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29 06:45:08| 人氣4,397| 回應19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廊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沒讀《中國廊橋》(福建人民,2005)一書前,從大陸尋奇等旅遊節目,只知廣西有「風雨橋」,而不知福建等地也有。

前評白先勇的小說 《花橋荣記》首尾所提「花橋」也是指廣西的「風雨橋」。

可惜白氏並沒善用此一「花橋」意象,連改拍電影其中的「花橋」實景,對比於《中國廊橋》所列「花橋」圖鑑、也是極為平庸,根本沒資格列入。

它是石拱木廊,在石拱橋上搭了一排造形呆板的木廊而已,不像其它廊橋的材質和造形等都多變,而且古香古色。

我實在不了,在石墩或石岸上架起木橋和木廊,技術難度和耐用度都不如石拱橋,有何特色好介紹的?像《中國名橋》(天津‧百花文藝,201)分門別類地介紹了「梁橋、拱橋、索橋、浮橋」,連公園內的觀賞橋也用「其它橋」來介紹,但廊橋則并入梁橋或拱橋而不特別成獨類介紹。

那只是行文的方便,如果從技術和藝術文化的獨特及豐富性來看,是有必要單獨介紹的。

若說廊橋有獨特的造形藝術之美,那一目了然;但說有獨特及豐富的技術和文化,就不免誇大了吧?

那是一般旅客無法到橋下一窺木橋的結構,外表又被一排排的木板包住了,所以無法了解有那些獨特的造橋技術;再加上無法長時間溶入當地的生活,當然就沒法體驗廊橋有那些文化了。

如果你身邊有《中國廊橋》,翻到頁十九的木拱廊橋的模形和頁六七的實物,便可知如何不用鐵釘單靠卯接方式便能造出單拱跨度達卅幾米的木拱廊橋,而宋代<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其木拱是用綑綁、跨度只有廿米。

那「平梁木廊橋」呢?再怎麼粗的木頭,其單梁長度總不能超過廿米吧,不然會被橋面壓垮!

是不行!但由頁八十的實橋的結構來看,它是用由短到長的四層平梁木來增強最長平梁木的垂直壓力,;頁九六的福建浦城鎮安橋還用斜木柱銜接石墩與平梁木、來增強支撐力。

可是橋上的木廊呢?除了美觀外,不是增加了橋面的負荷?

不!可防行人和木橋的日曬雨淋,並在橋上經營橋市、文化表演等之外,由於木拱橋有向上的彈力,而橋上木廊的重量可抵消此力、避免木拱橋解體(p.14)。另外高大的木樓則豎立在石墩或石岸上,這並不會增加木橋的負担,相反能夠加強石墩或石岸的抗水冲擊。

雖然如此,還是不如石橋耐用!

但木頭易取也易造,木廊橋更有獨特的造形藝術之美和技術,還有豐富的文化──充當市集、觀光平台、社交場所、風水橋、廟宇信仰……等(p.10-13)

廊橋文化>百度百科

  說起廊橋,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美國電影 《麥迪遜之橋》和電影裏那座麥迪遜郡的著名廊橋“豬背橋”。的確,這部電影呼喚起了人們對于“廊橋”這種橋梁建築藝術的關注和喜愛。自古至今,“廊橋”在中外建築和園林景觀設計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曆史和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我國,它已經有了約2000年的曆史,早在漢朝就有關于“廊橋”的記載。浙江泰順更有“廊橋之鄉”的美譽,現存的有達200多座古廊橋。泰順是浙江省南部一個山區縣,曆史上,許多名人賢士爲避禍亂,陸續遷移到泰順這個群巒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創造了具有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泰順廊橋,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慶元廊橋概況
  慶元廊橋,別名屋橋、風雨橋、蜈蚣橋、蝦姑橋,是在橋面上蓋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橋梁。根據橋體構造和用材不同,又有木拱廊橋、木撐架廊橋、木平梁廊橋、石拱廊橋之分。
  其中木拱廊橋(又稱喜鵲窩橋)不僅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而且是世界橋梁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品類,如今在我國能保存下來的爲數極少,只在浙南閩北的麗水、溫州、南平、寧德幾個地市有發現。
  據光緒版《慶元縣志》載,當時慶元有宋朝以來修建的各式廊橋230多座。目前慶元境內現存各類廊橋100多座。
  全國有確切紀年、現存壽命最長的木拱廊橋——如龍橋、全國現存單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橋——蘭溪橋、全國廊屋最長的單孔木拱橋——黃水長橋、全國有史料記載時間最早的木拱廊橋——大濟雙門橋和甫田橋,均在慶元境內。
  慶元木拱廊橋曆史沿革最具連貫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木拱橋慶元境內均有分布。
  慶元木拱廊橋構造科學,造型美觀,是古典建築藝術中的奇葩。
  木拱架部分,用數十根粗大圓木,縱橫交錯成拱,形似“喜鵲窩”。整個拱架不用一釘一鉚,“八”字型榫卯結構體系,具備抗壓、抗側移的作用。
  木拱架與廊屋連接部分,用橋兩端四根“將軍柱”(也叫天門柱),從木拱架底墊木直通廊屋頂部,使廊屋與木拱架渾如一體,重心下移至底,穩定重心。
  橋面部分,橋面板上依次鋪箬葉、木炭、沙石料,最後砌鵝卵石或香糕磚,具有通風、散氣、防腐功效。
  橋屋造型,集屋宇建築之大成,廊、樓、亭、殿、閣等應有盡有。天花龍鳳、中梁八卦、雕梁畫棟、五彩繽紛。擋風板上設各種幾何圖型的窗口,與廊屋外的自然風景構成天然的扇畫、花瓶畫、桃符畫、月宮畫,巧奪天工。
  慶元廊橋不僅造橋工藝精湛,而且具有廣泛功用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除了通常意義人們衣食住行所需的交通外,它還與生態環保、休閑娛樂、文賦書畫、民俗祭祀等緊密相關。
  慶元廊橋與風水環境緊密相關。古代建築講究風水,把廊橋建造放到至關重要的地位,一般都是選址在村莊的水尾。爲了“補救風水”,慶元先人把造廊橋作爲首選,附之廟堂,植上柳杉、紅豆杉、松、柏、垂柳,互爲烘托,宛如屏風,使村落整體形成八卦形環狀單元景觀。人們對趨福避凶的心理追求,形成了村民興建廊橋、自覺保護廊橋和風水林的良好風氣。
  慶元廊橋是人們重要的社交娛樂之處。慶元廊橋以它獨特的風姿,橫跨在溪流山谷之上,方便了村民之間的交往,促進了村寨之間的聯系,溝通了與外界的交流。人們在廊橋上休息聊天、遮風避雨、避暑乘涼、聚會交易,濃厚的鄉土氣息悠然置于青山綠水之間。多少代來,人與橋彈奏著和諧的音符。
  慶元廊橋文化底蘊深厚。廊橋是顯示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文化品位、人文景觀的特殊場所,一向爲文人墨客所鍾愛。各類橋記、題字、對聯、詩賦、雕刻、廊畫、書法一應俱全,豐富多彩。慶元廊橋流傳著許多美麗的民間故事。教喻故事、愛情故事、風水故事、帝王神仙趣事等廣爲流傳。
  廊橋還是人們祭祀的重要場所。廊橋與佛廟、道觀、社堂相結合也是慶元廊橋一大特色。橋中央多設有神龕,供奉最多的是觀音及金童玉女,地方神靈陳夫人、馬夫人、土地公、社主等。廊橋成爲鄉民寄托美好願望之所,或保安康,或求財增壽,或求子添女,或求取功名。橋上的神龕和祭祀活動,給古廊橋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慶元廊橋也是一部革命史。從1933年到1949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軍挺進師、閩東獨立師、閩北獨立師等在慶元頻繁活動,革命前輩的足迹踏遍了慶元的古道廊橋,賦予慶元廊橋紅色的神韻。竹口後坑橋就因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此與敵發生過一場戰鬥又名“紅軍橋”。
  慶元廊橋自産生就屬于民衆共有性,其公用性也是任何古典建築難以比擬的,是一種人性化的古典建築。建橋修橋護橋的資金絕大多數是募捐集資爲主,家族民建爲次,官資民助爲輔。
  慶元廊橋是慶元古代勞動人民實踐和智慧的結晶,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曆史、藝術價值。慶元廊橋不僅是慶元人民的寶貴財富,而且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産。
  近年來,慶元縣不斷加大了廊橋的保護開發與宣傳工作。
  加強了廊橋文物保護工作,如龍橋、後坑橋、蘭溪橋、嫋橋等得到及時修複,二十多座廊橋被列入國家、省、縣級文保單位;
  2004年成立了木拱廊橋搶救保護領導小組和古廊橋保護與開發協會,並全面開展了廊橋普查工作;
  2004年、2007年縣政府兩度與各鄉鎮部門簽訂廊橋保護責任狀;
  2004年,慶元縣舉辦了浙閩木拱廊橋保護與開發研討會,並與相關縣市聯合簽署《關于開展浙閩兩省木拱廊橋保護研究與開發區域合作的倡議書》;
  2005年,慶元後坑木拱廊橋保護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卓越獎”,並于2007年5月在慶舉辦頒獎典禮;
  2007年發起古廊橋愛心認護活動,發動社會各界參與廊橋保護,目前已有五座廊橋得到認護或認修;
  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分別于2004年8月和2006年10月到慶攝制廊橋專題節目,浙江電視臺《亞妮專訪》來慶拍攝廊橋專題節目,福建海峽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等于2008年1月來慶拍攝廊橋專題節目;
  縣裏先後制作了廊橋IP電話卡、廊橋撲克和名片進行宣傳;
  2007年編輯出版發行《中國廊橋之都——慶元》一書;
  2007年,縣城動工重建元代蒙州橋,使古代建橋工藝再次重現。
  2008年1月,慶元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爲“中國廊橋之鄉”。 
  2008年6月,“慶元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之一。
  慶元廊橋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慶元廊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
  慶元廊橋保護、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將極大促進本縣旅遊、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並更好地使慶元人民追求人文和諧、永續發展的精神得到更好地傳承與弘揚。
  慶元廊橋研究
  一、慶元廊橋特點:
  1、數量最多。目前慶元有各類廊橋97座,其中木拱廊橋21座,平梁廊橋26座,石拱廊橋50座。慶元廊橋的數量,分別占了全市(150多座)、全省(220多座)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強,是全國廊橋最多的縣。(注:廊橋主要存在于浙南、閩北地區)
  2、時間最早。大濟甫田橋和雙門橋是目前全國有文字記載時間最早的木栱廊橋,始建于北宋天聖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曆史,比北宋青州(史稱木拱橋最早的發祥地)出現的虹橋要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早100多年,而且比現存各地發現的木拱橋始建最早的記錄——閩清合龍橋早110多年。假如能夠加以證實,那麽《中國古橋技術史》木拱部分將因慶元的發現而改寫。另外,我縣木拱廊橋曆史沿革極具連貫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都有(這在全國也是獨有的)。據文字記載,始建于宋代的有甫田橋、雙門橋,始建于元代的有蒙淤橋、半路亭橋、詠歸橋,其余則分別建于明、清時代。而且,我縣木拱廊橋國保、省保、縣保一應俱有,文保體系在全國最爲完整。
  3、質量最高。在各類廊橋中,木拱橋不僅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而且是世界橋梁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品類,如今在我國能保存下來的木拱橋已爲數極少,被人們稱爲活化石,只在浙、閩兩省的麗水、溫州、南平、寧德幾個地市有所發現,總數僅爲100座左右。現存于我縣境內的如龍橋,建于明天啓五年(公元1624年),距今已有381年曆史,如龍橋的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功能完備,建築上頗具宋代遺風,具有很高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全國木拱廊橋中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慶元廊橋的構造特征
  慶元廊橋在構造上非常科學,一是底下的木拱架用數十根粗大圓木,科學利用力學原理,縱橫拼接對拱而成“八”字型結構,雖無一釘一鉚,卻牢固異常。二是橋兩端4根將軍柱(也叫天門柱),從木拱架底墊木直通到廊屋頂部,使廊屋重心下移至底,穩定了重心。三是橋面板上先鋪箬葉,箬葉上鋪木炭,木炭上才是砂石料,砂石料上再鋪鵝卵石或香糕磚,具有通風、散氣、防腐功效。此外,從慶元廊橋看,其“三折邊”、“五折邊”、“交叉木”的木撐拱構架建造已非常成熟,科學地解決了受力問題。
  三、慶元廊橋特殊的審美情趣
  慶元廊橋集山、水、屋、橋于一體,既美觀實用,又有深沈的民俗文化淵源,在驚歎自然造化與巧匠神工之余,又能激起縷縷思古之幽。從建築學的角度看,慶元廊橋熔傳統樓臺軒榭的建築風格和造橋技術于一爐,廊屋部分簷牙高喙,鈎心鬥角,橋身則單孔橫跨,缺月欲圓。從視覺的角度看,廊橋之美還在于山水之勝,在深山清幽之所,在綠樹掩映之間,一座閣樓高聳的廊橋忽然映入眼簾,真有如入蓬萊仙境的感覺。水爲山之魂,水爲橋之侶,橋下或碧水潺潺,或深潭如鏡,或猛浪奔岩,遠遠望去,整座廊橋如長虹臥波,又似蛟龍出水,與其周圍的山水構成一幅幅優美的畫卷。從廊橋的用途看,有的用于村莊攔護風水,有的作爲善舉的憑證,有的用于交通。不管其用途怎樣,由于曆史久遠,每當登臨時,總會臨風懷想,感慨良多,你會想到多少個風清月朗之夜,青年男女待月西廂,在廊橋中幽會;你會想到多少次少婦送郎,依依惜別,留下許多深閨春怨;還有挑夫健婦的足迹及落魄書生和失意商人的身影。
  總之,慶元廊橋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旅遊觀光、科學考察最理想的去處。

