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31 06:10:57| 人氣2,032| 回應1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啥是閃跳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啥是閃跳族?拜託別再新生「族」名好不好!什麼「剩女」<遊族><宅族><飛特族><y世代>的?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248726/2007051406190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232258/2007100605432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903390/2007093006565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576685/2007051906453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8592410/20071114064220

這樣很好呀!不但族群不會瀕危、還可操弄族群。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390600/20070807061031

什麼跟什麼?人家「閃跳族」是專門開除老闆、動不動就跳槽的新新人類!

閃跳族 去年82萬人新高【聯合報07.12.02記者許玉君、許韶芹

國內上班族對工作「從一而終」的觀念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動不動就開除老闆的「閃跳族」,主計處最新調查發現,去年有八十一萬八千人工作未滿一年就離職,創下歷年新高。
最近大陸流行「閃跳族」這個新辭彙,形容一年到頭不斷換工作的人;在台灣,閃跳族同樣數量龐大,這批對工作忠誠度不高的求職者,一旦被老闆說兩句,離職;職場氣氛不佳,二話不說,掛冠求去;與同事相處不好,更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不幹了。
主計處官員分析,受雇員工脫離原有公司分成自動辭職、被解僱或資遣,及退休離職三大類,又以自動辭職比率最高,近年來維持八成,去年更創下八成九新高。其中工作未滿一年就「自願走人」的人數,從六年前的五十一萬九千人,快速攀升到去年的八十一萬八千人。
1111人力銀行最近訪問五百名卅歲以下上班族,受訪者平均工作年資四點九四年,平均轉職年限卻只有二點八四年,代表六、七年級上班族,約每兩年八個月就轉職一次。而媒體出版從業人員更是每二點一二年就轉職一次,是閃跳最高的產業。
104人力銀行發布的「七年級就業實情調查」報告也顯示,有三成五的七年級生,計畫現任工作只做「一年半」;有二成四計畫「一年內」閃跳,閃跳比率最高的職位為行政、法務、教育輔導類。
「閃跳族」存在的原因很多,像是勞退新制讓國人可自由攜帶工作年資、進修管道多元,或受高薪吸引到國外工作。
104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認為,六、七年級閃跳情況明顯,和在學期間養成的「速成文化」有關。一旦就業馬上面臨企業不能馬虎的考驗,職場和學校間落差太大,抗壓力過低的人,就會選擇逃避。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指出,閃跳族沒有累積豐富職場經驗,工作能力有待加強,閃跳後很有可能薪水越換越低,甚至淪為在家吃爸媽的米蟲。
Career就業情報總編輯臧聲遠分析,勞動人口不再信奉「終生雇用」觀念,「隨時就走」的職場文化逐漸蔓延。他擔心若閃跳現象形成「社會風氣」,公司將無法建立完整傳承文化,產業競爭力會受到影響。

作者比讀者多》媒體出版業 2年就跳槽

什麼產業的閃跳族最多?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平均轉職年限最高的產業是媒體出版業,二點一二年就會閃跳;其次是民生消費業,轉職年限二點四九年;資訊科技業排名第三,平均二點五三年就換工作。
競爭力疲弱的產業,沒辦法利用高薪、高福利留住員工,閃跳盛行,企業愈來愈沒競爭力,這在媒體出版業最常見。
1111人力銀行副總吳睿穎分析,台灣大型出版業出版量不斷縮減,小出版社則是能倒就倒,在作者比讀者還多的情況下,業者用低廉薪水僱編輯,或招募兼職寫手,怎麼留人?
台灣內需市場本就不大,最近消費力道更明顯減緩,擠壓不少百貨零售業的生存空間。例如前陣子JUSCO(佳世客)宣布撤離台灣市場;最近老字號的中興百貨也因消費買氣不足,驚爆財務危機,民生消費冷,產業員工閃跳比率大增。
至於資訊科技產業,閃跳原因多半和挖角跳槽有關。Career就業情報總編輯臧聲遠預估,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後,資訊科技業的閃跳比率會大增。過去科技人多愛「逐股票而居」,但員工分紅費用化後,高股價公司員工的「超額報酬」情況降低,為興趣、生涯規畫轉職的人將增加。

想走別衝動》開除老闆 先確定學到東西【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閃跳族愈來愈多,學者認為這代表勞資關係「淡薄化」與「功利化」的趨勢,企業花大錢培育新人的時代已過去,勞工只有自我投資,才能增加自己在職場的優勢。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所長成之約認為,閃跳族激增可能指出幾個社會趨勢,第一是就業市場較過去幾年活絡,工作機會增加,愈來愈多人可以不斷跳槽。第二可能與 近年派遣工作增加有關,受限於承攬專案時間的限制,短期換工作成趨勢。第三從勞資雙方關係解釋,可能是資方提供的條件不夠優渥,勞方也覺得工作與所學有落 差或不合期待。
成之約表示,這些都可以標示出勞資關係「淡薄化」、「功利化」。愈來愈多勞務派遣的增加,可為企業減少人事成本,是企業為因應比過去更瞬息萬變的艱困環境 不得不然的功利化選擇。但當企業選擇功利導向的同時,員工也對雇主愈來愈斤斤計較,只要企業提供的環境不合期待,員工也不再有「再試看看」的心情,而是直 接「開除老闆」。
成之約的研究發現,最近失業人口中,非自願性失業的人較少,「自己開除老闆」的摩擦性離職人口較多。
成之約說,現在的勞資互動已從過去的「忠誠」、「照顧」變成「淡薄」、「功利」,這不光是在台灣,而是世界價值觀的轉變。過去一生換兩、三個工作已算多,但現在一年換兩、三個工作已不足為奇,勞退新制即是因應這個趨勢而產生。
成之約認為,未來企業不會再做太多教育訓練的投資,職業教育訓練的責任,將由勞工及政府來分擔,不做投資的人,將漸失競爭優勢。
成之約建議年輕勞工,雖然換工作是摸索及學習的過程,但一直更換會讓雇主對工作穩定度有疑慮,還是在一個地方待兩、三年,「確定自己學到東西了」,再跳槽比較適合。

閱報秘書》閃跳族、飛特族【聯合報╱記者林韋任】

「飛特族」(Freeter)泛指就業機會眾多,卻選擇不就業的年輕自由工作者,年齡在十五至卅四歲間,不包括家庭主婦與學生,他們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制式職場工作,只在需要錢的時候才去做短期工作,也稱作「低度就業者」。
「閃跳族」是從大陸流行到台灣的辭彙,意指一個工作做沒多久就離職的人,與飛特族最大的差別是,閃跳族願意在職場工作,卻做不久就炒老闆魷魚,不斷尋找跳槽機會。

台長: 阿楨
人氣(2,032) | 回應(1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社會 |
此分類下一篇:沈沒吧!漁工船
此分類上一篇:生育自生自育

打工族
派遣行業興起 打工族逾25萬人【聯合報╱許玉君07.12.24

景氣不好,正職難找。主計處最新調查顯示,今年「非典型就業」的部分時間工作者(part time)人數高達二十五萬兩千人,創歷年新高。
部分工時工作者人數飆升是近兩年的現象。九十四年只有十萬人左右,但景氣急凍,去年飆高一倍超過廿萬人,今年再創新高。不少人力業者都指出,上班族到年底想「開除」老闆的比率增加,但沒有找到下一個正職工作前,最好不要衝動;否則,極有可能淪為打工一族。
除了正式工作變少,職場品質也越來越差。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調查報告,台灣是世界工時最長的國家,但近五年的平均時薪幾乎零成長。台灣勞工要用更多時間,才能賺到同樣報酬,即使最低時薪調整為九十五元,計時工卻擔心企業主想減少聘用人力。
主計處官員表示,部分時間工作者人數的急遽攀高,與人力派遣行業興起有高度相關。因為人力派遣屬於非典型就業的一種,許多大賣場、餐飲業、營造業和服務業等都以契約工方式臨時僱用,不管是一年一聘的中、短期的派遣人力,或是聘雇大量臨時工的服務業,都屬於非典型就業。
主計處初估,過去一年內,新增廿萬個就業機會中,就有約兩成左右的就業者(約四萬人)屬於非典型就業。而整體的非典型就業人數,以人力派遣公司和保全、清潔公司在內,約有一千四百多家,其中從事白領工作派遣的公司約五十家,其餘都是藍領、外勞為主,從業人員估計將近十到二十萬人之間。
官員說,非典型就業機會的增加,不完全是負面效應,代表多元化勞動雇用現象,雖然工時較少、收入較低,但可提供給婦女、中高齡者就業機會,官員不諱言,非典型就業機會的增加是「大勢所趨」。

派遣人員沒福利 天天怕解約

日劇「派遣女王」呈現企業不願聘正職員工,採用人力派遣業的趨勢,女主角工作能力超強,不但薪水超高,還被各企業搶著要。不過實際狀況,派遣人力不管工作福利、獎金、升遷等,都矮正職員工一截。但因工作難找,只能委身於派遣一族。
雅婷(化名)擔任派遣人員八個月,這個月升成正職,派遣公司還幫她和雇主談薪水和福利等,她說,當初只給自己一年時間,「如果一年沒有成為正職,就不再當派遣人員了。」
王小姐也是派遣人員,學歷不高,對現況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只是對員工福利抱怨連連。她說,被派到大一點的公司,福利就比較多。她之前被派至國內大型金控,也有三節獎金、生日禮金等,做滿一年還有年假。現在在小公司,什麼福利也沒有。
宜靜(化名)當初上網找到秘書工作,但公司要求她加入派遣公司,一做四年。其實她希望成為正職員工,但「現在公司裡沒有正職秘書」。
派遣人員最無奈的是工作的安定與安全感。宜靜大部分合約都是半年,還有三個月的短期工,每當合約快到期,總害怕不能再續約,這種不安全感比工作壓力還大。
電子業則因為需人孔急,如果派遣人員能力夠,會直接留任,甚至加薪留人。
也有把派遣當磨練的派遣人員,六十九年次、資管系畢業的鄧先生,透過派遣歷練過三家大公司,他覺得對自己更上層樓很有幫助。

納入勞基法前 內政部砍臨時保育員
 
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九名臨時人員,上周突然接獲明年不再續聘的通知,讓他們措手不及。他們計畫串聯中區、南區兒童之家的臨時人員,爭取工作權。
北區兒童之家臨時人員採一年一聘,有七名保育員和兩名社工員,月薪近三萬元;十九日突然接獲通知,明年元旦起不再續聘,要他們有另覓工作的心理準備,讓臨時人員大感錯愕與不平。
保育課輔導員楊淑真說,內政部上周來文告知,兒童之家適用勞基法的臨時人力,明年元旦起一律改由人力仲介公司外包。這是上級政策,他們也很無奈。
楊淑真說,將被解聘的七名保育員占保育員的三分之一,長期與孩子相處建立深厚感情,且保育工作很專業,改採外包後,人事支出並未減少,但短期內會對兒童照護品質產生影響。
「依勞基法,雇主也該在一個月前通知,臨時通知,讓人難以接受;況且,縣市政府和鄉鎮市公所的臨時人員明年都沒解聘,為何內政部要解聘我們?」臨時保育員「小華」激動表示。
她說,過去他們沒有特休假、產假、病假等勞基法的保障,政府宣布臨時人員將納入勞基法,他們還高興了許久,沒想到,突如其來的解雇通知,澆熄了她們的希望。
一名臨時人員說,人事主管好心地建議她們可「投靠」到人力派遣公司,「問題是,我們的薪水要被人力派遣公司抽掉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八,而且隨時有被撤換的可能,比一年一聘更沒保障」。
2007-12-31 07:43:59
版主回應
就業困難 專家調查中國「蟻族」超過百萬 【中央社2009.10.30

