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怎麽了?評論有沒「比較標準」?
扁時不只完控公媒,連私媒也利誘脅迫,與媒對罵。
馬任媒罵不還口,找幾個人担任董監事、副社長,就伸手入媒體、嚴重傷害公媒的獨立自主精神了?
哎啊!何必對<自作孽的中時>大驚小怪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426874/2008062705542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820703/20080608063035
那聯合怎也加入?
名手vs名嘴吧!
攏係<偽君子評論>啦!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6275991/20080425063308/
別又伸手入媒體>中時08-10-08中時小社論
國民黨推薦四位立委擔任必須由「社會公正人士」出任的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馬英九競選發言人擔任中央社副社長、中央廣播電台藍綠人事鬥爭,這些公共媒體最新發展,已令人憂心馬政府再度將手伸入媒體。
馬政府與國民黨若不懸崖勒馬,公共媒體的獨立自主精神也將再度遭到嚴重傷害。
公視法規定,董監事被提名人須達審查委員會四分之三門檻才能過關,由於審查委員是依照政黨比例推派,國民黨推薦委員可以完全主導此波董事補選的生殺大權。但國民黨顯然還是不放心,才會指派政治色彩濃厚的立委擔任「社會公正人士」而落人口實。
中央社既已改制為國家通訊社,接受政府預算補助,其高層應由政黨色彩不濃的專業人士出任,只是社會各界對於中央社報導維持公正性的起碼要求。但馬政府卻任命競選期間發言人擔任副社長,濃得化不開的政治酬庸色彩,只會讓中央社增加更多包袱。
至於央廣藍綠鬥爭,其實已是一再上演的老戲碼,政黨輪替後就來一次「大風吹」。但藍綠色彩濃厚的高層人士來來去去,央廣還可能有活水出路嗎?央廣對匪宣傳的歷史任務既已不合時宜,若不徹底轉型,難怪已出現廢除聲音。
無論如何,政府就是不該把手伸進媒體,扁政府已經有過太多錯誤示範,馬政府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了。
另參本館<公視怎麼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528510/20080108064247
鄭優:遺憾被貼特定政黨色彩?請辭央廣董座〔記者蘇永耀08/09/30
「中央廣播電台」傳出在馬政府關切及施壓下,明日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改組人事,部分獨立董事並醞釀集體請辭表達不滿。有董事忿忿地說,馬政府對節目頗多干預,包括「不能對中國有太大的批評」。
部分獨立董事 醞釀辭職抗議
央廣雖屬國家電台,但董事長等職皆有任期保障,維持不受干預的獨立運作;本屆任期至明年九月底,但央廣董事長鄭優上週以「被貼上特定政黨色彩,質疑未努力為新政府宣揚政策」,決定提早一年請辭,因而引爆話題。
央廣董事長鄭優昨晚接受查證指出,新聞局方面確有諸多意見,但都技巧性地拿所謂「民眾反映」給他,要求處理。
事實上央廣也做出改善與配合,但仍沒辦法獲得認同,既然政黨輪替兩黨意見不同,他再做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才決定請辭。
新聞局副局長 否認出面施壓
馬政府上台後,陸續對公營媒體人事展開「整頓」。
熟悉內情的央廣董事指出,央廣因有任期保障,人事方面無法立即「藍化」,只好改採「挑毛病」施壓。
包括新聞局副局長林清修等官員曾電話或當面質疑節目「偏頗」,一度還打算開會檢討。
由於質疑的內容包括稱外聘主持人「太綠」,未替馬政府政令宣傳等,央廣為此還製播一系列閣員專訪「求改善」。
林清修則否認說,這是沒有的事,相關指控「沒有根據」。
央廣私下說,溝通過程看出新聞局官員對聘徐永明、金恆煒等擔任節目主持人確實「很有意見」,
但他們不僅有合約保障,央廣也沒一面倒,在民進黨執政時並另聘楊憲宏等當主持人,反映台灣社會藍綠不同面向。
央廣發聲任務 旨在改變中國
更嚴重的是,主要任務是對中國等進行海外廣播的中央廣播電台,馬政府卻自我設限。
擔任董事的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便說,央廣曾接獲來自馬政府官員的關切,指「不能對中國有太大的批評」。
羅致政質疑,央廣幾十年來的任務就是對中國發聲,希望改變中國。
也因如此,央廣的節目播送常常在中國大陸遭到封鎖;如果馬政府認為央廣的存在對中國是威脅,節目內容也應要「休兵」、少批中國,那乾脆廢掉央廣算了。
廣播也要休兵 被嗆乾脆廢掉
羅致政透露,明日央廣將召開臨時董事會進行改組,除董事長鄭優、總台長邵立中請辭外,他與幾位獨立董事上週會商後也決定將集體請辭,
表達對馬政府干預新聞自由及向中國傾斜的不滿。
馬政府要求少批中國,央廣董事不滿?>中央社記者周永捷08/09/30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表示,中央廣播電台的董事當年因政治色彩才被任命,新政府上台後應主動請辭;且央廣為國家電台,卻使用國家經費在節目抹黑政府、謾罵總統馬英九,並不適宜。
央廣董事長鄭優表示,他已請辭,沒有立場針對此事回應。
自由時報報導,央廣傳出在馬政府關切及施壓下,明日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改組人事,部分獨立董事並醞釀集體請辭表達不滿。
有董事說,馬政府對節目頗多干預,包括「不能對中國有太大的批評」。
國民黨團上午舉行記者會,首席副書記長楊瓊瓔表示,國民黨執政就應負完全責任,所有政治任命的前朝政務官,應該要有前考試院副院長關中的風格主動請辭;縱然這些政務官有任期上的保障,但也不應持續抹黑政府。
國民黨籍立委郭素春表示,央廣是國家廣播電台,代表國家對外廣播;央廣董事當年因政治色彩才被任命,應在新政府上台後主動辭職;這些董事現在不想走,卻轉移焦點,說馬政府要求央廣不能批評中國。
她說,像毒奶粉事件,央廣當然要報導,但如果不是因為意識型態,為何要在兩岸關係趨緩時,一直無謂的批評中國呢?