  泰順廊橋綜述
 

  泰順民間橋梁數量衆多,結構類型多種多樣。據《泰順交通志》記載,到1987年底,全縣現存橋累共計958座,總長16829延長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長米。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30多座。其中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橋6座,即泗溪姐妹橋、三魁薛宅橋、仙居橋、筱村文興橋、三條橋。
  木拱橋以較短的木材,通過縱橫相貫,猶如彩虹飛架寬闊水面,其巧妙的結構,令人驚歎!20世紀70年代,著名的橋梁專家矛以升先生,組織科學家對浙南疊梁木拱橋進行實地考察與比較研究,確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區的疊梁木拱橋就是北宋時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橋結構,在由茅以升主編的《中國古橋技術史》一書記載泰順木拱橋4座。泰順廊橋聞名于世,因其結構與北宋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極爲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形似彩虹,故名虹橋。在中國橋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與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即趙州橋)、泉州萬安橋、潮洲海陽縣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其中三座橋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橋卻只留在畫中,如今在泰順發現以虹橋類似結構的廊橋,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泰順廊橋的代表
  1、北澗橋
  北澗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于泗溪鎮下橋村。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橋長51.7米,寬5.37米,淨跨29米。橫跨北溪之上的北澗橋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簷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彙。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北澗橋頭有許多商業店鋪,是村民們的商貿場所。橋的東邊原來有一座戲臺。按當地的風俗習慣,年初時,鄉民們要到臨水殿、陳大翁宮裏許願,祈求神靈保佑五谷豐登,合家團圓。到了年底,就進行還願,並且還要擡陳十四和陳大翁的神像到北澗橋頭的戲臺前看戲。這個活動前後曆時四天。
  采用編梁式構造的北澗橋氣勢如虹, 橋屋也是廊橋工匠們精心構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從功用來講,增加了橋拱的壓力,使之更穩固;也起到了防護風雨的作用。同時,橋屋各部位的藝術處理,如屋簷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屋脊裝飾等,增加了橋梁的整體美感效果。
  2、溪東橋
  溪東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于泗溪鎮下橋村。始建于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淨跨25.7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爲樓閣。屋簷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
  溪東橋距北澗橋約一裏,因橫跨東溪而得名。橋的另一側是一抹遠山,近處是兩座較高的山峰,一爲獅子峰,一爲將軍峰。據當地人講,此橋及周圍環境正處于“將軍逗獅”的風水模式。在這遠山的襯托下,溪東橋更顯秀美、輕靈
  3、三條橋
  三條橋,位于洲嶺鄉和垟溪鄉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條巨木跨河爲橋而得名,建于宋“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爲疊梁拱式木廊橋。長26.63米,寬4米,離水面高10米,建橋屋11間,明間五架柱梁,柱頭有蝶形蓮花瓣頭拱座。該橋起源較早,據泰順《分疆錄》記載,道光間修建時曾發現唐“貞觀”舊瓦,是本縣文獻記載曆史最早的橋梁。該橋精巧秀麗,曆史悠久,被編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作爲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叢書宣傳,顯示了我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古代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1982年列爲泰順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4、薛宅橋
  三魁鎮薛宅橋,位于三魁鎮薛內村,建于鹹豐六年(1856年),疊梁拱式木廊橋,全長51米,寬5.1米,單跨29米,離水面高10.5米,建橋屋十五間,橋頭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樸獨特,氣勢雄偉壯觀,載入《中國橋梁史話》。1986年浙江省文物局撥款和群衆集資重修。1988年列爲泰順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5、永慶橋
  三魁鎮戰洲下溪坪村的永慶橋,建于清嘉慶二年(1797年),全長33米,寬4.5米,離水面高8米,爲伸臂式木廊橋,橋墩青石砌築,上置二層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鋪行道橋板,有廊屋12間,明間爲二層重簷樓閣,內設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翹,造型雅樸,是縣境內優美的古代木廊平橋。1994年列爲泰順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泰順廊橋發展曆史
  泰順編梁式木拱廊橋源出何處?長期以來,人們認爲中國的編梁式木拱廊橋源于宋代,所以似乎很自然地聯想到宋室南渡時,大批人士入遷泰順時帶來了中原文化。也就是說,泰順是在宋室南渡工匠入山後才出現編梁式木拱廊橋。這個觀點很長一段時間內似乎沒有人懷疑過。泰順廊橋的發展脈絡是否如推斷的那樣呢?
  研究泰順木拱廊橋,三條橋不可遺忘。原泰順文博館館長夏碎香十幾年前在查閱《分疆錄》時,發現了三條橋在清朝重修時發現唐瓦的記載,爾後在三條橋屋簷上發現了宋“紹興”年間的瓦片。唐瓦的記載和宋瓦的發現,爲研究三條橋的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如果說“三條橋的曆史源于唐”可以確定的話,那麽,唐時的三條橋是否就是編梁式木拱廊橋?顯然,這還得不到肯定的回答。泰順文博館現任館長張俊多年來一直從事木拱廊橋的研究。對 “南方編梁式木拱廊橋由北方傳入”的觀點,張俊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張俊認爲,泰順木拱廊橋曆史發展脈絡鮮明。三條橋在清道光年間重建時,發現有唐代貞觀年號的瓦片。近年經過實地考察,又在橋上發現了刻有宋紹興七年(1137)的瓦片,還在上遊10余米處的石壁上發現唐宋時期的舊橋遺址。從遺址的柱孔結構來看,它與明清時期的木拱橋結構有相似之處。
  從去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力學專家沈爲平和早年就已與泰順結緣的上海交大副教授劉傑多次深入泰順考察,他們正是通過對不同結構的廊橋的考察,尋找泰順廊橋的發展脈絡。經過實地考察和大量求證後,他們認爲,泰順木拱廊橋並非由北方傳入,而是本地土生土長的産物,是本地先民的創造。因爲至少在泰順,有一整套由梁橋發展到木拱廊橋的橋梁類型,有一個完整的發展體系,而在北方卻沒有發現這麽完備的發展體系。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也對泰順木拱廊橋源出何處進行了一番尋蹤。2001年10月,央視科教頻道到泰順拍攝專題片《虹橋尋蹤》時,曾對泰順境內的主要姓氏進行了一番“尋根問祖”。結果發現,沒有一個姓氏是在宋室南渡時由北方中原地區遷入泰順的。不過,這只是泰順一地的情況,不排除其他有木拱廊橋的地區在宋室南渡時有北方人士入遷的可能。因此,“泰順的木拱廊橋由北方傳入”的說法只是一種猜測而已,而“泰順木拱廊橋是本地先民創造”的論斷卻具有翔實的考證依據。同時橋梁專家們認爲,泰順山區由于經常發生山洪,結構簡單的橋梁容易被水沖垮,長期的造橋經驗的積累也有可能促使本地工匠發明虹橋結構。另外,根據專家們的考察研究,泰順木拱廊橋也並非是汴水虹橋的再現。早在虹橋出現在舟楫繁忙的汴水上時,如“新月出雲”的泰順木拱廊橋可能已經誕生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
  泰順廊橋文化
  泰順廊橋有著悠久的曆史,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閃爍著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泰順廊橋不論是從科學的角度還是藝術的的角度看都堪稱一流,它的堅固使其數百年來穩居江面,它的美妙使無數遊人爲之傾倒。
  以著名的泗溪姐妹橋爲例,溪東橋始建距今434年,北澗橋也有329年,兩橋距離僅僅一華裏。雖然相差百年,相傳都是景寧縣上標張氏師徒所建。兩座橋都是用兩層拱架, (上層拱架用“節方形拱骨,下層用圓形九節拱骨)以貫穿、搭置、別、撐、頂、壓的力學原理構架成穩固的橋體,兩端拱趾各自支架在兩側橋臺上橋臺用花崗砌疊在兩邊山崖之上,橋的兩頭拱架還撐扡著三角形木架以加強橫向力的作用.爲了防止風雨侵蝕,橋身兩側都用紅色油漆的木板遮蓋。這種極其精細巧妙的構造,橋梁專家考察後認爲在諸多木梁中就找不出一根虛設的木料,每根都有它的作用。古人用這種三角力學的原理建造廊橋,所以它的主體部分不用釘子,也不用榫鉚,看來很簡單,可她們經受過三, 四百年的臺風、山洪的考驗至今還安然無恙,這就是最大的科學所在。 除此之外,當枯水時兩橋水平均線僅相差米許,山洪暴發時東、南、北三溪都在“上江洋” 中間地帶彙合,這時水面平,抵消了流水的沖力,因而大大減弱了中垮橋梁的危險性。這也正是古人聰明才智的體現。就外觀而言,北澗橋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簷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彙。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而溪東橋則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爲樓閣。屋簷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這種恢宏之勢正是我中華民族文化的典範,與西方的廊橋截然不同。
  此外,泰順廊橋的文化也體現在其古樸的民風和民俗之中。廊橋是當地鄉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場所。如北澗橋上一個個分割均勻的攤位,可想當年如溫州五馬街般繁榮的景象。橋頭形成一條小小的店鋪街,底層當店鋪,二層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貴的地方。據當地的老人介紹,以前常常在北澗橋的橋頭上演木偶戲,而另一頭聚集上千觀衆。廊橋中一般都設有神龕供鄉民祭祀。有的並不設在橋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對橋頭路沖。祭祀的對象有佛教任務如觀世音菩薩、門神神荼和郁壘,尉遲恭與秦瓊,也有義薄雲天的天帝爺,以及能給讀書人帶來好運的文昌帝和幫人發財的財神爺趙公明。更有一些當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陳十四夫人、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還崇祀傳說中掌管現實生活各個方面的雜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時期。鄉民從四面八方聚橋蔔,擺上一整只豬頭,再添兩盤時令水果,插上幾炷香,磕頭作揖禱祈福。
  泰順廊橋的地位
  廊橋的特點是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于一身,它不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還提供了許多其他功能如置景、遊覽、避雨、納涼等。在我國的古典園林設計中對此也有頗多運用和借鑒,就如很多的江南古典私家園林的水景營建。它給我們更多的是美的享受。毫不誇張得說,“廊橋”是古代建築景觀設計史上的瑰寶。而泰順能夠被世界橋梁專家們譽爲“世界廊橋之鄉”,就是因爲此地古廊橋無論數量、保存質量以及建造曆史、藝術價值都堪稱世界之最。
  泰順廊橋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泰順古代的廊橋工匠,他們“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橋”,運用嚴謹的工藝和不凡的智慧進行大膽創新,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終于創造出飛橋無柱的編梁式木拱廊橋,改變了“ 臨川病涉”的窘境,爲人們增添了一份跨越河道時氣定神閑的自信。
http://baike.baidu.com/view/40737.html?tp=1_00
 