大陸就業環境依然惡劣,造就各地民眾成為「蟻族」。北京大學學者進行相關調查發現,目前全中國共有逾百萬「蟻族」。
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蟻族」均接受過高等教育,畢業後因工作不佳,平均月薪不足人民幣2千元(約新台幣9千5百元);更因工作需要而租住大城市城郊的廉價房,收入僅夠果腹。
北大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去年起,就北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及居住情況展開調查,近日出版成書,名為「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
據調查,單在北京,就有逾10萬名大學畢業生因薪金微薄,租住在環境狹小、衛生條件差、安全隱患大、罪案頻仍的城鄉交界處,近7成人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公尺,有如螞蟻居住環境。
調查結果顯示,「蟻族」月薪最少僅5百元,多從事臨時工作,徘徊在失業邊緣,當中逾8成是外省離鄉背井進京打拚的年輕人。雖然有超過4成人表示每月在省吃儉用之下略有結餘,但也有1成7人入不敷出。

新年很孤單 陸蟻族躲蝸居【聯合報╱記者鄭惠元 2010.02.17

新年假期,當許多人闔家團圓享受天倫之樂時,有一群在城市底層辛勤工作的「蟻族」,守在他們丁點大的「蝸居」中,靜靜地過著屬於自己的新年。
「蟻族」,又稱「八零後」,也就是指1980年後出生的大學畢業生,他們是高學歷、低收入的聚居群體。之所以被稱為「蟻族」,是因為這樣的群體和螞蟻有許多相類似之處:高智、弱小、群居。
在北京,許多租不起城市中心房子的蟻族,選擇瑟縮在北京近郊的唐家嶺,過著「一個人離鄉背井的新年」。
據新京報報導,這個春節他們只能待在北京,不能夠返鄉與家人團聚。
小周,一個落居唐家嶺多年的蟻族,守在他3坪大的小屋裡,靜靜地過著本該是幸福洋溢的新年。小周離開家已經4年多,在他心裡家鄉已是回憶。
2006年,小周從一所大學拿到法律學士的文憑,畢業後在一家軟體公司工作,直到去年3月辭職,準備司法考試。過去幾個春節,他都隨女友回老家。直到去年春節兩人大吵之後,今年小周只得一人孤伶伶過新年。
除夕早上,小周買來鯽魚和豆腐。油炸後放在碗中,煮上回剩下的半袋餃子,再炒點前天沒吃完的米飯。
這就是他的新年年夜飯。

中國「恐歸族」大增 在故鄉留守老人難過年【中央社2010.02.14

中國近來最熱門用語「恐歸族」,背後反映出留守老家的老人們今年難過年,也顯示年輕人在都市謀生難的壓力。
陰歷臘月29,按照河南傳統習俗要「蒸饅頭」。中新社報導,河南駐馬店的王先生在妻子的催促下無奈地到超市買年貨。他獨自拎著購物袋,扶著樓梯扶手,氣喘吁吁地爬上6樓,「不買糖了,孩子今年不回家,沒人吃。」王先生覺得「這個年一點滋味都沒有」。
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深圳工作,王先生家裡只剩下4個老人--80多歲的父母親和王先生夫婦。2月初,王先生夫婦和往年一樣問兒子年底何時回家,得到的答案是「加班,不回了」。
事實上,王先生的兒子只是中國眾多「春節恐歸族」的一員。這是近期中國興起的一個新名詞,指那些在外地工作、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回家團圓的人們。
報導說,「恐歸族」的恐懼並非對回家有所抗拒,而是在節日回家的種種煩心事折磨下一種本能的反應。
王太太說,兒子沒什麼錢,火車票又不好買,才主動申請加班。「我每次一接他電話,他奶奶就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以前讀書還有個寒暑假放,現在1年只能回1次,兒子還不回。」
上海的黃小姐也選擇加入「恐歸」行列。她說,今年沒什麼積蓄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自己已步入適婚年齡,暫無理想對象的她害怕父母嘮叨不停。
一些網站和報紙的問卷調查顯示,經濟壓力、父母逼婚、春運一票難求、同輩攀比壓力大等等,是頗為流行的「恐歸」理由。
面對兒子託老鄉捎回的禮物,王太太沒有心情拆開就放在一邊,「我原本打算偷偷匯點錢給他,讓他手頭寬裕點好回家,可這孩子倔,要面子,不聽話。」
社會學家認為,中國有一種傳統文化心理叫「衣錦還鄉」,所以導致恐歸族壯大的局面。目前眾多家庭獨生子女居多,春節期間留守父母會更容易感到孤獨。

另參本館:中國就業 海龜與烏龜 高學歷新貧階級 搶救失業 高學歷高失業 無薪假 鳥巢世代
2010-02-17 09:10:47
阿楨
Z世代求職被動 被批像大雄【聯合晚報2010.09.23(另參本館:啥是直升機父母 還在y世代 啥是閃跳族 搶救失業 高學歷高失業 無薪假 過勞死 富士康事件

yes123求職網最新調查,7成5企業抱怨求職者態度比去年「差很大」,Z世代最像卡通人物「大雄」被動又懶惰,第二名為「胖虎」虛有其表缺乏實力,第三則為「海綿寶寶」天真到有點白目,僅有不到1成認為新鮮人像「變型金剛」潛力無限。
調查顯示,今年畢業生還有4成家裡蹲。新鮮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企業抱怨Z世代求職三大毛病:「求職者不主動應徵(76.6%)」、「面試不到 (54.9%)」、「面試不準備(19.6%) 」,顯示新鮮人求職被動不積極。

不同世代員工之工作態度、專業表現及其關聯性之研究
成功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中資深世代(40歲以上);嬰兒潮世代(35-40歲);X世代(29-34歲),N世代(28歲以下)
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世代員工在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世代員工在心智能力上有顯著差異:嬰兒潮世代比N世代其心智
能力較為成熟與縝密。
三、整體工作態度與人際能力與專業知識、事務處理能力及心智能力有
顯著相關。
四、不同世代員工在工作態度與專業表現有顯著關聯。
2010-09-27 09:37:20
版主回應
工程師猝死 家屬:加班過勞死【聯合報記者林政忠 2010.09.27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昨天指出,南亞科技今年一月曾發生五天內兩名工程師相繼猝死意外,家屬質疑是南亞科技「責任制」導致工程師加班過勞死。勞保局官員表示,由於家屬和勞保局請的醫師見解不同,該案將送職業病鑑定委員會鑑定;勞委會官員則強調不管死因為何,大量加班當然違法。
此一案件死因尚待查明,但長久以來科技業超長工時,一直是網路上談論的熱門話題,部分科技大廠常遭嘲諷是「血尿工廠」,投入新人被稱為「一批新鮮的肝又來了」,很多科技工程師生涯的寫照是「四十歲以前用命換錢,四十歲以後用錢換命」。
黃淑英指出,廿九歲的徐紹斌在南亞科技擔任資深工程師,平均每日工作十三至十九個小時。今年一月十一日凌晨,家屬發現徐紹斌趴在家中堆滿公司文件的電腦桌前,緊急送醫仍不治死亡,死因為「心因性休克」。
她說,徐紹斌死前半年平均每月加班時數超過八十個小時,前一個月加班時數一百一十一點五個小時,原本月薪四萬四千元,加加班費可領七至九萬元,升為資深工程師後,公司片面更改工作為「責任制」,薪水倒退成四萬八千元。
黃淑英表示,一月十五日南亞一廠卅八歲蝕刻製程課長也因「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勞保局確認職災過勞死亡;五天內就發生兩起猝死案,顯示不法濫用「責任制」嚴重損害勞工生命。
徐紹斌的父親在記者會表示,家屬向勞保局申請職災死亡認定時,勞保局以「心因性休克猝死與加班時數無關」,不願意認定是職災死亡。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專門委員王素琴說,「從來沒有核定過製造業是責任制」,她認為是「少部分業者片面濫用」的行為。如要核定某些工作為責任制,應經勞委會認定,並經勞資雙方協議認定工時,並向勞委會報備;業者若違法誤用「責任制」,最重可處六萬元罰鍰。
相 關 新 聞
‧ 工程師猝死 家屬:加班過勞死
‧ 工程師血汗 科技外衣下,一個個快爆的肝
‧ 過勞死不是病、難認定 除非倒在職場…
‧ 正常下班列為KPI 台積電06:30pm播晚安曲
‧ 累死人 資深工程師「趁年輕多賺一點吧」
‧ 電子新貴? 高配股沒了
過勞死不是病、難認定 除非倒在職場…【聯合報記者陳惠惠2010.09.27

南亞科技工程師猝死,家屬認為是加班超時,導致過勞死。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說,要避免過勞猝死,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適當的運動、休息及心理調適都很重要。
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長郭浩然說,醫學上沒有叫過勞死的病名,俗稱的過勞死指的是一種狀態,即職業引起的急性循環系統疾病,包括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兩類。
勞委會對於「過勞」有一套認定基準,但要認定是否過勞猝死,不像民眾想像那般容易。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說,在工作場所猝死較沒爭議,不過,仍要先考慮年齡、是否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等病史,排除個人因素,才能討論是否職業因素所致。
外界認為科技新貴工時長、工作壓力大,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祝年豐說,除非很年輕,沒有心血管疾病或三高病史,又剛好在工作場所或返家過程中猝死,才較好認定是過勞死。
祝年豐以他個人經驗,較容易被認定為過勞死的反而是員警、消防隊員、緊急應變中心人員,因為這些族群較常在死亡前廿四小時持續工作。至於工作壓力,祝年豐說,長期處在壓力狀態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在過勞死的認定上卻很困難。
要避免過勞猝死,醫師建議,除了多運動,適度休息也很重要,每天睡覺時間最好是六到七小時,覺得疲勞時,就不要再勉強工作,適度休息,工作效率也會更好。
2010-09-27 09:43:23
阿楨
另參本館:過勞死 誰是宅族

創新高 打工仔、飛特族暴增 破72萬人2010-12-27 中時 張舒婷

 今年失業率跌破五%,但國內「打工仔」、「飛特族」暴增!主計處最新報告指出,近三年國內非典型就業人數逐年上升,今年達七二.三萬人,來到歷史最高。主計處統計,國內十五至廿四歲勞動人口中,非典型就業者約占廿五%,居各年齡層之冠,有年輕化跡象。
 大專以上就業者中,每一百人中約六人是非典型工作者,也呈上升態勢,顯見打工仔、飛特族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中高齡、低學歷、二度就業等相對弱勢族群。
 「非典型就業」是指企業主為節省人力成本,聘僱非正式的工作人員,包括部分工時、臨時工、人力派遣等。例如,補教業、大賣場工讀生、餐飲業臨時工、一年一聘的派遣人力,或以自由兼職為主的「飛特族」(freeter的諧音)。
 美國《商業周刊》深度報導指出,後金融海嘯時代來臨,「以臨時工作人員取代正職」在美國企業界蔚為風尚,先前大裁員的企業尤其熱中此道。受害最深者,莫過於剛從學校畢業、找尋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新鮮人。
 台灣也難逃此趨勢。主計處自三年前開始調查非典型就業人數,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前年六五萬人,去年六八.七萬人。目前國內非典型工作者約占全體勞工的六.九二%,高於去年六.七一%,創史上新高。
 經建會資料顯示,在全球化效應下,亞洲國家的「非典型僱用潮」也儼然成形,日本一九九○年占總就業人口廿%,二○○七年已升至卅四%;韓國○八年突破四四%後,○九年上揚至五十%左右。
 主計處官員指出,今年營造業的非典型勞工為十二.七萬人,約占該產業總員工十六%,不論是人數或比例均拔得頭籌。這是因營造業以勞力為主的職缺較多,替代性高,業者愈來愈傾向運用臨時、短期工。
相關新聞
當工讀 做派遣 騎驢找馬盼全職
2010-12-27 09:35:28
版主回應
被嬌寵還是被苛待的一代?【聯合晚報社論 2012.11.13

