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1 06:24:01| 人氣3,504| 回應6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語帝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語帝國》(貓頭鷹,2000)會不會譯的太聳動的?原書名只是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當然要譯成《英語帝國》,不然「大英帝國」當假的嘛!

還是仿前評《瞧這些英國佬》作者芙克絲所言:「我研究、著述的主題為何是英格蘭人特性,而非英國人特性,原因有四:因為我十足的懶…因為我覺得『英國人特性』這個詞很無意義,大家使用它時,其實幾乎都在指稱『英格蘭人特性』,而不在表示某個人非常威爾斯或非常蘇格蘭。(p.31)」正名為《英格蘭語》吧。

太虛偽了吧!不過《英語帝國》作者克里斯托的以下所言:「本書開宗明義便分析了全球語言的定位、成因與必要性,同時也提出全球語所造成的語言及文化問題,如弱勢語言被淘汰,導致特殊的民族文化消失,或各國母語遭受外來語「破壞」等等。然而,「破壞」卻非單向的。英語成為全球語言也意味了它遭受其他語言及文化的「破壞」,可能分裂、形成所謂的「新英語」。」不也很虛偽?

沒辦法,依芙克絲前評《瞧這些英國佬》的研究:「虛偽是英格蘭人的特性和本能」。

別老套著痞話來評,瞧下南華大學社會所的教授劉燕青在<「英語」霸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27期,2002)的以下研究:

大衛.克里斯托在《英語帝國》(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一書中就清楚地指出,成為國際語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該語言使用者的政治力量,尤其是軍事力量﹔並靠著經濟強國的力量來維持並擴展。19 世紀初,英國便強力推行殖民主義政策,到了1914年它所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英語因此廣為傳播。到了20世紀以來,雖然英國的殖民體系已土崩瓦解,但其文化和語言影響依然根深蒂固,加上在英國的「日不落帝國」之後,美國便取而代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科技和軍事強國,英語勢力隨之迅猛擴張。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進入資訊時代之後,由於網際網路發源於美國,所有的網頁、電子郵件設計都是針對英語使用者所制定,使得全球資訊網的內容一時全為英語所籠罩,更加快了英語的全球化。網址、電子郵件地址、最新資訊的網頁資料都是以英文為書寫,個人的英文能力似乎也決定了取得知識的能力。…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將能講多種語言,但母語為英語的人卻沒有學習其他語言的動力,因而對別國文化、歷史、傳統和社會等了解甚少,最終將會造成因對其它文化的不認識而形成的刻板印象,產生文化之間的衝突摩擦,演變成文化的壓迫侵略。

台長: 阿楨
人氣(3,504) | 回應(6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模糊邏輯》
此分類上一篇:《瞧這些英國佬》

顯示全部68則回應

圖博館
中國外文局2月發布的《中國話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中說:漢語拼音實施60多年來,以此為載體進入英語話語體系的中文詞彙不斷增加,甚至已經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過去被翻譯成英文的中國詞現在被漢語拼音替代。比如餃子,還記得小時候英語老師教這個詞必須說成“dumpling”,現在直接說“Jiaozi”就行!
  不信?去最新版的《牛津英語詞典》找找看,有沒有“Jiaozi”這個詞條。
  此次調研發現的另一特點是,中國經濟、科技發展帶動了世界經濟與科技話語的創新。
  報告列舉了海外認知度最高的100個中國詞彙。榜單中,共有15個經濟科技類詞彙入選。
  其中,“元”“人民幣”躋身榜單前十位,且已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
  “紅包”“支付寶”“網購”等因移動支付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詞彙在年輕群體中有較高的認知度。
  報告說,以漢語拼音形式直接外譯的文化詞彙在榜單上表現頗為搶眼。
  有意思的是,儘管“春節”“功夫”“胡同”等文化詞彙早已有較為固定的英文譯法,但其拼音形式的直接外譯,在使用頻率和受認可度方面正逐漸與英譯形成競爭關係。
  專家分析認為,隨著中國的節日民俗、先賢思想、傳統美食等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世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話語方式也正在悄然影響著世界。
  無獨有偶。《語言帝國:世界語言史》作者尼古拉斯·奧斯特勒2月27日在英國《衛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雖然當今世界1/4人口在使用英語,但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不斷增強,漢語在全世界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俄新社政治觀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他在1月31日的一篇文章中說,在美國或歐洲,大學生們花了很多錢去學漢語,不只是普通話,還有各地方言,比如廣東話。
  “他們需要這樣做,以免跟不上離開中國經濟就走不動的當今世界。”
  同時,強大的日常生活文化也在外國人中流傳。例如,將各地連接在一起的麵條。散發著醉人香味的中國佳餚也走入尋常百姓家。
  所以……煎餅果子要不要先來一套?
  回應
對於已經有的中文名詞,英語直接套用拼音就好,就像我們中文套用英文咖啡一樣,說出來大家都明白。
現在一般翻譯成“LOONG”,特指龍
這樣翻譯最好,音同不說,還形狀像,讓老外體驗一把象形字
2018-03-10 09:39:36
jsoujsou
漢語成“英國高考”第三大外語科目 報考人數超德語

  素有“英國高考”之稱的A-level成績於2018-08-18-16放榜,根據英國考試委員會公佈的資料,今年報考漢語的學生人數首次超越德語,在報考外語總人數下滑的情況下逆勢增長,成為“英國高考”第三大外語科目。
  ,今年的A-level考試有3334名學生選擇漢語作為考試科目,與去年相比增長8.6%。
  而選擇德語作為A-level考試科目的學生只有3,058人,比去年減少了16.5%,屈居第四。
  法語仍然是最受歡迎的外語,第二是西班牙語,但和德語一樣,與去年相比,選擇這兩門語言作為考試科目的學生都呈下降趨勢,分別減少8%和4%。
  俄語排在第五,選擇它作為考試科目的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3.4%。
  英國獨立學校委員會(ISC)主席萊農(Barnaby Lenon)表示,過去學生們被告知學習德語有助於未來職業生涯發展,但現在情況變了。
  “過去,我們強烈建議學生學習德語,因為德國經濟的重要性。現在,雖然德國經濟依舊強勁,但中國在過去25年裡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速的經濟體。”
  漢語逆勢崛起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2017年底一項針對1千多名未成年學生家長的調查顯示,在英國家長的心目中,漢語是除印歐語系之外最重要的語言。有超過半數的家長認為,學好中文有助於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幫助孩子開闊視野。
  就連英國王室也希望孩子學習漢語,在喬治王子的學前班上,不僅有英語、數學、芭蕾等課程,還要學說普通話。
  2016年9月,英國政府推出中文教學專案“卓越漢語教學”,撥款1000萬英鎊,目標是到2020年讓5000多名公立學校學生達到普通話流利水準。支持該項目的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所計畫同期培訓100名合格的中文教師。
2018-08-19 08:34:32
jsoujsou
回應
 不容易,十二億人用的語言,影響力終於壓過兩千萬人的語言了,以後可以盡情的嘲笑三哥了,哈哈
 唉,現在噴子是水準每況愈下,最基本的連使用的資料都是錯的,且英、德、法、俄、西等文字屬於拼音文字,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使用位於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而使用中文這種表意象形文字的人,使用大腦前部的布魯卡語言功能區。所以母語是英語的人,容易對德語、法語,觸類旁通,更容易學。漢語對他們來說相當難。如果不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地位的影響力強大到一定程度,人千選萬選都不會挑漢語做高考題。日本、韓國是發達國家,人家把日語韓語做高考題了嗎?