她呼籲執政黨要全面清查當時因政治被任命的央廣董事,以免他們從中找碴、搞破壞。
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表示,央廣不是一般商業電台,是國家對外宣傳的電台,現在是國民黨執政,央廣還用國家的錢,開帶狀節目,
每天謾罵、抹黑馬總統,這樣適宜嗎?他認為央廣應先內部控管,再對外發言。
對於國民黨團的批評,鄭優受訪時表示,他已辭職,沒有立場針對此事回應。
央廣表示,包括鄭優及總台長邵立中,目前都是請辭待命中,不方便在此時說話;兩人辭呈依程序需待明天的臨時董事會通過才正式生效。
藍營指央廣抹黑政府?鄭優:已請辭不便回應>中央社08/09/30
自由時報報導,馬政府向中央廣播電台施壓,部分獨立董事將集體請辭表達不滿。
行政院新聞局長史亞平今天指出,新聞局確實基於主管單位的立場,提醒央廣必須達成的任務,也就是對國內外地區樹立國家的新形象,但從未要求他們不可以批評中國大陸。
自由時報報導,央廣傳出在馬政府關切及施壓下,明日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改組人事,部分獨立董事並醞釀集體請辭表達不滿。
有董事說,馬政府對節目頗多干預,包括「不能對中國有太大的批評」。
對此,民進黨籍立委蔡煌瑯上午質詢時指出,政府不該再清算鬥爭,央廣是獨立行使職權的單位,其專責是代表台灣對中國發聲,
現在獨立董事的任期未屆滿,政府卻想盡辦法、明的暗的要逼獨立董事離職,這是不是秋後算帳的政治報復?
史亞平答詢時指出,新聞局從未要求央廣不能做任何節目,或者不可以在節目裡做什麼樣的言論,
新聞局是基於主管單位的立場,提醒央廣必須達成其成立的任務,也就是要對國內外地區樹立國家的新形象,從未要求他們不可以批評中國大陸。
蔡煌瑯追問,央廣有些獨立董事與外聘主持人專門在批評中國,為何把他們換掉?
史亞平說,新聞局沒有把他們換掉,新聞局到現在沒有換任何一位,從未要求把他們換掉,也沒有要求他們不可以批評中國,對於報紙的報導她無法評論,因為不曉得新聞來源從何而來。
行政院長劉兆玄則說,蔡煌瑯拿著沒有依據的東西一直講,行政院不能接受。
蔡煌瑯質疑,如果政府沒有明示暗示,為何央廣部分董事明天要集體請辭?
史亞平說,她不了解為什麼,但她尊重所有董事的個人意願。970930
史亞平:從未要求央廣不得批評中國08/09/30
一九二八年八月一日於中國南京創立的中央廣播電台,一九九八年起才正式改制為國家廣播電台。
央廣對全球播出的節目,透過全台各地所架設的數位微波傳送系統,總發射電力高達八七五○KW,為其他公民營電台總和的二點二六倍,輸出電波有效涵蓋中國以及全球各大洲。目前央廣以「來自台灣的聲音」作為台呼,每天以十三種語言代表國家對全球廣播。
央廣在大陸時期歷經國共鬥爭、對日作戰。遷台後,主要負責對中國廣播,即所謂「對匪廣播」,負起向「匪區」心戰喊話任務,央廣當時不僅向中國進行宣傳,也承擔與潛伏敵後情報人員通訊的特別任務。
一九八○年代時兩岸情勢雖略有轉變,但央廣任務未變。當時還接受國防部委託,從週一到週六每晚八點播出二十五分鐘鄧麗君的相關新聞及歌曲。透過「鄧麗君時間」,繼續向中國進行心戰宣傳。
經歷重要中國現代史的央廣,在局內三樓文史館中,典藏著從建台迄今的各項珍貴史料,並存留包括毛澤東、蔣介石等重要談話聲音。目前並在嘉義民雄另設有國家廣播文物館,也存放許多珍貴的聲音史料。 (記者蘇永耀)
http://tw.myblog.yahoo.com/jw!MYiDye.FFRsO3LuSeKZLccU-/article?mid=20027&prev=20028&next=20025
名嘴治台? 央廣大搬風【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8.10.10(楨:名手呢
名嘴治台?新聞局正積極改組中央廣播電台董事會,昨天決定聘請資深媒體人、電視名嘴楊憲宏、蘭萱等人出任董事,其中楊憲宏更被視為央廣董事長的黑馬人選。新聞局高層被詢及此事,直說「很有可能」。
代理央廣董事長何乃麒表示,在完成聘任董事程序後,央廣將在近日內召開臨時董事會,改選董事長及常務董事。之後再由董事長聘請新任總台長、副總台長。
楊憲宏目前另一個職稱是大愛台總顧問,他過去具有泛綠陣營背景,也曾是前副總統呂秀蓮很信任的民間友人和諮詢對象。
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人選,日前曾傳出高惠宇,高惠宇也曾在敏感的時刻出現在新聞局,與央廣代理董事長何乃麒會談,不過後來證實是在討論金鐘獎事宜。
央廣日前舉行董事會,除前董事長鄭優、總台長邵立中、副總台長張正霖請辭外,還包括羅致政、董立文、廖錦桂、朱台翔等四位董事請辭,目前七位董事遞補名單,分別是媒體人盧治楚、高惠宇、蔡詩萍、楊憲宏、蘭萱、及文化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沈慧聲等,另有一位政大廣電系教授吳翠珍因為準備出國一年,不克擔任董事,將在近日內補聘一人。
新聞局高層表示,一旦董事補聘完成,即可進行董事長選舉,由十五位董事互選產生,這屆任期仍到明年九月。外傳前國民黨政策會執行秘書汪誕平規畫出任央廣總台長,但新聞局不願證實。