前兩天嚴長壽在一場演講裡提到,台灣正在耗盡人才存糧,用教育膨脹滿足望子成龍的虛榮,把學生寵到不用去面對問題,結果畢業後失去競爭力。無獨有偶,昨天本報的專訪裡,全球最大生產唯讀記憶體的旺宏公司總經理盧志遠說,台灣的年輕人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不想把手弄髒,當然達不到企業的需求。
這兩位企業家並非只是高高在上,空口苛責年輕人。嚴長壽近年投身公益關心教育,四處演講呼籲重視人才培育。旺宏電子設有教育基金會,認真籌辦了科教研習營、青年教授講座、各種科學獎以鼓勵年輕學生等活動。企業領袖語重心長,讓很多民眾覺得點出目前人才問題的重點。但網路上同時也有很多人反駁這樣的說法,認為現在企業待遇太差,所以找不到人才;還有人說錯都錯在教育政策和制度,年輕一代是當今教育的受害者。雙方簡直雞同鴨講。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是被寵壞了的一代,還是被大環境所苛待的一代?這個問題有點像是杯子一半滿又一半空。年輕一代並不是只有一種形象,各有各的背景和經歷;被寵壞了的草莓族、月光族當然有;而吃苦耐勞,創意十足,想要追求夢想,卻苦於時代的機會之窗太窄,這樣的人也很多。
從整體制度的角度來說,「年輕人成為教育受害者」的這點特別值得重視;關鍵在於教育政策,也在於家長心態。文憑「虛胖」的情況讓很多人錯估了教育的投資報酬率,但家長虛榮心不改,最近傳出兩位老師作假讓自己小孩進入北一女,就是最清楚的例子。社會的文憑心態還是傳統式的,升學制度和教育內容的設計也還在迎合這種傳統心態;但學生一出學校所面臨的,卻是當今的經濟景況和國際競爭。孩子在嬌寵的氣氛裡長大,然後被迫面對嚴苛現實裡的「生存遊戲」的挑戰,落差當然很大。
每個世代都可能面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的環境和機會。這一代年輕人頗多成長於溫室,一跨出門卻可能迎面襲來風雨的惡劣氣候,這個時代挑戰必須警覺應對。
  回應
  問題出在傳統企業仍是目前社會所必須,但古老技術和人力卻沒被現代的科技所取代,而教育體系所想培養的又是科技人才,年輕人所要的工作又是能運用現代科技來完成的工作因此覺得自己太委屈了還不如在家啃老
  新加坡、香港,高中升大專,考取率皆不到百分之廿;台灣升學率百分之一百零一,產出碩博士,多數十倍!
  三十年前,新加坡給外勞是6000,如今新加坡競爭力還是特強,國民所得也翻了倍. 而當年的韓國人在海外標案子是使用外勞,二十四小時開工,進度快到讓地主國受不了,這就是為甚麼韓國人把我們甩在一邊的工作精神. 教育方面我們受到美國影響太大,說好聽是快樂學習不放棄任何一位,但是缺少規劃與責任,提升整體社會文化水準方面說得過去,但對於國家社會人才需求則疏於用心,國家的競爭力就一點一滴的流失. 大陸過去生活苦,大家明白一定要實幹,拼命搶進重點大學,百分之七十的大學生修的是理工科.美國人則是鳥兒郎當的讀書,就讓一些天才鬼才與新移民去拼,大家往輕鬆的服務業與賺大錢的財金方面靠,久而久之,美國的基礎逐漸流失,中國與韓國的產品到處充斥. 競爭已是全球化,許多企業員工每日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作不作呢?
  你有沒有看過大陸在春節返鄉的各大車站的[人潮]之恐怖,而,他們-那群人們卻願意在車站或睡或躺的等車 回家;那種群眾等待三天以上的車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24小時ㄋㄟ 回家;那種群眾等待三天以上的車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24小時內車站就會被砸掉了;他們為什麼願意等待?
  為什麼高學歷者失業率這麼高?要怪阿扁時廣閞大學之門啊.大家高興可以唸大學,但台灣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啊..
  失業率這麼高!薪水這麼低!寵個屁!誰把台灣弄窮了,環評假環保阻撓經濟發展,台塑鋼廠產值3,828億元可創造就業4萬人備趕去越南成為越南最大外資(170億美金),國光石化帶動相關產值6,500億元可提供17萬人就業被趕去馬來西亞,台灣以一窮二白現在又想趕六輕,環保團體罔顧台灣失業嚴重,招商困難!
  外勞本勞薪資不脫鉤害死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都比台灣有錢,外勞薪資為NT10000及6000,台灣凱子加勞保要20000,外勞當然湧入,產業成本又為降低
2012-11-15 11:32:42
阿楨
時機歹歹 美「飛特族」大增【中央社2011.09.04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收入依靠臨時合約的飛特族或自由工作者,比4年前大增268%。到今年8月高達73萬2000人成為臨時工,是經濟衰退前的2倍有餘。
勞工統計局在2007年8月的資料顯示,只有27萬3000人屬於時薪或合約制臨時工,一場金融風暴引發經濟衰退加上可能的2次衰退,讓就業市場急速惡化,高學歷貶值,數萬名由2008至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被迫加入飛特族。
美國白領階級自願轉任自由工作者的風氣始於上世紀科技及網路浪潮的90年代,不少員工為追求更高收入及個人時間,脫離刻板辦公室工作環境,成為自僱人士,不過與當前的環境相較,那是截然不同的現象。
到2007年8月,美國非農業以外的自僱總人數達到970萬,4年間下降至869萬。數字減少不代表百萬人轉為正職,而是經濟衰退,合約數量減少或工時不足,自僱人士收入降低或加入失業大軍。
經濟衰退讓高學歷及白領階級被迫成為飛特族的現象,造成美國年輕世代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資歷無法累積,前途茫茫,「華盛頓郵報」稱這一代為「卡在中間的世代」(Limbo Generation)。
相對於2005年前大學畢業的白領工作者,充滿自信,大好前途在前。卡在中間的世代畢業不久或畢業後即面臨惡化的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不僅工作難找,好職位更難求,就學貸款和生活費緊迫逼人,一流大學畢業生得在餐廳工作或繼續與父母同住。
過去的飛特族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現在的年輕飛特族,迫於經濟壓力,在職場中沉浮等待機會或經濟回春。
2011-09-04 11:00:05
版主回應
日本兩百萬飛特族 無正職陷貧窮 2011-08-09公視晚間新聞

雨宮處凜曾經出版過許多本暢銷書,為無產階級的窮人、經濟危機的受害者發聲。因為他曾經也是一名飛特族。
現在雨宮處凜是一位積極為飛特族爭取權益的運動者。飛特族(Freeter),由英文的自由「Free」和德文的工人「Arbeiter」2個字組成,一開始有著自由自在、不會為了工作犧牲生活品質、讓人嚮往的感覺,但是在1980年代後期,隨著日本泡沫經濟而出現,飛特族迅速失業,只能打零工、當派遣工生活,生活不穩定、落入貧窮、也被視為社會的失敗者。
28歲的布施江里子十年來一直靠著打零工生活,或是到派遣中心登記找工作。根據統計在日本,有超過200萬被稱為「飛特族」的年輕人,他們跟上一代日本人,一輩子只效忠一家公司有天壤之別。而且短期、臨時、派遣或兼職的工作越來越多,高達34%。
法國紀錄片導演Marc Petitjean透過鏡頭,記錄了這群不受雇於任何公司的「飛特族」,也帶大家看見、當終身僱用制消失,不穩定的勞動與貧窮的關係。

失落的年代 年輕人失學失業惡化【聯合報 2012.09.13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十一日發表一項報告指出,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學、失業,報告警告說,這種現象已危及「從校園投入職場或家庭生活的傳統途徑」。
報告指出,根據二○○八到二○一○年的數據,由已開發國家組成的OECD成員國,平均約有百分之十六年齡在十五至廿九歲之間的年輕人失學或失業,由於全球經濟近來更趨動盪,這種現象可能持續惡化。在受到歐債危機影響最甚的國家,尤其是愛爾蘭與西班牙,問題特別嚴重。報告認為,未來數年,新一代的年輕人可能前途黯淡。
OECD指出,十五歲的青少年如果展望未來十五年,平均可能接受七年的教育、工作五點五年,失業一年,完全離開勞動市場一點三年,雖然最後一類的部分成員已經成家,年輕成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尤其是在生育率偏低的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意味問題嚴重許多。
根據這項報告,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失業的可能性較低,在廿至廿四歲的年齡層中,教育程度較高者的失業率減少百分之八,廿五至廿九歲的年齡層則減少百分之六點七。
報告並發現一項重大的逆轉趨勢。年輕女性首次比年輕男性更可能完成高中教育,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已經超越男性,甚至在職業教育方面也已經迎頭趕上。這種落差在冰島與葡萄牙尤其突出。
另外,以規畫未來的職業生涯而言,OECD國家的青少年,女孩也比男孩更有企圖心,而且比較期望社會地位高、專業的職業生涯。
  相關新聞
失業世代/先進國家 尼特族變多了
失業世代/南韓頂尖大學生 也找不到工作
美國也窮忙 低薪低就業經濟難成長
2012-11-15 11:34:15
阿楨
東京鐵塔

電影<<東京鐵塔>>講述的是時下日本社會現象, 年輕人遠離家鄉到都市去打工, 而剩下年老的父母孤獨而死.但影片中的主人公卻在母親最需要照顧的時候要求母親搬到東京與他同住, 並在母親生病的最後期限努力打工, 盡力讓 母親得到最好的醫療和住宿.而他父親在離開母親17年後看到滿頭白髮以及即將離開人世老婆突然良心發現日夜守候在她最後的一段日子.
其實日本的這種社會現象今日在中國正在蔓延, 在70年代中國"只生一個"的國家政策計畫下的今日, 那一批的獨生子女現在正步入結婚生子的時代, 加上改革開放人們移居外地工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老人與自己的子女不能夠同住, 加上地理環境的影響, 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獨居生活,而日本因老年人無法適應孤獨的生活自殺而死的比例非常高.老人的生活是否穩定/健康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的重要社會問題.
反觀香港, 老年人相對幸福的多.原因一. 香港樓價太貴, 所以兒女會與父母同住; 原因二.香港本身面積小, 即使子女搬離父母, 每逢節假日容易相聚; 原因三. 香港地少人多, 到處是來往的人, 老年人只要出門, 就很容易接觸到社會上的人和事, 要清靜反而是一件昂貴的事. 唯一的不好是香港人越來繁忙, 缺乏與鄰俚間的溝通, 所以安裝救命鍾是不可缺少的. 但這要在中國得到實施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
人老了沒有經濟能力了, 沒有了健康, 需要的只是關心和照顧.
http://lindaf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99879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维基百科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由日本作家中川雅也(筆名:Lily Franky(リリー・フランキー))所作的自傳小說,亦是他第一部的長篇文學作品,敘述作者自己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故事。此作品由扶桑社於2005年出版,其銷量在日本國內已經突破兩百一十萬本,並先後被改編為單發電視劇,電視連續劇,電影,舞台劇與廣播劇(香港)等。日本傳媒把這本作品所帶來的閱讀熱潮,跟另外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暢銷作品《挪威的森林》互相比擬。而小說的中文簡體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而中文繁體版則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作者中川雅也亦應出版社邀請在2007年10月4日赴台灣為本書宣傳。
2011-11-01 08:57:00
版主回應
打工仔買房記 维基百科

