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首席顧問,他在錄影中說,「中國第4代軍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也就是推重比10和以上,要使用在殲-20上的發動機,雖然還未裝備但是已經首飛了。」
儘管他並未說出發動機的名稱,但推重比類似美國最先進,使用在F-22上的普惠F119發動機顯示,那就是渦扇-15。事實上,央視2017年就說,渦扇-15能匹敵F119發動機。中國軍事專家傅前哨說,戰機發動機發展需要歷經5個階段,那就是地面測試、風洞測試、高空模擬測試、試飛,接著為產品驗收測試,進入最後小批量生產階段。他強調,這些測試都很複雜,而發動機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1名解放軍內部人士說,渦扇-15要成為可靠成熟的戰機引擎,可能還需要花好幾年。這位因事涉敏感,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說,基於安全考量,首飛可能是由4引擎運輸機執行,而4具引擎中,有1具就是渦扇-15。「接著這發動機應該要通過另一輪極限測試,包括飛往積雪的山區、沙漠、高濕高鹽的南海和其他地區。」
另一方面,北京為了加緊研製精密噴射引擎,近10年來至少已砸下9000億人民幣(近4兆台幣)。今年9月時,中方空軍說,最新一批殲-20全都由渦扇-10C發動機驅動,中國正以世界級脈動總裝生產線加速交付殲-20先進戰機。
  回應
119是二十年前的美國技術。
WS15與F119(F22使用)同為4代小涵道比(意即涵道比小於0.3的大推力加力型渥渦扇發動機;簡稱為4代大推)。F135發動機(F35使用)的涵道比高達0.57,屬中涵道比發動機。WS15 推重比大於10,加大推力可大於18噸; F119推重比約10.04,加大推力約為15.6噸。
2022-12-22 08:43:17
阿楨
港媒公佈殲35戰機參數 最大起飛重量超越F22和F35 2024/03/04 中時

香港《文匯網》在連續曝光遼寧艦中期大修與改造的圖片與新聞後,又公布了據來自中航殲-35隱形艦載機性能參數。正面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大約是0.01平方米,而參考基準是0.1平方米,敵方雷達探測距離下了50%左右。
殲-35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5噸,WS-19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超過12噸。殲-15重型艦載機只有33噸。美國F-35C約32噸,屬F/A-18E/F為30噸。殲-35最大載彈量將有8噸,作戰半徑為1350公里,已達甚超過F/A-18E/F和F-35C的水準。殲-35最大速度2.2馬赫,不但超F-35C與超級大黃蜂的1.8馬赫,還超殲-15的2.17馬赫。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殲-35受體型所限,只有機腹設計了大型彈艙,因此在隱形模式下能夠攜帶的武器並不多。要發揮8噸的最大外掛能力,必然要依靠4-6個翼下掛點來攜帶副油箱、各種導彈或偵察吊艙等等。
除此之外,新戰機上配備的先進機載雷達及電子系統必不可少,曾經被提起的先進設備如主動式相控陣雷達、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紅外成像制導裝置,都被媒體列為主要裝備,對空導彈仍以PL-15系列為主,可以對抗美國空軍所有的先進裝備與武器。
報導最後說,美媒曾形容殲-35是一架「雙發版的F-35」,但由於殲-35速度快、起飛重量大,其實還更像一架「隱形版的F-14D」,掛載多枚空對空導彈在編隊300公里攔擊線巡邏2個小時以上,或者為編隊提供1000公里以上的打擊距離。如果上述的各項指標能夠達到,那麼福建艦在搭載2個大隊殲-35的情況下,其作戰能力將達到甚至超越美國超級航母,這將是解放軍海軍遠洋作戰能力又一個飛躍。
2024-03-07 02:42:19
阿楨
陸航母遼寧號艦載機數量飆升!退將一看嚇壞:威脅太大 2024/03/07 中時