中央廣播電台董事會通過 高惠宇任董事長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08/10/22電)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今天下午召開第四屆第二次臨時董事會,會中以十二票選出前立法委員高惠宇擔任央廣董事長,接替日前請辭的前董事長鄭優;此外,同時選出盧治楚、何乃麒及楊憲宏三人遞補常務董事遺缺。
央廣現有十四位董事,其中高惠宇、盧治楚、楊憲宏、何乃麒、張良民、蘭萱、劉德勳、吳連賞、沈慧聲九人出席董事會;蔡詩萍、姚琢奇、張清溪、林永樂四人未出席,但委託他人代為投票;阮銘未出席,也未委託他人代為投票。
依照央廣設置條例規定,今天選出的新任董事長及這次遞補的董事,任期與這一屆董事會法定任期一致,全部將於明年九月六日任期屆滿,屆時將再由主管機關行政院新聞局依法重新遴聘新任董事人選。
中央廣播電臺
中央廣播電臺(白色建物)位于圓山大飯店旁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英語譯名:Central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CBS)是中華民國國營廣播電臺,簡稱央廣,總部位于臺灣臺北市劍潭山麓,1998年1月1日改制成爲獨立的財團法人。目前使用“臺灣之音”(英語: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簡稱RTI)爲臺名,以十三種語言向全球廣播。
央廣曆史
1928年8月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線電臺(簡稱“中央廣播電臺”或“央廣”,暫定呼號爲“XKM”)在南京開始播音。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犯上海,爆發“淞滬會戰”。爲了對日本人說明事件真相,“中央廣播電臺”開始對日本廣播,是爲中華民國國際廣播之發軔。
1932年夏天,國民政府建立“中央廣播無線電臺管理處”(後改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最終改組爲“中國廣播公司”,簡稱“中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中正委員長于當日在中央廣播電臺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
1949年,“央廣”與“中廣”一同隨國民政府遷至臺灣。
1949年10月10日,中廣“海外廣播部”以“自由中國之聲(Voice of Free China)”呼號,每天用十五種語言對國際播音。
1949年11月,“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廣播公司)”召開首次股東大會,承接原“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業務。
1951年8月,爲加強對大陸廣播,中廣設立“大陸廣播組”。
1965年,受政府委托,中廣開始辦理“自由中國之聲”的海外廣播業務,同時通過短波向大陸傳送流行網與新聞網等節目。
1972年,中廣“大陸廣播部”獨立改制爲中央廣播電臺。
1974年7月,中央決議,中央廣播電臺爲中央附屬之大陸廣播工作專業單位,並于1976年恢複建制。
1979年,在政府支持下,中廣成立“亞洲之聲(Voice of Asia)”,主要對亞洲地區播音,同時辦理其它相關之海外廣播業務。
1980年7月,中央廣播電臺改隸國防部。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
1996年1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要求合並中廣“海外廣播部”以及中央廣播電臺,並改制爲“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主管機構爲行政院新聞局。
1996年2月5日,《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公布。
1996年12月5日,《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施行。
1998年1月1日,“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正式開播,並承接原中廣“自由中國之聲”及“亞洲之聲”之海外廣播業務;同時停用“自由中國之聲”及“亞洲之聲”臺呼,以創新之“CBS臺北國際之聲”臺呼來代表國家對國際播音。
2003年1月1日起,國語及方言臺呼由“中央廣播電臺——臺北國際之聲”改爲“中央廣播電臺——來自臺灣的聲音”,英語臺呼則自7月1日起由“Radio Taipei International”改爲“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A4%AE%E5%BB%A3%E6%92%AD%E9%9B%BB%E5%8F%B0
中央廣播電台官網
http://www.rti.org.tw/default.htm
