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03 06:25:49| 人氣35,905| 回應17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啥是部落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啥是部落族?該不會是新增的原民族吧!

差不多啦!部落族是躲在網路叢林的新興高貴野蠻人之宅(窄)男宅(窄)女。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903390/2007093006565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745580/2007101405510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917011/2007042507252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53/2005102410333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45/2005101206505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143/2006052706451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576662/20070519064819

你blog了嗎? 12~20歲 叫我部落格世代【聯合報╱簡文吟07.12.30

上網能力的數位落差還在設法縮短,新型態的數位應用落差又隱然成形。行政院研考會調查顯示,Web2.0潮流帶動的網路互動文化,正悄悄改變國內卅歲以下年輕世代的網路使用行為;不但流連網路的時間越來越長,廿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擁有部落格。他們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網路資訊建構與經驗分享,讓國內網路文化產生質變。
網路一族 掛網2.7小時
研考會公布「九十六年數位落差調查」成果顯示,國內網路人口穩定成長,全台十二歲以上民眾的上網率,由九十五年的六成四增至六成六,多出約四十萬人;網路族每天上網時數也從平均二點四小時增為二點七小時,依賴度越來越高。
21~30歲 三成部落客
具互動功能的部落格(blog)是Web2.0潮流的指標,也是今年最值得注意的網路現象。
調查發現「部落格世代」儼然成形。十二至廿歲的民眾,每兩人就有一人是部落客(blogger),廿一至卅歲世代設立部落格的比例也超過三成;他們特別樂於上網分享個人經驗或知識,三成四的年輕網友經常或偶爾為網友「提供解答」。相反的,卅歲以上民眾仍習於被動接收資訊,只有不到一成五主動透過部落格抒發心聲。
玩部落格 女客多於男
台灣部落客女多於男,近八成都不滿卅歲。他們平均每天掛網三點五小時,九成六使用網路即時通、六成六是網購族,四成八會上網提供知識,網路參與型態迥異於傳統網路族。
研考會陳俊麟副主委說,台灣快速走向網路化社會,政府過去致力於提升弱勢族群上網機會,落差「數量」縮減已見成效。而今年部落格、網路購物的熱絡,則透露網路「質」的改變。
網路公民亟思優質化
中研院社會所吳齊殷副研究員表示,政府該思考如何利用互動式網路的特色,吸引年輕網路族一起打造優質網路公民社會。
這項調查是由研考會委託聯合行銷研究公司,在今年八月一日至九月十七日晚間進行電話訪問,共訪問台灣地區一萬五千零七位十二歲以上民眾。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零點八個百分點以內。調查結果依台灣地區十二歲以上人口之性別、年齡及居住縣市進行加權。

虛擬你我他… 最怕成「窄」男「窄」女【聯合報╱鄭朝陽

小學老師Any在「阿茲海默行館」部落格裡,呈現她的創意教學方案、寫作指導、校園事件的省思和學生、家長互動,獲得不少回響,還成為研究生觀察部落格互動的個案。
網友給Any老師不少掌聲,但她說「有時猛然一想,每天掛在電腦前太久,像陪伴孩子成長等生活中的事物就容易被忽略。」因此,她偶爾會「良心發現」,把部落格暫放一邊,掛起「休館中」公告。
部落格世界多采,各種主題都能找到;藉著「串連」、「引用」等機制,讓訊息交流更強。
學者認為,部落客藉由點閱人數的增加、對文章表達適當意見等等方式,建立網路上的虛擬人際關係,獲得心理滿足,不乏自我娛樂效果。
正如Any老師所說的:書寫部落格已經讓記錄成為一種習慣,分享也像呼吸一樣自然。所以許多部落客都說,玩部落格不入迷很難,認真經營真的很花時間;如果因此打亂了現實生活,先停一陣子也沒關係。
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彭文正認為,只要能善用,網路是最好的自修工具;他肯定部落格可以成為知識交換、傳遞的好工具,特別是對網路的重度使用者來說更是如此。因此部落客之間的互動、對話,常有許多智慧的火花,充滿創意,值得追蹤、學習。
剛從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的黃如旭,為了研究網路交友現象,就透過部落格廣徵喜歡在網路交友的心聲,不僅豐富他對網路人際傳播的視野,也因此順利拿到碩士學位;彭文正認為,黃如旭為學術界創造一種新研究方法。
有人說:一個經營良好的部落格,就是一分現成的履歷表,也是經營「個人品牌」的好地方。由於部落格同時具備社群及內容網站和個人化媒體等特質,如果內容吸引人或具專業度,容易型塑出「專家」的光芒,因而吸引眾多粉絲跟隨。
不過,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就對部落格文化不太苟同。
他曾在演講時指出,許多大學生的文章主旨不明、前後明顯矛盾,可能與大學生喜歡未經修飾、不合邏輯的部落格文章有關。但也引起部落客的反駁。
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羅文坤則認為,部落格可以成為很好的學習工具,但是時下的年輕人花太多時間經營、瀏灠部落格,如果交換的都是言不及義、缺乏知識價值的內容,難免排擠學習的時間;如果從小就在虛擬世界裡獲得人際關係的鼓勵,若因此讓網路取代真實世界的社會化過程,不僅會造就更多守著電腦不放的「宅男」、「宅女」,也很可能成為眼界和人生經驗都變得狹窄的「窄男」、「窄女」。

肚臍眼文學? 「書籤」讓好文跳出【聯合報╱記者梁玉芳、鄭朝陽】

「Febie懷孕了,我已經有心理準備要讓出生活/工作的空間給那個親密的intruder,領土退後的範圍目前還無法估計。」
「有時候想,或許寫這種悶死人的工作日誌或許對某些讀者也會有些幫助,尤其是那些對成為學者抱著夢想憧憬的年輕人,早點看到無聊透頂的工作實況,可以避免因為誤解做出錯誤的決定。哈。」
這是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陸霖部落格中的紀錄片段。在學術本業之外,他持續地經營了六個部落格,研究的、生活的,全在部落格留下軌跡。鄭陸霖寫著:「寫blog我是一直都抱著跟自己交代,自我釐清的功能。」
「不認識他卻覺得很熟悉。」常逛鄭陸霖部落格的研究生林莎夏說,從瑣碎的紀錄裡,她更能想像學術研究的生活是怎麼回事、一個想法是怎麼長成研究計畫的,這是書本裡看不到的。「他說沒有『快樂學習』這回事,讀學術論文就是要很拚,這點很激勵我」,她說。
看似流水帳的真誠書寫,多年來感動許多人。作家詹偉雄形容鄭陸霖「毫無保留洩漏自己過日子的心境底細、坦白給莫名的路人觀看」,分享「對工作和人生的自我咀嚼和提問」。
這段形容,幾乎適用於其他部落格的創作與觀看心情。
「部落格打動人的就是它真實的力量。」也有部落格的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他是先當部落格的讀者,才當起作者的;「部落格讓每個人都能書寫自我、傳達訊息」,除了時間之外,幾乎不需成本。
當大部分上網者都有了部落格,在網上可以發現各式人生:遠嫁異鄉的台灣媳婦,多到可自成社群,交換食譜與文化;美食部落格人氣驚人,餐廳裡對著桌上餐點照相已是進食儀式之一;上班族寫職場現形記,打動人心如彎彎,已由平凡上班族成部落格天后。
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研究生花逸文研究台灣最大的無名小站,發現部落客是「新型文化媒介人」,因為為數眾多的部落客,日復一日記載社會所發生的各種事物,是文化研究的好素材,幾成「展示日常生活的型錄」。
因為展示生活,難免瑣碎或淺薄,甚至有人以作家張愛玲說的「肚臍眼文學」來形容部落格貼文,是「通篇『我我我』的身邊文學…花費一輩子時間瞪看自己的肚臍」,並想法子叫人也來瞪眼看。有網友說:「讀人家的部落格久了,連誰家小孩長什麼樣、最近在學校幹了什麼都知道。」對陌生人如此熟悉,感覺挺怪。
架了「阿孝札記」的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講師陳順孝表示,部落格的價值就在分享,寫出自己感動的事、生活紀錄,當然大半資訊是沒有重大意義的;但藉著「黑米」、「推推王」、網摘等書籤機制,許多人欣賞的文章就會由網海中跳出來。
像阿孝寫他在宜蘭的母親學識字、姊夫過世等人生事件,收到許多陌生人的鼓勵,受安慰的力量十分真實。

小小部落客 「你才小五嗎」【聯合報╱記者賴素鈴】

「你只是小學生喔?文筆如此生動,真不簡單。」「我想你不是小河馬,你是食蟻獸─食文字蟻的怪獸。」小學五年級的「小河馬」去年春天在網路城邦開設部落格「HIPPOCRATES的網誌」,流暢文筆表現得超齡早熟,常讓大人讀者讚賞訝異:「你才小五嗎?」
小河馬去年夏天入選國語日報的「部落格小達人」,雖然學校課業重,小河馬仍持續發表她的文章,因為那是她和媽媽的約定:「媽媽希望我的部落格以有主題的寫作為內容,不要讓部落格變成MSN。」小河馬說:「我越來越覺得她是對的。」
雖然小河馬酷酷地說,部落格就像她的剪貼簿,只當作發表作文的園地,有部落格前後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媽媽卻認為小河馬書寫部落格之後,更懂得格放周遭事物,放大觀察的細節,對小河馬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多年後回首,這段成長紀錄更將如同時空膠囊。
網路城邦「電小二」觀察,網路城邦的部落客不分年齡,但年紀太小多由父母代筆,像小河馬這樣發表寫作與評論並不多。
深坑國小校長林建棕表示,深坑國小近兩年積極推動部落格,培養出彭仁憶、鄭宇田等「部落格小達人」,但他鼓勵各班用分組合作的方式經營部落格,「花太多時間經營會影響睡眠、健康、人際關係。」他認為:「從部落格的討論、互動分享到發展社群合作,才是最重要的學習。」

「每個人都可成媒體」【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一早打開電腦,你看的可能不是電子報,而是連結無數部落格的書籤網站;你可能不急著看信,而是看RSS(一種通訊協同格式)訂閱的部落格文章;你蒐集的「我的最愛」網頁,更滿滿是各部落格網址……部落格,正在改變既有的閱聽習慣。
「部落格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簡妙如指出,部落格讓資訊接收者反過來成為生產者,不但讓資訊民主化,還進一步以草根媒體的姿態檢驗傳統媒體,形成監督力量。
「這是全民媒體化的契機。」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黃厚銘認為,部落格時代打破過去只有少數人能對大眾發言的現象,鬆動傳統的媒體權力結構,讓發言機會變得比較平等。不同的是,傳統媒體即使各有立場,仍扮演資訊守門人角色,會盡量求證、平衡報導;部落客雖有自己的觀點,卻不見得求證,因此「草根也未必完全可信」。
簡妙如則認為,部落格時代並未改變新聞本質,只是挑戰過去封閉的傳統新聞產製機制。而市場既然開放,各種論述、邏輯都該被尊重,何況部落格自有控管機制:部落客發表不實內容,很快會被踢爆,根本沒人要看。
黃厚銘進一步指出,部落格「回應、連結、引用、訂閱」及書籤網站「推、收」的設計,即是部落格媒體的「守門人機制」。讀者不論是批評、讚美或延伸討論,都有把關作用,讓好資訊流傳,錯誤資訊受質疑,「全民都可以當守門人,重點是要積極參與。」
另參本館:<提升網路訊息>
 
  你不是批評網上的訊息除了垃圾還是垃圾,這回怎又想提升網上知識訊息了?(搜尋心得:匪站的知識量【政治等敏感議題除外】優於台、連百度也優於維基。)
  你斷章取義,我是說要從網上捉到有原創性訊息的機會只能以億兆分之一計。所以想靠網路得到知識、獨立思考、和增長智慧,那得比使用伝統工具有更優的先天資質和後天努力。
  你這不是強人所難、緣木求魚,喜歡上網就因為不受伝統工具束縛,你怎反過來要求。
  是這樣的喲!那我錯怪了這種有上進心的網友。這麼說來要怪那些有水準的圖書期刊太自私又懶惰。圖書牽涉到版權與文化侵略的問題(比如搜尋界恐龍怪獸Google打算與美國五大圖書館合作、花二億美元十年時間數位化四十五億網頁,但遭美國出版界及歐洲反對)暫且不論。但期刊論文總可以吧,國家圖書館搞了多年,成果有限,而且使用非常不便,不但不能預灠全文連提要也沒、要下載又還得申請會員付費。
  期刊論文本身呢?大多也沒上網,少數上了網又只有提要(比如中研究),不然就餵點當期或幾期的幾篇論文要人去買訂該雜誌,這些號稱學術的機構怎比商業雜誌吝嗇,都已過期了還不願提供出來給公眾使用,旣然如此,怎有資格批評網上知識貧乏。
  還是佛教學界做的比較好,不但大藏經已數位化,各學報期刊論文亦然。
  可惜我在《諦觀》《正觀》的幾篇論文仍只見目錄,還不能下載全文。
  那些都是你們象牙塔裡的短視,要在咱部落格裡啥都自由流通。
  你說Web log(網上日誌)的縮寫Blog哦!是當紅,但會比BBS、交友、聊天、家族……等好到那去?
  你對「博客」的要求未免太高了,不要說文字很難每天有新東西,還影音多媒呢,果真那麼厲害,就投身文化伝播工作去了,還天天在格子裡廢話連篇,空等客人來回應。
  你們這些大人到底怎麼了,為何都要將東西弄得那麼嚴肅,好玩就夠了,不過記下自己的心得感想、成長痕跡罷了,網友交換心得,有必要如作文論文般八股嗎?
  難怪有水準的東西不易在網上生存,惡幣逐良幣嘛,沒有主編的篩檢,是自由發表了,但結果卻不是百花盛開,而是野草叢生,達不到公共論壇的目的,百家爭鳴卻眾声寂靜。
  這些老頭不懂啥是花樣年華,別理他們。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45/20051012065057
 
(另參本館:啥是部落族 誰是宅族 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搜尋成癮  電玩與暴力  電腦病毒成人了 虛擬性愛 自拍無罪 上傳有理  色情入侵網站 )
 
 網路文學遭批 學者:不乏精緻作品  2011-01-24 台灣醒報(楨:cf純文學等,網文之精緻比有幾趴?谷哥搜尋及回應數量來算,0.001不到吧!)
 
  向來直言的李家同,日前批評部份網路文學太簡單或邏輯不通。東華中文系副教授須文蔚今天受訪時表示,網路文學不乏精緻作品,不必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而各大學也陸續開設研究網路文學課程,增設網路文學獎,顯見網路文學受到重視。圓神出版社企劃部經理吳幸芳表示,旗下擁有多位暢銷網路作家,但網路文學佔出版品比率不高。
  須文蔚表示,網路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書寫,內容沒有經過篩選,素質參差不一;然而,其中也有精緻作品,例如台灣文學館散文網e網打盡、中時部落格、聯合報udn部落格等。
  事實上,知名作家也常擁有部落格,在網路發表作品;如中時部落格有成英姝、張大春、胡晴舫、郝譽翔、柯裕棻、蔡詩萍等,聯合udn部落格有宇文正、陳玉慧、顏艾琳等,而台灣文學館散文網有余光中、鍾怡雯與廖鴻基等,不難找到名家之作。
  須文蔚也指出,各大學陸續開設研究網路文學、數位文學課程;此外,網路部落格文學獎的舉辦,加上網路作家九把刀、痞子蔡冒出頭,顯見網路文學仍有一定份量,應該受到重視。
  圓神出版社企劃部經理吳幸芳表示,旗下擁有多位網路作家如女王、貴婦奈奈等人,作品暢銷熱賣,但網路文學佔出版品比率不高。她指出,若以平均每月出版15本書,網路文學每年約出版5本書來算,比例甚低。
  據了解,女王作品《我是女王—那些好女孩不懂的事》熱賣10萬本,個人部落格點閱率高達約7700萬人次;而貴婦奈奈是第一屆百萬部落客得主,目前網誌人氣累積近4000萬人次。
 
Web 2.0狂熱 鯨吞蠶食文化【聯合報07/07/31李維國】
 
  Web 2.0打造網際網路新操作模式,強調使用者可以自產自製內容,四面八方的資訊、觀點和意見自由上傳下載,而且完全免費。眾聲喧嘩的榮景中,矽谷企業家安德 魯‧基恩(Andrew Keen)冷眼看待,新書《門外漢的偽宗教》(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揭露網際網路正鯨吞蠶食文化生機的殘酷現實。
  基恩1996年創建Audiocafe.com,是電子音樂網站先驅,錢沒賺到就關門大吉。許多投資者因此視網路如瘟疫,但基恩像打不死的蟑螂,2000年另起爐灶,四年後又以失敗收場。2004那年,正是「網路的閃耀新版本」Web 2.0成為當紅話題。
  基恩2006年在《標準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發表專文,引爆爭議,因而動念寫成新書。他對數位菁英壓倒文化守門員,「群眾智慧」凌駕專業觀點深表痛心,「專業評論家、記者、編輯、 音樂人、電影工作者和其他領域專家,這些文化守門員一一被取代」,結果是:真相/意見、專業觀點/業餘看法的界線模糊難辨。
  這些「門外漢」借力科技,透過部落格、YouTube上傳視訊或編輯維基百科(Wikipedia)抒發議論,形成百花齊放新生態,主流媒 體風光不再,廣告預算由平面媒體及電視急速流向網路。新創的虛擬世界中,「音樂出自業餘的車庫樂團,電影及電視以YouTube網站為平台,新聞是連續劇 般的名人八卦,全淪為廣告的陪襯花邊」。
  網路上難見「客觀」,部落格版主依個人喜好,精心挑選資訊演繹推論,再包裝為事實;更多Web 2.0用戶利用網路「確認自己的偏見,超連結到其他同聲一氣的人」。在網路想認真辯論重要政治、社會論題是癡人說夢:政治候選人的負面消息難保不是對手的 傑作,誇大的文宣被當成事實像傳染病隨網路流竄。「Web 2.0革命真正帶來的是對我們周遭世界浮面的看法,而非深入分析;是井蛙之見而非深思熟慮的判斷。」
  由於Web 2.0仰賴「高貴的門外漢」而非專家,許多搜尋引擎和網站只衝點閱率不管可信度,加上虛擬世界多屬匿名,無從確認身分與目的,錯誤資訊和謠言輕易在網路散播。維基百科點閱率高於大英百科,特殊的互動設計讓錯誤、未經查證,甚至明目張膽騙人的資訊橫行無阻。今年二月就爆出編輯維基上萬則資料,且未得授權可仲裁內容爭議的Essjay,根本只是讀社區大學的二十四歲學生,不是資料所載的神學教授。
  「歷史證明群眾通常是愚昧的」,否則不會接受「奴隸制、殺嬰、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等決定,也不會出現1990年代高科技泡沫和十七世紀橫 掃荷蘭的「鬱金香熱」,「無知加自大加不良品味再加暴民統治」,後果難以想像。基恩指出,Web 2.0用戶最愛的資訊重組、剪貼工程可能侵犯著作權,盜版音樂及單曲下載直接衝擊唱片銷售和音樂產業。
  根據Technorati搜尋引擎今年四月估計,網路現有七千萬個部落格,每天以新增十二萬個速度擴充。全球最大交友網站MySpace有超過一億八千萬筆個人資料,許多是刻意欺騙,「或許世人不瞭解,免費的東西其實會讓我們付出相當代價。」
 
臉書、噗浪崛起 無名小站成長趨緩2009-10-09 中國時報 黃琮淵
 
 臉書(facebook)、噗浪(Plurk)風靡全台,國內最大社群網站「無名小站」,龍頭地位面臨挑戰!根據Yahoo!奇摩統計,9月底無名會員數雖高達650萬人,佔全台網友數的三成,但會員成長動能明顯趨緩,由去年的年增九成到今年只剩下三成。
 根據Yahoo!奇摩提供資料,網友最「挺」時,無名會員數由2007年底的275萬名,迅速增至2008年底時的525萬名,年增率高達91%。但今年以來,熱情明顯退散,9月底會員數為650萬人,年化後年增率僅存31%,淨增會員數短少85萬名。
 對於網友熱度退燒,會員成長不如預期,Yahoo!資深總監簡志宇表示:「(會員)註冊人數不是最重要的」,因國內網路使用人口有限,社群網站的會員數,不可能年年高成長。
 簡志宇也說,就使用量觀察,上半年每月瀏覽頁數成長29%,網友花在相簿的時間,以平均22%的幅度上升,每天上傳超過600萬張圖片,顯示網友對於分享熱情不曾間斷,對無名未來發展深具信心。
 不過,為力保會員數不墜,Yahoo!及無名可說是煞費苦心。今年5月間,無名將網誌訂閱(RSS)、備份等功能取消,引爆會員出走潮;無名於6月間被迫宣布,取消實施一年餘「180天未登入則刪除帳號」之政策,期能穩住會員數,避免掉得太難看。
 網路業者則認為,或許無名會員數沒減少,但社群網站競爭激烈,卻是不爭事實;從臉書、噗浪等網站,短時間累積龐大會員數觀察,較早發跡的社群業者,如無名小站等,不只得遭遇國內同業搶客壓力,「外來和尚」的競爭力,更不容小覷。
 到9月25日止,臉書國內會員數為322萬名,為無名的一半。至於「微網誌」噗浪,最新公布數據為35萬人,但推估,國內使用者應已近50萬名。
 
無名是否走向「無名」 面臨挑戰2009-10-09 中國時報 黃琮淵
 
 會員數重不重要?有一派網路業者說法是:「不全然」,要看瀏覽頁數及使用率而定,暫不論這說法是否正確。但反過來想,如果你加入的社群網站,會員數停滯不前,你會不會想跳槽?
 這反應出社群網站「數大便是美」特性。臉書也好、噗浪也罷,若總是少數人在玩,想必紅不了多久,但這類網站便是緊抓,人際網絡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如果又有所重疊,雪球威力就會加倍,到最後成為真實世界縮影,更難以脫離。
 無名崛起背景,也是如此,因提早進入社群網站市場,又不時有些新點子,所以紅得超快;不可否認,Yahoo!當初斥資7億元,將無名風光娶進門,著眼的也是龐大用戶數,不然幹嘛非娶無名不可?
 但沒想到,結親近三年,負面新聞未曾斷過。
 於是乎,無名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卻也喪失其原創性,吸引力慢慢喪失。但這也怪未出現強敵,所以能仰賴死忠用戶支持,迄今穩坐龍頭地位。
 但問題來了,當facebook等外籍軍團,一夕間在台爆紅,甚至短時間累積龐大會員數時,社群網站版圖勢必出現位移。無名面臨難題將是,新會員增幅衰退、舊會員移情別戀,當不了第一品牌的社群網站後,除了吃老本外,還有沒有新招?
 講直接些,當身旁的人從問「你的無名」轉變為問「你的臉書」時,代表坐擁龐大會員的無名,忠誠度已出現質變。如何讓舊會員重燃熱情,甚至納入更多新會員,恐怕是面子掛不掛得住之外,無名是否走向無名,更艱鉅的挑戰。
小辭典/微博
微博,即「微型博客(部落格)」,三言兩語、現場記錄、發發感慨、抒發心情,有人將其成為新一代傳播媒體。和原有的部落格相比,使用者可以用手機和網路同時上傳,且能打破有網路才能發文的模式。國際上最知名的微博網站是Twitter,如:美國總統歐巴馬便是忠實支持者;而台灣最知名的便是Plurk,八八風災許多網友便透過Plurk串連他們的愛心,許多台灣政界知名人士,包括蘇貞昌、謝長廷等都是愛用者。 (記者鄭惠元)
 
6周年慶 臉書用戶4億超雅虎2010-02-06 中國時報 潘勛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四日慶祝創立六周年,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特別在臉書部落格撰寫感恩專文,矢言將不斷創新,他也宣布臉書網站用戶已達四億人。
 臉書為慶祝六歲生日,網站特地簡化其主頁,另在加州帕洛阿托市公司總部舉辦「駭客馬拉松」(Hackathon),由程式計設師徹夜撰寫軟體,盼能造出新穎而必備的特色。臉書另將宣布重新設計,「變臉」一番。
 二○○四年二月四日,還就讀哈佛大學的祖克伯及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起意,為學校同學創立一個社交網絡,讓大家溝通訊息,分享照片。
 僅在一個月內,臉書人氣之旺,逼得創辦群不得不接受其他知名大學的學生加入網絡;再過不久,臉書就變成規模具足的生意,祖克伯決定擴大用戶群,接納美國、加拿大泰半大專院校生加入,最後開放給所有網路用戶,蛻變成世界第一大社交網站。而且過去五年它引發的矚目,迄無減弱跡象。該公司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天更新內容的用戶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每月上傳的照片逾廿五億張,此外每周增加卅五億則貼文、網址分享及註記。
 臉書大成功卻也遭逢諸多挑戰,例如去年十二月,公司改變隱私設定,讓用戶檔案照及朋友們的照片,依設定值大家都看得到,除非用戶更改設定,維持匿名。此舉招致不少指責,批評者認為臉書此舉可能讓不願分享者的敏感資訊外洩。
 臉書之前,最紅的社交網絡是「MySpace」,但MySpace的人氣到二○○五年前後達到巔峰,接下來用戶便大舉流失。在科技景貌變化如電光火石的今天,一直讓用戶覺得有參與感,應該是臉書最大的挑戰。
 
左攻臉書 右拚推特 谷歌Buzz強打社群網「戰」10-02-11 中時
 
 為挑戰Facebook與Twitter兩大社交網絡霸主,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谷歌)九日發表最新的社群網路服務「Buzz」,其功能類似當紅的社群網站Facebook,可讓使用者在Google電子郵件服務Gmail內隨時追蹤朋友的最新狀態、貼文、並傳送照片與影片。
 強化整合性 隱私設定更優
 除了上網追蹤,用戶也能在安裝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平台使用Buzz服務。
 Buzz挾著Gmail一.七六億用戶的強大後盾,誘以更方便、整合性更強的平台,藉此搶攻Facebook的江山,並趁機收集大量使用者資料自用。Buzz讓用戶即時更新個人資料,分享Flicker、Picassa、YouTube等網站的影音內容,瀏覽Twitter網友的貼文並發表評論,但獨獨將Facebook拒絕在外。
 此外,當使用者接收/傳送一則Buzz內容,Google可以同步將其整合至Google地圖與搜尋服務中。Facebook則無這項服務,也無法將網友之間的貼文與照片公開讓Google等引擎搜尋或其他網友瀏覽。
 除整合性更強外,Buzz也強調其隱私設定更加完善。Buzz一旦進入Gmail信箱,旁邊會有特殊標記,用戶可選擇公開或私用。公開訊息會傳給其他追蹤對象,並放在用戶的Google Profile,供大眾搜尋和瀏覽。個人訊息只會發送給聯絡人和親友。
 另一大特色 過濾篩選內容
 Buzz另一大特色是過濾與篩選內容。結合Twitter的「追蹤對象」與Facebook的「喜歡」功能,Buzz用戶可看到他們追蹤對象發表的所有內容,但也能看到他們並未追蹤但被親友「推薦」或評論的內容。此時,用戶可就「推薦」的內容點選「不感興趣」或「喜歡」,訓練Buzz軟體認識其個人偏好。
 這並非Google首次涉足社交網絡服務。二○○四Google推出「Orkut」,儘管在巴西、印度等國受歡迎,但在其他市場不敵Facebook,黯然退出。而Buzz能否撼動Facebook?市場調查與研究公司「弗雷斯特研究」(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雷伊說:「我想很多人可能想試試,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不會出現大搬風。Buzz最後可能只是網友備用而非取代的社網工具。」
 
二次網路泡沫 愈吹愈大了 經濟日報2011.02.21
 
英國衛報報導,新生代網路公司近來潛在市值迅速竄升,以當紅炸子雞Facebook為例,估價甚至超越福特汽車(Ford),但對部份投資人而言,第二波網路泡沫的警鐘儼然已經響起。
新生代網路公司幾乎每隔一周就傳出令人興奮的消息。社群遊戲業者Zygna靠著農場鄉村(FarmVille)身價扶搖直上,估值90億美元;微網誌推特(Twitter)雖然還在虧損,估值100億美元;甫拒絕Google 60億美元併購提議的團購折扣網站Groupon,潛在市值150億美元。
有些科技觀察家說,等到Facebook上市(時間可能在明年),真正的榮景就要來臨。Facebook員工最近計劃售股籌資,以其每股價格推估,市值高達600億美元,比1月估值的100億美元高出許多。儘管這還不及Google市值的三分之一,卻已超越福特汽車的550億美元,略低於威士公司(Visa)的630億美元。
對照過往,1995年網景公司(Netscape)上市,股價一飛沖天,象徵前一波達康(dotcom)榮景的起點,Facebook上市成為觀察家密切關注的分水嶺。
科技顧問公司Broadsight共同創辦人派翠克(Alan Patrick )則警告,世界正處於另一波泡沫的起點。他指出十個泡沫生成的跡象,而前八個跡象已經浮現:
一,出現無法以舊方法衡量價值的「新事物」(意指這類科技新秀或新創公司)。有人看好「新事物」的機會,砸大筆笨錢收購。
二,聰明的人發現泡沫出現;「新事物」的鼓吹者編織著更遠大的夢想。
三,系出名門的新創公司創辦人(如出身於某個新事物公司)毫無理由獲得多得令人咋舌的資金。
四,一批批新投資基金湧入新創公司。
五,公司無須擁有產品,只要透過簡報就能取得資金。
六,商學碩士(MBA)離開銀行,自行創立公司。
七,新公司大量上市。
八,銀行為「新事物」製造興旺假象,退休金投入。
九,計程車司機開始建議你買某支股票。
十,「新事物」用笨錢買下舊世界的公司,泡沫尾聲近了。
 
臉書用戶 成長趨緩【經濟日報2011.06.14
 
數據服務公司Inside Facebook Gold的資料顯示,臉書(Facebook)用戶數仍在成長,截至6月初每月活躍用戶增加1.7%至6.87億人,但全球新增用戶數已連續第二個月低於正常水準。
臉書5月在全球新增1,180萬個活躍用戶,4月則增加1,390萬人,相較之下,過去12個月臉書通常每月至少新增2,000萬名用戶,且過去一年偶爾也有新增用戶低於正常水準的情況,但這是第一次連續第二個月未達標準。
此外,5月整體用戶數只比前月成長1.7%,而新用戶還是和過去一年一樣主要來自較晚使用臉書的國家,如墨西哥、巴西、印度和印尼等。墨西哥5月用戶增長7.6%至2,560萬人;巴西躍增10%至1,900萬人;印度增加6.7%至2,660萬人。其他增幅較大的開發中國家包括菲律賓、泰國、阿根廷、哥倫比亞和土耳其。
此外,截至5月1日,台灣用戶達930萬人,比一年前大幅成長44.3%,用戶數在全球排名第18。
上月整體成長率主要受英國、美國和加拿大這些最早使用臉書的國家拖累。美國用戶在5月底時降至1.494億人,約比5月初的1.552億人銳減600萬人,這是過去一年美國用戶首度減少。加拿大用戶也大幅減少152萬人至1,660萬人。英國、挪威和俄羅斯上月減少的用戶都超過10萬人。要是這些國家的用戶數都持平、甚至小幅成長,臉書上個月的表現會較正常。
Inside Facebook Gold指出,大學生畢業等季節變化和其他短期因素,都可能影響逐月的用戶人數。
 
德資安單位:臉書認臉恐侵隱私2011-06-09中央社
 
彭博引述德國「商務日報」(Handelsblatt)報導,德國資安監管單位表示,臉書(Facebook Inc.)照片加籤的人臉識別功能侵犯使用者控制自己資訊的能力。
根據商務日報,德國資安監管單位正呼籲政府對臉書此項功能採取行動。
 
我在臉書上徬徨2010-06-25 中國時報 吳典蓉
 
 隨著iPhone的普及,iPad的狂賣,我們真的即將成為現代「遊牧民族」;隨時隨處都處在網際網路的社會中,可以在不斷的移動中同時做很多事,只是,我們的世界真的變大了嗎?
 「距離已死」,這是手機最大的貢獻,人機一體讓我們不用被綁在固定的場所,透過手機,可以一人分飾多角,談神祕的多重戀愛;可以身兼數職、欺騙老闆。看來,手機對親密或信任關係不見得有利。
 國外的研究卻出現了相反的結果,一個挪威社會學家研究發現,許多人半數的電話或簡訊,是集中傳給三至四個人,事實上手機這種「連線的共處」方式,反而讓親人、好友關係更緊密。
 台灣還沒有這樣的研究,但例子隨處可見。昨天中午我在餐廳吃飯時,坐在對面的漂亮女孩點菜後,隨手拿起手機向電話那頭報告,「爸!我點了豆漿和小米粥」,她視我這個在場的陌生人為無物,我也見怪不怪。
 不過,向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社會學家們就覺得很怪了!他們擔心,手機方便和親人、好友聯繫,可能反而讓我們失去找到「點頭之交」的機會。點頭之交有什麼重要性,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一九七四年的研究《求職》發現,只有一成六的人是經由見面的人找到工作,約八成四的大多數人,則是透過泛泛之交找到工作。
 道理很簡單,好朋友或親人的關係彼此重疊,任何訊息可能就在這個小圈子傳,只有泛泛之交才可能變成橋樑,將消息傳到我們不熟悉的世界去;不只是求職而已,社會學者認定泛泛之交對社會維繫相當重要,沒有這些泛泛之交,現代社會可能會成為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小圈圈。
 手機讓我們更向內看,也許可到臉書上碰碰運氣,我的朋友如果和我同一個圈子,透過臉書,「我朋友的朋友」,有沒有可能讓我找到點頭之交的機會。以我這個臉書新人來說,似乎並不容易,事實上,臉書比較像是一個個志同道合的團體,從伊朗的反對派到美國的茶葉黨,臉書都是一個很適合的管道,不但可以快速集結擴散,而且不管屬於何宗何派,「給我臉書,就可以找出這一派的教宗!」
 只是,臉書這麼強大的功能,卻不見得能找到泛泛之交。我常常去的是一個「進步」的臉書團體,重視環保、勞工權益,反對死刑。我很好奇,那一天能不能在這裡找到一個支持死刑的異類?也許那就有找到泛泛之交的機會了!
 
《社群網戰》-宅男復仇記 文:馬來魔 (另參本館:宅經濟
 
  《社群網戰》可看性很高,原因是導演大衛芬奇,把一個企業崛起的故事或是人物傳記的故事,用一種幽默靈活的角度來詮釋,所以雖然題材嚴肅,可是呈現的方式卻是輕鬆而且娛樂化的。
  對於不知道什麼是Face Book的人來說,《社群網戰》這樣的電影完全不會吸引人,可是對於Face Book的愛用者來說,《社群網戰》應該會值得你按個讚!唯一要注意是:買票的時候,發音請標準一點,不要把《社群網戰》唸成「色情網站」!
  Face Book到底紅到什麼程度?紅到很多公司都想辦法封鎖它,不讓員工在上班時間聊天交友,所以如果上班時間被老闆抓到你在玩Face Book的話,那你可就真的「非死不可」了!可是如果網路族要跟朋友保持聯絡的話,不是問電話號碼,而是問Face Book帳號,所以這個被直接翻譯成「臉書」的社交網站,已經變成新世代的共通語言!
  既然臉書已經變成時代現象,那麼會出現一部關於臉書的電影,是可以預期的事情,可是據說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本人並不喜歡這部電影,這也不能怪他,因為電影裡的馬克被形容成一個瓢竊別人創意,而且又出賣朋友的人,要是我的話,我也不想承認!至於這故事到底有幾分真實性?也許只有當事人明白!可是撇開這些爭議,《社群網戰》這部電影的可看性依然很高,原因是導演大衛芬奇,把一個企業崛起的故事或是人物傳記的故事,用一種幽默靈活的角度來詮釋,所以雖然題材嚴肅,可是呈現的方式卻是輕鬆而且娛樂化的。
  《社群網戰》改編自班麥茲瑞奇的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以一場官司為主軸,不斷用倒敘或插敘的方式,回顧馬克佐克柏在哈佛大學裡面創造出臉書的過程。當年這個死阿宅求歡被拒,於是「化悲憤為力量」,創立了這個以把妹交友為出發點的網站,在企業化經營之下,從校園延燒到全世界,也讓他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可是在成功背後,他也承受諸多壓力,包括一起合作的朋友為利益撕破臉,反過來控告他,甚至是關於使用者的隱私之類的爭議,也一再的讓他遭受批評,但是面對這一連串的爭論,他老兄永遠都一副蠻不在乎的樣子,也許這種我行我素、毫無顧慮的態度,才為他帶來成功,可是任何的成功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也是必然的事情。
  或許有人看完電影以後,會覺得他是個事業成功的爛人,甚至在電影的最後,他也充滿疑惑的問那個法院助理:「我真的是一個爛人嗎」?那位美女助理的回答也很妙,她說:「你只是努力的想要變成一個爛人而已」!該說他是爛人或是成功人士?沒有一定的答案!只能說商場鐵則只有一個,那就是對自己有利益的事情就要毫無顧忌的去做!所以本片並沒有明確的定位馬克佐克柏這個人,也無意評論任何是非,只是儘量維持客觀的呈現出一個網路傳奇的崛起歷程。
  其實從古到今,所有的藝術成就、成功事業,或者成功發明,說好聽一點,是要改善生活、豐富生活,但是說的實際一點,就是為了要引起異性的注意!名利是最好的春藥,就像是男主角一開始都把不到妹,可是後來有女生聽到他是臉書創辦人之後,就自己貼過來了!所以人為什麼要追求成就?本質上就是為了異性!臉書創辦人的成功經歷,其實就是一個把不到妹的宅男如何追求成功,並且終於順利把到妹的故事!相信這個「宅男大復仇」的故事,會給現實世界的宅男們一點鼓舞,所以不要再傻傻的幫女生修電腦、買宵夜,然後只換來一張好人卡!不如把這些時間省下來,努力的提升自己,讓女生自己發現宅男的價值所在!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95&eid=v295113

網住選票 經濟保證變…別傻了【聯合報/李延燕(美國佛羅里達州)2010.11.05
 
二○○八年,歐巴馬創下許多的紀錄:上傳最多youtube影片的候選人、購買最多搜尋引擎關鍵字廣告的候選人、史上唯一靠小額捐款就募得一億美元政治獻金的候選人。簡言之,歐巴馬是最懂得利用網路的總統候選人,甚至被稱為「網路總統」,成為網路民主風潮的代名詞。筆者住在美國,當時身邊較為保守的友人便存疑:此前沒有治理經驗的歐巴馬,真能把國家治好嗎?……………(另參本館:五都大選 奧步研究所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955020.shtml
 
社交媒體可以推動革命嗎?中時2011/3/2張鐵志(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去年十月,美國知名作家Malcom Gladwell在New Yorker雜誌刊登一篇長文「Small Change」(小改變),認為這兩年從摩多瓦(Moldova) 到伊朗的所謂「推特革命」、「臉書革命」乃是言過其實,是誇大了這些社交媒體的作用。他說,人們對社交媒體的狂熱崇拜讓人們忘記了什麼是真正的行動主義,如五、六零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
他認為高風險的行動主義是一種「強聯繫」現象,但社交媒體的平台卻是圍繞著「弱聯繫」建立的。「在創新擴散、跨學科合作、匹配買賣雙方、和處理與約會相關的瑣事上,社交媒體都能完成得相當漂亮。但是,弱聯繫卻極少能形成導向高風險的行動主義。」臉書上的運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激勵他們去做一些還不足以做出真實犧牲的事。此外,傳統行動主義依賴層級化的組織,而社交媒體無法提供這種層級性的協調,所以很難在社會運動或革命中扮演關鍵角色。
今年一月,一位也不斷質疑網路在民主化角色的作者Evgeny Morozov 出版新書「The Net Delusio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et Freedom」。他 主要是反對相信網路必然是民主的、是有利於被壓迫者對抗專制者科技烏托邦主義。相反的,網路可能更有利於統治者,讓政府可以利用網路監控、傳播、逮捕人民。
同一時間,「外交政策」季刊的封面故事是紐約大學學者Clay Shirky 所寫的「社交媒體的政治力量」。他的主要觀點是一方面社交媒體可以促進哈伯馬斯所談的公共領域,因而有利於民主化;另方面社交媒體在人們的抗議行動中扮演關鍵協調角色。
一時間,美國的媒體(平面和網路)和政策界開始一場關於網路是否有助於民主化的大辯論。歷史的諷刺是,就在這場辯論中,突尼西亞和埃及的革命爆發了。現實正檢驗這些理論的對話。
先不論埃及與突尼西亞的例子,Gladwell的論證本身有很大問題。一方面,正如Shirky所強調:「社交網絡確實不會讓不願獻身的團體採取政治行動,但是卻能讓有信念的團體採取新的策略。」再者,在許多威權國家,網民的政治行動是可能要付出被關閉或被逮捕的政治代價,而不是Gladwell所說的「低風險」。而且,無論是行動者和政府都相信這個可能性,所以才有激烈的博奕。
Gladwell在二月又在NewYorker網站上發表博客說:「在臉書被發明前,人們就起身抗議並且搞垮政府。他們在網路出現前,就這麼做了」。的確。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否定在這個網路時代,社交媒體可能扮演的作用。
至於Morozov所說「網路自由的黑暗面」當然沒有錯,但我們是也不能否認網路也的確帶來對行動者有益的幫助,例如「圍觀改變中國」是去年最重要的現象。網路自由的光明面與黑暗的巨大博弈,誰能獲得最終勝利,還在未定之天。
 
臉書串聯 陳文茜:那不是革命 2011/03/21中央社
 
媒體人陳文茜今天表示,革命是要流血的事,不是在臉書上串聯就叫「革命」,她盼與年輕學子分享如何從不同的角度與觀點詮釋歷史,同時關注世界。
政治大學舉辦「建國百年論壇」,邀請政大教授陳芳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座談。他們以「書寫百年歷史」為題,從不同的角度回顧近代百年發展的歷史。
陳文茜先以女性角度切入歷史,藉革命烈士秋瑾放棄家庭參加推翻滿清的革命,失敗後遭刑求、斬首,來強調女性的歷史地位不容抹滅。
她也告誡年輕學子「革命是要流血的」,而不是在臉書上串聯就能稱為革命,她舉近日在世界各地發起的茉莉花革命,許多台灣學生並不知道茉莉花的淵源,卻在臉書上進行串連。
 
楊秋興提告 高閔琳批說謊【聯合報記者蔡政諺2010.10.08(另參本館:五都大選
 
高雄市長候選人陳菊競選總部網路部負責人高閔琳上月在Ptt貼「楊秋興說謊,抓到了」等文章,楊秋興認為散布不實、影響選情,昨天由競選總部發言人曾尹儷等人到地檢署控告高閔琳違反選罷法。
 
從黃俊英到楊秋興【聯合報黑白集 2010.10.07(另參本館:陳菊當選無效 非常沒創意
 
「黃俊英賄選,抓到了!」這是上次高雄市長選舉陳菊陣營的招數,如今又見如法炮製。這次是在人氣鼎盛的批踢踢(PTT)網站上演,掛文第一句就說:「楊秋興說謊,抓到了!」
 
學生會長何以淪為政治打手【聯合報社論 2010.10.08 (另參本館:《學運世代》
 
大高雄綠營系出同門的「秋菊之爭」,爆發了網軍大戰。陳菊競選總部祕書高閔琳被指在知名網站「批踢踢」(PTT)匿名掛出選舉操作文字,攻擊楊秋興;被發現後,又運作網站負責人協助其「滅跡」。市長選舉的手段竟致汙損了校園網站的社會公器,這實在是一樁非同小可的政治醜聞。
 
PTT 拒絕政治黑手【聯合報╱石婉婷/大學生 2010.10.07
 
PTT不需要政黨勢力製造的假消息,也不要政治黑手介入言論。
陳菊競選總部疑似有人在PTT製造假消息指責楊秋興引發網友爭議,而站長事後未遵守規定反幫其刪除帳號。此事件最大的恐慌,是政治勢力伸進網友自由倡談的PTT。
 
建議他多看大悶鍋 胡志強不告廖小貓【聯合報2010.11.03(另參本館:網軍與美人計
 
網友「廖小貓」改編影片風波,台中市長胡志強競選總部昨天決定,不對「廖小貓」提告,建議他多看「全民大悶鍋」,拿捏KUSO尺度,但兩名「Hu's Girl」是否提告?仍與家長討論中。
……………
※延伸閱讀
‧KUSO影片惹爭議 廖小貓:我們都被政治利用了
‧言論自由 網友挺廖小貓
‧廖小貓遭踢爆 曾為挺謝後援會長
‧Blog/廖小貓傷害的是民主
 
網路傷害更大 不能追究?【聯合報╱傅建雄/研究生 2010.11.03
 
胡志強的青年軍短片,被網友重新剪輯,影射兩名女主角為酒店小姐。對於因此而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蘇嘉全競選總部則認為,胡志強動用司法打壓年輕網友。筆者以為問題的癥結在於:網路該不該受法律規範?
想像另外一個場景,有人把兩位女主角的大頭照接上酒店制服,做成立牌放在街上,或變成大型看板,這樣的行為是否妥當,是否有觸犯誹謗罪之嫌?為何類似的影射,在網路這個平台就不應該被追究?
事實上,網路的影響力、傷害力,遠比真實社會來得更大。有人開玩笑說「不要輕信網路,和你對話的可能是一隻狗」,但正因為網路的匿名性,更讓有些使用者肆無忌憚、為所欲為,而言論擴散的程度也因此而更加迅速。
報載該網友亦曾是謝長廷先生的網路後援會長,筆者期待綠營「網軍」可以多宣傳政策、凝聚理念,而非以性工作者的形象對女性作人身攻擊。
 
管PTT挨批 教育部:善意提醒 2010-11-03 新頭殼newtalk謝莉慧
 
教育部發文要求台灣大學對PTT網站八卦版(GOSSIPING)的內容進行檢討改善,民進黨立院黨團今(3)日批評,這是在設置網路警察,箝制學生言論自由,痛批部長吳清基對高等教育的認知顯然不及格,教育部應該改組,同時吳清基也應該下台。而教育部則表示,去函PTT是善意的提醒學生,不要違反規範,與限制言論自由是兩回事,只是希望學生發文不要涉及攻擊和毀謗,以免違法。
 
言論自由 豈能胡言亂語?【聯合報╱葉文南(南縣永康) 2010.11.04
 
教育部發函台大Ptt,要求對不符學術研究等言論加強管理,吾人深表贊同。學生要學著用負責任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言行,而不是躲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下,胡言亂語,或淪為政黨或社會團體的打手。一旦出包,就拿大學招牌擋在前面。這個舉動從社會角度來看,是教壞嬰仔大小,毫不可取。
危機也是轉機,藉此次教育部的要求,網站管理者能重整內部,嚴格自律自清,讓大家找回過去對Ptt的信賴感,不是更好嗎?「言論自由」不能無限上綱;損害到他人權益,就不是kuso,也要負法律責任!
 
干預內容 缺民主素養!【聯合報╱林聖庭/大學生2010.11.04(楨:假民主之名!另參本館:假愛台之名 民主形式萬歲 )
 
Ptt討論範疇包羅萬象,更是網友解決疑難雜症時最好的顧問。以簡短又富戲謔性的文字針砭時事,足以喚起社會大眾的重視和反思,這就是新一代的時事論壇,也是凝聚集體意識的最佳場域。
教育部絕對不可用僵化的教條扼殺人民發聲的權利,也不能忽視網路工具能帶動上下對話的潛力。
主管單位應該用更宏觀的角度,審視社會民主的發展,和新媒體提供公民參與的行為,如有必要,也應從結構面來管理。將政治黑手伸入內容面的箝制,這不該是一個有民主素養的政府該做的。
 
網友治國?2011/01/05 (另參本館:名嘴治國?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新聞報導的主要來源變成了網路,電視台新聞報導的內容來源幾乎已經被網路給取代了。新聞動不動就是網友意見,不論是網民投票,或是聊天網站的意見,隨便列舉兩三個意見,就形成輿論。有時稍微多一些人集結(像臉書上的社團),媒體更是添油加醋地大篇幅報導。在資訊發達的現在,這樣的轉變似乎是必然的趨勢,可是如果連新聞評論或是報導的角度也完全來自網路意見,那就令人不齒了。
網路的力量真的很大,像是最近的「白玫瑰運動」發動了數十萬人爲關心孩子未來跟婦女的安全而努力;像是利用網路發動災難急救……,都是很正向的力量展現。可是有許多情況卻未必如此,網路做為一個人人可以發聲的虛擬空間,有更多時候展現的卻未必是中道的力量。這時候媒體就應該要發揮他「第四權」的力量,而不是將自己降格,將少數網友的意見透過媒體的報導放大,造成一種假象,以為這就是輿論。
……………
http://blog.udn.com/lifeeducaiton/4765278
 
你在跟誰聊天?2011-03-30 中國時報 【潘震澤】
 
 在網路流行的今日,上網與人聊天已是家常便飯,甚至兩個使用化名的陌生人都可以彼此聊上半天,說些平常不輕易出口的話。一如真實世界龍蛇雜處,網路天地也不乏騙子惡棍;但多數人大概不會想到,同自己一來一往交談半天的對象有可能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電腦程式。
 能與人交談的電腦,似乎是科幻小說與電影裡的情節,不像現實;但在看不見交談對方,以及當事人不察的情況下,確有可能發生。早在一九六四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懷森鮑姆(Joseph Weizenbaum)就根據某派心理治療常用的「以話套話」簡單原則,寫了個叫伊萊莎(Eliza)的程式,讓不少人以為自己真的是與專業心理治療師對話。
 另一個騙過真人的程式,則反其道而行,用上粗魯及攻擊性的言詞來激怒對方,以維持「交談」;這種沒有多少交集的對話方式,在網路留言版上屢見不鮮,也容易讓人失察。還有人把這種與人聊天的電腦程式(chatterbot)用於擇友網站,並騙過一位出名的心理學家,讓他與程式虛擬的俄國美女通信長達四個月之久。
 設計出能與人即時交談、而不被識破的電腦,一直是人工智慧界追求的聖杯。早在一九五○年,英國數學家涂靈(Alan Turing)就提出了出名的涂靈測試:只要與真人交談五分鐘而不被識破的電腦程式,就可算是擁有人的智慧。自一九九一年起,在美國發明家列伯訥(Hugh Loebner)的贊助下,每年都有一次公開的涂靈測試競賽,迄今還沒有任何電腦通過測試。由此可見,電腦程式或可騙過沒有戒心人士於一時,但面對存心挑錯的裁判,要想不穿幫可不容易。
 列伯訥獎的涂靈測試,是將參賽的電腦程式與真人配對,同裁判分別交談五分鐘,看裁判能否分辨得出其中哪位是真人,哪位又是機器。除了表現最好的電腦獲頒「最像人的電腦」(The Most Human Computer)獎外,與電腦配對的幾位真人同時也角逐另一個「最像人的人」(The Most Human Human)獎,也就是最不會被裁判誤以為是機器的人。
 有人或以為表現得比機器更像人又有何難?但我們可以自問:平日與人交談,有多少時候只是寒暄問好或言不及義?這樣與學舌的電腦又有多大差別?好在人類以語言溝通時的靈活變化,遠非硬套規則與例句的電腦所能企及。更重要的是,以文字溝通的電腦沒有情緒與感情可言,也少了同理心,難以與人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所以一般電腦想要真正通過涂靈試驗,並非易事。
 從最近IBM沃琛電腦的表現來看,如果電腦的資料庫夠大、速度夠快以及軟體夠靈活的話,終有通過涂靈測試之日;甚至能以口語交談、並試圖揣摩人心的電腦也終將出現。問題是:電腦終究是接受指令行事的機器;許多人腦輕易能做的事,得花許多人大量的時間精力才教得會電腦。除非有自發性學習及突現智慧的電腦出現,否則「魔鬼終結者」還是科幻的產物。(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網路正義 盲目又健忘2011-01-19 中國時報 方祖涵
 
 正如電影《社群網戰》在金球獎的大放異彩,去年也是臉書蓬勃發展的一年。臉書加上微博、推特和噗浪,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
 如果說這些新興社群網站只是讓對政治狂熱的傢伙看網路氣得頭昏腦脹,那也還好,可是受害者不僅於此。現在社群網站在台灣,已經變成集體霸凌的平台,你我,經常就是加害者。太多人在彈指之間,藉著從各式媒體得來的片面印象,對陌生人的行為施以正義之劍。鋒起頭落,鄭大為變成全民公敵,韓國人變成台灣世仇,我們只需要鍵盤敲兩下,自我的感覺就十分良好。
 這種網路正義是廉價的。昔日雷震反對蔣介石連任、柏楊大戰三作牌、馮光遠嘲諷犀牛皮,他們堅信的正義,可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災難。那個年代的正義言論來自個人或是小眾,對抗的是黨政機器,自然是危如纍卵,相較之下,現在毫無風險對價的網路正義,大眾對陌生人吐的口水來自團購,根本不需要甚麼勇氣。然而,網路正義所到之處,祖宗八代片甲不留,任何兵器卻都望塵莫及。更可怕的是,時間過了,當社會響起對先前不理智的省思,大家卻可以很輕易地忘記自己也曾經揮舞網路正義的大旗,這樣才方便檢討別人的瘋狂。
 
網友質疑侵犯學生隱私 九把刀回嗆【聯合報 2011.01.18
 
本月15日,九把刀於《參見,九把刀》部落格中發表「期末緊急」文章,開頭便強調「請一般網友不要回應」,內文為九把刀完成期末成績計算後,公布五名即將被他當掉的實踐大學同學名單,並在送出成績之前做最後確認,希望不要錯殺。
只是,九把刀直接公布學生姓名以及平時成績,遭網友質疑侵犯學生隱私權,有網友留言表示「平時分數是零,應屬個人隱私,學生會喜歡於此被公佈嗎?」,讓九把刀隨即回嗆「不喜歡也輪不到你」,並使許多支持九把刀的粉絲們紛紛跳出來護主。
※延伸閱讀》
‧盜版…iPad可下載 九把刀怒譙蘋果
‧九把刀<期末緊急> 原文
‧哇新聞/九把刀直接在網路公開即將被當同學名單…你有何想法?
 
戒上網、手機 孩子和她更親近2011-01-20 中國時報
 
 如果你命令家中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半年內不准上網、打手機、電玩或看電視,會有什麼反應?多數家長可能會說,肯定會鬧家庭革命。不過,美國一名單親媽媽莫莎特(Susan Maushart)說,沒那麼嚴重,而且,經過這番「實驗」,孩子得以重新發掘興趣,親子關係也融洽許多。
 在新書《斷線的冬天》(The Winter of Our Disconnect)中,莫莎特詳述自己和三個孩子一同實驗的過程。莫莎特是美國紐約人,為了跟前夫住近一些,方便照料三個孩子,數年前移居澳洲伯斯,並在當地一家報紙撰寫專欄。
 二○○九年,她驚覺十八歲的女兒安妮、十五歲的兒子比爾和十四歲的小女兒蘇西,過度沉迷在手機和網路等現代科技產品上,每天一定要上「臉書」更新網頁,隨時與朋友傳簡訊,一邊聽音樂才能寫功課。於是,她與子女約法三章,嚴格執行半年的戒除電子科技癮「實驗」。
 莫莎特是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信徒,嚮往《湖濱散記》描述的簡單純粹生活,認為專注和享受真實生活,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對於這次實驗的成果,她大感驚奇。她說,那段「斷線」的日子,她和三個孩子又重拾簡單的生活小樂趣,像是一起下棋、看書、翻閱老照片、家庭聚餐,或是一同欣賞音樂,而非各自聽iPod。
 她說,兒子比爾原本整天看電視、打電玩,為了打發時間而學吹薩克斯風,結果意外發掘對音樂的興趣,上大學後決定專攻音樂。大女兒安妮因為平時就少掛在網路上,所以衝擊最小。小女兒蘇西算是最痛苦的一個,後來受不了,央求搬出去跟父親住六個星期。不過她學校成績有顯著的進步,仍可見「斷線」之效。
 莫莎特坦承,多數家庭恐很難執行這種「實驗」,但她建議可以定期為之,例如一星期一次。此外,千萬別讓孩子以為那是一種處罰,而要告訴他們是一種「特別活動」,因為「地球上找不到一個喜歡玩下棋,勝過打電玩的孩子。」
 
國內研究生:沒網路像斷隻手2011-01-20 中國時報 葉芷妘放大
 
 美國的酷媽可以「斷網」,台灣的學校能不能?
 「沒有網路就像斷了一隻手一樣嚴重!」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生沈雨蓁表示,從起床開始就使用電腦,和同學聯絡的方式都是透過臉書和MSN,如果斷掉這些聯絡方式,等於是封閉,不和外界聯繫,做研究也常需要用到網路,如果沒有這些三C產品,研究會相當不方便。
 不過,沈雨蓁也說,沒有這些三C產品對於經營家庭關係,的確會有很大的改善。
 台大學生會會長陳乙棋也表示,網路對台大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同學透過PTT的資訊平台,知道學校發生的大小事,資訊或是開會資訊也都會在板上發布,如果不能使用PTT,對台大學生來說是弊大於利。
 台科大建築系顏廷叡則說,沒有手機對他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平常做事的時候也會關機,專心處理功課;網路對他來說,也僅只是查資料的工具,一天使用網路時間約五個小時,使用社群網站時間約占十%,無聊的時候也不會常使用臉書或是MSN,如果沒有網路,他可以更專心讀書和做研究。
 大同大學宿舍網路從凌晨兩點到四點都關閉,此規定已好幾年。大同大學主祕李清坤表示,還沒有斷宿網的時候,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住宿生,晚上都通霄使用網路,導致隔天上課精神不濟。學校凌晨宿網停止兩個小時,即是提醒學生該休息了,雖然學生一直有抱怨的聲浪,但是透過學生家長調查發現,家長對於學校的政策都很肯定,學生學習品質也變好。
 同樣有宿舍網路流量管制的義守大學,學務長周兆民也表示,學校從午夜十二點到中午十二點會針對網路做流量管制,學術網路可以使用,但是遊戲網站一律不准上,學校用意是希望讓同學有正常作息。雖然學生諸多抱怨,但權衡考量下,學校仍是決定維持流量管制的規定。
 
(楨:以下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聯合造謠!另參本館:《都市傳奇》啥是部落族 《校園暴力》教改與體罰 《教改錯在哪裡?》)
 
相關新聞
遭霸凌少女 37萬人打氣
邱毅:逼少女下海 黑幫撐腰施暴
教部:校方不得令施暴生退學(楨:叫改不得退學?)
爭議》教長:不再容忍霸凌 直接法辦(楨:正辦!)
霸凌法辦?江宜樺:教育為主 法律為輔(楨:政辦!)
 