世界第一斜拉橋 蘇通大橋2007-06-18 合攏 將創四紀錄

根據大陸媒體中國交通報消息,備受矚目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將完成千米跨越,18日計畫實現主橋合攏。
報導稱,蘇通大橋位於江蘇省東部的南通市和蘇州(常熟)市之間,全長32.4公里,是大陸建橋史上工程規模最大、綜合建設條件最複雜的特大型橋樑工程,因承載著“最大群樁基礎”、“最高橋塔”、“最長斜拉索”和“最大主跨”4項世界紀錄而備受關注。大橋的建設被外界認為是大陸由橋樑大國向橋樑強國邁進的標誌。
大橋建設歷時近4年,組建了包括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科研、諮詢、海事“一橋七方”的建設團隊。在建設過程中,蘇通大橋建設者攻克了包括超長斜拉索減振、施工控制、沖刷防護設計與施工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關,為大橋的順利施工奠定了基礎。
 

世界十大 驚險橋梁

 

1、國東海大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我國東海大橋于2005年5月建成,起始于上海南彙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全長32.5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之一。

2、美國佛州的七英裏大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佛州的七英裏修建于1982年,大橋的一端是馬拉松市(Marathon)的騎士島(Knight Key),另一端是低群島(Lower Keys)中的小鴨島(Little Duck Key),連接墨西哥灣和佛州海峽。雖然全長只有6.79英裏,但當時可是世界最長的大橋之一。每年4月此大橋關閉幾小時以進行的所謂的“募捐長跑”,來紀念此大橋的重建工程。

3、法國米約大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如果你恐高的話,就不要去米約(Millau)大橋。此大橋跨越馬希福中央山脈的上方,橋面高出地面270米。如果加上斜拉索的高度,則大橋高出地面343米,最高點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23米,堪稱世界最高的大橋。

4、馬格德堡水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大橋不只是提供陸地居民使用,德國船只也利用馬格德堡水橋在易北河和米特爾蘭運河之間通行。此橋用6年時間建造完成,耗資5億歐元,于2003年開放。

5、廣西程陽風雨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廣西程陽風雨橋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築。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其驚人之處在于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奪天工的技藝。

6、聖地亞哥-科羅娜多大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聖地亞哥-科羅娜多大橋是由電視秀建造的最著名的幾座大橋之一。此3.2公裏長的大橋連接美國南加州的聖地亞哥和科羅娜多二個城市,于1969年開始運營。

7、杭州灣跨海大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止于寧波市慈溪,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它全長36公裏,超過東海大橋3公裏多,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8、上海盧浦大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盧浦大橋于2000年10月開工興建,2003年6月建成通車。盧浦大橋主橋長750米,主跨550米,堪稱“世界第一鋼結構拱橋”.同時,盧浦大橋還是目前世界上首座采用除合龍段之外,完全采用焊接工藝連接的一座跨江的特大型拱橋,現場焊接焊縫總長度達4萬多米。

9、Khaju大橋

点击浏览下一张

這座橋建在伊朗的伊斯法罕,由Shah Abbas II(伊朗王二世)建成于17世紀。它既是一座橋,也是一座壩。當橋洞封閉時,橋兩側的水位便會産生變化。橋有兩層拱隆,采用不同顔色的地磚區分開。在橋中央,還有兩個很大的亭子,叫做國王會客廳。這座宏偉壯觀的靚橋橫跨在Zayandeh河上,是伊朗最有名的大橋之一。

10、蓋茨亥德千禧橋

英國蓋茨亥德千禧橋(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是一座傾斜橋,專爲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們通行。它橫跨英國泰恩河,並通過壓力揚吸機來進行旋轉,以便讓船只通過。

 

世界十大不可思議橋梁

 

1.杭州灣大橋(中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雙向6車道,全長35,673公裏的杭州灣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橋。它的建成為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上海到寧波的車程也由之前的4個小時縮短到2.5小時。

關于這座橋的建設光進行可行性分析就花費了十年的時間,于2003年通過審核,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修建的經費高達118億人民幣,可謂是中國的世紀工程之一。

2.半坡大橋(韓國):會噴泉的的大橋

2008年9月9日,韓國首都首爾的半坡大橋完成擴建——在橋身兩側安裝了10000個噴泉口。改建後,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看這座每秒噴出數萬噸水流的噴泉大橋。

3.米盧大橋(法國):世界最高的運輸大橋
在法國南部的小湖山谷上空342米(1125英尺)處,建有一座好似飛過谷底的大橋——米盧大橋。這座曠世大橋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花費了3年時間修建,于2004年正式通車。站在橋上俯瞰河谷別有一番情趣,當有霧氣在橋下山谷縈繞時,會讓你感到一陣炫目。
她的平均高度有245米(807.1英尺),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單橋跨度(即相鄰支撐架之間的距離),341米(1122英尺),簡言之,這座橋無論在書本上看到還是實際見到,都會為之震撼。
4.哈德森波紋(新加坡):最動感人行天橋
高36米的哈德森波紋橋是新加坡最高的人行天橋,300米長的大橋連接了花柏山公園和直落布蘭雅山公園,其波紋狀的設計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
5.翻滾橋(英國):會打卷的橋 
 
石南花芯研究室設計的打卷的橋位于倫敦帕丁頓區。平時看起來就是一座普通的鋼結構人行橋,但在船只通過河面時,橋身可以卷起成圈狀,以便船通過。12長的橋身由八段鋼架構成,內部安置有液壓油泵,驅使橋身完成蜷曲的動作。
  6.奧利維爾大橋(巴西):世界首座X型雙道索橋 
 
橫跨巴西聖保羅皮涅魯斯河的奧利維爾大橋于2008年五月通車。橋高138米,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兩條交差(呈現為X型)橋身和一座X型的支撐吊塔。
7.風雨橋(中國):侗族特有的建築
風雨橋是侗族的特色建築。圖中的橋位于侗族最大的聚集區,貴州省,長超過50米的。于1894年的清朝時期修建而成,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然而1959年的一場大火將其燒毀,在1964年完成對其修繕的工作。
風雨橋方便行人過往歇腳,也是迎賓場所。通常由橋、塔、亭組成。用木料築成,靠鑿榫銜接,風格獨特,建築技巧高超。橋面鋪板,兩旁設置欄、長凳,形成長廊式走道。石橋墩上建塔、亭,有多層,每層檐角翹起,繪鳳雕龍。頂有寶葫蘆、千年鶴等吉祥物。
8.千年橋(英國):世界最有名塔橋
由賀若斯-瓊斯和沃爾夫-巴裏設計的倫敦塔橋(又名千年橋)不僅是當地地標,同時也是世界最美的橋梁之一。橋身在有船通過泰晤士河時,可以高高抬起。幾個世紀前,當還是依靠海路運輸的時代,橋身每天都會“開啟”五十多次。千年橋的修建共動用432名工人,使用七萬噸的混凝土,花了8年時間才完成。
9.馬格德堡橋(德國):可以行船的水橋
 