中央社董監事會通過羅智強任副社長>中央社08-10-03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三日電)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今天召開第五屆第三次董監事聯席會議,通過社長陳申青提名副社長人事案,聘任羅智強為副社長。羅智強是中央社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社長。
新任中央社副社長羅智強1970年生,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政大外交所博士班研究生。
中央社副社長 羅智強接任【聯合報記者范凌嘉08.10.02
馬政府最近重新起用馬團隊「老臣」,馬英九競選期間的發言人羅智強將出任中央社副社長。
馬總統當選之後,羅智強「解甲歸田」,這段時間他都賦閒在家,提筆創作,四個月來,他已經完成短篇小說七篇、散文兩篇,還有一本長篇小說趨近完成;最近有文學獎通知羅智強,他的短篇小說已進入複審階段,奪獎有望。
羅智強接中央社副社長 藍委:適才適所>中廣08-10-02
馬總統競選期間的發言人羅智強即將接任中央通訊社副社長,但是外界卻質疑他太過年輕,酬庸色彩濃厚。不過國民黨立委吳育昇表示,以羅智強的才華、能力和媒體經驗,應該是適合人選。他說羅智強的專長既然是新聞媒體,接任中央社的主管就是適才適所,不能算是酬庸。(李人岳報導)
馬總統競選期間擔任發言人之一的羅智強即將接任中央通訊社副社長,不過外界不免質疑羅智強年僅35歲,這樣的任命酬庸色彩太過濃厚。對此,國民黨立委吳育昇表示用人應該看能力,他認為政壇正在世代交替,以羅智強的媒體歷練和才華,應該是適合的人選。
對於外界的質疑,吳育昇認為,羅智強如果是擔任某個國營事業的董事長,那也許可以討論。但既然是他專長所在的媒體,就不應該是酬庸。吳育昇強調,年輕不是罪惡,反而是國家的機會和希望,他反而認為各方面的世代交替已經太慢了一點。他強調不要否定年輕人,只要是年輕的人才他都都樂見為國所用。
綠批馬犒賞子弟 中央社反駁【聯合報記者林河名08.10.10
馬蕭競選總部發言人羅智強將接任中央社副社長,以及中央社副總編輯莊豐嘉發出公開信痛陳記者淪為「報喜不報憂」的工具,民進黨立院黨團昨天批判馬政府控制媒體,非常惡質。
民進黨團昨天痛批國民黨繼干預中央廣播電台人事後,又把黑手伸進中央社。立委管碧玲批評,馬政府的媒體政策,就是「逼走眼中釘,犒賞子弟兵」。立委涂醒哲更批評馬政府「把媒體當工具,把人民當傻瓜」。
將於月底離開中央社的莊豐嘉,日前發出電子郵件給中央社同仁,提到「最近許多跑政治新聞的記者都感受到一些壓力」。莊豐嘉還表示,社方對於馬政府的負面新聞,要求能少則少,「李登輝同時罵阿扁和馬英九,就只有罵阿扁的稿子發得出去;本土社團的新聞,純屬言論主張的,也在封殺之列。」
管碧玲認為,民進黨團在立法院善盡監督之責,中央社卻撤除不利馬政府的報導,使得民進黨團的新聞愈來愈少,甚至併稿或遲到晚上才出現。
立委葉宜津也表示,只要是媒體,就應該以維持公共價值為最高指導原則,假使央廣、中央社不能批評中國、不能批評馬總統,「那和極權國家的媒體有何兩樣?」
【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對於民進黨立委抨擊政府操控媒體,甚至指控中央社不得出現批馬言論,中央社昨天發表聲明,強調一切新聞秉公處理,更會嚴守平衡報導原則。
至於羅智強出任中央社副社長,引發在野黨強烈質疑,中央社表示,該項人事任命案是由社長陳申青提名,報經董事會同意,主要是借重羅的企管、法律專業。
中央社表示,該社一向秉持客觀、公正、翔實的精神報導新聞,社內有層層的校稿機制,新聞寫作均依歷任管理階層所訂新聞寫作基本準則處理,以專業為原則。
中央社強調,社內新聞寫作基本準則明訂「民意代表在質詢時提出值得注意的問題時,不能只報導質詢內容,應儘量設法報導政府有關官員的答覆或評論,以示平衡;民意機構對行政單位工作提出批評時,亦應作同樣的平衡處理。」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CNA),簡稱「中央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總社設於台北市松江路209號(志清大樓)。
大陸國民政府時期
中央社於1924年4月1日在廣州成立,直屬國民黨中央黨部。中央社的創建與戴季陶有密切聯繫,當年1月,戴季陶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宣傳部部長。上任之後,積極籌建中央社。
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當時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黨部所有重要文告和各部中央消息,都由中央社編髮。1926年7月北伐開始後,中央社記者隨軍採訪,逐日報導北伐軍消息。10月,北伐軍攻克武漢,中央社遂遷至武漢。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與武漢國民政府對立,便又在南京建立一個「中央社」。「寧漢合流」後,武漢中央社便於1928年遷至南京合併。早期的中央社規模很小,工作人員僅20餘人,沒有自己的電訊設施,只是利用兩部老式收音機抄收一些國外通訊社的廣播稿,同時抄錄一些黨政官報上的文章,免費送給寧滬各報,但採用率很低。