警回應:開賭場傳播妹 應為謠傳 2011-03-29 中時 陳育賢
 
 針對立委爆料指施暴者中有家人是黑道、開賭場、傳播公司,劉姓少女係因拒絕做傳播妹才被打;新竹市警方昨天再傳訊加害人訊問,但除了其中一人的父親確實入監服刑之外,其它應是網路謠傳。針對霸凌案,新竹市警方接連兩天進行第二波傳訊,依霸凌畫面及施暴少女的供詞,除了先前五名少女之外,再傳喚另兩名同夥。
 
沒黑道介入成霸凌案唯一版本?陳鳳馨:小粉說法很可疑! 2011/03/30
 
新竹國三女遭霸凌案28日出現轉折,受害少女小粉(花花)call in至政論節目,澄清整起事件並無黑道介入。而資深媒體人陳鳳馨29日在節目表示,霸凌者與被霸凌者都口徑一致,極力想說明沒有黑道介入,而且光是少女遭到霸凌的原因就出現三種版本,包括小粉等人的說法都讓人覺得很可疑。
國民黨立委邱毅2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指出,參與霸凌的其中一名少女坦承吸食K他命,而且做過傳播妹,並且由某黑道人物指揮。他表示「提供未成年少女毒品及賣淫的人不是黑道是什麼?這不正是重要線索嗎?也證明此霸凌事件確有黑幫介入。」
而新竹市警局長張永仰先前指出,根據主嫌說法,是因為不滿被害人搶她朋友的男友,且到處放話要教訓她,才邀約同案少年施暴。而涉案少年則說,自己並未加入黑道幫派,不曉得為何有此一說。
http://www.nownews.com/2011/03/30/91-2700881.htm#ixzz1I9AtB5SE
 
黑道「康叔」介入?原來是2學生惡搞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2011.03.31
新竹市國中少女遭霸凌案,署名「康叔」的人在網路留言嗆聲引起公憤,名嘴因此質疑有黑道介入,警方找到兩名留言者,都是學生,訊後函送法辦。至於打人的七名少女,尿液檢驗全呈陰性,無毒品反應。
警方前晚分別在桃園縣、台北市,找到以「康叔─王安康」之名留言的湯姓大學生及杜姓高中生,兩人皆供稱「不知道這樣觸法」。警方調查,兩人互不相識,純粹是上網得知霸凌案,覺得好玩才湊熱鬧。
 
竹市霸凌案 冒名康叔!2學生惡搞觸法 2011-03-31 中時
 
 竹市少女霸凌案,因「康叔」PO文對被害人嗆聲,引起網友憤怒,新竹市刑大與刑事局成立專案小組過濾上萬筆網路留言,並以IP調查PO文者身分後,昨凌晨終於找到「康叔」,結果不只一個,兩名假冒康叔者均是十九歲學生。警方登門抓人時,兩人嚇一大跳,不知這樣也觸法。警訊後均函送法辦。
 其中,就讀桃園某科技大學的湯姓學生,在網路留言「我爽啦!打我阿?我找人打死你們!」警方發現他並非黑道要角,留言只是惡搞。湯昨透過校方表示造成社會困擾感到抱歉。
 校方說,湯生因畢業於新竹香山高中,對新竹霸凌案特別關注。因年輕氣盛,在網路看到許多網友留言聲援霸凌受害者,出於惡搞的心態,竟選擇「反派」身分,以康叔為名留下涉嫌恐嚇的字句。校方聯絡上湯生後,確認他只是惡作劇,也沒黑道背景。
 另住在台北準備重考大學的杜姓學生,本月廿七日在台北市家中上網發文「單挑啦,一群孬種只會在網路上嗆,有種新竹受天宮我等你x。」
 兩人均供稱,PO文只是因大家都在討論,覺得被害少女很可憐,加害人很可惡,才會冒康叔之名「反聲援」,想因此讓大家更恨康叔。
 警方調查,兩名學生和新竹無地緣關係,不認識加害人和被害人,無幫派背景,只是跟著網路瞎起鬨,但杜生已觸犯刑法煽惑他人犯罪罪嫌,湯生則觸犯恐嚇公眾罪,兩者都是公訴罪,昨天已分別函送法辦。
 台北市某國中教師王安康,因和新竹霸凌案同名同姓,深怕被誤以為是背後藏鏡人的「康叔」,前晚打電話向新竹市刑大「自首」,指自己同姓名,近日很惶恐,不知是否是自己的學生上網惡作劇。警方調查後,杜、湯都非他學生,本身也沒在網路留言嗆聲。
 雖然全案在加害人出面道歉,冒名嗆聲的兩名「康叔」也被送辦,但網友不罷休,近日仍串連,四月二日要在新竹市府廣場前再次舉辦反霸凌集會遊行。被害的小粉妹上網表示,「不排除現身」。
 
PO過必留痕 當心惹禍上身 2011-03-31 中國時報
 
 網路世界是虛擬的,為所欲為也神不知、鬼不覺?宅男宅女們可要謹言慎行了,走過必留痕跡,言行還得自負,不僅網路誹謗、恐嚇要吃官司,過去還有對「網路身分」誹謗也被判刑案例!
 過去,一名大學生未查證網路訊息,在台大BBS布告欄刊登「要付一萬多,不然不急救…」文章,指控竹市某醫院草菅人命。院方名譽受打擊,一狀告上警局,沒兩天,網路科技犯罪偵查隊就「循線」逮獲周生。
 另名周姓男子,也因與鄰居口角,以網路信件造謠,仍然被警方逮捕,而製造網路謠言可判二年以下徒刑。
 三年前,台北縣一名吳姓線上玩家,更只是在遊戲討論區內,對一位玩家的「網路身分」辱罵,一樣被法辦,最後被依加重誹謗罪判處拘役卅天,是國內首度針對誹謗網路身分做出有罪的判決。
 網路言論,不再容人為所欲為,網路行為更不再是虛擬,「康叔」們別再以為不過PO上三兩字,躲在網路裡不用負責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社會公審解決不了校園霸凌【聯合報社論 2011.03.31
 
新竹國三女生遭圍毆事件,鬧得全台沸騰,卅萬網民同聲討伐,名嘴民代更直指幕後有賣淫集團操作,將之上綱為內政問題。社會關注校園霸凌問題固屬應當,但以集體公審方式刻意渲染放大,未必有助於解決問題,反而顯得不成比例。
然而,在網路加媒體的相乘效果下,事件被導向黑道、毒品或賣淫集團操控的陰謀論,沸沸揚揚要求警方嚴辦,要求施暴者公開道歉,甚至進行「人肉搜索」,若無實際證據,這些指控恐怕都已超越了事件本質,也引發不必要的社會焦慮。
 
臉書啟示錄 【聯合報╱吳仁麟 2011.02.26
 
再這樣下去,臉書(facebook)終有一天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度。
打從2004年「建國」至今,臉書使用人口數已破五億,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史上從未出現人口數成長如此之快的「國家」。
臉書演出了「大國崛起」的戲碼,成為「社群網絡」的元祖與典範,觸發了埃及的人民革命,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使用者都意識到自己被臉書偷走了許多時間,也在此與意想不到的人產生交流。(另參本館:中國與非洲)
臉書魅力的核心,就是「人」。利用人對於人的需要,借力使力買空賣空的建構了史上的「超級人脈平台」。它把一掛又一掛的人串在一起,串出一個人口爆發的網路帝國,也帶來巨大的改變。
臉書其實不只是一個社群網絡,它更是個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媒體,把全球的使用者都變成它的記者和編輯,廿四小時無休地為它做牛做馬製作內容,還不用付一毛錢薪水。更不可思議的,臉書自己並沒有生產任何一丁點內容,它的內容都來自使用者自身和全球各大媒體,當然臉書也沒付出一毛錢。
臉書也讓人與人的關係進展到一個史無前例的年代。「朋友」在此變得無比廉價,不過這樣泛泛之交的價值卻遠超過想像,這些所謂的「弱連結」,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不相識的人毫不吝於表態支持你。
臉書強大的影響力正在改變世界,解構我們的生活,重新分配我們的生活資源。這種改變是好是壞,一時之間很難斷言,因為許多經驗是人們未曾經歷過的。比如臉書上的人際關係,似乎如此親密,卻又如此疏離。
臉書提供的只是個想像的起點,人類總想利用科技去控制世界,卻發現這些科技回過頭來控制了自己。臉書的世界,還有太多事等著瞧。
網軍成為選舉的另類動員,國、民兩黨早就組訓網軍投入網路戰;但相較於自主性的支持者,網軍政治攻防的能力稍嫌不足,多僅具宣傳功能,加上網路的多元化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得網路政治運作的論戰取向,逐漸被文宣功能取代。
回顧台灣網路言論的發展過程,網際網路在一九九五年左右,開始盛行於大學校園,那也是台灣大規模政黨動員的時代。由於網路發展之初,頻寬有限,未佔太多資源的BBS,成為當年大學生的主要討論平台。
當時政治議題的討論區,以BBS台大椰林、交大資工、清大楓橋、中山美麗島等站的政治板為主,除椰林外,其他各站的政治板都有互相連線,因而容易帶動議題討論的氣氛,往往可見各校菁英為特定議題,鏖戰數日之久。台灣意識較強烈的網友,則多集中在交大台灣文化資訊站。
二○○○年政黨輪替,加上網路頻寬的增加,BBS已非主要的言論戰場,個人所成立的部落格,或是可以張貼照片、表格、影音資訊的網路討論區,成為政治議題的新戰場。台灣茶黨、南方快報討論區、外獨會、與媒體對抗,都是當年風行一時的討論區。其中,外獨會討論區雖然還存在,但僅剩少數固定使用者在用,媒抗則遭中國駭客入侵,已重起爐灶,更名為Taiwan Online。
BBS部分,在各校BBS陸續沒落下,台大批踢踢成為全國僅存的大型BBS。其政治群組下的阿扁板、國民黨板、政治板,一度是批踢踢的熱門看板,各類政治議題往往同時在不同看板內激辯,各看板也成為支持者政治動員、進攻敵營的基地。
陳水扁國務機要費弊案爆發後,許多綠營支持者不再熱中辯護,政治群組內的各看板,遂在二○○六、○七年間,逐漸沒落。
取而代之的是八卦板與政黑板。由於八卦板不限討論議題,漸成為批踢踢的第一大板,藍綠網友們都喜歡在此偷渡政治議題,因此引發多次是否可以討論政治、張貼政治新聞的論戰。怕觸犯板規、又喜歡議論政治的網友,只好利用推文機制回應,後來馬英九的相關新聞,就常被網友們的推文噓爆。
偏藍網友則集中在政黑板,這是當年為反諷政治亂象所設立的看板。在紅衫軍倒扁後,偏藍網友迅速攻下此板,但也隨即成為藍軍不同派系的戰場,還發生過在此互咬的案例。
近來則以噗浪、臉書等社群網頁作為主要的網路平台。有別於過去的激戰、對抗,社群網頁多是聚集理念相近的網友,加上新一代的網友已無耐心閱讀、延續長篇論戰,故多是互相宣傳、吹捧、取暖,少見正反意見的激盪。
http://blog.roodo.com/weichen/archives/13527489.html
 
(楨:輕描民、重批國,實反!)
 
楊秋興提告 高閔琳批說謊【聯合報記者蔡政諺2010.10.08(另參本館:五都大選
 
高雄市長候選人陳菊競選總部網路部負責人高閔琳上月在Ptt貼「楊秋興說謊,抓到了」等文章,楊秋興認為散布不實、影響選情,昨天由競選總部發言人曾尹儷等人到地檢署控告高閔琳違反選罷法。
 
   自稱前金國中教師 上網平反 學生另有目的2011-04-22 中國時報
 
 高雄市前金國中有學生疑因「救狗」遭校方威脅記過,經由媒體報導後,輿論一片倒向批評教師生命教育不足、校方做了最壞的示範。一名自稱前金國中的教師在網路平反,指稱學生刻意隱瞞真相,目的只是為了讓老師「連老師都當不成」。
 本報十八日頭版報導,高雄市前金國中學生合力救狗,學校卻通報捕犬大隊來校將幼犬抓走,並威脅將學生全部記過。網路一名自稱前金國中老師透露,學生根本沒有所謂「救狗」舉動,老師一開始還幫忙餵狗,後來因為學生上課都在玩狗,老師才通知校方處理。
 高雄市教師會理事長于居正說,根據校內老師透露,該班學生長期不服管教,完全不把老師放眼裡。年輕女導師多次向校方反映,校方也只是亡羊補牢,最終導致流浪狗事件成為導火線,鬧上媒體版面。
 據了解,事件發生後,校長昨日把該班導師叫去罵,責怪她管教不當,害學校「出名」。長期忍受壓力的女老師感到委屈,一度崩潰落淚。但前金國中校長康思平說,事件發生後,她沒找導師談過話。
 學生小宓說,班上同學有時候很調皮,但是他們上課沒有玩狗。他們也沒有拿報紙向老師炫耀。小宓又說,事後老師有寫信跟同學說「很累、壓力大」,希望經過這件事之後,未來能夠多溝通;而班上同學昨天也聯合寫了一張卡片向老師道歉。
 
(楨:又一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聯合網路造謠之傑作!另參本館:《都市傳奇》 啥是部落族 自作孽的中時 快樂學習 )
 
負面生命教育 國中生合力救狗 師嗆記過2011-04-18 中時 李翰/李義
 
 前金國中學務主任張秋菊承認,曾脫口說出「妨礙公務要記大過」,她說,學生們將三隻狗養在教室,吠聲吵到老師無法上課,於是請市府動物保護處來捕狗,因學生抗拒僵持,她才會說出重話,最後學生交出狗但並未記過。張秋菊說,記過要由家長、老師、行政人員開獎懲委員會決定,目前確實沒有記過處分,外界可以查證。
 校長康思平則說,救流浪狗是生命教育的一環,應該記功鼓勵學生,除非另有隱情,外界勿將兩者混為一談,周一將深入了解此事。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指出,高雄市前金國中二年六班有三名學生,上周在校園合力救回三隻流浪小幼犬,由同學輪流帶回家照料及尋找新家。沒想到校方得知後,非但不鼓勵學生救狗愛心,學務主任張秋菊反而火速通報捕犬大隊來校,將幼犬帶走;女學生眼睜睜看狗被捉走,哭紅了雙眼,張秋菊還威脅曾摸過狗的廿二名學生全數要記大過一支,救狗三名學生則記兩支大過。
 學生氣不過,將「團結救狗二○六班vs.學校主任和捕犬隊」全紀錄搭配文字照片張貼上網,被轉貼到「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臉書粉絲專頁投訴,引爆全台網民怒火。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痛批「這是教育殿堂上演最負面的生命教育!」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發言人倪京台表示,已在網路上發起一人一信連署,要求校方撤回救狗學生的大過,校方還應記大功表揚救狗的學生。他強調,救援小組會持續協助聲援學生,務必讓正義得到伸張。
留言
學生不唸書在救狗, 根本通通開除算了, 反正不想唸書就滾出去
別傻了,台灣的小孩哪有這麼善良,不過都只是想玩狗不想念書.....灑狗血的記者比較可惡吧
救狗沒關係 但怎可以養在教室?!! 這好像應該跟生命教育是兩回事, 且校方有其立場,若放任小孩子亂來,不但影響上課,若有小孩被咬話,因此感染傳染病 那誰負責,請將心比心站在校方立場想一下吧,報導的還真是個搞不清楚狀況的爛記者,難怪現在搞新聞的被人看不起
學生學習並不是只限於書本上的知識.要是只是"唸書"在家背就好了,我們何必還要付老師那麼多錢看小孩背書.重要的是交孩子怎樣對人對物有愛心,有道德觀,有人飢己飢之心.看來連教務主任都不懂,怎摩能怪現在的社會畸形了.那一堆頂著高級知識份子做下流的事,原來就只是在學校裡"唸"著"書"畢業的
算了吧 你家小孩要是因也狗 受傷 生病 你就不會 說這謝大話 說不定還帶頭罵學校
孩子呀!愛狗狗是好事,在家裡養狗是自由,在學校養狗是沒有家教!搞倒仰狗大隊到學校抓狗,這是學生不對、也不會處理。學生是非善惡不會分辨,影音照片上網告狀,是爆料文化的惡質影響。動物保育團體,要把學生較大供,這是跨界去搞教育了!是非善惡,對學生、對保育組織真的那麼難嘛?你們的世界只又自己;沒有別人了嘛?狗狗無罪,但是養在學校裡,這不是沒有廉恥、也沒有愛心嘛?這種惡質爆料、沒有平衡報導的新聞,居然還用得上兩位記者來報導嘛?
1.教室好像本來就不是拿來養狗。2.學校哪裡違法?如果這是中時的新聞水準,那這篇新聞是負面的新聞教育;如果學校沒懲處學生,那就是負面的法治教育
當一個記者報導新聞時 別把自已的情緒 與喜惡 加在報導中 不然 你不是在寫新聞 而是 在寫小說. 新聞讀者要的是真像 而不是 記者的偏見 做不到 請別在當記者好嗎?
現在學生打也不行,罵也不行日久下來我行我素。救援流浪狗跟"自由"一樣都須有節制至少不得妨礙別人。可以想像的畫面部分學生擅自將3隻流浪狗幼犬帶至教室,美其名救援生命卻又不肯帶回家,以至狗跑來跑去,學生們無心上課,授課老師無奈下通報學校行政單位,行政單位當然得依法處理,於是捕狗隊出現,而一些學生或出於愛心或是叛逆時期心態想藉機生事鼓譟其他同學於是衝突出現。誰對誰錯其理分明。人若不接受教育跟野人無異,因為行為無法透過基因遺傳。而適當獎懲(包括適當體罰)尤其在行為秩序上可讓學習更加印象深刻,為社會造就有用公民這才是富國強民應行之道!
教室養狗,本來就不對了,但是可能是因為老師與學生槓上了,所以老師才會揚言記過,這些愛護動物協會的人,也請你們尊重學校體制。狗狗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你們不應該去干預學校事務。而報紙媒體呢?你們真的很懶,只會從網路找新聞。應該去外面看看更重要的新聞。一旦師生出了問題,你們就大肆報導,全然不顧真理,不管學校組織與體制運作。媒體記者真的該打屁股學生公、私領域不分,老師沒有錯啊…
 
胡佛:部分媒體硬拗 造成是非不分【聯合報記者李威儀2010.11.16
 
台大昨天舉行八十二周年校慶大會,頒名譽博士學位給胡佛。他致詞結束接受記者採訪時,發表對媒體的看法。他認為,現在的媒體與政論節目是「觀眾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且什麼話都可以說,沒有規範,「罵人也可以硬拗」,不但專業能力有問題,更缺乏知識分子的良心與氣節,只會拿「愛台灣」當擋箭牌,造成社會的道德是非沒有標準,人也變得幼稚又淺薄,「一流學者不會上電視,就是因為不會罵人。」
胡佛說,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卻不懂尊重他人,導致社會「太放縱、太民粹」,應該重拾共同的規範及道德價值。
胡佛是國內政治學權威,專攻憲法學及政治行為學,教學及學術研究成果斐然、著作等身,深受國內外重視,是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也曾任美國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等頂尖大學訪問學人,並在一九九八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但昨天獲頒台大名譽博士,卻是七十八歲的胡佛學術生涯中的第一個博士學位。
胡佛說,威權時代因為政治學術研究、評論時政,常被政府「關切」,「我們前面在做調查,他們後面就在調查我們」。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他,自嘲是個「爭議之人」,一九六○年獲得美國愛摩萊大學政治學碩士返國後,就因政治因素難以再出國攻讀博士學位。
曾在台大任教多年的胡佛表示,人生數十年歷經風風雨雨,最後獲得母校的名譽博士學位,心情如同「遊子歸來」般感動。他期許知識份子應「求真、求公、求誠」,提振公共精神,負起知識人的責任。
新 聞 提 要
‧ 楊志良再轟大話「搞分化鬥爭」
‧ 胡佛:人的眼光短了 心胸也小了
‧ 新聞眼/一流學者 不為通告費沉淪
‧ 名嘴說法/只要有所堅持 可發揮影響力
‧ 胡佛側寫/桃李遍布藍綠 學生也是名嘴
‧ 曹興誠點名自由、大話 不講事實
 
(另參本館: 民主形式萬歲 臺灣買票文化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 民粹亡臺 賴皮黨 暴力黨 奧步研究所 扁定罪 自由造假 公視怎麼了 誰的民視 三立也該倒了吧 壹淫媒 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邪者叫獸名嘴 院士之怒 學者老矣 )
 
網路崛起名嘴當道 知識分子快沒了2011/05/23 聯合報
 
網路崛起,名嘴當道,速食文化與消費社會取代了書香社會。從美國到台灣,許多人感慨,廿世紀像魯迅、胡適、殷海光那樣影響民意的公共知識分子,在新世紀消聲匿跡。
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北京作家許知遠,卅出頭便多次入選中國的百大公共知識分子名單,被譽為「中國最年輕的公共知識分子」。本刊邀請他與擅寫文化、音樂與政治評論,同樣被稱為「年輕公共知識分子」的台灣作家張鐵志,以「公共知識分子」為題進行對談。
問:常有人感歎,台灣的「公共知識分子」消失了。在兩岸,兩位都被稱為「公共知識分子」,你們對於這個頭銜有什麼感覺?
張鐵志(以下簡稱張):我最近發現一件事情,台灣好像真的沒有知識分子了,特別是五十歲以下、非學院出身的更是缺乏。以前曾經出現過南方朔、楊照這些前輩,在媒體上發表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觀點,但現在具知識性、宏觀觀點的文章非常少。(楨:南楊張等即呆歹彎的霉體酩嘴血手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一!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公領域薄弱 缺深度討論
許知遠(以下簡稱許):知識分子這個說法我一直不喜歡,我只能說我是一個社會的觀察者,知識是我們的手段和工作,用來滿足好奇心的一種方式。我認為知識分子和評論家、時評家沒有什麼不同。
張:我最近在寫一篇文章,提到台灣有知識分子衰弱的問題,從1980年代解嚴到1990年代中期,台灣公共領域是非常熱絡的,有人形容當時是「文化評論」的黃金時代,楊照就是在那時候崛起的。
但1990年代中期後,公共知識分子某種程度上開始衰弱。這種說法有點危險,因為很多知識分子還是企圖用不同的方式去介入社會,例如在媒體發表評論、參與社會運動。但台灣的公共領域卻比之前更薄弱,缺乏豐富、深度的討論。
  學科專業化 失整體判斷
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學院知識分子被學院的教育給制式化了,大家無法跳脫書本中的知識;另一個原因則是媒體的膚淺化和輕盈化,不容許深刻的文章出現。其實知識分子的專業化程度還是很高,還是寫出很多專業的文章,但少了宏觀的角度、對時代精神的掌握。而這些恰恰是知遠的強項。
許:知識分子都必然具有它的公共性,也是一個相對現代的產物,因為它是針對過去一、兩個世紀以來,整體知識越來越具備專業化、分工化而衍生出的反抗群體。但也因為學科越來越專業化、分類太嚴密了,使得知識分子失去了整體的判斷能力。
張:我對大陸現在的媒體環境有點欽羨。他們對公共領域的討論相當蓬勃,雜誌、報紙有很豐富的評論,學者也很習慣去寫非學術性的文章,發表一兩萬字的長文。台灣學者很少做這樣的事、覺得浪費時間,最多在報紙發表一兩千字的評論。
台灣以前有當代、中國論壇、島嶼邊緣這樣思想性的刊物,現在幾乎只剩下聯經的「思想」。
  臉書微博 意見分散零落
許:過去十年中國知識分子的活躍跟專制政體有密切關聯,壓力越大出現反抗的聲音就越大。特別是過去幾年,我們對中國存在的幻想破滅,我們曾幻想某種階級如商人、資產階級的崛起,可以變成某種力量改變中國,但最終都沒起到作用。
過去中國的知識分子確實做到某些改變,因此大家將部分希望轉移到他們身上,希望他作為推動社會的新力量。1980年代知識分子的力量非常巨大,跟台灣1970年代相當類似,但1990年代卻完全瓦解,許多公共平台因此消失,這是專制體制所造成的結果。
  網路發達 打破訊息壟斷
張: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權威時代,知識分子有一種啟蒙者的姿態,但現在變成一種分工的狀態;在社會運動中,詩人寫詩、NGO動員、知識分子提供政策分析,這樣或許也是種好事,因為知識分子不再高高在上。
問:科技日新月異,兩位認為網路在知識分子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張:網路的出現,肯定是件好事。它抵抗保守的政治與主流媒體,讓人們不會過分仰賴媒體,當然這當中會出現很多好跟不好的東西,但好的部分還是會被大家看到。台灣這點相當不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政治評論、影評、樂評的出現。
中國政府希望控制網路的影響力,但這是不可能的。網路打破了中國政府單一訊息的壟斷,政府要操控民族主義,卻適得其反衍生出反政府主義
  言論爭鳴 淘汰混亂體制
許:從前只有一些人可以說話,言論必須經過很嚴格的標準審核才能發表,要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必須要有很高明的論述。但現在大家都可以說話,當大家都變成作家的時候,就變成沒有人願意當讀者,因此帶來許多價值觀的混亂。要改善這些問題,必須要重新訂下新的標準,我對這些感到並不樂觀,畢竟這會造成知識分子水準的下降。
張:雖然中國存在著網路民粹,但我們要保持樂觀,至少網路打破了單一的壟斷,民眾不會只接收到一項資訊。(楨:仍在迷信網路烏托邦!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
 
網路偏食症>中國時報07.08.24胡晴舫
 
網路正在改寫人類的知識體,而且還不是終結,才剛剛開始。當網路開啟了一道門,讓知識免費流通,資訊自由廣布,意見免除審查,網路逐漸成為人類的集體記憶庫。人們去網路查詢資訊,就像以前上圖書館找資料一樣。然而,這個日漸龐大的記憶庫,如同以往人類的歷史記載,已經難以避免地充滿了人為的操弄與虛偽的記錄。
如同我們當年對大型機構與主流媒體的質疑,現在對網路上所搜尋來的知識與訊息也要小心看待。當年大型機構與主流媒體的問題是壟斷性的權威,所以當網路被發明出來時,彷彿是在一池靜水邊上開了個口,令新鮮泉水流入。而今,這股泉水匯成大河,成為眾人飲水之地。當河面加寬,河流加深,奔向大海之時,難免開始夾帶許多未經刪選的雜質,影響到知識的純度。
不同於九○年代末的網路一.○版,當時只算另開了一個傳媒管道,如今的網路二.○版鼓吹全民上陣。人人去維基百科撰寫知識,開部落格抒發生活心得,上YouTube貼自己邊挖鼻孔邊洗澡的影帶。缺少了傳統的專業把關者如編輯、學者、教師,網路上充滿了各種來歷不明、未經查實的文本。
由於網路的匿名性,讓文本來源更難查證。網路空間早已不再無辜,大型企業、公關公司與政府機構進入維基百科改寫自己的檔案,或開設看似獨立的部落格宣傳自己的主張。隨著大選迫近,美國幾個參議員在維基百科的個人檔案遭到對手篡改或添加了負面暗示的字眼。
不像傳統媒介,所有作者與編輯都身分公開,公司註冊有案,若是報導不實,你隨時能上法院控告該公司與責任編輯,在網路上你找不到文責的對象。一名退休的美國記者抗議維基百科無憑無據地寫他參與刺殺甘迺迪總統的陰謀,維基百科宣稱他們只是中性的載體,恕難擔錯。而一名大氣科學教授上去維基百科試圖修改一條錯誤的基本知識,卻被憤怒的無名網友一再刪除,對方的唯一理由是「你的資料不過是另一種說法」。
匿名性讓網路輕易成為人格殺手的天堂、知識的百慕達三角洲,因為「三人成虎」的定律,讓知識求證變得困難,資料論證似是而非,而人們仍習慣性懷疑主流機構的利益動機,往往傾向相信網路上的業餘說法,在不知對方真實身分的情況,以為網民一定是毫無私心的中立者,也很少懷疑部落格的言論是否足夠專業。
因此,質疑網路二.○版革命的人宣稱網路是「業餘黨」天下,我們活在一個「白癡專權」的時代,知識產權不受重視,傳統文化產業工作者紛紛失業,人們不再能透過作音樂、寫文字、拍影片來過活,因為所有人都在作音樂、寫文字、拍影片。這是一個沒有觀眾的年代,因為全部觀眾都上了台。最後,只獨厚了不負責生產、不負責付費也不負責後果的網路平台提供者,像是Google、YouTube、MySpace、維基百科等等。
就像飲食必須注重均衡,如果傳統資訊產業不該是我們偏食的對象,網路也不應成為我們唯一攝取資訊的來源。並且,獲得資訊從來不是知識的終極目標,卻是如何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做出有益的決定。
 
網路普及不斷提升 報紙電視仍受加民眾倚重【中央社07.12.29
 
加拿大一項全國民眾對媒體使用習慣及信任度調查發現,網路雖然改變一般人獲得最新重大新聞的方式,但在一般新聞上,多數人仍然相當倚重傳統媒體。
根據加拿大資訊科技協會(ITAC)委託國際資料公司(IDC)加拿大分公司所做的這項調查,加國民眾獲得新聞的方式,雖因網路資訊發達而有所改變,但百分之八十二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最終仍會透過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來瞭解相關新聞。
ITAC總裁古托斯表示,加拿大人顯然多屬於傳統派,多數人仍較信任電視、報紙和廣播的新聞報導,不過,百分之六十五的加國家庭都可高速上網,網路普及化後,連帶改變資訊消費行為,網路新聞逐漸在媒體業界佔有一席之地。
這項調查總共訪談一千名加國民眾,其中百分之四十二會透過網路媒體獲得一般新聞資訊,百分之二十一的民眾則是透過網路來找尋重大新聞最新動態。
十八歲至二十四歲的加拿大年輕人上網找新聞的比例較高,百分之五十的人常會透過網路獲取資訊。
無論是一般新聞或最新重大新聞,最受民眾歡迎的媒體仍是電視,其次則是報紙。
無論哪個年齡層,都有逾百分之七十的民眾表示,他們經常透過電視來獲取新聞資訊,在五十及以上年齡層中,這一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八十。
另外,在各個年齡層中,幾乎也都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表示,他們有閱報習慣,如果是五十及以上年齡組,這一比例則更攀升到百分之六十。
至於廣播電台,在所有受訪者當中也有近百分之五十表示,他們會收聽廣播新聞,只有在Y世代的年輕人當中,這項比例才降到百分之三十三。
在所有受訪者中,也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指他們會透過網路接收新聞,但五十及以上年齡層組人士比例則低於此,在所謂的MTV世代比例則多達百分之三十五。
這項調查也發現,高所得族群接觸網路新聞的機率也最高,在年薪超過十萬加元(約新台幣三百二十萬元)的受訪者中,透過網路獲取新聞的比例達百分之三十九,僅次於電視(百分之七十二),但也高於電台的百分之三十二。
調查也發現,對於電視新聞的接受度會隨著年齡下降,MTV世代和X世代則是網路新聞的最大消費群。
不過,網路新聞媒體也普遍面臨信任度挑戰,整體受訪者中,只有百分之十一點五表示他們相信網路媒體中立,百分之十二信任他們的新聞正確無誤。
 
美研究:網路資訊 幾全抄報紙【聯合報2010.01.13
 
丕優研究中心11日公布研究報告指出,儘管數位平台的網路新聞日漸興起,報紙、電視與廣播電台等「傳統媒體」或「老媒體」仍是新聞主要來源,尤其是報紙。
這項研究以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新聞報導為指標,發現95%的「新資訊」來自「老媒體」,而且絕大多數來自報紙。
報告指出,儘管網誌(部落格)、推特、地方網站等新媒體領域日漸擴大,但至少在巴爾的摩,它們在新聞方面扮演的角色十分有限,主要功能是傳布來自其他來源的報導。
研究發現,新媒體高達83%的報導基本上是重複已有的訊息,沒有提供新資訊。至於確實提供新資訊的另外17%報導,「幾乎全部取自傳統媒體」。
報告指出,綜合性報紙提供的新聞占48%,專門性報紙(如注重商業和法律的報紙)則提供13%的新聞量。地方電視台採訪的新聞占28%,新媒體對專業新聞報導的貢獻,只有4%。
研究人員對這些發現感到憂心忡忡。
報告指出:「為專業新聞挹注資金的經濟模式瓦解之際,傳統媒體如電視台、印刷媒體、電台的專業採訪人員大幅縮減。這可能導致政府對新聞的影響力擴大,因為大部分新媒體的報導只是轉述官方說法,沒有提出不同觀點。」
報告並指出網路新聞的其他問題,包括不理會專業報導的正規做法,引用其他報導不註明來源,把取自其他新聞網站的報導轉貼上網路後,即使原始新聞來源已把新聞更新,轉貼者也不處理。
 
知識來去匆匆 大腦變抽水馬桶【聯合報08.09.30
 
全民「大搜索」時代已然來臨。今年九月,全球最強大的搜尋引擎Google滿十歲,英國傳出近半英國人患上「Google依賴症」之際,大陸也有六成網民染上「搜尋依賴症」,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百度或谷歌(Google)搜尋資料。其中,高達百分之四十四點七一的網友,是「重度」使用者。
廣州日報一篇文章評論,指無限的搜尋引擎讓人類有限的大腦實現任意銜接,然而,「搜尋成癮」帶來的思考惰性,讓越來越多的網友思維趨於簡單化。
由於百度和谷歌等搜尋引擎具有強大功能,很多上班族染上「搜尋依賴症」。大陸一群「史上最牛的職場達人」宣稱,自己達到「三不境界」,即「不記憶任何資料、不思考任何問題、不撰寫任何文案」。
許多網路年代成長的大陸年輕人,日常生活更是完全依靠搜尋引擎。二十四歲的媒體從業人員方志濤說,「這年頭,還有誰上網不用搜尋功能的嗎?從早上一睜開眼睛,去那兒吃飯,坐那路公車,文案怎麼寫,下班後去那裡K歌,那裡有購物打折,甚至突然想知道某位久違朋友的消息,都可以立刻上網搜一下。」
專家警告,過於依賴搜尋引擎,小心大腦變「抽水馬桶」。心理學家張怡筠博士表示,對搜索引擎過度依賴,讓許多人不再費力記憶,不再思考問題,不想為一個觀點爭論。「不記、不想、不爭」,使得一些年輕人的大腦像抽水馬桶,一切知識都來去匆匆,喪失最基本的累積功夫。
 
谷歌使我們變笨了嗎?2010-08-29 中國時報 江靜玲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是在網路上閱讀這篇文章,我不應該覺得意外;如果你是在紙版上,一面吃東西一面看報,讀到這篇放在周日論壇版右下方的專欄,讓我欣然向你致意。至於我自己,寫完這篇專欄後,未來一星期,將到一個完全沒有通訊設施和網路的地方。我非常期待重溫「無網」的日子,但也微感不安。
 兩年前,一位叫做尼克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的美國作者在《大西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稱為〈谷歌使我們變笨了嗎?〉(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引發了諸多回響。卡爾進而把他的概念,擴大成為一本新書《膚淺》(The Shallow)。
 在這本新書中,卡爾辯稱,相較於閱讀紙版書本時代的沈思與想像,「網路」快速便捷的資訊,足以分散我們的思考,使我們的閱讀品質變得草率,學習變得虛而不實。基本上,該書作者認為,網路世界使我們的腦子在感覺和了解上,變得不夠深刻,流於淺薄。
 「網路」或電腦可以改變我們的腦袋和思考嗎?就像身逢打字機發明的哲學家尼采和詩人艾略特,如果不用選擇打字機寫作,而用先前慣用的傳統手寫創作,今天我們讀到的尼采和艾略特會不會有所不同呢?而生活在數位化世代的今天,我們的腦子是否都已經進化(或者退化)為「e」腦子了?
 關於這個問題,曾實際以有網路經驗者和從未使用過網路者,進行採樣實驗,分析我們的腦部活動和變化情況的美國精神學者史莫爾博士(Dr Gary Small),留意到的倒不是網路是否會使人們變笨或膚淺的問題,而是擔心花費太多的時間上網,可能阻礙了我們其他智能的進展。
 根據史莫爾,網路會「誘惑」我們,讓我們的腦子逐漸上癮。但他樂觀認為,只要我們注意到平衡上網與不上網的時間,我們的腦子就有能力產生智能,不接受電腦控制。
 過去,我們坐在書桌前,選擇很簡單,就是工作與不工作。不工作時,最多就只是發呆而已。現在放在桌上的那個電腦上網後,可以把我們帶到各式各樣的網路世界裡,我們可以上癮般的像一株植物栽種在座位上,直到發現自己其實浪費了不少時間為止。但是,下一次,坐下來時,依然如故。網路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愈來愈多人,無法想像,沒有網路的日子該怎麼辦?有的人,只要離開網路,便覺得惶惶不安。
 因為工作關係,我必須每天上網。逐漸的,發現自己愈來愈無法克制在網路上優遊的時間和欲望。去年開始,我試著每周一天,基本上是周末休假時,完全不上網。開始時,前一個晚上,總是很焦慮,唯恐漏了什麼重要郵件或訊息,把著電腦不放。不上網的當天,也不好過,尤其是中午以前,總覺得若有所失。但過了下午以後,到傍晚,就覺得格外愉快,有一種重新跟自己連結的實在感。
 跟絕大多數人一樣,我已回不到沒有電腦和網路的日子。我想,「谷歌」不會使我們變笨,但有可能使我們變懶。懶得集中心力記憶與思考,懶得坐下來耐心讀完一本書,懶得與家人朋友直接接觸,懶得跟自己的內心打招呼。
 英國最近公布了一項調查,發現在數位化生活中,英國人平均每人每天花費超過七小時的時間上網、傳送手機訊息、看電視、聽收音機。十六歲到廿四歲的年輕人,早已知電視節目表為何物,手機和電腦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兩項必備之物。三分之二的年輕人,承認他們從來沒有使用過英國郵政的紅色郵筒寄發過「蝸牛信件」。
 這項調查,並不令人太驚訝。那天,我的朋友在家裡的廚房收到一封手機簡訊,發信人是她十七歲當時人在家中樓上的兒子,上面寫著,「媽,妳能帶杯果汁給我嗎?」
 在《膚淺》書中,對於網路和上網,卡爾最後說,「我們歡迎狂亂進入我們的靈魂。」。這種黑暗的描述,令人不寒而慄。但我寧可相信史莫爾,我們的腦子有能力控制使用網路的時間與方式
留言和迴響
數位網路匯流時代來臨 , 各行各業其實都該有所調整 , 網路成癮在青少年間其實還蠻嚴重 , 教育體系在課程內涵 , 教學方法上如果還以記憶性認知課程為主 , 其會教出沒有竸爭力及創造力的學生.
呵呵,一點沒錯.我跟同事座位只離開了大約五步,可是我們交談90%以上是經由 Instant Message.我一般搜尋是用Yahoo.所以當幾月前Google自己退出中國市場,使得有些大陸學者聲稱沒法做學問時,我就知道網路已經把這些人搞得沒有任何思考能力了.沒了Google,還有Yahoo和Bing呀!
 
Google 把你變笨的十年  ‧那福忠 2010/11/02 
 
 當輸入的字母多到某一個程度,Google 就用猜想的關鍵詞句,自動從搜尋引擎把答案找出來,當然如果 Google 猜錯了,可以一直繼續下去。Google 越來越聰明了,我們呢? 
不久以前 Google 搜尋引擎以新面目出現,稱為即時 (Instant) 搜尋,不但速度加快,而且未卜先知,沒等要搜尋的關鍵詞句完全輸入,答案就出來了。這是高難度的技術,搜尋人輸入關鍵字,每打一個字母,Google 就猜是哪一個字,同時在下端列出一串可能的字,打下一個字母,Google 就猜想是另一個字,下端字串也跟著改變。當輸入的字母多到某一個程度,Google 就用猜想的關鍵詞句,自動從搜尋引擎把答案找出來,當然如果 Google 猜錯了,可以一直繼續下去。Google 越來越聰明了,我們呢?
紐約大學教授 Douglas Rushkoff 一年前寫了一篇文章「Google 把你變笨的十年」(The Decade Google Made You Stupid),他說十年來電腦改變了我們思考的方式,電腦發現了我們如何思考,知道我們在想什麼。他稱網路為注意力缺陷障礙症 ADD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當面對電腦屏幕,我們不會把速度變慢,也不會做深一層思考,僅僅是翻閱,不會與我們的思維融合。許多研究文學、記憶與認知、語言學習、神經科學、人類傳播的學者與專家,都持相同的看法,認為網路媒體偏向膚淺的資訊處理,僅是資訊的掃瞄,不能讓人深入學習。
這篇文章是 2009 年底 Google 營運十年寫的,對電腦可能主宰人類的思維多有憂慮,不到一年,這些顧慮在 Google Instant 逐漸顯現。我們張開雙手擁抱這些接踵而來的科技,還是憂心忡忡唯恐電腦竊取了我們的思考能力?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在媒體向科技傾斜之下,我們似乎應該聽聽 Rushkoff 教授從另一角度的觀察。以下簡述他的論點,供讀者判斷。
Google 把我們變笨
網路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腦子,大多數的報導都籠罩在 Google 的快樂陰影之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生物學家 Gary Small,用磁共振掃瞄腦子實驗,發現上網比讀書會啟動腦子更多的部位,這個實驗被解譯成 Google 讓我們更聰明。經人詢問,Gary Small 說這一解譯是誤導,因為腦子部位啟動的越多,並不一定代表越好,讀書的時候雖然啟動的部位很少,是因為更有效率,更不代表笨拙。
Gary Small 教授是研究網路對腦子影響的專家,認為腦子的能量不全來自神經生物機能,至少有一部份來自神經可塑性,正是這個可塑性,我們與科技的互動,實質的改變了我們的腦子,這一改變並不一定是正面的。教授說現在出現了一些問題,Google 是否讓我們變笨,讓我們減少思考,讓我們的思考斷續,而不會安靜下來對問題做深度的思考,相反的,不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的思路總是平坦的依序進行。
多功能教人分心
早期熱衷科技的人,一直以為網路能可以讓許多功能同時進行,因為不但可以減少系統的操控,還可以增加腦子的能量。史坦福大學的人與互動媒體實驗室主任 Cliff Nass,證實這些假設完全錯誤。
Cliff Nass 對一群最擅長運用多功能的人,大學生,作一系列的研究,他們怎麼樣同時作多樣不同的工作,他們腦子的運作有什麼不同。研究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發現同時做多樣工作的人,沒有一件事能做得好,他們在很多領域表現極差,像是不會略過無關的資訊,不能把記憶的資訊在腦子裡整理得有條有序,而且切換工作顯得雜亂無章。
虛擬排擠真實
虛擬實境的遊戲為很多人所愛,因為可以做到現實世界做不到的事,是非常好玩的遊戲,但只是好玩嗎?史坦福大學虛擬人類互動實驗室,研究虛擬世界的經驗如何影響回到現實以後的動作,結果發現腦子的記憶部位,對現實世界所發生的特殊事件,竟然與虛擬世界嚴重混淆,這好比在夢中與朋友爭吵,醒來竟一天不與朋友說話,把夢當真一樣。
虛擬實境可以改變人的行為,實驗室主任 Jeremy Bailenson 展示了一項實驗,一個小女孩進入虛擬世界吃東西,每吃一些東西、身體就胖一些,實驗的目的是訓練良好的飲食習慣。虛擬實境自然也有負面影響,例如在虛擬世界與人爭吵,如果自己比對方高十公分,痛打對手的機會就三倍於常人,但回到現實再與人爭吵,不論對方身高就會動手,這是把虛擬世界的動作帶進了現實世界。更嚇人聞聽的,是教授讓許多兒童在虛擬世界在海裡與鯨魚游泳,兩週之後測驗,竟有一半兒童說他們曾在海洋公園與鯨魚一起游泳。
美國軍方無疑是接受實驗的第一夥人,軍方有自己的實驗室,設法把這一方式運用在戰場以及傷兵。對傷後患憂鬱症的士兵,讓他們進入虛擬的戰場,重新體驗受傷的痛苦,然後一次次改變虛擬戰場,減低惡劣的環境,包括影像、聲音、甚至氣味,來逐漸減輕痛苦的體驗,直到憂鬱消除。這項技術也考慮用在出任務之前,訓練腦子接受受傷的痛楚。
神經市場學
多年來,研發人腦對外物反應的技術都不成熟,直到進入本世紀,研究人員才取得科學的數據。最著名的是 BrightHouse 學院運用醫院的磁共振影像技術,觀察腦子對不同廠牌可樂的反應。實驗對象進入磁共振掃描設備之後,讓他喝一罐沒有標籤的百事可樂,他的腦子立刻在「快樂」的部位反應,表示口感很好。然後再拿一罐有標記的原裝可口可樂讓他喝,發現腦子在「判斷」的部位起了強烈反應,比百事可樂的「快樂」信號強得多。這表示品牌重於口味,同時也證明了市場上可口可樂的銷售確實多於百事可樂的事實。
這一技術被許多大公司採用,所取得的資料作為市場行銷的依據,這些資料的累積,利用電腦的分析與關連,做出無數的模型,我們都是重疊模型裡的一部分。商家只要找到你我的模型,就有適合的商品向你我推銷。我們真的變笨了?當然越笨對商家越有利。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80599
 
Google 有那麼大的本事嗎?(楨:忽略了量變到質變!)
 
能被 Google 弄笨的人,我相信什麼都能讓他變笨。
Google Instant 有那麼聰明嗎?並非如此。Google Instant 提出的建議說穿了,全都是其他人曾經輸入過 Google 的搜尋詞彙:當另一個用戶開始輸入關鍵字時,Google 就依照此人已經輸入的文字和資料庫裡曾經出現的相似詞彙做比對,再依據資料庫那些詞彙曾經出現的頻率來排序;出現次數越多的排得越上面。換言之,這只個統計的遊戲,機器本身完全不需要真的懂用戶使用的語言。
Google Instant 真正厲害的,是把搜尋結果幾乎是即時的反應出來;這是很困難的工程技術,也是 Google 對外(競爭者)展示其工程實力的一個手段。但是歸根結底,Google Instant 是「效率」的顯現,而不是「智能」的表現。
所有批評網路如何讓我們變得不會思考的文章都忽略掉一個事實:根本就不是網路讓人思考變得膚淺,而是「資訊氾濫」讓人思考變得膚淺。就算我們現在完全沒有網路,我們只要在電視節目、甚至是報紙裡塞入同樣數量的資訊,然後人們花上同樣的時間消磨在這些媒體上,我們會得到同樣的結果。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自古皆然;如果要在同樣的時間裡消化十倍以上的資訊量,怎麼思考?孔老夫子幾千年前就說得明明白白「學而不思則罔」,不是嗎?
批評網路只是在批評表象,完全沒有認知到現象的本質。別說是網路了,即便是書本,我們現在走進誠品看到滿山滿谷的書,那也是一種資訊氾濫;熱門題材諸如投資理財、親子教育或兩性關係的書汗牛充棟,然而真的值得讀的又有幾許?在書店裡這本翻翻那本翻翻,和在網路上這邊點點那邊敲敲沒有任何區別。
如何在這個各種資訊撲天蓋地而來的社會中找尋與吸收有價值的資訊並轉化為知識,進而昇華為智慧,這才我們需要學習的。消極的指責網路如何讓人變蠢其實毫無意義;消滅了網路還有電視,電視沒了還有報紙、雜誌、收音機。就算這些都沒了,人的嘴還是能散佈無窮無盡的妄語和邪見。
其次,該文還提到「多功能」;同時做好幾件事情的人一件都做不好:這種事情需要「做研究」才能發現嗎?「一心不能二用」是老祖宗講得我們耳朵要長繭的訓示,然後自詡聰明的現代科學家居然要要拿幾百萬美金的儀器來「證明」?
另外一個最常見的論調就是網路讓人虛實不分;我是完全不贊成這種說法的。網路有何虛擬?網路上有的任何人類的負面行為如偽裝、造謠誹謗、表裡不一、黨同伐異,現實生活何時何處沒有?結交網友很虛擬嗎?請問和筆友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網友可能偽裝自己的性別,婚姻狀態,經濟狀態,長相...筆友也會啊,連所謂「真實」生活的交友聯誼都常有騙局,為何網路獨背罪名?網路交友真正的差別在「效率」,以前寄封國內信要兩三天,現在是兩三秒,但是效率不會改變一個人的品格。
至於講到虛擬世界如何影響人在現實生活的行為,雖然是史丹福的教授做的研究,但是我還是要實話實說:真的是窮極無聊。古今中外都有「觀想」或類似的技巧;透過集中精神在心中描繪某些情境或狀態進而改變自己的情緒甚至是行為,在觀想的當時,你說那情境是虛擬還是真實?我們甚至思考一個哲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真實」?原文說「更嚇人聞聽的,是教授讓許多兒童在虛擬世界在海裡與鯨魚游泳,兩週之後測驗,竟有一半兒童說他們曾在海洋公園與鯨魚一起游泳。」這很駭人聽聞嗎?那教授為何找兒童?如果找成人做實驗,兩週後成人說他們曾和鯨魚一起游泳,那他的實驗還算有那麼一點點價值;你帶兒童去迪斯奈樂園玩一趟他都會非常認真的告訴你他和米老鼠擁抱,看到白雪公主遊行;這個實驗到底在幹什麼?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有限,生活經驗有限,邏輯分析能力尚未發展完全,本來就是洗腦最好的對象;你如果在一個小孩還很小的時候就每天告訴他「黑人很懶,阿拉伯人很野蠻」,他長大以後怎麼看黑人阿拉伯人都不順眼;請問這種洗腦算是「真實」還是「虛擬」?一個人既然沒有真的和黑人或阿拉伯人實際生活過,那麼那些情緒反應又是怎麼出來的?再舉一個例子,你如果要一個實力派的演員哭給你看,他不用多久就流眼淚,技巧之一就是利用一些不愉快的經驗「培養氣氛」,請問這是虛擬還是真實?
網路,一如其他重大的科技產品,確實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與某些行為習慣,但是它們從未改變人之所以為人的各種正面或負面的特質。語言文字是人類傳遞資訊的符號,網路只是這些資訊數位化之後的載體,雖然它是有史以來最有效率的載體。人類因網路或 Google 而變笨的宣告本身才是缺乏深思熟慮下的產物。
http://blog.udn.com/tjkendo/4562388
 
網路文章讓人笨 李家同:多讀判決文2011-01-24 中國時報 朱芳瑤
 
 李家同係接受喬大文化基金會邀請,昨日在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發表演說,談「大量閱讀之重要性」,吸引超過一千人前往聆聽。
 李家同嘆說,近來他發現網路上有不少文章,條理不清且自相矛盾,學生看多了,邏輯思考能力只會每況愈下,甚至就此養成思慮不嚴謹且以此為榮的現象。他憂心忡忡:「這樣邏輯不通的網路文章看多了,我們的下一代會比較笨」。
 李家同呼籲民眾,應閱讀有深度的文章,他推薦法官的判決文,指法官在判決罪刑及證據採用與否,一定務求條理清晰。他並提到,美國學生都要讀美國大法官對於黑白不可分校的判決文。該篇判決文為一九五四年美國聯邦高等法院宣布,公立學校黑人、白人分校的隔離作法為違法且違憲。
 李家同強調學生應大量涉獵課外讀物,培養多元閱讀的習慣。李家同開了一份書單,推薦他最喜歡的四十本書,包括《科學怪人》等古今中外的知名作品。
 李家同日前才直言,成功者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批踢踢(PTT)與臉書(Facebook)上,同樣引發網友反彈,質疑他思想八股。對於這些批評,李家同不以為意,妙答「我絕對是最不傳統的人,正因為我太不傳統,所以他們(網友)無法接受!」
知名部落客朱學恒認為李的批評過於以偏概全,欠缺周延,因前幾天才有網友轉寄李家同教授的文章給他(楨:問題是99.99…%網文是垃圾!)。
相關新聞
世代交替應多寬容 九把刀:不要老挖陷阱給他跳!
閱讀 不必只有一種選項
留言
李家同講的是他那個年代的法官吧,現在的法官(無論年紀)也有一些是很爛的,邏輯思考不通、法學素養不精,只把法官當公務員幹的,看判決真的有用嗎,我懷疑。
讀判決文引條失當或不實人間煙火「讓百姓看多會躁鬱症」
不長進.不受教膚淺的年輕人。李教授由他們去吧!反正,不讀書,愛嬉樂的大學生,快樂四年,就會換回四十年的痛苦,何必理他。
恐怕九把刀根本不懂李家同 "多讀點有深度的東西" 所指為何!!
不只九把刀,這些記者也不同李家同在說什麼。網不網路不是重點,清高低俗不是重點。重點是語言有一定的規則跟邏輯,關係著智慧文化的理解、創新、抒發與傳承。語言邏輯用得越簡單甚至屏棄不用,文化與智慧被逐漸消滅的危險就越高!
 
另參本館:《貓空愛情故事》 司法巫師 誰是宅族
 
李家同:笨蛋才看PTT 網友回嗆:屁2011-01-07 中時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日前接受入口網站專訪時直言「只有笨蛋才看PTT(批踢踢)」、「成功的人不會上facebook(臉書)」。網友對於李家同的話相當不以為然,直接回嗆李家同說的話是「屁」、「不知道就閉嘴」!
 李家同長期透過寫作表達對文化與教育的關懷,致力弱勢學童學習扶助,成立博幼基金會協助偏遠地區弱勢學童課業輔導,昨天獲教育部頒發「一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
 李家同過去發言常被網友批評,他日前接受雅虎入口網站訪問時直言,「為什麼要重視網友的看法」,他從來不管這些「無聊的言論」,「網友是不可理喻的」、「大概只有笨蛋才看PTT」、「成功的人不會上facebook」。
 昨天頒獎典禮後,李家同接受媒體訪問說,他認為任何人做事情都要有所節制,到社交網站瀏覽太久是不幸且浪費時間的事。他強調:「成功者不會花太多時間在facebook(臉書)上,花太多時間一定會失敗。超過一個小時瀏覽這些網站就過多,十分鐘已經是極限了。」
 對於李家同的言論,PTT網友戲稱,照阿同伯的意思,會用facebook又上PTT的人,等於「不會成功的笨蛋」。網友Mikli說,臉書創辦人很成功,因為騙了一堆笨蛋去註冊。
留言
檢舉是有些東西不入流.但敢講出來.就另眼相看,李 校長 我支持你,現在那些自以為是草莓族.連體能都亞洲倒數.還敢言勇
小鋼牙又在亂放砲了
李家同 . 王建瑄 是現在社會中不媚俗 敢說真話的勇者,說真的 現在這種世道,像九把刀這種脫褲 大放屁話,只知譁眾取寵的諂媚公眾人物太多了,不少年輕無知的智障讀者,卻只看見表面虛無的美麗幻像,只愛聽一些 你好棒 你有創意 你是未來主人翁的假話,真是幼稚,李教授 支持你 加油
我雖然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不過,李說的並沒錯,而且也很合理...成功的人都忙死了,哪有時間上網抱怨+看誰在抱怨..like me 都是閒人一族
大實話。時不時盯著臉書"讚""讚"的人基本沒啥事幹的。
老中青三代的喜好本來就不一樣,一個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喜好改變,李家同何必以自我之心度別人之心呢
從李家同、王建宣、關中三個人的大嘴巴,我看到權貴的想法與一般台灣人是不同的
李家同,王建煊是"權貴"?你這個"台灣"人還真與眾不同
 
李家同罵批踢踢與臉書事件 一些想法
http://blog.udn.com/politicschao/4773442

李家同把臉書想簡單了
http://blog.udn.com/blues1112a/4774056
 
『笨不笨』到『夠不夠』
 
1/29日下午應公共電視『爸媽囧很大』之邀,以家長身分前往節目中,與李家同教授及眾多年輕學子及其他來賓們一起互動,我們討論的議題是日前李家同提到的『年輕人讀簡單網路文章會變笨?』,李式風格再度延伸及論點,認為讀簡單文章,不只年輕人會變笨,他說,所有人讀簡單文章都會變笨,但李家同的論點在節目中有一個最大的轉變,他說他是最重度使用網路者,他的最新的論述是『年輕人閱讀網路文章閱讀得不夠,應該更關心像BBC等重要國際現況,有更多全球化的思維,並且多看關懷弱勢族群的文章!』
論述已經從『笨不笨?』變成『夠不夠?』,網友批評李家同不了解網路?對網路有成見?是一種社會菁英霸權思維?從今天的節目對談中,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李家同,他要問的是年輕人對網路的閱讀量是否太少?是不是沒有從更多視野及閱讀取材方向,去了解整個世界?
李家同點出了一個比『笨』更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從經典文學與網路文學閱讀的爭議中跳開,希望大家回到網路閱讀的量與質的問題去思索,網路閱讀是否不夠多元?不夠關心國際社會或全球趨勢?網路閱讀能否從各種『原文』裡看到真相?
……………
http://blog.chinatimes.com/chublog/archive/2011/01/29/604082.html
 
(楨:相較於《春雨》,《車票》徒有故事、但乏文字和影音的藝術魅力,故李文與網文乃龜鱉之爭!另參本館:《春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啥是部落族 )

王正方:上網太久會變笨嗎?【聯合報 2011.02.25
 
上網太久容易感冒;因為很多電腦有病毒。(這笑話夠冷的)
某教育專家說;讀網上的文章純粹是浪費時間。網路名作家呼籲,e世代要心胸開闊,大度包容。
收音機使用了卅八年,全球才達到五億聽眾。臉書推出不到兩年,便有五億用戶。歐巴馬夫人禁止她大女兒用臉書,怕耽誤學業。
現代人離開網路就活不下去,每日上網八到十個小時,司空見慣。
半年前,某全球性的新聞台做專訪,題目是:長時間上網的人會變笨嗎?記者遍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他們的話模稜兩可,多在比較正反兩面的論點,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或許是網際網路風靡世界太快,還沒有足夠的研究數據作出結論。也可能是因為全世界有網友十多億,眾怒難犯,誰敢說什麼?
e世代的兒童,網路陪伴著他們長大。有位八歲男孩,智商很高,父母都是名校博士,他清早起來便在網上瀏覽一兩個小時,搜尋各網頁。舉凡國際時事,大小八卦,都了然於胸。熟悉各種電腦遊戲,講解的頭頭是道。建議我們來玩一次這個新遊戲吧!屢屢被他拒絕,因為他從沒玩過,也不想嘗試。
這孩子只是個觀察著,不參與,不玩遊戲,不願意承當輸贏的壓力和責任,在虛擬世界中雲遊,最是快活。他的父母很擔心,孩子不合群、內向、害羞、朋友少,將來長大了,他的組織力、社交能力、領導能力能夠得到正常的發展嗎?是因為他天性如此,還是每天上網的時間太多?很難有結論。
電腦網路提供了幾乎是取之不盡的資訊(Information),便利人群。現在的大學生研究生省事多了,鍵入關鍵字彙,寫報告、論文的參考資料就在眼前,不必勤跑圖書館,副作用是千古文章一大抄,已防不勝防。
雖然不如古人一樣的博聞強記,各種資訊也能隨手(指)拈來,能說這人笨嗎?但是不能善於使用累積的資訊,只是一具八卦機器,在社交場合能接上多種話題而已。
具有目的性的資訊搜集,整理出來可以發揮一定的功能,稱之為情報(Intelligence)。更進一步將它分析、系統化,研究出個中因果關係,歸納出百試不爽的規律和理論,便是人類的瑰寶;知識(Knowledge)。再上一層樓曰:智慧(Wisdom)。如何才能達到智慧這個層次,眾說紛紜。佛經上說戒、定、慧,先要持戒,進入禪定,然後開智慧。愚魯凡夫如我,並不敢妄置一語。
人類文明中最珍貴的正是知識和智慧。做一個花長時間看網頁的觀察者,沒有時間去「行」,去體驗,又怎能掌握到真正的知識,或是和智慧發生關聯呢?知而後能行,行而後能「證」,證得之後方是真知識、真智慧。
大導演Stanley Kubrick的經典科幻片:二○○一太空漫遊;太空船上的電腦叛變,要操控一切,後來被聰明的宇航員將它解體。電腦網路應該為人類所用,如果反過來人類被電腦網路催眠、奴役,沒晝沒夜的坐在它面前發傻,看八卦、玩遊戲、閑磕牙,消磨來去如箭的寶貴光陰,也就不必去問那個笨與不笨的問題了。(作者為電影導演)
 
紙本魅力難取代 電子書歐洲人不愛 2009-10-17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
 
每到10月的法蘭克福書展,全球的出版人對電子書的未來爭論不休。
隨著索尼(Sony)和亞馬遜(Amazon)的電子書閱讀器在歐洲上市,電子書今年在書展上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儘管媒體一再稱讚電子書的優點,書商也有意將美國市場的經驗複製到歐洲,不過由於紙本無法取代的魅力,加上出版業憂心音樂產業遭非法下載的歷史重演,短期內電子書在歐洲市場的接受度仍相當有限。
法蘭克福書展的主人德國書商協會主席洪斐德(Gottfried Honnefelder)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電子書在美國普及的程度遠低於預期,德國出版業一年的營業額約100億歐元(近新台幣5000 億元),即使數位出版不斷成長,未來幾年所佔的比重仍很低。
歐洲讀者對電子書的接受度不高,除了閱讀習慣,也與歐洲對文化傳承的認知有關,將書本視為文化財,而非商品。
索尼歐洲分公司公關經理勒平(Marthe Leppin)說,歐洲人將書本視為文化資產,而非市場自由交易的商品,像是德國法律就規定全國圖書不二價,不論實體或網路書店都嚴格遵守,不像美國動不動就打折,造成出版業的惡性競爭。
法國、英國、德國是電子書閱讀器最早上市的歐洲國家,根據勒平這幾天的觀察,比利時、北歐等國的經銷商,一直詢問代理的可能性,電子書的確是今年書展的熱門話題。
不過他說,歐洲人普遍認為,紙本的閱讀經驗無法取代,而且出版業擔心非法下載重傷音樂產業的歷史會重演,因此,歐洲出版社傾向不將電子書版本的價格訂的太低,暫時還不會像美國一樣,對電子書大打折扣。
儘管短期內電子書還不致於攻城掠地,不過長期來看,數位出版的趨勢已經不可擋,影音和數位內容透過網路傳播,甚至已經改變作家寫作的方式,這點從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就可看出。
洪斐德面對在展場上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說,如果寫1000頁的小說,作家期待讀者花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的時間從頭讀到尾,不過如果只寫給習慣輕薄短小內容的讀者,寫作的方式當然會改變。
他堅信,有朝一日電子書一定會擁有廣大的讀者,「但對紙本的書來說最多是互補,不會帶來威脅。
 
重現手寫溫暖 日本文具熱賣【聯合報╱編譯高國珍09.02.15
 
在連情書都用電子郵件傳送的時代,日本的年輕人倒是重新發現了手寫的「溫暖觸感」,讓筆記本和文具的銷售業績不跌反升。
據丸善書店東京丸之內本店的文具部門統計,從2004年起,每年盈利都比前一年增加5%,筆記本、隨身記事曆方面甚至有比前一年增加15%的紀錄。
富山縣高岡市的「showa-note」公司已販售約40年的小學生作業本「Jambonika學習帳」,因對數學、社會等科目特製適合的格子而知名。去年春天開始,封面採用服飾企業「beams」的設計,如國際評價極高的攝影師家拍攝的風景照或是進口車照片等,製成限量商品。
由於別具流行感,有些上班族也把Jambonika作業簿帶進會議室使用,讓文具公司聽到非常驚喜,表示要設變大人也適用的筆記本。
該公司表示,新設計受到年輕女性歡迎,訂單如雪片飛來。
日本讀賣新聞14日報導,在景氣低迷中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日本業界稱此企畫為「品牌再構築」。食品業界、玩具業界都有,但店家異口同聲表示,文具界的進化最為顯著。
不只是設計,紙質也是讓人耳目一新的重要一環。東京神田區二次世界大戰後即創立的「Life」文具公司營業部長齊藤裕說,為「獻給對手寫觸感有所堅持的人」,開發前先請多位鋼筆愛好者試用,以研究出對應各種品牌鋼筆筆尖及專用墨水的紙質。他說,「它不只是筆記本,也可做為小裝飾。」
在東京經營文具店、也是「文房具愛好家」雜誌寫手的荻原康一觀察此現象表示,「這是年輕一代重新發現手寫觸感」。他說,只要讀過手寫的信時,就會了解文字彼端彷彿浮現對方的臉這種溫暖。」
 
 矽谷反科技topless 矽谷反科技 企業開會禁帶筆電、手機【聯合報編譯莊蕙嘉08.12.14
 
洛杉磯時報報導,許多矽谷員工開會時總是盯著筆電不放,或拿著黑莓機狂發郵件,已讓公司忍無可忍,乾脆禁止這些科技產品進入會議室。
矽谷員工不愛開會出了名,工程師寧可坐在辦公室隔間內埋頭苦寫程式,也不願在會議中講解程式結構。為了縮短開會時程,各公司苦思有創意的開會方式。有的公司撤掉會議室的椅子,強迫大家站著開會。有的公司下令員工開會前喝一大杯水,為了跑廁所,會議勢必得快快結束。
在舊金山設計公司「適合路徑」工作的威肯斯,發起「對抗黑莓族戰爭」。他在公司的部落格上寫道:「在這個網路和手機電子郵件發達的年代,想要一場有效率的會議或工作會報愈來愈難了。(開會盯著筆電)除了很沒禮貌外,不完整的溝通也會導致不完整的成果。」
「適合路徑」公司鼓勵員工,開會時把筆電留在座位,不要帶進會議室,所有人的手機集中放在一個盒子裡直到會議結束。威肯斯說:「我們的會議全都更有效率了。」
除了矽谷,大專院校也有類似困擾。密西根大學法學院教授赫佐格指出,因為校內裝設無線網路,學生上課時間忙著用筆電連線,上網看新聞、股價,或是收發郵件,根本無心聽講。
密大法學院試著將無線網路擋在教室外,發現行不通後,有些教授乾脆禁止學生帶筆電上課。赫佐格說,學生反應兩極,有人覺得終於能專心聽課了,有的則很不爽。
並非所有人都能同意「無筆電會議」的主張。在美國雅虎平台工程事業部工作的薩沃尼在部落格談到出席無筆電會議的矛盾感受。因為開會的大多數同事都不專心,讓他失去開會的興致;另一方面,他覺得為了所謂的禮貌而禁止筆電進入會議室,是件很荒謬的事。
著有「商務禮儀完全傻瓜手冊」一書的蘇.福克斯指出:「面對面會議對人們來說已不再是優先項目,人們容易因為科技產品分心,不懂得什麼時候該做哪些事。」
薩沃尼說,高階主管盯著黑莓機不放,或是戴著藍芽耳機講個沒完,才是錯誤的示範。他認為大部分會議浪費時間,才是員工不愛開會或分心的原因。
除了無筆電會議,有些公司也嘗試其他縮短會議時間的方法。一家公司用馬表計時,小組報告時間不得超過兩分鐘。位於加州山景市的圖片分享網站「SmugMug」是家反會議的公司,創辦人麥艾斯基表示,該公司僅有每周一次的全社大會,與會員工只能回答「本周工作進度」的問題,不能離題談上周的事、發表談話甚至問問題。
 
