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級 核動力航空母艦(上圖為林肯號)
排水量:滿載93900噸。
規格:全長1091.9英尺(332.8米),艦體全寬134.2英尺(40.9米),飛行甲板全寬253英尺(77.1米),吃水37.1英尺(11.3米)。
艦載機:24架格魯曼F-14A雄貓式戰鬥機、24架麥道F/A-18大黃蜂式戰鬥機、10架格魯曼A-6E闖入者式攻擊機、4架格魯曼KA-6D闖入者式空中加油機、4架EA-6B徘徊者式電子反制機、4架格魯曼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10架洛克希德S-3A/B維京式反潛機、6架塞考斯基SH-3H海王式或SH-60B海鷹式直升機。
裝備: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器3具、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3具(CVN 70為四具)。
航速:2具壓水式A4W/A1G核子反應爐(280000軸馬力),四軸,航速30節以上。
美國軍方在60年代展開了中途島航艦的代替計畫,由於勇往號(Enterprise CVN 65)核動力航艦的發展成功,海軍方面幾乎一致認為以新建核動力航艦來取代中途島級航艦--雖然其建造經費十分驚人,即使富裕如美國也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在經過一連串的討論後,尼米茲號(CVN 68)核動力航艦終於在1966年7月1日獲得建造經費,但是這項計畫卻因某些因素而再三地拖延,問題最後雖然克服,尼米茲級各艦亦順利完工,卻已較最初的計畫慢了幾年。其服役時間如下:尼米茲號於75年5月3日,艾森豪號於77年10月18日,文生號於82年3月13日,羅斯福號於86年10月25日,林肯號於89年11月11日服役。至於建造中的3艘,華盛頓號、史坦尼斯號、美國號分別在93年、95年及97年完成。
尼米茲級飛行甲板的尺寸和配置與小鷹級(Kitty Hawk)的最後一艘甘迺迪號完全不同,若與勇往號相比較,由於核子反應爐的減少,因此尼米茲級機庫下甲板艙間的配置較勇往號進步許多,其推進系統分為兩部,中間以彈藥庫隔開,航空燃油容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在正常情況下足供16日之需),艦上另有大量的軍需品及倉庫。尼米茲級的戰鬥力極為強大,但這也需要大量的裝備與眾多的人力來維持,目前每艘艦上載有86架飛機與6286人,這使尼米茲級航艦成為一種大資源的集合體,更是戰爭中最具吸引力的目標!當然這些龐然巨艦的造價也極驚人,例如在83會計年度所訂購的2艘總價達65億5900萬美元(83年的幣值),而這尚不包括艦載機的經費)。
尼米茲號至少將服役至2020年,其餘各艦則可能服役至更長的時間。
http://www.caep.cetin.net.cn/chg/America/americahkmjnmz.htm水母趕走航母 五角大廈震驚【聯合報╱李大明/加州聖地牙哥九日電】
美國海軍最新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正進行忙碌的維修保養,清除被吸進艦上壓縮機的浮游生物。這些以水母為主的浮游生物在前次遠航期間,幾乎使這艘巨艦陷於癱瘓,此事已受到海軍高層高度關注。
「雷根號」航空母艦上次訪問澳洲布里斯班時,漂浮在當地海面的水母被大量吸入該艦空氣壓縮機的進水口,造成嚴重淤塞,動力系統效能因此大減。突如其來的狀 況使「雷根號」不得不停止艦上一些非戰鬥部門的運作,以保持返航所需的動力。為避免港灣裡的水母繼續被吸入,美國艦隊更被迫提前一天離開布里斯班。
這艘巨艦被輕如鴻毛的浮游生物「縛住了手腳」!從五角大廈到海軍太平洋艦隊,各級指揮官與科研專家都被這一消息所震驚。鑑於戰雲密佈的波斯灣也是水母廣泛繁殖的海域,研判船艦行動可能受到多大影響,遂成為高層的新議題。
軍方專家日前提出警告,由於地球氣候變暖、營養物質排放增加,水母與其他浮游生物在許多海港、湖泊、河流迅猛繁衍,這一趨勢已很難逆轉。考慮到浮游生物主 要在水面聚集,專家建議船艦設計作一些必要的改進,例如可將壓縮機進水口的位置挪到船底龍骨附近,以求減少吸入各種雜物。此外還可以噪聲與圍網防止浮游生 物靠近船體。
美最新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器可隨時出動各型戰機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效果圖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甲板佈局圖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模型
東方網2009年9月9日消息:自去年美軍宣佈開建全新設計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後,這艘未來的“海上巨無霸”一直頗受關注。今年6至7月間,美國《大眾機械》雜誌採訪組受新航母主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邀請,前往建造現場——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實地探訪,揭開了首艘“福特”級航母(CVN-78)的神秘面紗。
“就像建造迪斯尼樂園”
雖然五角大樓一年前才正式宣佈建造新航母的消息,但相關計劃自上世紀末便在醞釀中,某些部件的設計工作2000年就開始了。《大眾機械》採訪組到達船廠時,天空正飄著朦朦細雨,只見露天場地中擺滿了鋼制隔板、成堆的鋼管和數百噸艦體組件,就像某個巨人將自己的玩具船拆散了撒落一地。一同前來的《海軍學院世界戰鬥艦隊導航》雜誌主編艾利克·沃特海姆不禁感嘆:“這就像建造一座迪斯尼樂園一樣!”
作為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戰艦,“福特”級航母開工前的設計工作是最關鍵的部分。航母如此複雜,幾乎不允許出現任何設計錯誤。如果這類差錯沒有被及時發現,一個小缺陷就可能導致數百萬美元打了水漂,並可能引發超支、難以通過驗收等連鎖反應。
這點從相關預算就可以看出端倪。CVN-78總價格140億美元,研究與開發費用就佔了50億美元。美國海軍官員表示,隨著設計模型的建立及製造工藝的成熟,在建造第二艘新航母時,可節省大量研發費用和建造時間,造價將降低到60億美元。
美國上一次設計航母還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憑著紙墨和木質模型完成了大量設計工作。而今,設計過程中的絕大部分製圖、計算、檢驗工作都可以借助電腦輔助設計(CAD)軟體完成。採訪組就親自體驗了這樣的場面。他們被帶到一個“會議室”內,房間中央放著一個高約2.4米的大螢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造船專家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聚在一起討論,像極了電影《星球大戰》中絕地武士開會時的場景。
老面孔下藏著新性能
隨行的美國海軍官員表示,新航母在外觀上與現役的11艘“尼米茲”級航母沒有太大不同,但其內部變化卻是驚人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福特”級對蒸汽的依賴大為減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採用了改進後的核動力系統。據介紹,該艦預定採用新型A5W壓水堆,其功率大、結構簡單,配合13800伏的區域直流配電系統,可產生3倍于“尼米茲”級的電力。新艦電能傳輸功率大、可靠性高、通用性好,可滿足推進裝置、飛機彈射器以及高能武器系統的需求。
老式航母上的所有事情幾乎都離不開蒸汽——加熱船艙、烘乾衣服、海水淡化、發射艦載機,都依靠核反應爐產生的蒸汽能量。因為容易破損造成泄漏,這些蒸汽裝置需要一大批專業人員操作閥門、讀儀錶及維修機器;而“福特”級的同類系統大部分直接以電力驅動,需要的人員大為減少,能量利用效率也明顯提高。
用電力替代蒸汽動力的另一個優勢體現在飛行甲板上。老式航母的蒸汽彈射器不能起飛太重的艦載機,因為後者需要足夠的加速度才能升空,所以,航母經常需要提高航速以借助甲板風幫戰機起飛。“福特”級擺脫了這種局限,它採用以電力驅動的新式電磁彈射器,不僅減少了佔用空間,而且無需提前預熱,能應付各種緊急戰況。加之其推力輸出可以精確控制,故適用於不同飛機類型。
由於採用了現代化設計,“福特”級在其他方面也優於老式航母。在外觀上,新航母改進了島式上層建築,充分考慮視野、指揮、飛行控制、各種雷達和通信要求;另外,很多新概念武器也將裝艦,包括電磁導軌炮、高能鐳射武器、高能粒子束武器等。
“十萬噸級怪物”受質疑
儘管“福特”級的建造熱火朝天,但它的未來仍有一些不確定性。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必須小心翼翼地進行施工並評估工程進度,以免出現問題而被監督部門叫停造成延期——延期帶來的超支問題,正是這類巨型項目的頭號大敵。加之“福特”級耗資驚人,自然容易招致反對,一些國會議員就質疑說:“我們當前的敵人主要是恐怖分子、小股遊擊隊和簡陋小船上的海盜,為何還需要這樣十萬噸級的怪物?”