1932年5月,國民黨對中央社進行了改組。改組後的中央社實行社長制,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蕭同茲擔任社長,蕭上任後,向國民黨中央提出三項要求:一是中央社遷出黨部對外獨立經營;二是要求擁有獨立發稿權;三是擁有人事自主權。當黨中央同意後,蕭又提出「工作專業化」、「業務社會化」、「經營企業化」三項改革目標。未達到此目標,蕭還擬定了《全國七大都市電訊網路計劃》和中央社《十年發展計劃》。
從1932年開始在全國陸續設立分社,派駐通訊員,建立通訊網路。1934年中央社花巨資到義大利和德國購買新式機器,增強發報能力,此外中央社開始和路透社、哈瓦斯社、合眾社等國外通訊社定立交換新聞合同,從而控制了新聞來源渠道。控制了無線電專發新聞的專利權,使之在國民黨新聞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
台灣時期
1949年10月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1973年4月2日,中央社改變經營型態,成立股東會,改組為「中央通訊社股份有限公司」。直至1996年7月1日,依據立法院通過、總統公佈之《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改制為「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從此以全民共有之國家通訊社角色,為國內外各界及大眾傳播媒體提供服務,並辦理國家對外新聞通訊業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A4%AE%E9%80%9A%E8%A8%8A%E7%A4%BE&variant=zh-tw
中央通訊社官網
http://www.cna.com.tw/
劉閣的「名嘴治國」現象【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8.10.10(楨:名手呢
從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處理油價、物價等時政議題,輪番請名嘴吃飯「開藥方」,一直到行政院長劉兆玄「傾聽人民聲音」列車啟動,邀名嘴演講,了解輿情與公共關係,到最近新聞局敦聘名嘴出任央廣董事,劉內閣的「名嘴現象」愈來愈明顯。
新政府在520組成後,因油電價雙漲,景氣低迷、綠卡與風災勘災問題,施政受到很大衝擊,被批未能貼近民意,民意支持度一再下挫,當時即有人獻策,應暫歇腳步,上山開內閣研討會再重新出發。
內閣研討會為了安排那位名嘴為閣員上課,還曾成為劉內閣備受矚目的話題。各方意見擺不平,行政院發言人史亞平為避免內閣研討會失焦,最後找一位「四平八穩」的公視製作人屠乃瑋,教閣員們如何面對媒體,如何與媒體良性互動。
劉內閣之中最重視名嘴的,莫過於薛香川了,他曾為民間到底怎麼看待油價問題,政府應如何處理,主動請教資深名嘴,名嘴還建議政府應介入,要求八月不要再調漲油價。薛香川除不定期宴請名嘴聽取時政意見,也常看談話性節目,甚至直接參與名嘴討論。
由於劉內閣對名嘴意見相當重視,引起外界譏諷「名嘴治國」。一些部會甚至禮聘名嘴來演講或「下指導棋」,行政院新聞局還請公務員監看留意電視叩應節目,在最近改組的央廣董事會,則出現電視名嘴擔任董事。
「名嘴不是原罪」學者:勿再兼職【聯合報記者薛荷玉08.10.10
電視名嘴擔任央廣董事,並可能接掌央廣董事長,不少人質疑電視名嘴能不能「治台」?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許志嘉認為,名嘴不應是「原罪」,還是要看他的媒體資歷、素養是否足夠。台師大大傳所教授胡幼偉認為,央廣的職務有其重要性及敏感性,不論誰接董事長、董事,都不應再上政論節目。
交大傳播科技系助理教授魏玓表示,央廣的角色比較近似英國的BBC及美國的美國之音,前者為公共性媒體,後者則是官方主導,對海外的廣播都應以國家利益為先,而不是為了政黨、個人的利益服務。
因此,魏玓認為,首先要為央廣定位,決定它是何性質的組織,不管任何人去接,都能夠照著制度走;比如說,在兩岸議題上,如政府還未形成政策,央廣就不應去處理、或打壓相反的意見。
許志嘉表示,如果媒體人去當名嘴,為的是增加曝光率、打知名度,最終就是要找機會當官,這樣的趨勢的確會令傳播學者擔憂;但各界也不必把當過名嘴的人貼上標籤,否定他們有做事的能力。
台師大大傳所教授胡幼偉表示,楊憲宏在電子、平面媒體的資歷很長,就實務來看,應可勝任央廣的工作。
他表示,楊憲宏適不合適合去接央廣董事長,蘭萱是否適合接董事?還是要衡量他們在媒體界的資歷、素養,從過往表現看,兩人應足以勝任。
胡幼偉也期許楊憲宏、蘭萱到央廣以後,能完全拋開過去名嘴的身分,不再兼職;因名嘴主要是對國內政治做出評論,央廣則主要向大陸、海外發聲,兩者完全不同;且央廣的職務有其重要性及敏感性,董事長、董事不應再兼任名嘴。
另參本館<名嘴治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517143/20080809070014/
<名嘴生存之道>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485071/20080107061455
