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30 05:43:49| 人氣2,23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改變歷史的100項發明與發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工業革命以來的100多年時間裏,科技與社會都經曆了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不管是自然科學理論基礎的重大突破,還是技術手段的革命性創造,都集中出現在這一時期。《改變歷史的100項發明與發現》選取工業革命以來100項對世界産生了深刻影響的重大發明與發現,從瓦特發明蒸汽同到電腦和因特網的出現,從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到霍金的黑洞理論,畢集于此。書中還選配了100多張彌足珍貴的資料圖片,凸顯創新與發現作爲人類社會進步源動力的深遠影響。
目錄:
100 搜索(尋)引掣1998
99 克隆(複製)羊“多莉”1997
98 全球定位系統1994
97 微軟視窗1986
96 激光(雷射)照排1970年代
95 移動通信1978
94 試管嬰兒1978
93 黑洞1975
92 電子郵件1971
91 互聯網1969
90 心髒移植1967
89 宇宙飛船1961
88 激光1960
87 非洲發現人類最早的頭骨1959
86 機器人1959
85 集成(積體)電路1958
84 電子遊戲1958
83 人造衛星1957
82 揭開DNA鏈的秘密1953
81 口服避孕藥1953
80 脊髓灰質炎疫苗1952
79 信用卡1951
78 快餐業1948
77 發現死海羊皮卷1947
76 晶體管1947
75 現代廣告1946
74 兒童心理學1946
73 計算機1944
72 原子能的發現與應用1942
71 拉斯科史前繪畫1940
70 數字智能電腦1936
69 尼龍1935
68 雷達1935
67 樂高積木1934
66 宇宙爆炸模型1932
65 世界杯1930
64 超市1930
63 抗生素1928
62 現代火箭1926
61 電視1925
60 速凍保鮮法1925
59 發現圖坦卡蒙陵墓1922
58 肺結核疫苗1921
57 高速公路1919
56 杜威的新教育方法1916
55 流水(生產)線1913
54 玻爾量子理論1913
53 大陸漂移記1912
52 維生素1911
51 盧瑟福的核原子模型
……………………

又是本流水帳,不如麥田【20世紀的20天】系列(原著是德文有廿冊)中的《科技革命》(2000)以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太空人登陸月球的寧靜海為引子,全面而詳盡的介紹了二十世紀時期各項科學的卓越成就:
二十世紀在人類史上是個極特殊的時代,在這個時期,人類生活各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遷與里程碑般的事件。但在世紀末,當我們以回顧的眼光試圖為這個我們即將與之告別的年代命名時,絕大多數的人一定都會同意──這是個「科技的年代」。如果說十七世紀的哥白尼與牛頓革命代表了人們開始試圖更清楚地看待地球及其以外的世界;那麼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登陸月球便象徵了人類終於爬出了地球這個孕育了他數百萬年的搖籃,向外張望。雖然只是微小的一步,但卻意義非凡。登月成功標誌了科技的勝利,也標誌了人類主觀意志的勝利。二十世紀科學在各研究領域神速的進展讓人類的生活水準空前的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在人們為自身所取得的成就而歡欣鼓舞時,本書亦指出了因科技進步而產生的諸如全球性環境污染、科技與道德嚴重衝突等問題。如何妥善地處理並解決這些問題,是即將迎接新世紀到來的人們所必須要嚴肅思考的。

台長: 阿楨
人氣(2,231)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改變歷史的100幅照片》
此分類上一篇:《改變歷史的100次事件》

新世紀 14項科技
迎接新世紀 14項科技工程大挑戰>中時08.02.19 閻紀宇

     人類發展科技工程的潛力無比雄厚,成果日新月異,然而工程師與科學家永遠面臨尚未解決或即將出現的挑戰,而且成敗往往攸關全人類的福祉。美國國家工程學院(NAE)去年召集18位專家學者、社會領袖與企業家,經過一年的腦力激盪,在18日提出14項「科技工程大挑戰」,為21世紀的工程師與科學家設定戮力以赴的目標。
     14項挑戰關係人類生存
     這14項大挑戰分別是:讓太陽能成為高經濟效益的能源、研發核融合發電、研發二氧化碳封存技術、處理氮循環問題、提供潔淨的水資源、修復與改善都市基礎設施、推動醫療資訊學研究、開發更理想的藥物與療法、對大腦進行反向工程、防範核子恐怖行動、確保網際網路世界的安全、讓虛擬實境日新月異、讓個人化學習更上層樓、開發科學探索的新工具。
     國家工程學院院長、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校長查爾斯.韋斯特表示:「這些挑戰有一部分關係到人類是否能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一部分會讓我們更能抵擋人為與自然的威脅,每一項都能夠增進全球民眾的生活品質。」
     參與委員皆一時之選
     擬定14項大挑戰的委員都是一時之選,包括Google共同創辦人佩吉、基因科技先驅文特、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發明大師凱曼與科茲威爾、來自台灣的新加坡生物工程與奈米科技研究院(IBN)院長應儀如等人。國家工程學院也歡迎一般民眾到網站「http://www.engineeringchallenges.org」表達對於科技創新的看法。
     委員會指出,從終結石器時代的冶金術、開啟大航海時代的造船技術、工業革命到資訊革命,自古以來科技工程就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推手之一,21世紀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展望未來,人類仍然在四大領域面臨挑戰,有待科技工程協助,這四大領域是:文明的永續發展、醫療健康、人為與自然的威脅、生活樂趣與教育。
     開發新能源勢在必行
     地球資源有限,開發新能源勢在必行。太陽能雖然取之不盡,又不傷害環境,但如何以合乎經濟效益的方式收集、轉化與儲存太陽能,對工程師而言仍然是一大挑戰。核融合發電的情形類似,前景看好,潛力無限,但技術與經濟效益的門檻尚未跨越。
     在可預見的未來,高污染的化石燃料仍將是人類能源的主力,排放的二氧化碳將繼續荼毒全球氣候,將這種溫室氣體地下封存是可行方案之一,相關技術近來頗有進展。氮循環的污染危機較不為人知,但同樣嚴重。肥料的廣泛使用與高溫工業燃燒,大幅破壞自然界的氮循環,造成酸雨、霾害、飲用水污染等可怕後果,亟待解決。
     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導致許多地區民眾的生存岌岌可危,個人用水與農業灌溉都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海水淡化的新技術可以派上用場,但地區性的水資源淨化科技可能更為實用。此外,全球人口分布都市化的趨勢已無可阻遏,因此改善都市基礎設施也是當務之急。
     醫藥健康和水一樣,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儘管上個世紀醫學進展神速,但瘧疾之類的古老病魔依舊陰魂不散,多種新出現的惡疾也來勢洶洶。
     因此醫藥界必須全力研發更有效的藥物與療法,開發能夠針對個人特質的「個人化醫療」。大腦的角色尤其重要,對大腦進行「反向工程」不僅有助於醫療研究,還能為電腦人工智慧指點迷津。
     營造更安全的生活空間
     民生基本需求之外,工程師與科學家還要設法防範核子恐怖行動、遏阻網際網路世界的犯罪行為,為人類營造一個更安全、更便利、互動更密切的生活空間。教育娛樂和科學探索也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動力,科技工程可望開創層出不窮的新境界。
     最後委員會提醒工程師與科學家,他們不僅要全心全力面對挑戰、克服難關,也要盡可能突破政治與經濟的藩籬,讓世界各地的民眾都能享受科技工程帶來的福祉。唯有如此,人類文明才有可能生生不息、漸入佳境。
2008-02-19 09:41:57
改變世界十大觀念
十大觀念 改變世界【聯合報╱編譯張佑生08.03.15
 