《飛特族、買個家》(日語: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又譯《打工仔買房記》或《散工買樓夢》,是一部於2010年10月19日起,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每週二火九檔連續劇時段21:00—21:54(日本時間)播出的電視劇,由二宮和也領銜主演,及由香里奈、竹中直人、淺野溫子、井川遙等人演出。
劇情
不僅呈現出近日特殊社會體制下所衍生的產物飛特族,也忠實體現了日本傳統家庭觀念造成的醜陋面.腐朽的關係下流露出的溫暖更顯得難能可貴.只有徹底死亡過之後,才懂得存在的意義

總評
這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誠治成長日記」,講及他由一個飛特族變成地盤工人,慢慢感受工作的意義,帶來思想的改變,開展積極的人生,這一點對在下及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啟發性的。
不過個人認為誠治改變的過程是做得有點過急的,第二集已經找到工作的意義太快,如果讓他的臭脾氣多發展一兩集,然後才開始成長,那個對比感會更大更讓觀眾印象深刻,現在就有一點點的浪費了。
第二部分是副線的發展,講誠治身邊的人如哲平、明里、真奈美、甚至是老爸的故事。這部分真的是十分參差,個人認為第六七話特別嚴重。一集是老爸那不合情理的「純情出軌」,另一集是真奈美過份的「童年陰影」,都是極不討好難以接受的,是全劇的敗筆所在。
在下覺得,與其花篇幅在這些配角身上又變得兩頭不到岸,倒不如把這些時間分在誠治的人物刻劃及成長過程,就如上文說過可以做出更大的對比,不是更好嗎?也許是原著的關係讓編劇不得不照顧這些副線,可惜這些副線失靈變成了拖累。
第三部分是「父子情仇」,這一點在下從來沒有期望過,但結果出來卻是讓在下十分驚喜!
因為,誠一和誠治的父子關係,實在是太有實感,太有共鳴了。
兒子不理解父親,很大程度是因為父親的頑固,但這樣的頑固是否全錯?做兒子的是否可以多考慮父親的感受而作出讓步?兒子對父親的「依賴」可能就是讓雙方關係大幅改善的良藥,是否應該去嘗試?
這部分在劇中一直舖排發展,對於父子關係的描寫十分細緻,而到了末段爆發時就變得非常有說服力了,特別是透過工頭這「另一個父親」去向誠治解釋他爸爸的固執只是中年老頭的習慣,還有誠一和工頭那感人的真情對話,看出這劇是用了非常精彩的手法去把這些訊息帶給觀眾。
老實說,此劇講父子關係的深度及高明度,更勝誠治的個人成長,觀眾只要有類似的經歷都一定可以投入,包括在下。
故此以故事及劇情來說,《飛特族、買個家》雖然有瑕疵,但整體來說是真正高水準的精彩作品。
而讓劇集出色的另一重點是演員。
二宮和也好戲人人都知,你說他今次很突出又不算,因為他的角色由始至終起伏不夠大,如果開始時劇情安排他再頹廢一點會更好,現在他是個別場面演得出色,例如在K房痛哭的一幕,但整體來說是「平淡但自然舒服」,本來角色有沒有發揮空間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二宮已經把這個角色演出水準以上的程度。
女主角香里奈就是合格的程度,本來這一類帶點倔強的角色她就常演而且擅長,而因為主線落在二宮身上讓她的發揮較少,加上她有那段不斷自責囧到爆炸的劇情,變得很難給她高分數了,就是平穩地演出吧。
全劇最精彩的莫過於竹中直人,看他做搞鬼的角色看得多,他做正經的角色近年算少,但真的是「寶劍例不虛發」,其精湛的演技完全演活了老爸這個角色,就像是你我家中那個老爸走入電視劇那樣的接近!特別欣賞他的臉部表情,惡形惡相之餘又要偶然不著痕跡地露出祥和關心的表情,精彩至極。如非那無厘頭的出軌讓這個角色扣了點分,否則本年最佳男配應該無人能敵。
媽媽淺野溫子做病人發揮機會不多,而且她本身樣子看起來比較兇,和劇中小女人好媽媽的形象有點不符,所以很難給好評。不過題外話,真的很難把她和「101次求婚」時代的樣子放在一起去比較,30歲到50歲真的是漫長的日子呢.....
反而想讚讚另一個篇幅不多但搶戲的角色,姐姐井川遙。一方面做豪門怨婦夠溫婉,另一方面回到娘家像開籠雀那樣不斷發炮,活像一個年輕版八婆師奶,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去父親情人處「捉姦」的一幕實在八婆得緊要,演得夠放夠投入在下十分欣賞。
至於其他演員就不多評了,並沒有哪一個印象非常深刻,勉強要說的話是工頭吧!還是多得他和誠一那真情對話讓在下印象深刻。
本來一部劇集,劇本為主,演員第二,其他為副,這劇在最重要的兩項都展現了高水準,再加上面對的觀眾層面比較廣非小眾作品,帶出的訊息既正面又深刻,個人認為在今年大部分作品失色的情況下,這一部《飛特族、買個家》發揮水準以上,已經足夠讓其成為2010年在下心中的代表作了。
http://kenshin_jd.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5224
2011-11-01 09:40:17
阿楨
公視 東京自由打工族 中央社2011-8-8

「飛特族」(Freeter),由英文的自由「Free」和德文的工人(Arbeiter)2個字組成,在1980年代後期,隨著日本泡沫經濟而出現,被視為社會的失敗者。在日本已超過200萬名。
法國紀錄片導演Marc Petitjean透過鏡頭,記錄了這群不受雇於任何公司的「飛特族」。他們當廚師、快遞、銷售員或櫃台接待員,大都沒有社會網絡,有些人夜裡睡在公共場所如速食餐廳店、三溫暖或網咖。
過去多年,「飛特族」獲得藝術家的支持,試圖呼籲全國關注他們的困境。「飛特族」也從小林多喜二的無產階級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蟹工船」中找到自我認同。
紀錄片中,受訪者之一的岩淵弘樹透露,他曾導過1部自傳電影「窘迫飛特族」,企圖重新證明自己的身分和社會地位。他說,當時23歲的他生活被派遣中心控制,他將1個年輕人的感受,在那年紀對青春流逝的想法,全部記錄在自己的影片中。
另1名積極推動飛特族權益的受訪者─雨宮處凜,曾出版多本極受歡迎的書如「我們有權活著」、「年輕世代的不安全感」等,她在書中為無產階級的窮人、經濟危機的受害者發聲。她說,「我從19到24歲是飛特族,這在心理上很難受,就像用過即丟的勞工,我隨時能被任何人取代」。
片中也透露了「飛特族」的無奈,他們只想正常工作和生活,不想無家可歸、餓死或自殺。紀錄片帶領觀眾思考:年輕「飛特族」和不穩定的日本人,意識到穩定工作將愈來愈少,這可能會是未來新的工作模式,或者是到了適當的平衡和新的財富分配的時候了?

一個月兩萬四,竟然請不到人?

我自家是塑膠射出工廠,危險性或許不高但是也不低,我自己常常被模具割到,去年被模板壓到腳,差點斷了!我爸只會念我說沒注意!我退伍後起薪2萬,現在3年3萬!年中第一年6千,今天12000,我家也是又熱又臭的塑膠味道,24k,我已經覺得很高了,這麼多人喊低,還說以前老闆賺多飽!產業不同,我家塑膠原料從4.5年前漲了一倍,成本提高很多,加上同業競爭,真的這麼多人以為利潤可以分給這麼多人了嗎?
或許現在剛畢業的人,寧願如許多人說的,領差不多薪水,寧願在冷氣房爽,不願意待在廠房學技術,經過了10年當上老師傅跟過了10年領差同樣薪水的人!不知道過了10年後哪個人會覺得捶心肝!拿機長醫生這種作弊的職業就算例外!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37&t=2290011&p=32
2012-09-01 10:57:45
版主回應
一舉三輸的過度投資 ‧知識通訊評論 2012/10/23

如果提到投資教育,大概是沒有人會反對的。教育的傳播知識,裨益生活,所謂的「立己達人」,都是正面之事,以國家社會資源投資教育,誰曰不宜。
  鼓勵唸書追求知識,本來是一件單純的事,但是今日的教育投資,已成為一種體制化形式,經過某種階段的教育,為的是獲取某種學位資格證書,教育成為一種社會價值的表徵或交換,透過教育體制獲取知識以及某種資格,教育成為高度工具化的一種作為。
  人生存於社會之中,藉由不同手段來造成階層流動,本來是人類社會價值結構的一環,不能說是虛妄之事,只不過當前這種體制功能發展過度,價值過度單一,便造出了許多問題。
  以台灣來看,所謂廣設大學,大量創造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正是這種投資教育大纛思維下的一個作為。這些年來,由於這種思維政策的導引,加上台灣地方政治的生態壓力,以及社會制度上對於表面制式學位資格的價值認定,更助長了這個趨勢,造成台灣以蕞爾小島,居然有超過一百六十所大學的局面。
  這些年來,由於大學數目激增造成的種種問題,已經廣為社會熟知,尤有甚者,是許多大學畢業生的怯於面對社會就業挑戰,一些以延畢繼續躲在學校庇護之中,尤其是公立學校學生,享用大量國家社會的資源,一些還盲目繼續投入研究所的教育,造成近十年來研究所和研究生數目的劇增。
  任何一個了解當前研究所生態的人就會知道,今日許多學生的考入研究所,不過是補習班的考古題訓練所造就,甚至看到一些完全不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在一些公立大學攻讀博士,令人慨嘆。
  這種近代教育體制和資源的錯置,非僅存於台灣,連一般認為教育學術進步的美國,也多受到批評。兩年前,美國兩位學者寫了一本書,對於美國高等教育的評價,是學費昂貴不合理,造成金錢資源的浪費,而大學教授的勤於研究,疏於教學,可說是貽誤下一代學子。甚至進行大學排名評鑑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都說,如果美國大學是一個商業體系,那麼它應該會被對手接管,需要大砍開銷和組織再造。
  目前由於美國經濟情勢嚴峻,失業率攀高,許多年輕人再「宅」入學校之中,也成為一個趨勢。受到批評的美國高等教育與台灣不同的一點,是大學學費的相當昂貴,這原本賦予它某種程度的市場機制,然而目前許多借貸上學學生的無力歸還貸款,也造就一種不健康的保護傘。
  台灣的情況當然更令人擔心,一方面台灣的自然資源不足,本來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才,如今人才如此錯置,尤其又是以國家社會資源,塑造一個個庇護之所,進一步造成年輕人的怯弱和逃避。
  這個現象的造成,事實上是一個上下勾聯的共生結構造成。過多的大學所容納的過多教師,而面對評鑑的壓力,自然需要更多的研究生,來完成滿足他們學術假性指標的需求,如此週而復始,形成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結果研究多聊備一格,犧牲的卻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工作。
  近世學術研究的問題,不是一國一地現象。此一國家支持學術研究體制,始於二次戰後,主要是見識到科學在國家發展中的有利可圖,此一資助作為由科學起始,漸漸蔓延到社會科學以及人文領域,不過就是雨露均霑的民主體制的必然之惡。
  半世紀多以來,此一國家支持研究的體制,方興未艾,如不是近幾年世界經濟情勢嚴峻,前幾年還信誓旦旦的要大舉擴張。由許多國家的往例來看,這也就是政治與學術相互為用的結果,政治體系宣揚科學力量的裨益社會,研究學界則以具體指標回報得之於社會的資源投資。
  兩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一份報告,討論了全球研究人數的增加趨勢,以及研究評價的嚴峻問題。對這個體系的去向,也莫衷一是。
  面對近代體系的諸多問題,尤其歐西世界顯現之嚴重困境,繼續沿襲過往所謂的普世思維,無視文化根源價值的過度投資教育與研究,已引致許多問題和批評,造成的國家資源虛擲,人才錯置,以及社會動盪潛在之源,可說是一舉三輸。
2012-11-15 11:33:16
阿楨
裸辭旅行 2012-11-15 旺報短評

