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07 05:47:37| 人氣1,00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看不見的城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過書商的下列文宣,我突悟《看不見的城市》(時報,1993)的譯者為何是: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曾任輔大社會系、華梵建築系、實踐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一一王志弘了,原來《看不見的城市》是本探討城市結/解構學的小說(60年代中期起,卡爾維諾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

本書引用一個混雜了史實(忽必烈)和小說《馬可波羅遊記》的典故,其實正好點明了卡爾維諾跨越虛實分界,允許讀者多重解譯、多所思辨的「用意」。
書中共有五篇故事,這些故事的出現順序,依其標示法和出現章序,有一種結構性的關係,除了第一章和第九章各有十個故事外,各章有五個不同主題的故事,並依序每章出現一個新的主題,依標題排起來,正好是五四三二一的順序。這種有秩序的安排反映了結構主義與符號學的形式趣味。

無聊的文字遊戲罷了!如仿我前評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帕慕克之下文:
《黑色之書》比起前評《新人生》書中反覆講的抽象式書呆話,更多的是賣弄支離破碎的土耳其近代史尤其是伊斯坦堡的政治和城市史之具體知識,當然還有三流的追殺情節、以及蹩腳的愛情故事,整本厚達五百頁的《黑色之書》連《新人生》三百多頁中前幾頁的文字魅力也沒。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554585/20070924060932/
《我的名字叫紅》更多的是賣弄支離破碎的土耳其中古(野)史、伊斯坦堡的政治和城市(野)史、尤其是細密畫之具體知識,當然還有三流的追殺情節、以及蹩腳的愛情故事,整本厚達五百頁的《我的名字叫紅》難得下列較具文字魅力的引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690507/20070926063235/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更多的是賣弄支離破碎的中亞的中古城市(野)史,還有忽必烈和馬可波羅無趣的對話,以及看似具體其實是抽象的城市之記憶、欲望、符號、眼睛、名字、死亡、貿易、隱匿~等。

是嗎?那為何有人會說: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已斷斷續續的讀了幾遍。每每看累,便感有異物堵住心口。深呼吸。那麽那麽深。卻一樣呼不出,也吸不進。那麽。開機寫點什麽吧。無章無節,總是淩亂的。遲遲未完成。
初讀時難免會質疑,爲何語言不通的馬可與可汗可以溝通如此長久卻不覺得累。也許恰恰就是因爲他們所交流的客體正是這些個“看不見的城市”。
   起初,我一直等著要看他試圖怎樣去定義“城市”。翻過大半,卻被弄糊塗了。糊塗的同時卻又漸漸明了他所要講述的其實並非城市本身。…
隨著暢快的行文,我愈加迷惑他的意圖。很急切的希望他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然而,他似乎總是在逃避。但隨著迷惑的加深也就漸漸脫離最初的問題。這時,就會突然相信,沒有明確的定義是因爲根本無法定義,也就根本不需要定義。恍然大悟無非就是這種感覺。他在始終拒絕明確定義的同時也給出了最簡單的答複:“這並非由于她們都同樣真實,而是由于她們都同樣是假想的。前者包含了被當做必需接受的東西,但其實尚非不可或缺;而後都被想象爲有可能存在,但瞬間之後就再也不可能了。”我就這樣被他說服了。也開始不想要那個明確的定義了。
   這也許就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致命魔力所在了。起初它搞得你一頭霧水。你以爲它是雜亂的,但是不知不覺的卻被它引導著走啊走,仿佛進入一個魔陣。突然間沒了方向,卻又同時突然間發現四面八方都是前方,到處都是出口。心胸一下子暢通無阻了。
  轉過身,也就明白爲什麽語言不通的兩個人可以交流的如此樂此不疲了。正是因爲“馬可對于所走訪過的城市的描述具有這種特色:你可以在思想中漫遊、迷失,停下來乘涼,或者徑自跑開。”
當讀到《看不見的城市》的末尾的時候,一場夏夜的急雨驟下。外面那些乘涼的人被驚擾著跑回家去,一列沈重而明亮的城鐵逆行馳過。卡爾維諾寫到潘特熙萊雅的時候,如此描述:潘特熙萊雅的外面還有外面麽?或者無論你向外走多遠,只能從一個過渡區走進另一個過渡區,卻永遠無法走出去?當我合上書,完成整個閱讀後,發現自己也是陷入了如此一樣的困境。
  可能這是一首詩,一首給城市的最後的愛情詩。可能是一部短篇小說集,通過一個寬泛的主題聯絡起來。但也很有可能,它是一個人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一個個夢境,在講述的時候他神情專注,眼睛盯著對方。
  而且,對方很容易被帶進這些夢境。然而當他們醒來,他們發現自己的眼睛已經忘掉了夢裏的圖片,他們所聽到的所有話語也從耳朵裏流了出去。他們一臉的茫然,不知道該確認什麽,該懷疑什麽。…
http://www.xiaoshuo.com/jsp/bookcomment.jsp?id=0015331