美國北佛羅里達大學關閉孔子學院

位於美國傑克遜維爾的北佛羅里達大學2018-08-15表示,該校2014年開辦的孔子學院不符合大學的使命和目標,將予以關閉。
  消息稱,美國政界及高等教育界曾提出質疑,中國設在美國的孔子學院是另有目的,甚至認為孔子學院利用留學生作間諜,收集美國的敏感資料。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等著名大學在幾年前就已中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計畫。
  而在北佛羅里達大學宣佈這一決定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在推特上表示歡迎,並建議其他佛羅里達州的大學也關閉相關機構。
  據觀察者網2月份報導,魯比奧早就開始為佛州孔子學院的關閉“推波助瀾”。
對於反復拿孔子學院炒作“中國威脅”一事,我外交部早已做出表態稱,美國所有孔子學院都是美國大學自願申請,由中國高校與美國高校合作開辦的,所有教學與文化活動全部公開、透明。中方根據美方要求,提供教師、教材等方面的幫助,從未干涉過學術自由。
  然而,一些孔子學院的發展確實受到不少波折:
2012年5月17日,美國國務院發佈公告,稱在該國持有J-1簽證的孔子學院部分中國漢語教師,違反了美國的簽證規定,必須於6月30日離境。與此同時,要求在美國的孔子學院申請有關資質的認證。8天之後,新的公告稱,持“不當”簽證的老師不需離境,美方也不再要求孔子學院進行資質認證。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宣佈于2013當年7月31日關閉校內的孔子學院。
2018-08-19 08:36:00
jsoujsou
2013年9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及里昂第三大學關閉孔子學院,稱孔子學院是中方意識形態輸出的工具,干擾西方學術自由。
2014年9月25日,芝加哥大學宣佈中止與孔子學院繼續合作;10月1日,賓州州立大學跟進,宣佈將在年底中止與孔子學院長達5年的合作。
  遭遇“雙重標準”
《孔子學院章程》明確規定,孔子學院作為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其宗旨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瞭解,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
其實,早在孔子學院誕生之前,一些國家就已經開始創立其海外文化機構了,如英國文化協會、法國文化協會,西班牙賽凡提斯學院以及德國歌德學院等。
孔子學院作為和上述機構類似的、致力於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橋樑,卻遭遇了西方一些國家的“雙重標準”。
《華盛頓郵報》上月刊文表示,孔子學院受到來自美國國會的威脅正值人們對中美關係十分關切之際。美國政客似乎急於削弱中國在美國的影響力,並把矛頭對準了孔子學院。文章認為,國會關閉孔子學院的行動是愚蠢的。一味關注孔子學院,而不關注其他項目,這讓人想起了上世紀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
  此外,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孔子學院很少遭到抵制。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個國家(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138國(地區)共525所,其中,亞洲33國(地區)118所,非洲39國54所,歐洲41國173所,美洲21國161所,大洋洲4國19所。孔子課堂79國(地區)共1113個(科摩羅、緬甸、瓦努阿圖、格林伍德、萊索托、科克群島、安道爾、歐盟只有課堂,沒有學院),其中,亞洲21國101個,非洲15國30個,歐洲30國307個,美洲9國574個,大洋洲4國101個。
  回應
 西方尤其美國,對全球進行文化輸出和文化侵略,但對別的國家的文化輸出,卻警惕性很高,而下手很果斷,文化戰爭同樣是交戰,是東西方文明的較量的體現之一。
 看到老二蒸蒸日上,關閉是早晚的事,我想還會波及其它,不要幻想,時刻準備戰鬥!
 美國蠻夷孔子不能教化,唯有孫武使其折服。
 說明美國的自由,想關誰就關誰。
 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監獄裡卻關著最多的人,花著世界上最多的軍費卻天天喊著別人是威脅,幾十年來在貿易上壓榨別的國家卻喊著貿易吃虧要打貿易戰。這就是我認知中的美國,一個有著強盜邏輯卻裝成正人君子的國家。
 福特基金 洛克菲勒基金 量子基金還有形形色色NGO,TG長點心對等關一個。
 我們應該驅逐所有NGO
2018-08-19 08:39:05
阿楨
學校要求學生必修英語,是廢物技能、思想上自我矮化嗎? 2019-03-18