 如果說「裸婚」是成人的婚姻文化、「裸退」是眾人期待的官場文化,那麼,「裸辭旅行」就是青年人的次文化。
 「裸辭旅行」意指辭掉工作去旅行;暫時不工作,不眷戀地出發旅行。聽起來有些張揚、有些個性,也有些不計後果、不惜代價,證明年輕人擁有勇氣、願意體驗生活。新華社最近報導了大陸年輕人的新興流行現象。
 「裸辭旅行」風潮和一部以此為題材的電視劇《北京青年》熱播有關。戲中一群年輕人辭掉穩定的工作,到大陸各地旅行,最後收穫美好愛情的故事。劇中人物青春靚麗、率性大膽,深受年輕人喜愛和追捧。
 在網路上,以「裸辭旅行」為宗旨的社交團體也很熱門。一個名叫「休學辭職去旅行」的團體擁有15萬名成員,僅從去年夏天到現在就增加了6萬多人。這股風潮讓一些公司發生80後、90後上班族突然人間蒸發,連薪水都不拿就再也不見人影的事件。
 年輕人有本錢,可以揮霍不表示可以不負責。多數的中國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備受長輩呵護、萬千寵愛於一身,不過,同儕競爭、升學壓力往往非外人能夠想像。「裸辭旅行」如果是有計畫、能為自己負責的舉措,行萬里路可幫助自立成長;假如一時興起、故做瀟灑,後果仍是非常現實。冒險的開拓精神是創意的泉源,盲目而不負責任則是失敗的來源;年輕人必須自主決定!

高學歷難找工作 2012-11-15 工商時報

 台灣鐵路局最近很紅,因為大家搶著去台鐵工作,不僅博士生要去做道班工,尚未成年的高中畢業生,也選擇馬上卡位,不再升學,可見台鐵的工作多麼寶貴。
 從台鐵公司招考員工,就可以了解目前台灣年輕人失業或找不到工作的嚴重性,一葉知秋,如果景氣仍差,這種現象恐怕還會惡化。
  回應
教育政策是否出了問題?讓博士搶基層工做,再加台灣整體經濟不好才會有這個下場,每個人要思考自己未來要走的路,不要盲目要修碩博士,顧肚子比較重要

詳參【圖博館】:鳥巢世代 高學歷高失業 啥是閃跳族
2012-11-15 11:30:42
版主回應
青年不願工作? 是工作拒絕青年2013.05.29聯合報/許哲瑋(研究生、曾任青輔會就業輔導組青年諮詢委員)

真的是台灣青年甘願淪落成為尼特族,待在家裡啃老?抑或是整個社會對於社會新鮮人不友善呢?
官方統計,去年非典型就業人口高達七十三萬六千人,這些工作職缺散布於公部門以及各企業中。這些人力固然提供了企業必要營運彈性,但卻不利社會新鮮人離開家裡尋找工作。非典型就業人員,是指有雇主的「全職員工」以外的就業者。由於非典型就業人員並沒有勞工法規的保護,導致多起勞資糾紛。對於一般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而言,有時不得不以「約聘」身分進用,卻無法受到勞基法的完全保護,更無法融入企業文化,導致流動性高而失去工作動力。
另一方面,台灣企業主將缺乏人力培訓的責任歸咎於學校無法配合。翻開工作求才網站,可以發現企業主多半希望可找到「即戰力」,每每面試都希望新進員工具有相關經驗,可以無縫接軌工作,而不須訓練。一般中小企業因資源不足,不願將資源投入人力培訓,也無力與學校產學合作,亦未提供實習生名額,有何資格要求學生一畢業就有即戰力?更甚者,這些不願意產學合作的企業主,面對有經驗的勞動力時,卻還要求「試用期」,以磨合勞資合作默契。試用期間,新人不但要表現優異,更承擔期滿被解僱的不確定性,自然也減少了就業意願。
這些因素多少都導致青年勞動力無法被有效利用。但輿論卻常將「不願低就」、「草莓」、「尼特」等封號加諸青年身上,事實上工作型態與企業道德狀況,已不若以往。產學落差情形本就存在,高教科系種類則愈來愈多元,為何過去沒有學用落差的感受?關鍵在於企業主可傳授經驗,敢用新人,而社會新鮮人願意學習。如今將過錯歸咎於新鮮人「不願意努力」,實在是對於青年的錯誤評價。
青年不願工作真的是工作拒絕青年﹖還是青年只想抄捷徑不安於位﹖你知道現在有多少青年說的比做的漂亮﹖我相信你說的狀況可能存在﹐但能說是通盤性嗎﹖青年人穩定差﹐有誰願意花大本錢培訓﹐然後楚材晉用﹖你認為現在年輕人真的會公司培訓就為公司效力不跳槽﹖呵﹐哪個公司不是長遠規劃﹐但肯一步一腳印的年輕人在哪﹖
  回應
任何的工作,如果你沒有基層做起!你能夠瞭解嗎?現在一堆的「研究生」姿態高高、說話無禮貌。說的一堆理由(不會做!),但卻不願意虛心就教。至於他能當諮詢委員,哈!問一下教授吧!一定是教授包下專案,所以就算他一角。
  這位研究生,頭銜好大! 但政府如果用的都是這種「青年諮詢委員」,那簡直是「害死囡子栽」!企業為了整體作業、營運效率,可以「訓練」員工,但哪可能付錢讓你「學習」! 上補習班還得自己交錢呢! 哪有聘廚師從如何拿菜刀教起的道理?

罵政府怪企業? 打開自我見生機【聯合報/陳清泉/正修科大兼任助理教授

或許你們不喜歡這個名詞,或許你們對「尼特」上身倍感忿忿不平。但與其終日被尼特所挾制而不自由,何不坦然面對,正面看待社會對你們的評價。
或許你們可將失業歸咎於大環境不佳,不是你們不願工作,是政府未能創造經濟榮景,提供充分就業機會和更高薪資所致,是他人對不起你們。但試問,你們是否完成進入職場的準備,不論是心理上或是專業上的裝備?特別是高學歷的「投牒者」,往往會因高度自信而自負,最後變成太自我中心,反而無法被企業接受,於是不再有投入職場的急迫性,「蟄居」便成為生活的重心。
或許是因為光怪陸離且充滿誘惑的虛擬網路世界,在你們面對學業、工作、人際互動的挫折時,可以提供你們一處避難所,網友們的相互取暖或是如蔡阿嘎kuso唱出青年世代的不滿,讓你們更有退縮不前的藉口,於是成天在網路漫遊,最後網路成癮,陷入更深的「以網為家」或是「以網友為友」迷惘裡,分不清虛幻與現實。你們是否思考過,人際關係的正向發展絕對有助於提高心智成熟度和建立職場上所須的人脈,終日沉迷於網路的誘惑,只會弱化進入社會的意志。
要走出尼特族的悲情,只有謙卑地面對自己的不足,看看在你周遭有多少為五斗米折腰的朋友,看看那些在社會底層為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那些在太陽下揮汗如雨的勞工,那些拄著枴杖、推著輪椅四處叫賣的身障朋友,你們是否能有所頓悟?
青年朋友們,父母終會老去,你們的年華也會褪色。奮起吧,如果你們不願繼續背負「尼特族」的惡名,如果希望社會還給你們尊嚴,當下正是走出父母庇蔭,重拾生活信心的時刻。當前的台灣未必是處在最壞的時代,而機會卻是永遠是留給那些準備好的人,只要你們有心整裝出發,這個社會隨處充滿生機。最後,祝福你們,「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2013-05-29 11:49:21
阿楨
在85℃遇見一對丹麥的夫婦 2013/05/06

那天清晨早起,帶著兩個小孩到85℃吃早點,鄰座正好作了一對外國夫婦,因為我一直鼓勵小孩子能和外國人國接觸,希望多建立一些國際觀,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和這對老夫妻聊了起來,因為最近丹麥在台灣還是蠻有市場的,有關風能了,社會福利政策啊!似乎都是台灣嚮往的國度。但是和他們一席話聊了下來,我知道我又被那些號稱的專家愚弄了!丹麥似乎跟我們想像的差距很多,甚至可能完全不是我們想的那個樣子。
  這一對夫婦看來是受過良好的教育,舉止幽雅,談話也很有內容,英文更是流利(我不會丹麥語,只能用英語溝通),他們在遇到我之前已經遊歷了大半個東亞,我問他們錢從哪裡來?他們笑著說是以前的積蓄和將房子賣掉的前(他們在丹麥已無任何固定資產)依照我們以前的對丹麥的印象,我笑著說你們真好,老了還可以環遊世界,錢花完了還有社會福利可以領,真是幸福。但是我得到的回答卻是大出意外,老夫婦告訴我,因為丹麥政府已經付不起這些相關費用,所以他們領不到這筆錢。他們只是想在生命終點前好好享受一下人生,他們並不考慮錢花完了要怎麼辦!我問他們以前他們已經交了那麼多稅金(丹麥的所得稅很高,約50%),然後現在沒有回報不是很令人生氣嗎?他們笑笑的說,要不然能怎麼辦?我又問丹麥的錢是被污走的嗎?他們的回答更是一絕:丹麥應該是世界評比最廉潔的政府。(事實上許多機構也提出同樣的看法),也就是說即使政府的廉潔度已經沒有問題,繳的錢也夠多,但是社會福利政策也是一樣無以為繼了?!他們又給了我一個答案:走過一趟才知道是福是禍啊!就像免費醫療的確很好,但是最後導致醫護人員和設備不足,在丹麥開個心臟手術要等3~6個月是很平常的事,所以丹麥一般不會有無效的醫療,這或許也是一種好事。
  這一下讓我對於我以往一直質疑的社會福利政策有了更新的瞭解,我們只是看到了數字,但是卻沒有看到品質,就像現在醫生素質的下降和社會的無所作為,似乎都是在通往社會福利政策上的併發症,但是正如同那對夫婦說的,許多人沒有走過是永遠無法理解的,等到最終結果出來,我們可以接受嗎?就像這對老夫婦一樣對自己人生負責嗎?我質疑,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永遠是:目標不能討論,但是執行過程絕對是別人的錯,如果我來作一定可以的!
http://blog.udn.com/CMC3242/7587850
2013-05-28 12:20:33
版主回應
為青年尋路二部曲 【拚出頭路】登場 聯合報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今年製作「為青年尋路」四部曲年度專題,為年輕人發聲,各界重視社會新鮮人的困境,也提醒青年多認識自己及社會,才能有效解決企業找不到人,青年找不到頭路的問題;二、三月間推出「首部曲──搶救人才」。
今天起,我們推出「為青年尋路」二部曲──拚出頭路,分三周,每周一二刊出,並在udn TV同步推出。採訪團隊不但深入台灣各地,並前往西班牙、德國、日本等國,探討青年失業現象,各國用哪些方法解決問題,利弊為何。這更是國內媒體第一次深入探討尼特族(NEET ,指不在學、不就業、無職訓的青年)問題,我們想提醒國人,這近四十三萬的閒置人力,若長期置之不理,將對台灣社會造成莫大損害。