迷網媽沉迷臉書 兒子浴缸淹死【聯合報2011.01.16
 
美國一個卅四歲的母親沉迷於玩「臉書」(Facebook)遊戲,連她十三個月大的兒子已在浴缸溺斃都不知道,她告訴警方,當時她正在玩臉書。這個母親十四日以虐童過失致死罪名被起訴,罪名若成立,最高可判四十八年徒刑。
住在科羅拉多州的仙儂.強森坦承,去年九月她把嬰兒放在浴缸裡,然後到另一房間玩臉書遊戲「咖啡世界」(Cafe World)。她並且在線上查看朋友動態、觀賞影片,丟下嬰兒獨自一人。
十分鐘後,她沒再聽到孩子的聲音,發現孩子臉已沉到水面下,並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儘管她立刻撥九一一求救,以直升機將男嬰到醫院,但已回天乏術。警方抵達強森住處時,發現筆電畫面顯示臉書網頁。
強森告訴警方,她常把孩子獨自放在浴缸裡,因為他夠「獨立」而且喜歡獨處,她也不想把兒子寵成「媽媽的寶貝兒子」。警方也偵訊了強森的母親。她母親說,嬰兒死前一個月曾癲癇發作,她當時就警告女兒別 把孩子單獨放在浴缸裡。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發生母親玩臉書上癮的虐兒事件,去年一月佛羅里達州一個廿二歲的年輕母親玩臉書的「開心農場」遊戲時,嫌三個月大的兒子哭鬧,而把兒子搖晃致死。這名母親被控二級謀殺罪,最高可判刑五十年。南韓也有一對年輕夫婦沉迷於玩照顧虛擬小孩的遊戲,而把自己的孩子活活餓死。
此外,臉書也成為訴請離婚的秘密武器。美國婚姻法律師公會表示,有八成一的會員最近五年來運用社群網站幫客戶搜集證據,打離婚官司。
 
18%高一生迷網 醫籲周上網40小時得注意 2010.8.26中廣新聞
 
  三軍總醫院連續三年針對北市兩千多名高一新生追蹤發現,約18%的學生有網路沉迷,其中兩成伴隨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青少年憂鬱等情緒障礙,呼籲家長,孩子一周上網超過四十個小時、人際學業受到影響,就要特別留意。
  孩子整天黏在網路上,家長要留心的不光是沉迷網路問題,還要注意是否有情緒困擾,三軍總醫院針對台北市一所高中職,連續三年,追蹤評估共兩千六百多位高一新生,研究發現約一成八的學生有網路沉迷,進一步分析,其中兩成有情緒障礙,除了過度使用網路,還有較多學習障礙與衝動控制障礙出現,而網路只是外顯行為之一。
  醫師指出,臨床上就有一位高一生,整天關在房間裡上網打遊戲,也不上學,直到學校寄出退學通知,媽媽才警覺到情況不對勁,就醫之後才發現,是因為憂鬱症。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王宗熙醫師說:「國三開始到升高一,他就有很明顯的憂鬱症表現,包含睡眠障礙、自我評價差、會有一些自我傷害念頭、會有退縮、不跟外界接觸的情況,網路是他最容易跳脫離開現實的工具。」
  醫師指出,青少年沉迷網路多是線上遊戲、電玩,男女比例約三到四比一,不過多數都是網路濫用,還不到成癮,要是家長發現孩仔整天黏在網路上,一周超過四十小時、每天七小時以上,影響學業與人際關係,最好注意是否有情緒困擾。
孩子迷網,你不可不知的三大原因 文/陳珮雯
當小孩沉溺在電玩及網路前,你會怎麼辦?怒斥小孩離開電腦?乾脆把電腦搬離家中?教養專家認為,責備或禁止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總有辦法突破家長的防線,最好知道孩子迷網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寫功課時邊上網和同學聊天,吃飯時間怎麼叫都走不出房門,該睡覺了卻還沈溺在線上遊戲,我的小孩會不會太沈迷網路?到底該拿這整天黏著網路的「宅小孩」怎麼辦?
親職專家楊俐容說,責備迷網的孩子並不能讓他們離網,最好的方式是家長先釐清孩子愛上網的原因,才能採取適切的教養對策,通常有三大原因會讓孩子從現實世界躲避到虛擬網路中--孩子的情感空虛、習慣性上網、患有網路上癮症。
當家長意識到孩子太過迷網,第一步先從孩子的情感層面開始檢視,是不是社交狀況出了問題?是否因為無聊、心情鬱悶、逃避壓力而去追求網上活動所帶來的快感?
親子共玩 填補宅小孩情感缺口
……………
定位電腦為家庭公用
……………
八指標 檢視孩子是否網路上癮
……………
1.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
2.上網的時間或頻率超出自己原先預定的範圍。
3.因為上網導致睡眠不足、耽誤工作或造成課業退步。
4.寧願上網也不願意從事其他的休閒活動。
5.花很多時間在與網路有關的事物上;如購買網路書籍、瀏覽網路訊息…等。
6.只喜歡在網路上交朋友,卻不喜歡與親人或朋友親近。
7.沒有上網時則會造成心理焦慮、空虛或緊張。
8.無法控制或停止自己使用網路。
http://tw9026861.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
 
93%青少年有手機焦慮感2011-05-18 中時(楨:電磁波/病毒等外因皆非病源,焦慮/成癮才是病根!另參本館:搜尋成癮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
 
 時下學子幾乎人手一機,而且機不離身,如果手機「消失」片刻時間,那會怎麼辦?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昨天公布「青少年使用行動電話」的研究調查發現,十一歲到二十歲的學生中,有九三%的人只要是沒帶手機、手機沒電、電話沒響、打電話對方沒接或不通就會感到不安,有手機焦慮感。
 即便已經有手機了,仍有三五%的青少年,在新型手機上市後,渴望立即擁有;其中,國中生想購買新型手機的比例最高,達四二%。
 金車教育基金會從九十五年開始針對全國十四個縣市、廿二所學校的青少年族群使用行動電話進行瞭解,調查對象為國小五年級到大學生,有效問卷共二一四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屬於「手機焦慮傾向」,若沒有手機或出現沒電、沒響等各種狀況,就會抓狂!
 青少年手機族也大幅提升。受訪者中,有近八成的人在使用行動電話、比二○○九年明顯成長十五%;其中,大學生有手機的比例接近百分之百,國小生也高達四成五,即約每兩個小學生就有一個人有手機。
 青少年追求流行也展現在手機上,二七.二五%的青少年有智慧型手機,每四個人就超過一個人有智慧型手機,其中大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比率最高,達二七.八三%,其次是小學生有二七.四四%。
 如果沒有手機,青少年的反應是什麼?調查顯示有三三.七二%的人沒有手機,會覺得生活很無聊,十九.三四%則是認為會和朋友脫節。
 手機也成為學生上課時,打發時間的工具,近三成青少年上課中會接聽電話、傳簡訊、上網或玩遊戲。
 
上網成癮
 
上網成癮是由葛爾·柏格(Ivan Goldberg, M.D)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論化病態並且正式承認其研究價值。
病徵
金柏莉·楊曾指出,網路上癮應該具備下列條件:
強迫性地非自由地使用
對人際交往失去興趣
被線上及時活動佔據大部分生活的時間
不能自拔
而最容易上癮的是教育程度有限的中年婦女(約比男性多百分之二十)。
診斷
這以病態賭博來作參考並根據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所診斷。柏格博士與金柏莉·楊(Kimberly Young)正在準備把上網成癮列入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這讓保險公司為上網成癮作出建議。可是很多人認為上網成癮並不是真正的病態,所以不能在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內歸類為精神紊亂。
依照金柏莉·楊教授編製八項問題的問卷,若有五項回答為「是」,即出現成癮的現象。
社會上的稱呼
在日本,這種族群被戲稱為「引き篭り」(隱蔽青年),指個性較內向,成天除了工作,就是窩在家中,且成天和網路為伍,極少面對面社交行為的此症罹患人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7%B6%B2%E6%88%90%E7%99%AE
 
測你是否已上網成癮 
 
根據美國匹茲堡大學制定的診斷標準,在8項檢測標準中,符合其中5項或更多,就初步符合診斷;如果再加上每週上網時間超過40小時,就更加符合診斷。這8項檢測標準如下:
1.全神貫注于網路或線上活動,並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
2.覺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線上上才能獲得滿足。
3.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總是失敗。
4.當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易發脾氣。
5.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總比預期的要長。
6.為了上網,寧願冒著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危險。
7.會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
8.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或焦慮、沮喪
http://big5.china.com.cn/health/txt/2006-09/20/content_7178444.htm
 
泰晤士報:10%中國網民上網成癮
 
英國《泰晤士報》2008年11月11日文章,原題:網路成癮在中國成為一種正式的疾病?  中國可能成為把網路成癮列入臨床疾病的第一個國家,他們計劃向世界衛生組織註冊該疾病。
  基於研究成果,中國衛生部有望明年採用新的關於網路成癮的指南手冊。它將承認該疾病與強迫性賭博或酗酒類似。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民群體,人數達2.53億,很多較年輕網民對網路賭博上癮。大城市和偏僻村莊的網吧裏擠滿年輕人,當與遊戲對手進行網上搏鬥時,他們像是被粘在了螢幕上,一刻也不離開。
  網路成癮在美國還沒被認為是種疾病。研究指出,(中國)上網成癮的人平均每天上網6.13小時,這一數據與美國的6.14小時正好吻合。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中國青少年中有42%的人覺得自己上網成癮,而這一數字在美國是18%;幾乎一半中國網民年齡在18歲到30歲之間。
  據中國估計,有約10%的年輕網民患有網路成癮病,其中70%左右是男性。建立中國首家網路成癮門診的陶然(音)博士說,這種情況通常是較深層次的心理問題症狀。幾乎所有上網成癮的孩子都有行為問題,上網成癮讓這些問題又加重了。
  陶的診所還治療抑鬱症、恐懼症和不願與其他人交流的病人。很多人不再與家人或朋友交流,而是生活在電腦螢幕前,漫無目的在網路聊天室裏遊蕩或玩暴力遊戲。陶博士說他的診所2005年開辦時是中國第一家,現在全國已有好幾百家了。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gysj/200811/12/t20081112_17357331.shtml
 
上網成癮是精神疾病 看好網癮得近萬元
 
    “上網成癮是精神疾病”,家長問該咋治,多少錢
    《網絡成癮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後,“網癮納入精神疾病”在醫學界和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有家長得知“網癮成了精神疾病”,來電詢問怎麼治,如何收費。記者調查了解到,鄭州市有專門治療網癮的機構和個人,醫院心理科也看網癮。治療網癮,收費有點高。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8-11/12/content_10345540.htm
 
上網成癮被列入精神病 中國將成全球首個網絡成癮診斷標準國家
 
【鉅亨網2008/11/10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中國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11月 8日通過專家論證,上網玩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範疇。報批國家衛生部後,將在全國各大醫院精神科推廣使用。 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
新華網引述《河南商報》報導,醫學專家孔德榮表 示,以前的網絡成癮往往被診斷為一種心理行為障礙, 稱為「網絡成癮綜合症」,沒有納入精神病範疇。他強調,除了網絡成癮,賭博成癮、購物成癮、性成癮、煙酒成癮等都是成癮疾病。
孔德榮說,與海洛因、大麻成癮一樣,網絡成癮最 初也沒有列入精神類疾病,醫學臨床上認為是一種心理障礙,但這類能對人造成軀體依賴、心理依賴的行為, 後來被列入精神病範疇。與此相同的是,網絡成癮同樣會對人體造成軀體和心理的依賴。
網絡成癮的患者數量最多,其中,玩遊戲成癮中以沉迷於《魔獸世界》的人居多,很多患者到了難以與真實世界區分的程度,離開了網絡什麼都做不了。
孔德榮說,對網絡成癮的群體來說,網絡就是一種電子海洛因,從2000年以來,網絡成癮的患者開始出現,近 2年有猛增的趨勢。而目前在青少年心理門診咨詢中,因玩電腦遊戲而不想上學的患者,佔到了30%-50%。
網絡成癮指個體反復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表現為對使用網絡產生強烈欲望,突然停止或減少使用時出現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按照《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網絡成癮分為網絡遊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5類。《網絡成癮診斷標準》明確了網絡成癮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中國從1994年開始重視成癮醫學的研究和預防。北 京市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 76%的人都是網絡成 癮患者。
網絡成癮是可以治療的,一般治療時間為3個月左右,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通過治療擺脫癮病。孔德榮說,《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確立,明確了網絡成癮患者應該由具有精神科的醫療機構收治,
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dbf/d_a_081110_2_17ygp
 
閱讀偏食症 小學生只看漫畫繪本【聯合晚報08/02/29姜穎
 
2006年國際閱讀素養評量中,台灣在參與評比的45個國家中,名列第22,遠遠落後第二名的香港、第四名星加坡等亞洲城市,因而重振「閱讀教育」呼聲不斷;根據台北市國民小學「國語文基本學力測驗」,以及一份中高年級小學生閱讀研究,均顯示台北市小學生「閱讀偏食」,只看繪本及漫畫;識字及寫字能力弱,常寫錯別字。
明德國小校長林玫伶發表一份由中央大學柯華葳教授指導的北市中高年級小學生的閱讀研究,發現北市151所公私立小學中,有三成以上的中高年級孩子有閱讀興趣不足的問題,其中六年級的孩子,對閱讀的厭煩感最嚴重。
此外,電視、電腦、電玩「三電」威力驚人,今天與會校長齊聲呼籲家長進行「關機運動」,發揮身教,讓閱讀教育從家庭開始。
今早的台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校長會議上,「閱讀教育」成為討論重點。有鑑於香港數年前曾來台取經,但2006年香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國際評比時卻遠遠超越台灣。根據台北市「國民小學國語文基本學歷測驗」,發現北市小學生語文能力中,記憶、背誦能力最佳,應用、瞭解、分析能力較弱。此外識字和寫字能力不佳,常寫錯別字,用詞簡化,此項目通過測驗的比率連續三年不到八成。
研究顯示,現在小學生「靜不下來」,下課一條龍,但一要唸書就無精打采,常是敷衍地隨便翻翻就唸完一本書。此外「閱讀偏食」也是嚴重的問題,小學生往往逃避「字很多」的書,只看漫畫或繪本,閱讀被簡化成「閱讀繪本」。而小男生的情形比小女生嚴重,研究者認為,可能和小學教師多半是女性,「女性口味」的影響所致。
此外,根據研究,電視、電玩、電腦「三電」威力驚人,對閱讀厭煩的孩子中,有六成深受「三電」影響,呼籲家長應適時進行「關機運動」,全家一起享受閱讀樂趣。林玫伶也建議師長,擺脫「作業多、成績高」的迷思,不讓「排滿滿的才藝班」壓縮孩子寶貴的閱讀時間。
此外,大陸要求高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是100萬字,但台灣高年級小學生國語課本平均長度僅500字,閱讀長文的能力自然較弱,建議教材選擇可以調整。
與會校長私下表示,連教育資源、學生家庭資源均較為豐富的台北市,學生的閱讀教育都面臨困境,遑論許多弱勢家庭孩子的語文能力培養,建議政府應正視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
 
芬蘭人 有空就跑圖書館【聯合報╱記者蔡宗明07.12.15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台灣學生課外閱讀比率排名殿後,引起關注。芬蘭前教育部次長Markku Linna強調,公共圖書館系統要很好,家長要常帶子女上圖書館;主政者應對教育有偏愛,整個社會氛圍要重視教育,只要有錢就投資教育,即使換政黨執政,對教育政策也不能改變。
「國際閱讀教育論壇」昨天在台南大學舉行,芬蘭、日本、韓國、香港學者專家,分享成功經驗,為提升台灣下一代閱讀競爭力把脈。當場有聽眾發問「台灣大多數家長只會帶小孩上麥當勞,應如何建立閱讀風氣?」Markku Linna說,傳統文化不同,台灣民眾要加強使用圖書館。
Markku Linna指出,芬蘭公共圖書館資源系統良好,全國350個城市有900個公共圖書館,另有170個移動式圖書館,每個社區都有好幾個大小和移動圖書館,全國有80%人民使用公共圖書館,幾乎所有家長都會找時間帶小孩上圖書館。
Markku Linna恭喜台灣學生在數學成就上排名第一,但他強調「芬蘭在數學上只差台灣1分,排名第二」,然而,芬蘭在過去6年,有4次獲得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調查第一,教育制度被評為全球最優,國民閱讀率和教育程度居世界之冠,「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調查,芬蘭15歲中學生閱讀素養,連續2年排名世界第一。
他表示,芬蘭政治人物都很尊重教育、閱讀和寫作,這是優良傳統,學校絕不排名,採均等教育機會原則,人人平等,授課時數不高,但提供完整、不挑選的基礎教育,對老師充分信任,地方教育完全由學校自主,但要保持與社區互動。
香港兒童閱讀素養大幅進步,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表示,香港小四學生有76%每周至少在課餘閱讀故事或小說1至2次,閱讀態度、習慣與信心,大為提升。他認為,台灣學生比香港學生更會上網使用電腦、喜愛看電視字幕。
南韓學生閱讀程度也快速進步,南韓讀書教育開發院院長南美英博士認為,應從小教會小孩子如何閱讀,再把他放到學校去學習。
 
 夜生活 夜生活太幸福 誰還看書【聯合報╱張祖烈/清雲科大助理教授07.12.02
 
針對台灣在參與國際閱讀素養調查排名不佳,「學童閱讀素養遠遜星港」,教育部回應將檢視測驗結果,作為後續推動閱讀政策之參考。
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意外,台灣人太幸福了,有著豐富的夜生活;也幾乎家家有電視、大半有網路。剛遷居至現在這個住處時,在老婆的堅持下,家中整整兩年沒 有電視,至今將近十年沒有第四台,最後為了小朋友們學校作業查資料的需求,勉強裝了最基礎的撥接式網路,在課堂上提及家中如此狀況時,學生們的反應多半先 是不可置信,接著就會投來一些同情的眼光,好像我們是「山頂洞人」。
國外,即使是已開發國家,晚上七八點後,多半幾乎是沒地方可去。曾於晚上九點多,在雪梨街上逛,雖然一家家的店面按當地法規依然燈火通明,但除了掃街機像 一隻大怪獸沿著路邊轟然巡弋外,諾大的市區,幾乎是空無一人。但同一時間台灣的街頭,卻正是燈火通明,人潮洶湧,完全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景象;如此的環 境,誰還會窩在家裡看書啊?
另外,語文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新加坡與香港學生英文能力遠優台灣,這是不爭的事實,於是他們的學子比我們有著更廣泛的閱讀空間,也因此能比我們有更好的世界觀。
反觀我們,在網路文化的摧殘下,很多學生花大部分的時間在玩網路遊戲;用MSN、即時通時打字只求音對文不計較,所以上課沒精神,寫文章也錯字連篇。
就連學校辦捐血活動,一堆年輕人頭好壯壯的,捐完血卻頭暈的頭暈‧昏倒的昏倒,護士小姐跟我說:「睡眠不足啦!」怎麼辦?這就是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台灣學生 課外閱讀表現差【聯合報07.11.30楊正敏
 
一項跨國的學生閱讀素養調查顯示,在四十五個參與的國家地區中,台灣排名廿二;台灣學生因為興趣,每天或幾乎每天課外閱讀的比率只有百分之廿四,排名最後,遠低於國際平均值(百分之四十) 。
國科會和教育部昨天公布台灣四年級學生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結果。主持這項研究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說,學生都把閱讀當成是學校的功課,被逼著去做,所以跟其他國家的學生閱讀習慣不同。
調查發現,台灣受訪學生中,四成五一個月只有一到兩次甚至更少為了興趣而課外閱讀;一周一到兩次的,有百分之卅一。
閱讀評量成績好壞,與「閱讀後在作業簿、學習單上回答問題或寫一點東西」及「作業多寡」不成正比;受訪學生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有作業,閱讀評量成績反而不如每周或每月只有一到兩次作業者。
研究也發現,自己安靜閱讀、自己選書、上完閱讀課後會和同學討論的受訪學生,閱讀表現比較好。
高分組的學生較常進行與閱讀有關的活動,例如看故事或小說、讀報紙、書籍或雜誌上的文章、看電視上的字幕等。低分組的學生則較常看漫畫、遊戲指引、電視、上網看文章、玩電腦遊戲,上網與使用電腦的頻率也較高。
柯華葳建議,教師應增加課外閱讀活動的頻率,提供學生獨立閱讀的時間,增加解釋歷程的教學,作業要質重於量。也建議學校應為教師辦理閱讀理解教學研習。
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二○○一年第一次舉行。二○○四年台灣在教育部與國科會的支持下,首次參與調查計畫,二○○五年試測,去年施測。
香港與新加坡均參與第一次調查,當時兩地的成績在卅五個國家中並列十四名。這次華人區域的新加坡,以英文測驗排名第四,與台灣同以繁體中文測驗的香港,排名第二。大陸並未參與。
 
一年讀不到一本書 美國文化隱憂【世界日報07.11.20(另參本館:《出版大崩潰》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EA)19日公布最新研究報告「閱讀或不讀」(To Read or Not to Read)指出,美國人閱讀越來越少。這項研究廣泛搜集了政府、學術機構和基金會從兒童到成人的閱讀有關資料。
這個99頁的研究報告是該基金會2004年調查「閱讀瀕絕」(Readingat Risk)的跟進報告,「閱讀瀕絕」中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美國成人一年都讀不到一本書。
「閱讀或不讀」中發現,在2002年僅有52%的18歲至24歲者(大學年齡)自動閱讀一本書,比1992年的59%下降;花在買書上的錢,從1985年 到2005年下降了14%;有學士學位,和閱讀散文能力強的成人,從1992年的占40%下降到2003年的占31%。此外,九歲兒童的閱讀能力測驗分數 從一九九○年代初起即大幅上升,但「從未或幾乎沒有」為興趣而閱讀的17歲者已加倍,達到19%,其閱讀測驗分數也下降。
NEA主席黛娜‧吉歐亞說,這是小學加強閱讀教育的結果,九歲、11歲、13歲兒童閱讀測驗成績都不錯,但以後就一落千丈,在這個電子文化充斥的時代,如不致力改善,兒童就可能停止閱讀。
出版商和書店老闆指出,在銷售不振的書籍市場,青少年小說是一枝獨秀,成長非常快速。這與青少年閱讀分數下降的情況不符,專家指出,青少年小說銷售成長可 能與「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有關,但每18個月讀一本長篇小說,不能算是每天閱讀,也可能是讀書者和不讀書者之間的差距擴大,小部分年輕人買了大量的書,而 測驗分數是被大部分不閱讀的人拉下來的。
這個報告中強調閱讀的社會性益處,包括讀文學性書籍的人更喜歡運動、造訪藝術館、了解時事、在總統選舉中投票和做義工。
 
德人鍾情紙本 電子書難普及 2011-03-22 中央社記者林琳
 
平板電腦暢銷,許多圖書出版公司推出電子書。紙本圖書是不是逐漸會被取代?至少在歐洲,尤其德國,電子書還難普及,因為多數讀者並不喜歡用螢幕看書。
德國書商市場協會最近公佈一項針對1800家出版公司及書商所做的研究,發現電子書的普及還有待時日。
2010年全德的電子書銷售約200萬本,顧客總數約54萬,銷售總值只佔德國圖書市場0.5%。問卷調查顯示,78%的德國人表示,沒興趣在螢幕上看書。
研究報告指出,電子書的技術精進,只是消費者的興趣仍不高。35%的德國出版公司已經發行電子書。已出版及準備出版電子書的公司佔所有圖書公司的80%。
出版業估計,今年電子書的銷售總值可達到全德圖書銷售總值的6.6%,到了2015年,應可達到16.2%。
德國出版的電子書多半屬於學術和專業書籍。一些專門出版學術書籍及刊物的公司,已有1/3的內容是以電子書的形式發行。
近年來,德國書店的經營愈來愈辛苦;不過,書店營業狀況轉淡,倒未必是電子書上市的因素。網路書店讓人們可以透過網路訂書,虛擬的書市搶走不少書店的生意。
 
「絕句」滿篇幅 小六作文倒退嚕>中時09-06-17石文南
 
 「媽媽的大罵就好像女鬼一樣鬼吼鬼叫」、「放眼望去這簡直是極樂世界」…今年度台北市小六生國語文檢測結果昨天出爐,學生作文修辭不當與詞語使用錯誤案例增加,也首度出現小六生國語文作文總成績退步情況。推動多年的「深耕閱讀計畫」面臨重大挑戰。
 北市教育局表示,九十七年度小六學生國語文寫作分六級分,接受抽測作文寫作的二九八人中,沒有人拿到最高的六級分,表現集中在三級分。今年高分群(四、五、六級分)占受測學生的卅二.九%,為歷年最少;低分群(○、一、二級分)占卅四.五%則為歷年最高。
 旅遊地如「極樂世界」 嚇壞閱卷老師
 小六生檢測的作文項目分「甲、乙」卷,甲卷以「難忘的回憶」為題;乙卷是回想日常生活中難忘深刻的回憶,自訂題目進行寫作。
 一名小六生寫「難忘的回憶」時,竟寫出「媽媽的大罵就好像女鬼一樣鬼吼鬼叫」(以「女鬼」譬喻媽媽不妥,犯了修辭不當的毛病)。另名學生寫到日常生活中難忘而深刻的回憶時,寫自己出外旅遊看到美景經驗竟然是「放眼望去這簡直是極樂世界」(語辭使用錯誤)。
 還有學生寫著「我問外婆:外婆你長大要當什麼?外婆說:長大要當一位家庭主婦」(邏輯錯誤,外婆早已長大)。
 形容殘友「不勞而廢」 令人啼笑皆非
 國語文測驗有一則短文:智能障礙的洗車工人林進義每周利用休假,騎單車回家探視母親,令人稱奇的是林先生的工作場所在台南市,母親住在台南縣,兩地相隔六十公里,騎單車來回要八、九小時…。題目問:林進義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簡答題。
 竟有學生回答:林進義是一個「智能障礙」的人;還有學生說:林進義是一個「不勞而廢」的人;也有人答:林進義是一個「堅持己見」的人,弄得閱卷老師啼笑皆非。
 
閱讀、寫作 連結凸槌>中時09-06-17石文南
 
 北市小六生國語文能力檢測寫作舉辦了四年,今年首度發現小六生作文總成績不升反降趨勢。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指出,這顯示國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忽略」的部分,將加強學生從「閱讀到寫作」間的連結。
 
「網路資料少」 拗張大春寫報告…卸卸【聯合報╱記者曾懿晴2010.06.05
 
「問一下我們要做報告,因為網路上張大春資料很少,可以請你提供多一點的資料ㄇ,卸卸。」作家張大春最近接到署名黃雅秀的網友來信,請他提供報告所需內容。張大春回說,「網路上資料很少的話,就不是怎麼樣一個人物,根本不值得做甚麼報告的,就請別費事『卸』我了。」
張大春最近在部落格發表「答黃雅秀─關於網路資料很少」一文,內文表示接到網友黃雅秀來信,還逐項詳列報告所需的作者介紹、生平經歷、重要性、著作種類等項目,引發網友討論。
在Yahoo搜尋引擎鍵入張大春,出現超過八十四萬筆資料,換以google搜尋,結果也多達六十九萬六千項。網友表示,學生竟要作家自行提供七大項報告所需資料,來信「討」資料還使用注音文,謝謝與「卸卸」的同音字也不選字,有失禮數。
網友質疑學校教育出了問題,導致學生閱讀與組織的能力急速消失。網友認為,教改改了那麼久,學生心態卻沒跟著改,建議黃雅秀節省點時間金錢,不要浪費紙張,浪費老師的批改時間。
黃雅秀並非「拗」作家寫作業的首例,今年四月張大春也接到署名郭倍誠的網友留言,請他回答身為作家的條件、工作內容、版稅等問題,「因為有點趕,請盡快可嗎?寫完請您用Email寄給我謝謝。」遭張大春以「我也很趕,也就不可了」拒絕。
「網路時代學習環境改變,教學方式卻沒有即時跟進。」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徐挺耀表示,問題可能出在學校的教學方式跟不上時代腳步。
 
張大春「網路時代 我們都是黃雅秀」【聯合報╱記者陳宛茜2010.06.05
 
作家張大春表示,「黃雅秀事件」讓他百思不解的,不是黃雅秀為什麼不用Google蒐尋他的資料,而是「老師為什麼出一個用Google就查得到的作業?」而這麼多人關心這件事,讓他反省「網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黃雅秀!」
接到黃雅秀要求「提供資料」的來信,張大春說,他驚訝的不是網路世代的「禮貌問題」、也不是「懶惰問題」,而是學生對課堂作業、報告提不起勁。而當網友紛紛上他的部落格留言表示,這些問題「拜孤狗(Google大神)」就可以查到答案,他的疑惑轉變成「為什麼老師要出上Google就可以找到答案的作業?」
黃雅秀請張大春提供的資料,張大春質疑,「Google就可以查得到」,而且「對欣賞我的作品有什麼關係?」
「網路上的是資訊,不是知識!」張大春表示,不論是黃雅秀或是無數留言質疑他們「懶」、「為什麼不查Google」的網友,對他來說「都是黃雅秀!」。
遇到問題,這些「黃雅秀們」習慣上Google搜尋答案、上奇摩知識等留言板提問,被動地依賴網路或他人提供答案。張大春認為,他們從網路上得到的是「資訊」、不是「知識」,離「學問」更是遙遠。
「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張大春引民初大儒錢鍾書的話,提醒網路世代「做學問」的真正意義。
 
老師怎麼看/問前多了解 也是種禮貌【聯合報╱記者陳智華2010.06.05
 
台師大特教系名譽教授吳武典認為,學生網上求助沒什麼不好,至於要不要回,就由個人自行判斷,但他認為,學生求助、請教問題時,要注意禮貌,且詢問內容要有分寸。
吳武典說,他也常收到不認識的人寫電郵問他問題、意見或資料,在可能範圍內,他都盡量回覆,除非實在太忙了,沒有時間回覆,或少數人很沒有禮貌,連名字都沒寫,他也會不理。
吳武典指出,有人上網求助、請教事情,他覺得「沒有什麼不好」,也不會拒人千里之外,至於想不想回信,個人可以自己判斷。
然而他建議,上網詢問、求助人時,應該要客氣、有禮貌,例如用「打擾你了」等用詞,且如果詢問人問題時,能對對方多了解一些,也是一種禮貌。但問問題要合理有分寸,如果牽涉隱私,也相當不妥。
全教會教學部主任吳忠泰表示,從小學開始,學校就陸續開始教學生如何上網收集資料,且由於資料太多,真假難辨,還要教學生如何分辨資料。
他表示,那位學生可能是想要「第一手資料」,至於用詞、寫錯字等問題,現在年輕人都是「被網路養大的」,希望網友不要苛責她。
 
不懂白奴、基民、曬客… 落伍了【世界日報08.02.21
 
中國各種網上討論區、部落格及Facebook等網上社群愈來愈發達,形成一股社會新力量,也創造出許多流行語,例如「很黃很暴力」,還有罵人時用的「很陳冠希」。
「廣州日報」今天刊登了據說是當前中國網上的流行語:
一、「乾物女」:是泛指像香菇、干貝一樣「乾巴巴」的女人,乾物女依然年輕,可是已經放棄戀愛,凡事都說「這樣最輕鬆」。她們是獨行俠或單身貴族,依賴電腦,長時間不能用電腦會陷入抓狂狀態。與「乾物女」相同的名詞是「宅男」。
二、「曬客」:譯自英文share,把自己的淘寶收穫、心愛之物,所有生活中的零零碎碎拿出來曬曬太陽(意指統統放在網路上)與人分享。
豬年最流行的曬客方式是「曬工資」,尤以曬國有壟斷企業的工資為多。
三、「基民」:兩年前你如果在街上碰到朋友說去買基金,多半你會認為他去超市裡買「雞精」,可是去年的大盤成全了中國全民炒股、炒基的現實。
四、「樂活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關心生病的地球,也擔心自己生病,於是發起了一種新的生活運動。
他們吃健康的食品與有機野菜,穿天然材質棉麻衣物,利用二手家用品,騎自行車或步行,練瑜伽健身,聽心靈音樂,注重個人成長。
五、「白奴」:也就是「白領奴隸」的簡稱。「奴隸主」可能是房子、汽車、奢侈品,也可能是人情世故、理想抱負。他們擁有自己的辦公桌、電腦,靠為僱主服務賺取報酬。
六、「亞婚姻」:它指已婚或者已有相戀對像,可是感情或肉體都相當自由的群體。有人說這是一九八零後的年輕人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七、「7時代」:隨著2007年年初引入詢價交易(OTC)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後,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彈性顯著增強,並於5月15日首度「破8」。
此後至今,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已有21個交易日是在八元以下。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已進入「7時代」。
 
大陸90世代火星文 哇咧係蝦米
 
‧聯合新聞網 2007/11/07兩岸年輕人都愛火星文,大陸九○後的新生代,超迷這種獨特的文字,台灣網友發明的火星文,風靡了大陸網路論壇。
兩岸年輕人都愛火星文,大陸九○後的新生代,超迷這種獨特的文字,台灣網友發明的火星文,風靡了大陸網路論壇。
連遙遠的甘肅蘭州,都感受到火星文的威力。最近,這則「天降溫哩,小心身體喔<加dian衣服>岢表感瑁啦,@不然鼻仔薈!冒泡}~~難受不說,還得花錢¥」的手機短信,在市民中廣為流傳。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火星文由符號、繁體字、日文、韓文、冷僻字等非正規化文字符號組合而成,乍看像是亂碼或打錯的字,用法不同於漢字那麼規範,從字面上根本無法了解。它通過QQ資料及聊天快速散播,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共用語言。
報導指出,大陸九○後新生代網友,延續這種獨特的文字,並自創適合簡體中文發揮的輸入方式,比如「釹倗友」、「你素誰」。當使用人群和新生片語形成一定規模後,出現一些熱中軟體開發的網路高手,製作出火星文專用軟體,使得火星文具備口令的功能,成為一個群體保護隱私的方法。
九○後希望用火星文對「成人權威」挑戰,他們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不希望被打擾,有自己的生活及圈子,更有自己的想法和語言。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最討厭囉唆乏味的文字,喜歡這種「Q言W語」,夠酷、夠炫,好似密電碼,容易躲避老師的視線。
八○後前輩們使用的「醬紫」(這樣子)、「蝦米」(什麼)這類的網路語言,九○後的一代早已不屑;他們推陳出新,利用繁體中文、偏旁部首、生僻字、注音符號甚至數字、圖形等元素,製作出如花開草長般的文字,讓人以為是那顆遙遠的紅色星球發給地球的「問候信」。
名叫「J-H黑討」的網友表示,大家都用相同的表達符號太俗了,他喜歡自己創意,比如把「愛」字用「ai」或來表示。熱中愛火星文的年輕人認為,圈中暗語有效地保護他們的隱私,也顯得自己時髦有個性。
對火星文的出現,大陸一些語言學家擔憂會對漢字傳統文化和語言規範帶來危害;蘭州大學出版社總編張克非認為,細究火星文的進化史,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不要看得太嚴重。要提醒的是,學生如果在學習當中使用網路語言,學校應該糾正,不要讓火星文影響到現實的學習和現實世界。
 
電腦批作文》越八股越出頭?【聯合報╱周漢強/高中教師 2007.12.27
 
因為學生寫作能力低落,所以要考作文,原本就是個弔詭的邏輯。現在還要讓電腦來評分,這就更荒謬了。
姑且不論電腦改作文的「功力」如何,只要稍微熟悉程式運作的人就會知道,電腦評分的基本原理是根據人腦所設下的條件來判斷。所以只要遵照這些條件與格式寫作,自然就可以得到高分。如此一來,不就和當年科舉考試所寫的「八股文」同出一轍了嗎!
就如同聯考,學生塞進腦袋裡的,除了知識,只剩下為了考試而念書的現實與功利。而今天,大家又在用同樣的邏輯和思維,只想到要用考試來提升學生作文能力,不禁讓老師們感到相當無奈與憂心。
每次收學生的報告,只要他們能把收集來的資料稍微「整理」一下,就已經是鳳毛麟角,更別奢望學生能夠把資料融會貫通,用自己的話語重新詮釋。要怎樣閱讀、怎樣吸收、怎樣思考、到最後怎樣表達,其實是目前學生共同的困境。該怎麼教學生克服,是我們希望教育行政與教育研究體系能夠重視的問題。
 
文章精髓 電腦懂嗎【聯合報╱劉韻詩/退休教師
 
一篇結構完整、引證適切、且具啟發性的作文,除了文字流暢感人,「情境」的營造設計非常重要,諸如風趣、幽默、感傷、懷恩…等屬感性層面的意境,絕對不是電腦的「意原」指標所能評量的。其次如作文內容是否合題、文章精髓深度,恐都非電腦所能理解判斷。因此電腦評定作文分數,亦難公平。
科技發展或許無限,但無論人工智慧發展到什麼程度,電腦作文評分,是不能取代真人評分的。
 
 新文盲 21世紀 邁入新文盲主義 2007/09/26 劉森堯
 
時序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東西方竟不約而同不自覺一齊邁向一個新文盲主義時代--完全自動自發,主動拋卻自由並捨棄知識……
人們常會這麼說:人類的天性傾向於愛好自由和熱愛知識。但依我觀察所得到的事實似乎並非如此,恰恰相反:人類自古以來都在逃避自由並反對知識。
西洋中古世紀從聖奧古斯丁時代到文藝復興時代,整整有一千年的時間,人們全然陷於昏睡狀態,這是宗教裁判盛行的年代,也正是教會威權高於一切的時代。契約規定得很清楚:我給你麵包吃,但必須沒收你的自由,而且記住,不可以有探索知識的好奇。當時古希臘羅馬的經典作品陸續出土,卻被當局判定為異端邪說,必須全面禁止。
我們看艾科所寫以中世紀為背景的《玫瑰的名字》一書,修道院裡的許多僧侶由於好奇驅使,想一窺傳說中收藏於修道院圖書室裡亞里斯多德的《論喜劇》一書,全都暴斃橫死,原來這本書上面塗滿了致命的毒液,誰好奇想偷讀就得付出生命代價。教會為什麼要禁止這本書?理由就這麼簡單:討論喜劇是不正經的異端行為,顯然牴觸了《聖經》的教誨。這是一個文盲主義極度囂張跋扈的時代,但相對也是一個平安穩定的時代,因為人們不要自由,也不要知識,正如《美麗新世界》所標榜的:穩定至上。
中國歷來的文盲主義較之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風格不同且花樣較多而已。首先是焚書坑儒,這是秦皇朝為了便於極權統治所施行的愚民政策,起先老百姓並不介意,但當局卻做錯一件事情:沒收自由和扼殺知識,卻不賞賜麵包。人們在意的不是你怎樣奴役他們,而是有沒有飯吃,這樣的政權做不到這點,便在短時間內立即以垮台收場,人們可以不要自由,不要知識,卻不能餓肚皮,這是西方中古世紀教會較為成功的地方。
中國主政當局後來改弦易轍,施行另一種愚民政策,那就是舉辦科舉考試,用籠絡方式順理成章變相走文盲主義路線:讀書是為了服務極權主子,我給你官做,但要聽話,有不同意見,重則處死,輕則外放。因此中國古代培養了一批婢顏奴膝的讀書人,很少人知道什麼叫作自由思想,或是什麼叫作知識的好奇,讀了一堆書,卻和文盲沒什麼兩樣。讀書人為了做官,寧可不要自由,不要自由人的知識,有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在主宰他們的命運。
時序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東西方竟不約而同不自覺一齊邁向一個新文盲主義時代,以前的文盲主義是因為有惡人作怪,但新文盲主義卻完全自動自發,主動拋卻自由並捨棄知識,特別是電腦盛行之後,人們的知性生活立即變得荒腔走板,電腦為我們料理一切,永遠不會出錯,傳統追求知識的熱情逐漸淡薄,我們莫名其妙被束縛住了。
我總覺得我們正一步一步在邁向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沒有宗教、沒有文學、沒有倫理親情和男女愛情,幾乎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穩定,一切秩序井然。
《美麗新世界》的時代設定在公元2500年,但依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我們可能會提早邁入《美麗新世界》,我們目前似乎正處在一個關鍵點上,新文盲主義為我們率先拉開序幕,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悲觀。
 
科科?揪團?破解新世代網路流行語‧劉坤豪 2007/11/09聯合報
 
「科科,揪團去夜唱好不好?」「好啊好啊,噗噗。」網路的發達帶動語言使用習慣的改變,火星文、注音文層出不窮,並且以極快的速度在改變、影響到人與人之 間溝通的方式。在網路e時代,若是不了解這些用語,那可真是「LKK(老摳摳)又SPP(俗趴趴)」了
隨著大眾媒體的普及與網路科技的發達,語言的結構和用法也跟著改變。許多被上一代認為是不雅,甚至「不入流」的新世代用語,在此趨勢下,逐漸滲透年輕人的 生活。從早期的SPP、LKK到最近的宅宅、揪團、乾塢女,到底他們怎麼用,代表什麼意思?又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呢?而大學生又是怎麼看待這些網路用語呢?
宅男 腐女 都是日本貨
日劇《電車男》在台上映後大為轟動,連帶使得「宅男」一詞廣為流行,特別是年輕人的對話,更是屢見不鮮。其實,「宅男」一詞,最初是由日語「御宅族」發展 而來,指的是熱衷於漫畫、動畫及電腦遊戲和次文化的族群,這些人通常足不出戶,以泡麵零食當作三餐,故令人與中文「家宅」的「宅」聯想在一起,幾經轉折, 變換出「宅宅」、「阿宅」等變體。

科科 揪團 「批踢踢」專用語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是許多大學生共同的回憶,幾乎各校都有專屬的BBS,作為班級間連絡情感或發布消息之用。目前國內最大的BBS系統,當屬創立超過12年的台大「批踢踢 站」,由於使用者大多為學生,用語自然較為活潑、多變,不受傳統中文的束縛。前一陣子爭論不休的學測火星文考題和「科科」、「揪團」等詞彙就是此一背景下 的產物。
「科科」或「ㄎㄎ」,是模擬日本卡通《櫻桃小丸子》中野口的笑聲而來,類似中文裡「潺潺」或「淙淙」等狀聲詞。其他如「噗噗」和「ㄣㄣ」等,也出自於相同的造詞法則,但以「科科」一詞最為常見。
至於「揪團」,則較符合一般中文的造字法則,可拆解成動詞「揪」和名詞「團」,意為「找人一起從事某些活動」,舉凡烤肉、唱歌乃至補習班報名或籌組讀書會等,只要有「徵求、募集、籌組」的意思,都可以使用這個辭彙。
作文爛不必「牽拖」網路用路
針對外界指責網路用語造成年輕世代語文能力大幅下降,大學生也有話要說。就讀政大財管系三年級的歐陽霆就表示,網路用語有其特殊的背景,不 僅方便溝通,也是一種團體歸屬感的表現,更是語言變化下的自然產物,「再平常不過了!」況且使用網路辭彙並不代表作文能力不好,主要還是疏於練習的結果。
師大譯研所二年級的陳宏綺也持相同看法。他認為,語言是有彈性的,會隨著時間不停改變,但這與作文能力毫無干係,只是使用的時機不同罷了。即使一個慣用網路用語的人,只要多看書,還是可以寫出優美的文章,重點是缺乏閱讀,不是網路用語太過氾濫,外界不用太過苛刻。
 
張曼娟:再不救 會失語07/10/30 【聯合報╱林嘉琪
 
叮!叮!上課手搖鈴響起,小學堂的作文課開始,主持小學堂的作家張曼娟走進教室,個個還在處於興奮與玩樂的孩子們鬧哄哄的,她知道小朋友無法專注上課,她從講一個關於旅行的故事開始。
張曼娟發現,現在的孩子普遍不喜歡閱讀,所幸沒有失去對故事的好奇和熱情。她說,「當孩子還在躁動,我就說故事吸引他們注意,他們會開始傾聽,等到愈來愈專注後,還變為子民,臣服於你的故事。」
講了一個階段,她就停下來換孩子接力,一起想像與經驗這趟旅程,等到故事旅程走到尾聲,張曼娟就說,好,我們今天的作文題目就是「去旅行」。
讓故事成為接力遊戲,再引入寫作,這就是在小學堂裡的集體創作實景。張曼娟觀察孩子練習寫作的情況,發現最大的改變是他們開始「有寫作文的意願了」。
張曼娟認為,現在的孩子普遍充滿不存在感,是因為他們不會表述自我。她說,「如果我們不急救國語文能力,我們會成為失語的一代。」因為孩子們喪失與人溝通的能力,就寄情在網路世界裡,因為他們只在那個虛擬世界裡才感覺到存在。
張曼娟說,練習寫作能訓練孩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也能培養他們掌握細節的能力。她觀察會寫、能寫的孩子普遍都是成績較好的學生,愛閱讀、能寫作的孩子能使用較多詞彙,對事情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好,在性格與學業表現上都比較穩定。
她提醒:「孩子閱讀與寫作,跟國中基測有沒有考作文,其實是兩回事,因為寫作是思考人生根本的問題,考作文只是人生階段的一個測驗,但是人常常遺忘了關於生命存在的巨大問題。」
 
高中生流行語「你很丁丁!」 正夯【聯合晚報07.10.26
 
「你很丁丁吶!」啥米?「砍掉重練!」啊,這又是什麼意思? 時下高中大學生總會自創流行語,網站更是有徵求「酷文」創意,「丁丁是個人才」、「砍掉重練」正是高居人氣排行榜首,如果你還搞不懂,可能會被封為「LKK」。
天線寶寶 腦殘代名詞
「丁丁」正是時下高中生最「夯」的人物,而由它所引生的口頭禪,乍聽之下,還真讓人摸不著頭緒;幾乎所有學齡前的小朋友都很熟悉出身於英國BBC電視台的 幼兒節目「天線寶寶」,四個寶寶一站出來,大人搞不清誰是誰,但小朋友馬上可背出紅色是小波、黃色是拉拉、綠色是迪西、紫色是丁丁,在寶寶樂園常有繽紛夢 幻的奇遇。
而其中紫色的天線寶寶「丁丁」原名為Tinky Winky,頭上有個倒三角形,是年紀最大的天線寶寶,他最喜歡的東西是紅色手袋,因其頭上倒三角形的造型曾引起爭議,被認為像男同性戀者,而成為天線寶寶最受注目的「一隻」。
「丁丁」現在被高中生、大學生拿來引喻「腦殘」,尤其「丁丁是個人才」更是反諷意味十足,所以現在遇到年輕一代跟你說:「你很丁丁!」一點也不要得意。
「砍掉重練」則是由網路遊戲慣用語,指的是刪除培育得不理想的舊角色,另再開新角色重新培育,它倒被引申指無法補救,直接重做還比較快。
炸開 代表妳很正
若妳自認長得還不錯,聽到有人形容妳「炸開」,那是「正」的意思,妳該得意;「虹彩妹妹」則是形容很High;但是若被說是「兩支日光燈」,就得好好反省了,因為那是指「兩光」,什麼意思,不說也知道吧!
還有「搬椅子」,表示看好戲;「叮叮噹」,則是用來表示講話真的太冷了,因為聖誕節麋鹿拉雪撬的時候都會有鈴鐺聲,而提到聖誕節,就會想到聖誕老人在大雪紛飛中,由麋鹿拉雪撬分送禮物的情景。
喜愛周杰倫的粉絲應該知道周董的口頭禪就是「很瞎」,指的是太扯或太誇張;「紅綠燈」,則指言詞閃爍;還有「HGW」,代表的是有褒有貶的「好狗運」; 「MG」就是麥假仙;「WHO SA」指的是「唬誰」;「sometimes」,大人絕對想不到,它竟是指的是「三太子」。
還有被喚做「小八」,好像也不怎麼好,因為它是從很有名的漫畫NANA引申出來的,「小八」被當作是狗狗的意思,大人聽了一定覺得哭笑不得。
 
 長大就退燒? 火星文燒過頭?長大就退燒【聯合報/記者王昭月2007.05.26
 
青少年間盛行的火星文,讓各界憂心下一代的語文能力走下坡,教育單位也急著想「解救」之道。不過高苑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陳靖文、郭正宜研究發現,隨著使用者年齡增長,火星文現象會自然退燒,有些走過青澀歲月的孩子,回過頭看火星文還會不屑地說「太幼稚了」。
「火星文」近年在網路持續發燒,自從網友公開一封寫給王建民的火星文加油信及大學學測有火星文入題後,更促成討論熱潮。
高苑科技大學講師陳靖文、郭正宜昨天在一場通識教育研討會上發表火星文研究報告,分析發現,夾雜注音符號、數字、英文或國、台、日語的火星文,所以在青少年間盛行,不外乎是書寫快速(電腦鍵入無需選字)、趣味十足且會形成同儕的認同感。
「妮粗換了迷」(你吃飯了沒);「Ball Ball you」(求求你);「56班親會,會來一堆歐氏宗親會的人」(無聊的班親會,會來一堆歐吉桑和歐巴桑);「罵我乾脆史努比算了」(罵我乾脆死路邊算了)。這些讓師長看了冒火的文章,青少年卻樂此不彼。
陳靖文指宋朝蘇東坡時期的「神智體」,就具火星文的雛型。她說火星文看似無厘頭,但經過文字符號轉譯後,其實趣味創意十足,可歸類為「文字遊戲」。
有人憂心,火星文現象如果延燒過頭,會造成下一代沈溺在網路語言的戲謔快感中,失去使用正確語文能力。
但陳靖文在課堂上的觀察發現,專一學生使用火星文的確很普遍,專二、專三後,有些學生就會覺得火星文是「國中的玩意兒,太幼稚了」,不屑再用。陳靖文認為,要提升下一代語文能力,鼓勵多閱讀,就能潛移默化。
 
寫作能力差 高中老師最頭痛【聯合報/記者張錦弘2007/05/11
 
Cheers雜誌調查發現,學生寫作能力低落,是多數高中老師隱憂,甚至連考上中文系的學生,再見都寫成「在」見。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背,老師勤改作文,才是改善之道。
Cheers抽樣調查300多名高三導師,請他們評論學生寫作、外語、數理、思考分析、學習等5大能力表現,評價最差的是寫作,最好的是外語能力,近6成5覺得學生寫作能力不好或很差,覺得好的不到3%。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秘、中山女中老師李素真感嘆,她教了國文30年,深深覺得學生寫作能力退步滿多的,最常見的 是辭不達意、結構鬆散、錯字連篇,即使是手寫作文,把時候寫成時「後」,等候寫成等「後」的學生比比皆是。
李素真分析,高中課本淺化、文言文減少,學生寫作的根基變弱;上課時數減少,老師每學期只能勉強擠出3節課讓孩子寫作文;加上以前國中基測不考作文,國文占分比率降低,更減少孩子練習寫作動機。
李素真認為,提升寫作能力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背經典古文,多涉獵余光中、張曉風、余秋雨、白先勇等現代名家作品,讀多了,寫作自然水到渠成。
學生寫作能力低落,逢甲大學中文系主任謝海平深有同感。他說,參與大考閱卷20幾年,發現寫得好的卷子愈來愈少,中文系學生也不例外,原因和大考國文出題方式改變不無關係。
他分析,現在大考國文強調題目靈活,不要求學生死背,問題是,不背經典作品,就無從模仿、吸取優秀的寫作技巧及文氣,這是老師教不出來的;電視充斥「做…的動作」等拖泥帶水的語言及錯字,也會降低學生用字標準。各級老師應勤改學生作文、確實糾正錯誤。
 
 阿楨   迷「網」少年 會打字不會寫字【聯合報╱記者游振昇2010.04.12
 
十六歲莊姓少年輟學一年半,自認在家上網也可以學習。台中縣警方日前訪視時,發現他注音打字速度飛快,卻幾乎忘了怎麼寫字,少年說:「這很正常啊,很多網友也說會打字,不會寫字了。」
警方表示,這類遺忘寫字的孩子已不是個案,因為太依賴電腦,常打字卻不寫字,最後寫字變得困難。
莊姓少年長相帥氣,台中縣警局少年隊員許光輝和他長談二個多小時,覺得他思想比同齡成熟,出口成章,要求他寫基本資料時,少年猶豫了一下,握筆姿勢不自然,一筆一畫寫完名字,要再寫地址和電話時,他說:「字都想不起來了。」
許光輝原以為他故意不寫,後來才知他一年半沒有提筆了,連照抄地址的「樓」字都錯,測試他的打字速度,少年不用看鍵盤,像超級打字員。
莊姓少年之前在台中市一所國中就讀,學校教務主任說,少年有嚴重懼學傾向,當時書寫就有障礙但不明顯,國一下幾乎完全中輟;校方請兩名輔導老師、四個替代役男到家裡關心他,他總是回答:「我害怕上學。」
他的雙親學識不高,對兒子愛莫能助。輔導老師訪視時,總是看到他坐在電腦桌前上網、玩遊戲或打字,幾乎足不出戶,頭髮至少半年未剪。
去年校方聯繫他要不要復學?莊姓少年告訴老師:「我沒有辦法念書了,很多字都忘記怎麼寫。」還說「我可以自己透過網路學習,不會寫字但我能認字。」
莊姓少年每天上網查資料、偶爾玩線上遊戲「魔獸世界」。他說,最喜歡看文學類的文章,常和大學生與社會人士在網路上討論文學,也愛寫文章,他自認寫的文章,同年紀的人看不懂,他是「孤芳自賞」。
許光輝說,少年在電腦的網路世界陷入太深,不喜歡和「真人」交談、接觸。少年說:「我習慣現在的生活,不被打擾,也不需在意別人。」許光輝鼓勵他復學或轉夜校讀書,他說:「我知道你們很用心,但是我不想。」
‧ 打注音飛快 一提筆像塗鴉
‧ 敲鍵盤對話 開口像機器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531299.shtml
 
法國挪威最新研究紙筆學寫字 效果勝電腦2011-02-07 中國時報 閻紀宇
 
 數位時代來臨,電腦成為教育的神兵利器,許多小朋友還沒學會寫字,就先學會敲鍵盤。不過法國及挪威兩家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就學習效果而論,攤開紙、拿起筆,塗塗寫寫才是王道。
 研究領導人、挪威斯塔萬格大學(University of Stavanger)的曼根(Anne Mangen)教授指出,從書本轉換到電腦、從手寫轉換到鍵盤輸入的過程,顯然會漏失某些重要的感官認知要素。例如在手寫時,動作與觸摸帶來的訊息回饋,顯然就多於敲擊鍵盤。
 曼根與法國馬賽大學(Marseille University)的神經生理學家維雷(Jean-Luc Velay)全面分析現有的兒童學習實驗,獲致這項「鍵盤不如紙筆」的結論。
 論文刊登於最新一期的《觸覺學進展》(Advances in Haptics)。
 其實不僅兒童,成人的學習也是如此。一項研究找來兩組成年受試者,讓他們學習一套全新的字母,一組使用紙筆,另一組使用電腦,一段時間之後進行一系列測驗,結果紙筆組大獲全勝。
 研究人員指出,手寫會在大腦職司感覺動作(sensorimotor)的「布洛卡區」(Broca)留下所謂的「動作記憶」(motor memory)印記,幫助學習者藉由視覺辨識知他寫下的文字,並強化記憶這些文字的能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顯示「寫」與「讀」兩種活動看似不同,其實有密切關聯。
 
漢字書寫邊緣化 近四成提筆忘字2011-02-07 中國時報 楊明暐
 
 中國大陸第二屆全國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優秀獲獎作品展,最近在北京舉行。隨著電子時代到來,漢字書寫逐漸被邊緣化,幾乎面臨傳承危機,專家呼籲應盡快制定中小學生漢字書寫標準。
 據大陸媒體報導,一項針對書寫的網路調查顯示,三七%的人經常提筆忘字,甚至很多不難的字都忘了怎麼寫;二二%的人要寫字時首先想依靠的是電腦,而不是筆;一六%的人覺得除了自己名字寫得還行,其他字基本沒法看;一三%的人聽課或是開會,最怕的就是記筆記。
 硬筆書法家袁強表示,一九九○年代,能寫一手好字是很光榮的事。當年他任教的硬筆書法班十分熱門,學生數以千計。那時他一周要教五十多個班。如今,袁老師每周只教兩個班的學生,人數不到七十人,令他非常感慨。
 袁強分析,現代人寫字機會越來越少,特別是電腦普及後,幾乎沒機會用筆寫字,且現代人對傳統書寫缺乏重視。很多家長讓孩子上數學班、英語班,但不會讓他們上書法班。學校的寫字課也多被其他科目佔用,學校老師不再強調寫字,甚至自己都不再寫板書,改用電子文件,使學生失去了學寫字的榜樣。
 專家建議,為保護漢字書寫,有必要制定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考核標準,讓學生重視書寫;提高教師板書能力,作為學生的榜樣;成立公益性質的漢字書寫指導中心

『上網成癮是精神病』惹爭議 滬專家明確否定
 
  上網成癮就是精神病?有媒體近日報道《網絡成癮診斷標准》已通過專家認證,將網絡成癮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一時間網上爭議聲四起,許多網友都擔心被扣上『精神病』的帽子。滬上權威心理專家昨天表示,網絡成癮是由綜合因素造成的,至今尚不能界定為疾病。另外,網絡成癮的標簽還會給假性網絡成癮者造成心理傷害。
  網癮臨床治療未有過標准
  《網絡成癮診斷標准》曝光後,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許多網友將自己情況和標准比對。在一個論壇上,有網友留言:我看評論成癮,一天不看就受不了,內容可以不看,評論不得不看,算不算精神病?但最郁悶的還不是這些『擔懮者』,不少熱愛網絡游戲的網友紛紛發帖:『即便我們成癮,但憑什麼說我們是精神病?』
  『網絡成癮至今還難以斷定是一種疾病,精神病更是無從談起。』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兒童心理學專家杜亞松教授指出,『疾病必須是具有區別於其他疾病的明顯癥狀,而精神病則必須是精神活動紊亂。但是網絡成癮可能是精神障礙的早期表現,可能是社交行為引起的,也可能僅是一種情緒的體現。如果僅僅以過度上網影響生活來定義精神病,那麼神經衰弱,甚至是失眠也能稱為精神病了。』
  上海市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懷海表示,目前沒收到在臨床中需使用該《標准》進行診斷的通知。單懷海告訴記者,網絡成癮即被列入『精神病』范疇,這樣的提法不科學。單懷海解釋,網絡成癮只是一個概念,不能將之稱為精神病。
  正因為網絡成癮復雜性,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對於網絡成癮的臨床治療上從未出臺過標准,目前對網絡成癮的判斷是基於CCMD-3(《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診斷標准》)和ICD-10(《國際疾病分類標准》)綜合判斷出來的。杜亞松說,上海也在抓緊網絡上癮方面的研究。
  輕易判定網癮不利治療
  更多的心理專家則認為,網絡過度使用,有專門的診斷標准將會帶來其他的負面影響。心理學界近年來一直呼吁,輕易判定為網癮,不僅不利於治療,而且可能會對一些『假性網癮』的青少年產生身心不利影響。
  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從今年5月起開設了專門的青少年網絡成癮門診。前來就診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持續上網就開始懷疑孩子有網癮,擔心會因此影響學習。
  相關專家透露,網絡過度使用有專門的診斷標准,胡亂給孩子貼上標簽可能會因為負面期待而把孩子推向難以自拔的真網癮。不要把所有的孩子持續上網的現象都定性為網癮,因為網癮背後可能是孩子渴望更多愛、可能是孩子在學校裡遇到了挫折、可能是他反抗父母的一種方式,如果能夠發現並對癥下壓,網癮可不治自愈。(陳裡予) (來源:新聞晨報) 
http://news.big5.hebei.com.cn/system/2008/11/13/010124724.shtml
 
港20萬中小學生上網成癮
 
 【本報訊2006-05-21】(記者 梁嘉儀)近年本港發生多宗青少年因沉迷網路世界引致失控,斬人、輕生等事件,但有專家指出,曝光的案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一項調查顯示,全港約有20萬名中小學生已「上網成癮」,即每5人中便有1人沉溺網路上的虛幻世界而不能自拔;另有10萬名為高危一族,正在上癮邊緣。有學者表示若情況惡化下去,嚴重者可演變成「電車男」般的上網自閉者,甚至會患上精神病,把虛、實世界混淆。
 路德會賽馬會華明綜合服務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於去年5月開始合作進行一項調查,研究青少年有多沉迷、多依賴網路。至今年3月為止,成功收回6121名來自高小及中學生的自填問卷。結果發現,約有20%受訪者被界定上網成癮;只有約30%受訪者認為自己絕對不是「上網成癮」或「過度使用或倚賴互聯網」。
  多數自認學業操行不及人
 調查又發現,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及非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有不同的互聯網使用模式。兩者使用電子郵件的情況相若,但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較多進行網上遊戲、網上交談、閱讀或張貼信息、下載軟件、歌曲及電影等活動,但卻較少利用互聯網搜集與學業有關的資料。同時,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學業成績及操行較差,家庭生活亦較不愉快。
  嚴重者產生幻覺「網上自閉」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石丹理表示,本港約有20%青少年已上網成癮,和世界上其他地區差不多,如美國為5至10%;台灣15%,以及韓國20%。
 石丹理說,從調查推論,全港約有近20萬青少年「上網成癮」,另有10萬人高危。其中初中生嚴重一些,「初中生開始想自立,接觸很多事物。其實好多青少年問題都會出現在10至16歲這年齡群上。」他說上網「癮」起,「患者」可能會數日不吃飯、與人關係差、出現產生幻覺的精神病症狀。演變下去,到20來歲惡化成「網上自閉」,亦即隱蔽青年。他建議政府和學校分別強化家長和學生的互聯網教育,倡導正確使用方法。
  患者:成績差沉迷打機彌補
 中四學生阿傑(化名),於中二時因「上網成癮」而要接受輔導。究其原因,竟發現與家人和學業有關。他的父母早出晚歸,缺乏照顧,加上母親對阿傑諸多不滿,缺乏認同,和弟弟感情又欠佳,在家中完全得不到滿足感。在校內,又因成績差而得不到成就感,於是終日尋迷網上遊戲世界找尋彌補。
 「玩遊戲,可以升級、愈高愈勁,在遊戲中打得勁,可以隨時隨地蝦人,別人不敢反抗,話晒事。」阿傑表白說,「為了能夠升級、買武器,我試過偷父母的錢。」過份沉溺,溫書時仍想著遊戲事,無心讀書下,學業成績更差,與家人關係愈差,陷入惡性循環中。後來藉助社工和祈禱幫忙,終於不再沉迷,和家人和好。
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5/21/YO0605210002.htm
 