另一個圍繞新航母的熱門話題與建造時機有關。“我們對未來威脅了解得足夠多嗎?”沃特海姆說,“比如,到2060年是否還會存在載人戰機?我們仍然處在十字路口。”這位軍事雜誌主編的觀點代表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新航母今後是否一定派得上用場?既然歷史上不乏類似的先例——譬如上世紀初戰列艦取代鐵甲艦,二戰時航母又使戰列艦光芒黯淡,再過些年,又有誰能保證不會有更新式的戰艦誕生呢?屆時,花費鉅資打造的“海上巨無霸”會不會來不及發光發熱就被取代呢?
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m/20090909/u1a4644495.html
蘇聯爲什麽沒有蒸汽彈射器
蘇聯的鼎盛時期是一個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軍事大國。但我很納悶爲何像蘇聯這樣各種先進導彈,核潛艇,宇宙飛船都能造出來的國家卻只有那麽區區幾艘中小型的滑翹式航母,跟美國的超級航母根本沒法比。是蘇聯對航母不重視呢,還是蒸汽彈射器的技術含量真的這麽高以至蘇聯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研制。謝謝
提問者: jiangshuit - 實習生 一級 最佳答案蘇聯不是沒有彈射器,在烏克蘭的Nikta訓練中心就有彈射裝置,前蘇聯海軍航空兵曾成功彈射過Su-33和Mig-29K在Nikta,但技術不過關.
一、原蘇聯沒有采用彈射起飛確實是因爲技術不過關,而不是什麽在北冰洋無法使用。不過當時原蘇聯的蒸汽彈射器已經接近完成了,並且確定用在瓦良格的後續艦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上。技術上的困難導致了原蘇聯只得在庫艦上用滑躍起飛,而只能把彈射起飛用于後續艦。可惜的是,蘇聯一解體,就一切完蛋了。
二、蒸汽彈射器的最大難點在于開槽漏汽和密封問題,這依靠一個國家的治金工業水平。美國主力裝備的C13蒸汽彈射器用柔性鋼帶作爲密封材料。這幾年電磁彈射器逐漸成形,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我想,如果我國確定用彈射起飛方式,倒是可以考慮直接用電磁的,避免出現化了大筆錢和人力搞攻關,最後弄出個落後東西。畢竟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沒有多少繼承性。電磁彈射器與電磁炮倒是一脈相承,電磁炮肯定是未來火炮發展的主流。
三、航母艦載機用彈射起飛最早是美國人想出來的,蒸汽彈射器則是英國人的發明。大家一聽到彈射器,馬上就想到是蒸汽的。其實在蒸汽彈射器出現之前,有壓縮空氣、火藥、液壓等各類彈射器。第一代彈射器是氣動轉盤式彈射器。
四、對滑躍起飛,許多人有個誤解。就是滑躍起飛比彈射起飛要消耗更多燃油,因此航程就要短很多。這和垂直起降飛機用垂直方式起飛比滑躍起飛要耗油的誤解一樣。雖然滑躍起飛的常規戰鬥機在起飛時要開加力,但這個時間很短,耗不了多少油。再說了,早期的F14A彈射起飛也要開加力呢。滑躍起飛的飛機比彈射起飛的航程要短的真正原因是,爲了滿足達到起飛條件,艦載機要減重。像蘇33,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但在航母上,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6噸。
五、對于彈射起飛與滑躍起飛孰優孰劣,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俄羅斯人早就想用彈射,只是由于赫魯曉夫等白癡的阻撓,最後到原蘇聯解體時還沒有搞出來。蒸汽彈射器雖然技術上有難點,但也不是除美國人外,其它地方人就做不到的。只是需要時間和金錢去攻克這個難題。要是原蘇聯從蒸汽彈射器發明之日,甚至于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蒸汽彈射器的研究,也不至于出現後來年三十養肥豬的局面。
六、滑躍起飛的航母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不能裝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預警機無法滑躍起飛。像卡31和海王之類的預警機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可其效能與E2C沒法比,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另外,不能裝載固定翼反潛機也大大削弱了反潛力量。滑躍起飛的航母的反潛能力僅和直升機航母相當,只能載反潛直升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743579.html
航空母艦彈射器介紹
重型飛機要想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必須有蒸汽彈射器。在飛機起飛前,由位持器鋼圈把尾部扣在一個堅固點上,飛機前輪附近的牽引杆垂落到一個“滑梭”內,滑梭以挂鈎鈎住飛機。滑梭是蒸汽彈射器唯一露在飛行甲板上的零件。飛機前面的甲板下,有兩個平行圓筒,每個至少長45米,筒中的活塞與所有滑梭相連。蒸汽由母艦上的鍋爐輸出,增壓後輸入滑梭。飛機起飛時開足馬力,但被位持器扣住。蒸汽彈射器一啓動,飛機引擎的動力加上蒸汽壓力,使鋼圈斷開,飛機前沖,在45米距離內達到時速250千米。飛機彈射起飛脫離滑梭後,活塞前端的注管就落入水池,在幾米的距離內停頓,滑梭移回原位,推動另一架飛機起飛。母艦上每個蒸汽彈射器每分鍾可推動兩架飛機起飛。通常航空母艦最多裝設4個蒸汽彈射器。
要構件包括三部分:
(1)彈射器做動系統:開口活塞筒體、活塞環、引出牽引部分、U型密封條、導氣管、模度氣動閥門、排氣閥、安全閥、測距儀、壓力傳感器。
(2)彈射器附屬系統:海水淡化設備、貯水池、高壓水泵、鍋爐、加熱裝置。
(3)彈射器控制系統和導流板。
下面,具體介紹如下:
一、海水淡化設備及貯水池
航母即使沒有彈射器(如采用滑躍起飛的),也有海水淡化設備及貯水池,因爲生活用水、機器用水也需要淡水,從陸地上補給淡水只是一些近海防衛型護衛艦的辦法。有了海水淡化裝置,軍艦遠洋作戰能力大大增強,對補給依賴低,而航母是遠洋型軍艦,不能沒有海水淡化裝置。有彈射器的航母,不僅生活淡水消耗量大,而且彈射器消耗量更大,根據美軍記錄:每起飛一架飛機,約消耗1噸淡水。目前,海水淡化技術比較成功的有低壓蒸餾及膜透法。其中膜透法已廣泛用于民用海水淡化水廠。當然,有了淡化設備還必須有貯水池,用于貯備淡水。
二、高壓水泵、鍋爐和加熱裝置
高壓水泵的用途是把淡水從貯水池中抽入鍋爐,以抵消釋放蒸汽而消耗的淡水。由于鍋爐在使用時壓力很高,高壓水泵必須有很高的壓力才能把水補充進去,所以高壓水泵不僅要有強大的動力以形成很高的壓強,而且要有很高的抗壓性,對軋鋼和焊接工藝提出很高的要求。高壓水泵是根據鍋爐內淡水量的多少自動補充的,不過早期的是手動控制的,顯得比較落後。
鍋爐是提供蒸汽的設備,實際上鍋爐就是一個儲能裝置,民用的鍋爐比較多,航母用的鍋爐原理上與民用沒什麽區別,但航母的鍋爐更大、耐壓性能更高,安全標准更高。即使如此,美國與英國航母還是發生過鍋爐爆炸和燙死人的事故。高壓鍋爐對水質的要求也高,高鹽、高硬度的海水根本不能進入鍋爐。鍋爐工作時要消耗大量蒸汽,如果以最小間隔進行彈射,需要消耗航母鍋爐20%的蒸汽。
加熱裝置很多,美國現役核動力航母都是利用反應堆加熱,以保證其有足夠的能量釋放給彈射器。加熱裝置也是受控的,但在戰爭時期鍋爐是不能熄火的,以保證緊急情況下隨時起飛飛機。不能熄火,就意味著鍋爐隨時消耗大量的能源,如果是常規動力航母,其燃料費用十分巨大。美軍之所以發展核動力航母,也是爲了在經濟上節省能源開支,畢竟從長期來看,核動力運行成本較便宜。
三、開口活塞筒體、活塞、引出牽引部分和U型密封條