英國/百萬尼特潮 淹沒日不落
英搶救百萬尼特族 想領津貼得先求職

昔日的日不落國金色招牌,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0歐債風暴後更顯黯淡,英國試圖想重新擦亮招牌,但並沒有從谷底走出,失業率從海嘯前的5%攀升至8%,即使提出各種政策搶救失業,卻始終無法立竿見影,16至24歲的年輕人在這一波衝擊中受害最慘,找不到工作的百萬尼特族只能領著失業者津貼度日。
尼特族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根據英國教育部2012年第三季的最新統計,16至24歲的尼特族大軍高達102萬7000人,2012年第四季數字略往下降,但依舊有高達89萬3000名尼特族,與2007年相比較,尼特族人數足足增加近20萬人,已讓英國政府要讓青年失業人數降至50萬人以下的美夢破碎。

英國/強迫面試沒得挑 她批就業輔導爛

頂著金色捲髮的18歲年輕女生從倫敦特別就業中心(Jobcentre Plus)走出來,對於領失業者津貼確有做不完的義務有滿肚子抱怨,她說想找到零售業的工作,卻每天被要求要到各種不同的工作面試,英國政府態度強硬,如果不從,將會先縮減津貼,直到就範為止,她痛罵:「津貼制度真的爛透了!」
她描述,幾個月前離開學校後,選擇拒絕學徒制,因為每小時只有2英鎊的時薪,簡直就是剝削勞力,堅持不用願意成員其中一員後,就得成為失業者,開始到倫敦特別就業中心報到,只是沒想到要找一份零售業收銀員的工作這麼難。

西班牙/三代連環啃…他當米蟲 他靠嬤養

沒有工作、沒有受教育、也沒有受訓,整天無所事事的「尼特族」,在西班牙社會稱作「NiNi族」。2011年底西班牙統計18-24歲NiNi族比例達23.1%,預估有75萬年輕人,幾乎每四個年輕人就有一個尼特族。
年輕人失業,成為啃老族,逐漸拖累上一代。薩莎托妮亞指出,隨著經濟危機拉長,現在不只兒子失業,兒子的爸爸也失業,工作也受到影響,變成「啃祖父族」、「啃老祖宗族」,三代都受影響。她指出,目前西班牙有180萬戶家庭沒有收入,要依賴退休金或政府補助生活。
馬德里自治大學社會系教授羅傑洛(Jesús Rogero García)表示,因為經濟危機,目前可能有逾百萬年青人回家當啃老族,年輕人不只延後獨立、延後結婚,也延後生小孩;一旦他們的父母,即40~50歲的這一代工作也受到影響,就無法支持家庭和年輕人,將會衍生更大悲劇。

日本/就業冰河期…百封求職信 面試沒半次

根據日本總務省勞動調查,今年二月日本失業率百分之四點三,每位求職者對應不到一個工作機會。以勞動市場中,較獲青睞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來看,今年約五十六萬人,有效職求人倍率雖提升至一點二七,高於去年的一點二三,但仍是十二年來次低,足見就業冰河期尚未明顯融冰。
  錯過新卒期 求職多鬱卒
日本企業傳統偏好採用大學應屆畢業生,即所謂「新卒(應屆畢業生)一括採用」,一旦錯過新卒期,求職難度將大大攀升。於是,不少大學生帶著「終生一試」的高壓心情,盼能在激烈求職競賽中,擠入社會窄門。
文部科學省調查(相當於我教育部)指出,二○一一年大學畢業生未就職率高於二成。推估,若是扣掉已轉入非典型就業的打工族、以及參加司法考試學生與死亡不詳者,「當年未順利從學校跨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占全體畢業生一成五左右,約有八萬多人。」
  打工拚三餐 滿街飛特族
調查顯示,截至去年底,日本約有一百八十萬飛特族,以廿五至卅四歲者為大宗。派遣族有九十萬大軍;尼特族則是六十三萬人。而包括飛特族、派遣族在內的日本非典型工作者高達一八一三萬人,占勞動市場三分之一強。
  窮忙過一生 武士已凋零
日本暢銷書「窮忙族」作者門倉貴史推估,一位正職員工從工作到退休,約可賺到二億日圓,非典工作者終生所得不過是正職員工的五分之一。更別說是尼特族,時間一長,終身所得所剩無幾。
年輕人的求職困境,是已進入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必須時時警惕、趕緊推出作為的關鍵時刻。
日本這一代的年輕人,人生才剛過四分之一,若是無法重拾希望、活力,好比錯過了花期,來不及轟轟烈烈,就已經凋零。
2013-05-28 12:21:44
阿楨
公視 東京自由打工族 中央社2011-8-8

「飛特族」(Freeter),由英文的自由「Free」和德文的工人(Arbeiter)2個字組成,在1980年代後期,隨著日本泡沫經濟而出現,被視為社會的失敗者。在日本已超過200萬名。
法國紀錄片導演Marc Petitjean透過鏡頭,記錄了這群不受雇於任何公司的「飛特族」。他們當廚師、快遞、銷售員或櫃台接待員,大都沒有社會網絡,有些人夜裡睡在公共場所如速食餐廳店、三溫暖或網咖。
過去多年,「飛特族」獲得藝術家的支持,試圖呼籲全國關注他們的困境。「飛特族」也從小林多喜二的無產階級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蟹工船」中找到自我認同。
紀錄片中,受訪者之一的岩淵弘樹透露,他曾導過1部自傳電影「窘迫飛特族」,企圖重新證明自己的身分和社會地位。他說,當時23歲的他生活被派遣中心控制,他將1個年輕人的感受,在那年紀對青春流逝的想法,全部記錄在自己的影片中。
另1名積極推動飛特族權益的受訪者─雨宮處凜,曾出版多本極受歡迎的書如「我們有權活著」、「年輕世代的不安全感」等,她在書中為無產階級的窮人、經濟危機的受害者發聲。她說,「我從19到24歲是飛特族,這在心理上很難受,就像用過即丟的勞工,我隨時能被任何人取代」。
片中也透露了「飛特族」的無奈,他們只想正常工作和生活,不想無家可歸、餓死或自殺。紀錄片帶領觀眾思考:年輕「飛特族」和不穩定的日本人,意識到穩定工作將愈來愈少,這可能會是未來新的工作模式,或者是到了適當的平衡和新的財富分配的時候了?

一個月兩萬四,竟然請不到人?

我自家是塑膠射出工廠,危險性或許不高但是也不低,我自己常常被模具割到,去年被模板壓到腳,差點斷了!我爸只會念我說沒注意!我退伍後起薪2萬,現在3年3萬!年中第一年6千,今天12000,我家也是又熱又臭的塑膠味道,24k,我已經覺得很高了,這麼多人喊低,還說以前老闆賺多飽!產業不同,我家塑膠原料從4.5年前漲了一倍,成本提高很多,加上同業競爭,真的這麼多人以為利潤可以分給這麼多人了嗎?
或許現在剛畢業的人,寧願如許多人說的,領差不多薪水,寧願在冷氣房爽,不願意待在廠房學技術,經過了10年當上老師傅跟過了10年領差同樣薪水的人!不知道過了10年後哪個人會覺得捶心肝!拿機長醫生這種作弊的職業就算例外!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37&t=2290011&p=32
2013-05-29 11:52:41
版主回應
青年不願工作? 是工作拒絕青年2013.05.29聯合報/許哲瑋(研究生、曾任青輔會就業輔導組青年諮詢委員)

真的是台灣青年甘願淪落成為尼特族,待在家裡啃老?抑或是整個社會對於社會新鮮人不友善呢?
官方統計,去年非典型就業人口高達七十三萬六千人,這些工作職缺散布於公部門以及各企業中。這些人力固然提供了企業必要營運彈性,但卻不利社會新鮮人離開家裡尋找工作。非典型就業人員,是指有雇主的「全職員工」以外的就業者。由於非典型就業人員並沒有勞工法規的保護,導致多起勞資糾紛。對於一般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而言,有時不得不以「約聘」身分進用,卻無法受到勞基法的完全保護,更無法融入企業文化,導致流動性高而失去工作動力。
另一方面,台灣企業主將缺乏人力培訓的責任歸咎於學校無法配合。翻開工作求才網站,可以發現企業主多半希望可找到「即戰力」,每每面試都希望新進員工具有相關經驗,可以無縫接軌工作,而不須訓練。一般中小企業因資源不足,不願將資源投入人力培訓,也無力與學校產學合作,亦未提供實習生名額,有何資格要求學生一畢業就有即戰力?更甚者,這些不願意產學合作的企業主,面對有經驗的勞動力時,卻還要求「試用期」,以磨合勞資合作默契。試用期間,新人不但要表現優異,更承擔期滿被解僱的不確定性,自然也減少了就業意願。
這些因素多少都導致青年勞動力無法被有效利用。但輿論卻常將「不願低就」、「草莓」、「尼特」等封號加諸青年身上,事實上工作型態與企業道德狀況,已不若以往。產學落差情形本就存在,高教科系種類則愈來愈多元,為何過去沒有學用落差的感受?關鍵在於企業主可傳授經驗,敢用新人,而社會新鮮人願意學習。如今將過錯歸咎於新鮮人「不願意努力」,實在是對於青年的錯誤評價。
青年不願工作真的是工作拒絕青年﹖還是青年只想抄捷徑不安於位﹖你知道現在有多少青年說的比做的漂亮﹖我相信你說的狀況可能存在﹐但能說是通盤性嗎﹖青年人穩定差﹐有誰願意花大本錢培訓﹐然後楚材晉用﹖你認為現在年輕人真的會公司培訓就為公司效力不跳槽﹖呵﹐哪個公司不是長遠規劃﹐但肯一步一腳印的年輕人在哪﹖
  回應
任何的工作,如果你沒有基層做起!你能夠瞭解嗎?現在一堆的「研究生」姿態高高、說話無禮貌。說的一堆理由(不會做!),但卻不願意虛心就教。至於他能當諮詢委員,哈!問一下教授吧!一定是教授包下專案,所以就算他一角。
  這位研究生,頭銜好大! 但政府如果用的都是這種「青年諮詢委員」,那簡直是「害死囡子栽」!企業為了整體作業、營運效率,可以「訓練」員工,但哪可能付錢讓你「學習」! 上補習班還得自己交錢呢! 哪有聘廚師從如何拿菜刀教起的道理?