虛擬空間的恩怨情仇—台灣BBS的糾紛型態與管理機制初探研究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張紳震
  論文摘要:
    本文主要整理過去社會學中對人際糾紛的起因、類型做一個整理,並探討網上虛擬社群是否能夠產生如同真實世界的人際網絡強、弱聯帶關係。研究者認為,在網路上的社群同樣有其強弱聯帶關係。同時經深度訪談後,研究者發現在不同的BBS討論區中,的確有不同的文化、使用規範存在,而不同的討論區,其人際關係型態也會有所不同,至於對糾紛管理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另外就是在BBS中,糾紛的型態大多數是意識型態所導致。更重要的是,在過去文獻中認為影響糾紛形成的信任、不確定感、權力等三個因素之外,在BBS中,「匿名性」的影響程度便被突顯了。
  1.研究動機與目的
    電腦網路其實就是人際網絡。當我們驚炫於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能力,迷失在萬千網站資訊叢林之中時,我們很少會注意網路正在匯聚人們的情感交流,一群人因為共同興趣、共同話題、相互溝通而形成一個網路社群,於是掌握社區居民的個人資訊,與之感情互動,並發展出與真實世界無異的人際強、弱連帶關係。透過網路的連結,過去日漸崩解的人際關係連帶又巧妙地接續在一起,而形成另一種型態的「社群」(community)。
    「溝通人間情,連接世界心」,一句電信公司的廣告詞,卻也生動地說明網際網路連接了世界各地,包含不同種族、文化、性別的人們交相討論。由於網際網路大多數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討論,相較於真實世界,人們缺乏了許多社會線索去了解電腦螢幕後的真實身份,再加上每個人彼此所持的利益、對事情的理解、腦中所存的意識型態各異,糾紛在所難免。
    另外整體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來看,由於網路社群已經自過去學術菁英社群專屬,專用於學術與研究的使用型態,過渡到商業化且普及於大眾階段,大量網路使用者湧入網路世界所導致的結果,雖然未必全盤推翻原有學術菁英社群所建立的網路文化,然而網際網路商業化的結果,卻也使得整體使用人口型態造成改變,間接造成的網路整體的文化改變(黃慧櫻,1999)。而許多不同的意見、文化、情緒、意識型態的交雜下,糾紛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若網路上的糾紛解決是以報復方式為前提,可以想見的是,這樣的規範勢必會引起其他使用者的挑戰、不滿,或者可以預想一種狀況,就是各網路社群之間的對立情勢增加,而各社群內部則更顯封閉,缺乏彼此交流、溝通的管道。有鑑於此,本研究希望透過質化研究的深度訪談方式,邀請國內BBS站的站管、版主及使用者,透過整理他們的經驗和看法,了解在網際網路上的規範是什麼?BBS上的糾紛型態有那些?人際關係的影響在網上糾紛的過程中,有著什麼樣的地位?而最適合的網上糾紛仲裁機制是什麼?
  2.文獻探討
  2-1人際糾紛的成因及類型
    人類的社群在日常運作的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糾紛問題需要解決。糾紛的功能在於協助人們了解彼此人際關係的界限及範圍為何;糾紛若來自於外面,則有助於加強團體內成員的聚合力,但也可能破壞團體對該糾紛的思考及處理能力;若糾紛是發生在團體內,則有助於團體更加清楚其目標及要求,但也可能使團體產生分裂 (Roxane & Dudley,2000)。
    Lam在研究cyberspace中的MacMarines時就指出,當MacMarines的成員中受到外來者的威脅時,就群聚在一起反抗;而由於Mac電腦使用者是屬於少數人,所以平日該社群成員彼此間也會互相打氣,或者是認為自己為一群優秀的電腦玩家,成為一種屬於該社群的我群意識(Lam,1999)。透過網際網路,將一群愛好Mac電腦的使用者串連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經驗、心得,時間一久,就發展出了情感連帶。而面對社群外的人前來挑釁,便同仇敵慨、槍口一致對外。
    同樣地,網路上的社群會受到外來者的侵擾,但社群內成員間同樣會有糾紛產生。互動頻率增加了、彼此話題增加了、關係中逐漸融入了情感因素了,發生糾紛的可能性便在所難免。Roxane & Dudley便認為,糾紛是不可避免且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一種自社會及個人一種本質上的改變;是一種人際溝通下的自然副產品。因此,糾紛自然有其有其功能,它提供了一種「效果」,這效果可能帶來的是一個建設性的改變,不過,糾紛如果失去控制,則負面效果便可能發生。
    Wellman認為(1998),「交換資訊」只是網路上來往、交換的各種社會資源的其中一種。因為網路上的成員其實也發展出各種在真實世界中可見的人際情感關係的強弱連帶。Peter & Trudy Johnson-Lenz(1994)在他們的研究當中,就發現網路可以建立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彼此的支援行為(mutually supportive activities)、社會交換(social exchange)以及集體安樂的感覺(sense of collective well-being)。
    不過,無論是真實世界或是網路上的社群,其屬性、本身社群的規範各有不同,同樣的議題並不見得在每個版面上都能成為受到關注的議題。在同性戀討論區中討論同性戀政策,討論的重點可能是在能否滿足同志族群在社會中的平等、自由訴求;但是出現在政治討論區中,可能就呈現出同性戀是可鄙、不值一顧的樣貌。
    Druckman(1993)整理了過去的實證研究發現,糾紛可以分成利益、理解、意識型態所造成的不同型態。他認為了解糾紛的各種成因,才能夠進一步地設計糾紛管理、解決的策略:
  利益(interest):是指每個人所喜歡的結果並不一致,而造成利益的糾紛通常是因為有形的資源或報酬有限所致。
  理解(understanding):是指各人間對如何達成目標及結果彼此意見不一或有不同的認知,但和利益所導致的糾紛不同的是,因為理解不同所導致的糾紛,是各方仍有共同的結果要去追求。
  意識型態(ideology):因為意識型態的不同而導致的糾紛,是最難透過協商而解決的。因為當各種不同的意識型態存在於利益的糾葛當中,或是有立場各異的團體本身存在著不同的意識型態時,都會讓糾紛難以解決。
    從Druckman的整理可以看出,因為利益或理解而形成的糾紛,透過協商(bargaining)、辯論(debating)或第三者仲裁(third-party intervention)的方式,可以找到一個各方可以接受的解決或協調結果。但是正如以往社會學者對於糾紛的研究(Simmel,1955;Coser,1956;Hammond,1965;轉引自Druckman,1993),糾紛當中如果牽扯到意識型態的問題,就沒有那麼好解決了。因為意識型態容易讓一個人的立場變得固執,甚至到最後變成一種意氣之爭了(Hammond,1965;轉引自Druckman,1993)。
    就研究者在網際網路中的觀察,絕大多數的BBS討論區,之所以成立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要去達成,起初的目的都是能夠讓有共同興趣的網友,有一個能彼此交換資訊的管道。但許多BBS的討論區其後都發展出版聚、家族聚會,或是將討論區當做一種聯絡感情的管道。而在一些常會發生糾紛的討論區,如軍事討論區(如兩岸彼此之間的軍事競賽…)、同性戀討論區(如同性戀婚姻是否該合法化…)、研究生討論區(如大學體系與技職體系的相關討論…),研究者的觀察是較傾向於網友間的意識型態不同所造成。
  2-2影響糾紛形成的因素
    當糾紛發生在不同的情境時,人們會有不同的考量以面對糾紛並產生不同的結果。結構論者便將焦點放在糾紛的狀況上,這派學者發現,信任(trust)、不確定(uncertainty)、權力(power)這三個因素會去影響個人在糾紛狀況下考慮到其他人並做出某種決定。
    信任別人者則通常假設他的行為有一正面的意義,雖然他不會否認人際關係中含有某種程度的負面成分,但他通常會花較多時間去平衡自己的認知,並讓糾紛所可能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而不確定感(Uncertainty)通常是在糾紛發生時,人們得不到充分的資訊掌握其他人的動機、目的及行動,或者不清楚其他人對自己的反應為何。
    權力(Power)一直給人一種負面的印象,認為當一個人擁有了權力,就可以在某些方面強迫其他人做某些事情。但是Folger & Poole卻指出,有時運用權力在管理糾紛上,有其必要性。因為擁有權力的人有其影響力去對糾紛的狀況進行分析,並進而解決(Roxane & Dudley,2000)。
    傳統對權力的觀點,是認為強迫某人做其不願意做的事。而自傳統權力觀點看糾紛的管理,擁有權力者在人際關係中佔有其一定地位,當其他人認同到擁有權力者有獎懲能力時,權力者才能發揮此種功能;而權力也有從屬的功能,權力必須依靠在某人能影響其他人目標,而且有資源能使其他人完成其目標時,才能夠被彰顯出來。而擁有權力的人,能夠有資源去說服其他人、改變團體或人際的行動作法、以及阻止他人捲入糾紛當中。權力就像一個「糾紛的建築師」,它不僅會導致糾紛的發生,權力也能讓人們有對策去解決糾紛。權力也能型塑人們在糾紛情況中,對自己的選擇方式及對他人行為的理解。不過在一個糾紛情況中,也會參雜著「信任」及「不確定感」這兩個變數 (Roxane & Dudley,2000)。
    從以上的討論,人們對於糾紛的定義是可能隨著彼此的人際關係及個人特質的不同而有所轉變。放在cyberspace中的糾紛仲裁機制討論,在討論糾紛的認定及仲裁方式的考量時,個人對他人的信任、不確定感會直接影響到權力的行使,而權力是解決糾紛的唯一方法。
  2-3網路上有沒有團體/社群的存在
    由於研究者的重心,將放在網路上的團體或社群的人際關係1,在糾紛發生時是否可以從中扮演仲裁的角色。因此網路上有是否存有具有人際關係連帶的社群或團體,是本研究的論述重點之一,之後才能進一步堆砌整體的研究假設及命題。
    Wellman認為,許多網路上的團體原本並沒有打算有情感支持的功能,但也會慢慢地產生友誼、社會支援、歸屬感的功能。像是在台灣的Motss(Members of the same sex)同性戀討論區,原本也只是希望台灣的同志能夠在網路上有一個交換資訊、發言的管道,但從1995年發展至今,其實我們可以在上面觀察到同志間彼此情感間的互相支援,不僅是在討論區中的行文中,更利用其他網路功能(如IRC、chat、ICQ),這個現象尤其在Motss版中出現爭議問題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當然,這樣的情感支持並非一夜之間就可以發生,這必須要長久下來所建立的信任為基礎,才能形成(Wellman,1998)。
    許多網路上面的團體,其成員彼此之間只存有一種關係。Komito(1998)則舉了一個例子說明這樣的團體,其可能的現象:若有一個網路討論團體,有很清楚的確定會員身份的規則,而且新進成員都必須接受調查,而成員的離去或加入並不會引起多少的抱怨或注意,而這樣一個團體,其實該成員並不會對其團體有太多的注意,甚至可能不認為他是其中的一員。對個人而言,其實他並沒有花太多的心力投注在這個團體中,只是純粹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或任務而已。而這就可以說明為什麼為什麼有時團體分裂或消失時,人們會毫不關心的原因了。
    Komito認為,網路上的團體大多都強調平等,不會有人喜歡權威在其中介入。因此利用中央集權的手段會使網路使用者感到不悅,也不喜歡有仲裁者(moderator)去決定誰可以加入或被趕出名單。所以人們解決衝突的辦法就是離開這個團體(Komito,1998)。
    社群(community)和團體(group)的差別就在這邊。社群有一個集體意識,不像團體沒有一個穩定的關係,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是不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如果有人潛水的話,你更不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
    從Wellman對網上虛擬社群的觀察,虛擬社群同樣可以建立起有如真實世界的強弱聯帶關係。既然在網路上存在著人際強弱聯帶,從前面的文獻整理,當人們間有了強聯帶關係,彼此間便有了信任基礎,並且發展如互惠、相互了解的機制。有了信任為基礎,使得人們得以安然地面對不確定的環境2。如此,在許多結構論者所認為能夠影響糾紛形成的原因中,信任及不確定性便得以獲得控制。而另外有關於「權力」變項影響糾紛形成,目前國內BBS站都設有站務、版務…管理階層,屬於正式制度上的權力擁有者。因此本研究想要透過質化研究的深度訪談形式,了解受訪者對BBS的規範認知為何?BBS上的糾紛型態有那些,和過去社會學在討論糾紛型態,有何異同之處?人際關係的影響,在糾紛形成的過程中,有著什麼樣的地位?最適合的糾紛仲裁機制又是什麼?
  3.研究設計
    本研究希望透過質化研究的深度訪談方式,邀請國內BBS站的站管、版主及使用者,透過他們的經驗與看法,了解BBS站的糾紛型態等相關問題。
    選擇質化研究,是因為無論是利用網頁問卷或是電子郵件問卷的型式,受訪者的母體無法確定、回收率過低,都是過去研究者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所曾遭遇過的問題。而選擇BBS站的站務、版務及使用者,是因為自台灣發展網際網路時,BBS可謂TANet最普及、最受歡迎、使用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一種服務(趙國仁等,1995); 
  4.訪談結果
    在對受訪者的訪談過程發現,無論是否有站務、版務經驗的使用者,對BBS的使用規範認知,都認為應該按照各個討論區的屬性來發表文章,也就是認為不應該將不屬於這個討論區討論內容的文章發表出來。還有就是不應該在討論區上貼廣告信、誹謗他人。不過miyu則提供了更進一步地觀點:
最早印象是學術網路的那一套規範,可是商業網路已經不理會這一套使用規範了,所以現在網路上面的亂象,有一部份也是源自於此。因為在我五、六年前使用網路時,使用人口型態比現在單純,人們的關係會比較和諧,還有就是不會收到廣告信。再加上上網人口比較少、侷限於大專學生的使用族群,所以衝突狀況比較少、認知觀念也比較接近…。
    不過,受訪者都認為BBS站使用者應該要了解網路上的使用規範,而站方也應該要訂定詳細、清楚的管理規則,所以要維持BBS上的秩序及規範,應該是由站方及使用者共同努力。不過Naïve網友認為,BBS站的站務及版務應該有責任告知使用者使用規範,而在糾紛發生的時候,應該有責任和義務要去處理這些糾紛問題。
    而受訪者均表示,其實大部分BBS討論區上的糾紛,都是「自家人」所引起的,也就是討論區內的網友,針對具有爭議性的討論題目彼此針鋒相對、辯論、吵架,反而是外來者較少來鬧場。
    「小王」是軍事連線版的版主,管理版務已有兩年經驗,就他的觀察:
常常有吵架的問題。原因有很多,不過大部分是理念不合,像是台獨和統一的議題。因為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所以在討論軍事時,常會有擦槍走火的問題發生。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意識型態的問題,因為有些人會在這個討論區尋求一種國家的認同感,或者對現實的一種投射,所以看到版上有一堆「親大陸」的人,就會開始打…。
    不過,「小王」表示,雖然在軍事版上大家會對意識型態的問題彼此開火,看久了也知道那些ID會去討論什麼議題、會站在什麼角度發言,不過卻沒有很明顯彼此聲援,也就是小團體的存在:
在這個版上討論的水準都有,如果你真的是不講理的話,是沒有辦法在這邊生存的。像有一些大陸的網友發表文章,純粹都是挑釁為主,沒有什麼討論價值,或者是他們討論的東西是「不通」的。這樣的人根本不用我們出手,版上「能人濟濟」,每個人都能提出數據及事證去反駁。像我們版上有許多電子及電機背景、防衛雜誌的編輯或作者,所以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在這邊搗亂的。就算你要講台灣的IDF沒有大陸的「殲八」來得強,也要提出實際的數據才行,否則一樣沒有人理你的。
    「小王」認為,與其說在軍事討論區中,各方對於某一個軍事武器性能彼此針鋒相對視為糾紛,倒不如是看做一種「辯論」要來得恰當。不過卻有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
  …在某一段時間內,會貼一連串具有爭議性、會去碰觸這個討論區當中的不成文規範中,較為禁忌的話題。像是那種具有政治意涵,但是卻又巧妙地和軍事扯上關係。這種人通常是意識型態很鮮明的人。
  不過若將軍事版的發展分為早、晚期來看。早期的軍事版政治意味很重,常常會為了統獨問題而吵成一團,網友的討論是不成熟的。到了現在,漸漸會變得比較和緩,會覺得吵架是無聊的,也不會得到什麼東西,所以我們會自動地跳過挑釁的文章,而讓討論歸討論。
    從「小王」的經驗及意見可以發現,在軍事版上有許多糾紛是來自於意識型態以及理念上面的不合,但即使如此,其中也有許多專業知識背景來當做彼此激烈討論的材料。同樣有激烈辯論的討論區,「TTRKing」是經濟學轉信討論區的版主,他同樣認為在經濟學討論區中,專業知識是很重要的。
    同樣是BBS上的討論區,「小紅豆」和「墨魚」是一對女同性戀人,他們過去長期在淡江蛋卷的「拉子天堂」版,不過該版所呈現出來的糾紛型態及成因,卻與「小王」的軍事連線版有截然不同的面貌。小紅豆認為,在「拉子天堂」版上的糾紛,通常是私人恩怨檯面化:
  在我們的版上,常會有一些糾紛是莫名其妙地出現。像我之前曾經貼過一篇名為「為什麼國立大學學費這麼貴?」的文章,就有一個網友和我槓起來。另外還有就是在拉子圈中,常常會有一些人彼此起來成立一個「家族」,而會有一些聚會之類的活動。不過,各家族之間常常會因為這個家族中的人搶了誰的女朋友、或是有人分手而交惡,彼此家族可能因此而會有對立…等情緒因素在裡面。所以常常看到討厭的人在版上貼了什麼文章,就喜歡過去挑釁,讓檯面下的私人恩怨利用檯面上的文章來藉題發揮。
    從「小王」和「小紅豆」的經驗,BBS討論區的糾紛起因是意識型態以及私人恩怨所引起。正如前面文獻整理,糾紛有因為利益、理解及意識型態所造成,在網路上的BBS使用者,同樣會因為爭取有限的資源而產生利益上的糾紛。
    「Miyu」曾是台大椰林MUD討論區的版主,同時也是台大椰林MUD系統大神團中的一員。就他的觀察,使用者會因為在MUD系統中的經驗值、戰鬥係數…等等原因,而和其他使用者產生糾紛衝突:
由於MUD是一種遊戲,所以在我們版上比較常發生的問題是,管理階層因為將遊戲程式做部分的修改,因此和使用者間產生糾紛;另一部份就是使用者間因為經驗值、錢、裝備的問題而產生糾紛。MUD就像一個社會縮影,你有這些錢、裝備,一定會有人去偷、去搶,這種狀況在MUD中同樣會發生。雖然私人恩怨也有發生,不過都是比較少的。在我們討論區,很多都是因為利益的的關係。像我掌管的DR MUD是一個程式難度較高的遊戲,有些資源是很難取得,就連我們這些老手也不見得拿得到。不過就常常會有一些剛玩MUD新手,一進來就要求很好的裝備,進而會形成老手和新手間的對立問題。所以說穿了,人都是會想要站在一個頂點、想要獲取一些不同的東西,來突顯自己的地位…
    從「小王」、「小紅豆」、「miyu」的說法,我們可以發現在BBS中的糾紛型態,大多是因為利益的爭取、意識型態的不合所引起的,或者是像拉子天堂那般的糾紛型態,是因為私人恩怨所引起的。我認為,BBS的糾紛型態之所以會以這兩類原因,是因為絕大多數的BBS討論區成立,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或目的去達成。像在彩虹夜總會BBS站中,曾經有一個「常德街事件討論區」,那是該站為了因應台北市政府曾經在台北市常德街對同志不友善的臨檢而成立,相較於其他的BBS討論區,成立目的大多是為了能提供有興趣的網友交換資訊,是不相同的。
    Wellman認為,網上的社群同樣會產生如真實世界一般的人際關係,即使是這個討論區或社群原意是為了交換資訊,一樣會產生人際情感連帶。在「小紅豆」的看法中,我們可以得到了證實。網友「Naive」是壞女兒站的版主,在她的管理經驗中,一樣有因為人際關係而形成的糾紛:
  我在壞女兒站的三年來,我常常是匿名版中的受害者。可能是因為我認識的人還不少,一些可能對我可能有意見的人,就會把我的ID貼出來罵一下,這時就會出現擁護和討厭我的人分成兩派人馬互相對罵。曾經有一次就是兩位朋友因為用了很激烈的言辭,結果還被站方刪除帳號的處分。雖然我都認識這兩邊的人,可是事情發生時,我並不知情,還是透過朋友主動幫忙聲援和告知,我才知道的。
    從以上的訪談過程中可以發現,其實無論是像軍事轉信版的討論區,或是像淡江蛋卷「拉子天堂」轉信站非轉信版、壞女兒站的非轉信站非轉信版,其中的糾紛,絕大多數都是由討論區當中的使用者所引起的。雖然有意識型態上的不同、利益上的衝突或是人際恩怨的糾葛,但並不是過去研究網際網路糾紛的研究者所觀察到的,都是外來者挑釁所造成的。
    影響糾紛形成的原因有三:信任、不確定感和權力。在前面的訪談結果已經可以發現,BBS中的討論區的確存在著人際聯帶,同時網友也會因為看到自己的朋友受到別人的攻訐而挺身而出。那麼是否討論區中使用年資較高的人(一般泛稱老鳥),在處理網上糾紛較為使得上力?還是要訴諸一個正式制度的權力擁有者,也就是站務或版務出面管理糾紛,較為妥當?
  像你去椰林站上看軍事版,他們不見得都只是在非轉信版出沒,也會出現在轉信版上。只是轉信版的使用者比較雜,討論的東西常常會被打斷。像他們所貼的文章真的是有份量。所以如果版上有糾紛的時候,像台大電機、台大椰林的軍事版版主,在發生糾紛時出來講話,真的是有份量,而且還可以間接去左右一些輿論的走向。一方面是他們在這方面用功很深,我們都看得到,而且平常我們在網路上都熟識,所以他們講話是有一定的份量的。
  不過像許多版主一方面在軍事方面學有專精,另一方面又是版主的身份,所以倒不會說發生糾紛時,就一定會用老鳥的身份去緩頰或是用版主的權力去砍信…之類的。不過,如果發現有一系列的文章太過於激烈,或是脫離討論區的主旨的話,我們會有版主的「聯合砍信公告」。
    從「小王」身為版主的經驗來看,他認為在軍事連線版中,的確存在著地位崇高的「老鳥」。這些「老鳥」無論是否有擔任版主,其長久建立下來的名聲和威望,是可以去為一些版上的糾紛緩頰。「小王」還說,如果他對「老鳥」發表的文章有不同意見的話,還會先私下和其他網友商量要如何措辭才敢發表出去。
    不過「小王」不認為利用版主管理糾紛會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在轉信區當中,參與討論的人太多了,即使有心人在挑起戰端,連線版主只能刪除版內的信件,除非是發信的來源站做處理,否則其他的連線版主並無法對該名使用者有刪除帳號、停權的權力。
    不同的討論區對於誰來管理糾紛有不同的看法。「小紅豆」就認為,在發生糾紛時,「老鳥」並不見得能夠有什麼緩頰的功用,不如透過版主來管理:
  在這個版上,許多人都是不同的家族。剛剛也說過了,有時候在版上吵架是因為檯面下的恩怨所造成的,有的人自認為是老鳥,想站出來緩和場面。可是,不管再怎麼說,都還是有比她要老資格的人,那怎麼辦?而且有時候她們這些自稱為老鳥的人,通常都是屬於某一個家族裡的一份子,講話自然就不會客觀,再加上有的老鳥講話,感覺很倚老賣老,很難讓人信服的。
    「小紅豆」和「墨魚」都認為,由於老鳥在討論區中的發言地位不見得中立,可能會有偏袒於某一方的疑慮,所以在糾紛發生時,由正式制度所賦予管理權力的版主是最好的管理者。不過,「小紅豆」也承認版主同樣可能身處某一個家族中一份子,一樣可能會有偏袒的情況發生,能解決的方式就是版主自己本身的道德了。
    「小紅豆」、「墨魚」、「Naive」在訪談中都表示,版主在BBS的糾紛處理中責無旁貸。不過就「BoyBoy」擔任站管的經驗,站務的權力擴張及嚴格的使用者身份認證,卻可能讓上站人數銳減:
我們的站之前倒過一次,原因是校方覺得學生濫用匿名的特性,對學校做過度的攻訐。所以現在新站開放了,我建立了比較嚴格的認證制度。就我的觀念,在制定規範時會拉到人性的最低點,把所有人都當做「最壞」的時候來規範,因為有時候你對使用者太好,就會有人要鑽漏洞。不過相較之下,現在新的BBS站比之前的BBS站上站人數少了三分之二。
    「BoyBoy」提到了一個問題,也就是網路的一個特性—匿名性。在其他使用者的訪談中,有許多使用者都表示,匿名性是在管理上面的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影響糾紛形成因素之一。
    「小紅豆」覺得,因為網路上面有匿名的效果,所以有很多人就拿網路來當做是一種發洩的方式。「Naive」的壞女兒站之前將匿名的抱怨版(complain)第二度關閉,原因是:
…有些人以為有匿名的方便性,會公然指出某人的ID去批評、中傷,或者是有人挑起一些話題,使得版上出現一些正、負面都有的文章,不過通常因為負面效果大於正面意義,所以站長經過考慮後,還是將匿名版整個關掉了。
    「miyu」也認為,許多BBS使用者都以為匿名是找不到本人的,還將BBS或網際網路當做一種發洩管道:
這就有點像最近「天堂」的遊戲,標榜的就是你平常在真實生活所做不到、不敢做的事情,可以在網路上實現。那有的人就搞不清楚說,其實在網路上你的身份、你的IP其實還是可以trace到的,所以就會在網路上放話或挑起一些問題。我覺得這是整個教育環境沒有教導資訊素養是有關的。
    正如墨魚所說的:
  網路就像一個小型社會,它把本來住的遠的人拉近了,原本是不同地方、習慣的人一下子拉近了,糾紛自然會產生。
  5.研究發現與研究建議
    經深度訪談後,研究者發現在不同的BBS討論區中,的確有不同的文化、使用規範存在,而不同的討論區,其人際關係型態也會有所不同,至於對糾紛管理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另外就是在BBS中,糾紛的型態大多數是意識型態所導致。更重要的是,在過去文獻中認為影響糾紛形成的信任、不確定感、權力等三個因素之外,在BBS中,「匿名性」的影響程度便被突顯了。
    像在「小王」的軍事討論區、「TTRKing」所處的經濟學討論區,使用者的發言背後都有實際的數據及資料為佐證,並不是使用者在討論區中大放厥詞就可以挑起糾紛或是得到他人的回應。相較於「小紅豆」、「墨魚」所處的女同志討論區、「Naive」的匿名抱怨版,該討論區相較於軍事、經濟學討論區,在發言上並沒有一個專業的知識背景可以提供使用者做為判讀的依據,同時這類的討論區較為容易參雜個人的情緒在其中。
    所以無論是軍事或是抱怨版,在訪談中,受訪者都認為在討論區中的糾紛都會較偏向於意識型態所產生的糾葛,但是在女同志討論區,受訪者認為最好的糾紛管理方式是訴諸於版主這樣的權力擁有者,但在軍事討論區,受訪者卻傾向於使用者的共識決。在軍事討論區、經濟學討論區,強聯帶關係所呈現的型態是來自於對專業知識素養的信任;而在女同志討論區來說,卻是植基在情感的基礎之上。不同的基礎所建立起的人際聯帶關係,自然在處理糾紛上會有不同的作法。
    由於絕大多數的BBS討論區成立並未有一個明顯的目的或目標要達成,大多都是以交換資訊或提供有相同興趣的人交換經驗、心得而設立,在一個沒有明顯、共同的目標要去達成時,糾紛型態絕大多數是因為意識型態所導致。而在女同志討論區這類的以人際情感交流為主的討論區,糾紛中會參雜較多的私人恩怨在其中。而像MUD討論區,使用者通常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就是成為這個MUD遊戲中的領袖人物,所以產生的糾紛便是以利益問題為主了。
    另外,網際網路的匿名特性,在糾紛形成過程的重要性被突顯出來。因為使用者在網路上,通常是一串IP或是自訂的ID,除非使用者自願曝露身份,否則在螢幕另一端的其他人大多無從得知其真實身份為何。因此常會有使用者將網際網路當做一個發洩情緒的管道,並不會去考慮網路本身的使用規範,或是所處討論區的文化是如何。
  參考文獻
B. Wellman and M. Gulia, (1998).  “Virtual communities as communities—Net surfers don’t ride alone.”  In M. A. Smith, & P. Kollock,(Eds.), Communities in Cyberspace. London & NY:Routledge, pp.167-194, 1998.
D. Druckman, “An analytical research agenda for conflic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D. J. D. Sandole & H. van der Merwe. (Eds.), Conflict resolution theory and practice—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Pp. 25-42, 1993.
L. Komito,  “The net as a foraging society:flexible communitie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Vol. 15 Number 2, pp. 97-106, 1998
P. & T. Johnson-Lenz. (1994).  “Groupware for a Small Planet.”  In P. Lloyd (Eds.), Groupware in the 21st Century.  London:Adamantine Press. 1994.
P. Y. Lam.  “The search for community in cyberspace:A study on the MacMarin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 1999.
R. S. Lulofs & D. D. Cahn. Conflict:from theory to action. Allyn and Bacon:Boston, 2000.
黃慧櫻(1999):《台灣網際網路的變遷,一個政治經濟角度的初步考察(1979-1999)》,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國仁、陳年興、何扭今(1995):〈TANet BBS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406:7-15。
http://72.14.235.132/search?q=cache:V72MJcGwsSMJ:www.ncku.edu.tw/TANET2000/download/paper/E3-2tanetQ03.doc+%E5%8F%B0%E7%81%A3%E8%BB%8D%E4%BA%8B%E8%A8%8E%E8%AB%96&hl=zh-TW&ct=clnk&cd=64
 
虛擬性愛 他釋放獸性【聯合報╱記者林嘉琪08.03.09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畢業生傅怡文以虛擬性愛為論文題目,訪問在虛擬性愛遊戲中的男女,完成「網路性關係—台灣虛擬性愛個案調查與分析」論文,她認為,虛擬性愛沒有實際身體接觸的性愛行為,具有隱匿和安全性關係的特質。
傅怡文昨天發表論文,她在二○○六年四月至六月間,針對十八至廿四歲的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有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曾聽過虛擬性愛,男生的接受度比女生高。傅怡文與八位受訪者深度訪談,受訪者都表示,碰到適合的情境與不錯的對象,會固定與對象持續虛擬性愛。 傅怡文認為,藉由虛擬性愛的匿名特性,可讓人們表現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例如受訪者安妮(化名)表示,「跟男朋友做愛時,我是乖寶寶,但在電愛的時候,我希望被粗暴的對待,這種要求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沒辦法說出口的,讓我覺得很興奮。」
對小馬(化名)喜歡在虛擬性愛中扮演強暴者、狩獵女性者,「這讓我有一種釋放獸性的感覺。」小馬覺得,自己對於粗暴的性的慾望,與他現實中所受到的教育與所呈現出來的形象違背,但虛擬性愛的隱匿性,讓小馬「帶著些微罪惡感的樂在其中」。
傅怡文在研究中指出,人們在尋求虛擬性愛時,並非只是單純追求性的滿足,有可能建立長期與穩定的關係。安妮在現實生活中交往過多位男朋友,但她與網交的另一半卻維持長達七年的關係。
從事資訊業的簡單(化名),和太太就是長時間以虛擬性愛互動,後來交往後結婚,結婚後簡單仍然維持使用匿名的虛擬性愛習慣,也就是發生人們常說的「虛擬外遇」,不過簡單並沒有讓太太知道。
樹德科大性學所所長林燕卿認為,必須面對性多元的議題。林燕卿指出,毋須太嚴肅看待虛擬性愛,具有婚約的任何一方,網路性愛對當事人而言,可能是情趣用品;對未婚男女而言,可能透過虛擬性愛,達到幻想情境中的浪漫,同時也避開了現實的風險與法律規範。
 
學者觀點》拿捏分寸 不要深陷【聯合報╱記者陳威廷、08.03.09
 
從事青少年網路成癮相關研究已有七、八年的大葉大學教授黃德祥指出,所謂的網路愛情已發展成三種層次,第一種是極端型的網路性愛;第二種層次則是網路援交,先利用網路牽線,再約出來從事性交易;第三種則是談網路戀情,和網友以「老公、老婆」相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教授郭麗安說,不必面對面的網路性愛,省力、快速,一晚可換好幾個愛人,不必負責,可滿足現代人不想花時間經營,但又渴望愛情的需求,是網路性愛興起主因。
她說,喜歡網路性愛的人中,部分是透過網路虛擬世界紓解現實生活的壓力;另一部分是因沒足夠能力解決性需求,只好經由網路達成願望,滿足性幻想。
郭麗安指出,網路愛情和網路性愛都應該拿捏分寸,分辨真實與虛幻。假如深陷其中甚至無法自拔,那就麻煩了。
 
乖乖女網愛 變豪放女【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08.03.09
 
「網愛」成流行?樹德科技大學今天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網友曾經有過或渴望擁有這種肌膚沒有實際接觸的性愛模式,享受沒有壓力、也沒有太大負擔的速食情愛。
負責執行這項「網路性關係--台灣虛擬性愛個案調查與分析」研究的樹德科大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傅怡文表示,三年多來,她上網到BBS及PTT網版中,發現95%網友聽過網路虛擬性愛,90%知道網路虛擬性愛是什麼,而曾經有過這種虛擬性愛經驗,或是渴望嚐試這種經驗的占50%以上,比率相當高。她並訪談8名成年網友,深入了解網路虛擬性愛的真實世界。
傅怡文說,訪談發現這些網友多因好奇、好玩及尋求刺激,才上網結交朋友,並發展出透過網路文字、聲音及視訊的虛擬性愛。一段時間後,有人覺得不好玩或有罪惡感而離開,但也有人沈迷其中,樂此不疲。
真實的他太拘謹 她想盡情享受快感
迷戀虛擬性愛,是不是都是單身且性觀念比較開放的人?傅怡文研究發現並不盡然,她舉受訪者「安妮」為例,她在現實生活中是個乖乖女,文文靜靜的,是朋友眼中的好女孩,也有要好的男朋友,但她總覺得和男朋友做愛時太過拘謹,無法完全放開來盡情享受情慾的快感。安妮坦承,其實她內心深處有股被男人蹂躪、被粗魯對待的強烈渴望,因此背著男朋友上網和其他男人大玩虛擬性愛。
角色扮演 其實是真實內心呈現
傅怡文表示,網路文化最重要、也最具魅力的特徵,在於任何人都可透過變換自己,發表平常不敢發表的言論,扮演平常不敢扮演的角色,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實現自己內心長久以來的夢想。她認為,這種角色扮演,其實常是內心世界的真實呈現。
不過,傅怡文也觀察發現,男女網友在大玩虛擬性愛時,還是有性別上的差異。面對第三者的探詢時,女性就顯得忐忑不安,常會在意對方的看法,「你會不會覺得我這樣很怪?」並不時為自己辯解,「我只不過是精神出軌而已,應該沒關係吧!」
 
閱讀秘書》虛擬性愛有三種【聯合報╱林嘉琪】08.03.09
 
「虛擬性愛」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前者如觀賞色情小說、色情圖片、色情影片、撥打色情電話等;後者指透過電話、書信、網路進行除身體接觸外的各種性愛活動。
「虛擬性愛」又分「網愛」、「電愛」與「網交」三種性愛模式。「網愛」是指利用網路交談,以煽情文字挑逗彼此的性慾。「電愛」是以語言及聲音交流彼此慾望。「網交」則是經由螢幕裡看到對方身體,進行各自的性愛動作,但又分成露臉或不露臉二種。
 
視訊的最直接 全是一場春夢【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08.03.09
 
網路虛擬性愛,是透過網際網路所衍生出來的性愛模式,可分文字、聲音及視訊三大部分。 文字是最早、也最簡單的虛擬性愛方式。然而,聲音再直接且傳神,還是有可能造假,大男人可變「聲」為嬌滴滴的可愛女孩,歐巴桑也可裝出十幾歲小女生的稚嫩 ,多少讓一些網友覺得不夠真實。
相較下,透過視訊的呈現,就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除了能看到對方的身體,還可要求對方依自己的指令,配合做出一些挑情動作,動感十足。不過,就因為太直接了,一些自認長得不怎麼樣,或身材不夠棒的人,就不敢嘗試,免得壞了對方的興,讓一場春夢變了調。
網絡戀情>維基百科
 
網絡戀情意指兩人透過互聯網發展出的戀愛情誼。是互聯網之後所產生的新人際關係。特殊之處是兩人的關係並沒有涉及現實生活,例如見面。常簡稱為網戀。
透過網絡約會服務與網絡交友,或是各種聊天室,討論區,是最有可能發生網絡戀情的地方。
  簡介
互聯網的限制可能是網絡戀情發展的好處之一,它鼓勵了人們集中展現自己的個性,並減少了真實生活中的外在因子刺激,人們在互聯網上必須發言而且是要能讓對方瞭解的發言,許多網絡戀情最後發展成真實生活中穩定的婚姻關係,透過網絡戀愛的夫婦一開始就了解要如何與對方溝通。
  但是網絡戀情在未正式的面對面之前,與一般戀愛也有很大的差異。許多透過網絡戀愛的情侶,在面對面之前,就已經在網絡上認識對方相當長一段時間,這時經常會有重疊的陌生感和親切感,是網絡戀情的特色之一。
  此外,網絡戀情也隱藏有潛在的風險,由於無法面對面交談,很難了解對方言詞的真實性,有許多初次的網絡後面對面約會,演變為約會強暴或是金融詐欺的犯罪,這一點經常引起廣泛的討論,今日防範犯罪宣導中,多加上了針對網絡戀情的風險呼籲,強調不論是什麼關係,如面對面見面,最好都不要孤身前往,見面則約在公共場所。
  另一個爭議的地方則是已婚伴侶在正式婚姻關係之外所發展出的網絡戀情,是否算是外遇的一種。
目前已有不少電影是以網絡戀情為主題,如台灣電影五月之戀、日本電影網絡情人(With love)、1998年美國電影電子情書、愛上電子情人等;關於網絡戀情的小說也相當多,知名的有1998年網絡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2000年台灣網站蕃薯藤專欄HerCafe曾與張老師月刊針對網絡戀情做過訪談調查,分析出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冀望能在網絡上發展愛情。針對網絡戀情的障礙,則有6成的受訪者認為「暱稱造成不信任感」、其次是「擔心對方會透過網絡同時發展新的戀情」。此次訪談計有11957份有效回答,年齡有65.4%在15-29歲之間。
  面對面的差異
目前談到網絡戀情,都將互聯網定位為一個交友的媒介,卻忽略了很多網絡上的親密關係並不會發展到現實面對面接觸這一個步驟;然而,從交往到結束過程全部都發生在網絡上的情形俯拾皆是。在現實生活中,問及個人的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將其視為極私密問題而不願意回答,例如只發生在網絡上的愛情、網絡性關係…等較不願意透露,若利用線上溝通,則因為隔離、匿名、化名的特性,人們較容易卸下心防,願意將自己的私隱部分與人分享。張維安提到【註一】,在網絡上以文字的即時互動中,文字失去了其深思熟慮的性質,轉而變成類似口語的情感反映,但卻也無面對面口語表達的面子問題,而能夠放膽表白。若從見面的有無,網絡愛情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從網絡延伸到現實的愛情及僅發生在網絡上的愛情,不涉及現實生活。
  從網絡延伸到現實
第一種類型是從網絡延伸到現實的愛情,乃是以網絡作為媒介,又可以分為見面確認關係型與見面發展關係型,見面發展關係型乃雙方透過網絡認識,雙方見面交往後才開始戀情;見面確認關係型雙方亦透過網絡認識,在還沒見面之前,已發展出相當程度的戀愛感覺,再見面後確認彼此的關係。此類的網絡愛情似乎在機會上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在外貌方面冒更大的風險,交友過程更多風險,其付出的時間成本更多,而網絡作為媒介跟書信筆友的差別可能是在瞬間呈現與延後呈現,此外,匿名性與想像亦佔了相當大的部分。
  第二種類型是僅發生在網絡上的愛情,雙方在網絡上陷入熱戀,甚至稱彼此為老公、老婆,但是卻從不見面,不涉及現實生活,屬於精神上的戀愛。這種愛情大多是滿足對於愛情的期待或補償,如電影「電子情書」中對愛情的期待,找尋屬於自己心靈契合的伴侶;滿足實體世界所追尋不到的愛情,是一種補償作用,而且不需擔心現實的問題。
 
  網路覓情人 男瞞資料高於女2011-02-14 中央社記者吳佳穎
 
情人節又來了,不少單身網友透過網路交友覓情人,但根據網路安全廠商調查,雖然男、女在網路上都會包裝自己,但男性在網路上隱瞞自身資料或說謊的比率遠高於女性。
根據網路安全廠商賽門鐵克諾頓去年11月針對1060位18歲以上、曾在網路交友的網友調查,發現男、女性在網路上都會包裝自己;男生說謊主因是害怕被另一半拒絕,而女生說謊動機則是對網路有較高不安全感,所以隱瞞資訊。
在調查的14項包括性名、年齡、職業、身高體重與財務狀況的交友個人資料中,男性隱瞞資訊比率高於女性的就有13項。其中,前2名分別是「姓名」、「年齡」,「生日」與「交友狀態」同列第3。
調查顯示,10個男生中有3個會對至少1項個人資料加以包裝或說謊,而女性說謊比率唯一高過男性只有「體重」1項。
針對網路交友,資訊到底該公開還是該隱瞞的兩難,賽門鐵克諾頓表示,網路交友和過去的信件等傳統交友方式不同,最重要的是,使用者要了解網路環境,對於資訊保護有概念,才不會為了交友暴露過多真實資訊,被其他有心駭客利用;但也不該捏造事實,刻意欺騙。
賽門鐵克諾頓建議,在網路交友平台上,姓名、生日與地址最好不要公開,可以保留一點,只說出所居住的城市;同時,在與網友互動過程中,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對方打探可利用資訊的意圖大過相互認識的誠意,就要有所警覺。
 
 電腦性愛輔具 電腦性愛輔具 「大男孩」純想像【聯合報熊迺祺08.03.31
 
一群聲稱沒有性經驗的樹德科技大學學生,「憑空想像」創作出電腦虛擬性愛輔具,剪輯自色情片的女子呻吟聲及露點的動畫美女,隨著使用者的動作做出回應;希望這套輔具能改善男性病人及老年人的性需求。
樹德科大數遊系二年級學生謝正瑋說,去年剛入學時,系主任李怡寬要班上十名男同學設計「能互動的性愛遊戲」,他們當場傻眼,彼此交換意見發現,十人中不但沒人有過性經驗,甚至連女朋友都沒交過,但為了課業學習,只好硬著頭皮創作。
一群大男孩當初原想設計類似充氣娃娃般的美女機器人,但評估認為花費太高,遂轉向電腦動畫著手。謝正瑋說,他們創作前沒刻意參考揣摩情色書刊或影片,完全憑空想像,期間曾發生不少笑話。
他說,同學原本是設計「環抱的美女」,希望營造出使用者能有被虛擬偶像抱住的感覺;但有經驗者一看就點出「沒人這麼做」,於是把手改在兩臀後側,形成跨坐式,再修改肩膀的變化,完成「原形」。
有了影像,還得配音。他們透過系主任取得情色影片,從中剪了數段美女呻吟聲,根本沒考慮這麼「喊」對不對,也不知聲音來自東方或西方女性。
樹德科大表示,基於病人及老年人仍有性需求,但往往因行動不便,不容易有對象,花錢找對象又存在風險,才研發這套「體感操控技術」的性愛輔具,圖中的3D美女名叫「GIGI」。
虛擬性愛輔具昨天上午在樹德科大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班招生說明會中首度亮相,不少人看得臉紅心跳。
 
性愛晶片植腦 性冷感bye-bye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8.12.22
 
星期泰晤士報指出,英國牛津大學心理治療系教授克林格爾巴赫(Morten Kringelbach)正率領小組進行「性愛晶片」(sex chip)研究,並在《自然神經系統科學評論》(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期刊中發表報告。克林格爾巴赫表示,只要刺激大腦的「前額腦區底部」,便可令人產生快感,幫助那些性冷感或有性障礙的人重新找到樂趣,10年內將有重大突破。
 
2016年能體驗虛擬性愛 電子硬體連接生殖器 2006-11-30
 
美國印第安那州綜合大學金賽性學研究所的朱莉婭·赫伊曼說:“人們在2016年之前就能體驗到多維虛擬性愛的感覺。到那時,人們很有可能根據自己的要求,隨時創造出符合當時條件、比例和規格的虛擬性夥伴,而這個虛擬性夥伴可以與人們互相交流”。
虛擬性愛發展的下一步是“遠程虛擬性愛”。這個詞是霍華德·萊恩戈登在他的一本叫《虛擬真實》的書中創造的新詞,意為身穿一件裝有三十六個探測感應器的衣服。接通電源後在螢幕上點擊你想要對你的同樣身著感應服的伴侶進行刺激的身體部位。雙擊會加強刺激!現在,這個想法被一家名為“模擬娛樂”的色情電影製造廠採納併發展,打算在不久的將來投放市場。
連線與色情明星做愛
無獨有偶,美國XStream3D Multimedia公司也開發出一種網路連線遊戲,玩家可以與卡通遊戲中的主角色情明星詹娜·詹姆士體驗真實版的性愛。
只要玩家通過一種電子硬體裝置接通生殖器,就可以與詹娜盡情做愛。他們的服務不需要玩家購買硬體設施,每個月只需要支付29.95美元的費用即可。他說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期望能夠連線玩這個性愛遊戲。
虛擬性愛的下一步很有可能是對性愛機器人的研究,比如在2001年美國大片《人工智慧》中朱迪·勞爾的描述,或者1973年伍迪·艾倫的電影《睡眠》中對高潮電子管的描述等。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的卡爾·迪薩爾沃幫助設計了一款機器裝置,它可以模擬熱情和擁抱的感覺。他說:“這樣的研究也可以擴展到性學的研究領域。這毫無困難,但是很明顯這樣的研究將十分昂貴”。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history/01/200611/30/t20061130_9634780.shtml
 
  虛擬性愛引起爭議
 
  也有一些人對此表示懷疑。華盛頓大學的社會學教授說:“即使在現在,他們在研究能夠打掃衛生的機器人方面都有麻煩,你知道,我們談論的是一個大的技術飛躍,這種機器人不僅僅會說‘你真性感,我想要你’,我想讓你明白,這種機器人是一種電子人,能夠做所有一切,而我們現在並沒有達到能夠制造電子人的水平。”此外,也有一些研究人員警告說,這樣的性體驗會造成不利影響。研究人員約翰·加格農說:“這會讓許多人脫離社會關系,這會降低人類生活的本質,這就是社會性——一個人與其他人交往的能力。”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057/4372662.html
 
網友變砲友 睡半年不知是誰【聯合報╱記者饒磐安08.05.06
 
台北縣一名高中男生和一名國中女生,從網友發展成「不談感情,只做那檔事」的性伴侶,迄今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兩人每次見面,都到賓館發生性關係,前天被板橋警方臨檢查獲。
兩人自稱是男女朋友,卻說不出彼此的姓名而露餡。彭姓高中生說與女生性交易,但女生否認,還告訴員警,她與男生是肉體和心靈分離的「砲友」關係,讓員警聽了直搖頭。
彭姓男生因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國中女生則涉嫌性交易,警方訊後分別依妨害性自主、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將兩人移送法辦。
警方調查,彭姓高中生(十九歲)今年初在網路「豆豆聊天室」中,認識一名國二女生(十五歲),兩人在聊天室中相談甚歡,甚至大膽的聊性經驗和男歡女愛的事。
彭與國中女生都另有男女朋友,兩人從今年初起發展成性伴侶關係,彼此只知道對方在聊天室中的暱稱,兩人多次瞞著各自的男女朋友相約見面,到賓館發生性關係。
前天晚間,兩人在網路聊天室聊天,聊到過去幾次發生性關係的過程,情不自禁地再度相約到板橋市一家賓館「辦事」,被臨檢員警查獲。
彭姓高中生承認兩人多次到賓館發生性關係,但不是性交易,前天晚間是女生缺錢,約他到賓館性交易,雙方協議交易一次代價一千五百元。
外表成熟的國中女生,則否認性交易,強調自己不缺錢,與彭姓男生僅是性伴侶,她有心愛男友,但與彭姓男生的激情則有「不同的感覺」。
 
研究生援交 存款轉光光【聯合報╱記者莊琇閔
 
就讀國立大學的鍾姓研究生,在MSN上認識女網友,兩人談好援交後,先以易付卡替對方手機加值兩千元;女網友又假裝欲辨識他的身分,要求他到提款機操作,騙光他的存款及借來的錢共三萬六千元,才警覺被詐騙而報案。
警方調查,廿四歲的鍾姓研究生,四天前在網路聊天室認識暱稱「娟娟」的女網友,雙方改以MSN(網路即時通訊)聊天,雙方談妥援交;鍾姓研究生依對方指示,到超商購買兩千元易付卡加值至對方手機,代替性交易費,這時女網友又假裝欲辨識他是否為警察,要求他到提款機操作。
鍾姓研究生依指示操作後,發現帳戶內一萬兩千元,竟轉至對方指定的帳戶,令他很緊張;這時女網友改口聲稱是因為沖帳發生問題,鍾又向同學借款兩萬四千元,存入帳戶再操作,這筆借款又全數被轉走。
後來「娟娟」又要求鍾姓研生繼續借錢,鍾姓研究生認為她是存心詐騙,而向台北市警方報案偵辦。
 
網路情人夢碎 宅男失金 2011-02-11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
 
情人節來臨前,宅男慘遇網友詐騙,互訴衷情的女友在騙得新台幣50萬元後,從人間蒸發,讓李姓男子不但破財,也情人夢碎。
新北市瑞芳警分局今天表示,李姓男子去年9月在網路即時通認識自稱香港籍的陳姓女子。對方誆稱自己是咖啡進出口大盤商,經常出入兩岸三地,目前仍小姑獨處。
33歲的李男因甜蜜誘惑而動心,隨即陷入情網,每天透過電腦與陳女譜戀曲。陳女還透露出愛慕之意,甚至允諾互許終身。單身的李男誤以為遇上知己,把陳女當成另一半。
後來,陳女陸續以家人生病為由向宅男「借款」,李男不疑有他,去年11月底前往銀行電匯1000美元到中國大陸福建省的銀行。12月底,陳女又以同樣手法誘騙,李男匯款新台幣20萬元。前後共匯了將近新台幣50萬元,到對方指定的帳戶。
今年春節前夕,陳女卻突然人間蒸發,也不再與李男聯繫,電話無人接聽。男子被提醒恐遭詐騙,才驚覺網路情人竟是女騙徒,因此向警方報案。
警方呼籲,網路交友虛幻飄渺,宅男遭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網友宜小心防詐。警方正循線追查騙徒。 
 
   情感詐欺?網友爆辣妹「假交友真賣衣」【聯合新聞網 2011.04.25
 
網友踢爆有一名暱稱為「網拍女模小欣」的辣妹,在交友網站廣發像是「我喜歡你這型的男人」等曖昧訊息,約男網友到嘉義一家服飾店「聊聊天」,眾多男網友滿懷期待紛紛搭車南下,但見面後小欣卻只顧著推銷衣服,男網友這才驚覺自己「被騙了!」
據蘋果日報報導,受害的男網友向記者投訴,他在熱門的交友網站「愛情公寓」中,有一名人氣很高,自稱「網拍女模小欣」的俏麗正妹主動跟他搭訕,希望兩人可以交個朋友,但稱自己平時在嘉義賣衣服,沒空北上。小欣還送男網友電子花束,男網友以為飛來艷福,特地利用清明連假特地從台北南下嘉義爲求與小欣見上一面。
當男網友抵達嘉義,要搭乘計程車到小欣工作的服飾店,計程車司機一見服飾店地址便說:「這地址我載了幾百個人去過耶!」男網友當場傻眼。而當男網友到了服飾店後,只見小小一間女裝店內擠滿了男客人,男網友好不容易見到小欣本人,但小欣只叫男網友挑衣服,便不再搭理,讓男網友覺得自己被欺騙。
據附近店家表示,小欣工作的服飾店,每到星期六、日生意都特別好,而且上門的客人大多是男性消費者,可以看到許多男客喜孜孜地提著幾袋女裝,服飾店門口也常見多名男性聚集在外徘徊等候,與其他門可羅雀的店家形成強烈對比。
在網路上可以發現網友串連,說小欣在網路上主動向男網友示愛,其實是利用交友的名義,目的只是爲了要賣男網友衣服,指控小欣的行為是「假交友真衝業績」。多名網友出面回應「我被她騷擾過,一直送禮物給你」、「她也有跟我告白過耶」,但也有網友覺得小欣「在店裡賣東西又沒拿刀逼你買」,認為網路交友是你情我願。
對於小欣這種疑似「假交友真推銷」的行徑,律師表示,或許男網友覺得情感受創,但小欣的行為還不構成詐欺。記者嘗試連絡小欣本人,但小欣手機關機,無法取得連繫,個人網站也隨即關閉。
※延伸閱讀》
‧「小心嘉義網拍女模小欣」網友串連自保網頁
 
   遭3網友輪暴 單純少女再上網又被性侵【聯合報 2011.05.28(楨:真是惘迷!)
 