航母所用的彈射器早期采用閉口活塞,不過需要一個非常長的動力傳動杆把蒸汽能量傳給需起飛的飛機,由于幾十米長(近百米)的傳動杆中間無支點,導致存在傳動杆下垂現象,而且會經常把傳動杆頂彎的事故發生。後來工程技術人員把傳動杆推力改爲拉力起飛,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發現活塞與傳動杆連在一起重量實在太重(大部分重量是傳動杆),由于起飛時間短,蒸汽做功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做在了活塞與傳動杆上,而且停止時還必須用緩沖器。後來工程技術人員采用活塞開口,活塞環的動能直接從開口處把能量傳出去,由于取消了傳動杆,大大減少了重量,也同時提高了效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場彈射器的革命,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2 航空母艦彈射器介紹
當然,由于采用了開口活塞筒,其開口對稱的筒壁就需要相應加厚,否則在蒸汽的高壓下,開口處會增大,導致密封不緊、蒸汽外泄。實際上,除對稱筒壁加厚外,開口活塞筒外壁也要加固。
由于采用了開口活塞筒,最大的麻煩是活塞的密封刀經過開口時的密封問題。其實,彈射器活塞與普通活塞沒什麽兩樣,不過彈射器上的活塞較長一點,一是增強其穩定性,二是由于密封刀必須非常薄,而推力又比較大,所以只有增加密封刀寬度才能解決問題,而密封刀寬度增加了,活塞也需加長一點。不過,雖然活塞長了,重量並不增加多少,原因是其中間是空的(並非完全空,還有部分鋼構),而且活塞爲雙向密封的。
引出牽引部分是通過密封刀與外部件連接起來的,但彈射器最大的麻煩之處就在于密封刀與U型密封條的結合處。由于密封刀經過時必須把U型密封條在接口處頂開,頂開後與密封刀接縫處肯定會泄漏蒸汽,如果U型密封條的密封力很大,密封效果肯定很好,但密封刀阻力也會越大,U型密封條磨損也就越快,所以爲了很好地解決密封、運行阻力及U型密封條磨損問題,美國率先采用了“高壓細流水密封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還會有些蒸汽外泄,但密封刀的磨擦阻力與U型密封條磨損率已經大大降低。不過,不要認爲這樣就完美了,U型密封條磨損仍然是困擾彈射器的最大心病,日常維護與檢修都相當麻煩,雖然一直在不斷改進材質及采用新技術,但至今仍不能令人滿意,美軍對此意見很大。
四、導氣管、模度氣動閥門、排氣閥和安全閥
導氣管是把鍋爐裏的蒸汽導入彈射器,以迫使彈射器工作。模度氣動閥門的作用是控制蒸汽進入的速度。由于氣動模度閥門有開關迅速及開度易控制的特點,所以氣動模度閥門可以控制蒸汽壓力而達到控制彈射器的目的。排氣閥作用是把活塞筒內的蒸汽排出去。安全閥是爲了防止彈射器筒體內壓力過高而采用的保護設備。
五、測距儀、壓力傳感器及控制系統
安裝在彈射器上的測距儀可以精確地測出彈射器位置及彈射器的速度,而兩側的壓力傳感器可精確地讀出彈射器內的壓力,這些數據以極快的速度送入智能控制處理器(相當于PLC)。智能控制器處理這些數據後,准確控制氣動模度閥門,從而達到起飛飛機的目的,也能通過控制氣動閥門使彈射器返回原來位置。
彈射器還裝有其它儀表,如鍋爐水位計、溫度計、壓力傳感器等,這些都要由智能控制器總體控制、統一管理,這樣才能使彈射器效率大大提高。
六、燃氣導流板
在彈射前,艦載機的噴氣發動機已經全速運轉,會向後噴射出高溫高速燃氣流,對後面的人員和器材危害甚大。這時,彈射器後方張起的擋板可使燃氣流向上偏轉,不會噴向後面甲板,這些擋板叫“偏流板”或“燃氣導流板”。一般來講,每個彈射器後面有一組共3塊燃氣導流板。當單發飛機起降時張開正中一塊;當雙發飛機起降時三塊都張開。爲降低燃氣流的灼熱溫度,燃氣導流板後面都裝有供冷卻水循環流動的格狀水管。燃氣導流板要求耐高溫、耐沖擊,能經受忽冷忽熱和飛機降落時的強大沖擊力,加工制造難度很大。
七、其他設備
其實,不要以爲以上這些就是航母彈射器的全部設備,實際上還有彈射器固定裝置、降溫裝置、專用維修工具和專用維修通道等。爲了保證彈射器正常運行,航母上每天有數十人(至少40-50人)爲運行、維護和保養彈射器而忙碌不已。
八、彈射器工作流程
(1)第一步:彈射飛機
當鍋爐的蒸汽可以滿足彈射使用時,模度氣動閥門才能打得開,這時飛機發動機起動,同時彈射器作信號發出,工作側氣動模度閥門打開,同時返回側排氣閥打開,活塞在高壓蒸汽推動下同時通過密封刀推動牽引部分帶動飛機,使飛機高速運行,活塞另一側筒內則因壓力劇增使余氣從排氣閥迅速排出,當達到起飛速度時,工作側氣動模度閥門開閉,同時排氣閥也開閉,由于活塞沒有了外力(蒸汽推力),同時也由于排氣閥開閉,使活塞運行時受到極大阻力而停止。當然,爲了安全起見,返回側還是裝上了緩沖器。
(2)第二步:彈射器返回
爲了彈射另一架飛機,彈射器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返回原位,返回時與上述程序相反,返回側氣動模度閥門打開,同時工作側排氣閥打開,活塞在蒸汽壓力下返回到原位。當然,返回側的壓力沒有彈射側的高,因爲只是讓彈射器回來而已。彈射器返回不同于工作,工作時只要飛機起飛了,彈射器立刻停止,而不管彈射器在什麽位置(當然不能到頭),而返回時則需要彈射器准確地停在起飛飛機的位置上,爲方便起飛飛機,同時以減少起飛時間。
九、彈射方式簡介
艦載機起飛時都利用彈射器軌道上的滑塊把飛機高速彈射出去,而依據艦載機與滑塊的聯結方法,彈射方式可分爲拖索式和前輪牽引式。
(1)拖索式彈射方式是50年代開始使用的老方式,需要8-10名甲板人員先用鋼質拖索把飛機挂在滑塊上,再用一根索引釋放杆把其尾部與彈射器後端固定住。彈射時,猛力前沖的滑塊拉斷索引釋放杆上的定力拉斷栓,牽著飛機沿軌道迅速加速,在軌道末端把飛機加速到直起飛速度抛離甲板,拖索從飛機上脫落,滑塊返回彈射器起點准備下一次工作。
(2)前輪牽引彈射方式是美國海軍1964年試驗成功的。艦載機的前輪支架裝上拖曳杆,前輪就直接挂在滑塊上,彈射時由滑塊直接拉著飛機前輪加速起飛。這樣就不用8-10名甲板人員挂拖索和撿拖索了。彈射時間縮短,飛機的方向安全性好,*作簡便。但艦載機的前輪起落架需要做專門設計並加固,美軍現役核動力航母都采用這種起飛方式。
十、蒸汽彈射器的缺陷
(1)維護成本大,U型密封條更換頻繁而又十分麻煩,對材質要求高;
(2)使用蒸汽彈射器成本大,效率低,配套設施多,系統煩瑣,各個環節要求高;
(3)需消耗大量淡水,美國曾爲此考慮過蒸汽冷凝回收裝置,終因體積大及效率低而取消。
由于蒸汽彈射器存在以上不足,所以美軍對蒸汽彈射器不滿,從而催生了電磁彈射器。不過,電磁彈射器現仍處于研制階段,短期內很難投入美軍現役 !
http://www.airforceworld.com/misc/launcher.htm
時代的不斷變化都在催促著新生的事物發展,戰爭中的武器也在不斷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僅憑過去的那種勇氣和力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了。而做爲集高科技于一體的航母,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革,這些都表現在目前已接近竣工的布什號航母,現已定爲福特級。福特級航母造價達到80億美元,是以往同樣航母造價的一倍以上,顯然,如此重金打造的航母與以往的航母將會有本質的區別。因爲這艘航母不僅使用了電磁軌道炮、激光做爲防禦武器,而且還使用了讓世上所有國家都羨慕的電磁彈射器。
一直以蒸汽彈射器爲自大的美國佬爲什麽抛棄了至今連老毛子都沒有掌握的蒸汽彈射器呢,是什麽迫使自己更換已經用慣了的設備了呢?可見電磁彈射器的魅力之強。其實要論電磁彈射器與蒸汽彈射器相比,用現代的高速列車與蒸汽機相比是毫不誇張的。
首先是效率問題,現役的蒸汽彈射器效率只有百分之五,電磁彈射器高達百分之六十,而且沒有密如蛛網的高溫高壓蒸汽管道維修的噩夢,省人又省錢。在軍事開資龐大的美軍,是有一定意義的。
其次是電磁彈射實應性更好,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具有不斷監視自身的閉路系統,連續調節速度和功率,以便適應每種飛機機型的彈射剖面。 電磁飛機彈射器除具有較大控制靈活性之外,其重量和大小只相當于蒸汽彈射器的一半。消除了高壓、高溫蒸汽管路和閥的迷宮將減少值勤作業和戰鬥危險。由于使用電力電子分系統,電磁飛機彈射系統的維修人員將少30%。 未來電磁飛機彈射系統是模塊化的,因此便于維修和改進時不同組件和分系統的交換.