罵政府怪企業? 打開自我見生機【聯合報/陳清泉/正修科大兼任助理教授

或許你們不喜歡這個名詞,或許你們對「尼特」上身倍感忿忿不平。但與其終日被尼特所挾制而不自由,何不坦然面對,正面看待社會對你們的評價。
或許你們可將失業歸咎於大環境不佳,不是你們不願工作,是政府未能創造經濟榮景,提供充分就業機會和更高薪資所致,是他人對不起你們。但試問,你們是否完成進入職場的準備,不論是心理上或是專業上的裝備?特別是高學歷的「投牒者」,往往會因高度自信而自負,最後變成太自我中心,反而無法被企業接受,於是不再有投入職場的急迫性,「蟄居」便成為生活的重心。
或許是因為光怪陸離且充滿誘惑的虛擬網路世界,在你們面對學業、工作、人際互動的挫折時,可以提供你們一處避難所,網友們的相互取暖或是如蔡阿嘎kuso唱出青年世代的不滿,讓你們更有退縮不前的藉口,於是成天在網路漫遊,最後網路成癮,陷入更深的「以網為家」或是「以網友為友」迷惘裡,分不清虛幻與現實。你們是否思考過,人際關係的正向發展絕對有助於提高心智成熟度和建立職場上所須的人脈,終日沉迷於網路的誘惑,只會弱化進入社會的意志。
要走出尼特族的悲情,只有謙卑地面對自己的不足,看看在你周遭有多少為五斗米折腰的朋友,看看那些在社會底層為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那些在太陽下揮汗如雨的勞工,那些拄著枴杖、推著輪椅四處叫賣的身障朋友,你們是否能有所頓悟?
青年朋友們,父母終會老去,你們的年華也會褪色。奮起吧,如果你們不願繼續背負「尼特族」的惡名,如果希望社會還給你們尊嚴,當下正是走出父母庇蔭,重拾生活信心的時刻。當前的台灣未必是處在最壞的時代,而機會卻是永遠是留給那些準備好的人,只要你們有心整裝出發,這個社會隨處充滿生機。最後,祝福你們,「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2013-05-29 11:53:26
阿楨
嚇死人!台灣青年失業率13.6% 自由電子報2013-3-24

國內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主計總處統計,今年以來,廿到廿四歲青年失業率逾十三%,是整體失業率四.二四%的三倍,比前三年失業率均值都高。
學者︰青年就業 年齡歧視嚴重
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李健鴻教授分析,青年就業市場「年齡歧視」嚴重,多數企業以「工作經驗不足」拒絕年輕人,不少年輕人只能先待在不需要太多經驗的非典型就業市場。
經驗不夠 成求職最大阻力
調查也發現,正值求職階段的青年,找工作遭到困難阻力是工作經驗不夠(廿二%),其次則是技能不足(十六.八%)、缺工作機會(十六.六%)。
致理技術學院林國榮教授受勞委會委託,去年底針對全國北中南東十五到廿九歲青年就業狀況進行研究發現,年輕人對現職不滿意而離開工作的原因,以五十六.三%「薪水太低」最高。
另青年工作價值觀以「追求工作穩定」為主、達三成五,「夢想與自我實現」達三成,「金錢」僅排第三。
主計總處今年二月最新的失業率統計,十五到廿九歲的青年中,以廿到廿四歲失業率十三.五八%最高,是整體失業率四.二四%的三.二倍。
跟鄰近國家比,台灣二○一一年青年失業調查為十二.七%,遠較日本七.九%、韓國九.四%都要高。(楨:統計方式之別,前聞日本為21%!詳參【圖博館】:《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

韓110萬青年沒工作失業率達22%

據韓國《朝鮮日報》2012-11-12報導,一項分析資料顯示,韓國年輕人(15至29歲)實際失業人數達110萬人。根據該資料,年輕人實際失業率為22.1%,是官方失業統計的約3倍。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11日發表了一份標題為《年輕人實際失業率20%時代特點及啟示》的報告。報告指出,以今年10月為准,官方統計的年輕人失業人數為32.4萬人,但實際失業人數高達110.1萬人,失業率達22.1%。而韓國統計廳發佈的年輕人失業率僅為7.7%。(楨:韓日官方失業統計不含大量時薪/兼差工作者之故!)
2013-06-06 12:02:49
版主回應
為青年尋路:教育不能只管招生不顧出路【聯合報社論2013.06.06

  年輕世代面臨「高學歷」而「高失業」的「兩高」窘境,其實是國際間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一方面反映高等教育的供給與需求嚴重脫節,一方面也顯示工作機會的競爭樣態已不像以往僅限於國家疆界之內,而隨著「地球是平的」進程,演化成跨國的爭逐。
  在這樣的大潮流下,我們也觀察到台灣就業市場獨有的特殊面向:在一方面,許多需才的企業一直抱怨嚴重缺工;在另一方面,卻有許多年輕人遲遲找不到想要的工作;這和歐洲就業機會不足的情況截然不同。其問題根源,或可從勞委會職訓局輔導青年就業的經驗中發現線索:一,許多台灣青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二,求職者對於自己想進的行業存有極大的「想像偏差」。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台灣青年就業迷惘的三大病灶,一是年輕人自己沒有做好就業的準備,以致想像與現實明顯脫離;二是教育制度在學生求學過程中未曾提供有效的就業輔導及諮詢,卻在高等教育量產擴充的迷思下,誤導了學生對人生追求的方向;三是歷經刻苦奮鬥的上一代對子女過度呵護,或仍以傳統職業貴賤的想法左右子女的選擇,乃至稀釋了他們的獨立意志。
  撇開個人或家庭因素不談,政府如何在施教過程中提供學生更多就業指引和準備,並鼓勵社會和企業為新世代創造更友善的工作或實習環境,毋寧是更關鍵的課題。畢竟,從教育體制著手施力,將比個案經營更為有效。由這點看,台灣教育體制「只管招生、不管出路」的心態,恐怕非改不可。
  放眼世界,不少國家的作法可供借鏡。以在歐盟蕭條中經濟一枝獨秀的德國為例,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根據學生的表現和性向,進行文理及實科教育的分流;輔以精良的技職教育,打造出層次多元的社會分工。德國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進入大學,另三分之二的人則在接受專業訓練後進入各行各業,如此務實而符合社會金字塔構造的教育體制,打造出德國經濟不浮誇的持久靭性,自然也有利於減低失業率的問題。
  對比之下,台灣偏重高等教育而貶抑技職教育的政策取向,則不僅無法提供足敷國家所需的人才,更對社會價值產生了嚴重的誤導作用,讓年輕世代掉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深淵。台灣中階人才過剩,高階人才和低階人力不足,就是「量產式教育」最大的後遺症。最近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開始強調「適性發展」;這個口號來得何其遲,內容又何其空洞。試想,德國學生從小四就開始進行初步教育分流,台灣大學生卻直到畢業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能選擇「延畢」或「念研究所」以規避就業。高等教育走到這種地步,已形同在耽誤下一代的人生,但國家決策者可有警覺?
  這並不是說,大學都必須變成職業養成所或職業介紹所;而是說,教育機構不能自我隔絕於社會現實之外,乃至使自己教育出來的學生不知如何融入社會或為社會所用。不可諱言,近廿年來台灣高等教育已出現「產業化」的傾向,各大學不斷追逐量的擴充與盈餘的增加,包括課程的過度商業包裝。然而,大學所產出的最重要成品──大學畢業生,卻有很高的不良率,有些最後根本無法出售。那麼,這個「產業」的績效何在?
  為青年尋找出路,必須多管齊下。政府方面,應在教育制度上強化社會角色與人才形塑的供需均衡;學校方面,應在心理面與資訊面提供學生更充分的就業準備;企業方面,不妨釋放更多機會供學生實習,對於「尼特族」類型的初次就業者則多給予指點與包容;家長方面,請多鼓勵孩子破繭而出;學生方面,則必須積極讓自己作好準備以面對世界。
  回應(楨:乾脆不恥下學中共之前的分發!)
  這些年來大學已經逐步自由化,我們看到的學歷膨脹貶值可能就是自由化的結果。華人父母甘願為子女教育投資,可謂不計代價,教育愈自由化,招生愈多元,可投資的項目愈多,必然只會導致更多的教育花費。
  豈止不管出路?學生品質也不管了,而且是老早就不管了!最少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根本就是「行屍走肉」,這就是教改的偉大成就!
  大學自由化才有出路。
  整個社會價值觀念錯亂,誰要作辛苦工作....教育制度錯誤因應文憑主義的包袱,形成畸型社會....才是問題根源

老外瘋大陸 掀無薪實習風潮 2013-06-06 旺報

 老外掀起一股到大陸「無薪實習」的風潮。來自歐洲和美國,剛從大學校園畢業的年輕人,正一波波地前往中國大陸實習。他們強烈意識到,工作經驗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裡尤為重要。因經濟增長強勁,中國已成為國外學生日益青睞的求職地。但美英等國家宣稱,無薪實習違反勞工法(楨:在德就很正!),已開始反制此一現象。
2013-06-06 12:03:20
阿楨
日本新怪現象 隱蔽青年漸增加 2013-07-08

現在日本有愈來愈多的隱蔽青年,女性隱蔽青年也有成長的的趨勢,平均年齡更從21歲變成32歲。日本的社會和經濟壓力,造成大量的年輕人足不出戶且自我封閉,這種現象不是只有在日本,同時也發生在南韓、義大利和歐洲國家。
  「宅男」在日本指的是對動漫狂熱的「御宅族」,而不上學、不上班,過著自我封閉生活的年輕人,則被稱為「隱蔽青年」,他們拒絕社交,也不參與社會活動。由於在社會上經歷挫敗,導致隱蔽青年整天與電腦、電玩、書本為伍,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許多隱蔽青年都來自中產階級家庭,多數為男性。
  心理醫師齋藤環說:「隱蔽青年覺得心裡受到折磨,他們想要走到外面的世界,並結交朋友或異性,但是他們做不到。」根據日本官方統計,隱廠青年的人數高達70萬人。齋藤指出,隱蔽青年的人數逐年上升,是因為他們傾向與世隔絕,所以實際上的數字可能高達100萬人。另外,根據日本官方在2010年統計,隱蔽青年的平均年齡也持續上升,過去的平均年齡是21歲,現在則是32歲。
  是什麼原因造成隱蔽青年現象呢?面子問題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當隱蔽青年脫離社會愈久,他們的社交挫折感愈高,也同時失去自尊與自信。自我封閉的原因通常是成績不佳或社交挫敗所致。
  第二個原因則是依賴感。傳統上,女兒通常在婚後必須離開家裡,但是兒子卻會留在家中,即使半數的隱蔽青年對他們的父母有暴力傾向,大多數的父母仍不會將他們逐出家門。
  英國學者安迪.弗隆(Andy Furlong)認為,隱蔽青年現象是因為1980年代的泡沫經濟和1990年代的經濟蕭條,許多年輕世代面對不穩定的社會環境,只能從事短期或臨時的工作。社會上出現大量的派遺工作者(freelancer)和尼特族(neets)(尼特族意指不工作、不就業、不參加就業輔導的青年族群)。尼特族、派遺工作者和隱蔽青年常被加在一起連用,被描述為日本的經濟寄生蟲。
  隱蔽青年一詞也經常與「宅男」」、「奇客」(Geek)和「書呆子」等名詞連結在一起,他們通常沉迷於電玩、卡通或動漫。日本學者齋藤環指出,隱蔽青年以男性為主,約佔了全體70%至80%,但是根據NHK的調查顯示,男性只佔了53%。英國學者弗隆則表示,在日本社會觀點裡,女性成日待在家裡是很自然的,因此女性隱蔽青年並未真正被報導出來。
2013-07-09 12:38:00
圖博館
美學者:直升機父母正摧毀下一代2015-10-19  台灣醒報