大陸首艘航母遼寧號在入塢改造1年多後,搶先福建號進行海試,並且攜帶殲-35隱形戰機出海測試。對此,退役少將栗正傑6日就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引發討論。
栗正傑6日在中天節目《Cti Talk》中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這是什麼概念?遼寧號的數量徹底碾壓日本的出雲號,另外是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它所帶的飛機也是比改裝後的遼寧號少」,栗正傑接著說,「在這種狀況之下,一艘服役十年的遼寧號,經過改裝之後,他的艦載機帳面上的數量就很明顯的碾壓了日本出雲號和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
栗正傑坦言,「因此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緊接著下來,會做類似改裝的,應該就是山東號」,栗正傑最後也說,「福建號已經確定可以上殲-35戰機是沒有問題的,因此這次遼寧號破繭而出、橫空出世,華麗轉身,才是代表大陸解放軍海權的擴張,尤其是後續還有兩艘核子動力航母,已經開始動工了,這才是讓台灣跟美國最擔心的事」。
2024-03-08 02:08:14
阿楨
殲31隱形戰機透露新型號 獨創側面雙導彈艙2024/07/01 中時

據《觀察者網》報導,瀋飛公司發佈視頻介紹公司發展的歷程,最後還以電腦繪圖方式依次列出它研製過的型號,包括殲-11、殲-15和鶻鷹隱形戰鬥機。其中鶻鷹戰鬥機的CG模型上標注了它的編號為J-31B,一般認為是殲-31B的縮寫。
這款最早以FC-31編號亮相的隱形戰機原為出口市場而設計,但最後卻因種種原因被中共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選中,在進行一系列改進之後,以殲-35的型號定案。原本外界認為中國的隱形戰鬥機部隊將出現以空軍殲-20加海軍殲-35的組合,但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卻表態將自中國採購殲-31隱形戰機。由於「殲」型號為中共空軍戰機獨有名稱,因此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的表態,無疑證明在殲-20和殲-35之外還有第3款隱形戰機殲-31的存在。
報導說,不少中國網友質疑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可能分不清FC-31與殲-31的差別,後來中航工業卻在中東防務展上展出了殲-31隱形戰機模型。其外形與早期的鶻鷹和殲-35有明顯不同,但很容易看出這3者之間的血緣關係。
跡象顯示,未來殲-31可能是中共空軍自用型號,相比海軍使用的殲-35,它去掉了艦載機彈射起飛的起落架設備,空重略小,機翼外形也有改動。而沈飛這次發佈的視頻證明,殲-31這個型號不僅存在,而且還有殲-31B改進型號。
報導說,從殲-31B的CG模型上可以看出側彈艙裡配置2枚空對空導彈,目前各國隱形戰機大都採用內部彈艙以儘量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其中F-22和殲-20都採用了側彈艙加主彈艙設計,在側彈艙裡容納近程格鬥導彈,主彈艙佈置中程空對空導彈或對地攻擊武器。但這兩種隱形戰機每側的側彈艙都只能裝一枚空對空導彈。也就是說,在執行空對空作戰時,F-22通常採用2枚格鬥導彈加6枚中程導彈,而殲-20則是2枚格鬥導彈加4枚中程導彈。至於美國的F-35隱形戰機則無側彈艙設計。
以往美國空軍認為,隱形戰機主要憑藉隱形優勢執行視距外攻擊,用不上格鬥導彈。但近年來美國空軍在隱形戰鬥機之間的對抗演練中發現,由於隱形技術的應用,戰機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大幅縮減,導致它們發生近距離格鬥的機會猛增。在這種情況下,隱形戰機的格鬥導彈數量不足就比較麻煩。

報導分析稱,從殲-31B各自能容納2枚格鬥導彈的側彈艙看,很顯然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強化的設計。殲-31B如果攜帶4枚格鬥導彈加4枚中程空對空導彈,這種空優配置也更符合中共空軍的作戰需求。很顯然地,中共空軍正在為隱形戰機進行空戰做準備。
2024-07-02 03:43: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