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和彈射控制範圍,適合彈射飛機的範圍很廣。它將加速飛機的重量約在4.5~45噸,彈射速度在100~370千米/小時之間,控制靈敏度靈活,這是蒸汽彈射器不能達到的。
還能任意調節彈射推力,哪怕是四噸的無人機,那是蒸汽彈射機一彈就碎的輕巧飛行器——訊息戰的新寵,由于彈射動能配置方面的限制,輕型飛機反而更難彈射。而且不能夠彈射當前美軍使用的無人機。而高性能無人機登上航母是肯定的,由于有人艦載機和無人機大小不一,而蒸汽彈射器又沒法調節彈射功率,而且效率太低,一次彈射一般要消耗614千克蒸汽,每次彈射結束都有大量蒸汽被排除,帶走大量能量,其效率一般在4%~6%之間。而電磁彈射系統的效率約爲60%左右,對能量的需求大爲降低。蒸汽彈射器由于功率無法精確控制,在彈射艦載機的過程中,對艦載機的推力上下波動比較大。而電磁彈射系統能夠對彈射過程中的力進行精確控制,另外,蒸汽彈射器在飛機脫鈎後仍然會維持很高的汽缸壓強,對彈射器末端造成極大的沖擊,而電磁彈射系統在與飛機脫鈎後作用力立刻反向,對彈射系統末端的沖擊力遠遠低于蒸汽彈射器。
目前的蒸汽動力彈射器不能夠用于彈射任何現役無人機,而這被認爲是蒸汽彈射器的最大缺陷。信息技術突破性發展以及更輕、更靈巧武器的不斷出現,使無人機在“尼米茲”級航母退役之前就可能上艦執行戰鬥任務。而美國的政治領導層更希望使用無人機作戰,以把人員傷亡、被俘的風險降低到零。
電磁彈射器還可以延長戰機的壽命。電磁彈射器的功率可以根據彈射飛機的尺寸重量進行靈活調節,可用于彈射美國海軍現在以及未來的各種有人飛機或無人飛機。同時電磁彈射器彈射力非常穩定,彈射過程中,其最大力與平均力的比值僅爲1.05,這就大大減輕了彈射過程中飛機機體結構所受到的沖擊,有研究表明,電磁彈射器的這一性能最大可使艦載機的機體壽命延長31%。此外,與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的尺寸、重量可降低50%,對人力的需求將減少30%,全壽命周期費用可降低20%,作戰可用度可提高20%。
電磁彈射系統還有一個蒸汽彈射器不具備的優點,那就是它很容易簡化爲滿足短距起降飛機起飛的助跑系統,能很好地與滑躍跑道形狀配合,可用于輕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上,甚至能夠用在任何采用綜合電力系統的艦艇上。而蒸汽彈射器的汽缸必須保持直線,不可能裝在滑躍甲板上。
另外,電磁彈射系統構成相對簡單。它只用直線電動機進行彈射、制動和使往複車複位,不需要保持常備狀態,在完全關閉的冷態條件下不到15分鍾內就能達到待用狀態。實際將來經驗成熟後時間會更短,而蒸汽彈射器要依靠大量的系統和分系統,有液壓泵、蒸汽、水力刹車、蓄壓器等等,需要你不斷給彈射槽預熱,蒸汽彈射器的機械磨損嚴重,尤其是金屬密封條,每彈射一次都會與此摩擦一次,更換量大。而電磁彈射系統使用的電力電子元件用無接觸的瞬時電磁力,無磨損,可靠性在民用領域已得到檢驗,壽命都在幾萬小時,且具容錯能力。 可見,如遇緊急情況下,電磁彈射器反應速度遠遠優于蒸汽彈射器。而且可靠性兩者根本沒法比。
還有一個是蒸汽彈射器根本無法相比的性能,那就是電磁彈射器最大彈射50噸戰機,最大速度可達400千米/小時,因此它可以在航母無需高速行駛的情況下或無風的情況下起飛戰機。而使用蒸汽彈射器的航母,一旦遇到緊爭情況,就全指望旁邊的伯克級了,所以有人說航母只適宜進攻而不適宜防守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采用電磁彈射將會改變這種觀念。
顯然,有了上述許多優點,那些頑固堅持使用蒸汽彈射器的老家夥們終于軟了下來。那些老頑固派有點象中國的潛艇派(這是本人個人意見,請大家不要攻擊)。那些人認爲電磁彈射器産生的電磁場可能會導致飛機在准備起飛時發生爆炸,而蒸汽動力的彈射器也被證明在超過80萬次的彈射記錄中,僅出現30次部件故障,而這其中只有一次導致一架飛機損毀的優良性能一直堅持蒸汽彈射器的使用。所以盡管蒸汽彈射器非常可靠和安全,但隨著電磁彈射的發展,取代仍是大勢所趨。
電磁彈射器有這麽多優點,發展確實是當務之急,尤其是中國還擁有如此廣闊的海域,在沒有強大艦載機的保護下,僅憑幾艘戰艦或幾艘潛艇是根本無法勝任的。而且現代海戰中,沒有戰機的參與是無法想象的。那麽,所謂的電磁彈射器究竟是什麽東西呢?它到底難在哪呢?
其實,電磁彈射器的心髒就是100多米長的直線感應電動機,它推動與飛機相連接的電樞。而目前電樞基本上是一個u形鋁塊,裝在定子的3個側面。 直線電機的原理並不複雜.設想把一臺旋轉運動的感應電動機沿著半徑的方向剖開,並且展平,這就成了一臺直線感應電動機。在直線電機中,相當于旋轉電機定子的,叫初級;相當于旋轉電機轉子的,叫次級。初級中通以交流,次級就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沿著初級做直線運動.這時初級要做得很長,延伸到運動所需要達到的位置,而次級則不需要那麽長。實際上,直線電機既可以把初級做得很長,也可以把次級做得很長;既可以初級固定、次級移動,也可以次級固定、初級移動。其實就算不象我這樣懂電氣的,了解這些應該都是不難的。然而,電磁彈射器也決不是僅靠直線電機工作的,它總共有強迫儲能裝置、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中央微機工控控制及直線感應電機。分別介紹如下:
強迫儲能裝置是電磁彈射器的一個瓶頸,在國防方面一直是高度機密的。這方面有什麽作用呢?其實這玩意的作用就是能平時儲能,然後把大功率能量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電磁彈射器工作時間不長,但是在做功時段是個加速度做功的過程,因此不能把它當成恒功率設備來考慮。電磁彈射系統的強迫儲能系統要求在45秒內充滿所需要的能量。最大的艦載機起飛一般需要消耗的能量不會超過120兆焦,而這強迫儲能系統最大能儲存140兆焦的能量,此時充電功率爲3.1兆瓦,算上損失,4兆瓦左右(實際上達不到的),四部電磁彈射系統同時充電,充電總功率可達16兆瓦(1兆瓦=1000kw),可見沒有強大的電源是無法滿足電磁彈射需求的。當然,航母上耗電的又豈止是四部電磁彈射器,另外還有電磁軌道炮、升降機、激光(目前激光的功率都不算大)等其它用電加起來的話必須要航母總功率達60兆瓦以上,否則電磁彈射器充電時也會影響其它系統用電的。這裏大家可能有個誤區,那就是認爲航母目前的功率都是幾十萬千瓦,爲什麽不能驅動彈射器呢?需知,這麽大的功率實際上大部分用于動力,蒸汽機機直接拖動螺旋槳而不是由發電機拖動,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能量轉化産生的損失。由此可見,電磁軌道炮想在中、小型航母上恐怕短期內並不容易。而如果沒有強迫儲能裝置,僅靠航母發電機直接提供是根本無法想象的。因爲彈射器工作時間短,此時最大功率已經超過航母發電機總功率了。蒸汽彈射器有一個儲汽罐,它可以把鍋爐的蒸汽能量儲存起來,而蒸汽彈射器彈射一架飛機後也至少需要近一分鍾的儲能(從鍋爐來),才能再彈射飛機,讓鍋爐直接驅動蒸汽彈射器的話是無法想象的。電磁彈射器難就難在電能不象蒸汽,根本不適合大容量儲存,象儲存彈射艦載機這樣的能量更是難上加難。通用原子公司在實驗電磁彈射器時對強迫儲能裝置只字不提,可見其技術的高度機密性非同一般,想突破也非易事。