<名嘴伶牙利齒>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856940/20080825055249/
<斷章取義的媒體>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918444/20080611074010/
<媒媒相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644223/20080815061338/
<公視怎麼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485071/20080107061455
「名嘴天天開庭」綠委:NCC放任【聯合報記者陳俍任08.10.10
民進黨立院黨團昨天拜會國家通訊委員會(NCC),直指部分政論節目與名嘴「天天開庭」指揮辦案、NCC卻放任不管,NCC主委彭芸回應指廣電法只管無線五台,現有衛星與有線電視法卻對有線頻道「無法可管」,引發民進黨立委不滿。
民進黨立院黨團昨天由幹事長賴清德帶隊,前往NCC拜會彭芸,包括高志鵬、張花冠、王幸男、林淑芬等立委指出,現在名嘴與政論節目天天評論偵查中的司法案件,甚至預告誰會收押,引導辦案已到無法無天的地步,嚴重違反廣電法第廿二條規定,但政府卻坐視不管,NCC早該糾正、開罰。
賴清德等人指出,政論節目天天「開庭」,每天違法對偵查中的司法案件評論、指揮辦案,對民主、人權、司法傷害很大,黨團蒐集兩百多則要向NCC檢舉。
不過彭芸表示,廣電法是民國六十五年訂定,只能管無線五台,民國八十八年才訂定的衛星廣播法與有線電視廣播法,因考慮到新聞與言論自由,也參考國外做法,已採較低度管制,現有的政論節目都在有線頻道,因此這方面無法可管,但NCC已在研擬修廣電三法,希望立委支持年底前完成修法。
彭芸說,未來將依序修法,針對報導與評論,原則是公眾人物可受公評,但可公評到何種程度,以及公眾人物的界定都還要討論,修法前將先引入公民審議機制,加強監督新聞性的節目。
NCC傳播內容處長何吉森則重申,現階段只能發函請新聞媒體謹慎處理。
民進黨團不接受,直問若無法可管,那要NCC做什麼?並指廣電法第一章明白定義,電視包含有線無線,因此管理上應回歸母法的原則處理。
(楨:綠台不也天天罵馬反中?扁執政時更<邪者叫獸名嘴><自由造假><局長?名嘴?>《地下電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257374/2008052306160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708784/2008011206051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235294/2007070806494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3662566/2008022107152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259081/2007112606145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5909305/2007050906221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3893502/20070410072008)
政治預言家【聯合晚報社論08.10.12(楨:名嘴配合名手演出丫
阿扁全台趴趴走,「預言」自己和家人將被抓,實在是政治奇景。不過,作此預言的卻不只阿扁自己。名嘴們天天上電視,預告扁家洗錢案的辦案進度,或提供資料指揮辦案方向,同樣是奇景。
名嘴成為一種「職業」,社會上也開始出現「名嘴治國」之憂。這種擔憂並非全然沒有道理,如今所謂名嘴者,粗淺定義之,政治的觀察者罷了,他們觀察政治熱門議題的演變,每天在鏡頭前說得嘴角冒泡。若光是批判、譴責也罷了,但現在天天洩露「情資」,干擾偵辦中案件,人人都儼然政治預言家。
以往的政治明星行列中,特別能言善道的被視為名嘴。他們下鄉助選,推銷政策,全島跑透透。馬英九與陳水扁曾各自是其陣營中的名嘴,宣揚理念,號召人心,本就為了所屬的政黨與自己的政治志業。如今的名嘴,卻多以媒體人出身。他們或許對政治操作、權力邏輯都知之甚詳,得以從政治評論者的角色發揮「名嘴治國」的影響力,實與目前特殊的政治現實有關。
資訊時代,出現了「媒體政治」,因為媒體在現代政治中具備的乘數放大效應,只消三兩名嘴每天在頻道上高分貝滔滔雄辯,很輕易地即引導了社會意見,對政策制定者形成巨大壓力。如今的馬政府即是如此,一開始因政策兩面不討好,陷入父子騎驢窘況,其後,乾脆請「名嘴騎驢」,甚至傳出政院高層向名嘴請益,讓這些耍嘴皮的人扮演政策建言者的角色。最近傳出政府邀請名嘴出任國家或公共媒體職務,難怪令人不安。
名嘴與政治如果各安其位,不一定有所為害,或許還頗有鞭策、監督政府之效。但如今眾人的憂慮是,名嘴與政治的界線已日漸模糊。政府以公器向名嘴邀約,實已有交易或酬庸之嫌。名嘴多有特定立場,不一定是專業、中立人士,如若白天擔任公職,晚間又在電視上巧扮名嘴,其所陳述的意見已不屬於評論,而是政治宣傳,則多年來「政治退出媒體」的改革豈非空談?