微博大V花千芳最近連發了幾篇微博,認為學校讓學生都要學英語是不合適的,英語是一件“廢物技能”,犧牲了孩子寶貴的童年。而“為英語呐喊”的人,有一部分更是“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
  @花千芳 的這種觀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過,大體上是說,學校裡學英語沒什麼用,耽誤工夫。有意思的是,很多民族主義者(在當時)持同樣的觀點,認為中國人學英語,容易導致崇洋媚外,而學校裡讓所有人學英語,更是會促使中國孩子從小就喜歡外國的文化,是“崇洋媚外”思想的推手。
  上世紀末很多人面對外國沒有什麼自信心,原因是因為學了英語嗎?顯然不是,而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國力遠不如西方,當看到外國人舊電視機都能扔垃圾箱而自己買電視機還要托人的時候,普通人是很難有太強的自信心的,無論他們學還是不學英語。事實上,當年很多老牌恨國公知,英文水準都不怎麼樣,這並不妨礙他們用二手三手得來的對西方世界的蹩腳理解來咒駡中國。反之,現在出國留學的很多年輕人,在國外求學生活,外語水準並不低,但仍然能夠客觀看待中國和世界,甚至有的人更是“出國之後才愛國”。
  隨著中國和世界的聯繫日益緊密,英語對普通人來說,就是一項技能而已。它是否能承擔意識形態的功能,那要看中國國力如何,中國人的生活水準如何。如果還是像上世紀八十年代那種對比,不用說英語了,任何來自西方世界的東西,比如可口可樂、肯德基、星巴克,都會“自動地”承擔上意識形態和文化入侵的功能。除非你能把西方世界和中國完全隔離開,才能斷絕掉這種“文化入侵”。反之,以現在的中國國力,像肯德基這些曾經被視為“西方文化的象徵”,如今也正在變成普通的飯館,甚至還不是什麼高檔飯館。
  我們的義務教育免費教授英語,是一項德政。因為它在就業市場和實際工作中是有客觀需求的。如果公立學校為了某些理由,不再教授英語,那麼這個市場必然會由私立培訓機構所填補,而這會進一步加速階層固化,實際上是“增負”。
  回應
 學英語肯定有必要。但是在高考占那麼高比重的分就未必合適了。高考總分480分英語120分,占四分之一。而物理化學這些專門選的科目卻不直接計入總分。
2019-03-23 08:22:25
阿楨
學外語是必要的,現在的問題是把學英語當成了全部外語,應該把英法德拉丁西班牙語等並列,讓學生選學其中之一,而不是現在這樣把英語當成外語本身。
 全民學英語是巨大的資源浪費。英語產業應當精英化。現在國內、國外有很多人以英語產業為生,當然捨不得國家改變縮小英語教育的規模。曾記否,初中英語教材一年一換,就是為了配合老外賺錢。
 如果公立學校為了某些理由,不再教授英語,那麼這個市場必然會由私立培訓機構所填補,而這會進一步加速階層固化,實際上是“增負”。
 英文學習給那些需要專業化的人學習,大多數人是沒有必要的
 現在不是學不學英文不英文的問題,是學英文通吃天下的問題,英文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這才是要反思的
 很多年前我就認為全民學英語完全是浪費時間資源,讓那些有興趣的人去學就可以了,其他人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是更好嗎?
 我正好相反。我認為越是家庭條件不好的越應該學一些外語。無他,一是可以給自己增加一門技能。二是多一個瞭解和認識世界的視窗。
 對於整個國家教育體系來說,在初、高中階段分辨出哪些人有興趣學英語,哪些人沒有興趣,哪些人以後的工作會和英語打交道,哪些人以後工作了與英語無緣,這都是強國家所難的,所以為了保證少部分人在以後大學期間跟得上進度,不會後悔以前沒學過英語,在初級教育階段開展英語教學是有必要的,以學習IT行業為舉例,英語都不會搞什麼程式設計?其他一切基於電腦的科技,除非發展出成熟的,能夠被廣泛應用的漢語言程式設計,否則搞這個行業的人英語都是非學不可的。
 按你這麼說的,全球學英語才是必然趨勢了吧。真香。
 是啊,現在英語是事實上的世界語言啊?
 再過10年,在AI技術的發展下,你們就會發現學英語真的是一個廢物技能,現在吃香的外語翻譯這個職業很可能就像現在的計程車司機一樣面臨被技術淘汰的命運。
2019-03-23 08:23:22
阿楨
港媒:上海和北京在精通英語方面超過香港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08:北京在精通英語方面超過香港,而上海已連續6年在中國排第一 一項對母語非英語國家進行的全球英語聽讀技巧研究發現,上海和北京的專業人士在精通英語方面超過香港同行。(總部位於瑞士的)語言培訓機構英孚英語本週三發佈的英語熟練度指標顯示,上海連續6年在該研究中成為中國表現最好的城市,北京則是第三次超過香港位居次席,前兩次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
  由於更多中國人赴海外旅遊、國際貿易與日俱增以及(英語)培訓需求旺盛,中國內地城市年輕專業人士的整體英語熟練度已提高,並在2019年首次從“低下”上升為“中等”。該年度研究始於2011年。2019年,來自100個國家和地區的230萬人參加該測試,平均年齡23歲。但有關評估結果並不代表一個國家的總人口,只是代表“對英語(熟練度)排名感興趣的城市年輕專業人士”。
  2019年的中國城市排名中,上海在總分為100分的評估中得到56.64分,北京緊隨其後(55.68分)位居次席,香港排名第三(55.63分)。中國內地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0。過去9年來,中國人的(英語)提升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京津魯等地區。包括西南省份四川和華中省份湖北在內的一些地方也獲得顯著提高,而這些改善主要受到資訊、技術和外國投資等領域國際合作增多的推動。作為中國內地最國際化的城市,上海在藝術、時尚、電影和其他行業與西方保持長久聯繫,因此成為中國英語熟練度領先的城市不足為奇。
  該培訓機構中國地區負責人表示,(出境)旅遊是中國內地人對英語興趣日漸濃厚的原因之一。隨著中國經濟日益增長,對走出去的需求激增,且並不僅限於做生意,還包括觀光和留學等。與之類似的是,前往中國內地的外國人也在增多。研究資料顯示,中國的英語培訓市場有望在2020年達到2200億元。
2020-01-12 08:39:17
阿楨
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清華首進前15,中國內地6所高校進前100

2020-06-10,英國QS發佈了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9年第一,斯坦福和哈佛第二、三名。
清華從世界第16名上升到15名,在亞洲排名第三。北大23名,較去年降1名。復旦(34名)和上海交通(47名)也創下了各自的歷史最好成績,其中,交大首次進入全球前50名。浙江大學(53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名)
今年亞洲大學表現強勁,但英美大學似乎展露出疲態,不少學校的排名都出現了下滑。
美國高校依舊佔據了排名前三的位置,在排名前30名的大學中也獲得了14席,位居全球之首。不過,美國153所參與本次排名的大學中有112所排名下降,而入圍前100名大學的數量也從三年前的32所降至27所。
英國,牛津(4名)、劍橋(7名)、帝國理工學院(8名)、倫敦大學(10名)躋身全球前10名。84所排名最高的英國院校中,有62所的排名出現了逐年下降的情況。不過,英國在前100名中依舊占了18席,這一數字近五年來始終保持不變。
今年,有26所亞洲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名,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前兩名分別為新加坡大學(11名)和南洋理工大學(第13名)。
此外,本次共有83所中國高校入圍QS榜單,包括內地高校51所,香港高校7所(港大22名),澳門高校2所(澳門大學367名),臺灣高校23所(臺大66名)。
  和往年一樣,2021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共有6項:
(1)學術聲譽40%:基於超過94000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回饋;
(2)雇主聲譽10%:根據超過44000名雇主;
(3)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衡量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
(4)師生比例20%: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人數除以教職員工人數得出;
(5)國際教師比例5%;
(6)國際學生比例5%: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榜單如下:
…….
  回應
前49名,德國一所大學都沒有,香港有3所大學,哈哈哈,這榜扯的
這個排名也就看個熱鬧。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都是主觀評價,更傾向於歷史印象,很難反映大學最新的發展。國際教師和國際學生的指標,基本是給英語系國家送分的,也難怪英美新港的排名普遍較高。
2020-06-11 07:03:55
阿楨
美媒憂慮獲取中文資訊太少:美國缺一份《參考消息》 2020-06-18 觀察者網