涉世未深的十五歲少女,和許姓男網友相約見面,慘遭性侵;許的雙胞胎弟弟和友人在旁觀看,也輪流性侵。少女不信網友都那麼壞,再上網聊天,又遭魏姓男網友騙到家裡性侵。警方昨天將四名惡男,都函送法辦。
警方調查,就讀國二、單親家庭的這名少女,因為母親上班,單獨在家很無聊,上月一個星期天,她在網路聊天室認識魏姓男網友(廿歲),當天就約出去吃速食。男網友說要帶她回家玩電腦、打電動,她不疑有詐前往。
不料,她到達魏姓男網友二樓家中,就被強抱性侵得逞。事後魏假藉各種理由留她,直到晚上她堅持才自行返家。母親看她神情沮喪,追問之下,她說遭男網友性侵,由母親陪同報案及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驗傷。
警方根據少女提供資訊,逮捕魏姓男子。警方從醫院得知,少女下體不是新創傷,進一步探問,少女流淚說:「我不相信,網友都那麼壞!」警方覺得話中有話,追問她才說出不久前和一名男網友約會,卻遭三人性侵。
少女說,她先在網路聊天室認識十九歲許姓男網友,兩人去吃飯,許帶她回家,介紹認識許的雙胞胎弟弟、黃姓朋友。許姓網友騙她到房間打電動,藉機性侵,許的弟弟、黃姓朋友還在旁邊觀看,並接著輪流性侵她,讓她的身心飽受折磨。
她擔心被母親責罵,回家不敢講;但在家實在無聊,心想網友應該不會都像許等三人一樣,又上網,沒想到再遭魏姓男網友拐騙性侵。
警方傳訊許姓雙胞胎兄弟及黃姓、魏姓男子到案,並依強制性交罪嫌函送士林地檢署偵辦。
 
 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538864 
 
(楨:繼賓拉登之後、西方美法等國之仇敵格達費又被斃,但伊斯蘭這場假民主之名的茉莉花革命,將非阿拉伯之春、而是部落內亂和宗教極端勢力得勢!以下分貼:【利比亞】【強權競逐】【媒體戰】【其它】。另參本館:賓拉登 《戰爭與國家》 民主偽形 民主形式萬歲 歐巴馬 美國價值 姓資姓社 法總統能改革嗎 中國與非洲 誰是非洲的殖民者 中國式媒體監督 中共為何反維權 啥是部落族 以入侵巴 美伊與中東 阿戰越戰化 伊戰越戰化 《西方人道主義干預》 全球糧荒 《M型社會》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石油世紀》 中國石油大戰略 《全球反恐戰爭》 《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今日的伊斯蘭》)

【利比亞】

格達費雖斃 阿拉伯之春仍有遺憾2011-10-23 中國時報社論

 前利比亞的獨裁者格達費上校,廿日證實被擊斃在最後一個反抗據點錫爾特,至此,利比亞內戰結束,格達費四十二年統治告終,但未必代表利比亞民主革命已成功。
 他在全世界上有一小批支持者,與其說是對他個人的崇拜,還不如說是讚賞他對美國的不屑與批評。他之所以能夠對國外輸出革命,說穿了還是依恃蘊藏豐富的石油;可是這種作為在外交上,卻是敗事有餘成事不足,他搞暗殺、庇護恐怖分子,贏得「中東瘋狗」稱號,甚至仿效歐盟,要成立非洲聯盟,卻被非洲其他領袖看笑話。
 即便已窮途末路,格達費依舊挺到最後,他早就宣示不會逃亡,像突尼西亞前總統賓阿里;他也不會投降,像伊拉克前總統哈珊,他會選擇奮戰到底,首都的黎波里淪陷後,他失蹤了,當時傳言紛紛,說他逃亡尼日,但事實上,他一直待在家鄉錫爾特,與反抗軍奮戰,直到最後。
 格達費的存亡,一直牽動著利比亞政局未來的走向。新政權視他為心頭大患,只要他仍在藏匿在沙漠中一天,局面就有可能翻牌,他手上有現鈔黃金,足以招募傭兵,他在民間仍然有聲望,部落也西瓜靠大邊,非洲地區內戰翻來覆去的例子,更是常有。
 國際上更是擔心,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兩天前還在利比亞表示,希望早日把他殺了或抓起來,避免替新政權惹麻煩。事實上,這也正是北約軍事介入的焦點,空襲首都時,他的宅第一直是轟炸目標,雖然英法強調,不以格達費為目標,但私下都認為他被炸死,戰爭就會立即結束。
 他在什麼情況下被殺,至今情況不明。手機拍下的影片證實,他被拖上卡車時,仍是活著,很可能出於報復,被民兵當場處決,他的結局與千千萬萬他下令處決的人相同,當然也可能是報應,但沒有經過審判,沒有建立法治,這不是革命所要帶來的新思維,以暴制暴,未嘗不是阿拉伯之春的遺憾。最令人擔心的是,這樣狂暴的報復情緒,會感染到全社會,部落與個人藉口清算舊隙,各群體紛紛自衛,整個利比亞陷入大混亂,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目前在利比亞街頭,已有打砸搶的情況出現,過渡政府尚提不出任何有效的對策。
 其次,看著電視上格達費血淋淋屍體,阿拉伯世界的獨裁者們,如葉門的薩利赫總統,或敘利亞的阿塞德總統,並不會覺得這是正義終於得以伸張,反而自惕要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衛權力,免得落入格達費的下場。
 事實上,阿拉伯之春所帶來的革命,不應該僅僅是除掉獨裁者,而應是觀念與制度的革新,初期的混亂,也許大家會接受是必要的惡,但如果長期陷於部族廝殺、政客惡鬥,反而會讓民眾懷念格達費執政期間,至少那時有尊嚴,至少那時有食物在桌上。
 西方現在擔心利比亞過渡政府掌握不了局勢,部落與團體各不相讓。包括:最早獲得西方承認的班加西過渡政府、美斯拉塔的戰士是反抗軍骨幹、西部山區加入的生力軍最後讓戰事逆轉,甚至過渡政府中激烈的伊斯蘭分子的影響也逐漸增大。

【媒體戰】

中東局勢突變 美進退兩難2011/1/29人間福報(楨:美一貫的雙重標準!另參本館:民主偽形 以黎巴又戰? 中國與非洲)

紐約時報二十七日報導,正當美國摸索阿拉伯國家外交政策時,歐巴馬政府近日必須面對突尼西亞、埃及和黎巴嫩示威民眾突然爆發和鎮暴警方在街頭對峙的局面,中東地區局勢驟然間轉到危險的方向。
埃及一向是美國堅定的盟邦,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政府二十五日經歷近年來最劇烈的示威(稍早歐巴馬在廿五日的國情咨文演說中表示,美國支持突尼西亞示威者追求民主的期望);而反美的真主黨所支持的黎巴嫩政府正在成形,美國正設法面對阿拉伯地區多變和可能充滿敵意的力量。
埃及和突尼西亞的局勢都是忽然轉向,但美國長久以來努力的以巴和平談判,因為最近「維基解密」網站洩露巴勒斯坦對以色列多有讓步的細節,以巴和平談判本周也變得更棘手。

美國應對茉莉花革命的雙重標準 2011/09/09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也許有人會問:茉莉花革命與美國是否有關係?以美國中情局向來的作風來看,沒有什麼外國動亂與他們沒有關係。但這一次,卻讓人看到,茉莉花革命其實是對美國不利的。因為美國不想埃及的穆巴拉克下台,穆巴拉克是親西方和美國的,與美國有著長期的盟友關係,並且是第一個與以色列簽署和約的阿拉伯國家,美國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穩定,靠穆巴拉克維持,所以,推翻穆巴拉克,肯定對美國不利。此外,鬧茉莉花革命,很可能讓凱達恐怖組織得利。
但在推翻利比亞格達費這件事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卻跟著法國總統沙克吉的指揮棒起舞,這應該如何解釋呢?沙克吉因為民調支持度偏低,想在總統選舉前有所作為,故在利比亞問題表現高度的熱心,領頭對利比亞進行空襲,為利比亞反抗軍助戰。歐巴馬則不願放棄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向來領頭的地位,也為了爭奪利比亞的石油,不能不適時出手,於是一拍即合,美、法成了對付格達費的領頭羊。
如此一來,美國將加入中東變動的任何行動,那是一定的,由此維持其在中東的核心利益。但即使如此,美國仍會有所選擇,何者參加,何者不參加,屆時再作決定。例如葉門的政府軍隊,過去三個月已在南部打死了300名凱達組織的武裝分子,所以美國極不希望葉門變天,至今一直在沙烏地阿拉伯保護葉門總統薩利赫。但對另一個也遭受茉莉花革命波及的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美國卻沒有這樣仁慈,預料他將是繼格達費之後被迫下台或逃亡的總統。
敘利亞是美國和以色列的死敵,包庇巴勒斯坦激進分子,利用其與以色列鄰近的地理,不斷在其境內炮轟以色列,又在黎巴嫩進行政治謀殺,剷除基督教長槍黨,包庇實行恐怖暗殺的真主黨。所以,現在阿塞德有難,美國當然不會伸出援手。在主權與人權上採取雙重標準,將是美國應對阿拉伯茉莉花革命的雙重標準。

真正的阿拉伯之春… 2011/08/26聯合報 張佑生

平心而論,利比亞人民生活水準並不差。經濟上,格達費將販賣石油的收入,讓民眾雨露均霑。政治上,他透過全國兩千五百多個議會,用拐彎抹角的方式鞏固領導地位。
但,西方國家早視他為眼中釘,找到機會就想見縫插針、搧風點火,強人末日早已注定。格達費終於垮台了,利比亞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和許多阿拉伯國家一樣,利比亞的權力分配,係以部族為基礎,要轉型成西方式民主體制,絕非一蹴可幾。列強目前只想先鬥垮格達費,至於接下來反政府軍內部派系,為了奪權勢必免不了風雨,能過渡到平穩的民主,再說吧。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度假前喊話,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必須下台。阿塞德所屬的部族派系,僅占敘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屬於標準的少數統治。阿塞德與父親老阿塞德雖掌權四十一年,惟面對反抗勢力重大挑戰,退無可退。加上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的殷鑑不遠,勢必強力鎮壓,避免星火燎原。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樂見阿塞德垮台,因為他和伊朗關係密切,剷除他可以削弱伊朗的勢力,也可讓巴解激進組織哈瑪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失去奧援,可謂一舉數得。
但敘利亞的反政府勢力,比利比亞更分歧,浮上檯面的「革命團體」超過五十個。就算能聯手推翻阿塞德,「後阿塞德時期」恐怕和後格達費時期一樣的血腥混亂。
真正的阿拉伯之春,何時才會降臨?
相關新聞
埃突示威 美立場有別
民主浪潮終於推進到阿拉伯世界
格達費次子 無業「太子」曾是民主代言
賽義夫造金錢陷阱 利誘西方政商
收格達費捐款 倫敦政經學院校長下台
格達費曾重金邀美知名學者造訪
英大學的格達費情結
評論稱媒體所發利比亞戰爭照片擺拍痕迹重(楨:西霉反利之媒體戰!另參本館:《美軍在越南的宣傳戰》 《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
多國部隊向利比亞政府軍展開心理攻勢散發傳單

美支持迫害人權政權的新解 2011-01-29 中央社

白宮發言人吉布茲(Robert Gibbs)今天在白宮記者會,被問到美國為何支持不尊重自己人民人權的埃及時說,這與美國為何與中國交往的道理一樣。
吉布茲說,美國認為與這些國家的領袖對話非常重要,如果離開了交往平台,將無法再以面對面的方式傳遞訊息,包括美國對人權議題的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週訪問白宮,在記者會中曾被兩度問及人權問題,他回答表示,中國人權已有進步,但仍有進一步改進空間。這段談話被美國部分媒體認為是一項突破。
相關新聞
評級展望被降 埃軍事訪美照常
拜登:穆巴拉克不是獨裁者
留言
這叫混淆視聽!美國與中國有交往可是並不支持中國.埃及可是美國的跟班.美國對其可是有龐大影響力.人權對美國只是工具而已
不是幾天事情大條了﹐可沒聽說美國人在追究什麼埃及的人權問題。穆巴拉克到美國訪問時﹐美國總統也沒在電視鏡頭前跟他說什麼人權問題。然後又是國務卿﹐又是國會議員﹐三句兩句又是人權問題。
怎不提泰國?一個百戰百勝的民主政黨被「莫須有」政變掉,以泰王為首的邪惡勢力還下令血腥鎮壓,屠殺自己的同胞,這比中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美國歐盟等高舉民主大旗的國家,連譴責一聲都不肯,可悲可笑

美國對中東 挺國王不挺總統 2011-02-27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歐巴馬政府面對中東排山倒海的人民起義,已看出了贏家和輸家:君主應可存活,總統可能倒台。迄今已有兩位總統下台,突尼西亞的班阿里和埃及的穆巴拉克,在位32年的葉門總統沙雷岌岌可危。
美國官員認為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應該也挺得住。約旦雖示威嚴重,國王阿布都拉二世仍以靈活手腕保住了王位。這些王室把政府(內閣)當成防火牆,必要時撤換內閣以自保。
美國也選邊站。儘管這些王室實施高壓統治,美國仍派資深外交官向這些王室重申支持,並面授機宜,卻與搞專制的總統保持距離。美國官員說,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支持沙國等波斯灣王室。
阿拉伯國家的總統雖為民選,但民主只是幌子,選舉多半舞弊。當社會不滿如山洪暴發,執政的正當性也隨之消失。而且這些總統治理人口眾多的國家,但欠缺波斯灣王室的石油財富,不能像沙國和約旦國王那樣大方減稅和加薪。出國三個月的沙國國王一返國就宣布增加350億美元社會福利基金,給年輕人結婚、購屋和做生意。

誰把穆巴拉克養大尾的?2011-02-15 中時 【魏世昌/宜蘭市(軟體工程師)

 穆巴拉克下台了!
 其實埃及百姓該痛恨、憤怒的不只「穆巴拉克家族」而已,其幕後的操縱首腦才是萬惡之源;如果沒有美國提供埃及軍方武器、資金、培訓人員以及每年十三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穆氏可以在埃及鐵腕執政嗎?穆氏家族可以斂財逾二兆嗎?埃及會淪為一個超過一百萬名線民、特務與警察監視舉國八千五百萬人民的國家嗎?
 雷同之處不得不令人想起上世紀尼加拉瓜的蘇慕薩政權。若非美國長期給蘇慕薩家族撐腰當後盾,其父子二代三人何以主宰政權卅六年,情治人員何以用高壓手段迫害人民,蘇氏又何以占據整個國家一半的土地?
 這兩大家族集團之所以當初如此殘暴專制、獨裁,跟美國背後暗地助紂為虐、袖手旁觀所釀禍的人權迫害、貪汙腐敗絕對有關。

穆巴拉克下台與美國的偽善 2011/02/13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統治抵擋不過十八天的人民革命而下台! 這名總統30年前因強人沙達特遇刺而扶正,上任後持續親美路線,也是阿拉伯世界中少數承認以色列的領袖之一。為此,伊斯蘭極端份子曾經六次嘗試暗殺他。
  穆巴拉克的政績一般,埃及人口眾多但是不生產石油,經濟當然比不上鄰近的阿拉伯國家。與其他中東國家一樣,埃及多年缺乏政治革新,維持軍事強人統治的模式。但是戰亂頻繁的中東過去三十多年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也必須要歸功穆巴拉克堅持維護埃及與以色列之間脆弱的和平。
  埃及人民革命達到了穆巴拉克下台的目的,但是這代表埃及人民的勝利嗎? 這是埃及民主政治的開端嗎? 埃及知識份子多是憂心忡忡,不像美國媒體或者是歐巴馬如此樂觀,他們擔心埃及可能重複1978年伊朗革命的歷史。
  穆巴拉克下台後,果然不出埃及知識份子所料,接下來的就是軍事統治。 埃及並沒有條件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條件,也只有軍隊有能力暫時穩住現在混亂的局勢。 走了八十多歲的穆巴拉克,接手的是75歲的陸軍元帥、埃及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坦塔威。
  最令人可悲的是,穆巴拉克過去三十年親美親以色列,被許多回教徒視為叛徒,曾經六次試圖暗殺他! 但是與多任美國總統會面聚餐握手都沒有用,革命一開始他便被美國政府與媒體棄之如敝屣。
  歐巴馬居然稱讚穆巴拉克主動下台,說這是「埃及人民意志的勝利」。 CNN也稱呼他為「獨裁者」。 也難怪穆巴拉克大罵美國人。 虧他做了這麼多年的美國看門狗,美國人可是翻臉如翻書,一點情面不留。 但是美國人的天真也是令人納悶,認為只要有人走上街頭就是民主! 埃及的軍事統治會維持多久沒有人知道,這個國家以後甚至可能走向伊斯蘭極端主義。 今天CNN 和歐巴馬眼中的民主鬥士可能明年就換裝成為反西方的伊斯蘭聖戰鬥士。
  埃及人! 自求多福吧! 幫美國人看門多年的穆巴拉克,Farewell!
http://blog.udn.com/stansiao/4878904

中東掀示威潮 美挺伊朗抗爭2011-02-16 中國時報 尹德瀚

 近來突尼西亞和埃及人民相繼起義,伊朗當局表態支持,反對領袖穆薩維和卡魯比趁勢要求在十四日舉行遊行聲援,雖遭拒絕,但兩人仍透過網路號召人民示威。伊朗國會議員十五日群起要求絞死已遭軟禁的穆薩維,並指控伊朗的死敵在背後支持穆薩維等人。
 美國過去對伊朗抗議活動一向避免表態支持,以免激發反美情緒,這回卻一反常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華府發言支持伊朗示威民眾,指稱伊朗政府「偽善」,一方面聲稱支持爭取民主的埃及人民,一方面卻打壓國內抗議活動。
  留言
也支持其他國家的示威嗎?「偽善」國家批評別的國家「偽善」.....
美國應該要求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與約旦王國的人民起來直接民選政府官員.
不要忘記,伊朗總統可是人民直接選出來的.只要不合乎美國的心意,就要顛覆,請美國該放下手來吧.滿口人義道德,左手拿聖經,右手拿槍,做的是齷齪….
伊朗總統可是人民直接選出來的?!!!u are very naive
樓上, 那沙烏地阿拉伯等根本連選都沒得選, 你才niave.

中國的競爭力是效率高:評奈思比與福山的中國觀察【經濟日報社論 2011.08.30

奈思比夫婦所言,更多的是看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弱點與中國威權政治的優點;福山則從過去(寫《歷史的終結》之時)更多地看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優點,到今天似乎可以更平衡地比較歐美與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長短,說明未來全球面對的共同的挑戰課題,是如何將兩種體制成功地通過揚長補短來修正。

見證民主體制的內在缺陷 2011-8-3 蘋果日報 盧信昌

美國債信危機終於在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國會領袖,與歐巴馬總統的各讓一步下達成妥協,協議內容是:在未來10年間聯邦政府要減少支出2.5兆美元,至於減少支出的項目則由國會與總統辦公室按照6、4分的比例各自責付;並在民主黨同意不提增加稅賦的議案下,換取共和黨籍議員讓舉債上限調升2.1兆美元;而原先揚言會動用否決權的總統歐巴馬,則由事主變身為公親,成了兩黨共體時艱,維護國家大團結的象徵。
這次的美債問題再次體現出民主體制的內在缺陷,那就是在議題操弄與切割責任的過程中,暗藏利益分贓與選票考量的問題。一旦選民不耐操煩,或是心生婦人之仁時,領導班子就可以順勢逃避責任;可以利用分權制衡的體制做推托,充分壓榨卑微的人性與貪婪弱點。民眾如同帶了緊箍咒的孫悟空般無可奈何;而就算有天縱英明屆時卻已經跛腳的歐巴馬總統,只得默認利益分食的殘酷現實。
相關新聞
笨蛋!問題在政治 茶黨是大贏家 美國政府是大輸家2011-08-08中時短評
留言:親民黨也想像茶黨一樣(另參本館:自作孽的親民黨)
美債限協議達成展現民主特點—對立、安撫和妥協(楨:仍迷信民主!)
全球最無能國會 台灣日本上榜(另參本館:啥是一黨獨大)
美國道德形象與治理能力面臨考驗
美民調 73%稱美國誤入歧途
美民眾82%民眾不認同國會 對國會支持率跌至曆史最低點
政經陷泥淖 歐巴馬聲望重挫至42%
歐巴馬以退為進 拉攏中間選民
美國領導的全球民主治理制度失靈了嗎?
林中斌:華府模式與北京模式 各罹危疾(楨:各打五十大板的!另參本館:偽君子評論)

獨裁政權解體 喜劇或悲劇?(另參本館:《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蘇俄與中共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布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進入了民主時代,至少看起來是。
 在那一場改變世界的八月政變的二十年後,出現了利比亞的八月革命,以及這一整年的阿拉伯之春。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的獨裁政府倒台了,但自由、民主的新國家真的誕生了嗎?那些被壓迫的人民真的從此解放了嗎?
 只怕歷史無法讓人樂觀。俄國這二十年的政治轉型之路,最能證明民主如何從希望走向失望。
 首先,被視為民主英雄的葉爾欽很快地就顯示出他缺乏民主信念。一九九三年面對政治衝突,他派軍隊進攻國會大廈,造成一百多人死亡。而在他的執政時期,巨大的財富集中於少數寡頭,不尊重法治,阻礙公民社會發展,並且兩次攻打車臣。而後,葉爾欽選擇了情報單位出身的普丁接掌政治大權,俄國政治更往威權倒退。普丁是徹底的強人統治:他鎮壓反對力量(從逮捕不聽話的企業到涉嫌暗殺人權記者)、限制言論自由、任命過去軍事和情治的人擔任重要政府職位,更不斷強調秩序、國家權威與民族主義。然而,普丁的支持率在任期前三年曾高達七八成,後來也都超過五成。顯然,他具有民意基礎,但卻實行不民主的統治。這是民主還是威權體制?
 葉爾欽與普丁統治下俄國的特殊「民主」不是第三波民主化的特例。在蘇聯解體之後,許多所謂第三波民主轉型的國家都未能如外界或他們人民所期待,建立一個健康的民主政體。學界也創造不同名詞來形容這些體制:「選舉式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非自由主義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或「競爭式威權主義」(semi-authoritarianism)等等;而學界一開始還認為這是民主轉型的過度,但現在已經承認這些制度並非轉型過程的意外,而就是一種穩定的狀態。
 俄羅斯經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紐約時報》引用一份俄國的民調指出,有百分之二十的俄羅斯人渴望回到蘇聯時期,這個數字在過去擺盪於一六%到二七%之間。另外,現在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認為一九九一年的改變是代表民主的勝利,而有近四成的人認為那是一場悲劇。

人大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陸民粹和精英綜合主義崛起2011-09-03 旺報(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中共為何反維權 《天安門一九八九》 海龜與烏龜)
 
 金燦榮指出,網路出現後,提供民眾更多管到參與政治,民間的力量和組織也開始崛起,催生出「民粹」和「精英」的綜合體。
 因此,金燦榮說,由於社會的民粹主義崛起,再加上自由派的對手陣營日益強大,以至於艾未未和劉曉波等具備自由派理念的人士,聲勢顯得孤獨。
 他也認為,西方國家不能再以過去自由主義在中國盛行的視角,看待當前的中國,否則無法看到當前的真實社會現況。

大陸官媒淡化處理 旨在維穩2011-02-13 旺報 高惠宇

阿拉伯世界的埃及發生要求總統穆巴拉克下台的示威行動,世界大多數國家將此新聞當作國際大事報導,大陸官方媒體在事件剛發生第一周,只簡單謹慎敘述事件本身,沒有多做預測或評論。外交部發言人只在例行記者會表示,「中方十分關注埃及局勢的發展。」
即使到了穆巴拉克決定下台的前一天,發言人馬朝旭也只說:「中方主張埃及的事情應由埃及自主決定,不應受到外來干涉。相信埃及政府有智慧妥善解決問題。」
 ……………
上BBC中文網的討論區,倒是看到一些大陸網民對埃及示威局面在大陸媒體被盡量淡化的反應。一位網民說:中埃都是文明古國,又都是獨裁政權,以六四為鑑,既怕引火燒身,又恐傷了民族感情。所以低調一點好。埃及動亂,是穆巴拉克的美國盟友和伊斯蘭極端主義間的較量,中國與之相隔千里,無論哪一方掌控政權,都對中國無益,關起門來好好「維穩」,因為中共自己的日子也不很好過,低調一點好。
另一網民針對「維穩」政策提出批評,「動盪是民主的開端,寧要打破獨裁的動盪,也不要獨裁腐敗的所謂穩定!」
當然,有了上面言論,也會有下面的網民立場:「埃及的動盪,近100人死,2000多人傷,BBC一句譴責的話都沒有,還妄猜、意淫中國,其心態無比骯髒。」、「『維穩』是所有國家的基本國策,美國的『反恐』就是典型的維穩,花費的金錢人力物力時間不可計數。蘇聯轉型後,到底是更穩定了,還是更動亂了?」

(楨:中國在不介入和務實下影響很小,看看下則新聞,中共能不防嗎?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

30萬埃及人 跟著Google主管戈寧上街頭(楨:美媒顛覆他國明証!另參本館:《電子殖民主義》)
相關新聞
谷歌對高寧表現 非常自豪
谷歌巴西新聞 受限情況嚴重
阿國禁臉書
群眾敲打車窗 CNN主播被揍
埃及暴動 首名記者中彈身亡
埃及政府攻擊記者 企圖封鎖新聞
埃及200餘暴民圍攻 CBS記者蘿根 遭毆性侵
蘿根出院 歐巴馬致電慰問 迴響:歐巴馬應該先慰問被男大兵強姦的美國女兵
ABC男記者 又遭毆打

  希拉蕊直指大陸箝制網路自由2011-02-17 旺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15日就網路自由發表年度演說,以埃及民主革命為開頭,強調網路如同言論、集會、結社,人民擁有自由權是普世價值。希拉蕊說,美國今年將撥款2500萬美元來突破諸如中國「防火長城」等網絡隔絕軟體。  
  留言
米國:網路自由萬歲,但危機解密不在自由的範圍內,而且捐錢給他是犯法的,瀏覽該網站還會被FBI盯上,對啦,自不自由都是你一張嘴巴說了算
如此才可藉由網路顛覆他國政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挑中文開刀 引揣測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 2011.02.17

美國之音以聽眾減少為由,計畫停止對中國的短波廣播。問題是,面臨聽眾流失的絕不會只有中文廣播,但美國之音卻單挑中文部動刀,不免引發外界揣測。
科技發展改變人類生活,也改變民眾取得資訊的方式。短波廣播曾是自由陣營國家突破「鐵幕」,向極權國家民眾傳送訊息及「真相」的利器,但近年來廣播在國際傳播的角色日益衰退。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報導,二○○○年以來,美國之音使用的短波頻率減少二成四,降為二百個,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停止對拉丁美洲、北美及歐洲多數地區的短波廣播。二○○九年BBC World Service聽眾及觀眾流失八百萬人。
今年一月底BBC決定停止普通話廣播,理由也是因應科技改變。
美國之音停止特定語系廣播並非沒有前例,俄語廣播就是其一;有人認為,在蘇聯解體後停止俄語廣播,有其合理性,但中國目前仍是共黨專政,突然停止普通話廣播,很難有說服力。加以省下的預算有限,推動中文部縮編,很難說是配合聯邦縮減支出計畫。
相 關 新 聞
示好北京? (楨:換網軍了啦!另參本館:網軍與美人計)
BBC中文廣播 也要熄燈
美英德電台 都縮減中文廣播
美停止中文廣播 遭國會痛批
網路仙拚仙 破防火牆反封鎖
美媒体称美军利用社交网站与敌人打心理战
Gmail被駭 大陸幹的?(楨:又抹紅搞宣傳戰了!另參本館:網軍與美人計 中國式媒體監督)
谷歌稱遭駭 希拉蕊:非常嚴重
Google:中國駭客入侵Gmail
白宮懷疑中國搞鬼
共軍控美 發動全球網路戰(楨:宣傳戰誰不會搞)
嚴重網路攻擊=戰爭 美國將以軍力還擊(楨:美國果然是恐怖主義國家!另參本館:《流氓國家》)
蓋茨武力反擊駭客說 意在中國?
前美國國防與國安官員:谷歌被駭活該?

另參本館:蘇俄與中共

「《蘇俄與中共》是在完成《緣現論》和《台灣共犯緣現體》之後,為析判中共與蘇俄的改革而寫,在「六四民運」及「蘇聯瓦解」的背景下,早在十年前就得出中共的漸進式改革優於蘇聯的震盪療法的結論,這十年來再再証实這種看法。
本文認為六四是一失敗的革命,其因是民運人士未能了解六四最後已成為一場革命,又缺乏革命所需的農工群眾、嚴密的黨組織及革命武力,而這些是中共從推翻国府至對付六四均具的,故勝敗早已定。
  相對於大多農工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故學生「反官僚、反持權、反腐敗」「穩定物价」之訴求無效!),學生及知識分子由於教育預算之缺乏又沒自己財源,從学校經費、老師待遇、教育設備、到學生食宿生活費均嚴重不足,而改革開放又增加了師生的自主性及外面信息、但中共對高教的控制仍嚴,二者對比加深了精神壓抑。
  六四之後各國當然制裁,但中共誘之以經改,尤其1991年之後國際上連續發生波灣戰争、蘇聯瓦解、南斯拉夫內戰等大事,這些要中共配合才好解決,故從1992下半年開始不但恢復與各国正常關係,還恢復了經改。當年便取得143.7億美元順差,工業生產率↑20%,商業↑9%,農業↑3%,GDP↑12%等之成績。(更遑論這十幾年來的高速成長,已使中共成為世界工廠,各項经濟數字已好到沒必要引用了。)
  總結中共的改革開放,如果双方能体驗改革應以建立現代化的經濟制度、行政体制及多元礼会等為基本要務,共同先撤開意識形態之爭,先從權力下放民間企業開始,加強教育,進行地方自治。當然中共也必須順勢自我改革,不然將被改革力量衝垮。
  以上是十几年前的手稿之論,不知幸或不幸,中共之後的改革大体合上論。對大陸來說是幸,對台獨及反中者就不幸了。但國力如同大自然的演化,豈是个別的主觀意願所能擺布,即便超強美帝也不能阻止大陸之發展,更何況不知量力的台獨。」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2526220

王丹嘆:中國革命 缺少兩關鍵【聯合報記者陳思豪2011.02.14 03:51 am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大陸民運份子王丹在得知消息後,人在美國的王丹在臉書上說,「中國的革命,缺少的就是兩個關鍵:關鍵時刻和關鍵少數。只要在關鍵時刻,能有關鍵少數站出來,革命就會成功。」他質疑,埃及十五個人,利用網路的變革創造歷史,但大陸這麼大、人口這麼多,連這十五個人都找不到嗎?(楨:關鍵時刻有關鍵少數中共總理趙紫陽和38軍抗命又如何?另參本館:蘇俄與中共 《天安門一九八九》 )

茉莉花革命會開在大陸嗎? 「不會!」【聯合報2011.02.13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引爆威權政體的動盪。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教授包承柯認為,北非和中東的群眾革命事件,不會在中國大陸發生。
他說,對比起這些非洲和中東國家,目前大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較好,中共官方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為,大致上仍獲得一般中國老百姓的信任。
同時,大陸百姓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大多充滿信心,「每個人都想要早日富起來」。
包承柯說,當前大陸社會確實存在一些矛盾。微觀上,基層老百姓對地方貪腐官僚有所不滿。但在整體上,民眾仍對社會抱持信心,不至於用激烈的革命方式來解決社會的微觀問題。
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則指出,少數自由派知識份子在埃及剛出現群眾示威抗議時,有點歡欣鼓舞,但很快就沉默了,因為現實的發展並非想當然耳。
大陸與中東地區根本不能相比,中東國家在全球化的過程不適應,甚至是失敗;而大陸是全球化的贏家,大陸目前在世界的競爭力非常強,群眾完全不會因為埃及的動盪而有任何動作。

英媒:埃及危機與伊朗、中國和羅馬尼亞的比較(楨:亂比一通!)

2011年2月6號,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了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約翰.辛普森發自開羅的一篇報道,題目是「埃及危機與伊朗、中國和羅馬尼亞革命的相似之處」。作者指出,目前正在埃及發生的情形,與當年的伊朗、中國和羅馬尼亞民眾示威運動一樣,有令人興奮的一面,也有讓人感到恐怖的一面。
  他在文中說,這些民眾運動有一些失敗了,失敗的案例表明如果獨裁者擁有他的軍隊和秘密警察的支持,獨裁者的專制可能得以苟延。在埃及,穆巴拉克總統至今尚未放棄他的專制統治地位,但示威者非凡的勇氣已經成功地迫使他暫時靠到一邊,他們只是還沒有設法讓他離開。穆巴拉克表示他不會簡單地收拾行裝立即走人,而在解放廣場的示威者一直在為讓穆巴拉克總統下台而努力。
  我們這些記得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人會不由自主的把它當年的歷史和解放廣場比較,在這裡可以看到當年天安門廣場的大部分特徵:民主愛好者的驚人勇氣、他們提出的要求、坦克以及長期對峙。但二者之間也有微妙的差異:22年前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政治上幼稚並缺乏經驗,但卻有明確的領袖。相比之下,佔領解放廣場人大多是中產階層人士,他們當中尚沒有真正的領袖。
  在天安門廣場被派來對付示威學生的士兵在終於明白了自己被分派的任務後並不高興,他們不願對學生採取鎮壓。而在解放廣場的埃及士兵們經歷了一個明顯的轉變:他們被派往來廣場嚇唬示威民眾,但他們來到廣場後開始同情示威者,而且阻止親穆巴拉克群體滲透廣場。(楨:可見成敗的關鍵不在關鍵少數而在有無革命結構!)
  在這裡,親穆巴拉克支持者的來源引發疑問,有人說他們是由穆巴拉克政府花錢雇來的,雖然這個說法沒有得到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人給他們提供了單程的、從開羅遠郊區進城的交通費,而且他們是成幫結伙而來。這讓人聯想起發生在1990年設在布加勒斯特的原羅馬尼亞共產黨總部廣場的相似歷史。當時齊奧塞斯庫被處決後,他的繼任者伊利埃斯庫沒有帶來什麼民主的變化。於是民眾為爭取更大自由進一步示威,沒想到伊利埃斯庫把其它地區的礦工幫伙運到首都襲擊示威者。(楨:可見西方對新興民主的選擇性和惡質性!另參本館:民主偽形)

摘折「茉莉花」 中國加強網路監控 2011-02-21 工商時報 記者佘研寧

 中東「茉莉花革命」透過網路號召群眾力量來勢洶洶,中國政府嚴陣以待。日前出現網路文章邀集群眾昨(20)日至中國各地遊行示威。中國政府除第一時間內封鎖消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更要求政府加強網路監控,大陸的網路業者短期內恐要繃緊神經。

有人潮沒抗爭 大陸茉莉花不開 2011-02-21 中時 王銘義

 「茉莉花開了嗎?」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李姓中年男人,昨天下午在北京最熱鬧的精華地段:王府井大街麥當勞店門前,神秘地詢問外媒記者,探詢外媒對網上號召「茉莉花革命」的反應;這位低調響應號召,趕來王府井參加集會的民眾說,由於組織者缺乏抗爭動員經驗,「茉莉花要在中國開花,不容易!」  
 大陸其他城市的「茉莉花」也未出現開花。有甘肅網友留言說,蘭州東方紅廣場人群無異樣,倒是多了戴耳機、持對講機的「民眾」;廣州與天津等被指定地點,昨也未見抗議群眾聚集。  
  留言
60年前就給我們洗腦說,共產黨很快滅亡,共產黨如何如何。可是共產黨如果沒中國人支持,怎麼會把你國民黨打的落花流水。天天給我們洗腦,我們已經厭煩了,可是還有無數台灣人信以為真!大陸人看我們台灣人,天天被洗腦,都覺得我們可憐!可是呢,我們還自我感覺良好!你們怎麼不想想,這只是台灣暴徒統治者的又一次洗腦?60年來,這樣的洗腦天天在發生! 台灣人的生活質量遠低於大陸人,台灣人都沒暴動,大陸人暴動什麽?污蔑大陸監控網絡,可是台灣連老百姓打電話都要監聽,還污蔑別人監控網絡?
  真不曉得一樓是憑什麼說內地生活質量比台灣高。真的高的也不過那幾個特別發達的地區裡面的部份人群,沒有代表性可言。內地人民沒有言論自由,如果你今天身處內地,而你所回應的文字是在指謫中共政府,不用幾分鐘你寫的東西就會被河蟹掉。但是你批評台灣政府,用一些毫無根據的字眼進行不理性的批判,卻一字未被更動的留在此處讓我看見,證明台灣政府最起碼對於人民言論自由的保障。
  為什麼郭冠英沒有自由? 為什麼鼓吹獨台的龍應台可在北大演講而沒有一個鼓吹統一的在台大演講?為什麼陸配連基本的生存權(工作權和繼承權)都沒有? 中國是怎樣對待三,四百萬在大陸打工和定居的台灣人的?

經濟發展走對路 六四已遠 大陸燃不起革命火種 2011-02-21 中時 亓樂義

 最近北非燃起的「茉莉花」式的民主革命,在中國的網路流傳,有些人想起「六四」,寄望它能喚起中國的民主改革。可惜,茉莉花不是中國的國花(中國也沒有國花),中國的民主也不會出現「六四」的影子。
 學界經常比較前蘇聯和中國的民主。葉爾欽當年以選舉方式取得政權並且解散共黨,蘇軍並未干預。換成解放軍,這個情況不可能在中國發生。因此,採取任何激烈手段並意圖結束中共一黨專政的民主運動,在中國都不可能成功。
 前蘇聯垮台的另一個主因,是蘇共已經無法掌握輿論。蘇聯經歷多年的新聞改革,徹底揭露蘇共的貪腐,民心也跟著轉向。這個條件在中國也不具備。
 更重要的是,中國卅多年改革開放所推動的經濟成長,使廣大民眾獲利,雖然貧富差距拉大,但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沒有到捨命一搏的地步。政治改革的呼聲大多轉向體制內進行,即便海外蠢蠢欲動,在大陸境內缺乏堅實的著力點,更無公推一致的代表性人物和取代中共執政的團體。

空中飄盪的中國茉莉(楨:失根的台灣的呆歹彎霉體人的無根之評!)

陸媒:茉莉行動只是表演藝術2011-02-22 旺報(楨:一場由海外反中者自導自演的中國茉莉花革命鬧劇!)

 日本主要報紙21日大幅報導中國大陸各地由網民 (楨:博訊網可是美國中文網!)發起的「茉莉花」示威集會。(記者董佩琪攝)
 針對大陸網友上周末發起的中國「茉莉花革命」行動,北京官方《環球時報》中文版昨天發表題為《配合社會治理,知識份子應帶頭》的社評,要求在社會穩定這個核心問題上,尤其需要廣大國民,特別是社會精英們的認真配合。該報英文版評論文章則指出,少數分子上演的中東式抗議根本是「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
 網友號召不定期聚會
 博訊網則有參與「茉莉花革命」集會的網民表示,這次無法成功組織示威的城市民眾,可自行嘗試每逢周日下午2時再進行集會。預料當局在最近的幾個周末仍會加強戒備。 (楨:博訊網是一個中文資訊網,主服務器架設于美國,創始人是韋石。又一美媒顛覆他國明証!)
 會度過社會轉型期
 《環球時報》社評說,有一種觀點稱,知識份子的天職就是批評,這種看法至少是片面的,有時還會成為一些人不負責任的託辭。近年來中國總是有少數人熱衷於帶頭挑戰社會秩序,以不配合國家穩定為榮,這種行為與中華民族21世紀的大目標背道而馳。
 文章強調,在今天被互聯網、微博、群發短信裝備起來的中國,發表批評性言論,串聯一些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實在太容易了。通過某個激進的舉動吸引一些眼球,博得某個圈子裏的喝彩,也非常容易,甚至不需要成本。
 文章說,中國近年來的現實顯示,現代社會治理雖難卻不斷往前走,中國平安度過社會轉型期的可能性很大,但從理論上說,中國社會治理失敗,社會陷入全面動盪的可能性不會是零。因此配合中央及各地政府的社會治理,協助培育可持續的中國社會穩定,值得每一位愛國者身體力行。
 不可能成為下個埃及
 雖然社評點出中國社會可能發生的危機,但該報英文評論文章仍強調,「有些人希望中國變成下一個埃及是根本不可能。」
  相關新聞
響應茉莉花?美大使現身人群(楨:又一美帝顛覆他國明証!)
留言迴響
美國日本就是希望我們中國亂掉,但是我們中國人就是不被西方人利用。從中國近現代曆史裏可以看到,西方人和日本人從沒有對中國安過好心,更別說是真的希望中國人民得到民主。他們想要的就是中國內部無盡的動蕩和亂象。

響應革命 陸茉莉醞釀再開花 中央社2011.02.23 (楨:又一美媒顛覆他國明証!)

北京等多個大陸城市20日上演中國版「茉莉花革命」,有自稱是「中國茉莉花革命發起者」再次在網上發文,指27日(週日)會有第2波行動,最快今天會公布集會地點。這位「發起者」是在總部設於海外的維權網站博訊網上。

周永康:化解社會矛盾的萌芽 2011-02-23 旺報

 就在阿拉伯世界多個國家發生反政府示威之際,大陸日前召開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繼胡錦濤就社會管理提出8點建議後,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20日強調,,要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在社會矛盾化解方面,要主動依法維護群眾權益,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而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要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減少社會對抗。

另參本館:中共為何反維權

一些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專家叫獸,不曉得是無知於任何形式的群眾運動,在極權/威權體制,最終都會滙為政治運動(如台灣冥進黨利用各種社會群眾運動而上台),或假人權/維權之名,行顛覆中共之實,常自欺欺人地質問:中共為何連與政治反對運動(如台藏彊獨/89民運)不相干的維權(如川震/環保/毒奶)也反對,難道要逼百姓革命嗎?
的相反,靠群眾運動才奪(老蔣之)權的中共,可深知「假維權之名行顛覆之實」(這點小蔣就有點無知,才被冥進黨奪了權),中共不是反對維權,而是要由自己高效率的黨政系統來維。
有效率的廉能才算好的體制,壞的極權(如蘇聯)威權(如拉美亞非常見的民主與政變輪替)則會瓦解,當然中共的威權最好能在民主化之前建立如星港健全的法制,不然下埸會比台灣的民粹式民主還慘。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13893

楊建利:「維穩」不利中國茉莉花開【聯合報記者曾雅玲 2011.02.24

大陸網民以「兩會」取代「茉莉花」關鍵字,暫時突破網路管制,但茉莉花浪潮能否催生大陸民主花開?64天安門事件維權份子楊建利存疑。他認為,大陸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發展出的「維穩」制度,不利民主茉莉花開。

採訪遭陸扣留 三立記者獲釋 2011-02-28 中國時報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昨日表示,有關三立新聞台一名文字與一位攝影記者因在北京採訪而遭大陸當局扣留一事,我方陸委會在第一時間得知訊息後,已迅速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管道向大陸方面交涉,並請大陸當局儘速釋放兩位記者,大陸當局也已同意,並已將兩人釋放。  
相關新聞
採訪茉莉 美港台駐京記者被帶走 隨遭放回
留言(另參本館:三立也該倒了吧)
本來還想聲援一下,可一看是一貫造謠的三立,我就想抓得好 最好關起來啦
第二次了﹐什麼也沒發生。正漏氣﹗正見笑﹗
是否也該要求記者遵守人家的管制權!記者在台灣可以無法無天,在那裡也該尊重人家!
台灣的記者真是沒規矩﹐沒受過專業訓練﹐一窩蜂擠上去﹐話筒都可以塞進被訪者的嘴裡。粗魯﹑野蠻﹗
三立的幹嘛放回來?直接送到利比亞去!
三立想把在台灣做新聞的方法搬到中國去,果然踏到鐵板!

王府井事件 大陸處理令人費解【中央社 2011.03.01(楨:反中之心,人家可清楚了!另參本館: 《中共研究方法論》)

中國大陸警方大張旗鼓強力阻撓2月27日各國媒體在北京王府井採訪,引來外國媒體對中國大陸政府不滿。北京當局為什麼決定要這麼做,委實令人費解。
外國媒體應該也並非不知道大陸官方有537號令,規定採訪需徵得被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但問題是,宣稱那天要出現在王府井的人是誰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去徵得同意。同時,根據經驗法則,這種事的採訪申請很難得到同意。
這有可能是因為大陸官方對目前大陸社會的形勢有過於嚴峻的估計。由於物價和房價上漲,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日漸形成的貧富不均,現在處於張力的高點。
同時,3月初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即將舉行,明年中共又要召開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領導人要交接班,所以中國現在可說已進入政治敏感期,必須維持社會穩定,出不得一點亂子。這可能也是當局如此緊張的原因。

當茉莉遇國情 封鎖成了公義 2011-03-03 中時 白德華
 
「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穩定。」友人說,為了和諧穩定,一切封鎖也變成公義。記得羅蘭夫人說:「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我卻有種感觸,「國情,國情,多少封鎖假汝之名而行。」(楨:假人道之名干預呢?)
相關新聞
動武? 美稱人道救援利比亞(楨:又假人道之名!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干預》)
新浪微博用戶數 突破1億
微博參政風 成陸兩會新風景
趙啟正:小心網路水軍影響決策(楨:憤青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
微博外交 美推價值觀 日慎提中國
留言
大陸茉莉花革命只是虛拟騙術!由境外民運人士在網路號召,選擇幾個大城市人潮多的地方當集合點,结果只有美國大使和大批國際媒體到場,媒體拍一些遊客充場面,這樣就叫大陸發生茉莉花革命!!
更可笑的,台灣幾個幼稚大學生,還要聲援茉莉花革命!!

網友集會 暗號兩會取代茉莉花 2011-02-24 中國時報 王銘義

 大陸網友繼廿日發動中國民眾參與「茉莉花革命」集會後,昨日在網路上再次出現號召中國在各地民眾廿七日(周日)以和平方式表達不滿的訊息。為避免再遭網路審查防火牆屏蔽,活動不再以「茉莉花」作為集會暗號,而以「兩會」作為代號。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趙啟正昨天在北京對外媒強調:「茉莉花革命這種事情,我可以很明確、很有信心的告訴你,在中國不會發生!」 趙啟正回應稱,這裡面是有少數人希望中國發生某種動亂,但是它並不會發生的。
相關新聞
許知遠:網路崛起 公民力量遭碎片化
趙啟正:確信不會發生動亂
日大使:中國茉莉革命? 可能性零
茉莉花示威群中大使現身 美稱純屬巧合(楨:中也該對西輸出革命了!另參本館:中國宣言)
緩紫荊花革命 港府派錢兼退稅(楨:也想在港搞!另參本館:香港回歸十年)
追隨茉莉 傳大陸(楨:美國吧!)基督徒跟進
紫荊花遊行前夕 習近平喊話
港紫荊花革命 聲勢大雨點小
西方敵對勢力 蓄意分化中國(楨:此即不對共產越南,君主專制沙烏地等也搞茉莉花革命之故!)
留言
裝肖的,自己躲在外面,叫別人去送死,無螂蚆的角色
沒人領導怎麼可能成功,再搞兩次就沒人理你了,搞革命貪生怕死不行的
當中國掘起活出所有華人驕傲之刻,就會有一些西方猶太民族妒嫉中國而想使中國內亂重現百年前的悲哀。
相關新聞
官報諷:茉莉花革命是街頭政治
外媒:更關注場外突發事件
神秘茉莉揮灑 陸政府疲於奔命 發起者顯然是從中國以外地區展開行動
北京市發言人:茉莉風波 外媒刻意製造新聞
有心人透過網路 破壞秩序
閒談「茉莉花革命」和評價政治制度
我心未死,台灣也有茉莉花(紅衫軍 另參本館:謝惡法與許自首 )
官員:茉莉花革命 不會到新疆
鼓動大陸茉莉風潮 丁矛與冉雲飛遭正式逮捕(楨:終於引蛇出洞了!
美國「博訊」網質疑
博訊 维基百科

艾未未稅款+罰金5500萬【聯合報2011.06.29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好友劉曉原廿八日說,艾未未才交保獲釋沒幾天,當局已命令他繳交欠稅與罰款共人民幣一千兩百廿萬元(約台幣五千五百萬元)。
警方之前指控艾未未逃稅,政府表示,他認罪「態度良好」,而且願補繳欠稅金,加以考量他須接受醫療,才得以獲釋。艾未未患有糖尿病。

艾未未案 新華社批西方粗暴干涉

艾未未獲釋後,代表大陸官方的新華社昨天發表評論員文章,指責一些西方組織和個人迫不及待地政治化的解讀,...看新聞原文
78 樓 kitty888
一些西方精英亡華之心不死,他們不是不知道艾未未的經濟犯罪案件,他們是在透過對艾未未支持與加持光環,鼓舞更多人出來當艾未未。將司法機關依法採取的取保候審,說成是西方施壓的結果,也是在欺騙世人,目的是替那些有利於西方的大陸人壯膽。

揭發川震秘辛 艾未未的紀錄片將在台放映 newtalk 2011-04-10 (另參本館:天災?人禍? 中共的救災能力)

近日遭到中國當局拘押的北京當代藝術家艾未未,曾與工作團隊多次藉由拍攝紀錄片的方方式,披露中共對待維權人士的霸治權威,在網路上引起廣大迴響。 2009年曾造訪台灣的艾未未,原本計劃4月初來台進行作品洽展,卻因遭到中共當局以涉及逃稅抄襲為由拘捕,至今音訊全無。 艾未未原訂來台行程也因此遭擱置,但「2011城市遊牧影展」仍將依原訂計劃推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與《老媽蹄花》,分別於5月1日及8日在華山文創園區放映,並邀請作家張鐵志出席映後座談會。

環球時報:法律不會為“特立獨行者”彎曲 2011-4-6(另參本館:中共為何反維權 )

  被稱為“前衛藝術家”的艾未未據信近日被中國警方“帶走”,西方一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權機構”迅速出面幹預,要求中方立即釋放艾未未,並將此事上升為中國“人權惡化”,艾未未則被稱為“中國人權鬥士”。
  在沒搞清楚真相的情況下,就將中國司法的一個具體案例上綱上線,並用激烈的評論攻擊中國,這是對中國基本政治框架的輕率衝撞,也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無視。西方這樣做,是故意把一個簡單的案例放到國家政治甚至國際政治的不相稱位置,擾亂中國社會的注意力,並試圖修改中國公眾的價值體係。
  艾未未是近年來十分活躍的“行為藝術家”,也常被稱“前衛藝術家”,是中國社會的特立獨行者。他反藝術傳統,喜歡出“驚人之語”和“驚人之舉”,也喜歡在“法律的邊緣”活動,做一些普通人搞不太清楚“算不算法律上出格”的事。4月1日他出境取道香港去臺灣,有報道稱他“手續不全”,具體情況不詳。
由于艾未未喜歡我行我素,經常幹“別人不敢幹”的事,而且他的身邊聚集了一些類似的人,他本人大概清楚,他很多時候離中國法律的紅線不遠,或許他喜歡這樣的感覺。
相關新聞
美國國務院籲北京釋放艾未未
釋放艾未未 臉書百萬人連署(楨:遇中則翻臉!)
涉以巴衝突 臉書挨告(楨:遇以則不要臉!另參本館:以入侵巴 )
「阿拉伯之春」波及以色列 15萬人示威
中共:艾未未涉經濟犯罪
陸:艾未未涉犯罪 他國無權干涉
港媒:艾未未再添兩罪 鬆口招了
艾未未涉案? 北京稱初步查明
艾未未案 新華社批西方粗暴干涉
天價! 艾未未稅款+罰金5500萬
支持大陸茉莉花革命 朱虞夫被捕
虛假的茉莉花 西方媒體竟也造假
失蹤2月餘 大陸維權律師獲釋
聲援艾未未 網站遭陸駭客攻擊
時代百大 艾未未習近平同入榜
艾未未入百大 藝壇憂獲釋更難
威尼斯雙年展 處處可見「艾未未」
直言不諱 胡舒立吻合西方價值
涉經濟犯罪 艾未未拘81天獲釋‎
港媒:陸已預告艾未未將交保‎
艾未未交保 國際壓力奏功(楨:?)‎
艾未未保釋 國際間表歡迎 但應獲完全自由(楨:啥是完全?)‎
艾未未獲釋 1年不得對外發聲
艾未未:返家後健康狀況良好
艾未未赤腳開門打招呼 未受
美批人權 大陸反擊:管好自己(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中國人權》
陸公佈美國人權 指控劣跡斑斑
陸指美國際人權紀錄劣跡斑斑
美國 最窮的超級大國
人權報告比一比 中方漸受關注
中方有備而來 聲稱人權沒問題
歐巴馬主義是否適用於亞洲?(楨:隨老大用啦!)
憂川藏佛寺對峙 達賴籲中克制(楨:又在自導自演了!另參本館:拉薩事件(一))
喇嘛自焚引對立 西藏再傳緊張(楨:不是已降溫?
四川藏族僧人自焚后警方封鎖寺廟
格爾登寺被指涉08年暴亂
四川藏僧自焚亡傳爆發千人騷亂
阿壩縣格爾登寺部分僧人打砸搶燒事件真相
中共安撫無效 內蒙抗議擴大(楨:反中者趁機搞蒙獨!)
武警出動 內蒙遊行暫息(楨:蒙獨陰謀又敗!)
平民怨 內蒙整頓煤礦業(另參本館:《煤礦》
內蒙牧民被輾死引爆示威 肇事司機判死刑

馬克思逛完101…繼續上班【聯合報/廖偉凱/英國雪菲爾大學博士生2011.10.17

近日閱讀了占領華爾街、占領台北的相關新聞。筆者支持他們的訴求,但是反對他們的表現方式。筆者始終不認為,偶而聚集一下,喊喊口號,能有什麼作用。就算你把馬克思的頭像搬著走,也都一樣。
模仿本身,永遠都不會有其實際的力量。占領華爾街,有它們自己的時空意義,但占領台北,壓根只不過是一場拙劣的演出。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談到:「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占領台北,不就是以鬧劇的形式出現嗎?
除非你能一次性地激起絕對的革命,否則這樣的訴求只是在消耗批判力量的本身。而資本主義就在你這樣一次又一次沒什麼影響力的活動中,慢慢地把你收編進去,這反而是在壯大資本主義存在的合理性。

按讚,就占領了?2011-10-18 中時 趙哲聖(助理教授)

 日昨,台灣超過七千網友在臉書上為「占領台北」按讚,卻只有數百位親自到101大樓聲援,為這項台灣版占領華爾街初次運動,劃下了雷聲大雨點小的問號。
相關新聞
400人「占領台北」 預告下月凱道再戰
「占領台北」變調 101擬求償
佔領101?

臉書串聯 陳文茜:那不是革命 2011/03/21中央社(另參本館:啥是部落族

媒體人陳文茜今天表示,革命是要流血的事,不是在臉書上串聯就叫「革命」,她盼與年輕學子分享如何從不同的角度與觀點詮釋歷史,同時關注世界。
相關新聞
社交媒體可以推動革命嗎?‎
改變社會從網路連署開始?
臉書再發功號召敘國人民起義(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越南法庭判武古輝河7年徒刑(楨:美怎不籲越放人,越通膨12%怎不也搞?有反中慣值啦,典型的雙重標準!)
越南通脹飆17.5%(楨:美怎不對越也搞茉莉花革命?為反中唄!另參本館:中國與東協)
越南7千苗人示威欲獨立‧軍隊鎮壓28死數百人失蹤
從越南工人的罷工看越南的政治(楨:又一親越反中!)
瑜伽大師反貪絕食 印警驅離民眾造成30傷(楨:美怎不對印也搞茉莉花革命?為反中唄!另參本館:中國與印度)

美國反政府極端團體 爆炸性成長 聯合晚報 2011-02-25

「南方反貧窮法律中心」23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民眾對經濟低迷不振感到氣餒,再加上陰謀論盛行,美國的反政府極端團體持續呈現爆炸性成長。
報告說,美國出現歷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歐巴馬後,2009年美國的反政府「愛國」團體和民兵組織增加將近兩倍,2010 年又增加61%,總數達到824個。
與此同時,活躍的仇恨團體增加7.5%,總數首次超過1000個。反移民「本土極端分子」也增加,使得激進右派極端團體繼2009年激增40%後,2010年又成長22%,總數達到2145個。

從「阿拉伯之春」到「美國之秋」2011/10/5 中時(另參本館:美國價值2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最近出書時,又提及他說過的「美國的核心」:無論你是誰,無論你來自何方,只要你辛勤工作,按規則行事,就會有追逐夢想的自由和機會,並且讓你的孩子在這個國家追逐他們自己的夢想。
此時正值「占領華爾街」鬧得轟轟烈烈,顯然美國人、尤其年輕世代,靠辛勤與按規則行事是沒希望了。正如抗議者指出,美國有四千六百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占總人口一五%,人口一%的富人掌握了全國四○%的財富。
這活動開始時一般美國人不以為意,現在已蔓延到許多大都市,聲勢愈來愈壯,有人便說「阿拉伯之春」之後,現在是否輪到「美國之秋」?英國媒體評論說,許多美國人顯然認為社會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性錯誤,質疑經濟體制沒有平等地把果實分給社會各階層。
美國居住、醫療、教育價格飛漲,一方面是銀行接受政府救助(納稅人的錢),另一方面成千上萬的人卻遭裁員或停薪。與埃及等地的社會革命不同的是:美國抗議者更增添了大學教授、工程師、交易所職員等中產階級,白種人居多,工會也加入抗議。
抗議者許多是中產階級子弟,為什麼?中東發生這種事,責任可以推到獨裁者身上,美國呢?資本家貪婪、國會政客自私、總統行政系統因循,三大病灶,使美國產生了社會重症。
美國的對外戰爭,無論是伊拉克或是阿富汗戰爭,每開支一億元,軍火商老闆就賺去七千萬,其餘由戰爭相關行業賺去。美國在阿、伊戰爭花去四兆,如果用在社福及教育醫療,還會有目前這種社會不滿的抗議嗎?中東的錢是被獨裁集團暗中侵吞,美國的錢則是被貪婪的財閥公然搶奪。

美歐的雙重標準 2011-10-04 工商時報

 自年初突尼西亞警方取締一名無照販賣水果的失業畢業生導致其自焚後,一場場波瀾壯闊的茉莉花革命席捲埃及、葉門、利比亞及敘利亞,美歐對此讚揚不已。
   這些國家數萬民眾之所以會群起抗爭,雖與獨裁政治有關,但根本原因還在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率升高所積累的民怨,當這些民怨得不到解決,在社群網站號召下,自然要引來抗爭。
 然而,金融海嘯所掀起的民怨何止在突尼西亞、埃及、葉門,不也出現在英國、美國嗎?不久之前倫敦、曼徹斯特出現了三十年來最嚴重的抗爭,近日「占領華爾街」數千示威者高喊革命也大大震撼了美國。
 但英、美是如何處理的?英國政府逮捕了一千多人,美國迄今已逮捕七百多位示威者。這真是奇怪,發生在別國領土上的抗爭,美、歐政府則大加讚揚,但當示威的怒火燒到自己身上時,美、歐政府不也是對示威者迎頭痛擊逕行逮捕?何曾虛心檢討自己施政的不當?
 我們如果用同一標準來看待發生在埃及與倫敦、華爾街的群眾示威,其本質上的差異並不大,都是經濟衰退下窮人們的吶喊、都是不公義社會下百姓們的憤怒。當西方社會以他們的價值觀讚揚埃及、葉門的茉莉花革命時,他們卻用雙重標準看待自家的抗爭,該抓的抓,該審的審。
 是革命還是暴動?全繫於西方的觀點,試想英國逮捕千人、美國逮捕百人的情況如果發生在亞洲,美歐豈能不義正詞嚴的發表一番人權談話?如此雙重標準,如此傲慢與偽善,實在荒唐可笑。

英暴動/擬限社群網站 遭轟雙重標準 世界日報 2011-08-15

中東早前爆發「飢餓革命」時,英美等西方國家對網路的資訊力量讚不絕口;現在輪到英國爆發騷亂,首相卡麥隆卻指有人在網上策畫暴力事件,甚至考慮限制使用社群網站。此雙重標準不僅惹來英國民眾批評,也招來中東國家的嘲諷。
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將會晤Facebook、Twitter及黑莓機生產商的代表,討論這些公司在發生騷亂時該負的「社會責任」。黑莓機生產商RIM早於8日透過英國Twitter帳號表示,他們會「盡其所能協助當局」。

民主國家 窮得只剩下民主? 2011/08/16中時 陳一新(淡大美研所教授)

英美這兩個全世界最老牌的民主國家,竟然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相繼出事。一個因警民糾紛導致倫敦、利物浦、伯明罕等大城市陷入街頭暴動;一個因美國債限擴大導致白宮與國會、民主黨與共和黨公開叫陣。這究竟是民主出了危機,還是他們窮得只剩下民主?
事實上,其他民主國家似乎也都出了問題。一向被認為是小而美的民主國家模範生冰島,因財政危機而束手無策,直到國際貨幣基金( IMF)同意暫緩償債並提出紓困計畫,才茍延殘喘。有諸神殿堂之稱的希臘竟然兩手一攤,宣告政府破產,直接訴諸國際援助,導致歐元體系陷入空前危機。但當國際援救到達之後,希臘政府要求老百姓勒緊褲帶加以配合,一向享樂慣的人民卻又起而抗爭。繼希臘之後,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法國都陷入財政危機,導致歐債危機有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20年來,日本經濟一直陷入遲滯發展,去年已從第2大經濟體退居第3,今年3月發生地震、海嘯與核輻射的複合式災難後,日本政府債務更是雪上加霜。
領導人愈來愈難為
現代民主國家的共同危機就是:在面對如全球金融海嘯這類或複合式災難時,人民對政府期望過高以致政府負荷過重,但人民因地域主義或冷漠感而不願共赴國難;人民要求更多自由與平等,但政府的權威與分配能力卻早已萎縮。結果是,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愈來愈難以治理,而現代民主國家的領導人也愈來愈難為。
以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例,拉斯穆森報告指出,歐巴馬的認同指數已持續降至負22,僅次於2010年9月9日的最低指數負24。目前21%的受訪者非常認同歐巴馬的施政,非常不認同的高達43%,因此相減之後指數為負22。
法國總統薩科齊的處境似乎也好不到那。法國民意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迫使薩科齊取消休假,就經濟問題與相關部長舉行臨時會議,討論如何提前於8月底前宣布削減赤字措施。該民調結果顯示,高達82%的法國人,對法國財政赤字表示擔憂。市場並盛傳法國為 AAA的最高債信評等,可能繼美國之後遭降。法國國債約占今年GDP的 85%,高於歐元區建議的60%。
再看看日本首相菅直人。日本民主黨在2年前贏得政權,現任首相菅直人複合式危機處理不當,但堅拒下台。最近盛傳菅直人將在8月底前下台。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日前表示,如由他組閣,將與在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組成「救國內閣」,進行震災後的重建。
英國首相卡麥隆雖臨時取消休假趕回倫敦處理二戰以來國內空前的危機,不僅未得到國人的肯定,還因為在國會表示要限制網路服務而遭到各方反彈。英國的幾項民調指出,超過半數的英國人認為首相卡麥隆並未及早展現領導力,控制英國的城市暴動。

資本主義的自毀與解藥【經濟日報社論2011.10.15

─從阿拉伯之春到華爾街之秋
從9月17日開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今天將擴及全球許多城市,未及一月已有野火燎原之勢,折射出美國在經濟、社會及政治長久以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已相當嚴重。此事與年初發生在中東、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實有不少共通的脈絡,應合併觀察與分析。
先從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的預言談起。馬克思曾預言到一定時候資本主義會自我毀滅。他的觀察與研判有其邏輯上的理據,當時他目睹的是早期資本主義下的嚴重剝削與貧富差距,很顯然不可持續,但他最後未能說中,因為資本主義竟然出現了自我修正,以政府職能矯正了市場在財富分配上的缺陷。不僅如此,他自己提出的社會主義後來步入了共產主義與計畫經濟的歧途,在20世紀走進了死胡同。所以,國父孫中山對馬克思的評論一針見血:馬克思是一個很好的病理學家,卻不是一個出色的生理學家。
未料,資本主義雖然躲過了馬克思的看衰,卻在新世紀步入了一個甚至當年馬克思都未曾察覺的深層次危機。從2008年9月世紀金融海嘯的爆發,到三年後的阿拉伯之春、華爾街之秋,正是此一深層次危機的展現。
資本主義從來優於解決生產問題,拙於解決分配問題,這不只是理論,也是常識與經驗。如前所云,上個世紀,人類很幸運地善用政府職能進行財富重分配,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此一困擾。但此次不同,這一次存在著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問題:
一、宏觀面,與所謂跟資本主義配套的民主政治體制有關。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選舉政治或選票政治。
選票幾乎代表一切,這即是結構性的。於是,在一般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國家,絕難嚴守財政紀律,其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窮人慷慨,社會福利不斷擴增;二是對富人仁慈,最高稅率不斷降低。因為窮人有選票,富人有鈔票,鈔票又可以影響到選票。這樣的結構性體制,必然結果即是國家債台高築及貧富差距拉大。
二、微觀面,是資本主義企業內部的報酬分配機制,「結構性」有利於資本提供者,即老闆與資本家,不利於勞動提供者,即受僱者與勞工。影響所及,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社會總需求卻拉不起來;另方面,資本家的財富卻多到不知該怎麼去花,最終就流入了金融產業,導致上世紀以來全球金融產業的異化,並進一步使貧富差距惡化。
三、中觀面,是華爾街的肥貓邏輯:銀行家利用雷根時代以來的「解除規管」,大玩金融遊戲,並恣意妄為,給自己豐厚酬勞;金融遊戲製造的巨大泡沫破了之後,又獲得政府以納稅人的稅給予無條件拯救;銀行家再以這樣的不義之財「賄賂」政客與媒體,影響決策,確保他們的既得利益。
這即是當代全球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危機的根源;從結構的性質與運行的邏輯而言,是不排除「自我毀滅」的。有無解藥?有。受篇幅所限,容後深論,但可先公布答案:北歐模式(楨:?)。
相關新聞
民主國家的夏日憂鬱
(楨:上下仍迷信民主)
美國領導的全球民主治理制度失靈了嗎?
民主國家沒有社會矛盾?
革命將至:資本主義崩壞宣言&推翻手冊
占領華爾街的馬克思幽靈
資本主義的自毀與解藥
「占領」潮蔓延全球 北韓幸災樂禍
該資本家反省了

政府撙節惹民怨 變天潮恐襲歐(楨:怎不對歐也搞茉莉花革命?為反中唄!另參本館: 歐豬四國 美國民族大熔爐)
高失業率…歐青年 病了絕望了
英相銷假 誓施鐵腕 處理暴亂危機
暴動之際 首相、市長都在國外度假
歐洲領袖 天塌下來也要度假(另參本館:瘦馬與肥貓)
快又難追蹤 黑莓機火上澆油
英國暴動 暴民手機簡訊:看見警察 開槍就對了
經濟差、失業…怨氣一次爆發
無政府掛帥 憤怒青年打劫逞快
3夜燒搶劫掠 倫敦宛如戰場
民意vs.煽動 互聯網成雙刃劍
英相:再暴動將關推特、出動軍隊(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忍無可忍 鄉民人肉搜索抓暴徒
取消福利、掃地出門 英秋後算帳

美國華爾街抗議活動蔓延至多市
紐約已持續3周 約700名被捕示威者
反企業貪婪 占領華爾街全美擴散
占領華爾街…富人掠奪 人民揭竿
克魯曼專欄/美陷經濟困境 都是中國害的
美失業率搞不好 找人民幣負責(另參本館: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中國宣言(館長代胡擬) 雙率大戰 貿易保護主義 G2 美中互為人質?)
美匯率草案 陸商務部:不公正
美通過人民幣法案 陸強烈反對
新華社強烈反擊:匯改以來升值近30%
佔領華爾街訴求 歐巴馬聽見了
抗議蔓延全美 華府兩黨反應迥異
擁抱占領運動 美民主黨又愛又怕受傷
向華爾街說不 美兩黨態度謹慎
歐巴馬就業法案 參院闖關失敗
歐巴馬 分兵突圍
就業案遭封殺 高失業率阻歐巴馬連任
就業法案落馬 歐巴馬正與失業勞工博感情
華爾街券商寒冬 萬人恐丟飯碗
連任告急 歐巴馬擁抱「占領華爾街」群眾
Jobs都不在了,還在操弄政治!