德國馬德堡附近的易北河上,于2003年10月完工的一座918米長的大水橋,船只在橋上可以自由的航行。它是歐洲目前最長的水道橋工程,將東部的“米特蘭德運河”與西部的“易北-哈威爾運河”跨越易北河連接了起來。
10.舊橋(意大利):大雜燴的集市
位于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的舊橋絕對不僅僅是一座橋,它是一條街、一個集市,也是佛羅倫斯市的地標之一。舊橋始建于1565年,本來是想為當地的貴族修建一條帶屋頂的路,但後來有不少手工藝人來到這裏,慢慢就演變成一個有趣的大雜燴。
由于年久失修,又經歷過幾次大洪水襲擊,希特勒曾經直接下令要炸掉它,不過,謝天謝地,這座橋至今仍保存完好。

秦嶺世界最長雙洞公路隧道

中國內長度第一世界第三 膠州灣海底隧道2010-4-27主隧貫通

 

世界著名隧道

 

1. 拉達爾隧道

背景:拉達爾隧道全長15英裏(約合24.1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它所穿越的地區正是挪威高山縱橫和海灣遍布的地形複雜地區。在拉達爾隧道建設過程中,總共實施了大約5000次不同的爆炸。

獨特之處:駕車穿越一個如此長的隧道大約需要二三十分鍾。在無窗的隧道裏駕駛如此長時間,人們肯定會感到無聊和枯燥乏味,甚至會有一種疲倦的感覺,這是相當危險的。爲了讓駕駛者不至于枯燥乏味,一支由心理學家、建築設計師和工程師組成的設計團隊將這一重要因素考慮進設計方案之中。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城市與環境工程學教授約瑟夫-哈沙什解釋說,“人們在隧道中的心理反應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這么長的隧道,設計者必須要認真考慮環境和燈光系統的設計。” 在拉達爾隧道中,包括了許多獨特的設計,如明亮的藍色燈光和細微的彎曲變化,這些都可以讓駕駛者不至于因爲枯燥乏味而疲倦。最重要的是,這條隧道被分成了數個不同的部分,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外觀設計,這樣可以使駕駛者感覺是在一系列的較短隧道中穿行。

2. 英吉利海峽隧道

背景:英吉利海峽隧道也被稱爲歐洲隧道,是連接英國與法國的重要地下通道。英吉利海峽隧道建成于 1994年,長約31英裏(約合50公裏),造價超過200億美元。

獨特之處:數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嘗試通過英吉利海峽在英法之間建立一條地下隧道。哈沙什介紹說, “此前,人們也曾經進行過多次嘗試,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而未能成功。這其中既有技術原因,也有政治原因。”隨著現代隧道掘進技術的出現以及英法兩國經濟的發展,這一理想終于得以實現,英吉利海峽隧道成爲了隧道工程史上最著名的典範。爲了預防隧道中出現火災等事故,設計師們在兩個主隧道之間設計了一個小型的輔助隧道。這個輔助隧道主要是用作逃生通道。

3. 錫安山卡梅爾隧道

背景:這條隧道位于美國猶他州錫安山國家公園和布裏斯峽谷國家公園之間。早在美國國家公園局成立之時,就已經開始建設這條隧道。1930年7月4日,錫安山卡梅爾隧道開通。

獨特之處:在錫安山卡梅爾隧道旁邊的石壁上,有許多觀景窗。穿越隧道的駕駛者可以看到窗外迷人的國家公園風景。因此,錫安山卡梅爾隧道也是一條觀景隧道。哈沙什說,“當你離開錫安山前往布裏斯時,你就要穿越這條美麗的隧道。途中,你可以看到許多美麗、奇怪的岩層,景色非常迷人、壯觀。”由于是穿越相對松軟的沙岩,因此錫安山卡梅爾隧道必須要定期進行加固和維護。在過去80年間,錫安山卡梅爾隧道已經經曆了數次加固維修。此外,工程師們還爲該隧道安裝了一個時時監控系統。

4. 走私地道

背景:詭計多端的犯罪分子常常利用地下通道實施各種犯罪活動,如銀行搶劫和毒品走私等。在過去 10年中,在美國境內已經發現了一系列的走私地道,這些地道有的通往加拿大,有的通往墨西哥。

獨特之處:去年12月,美國和墨西哥警方發現了一條1000英尺(約合305米)長的地道。這條地道雖然沒有完工,但是已深入美國境內860英尺(約合262米)。在地道內,照明系統、通風系統、電力系統一應俱全,而且還裝有一部電梯。美國緝毒局發表聲明稱,這條走私地道已經建造了兩年多時間。

5. 馬爾馬雷隧道

背景:馬爾馬雷隧道其實是一條洲際海底隧道,連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亞洲和歐洲部分。馬爾馬雷隧道于2004年開始動工修建,然而後來由于涉及到拜占庭時代的考古遺址以及其他障礙,馬爾馬雷隧道工程曾被多次推遲。

獨特之處:這條海底鋼管隧道是首個連接兩個不同大洲的鐵路隧道,它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之下。哈沙什解釋說,海底鋼管隧道要求隧道的大部分必須要建于一個沈入于水下的幹船塢之上。馬爾馬雷隧道最深的部分深度爲180英尺(約合55米),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水下鋼管隧道。

6. 泰晤士河隧道

背景:乍一看,泰晤士河隧道似乎並不特別起眼。相對于其他隧道,泰晤士河隧道只有1300英尺(約合396米)長,75英尺(約合23米)深。但是,它卻是隧道工程史上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裏程碑。

獨特之處:哈沙什介紹說,“泰晤士河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水底隧道,它也是第一條采用盾構技術挖掘的隧道。它是一個重要裏程碑。”在19世紀早期,泰晤士河隧道絕對算得上是一件新穎的事物,遊客必須要付費方可通過或進入隧道內參觀。盾構技術的創始人、法國著名工程師馬克-伊薩姆巴德-布魯內爾甚至曾經在尚未完工的泰晤士河隧道內舉辦音樂會和宴會。泰晤士河隧道于1843年建成,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布魯內爾爵士爵位,以表彰他對工程學的偉大貢獻。

7. 青函隧道

背景:青函隧道長33.5英裏(約合54公裏),是一條連接日本本州與北海道的海底鐵路隧道。青函隧道于1988年建成。

獨特之處:青函隧道位于海面787英尺(約合240米)之下,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隧道。此外,33.5英裏(約合54公裏)的長度也讓它成爲如今仍在繼續使用的最長的隧道。由于該地區不可預知的地質運動以及火山岩結構,因此工程師無法使用隧道掘進機,他們不得不在津輕海峽底下實施爆破掘進。

8. 耶巴布納島隧道

背景:耶巴布納島是舊金山灣中的一個小島,位于奧克蘭和舊金山之間。一條海灣大橋橫跨舊金山灣,並在中間以隧道的形式穿過耶巴布納島,這就是耶巴布納島隧道。

獨特之處:耶巴布納島隧道直徑爲76英尺(約合23.2米),是世界上最寬的人工單孔隧道。隧道開通于1936年11月。相對于它建造的曆史,如此寬的單孔隧道可以稱得上是隧道工程上的傑作。哈沙什認爲,以隧道的形式穿過島嶼要比建造巨大的橋梁更劃算。

9. 滲透隧道

背景:在20世紀70年代,韓國在朝韓邊境非軍事區共發現了三條穿過三八線的不同隧道。1990年,第四條類似的隧道被發現。所有這些隧道都源自朝鮮,據說這些隧道都是朝鮮用于向南入侵韓國的秘密通道。

獨特之處:第三滲透隧道,通常也被稱作第三南侵隧道。這些秘密的地下通道,據說是當初朝鮮准備向韓國發起大規模軍事攻擊之用。這些隧道內部空間非常寬闊,每小時足可通過一個師的兵力。美國專業軍事網站“全球安全網”估計,在朝韓邊境非軍事區可能存在多達20條這樣的隧道。

10)日本東京灣水隧道

背景:東京灣水隧道長約9英裏(約合14.5公裏),其中3英裏(約合4.8公裏)爲海上橋梁,6英裏(約合9.7公裏)爲海底盾構隧道。該隧道開通于1997年。隧道開通後,往來于川畸和木更津兩地的人們每趟行程可以節省大約45分鍾。

獨特之處:在全世界範圍內,橋梁與隧道的結合現象並不奇怪。但是,如果隧道的一部分是建造于人工島上,這種情況就相當罕見。東京灣水隧道就是這樣一個奇特的工程,它的隧道入口就建造于一個人工島上。這個人工島名爲“Umi-Hotaru”,翻譯過來意思是“海上熒火蟲”。該人工島最初是隧道中的一個大型休息區,上面有商店、旅館和一個觀景臺。

http://wuguojie450.blogspot.tw/2011/08/1.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4,397) | 回應(1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西文興村》
此分類上一篇:《世界現代建築史》