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這東西從原理上來說,它就是跟變頻器差不多,工作時通過變換器將升高電壓和頻率的電流輸入直線電機。于是電磁線圈便生成一個隨電樞運動的運動電磁波,這個運動電磁波不是均速的,而加速度非常高的運動電磁波。借助這個運動電磁波,驅動彈射器的動子(實際上相當于電動機的轉子)來高速推動戰機起飛。而電磁線圈的電源來自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它實際上是由特高功率的可控矽整流器組成其一次元件,它能在高達幾千伏的電壓作用下産生幾萬安培的電流。有人說那不就是變頻器嗎?這只回答對了一半,因爲市場上的所有變頻器也不可能有這樣高的加速度,也就是說頻率的變化會有這麽快。而且變頻器在頻率增加時存在電機定子線路電抗增加的因素,在這裏更是嚴重。
中央微機工控控制裝置,這方面技術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矽谷方面迅猛發展的今天。只不過這裏要求更高的可靠性和高速性、靈活性。控制裝置的輸出信號給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同時又接受直線電機的反饋信號進行閉環控制,其速度是毫秒級的。也就是說其cpu運算速度??的廠家來說,這些早就實現了,比如是冶煉廠的電爐控制等。而且控制裝置的人機界面也是相當好的,操作人只需按下起飛什麽類型的飛機,如f-18等,中央處理器會自動根據風速、航母速度、載彈量等條件分析後進行儲能,並保證在消耗最你的能量下圓滿起飛飛機(當然還要一點保險系數的)。包括起飛無人機、預警機、對空對海作戰飛機等。而這些對于蒸汽彈射器來說是很爲難的。電氣的控制反應、最優控制等都是目前其它機械方面所不能比擬的。
直線感應電機我已經說過了,磁懸浮列車就是用直線電機來驅動的。關于直線感應電機實際上原理簡單,上面也已說過,在實際生活中也可遇到不少。目前美國的電梯轎廂門就是采用直線電機驅動,而中國在還大部分停在車床上等不太多的場合。用于電磁彈射器的直線電機與它們相比可謂超功率的,而且其工藝方面也比普通的高。電磁彈射器的直線電機動子是采用鋁筒(大部分材料爲鋁),爲u型狀,其中3面與直線電機的定子相對,其中往複道與航母存在摩擦外,其余均不會産生摩擦,而且鋁筒質量輕,遠遠小于蒸汽彈射器的活塞,因此返回非常容易,減速道也可短的多。實際上,其中動子部分一部分專家認爲還可以進一步減輕,那麽電磁彈射器效率是明顯的。
其實有的人一直固執的認爲,電磁彈射器是空中樓閣,或許只是在試驗階段,就是出來恐怕還要得好幾年呢。只可惜的是,老美的電磁彈射已經成功,而且已經裝上了航母,而且在已經使用蒸汽彈射器的航母中,用電磁彈射器更換蒸汽彈射器的計劃也在開展當中。當然,由于電磁彈射器比蒸汽彈射器輕,會造成航母左右重量不對稱,而且更難的是電磁彈射系統要代替一系列複雜的蒸汽彈射系統並非易事。這對我們來說,決對不是什麽好事,我國發展航母,宜跳過已經落後而又笨重的蒸汽彈射器,直接上電磁彈射器,正所謂更進何必只一步呢?
http://www.asklight.com/Article/Folder9/200744/60086.Html
另參本館: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俄羅斯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中國航母「遼寧號」
1. 躍升式跑道 2. 起飛擋燄板 3. 指揮塔 4. 防空雷達(同054A護衛艦382型3D雷達 探距320km) 5. 衞星天線 6. 相控雷達(同052C驅逐艦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 探距400km) 7. 戰機升降台 8. 艦載戰鬥機(殲-15/31約30架) 9. 2x24發FL-3000N及4x730近防火炮 10. 降落攔截索四條 11. 救生艇(桶內裝可自動充氣橡皮艇) 12. 飛機機艙 13. 船員生活艙 14. 艦隊 (052C/D驅逐艦 + 054A護衛艦 + 補給艦 + 兩棲艦 詳參【圖博館】:052D 台軍眼中的052C蘭州號神盾艦 054A、KDX2和高波艦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15. 艦載直升機 (直8預警機 +直9反潛機) 16 潛艇 (2x093核潛艇或040AIP潛艇 詳參【圖博館】:台媒筆下的093、094 元級040潛艇)
「遼寧號」規格
•艦體:長304米、寬70.5米、吃水11米
•飛行甲板:長300米、寬70米
•滿載排水量:6.7萬噸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
•動力:2x37MW渦輪機
•最高航速:31節
•滿載乘員:約3,000人(包括機師,現定編制1,000人)
•艦載戰機:40-50架(機艙加甲板)
•艦載武器:紅旗艦對空導彈、近距火炮等
中美俄航母大對比
尼米茲級裝備了F-14和F-18兩型艦載機。俄配備的蘇33型艦載機一度被認爲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艦載機,但糟糕的雷達和電子戰能力是其硬傷。J-15是在蘇33原型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配備了國産化的電子系統,它的著艦試驗是16號航母試驗中關鍵的一環。(楨:未來將配殲-31!詳參【圖博館】: F-14 F-18 SU-33 PLA四代機之爭)
在三國的反潛機中,只有美國的“北歐海盜”S-3A是唯一的固定翼反潛機。在早期曝光的16號航母平臺中,也曾出現過直9和卡31的身影。(詳參【圖博館】: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台軍將有P-3C反潛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直8預警機!詳參【圖博館】: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直8預警機
爲什麽不能將重型直升機改造爲空中加油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日俄中台加油機)
直-8直升机
最佳答案 沒必要呀!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另參本館: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日俄中臺加油機)
蘇聯爲什麽沒有蒸汽彈射器
蘇聯的鼎盛時期是一個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軍事大國。但我很納悶爲何像蘇聯這樣各種先進導彈,核潛艇,宇宙飛船都能造出來的國家卻只有那麽區區幾艘中小型的滑翹式航母,跟美國的超級航母根本沒法比。是蘇聯對航母不重視呢,還是蒸汽彈射器的技術含量真的這麽高以至蘇聯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研制。謝謝
提問者: jiangshuit - 實習生 一級 最佳答案蘇聯不是沒有彈射器,在烏克蘭的Nikta訓練中心就有彈射裝置,前蘇聯海軍航空兵曾成功彈射過Su-33和Mig-29K在Nikta,但技術不過關.