憂沒有未來 紐約學子蹺課示威
索羅斯聲援 佔領華爾街
高學歷青年失業 助長示威
執行長薪水直飆 擴大示威者群憤
警逮抗議示威者,拒載! 巴士司機也挺
美國版阿拉伯之春
占領華爾街:新無產青年的反撲
反華爾街 駭客放話攻擊紐交所
占領華爾街擴大 教師、工人站出來
巨富加稅 民調支持高
工會加入 佔領華爾街規模擴大
「貪婪企業殺人」怒火竄燒華府
我在「佔領運動」現場
占領華爾街的反思
美國的「秀才造反」
「占領華爾街」缺中心思想
金字塔頂端「那一趴」反擊:沒錢只能怪自己
從占領華爾街,我們看到什麼?
我們被出賣了
占據學校 全美串連抗議
占領華爾街 衝進參院建築
盯上5富豪 前往住家遊行抗議
反貧困聯盟號召 飢餓44小時
從華爾街延燒 75校發動占領校園
占領潮 美遍地開花
華爾街抗議潮 15日全球串連
占領華府運動遊行 銀行成箭靶
美示威者聲東擊西 終於佔領了華爾街
占領華爾街 延燒82國951個城市
號稱10萬人 「占領羅馬」示威縱火

【其它】

中東動盪禍源→失業率+貧富差距 2011-02-01聯合晚報

突尼西亞和埃及這一陣子連續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專家表示,中東地區的動亂根源,主要在於年輕人缺乏就業機會,而且貧富差距極大,因而累積長期民怨。突尼西亞前總統班阿里在被推翻前幾天,還在電視上承諾將在兩年內提供30萬個新工作,但為時已晚。
半數民眾日薪不到2美元
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面對首府開羅和許多地區連日來愈演愈烈的動亂,也在29日演出和班阿里先前一樣的戲碼,他承諾將在埃及這個半數民眾依靠不足2美元(約合台幣58元)日薪過活的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兩位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人先後在示威民眾圍攻的處境下做出的承諾,均有類似之處,亦即承認民眾在街頭展現前所未有的憤怒,問題核心在於長期醞釀的民怨,不滿幾十年來的經濟失衡,僅圖利有權有勢者,卻讓大多數平民為微薄工資而爭扎。
自突尼西亞爆發反政府示威以來,不到兩個月便星火遼原,如此令人驚訝的瓦解速度,凸顯了自1980年代或更早期至今,部分阿拉伯政權採行的制度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約旦在29日也有數以千計不滿物價高漲和失業率的民眾走上街頭,當局為平息怒火,隨即允諾進行改革,並宣布多項補助民生物資的政策。

美國爛攤子 全世界埋單【聯合報/魏世昌/軟體工程師2011.02.13

年後喊漲了!漲的不是薪資,而是糖、沙拉油等生活必需品。
我雖不懂什麼艱深的經濟理論,但卻十分清楚,美國為了解決其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不斷拚命地印鈔票,搞得熱錢到處流竄,釀成通膨,把捅大的婁子扔給全世界。
國際原物料價格一路飆漲,政府難辭其咎;但美國所造成的影響更大、更深遠。最教人不平的是,既然大家都出來收爛攤子了,而美國人民仍普遍我行我素,奢侈的生活看不到收斂。
可憐無辜的百姓,不知美國在消費,咱們在埋單!
  相關新聞
失業青年 成中東和北非反獨裁主角
中東民主運動 根源於失業和飢餓

哪些美國盟國令人難堪?美雜誌細數(楨:不只啦!)2011/02/09朝鮮日報

眾所周知,目前站在埃及示威事態風口浪尖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美國的默許和庇護下,維持了長達30年的獨裁政權。作為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定以及維護中東地區穩定的「報酬」,他得到了來自美國的經濟援助和權位保障。美國時事雜誌《外交政策》(FP)最新一期介紹了利用美國的外交需要死守權力的「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和領導人。
第一個被提及的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和沙特王室。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個沒有選舉、政黨和國會的絕對君主制國家。《經濟學家》2010年進行的民主主義指數評估中,沙烏地阿拉伯在167個國家中列第160位。但《外交政策》指出,至今為止沒有一位美國總統要求石油儲量占全球25%的沙烏地阿拉伯實現民主化。因為,沙烏地阿拉伯石油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美國去年以反恐為名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了規模達6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戰鬥機和導彈。
總統阿裏-阿卜杜拉-薩利赫持續執政32年的葉門也是「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之一。葉門的榮譽處決和早婚風俗等人權踐踏狀況很嚴重,這裏還是培養恐怖分子的「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AQAP)」的大本營。但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薩利赫開始積極配合美國的反恐戰爭,成為美國的重要同盟,僅今年就有望從美國獲得2.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澤納維通過對在野黨和媒體的鎮壓連續執政16年。在去年舉行的議會選舉中,他通過不公平的選舉方式獲得99.6%的支援率。他現在是東非地區能牽制索馬利亞和蘇丹等地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的唯一手段,因此,每年可以從美國獲得6億美元的援助。
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斯坦(總統伊斯蘭-卡裏莫夫)和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紮爾巴耶夫)也是「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這兩個國家1991年從蘇聯獨立出來後,都是由同一位總統持續進行了20年的獨裁統治。他們利用和阿富汗相差無幾的地政重要性以及豐富的天然資源,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
此外,由約韋裏-穆塞韋尼總統統治25年的烏干達、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嚴重壓榨下的約旦、共產黨一黨獨裁體制下的越南等國也被指為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

司馬觀點:造反不是革命(江春男)2011- 03-08 中時 (楨:難得吐真言!另參本館:《流氓國家》)

造反是改朝換代換一個國王,革命是推翻王朝,建立新制度,兩者本質不同。茉莉革命先後在突尼西亞和埃及發生,但利比亞的暴動只是造反,西方稱他們為革命軍,這是一大誤解。事實上,反叛軍是為部落利益而戰,民主意識很低,與埃及和突尼西亞情況不同。
其實,利比亞的平均國民所得、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均優於突埃兩國。利比亞人很自豪,他們瞧不起埃及,百萬埃及外勞在利比亞討生活,做本地人不願意動手的粗重和低賤工作。突尼西亞人會做生意,但利比亞人認為他們奸詐不可靠。
聞不到茉莉花香
利比亞地大人稀,東南西北分屬各大部族,他們第一忠誠歸於家人,第二忠誠屬於部族,根本沒有國家觀念,格達費和他們兄弟相稱,但因利益分配不均,有人乘機反叛。但反叛軍手上沒有正規軍隊,無法控制油田,沒有外援,既缺乏領袖又缺乏理想,彼此猜忌,在他們身上聞不到茉莉花香。


新浪網: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hzdccg2011/index.shtml
新浪網:上海地鐵10號線列車追尾事故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shmetro10/index.shtml

(楨:反中的呆歹彎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又重演:在重批中共川震/毒奶之後、台便遭88水災/塑毒之天譴。不只將溫州動車快鐵誤指為高鐵車禍,還趁機丑化中共高鐵,忘了各國(含台)的高鐵/火車也出現過更嚴重事故,未能就事件論事件!另參本館:兩岸高鐵  <大陸鐵路運輸緊張發展滯後> 高鐵完了 中國地鐵 《4444億的教訓》 高捷變高劫  傾斜式暈車 天災?人禍? 中共的救災能力  88水災 (一)  《政府危機管理的傳播學研究》 啥是危處能力 中國黑心奶粉  臺灣黑心食品 《科技災難》)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事發8時后未曾停止救援 2011-12-29 鉅亨網

 事故調查組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后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事故發生的原因如下:
1.設備缺陷
 通信信號集團公司所屬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研發中管理混亂,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作為甬溫線通信信號集成總承包商履行職責不力,致使為甬溫線溫州南站提供的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和重大安全隱患。
2.把關不嚴
 鐵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招投標、技術審查、上道使用等方面違規操作、把關不嚴,列控設備未經現場測試便上道使用致使事故。
3.雷擊
 雷擊導致列控中心設備和軌道電路發生故障,錯誤地控制信號顯示,使行車處於不安全狀態。
4.失職
 上海鐵路局相關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在設備故障發生后,未認真正確地履行職責,故障處置工作不力,未能起到避免事故發生或減輕事故損失的作用。

國務院稱中國發展高鐵的方向正確 2011-12-29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高速鐵路及其在建項目安全大檢查情況匯報。
  會議指出,“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國務院組織開展了高速鐵路及其在建項目安全大檢查。由相關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咨詢機構的業務骨干和技術專家組成的12個檢查組,檢查了10個鐵路局內已開通運營的全部高鐵線路和29個在建高鐵項目以及相關設備生產厂家。與此同時,鐵道部組織開展了全路安全大檢查。
  檢查組采取聽匯報、查資料以及明查與暗訪、抽查與普查、動態添乘與靜態檢測等多種方式,深入細致地檢查了安全生產制度、鐵路運營安全保障、設備質量保證、在建項目質量和施工安全、環境治理、職工教育培訓和持證上崗等情況。通過檢查,基本摸清了我國高速鐵路建設、運營和管理現狀,發現和督促整改了一批高速鐵路安全隱患,查找出了可能影響高速鐵路健康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高速鐵路安全工作的意見建議。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是:有的高鐵建設項目存在趕進度、搶工期、壓縮工期現象﹔部分施工單位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責任不落實﹔有的高鐵設備和信號控制系統在產品設計、生產、安裝、調試過程中存在安全漏洞﹔應急管理體系不完善,鐵路安全法制不夠健全,監管體制不夠嚴密等。
  針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鐵道部逐一落實整改措施和責任單位,實行動態跟蹤、掛牌督辦、復查銷號的閉環管理,確保消除安全隱患。同時,舉一反三,深入查找共性問題,制定實施改進方案,全面提高鐵路安全管理水平。已經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适當降低新建高速鐵路運營初期速度,增加安全冗余。(二)強化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狠抓關鍵控制,嚴格責任追究。(三)強化運營管理、運輸組織指揮等安全措施,完善應急預案。(四)完善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體系,嚴格落實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作業標準。(五)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實施召回,對關鍵零部件質量安全問題組織診斷分析和攻關整改。對甬溫線、廣珠線和海南東環線三條客運專線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全部進行了改造,消除安全隱患。(六)加強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建立嚴格的高鐵從業人員准入和淘汰機制。全國高鐵安全狀況明顯改善。
會議認為,我國高速鐵路從無到有,在較短時間里建立起了研發、建設和運營體系。高速鐵路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出行條件,促進了經濟發展。建設發展高鐵的方向是正確的。我們相信,衹要我們認真汲取經驗教訓,更加注重按科學規律辦事,切實加強質量和安全管理﹔更加注重科技創新,不斷提高高鐵技術和裝備水平﹔更加注重人才培養,努力提高人員素質和管理能力,堅定信心、扎實工作,中國的高鐵事業一定會沿著科學、安全、可持續的軌道繼續向前發展。

大陸挺高鐵 概念股回春【經濟日報2011.12.30

大陸鐵道部日前透露,2012年鐵路基建投資將較近兩年大減,鐵道類股股價連日低迷;不過,大陸國務院28日發文稱「建設發展高鐵的方向是正確的」,昨(29)日鐵道類股股價立即「回春」。

溫州動車事故究責 處分54人  2011-12-29 旺報
 
     今年723甬溫線動車追撞事故(溫州動車事故),經過159天之後,昨天在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調查報告,經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因列車控制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大陸國務院已同意54名相關責任人員黨紀、政紀處分建議。      
     其中,在今年初分別入獄的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原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張曙光兩人,對事故發生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另案一並處理;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經理、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騁,鑒於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責任。
     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記過處分;鐵道部運輸局原副局長兼客運專線技術部主任、現任科技司司長、黨總支書記季學勝、鐵道部運輸局原副局長兼基礎部主任、現任廣州鐵路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嘯明撤職、撤銷黨內職務;鐵道部科技司原司長、現任安全總監兼副總工程師耿志修降級、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繆偉忠、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張海豐及上海鐵路局原局長、黨委副書記龍京撤職、撤銷黨內職務;上海鐵路局原黨委書記李嘉撤銷黨內職務。
     會議決定,責成大陸國務院國資委對通信信號集團公司、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屬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依法進行整頓,重新組建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列控所。

動車事故細節:溫州南站事發前33秒曾與後車通話2011-12-29新京報

  “動車301注意啊,區間有3115啊……”
  追尾事故發生前33秒,溫州南站工作人員提醒D301,通話未完畢兩車即發生追尾
  7月23日19時30分左右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到20時30分05秒兩輛動車追尾,事故調查報告還原了這一個小時內發生在溫州南站與永嘉站之間的細節。
  19時30分  雷擊造成故障
  7月23日19時30分左右,雷擊溫州南站沿線鐵路牽引供電接觸網或附近大地,導致設備故障。因溫州南站列控中心設備的嚴重缺陷,導致後續時段實際有車占用時,列控中心設備仍按照故障前無車占用狀態進行控制輸出,致使溫州南站列控中心設備控制的區間信號機錯誤升級保持綠燈狀態。
  雷擊還造成軌道電路與列控中心信號傳輸的CAN總線阻抗下降,使5829AG軌道電路與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現故障,造成5829AG軌道電路發碼異常,在無碼、檢測碼、綠黃碼間無規律變化,在溫州南站計算機聯鎖終端顯示永嘉站至溫州南站下行線三接近(以下簡稱下行三接近,即5829AG區段)“紅光帶”。
  19時39分  工作人員檢修故障
  19時39分,溫州南站車站值班員臧凱看到“紅光帶”故障後,立即通過電話向上海鐵路局調度所列車調度員張華彙報了“紅光帶”故障情況,並通知電務、工務人員檢查維修。甌海信號工區溫州南站電務應急值守人員滕安賜接到故障通知後,于19時40分趕到行車室,確認設備故障屬實後,在《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運統-46)上登記,並立即向杭州電務段安全生産指揮中心進行了彙報。
  19時45分左右,滕安賜進入機械室,發現6號移頻櫃有數個軌道電路出現報警紅燈。
  19時51分  D3115進永嘉站
  19時51分,D3115次列車進永嘉站3道停車(正點應當19時47分到,晚點4分),正常辦理客運業務。
  19時54分  上海調度發現問題
  上海鐵路局調度所列車調度員張華發現調度所調度集中終端(CTC)顯示與現場實際狀態不一致(溫州南站下行三接近在溫州南站計算機連鎖終端顯示“紅光帶”,但調度所CTC沒有顯示“紅光帶”),即按規定布置永嘉站、溫州南站、甌海站將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轉爲非常站控模式。
  19時55分  溫州現大面積報警
  19時55分左右,接到通知的溫州電務車間工程師陳旭軍、車間黨支部書記王曉、預備工班長丁良余3人到達溫州南站機械室,陳旭軍問滕安賜:“登記好了沒有?”滕安賜說:“好了。”陳旭軍要求滕安賜擔任駐站聯絡,隨即與王曉、丁良余進入機械室檢查,發現移頻櫃內軌道電路大面積出現報警紅燈(經調查,共15個軌道電路發送器、3個接收器及1個衰耗器指示燈出現報警紅燈),陳旭軍即用1個備用發送器及1個無故障的主備發送器中的備用發送器替代S1LQG及5829AG兩個主備發送器均亮紅燈的軌道電路的備用發送器,采用單套設備先行恢複。
  20時03分  溫州南站上道檢查
  20時03分,溫州南站線路工區工長袁建軍在接到關于下行三接近“紅光帶”的通知後,帶領6名職工打開杭深線下行584公裏300米處的護網通道門並上道檢查。
  20時09分  調度通知D3115異常
  20時09分,上海鐵路局調度所助理調度員楊向明通知D3115次列車司機何櫪:“溫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有‘紅光帶’,通過信號沒辦法開放,有可能機車信號接收白燈,停車後轉目視行車模式繼續行車。”司機又向張華進行了確認。
  20時12分  D301進站等候
  20時12分,D301次列車永嘉站1道停車等信號(正點應當19時36分通過,晚點36分)。
  永嘉站至溫州南站共15.563公裏,其中永嘉站至5829AG長11.9公裏,5829AG長750米,5829AG至溫州南站長2.913公裏。
  20時15分  微機房發現異常
  20時15分左右,陳旭軍通過詢問在行車室內的滕安賜,得知“紅光帶”已消除,即叫滕安賜准備銷記。滕安賜正准備銷記,此時5829AG“紅光帶”再次出現,王曉立即通知滕安賜不要銷記。此後,陳旭軍在微機室繼續觀察。
  至事故發生時,杭州電務段甌海工區電務人員未對溫州南站至甌海站上行線和永嘉站至溫州南站下行線故障處理情況進行銷記。
  20時21分  D3115故障 三次啓動車未果
  20時14分58秒,D3115次列車從永嘉站開車。
  20時17分01秒,張華通知D3115次列車司機:“在區間遇紅燈即轉爲目視行車模式後以低于20公裏/小時速度前進。”
  20時21分22秒,D3115次列車運行到583公裏834米處(車頭所在位置,下同)。因5829AG軌道電路故障,觸發列車超速防護系統自動制動功能,列車制動滑行,于20時21分46秒停于584公裏115米處。
  20時21分46秒至20時28分49秒,因軌道電路發碼異常,D3115次列車司機三次轉目視行車模式起車沒有成功。
  20時22分-27分  調度員放行D301 D3115失聯
  20時22分22秒至20時27分57秒,D3115次列車司機6次呼叫列車調度員張華、溫州南站值班員臧凱3次呼叫D3115次列車司機,均未成功(經調查,20時17分至20時24分,張華在D3115次列車發出之後至D301次列車發出之前,確認了沿線其他車站設備情況,再次確認了溫州南站設備情況,了解了上行D3212次列車運行情況,接發了8趟列車)。
  20時24分25秒,在永嘉站到溫州南站間自動閉塞行車方式未改變、永嘉站信號正常、符合自動閉塞區間列車追蹤放行條件的情況下,張華按規定命令D301次列車從永嘉站出發,駛向溫州南站。
  20時26分12秒,張華問臧凱D3115次列車運行情況,臧凱回答說:“D3115次列車走到三接近區段了,但聯系不上D3115次列車司機,再繼續聯系。”
  20時27分57秒,臧凱呼叫D3115次列車司機並通話,司機報告:“已行至距溫州南站兩個閉塞分區前面的區段,因機車綜合無線通信設備沒有信號,跟列車調度員一直聯系不上,加之軌道電路信號異常跳變,轉目視行車模式不成功,將再次向列車調度員聯系報告。”臧凱回答:“知道了。”20時28分42秒通話結束。
  20時28分43秒至28分51秒、28分54秒至29分02秒,D3115次列車司機兩次呼叫列車調度員不成功。
  20時29分26秒  D3115停約8分後 啓動目視行車
  20時29分26秒,在停留7分40秒後,D3115次列車成功轉爲目視行車模式啓動運行。
  20時29分32秒  前方有車 D301緊急制動
  20時29分32秒,D301次列車運行到582公裏497米處,溫州南站技教員么曉強呼叫D301次列車司機並通話:“動車301你注意運行,區間有車啊,區間有3115啊,你現在注意運行啊,好不好啊?現在設備(通話未完即中斷)。”
  與此同時,D301次列車進入軌道電路發生故障的5829AG軌道區段(經調查確認,司機采取了緊急制動措施)。
  20時30分  徒步檢查稱設備良好
  20時30分,經工務檢查人員檢查確認工務設備正常後,溫州南工務工區駐站聯絡員孔繁榮在《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運統-46)上進行了銷記:“溫州南-甌海間上行線,永嘉-溫州南下行線經工務人員徒步檢查,工務設備良好,交付使用。”
  20時30分05秒  兩車追尾 瞬時撞速83公裏/小時
  20時30分05秒,D301次列車在583公裏831米處以99公裏/小時的速度與以16公裏/小時速度前行的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  摘自《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
2011-12-29 02:42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29/024223712041.shtml

         【倒述】

大陸高鐵南京南站 漏水、地基下沉【聯合報記者胡明揚2011.07.15

京滬高鐵四天出現三次故障,國際形象堪慮(楨:那台灣高鐵營運之初出大包,豈不宇宙形象堪慮!)。
號稱亞洲最大鐵路樞紐的高鐵南京南站也同樣問題重重。日前一場暴雨過後,轉運大廳部分地段出現大量漏水和地基下沉的現象,部分下沉區域積水超過人的腳踝(楨:漏水/積水就地基下沉?那台北的鐵路/航空站之漏水/積水,豈不沈島了!)。

鐵道部稱京滬高鐵平均上座率達107%

  鐵道部消息:截至2011年7月31日,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一個月以來,共開行動車組列車5542列,日均179列;運送旅客525.9萬人,日均17萬人,平均上座率107%。京滬高鐵和既有京滬線日均合計發送旅客25.4萬人,較京滬高鐵開通前同比增加9.4萬人,增長58.8%。

京滬高鐵滿月 七成票賣不掉【經濟日報2011.08.02
 
但上述數據顯然很難令人信服。(楨:無關造假,乃统計方式之異,107%含換座率,如飯店之翻桌率!)
受京滬高鐵設備連日出包及溫州動車事故影響,6月底開通的京滬高鐵風光不再,滿月之際,竟有七成座位乏人問津。
據東方早報報導,現在京滬高鐵每趟車都有大量空位,其中,二等座、一等座都出現超過70%的剩票,商務座則幾乎都是空的(楨:回乘客機去了,那天也可能回乘高鐵,陸空競合之常態)。

京滬高鐵按新圖運行車次減少二等座搶手  2011-08-17日 北京晨報
  
昨起,京滬高鐵每日開行車次減少,其中從北京南站發車減少19趟。記者昨天上午在北京南站看到,兩趟接連發車的G1、G111次列車,二等座基本滿員,一等座上座率也達到1/3;列車余票信息顯示,當日11點以後發出的二十余趟高鐵列車二等座基本售完。

鐵道部上半年扭虧爲盈42.9億元 負債率58.53%

鐵道部財務司2011-08-01公布的《鐵道部2011年上半年主要財務及經營數據報告》顯示,鐵道部所屬運輸企業2011年上半年盈利42.9億元,總負債首破2萬億,負債率爲58.53%,國企負債率安全線爲60%,目前資金有保障。投資高峰期過了之後,收益增加了,負債率就開始下降了。世界各國修鐵路都是有銀行貸款支援的(楨:台鐵虧損和負債更甚),純靠資本金投入是不可能的。

大公國際回應鐵道部信用評級高于中國國家信用

  新華網北京 2011-8月13日電(記者 李延霞)鐵道部于8月8日發行2011年度第四期總額度200億元人民幣90天超短期融資券。作爲該項目的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給予鐵道部的主體信用級別爲AAA,此舉引起社會的關注與爭議。大公國際負責人13日就鐵道部信用評級有關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四大因素決定鐵道部AAA信用級別
  首先,鐵道部具有國家信用特性,償債能力極強。
  其次,鐵道部經營性現金流呈持續增長趨勢,不會因經營管理問題增加償債風險。
  再次,鐵道部擁有大規模的優質資産,尚有較大融資空間。
最後,鐵道部發展前景成爲持續提升其償債能力的強大驅動力。

「鐵老大」軟身段 高鐵湧人潮【聯合報2011.09.17
 
「七二三動車大事故」一度乏人問津的高鐵,一個多月後搭車人數持續增加。本報記者過去兩周內搭乘京滬高鐵(上海北京段)、武廣高鐵(長沙郴州段),發現二等座乘客幾乎客滿,一等座或商務座乘客約一半或多一些,不過這些高等級座位只占全列車的一節車廂。
時間費用 還是高鐵划算
張姓官員說,動車事故讓大家害怕一陣子,但考量時間、費用,還是高鐵划算(航空與高鐵總時間相差不多、高鐵費用則為全價航空的一半),他所認識的朋友,在觀望一陣子後已全部歸隊,不論公家機關或民營企業,出差到北京都搭高鐵了。
鐵道部在中秋三天連假統計也發現,旅客比去年同期成長近百分之廿,創同期歷史新高。動車組列車(多為高鐵列車)更成長百分之卅六,儘管這數據得扣掉今年內新開通的高鐵,但也說明,大陸高鐵旅客已悄悄回來了!

專家稱停電反而驗證中國高鐵安全系統值得信賴2011-07-13人民網

    “行駛中的電車遭遇雷雨在任何國家都是無法避免的,這種情況不能稱為‘故障’,更不是‘事故’,而是一種突發的自然現象”,日本拓殖大學王曙光教授開宗明義。
    他認為衡量技術是否過硬的關鍵標準是緊急情況發生後的處理方式。事實上,無論日本還是法國,目前世界上擁有高速鐵路的國家中出現類似問題後的第一反應都是自動斷電。
    王曙光教授指出,此次雷雨接觸發生後中國高鐵的安全系統應對合理、處理得當,起到了應有作用。“這反而驗證了中國高鐵在安全技術領域內值得信賴,應該給與高度評價才對!”“如果日本新幹線遭遇同樣情況花費的時間或許會更長。對車輛、線路進行徹底檢修,2小時是需要的。”

中國南車稱京滬高鐵已進入運營穩定期 2011-09-19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微博)訊 (記者/鍾嘯)深受多起故障困擾的京滬高鐵轉眼已經在8月16日調圖後運營了1個月。記者從南車方面獲悉,高鐵調圖一個月京滬高鐵未發生一起車輛故障,CRH380A已經累計安全運營2000萬公裏。

中國北車 獲340億合約【經濟日報2011.09.21

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北車)發布公告稱,近期獲得人民幣72.72億元(約新台幣342億元)的大合約,其中有三項外銷合同,占2010年主營業務收入的11.69%。
隨本月5日,中國北車發布公告稱,包括董事長、總裁在內的九名公司高層相繼於8月29日至9月5 日期間,以個人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增持中國北車合計69.45萬股。加上72.72億元的大合同激勵,可望緩解因動車事故後造成的損失。

 陸鐵路股 重獲青睞 2011-10-29 旺報 記者師瑞德

     先前動車追尾、上海地鐵事故,接二連三的利空搞得大陸鐵路類股烏煙瘴氣,但華泰證券分析師王軼銘發布研報認為,鐵路設備行業已經度過最困難的時期。目前股價已經充分反應因停工造成的今年業績下滑預期。經過十一黃金周交通高峰,公眾對高鐵信心已有所恢復。未來出現新利空消息可能較小。

黃金周首日 鐵路客流近九百萬【聯合報2011.10.03

十一黃金周人擠人,大陸鐵道部門統計前天的十一連假第一天,全大陸發送旅客八百九十二點八萬人,打破鐵路單日發送旅客最高紀錄。

滬寧、滬杭高鐵 今起刷身分證可上車【聯合報2011.12.01 

繼京滬高鐵後,今天起乘坐滬寧、滬杭高鐵,從買票、進站到出站,大陸旅客將可直接刷二代身分證檢票上車。

京滬高鐵12日起增班 民航降價【聯合報2011.12.06

京滬高鐵將於本月12日調整列車時刻表大幅增班,再度挑起高鐵與航空的市場大戰。民航京滬航線因應高鐵增班,也從本月12日起機票大幅打折以反制,全天40多個航班中,半數航班的票價均在5折及以下。
從12月12日零時起,京滬高鐵實施新列車時刻表。涉及上海鐵路局管轄區內列車76對,比調整前增加26對。

業內認爲政策支持使鐵路建設回歸常態 2011-11-02 新京報

  鐵道部近期將獲得超過2000億元的融資支持,確保其資金償付和重點項目的推進,以及配套項目的優化完善。飽受資金困擾的鐵路資金緊張情況在政府的支持下將大大緩解。
  鐵路融資吃緊
  今年7月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後,中國鐵路建設面臨調整,不少線路遭遇緩建停建。專家認爲,盡管前期中國鐵路融資一度出現緊張狀況,但當前支持鐵路建設的金融市場仍相對開放、寬松,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金融部門對中國鐵路建設的支持力度還將延續。
  “鐵路建設作爲國家重要的投資項目,不僅能夠滿足公衆對于現代交通體系的需求,也牽涉爲數衆多的農民工就業、供貨商發展等問題。大面積、長時間的緩建、停建不是正常的現象,亟須得到改善。”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羅仁堅指出。

鐵道部發債完畢26鐵路將復建 2011-11-24 工商時報

     中國鐵道部22日發行本年度最後一期企業債300億元人民幣(下同),至此,本期債券發行後,鐵道部企業債存量規模將接近5,000億元,且用完了經發改委核准的2011年千億元企業債券額度,原本陷入停工的26條在建鐵路項目終於有米下鍋。
     新華社報導,本次發行的企業債,7年期品種100億元,中標利率為4.70%;10年期品種200億元,中標利率為4.99%。
     與此前收益率不斷走高的窘境不同,鐵路債獲得的中國政府信用背書下,已經幫助其將收益率拉低了近100個點,在這種情況下,鐵道部融資成本降低的消息,對不少上下游企業都是一大利好。
 
京滬高鐵出洋相 官媒回嗆日韓 2011-07-15 旺報

     運行半個多月的京滬高鐵10日起頻頻出包,大陸民眾不滿意,日韓媒體則幸災樂禍。反而是歐美多家主流媒體沒有將中國高鐵「一棍子打死」。北京官媒昨天一方面要求民眾要支持「民族科技」,一方面回嗆日韓高鐵的紀錄也好不到哪去,都發生過脫軌事故,還有車軸斷裂等意外。    
日本《新幹線安全神話是這樣練成的》一書披露,新幹線1964年開通後,很快就發生了廁所堵塞、門被大風吹開、車軸斷裂等一系列事故,但是當時都沒有公開。
     至於韓國首條高速鐵路京釜高鐵開通於2004年,全程400餘公里,運行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00公里,但大部分時間只能限速行駛。韓國高鐵停車事故更是家常便飯,今年2月11日甚至發生列車在隧道中脫軌的嚴重事故。

京滬高鐵首遇滑鐵盧 接觸網謎團待解 2011/07/12  21世紀經濟報道

  目前國際上高速鐵路接觸網大體有三種懸挂類型:以日本爲代表的複鏈型懸挂;以德國爲代表的彈性鏈型懸挂;以法國爲代表的簡單鏈型懸挂。
  複鏈型懸挂受流質量最好,即接觸網間電流的流暢程度好,可以提高機車運行速度,增加安全可靠性,減少中途停車事故。缺點在于一次性投資太大,接觸網運營維修費用高昂,發生事故時搶修難度大、運輸中斷時間長。
  簡單鏈型懸挂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工程造價低、運行維修費用,日益被世界各國所認可,成爲高速鐵路接觸網首選的懸挂類型。不過缺點是彈性不均勻度較大,容易造成硬點。受電弓通過該點時,會産生較大的火花,使導線腐蝕和磨耗加劇,縮短使用壽命。
  關于彈性鏈型懸挂弓網的優勢在于“彈性好,硬點少”。但也有專家認爲,彈性吊索本身的長度和張力是隨著溫度發生變化的,要想保證它在各種溫度條件下不使附近的接觸網變形,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法國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巴黎-裏昂東南新幹線采用彈性鏈型懸挂。但是在正式運營的三個月內,發生了兩次重大事故,造成導線拉斷、接觸網損壞。
  目前我國在350 km/h高速電氣化鐵路工程建設中都采用彈性鏈型懸挂,京滬高鐵也是如此。鐵道部給予京滬高鐵牽引供電系統的評價是:“穩定可靠,弓網關系良好,接觸網無硬點、無高差、無離線火花”。是國內也是世界上最穩定、質量最好的牽引供電系統”。(楨:柔性接觸網,易受到外力影響而發生位移,京滬高鐵設計時考慮的最大承受風力是8級,但2011年07月10日發生故障時的風力達到9級。)
http://stock.jrj.com.cn/2011/07/12010710416289.shtml

鐵道部稱高鐵研發實行舉國體制 技術超日新幹線 2011-07-08 人民網
http://news.sina.com.hk/news/9/1/1/2376264/1.html

中國否認高鐵抄襲日本新幹線技術 2011-07-07中廣

中國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說,大陸高鐵跟日本新幹線截然不同,不論是高鐵技術、列車樣式、高鐵速度和高鐵噪音都不同。說大陸高鐵是(盜版新幹線)毫無意義,大家應該憑事實說話。

王勇平:中國願意為日本未來新建高鐵提供相關技術幫助 2011-07-07新華網
 
[王勇平]對于中國高鐵今天所取得成績,我想說的是,我們從不回避在發展高鐵中我們與別人在合作中受益的話題;我們用事實證明了選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是正確的;我們感謝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上一切為中國高鐵發展提供許多有價值勞動的合作者;我們也願意與世界各國分享在高速鐵路建設和發展的經驗和成果,推動高速鐵路在全球的發展。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計劃在未來新建5條總長870公裏的高鐵。中國願意按照有關國際法規和國際貿易規則,為日本提供相關技術幫助。 

我國時速超500公裏高速試驗列車落成 2011-12-26 新京報

   25日,儀式結束後,工人收拾現場。當天,更高速度試驗列車落成。車頭設計靈感源于中國古代兵器“劍”。本報記者 孫純霞 攝
 圖爲CRH380AL高鐵列車。試驗列車車尾沿襲CRH380A“長征火箭”造型。郭新 攝
  本報訊 我國更高速度試驗列車于25日在位于青島的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落成,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梁建英稱,該列車試驗速度超越我國目前所有動車組列車速度。  
  試驗列車尚無具體型號
  據中國南車技術人員介紹,該試驗列車以CRH380A創新成果爲基礎,以更高速條件下安全、可靠運行爲首要目標,圍繞提升臨界速度、牽引能力,降低阻力等,對系統集成、頭型、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等系統進行全面創新,關鍵技術已實現自主化和産業化。
  梁建英表示,研發該車主要是爲我國目前大批量運營的所有高速列車組的安全性、舒適性、環保節能等做出相應貢獻。  
  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列車的兩個頭采取了非對稱布置,前後車頭不同。這也是高速列車試驗過程中,第一次采用非對稱布置。
  “劍”“火箭”頭尾組合
  中國南車首席技術專家丁三三介紹,該試驗列車頭型技術方案通過大量的概念設計、數值仿真分析、風動試驗,優化出“劍”“火箭”的頭尾組合,實現了頭車降低阻力,尾車升力接近于零的最優技術匹配。
  因爲做超速試驗時,頭部追求的是阻力最小,尾部追求的是升力最小,通過控制升力來控制安全性和尾擺。
  模擬飛機“風阻制動”雷擊後列車可自動控速
  飛機在降落時,翅膀上會有翻葉翻起以增加空氣阻力來制動。
  “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車頂部共設置了3個風阻制動裝置,每套裝置設7擋制動擋位,3套制動裝置的操作采用微機並網同步控制模式。
  安全  雨雪參數“自動上車”
  趙小剛說,列車融合了以太環網、物聯網以及車地無線網等技術,可以把線路上環境氣候變化的相關參數自動傳輸到列車上。例如風霜雨雪、雷擊、地震等氣候變化參數,不需要調度再通過通訊告訴司機,而列車自動根據氣候的判斷控制運行速度,對安全性提高很多。
  材料  列車剛度提高22.7%
  “更高速度試驗列車”沿用目前運營動車組的鋁合金空心型材車體,但車體頭罩、車內坐椅等設備分別采用了碳纖維、鎂合金等新材料,在重量減少的情況下,剛度提高了22.7%。同時爲提升車輛降噪隔音的性能,車內隔音材料采用新型納米隔音材料。
  ■ 觀點交鋒
  中國現在沒必要研發更高速列車
  法國已研發出時速574.8公裏的列車,但沒有投入使用。我國也不會運營500公裏時速列車。高速列車的研究方向應該在安全可靠性上。例如牽引技術、制動技術、弓網技術等核心技術,目前我國還沒有掌握。讓列車“開得起來,停得下”才是應該研究的方向。——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
  研發高速列車很有必要
  研究和批量生産是兩個概念,研發是保持技術上的世界領先,批量生産則是更要考慮經濟效益。更高速度下,要看列車與各個系統的匹配問題。更高速度下高鐵技術的掌握,有利于相對低速下列車安全可靠性的增強,也留出了更多的安全速度冗余。——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一位不願具名專家
  動車實際運行並不需要如此高速  
  以後動車平均載人速度將介乎300至350公裏。在現階段技術條件下,時速350公裏是最經濟合理的。該試驗列車旨在使動車的智能化程度踏上新臺階,安全監控達到更高水平。既能支持我國高速列車前瞻性研究,又能鞏固商業運營高速列車的安全性、可靠性。——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26/022423692900.shtml

追撞究責 千人救難 上海鐵路局長就地免職 2011-07-25 中國時報

     「七.二三」動車追撞事故後,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總理溫家寶已要求救人第一。中國鐵道部昨天深夜舉行記者會表示,此事故共造成卅五死、一九二人受傷慘劇,事故原因仍要進一步調查。鐵道部並公開道歉;為負責起見,鐵道部在事故現場「就地免職」上海鐵路局長龍京等三人。

鐵道部總調度長任上鐵局長引熱議 兩次臨危受命 2011-07-27新京報

另類拼裝車 專家疑品管失控 2011-07-25 中國時報

     成大交管系教授鄭永祥認為,除非自動防護、號誌系統和後端行控中心全部都失效,否則不太可能會發生列車追撞意外。(楨:各國列車追撞就發生於「天不時工不利人不和」!)
     鐵道專家鄭銘彰說,大陸高速鐵路發展過程不斷強調各項系統自製,但其實是「混合體」,列車、機電系都有參考日本或德國技術,又融合自己研發或經驗來改良,通車前更需要縝密試車。(楨:台灣高鐵才是歐日拼裝車!)

唐飛:扁清理國營事業人事 從此腐敗2011-08-16 中時(另參本館:馬人事 政權移交 非常大膽)
 
     前行政院長唐飛表示,台灣高鐵原本採歐洲系統,當時李登輝為了拓展與日本關係,向高鐵施加壓力,讓日本也分一杯羹,埋下往後高鐵向政府索求的藉口;在他擔任行政院長任內,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兩度來訪,請政府出面擔保向日本採購高鐵機具貸款,讓政府相當為難。
     談到高鐵BOT案,唐飛說,高鐵的機電系統標案,在一九九六年確定是歐洲系統,到了一九九九年將機電的核心系統改採日系,歐日混血,導致違約,經商業仲裁後,高鐵須賠償德、法廠商廿一億台幣。

我雙鐵有自動防護 確保3分鐘車距 2011-07-25 中國時報

     大陸溫州發生動車嚴重追撞事故,引發民眾關注國內台、高鐵系統。「雙鐵」均表示,列車都有自動防護或控制系統,只要前車發生異常,後方列車就會自動減速煞停,待確認無虞後才會再開動,追撞機會微乎其微。(楨:各國列車追撞就發生於「天不時工不利人不和」!)
留言
大陸網民昨天點名批評台灣某報:台灣媒體向來為本人嗤之以鼻,這次又把台灣記者低水準給曬出來了。因為台灣媒體沒分清大陸動車組及高鐵。其實,在這宗重大意外發生時,台灣幾家電視台也是稱「大陸高鐵出事」。

各國近年列車事故(楨:從谷哥搜「追撞/對撞/相撞」而來!)

1991/11/15台鐵自動防護系統問題多 造橋火車對撞 30人死112傷
2007/6/15 宜蘭發生列車相撞事故造成5死15傷
2009-11-26 文湖線2列車維修互撞
(「台灣不會發生列車相撞」雙鐵掛保證(楨:?) 2011/07/25 蘋果日報
2011/4/27阿里山小火車翻覆 5死113輕重傷 )
2011/1/29 德國東北部馬德堡客貨火車對撞至少10死43人輕重傷 
(1998/6/3世界高鐵史上最嚴重事故 德國艾雪德列車出軌 101死88重傷)
2010/2/15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火車對撞25死 
2005/9/10西班牙東部城市巴倫西亞3列地鐵列車相撞42人受傷
2009/6/22美國華府地鐵15年來第三次生大追撞7死70餘傷
2009/7/18美國舊金山輕軌列車追撞44人傷
2008/9/12美國洛城列車對撞至少10死70傷 
2007/1/14泰國曼谷南部海灘度假勝地華欣火車對撞3死107 傷 
2011/5/19南非東北部約翰內斯堡郊外兩輛列車相撞 超過640人受傷
2006/8/21埃及開羅北部尼羅河三角洲火車對撞逾80死163傷
2010/10/2印尼爪哇島火車追撞18死 
2010/ 07/20印度加爾各答北部火車追撞 61死逾百傷
2010/05/28印度東部西孟加拉省火車相撞 150死近200傷
2009/10/21印度印度北方邦列車追撞至少22人死亡
2011.08.01 火車頻出車 印7月5百死傷

歐洲近年來嚴重火車事故史:
  
  1990年2月在德國鐵路魯斯海姆兩輛火車客車相撞造成16死     
  1991年10月法國高鐵尼斯開往巴黎與一列貨運火車相撞,16死  
  1992年11月德國鐵路由法蘭克福開往漢堡的一列客車與貨運相撞,10死
1993年8月西班牙北部一列客運在隧道火車相撞造成12人死亡
1996-11-18英法海峽隧道火災 設備嚴重受損 所幸人員均安全撤離
(2008-09-11英法海底隧道列車起火 10多人中毒受傷
2008-09-24英法海底隧道再出事故 1418名乘客被困海底一小時)
  1997年3月西班牙北部那瓦羅省火車出軌  18死94傷
  1998年7月德國鐵路在下薩克森州附近一輛客運列車出軌 101死
  1999年10月 英國倫敦火車站附近兩列車相撞,31死
  2000年1月4日在挪威南部鐵路兩列客車相撞造成 19死
  2000年2月5日阿姆斯特丹開往德國巴塞爾的火車出軌 9死149傷
  2000年11月11日奧地利通往滑雪場的山地火車在隧道裏面起火  155死
  2001年2月英國鐵路客車撞上一輛出了事故的汽車,10死,多人受傷
  2002年11月法國鐵路段一輛開往德國慕尼黑的臥鋪起火 12死
  2003年5月:匈牙利西部一輛火車在平交撞上一輛巴士,34死。
  2003年6月西班牙馬德裏客車列車撞上一列貨運列車,19死
  2005年1月在意大利鐵路客貨車相撞  17死
  2006年1月黑山一輛列車脫軌掉下峽谷,44死
  2006年9月德國高鐵在埃姆斯蘭德試行路段撞上軌道上的維修車 23死
  2006年10月一輛盧森堡開出的火車在法國撞上貨運列車,至少12死
  2009年6月意大利北部唯亞雷戈市火車站內一輛加油車爆炸  29死
  2010年 2月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附近兩輛列車相撞,18死95傷
  2010年10月12日烏克蘭東部一輛列車與旅遊巴士相撞造成45人死亡
  2011年1月底:德國客貨列車相撞 10死,18重傷25輕傷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69807.shtml

近年全球地鐵發生的重大災難事故
  
  1991/8/28 美國紐約曼哈頓區地鐵列車脫軌事故,6死,100傷
  1995/7/25法國巴黎地鐵發生炸彈爆炸事件,8死、117傷
  1995/10/28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地鐵失火,300多人死
  1996/6/11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爆炸,4死,7傷
  1999/8/23德國科隆地鐵撞擊,67傷
  2003/1/25英國倫敦市地鐵出軌,32傷
  2003/2/18韓國大邱市地鐵人爲縱火,198死,147傷
2003/10/19英國地鐵出軌,7傷
2004/2/6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爆炸,至少30死,70傷
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zhuanti/moscowdt/mxg/200402061304.htm

鐵路事故列表(楨:全球詳史!)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0%B5%E8%B7%AF%E4%BA%8B%E6%95%85%E5%88%97%E8%A1%A8

專家稱溫州動車事故調查組確定調查方向 2011-07-26 新京報

  一位參與鐵路電網建設的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鐵路線的防雷設施主要是防止用電設備的防雷擊,大多數接觸網上都沒有防雷設施。就連新建的京滬高鐵線路,都沒有全部使用接觸網的避雷設施,只有少量路段使用。
該專家表示,目前,鐵道部成立了專家組,正在研究接觸網的導線防雷技術。目前,有一種設想是,在接觸網上方安裝一條裸露導線作爲避雷設備。沒有推廣的原因可能是,如果全線使用,資金投入巨大;同時,也擔心避雷線被雷擊斷,搭在接觸網上,反而會導致接觸網故障。
  鐵路部門:目前技術無法避免
鐵路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雖然接觸網有避雷設施,但一旦被雷電擊中,強大的電流可能會把避雷設施擊穿,造成設備損壞、線路跳閘,進而導致列車停運。在目前技術條件下,這種情況尚無法完全避免。京滬高鐵80%以上是高架線路,一旦高架線路上的接觸網出現故障,就需要軌道車在列車運行的“天窗點”上去維修,所花費時間相對較長。

關于杭深線(福建段)牽引供電接觸網防雷能力的思考 2011-06-02

  據統計,2010年6~8月,杭深線福建段牽引供電故障跳閘共37件,其中雷雨天氣故障跳閘29件,占78.37%。
    現在國內客運專線多采用氧化鋅避雷器,但杭深牽引供電接觸網中,均未針對現場特殊的實際情況,如重污、重雷、空曠處所等有針對性采取特殊的防雷措施,而是按照設計的基本原則在基本處所設置避雷器等防雷,因此抗雷能力脆弱。
  提高接觸網避雷能力的措施   
  避雷線沿鐵路線與接觸網平行架設,且避雷線高于接觸網設備2m以上,避雷線有統一的接地系統(見圖3)。由于避雷線高于接觸網設備,在雷雨天起到了引雷的效果。當有直擊雷時,避雷線將雷擊産生的巨大電流通過接地系統釋放。避雷線的架設可以有效避免直擊雷對接觸網設備的破壞。目前,國外部分客專線采取該方式進行避雷。但在現有運營的線路上進行改造,其難度大。在今後客專的設計中可采用該方案。
  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提高防雷能力。一是更換福廈線AF線懸式絕緣子,避雷雷擊後瓷瓶經常發生爆炸的故障。二是重污區增設避雷器,每個錨段的F線、T線各增加一臺避雷器。三是在地勢比較高或周圍比較空曠的地方,每個錨段的F線、T線各增加一臺避雷器。四是在重雷區、高雷區的地區,每半個錨段的F線、T線各增加一臺避雷器。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特別是我段通過福廈線晉江-翔安區間上行線地勢較高或周圍空曠處所,在每個錨段的F線、T線各增加一臺避雷器後,檢查線路所有的避雷器計數器動作情況,2010/11-2011/2累計動作32次,但線路上的接觸網狀態,特別是絕緣子的狀態未再發生閃絡或爆炸等故障。
http://www.starlunwen.com/article/html/52733.html

鐵路客運專線接觸網防雷研究

摘要:
我國客運專線建設速度加快,所經地區地理、氣象、氣候條件差別較大,情況復雜,如果接觸網不設避雷線,易遭受雷擊引起損壞.為保證接觸網運行的高可靠性,在分析德國、日本接觸網防雷措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電氣化鐵道現狀,提出廣深線接觸網系統防雷的改建建議.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dgcxb200808019.aspx

上海鐵路局:動車追尾因信號設備存在缺陷 2011-7-28新華網

  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28日說,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723”動車事故是由于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爲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爲綠燈。
安路生還說,事故反映出現場作業控制不力,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規定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事故反映出的設備質量、人員素質、現場控制等問題,說明鐵路部門的安全基礎還比較薄弱,這些問題反映出鐵路部門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鐵道部要求全路緊急排查由通號院設計的信號控制系統 2011-7-28人民網

盡管“723”特大事故的最終調查結論還沒公布,但越來越多的跡象正在指向“通號系”生產的列車控制系統(CTCS)。
鐵道部運輸局26日向各鐵路局傳真下發調度命令,要求從7月27日淩晨起排查由央企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下屬的獨資企業: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下稱“通號院”)設計的CTCS系統。
中國的CTCS列控系統,主要是引進日本川崎的技術,以之為基礎,再綜合歐洲,如法國、德國的技術,形成的自主創新技術。其主要設計單位即為通號院。本次事故涉及的C2系統即為通號院設計。C2用於時速200公裏~250公裏的軌道運行系統上,C3則用於時速300公裏以上。

通號受檢討 總經理心臟病猝死2011-08-24 旺報
 
     央視報導,大陸國務院調查組22日到信號系統設計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檢查時,該公司總經理馬騁突發心臟病去世。外界除了對他受到極大壓力導致暴斃感到意外。

溫州動車出事 設計缺陷惹禍【聯合報2011.09.16

中共國務院調查組對溫州「七.二三」動車事故調查工作已結束。大陸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引述中共國務院調查組知情人士的話報導,事故原因是車站控制中心信號系統的LKD2-T1信息採集板有缺陷,遭遇密集雷擊時會發出錯誤信息。目前大陸還有五十多個車站,使用該列控中心信號系統。
 該知情人士稱,據雷擊專家紀錄,事故發生的七月廿三日當天,設備在七分鐘內累計遭遇上百次雷擊,這在溫州氣象史上罕見。而在設計時並未料想到這種雷擊情形。
報導指出,遭雷擊發生故障的信號設備,經歷調查組的模擬試驗。但雷擊損壞設備並不會直接導致列車追尾。
調查組人士也說,鐵路系統還是存在管理問題,車站值班員、電務都有責任,應該把車停下來修,但卻是邊修邊開,還沒來得及修好就出問題了。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組專家稱設備技術沒問題 2011-09-17 新京報

  本報訊(記者 劉春瑞)昨日,記者從國家安監總局獲悉,溫州動車事故書面調查報告尚未形成,調查還在進行中,也沒有將調查報告遞交國務院。
  昨天,國家安監總局政法司新聞宣傳處一名王姓工作人員表示,王德學當時說的是“力爭在9月中旬形成報告”,“9月15日”的時間節點系媒體自行理解。
  新京報:與設計沒有關系,那跟雷擊有關系嗎?
  王夢恕:是雷擊引起的信號擊穿,這是以前沒有估計到的。當天的雷擊有資料證明,7分鍾雷擊了100多次,曆史上是沒有的。設計的時候,不可能估計到,但不能說設計錯了。就像房子和地震的關系,有12級的地震,但房子卻設計到8級就夠用了。
  王夢恕:天災只是引起的一個條件,主要是涉及責任問題和管理問題。不能全靠設備來保證,還有人的因素。無人駕駛真的敢嗎?還是要靠人來控制。
http://news.sina.com.cn/c/2011-09-17/050023169744.shtml
 
上海地鐵追尾原因:人工調度時未嚴格執行規定 2011-09-29 新京報

  上海地鐵10號線追尾事故截至28日上午,已造成284人受傷,無危重傷員。
  記者從上海市衛生局獲悉,截至28日上午9點,共有284人因地鐵追尾事故到上海市9家醫院就診檢查,相關費用醫院記賬,將由相關部門統一支付,傷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目前,就診檢查人員中已有189人出院。
  調查組15成員名單公布
  事發後,由上海市安全生産監督局牽頭成立事故調查組,展開調查分析。經深入細致的排查,認爲這起事故起因于當天設備失電,致使運營信號中斷,地鐵10號線行車作業人員隨即采取人工調度行車方式,但是有關人員未能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規定,導致事故發生。
  事故調查組15名成員名單也已公布,上海市安全監督局局長齊峻任事故調查組組長,調查組還邀請上海市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局長楊恒進參與調查;原上海鐵路局副總工程師劉瑞昌擔任專家組組長。
  據悉,事故調查組正對本次事故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調查結果明確後,將及時向社會公布,並將追究事故責任者。

上海地鐵追撞 懲處12人【聯合報2011.10.07

上海市政府昨天公布發生在九月廿七日地鐵十號線追撞事件調查結果。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地鐵行車調度員在未準確定位故障區間內全部列車位置的情況下,違規發布電話閉塞命令;接車站值班員在未確認區間線路是否空閒的情況下,違規同意發車站的電話閉塞要求,導致列車發生追撞。
由於這起地鐵追撞事故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上海市政府決定對地鐵營運公司—申通集團十二名人員進行處分。其中有三名調度單位人員受到撤職處分;申通集團總裁俞光耀、申通集團董事長應名洪,則遭到記大過的處分。
事故調查組認為,申通集團存在執行規章制度不嚴、應急管理不到位,設備設施維護、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等問題,要求申通集團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健全地鐵營運的管理機制。

交通部:地鐵隱患 全面排查【世界日報2011.10.01

27日上海地鐵10號線列車發生追尾事故,交通運輸部於次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各級領導到一線排查城市軌道安全隱患。各地要定期組織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運營後的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進行評價,對提出的不符合運營條件的問題須及時整改,如影響到安全須立即停止運營,整改合格後再運營。

鐵路調度系統均産自卡斯柯 2011-09-28 齊魯晚報
  
據報道,目前國內所有鐵路CTC系統(調度集中系統)均出自一家合資企業——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3月,是中國鐵路領域第一家中外合資的企業,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和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組建,注冊資金爲1億元。

滬地鐵出事 北捷:我們有自動防撞機制【聯合報2011.09.28(另參本館:《4444億的教訓》 高捷變高劫  中國地鐵)

台北捷運公司公關課課長凌啟堯強調,目前捷運列車採「自趨安全性」設計,以閉塞區間概念設計自動防撞機制。行進中兩車間常態會維持一車站距離,若後車行駛距離過近,或有其他車列進入該閉塞區間,列車都會自動停駛,絕不會發生追撞。(楨:同是法國阿爾斯通系統,只要人為應變不及就可能出事!)
成大交管系副教授鄭永祥分析,上海地鐵發生追撞應是人為應變不及,台鐵等我國軌道交通工具應不致發生類似情形。

上海地鐵曾兩次宣稱不會發生追尾事故2011-09-28 齊魯晚報

  2005年1月20日新華社曾報道“上海地鐵不會發生類似泰國地鐵追尾事故”。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安全處處長朱效潔說,上海地鐵有一整套行車安全管理規範,加上有列車自動控制系統保駕護航,確保不會發生類似地鐵列車追尾相撞事故。

文湖線也採無人駕駛 2011-09-29 旺報 記者楊慈郁
 
     上海地鐵10號線27日發生列車追撞,核心機電供應商之一與台北捷運文湖線都是美、法合資的阿爾斯通(Alstom),同樣也是採無人駕駛、閉塞區間與自動防護系統等設計,引發安全疑慮。

阿爾斯通公司 维基百科

阿爾斯通公司(Alstom,又譯為亞斯通、亞世通)是一家大型的法國公司,總部位於法國巴黎附近,其主要業務為電力及軌道交通基礎設施(例如TGV和歐洲之星)。
  在交通運輸領域:
超高速列車和高速列車世界第一,如TGV法國高速列車;城市交通市場、區域列車、基礎設施設備以及所有相關服務領域世界第二,如新加坡地鐵環線,新加坡地鐵東北線。
  阿爾斯通在台灣
台北捷運高運量列車的號誌為阿爾斯通製造
  腐敗調查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阿爾斯通在1995年至2003年間,為贏得在亞洲和南美洲的合同,曾支付了數億美元的賄款。

上海地鐵事故警示城市交通發展 安全效率存矛盾 2011-10-01 瞭望

本刊記者了解到,爲滿足不斷增大的客流量需求,10號線系提前開通,並以邊運營、邊調試的方式開行。此前的“開錯方向”,正是在載客運行情況下,同時進行信號系統升級,以致造成事故。
接受本刊記者采訪的城市公共安全專家指出,地鐵安全與效率的矛盾,不僅是上海10號線的問題,也同樣是目前國內地鐵的共同尷尬。目前中國地鐵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在地鐵網絡逐步形成的大城市,地鐵運能增加遠遠跟不上迅猛增長的需求,北京、上海日均客流都超過600萬人次,不少線路日客流超百萬,高峰時段極度擁擠、長期超負荷運營、新開通線路快速飽和等情況越來越頻繁。巨大的需求缺口,只能依靠快建成、快通車來緩解,但由于技術力量“攤薄”、調試時間不足、管理未能跟上等原因,都可能埋下安全隱患。

未來上海搭地鐵 郊區入城1小時【聯合報2011.10.24

上海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朱滬生日前透露,2014年底,上海地鐵線路總共14條的長度將達到562公里,車站353座。上海地鐵線路的遠景規劃是21條,長度是1051公里,車站587座。
屆時,家住郊區的市民通過地鐵網路入城的時間將控制在1小時內,而市區的目的地則要在40分鐘到達。中心城日均客運量2000萬人次,占公交客運量比重67%。
朱滬生指出,現在上海地鐵每天客流量是600多萬人,最高700多萬人,占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日益增加,達到了36%,很多網站特別是換乘站擁擠情況比較嚴重,比如人民廣場站,最多一天人流量達100 萬人。
在談及票價時,朱滬生表示,目前上海地鐵的起步價是人民幣3元(0-6 公里),以後每增加10公里增加1元,最高9元,未來11號線南段等新線建成後,到臨港新城最高票價可能是11元。

奧的斯電梯公司因北京地鐵扶梯事故被處罰

  新華社北京2011年11月25日電 (記者李亞紅) 北京市質監局25日發布,經北京市政府批准,“7?5”北京地鐵四號線自動扶梯事故調查工作結案,調查組認定,此事故是一起責任事故,將對廣州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北京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行罰款處罰。
事故調查組認定,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事故扶梯從雙主機到單主機的設計變更,未進行動載荷設計核算,構成設計缺陷。在扶梯運行過程中,驅動主機固定螺栓發生斷裂,造成主機傾覆,驅動鏈條脫落,梯級失去上行動力逆向下滑,輔助制動器開關未正常啓動。
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八十八條規定,將對廣州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北京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和奧的斯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分別處以20萬、20萬和10萬元罰款。
  事故調查組表示,北京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負責事故扶梯日常維保的人員,將被吊銷作業許可證。涉嫌觸及刑律的兩名事故責任人,建議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于目前北京市地鐵運行線路中停運的177臺奧的斯品牌公共交通型自動扶梯,奧的斯公司正根據整改方案實施整改,並承諾所有目前北京地鐵停用的奧的斯扶梯都將于2012年春節前重新投入使用。

十二五城市軌道 中國砸1.2兆人民幣 2011-12-03工商時報

     至2015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將發展達3,000餘公里。上海證券報引述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黃民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保持適度規模、積極穩妥的速度,合理控制新開工的項目。至2015年,中國城市規劃交通總投資或將達1.2兆元人民幣(下同)。
     黃民透露,目前全中國有28個城市正營運或在建城市軌道交通,其中12個城市已有城市軌道交通營運線路,預計至今年年底營運線路將達1,600公里,比去年增加200多公里。而正在興建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約1,400公里,預計到「十二五」末,28個城市將擁有3,000公里營運線路。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相關專家指出,諸如濟南、太原、廈門、佛山、常州、蘭州、洛陽等二線城市開始申建程序。依此速度,到2015年,全中國城市規劃交通投資總額將達1.2兆元。到2020年,將有40個城市建設地鐵,總規劃里程將為目前的4.3倍,長達7,000公里。
     然而,相關諮詢機構卻表示,原則上,除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型城市外,其他大中型城市最多只應建2條地鐵線路。而機場軌道線路也需年吞吐量逾2,500萬人次才可考慮開建。

新加坡地鐵癱瘓5小時 乘客砸窗求生【聯合報2011.12.17

新加坡地鐵(SMRT)南北線15日下班尖峰時段發生歷來最嚴重的地鐵故障事件,服務中斷近5小時,晚間11時40分才恢復正常。初步調查顯示是供電軌(power rail)受損導致故障。
由於星國地鐵環線14日才因通訊系統故障中斷服務5小時,交通部長呂德耀透過臉書留言表示,當局將徹底體檢地鐵系統,查出故障如何發生,以及地鐵是否依照維修、通訊和復原的程序進行,可否進一步改善。
根據記錄,今年1月到10月間,新加坡地鐵系統共發生25次超過10分鐘的延誤。

安全性遭質疑 衝擊輸出美夢【聯合報記者賴錦宏 2011.07.24

為中共黨慶九十獻禮的京滬高鐵,開通後的喝彩聲還未散去,五天內就發生了六次故障。昨晚更要命的是溫福高鐵上又出現追撞,死傷逾百,不得不讓人對大陸高鐵的安全性產生質疑,也必然打擊大陸高鐵輸出的美夢。(楨:分不清旣有鐵路提速的動車組快鐵/專路專客的高鐵、之呆歹彎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鐵路建設…呷緊弄破碗【經濟日報香港特派員李春 2011.07.25  

令人不解的,是鐵道部胡來,鐵道專家們胡說。第三屆交通運輸工程國際學術會,正在成都召開。溫州巳發生脫軌事故的情況下,鐵道部總工程師、高鐵總設計師何華武,面對各方質疑,還在會上力踩歐洲日本,高聲揚言「中國高鐵的安全保障是可靠的」。又說高鐵運行是一個十分龐大而複雜的系統,難免會發生故障。當然,動車組和高鐵不是一回事,但高鐵安全的顧慮不是應當高於動車組嗎?(楨:正因高鐵安全高於動車組才會全線停車檢修!)
由之可看出,不僅鐵路大躍進,有豆腐渣工程和豆腐渣設備和豆腐渣人才,還有管理的大混亂。(楨:「天不時工不利人不和」下的列車追撞與大躍進/豆腐渣何干!)

日本新幹線 47年無重大事故(楨:神話?) 2011-07-26 旺報記者吳貴奉

日本新幹線自1964年開通以來,沒有發生過一起乘客死亡事故,也沒有發生過一起列車相撞事故,只發生過三次脫軌事件,但無人受傷。日本能中國不能,日本專家指出,問題出在「車輛技術與運行管理系統」是個大雜燴。(楨:分不清動車組/高鐵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台灣高鐵才是歐日拼裝車呢!)
相關新聞
2001/01/14日本新幹線列車在山形縣和貨運列車發生追尾 1死
2005/12/26日本新幹線列車在山形縣突遭怪風吹翻 4死33傷
2005/04/25日本兵庫縣火車出軌 107死460傷
兵庫縣火車事故疑點4:自動停車系統老舊
兵庫縣火車事故疑點2:新人駕車經驗不足
2011/07/30城鐵脫軌事件鐵道社長受審 求刑三年(楨:6年了才起訴!)

杭深線高鐵搶修一天半恢復通車 2011-07-26聯合報(楨:cf 88水災CNN先點火倒馬!)

中國高鐵重大事故,日本媒體今天一致質疑,為什麼現場有怪手把事故列車砸壞?挖坑掩埋,是否有掩埋真相的嫌疑?
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說 這件舉世注目的事故,如何能夠隱蔽真相?
才一天半的時間,中國高鐵立刻恢復通車,讓日本覺得快得離奇(楨:只要事故段安檢和全線系統正常,通車與調查可並行!)。像日本數年前寶塚線列車發生出軌大事故(楨:不是47年無重大事故?),光是鐵軌的檢查,日本就花了26天,而恢復通車則是全部調查完成的55天,全部安全檢查都確認後才通車。

首批部委發言人八成已換崗 留任者近半獲提升 2011-08-18 新京報

  王勇平在溫州動車事故發布會後被免職,引發了各界對部委新聞發言人這一特殊群體的持續關注。
  早在2004年底,國新辦首次公布62個組成部門的75位新聞發言人的名單和電話,王勇平是其中之一。這在當時被看作是推動政務公開的非凡之舉。
  此前一年,他們在北京參加了首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媒體報道稱,這群被稱爲“黃埔一期”新聞發言人當時年齡大多在30-45歲。
  時隔7年,國新辦于2010年12月底第七次公布的部委發言人名單,與第一批的名單相比,僅13人依然“在任”。
  其他人有的升遷,有的調往企業,有的交流到了地方,還有的因機構改革或年齡大限不再擔任新聞發言人職務。
尚無一位專職發言人

對比2010年和2004年的名單,來自辦公廳、政策法規司和新聞宣傳司的發言人最多,所有人中,沒有一位是專職的。
相關報道:
  韓江平將出任鐵道部新聞發言人
  鐵道部原發言人王勇平將赴波蘭擔任鐵路合作組織中方委員。

發言人不發言 陸制度遭質疑2011-08-19 中央社

中國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03年成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受到質疑,有媒體(南方都市報)指出,首批75名部委發言人中,19人從未發言。

(楨:發言人另有正職、沒事幹嘛亂發言?看來大陸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也很民粹,敢言/不言都罵!)

媒體稱多位個性發言人去職可能致繼任者更謹慎2011-08-18 南方都市報

鐵道部原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的去職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他因在7‧23動車事故中的不當發言讓網友憤怒,但其去職後不少網友亦為他惋惜。這位當了8年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的官員,親切隨和,不拒絕記者提問,很多時候堪稱個性和敢言。而這在我國龐大的新聞發言人群體中,尚不多見。
更多的公眾擔心,個性新聞發言人的陸續離開,將讓繼任者和其他發言人更加謹慎、少言,不敢面對媒體。而這對于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新聞發言人制度來說,或許又是一記打擊。

新聞發言人不能讓新聞“發炎”2011-08-18 鉅亨網

針對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因言論被停職一事,王石川撰文指出,新聞發言人不能讓新聞“發炎”,也不能讓傳聞發酵,更不能讓謠言“發狂”。

向美看齊大陸外交部 天天開記者會2011-08-27 中國時報

     大陸外交部長楊潔篪昨宣布,自九月一日起,大陸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將從目前的每周二次大幅增加到五次,以幫助各界了解大陸的外交政策。這是大陸外交部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廿八年來的一次重大「升級」。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稱,這不只是次數的增加,也是中國對外姿態和形象的一個提升,旨在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坦誠自信、開放合作的中國。

升空、下海簡單 安全著陸真難? 2011-07-28 旺報 特派員宋丁儀

    大陸首艘航母即將完成改造後試水,無獨有偶地,「蛟龍號」5000米下潛深海任務及發射北斗衛星都順利完成深海與太空的神聖使命。國防科技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新聞,27日已迅速占據大陸媒體頭條,分散了媒體溫州重大動車車禍後續報導焦點。一連串的新聞,不禁讓外界狐疑,為何中國國防科技能升空、也能下海,卻無法安全地「著陸」?
   留言
記者的意思是美國同樣能升空、下海,而且製造的飛機絕對保證安全著陸?瀏海若不也是在英國坐火車車禍而腦部受傷。英國不也是科技先進國家之一?