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美國媒體發現,由於美國方面缺乏漢語人才,中國成為“資訊黑洞”。
6月16日,《華爾街日報》刊登的一篇專欄文章提出,中國擁有大量的英語人才,時時刻刻翻譯外國檔獲得一手資訊。與之相對的是,美國的漢語人才少之又少,甚至嚴重依賴72所大學裡的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由於缺乏翻譯力量,中國重要的公開檔,以及社交媒體上中國民眾的討論成了“燈下黑”,被美國大量的忽視。而美國這次疫情應對和隨之而來與中國“資訊戰”的失敗,則更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政府如今對漢語重視程度遠不如冷戰時期對俄語重視程度,美國應該創立一個和《參考消息》一樣的官方翻譯刊物,以獲得即時客觀的中文諮詢,並培養更多深諳漢語和中國文化的人才。
而中國卻重視英語教學和翻譯機構。中國在英語培訓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國的競爭對手。中國的英語培訓市場已經膨脹到180億美元,其中70%的收入來自兒童英語教育。與之相對應的,美國語言教學只有16億美元的市場,這意味著美國人均語言教學經費是中國的一半。
美國需要更多的瞭解中國問題,應該像冷戰時期研究蘇聯那樣,建立漢語翻譯機構。美國應該創立類似於《參考消息》一樣的刊物。《參考消息》是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一份涵蓋英文報導在內外國新聞報導的翻譯彙編。
冷戰時期的美國領導人會對今天中美這種資訊不對稱感到震驚。因為冷戰時期美國十分注重俄語翻譯。《長電報》是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檔之一。其作者喬治•肯南就深諳俄語,是一位傑出的俄羅斯演說家,也是研究蘇聯問題的專家。美國許多有影響力的冷戰思想家,如肯南和查理斯•博倫,都是真正的專家,對蘇聯和俄羅斯的政治、文化、歷史和語言有著深刻的瞭解。(觀察者網注:1946年月美國駐蘇代辦喬治•肯南給國會發了一封8000字左右的長電報,詳細描述了蘇聯對外的擴張策略,改變了美國對蘇態度。)
美國政府還投入大量資源開展宣傳活動,並將蘇聯檔翻譯成英文。美國最知名的俄語翻譯機構之一就是外國廣播資訊服務(FBIS)。FBIS機構監視、翻譯和傳播大量來自蘇聯、古巴和其他國家的新聞,為研究人員、活動家、記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無價的翻譯。
但遺憾的是,美國已經在2019年裁撤了FBIS。
  回應
美國人終於意識到中國的公知不靠譜,想另建管道了吧
2020-06-19 07:36:26
阿楨
沒有外國黃金,哪來大英帝國

2020-07-02,英國高等法院當天在一場有關存放于英格蘭銀行金庫中價值10億美元(8億英鎊)金條的訴訟作出裁決稱,英國政府“明確承認”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胡安•瓜伊多為委內瑞拉總統,因此拒絕將黃金歸還給馬杜羅政府。
英國政府和英格蘭銀行的所作所為,雖然看起來駭人聽聞,但熟悉歷史的人們都知道,大英帝國自古以來就有搶奪他國黃金的“傳統”,委內瑞拉只不過是最新的受害者而已。
  最早的受害者是西班牙。
15-16世紀的西班牙,征服了美洲,同時強迫當地人為自己開採金銀礦藏,大量的貴金屬支撐起了西班牙帝國對世界的征服。
西班牙的成功,很快就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羡慕和嫉妒,他們都躍躍欲試,準備分一杯羹,而其中最積極的,則是島國英格蘭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她頒佈《私掠許可證》,鼓勵英國海盜對西班牙從美洲運輸黃金回國的商船進行搶劫。
不勝其煩的西班牙人,最終怒而對英格蘭宣戰,然而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卻被英國艦隊所擊敗,西班牙開始走上了下坡路,並最終失去了整個帝國。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皇室吃夠了苦頭,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也沒有逃過大英帝國的鐵鉗。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被迫於1917年3月15日引退,羅曼諾夫家族巨額的財產和土地,被新生的革命政權依法沒收,然而國外龐大的資產是革命政府所無法觸及的。然而,隨著沙皇一家的死,這些海外資產也成為了“無主之物”,成為了他人的獵物,而英國這次自然也“當仁不讓”。於是,這些黃金和財產就此沒有了消息,消失在了英國銀行的金庫當中。
  回應
盎格魯撒克遜人本身就是強盜的後代。
整個大英帝國史,就是一部燒殺搶掠史
2020-07-07 10:09:37
阿楨
為什麼有些語言難學?科學家發現關鍵基因 2020-10-26 環球科學

  當今世界上有7000多種語言,而這種豐富性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不同的語言在許多方面都存在差異,例如不同詞性的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有所不同,語調的改變意味著不同的意思等。而一個讓語言學家困惑的問題是,基因是否會使一些人傾向於使用某種特定的語調或語言。
  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表明,細微的DNA變化會影響一個人感知音調的能力。
  Wong等人並不是首先研究遺傳多樣性可能推動了語言進化的研究人員。2007年,研究人員究比較了存在於全球49個人群中的20多種語言特徵和近千種遺傳變異。發現,ASPM和MCPH1基因的突變與群體更有可能使用音調高低來變換詞義,存在一種重要的聯繫。這種形式的語言通產在中國、東南亞和中非等地區使用,至少佔據全球語種的一半。
  在新研究中,Wong等人對400多位以粵語為母語的人進行了聽力測試,以確定他們區分粵語中6種音調的熟練程度,只有ASPM基因上的一個突變能預測參與者對音調的感知能力。被測試的70%)存在這種突變。
  Wong希望後續能對中國其他地區、東南亞和非洲等其他音調語言的使用者進行研究。
  這項新研究也提示了一些能用於治療語言障礙的可能的干預措施,任何形式的音樂訓練(包括兒童鋼琴課等簡單的音樂訓練)都能提高不攜帶ASPM基因突變(TT突變)的參與者的音調感知能力。
2020-10-28 09:11:07
阿楨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
教育部2020-12-22發佈,“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全球參加HSK(中文水準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中國新簽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年底,中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目前,中國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超過30萬人。
2019年在中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占比達54.1%。同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
2016至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占比約八成。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持續拓寬港澳臺學生來內地(大陸)就學管道,具備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的院校超過400所,其中具備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院校225所,高校共培養港澳臺學生約4.5萬人。
2020-12-25 10:15:06
阿楨
一線教師:為了公平,不宜盲目壓縮在校學習英語的時間 2021-03-10 觀察者網