橋塌
湘西鳳凰縣橋塌 28死40失蹤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7.08.15

即將通車的湖南鳳凰縣沱江大橋坍塌,造成工人慘重傷亡。當局出動挖土機救援。新華社
知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湘西鳳凰縣,十三日下午發生垮橋事故,造成至少廿八人死亡、四十人失蹤、廿二人輕重傷的慘劇。還有多人被壓在斷垣殘壁下,預計死傷還會增加。
新華社報導,發生垮橋事故的沱江大橋位於湖南鳳凰縣至貴州銅仁地區大興機場的二級公路堤溪段,原本這個月月底就要竣工通車。前天下午四時四十分,工人拆除 鷹架做收尾動作,但大橋突然坍塌。事故發生時,共有一百廿五名工人在施工。截至昨天晚上,坍塌事故死亡人數已達廿八人,還有四十人失蹤,獲救的五十七人 中,有廿二人受傷,其中五人命危。
堤溪沱江大橋,橋身長三百廿八公尺,有四個大跨度,每孔六十五公尺,高四十二公尺。是以傳統工藝的拱橋方式施工,整座橋勢氣宏偉,配合鳳凰古城,建造得古色古香。
目擊者表示,橋垮之前完全沒有預兆,只聽見轟幾聲,就看見大橋慢慢倒下來,數秒之間,大橋就變成斷成幾截。另一位目擊者感嘆說,「早上看大橋還雄偉地站在河面,下午就變樣了,他看見大橋從一邊的一個橋孔開始下塌,然後第二,第三,再中間..然後,嘩一聲,一下子全垮了」。
事故現場一片混亂,數百名工作人員在搜救失蹤人員,到處有人在哭,著急地找尋自己的親人。一名婦人抱著嬰兒在廢墟旁泣不成聲,她說,她丈夫在橋上工作,目前下落不明。一個來自鳳凰縣阿拉鎮團結村的年輕人表示他同村的三個朋友,全被埋在廢墟裡。
現場救難人員稱,沱江大橋坍塌時,很多石頭從空中砸下來,由於其硬度比普通的紅磚要大,傷亡自然慘重。
發生垮橋事故的湘西鳳凰縣,是知名作家沈從文的家鄉,山川秀麗、苗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最美的小城」之稱。縣城裡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巷道和居民區、獨特的吊腳樓群以及沈從文故居等。
由於正值旅遊旺季,許多到鳳凰城旅遊的遊客被垮橋事故嚇得遊興全失,一些女遊客還當場落淚,整個縣城籠罩在悲傷的氣氛之中。當地警方目前已留置建設堤溪大 橋項目的相關負責人,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同時也動員更多人力找尋被壓在石堆下的失蹤人員。但因失蹤工人埋得位置較深,又缺少食物和淡水補充,生還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
2007-08-15 13:10:23
阿楨
秦漢時期 世界最大木橋出土【世界日報
2013.01.14

渭橋遺址。圖/擷自中新網陝西考古人員在西安未央區渭河南岸河灘陸續發現兩組5座橋梁遺址,規模巨大、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內涵豐富,是迄今所發現的最大的秦漢木梁柱橋梁遺址,也是現知同時期世界最大的木構橋梁。
中新社報導引述考古專家稱,根據出土的木樁,推測渭橋的長度在880米以上,橋樁寬度為15.4米,實際橋面寬度應遠大於此。該橋始建於秦代,一直延續到唐代,使用時間逾千年,其橋梁的堅固程度令人驚嘆。
報導稱,文獻記載,位於漢長安城北側的渭橋,是通向京師大道上的重要建築。如漢文帝入京繼位大統、南匈奴單于歸順入京等重要大事均發生於渭橋之上,使渭橋在具有無可替代的交通地位外,同時具有很高的文化內涵。
五座渭橋遺址中,有一座正對漢長安城北牆洛城門,稱「洛城門橋」;四座正對漢長安城北牆中間城門廚城門,稱「廚城門橋」。
報導指出,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廚城門橋可能是著名的中渭橋遺址,在秦、漢、唐時期不僅是社會經濟、文化、軍事行為的重要通道,也是絲綢之路從漢長安城出發後的第一座橋梁,承載著巨大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在渭橋遺址發現並得到妥善保護後,若干以渭橋為背景的典故、事跡,就有了確切的「原生地」。
對此,考古部門建議開展古橋博物館的籌畫工作,將各相關古橋統一規畫,建設與渭橋本身級別相應的,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中國古橋博物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634954.shtml
2013-01-15 10:34:51
圖博館
愛在廊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_HvZPzFd88

愛在廊橋

  以中國的稀有古老劇種,迄今300多年曆史的北路戲以及壽寧縣獨特的民俗民情事象為背景,展現了生活在古樸的邊陲小鎮上人們樸素的生活和執著的溫暖。
2011年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獲獎)
最佳故事片(提名)
最佳美術(提名)
最佳音樂(提名)
  2010年3月18日上午,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審批的電影《愛在廊橋》正式開機。據悉,這是我國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彩色故事片。這部由壽寧縣委、縣政府,福建電影製片廠,福建省藝術攝影學會,八一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製,由國家一級導演、 “全國十佳女導演”陳力執導、斥資千萬的彩色電影故事片《愛在廊橋》,是陳力導演繼心戰史詩大片《誰主沉浮》後,匠心獨運,劇組創作陣容強大,班底優秀大腕雲集,實力雄厚,並啟用了兩岸三地多位演技派演員,在新片《愛在廊橋》中將壽寧縣特有的風土人情、廊橋文化、北路戲文化與壽寧縣民俗、民風、民情的歷史人文底蘊結合起來,盡量多地體現壽寧縣特色風情和文化內涵。
  我國首部展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的藝術故事影片《愛在廊橋》在壽寧縣影劇院獻映。《愛在廊橋》在第三屆海峽論壇廈門主會場、福州分會場、寧德分會場上映以來,以其古樸的自然風光、獨特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令眾多觀眾為之傾倒,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盛讚。
  10月22日晚,第20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安徽合肥舉行,電影《愛在廊橋》獲得最佳導演獎,著名女導演陳力憑藉《愛在廊橋》捧得金雞百花獎最佳導演獎杯。
  影片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北路戲、壽寧廊橋文化、民俗景觀為原型,講述了北路戲劇團演員林福坤、林長天、依妹、阿旺、秀蓮等藝人對北路戲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淒美感人的愛情故事。人們在欣賞這部藝術影片的同時,彷彿回到久遠的時代,影片風格純樸寧靜,風光旖旎,讓人沉醉忘返。片中廊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呼喚人們全力投入到對傳統文化的營救保護工作中去。
  《愛在廊橋》由福建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壽寧縣委、縣政府,福建省藝術攝影學會,以及央視電影頻道等單位聯合攝製,總耗資1000多萬元。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9219.htm
2015-09-28 07:18:48
圖博館
客家圍樓認養需謹防放養 2015-11-27 紅網

  韶關市始興縣有249座160多年的客家圍樓,由於長年缺乏維護,漸漸變成廢墟。為更好地保護圍樓,該縣嘗試讓有財力且對保護歷史文化感興趣者來“認養”圍樓,對其進行修復和維護,也可進行活化利用。目前新一輪“認養”已經開始。(11月26日《南方都市報》)
  始興縣這片圍樓始建於清朝咸豐五年,距今已有160年曆史了,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還在其中一處古堡題寫匾額,電視劇《圍屋裡的女人》也在這裡取景。由是觀之,這片圍樓稱得上是悠久的歷史古蹟,理應得到較好保護。然而,現實的境況是,由於政府財力、物力、人力的有限,多數圍樓得不到保護,散落各處少人關注,漸成斷壁殘垣。
  “無人房屋易坍塌”。縱然這片圍樓都納入了保護範圍,如果無關居住、無人打理,長此以往圍樓也會變成“危樓”。為此,始興縣政協副主席廖晉雄提出了通過民間“認養”的方式來保護圍樓。無論從文物保護的意義,還是旅遊開發的角度,這種方式都值得點贊推廣——既可以解決文物保護經費短缺問題,還可以對圍樓進行活化利用,帶動地方旅遊發展。
  然而,筆者在為“認養”方式點讚的同時,也感到一絲隱憂:即“認養”圍樓必須加強監管,不能任由堡主“放養”,否則的話,不僅破壞了文化傳承,而且容易埋下安全隱患。
  一是加強堡主教育,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圍樓文物不同於普通建築,它的本質屬性是文化遺跡、國有財產。堡主的“認養”並不意味“圍樓”物權的私有化。
  二是加強監督管理,杜絕安全隱患。當下,各地用市場化方式對文物進行保護和開發,取得了較好效果。但由此也帶來一系列問題:過度開發破壞文物外觀、過度裝修割裂文物脈絡、經營不相關業務損害文物形象、亂搭亂建留下安全隱患。近年來由此引發的文物火災、古蹟坍塌、文物損毀屢見不鮮。
  欣慰的是,始興縣政府已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並且在《圍樓認養意向書》和《圍樓認養協議書》中規範了業主、認養人和監管單位三方的權利和義務。我們期待著三方能夠在合同條款下,履行好自己的義務。尤其是作為監管方的縣博物館,必須加強監督管理,防止“認養”變成“放養”,最後割裂了文脈,埋下了安全隱患,造成新的文物破壞。

另詳參【圖博館】:《石橋村》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胡同面孔》 《中國塔》 《中國廊橋》
2015-11-28 11:30:31
圖博館
日本保存的唐建比中國多?榫卯結構被日本發揚光大?2016-2-7 觀察者網編輯