那又如何?前評《我的名字叫紅》,有人不也讀的:
《紅》爲什麼會這樣紅?細讀全書,便不難找出答案。懸念小說的精湛結構抓住了讀者的心理。…小說的高超之處還在于敘說。故事中所有的人,活人和死人、男人和女人,都在說話,甚至連狗、樹和金幣都要“我來說兩句”。書中無論“活物”與“死物”,都具備奇妙的生命,靠著他們的經曆與觀察,詳盡地告訴了讀者每一條的蛛絲馬迹。…哲思小說的典範哲理牽動了讀者的思緒。《紅》不僅是一部愛情詩篇,更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哲思小說。珠玉般的詩文、引人入勝的旁征博引、糾結羅織的故事,讓人爲之折服。
其實:在講述方式上,所謂的多人物視角,使得它有了炫技的成份,這樣的炫技也是特別的武斷,並沒有什麼有含量的特點在其中,無非是講到了誰,誰主要參予在事件中,便由誰擔當了那個我,況且這個“我”的口吻和語境,始終是服務于作者的,…

這我有同感,卡爾維諾和羅蘭.巴特等這類寫手,之所是二、三流的結/解構主義者,就是不知用藝術性文字或邏輯性文字(如傅柯之著作)來寫文字擅長的東西,硬是要仿後現代影像才擅長的支離破碎,後現代的解構之精義不在支離破碎的形式,而是要以藝術性文字或邏輯性文字之內容來解構現代主義的一元中心論。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029309/20070511062702/
如果卡爾維諾真要展現人與城市的結/解構之情感之文字藝術,就讓主人翁來趟城市的記憶、欲望、符號、眼睛、名字、死亡、貿易、隱匿~等結/解構之旅,而非剪貼支離破碎的枯文而成。
關於文字與影像之別,可參考我館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甕中人》《惡女書》,更何况《甕中人》《惡女書》還有華麗炫耀之文字可欣賞,而《看不見的城市》的下文有啥?會迷上者,真有解城市意義之謎的樂趣嗎?我看是旣不懂小說又欠城市學研究者之盲從和好奇罷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04/2005091719171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39/2006082807012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050268/2007091606073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119693/20070917060228/