“英語怎麼學”,又成了今年兩會熱議的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許進建議,將英語等外語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再設為與語文、數學同等的主課,不再將英語或外語設為高考必考科目。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則認為,在當前國際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贊成高考取消外語科目,外語不能退出高考。但高考外語科目採取社會化考試、等級考試等新方案,一年多考,是完全必要的。
當前,是否有必要壓縮學生的英語在校學習時間?弱化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會帶來哪些影響?圍繞相關問題,我們與一位一線教師進行了交流。
  "英語焦慮”,成了家長和學生的心病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越早學,以後就越輕鬆。也有不少學生提前學好了英語之後,就把時間挪去搞別的科目,或是數理化競賽。如果說小學的時候不好好學,但是你高中又要考,那越到後面確實越吃勁。初中的英語課和高中的英語課是存在脫節現象的。現在高考英語的難度基本上就和大學四六級考試差不多了,如果你在初中只學習課本上那些東西,你到高中是會感到有壓力的。我們平時也會遇到很多家長說,“我家小孩初中的時候英語挺好的,怎麼上了高中就不行了?”就是因為初高中之間的英語教育脫節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面對的是小升初,英語的重要性或許不那麼明顯。但是你初中升高中的話,所面臨的就是選拔性考試了,在現行的考試體制下,如果你的英語基礎不好的話,會比較吃虧。這些也是學生切實面對的問題。
在學校裡不教或者少教英語,會導致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畢竟家境殷實的學生也會利用課外時間去接觸外教和各類優質的教育資源,提升自己。可無法負擔課外培訓費用的學生,又該如何呢?
2021-03-14 09:05:57
阿楨
臺灣能教好美國人漢語嗎 2021-04-16 環球時報作者:吳啟訥

  美一些國會議員近日表示,為抗衡孔子學院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力,敦促拜登政府擴大美台教育倡議,以臺灣學院取代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項目。
  實際上美國的漢語教學一直與美國的政治需求密切連結。二戰之前,中在美政治無足輕重,對中國文化和語言也沒多大興趣。二戰期間,政治和戰爭需要推動了漢語教學特色:不同于學術層次的漢學研究對閱讀的極高要求,美國人重視口語,為此特別發明了最接近英語發音的漢字耶魯拼音系統。冷戰後,官方為大學漢語課程投注大量資源,到70年代中期,每年已有超過1萬名大學生學漢語,中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也有顯著的增加。
  提到華人移民的漢語教學。清政府在20世紀初到美國設立中文學校。民國時期,由華僑設立,用以教育華裔子弟的中文學校數量增加到數十所,學生人數遠遠高於在大學的非華裔學生。以1965年移民法案為界,前期多數教師只能教廣東話,後期教授普通話的師資人數倍增。1994年之前,普通話師資都來自臺灣,但教學內容集中在口語和相對簡單的閱讀上文化背景、歷史知識,集中在日常生活和常識層面,教學內容往往討好西人的東方主義想像,難以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層面。
  21世紀初,美國大學漢語教學規模快速擴大,並向中小學擴散。大陸國家漢辦的加入,使美國漢語教學有較大的提升。不過,面對中國發展,美國焦慮感陡增,於是從經政一系列打壓措施,要用臺灣的漢語教學取代孔子學院。
2021-04-16 09:15:36
阿楨
從技術層面上看,我美國做法是一種自我損害,冷戰時,來自臺灣的漢語教學師資,雖然沒有得到傳授深層中國文化的機會,尚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語音、詞彙和語法的傳授。到後冷戰,超過30年的去中國化運動,臺灣的教學師資在很多層面喪失了對於中國文化的基本瞭解。僅有幾所專業機構的專業人士,能夠準確教授漢語語音和語法,派往世界的師資既不能使用中文拼音,也不能準確地教授漢語普通話。經過70年的分離,臺灣的漢語與大陸漢語詞彙出現了比較大的差異,如果美國學習者接受的語言竟然跟中國大陸現實出現鴻溝,那不僅是造成學習者的困境,更造成美國利益的損失了。(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

孔子學院列表-維基百科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正式在韓國首都首爾成立。截至2020年7月31日,全球已有162國家(地區)設立了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
亞洲39國(地區),孔子學院135、孔子課堂115
非洲46國,孔子學院61、孔子課堂48
歐洲43國(地區),孔子學院187、孔子課堂346
美洲27國,孔子學院138、孔子課堂560
大洋洲7國,孔子學院20、孔子課堂101

肖鋒:請大家放過李子柒! 2019-12-11 新浪網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比如經濟和軍事,需要軟實力的配合才能走得久、走得遠。軟實力做得好的除了韓國,還有很多,比方說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貨、美式生活方式,德國足球和德國製造。
中國製造靠什麼來行銷全球?孔子學院嗎?《新週刊》曾刊出過一個觀點“一萬個孔子抵不上姚明和章子怡”。(楨:?)
好了,現在終於出現了一個李子柒,可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千一萬個李子柒來做“文化輸出”。
最後,我也希望輿論“放過”李子柒,不要給她強加過多標籤,李子柒取代不了孔子學院,更代表不了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
至於孔子學院,則應該從李子柒的成功中獲得啟發,是時候改變傳播中國文化的姿勢了。
2007年我出訪德國時適逢央視熱播《大國崛起》,彼時正播德國的崛起,引發德國媒體熱議。“他們把俾斯麥時的德國當作榜樣”,德國報紙這個整版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人要我們認識的是新德國,與時俱進的德國,正如其“歌德學院”(德國版孔子學院)的海報所展現的:老歌德一手持西門子手機,一手打開筆記型電腦,目眺遠方,若有所思。
2021-04-16 09:27:44
阿楨
字跡曝個性!梅根凱特恰相反 2019/06/14 中時