國務院“723”事故調查組組成人員名單宣布 2011-7-28人民網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宣布,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駱琳任組長,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王德學,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鳴起,浙江省副省長毛光烈爲副組長;成員由國家和浙江省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調查組下設技術組、管理組、綜合組,同時邀請8名相關院校專家組成專家組。調查組還邀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派員參加事故調查。

溫家寶:安全擺第一 責任查到底 2011-07-29 旺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抵「723」溫州動車事故現場,召開大陸中央領導首次在重大交通事故現場的中外記者會。溫家寶說,對事故深感痛心,未來高鐵發展要把安全放第一位,調查組將獨立調查,而網民、媒體的質疑他聽到了,會給人民實事求是的交代,將調查到底嚴肅處理直接責任者,發現腐敗也毫不手軟!

鐵道部就動車追尾事故社會關注熱點答問 2011/07/30 新華網

  是否存在爲了盡快搶通線路,而沒有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現象?
  答:在整個事故救援過程中,鐵路部門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在救援過程中,橋上有三節車廂擠壓在一起,中間車廂變形嚴重,救援人員無法對該車廂進行徹底清查搜救。按照指揮部確定的把救人放在首位的救援方案,在橋下使用大噸位汽車吊精准、平穩地將兩端車廂移開,公安武警、救援人員得以對該車廂實施全面搜救,在移出數具遺體後,小伊伊在這裏獲救了。直至24日23時30分左右,在確認沒有幸存者,並對遺物、車體進行清理收集完後,救援工作結束。在此之前,鐵路部門指揮人員從未宣布過“停止搜救”。
  被毀車頭車廂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據,爲何對列車車頭“挖坑填埋”?
  答:這一說法不屬實。在救援過程中,橋上有三節車廂擠壓在一起,爲使救援人員對中間一節受擠壓變形嚴重的車廂進行徹底搜救,必須把兩端車廂移開。按救援方案,要在橋下使用大噸位汽車吊,才能將兩端車廂移開。爲使汽車吊進入場地作業,須對橋下場地進行清理。這樣就需要將橋下較完整的車廂整體外移,對散落的部件,包括撞碎的車頭部件,采取外移並集中堆放在取土坑中,爲吊車作業騰出場地。所有部件和車體絕沒有實施掩埋,更不存在銷毀證據的問題。現場搜救工作結束後,車體和集中在取土坑中的零散部件,被統一轉運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動車上裝有“自動停車系統”,遇有險情列車會自己緊急停車以避免相撞,但“723”事故發生時相關自動系統爲何沒有發揮作用 ?
  答:事發當時,由于雷擊造成溫州南站的信號設備故障(楨:溫州市下嶴村65歲的夏吳英說至少20多年沒有遇到這麽大的雷電,全村斷電了,盡管鐵道部在村裏的制高點安置了一個避雷針),正常行駛的D3115次列車列控車載設備由于接收的碼序不穩定,造成停車後按規定緩行。此時,防護D3115次列車的後方信號由于列控中心的數據采集板軟件(楨:通號院C2型列車控制系統CTCS)設計嚴重缺陷(楨:或強雷超標?實驗室模擬後應能判定/改善),本應顯示紅燈的信號錯誤爲綠燈……造成追尾。
  根據列車時刻表,應該是D301在D3115之前,爲何D301會行駛在D3115後面並發生追尾事故?車站調度是否存在問題? 
  答:由于D301晚點,導致D301行使在正點運行的D3115次之後。這起事故也反映出車站現場調度作業控制不力。
  既然列控系統的數據采集板軟件存在設計嚴重缺陷,那麽目前已恢複通車的甬溫線是否安全?全國其他動車線路是否也有使用相關設備,鐵道部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來保障全國動車運行安全?
  鐵道部:首先,鐵路部門督促和要求設計制造企業制定了整改措施,經過實驗室測試和現場驗證,此措施可以防止該類問題的發生。同時,我們對全國鐵路使用該設備的處所進行了逐一清理和整改並進行了測試,確認無誤。爲確保設備發生故障期間的行車安全,規定發生設備故障後,嚴格按照站間閉塞指揮行車,確保安全。
  在售票實名制情況下爲何沒有據此統計傷亡、失蹤人員,然後再進行現場清理?
答:最新確認的事故遇難人數爲40人。正因爲實行動車車票實名制,才爲後期辨認身份、統計傷亡、行李認領等提供重要依據。  
  爲什麽車上沒有安全帶?
  相關專家說,動車組身軀龐大,即便拉下緊急制動閘門,動車減緩的速度將遠遠慢于汽車。動車急刹車一般不會對車內乘客帶來明顯傷害,因而動車組上未配備安全帶(楨:各國鐵路列車皆然!)。
  遇難者家屬早簽約有獎勵是謠言 (另參本館:《謠言》)
  溫州宣傳部發言人2011-07-27表示,網上早簽約有4到5萬元獎勵的說法是謠傳。每位遇難者家屬獲得的賠償數額,由事故賠償金、一次性專項幫扶款以及愛心捐助款三部分構成,總計人民幣50萬元。2011-07-29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本著以人爲本、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經過與事故遇難人員家屬具體協商,救助標准提高至爲91.5萬元。
  鐵道部:上海鐵路局所有客運段的員工每月扣500元工資,以轉嫁賠償責任,純屬謠言。
鐵道部:7月30日之前如不簽署賠償協議就停止協商的最後通牒的傳言,純屬謠言。

鐵路部門回應網傳溫州動車事故失蹤者名單 人民網 2011年8月7日

  近日,有網民在網上發出貼文《以下部分失蹤人員名單,請鐵道部回答》。
  經查,網傳29人名單中,有20人不在當日D3115次和D301次列車旅客實名制名單之中;1人事故發生前已在無錫站下車;3人系遇難旅客,在已公布的40名遇難者名單之中;5人爲受傷旅客,在192名受傷旅客名單之中,其中1人已出院,4人在醫院接受治療。40名遇難者和192名受傷旅客的身份全部確認,並全部與家屬取得了聯系。

4個連環錯 2動車踏不歸路 2011-07-31 旺報

     針對「723」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始末,大陸國務院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小組在28日舉行全體會議,認為是4個連環錯誤導致這起「不可能發生的事故」。
     大陸國務院公布的4個錯誤,包括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雷擊造成溫州南站信號設備故障;電務值班人員沒有意識到信號可能錯誤顯示,溫州南站值班人員對新設備關鍵部位性能不瞭解,以及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規定進行故障處理。
     班次增加 調度不易(楨:此即快鐵vs高鐵之別如電聯車vs捷運)
     2年前甬台溫鐵路開通,只有7個班次運行;最近鐵道部調整運行圖,大幅增加為30個班次,列車間距時間縮短,控制列車間的安全距離難度提高。因上海鐵路局有地域「潛規則」,永嘉站先放行所屬的D3115,再讓隸屬北京鐵路局的D301次離開。(楨:另有旅客的強求與行/飛安間之二難!D301與D3115兩車曾因雷電停靠永嘉站多時……D3115列車長鮑永遠身邊的不少乘客開始抱怨,有人喊道:“我還要趕9點半溫州的飛機呢!”列車長有些無奈,表示正在向上級彙報,馬上有結果)
     (事故影響 陸擬調整鐵路運行 2011-08-09 中央社
     北京地區火車票預售期昨天起從10天改為5天,據鐵路內部人士向新京報透露,此舉是為可能在9月1日開始的全面調整路線、時刻等運行做準備,而且這次調整與「723」動車追撞事故有關。
     大陸鐵路為配合京滬高鐵加入營運,7月1日剛調整了新的路線運行圖。
     鐵路人士向新京報指出,按照鐵路系統的慣例,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再次調整路線,因為調整運行涉及鐵路幾乎所有的部門,成本太大。這次調整與「723」追撞事故即使沒有直接關係,也有間接關係。「如果沒有甬溫線事故,肯定不會有這次調整。」
     鐵路內部人士透露,這次調整將與速度有關,但不確定是提高時速還是減速,但一定是從安全角度出發,保障旅客的安全。)
     信號錯誤 無法避險
     23日晚上8點15分,D3115啟動;8點23分出現「紅光帶」,代表列車信號故障,選擇自動駕駛功能的D3115被迫停車;2分鐘後,D3115改用手動目視模式,強行啟動列車,時速僅20公里,自動避險功能失效。
   (楨:如華航空難時空巴的自動改手動駕駛靠定自動駕駛
機師恐忘怎麼飛 2011.08.31中央社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航空公司都越來越仰賴自動駕駛功能,讓飛機在日漸擁擠的空中飛行,有些官員憂心,機師欠缺實際駕駛經驗將造成更多飛安事故。
過去5年來,有些客機在飛行途中停擺,或是陷入機長無法矯正的異常狀況,已造成數百人喪生。
專家表示,飛行員只有在起飛和降落的3分鐘會實際操控飛機,其餘時間都仰賴自動駕駛系統飛行。
因為現今飛機電腦系統整合程度很高,若是設備的某個部分故障,或是有個電子指令出差錯,就可能引發一連串問題,可能使得習於仰賴電腦的機師驚慌失措。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檢視46起飛安事件及超過9000個航班後發現,逾6成事故肇因機師改用手動飛行時出問題,或是使用自動駕駛系統時出了差錯。)
     依鐵道部規定,發生「紅光帶」故障時,2站間只放行1列車,調度人員應讓D301原地待命,但卻准許該列車出發,與慢行的D3115僅距13公里。
     誠如官方解釋:「電務值班人員沒有意識到信號可能錯誤顯示,溫州南站值班人員對新設備關鍵部位性能不瞭解。」可說是調度人員過於自信才釀禍。
     當調度人員忙著指揮D301與D3115時,雷電擊中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因信號機設計不良,原本軌道2側區間信號機應顯示停車的紅燈,提醒D301剎車,但信號機卻出現可通行的綠燈,導致D301自動防追尾功能失效,以平均時速150公里向前狂奔,直接撞上D3115。
     專家表示,鐵路信號系統有嚴密的防雷系統,每公里有1個信號機,底端連接寬、厚均為4公分的扁鐵片,以與鐵軌平行的角度埋入地下1公尺,將閃電引入地底。信號機上端則連接1組信號燈:紅(停車)、黃(減速)、綠(通行),告知駕駛員如何運作。
     調度人員 後知後覺
     防撞系統失效,信號出錯,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規定進行故障處理,沒有意識到D301已不斷逼近D3115;唯一發現狀況的D301駕駛潘一恒,雖然在僅有的200公尺距離、4秒內,努力把時速降到1百公里,降低兩列動車撞擊力、可能救了不少乘客,但自己卻死在駕駛座上。

大陸鐵路安全管理 專案大作戰【經濟日報2011.08.11

大陸國務院要求全面進行高鐵安全性檢查,鐵道部自7月25日至9月底,對行車設備、職工作業、規章制度、非正常情況下行車、應急處置、工程建設等,進行全面排查整改。
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提到,7.23甬溫線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暴露出鐵路運輸安全基礎和管理方面的薄弱,對重大事故的應急管理和處置缺乏經驗。
鐵道部同時會抽調180名專業幹部,分系統組成47個安全檢查組,到運輸前線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各鐵路局也會組織一些成員,對安全重點地方和關鍵崗位進行全過程盯控。同時,也將加強鐵路職工安全教育,並做好事故善後和維護穩定工作。
針對目前鐵路系統問題,鐵道部分四大措施進行改善: 一、為解決信號設備設計缺陷問題,已完成對所有使用與事故區段相同制式的信號設備全面測試排查,增加可靠硬體防護措施。並從源頭上徹底解決設備軟體缺陷問題。
二、防範信號和列控系統出現新問題。不間斷監控列車運行狀況和設備狀態,發現影響行車安全的問題時,立即採取安全防護措施。
三、對於涉及安全的各項行車設備進行技術專項檢查。
四、修訂並嚴格執行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組織辦法和工作流程,完善細化各類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準。
盛光祖強調,對在建的高鐵項目,鐵道部也同時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是科學合理地安排施工組織,嚴格禁止建設專案趕工期,加強品質安全監督管理,嚴格工程驗收。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組將于9月向國務院提交報告

  新華網北京2011年8月22日電(記者 朱立毅 嶽德亮)中國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2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黃毅表示,通過初步的分析發現,這起事故既暴露出信號系統設計上的缺陷,從而導致雷擊造成的故障問題,同時也反映出故障發生之後,應急處置不力以及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可以說,這起事故確實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可以避免和防範的責任事故。”
  黃毅說,“7?23”鐵路事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對事故的調查處理高度重視,及時組成國務院事故調查組,並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事故調查組的成員和相關工作制度。事故調查組按照嚴謹、求實、高效的原則,夜以繼日,緊張有序,加快了事故調查工作的進度。
  “更重要的是,通過汲取這次事故的教訓,推動高鐵的安全工作。”黃毅說。
  據介紹,國務院高速鐵路安全大檢查的12個檢查組都已經到位開展工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這次大檢查從12個部委抽調了286名工作人員,其中有175名專家,組成12個檢查組,在10個鐵路局對49個在建的高鐵項目,6000公裏的高鐵運營線路進行全面的大檢查。

陸高鐵大安檢 召回54動車組  2011-08-13 旺報
 
     受到723動車追撞事故影響,大陸國務院昨發布通知,8月中旬展開對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鐵安全大檢查;生產高鐵動車組的中國北車公司11日晚公告,從昨天起共計召回54列CRH380BL型動車組,涉及線路包括京滬高鐵、滬杭高鐵、膠濟客運專線,力求1個月之內改善缺失返回服務。這也是大陸首度召回動車組改善缺失的舉動。

 降速、增線、降價 運行圖再翻新 2011-08-13 旺報

     前天剛停售16日以後的動車及高鐵幾條路線車票,大陸鐵道部迅速在11日晚間完成新的列車運行圖,將從16日起實施,昨天開始預售16日的車票。這是大陸在7月1日剛剛調整完列車運行圖後的一個半月,再次調整鐵路列車運行圖。
     此次調整將結合降速、增線、降價為一體,調整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剛剛建成的京滬高鐵因動車召回而減少列車數。調整原因當然就是因723動車追撞事故的慘痛教訓。
     新的列車運行圖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京滬高鐵、京津城際、海南東環、廣珠城際高鐵,將從16日零時起實施新圖,12日起預售車票。調整後,京津城際、海南東環、廣珠城際高鐵的列車開行數量不變。
     京滬高鐵方面,由於中國北車公司召回部分列車,調整後的京滬高鐵列車開行數量將由目前的88對減少到66對,速度不變。在京滬高鐵列車運行圖調整期間,從9月1日起,既有京滬線將加開「夕發朝至」動臥列車。
     第二階段,其他高鐵從8月28日零時起實施新運行圖,24日起預售車票。
     降速的路線中,京津城際、滬杭兩條高鐵的時速由350公里降到300公里;合寧、合武、石太、昌九、海南東環、杭深線寧波至廈門段、長吉、秦瀋高鐵,時速由250公里降到200公里;客貨混跑的既有線動車組列車時速由200公里降到160公里。速度調整的動車組列車運行時間將延長,直通列車和中途停靠站基本保持不變,票價在現行票價基礎下調5%左右。

京滬高鐵又出包 9列車出不了站2011-08-20 旺報記者廖慧娟(楨:安全至上也罵!)
 
     大陸鐵道部新列車運行圖(行車時刻表)16日剛上路,不料京滬高鐵卻在19日上午再度故障。上海虹橋站早上8點出發的G12次列車,因瞬間刮起大風「前方信號故障」被迫在軌道上枯等1個多小時,連帶讓其後的G110、D34、G32、G2、G114等8個班次分別出現不同程度誤點。

北車集團否認召回列車車軸有裂紋 2011-08-22 北京日報

  北車集團54列京滬高鐵列車召回檢修之際,問題列車出現車軸裂紋的說法在網上瘋傳。昨晚,北車方面正式回應,稱6月30日CRH380BL列車上線運營至8月16日,累計運行680萬公裏,還沒有更換過一次車軸,召回的真正原因如公告所披露,是爲了降低故障率,提高列車正點水平。
  此番召回維修的措施有三項,一是對分供商質量有欠缺的部件全部更換。二是更換傳感器的絕緣層。部分傳感器絕緣程度不夠,導致起到防幹擾作用的傳感器屏蔽層被燒掉,從而發出錯誤信號。三是對列車網絡控制系統的軟件進行調整。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京滬高鐵列車上路不過半月,由北車集團生產的CRHA380BL京滬列車出現車軸裂縫。該媒體還提供了濟南車輛段動車所7月15日的一份探傷報告,該報告顯示,編號為6209L的CRH380BL高鐵列車經超聲波探測,發現第11節車廂的車軸靠近齒輪處,有一處長7.1毫米的裂紋。
    對此,北車方面表示,裂紋報告所提到的,屬于探測設備過于靈敏導致的“虛探”,鐵道部7月份專門就此開會研究,最後調整參數,統一探傷係統的損傷標準,並對探傷作業進行了重新培訓,確認早前報告有裂紋的車軸並沒有問題。
    “正式投入運營以來,CRH380BL列車沒換過一根車軸,要是真有裂縫,早就扛不住了,不可能僅僅是故障停車、晚點之類的事故。”這位技術人員表示。

京滬高鐵被召回動車今起恢複運營 運行圖或調整

  中新網11月16日電(財經頻道 王曄君) 11月14日鐵道部證實,今年8月份京滬高鐵上被召回的54列CRH380BL動車組列車,已整改合格,並將從今日(16日)起陸續恢複運營。
  鐵道部表示,中國北車對召回的CRH380BL動車組進行了認真整改,經試驗驗證、第三方評估和專家評審,已確認整改合格,自11月16日起將分批投入運營。
  高速動車召回引發大衆對其安全隱憂,北車技術專家在接受《北京日報》采訪時表示,380BL的召回並不是因爲安全問題,恰恰是自動保護系統對安全要求太苛刻,經常誤報故障甚至自動降速、停車,導致京滬高鐵的准點率受影響。這次召回,來自西門子的頂尖級軟件專家與北車合作,爲列車網絡控制系統軟件打“補丁”,以適應京滬高鐵的實際運行需求。

大陸鐵路官員 公開對槓 民眾批判【中央社2011.08.01
 
溫州動車「7.23」追撞事故發生後,大陸鐵道部的處置手法引發極大民怨,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為此在中央電視台公開辯解,但遭大陸網友狠批「謊話重複一千遍」(楨:只准惘冥造謠 不許官員辯解)。
對於大陸民眾指責鐵道部在事故發生後急於通車而忽視救人,陸東福說,「這個問題這樣提出,我們感到它傷害了在事故救援第一線2000多名鐵路職工、3000多名地方公安、武警、消防、衛生部門和廣大群眾的感情。」
新浪網友毫不留情的開罵「XXX,傷的可是13億人的心」。
但也有網友替鐵道部說話,質問其他網友「你們每次出行不都是乘坐火車嗎!出過事嗎!」「這也是偶然的。汽車一死死一車,你們怎麼沒去找公路局呀。」

提高警惕!有人在對中國高鐵下黑手! 2011-07-28 方雄

中國高鐵是中國人經濟、科技、工業發展的成就,是中國人的驕傲!既然是龐大的系統工程,而且是新的嘗試!那麽存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美國的波音飛機不也出事嗎?然而,看看最近網上一些甚囂塵上、幸災樂禍的污蔑言論,那些欲把中國高鐵和中國政府一棒子打死的惡毒攻擊!稍有頭腦的人就會意識到,這已經超出交通事故的範圍,而已經上升到政治的角度!有人在攪局,有人在對中國高鐵下黑手!有人在打壓中國的標志性成就!看看日本、美國那些按捺不住的興奮,你也許會猜到,幕後的黑手到底是誰!難道有點頭腦的中國人還看不出來嗎?那些不願看到中國發展與強大的人,那些害怕中國商業競爭的人,會千方百計的暗算中國的商品,極盡抹黑與詆毀!由此推論,中國的大飛機C919很可能遭到暗算!因此發出嚴重警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今後中國的重大技術裝備,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與密鑰!否則,自己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回應(楨:外有反中黑手內有網絡糞青!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  中國式媒體監督 )
   別動不動就5毛5毛的,5毛是什麽?我看你都不知道,你就一卵毛!
   網絡被惡勢力控制了,正義之聲發不出去,國家危矣!
不錯,應該有憂患意識,20歲心髒的弱智不用理他們!
   看來你又是一個糞青啊!我想問問當你新學會一樣技術的時候你會不會犯錯?整天就知道找茬!鐵道部是有錯,出了這樣的大災難,難道鐵道部就願意看到嗎?既然你那麽有本事你來當鐵道部長!反過來,既然你那麽不喜歡中國,你可以移民,滾蛋!中國最不少的就是人,少你這種垃圾我們國家更有希望了!
   一些人質疑掩埋車頭的行爲,我認爲有可是誤解,因爲公衆不了解專業的技術特征。
   此次事故是動車組的事故,跟高鐵沒關系!
   外國媒體故意將動車說成高鐵,借機打壓中國制造.動車D字頭,時速200以內。高鐵C(城)、G(高)字頭,時速250公裏以上。
   本來是剽竊日本的技術還不承認,這是對鐵道部最好的懲罰!
   你放屁,盡胡說八道!動車整套硬件技術五年前全是從日本川奇買回來的,動車鐵路也是在日本專家的監造下完成。不知情況盡在這裏造謠是非,夠缺德的。   
中國動車從2008年開始運行,已經安全運行幾十萬公裏了,以一次事故就全部否定中國高鐵成就,其心十分來惡毒。中國人自己攻擊自己,讓日本和棒子見笑,我都爲你們臉紅。   
   用心的查一下國外高鐵的事故,自從有了高鐵,中國不是第一個出事故的國家,爲什麽中國出事故就要驚天動地,把自己的東西說的狗屁不是。
   成熟的東西尚且會出現問題,何況新的東西呢,這是規律避免不了的
   高鐵發展勢不可擋,這是中國的國情 想想每年春節時候的春運吧。
   想想當年中國航天和衛星産業進軍國際市場時,遭遇了多少黑手,便知中國發展高鐵和大飛機,又將遭遇多少黑手。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76396

被令禁報動車新聞 有陸媒「起義」抗命【聯合報2011.07.31(楨:無法自律的霉體只能他律!)
 
中共中宣部強力控制下,大陸各媒體前天深夜起開始噤聲,各報都被要求撤版、換版,停止有關溫州動車的報導與評論,除了中共官方新華社的稿件外,一律撤除。網友嗆「事後清洗開始了,不要低估了普世價值,也不要高估了威權政治」。
溫州動車事故連日來,已在大陸內部形成一股隱形風暴,甚至社中共中央不得不從控制宣傳機器的根源著手。
在前晚緊急撤版行動中,「21世紀經濟報導」撤換八個版,「中國經營報」八個,「華商報」撤三版評論,「新京報」撤六個版。其中,北京「新京報」記者在新浪微博上發布已完成的六個版電子版面,控訴被政治力「噤聲」的無奈。新浪微博則增加人手,日以繼夜大刪特刪各種動車車禍的負面訊息與評論。
大陸騰訊、新浪、網易、搜狐等大型新聞網站,昨天起溫州動車慘劇不再放在頭版主要位置。
部分地方城市都會報紙則不管中宣部禁令,繼續在頭版報導高鐵慘劇,例如瀋陽晚報、城市晚報、河南商報、廈門商報等。北京「經濟觀察報」也做了八個版,以「溫州沒有奇蹟」為主標題。這些媒體是否會遭主管部門「秋後算帳」,尚不得而知。
前天晚上,包括杭州餘杭區人民廣場和北京都有民眾自動自發點燃燭光,紀念「七二三」動車死難者頭七,但立即被公安等人員踢翻蠟燭、強制驅趕。

反華炸醬麵2011-08-28 旺報 【賈葭】

     據大陸媒體人士轉述,中共宣傳部已下令禁止傳媒報導及討論拜登的這頓便餐。一碗炸醬麵何以有如此威力,令目中無人的宣傳部惶恐若此?因為在中共眼中,這碗炸醬麵已經具備了「反華」性質。
留言
反華的不是炸醬麵,而是作者所持的心態吧
其實美國人是故意這樣做. 看看歐巴馬老婆,一年渡假要花公帑一千萬美金,那麼胡錦濤老婆的低調,是不是該變成驚世美德呢?看看拜登進餐前的調查隨扈緊緊跟隨這些人的薪水是不是也該算,這麼說來拜登這一餐可不是七十幾員人民幣而是七千多美金,相當貴的炸醬麵.相當明顯的作秀.

我愛陸媒多一些 2011-08-28 旺報 賀克(東海大學社會系兼任講師
 
     長久以來,我有看報及閱讀雜誌的習慣,即便在大陸待了一個月還是如此。有了在兩岸的閱讀經驗,並將此做一對照後發現,台灣媒體的報導很難再讓我讀下去。
     我翻了好幾份台灣雜誌,看到很多文章批評中宣部封鎖高鐵追撞事件。但單以「言論控制」來理解,則不能說明為什麼事件過了20天後,北京的《新京報》仍以頭條方式追究撞車事件,甚至排在當天「航母海試」版次之前。
     我愛陸媒也因為可以透過它們得知更多的國際新聞、世界動態,而不僅僅侷限一隅。
     我們當然還是可以說,就算陸媒報導的議題眾多,但是內容必須經過審查,不足為論。但是,這樣的「台灣式」質疑,除了強化台灣的民主與自由的形象,我們是否思考過如何能使之更有意義呢?
     努力爭取言論自由
     更何況,如果你發現大陸雜誌比起台灣要普遍的字小豐厚、排版佳、照片好,甚至批判火力也強;如果你發現,他們動輒以7、8個報紙版面報導一則拆遷訊息,那麼,當我們台灣人自詡「新聞自由」、自詡擁有更多專業、更多深度時,我們怎麼會安於客觀的複製外電新聞稿、安於坐在室內拷貝網友的流言。
     更深一層的說,當我們批評對岸箝制言論的時候,往往忽視了戒嚴時期的台灣人也曾努力爭取言論自由,如今對岸人民也是如此。我們也忽視了不僅台灣,全世界的政府都會收買媒體版面,全世界的企業也會施壓報社總編抽稿,而當我們忽視陸媒確實擁有的言論空間時,往往亦太輕易的放過自己。追求言論自由的目的並非為了凸顯他人的不自由,而是為了彼此的自由和民主。

網路言論 深化管控 散布謠言帳號 新浪公告停權一月2011-08-28 中時

     大陸規模最大的微博營運商─新浪微博,周五通知旗下的兩億名微博用戶,數名使用者由於散布沒有事實根據的謠言,帳號暫停使用一個月。許多使用者認為,這是新浪微博在殺雞儆猴。事實上,新浪微博之前也有類似處分,只是沒有公告周知而已。

北京掀網管「微博闢謠」忙消毒 2011-08-29 中國時報

     大陸果然出手了!北京市網路管理辦公室最近邀集千龍、新浪、搜狐、網易、鳳凰等主要網站的總編輯,要求深入學習五部委聯合下發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實施方案;市網管辦常務副主任佟力強指示,網站要進一步規範新聞傳播秩序,杜絕有害、虛假、謠言、低俗等違法和不良訊息。

網友發表馬統一言論失實 新浪闢謠 2011-09-03 旺報

     日前,一位新浪微博的用戶在自己微博上發表「馬英九:如果大陸方面解除黨禁報禁,台灣政黨將赴大陸參選『大中華區國家總統、內閣總理』等職位,大陸和台灣統一將不存在任何障礙。台灣沒獨立傾向……」。
     「新浪微博闢謠小組」指出,經廣泛查找包括台灣媒體在內的全球主要媒體,也沒有發現馬英九有與微博說法相符的表述。僅馬英九總統在2006年3月26日在洛杉磯出席「與青年有約」座談會時有相關的言論,但與微博中的說法有較大出入。
     最後,「新浪微博闢謠小組」認為該言論失實,發布此消息的3人被暫停發布和被關注功能1個月。

官媒挺鐵道部 網友批不要臉2011-08-04 旺報(楨:反中霉體愛引網絡糞青!)

     就在陸媒連日來對於中共中宣部下令禁止報導表達強烈不滿之際,中共官方機關報《環球時報》昨日卻發出社評〈全盤否定鐵道部並非輿論正義〉,為大陸鐵道部辯護。此社評,已引來大批網友抨擊聲浪。

動車突減班改終點 乘客氣炸【聯合報2011.08.05(楨:安全至上又罵的糞青!)
 
大陸鐵路風波不斷,上海鐵路局三日晚突然宣布,由於杭深線要維修設備,昨天起每天有十四班動車取消或更改終點站,引發嚴重民怨。
發生追撞慘劇的甬溫線動車,因雷雨已連續三天發生大批列車誤點,網友嘲諷大陸鐵道部已成「驚弓之鳥」,遇雷雨就停駛,今後要看天氣搭火車。

動車事故 央視猛批微博造假 2011-08-07 旺報(另參本館:《謠言》)
 
     723溫州動車追尾事件,中共中宣部下達新聞禁令,但微博上訊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主播胡蝶3日在節目中,以「微博之困」,質問微博的道德倫理底線在哪裡?掀起網民熱烈討論,新華網、《中國日報》均予以報導。      
     這一段長約3分30秒的視頻專題報導,以「微博的倫理底線在哪」為題,訪問「闢謠聯盟」發起人點子正、竇含章和成員小九,批判微博訊息充斥造假,並咬定造假的背後,有幕後推手。
     用戶假冒遇難者家屬
     報導列舉兩則造假案例,第一則是溫州動車事故中,騰訊微博博主郭瑤7月29日貼出「百天幼子遇難,請幫忙找尋」圖文,幾天內被轉發數十萬次,其中包括眾多媒體從業人員。
     結果證實,這名自稱郭瑤的用戶,是假冒遇難者家屬,借用他人照片在微博貼文,並騙取慰問金,事實上這一嬰兒已6個多月大,並未遇難。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新浪微博冒用溫州動車事故死者家屬「楊鋒陳碧」的用戶,就有10多個,留下的鏈接均指向交友和購物網站。

一則網路謠言 新浪股價跌15.17% 旺報 2011-09-22

     一則謠言,極可能是導致新浪股票市值蒸發10.25億美元的禍首。台北時間21日凌晨,網路上忽然出現一條奇特的「內幕新聞」,內容是:「據路透社宋揚透露,中國微博將發四張牌照,其中包括兩個政府微博:人民、新華和2個商用微博,要求必須實名制,傳新浪不在此列。」

微博闢謠 確有必要性2011-09-22 旺報 記者謝寒冰

     這次新浪微博的謠言風波,可說正反映了微博這個目前人氣最旺社交媒體的潛在風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凸顯了新浪當初成立官方「微博闢謠」的必要性。

網路頻傳謠 陸下令查處 2011-10-02 旺報

     大陸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網路新聞宣傳局負責人30日發表談話,譴責最近有人在網上捏造所謂「微博名妓若小安」等謊言,要求有關屬地管理部門和各網站依法查處,堅決制止在網上捏造事實、編造謊言等擾亂網路傳播秩序和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最近以來,已多次發生此類肆意捏造事實、編造謊言在網上傳播的事件。如所謂「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規定的47號公告」、「廣西賀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場屍油煮粉」、「浙江海寧癌症村」、「西北某大學3名女生被強姦,校方為封鎖消息承諾保研」、「福建某大學發生爆炸」等,經有關部門查明均屬編造。

中國空軍稱所謂殲10B戰機試飛時墜毀是假消息

  中新社北京2011年10月9日電 (記者 陶社蘭) 針對近日互聯網上流傳的“中國一架殲10B戰機在陝西閻良進行試飛時墜毀,飛行員殉職”這一消息,記者9日向中國空軍有關部門求證並多方核實,結論是:“這是一條假消息。”
  這一謊言是北京一家網站人員編造的,在其個人博客上發表後,引起有關媒體的關注並盲目轉載。
  這位負責人指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要求有關屬地管理部門依法懲處制造和傳播謠言的人員及網站,追究其相關責任。

傳包北大女 釋永信懸賞闢謠2011-10-15 旺報

 爭議不斷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最近再添一樁包養傳聞。大陸網路日前出現有關釋永信在海外最少有30億美元存款,美國、德國都有別墅,並且包養一名叫李靖倩的北大女學生,兩人還生有一個小孩,現在母子住在德國,釋永信甚至曾與名主持人楊瀾等明星有染,被媒體瘋狂轉載報導。
 對此傳聞,少林寺13日大動作反駁,並公開懸賞5萬人民幣獎金,抓出造謠者,或發給能提出釋永信醜聞的證據者。

多起網絡謠言事件查明 相關責任人和網站受處理

  新華網北京2011年10月25日電 記者近日從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宣傳局獲悉,近期在網絡上流傳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規定的47號公告”、“網傳殲-10B戰機試飛墜毀”等均已查明屬編造的謠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網絡新聞宣傳局、公安機關已責成屬地管理部門依法依規對制造和傳播這些謠言的責任人和網站予以懲處。

傳統媒體不應淪為微博印刷版 2011-08-07 旺報(另參本館:啥是部落族)
 
     微博在逐漸主導中國的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一步步成為微博的附庸。有統計顯示,現在一半以上的熱點新聞,都是通過微博等新媒體首發的。這是信息工具革命帶來的,無可逆轉。
     然而微博對中國社會的意見反映又是很不全面的。首先微博使用者的構成,與中國社會的構成相差很大。微博常見的匿名發言,以及它的發散式傳播方式,對形成偏激情緒都敞開了漏洞。微博上的種種現實,使這個出現不久的輿論平台還形不成穩定的社會責任感,情緒宣洩經常將解決問題的初衷淹沒。
     實際情況表明,微博裡更容易形成強勢意見,它對弱勢意見的容忍遠遠低於現實社會。微博裡意見領袖的號召力,也高於現實社會。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出現對微博強勢意見的膜拜,無力站在一定的距離上,觀察並審視它們。
     中國媒體人應當從對微博的被動中擺脫出來。如果我們一味轉載微博上的信息,表達與微博上同樣的情緒,甚至學著微博上的語言在報紙上罵「他媽的」,傳統媒體只能降低自己的水準,變鈍自己的敏銳,我們將成為微博的「印刷版」和「電視版」。

微博實名制 【聯合報2011.12.17

 大陸「中央電視台」昨天報導說,微博實名制政策預計在京滬穗三地先行,未來逐步擴張至其他地區,包括新浪網、搜狐網等知名微博網站,民眾都要以真實姓名、資料進行註冊,至於已經註冊的帳號,也會要求全面改善,否則帳號不但會遭停權處分,同時還有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為確認網友真實身分,新浪微博一直有加V認證的服務。新浪微博負責人表示,目前新浪微博用戶在申請加V認證時,必須提交真實姓名、身分證號碼與手機號碼,這些資料會透過系統向全國公民身分信息系統,進行身分比對,才會獲得V的認證標誌。
目前外界對微博實名制的褒貶不一,新浪CEO曹國偉就認為,微博也需要一定的信用體系存在,讓正確的訊息能獲得傳播,讓那些造謠、散布假訊息的人,受到懲罰,負起應該的責任。
反對實名制的人士認為,這項制度可以幫助政府監視評論和流量,網路管制會影響網友的話語權,畢竟匿名發文,也是表達民意的一種方式與保障。此外,還有人擔憂,實名制恐怕會令個人資料外洩。北京市網路媒體協會負責人對此表示,個人真實身分資訊註冊後,將進入資料庫,用戶的資料都會獲得保護。
目前,微博在大陸網友的生活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網路上匯集的意見、輿論,都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光新浪微博的註冊用戶就已經突破一億,截至2010年底全大陸網民人數已逾四億五千萬人。

評論:微博實名制長遠來說對新浪是利好 2011-12-17

別的可能不在行, 微博我還是懂一些, 說下我的看法
首先, 微博的四個主要功能
(1) 社交功能(就是你和你朋友之間的交流)
(2) 媒體功能(新周刊,南方都市報... 也包括潘石屹這樣擁有大粉絲名人的自媒體)
(3) 營銷功能(各個公司品牌微博, 杜蕾斯, 小米手機.... )
(4) 開放平臺(遊戲開放平臺之類的....)
……………
因此, 我覺得, 微博實名制對(1)(2)有少量影響, 但對(3)(4) 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長期看絕對是對新浪的利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8bd020100v8xw.html?tj=1

看youtube報新聞2011-08-14 中國時報

     NCC認為現在電視新聞太多從網路取材,甚至行車紀錄器的畫面也相當氾濫。坦白說,就新聞專業來說,這是一種懶惰。
     如果新聞變成了網路趣聞筆記簿,媒體只是整個網路資訊轉載的一站,而且是可以跳過的一站,媒體的功能與未來,其實令人憂心。

新聞同業不要再考驗閱聽人的耐性2011-08-21 中時社論(楨:自己呢?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無可諱言,電視已經成為現代人最主要的訊息來源。然而,不論是基於方便取得或者成本考量,電視新聞取材愈趨粗糙,網路、路口監視器、行車紀錄器的畫面,成為電視新聞畫面的三大來源,閱聽大眾每天必看,卻也每天必罵。

北大校長:美國教育一塌糊塗 2011-12-26 中國時報 藍孝威(另參本館:斷章取義的媒體)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日前赴湖南長沙演講時,除盛讚北大是中國最好的一所大學,並痛批美國教育「一塌糊塗」,總統不懂尊重人。此話一出,引來網友一片撻伐,批評周其鳳的心態根本是「夜郎自大」;網友還反問「一塌糊塗的美國教育教出了賈伯斯、比爾蓋茲,中國有什麼?」  

媒體稱北大校長演講相關報道斷章取義 2011-12-26 中國青年報
   
   記者注意到,基于這篇報道的相關信息在網絡上瘋轉。僅在新浪微博上,截至25日18時35分,這一天被轉得最多的前15條微博中有兩條是基于這篇報道,其中一條排第3位,轉發了21000多次,另一條排第13位,被轉發了12000多次,網友自行編發的微博更是不勝枚舉。
   這些微博下的評論也很多,大部分都對周其鳳的表述作出了負面評價,“丟人”、“無知”、“悲哀”甚至“垃圾”、“腦殘”等。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網友質疑:“是不是把人家的話斷章取義了?”“很難想象這句話是北大校長周其鳳說的”。   
   爲作求證,記者找到了演講錄音。
   在錄音中,記者發現,跟報道有關的講話出現在整場演講的中段。在談到中國傳統教育思想時,周其鳳談到了美國的教育,完整表達如下:
   “現在大家都覺得美國的教育好,我們也在向美國學習,什麽哈佛、MIT等等,其實美國的教育也不是那麽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麽講?美國的教育對于培養合格的或者說優秀的美國公民,這是很成功的,因爲爲美國培養了那麽多人才,把美國建成爲這麽一個很霸氣的強國。但是如果是從我們現在是個地球村,在培養世界公民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爲美國的教育是一塌糊塗。它培養的人,也就是說他們感到驕傲的是他們的總統,哪個總統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負人家,就想把它的價值觀強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國說怎麽樣就怎麽樣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的教育是一塌糊塗,這是我的看法。”
   周其鳳接下來表示:
   “我們的教育有我們教育的優勢,特別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些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和發揚的。如果我們的教育能這樣的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夠懂得尊重人家,同時也會尊重自己,不會看不起自己。我們也有的人一天到晚就是看不起自己,一天到晚都是覺得美國什麽都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什麽都不好,要全盤學人家的。其實不是,我們中國的教育思想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精華、傳統,是值得我們很多地挖掘、學習、繼承和弘揚的。”
   對上述發言,趙雅茜等人也向記者證實,這確實是周其鳳校長的表述,而且只占了全部演講的極少一部分。“但很明顯,周校長並沒有全盤否定美國的教育,相反,他還在很多方面予以了肯定”。

民意vs.煽動 互聯網成雙刃劍2011-08-22 旺報 記者楊慈郁
 
     透過社群網站和手機簡訊串聯,英國月初發生的大暴動引發國際輿論反思網路監管與言論自由底線。大陸官媒人民網上有評論文章認為,新技術、新媒體的「雙刃劍」效應,在此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社會管理者需要「善待、善用、善管」網路媒體和虛擬社會,趨利避害。
     該評論指出,擁有4.85億網民的大陸,在近年微博(微網誌)等新媒體發展迅猛之下,對於此類的網路效應,「日常感受也很真切。」近期,在微博屢現謠言之後,出現了「謠言粉碎機」、「闢謠聯盟」之類反謠言專區,就體現了網友對「雙刃劍」效應的認識,折射了公眾網路能力的增強。

董智森單挑PTT鄉民 狠批「垃圾」【聯合網2011.10.05

董智森在昨晚飛碟電台廣播節目《飛碟晚餐》表示,「不要去管PTT網站那些垃圾在上面PO文,那些人就是垃圾,什麼大學生呀!那些大學生是最不要臉的,每天講別人講東講西,就一群垃圾在那邊PO網,根本不必聽。」
針對董智森的批評,PTT網友有人不以為然,說他這麼一罵,把一些擁有PTT帳號的名人,例如馬總統競選連任辦公室「台灣加油讚」發言人殷瑋、九把刀等都罵進去了,不過也有人認為他言論還算中肯。
一番言論引來不少PTT鄉民撻伐,董智森表示:「沒什麼好回應的,因為我講部分人嘛,有人要對號入座,我也沒辦法。」
PTT(批踢踢實業坊)是全國最大的BBS站,因人氣頗旺,台鐵與高鐵也因此組了「PTT監看小組」關心民意。不過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則曾稱「大概只有笨蛋才會去看PTT」,如果真要上網,希望同學們多看優質網站。(另參本館:《春雨》 啥是部落族)

順口溜順利轉發 嘲諷時政 微博變強勢媒體 2011-08-07 中時(另參本館:《大陸當代順口溜》)

     近年爆紅且影響力與日俱增的微博,已成大陸數億網民議論時政,臧否官僚的強勢媒體,微博近來出現一種改以嘻笑怒罵、打油詩、順口溜批判時政的「網路嘲諷文學」,在網上順利傳轉發。
     近日,一則以綜合動車追撞事故處置失當、紅十字會善款流向不明等重大事件為主題的嘲諷對聯,在微博快速流傳。對聯上聯:「乾爹乾媽乾女兒.紅樓紅歌紅十字」;下聯:「動車動人動鬼神.鐵面鐵心鐵道部」。橫批則是「無真相」,幾乎涵蓋近來民憤的精華。

陸十大新聞語錄 「我反正信了」居榜首【聯合報2011.12.24

由大陸中國網、財經和百度新聞合作推出的今年大陸十大新聞語錄,「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高居榜首。
中國網指出,一個國家流行的話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現狀或者情緒」。
「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是大陸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七二三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發生後說的,王勇平因此成為「人人喊打」的焦點新聞人物。
他說,「因為當時在現場搶險的情況,環境非常複雜,下面是一個泥潭,施展開來很不方便,所以把那個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目前他的解釋理由是這樣,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這個說法引起大陸民眾不滿及調侃,並被廣泛引用。
其他的年度新聞語錄還有「連捅八刀是彈鋼琴的重複性動作」,這來自於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藥家鑫駕車撞人後又將傷者刺八刀致其死亡,他的辯護律師所提出的相近說法。
另外,還有大陸全國政協委員馬蔚華所言,「房價上漲是因為老百姓錢太多了」。
此外,今年的新聞語錄還有:「我放棄一切,和XX 私奔了」、「我爸就是國法」、「我們就是騙你的」、「一萬塊錢,不算大事」、「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戴避孕套不算強姦」、「富二代也有好孩子」。
這些用語之所以成為熱門的新聞話語,是因為大陸民眾認為它反映了不合理現象,深具反諷味道。

大陸電視反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2011.11.07

只要裝個免費小耳朵,就可以收看十多個大陸電視頻道,這個現象正在台灣蔓延。而陸委會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似乎忘了對嘴,前者說,業者的行為違反了現行法令;後者則雙手一攤,承認無法可管。
陸委會指稱違法,是因為目前我並未開放任何大陸電視在台落地,若要落地,必須雙向互惠,絕不片面開放。而NCC說「無法可管」,或是找不到執法依據,或是無計可施,顯然打算袖手以待。亦即,在兩岸雙向開放既暫無可能,而我主管機關對於「偷渡」又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大陸電視將持續「登台」搶灘。如此一來,陸委會奉為聖旨的「雙向原則」,意義何在?
談到電視,就說到了台灣的痛。儘管台灣人頗以自己的文化軟實力自豪,但我們的電視卻無法反映台灣的文化內涵,有些節目是政治口味嗆辣難耐,有些是內容淺薄難以消受,許多是連娛樂功能都談不上。正因淺薄、庸俗、偏激的節目充斥,使大陸電視在台灣市場有機可乘,它至少提供了差異化的內容和視野。在一般閱聽大眾的立場,恐怕也不贊成政府施鐵腕強力驅逐陸視。
大陸電視登堂入室,暴露台灣電視品質低落的真相,也折射了政策與現實脫軌的事實。如果要說大話,一個國家絕不容許外來電波任意放送,這是文化主權;但我們的電視業不思振作,難道不更是踐踏文化主權和民眾收視權的元凶?今天,主管機關已公開棄械稱降,代理陸視的業者又步步進逼,政府最後不會只靠祭出「愛台」來號召民眾捍衛文化主權吧?

觀眾喜歡看「春姬」? 2011-12-23 中時 劉屏(另參本館:別再比較兩岸了 《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看台灣的電視新聞,北京的領導人應該非常高興。因為從新聞的內容與走向,看到台灣恰恰是個「地方」而不是國家。這回掀起軒然大波的「梁春姬」,正印證了台灣電視新聞窄化、搞笑、綜藝化,失去了新聞應有的深度、廣度與莊重。
     任何一個國家,全國性的電視新聞應該有政策性的議題,台灣少得可憐。任何一個國家,全國性的媒體應該有國際新聞,台灣少得可憐;如果有,也往往以國際影視歌星的八卦為優先。所以國內某知名傳播學者的研究結論是:台灣的電視,國際新聞有三項「特色」:內容貧乏、播出時間短、播出時段差。換句話說,可有可無,聊備一格。
     那要怪誰?怪收視率作祟?怪缺乏國際觀?怪新聞道德淪喪?怪社會風氣偏差?怪政治人物的遺毒?
     電視台樂此不疲,因為看準了台灣觀眾的胃口?或者觀眾樂此不疲,因為獲得了最大的感官滿足?或者互為因果?沒出事就相互依存,出了事就相互指責?這涉及很複雜的社會現象,一言難盡。但是台灣的電視觀眾真的就喜歡看「春姬」?如果新聞有恢宏的視野,有寬廣的角度;如果新聞針砭時政,關懷社會底層;如果新聞走出狹隘,迎向世界;真的就沒有收視率?
     這些問題如果依然無解,中南海的領導人看到台灣的電視新聞這樣「地方化」與「社區化」,肯定暗自叫好:「還獨立呢?連電視新聞裡都看不出國家在哪」。


 

台長: 阿楨
人氣(35,905) | 回應(17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媒介 |
此分類下一篇:民調魔數
此分類上一篇:誰的民視

顯示全部176則回應

圖博館
聽完了又啥感受?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羅振宇的套路就是那麼幾個:
  一是製造概念。羅胖最擅長以一個聽起來很牛掰的概念,把聽眾唬得一愣一愣的。這些概念必須逼格要高,要讓人聽得雲遮霧繞、似懂非懂,要讓人在腦袋裡轉幾個彎後才能想明白他到底在說啥。比如說,今年的“小趨勢”,既不是“大趨勢”,但又是實實在在的“大趨勢”。
  二是販賣焦慮,尤其是中產階級的焦慮。正如羅振宇開篇演講裡說的那樣,“等待信號,個體命運好像不由自己做主”,讓中產階級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殘酷,感受到那麼多曾經風光一時的企業都紛紛倒下。如果抓不住這個大趨勢,就有被時代拋棄的危機感。怎麼把握時代呢?必須聽胖羅指點人生呀。
  三是模糊預測。前幾天,有媒體做了一個有意思的總結,就是把那些大證券公司關於2018年的預測進行了盤點,據說中金的預測是錯了九個半。那麼,如果有人把羅胖前3年的演講拿出來作個盤點,究竟會對了多少、錯了多少呢?但我相信,沒有人能夠做出這麼準確的評價。因為羅胖講的都是感覺,都是趨勢,無所謂對錯,沒有硬邦邦的標準。這些模糊的預測,聽了很過癮,聽後能留下多少印記呢?恐怕也不好說吧。
  四是冒充全能。一個人就算是再博學,也不可能懂得所有的知識,除非他是上帝。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指點江山是沒問題的,但要是跨越了自己的知識積累,在陌生領域口若懸河,恐怕只會留下笑柄。其實,與其說硬充“專家”,還不如老老實實承認某些領域我也不知道,純粹是瞎講的。
還有就是,羅胖的演講中,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廣告,這或許也讓他的講解與分享的客觀性、公正性,有了一定的偏差。
羅胖說他一共要做20個跨年演講,剛剛結束的這個是倒數第17個。未來的16年,這樣的娛樂大戲還會繼續上演,希望羅胖能夠有更多的乾貨,讓數以萬計的觀眾願意為“知識分享”埋單。
2019-01-02 09:48:18
阿楨
“臉書無聊”,中國短視頻APP正“圈粉”印度新線民

  《華爾街日報》2019-03-15報導,中國多款內容分享應用正在印度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興起,目前大多數印度人正首次利用低成本智慧手機和極其便宜的資料套餐上網。這些應用包括Bigo Inc.旗下的Like和Bigo Live、跳動科技旗下的Helo和抖音(TikTok)等。
  這些應用介面簡單,非常吸引使用者,例如31歲的Asha Limbu,她來自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目前在新德里做管家。在為一戶中產階層家庭做家務的間隙,Limbu每天都在Like上花費三個小時,流覽數百個短視頻,在這個過程中與朋友和陌生人交流。她表示,Facebook讓人感到無聊。
  FB旗下即時通訊應用WhatsApp有超過2億用戶,該應用在印度不同社會經濟階層、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群當中頗受歡迎。不過,一些來自中國的新應用增長速度更快,有可能很快就會削弱Facebook和Alphabet在印度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
  雖然騰訊、阿裡和微博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尚未在印度站穩腳跟,但Like等應用在當地已很受歡迎。Like與其姊妹平臺Bigo Live在全球擁有6900萬月度活躍用戶;Bigo今年2月表示,將投資1億美元擴大在印度業務,並在當地招聘1,000名員工。Ranveer Singh等寶萊塢巨星入駐Like提升了這款應用的人氣。Singh上傳了他跳舞的視頻,在四個月內積累了460萬粉絲,幾乎是他FB上1020萬粉絲數量的一半,是Twitter上1,170萬粉絲的三分之一還多。
  其中許多中國應用瞄準了印度會說英語的城市居民以外的用戶。跳動2018年專門針對印度市場推出一款名為Helo的新應用。用戶打開該應用後可選擇設置14種印度語言,但不包括英語。無需選擇要關注的帳號,應用用戶就會自動收到簡單的、滾動播出的消息推送,顯示熱門短視頻和圖片。Helo已累積擁有2500萬月度活躍用戶,目前平均每天新增約10萬用戶。已與Twitter相當。Twitter是印度記者、政界人士、藝人和其他精英最青睞的,在印度擁有約2600萬月度活躍用戶。跳動旗下抖音在全球受到歡迎,在印度的用戶量迅猛增長約2.6億用戶,占其全球1/4,接近FB印度用戶數。FB印度數位廣告市場規模仍較小,相比美國市場1,000億美元的年收入,印度只有20億,不過,未來五年可能會擴大兩倍。
2019-03-16 09:17:05
阿楨
中國視頻分享超級明星的突然崛起已招致抵制。印度政府最近採取措施限制外國公司,以便本土科技企業發展,一些團體對這些應用上的不雅內容感到擔心。發言人稱,抖音和Helo面向年齡不低於13歲的人群,Like在印度市場面向18歲及以上人群,Bigo Live用戶必須年滿16歲。兩者都有舉報不良內容的機制。
  回應
 抖音不是啥好東西,充斥著各種衣著暴露的女性,還有很多食品加工不利於減肥,最後還有很多曬貓、曬狗的,這一切都佔用了我大量時間,不說了再去刷一波
 你說的不是什麼好東西,那為什麼中國航太、中國三軍、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共青團中央等國字型大小在用呢?!
 騙子,我的抖音為什麼就沒有【各種衣著暴露的女性】!
 你的偏好決定了抖音給你推送的內容!
 這個跟個人愛好有直接關係,平時你什麼看的多,喜歡收藏什麼,大資料就會推薦你喜歡的內容給你。比如我喜歡看戶外運動旅遊,還有一些專業內容,基本推薦給我的也是這些內容。
 自從下載了抖音,我就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有人給朕唱歌, 有人給朕跳舞,有人給朕演戲,有人逗朕樂,朕還要挨個批閱評論,累死朕了
2019-03-16 09:22:09
阿楨
為什麼很多人不爽李子柒的“農村古風”? 2019-09-12 觀察者網

李子柒的作品題材來源於中國人真實、古樸的傳統生活,以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到後期,她的視頻古風意味慢慢減弱。唯一不變的是,她總是試圖身體力行去詮釋一樣東西從何而來。她曾溯源到西漢,用麻皮和樹皮手工造紙。做洗漱台時,她還想過切割鵝卵石、挖坑做面盆。提到她,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沒有李子柒不會做的。”
  不過,圍繞著她的除了讚譽,還有許多爭議。
最近,因為一些“大V”的質疑,李子柒又陷入了輿論的漩渦裡,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有人抨擊她是“擺拍”,將田園生活描繪得過於精緻美好,誤導大眾。
還有人認為她都是團隊在運作,她不過是又一個“立人設再行銷變現”的網紅罷了。
  其實在她火了之後,她自己就承認過現在有團隊運作。想想也是,要種糧食、做美食、製作家用,還要開淘寶、拍視頻,各平臺運作,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大多數觀眾其實都是默認並支持她有團隊這件事的,這其實算不上一個“黑點”。
重點在於“是否擺拍”以及“美化甚至過分虛假化了農村生活”,這是李子柒應該被指責的地方嗎?
  其實也不必那麼嚴苛。
支持她的人認為,李子柒是以“視頻博主”的身份紅起來的,她在自己的視頻裡的確為大家展現了很美好的田園生活,多數人只是為了“看一個感覺”。
再者,她做農活時動作都非常標準,並不會“誤導”不諳農事的城裡人。
農村生活的確不如她描繪的那樣美好,但誰規定農村婦女就不能“擺拍”?
將美好有趣的一面挑出來給觀眾看,有什麼不對呢?
關於李子柒再說最後一條。那些罵李子柒把農村生活拍得做作的,建議去看下美國那些90年代的Midwest bakery shows. 那裡面把中西部大農村的田園生活拍得要多lofty有多lofty,怎麼不去罵做作?
2019-09-16 08:27:16
阿楨
退一萬步說,就算視頻裡那不是中國目前真實的農村,但李子柒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活在農村,農村生活該什麼樣還不比你我這些城市精緻人更有話語權?人家努力靠自己組建起了團隊,賺得起高檔裝修的錢,把自己生活過起來了,重新定義了一種新的農村生活方式。
  更諷刺的是,天天想著與國際接軌的城市人,怎麼也沒想到,人家李子柒恐怕才是真正意義上活躍於當今國際互聯網的中國第一代表。前段時間,我中午去YouTube總部吃飯,他們餐廳每天都會精選一些全球最火YouTube up主的視頻輪播,當天放的是李子柒。李子柒現在YouTube資料標準的國際一線視頻博主,數個視頻都在30 million播放量以上,這是很多知名華人明星的MV也很難達到的資料。我國為數不多的、實打實的文化輸出。
  李子柒在油管有623萬訂閱,兩年時間發佈了92個視頻,視頻播放量最高的3400萬次,有22個視頻上了1000萬播放量。
在下面的評論裡你都很難翻到中文,評論區被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瘋狂的示愛所佔領,李子柒在他們心中就是仙女,仿佛天使一般,有愛上她的,有被她激勵的,有被中國文化感染的,有因此要學習中文的,你可以從各個方面深刻感受到這些外國人有多麼的喜愛她。
有外國網友說,“她讓我有了改變生活的衝勁,讓我變成最好的自己。”
有人甚至說,這是油管裡正面評論最多的頻道。
從這一點來說,不論是在文化傳播還是在正能量傳播上,李子柒都做得很不錯。
目前,這場爭論還在持續中,不過據觀察,支持李子柒的人還是占多數的。
說點個人看法吧。
  回應
 對我來說李子柒有沒有團隊、是不是擺拍其實都無足輕重。我喜歡的是她整個視頻裡流露出來的那種接地氣卻又很詩意的感覺,而且所有的事情她的確都做了:劈柴,砍竹子,生火做飯,醃鹹鴨蛋,春耕秋收……
 我們從小就學習田園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誰能說自己從來沒有嚮往過想像中愜意、閒適、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呢? 我覺得,她的視頻中傳達中華傳統文化中詩意田園的這個部分,簡直太成功了。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也幫忙幹過農活,但是完全比不了李子柒幹活那個麻利勁,人家確實很能幹,尤其那個做沙發的視頻,看完我真心瑞思拜,多看幾個視頻,你會發現她真的什麼都會,就沖這點我就黑不起來
2019-09-16 08:29:19
阿楨
陸山寨藝人開直播 上線圈粉變現 2019/09/21 旺報

互聯網時代來臨,山寨明星的舞台已轉移到直播平台,抖音和快手即有不少素人以模仿明星、明星臉獲得眾多粉絲。據不完全統計,在抖音上,山寨版的鹿日含多達60名以上,山寨版楊冪也不下30位。模仿周杰倫的主播「雍杰倫」,即在抖音坐擁155.9萬粉絲,點讚量高達854萬,年入千萬元人民幣,不成問題。
  去年抖音最受歡迎的話題人物就是山寨版趙麗穎,因為長相與趙麗穎相似度90%,被網友稱為「高仿版」,直播間剛開通,2天就吸引200萬關注,3天飆出3000萬粉絲數,僅靠打賞,每月收入已過百萬元。

靠明星臉吸金 催生山寨產業鏈 2019/09/21 旺報

正版明星與分身大陸山寨版「林俊傑」范一賢憑明星臉在酒吧做了一系列商演,被林俊傑的經紀團隊怒斥其不僅冒名還直接照搬林俊傑的簡歷,他的行為已經是赤裸裸的詐欺,因范一賢是「累犯」,不僅多次被林俊傑的經紀團隊譴責,也曾被大陸女歌手韓紅痛斥,這次又公然冒名,立刻登上熱搜榜。
  類似的事件在大陸屢見不鮮,甚至形成灰色產業鏈。較為正規的山寨明星是以模仿秀的方式接案,雖然也是靠著正版明星的流量與人氣參與演出,獲取比較高的酬勞,但絕不會自稱是明星「本人」。其中,又以「明星幫」成立最早也最有規模。
  藉模仿、擔任替身出名這群「山寨明星」大多曾在影視作品中擔任明星替身,也有人是參加模仿秀而出名。以「葛優」王東林為例,他因參加過《中國達人秀》模仿葛優而出名,在姜文2014年拍電影《一步之遙》時,就曾邀王東林擔任葛優的替身。
  價碼依相似度調整這群山寨明星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在三線以下的小城市參與各種商演,這些地方的企業活動,如開幕、剪綵或聯歡活動,都非常喜歡邀請山寨明星表演,因為他們靠著正版本尊,能吸引觀眾參加炒熱現場氣氛,活動的流量大、效果好,但是價格很低廉,與邀請名氣較小的表演人或過氣歌手出席的性價比高出許多。不太像的人,每場7、8千元人民幣,有「明星臉」的每場價碼約在1.2萬元至1.3萬元之間,年收入百萬元不成問題。
2019-09-22 08:35:45
阿楨
肖鋒:請大家放過李子柒! 2019-12-11 新浪網

最近,我去北美與留學生分享我對“中國大趨勢”研判,在美聯航雜誌上看到有關李子柒的報導:她在youtube上有700萬粉絲,燒火做飯一招一式連老外看得都樂此不疲。有海外粉絲直接稱呼她為“大自然界的女神”。
自己動手砍竹子做竹床、用甘蔗做古法紅糖,從醬臘肉、重陽糕、桂花酒等傳統美食,到插艾草、包粽子、吃月餅這些傳統節日習俗,李子柒的視頻滿足了人們對中國傳統生活和田園牧歌的一切想像。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比如經濟和軍事,需要軟實力的配合才能走得久、走得遠。軟實力做得好的除了韓國,還有很多,比方說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貨、美式生活方式,德國足球和德國製造。
中國製造靠什麼來行銷全球?孔子學院嗎?《新週刊》曾刊出過一個觀點“一萬個孔子抵不上姚明和章子怡”。(楨:?)
好了,現在終於出現了一個李子柒,可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千一萬個李子柒來做“文化輸出”。
最後,我也希望輿論“放過”李子柒,不要給她強加過多標籤,李子柒取代不了孔子學院,更代表不了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
至於孔子學院,則應該從李子柒的成功中獲得啟發,是時候改變傳播中國文化的姿勢了。
2007年我出訪德國時適逢央視熱播《大國崛起》,彼時正播德國的崛起,引發德國媒體熱議。“他們把俾斯麥時的德國當作榜樣”,德國報紙這個整版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人要我們認識的是新德國,與時俱進的德國,正如其“歌德學院”(德國版孔子學院)的海報所展現的:老歌德一手持西門子手機,一手打開筆記型電腦,目眺遠方,若有所思。
2019-12-12 09:17:49
阿楨
被質疑炒作,李子柒:無論是喜歡還是誤解都感激 2019-12-28 中國新聞週刊

李子柒走上2019《中國新聞週刊》年度影響力人物頒獎禮的現場。李感慨,“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受到誤解是不可能的。”
  這三年,質疑接連不斷。因為不斷受到騷擾和輿論的壓力,她怕奶奶受到傷害,曾在2017年5月宣佈停更。那時,她也公開一些自己視頻拍攝的過程,比如自己是怎麼一個人跑來跑去按開關等內容。但還是有人攻擊她。
  李講,“不管任何一種生活,都有好有壞。城市裡也會有揮揮手幾十萬、上百萬隨便花的超級富豪,也有一天自己省吃儉用打幾份工、供孩子念書的父親。其實農村也是一樣的。今年已經是改革開放41年了,農村就非得是窮苦的嗎?就不能滿院子花草和瓜果蔬菜嗎?”
  誰都有過去,即便是“仙女”。
李子柒幼年時,父母離異,隨後父親早逝。繼母曾拽著她的頭髮往水溝裡按,把她打得半死不活。爺爺奶奶心疼,接她回了家。爺爺做過鄉廚,善於農活,會編制竹器,她耳濡目染學了很多,後來視頻中的老月餅、竹沙發等等都是以前的積累。爺爺去世時,她讀小五,奶奶撫養她到14歲,難以為繼。她到城裡漂泊了八年,在公園的椅子上睡過,啃了兩個月的饅頭。當服務員的時候,一個月300元工資,有時候打破杯子,得賠,最後到手兩百多。
  後來,她就找了師父學音樂,之後去酒吧打碟,去做這份工作只是為了能把錢帶回去給奶奶,這讓她很開心。2012年,奶奶生了場病,需要人照顧,她覺得自己不該把奶奶一人留在家鄉,就回去開淘寶店賣衣服,但生意一直不好。
  那時,弟弟在錄彈吉他的視頻,發到美拍上,建議她也可以這麼玩兒。她想,這或許對生意有好處,就也註冊了一個號,隨便拍一些無厘頭的視頻。
  摸索一段時間之後,她想或許可以試試拍一些自己真正拿手的事,比如做飯。最初,她就用手機拍,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cute cut剪輯軟體,再花40塊錢買了個升級版。操作簡單,她百度一下就明白了——基本是素材拼接、疊化,再加字幕和配樂。最麻煩的是轉換格式,有時,一條視頻要拍好幾天,轉換格式還得花上五到八小時。
2019-12-30 08:32:44
阿楨
2016年3月,發佈在美拍上的《桃花酒》,特寫都是模模糊糊的。她去請教美拍特效視頻製作達人@密碼大叔。此人後來成了她師父,教給她更多的剪輯方法。他建議李子柒換個單反。李子柒才買了一台旋轉屏的單反,又花了120元配了一個三腳架。一些高處俯拍的角度,她還得爬上樹,用樹杈固定。後來,鍋碗瓢盆、板凳和石頭都成了固定工具。
  漸漸地,人們記住了李子柒。
如今,李子柒面向海外的YouTube帳號上,已經上傳了104個視頻,粉絲有750萬多。
  在2017年4月,李子柒製作秋千的視頻在美拍上點擊量突破1000萬,全網播放量8000萬,點贊超過100萬,每天幾十個廣告商找上李子柒。也差不多在此時,爆紅的李子柒開始受到質疑。
  她需要有人幫她處理不斷湧來的更多的工作事務。2017年7月20日,李與杭州微念科技公司聯合成立四川子柒文化公司,團隊就是李和一位助理及攝影師,視頻內容還是由李負責,從不寫腳本。攝影師一般當天知道要拍什麼,拍到哪裡說到哪裡,主體剪輯,還是她本人去做。
  2018年8月17日,李子柒的天貓旗艦店正式開業,推出五款美食商品,上線6天,銷量突破15萬。
  “品牌也是我的一個夢想,想盡心盡力去做好。我的品牌理念就是——慢生活、新傳統,跟我現在做的事情並不衝突。”她覺得,現代都市人的壓力很大,面臨生存、家庭、社會問題等,在視頻裡展示出輕鬆美好的畫面,能夠讓觀看者減少焦慮,帶來平靜舒服的感覺。
  李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又覺得自己是不是講得太過官方。現在,做視頻之餘,她報了一些關於文創的課程,想補充一些知識。她覺得自己沒有讀過什麼書,有些課還是需要補。
  回應
 這些發酸的人有沒有注意過她粗糙的手指?那是勞動的結果.都盯著她唯美的鄉村畫面覺得不現實,不看現實中人家付出了多少?
 不是說她不會幹農活,而是她把傳統中國農村農民艱辛的生活過度美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白看見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你看見廬山瀑布:我操,好大的水,濺了我一脖子;同樣在用視頻把農村生活描述得詩情畫意這段位就是李白。李講,“今年已經是改革開放41年了,農村就非得是窮苦的嗎?就不能滿院子花草和瓜果蔬菜嗎?”
2019-12-30 08:34:01
阿楨
為什麼李受到了那麼多的攻擊呢?道理很簡單啊:有些人實在受不了;她居然可以吧中國描繪的那麼正面,尤其是面向美國的觀眾的時候,她這樣做居然如此受歡迎,對公知們和恨國黨們而言,這比他們死了爹媽還要令他們痛苦一萬倍啊.如果她把中國描繪的無比黑暗醜陋,今天這些攻擊她的人99%會讚美她的.