最近受名嘴為害最烈的是司法部門,老牌名嘴陳水扁佯裝受政治迫害,而新貴名嘴則每天指導辦案進度。司法被名嘴夾擊,「名嘴治國」的憂慮果真其來有自!
|
【聯合報╱記者 黃兆璽】 | 2008.11.20 03:00 am |
|
|
|
關台處分東森S台勝訴 國賠3.4億【聯合報記者蘇位榮08.11.20
東森新聞S台在九十四年向行政院新聞局申請換照被駁回而關台,提起國家賠償訴訟;台北地方法院認為新聞局的處分違法,昨天判決繼受新聞局業務的國家通訊委員會(NCC)應賠償三億四千多萬元,創下國賠最高紀錄。
法官強調,主管機關的行政處分要有法律依據,當時的新聞局長姚文智有政黨顏色;「媒體有決定顏色的自由,但顏色沒有箝制媒體的自由」,台灣藍綠對決嚴重,要避免政治勢力用各種藉口、理由打壓、箝制或干涉新聞自由。
判決書指出,依據媒體報導,姚文智公開說「原本要處罰東森新聞台,但最後處罰東森S台」;姚文智「以他人做代罪羔羊」,「甚可認為是故意為之」,輕忽這項行政處分會扼殺媒體的經營權。
針對停播處分,東森電視向行政院提起訴願,訴願委員會決定撤銷新聞局原處分;九十五年四月NCC准許東森新聞S台換照,同年七月復播。
東森電視旗下的東森新聞S台,是在三年前向新聞局申請換照,新聞局以「新聞報導來源多出自東森新聞台頻道,與營運計畫的規畫不符」及「違規情節嚴重者居多」為由,駁回換照申請,被迫停播。
東森電視認為,S台從停播到復播,蒙受重大損失,包括租用其他衛星頻道以避免遣散員工、對廣告業主違約、廣告收入減少等,依國家賠償法求償三億七千多萬元。
法院認為,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營運計畫資料不全,得補正」,但衛星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卻逾越母法規定,將違規紀錄及評鑑結果也列入換照審核的依據,增加不必要的限制,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姚文智依據施行細則做成行政處分,當然違法違憲。
另外,東森新聞S台當時節目違規被罰款七百五十五萬元,新聞局再以違規情節嚴重為理由不予換照,違反一事不二罰原則。
東森S台案 NCC可向姚文智求償3.4億【聯合報記者蘇位榮08.11.20
東森新聞S台換照風波,台北地院在判決書直指當時的新聞局長姚文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依據國家賠償法規定,國家通訊委員會(NCC)可以向姚文智求償這筆三億四千多萬元的賠償金。
姚文智在審理時曾出庭供述說,東森S台是否准予換照,是經新聞局聘請的審查委員會初審、複審及決審三個階段,他尊重審查委員會的決定,才作出行政處分。
但法官認為,依照廣播電視法,換照與否的決定權在新聞局,而非審查委員會。姚文智是新聞局長,當然有決定是否換照的權責,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結果僅具有參考、建議性質,姚文智應為此處分負責。
據調查,新聞局審查委員會在九十四年七月卅一日通知新聞S台改正缺失,但同年八月二日,新聞局就作出不予換照的行政處分。法官質疑,在短短兩天內,東森新聞S台如何能改正?
判決指出,姚文智的做法形同對東森S台「突襲」,未給予合理的時間改進缺失,直接作出「形同判處頻道業者死刑的處分」,有重大過失。
而且,審查委員是新聞局選任的,在藍綠對決甚烈的氣氛下,無論那一個黨派執政,都難以期待審查機制能夠超乎黨派,作出中立、民主、專業、去黨派化的決定。當時姚文智自行決定審查委員人選,有無維護政黨利益之嫌,「不無可疑」。
法官認為,應等到相關法定程序完備,政黨能夠基於是非,且其管制明確化、法制化、去黨派化後,始由政府予以管制新聞媒體。否則在今日是非隨著顏色二分化嚴重的時代,要維護新聞自由,避免政治力打壓或干涉,寧認「媒體有決定顏色的自由,但顏色沒有箝制媒體的自由」。
撤照案兩種判決 NCC:依龍祥案上訴【聯合報記者陳俍任08.11.20
前政府新聞局對東森S台的決策,卻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承擔賠償責任,NCC指出,昨天只是台北地院的一審判決,依政府機關過去敗訴慣例,NCC將會再上訴,循民事訴訟程序,希望撤銷一審判決,至於求償或責任歸屬問題,現在都言之過早。
NCC法務處長高福堯無奈地說,該案雖是姚文智在擔任新聞局長時所做的決定,但NCC既然接管電視台換照業務,原有的案件也只能概括承受。
高福堯指出,同樣的狀況日前也發生在龍祥電影台,該台一樣被前新聞局撤照,後被行政院訴願會撤銷,龍祥台因此提告NCC並聲請國賠一億元,日前一審卻敗訴,他指同樣情形卻有兩種不同判決結果,NCC將以此前例要求二審再次審酌。
【記者黃兆璽/台北報導】二○○五年八月,「東森新聞S台」未能盼到台北高等法院聲請「暫停處分」的及時回應,台長李惠惠在螢幕上一句「希望還有機會再相見!」,許多人紅了眼眶。昨天一審判決東森勝訴,ETTODAY台長的李惠惠不願多談此事,目前她積極打造明年將改名「東森財經新聞台」。