時尚雜誌《美麗佳人》(Marie Claire)引述筆跡鑑定專家洛葳(Sheila Lowe),梅根的字體傳達出強烈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個人形象的控制欲,凱特則在三人之中,個性率直,黛妃則是另一個極端,彎彎曲曲、放鬆的筆觸顯示更願意對他人展現真心。
梅根美麗的字體有許多飛舞的筆劃,透露出不安性格,她說梅根想要對外展現美麗、完美、獨特的形象,意味著她想要掩飾部分不安全感。另外字母會像海浪般往回折,看得出來梅根控制著一筆一劃,反映在個性上就是她只展現希望別人看到的那一面。
凱特相反,字跡柔軟中又帶有韌性,相較於梅根龍飛鳳舞,凱特字體較為簡潔、不花俏,傳達了「不論身處何方都追求與世無爭、和諧」的個性。字體結構較為鬆散、而且向右傾,意味著她的個性隨遇而安,能夠通過各項考驗,並且帶著合理、務實的態度持續達成目標,另外字母間相互連接,顯示凱特想法較為直接。
黛妃的字跡則相當具有辨識度,又大又圓的字體顯示出一位女性非常需要他人的愛、情感、注意和認同。字體橫向發展,意味著對她來說,最迫切渴求的事情就是自由。

哈利王子爆家醜奔喪皇室冷對 與家人關係崩離決裂 2021-04-28

英國哈利王子2021年4月初回英國奔喪,待沒幾天就返回美國,原本外界以為,他會多停留與家人團聚,並且陪伴英國女王度過95歲生日。不過,根據英媒報導,哈利這趟返英行程,對於家族對他的冷淡態度相當難堪與震驚,導致他匆匆來匆匆去,和皇室的關係幾乎徹底崩離。
哈利與梅根三月接受歐普拉專訪,爆出許多皇室秘辛,不只梅根說曾想輕生卻孤立無援,還說他們的兒子亞契膚色受到歧視,震驚全世界。當時正值菲利普親王重病休養中,哈利和梅根執意受訪,甚至不斷說出不利於皇室的言論,引發外界議論,英國皇室上上下下更是深受打擊。
  回應相關新聞
哈利王子夫婦與英國王室的一場「公關戰」
25年前騙訪戴安娜王妃 BBC前總裁從英家美術館辭職
  回應
不撒謊怎麼能叫鄙鄙西?
騙訪,造謠,抹黑,一直是BBC特色。
2021-05-26 08:18:40
阿楨
天宮啟動新興太空語言 外國太空人加緊學中文 2021/06/23 中時

全世界所有的天文與太空科學愛好者,對於各種太空科學影片中的受訪者使用英文與俄文受訪已相當習慣。不過自從中國啟用了太空站之後,國際太空站也可能在數年之後退役,有關太空科學的國際媒體與網路論壇正在議論紛紛,許多國家的太空人除了原先的英文與俄文之外,早已開始加碼學習中文,否則上了中國太空站會連操作界面與作業手冊都看不懂,也不見得能跟中國太空人溝通。這些有關全球太空人學中文的現象,讓許多大陸與海外華人忍不住感到自豪與驕傲。
國際太空站因老化與經費問題,大約會在2028年至2030年之間除役,屆時可能只有中國太空站在軌道上工作,而且中國人也歡迎其他國家參與中國太空站的運作與研究工作,目前已知會有17個國家的太空人陸續登上中國的天宮太空站,美國不在其中,這是因為美國國會於2011年立法禁止NASA與中國進行合作,目前的政治情勢顯然也不會在兩國的太空合作上有什麼改變。
根據美國國務院一份外語學習量表顯示,使用英文者學習中文的難度屬於最難的第5級,比列為4級的俄文更難,與阿拉伯文、日文、韓文同等級。對一些通曉數種語言的西方國家太空人來說,這很可能是他們這輩子首次學習象形文字,可以想見對歐洲國家太空人造成的何種文化衝擊。
眾所周知,在國際民航界為防範因語言障礙而發生事故,在美國的強勢作為下,國際民航組織(ICAO)建議使用英語作為飛航人員溝的統一用語。現行國際太空站上,美俄兩國太空人都會學習彼此語言,其他國家太空人則會其中至少一種語言,但使用較多的還是英語,俄語則做為輔助使用。
2021-06-23 08:37:09
阿楨
為何幾個超級帝國都短命?而英美卻可以稱霸世界一段時間? 2021-06-13

歷史上最強大的的幾個超級帝國,比如亞歷山大帝國、帖木兒帝國、蒙古帝國、拿破崙帝國、大英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秦帝國、隋帝國等等都是短命王朝,這些帝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有一個強勢的領導人,而這個強勢的領導人一旦掛掉了,這些個帝國也就走到了盡頭,要麼四分五裂,要麼崩潰,要麼被推翻!
  回應
只說秦、隋二世而亡,不說漢四百年國祚,唐近三百年綿延的,都是在惡意解歷史。
美國從建國開始才多少年,給他面子不提蘇聯就算他是從二戰後就開始稱霸也才七十幾年。
因為英美可以利用金融霸權把國內危機轉嫁給殖民地/他國!
英國從1815年打敗拿破崙帝國算起到二戰結束,世界霸權130多年。二戰後,是冷戰時期,美蘇平分世界霸權。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才真正的獨霸全球,也不過30年!
2021-08-01 07:40:27
阿楨
《自然》最新研究:日語、韓語等或發源于中國東北