一、原蘇聯沒有采用彈射起飛確實是因爲技術不過關,而不是什麽在北冰洋無法使用。不過當時原蘇聯的蒸汽彈射器已經接近完成了,並且確定用在瓦良格的後續艦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上。技術上的困難導致了原蘇聯只得在庫艦上用滑躍起飛,而只能把彈射起飛用于後續艦。可惜的是,蘇聯一解體,就一切完蛋了。
二、蒸汽彈射器的最大難點在于開槽漏汽和密封問題,這依靠一個國家的治金工業水平。美國主力裝備的C13蒸汽彈射器用柔性鋼帶作爲密封材料。這幾年電磁彈射器逐漸成形,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我想,如果我國確定用彈射起飛方式,倒是可以考慮直接用電磁的,避免出現化了大筆錢和人力搞攻關,最後弄出個落後東西。畢竟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沒有多少繼承性。電磁彈射器與電磁炮倒是一脈相承,電磁炮肯定是未來火炮發展的主流。
三、航母艦載機用彈射起飛最早是美國人想出來的,蒸汽彈射器則是英國人的發明。大家一聽到彈射器,馬上就想到是蒸汽的。其實在蒸汽彈射器出現之前,有壓縮空氣、火藥、液壓等各類彈射器。第一代彈射器是氣動轉盤式彈射器。
四、對滑躍起飛,許多人有個誤解。就是滑躍起飛比彈射起飛要消耗更多燃油,因此航程就要短很多。這和垂直起降飛機用垂直方式起飛比滑躍起飛要耗油的誤解一樣。雖然滑躍起飛的常規戰鬥機在起飛時要開加力,但這個時間很短,耗不了多少油。再說了,早期的F14A彈射起飛也要開加力呢。滑躍起飛的飛機比彈射起飛的航程要短的真正原因是,爲了滿足達到起飛條件,艦載機要減重。像蘇33,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但在航母上,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6噸。
五、對于彈射起飛與滑躍起飛孰優孰劣,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俄羅斯人早就想用彈射,只是由于赫魯曉夫等白癡的阻撓,最後到原蘇聯解體時還沒有搞出來。蒸汽彈射器雖然技術上有難點,但也不是除美國人外,其它地方人就做不到的。只是需要時間和金錢去攻克這個難題。要是原蘇聯從蒸汽彈射器發明之日,甚至于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蒸汽彈射器的研究,也不至于出現後來年三十養肥豬的局面。
(詳參【圖博館】:雷射與電磁砲)六、滑躍起飛的航母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不能裝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預警機無法滑躍起飛。像卡31和海王之類的預警機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可其效能與E2C沒法比,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另外,不能裝載固定翼反潛機也大大削弱了反潛力量。滑躍起飛的航母的反潛能力僅和直升機航母相當,只能載反潛直升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743579.html
中國的FL-3000N被安裝在了16號航母上,其綜合性能應該與美國的海拉姆相近。俄羅斯沒有裝備類似系統,而是將其融合進了“卡什坦”中。(詳參【圖博館】:世界艦載點防禦導彈系統 “卡什坦”對“密集陣”)
俄羅斯航母裝備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而中美均采用了多管近防炮系統,作爲航母最內層的防禦力量。
(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定簡要如下(詳參【圖博館】:兩岸軍語):航母(如16遼寧號)、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獵潛艇以“縣”命名,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補給艦以湖泊命名。
艦艇編號
1字頭爲驅逐艦(其中105-116屬北海艦隊,131-139屬東海艦隊,160-171屬南海艦隊);
2字頭、3字頭爲常規潛艇;
4字頭爲核潛艇;
5字頭爲護衛艦;
6字頭爲反潛護衛艇(獵潛艇);
7字頭爲導彈護衛艇;
8字頭爲補給艦、掃布雷艦;
9字頭爲登陸艦。
500噸以下的小艇以X字頭開始,X1字頭爲導彈艇,X2字頭爲魚雷艇,X3字頭爲護衛艇,X5字頭爲登陸艇。)
遼寧號庫茲涅佐夫號不同之處 2012-10-01 北京晚報
武漢航母的後部清楚的顯示出也要安裝一塊相控陣板子。
武漢航母的左側艦島清晰的反應出瓦良格號簡潔化後的艦島模樣。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已于近日正式交付海軍,由此我國成爲世界第10個現役航空母艦擁有國,也是最後一個擁有航母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衆所周知,遼寧號是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的。相比他的“姐妹艦”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遼寧號進行了哪些改變?我們從遼寧號威猛雄壯的照片中,又能得到哪些有關中國航母發展的重要信息?
不同之處1
桅杆代替大圓筒
航母艦島變清爽
遼寧號航母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而瓦良格號從設計上,和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屬于一個級別。因此從航母的大致外形、長度、寬度、排水量等基本指標上,兩者沒有大差異。在世界現役航母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尺寸和排水量僅次于美國的企業級和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近期有新聞披露,美國的企業級核動力航母即將在2012年退役,那麽可以確定,庫茲涅佐夫號這一級別的大型航母(包括遼寧號),已經穩穩居于世界第二的位置。
由于庫茲涅佐夫號采用常規動力,因此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艦島要比美國、法國采用核動力航母的艦島大一些,這不僅僅是因爲要給航母使用的鍋爐煙囪留下空間,而且也反映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電子工業的水平還無法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只能以大體積來實現設計的要求。
不過仔細對比遼寧號和庫茲涅佐夫號的照片,我們不難發現,遼寧號的艦島沒有了庫艦宛如叢林般樹立的各種天線,艦島上面的大圓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桅杆,其上是國産新型雷達,艦島原來的4面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也被換成了和中華神盾裝備一樣的國産有源相控陣雷達。整個艦島舷窗被封閉,在中國海軍淡灰色標准塗裝下,顯得更爲清爽。
除了艦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來在甲板周圍裝備的AK-630和“卡什坦”近防系統,在遼寧號上也換成了國産導彈與快炮近防系統以及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和電子幹擾誘餌發射器。而在甲板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有的“花崗岩”大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也被取消。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前蘇聯在航母發展上的一些彎路,已經被中國認真研究,前蘇聯航母“戲不夠,反艦導彈來湊”的惡果已經被摒棄,中國航母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以艦載機攻防爲主的正確軌道上來。
不同之處2
加大滑躍角度
提升作戰性能
庫茲涅佐夫號和當初的瓦良格號盡管是同一級艦艇,都使用滑躍式甲板起飛的方式,但兩者前甲板上翹的角度稍有不同。
前蘇聯在設計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保守地將甲板滑躍角確定在12度,但是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建造後的幾年測試中,根據參與試驗的飛行員的意見和試驗結果分析,如果加大滑躍角,可以進一步提高艦載機的起飛安全性能和載重能力,更有利于整體作戰性能的提升,于是瓦良格號滑躍甲板的滑躍角便增加到了14度。這樣在同樣使用蘇-33艦載機的條件下,遼寧號的甲板可以增加10%的起飛重量。
不同之處3
艙室結構有變化
滿載排水量增加
除了外形,遼寧號的內部更值得分析研究。根據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相關情況,我們也可以一窺這樣一艘大型航母的內部複雜程度。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總共有7層甲板、3800個艙室,可容納1900名艦員、17架固定翼戰鬥機和17架直升機。瓦良格號(即今遼寧號)與庫茲涅佐夫號在艦體布局等方面並沒有大的出入,但是由于內部艙室結構和艦內油料裝載量的變化,滿載排水量增加了6000多噸。同時,瓦良格號采用了全新的總段模塊化建造方法,全艦共由1059個建造分段及安裝單元組成,比庫茲涅佐夫號減少了35%。各種大型機械都是以整機機組的方式進入艦內安裝的,設備的完好率、安裝及與艦內系統集成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艦體防護方面,瓦良格號與庫茲涅佐夫號有著細微的差別。有資料顯示,庫茲涅佐夫號開始采用新型水下防護結構來提高整艦的抗打擊能力和生存力,由外向內分別爲:空艙(擴展艙)、吸收艙(內貯藏油艙)、過濾艙(安裝有各種管路),並設置了120毫米厚的高強度複合防彈裝甲。瓦良格號在繼承了庫茲涅佐夫號防護結構的同時,並沒有繼續采用高強度的複合防彈裝甲,爲瓦良格號節省出近200噸的結構重量,防護能力卻沒有下降。
就在遼寧號服役的前幾天,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在試航中突然發生鍋爐故障,造成航母服役時間再度推遲。可見,航母再強大,沒有可靠的動力是絕對不行的。從世界現役航母來看,美國和法國航母均采用核動力,但2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一般采用燃氣輪機。而大型航母如果不采用核動力,蒸汽動力是非常合適的選擇,技術也相對更成熟有把握。當然技術成熟也是相對于核動力而言的,即使是蒸汽動力,由于航母噸位大速度快,對鍋爐要求也很高。如果技術不過關,就會鬧出類似印度的笑話。
從未來發展看,航母核動力是趨勢。甚至前些年俄羅斯也傳出要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改成核動力的消息,但實際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難度不下于重新建造一艘新航母。就遼寧號來說,蒸汽動力已經完全適用,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冒險。
不同之處4
海上輪換獨一份
超級伴侶在身邊
在遼寧號服役現場,除了航母本身,我們注意到它身邊還有一艘白色舷號爲88的大型艦艇。從舷號上看,這艘艦艇應該屬于訓練艦類的輔助船,因爲海軍序列裏還有81鄭和號航海訓練艦,82世昌號國防動員艦。
從網絡流傳的88艦圖片發現,其龐大的艦體周圍密布著舷窗和扶欄,視線所及範圍內沒有安裝任何武器裝備,甲板上方空蕩平整,鋪有紅綠相間的塑膠跑道,甚至還有籃球架。這和鄭和號、世昌號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網友認爲,從外形內部設施來看,88艦更像是海軍版的巨型郵輪。
乘坐郵輪旅遊,近年來已成爲國人休閑的一種時髦方式。而以巨型郵輪作爲海軍航母艦員遠海學習和休整的設施,進而快速實現航母戰鬥力的生成,這在世界海軍發展上還是獨一份。當初前蘇聯海軍航母在遠洋上可沒有這待遇,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航母更是沒有這樣的超級伴侶。
現代航母的發展,不但受限于航母本身的技術平臺,而且和海外基地的數量配備有直接關系。美國之所以能夠有世界最強大的航母力量,和美軍遍及世界的海外基地有著緊密聯系。美軍航母在遠海訓練或作戰都能到基地補給,艦員也能到陸地休整。反觀前蘇聯航母發展,由于沒有海外基地的支撐,每次航母遠海訓練,艦員長期在海上生活,枯燥無味,到後來幾乎是苦不堪言。現在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基本限制在地中海、黑海和巴倫支海附近,幾乎無法實現遠洋出擊。