姚文智斥荒謬 「當時是多數決」【聯合報記者林政忠08.11.20
東森新聞S台遭停播近一年,台北地方法院判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應國家賠償近新台幣三億五千萬元,時任新聞局長的姚文智因故意重大疏失,NCC可向姚求償。姚文智昨晚表示,他建議NCC上訴,但還沒看到判決書,他不回應賠償問題。
姚文智說,如果法官以侵犯新聞自由做此判決,他覺得非常荒謬,當時新聞局是依法由審議委員會共同決定,委員會是合議制多數決,都有紀錄可查;法官可能對相關法令不熟悉,他建議NCC應該要上訴。
姚文智強調,等收到判決書後,他會完整說明;但他對於法官的判決結果感到很納悶,「這種判決怎麼跟A了台灣近千億的王家利益一致?」
對於外界質疑,姚文智的錯誤決策造成NCC賠償,最後卻是全民埋單;姚文智強調,他還沒看到判決書,「我為什麼要回應賠償問題?」
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時,姚文智以新聞局長職權,對新聞台大刀整肅,TVBS電視台因引進外資超過百分之五十涉嫌違反廣播電視法,被新聞局處罰一百萬元
姚文智存款百萬 房貸千萬【聯合報記者何明國08.11.20
新聞局當年停播東森新聞S台,法院昨天判決東森可獲國賠三億四千多萬元。當時主其事的新聞局長是姚文智,這些錢若要姚文智來賠,以姚的財力可能一毛都付不出來。
民國九十四年姚文智向監察院申報財產,當時他和太太潘瓊琪在文山區有一棟三十幾坪的房子,兩部小客車,都是登記在潘名下。存款方面,兩人總共有一百八十五萬元的活期存款,但在合庫有一千零四十萬元的房貸負債。其他有價證券等財產都掛零
當年台長 李惠惠百感交集【經濟日報記者黃兆璽08.11.20
97年8月,「東森新聞S台」在新聞局放話「不能統統過」的聲音,及未能盼到台北高等法院聲請「暫停處分」的及時回應中,台長李惠惠一句「希望還有機會再相見!」讓許多人紅了眼眶。昨天一審判決東森勝訴,現任ETTODAY台長的李惠惠不願多談此事,目前她積極打造明年將改名「東森財經新聞台」。
民國94年8月,新聞局迅雷不及掩耳砍掉七個頻道。先後經歷腳尾飯事件、節目妨害風化等處分的東森新聞S台,成為違法風波中唯一遭關台的新聞頻道,當年身在日本東京的李惠惠,接到東森新聞S台要關台的消息,立刻返台滅火,最後仍帶領團隊吹下熄燈號。
當年的李惠惠百感交集,現在的她擔任S台轉型後ETTODAY台長,但這三年多來的心情,她認為已是過去的事情,不願多聊。李惠惠表示,東森S台在九五年復播後,轉型ETtoday財經生活台已屆滿一年多。
法官:換照審查 缺公平標準>中時08-01-20王己由
東森S台換照國賠案,法官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新聞局三年前的「衛星廣播電視審查委員會」,初審中不但民視率先通過換照,給三立新聞台打七十分的委員,卻只給TVBS─N四十五分,顯然評分缺乏公平的標準。法官並認為在藍綠對決嚴重的時代,寧認「媒體有決定顏色的自由,但顏色沒有箝制媒體的自由」。
法官在判決書中直指新聞局是行政機關,在藍綠對決甚烈氣氛下,無論任何黨派執政,都無法想像是否能超乎黨派,而有中立、民主、專業、去黨派化審查機制。
判決理由還提到,基於避免政黨對決,應等待相關程序完備,政黨能基於是非,且其管制明確化、法制化、去黨派化,才能由政府予以管制;否則在今日藍綠對決,是非隨顏色「二分化」十分嚴重的時代,要維護新聞自由,避免政治勢力用各種不同的藉口、理由予以打壓、箝制或干涉,寧認「媒體有決定顏色的自由,但顏色沒有箝制媒體的自由」。
有關媒體的管制,應採取「市場論」,即所謂的「政府放手論」,這樣才能避免類似本案,在缺乏公平給分標準下,由行政機關決定審查委員人選,可能產生維護政黨利益的疑慮。
史亞平:近9成新聞局文宣費 被前政府用完 【中央社08.11.19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批評,政府花大錢做廣告。行政院新聞局長史亞平今晚說,今年新聞局國內文宣政令宣導預算共新台幣2729萬元,其中88%已被前政府用完。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等人在立法院記者會指出,馬政府執政成績不佳,卻花大錢做廣告,推估6個月來花費1億8360萬元,還做置入性行銷。史亞平晚間受訪表示,今年新聞局國內文宣政令宣導預算共2729萬元,其中88%已在520前被民進黨政府用完,她只剩12%可運用,「不知道民進黨的天文數字是從哪來」?她說,其他部會各自編列與施政相關的文宣經費,這部分的預算使用是法所許可的。她並強調,新聞局絕對不做政治性的置入性行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