  日本保存的唐建比中國多?榫卯結構被日本發揚光大了?近日,因為大V@林萍在日本 在微博推薦日本伊勢神宮、奈良的東大寺等全榫卯結構建築,有網友開啟了“知乎”模式,好好深究了一下這些問題。
  “在日本,有很多木製房子、神社、寺廟都是用榫卯結構連接起來的,代表性的我覺得有伊勢神宮、奈良的東大寺等,強烈推薦你們去看看啊,全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古人真是太牛逼了,榫卯結構傳到日本後,被日本發揚光大。 ”
  @林萍在日本誇完日本建築的榫卯結構後,前新京報記者@吉四六又在評論中稱:“ 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不在中國,在日本。日本保存的唐建比中國多。 ”他還稱,“古蹟人家保存就是比我們好啊。我們有文革,有無數的戰爭。這有啥好說的?以後怎麼包裝是以後的事。現在就是沒人家包得好。”
  真是這樣嗎?對所謂“日本唐建”,網友@包容你個大頭鬼很是不以為然。
為了給“日吹”潑冷水,他立刻指出:“日本兵庫縣念佛宗無量壽寺的翻修中,造像是中國雕刻大師佘國平做的,小木做、木雕、帷幄是中國東陽和莆田工匠做的,聖德太子殿、五重塔的彩畫是韓國人做的。”
  說到日本人自己翻修唐建,@包容更是批評:“飛鳥白鳳+奈良風吧,翻修無數次修到最後樣子全變了,抬樑式大木架換成和式小屋組,'壁璫耀彩、玉額含輝'換成原木紅土色,算哪門子的唐建。”
  他還貼出了金閣寺的翻修對比照片:
  而日本在翻修姬路城大天守時,恨不得把料整個換一遍,如果在中國,早就被罵造假古董了。
  就“包裝”問題,他還指出,日本戰國時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天守閣,如今已是鋼筋混凝土帶電梯。
  對中國的自卑源於孤陋寡聞
針對“咱們想修復也得有原構造才行啊!”的說法,@包容表示,中國研究唐建原構造很多,不提“修舊如舊”的古建,上海寶山寺、知也禪寺、西安青龍寺灌頂壇等等,都是非常棒的當代唐式木構建築,自卑源於孤陋寡聞。
  為了說明中國修復唐建的水準,他舉例了美術大師餘國平所作的凌雲寺四大天王木雕。四川樂山凌雲寺建於初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618—626),早於樂山大佛的建造,是中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2016-02-11 11:07:12
圖博館
據觀察者網了解,凌雲寺聘請了全國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分別雕刻殿堂門飾、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及觀世音菩薩塑像,聘請中央工藝美院的劉斌教授設計“樂山大佛修造歷史”浮雕長廊。整個大雄寶殿所用木材無一根雜木,全是緬甸柚木(呈暗紅色,用手觸摸冰涼無比,質感堅硬的珍貴木材),它們不僅質地堅硬,而且具有防腐、防蟻、防潮等特點,是上等的廟宇建築用木。
  最後,做一點小科普工作。中國傳統木匠為什麼用榫卯結構不用釘子?前土木工程師,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馬前卒表示,一方面因為佛寺不用鐵器(凶器),另一方面是當時的釘子強度也不可靠,不是現在質量穩定的鋼釘。由於木工是總承包,他寧可信任自己直接能控制的質量體系,他有能力挨個檢查木構件的強度和加工精度,但他並不知道鐵匠們是怎麼打製釘子的。
  此外,據網友介紹,榫卯並不是中國特有的,談榫卯就有民族主義的自豪感,這其實有些過,木材作為最原始的建築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發生,而不是中國的傳統特色,埃及也同樣很早很早出現了榫卯結構。
  在現代家具中,更多混合金屬以及其他材料的出現也逐漸替代榫卯的功能。比如以前是鐵的連接件,逐漸被合金如鍍銅、鍍鉻,鋅鐵合金等鋼性更強而且不生鏽的金屬替代。機床加工更加能夠保證連接件的精度能夠精確的微米的誤差。
............
  回應
 公知和大V們的臉被打腫了麼?
 公知和大V們的臉非常厚。厚顏無恥
 在他們眼裡,外國沒有酸苦辣,沒有一點不公,沒有一絲缺點,那是心中的天堂,好像自己一到外國就登上人生的巔峰。然而可笑的是,這種人往往沒啥本事,只能在網上刷刷帖來滿足自己對天堂的幻想。
 某些人說的中國文化傳承在台灣在日本在韓國,那是因為某些人對中國文化的孤陋寡聞,沒見過大天的井底之蛙。中國那麼大,某些人估計連自己的所在的城市有什麼文化古蹟都不知道,卻在網上一副指點江山,鄙夷天下的樣子,把自己的自卑奴性當炫耀的資本。
 他們既不愛中國,也不是真正的愛外國,如果他們真到了外國,發現外國也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轉過頭來罵外國的
 說到底,那種人屬於只能同甘不能共苦,自私自利又好吃懶做的主,他們不愛中國也不愛美國,只愛自己,對工作,對家庭也一定不忠,也不值得被人愛
2016-02-11 11:07:46
圖博館
人艱不拆啊!在中國,文人已經混的像坨翔了,人家胡言亂語博點關注,掙點小錢過生活而已。你們這些理科生又何必拆穿呢!
 這點,古建築吧里有過很多討論,其實假古董問題,恰恰是中日對歷史建築的態度的問題,在日本其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古建,因為日本的建築基本上都是在不斷翻修變化中的,幾個比較著名的上漆可以說是年年都在重新上,大結構甚至在幾次大修之後會面目全非,至於木結構的建築水平本子肯定是不如我們的。而且那東西也不是唐式,只能說是受到唐代大量影響的日本本土建築。這種什麼唐代文化在日本就是忽悠。不過當年老祖宗選擇木頭作為建築材料的時候本來就是不准備讓建築天長地久的,應該是不斷使用,變化的。現在把古建當做文物保護起來,但是卻極少有興建的情況,對中國傳統建築發展是很不利的,特別是傳統民居的消亡實在令人痛心。這點本子在民間對自己建築文化保留和發展方面是可以學習的。
 應該還是漆吧主要是鮮紅色的。
 其實,那個不是漆,而是跟中國古人抹牆壁用的一樣,是白灰…… 通常由熟石灰、藻膠、麻絲和勻,然後密封發酵後使用。為了防水,還會在局部抹上油……
 日本有漆抹牆。但很少。多數是素面的。其次就是塗白灰的。特別是日本的城防建築,塗上厚厚一層的白灰,也有防火的考慮。而且,因為日本多地震,磚牆更難修建,故而藉用了中國的夯土牆技術,改成類似鋼筋混凝土那種密集的竹條編制的牆,然後塗上厚實的泥巴。所以,需要再塗上白灰進行裝飾。漆在日本很貴。而且,日本的漆樹品種多數不適合製漆,他們是將種子採集起來製造蠟燭的。
 日本的古建築很多,但遠遠沒有某些人鼓吹的那麼多。因為,二戰的時候,美國把日本燒了一便(這就不算日本人自己燒的、拆的了)。除了 ​​京都那種特別保護的城市、皇居那種有特別意義的區域或其他根本不值得的丟燃燒彈的分散建築。大部分的日本古建築都被燒成了灰。故而,日本現在能看到的大部分所謂的古建築,其實都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重建的……更別說大阪城天守閣那種江戶時代就燒毀了,現代重建還裝上了電梯的假古董了…… 我覺得,現在中國大量修假古董的風氣,很大程度,就是受日本影響的緣故吧.
 木結構的持久維持需要長期的維護,這點和石頭建築不同,如果停止維護木結構很難撐過幾百年
 其實,石頭建築也一樣。停止維護的石建築也照樣難以撐過幾百年…… 石建築最大的麻煩是難以在抗震性能和經濟性的平衡上與木建築抗衡。
2016-02-11 11:09:54
圖博館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了保證能抗擊大地震(例如中國每幾十年就來一次的八級大地震),一座佔地一百平米的磚塔或石塔,牆體就要佔掉四五十平米。而木塔不會超過十五平米。也就是說,僅僅就建材一項,就超過木塔的五倍(單位體積的材料價格)以上。這也是中國古代,磚石建築相對較少的原因。磚在中國的大量使用,其目的也更多是為了彌補木材的防火防水性能不足,而不是取代木材。
 中國古代的防腐技術很高超的,木結構一樣可以長久。而且這個結果很容易實現換梁換柱。
 杉木集成材,價格不會很貴,很多日本建築師都在用這種材料,還是國內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結果相關產業沒發展起來。
 杉木只能做門窗和廉價家具,那玩意太鬆軟。
 現在極少興建傳統木質建築的原因不是因為沒人喜歡,而是沒幾個人興建得起這樣的房子,不信的話可以去建材市場打聽一下鋼筋水泥砂石和木材的價錢(蓋房子可是不能使用廉價的香杉木方子的,用不起黃花梨也得用桐木柚木之類)。而且民居也不會追求桐木柚木,結構多用台樑式。那些是官式建築的做法
 去過黃鶴樓,本想進去一看,走到近前一看都是鋼筋水泥的。算了還是不看了,還不如看我自家的房子,還不要錢。
 中國的黃鶴樓是原來的木結構老樓早沒了,新建了一個混凝土的新樓。日本的那個相當於把原來的木結構老樓給拆了,再重建了一個混凝土的新樓。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6_02_07_350615.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後/現代建築 選最醜建築? 《台灣的世界級》 《偉大建築奇蹟》 《國外後現代建築》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胡同面孔》 《台灣敬字亭》 《台灣廟宇‧古厝圖鑑》 《新葉村》 《西文興村》 《梅縣三村》 《石橋村》 《中國塔》 《中國廊橋》 )
2016-02-11 11:10:14
圖博館
浙江溫州捐給台灣一座2500萬新台幣的廊橋又被質疑是“文化統戰”

之前成龍曾向台北故宮捐贈“圓明園12生肖獸首”銅頭複製品,被台灣某些人士指責是“統戰工具”,還潑了紅漆,寫下“文化統戰”字樣。如今,浙江溫州將“量身訂做”捐贈台灣南投縣一座造價約2500萬新台幣(約合人民幣500萬)的廊橋,又被台灣議員質疑是“文化統戰”。
  據台灣“中央社”2016.4.6報導,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的珍貴文物“廊橋”有望現身南投,陸方規劃出資在南投縣興建復刻版廊橋,最快今年底可完工。
  浙江省溫州市台辦副主任張振宇表示,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廊橋數量眾多,被稱為“中國廊橋之鄉”,當地現存30多座明清朝代的古廊橋,泰順縣泗溪鎮下橋村“溪東橋”等15座泰順廊橋,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次捐贈以溪東橋的姐妹橋“北澗橋”為新建藍圖。張振宇說,廊橋以木拱結構為主,橋上有頂遮蓋,可保護橋樑,同時供民眾遮陽避雨、休憩、交流、聚會,希望透過廊橋捐贈,增進兩地情誼,並讓泰順廊橋文化在南投綻放光芒,成為兩地文化交流平台。泰順廊橋的工藝之美若能現身南投,將可增加觀光亮點;廊橋捐贈由溫州市全額負擔,造價約需新台幣2500萬元,並由當地廊橋工藝師來台督造,縣府將積極尋找合適地點規劃興建,若順利,最快今年底可完工。
本來是兩岸之間文化交流的好事,但總有人覺得我們“居心叵測”。
  據台灣自由時報7日報導,南投縣議員陳昭煜表示,廊橋的形成,在大陸有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背景等,縣府應考量引進縣內是否能融入在地環境?在設計上能否與在地文化結合?若為了贈送而贈送,硬將充滿中國風的廊橋塞到台灣,不免讓外界產生“文化統戰”聯想。
  至於議員對廊橋無法融入台灣環境的質疑,相關人員表示廊橋在設計上,除了主結構考量安全性,尊重當地有經驗的造橋師傅,在雕刻、彩繪與屋簷形式等細部方面,則會融入南投在地文化特色。
  回應
不吸取教訓瞎逞能
不如送導彈,導彈統戰!
有錢沒地方花嗎?捐給灣灣幹什麼?