「別再幫孩子做功課了!」史丹佛前教務長茱莉‧利卡漢姆斯說。台灣近年教改以減輕升學壓力為目標,但實施至今成效有限,許多專家認為關鍵在於父母態度。而美國也面臨相同問題,茱莉指出,數據顯示年輕世代的罹患心智疾病的比例正在升高,指出許多愛管閒事的「直升機父母」正在「摧毀年輕一代」。
「直升機父母」一詞形容父母不斷在孩子上空盤旋,給予孩子過度保護和照顧,但茱莉指出,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面對真實生活的應變能力。她觀察,在父母的嚴加要求下,史丹佛每年錄取的的新鮮人的履歷一屆比一屆更完美,但卻越來越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
茱莉在最近出的新書《如何教育大人》中指出,年輕世代罹患憂鬱症及其他心智疾病的比例正在增高,她認為這跟父母過度照護及要求有關,「直升機父母正在讓自己和孩子都受苦。」
茱莉建議父母透過以下幾個點檢查自己是否有「直升機父母」的傾向,包括「常用『我們』和孩子說話」,因為這代表父母已把孩子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另外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向孩子的老師、教務長或教練抱怨,也表示你可能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茱莉指出,過度為孩子發聲,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處理衝突的能力。
最後,「別再幫孩子做功課了!」茱莉表示,幫孩子做作業是「直升機父母」的標準特徵,而她對這個舉動的評論很簡單,「夠了!」
身為名校史丹佛的前任教務長,茱莉也希望父母用另外一種角度看待「好學校」,指出好的學習經驗未必一定要在公認的名校才能獲得。此外,她也為年輕人請命說,父母應該正視年輕孩子在激烈升學競爭中留下的「傷疤」,「他們都快窒息了,心智上非常脆弱,也失去了他們年紀該有的活力。」
2015-10-20 08:59:10
阿楨
跌破眼鏡 陸90後生財有一套 2019/07/30 旺報

大陸最近公佈一份90後的攢錢報告,可能會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徹底改變很多人的觀念。原本大家都誤以為90後多數是含金湯匙出身,是屬於伸手一族或是月光族。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證明你落伍了。現在大陸的90後不僅更精打細算,不該花的絕不亂花,反而會利用省錢工具,節省開銷可以存更多的錢,並再用來理財,快速累積財富。
90後這一代無論是出生後的環境或是在物質條件上,都優於他們的父母,甚至比祖父輩更好。以現在的觀點來看,90後應是無憂無慮,其中搞不好還有不少出身富貴之家,根本無需擔心生活。因此,多數人都會認為,90後應該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不需煩惱生財術。
大陸最近由支付寶發表的一份報告,就顛覆上面傳統的看法,讓很多人都很驚訝這一代的90後,不僅更會省錢,還是理財高手。表面上他們利用花唄買東西,並不是因為是剁手族,看了喜歡就下手,而是因為用花唄買東西較省錢,而且他們有很強的儲蓄觀念,甚至會利用錢滾錢,為自己快速累積財富,這些作法或許都超乎你我所想像,這還是現在90後的一代嗎?
這項調查反映出,90後一代在理財觀念的丕變,不會坐享其成,反而提早進入理財的階段,為自己打造更多的財富。這種觀念的轉變,也突顯出90後在未來生活的需求上,不再是亂花一族或是過度消費,反而更擅於精打細算,會用錢生錢,快速累積自己的財富,這對很多廠商而言,很可能今後要改變行銷策略,如何迎合新一代90後,推出更精準的行銷手法,才能贏得90後的芳心。
2019-07-30 08:03:14
一炮到天亮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3 08:38:57
阿楨
95後只會吃喝玩樂?我不服! 2020-08-30 觀察者網

現在有個概念叫“Z世代”95後,指的是1995年-2009年出生,受互聯網影響很深的一代人。
社會對95後的印象兩極端:要麼覺得這是“垮掉的一代”,花錢大手大腳,不運動純死宅,不學習不上班,滿腦子就是談戀愛;要麼就拍出《後浪》這樣的片子,覺得他們人均富二代,玩的都是衝浪跳傘賽車機器人,拖個行李箱說走就走環遊世界。那麼,真實的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僅不亂花錢,還很“摳”
某知名電商智庫去年底調查,發現比起其他年齡段的用戶,95後是最不喜歡流覽完商品就立刻下單的,他們喜歡貨比三家,同時還很愛參與各種拼團、分享、返利活動,熱衷於分期免息付款,認為使用信貸產品是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不僅如此,95後也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盲目追求外國品牌,相比起來他們甚至更喜歡國貨。這一點在買家居日用品時尤為明顯,他們奉行“實用主義”,只在乎東西好不好用,是不是大牌不重要。
  不僅愛運動,還開始養生了
95後的運動熱情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拿B站來說,關於減肥健身的視頻有上百萬個,每天有574萬人在看健身視頻,其中60%在18-24歲之間。男生喜歡練背肌和手臂,“引體向上”類的視頻受歡迎;女生追求練出好看的腿型、鎖骨和直角肩,美體類看得最多。總的來說,“美麗芭蕾”“瑜伽冥想”“健美”是B站健身相關的最高頻搜索熱詞。
但生活壓力大和熬夜的問題,也確實造成了這個群體脫髮、發胖等問題,所以,他們早早就開始養生。今年CBNData報告顯示,超過97%的年輕人已經有了養生意識,並且5成多已經加入到養生大潮中。很多95後調侃自己現在不需要父母提醒,就已經過上了把秋衣紮進秋褲,秋褲紮進襪子的日子。看綜藝節目的時候,上熱搜的往往不是明星們的潮牌服飾和名牌護膚品,而是洗腳盆、艾灸眼鏡和成人背背佳。評論區裡,他們還有模有樣地交流起了自己的養生經驗。
……
  回應
我們公司的90/95後新員工,精氣神很足,經常主動加班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去。要知道只有少數骨幹員工和幾個主管才會加班的,他們主要拿的是專案提成。普通員工是6點下班,他們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新員工一是為了跟前輩學習技術,積累經驗,二也是為了儘早適應高效率的工作節奏,能夠加入團隊和公司核心層,公司為了獎勵這些人的進取心,經常佈置些較為簡單的附屬性工作,並給予一定的獎金。
2020-09-01 07:49:51
阿楨
該改掉刻板成見!日媒:中國年輕人不再插隊、大嗓門了

日本現代商業網站2021-02-09原題:日本人不知道的事,中國年輕人如今已不再插隊,也不再大嗓門了! 從前,很多日本人都會有一種刻板成見,認為“中國人說話聲音大”“中國人亂插隊”等。但如果看看如今的中國年輕人,早已沒有這些不好的習慣了。
  最近一兩年,我就有明顯感觸:以前在中國,不僅對服務員態度蠻橫的客人多,服務態度差、常和客人吵架的服務員也很多。但如今,經常看到對服務員態度和善的中國年輕人;以前,經常有人不排隊,即使前後只有10釐米的縫隙,也會有人插進去,但現在中國人都會規矩排隊,如果有人不排隊,還會招致他人的白眼或警告等。
  類似的顯著變化還有很多。可能會有讀者覺得,“中國人不會有這麼大改變吧?”“這樣有禮貌的年輕人只是少數”。的確,若從整體看,這類人可能只是一部分,但就我個人感觸來說,“像日本人一樣講禮貌”的中國年輕人正在增加,且不僅局限於城市。
  隨著網路在華普及,流行話題並不是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地的單向漸進,而是在中國各地多點同時推進。因此,受到網路帶來的巨大信息量的影響,中國城市和農村年輕人的行為、生活方式都已發生巨大變化,對以往一些沒太在意的陋習的認知也發生改變。
  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從陳舊價值觀中解脫,這也使家長們的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進而推動整個社會改變。如今中國很多中產以上家庭並不希望給孩子填鴨式教育,而是希望讓孩子自由學習,接受多樣化教育。就業方面也是如此。現在很多人不願去大企業工作,而是選擇成為網紅、開網店等。這反映出他們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認知的變化。中國“90後”占人口比重不算太大,但這些年輕人對父輩和中國社會的影響不可小覷。(作者中島惠,曾茂譯)
2021-02-11 08:35:45
阿楨
年薪破十萬美元的「亨利族」年輕世代 經濟也有壓力 2021-07-26 世界日報

年紀在20多歲到30多歲之間,擁有令人羨慕的好工作而年薪破十萬美元的高收入族群,因為「高收入,但還算不上富有」(high earners, not rich yet)的財務特點而獲得「亨利族」(HENRY)封號。不過,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身為「亨利族」的千禧世代年輕人承受學貸、房租等負擔,其實經濟條件沒有外界想像那般寬裕,朋友之間相互比較的社交壓力,買房、買車、買名牌,也讓「亨利族」備受壓力。
2019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7萬元,相較之下,年紀輕輕的「亨利族」年收入便有六位數,經常被認為是「美國夢」願望成真。千禧世代年輕人當中超過70%是「月光族」,比例之高超過任何世代。
住在紐約的30歲投資顧問柯列斯便說,年薪雖有10萬5000元,但絕大部份薪水都拿去繳學貸。
美國人均負學貸4萬元。不過,「亨利族」,約8萬元,原因是進修更高等的學位、就學時間拉長等。
許多「亨利族」居住的地點,近年來生活開銷一路走高,年輕人希望在工作之外追求舒適生活,偶爾購買奢侈品,難免在社交區面臨與朋友相互比較的壓力。
  回應
對這些人說要省吃儉用,他會跟你說為什麼省這小錢。說要減少出國旅遊,他會跟你說出國是要國際化。說先不要買奢侈品,他會跟你說人生要及時行樂。說到底,這些人就是自討苦吃而已,可憐。
人性是可以被抑制的,叫作"自律",
結論:大部分亨利族=“高級”月光族
2021-10-28 11:40:52
阿楨
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負債?日媒:顯然是誇大其詞

日本JB Press網站2022-01-03文章,原題:出人意料的穩健? 中國年輕人的財務狀況 不久前,有一篇標題聳動的日文報導——《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背負巨額債務》。作者聲稱“中國銀行下屬金融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1.75億90後年輕人中,86.6%的人有各種分期付款或逾期未償還的債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2020年12月,中國家庭儲蓄額為93萬億元人民幣,2021年6月增加至100萬億元人民幣。在中國,一項突出的資料是儲蓄率,即儲蓄占收入的比例。根據宏觀經濟資料庫CEIC統計,2010年中國的儲蓄率是51%,2020年降至45%。但與日本20%到30%以及美國5%的儲蓄率相比,中國的儲蓄率可以說是壓倒性的高。
中國年輕一代也更願意存錢。根據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國35歲以下年輕群體將月收入的25%用於儲蓄。這一數字較2020年的20%有所增加,也是2018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值。中國年輕一代儲蓄率的提升受多個原因影響。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76%的年輕一代表示計畫增加應急儲備。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為退休準備的儲蓄目標更高,為155萬元,高於35歲以上人群139萬元的目標。
中國年輕一代為了養老而穩步增加儲蓄的同時,也確實有一些資料表明年輕人的負債在增加。從2010年開始,“月光族”就成了對背負高額債務年輕人的描述。“月光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移動支付的普及。由於通過移動支付借貸比傳統的銀行借貸更容易,再加上網購日趨便利,很多人早早背上債務。
但是,渲染中國1.75億90後中有86.6%的人背負債務顯然是誇大其詞。“86.6%”這個數字來自調查公司尼爾森在2019年發佈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儘管確實有86.6%的人背負債務,但42.1%的人在一個月內還清了債務。換句話說,他們只是使用了金融科技服務作為支付手段。
中國年輕人正在積極利用新的支付方式,但與前述報導的論調不同,中國年輕人對於長期債務的態度出人意料的謹慎。(作者加藤勇樹,曾茂譯)
2022-01-05 08:35:08
阿楨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09:03: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