使地球運作的不只是金錢和政治,還有「觀念」這個秘密力量。「時代」雜誌專題報導改變世界的十大觀念,影響範圍從近在眼前的家裡廚房到遠在天邊的大氣層,勾勒21世紀大未來願景。
禍福與共 掃除赤貧
首先是「禍福與共」的觀念。傳統的國家利益觀念已經過時,解決人類生存問題需要各國群策群力。環境永續發展、控制人口成長、消滅赤貧是人類三大挑戰。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將有92億人,必須控制在80億人上下,才有機會在2025年掃除赤貧。
目標並非遙不可及,需要的資金和技術也足夠,但是要從個人學習認識問題開始,督促政治人物負責。
自助商業 日益普及
第二個觀念是自助式商業技術更上一層樓,無人商店將日益普及。自動提款機、售票機、電子結帳系統發達,不必再擔心遇到緊迫釘人的店員。
電影業 小兵立大功
第三個觀念是「後電影巨星時期」。湯姆克魯斯(權力風暴)、喬治庫隆尼(柏林迷宮)、布萊德彼特(刺殺傑西)的票房收入連付個人片酬都不夠,反而是陶比麥奎爾(蜘蛛人)、席亞李貝福(變形金剛)、傑瑞巴特勒(斯巴達300壯士)等人「小兵立大功」,北美票房紛紛突破2億甚至3億美元。
去激進化 邁向和平
宗教激進主義是和平的敵人,讓激進分子理解加入的組織嚴重背離奉行的理念,因此感到幻滅而脫離組織,達到「去激進化」,是最新思維。
廚房化學 分子料理
另一項「新」思維「廚房化學」早已存在於餐廳速食店,即將進入家庭廚房。以分子料理為例,烹飪不只是藝術,更是科學,煮肉煎蛋溫度加減一度就會有很大差異。
因應暖化 以毒攻毒
如何因應全球暖化?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儒正(Crutzen)2006年撰文讓「大地工程」鹹魚翻生,運用「以毒攻毒」的原理,指出既然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不容易,不如直接將硫酸鹽粒子送入平流層,阻擋太陽輻射,以減緩或阻止全球暖化。看似不切實際,卻有一試的必要。
人口老化 有錢有閒
人口老化是已開發國家普遍的現象,日本百歲人瑞超過3萬2千人,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0歲,其中三分之一仍在工作。50歲以上的英國人握有全國75%的財富。有錢有閒有活力,銀髮族不再是社會問題。
防止「荷蘭病」發作
「荷蘭病」指的是擁有豐富礦產的國家,在任意揮霍及原料價格波動後出現經濟衰退的現象,源於荷蘭1950和1960年代在岸邊發現大量天然氣。非洲迦納、尚比亞的可可樹和銅礦曾被視為搖錢樹,後來卻遭濫用。俄國可會成為下一個「荷蘭病」發作的國家?關鍵在於政府治理,挪威和澳洲都是範本。
女性大幅投入職場
經濟學家很久以前就相信,女性不准工作的社會是最沒有生產力的社會。倫敦政經學院最近調查印度發現,女性教育程度較高的省份,經濟成長率也較高。高盛銀行日前宣布未來5年將投資1億美元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等貧窮國家栽培女性創業者,送她們到哈佛和史丹福等頂尖學府深造。女性投入職場是第9個新趨勢。
職業運動 全球化
最後一個新觀念是職業運動的全球化。除了4年一度的奧運和世界盃足球賽,美國職籃(NBA),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在內的歐洲各國職業足球,都將透過衛星轉播甚至赴海外比賽,瞄準各國球迷的荷包。
2008-03-15 08:39:36
縮陰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21:43: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