另參【圖博館】:《中國廊橋》 《花橋榮記》 別再施捨台灣 向中國說不
2016-04-08 09:48:58
圖博館
鄱陽湖明代“千眼橋”修復完成系中國最長湖中石橋2017-02-20觀察者網

建於明代的江西鄱陽湖“千眼橋”日前完成首次大修,用的還是花崗石等材料,修舊如舊。由於“千眼橋”豐水期沉沒在鄱陽湖底,枯水期時才露出“真容”,當地文物部門在從去年底時抓緊時間,歷時兩個多月,終於完成工期對遊客開放。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千眼橋”修建於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當時歷經五年建成,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位於江西鄱陽湖都昌縣多寶鄉至九江廬山市的湖床上。橋長2657.2米,是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橋面寬0.82米,由長條形的花崗石鋪成橋面,松木大樁深深地插入湖泥中支撐橋體。因為洩水孔多達948個,所以被稱為“千眼橋”。
在古時候,千眼橋是鄱陽湖兩岸的必經之路。在橋建成之前,兩岸百姓往來,漲水時可以渡船,枯水期時則只能靠淌水踏泥通過,可以說苦不堪言。明代崇禎年間,都昌籍官員錢啟忠提出集資修橋,一呼百應,歷時五年終於落成,後人又把這座橋稱作“錢公橋”。明清時期這座橋是兩岸民眾便捷來往的交通要道。
如今,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兩岸群眾往來早已不再依靠“千眼橋”,它卻變成枯水期時鄱陽湖上的一道獨特風景,吸引著各方遊客前來參觀。
“由於長年浸泡於水中,加上泥沙沖擊,古石橋橋身曾損壞嚴重。”都昌縣博物館館長佔禮軍此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維修工程從去年12月就開始,為期2個月,由文物部門撥專款90萬元,對橋墩、橋面進行維修加固,“仍然用花崗岩等材料,修舊如舊”。
19日,正值枯水期的鄱陽湖星子站水位僅有8.28米。當日,已有不少游人在修復完工的橋上拍照遊玩。
通過無人機鳥瞰“千眼橋”,一橋橫跨枯水期的遼闊沙洲,綠色的水流蜿蜒北去,很是壯美。
  回應
也就是說,明朝時鄱陽湖也有枯水期!攻擊三峽大壩的人可以閉嘴了!
明末是小冰河期~~降水量確實少
橋墩明顯是木頭!
有“幹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兩三年。”的說法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2_20_395131.shtml
2017-02-21 22:55:27
圖博館
美媒:CNN評世界上24座最美大橋中國5座大橋上榜2017-08-28 新華網

  近日,美國媒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了世界上24座最美大橋,從羅馬帝國的橋樑古蹟到新加坡最新的“DNA橋”。
  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作為世界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式吊橋,共耗資72億港幣,於1997年通車。青馬大橋作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的一部分,於1999年榮獲美國建築界“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
  杭州灣大橋
  杭州灣大橋在建成之時輕鬆登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寶座。大橋將寧波到上海的路程縮短了120公里,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帶動了杭州灣新區的發展。在橋型上,設計者採用了西湖蘇堤的形態,集交通、觀光於一體。為兼顧杭州灣水文環境特點,“長橋臥波”的設計將大橋平面勾勒成S形曲線,優美、活潑的橋型讓司機和乘客在行車、坐車時產生愉悅心理。不僅如此,大橋的護欄還分為彩虹7色,每種顏色覆蓋5公里,自慈溪到嘉興海鹽分別為紅、橙、黃、綠、青、藍、紫。
  南浦大橋
  歷經三年建設,於1991年通車的南浦大橋是浦東開發的標誌之一,工程總投資8.2億元,橋下可通行5.5萬噸級巨輪。大橋造型剛勁挺拔、簡潔輕盈,景色壯麗。入夜大橋採用中桿照明,主橋用泛光照明,在鋼索的根部有投光燈,將光射到橋塔上,光彩奪目。
  盧浦大橋
  盧浦大橋主拱截面世界最大,為9米高,5米寬,橋下可通過7萬噸級的輪船。盧浦大橋在設計上融入了斜拉橋、拱橋和懸索橋三種不同類型橋樑設計工藝,是目前世界上單座橋樑建造中施工工藝最複雜、用鋼量最多的大橋。
  由於盧浦大橋位於上海2010年舉辦的世博會會址的中軸線上,因此鑲嵌在盧浦大橋拱肋上的觀光平台,是鳥瞰世博會址的最佳觀景點。
  三江風雨橋
  榜單中最後一個出現的中國橋樑是獨樹一幟的三江風雨橋。建於1916年的三江風雨橋位於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橫跨潯江,總長398米,寬16米,最高18米。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雄偉風姿,結實牢固,猶如長龍橫臥於江面之上,承載著侗族數百年的人文歷史。橋墩以青石砌成,橋面鋪設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長廊,覆以瓦頂,還建有樓亭五座。樓亭呈方形,多角重簷,共有房檐五層,層層而上,形似寶塔,氣勢宏偉。長廊和樓亭的瓦簷、柱頭都雕花刻畫,秀麗玲瓏,頗為壯觀。
2017-08-29 09:06:53
圖博館
海外媒體人:中國建橋技術是“中國製造”閃亮名片

  中新網武漢2017.9.5電“中國的建橋技術已經打造成了一種品牌,橋樑設計不僅注重實用功能,在後期的橋樑維護上也進行完善的規劃,這種工匠精神讓人感動與驕傲。”在參觀完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後,美國《華盛頓中文郵報》社長金浩靜發出感慨。
   5日,來自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新西蘭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9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世界上建橋最多的企業——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參觀考察。
   在當今國際橋樑大舞台上,中國建造的大跨度橋樑數量佔世界總量一半以上。數據顯示,目前世界建成跨度1000米以上的懸索橋有28座,中國占11座;世界目前在建的主跨1000米以上懸索橋有13座,中國占9座;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橋有21座,中國占17座;世界已建跨度420米以上拱橋有12座,中國占9座;世界已建跨度250米以上預應力混凝土橋樑有20座,中國占12座。
   樑式橋、拱橋和斜拉橋的跨徑,中國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中國橋樑”已成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和彰顯綜合國力的重要符號。從東部沿海到西藏高原,從冰封北國到旖旎南疆,遍布著中鐵大橋局設計建造的橋樑。
   當天,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團一行走進中鐵大橋局武漢橋文化博物館參觀。據介紹,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創下了當時同類型橋樑在跨度、速度、活載、橋面寬度上四項世界第一,榮獲國際橋樑大會“喬治·理查德森大獎”;其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承建的楊泗港長江大橋係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橋,為國內跨度最大的懸索橋。
   在海外,中鐵大橋局已在坦桑尼亞、贊比亞、摩洛哥等十餘國家和地區修建了30餘項工程,得到了所在國家和地區的高度認可。
   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刊》總編輯捷克佳表示,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需要工程來支持實現。看到中國在橋樑設計、修建方面有如此驕人的成績,感到非常高興。他說,中鐵大橋局的項目目前已走向非洲、東南亞,相信未來會走得更遠;回去以後,他將對中國建橋技術、矚目成就進行大力宣傳,讓世界對中國製造、中國技術刮目相看。
   參觀結束後,海外華文媒體紛紛題字寄語。美國《中美郵報》總編輯屠新時寫道:中國中鐵大橋局雄視全球。《澳門月刊》社長兼總編王定昌寫道:中國中鐵大橋局,世界之名片。海外華文媒體紛紛鼓勵中國建橋技術作為“中國製造”的名片擦得更亮。
  回應
厲害了,我的國!
確實值得國人自豪!
2017-09-07 11:00:45
圖博館
中國超級橋樑遍及亞非歐美,正在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

據光明日報2017.9.17報導,橋,是空中的路,是人間的彩虹。
茫茫伶仃洋上,一座長達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橫空出現,猶如長龍臥波,又似蛟龍躍海。2017年7月7日,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跨過珠海、連接澳門半島、通向香港大嶼山,終於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預計今年底,大橋將全線通車,屆時,從香港到珠海只需30分鐘車程。
北盤江大橋,坐落在雲南宣威與貴州水城交界處,橫跨雲貴兩省,全長1341.4米,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主跨720米,垂直高度和橋樑跨度均屬世界罕見。去年底通車後,這座大橋曾被BBC(英國廣播公司)記者用“難以想像”等詞語來形容,一度讓國外網友“炸了鍋”。
如今,鳥瞰中國大地,一座座大橋橫跨江河湖海、深山峽谷,讓天塹變成了通途。
跨越珠江入海口,虎門二橋正在加緊施工,兩座超千米的懸索橋同步建設,全長接近13公里,建成後,將打破珠江口兩岸只有一個通道的瓶頸,極大緩解通行壓力;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過千米的公鐵兩用橋樑,建成後,從南通市區到上海市區只需1小時左右車程……
  港珠澳大橋效果圖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有公路橋樑805291座,總長4917萬延米,分別較2012年增長91898座和1254萬延米;安徽馬鞍山長江大橋、浙江嘉紹大橋、南京長江四橋、崇啟長江大橋、江西九江長江二橋等項目順利建成。
昔日,錢塘江大橋炸毀又復建、武漢長江大橋舉全國之力完工……這些艱辛至今歷歷在目。而現在,我國已在世界橋樑建設領域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在高鐵橋樑、大跨公路橋樑、跨海大橋等建設中,不斷刷新世界紀錄。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長橋中,中國占據6座,分別是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東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嘉紹大橋;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拉橋,中國占據7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懸索橋中,中國占據6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拱橋中,中國占據6座……
“中國已開啟了超級橋樑建設的時代。”中國交建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如此感嘆。
  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資料圖
  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橋”也開始走向世界。
2017-09-18 12:33:48
圖博館
2014年12月,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首個大橋工程,當地人民親切地稱之為“中國橋”,成為橫跨多瑙河的美景;
2016年4月,由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和中國中鐵大橋局聯合承建的基甘博尼大橋開通運營,這座橋連接坦桑尼亞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區與海洋資源豐富的基甘博尼半島,全長680米,主跨度200米,橋面寬32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橋,結束了當地百姓只能乘渡輪或繞道的歷史,被坦桑尼亞民眾譽為“東非最壯觀的橋”“東非第一大橋”;
2017年7月6日,中國援馬爾代夫的中馬友誼大橋5個主橋承台全部施工完成,意味著大橋主橋部分建設進入可控階段,這座大橋連通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和機場島,預計2018年8月實現通車。
  實際上,在砥礪奮進的五年裡,中國橋樑的成長,與我國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相伴相隨。正如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所說,從一座橋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當地工商業的榮枯和工藝水平。從全國各地的修橋歷史,更可看出一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情況。
  “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新階段,我們更需要開放的心態,既要有勇氣把世界先進技術請進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尋求新的突破;又要有底氣拿出自己的精品,讓我們的工程走出去,贏得世界的信任、接納和尊重,這才是我們的姿態。”林鳴說。
  回應
 勞民傷財,不止一次曝光許多山區大橋都是領導為功績、為油水而建的,倒不如建起更好的學校、免費的體育館。
 說的不好,太不真誠了。直接說:別修橋了,錢給我!——多爽快?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橋樑核心軟件依舊用的是國外的。這意味著橋樑基礎理論、結構安全等方面,還是掌握在某些發達國家手裡。
 奇葩理論。且不說國內用的最多的橋樑設計軟件是依托同濟大學的同豪橋樑博士,就是這些橋樑設計軟件也不是核心。橋樑設計軟件不過是輔助工具,如同過去橋樑設計專家手裡拿的計算器,圓規,尺子一樣。真正的核心是橋樑設計的思路,實地調查的天量數據,以及對多年建橋的經驗,還有就是橋樑建設需要的設備,材料,熟練工人,這些才是兔子基建魔的核心。
 以此類推,只要需要電腦完成的工作,中國沒有一項是強的,因為需要在windows環境下來完成。
 中恐輸系列
 是不是因為發明了二進位制,中國人就是永久的第一軟件大國了?
 是不是因為發明了火藥,中國人就永久的成為第一武器強國了?
2017-09-18 12:35:17
圖博館
斜張橋養橋…新台幣堆起來的2017-10-04聯合報

