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是「膏」?那螃蟹不是「小」了嗎?
什麼跟什麼!如此說文解字簡直是侮辱台灣本土文化!
問題是誰先自辱?不只政客邪者專家,連正港的台灣人也如此自辱: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304508/2007092005515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7083320/20071020053136/
別瞧不起《髒話文化史》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440447/20070517073208/
蝦米是「碗糕」?【聯合報07.11.08 記者薛荷玉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要女立委不要講「碗糕」這個詞,指「查某人講很難聽」。台中教大台語文系主任洪惟仁說,這個詞原本是「什麼大便」之意,因碗糕的形狀、顏色與大便相近,才用作「大便」的避諱字,改說「什麼碗糕」,是不禮貌、不文雅的用法,但不算是粗話。
但台灣文學作家、台華雙語辭典編製人楊青矗認為,「大便說」不通。他說,大部分的人寫「碗糕」就寫錯了,其實是「碗膏」,也就是碗底下黏黏稠稠的那種東西,用來指男性的精液,「這就是粗話,因此,杜部長才會說女性不應該講。」
也是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的洪惟仁認為,把「糕」諧音為「膏」,用來指精液,「太牽強了,兩者完全沒關係,那雞蛋糕也是粗話嗎?」
洪惟仁說,就像一般人說「大貓」來代替「虎」,「鳳爪」代替「雞爪」,說「碗糕」用來代替難聽的「大便」而已,「不只是女性不應說,男女都不宜。」
啥米碗糕是俗話 不是髒話【聯合報07.11.09廖慶樑/公(南投市)
是什麼碗膏(啥米碗糕)是俗話,不是粗話,更不是髒話。
閩南語寫成文字,最大的敗筆在於不求用字的精確,而以同音字表述,「啥米碗糕」真正的寫法似應為「什麼碗膏」,膏者糊狀之物也。過去將食物以杵臼搗擊,今 天用果汁機將各種水果、食物打成糊狀都稱為膏。「膏」已失去原來的形狀,無法分辨原來是什麼東西。什麼碗膏就是碗裡裝的是什麼東西,難以分辨;引申為無法 分辨、不清楚時的疑問句,諸如:汝講什麼碗膏?瓶裡裝的是什麼碗膏?並不是什麼粗話、髒話,與米田共更扯不上關係。什麼碗膏,最多只能說是難登大雅之堂的 俗話而已。杜部長,你實在想太多了。
近年來政府提倡本土教育,加強母語教學,對於閩南語的用字遺詞,教育部應該加強研究,用最正確與最優雅的文字來表達文句。例如:
「隨便」閩南話稱「請裁」,就是「請你裁示,我沒有意見。」的意思,多麼文雅。
「騙小的」常常被寫成「騙肖仔」,肖仔就是瘋子,這句話一般用在兩人對話,當懷疑對方不講實話時所說,如果是「騙肖仔」,那豈不是罵自己是瘋子嗎!實際上應該是「騙小的」,尊稱對方是老大,自謙是小的,所以說:「你是在騙小的我嗎?」這是多麼的文雅謙虛。
「攲」音ㄑㄧ,是傾斜的意思。攲料就是不正的、傾斜的。國語用傾斜大家都懂,但是閩南言成「攲去」,要用「攲」字,就比較少人知道了,不是嗎?
「爽快」是指快樂而言;但是「爽」這個單字是不能亂叫的,記得小時候喊爽是會被老人家「敲頭殼」的,爽是指男女交媾時的快感而言。現在不論是男的、女的,大家都隨便亂喊,這個字才是粗話、髒話。
諸如此類,教育部應該加油,好好的去考究。
(楨:難道要<書同文說同音><字同義>?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872376/2007052306412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251303/20070722061151/
呂秀蓮飆:「拐」,很奧妙的台語【聯合報07.11.13記者鄭任汶
副總統呂秀蓮用嘴巴拐選票說,引發朝野的議論,呂秀蓮昨天下午忍不住怒氣沖沖的回罵說,她那個「拐」是非常奧妙的一句台語,不懂台語的人就不懂,「你就承認你不懂就好了」,她是針對演講術在講。
面對外界詢問,幾乎被惹毛的呂副總統回說,不要再這樣子了!隨即憤怒的離開,進入會場。
呂秀蓮昨天下午應邀出席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六十屆醫師節慶祝大會,媒體詢問到,高雄市女豬肉販阿珠事件,呂副總統也回嗆說,她不值得再跟她(阿珠)講了吧!她可以指出很多證人講,當時狀況是怎麼樣,她為什麼要對一個…。
氣到講不下去的呂秀蓮接著氣呼呼的說,不願意再講她了,媒體要哄抬她,要幫她做生意,就幫她做生意好不好?
呂副總統還說,不要在那裡製造更多的假話、假事件出來,經濟部可以告訴我們,豬肉價錢沒有上漲,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那有人一定要講上漲,那就算了。
轟馬英九愛牽拖「小」 阿扁俚俗台語又脫口...
2007-11-18 /TVBS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陳總統昨(17)天晚上對馬英九砲火猛烈,但愈罵愈直接的陳總統,講了一句批評馬英九很會「牽拖」的台語,讓很多人嚇了一跳,第一個直覺是陳總統怎麼爆粗口?到底這句台語怎麼解釋?聽聽台語專家怎麼說。
總統陳水扁:「不要每次都輸了,就要牽拖小又牽拖沘。」
就是這句話,讓聽得懂台語的人忍不住冒汗,再仔細聽聽陳總統砲轟馬英九的最後這一句「就要牽拖小又牽拖沘」,台語專家方南強表示,男人的體液叫做「小」,「沘」就是鼻涕的意思,鼻涕跟小的是類似比較粗俗的話,他認為對一個總統來說講這種話是不太好。
單純說牽拖就好,硬要在牽拖後面加上這兩個字,台語專家認為是不雅而且低俗的用法,不過也有人為陳總統說話。台語專家楊青矗就說,那個「小」、「沘」是不好聽的話,但是通常的語言。
到底是不恰當還是想拉近和民眾距離?多數民眾的看法倒是很一致。
民眾:「以他的身份,我覺得不應該講這些。」
民眾:「比較粗魯的人在講的,比較鄉土比較粗魯人在講的,總統說這個不適合。」
民眾:「我家的都是綠的,可是這樣還滿低級的。」
看來過於通俗的台語,在許多民眾的心目中,不只沒辦法拉近距離,反而可能影響一國元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