2021-11-10,《自然》的研究指出,包括日語、韓語、突厥語、蒙古語在內等泛歐亞語系,全部起源自9000年前的中國東北遼河流域農業文化,幾千年來當地農民輾轉向東、向西遷徙,陸續抵達朝鮮半島及日本群島。
稱為阿勒泰語系(Altaic)的泛歐亞語系(Transeurasian)家族包含日語、韓語、蒙古語、突厥語等多種現代語言,這些語言的使用如今廣泛分佈在東亞朝鮮半島、日本群島,北至西伯利亞平原,西至西亞,長久以來這些語言來自哪裡、以及是否有關聯,一直是語言學家爭論的議題。
傳統上,學界認為這些語言開枝散葉,主要是經由遊牧民族從東部草原向西擴散而來,不過最新跨國研究認為,泛歐亞語系來自同一個祖先-9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遼河流域小米農民,而且是通過農業文化傳播。這個區域涵蓋現在的中國遼寧省、吉林省及部份內蒙古地區。
這份研究由英國、中國、捷克、法國、德國、日本、紐西蘭、南韓、俄羅斯、荷蘭、美國等11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人員主要通過基因學、考古學及語言學等3個層面進行分析。
在語言學分析層面,研究人員在98個語言中建立超過250個和農業相關的辭彙概念,這些辭彙包括耕地、播種、種植、小米,從而確立源自農業文化的假說。
在基因學層面,研究人員分析23具古代遺骸,並且比對9000年前北亞、東亞住民的基因資料,研究證實“韓國與日本人有西遼河血統”。
在考古學層面,研究人員考察了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255個考古遺址,評估當地陶器、石器、動植物遺骸等相似性,顯示青銅器時代的遼河西部地區和韓國的無紋陶器遺址、日本彌生遺址有關,顯示稻米及小麥種植文化早在進入朝鮮半島以前,就已經傳入遼東、山東地區,爾後再傳入日本。
研究第一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比較語言學家羅貝茲(Martine Robbeets)表示,“接受某個人的語言、文化、民族起源自國界之外相當於放棄身份,這對人們來說並不容易。”
 回應
呵呵,這讓韓國人怎麼搞。
完了,棒子們的玻璃心該碎成渣渣了
你小瞧韓國了:東北自古以來是韓國的
你還是小瞧了韓國,看他們的教科書古代高麗地圖涵蓋了現在中國地圖的三分之二
2021-11-17 07:02:14
阿楨
唐獎得主蕯克斯談烏克蘭與台灣

2022年唐獎之永續發展獎頒發給哥倫比亞大學薩克斯教授。薩克斯是是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主席,並擔任3屆聯合國祕書長的特別顧問,他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也極有影響力。在蘇聯解體後,曾擔任俄羅斯政府經濟顧問,擘畫俄如何有序由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薩感嘆美國政府內的右翼份子仍由地緣政治視俄羅斯為敵手,在俄經濟陷入困境時,拒絕伸出援手,任由崩潰。
蕯認識此次俄烏之戰乃因西方「挑釁」所引發,與教宗看法不謀而合。上週教宗針指出:1.俄是被Provoke (挑釁);2.北約在俄大門口狂吠;3. 不要相信俄烏之戰是正邪之戰的神話。
蕯認為美國政府有時並不冷靜,並不真正了解他國(烏台阿富汗…)的情況,也常誤判情勢。台灣人民應嚴肅思考蕯忠言。
  回應
此人早已聲名狼藉,拿中共錢的舔共咖。
好好說話不好嗎? 教宗舔共?

「唐獎非唐」的文化困境(文大教授周陽山)

兩年一度的唐獎,由於它的獎金特別高(新台幣5000萬元),自然而然引起媒體關注。但「唐獎非唐」的文化困境,卻令人擲筆三嘆!
在歷屆30多位唐獎得主當中(包括雙重國籍在內),英語世界的美、加、英、澳籍共25人,若再加上印度、南非、孟加拉等前殖民地,則逾三分之二。但日耳曼、斯拉夫、拉丁、伊朗、突厥等非英語系的重要文明圈,卻幾近闕如!至於大唐盛世接觸最多的中亞、中東、北亞等地區,也不見蹤影。海外華人得主,總共兩位。兩岸完全缺席。這反映「文化單一化」、「西方崇拜論」的執拗偏見,所謂的「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絕不現實。因之,唐獎既非「大唐盛世」的文化表彰,也不是「中國價值」的如實呈現。它要告訴華人世界,儘管我們豐衣足食、教育文化也日漸發達,但離先進、優越、自豪的西方文明卻還有很遠的距離。甚至連我們對自身文明傳統的研究,都遠不如西方人和英語民族。(作者為中國文大教授)
  回應
唐獎是否以為大唐之名推廣中華文化,不得而知;不過用糖獎勵以昂撒為主的一小撮人,卻是顯而易見的。
搞個聲名狼藉的深綠李遠哲, 他認同唐/中華文化/中國價值嗎?

金馬57得獎完整名單出爐/《消失的情人節》奪5獎最大贏家
  回應
關起門來自嗨,把金馬獎越做越小,從一堆沒演技的爛蘋果裡挑...可憐

第33屆金雞獎20/11/28晚在廈門舉行,紅毯眾星雲集,台灣藝人歐陽娜娜、王大陸、陳立農也有出席,最終影帝后由《烈火英雄》黃曉明、《少年的你》周冬雨奪得,《奪冠》拿下最佳故事片獎。
2022-06-23 09:30:53
阿楨
西媒文章:北約全球地緣戰略遭遇五大挫敗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2022-06-27安德列斯•皮克拉斯的文章《北約走向全球》稱,盎格魯-撒克遜軸心國逐漸把摧毀“一帶一路”倡議、阻止中國崛起、消滅俄羅斯、重組亞洲、奪回非洲等視作優先事項。然而,盎撒軸心國和北約在至少五個主要戰略領域都出現了重大失誤。全文摘編如下:
  資本的文明危機陷入一個無可救藥的迴圈,導致資本系統迅速走向國家內部的社會戰爭和國家之間的渦輪帝國主義。於是,各種混亂的地緣戰略開始粉墨登場。而這同時也意味著,掌控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霸權國家正在進一步轉向全面戰爭。
  這是一場兼具混合、經濟、媒體、政治外交、認知、控制論和空間性質的戰爭,而系統性謊言則成為一件戰略武器。
  蘇聯解體後,美國覺得自己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一直忙於起草各種檔以設計其全球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盎格魯-撒克遜軸心國逐漸把摧毀“一帶一路”倡議、阻止中國崛起、消滅俄羅斯、重組亞洲、奪回非洲等視作優先事項。
2022-07-02 08:35:05
阿楨
不爽安倍沒有理由 槍手供詞驚曝「下一位某宗教團體」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22-07-08現身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為自民黨候選人的參議院選舉造勢,遭41歲槍手山上徹也開了2槍身亡。警方隨即將他壓制上銬,以殺人未遂罪逮捕,據悉嫌犯供稱自己對安倍相當不滿,「早就想殺了他」,此外點名下一個目標為某個宗教團體。
槍手2002年服役於日本海上自衛隊,3年任期滿後退職,之後就一直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網購零件製手槍。
  相關新聞
安倍晉三中兩槍身亡 拜登反華左右臂膀斷
  回應
 今天所謂民主制度,在日本前首相中槍身亡,和大英首相暗然下臺,下一個是誰?這個聯盟喪鐘已敲響,他們不去面對人類共同危機,必須付出代價!
 開槍者有民主自由人權表達訴求!呼籲將這位義士的牌位供奉到靖國神廁!
  相關新聞
 安倍三箭救經濟,學者:影響力最大的日相,專家:戰後日本政治最大事件。
 因病下台安倍經濟學失敗收場 2020-08-29 工商時報 (回應:日中對比:日2000年GDP爲4.89萬億美元,2020年5.05萬億(零成長) 。中2000年GDP爲1.21萬億,2020年14.72萬億(12倍)。安倍執政9年,三支箭就是騙人的把戲,他一心一意要修憲讓自衛隊出國作戰。)
 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小澤一郎稱:對自民黨選舉有利,日本修憲有望不當發言挨轟。
 安倍之死,日本政壇或重新進入震盪期,牽動東亞地緣政治風險。
 暗殺伊藤博文兇手行刺安倍: 8年前韓國小說家金正鉉曾《安重根向安倍開槍》時空穿越小說預言成真。安倍一門三首相,外公岸信介曾躲過刺殺。
 日駐台代表泉裕泰悼安倍:盼您與李登輝總統在天上守候日台(回應:拜託...李燈灰在十八層地獄好嘛...)
 史上最友台日首相倍晉三去世,台日關係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柱,綠營齊哀悼。
 最友台日相安倍多次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回應:安倍有把釣魚台還給台灣嗎?李登輝曾說:釣魚台是日本的!)
 李登輝2020-07-30逝世,日人關注:繼承者的指教...日本國家迷惘中的感情投射(回應:李是安倍老師! 李是日本魂的台灣人,鄙視中國人、也看不起台灣人,他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是優越的日本皇民。所以日本人崇拜強者的性格也同樣投射在李登輝身上 希望能從李的身上找到日本再起的典範。李善變,有反骨。他參加了共產黨,又退出;參加了國民黨,又背叛;組織台聯黨,又疏遠;搞兩國論,又否認;他,不是民進黨,又像民進黨的國父。)
2022-07-09 06:27:34
阿楨
中文最大缺陷是造長句能力不強,英文是詞形分類能力不強 2022-07-14