斜張橋因夜間照明成了地標,但迷人的風景代價不低;苗栗縣的雙塔柱斜張橋新東大橋,兩年前花了兩百多萬除鏽,每三至四年還要花費十幾萬元檢修鋼纜,橋上四千顆LED燈雖保固三年,但全數更換得花上百萬元,平時較易故障的是照明系統電腦訊號分配器,修一次至少六、七萬元。
 台中市結構技師公會創會理事長林明勝說,斜張橋、景觀橋的一窩蜂現象,就像先前流行的天空步道,熱潮過了就知道,原來有錢蓋橋,不一定有錢維護,因為要維護的細節不少,鋼纜的使用年限一到還得全部換新,所費不貲。

見政績卻不見美學 我們需要這麼多斜張橋?2017-10-04 聯合報

台灣新的「一窩蜂」現象,是各地高聳塔柱搭配鋼索的斜張橋,專家不諱言,這種創造「景觀」、看得見的政績,是地方首長最愛。雖有人認為,斜張橋有避免橋梁被豪雨沖垮的風險,已是未來趨勢,但學者提醒,一窩蜂的結果就會變得沒特色,興建時要注意美學,勿破壞天際線。
 細數全台各地斜張橋,最早從跨越新店溪的光復橋、跨淡水河的重陽大橋,到台北大直橋、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台中「沙鹿之翼」人行陸橋等,都是斜張橋。
 備受矚目的新北市淡江大橋,是由英國已故建築師札哈.哈蒂設計,高聳的橋塔側身在淡水河口,被形容彷彿翩然佇立的舞者,橋還沒動工已成討論焦點,完工後更是世界級的台灣新地標。
 南二高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目前仍是亞洲最長的非對稱單塔斜張橋;從高雄大樹跨入屏東縣境,看見河面上倒Y字形的塔柱,沿著鋼索往外眺望,豁然開展的高屏溪床襯得橋身更加雄偉。
 文化大學景觀系主任郭瓊瑩說,一窩蜂蓋同一種型式的橋梁或建築,就彰顯不了特色,建議橋梁型式還是因地制宜,該低調時就不必拔地而起;橋梁是單一建築,應透過視覺景觀模擬分析找出景觀衝擊缺失,才不會蓋完才後悔。
  回應
是「選票」重要,還是「美學」重要,這還用說嗎?!
2017-10-04 11:43:39
阿楨
重慶716根竹子橋 獲英國建築界奧斯卡獎 2019-12-26 聯合報

重慶一處只有三百人左右的小村子裡,建了一座20米長的小竹橋,遠看甚至有些土,但竟獲得2019年英國RICS中國年度大獎評委會特別獎。
被稱為「建築領域奧斯卡」的RICS(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學會),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更是整個建築行業中專業認可的最高成就。重慶這座看似毫無特色的毛竹橋,獲得大獎的主因是,最普通但也最別致的特點,它取材自村裡隨處可見的竹子,沒有絲毫鋼筋水泥的痕跡,沒有任何橋墩,卻能牢牢地架設於溪水之上。
村裡人經常用毛竹做農具,背簍、竹篩,但用竹子造橋,很多人起初也不相信,甚至認為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這座取名「一心橋」的橋,是用整整716根毛竹搭建而成,不僅屹立溪水上任憑風吹雨打不動搖,而且至少可存活20年
新華網報導,建造這座橋的是一個叫邵長專的年輕人,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北京清華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及重慶大學等研究團隊的成果。十年前邵長專跟著學校到雲南的貧困村發現很多學童都要涉水過河才能上學,而且水流經常湍急非常危險,冬天還得脫下鞋襪在冰冷的河水過河,他心想如何能幫助這些孩童。
邵長專回學校後與團隊開始研究,世界三分之一的竹子都在中國,人們卻總在和木材死磕,相比樹木,竹子只要三五年便長好了,更不用昂貴的運輸。但中國的竹子品種就有250多個,為了找出最合適的竹子,邵長專和團隊花費了整整五年時間,最終找到了毛竹,不僅在許多農村隨處可見,更重要的是,隨風搖擺的毛竹,僅僅巴掌大的小竹筒,能承受15噸的重壓。
此外,為了讓竹子「長命」,不被風蝕、蟲蛀、水沖發黴,他們更是做了無數次試驗,只希望讓竹子活得更久一點,過程中數不清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在經歷過各種高溫處理後,能毫無傷害地被使用至少20年。且在老師傅們的協助下,讓薄脆的竹子變得像木頭一樣堅實,最終成功在重慶渝北區興隆鎮杜家村搭建這座竹橋。
2019-12-27 08:11:33
樂威壯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3 07:39:22
阿楨
全球建築圈刮起“中國風” 2021-04-06 文匯報

全球知名建築網站Ar chDai l y於近期公佈了2021年度建築大獎的名單,中國專案奪得5席,證明了“中國風”在全球建築圈佔據了越發重要的話語權。
中國風Chinoiserie,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蘊含大量中國元素並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這種風格早在17世紀末已流行於歐洲,至今仍被運用在服飾、音樂、電影、建築、家居等領域。
但當下中國風不再是淺層次的元素組合或符號拼貼,而是一門根植於中國土壤的設計哲學。既有寄情於山水間的“陽朔竹林亭臺樓閣”,也有位於河谷地貌中的“金樽堡”,還有一座“七舍合院”。

中國風--維基百科

中國風的「中國」主要指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世界,除了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也是相關的創作題材。

新中式建築_百度百科

新中式建築,是中式建築元素和現代建築手法的結合運用,從而產生的一種建築形式。該建築形式在沿襲中國傳統建築精粹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現代生活價值的精雕細刻。

新中式裝修與中式有什麼不一樣?

中式:是從古代宮殿的建築藝術風格上提煉出來的中國古典建築室內設計風格。中式風格更多的利用了現代手法,把傳統的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的標誌出現。
新中式:是提煉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精髓,搭配如今時代背景下人們對藝術的追求。新中式延續了清明兩朝中國古典的家居設計,並提煉其經典元素加以豐富和簡化,摒棄了傳統空間中等級、尊卑的思想觀念,空間配色上也很輕鬆自然。

疊合與融通:近世中西合璧建築藝術 2015/03/01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21-04-07 09:11:25
阿楨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中國現代建築理念,在與西方對話中“失語”是不爭的事實

【按:2023-09-26,上海來第二屆即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建築設計界的泰斗程泰甯曾直言:建築界,從教育、理論到實踐,仍然深深打著西方的烙印。本文為程泰甯院士在2014年11月在由中、日、韓三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亞洲國際建築交流研討會”上所作的主題發言,後被收錄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
程泰寧代表作:南京博物院 中國海鹽博物館 浙江龍泉青瓷博物館
1.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建設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國建築的現狀,似乎與這一發展進程不相匹配,“干城一面和“缺乏中國特色”的公眾評價,突顯了我們所面臨的困境。
2.近百年來,中國現代建築雖然有不少學者、建築師,以至政府官員,在反思的基礎上,宣導過“民族形式”“中國風格”等,但由於缺乏有力的理論體系作支撐,只是以形式語言反形式語言,以民粹主義反外來文化,其結果,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最後無疾而終。
3.從20世紀後半期開始,以“語言”為本體的哲學認知與後工業社會文明相結合,西方文化出現了一種從追求“本源”,逐步轉而追求“圖像化”“奇觀化”的傾向。反理性思潮盛行,有的藝術家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新奇”,“只有作品的形式能引起人們的驚奇,藝術才有生命力”。他們完全否定傳統,認為“破壞性即創造性、現代性”。
4..實際上,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學者一直在進行中國哲學和美學體系的研究和探索。例如從王國維先生提出“意境”作為一種美學範疇,試圖建構一種具有東方特色的美學體系;近年來,李澤厚提出了以“情本體”取代西方以“語言”為本體的哲學命題。
  回應
西方拱門石柱雕塑各城市也是雷同俗套,現代建築都是鋼筋混凝土蒙個玻璃——設計個外形怎麼就分東西方了?只要作品讓大家都覺得眼前一亮,就是好設計!
既然談到建築的本源,用中式符號替代西式符號未見得就是文化自信吧。傳統的建築形式源自建築技術,材料的局限性,是一種具有內在合理性的東西。基於鋼,混等等現代材料的現代建築,卻要生搬硬套那些傳統建築符號,那只不過是對於本源的東施效顰罷了。
2023-09-29 07:59:3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