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像美國那樣具有全世界基地網絡。88艦的出現,可以說另辟蹊徑找到了一條解決航母發展和基地支撐矛盾的辦法。當然,88艦不能完全代替海外基地的存在,但可以減少航母對陸地基地的要求,可以通過郵輪海上輪換和陸上基地輪換的組合方式,提升整個航母作戰群的戰鬥力和費效比。畢竟海外基地的費用十分昂貴,即使像美軍,近年來也在縮減海外基地的數量。筆者鬥膽推測,88艦伴隨保障模式不但是中國海軍首創,而且將來會成爲其他國家海軍學習的經典案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01/0846702585.html
相關新聞
專家稱遼寧號航母要優于俄印兩國現役航母
印度購二手航母成笑柄 印將軍中俄方美人計 “世界第二”夢想破滅
俄改裝印航母 延明年十月交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 维基百科
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官方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簡稱遼寧艦,舷號為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原來為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瓦良格號(俄文:Варяг;英文:Varangian)。
1980年代中後時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因而中斷。由於經濟原因,俄羅斯與烏克蘭無辦法達成協議;1995年,俄羅斯決定將瓦良格號從俄羅斯海軍編製退出,並且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正式送交予烏克蘭;烏克蘭則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998年至1999年年間,一家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以商業原因向烏克蘭方面購買瓦良格號,幾經拖延及波折,終於購買成功。於1999年7月開始,瓦良格號被拖回中國,然而中途亦都受到阻撓,最終瓦良格號於2003年3月4日方才抵達中國大連港。至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技研究、實驗及訓練用途[4][5]。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稱為遼寧;同日早上,官方舉行了交接入列儀式,將遼寧艦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
指揮官
艦長:張崢,海軍大校。
政委:梅文,海軍大校。[6]
航母艦員
遼寧艦的編製等級為正師級,編製員額1,000餘人。首批艦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軍官達到98%以上,其中具有碩士和博士的有50餘人。與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一樣,遼寧艦上有5%為女性人員[6][7]。
命名
自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關於其的命名便眾說紛紜。最早於2008年時,有中方媒體編造西方媒體名義之新聞,稱其為施琅號(施琅為明末清初軍事家,明鄭降清將領,幫助清攻佔台灣)[8]。但是這一說法隨後遭到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的否認[9];並且一部分輿論認為,如果航空母艦命名為施琅號的話,「無疑會在台灣地區以及國際社會產生負面影響。」[10]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路上,很多網民認為該艘航空母艦可能會名為毛澤東號、孫中山號或者北京號等[11],亦有消息人士指稱軍隊可能將這艘航空母艦命名為薩鎮冰號[12]。
《鏡報月刊》報導,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將被命名為旅順號,因為旅順口記載了當年日本及俄羅斯對中國的侵略,以及蘇聯為培育訓練中國海軍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本有一艘江衛II級527號旅順艦,年前已經更改名稱為洛陽艦,就是為了騰出該名。[13]
2012年8月19日,解放軍少將羅援表示,可以考慮將瓦良格號冠名為釣魚島號[14]。
2012年9月2日,瓦良格號被塗以阿拉伯數字16的舷號。其後,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估計,航空母艦會以湖北號命名,理據是湖北是第16大省份,且是中國航空母艦之父劉華清的故鄉。然而,為了避免艦艇重名或者交叉,三大艦隊艦艇名稱必須要嚴格地按照區域來劃分,湖北號劃歸東海艦隊。若果航空母艦被編制入北海艦隊,則理應用華北、東北與西北等14省區的名稱來命名[15]。9月10日,《南方都市報》引述權威人士消息,瓦良格號「將會以改造時它所在的省份來命名」,即遼寧號。[16] 9月25日,官方公布其命名為遼寧號。[17]
建造背景
瓦良格號原屬於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1982年5月7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決議按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空母艦,「定單105」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在1982年開始工程,次年,蘇聯再次決議生產「定單106」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兩艘航空母艦都是分配給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黑海造船廠之所以有利於航空母艦生產,在於其擁有芬蘭科尼公司生產的兩部具有900噸起重能力的天車,面積達1.8萬平方米、具備40,000噸承重能力的造船平台,以及過往製作航空母艦的經驗。1985年12月4日,名為里加的「定單106」移動至造船台,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定單106」被正式命名為瓦良格號,以紀念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至1991年11月,瓦良格號的完成度達到68%。
此時蘇聯解體,正在工程中的瓦良格號由於位於烏克蘭國內,因而只能夠停靠在廠區外的南布格河口。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俄羅斯海軍總司令格羅莫夫和烏克蘭總理庫奇馬來到黑海造船廠,討論完成瓦良格的可能性。烏克蘭要求俄羅斯支付整艘航空母艦的造價,俄羅斯則堅持支付當初蘇聯政府未支付的30%貨款,最後討論中斷。1995年,瓦良格號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編製,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交予烏克蘭;時任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8][19]
中國購入
早在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部分人士均有自行生產航空母艦的打算。1985年3月,廣州造船廠拆解報廢的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曾派員參觀,這次拆解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研究人員留下深刻印象。而當時劉華清打出「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認為航空母艦是戰略中的一環。但是限於國力,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無力生產或者保有航空母艦。進入1990年代中期,生產航空母艦的言論因為實際上無能力負擔的情況下而冷卻。
1997年,簡氏雜誌的報導《瓦良格號即將解體》後,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號再度引起世人關注。當年的工程並非是解體艦隻,而是將艦上所有的機電設備拆除。工程完成後,烏克蘭公佈希望以2,000萬美金的價錢,招攬為此艘艦隻解體的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對此很感興趣,當時烏克蘭政府預計解體該艦需2.5億美元,廢鋼卻只值500萬美元。烏克蘭為此曾接觸包括中國的多個國家,中國軍方亦派出代表團前往了解。一家法國公司曾打算將瓦良格號改造成海上航空母艦酒店,但是因為船艙太低而作罷。還有一家英國公司打算將航空母艦改造成海上監獄。[11]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支持買個半成品回來改造,另一派支持自行研發航空母艦。經計算,需要昂貴的投資才能夠使到航空母艦完成,軍方高層於是決定放棄購買。(一說為兩國私下秘密訂立買賣協議)[5]
1984年從廣州軍區體工大隊退役的香港創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徐增平,在1997年通過新聞報導了解到烏克蘭正在出售瓦良格號後,就飛赴烏克蘭實地了解考察,提出以創律公司名義購買航空母艦的構想。[20] 他以自己的名義註冊了一家名為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私人公司,並且以購買船隻為賭船為理由,前往商量及討論購買事宜[21]。有資料顯示,當年大舉投資實業的華夏證券投入了5.8億人民幣以購買瓦良格號,其有可能為徐增平的資金來源。[22][23]
1998年至1999年年間,航空母艦本體初步定價在1,800萬美元,在中方提出需要航空母艦的設計圖紙用於改造時,烏克蘭將價格提高到2,000萬美元。雙方初步同意後,中方等候批覆,烏克蘭方面卻突然稱需要通過拍賣會拍賣。經過公開競標,中方正式以2,000萬美元投得航空母艦及30多萬張、近20噸重的設計圖紙,然而當中部份關鍵的設計圖紙有遺失。烏克蘭方面的船廠人員及警衛在圖紙交接完畢後,敬禮送別,不少人為之流淚。[24]
拖回中國
交易達成後,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由專機運往中國,航空母艦本身則於1999年被拖往中國。瓦良格號船身的名字旁,標有英文「聖文」單詞,代表該船的新註冊地聖文森特島和格林納丁斯群島的首府。按原定計劃,船將會經過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這時,土耳其以無動力大型艦隻的拖運若發生意外,有可能阻塞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為理由,拖延發放航行許可。中方為此與其展開長達一年半時間的談判。
談判中,土耳其認為即使中方能遵守其約定的20條海上防範措施,對海峽內的船隻威脅只能降低60%-70%。為此土耳其方面需要在航空母艦通過期間,禁止船隻通過,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維持秩序,另要求所有船隻安裝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設備,通過時打開船上所有照明設備。對於其通過時的所有風險,運輸方全部承擔,並且需要支付10億美元保證金。最終雙方達成協議,航空母艦得以允許通過。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在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時,共有16名領航員和250名水手參與運輸工作。11月3日航空母艦進入愛琴海後,遇上了風暴,3艘拖船的拖纜相繼刮斷,航空母艦失控。航空母艦上3名俄羅斯籍水手、3名烏克蘭籍水手和1名菲律賓籍水手儘力挽救仍無法阻止航空母艦失控,最終航空母艦在希臘優卑亞島擱淺,希臘海事救護直升機救走水手。11月6日,拖船哈里瓦冠軍號(Haliva Champion)的水手阿力士·利馬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運送公司用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再次控制住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從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再從西岸環繞非洲大陸。2001年12月11日,航空母艦駛過好望角後橫穿印度洋。2002年2月5日,航空母艦駛入馬六甲海峽,隨後進入中國的南海區域。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整個航程達15,200海里,花費3,000萬美元[4][25]。
改造