馬可波羅描述他旅途上經過的城市的時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話,但是韃靼皇帝聽取這個威尼斯青年的報告,的確比聽別些使者或考察員的報告更專心而且更有興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別人的土地而使版圖不斷擴大,除了帶來驕傲之外,跟著又會感覺寂寞而又松弛,因爲覺悟到不久便會放棄 認識和了解新領土的念頭。黃昏來臨,雨後的空氣裏有大象的氣味,爐子裏的檀香木灰燼漸冷,畫在地球平面上的山脈和河流,因一陣暈眩而在懶散的曲線上顫動,報告敵人潰敗的軍書給卷起了,藉藉無聞的君主願意歲歲進貢金銀、皮革和玳瑁的求和書給打開了封臘,這時候便有一種空虛的感覺壓下來。我們這時候在絕望中發覺,我們一直視爲珍奇無比的這個帝國,只是一個無止境的不成形狀的廢墟,腐敗的壞疽已經擴散到非我們的權杖所能醫治的程度,而征服敵國的勝利,反而使我們繼承了它們深遠的禍根。只有馬可波羅的報告能夠讓忽必烈汗從注定要崩塌的圍牆和塔樓中看出一個圖案細致、足以逃過白蟻蛀食的窗格子。
城市和記憶之一
從那兒出發,向東走三天,你便會抵達迪奧米拉,這座城有六十個白銀造的圓屋頂、全體神祗的銅像、鋪鉛的街道、一個水晶劇場,還有一頭每天早上在塔樓上啼叫的金公雞。旅客熟悉這些美景,因爲他在別的城市見過。然而這城市有一種特別的品質,如果有人在九月的一個黃昏抵達這裏,當白晝短了,當所有的水果店子門前同時亮起多色彩的燈,當什麽地方的露臺傳來女子叫出一聲”啊!”他就會羨慕而且妒忌別人:他們相信以前曾經度過一個完全相同的黃昏,而且覺得那時候快樂。……
城市和欲望之一
描述朵洛茜亞有兩種方法:你可以說,它的城牆上聳起四座鋁質的塔樓,七個城門都有彈簧操縱的吊橋可以跨越護城河,護城河的水灌進四條青色的運 河,把城市縱橫劃分爲九個區域,每一區有三百座房屋和七百個煙囪。記住每一區的適齡女子都要嫁給另一區的少年,而兩人的父母會交換兩家各自專利的商品—— 香檸檬、鱘魚子、星盤、紫水晶——然後你可以根據這些事實,推論出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而找到你想知道的任何答案。或者,你也可以說,像引領我的那 個騎駱駝的人一樣說:”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有一天早晨來到這裏,街上有許多人匆匆走向市場,婦女都有好看的牙齒並且坦率望進你的眼睛,三個兵士在高臺上吹響小號,輪子在周圍轉動,彩旗在風裏飄揚。這以前我只認識沙漠和商隊的車路。在後來的歲月裏,我又回頭審視了廣大的沙漠和商隊的車路;現在我知道,那天早上本來有許多通路讓我走向朵洛茜亞,這條路只是其中之一。”……
城市和標記之一
你在樹木和石頭之間走了許多天。你的目光難得停留在什麽物體之上,而且只有在認清那物體是另一物體的標記之後才會停留下來:沙上的腳印說明有老虎經過;沼澤宣示一脈流水;木芙蓉花意味著冬天的終結。其余一切都是靜默的、可以替換的;樹和石只是樹和石。
旅程終于抵達塔瑪拉。你沿著街道深入,兩旁的牆滿是伸出的招牌。你眼中所見的並不是物件的本身而是意味著別些物件的、物件的形象:鑷子是牙科診 所;耳杯是酒館;戟是軍營;天平是雜貨店。雕像和繪著獅子、海豚、塔樓、星子的盾牌:某種——誰知道是什麽?——以獅子或者海豚或者塔樓或者星子作爲標記 的東西。別些標記警告你不准在某些地點作某些事(駕車進入小巷、在亭子後面小便、在橋上以魚竿垂釣)或者准許做某些事(給斑馬淋水、打木球、焚燒親友的屍體)。寺廟門上的神像都表明各自的屬性——羊角、沙漏、水母——讓信徒看得清清楚楚以免錯念祈禱文。沒有招牌或圖像的建築物,可以憑它們的形狀以及在城裏 排列的位置面認出它的作用:皇宮、監獄、鑄幣廠、學校、妓院。攤子上陳列的貨物也一樣,”他們的價值不在于商品本身,卻在于作爲標記所代表的別些東西:繡花的束發帶代表典雅,鍍金的轎子是權力,書籍是學問、腳鐲是淫逸。你遛覽街道,它們仿佛是寫滿字的紙張:這城說出你必須深思的每一件事,叫你複述它講過的話,而在你自以爲遊覽塔瑪拉的時候,其實不過在記錄它用來剖析自己各個部分的名詞。
無論城的真正面貌如何,無論厚厚的招牌下面包藏著或者隱藏著什麽東西,你離開塔瑪拉的時候其實還不曾發現它。城外,土地空虛地伸向地平線;天空張開,雲團迅速飛過。機緣與風決定了雲的形狀,此刻你開始著意揣摩一些輪廓:一艘開航的船、一只手、一頭象……
馬可波羅繼續執行任務,隨著季節的轉換,他學會了韃靼民族的成語和部落方言。他的報告如今是最精確最詳盡的,能夠回答任何問題,滿足一切好奇心,大汗最多也只能期望這樣。然而,每次得到有關某個地方的消息,皇帝都會想起馬可最初所作的手勢或者用以代表那地方的物品。新的資料從那徽章圖形中得到 新的意義,同時也爲徽章增添新的意義。忽必烈想,帝國也許只是精神幻覺的一幅黃道十二宮圖。
”如果有一天我熟悉了所有的徽章,”他問馬可波羅,”是不是就可以真正擁有我的帝國呢?”
威尼斯人回答說:”汗王,別這樣想。到了那一天,你只是許多徽章中的一枚徽章罷了,”……

本想再評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和《帕洛瑪先生》,但實在乏味了!

台長: 阿楨
人氣(1,007)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妬》
此分類上一篇:《勝利者一無所獲》

塵俠
~...仿佛進入一個魔陣。突然間沒了方向,卻又同時突然間發現四面八方都是前方,到處都是出口。心胸一下子暢通無阻了...~

聰明 有時反而因此誤導判斷...
如果
身處之地像是遊戲裡的&quot魔王迷宮&quot
那可別就此鬆懈喔~
每一扇門的後面可以是出口
更可能掉入水池中(對於水性不佳的人甚至形同深淵)
2007-11-07 11:46:24
版主回應
善讀
沒盲從楨某偏評
2007-11-08 06:26:53
塵俠
~如果有一天我熟悉了所有的徽章,”他問馬可波羅,”是不是就可以真正擁有我的帝國呢?”
威尼斯人回答說:”汗王,別這樣想。到了那一天,你只是許多徽章中的一枚徽章罷了,”……~

由這一段對話可以得一結論---
真正的旅者 用心去看旅程中的一切
相對於攻城掠地 開疆闢土
一心生硬地只求不斷逞其征服慾望的君王而言
他的視野會來得較為廣闊---
心有多大 世界便有多大
2007-11-07 15:15:36
版主回應
善讀
沒盲從楨某偏評
2007-11-08 06:27:09
無憂
留有餘韻
也分很多種體裁吧

有美國作家的份嗎
2007-11-07 22:05:54
版主回應
餘韻啊
如色聲香味觸之感
人各殊

當然有了
比如有人就認為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了不起的蓋茨比》)很有餘韻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29/2005092910135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94/20070124085433/
還有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後評)
2007-11-08 06:43: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