“致良知”塑造出的模範員工 根本不頂用 2019-12-28 介面

  12月27日,虎嗅App一篇名為《爭議“致良知”》的文章在網上瘋狂傳播,文章直指培訓組織“致良知四合院”疑似精神控制學員(楨:?)。參與學員每天需經歷13個小時的高壓培訓,內容涵蓋愛國教育、中醫、家庭建設、傳統文化教育等。
  企業負責人希望通過“致良知”的培訓“增進內部文化、團結互助,提升管理經驗”,甚至是“建立人脈,促成銷售等隱形需求”。初衷或許美好,但強迫員工與領導者共同尋找精神寄託,只會營造出一個虛假(楨:?)的精神樂園。
  “致良知”模式只能量產出“被洗腦”的(楨:?)、符合領導者狹隘想像的“模範員工”;它無法創造企業向心力、激發員工使命感,不能憑藉共有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留住具有創造力的高素質人才。
  許多西方企業也在進行以人心改造為目標的組織塑造嘗試。然而,從本質上來看,青色組織與合弄制都與“致良知”所宣導的價值觀大相徑庭。
  青色組織有效運行的關鍵是基於同僚關係的自主管理系統,它追求真實,且能不斷進化的組織使命。
  合弄制則摒棄經理、主管等一系列管理層職位,將市場行銷、人力資源、客戶關係等具體工作職責分散到企業的全體員工身上。
  同為烏托邦,西方的這類烏托邦組織建設更強調人性化,領導者的地位和權威將被打破(楨:?)。
  回應
為小編的無知感到震驚!致良知給人很多啟發.
公知們和恨國黨們受不了愛國、傳統教育居然可那麼正面.
2019-12-30 08:37:37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2:23:15
阿楨
港媒:中國最新的網路潮流——國風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21文章:中國的最新網路潮流?學傳統文化和穿漢服 他們背唐詩、練書法、學武術,還穿上中國傳統服飾。在流行視頻平臺上,他們獲得數百萬人次觀看,引領該國最有意思的青年潮流之一。這些人就是“國風”的擁躉。他們是網路大潮中的新一代紅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引以為豪。這個潮流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復興漢服——方興未艾。也有人說,這股潮流中的民族主義意味要多於時尚。
國風的影響可在各種網路平臺上感受到,最明顯的是在嗶哩嗶哩。這個視頻網站傳統上迎合遊戲玩家和日本動漫粉絲。但在其公佈的最具影響力上傳者榜單中,今年包括了“國風”標籤下的上傳者。比如十音,令其出名的是穿漢服的視頻。另一個視頻紅人叫墨韻,她彈奏中國傳統樂器古箏的視頻,獲得2900萬的播放量。人氣最旺的國風視頻製作者或許是李子柒。她是少數蜚聲國際的中國網路紅人之一。其視頻主要內容是做飯和傳統技藝,以田園般的中國農村為背景,在國內外平臺上吸引了超過5800萬的粉絲。
據統計,2018年到2019年嗶哩嗶哩網站上的國風視頻激增60%。這些視頻涵蓋廣泛內容,如傳統音樂、舞蹈和詩歌、動漫……此類視頻在抖音上也很火。
人氣爆棚並非偶然。中國政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文化自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也出現儒學文化學校的復興。
顯而易見,最近幾年這種現象蔚為大觀,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據報導,絕大多數國風粉絲都是Z世代年輕人。在淘寶網站上,搜索漢服的結果要多於常規服裝,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超2500萬美元,或許這樣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

港媒:中國抖音速成班能致富嗎

香港Abacus網站2020-01-19文章:學費1400美元的中國抖音課堂能讓你致富嗎? 病毒式行銷也能被教會嗎?近來一個週末聚集在深圳一個房間的20多個學員顯然認為是可以的。一些人花了9800元人民幣(約合1400美元)報名參加這個週末速成班,學習如何在抖音上製作吸引眼球的有趣短視頻。
2020-01-28 09:04:37
阿楨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第45次調查報告:中國線民屬性結構 2020-04-28 新浪科技

  截至2020年3月,線民男女比例為51.9:48.1。
  20-29歲、30-39歲占比分別為21.5%、20.8%;40-49歲17.6%;50歲及以16.9%,互聯網持續向中高齡人群滲透。
  初高中/中專/技校學歷分別為41.1%、22.2%,大學專科及以上19.5%。
  學生26.9%;個體戶/自由職業者22.4%;企業/公司人員10.9%。
  月收入2001-5000元占33.4%,5000元以上27.6%, 1000元以下20.8%。
https://tech.sina.com.cn/i/2020-04-28/doc-iirczymi8580514.shtml

CNNIC報告: 中國線民數破9億 直播電商成消費新動能 2020-04-28 新浪科技

  截至2020年3月 ,我國線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手機線民規模達8.97億,較2018年底增長7992萬,占比99.3%,較2018年底提升0.7。
  以下為新浪科技整理的報告要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企業即時通信遠端辦公迎來利好
  網路支付穩步增長 融合科技加速變革
  網路支付使用者規模達7.68億,較2018年底增長1.68億,占線民的85%;手機支付7.65億,較2018年底增長1.82億,占手機線民的85.3%。
  外賣行業供給側數位化升級
  外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3.98億,占線民體的44.0%;手機網上外賣達3.97億,占手機線民的44.2%。
2020-04-30 05:35:36
阿楨
線上旅行預訂行業有望進入反彈期
  線上旅行預訂使用者規模達3.73億,較2018年減少3705萬,占線民41.3%。受疫情影響,短期,使用者規模大幅下降;中長期,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至結束,有望進入反彈期。
  網約車使用者規模將會恢復性增長
  網約車使用者規模達3.62億,占線民40.1%。受疫情影響,部分城市暫停了網約車服務。在疫區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停運,多家網約司機為醫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務保障提供運力支援。中長期,網約車使用者規模將會恢復性增長。
  線上教育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4.23億,增長2.22億,占線民46.8%;手機線上教育4.20億,增長2.26億,占手機線民46.9%。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開學推遲,推動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
  網路遊戲“雲遊戲”概念逐步落地
  網路遊戲使用者規模達5.32億,增長4798萬,占線民58.9%;手機網路遊戲使用者5.29億,增長7014萬,占手機線民59.0%。受疫情影響,網路遊戲產業在營收方面迎來較快增長。
  網路視頻規範化,短視頻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
  我國網路視頻使用者8.50億,增長1.26億,占線民94.1%。其中短視頻使用者7.73億,增長1.25億,占線民85.6%。受疫情影響,網路視頻應用的使用者規模、使用時長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電商直播蓬勃發展,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網路直播使用者5.60億,較2018年增長1.63億,占線民62.0%。其中,遊戲直播2.60億,增長2204萬,占線民28.7%;真人秀直播2.07億,增長4374萬,占線民22.9%;演唱會直播1.50億,增長4137萬,占線民16.6%;體育直播2.13億,增長3677萬,占線民23.5%。電商直播使用2.65億,占線民29.3%。
2020-04-30 05:37:25
阿楨
科學解釋:為什麼線民戾氣越來越重? 2020-05-03 新浪科技

  作者:Lachel,原文:《人類的本性,逃不開黨同伐異》
  從3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5萬年前智人打敗尼安德特人,再到西元2020年,整個人類的進化史,一直都有一個主題:如何在強敵環伺的環境裡更好地生存下去,繁衍壯大。
  所以,一切基因的進化和演變,都會不由自主地沿著一個方向: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那些不利於生存的特徵,都會慢慢地被淘汰掉。
  大腦的杏仁核負責對情緒的識別和記憶,新皮層負責複雜的理性思考。
  當我們面臨危機或威脅時,我們會感到熱血上湧、心跳加速、全身發冷,整個人立即進入高度的緊張和興奮狀態,這就是杏仁核在起作用。它繞過新皮層,讓我們的機體進入“戰或逃”的狀態。  這是確保我們能生存下來的本能。原因很簡單:如果當你遇到危險,還要大腦慢吞吞地理解環境、下達指令的話,那這樣的個體早就死掉了。但這一功能到了現代複雜的環境刺激下,我們的杏仁核過於敏感,很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從而讓我們受到情緒的驅動,做出種種衝動、不理性的行為。
  在原始時代,任何一個個體都是難以生存的。要存活下來,並保證基因的繁衍,唯一的方式就是抱團,結成部落。因此,黨同伐異的特性,就會印刻在我們的基因裡面,一直保留到今天。
  所以,一個很遺憾的事情是:如今網路上,似乎已經很少有能夠理性交流的土壤了。任何一個稍稍有點爭議的話題,一定會開始有人扣帽子……新皮層中最重要的前額葉皮層,也就是負責調控注意力、作出計畫、理性思考的部位,一直要等到25歲左右才發育完全。人經歷的事情越多,需要面對的複雜問題越多,需要絞盡腦汁去思考和應對的情境越多,前額葉皮層就會越發達。
  尤其近幾年,黨同伐異現象愈演愈烈。
  一方面,網路的普及,使得許多人都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資訊。那麼,也就更容易構建出一種“想像的共同體”。
  另一方面,近幾年全球經濟的形勢,使得許多人都積攢了不少情緒。拿美國來說,在共和黨的語境裡,失業率攀升,治安下降,大家沒錢?都是民主黨那幫廢物搞的!同樣,為什麼特朗普要拿中國甩鍋了。
  瞭解歷史的朋友會知道,希特勒是如何蠱惑人心的!
2020-05-04 07:38:28
阿楨
「後浪」火熱 嗶哩嗶哩獲資本市場青睞

在美上市中概股、知名影視平台嗶哩嗶哩(B站)2020-05-03晚間播出五四青年節宣傳片「後浪」,迅速在網路上引爆話題。不僅吸引網友目光,更引來投資者青睞,促使該公司近日股價大漲。
  回應
這個視頻同時得罪了左和右。左認為是小資產敘事,右認為是獻媚與招安。18年後能讓知乎上兩邊合力討伐的真不多了,B站確實用心。

後浪-維基百科

正面
《人民日報》認為《後浪》中反映年輕人的熱血、奮鬥,並勉勵年輕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央政法委發文介紹《後浪》,並稱讚此體現出青年比想像中更優秀。《新民週刊》則認為《後浪》展示了年輕人更廣闊的世界。
負面
《新京報》指何冰表現得過於獻媚,與年輕人產生隔閡。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顧勇華也指,影片「做作、虛假」,沒有反映出青年人面臨困惑、焦慮。有很多人認為,影片聚焦的多為城市中小康家庭的年輕人,其去國外旅行、玩高空跳傘等極限項目、乘搭直升機觀光的生活體驗,大部分人都不能體會,而工作上「996」、經濟上被房貸、車貸束縛的人在影片中卻沒有體現。亦有嬰兒潮一代的人士不滿影片粉飾太平,掩蓋了如Z世代成為小粉紅的弊端。影片中「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的語句,令人聯想到過激的小粉紅網際網路出征或舉報行為。《紐約時報》專欄作者袁莉稱,《後浪》所傳達的資訊與中國政府向年輕一代傳達的資訊是一致的:「你們今天生活在中國是幸運的,你們應該壓低批評的聲音」。

港媒:中國最新的網路潮流——國風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21文章:中國的最新網路潮流?學傳統文化和穿漢服 他們背唐詩、練書法、學武術,還穿上中國傳統服飾。
國風的影響可在各種網路平臺上感受到,最明顯的是在嗶哩嗶哩2018年到2019年的國風視頻激增60%。這些視頻涵蓋廣泛內容,如傳統音樂、舞蹈和詩歌、動漫……此類視頻在抖音上也很火。
人氣爆棚並非偶然。中國政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文化自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也出現儒學文化學校的復興。
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絕大多數國風粉絲都是Z世代年輕人。在淘寶網站上,搜索漢服的結果要多於常規服裝,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超2500萬美元。
2020-05-29 06:57:24
阿楨
北大教授張頤武:西方大規模示威中,Z世代的複雜角色 2020-06-18 環球時報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到在這次由美國黑人喬治•佛洛德之死所激發的西方國家持續示威中,“Z世代”所發揮的影響力。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他們有幾個特點相當重要:
  第一,他們是“網生代”,對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文化熟悉並善於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第二,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工作生活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做各種選擇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近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加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影響和損害。
  年輕人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更激進社會行為。而Z世代的“網生代”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得資訊,由於遮罩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相互討論,也更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
  很多網路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相容性。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特點,而缺少自製力,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在社會停擺的狀態下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令他們延續其街頭行動。
  這些年輕人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往往會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他們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他們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卻極不清晰。
2020-06-18 07:47:22
阿楨
爆紅一年後殉網,“流浪大師”想回大街撿垃圾 2020-06-18 觀察者網

2020年5月22日,在快手上擁有140萬粉絲的“流浪大師”沈巍突然宣佈無限期停播。“我明明是抱著善意進入網路,卻被整得遍體鱗傷。”
一夜成名讓他結束了26年的流浪生涯,而今面對不堪忍受的網暴壓力,他又選擇用“殉網”明志,讓人們重新審視與他有關的現象。
他談起國學文化神采飛揚,對路人的調侃不卑不亢,還不時冒出幾句擲地有聲的金句。
這個流浪漢,就是去年響徹網路的“流浪大師”沈巍。
沈巍的故事充滿了悲涼的魔幻色彩。
1967年沈巍出生于上海,媽媽是中學教師,爸爸是海員,常年不著家。
1988年高考落榜後,他聽從爸媽的話,進了上海某單位從事審計工作。
在單位時,他發現A4紙只用了一面就被丟掉,既浪費又不環保,於是他把這些紙從垃圾桶裡撿起來,重複再利用。
當事情傳開後,單位裡的每個人都認為他有精神病,儘管他一再解釋,但沒人聽。
節約、環保,不是單位提倡的生活方式嗎?為什麼到了自己這裡,就變成了精神病?
這之後,父母把沈巍送進了精神病院。
三個月後,沈巍逃出精神病院,開始了自己的半流浪生活。
1993年,沈巍的流浪生活開始了。
  回應
憑什麼?人家也會說你也可能是真的有病
一個人因為經常撿拾垃圾桶裡的廢紙,被人懷疑是精神病的幾率是很低的,他說這個只是強調一種荒謬。倘若他說的故事是真的,那麼必然在一個表像的同時,還有很多其他異于常人的舉動,以至於從單位到家庭都認定他有病。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裡,不到萬不得已,家庭不會承認自己的家人有病,除非真有徵兆;在一個正常的體制內單位,不到看到確切診斷,不會允許一個正式職工長年不上班而拿一份基本工資的。(我所在的的單位也有這麼一位元,抑鬱症長期居家,領基本生活費二十年)有病這種事,很多時候並非是到處顯現出來的,只是在某些特定時刻,因為某些特定誘因而引發出來。
你是對的,他在這次採訪只說了好的一面,在中國新聞週刊對他的採訪中,他母親說他把垃圾塞滿了家裡和冰箱洗衣機,搞的鄰居集體要求他搬出去,他在單位也把垃圾堆放到辦公室裡,因為這個採訪,記者被他的粉絲圍攻了好幾天。
2020-06-19 07:41:53
阿楨
復旦新聞學院長張濤甫:李子柒被“山寨”,該包容嗎 2020-07-03 環球時報

近日,有網友曝光越南某美食博主抄中國網紅博主李子柒的“作業”,指出這位越南“山寨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佈的視頻,無論是拍攝內容、鏡頭語言、畫風,乃至髮型、穿戴以及廚間擺設等等,均“複製粘貼”自李子柒,甚至連有個奶奶,也都是抄襲的。
引發中國網友的不適反應,這可以理解。我們不妨繞開版權糾結,從文化傳播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或許能從這個案例獲得深意和真意。
人們把李子柒與中國文化聯結在一起,這就讓本來就顯得抽象複雜的中國文化,變得可親、可及、可感了。
有諸多原因限制了中國文化向外輻射感染力。其中有三個關鍵限制:
一則,中國文化本身就是抽象、駁雜的,難以三言兩語、簡潔明快地表現出來。二則,我們的傳播理念和傳播方式還需改進。三則,文化壁壘的阻隔。在全球化空間裡,文化壁壘仍然強固,文化偏見有礙文化的溝通和理解,特別是在西方文化的傲慢與偏見仍無處不在的今天。
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來說,僅靠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更多的“李子柒”們,這樣才能讓東施們永遠只能停留在“效顰”的段位上。
所以,對李子柒被“山寨”,我們可目光長遠些,有文化上的包容之心。東施效顰,只會反襯西施之美。我們還有巨大的中華文化富礦有待挖掘,沒有必要與東施們計較。中國文化的舞臺足夠大,可以有千千萬萬的李子柒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側面來展露風采,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代言者。
  回應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當年聽到這句話,覺得齊白石不愧是大師,把模仿學習創新的關係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這個"山寨"事件得配合之前的新聞,越南完全是把李子柒視頻扒過去加上越南文冒充越南視頻,這個不是山寨的問題,性質是惡劣的!
2020-07-03 08:20:44
阿楨
95後只會吃喝玩樂?我不服! 2020-08-30 觀察者網

現在有個概念叫“Z世代”95後,指的是1995年-2009年出生,受互聯網影響很深的一代人。
社會對95後的印象兩極端:要麼覺得這是“垮掉的一代”,花錢大手大腳,不運動純死宅,不學習不上班,滿腦子就是談戀愛;要麼就拍出《後浪》這樣的片子,覺得他們人均富二代,玩的都是衝浪跳傘賽車機器人,拖個行李箱說走就走環遊世界。那麼,真實的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僅不亂花錢,還很“摳”
某知名電商智庫去年底調查,發現比起其他年齡段的用戶,95後是最不喜歡流覽完商品就立刻下單的,他們喜歡貨比三家,同時還很愛參與各種拼團、分享、返利活動,熱衷於分期免息付款,認為使用信貸產品是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不僅如此,95後也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盲目追求外國品牌,相比起來他們甚至更喜歡國貨。這一點在買家居日用品時尤為明顯,他們奉行“實用主義”,只在乎東西好不好用,是不是大牌不重要。
  不僅愛運動,還開始養生了
95後的運動熱情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拿B站來說,關於減肥健身的視頻有上百萬個,每天有574萬人在看健身視頻,其中60%在18-24歲之間。男生喜歡練背肌和手臂,“引體向上”類的視頻受歡迎;女生追求練出好看的腿型、鎖骨和直角肩,美體類看得最多。總的來說,“美麗芭蕾”“瑜伽冥想”“健美”是B站健身相關的最高頻搜索熱詞。
但生活壓力大和熬夜的問題,也確實造成了這個群體脫髮、發胖等問題,所以,他們早早就開始養生。今年CBNData報告顯示,超過97%的年輕人已經有了養生意識,並且5成多已經加入到養生大潮中。很多95後調侃自己現在不需要父母提醒,就已經過上了把秋衣紮進秋褲,秋褲紮進襪子的日子。看綜藝節目的時候,上熱搜的往往不是明星們的潮牌服飾和名牌護膚品,而是洗腳盆、艾灸眼鏡和成人背背佳。評論區裡,他們還有模有樣地交流起了自己的養生經驗。
……
  回應
我們公司的90/95後新員工,精氣神很足,經常主動加班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去。要知道只有少數骨幹員工和幾個主管才會加班的,他們主要拿的是專案提成。普通員工是6點下班,他們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新員工一是為了跟前輩學習技術,積累經驗,二也是為了儘早適應高效率的工作節奏,能夠加入團隊和公司核心層,公司為了獎勵這些人的進取心,經常佈置些較為簡單的附屬性工作,並給予一定的獎金。
2020-09-01 07:54:36
阿楨
NCC狙殺中天 台灣走上獨裁政治 2020/11/19 中國時報

中天新聞台換照案,在NCC全體委員一面倒以7比0遭駁回,中天昨聲明指出,這是台灣解嚴30多年來,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最黑暗的一天;關掉中天,表明台灣已走上獨裁政治。為此中天將提出法律救濟程序,為新聞自由及全體員工的工作權奮戰到底。
所有人都知道蔡英文政府關掉中天新聞是叫中天閉嘴。來自蔡英文總統身邊的消息,2018年以來選舉仇恨未消,蔡總統「要讓蔡衍明痛」;蘇貞昌院長要關中天,因為中天緊咬他180萬被竊卻不報案。關掉中天,這是一場政治裁定,政治判決,也宣告台灣一言堂時代來臨,是解嚴以來台灣民主最黑暗的一天,台灣已走上獨裁政治。
同一標準 台灣恐無新聞台
依NCC今天提出關掉中天的二大理由,包括遭大量檢舉申訴致裁罰和大股東介入,但若照NCC目前的標準,應該把台灣現在所有新聞台都關掉。
NCC利用國安、中資卻找無證據,截圖借題發揮!其實就是政治問題!
  相關新聞
世大教授游梓翔:這不是殺了中天 而是斬殺台灣的新聞言論自由
  回應
這個爛政府一定要下台,2022算總帳。

民進黨政府心態不改 還有成千上百個丁怡銘 2020-11-17 聯合報

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下台了,但整個風波並沒有停止的跡象,因為在野黨和社會各界厭惡的是綠營1450,以及那些利用嘲弄諷刺手法攻擊政敵的哏圖。民進黨政府對這種帶風向的社群操作不收手,今天即便是丁怡銘下台了,但別忘了,行政院的小編還在,各部會小編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這種心態下所製作出來的文宣、網路上的用語,自然而然「綠意盎然」。
  回應
聯合報也該自清了,近年的報導,立場、標題、內文素質常會有種讓人以為來到三民自的報紙了,到頭來再來發這種評論文也於事無補了!
他們不會怕有多少丁丁的啦!反正選舉時只要反中就躺者當選了!
2020-11-19 07:22:24
阿楨
網路小說是否能成為中國對外文化輸出的成功案例? - 知乎

對於近年“美國人看網文”事件,網文是否能像日漫一樣成為主流?
  回應
 有潛力,但是現在不是。東南亞那些國家我不知道,但就我學校的美國同學沒幾個人讀過中國小說,,不說好萊塢了,就說日本,當年有龍珠/pokemon/哆啦A夢這種世界級IP 然後才吸引了更多更多的受眾,中國網路小說顯然沒有.
 文字和動漫一樣嗎?不說網文了,就拿最英日文暢銷書,中譯本讀過的一年能有幾本?
 所謂網路小說只是長篇章回小說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後所獲得的新的平臺,有幾個特點。一、作家群體更廣泛,小說創作已經從傳統的“文人”擴大到更多的階層。其二、作家收入有保障,收入頂尖的作家階層出現。其三、體裁多樣化。幻想小說從單一的武俠體裁發展到玄幻、仙俠、官場、奇幻、D&D、穿越、遊戲等等,更多更新穎的體裁吸引越來越龐大的讀者群。

網絡文學或將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重要方式 2017-03-28 威鋒網

說到中國文學,四大名著曾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輸出到國外。不過近年來,就像是國內美劇需要依靠字幕組一樣,東南亞也出現一些翻譯組。不少的網絡文學開始出現了實體書,甚至搬上了大熒幕,就像近年來大火的《步步驚心》、《甄嬛傳》、《琅琊榜》等等作品。
美國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作品都是文化輸出的經典,同時也將其思想與文化帶到了世界。也許有天中國網絡文學也能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傳播到世界上。

與日本文化輸出相比,中國差在哪裡?
  回應
真正能走向大眾的文化產品你得保證它好吃、好玩、好看,能和普通人的生活娛樂需求結合到一起,也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化產品才行。日本文化輸出的主力是什麼?動畫、漫畫、遊戲、電影(早期)。我們熟悉的和服、藝伎、茶道、武士、忍者、壽司一類的日本傳統文化是隨著上述流行文化的載體傳播到外界的。

中國怎樣才能提高文化輸出?

中國對外的文化輸出一直是山水畫,京劇,孔子等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不感興趣的事物,在國外也沒什麼影響,反倒是言情小說、抖音和中國化妝技巧在國外小火一把。文化輸出很難自上而下地規劃出來,它只能自下而上地生長出來。
2020-12-09 09:54:20
阿楨
起底民進黨“網軍”謠言生產鏈:有一批幽靈操盤公司,蔡當局變著法兒給錢 2021-04-06環球時報

台鐵事件發生後,為降低此次事故對民進黨的傷害,其豢養的網軍已帶風向試圖脫責,發表諸如“你們只要敢指責我民進黨官員,就是只想政治鬥爭”“小英這次是被迫背了一個黑鍋”等言論。此前的萊豬/鳳梨風波/藻礁公投等一系列在島內掀起全社會討論的話題都被民進黨網軍這只無形的手精准操控著。而當這只手將目標轉向大陸或國際輿論場時,又往往伴隨著無底線的造謠和抹黑。它到底是如何攪渾臺灣網路輿論場的?
  歪曲事實,動作整齊劃一
“1450”是對民進黨“網軍”的戲稱。2019年3月,農委會的“2019年度加強農業訊息因應對策計畫”被指控編列1450萬元新臺幣預算,以每月4萬元以上薪資招募人員在網路論壇進行工作。
  熟悉臺灣網路生態的人對下述場景應該不會陌生:配色刺眼、寫有一行看上去像“字幕”的繁體字的圖片,能在“只是堵藍”等臉書“粉絲專頁”上獲得上千評論的互動。這樣“物美價廉”的內容是如何出爐的?
  操作的大致流程:民進黨上層進行政策研擬和輿情分析後,文字論述交給側翼網軍測試(輿情)或者帶風向,這個環節的受眾主要是年輕人;之後再通過網路意見領袖發文,配合名嘴政客的政論節目覆蓋中年受眾;圖文製作則交給中央廚房,由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民進黨媒創中心、網路社群中心等下屬製圖部隊同步供給側翼網軍和意見領袖,在社交平臺進行擴散。
  民進在4年時間裡為媒體提供破百億的標案,在45家媒體中,臺灣公視、三立、民視3家親綠媒體中標金額占一半,公視23億,三立17.6億,民視16.5億。
  2019年,蔡英文的政治獻金收入5.6億元,最大支出項目為“Line社群系統互動技術服務、社群分析與顧問費第一期” 750萬元,支出不乏與民進黨關係密切公司。
  民進黨起家於媒體(美麗島雜誌社),骨子裡就擅長操弄社情民意。綠營早期的新媒體攻勢主要服務於政黨選舉,蔡上臺後,開始打造專門服務于民進黨甚至自己團隊的網軍,目前已實現了對島內傳媒管道的全面控制,頻繁製造網路事件,已成為蔡的私家打手。
2021-04-06 09:14:22
阿楨
直播帶貨有了新玩兒法 2021-05-07 北京青年報

在疫情背景下,直播帶貨的模式突飛猛進,不過,也帶來了:主播選品難把品質關,產品出問題消費者背鍋;直播間收取高價坑位費,帶貨量卻不如預期,催生了刷流量、高退貨率等一系列幕後操作,損失卻由商家承擔。為了解決這痛點,淘寶直播、抖音、快手等平臺都在建立並完善新的規則。誕生於2015年的淘寶直播,2020年誕生了近1000個破億的直播間。店鋪直播間化,直播間店鋪化,電商平臺負責選品,賣不動貨就退錢等新玩法進入人們的視線。

粉絲倒牛奶背後的奶蓋倒賣產業鏈 2021-05-06

在一段長達10餘秒的視頻裡,幾位元中年人圍坐在溝渠邊,身邊擺放著一箱箱牛奶,他們一邊說笑,一邊撕開手裡的牛奶包裝,奶蓋留下,瓶身扔在旁邊,牛奶倒進了溝裡。只因帶有投票二維碼的奶蓋,才是粉絲們所需要的。一時間,“喝不了為什麼不送人?”的評論佔據了評論區。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三大央媒均評論“倒牛奶”,恰逢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生效之際,倒牛奶、留瓶蓋,大張旗鼓浪費的行為,更是被輿論廣泛批評。
5月4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責令愛奇藝暫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後續節目錄製。愛奇藝對此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相關新聞資料
央視批商家平臺在倒奶事件中難辭其咎
誰在倒牛奶?經銷商、中間商和粉絲都沒跑
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南京一麵包店報廢不好看的麵包被約談
  回應
倒奶是以全人類為敵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農場主為了保證利潤,寧可將牛奶倒掉,也不願分給窮人。
不說具體的如何管理經營,在現在反食品浪費的環境下,至少要送人,不能當垃圾埋了。
處理過分了,麵包店本來就存在成品率的問題,送人反而是最麻煩甚至對於店來說是有害的。找麵包店麻煩的決策者壓根就是坐著辦公室不吃人間煙火。
管管麥當勞和肯德基唄
當年肯德基規定打烊後賣不完的雞必須丟棄,本土速食榮華雞覺得太浪費了,結果就是店員故意多炸很多雞,等打烊了撿便宜,最後倒閉了

倒牛奶事件,乳企是怎麼瘋狂行銷的?

以蒙牛、伊利為首的乳企行銷上不單是手段多,涵蓋時下最流行的綜藝/電視劇行銷、明星代言、跨界行銷等等;蒙牛2020年廣告費68.031億,伊利或許也不相上下。
2021-05-08 09:54:49
阿楨
知乎上市第一份成績單虧3.25億?用知識賺錢為啥還是這麼難? 2021-05-31

截至2021年3月31日,知乎總營收4.783億元,同比增長154.2%。淨虧損為3.247億元,2020年同期淨虧損2.013億元。
首先,廣告賺錢對於流量不大的知乎來說並不容易。對於知乎這樣的互聯網平臺來說,其主要的收入來源肯定是廣告了,不僅是知乎在騰訊早期,廣告都是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其次,會員付費的粘性和上癮性比不上視頻平臺。知乎在2019年啟動了付費會員,一季度收入為1.27億,同比增長127%,這付費比率只有4.7%。不過這也很正常,相比於小說平臺、視頻平臺那種幾乎上癮的高黏性來說,客觀冷靜的硬知識無疑會比前者在付費上難得多,其實對於大部分的互聯網平臺付費業務來說,大部分都是一種非理性消費。
第三,視頻化內容雖然是好方向但不容易。知乎視頻創作量和消費量都有顯著的提升,一分鐘以上的中視頻季度日均上傳量同比漲了17倍,,但是相比於咄咄逼人的嗶哩嗶哩和西瓜視頻(抖音)等競爭對手來說,無論是產品還是內容都尚無法替代傳統的視頻製作,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回應
知乎?編乎!也好意思說“知識”兩字?難道“知識”和造謠是同義詞嗎?
2021-06-03 08:36:48
阿楨
台灣當年火紅的網路小說熱潮,為何後來沒落了?如何轉移到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caWV2GoFE
  回應
沒想到志祺會談這個,我來說一下中國環境。
自己是在一年前轉職成為全職寫手的,因為是台灣人,所以當時也考慮過台灣本土的小說網,但是因為身邊沒有前輩請教,而熟悉的前輩是大陸人,所以最後還是跑去大陸的小說網,想說有個照應。
無奈地說一聲,如果想要在台灣小說環境直接成為全職寫手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志祺說的,台灣觀看小說的人口基數也造成小說網的收費制度注定不可能滿足每個創作者理想的稿費,除非你有不錯的家底,或者半工半寫,但說實在,那樣的環境很難寫書。
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出頭天,不是所有寫書的都能成為大神。
而與之相對的,在對岸,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數在觀看小說,但光論人口基數,每個人就算只付一塊錢也能淹死你,這也造成對岸的小說發展真的進步神速,也是台灣絕對不可能複製的模式。
說得明白一點,只要你寫得快,寫得多,而且劇情不需要太過天馬行空,然後花點小錢做廣告,即便你不是大神,但你寫的書只要有人看,就一定有收入。
正因為我不是大神,所以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對岸的環境,即便我上傳新書之前必須要用翻譯器全部轉成簡體,即便必須透過第三方平台,而且還得被抽成才能拿到稿費,但我還是依然心甘情願的待在了對岸的小說平台上連載。
而那稿費,也的確不需要讓我辛苦的再找一份工作。
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夠成為寫書的大神,但是能夠靠著寫書養活自己,能夠將書寫故事當成畢生了工作,也是我至今沒有萌生換工作想法的理由。
2021-09-07 08:33:43
阿楨
女方意外懷孕想結婚,男方用女拳言論來回復 2021-09-18

我自己這段事時間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和他聊完才發現這個人講話就是巧。你想,他說想要,就要負責,人家催他結婚他沒辦法拒絕。他說不想要,人家去墮胎,他也要負責,而且勸女友墮胎這個事情很可能會變成他以後的污點。所以他就是死活不表態,就是只說自己“完全尊重女方的選擇”。
他和我聊天講自己為什麼不願意結婚也是講得很漂亮,就是說婚姻應該是兩個成熟的人一起的決定。他認為自己和他女友都不夠成熟,所以不適合走進婚姻。認為他女友想結婚就是被傳統錯誤的思維束縛,自己和婚姻不應該成為他女朋友的枷鎖。然後再講了一堆婚姻怎樣束縛女性的東西,這種套話我也很熟悉。
我和他談了談孩子出生後的撫養費問題。他講得姿態真的很漂亮。首先底一句話是說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他作為孩子的父親孩子想上戶口他肯定配合做DNA。然後他也願意“拿出比別人更高的比例”去給孩子的母親養育孩子。他說願意拿出一半的遠高於法定的工資去給他女朋友養孩子。
我當時聽了其實挺生氣的。因為我知道這男的家庭條件非常好。他講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他不願意出錢。他父母不出錢,他就拿自己那麼點工資簽合同。現在給的比例已經比法定高了,你打官司也討不到好。
遇到這樣的男的我反正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是聽他給我上課,教育我怎麼把話說漂亮。而且我覺得類似這樣的男孩子會自上而下的變得越來越多,根本攔不住他們變多。而且越是這樣的男孩子初始階段對女性越有吸引力,他大學期間別人知道的女朋友就十五六個。傳統思維想要結婚生孩子組建穩定家庭的男性在這些男性面前競爭力很小的。
  回應
女拳配渣男,天造地設的一對

影視劇是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們的擇偶觀?
  回應
影響很大。以我身邊為例,當年古惑仔流行的時候,身邊的混混女人緣驚人。而且很多人就算不是混混也喜歡穿那種混混的衣服。然後是F4流行的那會兒,身邊長頭髮的男的,幾乎都女人緣大增,這裡面也包括一些強行留長髮的。
影視娛樂是比九年義務教育的思政課更加強力的思想改造!
 新華社:宣揚暴力、靈異,變味的“劇本殺”引擔憂(回應:又要禁了嗎? 這就是文化產業為什麼好不了的原因。官方一直在看各種文娛產品不順眼,但關鍵是要能提供類似甚至更好的競品。)
2021-09-23 09:43:55
阿楨
電子書行業正蓬勃發展,並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財產權市場

新加坡《海峽時報》2021-11-27, 2020年中國網路小說作者人數從2015年的893萬增至2130萬。中國網路小說行業的最大企業閱文集團通過IPO募集到鉅資。至8月,它已擁有2.327億月活躍讀者和940萬網路作家。
去年中國網路文學的市場收入250億元人民幣,讀者達4.6億,一些網路作家每月能掙到約合1萬多美元。
網路小說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市場中規模最大的行業,許多電子書已被改編為影視劇,至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餘部,其中既有實體圖書也有線上翻譯作品。
  相關新聞
電商網站誕生二十多年之後,紙質書和實體書店仍未走向消亡,而是書店的2.0轉型:獨立向左,商業向右打造“咖啡+” 連鎖等新業態,線上線下新零售等複合模式。

留學生“哀歎”洋文憑不吃香了

香港《南華早報》2021-11-27,隨著海外高校的學歷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尤其是申請本土企業或小企業的職位時,招聘者更熟悉985和211大學,就讀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的吳文茜(音)說,國內外大學之間的差距正縮小,“一些國內企業甚至認為赴海外讀研究生的人是想逃避中國研究生考試,因為能力不足或不具備相關條件。”
法國諮詢企業Emerging和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展的2020就業力排名調查顯示,過去10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全球排名第五——與2010年相比提升6位。
1968至2019年共有650多萬中國人赴外留學,其中近90%學成後回國。除了海外學歷的競爭力在下降,一些學生還因得知其他人的不愉快留學經歷等原因而選擇留在國內求學。此外,西方一些大學把國際學生當成搖錢樹,卻並未提供同等價值的服務(和教學)。很多像陳和吳這樣的中國留學生說,在國內他們感到更舒服,這促使他們決心回國發展。
2021-11-30 09:09:59
阿楨
王力宏遭前妻李靚蕾控約砲By2/徐若瑄、召妓,王2021/12/19強調沒對婚姻不忠,向被牽扯進此事的朋友道歉。王吐露5年婚姻都活在恐懼,勒索和威脅中(李威脅不結婚,肚裡孩子,王一輩子都見不到。分居2年後,談離婚協議,李對調解員說王如不配合要求,她會告訴媒體毀滅我的事業) 。李並非一毛錢都不要,一開始要2億人民幣,最後簽定1.5億贍養費。王20日在臉書表示不再做任何解釋和辯解,暫時退出娛樂圈。 (回應:沒証據,媒體不應對王人格謀殺。這種得不到就毀掉的報復心人多的是,說白了,就是夫妻離婚,財產分配談不攏,想利用媒體民粹,交給司法吧!)
  相關新聞
王父:力宏不是敗類 痛揭"李靚蕾反悔逼婚過程"
By2/徐若瑄提告李靚蕾
央視開出封殺第一槍 王遭電視劇消音除名
彭帥2021/11/21已與國際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 中國外交部促停「惡意炒作抵制冬奧」。
彭帥12/19接受聯合早報採訪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近年來漢傳佛教發展迅速,引起習「殺猴警雞」,先是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因教內鬥爭、被誣以私生子,終證非實但已無法還以清白、也重傷了少林。中國佛教學會會長釋學誠,也因教內鬥爭、被誣以性侵,如真是性侵,學誠就會被關而非被迫閉關。
 霍尊2021-08-14決定告別演藝工作:霍尊钜細靡遺記錄自己與陳露2012年認識後的點滴,是對方先來認識他,期間也一直負擔對方生活,自己恪遵夫道,性伴侶僅有陳露一人,沒有約砲也沒有劈腿。(回應:我很同情霍尊是個老實人,他女友是在往死里弄他。)
 網紅都美竹爆料吳亦凡透過「酒桌選妃」拐騙8女,央視封殺,吳代言全數解約!吳團隊喊告。北京警調查2020-12-05吳經紀人約都聚會,10餘人飲酒,都留宿吳家性x,下午都用餐後離開,兩人互加微信,8日吳轉帳都3.2萬元,兩人微信到2021年4月。6月,都上網與吳交往以提升知名度,劉某看後對都吳詐騙18萬元。(回應:所以不管法律怎麼判,習一定要吳徹底涼涼。)
 “阿里女員工案”飯局照片曝光! 王妻:準備控告周女強制猥褻。(回應:從這張照片看,周女的有主動嫌疑。支持王妻,法律面前男女平等。) 阿里女員工案周某2021-12-11被開除,稱案件不能被娛樂化(回應:說實話,選舉就是媒體操控遊戲,阿里背後公關絕不簡單! 周女還不是利用輿論,未審先判。)
2021-12-22 08:20:17
阿楨
李靚蕾2021-12-23「到此為止」對無辜遭牽扯的人感到抱歉
  相關新聞
徐若瑄老公首發聲明「不再讓任何人傷害她」護妻後 李:也別拿孩子對我情緒勒索
徐3度痛心發聲:絕非李王的婚姻第三者「沒有跟王私約」
徐家中聚會也在場 陳子鴻:聚餐完就鳥獸散
李只有「婚前」證據:你們曖昧的「過往」讓我不舒服
少女隊戰友力挺徐! 作家批群眾暴力 醫籲:鬧劇該停了
峰迴路轉大戰落幕 徐夫妻合體、讓「蕾神」李收手
  回應
李沒證據可以法律訴求,所以休戰了。
動物頻道中,母螳螂交配完後慢慢啃食公螳螂的畫面怵目驚心!
心機李就是恐怖情人,沒證據,毀掉王,身邊的朋友,搞不好王是被李算計最後被逼婚,說一切不是為了錢,噁心到極致。
等小孩長大,看媽媽沒證據對爸的指控,不會恨媽媽嗎?我看過很多案例都是這樣的。
李雷神這樣毀滅王,以後只會有更多男人恐懼,不要結婚,不要小孩,逃跑,拋棄女朋友。
王就是被撈女坑了,這日本女早有準備,善於引導輿論導向,假裝弱勢博同情,口口聲聲不要錢,王只是她的一個獵物,獵物被拿捏威脅多年幡然醒悟要跑了,她不甘心得不到就毀滅,想擺脫我你也得死。
李若真有證據就就告,而不是一直發文影射。然後讓媒體一直霸淩所影射的人。要控制群眾真的很容易…
從頭到尾都是李的幻想文。還是建議徐提告,以訟止磅,這樣酸民就會閉嘴,不敢再亂影射。
沒有什麼証據,就搞得風雲變色。網路真好用,要搞掉一個人很容易。
台媒就是這死樣子呀,從中共講到霸淩藝人,怪誰。
姓李的一定覺得欺負台灣人很好玩,時間一定會揪出李背後團隊。
李是日本人和母親所生,在美離婚分得法規財產,李沒證據可告上法庭,再到台灣利用輿論,進一步取得豪宅。
很多媒體打手,突然轉向李。這時候説這種話,想過李的痛嗎?
李只是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而已 她不是省油的燈 夠狠!
李女含沙射影、沒指名道姓、所以徐沒辦法告她、利用輿論的李女厲害。
挑起網絡暴力,一句「到此為止」就算了嗎?不負起法律責任,今後誰都可以網絡暴力,害老百姓看不到國家大事新聞,李還有良心嗎?
這次蕾洪事件完全掩蓋了台灣四大公投之前高嘉瑜和林姓男友事件給民進黨帶來的很多不利的因素。民進黨用盡絕妙方法在公投之前一兩天成功所帶的風向。這才是台灣民主自由的真正悲哀。也是國民黨目前難得翻身的原因之一。
反正台灣人愛看,有追劇的刺激感!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wyq6cLoA
2021-12-24 08:28:41
阿楨
霍尊回應陳露被抓:等待法律還自己一個公正

  此前,歌手霍尊與前女友陳露的糾紛引發社會關注,霍尊與家人已于8月下旬向上海警方報案,上海市公安局2021-12-22對陳某取保候審陳某。
  回應
女方向男方討青春損失費=敲詐勒索?
自由戀愛關係,又不是買賣關係,不開心隨時可以分手,脅勒索錢財是違法行為。
這事一開始就是個局,霍尊真冤枉的。期待王力宏真相!
2021-12-24 09:30:49
阿楨
中信童書策劃編輯張鈺:我對國內童書充滿希望,也忍不住望洋興嘆 2022-04-15

近些年,中國童書出版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創造了連續18年平均兩位數增長的奇跡。疫情期間,全世界的童書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程度的增長。
我對童書充滿了希望,同時也有很多憂思。外版書做得越多,越忍不住望洋興嘆。外版書,無論是科普書還是小說,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比本土領先很多。
《天空落幕時》(When the Sky Falls)、《當世界屬於我們》(When the World Was Ours)和《午夜守護者》(the Midnight Guardians)都是2021年出版的描寫二戰的小說,都是大賽獲獎作品,這三個故事完全不同——風格從現實到魔幻,主人公從人到動物到精靈,對“二戰”這一主題的闡釋角度之豐富,講述的故事令人信服的程度,都讓人忍不住感慨英國當代兒童小說簡直百花齊放。這不僅說明這批兒童小說作家非常優秀,更說明英國兒童文學的生態非常健康、非常有活力。
我每次找外版兒童小說都非常驚喜,這些小說要麼很新潮,比如將親情話題與時空穿越結合在一起的《與倉鼠一起穿越時空》;要麼將陳舊的歷史故事處理得創意十足,比如將熱氣球第一次升天的故事改寫成以兒童為主角的冒險小說《追逐天空的人》;要麼直面嚴肅的社會議題,比如將性侵話題以非常得體的尺度拋給孩子的《戰鬥的語言》;要麼以極其細緻的筆觸將庸常的小故事講得高潮迭起,比如講述一個結巴男孩如何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的《我叫比比比利》。
  回應
“在國外獲獎無數,在國內無人問津”,中國孩子看的讀物,為什麼一定要符合西方文化的標準?不把自己的槍桿子抓好,反過來怪中國孩子們不喜歡閱讀,沉迷短視頻和遊戲,真是好笑。
已經給孩子買了大幾百本書了,幼稚園階段,繪本確實是國外的多,國內做的好的不多。小學階段,少兒小說、歷史、科技、漫畫類國內作者已經很厲害了,買的國產書籍還是占絕大多數。
12歲以後的童書不好做,主要是學校功課太重了,基本沒時間了。 好容易防松一下,肯定叫他都跑跑,運動一下, 勞逸結合呢。
2022-04-17 07:40:42
阿楨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08/11調查,國內大量青少年在過去7年間捨棄臉書,更傾向花時間在YouTube及TikTok等影音分享平台上。
在受訪青少年中,約95%稱自己有使用YouTube,有67%說自己是TikTok用戶,僅32%稱有使用臉書。皮尤研究中心約在7年前作過類似調查,當時美國青少年臉書使用率為71%.如今使用人數已大幅減少。
法新社報導,讓人們以影音照片表達自己社群網站.吸引了年輕族群,臉書如今已被視為年紀較大者使用的網路平台。
2022-08-11 07:00:04
阿楨
數位中介法若納管 PTT:等於命令關站 2022-08-19 聯合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訂「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昨天舉行第三場公開說明會,對於法規執行細節,知名平台業者均提出實務上窒礙難行之處,PTT(批踢踢實業坊)代表更直言,「中介法」若真要把非營利組織PTT納管,「那就等於跟命令PTT關站相去不遠。」
NCC八月起一連舉辦三場公開說明會,前兩場針對學者、公協會以及ISP(網際網路連線技術服務供應商)說明中介法草案,昨天則是針對所有知名平台服務供應商,包含LINE、PTT、巴哈姆特、Dcard、Yahoo、樂天、網路家庭、Mobile 01、微軟等知名平台軟體業者,聽取國內知名數位平台對草案的看法。
昨天說明會由巴哈姆特副執行長陳建仁打頭陣,他說,作為原生社群平台,針對言論自由相關規定,業者無所適從。陳建仁並以最近最熱門的論文門事件為例,有人張貼某參選人論文涉及抄襲,平台若是看到貼文,究竟要不要刪文,這可能涉及誹謗,但如果又有另一人表達這個抄襲貼文有誤,到底該不該刪?
陳建仁說,平台要到哪裡去找相關人才來對所有貼文進行判斷,「對難以判斷的檢舉案,我只能選擇一律刪除,以求免責,這對於言論自由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眾多業者之中,相對於其他數位平台都以營利為目的,鄉民最多的PTT則是非營利組織,針對中介法是否該納管PTT?PTT法務部顧問許哲仁說,PTT作為非營利組織,究竟是否被納管,從目前的法條來看並不清楚,尤其,PTT目前使用人數距離二三○萬人還有一段距離,草案要求大的商業平台應該要負擔特別義務,現在的PTT根本做不到,如果中介法一定要將資源稀少的PTT納管,「那就等於跟命令PTT關站相去不遠。」
針對PTT疑慮,NCC綜合規劃處科長劉佳琪指出,草案並未特別考慮是否為營利性質,歐盟規範方向是「線上守門人」,因守門人接受各方資訊、傳遞給更多人,當然會有一定社會問責。NCC綜合規劃處長王德威則說,技術上做不到的也不可強人所難,中介法是參考歐盟規範,但其他國家法令也不能直接移植,NCC會根據業者看法,持續調整中介法內容。
  回應
這個黨跟對岸的那個黨有啥不一樣啊?!
這也是自做自受了~鉗制言論自由根本是小菜一碟!
卸磨殺驢了 成也PTT 敗也PTT
2022-08-19 06:41:06
阿楨
央視網評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問題出在哪兒? 2023-02-09

近一段時間,一些專家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味,比如“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專家建議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子”“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給00後增加工作強度”等。這些觀點,看似為年輕人好,實則惹年輕人厭。
“專家”作為一種身份,帶有“知識權威”屬性。專家之所以能讓年輕人信服,除了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有共情心理和堅定的職業操守,他們的建議在客觀上起到了普及知識、彌合矛盾、引領輿論的作用。
但有的“專家”很不瞭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從未考慮過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健康壓力、就業焦慮和婚戀焦慮,每每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紙上談兵”“站著說話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姿態指點江山。
專家群體本身構成複雜,一些草根“偽專家”、“三無”研究機構的“專家”通過包裝,戴著五花八門的頭銜,湧向互聯網平臺,冒充權威之聲,甚至“跨界”對自己專業領域外的現象大肆評議,目的是為博知名度、最終實現“影響力變現”。還有個別專家,過度為商業利益代言。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不是讓專家閉口不言,而是希望專家“從年輕人的利益出發”,少一些嘩眾取寵,多一些人文關懷,在理性溝通的基礎上,建立相互尊重的“公眾—專家”關係,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真知灼見。
  回應
媒體和資訊的亂象,很大程度是媒體和自媒體過度追逐流量、製造焦慮,製造對立,以謀求生存。
媒體和自媒體是沒有匹配的能力從專業上進行吹毛求疵的,只能通過斷章取義甚至是歪曲和誤導才能引起爭議。其他包裝出來的“專家”,說話好聽,通俗易懂,或者語出驚人,能夠激發受眾的各種共鳴和情緒,這恰恰是媒體和大V的最愛。於是,所謂的“專家建議”,很多要麼是媒體加工出來吸引眼球的,要麼是包裝出來的“專家”。久而久之,專家已經被汙名化。
2023-02-11 05:41:55
阿楨
中美“狂飆”ChatGPT,一文讀懂超20家科技巨頭最新佈局

  自2023年11月底以來,美國初創公司 OpenAI 發佈的人工智慧(AI)對話聊天機器人軟體ChatGPT,短短5天用戶就超100萬,兩個月突破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類應用。
  ChatGPT,既能夠寫詩歌、編代碼,還能創造劇本、幫你面試出題、發表論文,以及實現更廣泛的搜索服務等。
  近日,OpenAl 宣佈試點ChatGPT付費版本,每月20美元。據鈦媒體App推算,整個ChatGPT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如果收費模式獲得成功,對於投資者而言,ChatGPT將是巨大的利潤前景。截止目前,全球約有250家ChatGPT及 AIGC 技術相關領域初創公司,2022年吸金超過26億美元。
  如今,包括微軟、穀歌、百度、騰訊等國內外科技巨頭都紛紛佈局,加入到這場全球新一輪 AIGC 技術競賽,但同時也有部分上市企業尋求抬升股價而對外“蹭熱點”,引起A股、港股、美股相關股票多日震盪。
  相關新聞資料
微軟財報成績糟糕,向OpenAI再投入數十億美元,AIGC能否解救陷入掙扎的美國科技巨頭?
中國TikTok 成2022年全球網站流量冠軍!擊敗Google、臉書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議員TIKTOK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
民進黨封殺小紅書抖音
2023-02-13 07:15:49
阿楨
ChatGPT 真能搶走你的飯碗?我問了律師、編劇、程式師…..2023-02-13

在教育圈,ChatGPT最火的是「 代寫論文 」。
但一名電腦學院的大四學生小波奇(化名)說,他身邊沒有這樣的情況,“ 我們會用它來翻譯論文、提煉參考資料的資訊或者寫個摘要之類的,輔助一下自己,但沒有人直接用它寫 ” 。一來是因為 ChatGPT 不靠譜;二來畢業論文也是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一個過程,沒必要為了省事欺騙自己。
其實,像斯坦福大學等已經在嚴查了,推出了 DetectGPT ,用來判斷文本是否由機器生成。
  程式師們對 ChatGPT 的疑慮不僅在它的代碼會有紕漏。 “ 它完成你需求的前提是,你能精准用機械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ChatGPT 最擅長不懂裝懂,它沒有智慧和事實判斷的能力 ”。它無法完成複雜業務,只能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
  但他能搶走編劇們的飯碗嗎?
編劇還不算一個文字創作行業,更像是一個命題作文,製片方給出要求,編劇按照歷史背景、方向、風格、體量和節奏創作故事大綱和分級大綱,劇本的 70% 就已經完成了。比起創作,瞭解製片方的需求才是關鍵,在這一點上,AI 是很難代替人工的。當然, Chatgpt 也許可以承擔大量基礎工作( 比如給每個路人甲生成一個人物小傳 )。和提倡集體創作的美劇相比,和編劇中心制的韓劇相比,國產影視們普遍缺少健全的編劇制度,編劇在製作中權重很低。
  那麼 ChatGPT會不會取代律師呢?
“ 律師是法律在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而這裡面的人,才是關鍵 ”。在律師這一行中,總是能出現人類自己都無法預測的事,更不用提機器了。
  回應
昨晚上玩了個把鐘頭:(優點)資料庫非常龐大,答案生成時的描述很有邏輯。你得把需求說的足夠清楚全面,它才能給你滿意的答案。網上好多說能寫學術論文的,不太現實。(缺點)資料庫是猶太人訓練出來的,問點帶政治色彩的問題,一張嘴就是老CNN那個味。
  相關新聞資料
ChatGPT開始被“瘋狂吐槽” 還能火多久?ChatGPT更擅長於一些搜索、資料整理的工作。雖然郵件、發言稿這類日常文稿使用ChatGPT可以極大解放雙手,但到了學術寫作領域,經不起細讀,更像是概念的生搬硬套。特別是在一些理科領域,如金融、生化環材、電子資訊等等專業,吸引力也並不大。此外, ChatGPT背後的資料倫理和版權抄襲問題。
  回應
ChatGPT就是支援自然語言的智慧化搜尋引擎,所謂的創作能力本質上就是瞎編。
2023-02-14 08:46:08
阿楨
美媒:西方媒體的反華言論已到離譜程度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23-02-21西方媒體的反華言論已到離譜程度 當今西方主流媒體的一大特點是不停地抨擊中國。這到了離譜的程度,也令人厭煩,往往都是些老生常談或虛構的事實,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其有關中國的冷酷言論。
首先是認為中國是世界的威脅,而且必須利用一切機會不停地強化這一觀念。
其次,凡是可能影響西方的全球性事件,都必須與中國有關。從疫情到俄烏衝突,再到碳排放——肯定有一個角度能夠用來妖魔化中國。
事實上,媒體正在重拾19世紀末的“黃禍論”。毫不掩飾地灌輸這樣的恐懼,而且往往是公然的種族主義——如今在西媒,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變得可以接受,而對白黑關係的描述卻非常謹慎。
最後,認為必須不擇手段地阻止中國的崛起,甚至是非法和不公平的手段。
有必要遏制中國的崛起,一個又一個頭條將這種觀點變得正常化。西方自以為有權催促,甚至脅迫其盟友,並拋出一個荒謬的問題:“對中國的崛起該做些什麼?”——仿佛中國無權在新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美國甚至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能在全球化經濟中邁出第一步是美國的恩賜,現在覺得美國當時對中國太好了。這種觀點暴露了西方帝國主義特徵,它們無法接受其他國家擁有發展壯大這一合法權利。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中國和非西方世界的人們必須認識到,就主流媒體運作而言,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時代——在數位技術的驅動下,處於一場前所未有的宣傳戰。有人說西方媒體由公正的人管理,他們獨立自主、對權力只說真話。這是一種幻覺。西方記者是道德典範的想法也需要從受眾頭腦中去除。
下一步是瓦解西媒的主導地位。這也將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鬥爭。西方主流媒體非常強大,近一個世紀以來,它們一直把控著在世界各地傳播新聞和觀點的權力。這些媒體是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將它們趕走需要投資。世界各地都有機會為此作出貢獻,不一定是建立大型媒體,而是投資於那些致力於公平和客觀分析的媒體公司。只有這樣,民眾才有更多選擇,不會被西方主流媒體的宣傳所淹沒。
2023-02-27 09:30:25
阿楨
全世界都看入迷?每集5分鐘的中國微短劇,都在紅什麼?|志祺七七
  回應
這種幹片看久了 人的腦子前額葉會變薄 這種變薄是不可逆的,直接宣布你往後人生對於事物的專注力越來越差。
你更应该担心由于你们台湾的市场太小,连对全球流行说“不”的影响力都没有
微短劇劇情非常芭樂,很多都是直式影音,觀看體驗真的不是很好,每段劇情看起來短,可是你看下去就是好幾小時,那些劇本都很像以前租書店出現的言情小說、輕小說。
其實就跟抖音一樣,透過速食給人們刺激感官,讓你一直看一直滑,而且微短劇台灣早就有了,就是微電影
微電影絕對和微短劇不一樣......微電影1994年就有了,有完整的敘事結構和畫面表現,發留言前至少看一下維基百科吧

微短劇_百度百科

微短劇,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着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內容。 中國微短劇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的《屌絲男士》與2013年優酷上映的《萬萬沒想到》。這兩部劇以其短小的劇集生產模式以及“沙雕式”的內容情節在網絡得以迅速流通,為微短劇的形成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在“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增設了“網絡微短劇快速登記備案模塊”,正式將網絡微短劇納入影視作品分類之中。同年12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下發的《關於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就“微短劇”的定義、審核標準、審查細節、備案誤區等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規範和明確。微短劇代表作品有《逃出大英博物館》《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等。 [23] [25]
微短劇具備普遍性的特徵:人物關係簡單,形象扁平化,性格層次單一,常常突出某方面的特徵,帶有誇張色彩。情節碎片化,強調情節的快節奏、強衝擊和多重反轉,不太重視情節的連續性和結構的起承轉合。敍事具有跳躍性,注重瞬間的情緒、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間的邏輯關聯,需要觀眾調動想象來補充情節的省略部分。
針對微短劇出現的內容亂象,2022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強網絡微短劇准入備案、規劃引導、內容審核等十個方面的管理舉措。 針對不良內容,2023年11月,多平台公告下架部分違規微短劇。
2024-04-25 03:31:04
阿楨
2024年11月29日,觀察者網在微博發起主題為#反網路新四害#的投票活動,其中,「網路謠言」共獲得976票,以80.0%的得票率位列第一;「飯圈文化」共獲得802票,得票率65.7%,排名第二;「網路暴力」和「極端言論「分別獲得659票和648票,分別以54.0%和53.1%的得票率位列三、四名。
2024-12-08 01:50: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