2011年7月3日拍攝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旁邊舷號88是中國海軍的徐霞客號海軍豪華客輪(也有說法稱為訓練艦),用以航空母艦訓練人員的輪換。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停靠在大連港後,並未如早前所宣稱般改作為賭場用途,而是將其放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動作,甚至任由民眾靠近參觀。有資料顯示,徐增平通過關係找到已經退休在家的海軍中將張序三,表示只要軍方想要,願意原價賣給海軍。由張序三牽線與負責艦船研究的船舶第七研究院聯繫,最終將航空母艦交予中國軍方。[5]
2005年4月26日,大連港輪駁公司的6艘大馬力拖輪把瓦良格號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8月初,瓦良格以標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灰色塗裝再次下水;並且開始進行更改安裝工程,包括結構更改安裝:取消艦首12單元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筒,將士兵船艙前移合併,以獲取擴充機庫的空間;安裝了4台總功率為200,000馬力的TB-12蒸汽輪機等等。然後中國又花費了約一年多的時間,將船上的部分設施拆除[26]。直至2008年7月,瓦良格號仍然未有更多的改造工程進行。[27] 2008年末,中國戰略評論家張召忠少將公開指稱瓦良格號將會是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這番言論使得瓦良格號再次成為世界軍事論壇上的焦點。與此同時,瓦良格的改造工程重啟,艦首部分和遠程反艦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被拆除,並開始加裝新的武器設施。[28] 與此同時,航母工作人員的訓練工作展開。位於武漢中國艦船設計研究中心新區的形似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艦橋和甲板的建築建成,並被用作模擬訓練。該建築物尺寸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十分相似,擁有和瓦良格號類似的滑躍式飛行甲板和艦橋,建築頂部還停放有飛機模型。[29][30]
2009年5月,瓦良格號艦首的蘇聯海軍的航空兵徽章被拆除,船身的俄文艦名被鏟去;8月21日艦島改造開始。經過了幾個月的改造,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號進入舾裝碼頭,進行外部改造。[31]
2011年4月,環球網及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均轉述予外國媒體有關該航空母艦的消息。[32] 同年6月,瓦良格上的工作人員開始清理甲板,相控陣雷達和地對空導彈已加裝在艦上,這被外界認為是主體改造工作完成。[33]7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此為官方對瓦良格號的軍事改造工作的首次承認。[34]
試航
2011年8月1日,甲板經清理及塗漆工作完畢,傍晚數以百計的海軍官兵列隊登上了航空母艦進行系統測試。[35] 8月10日,瓦良格號出海進行航行試驗,主要測試其動力輸出系統,8月14日上午返航,共計5天時間。返回後繼續在船廠進行改裝和測試工作。[36]
2011年11月29日,第2次出海,開展相關科研試驗,12月11日返回,持續時間長達13天。[37]
2011年12月20日,第3次出海試航,[38] 12月29日返回,持續時間達9天。
2012年1月8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第4次出海試驗,1月15日返回,歷時8天。
2012年4月20日,8時許再次從大連啟航,出海進行第5次海試,[39] 經過11天海試,於4月30日在濃霧中悄然駛回大連港,海試比預期超出一天時間。[40]
2012年5月6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6次試航,5月15日17時許駛回大連港泊位,完成了為期9天的海上測試。[41] 5月23日9時起至6月1日7時,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7次試航,持續時間超過200個小時,共計10天。[42][43]
2012年6月7日9時5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開始進行第8次航海測試[44],6月22日10時42分,完成第8次海試返回大連港,[45][46] 共計16天。
2012年7月6日上午,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再次駛離遼寧省大連市造船新廠碼頭,開始進行第9次航海試驗[47]。7月30日8時2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完成長達25天的第9次航海試驗,返回大連造船新廠碼頭,這是迄今歷次海試中時間最長的一次[48],歷時25天。
2012年8月27日15時35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近一個月的休整之後,駛出遼寧省大連市的停泊碼頭,開始第10次海試。[49] 8月30日9時3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4天的第10次海試後,平穩地停靠在遼寧大連港碼頭。此次海試時長度不足70小時。[50]
入列
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艦隻更改名稱為遼寧號;同日早上10時許,官方於大連造船廠舉行交接入列儀式,將16號艦隻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均有出席[51],其他人士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國務委員及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中央軍委委員及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中央軍委委員及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等。眾人於儀式完成後登艦視察,檢閱海軍儀仗隊及視察艦上設備[52][53]。
設計特點
在設計之初,蘇聯意圖建造一種達90000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性能與美國配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航空母艦相似;但因應資金,技術及戰略需要,蘇聯被迫降低標準,作為基輔級航空母艦向烏里楊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的過渡艦型。最終,該級別航空母艦為65000噸級,放棄了配備蒸汽彈射器轉而採用滑跳式甲板。艦載固定翼戰機依靠使用本身的引擎動力,衝上跳板升空。這種設計比起採用平面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具備更高的飛機起飛角度和高度,所需要的操作人員較少;但飛機離艦的動力完全依靠該飛機的自身引擎,要在較短的甲板上達到足夠的離艦速度,增加了對其艦載機設計的難度。故此,對於艦載戰機起飛的重量亦有所限制,較難實現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升空,大大降低了其作戰效能。為了保證飛機在超低速的狀態下平穩而不進入失速狀態,會對飛行員的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54][55]
該艦原也可以擔任巡洋艦,因為它原裝有12枚長程P-700 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飛彈和諸多武裝。中華人民共和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並予以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28]
原艦參數
主尺寸:艦長302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0.5米、吃水10.5米
飛行甲板:長304,5米、寬75米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噸(標準) 67000噸(滿載)
動 力:4台蒸汽輪機 4軸 200000馬力
航 速:29~31節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18節
艦 員:1960+626(飛行人員)
武器裝備:
12單元SS-N-19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枚) 4座六聯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92枚) 8座「卡什坦」(Kashtan)導炮合一近防系統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 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最大可載50架飛機,約為Su-33(Su-27)和Mig-29戰鬥機、Ka-27反潛直升機、Ka-31預警直升機等類型 電子設備:
聲納:Zvezda-2 主動搜索/攻擊(中低頻)聲納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艦體聲納 雷達:兩座三面對空搜索雷達;1座MR-710「頂盤」三座標對海/空搜索雷達,D/E波段;2座MR-320M「雙支柱」對海雷達,F波段;3座「棕櫚葉」導航雷達,I波段 火控:4座「十字劍」,K波段,控制對空飛彈;8座「熱閃」火控雷達,J波段,控制近防系統 電子干擾:2部PK-2、10部PK-10[18]
遼寧號武器裝備
18聯裝HQ-10(FL3000N)防空飛彈×3:左舷前部,左舷後部,右舷前部 30毫米近防炮(10-12管?)×3:左舷後部,右舷前部,右舷後部 12聯裝反潛/反魚雷多管火箭(RBU-6000)×2: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 多功能干擾火箭:24聯裝×4(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各1座,右舷中部2座),16聯裝×2(左舷中部)
各方反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於7月27日正式宣布中國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後,各方對此作出了表態。
美國:美國時任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擁有航空母艦很正常,中美兩國有足夠的智慧避免衝突,和平共處」[56]。
日本: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7月28日表態稱「(中國航空母艦)不僅僅令日本產生擔憂,也將成為整個地區和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期待中國公開包括擁有航空母艦的具體目的、今後的建造和部署計劃在內的信息」[57]。
菲律賓:菲武裝部隊發言人米格爾·羅德里格斯海軍准將表態稱「中國的有關舉動不會影響西菲律賓海(即南海)的穩定」,「我認為那影響不大。那是世界各國海軍建立信心的舉措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在建造航空母艦,但沒有理由感到擔憂[57]」。
中華人民共和國囯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於2012年5月31日在記者會上回應有關「瓦良格號頻繁海試是否意味著中國航母的列裝日益臨近」的提問時說,「自去年8月以來,我航母平台已經多次進行出海試驗,後續還要按計劃開展一系列的科研試驗,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58]
2012年7月26日,楊宇軍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有關「有傳聞稱,該航母平台將於建軍節前後入役」的提問時說,「至於剛才所說的航母平台將於8月1日前後交付部隊使用,我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消息。」[59]
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3%A6%E8%89%AF%E6%A0%BC%E5%8F%B7%E8%88%AA%E7%A9%BA%E6%AF%8D%E8%88%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