  回應
 中英文的根本區別是語言的演化能力好吧。中文基本不造新字,而是用現存的字組成新詞來描述新生事物。英語沒有這個能力,只好不斷地造新字,結果就是單詞量不斷上升。又因為對於複雜事務的描述無法用簡單的單詞來表達,不得不用一串單詞來定義一個事務,對於這種複雜性導致的書寫和交流困難,最後又只能通過首字母縮寫來簡化,導致詞不達意,死記硬背成為必然。
 中文能夠把長句縮減成精簡的短句提高交流效率的,你一定要造長句也不是造不出來,在現代交流當中英國美國這類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使用長句,你在那句話中硬是加了一些其許、其何之類的詞來適應你自己生造的語法,可是在表意上既沒有用也不優美,除了在句型結構上看起來更像英語了之外,在傳播和表達上有什麼用處嗎?從句這種干擾理解、干擾表達、你不聽到最後就不知道人家要說啥的句式?你不能精簡一下自己的表達?
 本人從事法律工作,平時需要草擬大量法律檔,也要閱讀大量的法律檔,我覺得用標點符號將長句隔成短句,表達清晰、邏輯條理流暢,而且閱讀起來也很省力,對表達重點一目了然,意思也不容易出現歧義。我最怕看到一些長句,表達既囉嗦又不清晰,還得先分析下語法才能準確的理解意思,很容易造成理解的歧義,閱讀起來費力,唯一好處就是容易給別人挖坑設陷阱,把真正的意思和邏輯藏在長句裡,對方一不留神就能上套。
2022-07-15 07:58:52
阿楨
漢語英語哪個使用更方便?2020-10-13

  首先,漢字和英文從字形結構上講,漢字屬於二維碼,英文屬於條碼。二維碼天生就比條碼蘊含更多的資訊,例子很簡單,聯合國同一決議五大語種中漢語版決議列印頁數最少。
  第二,英語有複雜的語法,時態,詞性轉換,單複數,而漢語通通沒有,言為心聲怎麼想怎麼說。這種學習難度的增加是否帶來英語對於漢語特別的好處和優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成熟而完善的語言,都能夠準確清晰的表達其要表達的含義,不存在某種語言在交流傳播中明顯更精確更精准現象。至於網上很多文章指出歧義和準確性的問題,主要是使用者自身語言文字能力不足造成的,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例子還是聯合國決議,聯合國同一個決議不會出現不同文字版的決議內容不同的情況,各種語言都能精確精准表達同一個決議內容,不會存在差別和歧義。
  第三,漢字數量統計總共約9萬多,而英文單詞數量超過100萬。因為漢字發音為單音,而英語單詞發音絕大多數是多音,結果就是新詞彙漢語以組詞為主,英語以創造新單詞為主。
  舉一個簡單例子:豬pig,肉meat,漢語很簡單豬+肉組詞為豬肉;英語沒有選擇簡單組詞pig+meat為pig meat而是創造了一個新詞pork。因為豬肉是日常使用的常用詞,而pig meat要發四個音,非常不便於日常的語言交流,太囉嗦了,為了提高語言的交流效率,英國人不得不創造一個隻發兩個音的pork來代替pig meat。
  pig cattle sheep pork beef mutton 豬,牛,羊,豬肉,牛肉,羊肉,這就增加了英語學習記憶的難度,實際日常生活中文常用漢字3000個就可以覆蓋日常使用漢字的99%,而英語要做到這樣程度據說要2萬到3萬詞彙量。中國學生在小學就基本學完常用漢字,而英國學生甚至到大學還在學習單詞。
  第四,英語屬性拼音文字,在掌握拼讀規律後,一個陌生的單詞不知其含義也可以進行拼讀,而很多漢字看字面是看不出讀音的。
  另外個人認為在書寫方面,英文可以進行拼寫以及條碼的原因,應該比漢字更方便更簡單。在這兩點英語比漢語有優勢。
  綜上所述,漢語英語在使用中各有優勢,但漢語優勢更多,使用更方便。
  回應
雖然漢字不是表音文字,但漢字通過形聲字(占了多數)讓你也可以直接拼讀。
現在是電腦時代,書寫變成打字了。漢語與英語誰打字更快。
2022-10-14 08:24:32
阿楨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

【本文來自《中國人要是老早就反封建,至於封建社會長達1300多年?》評論區】
中國的科舉固然害人不少,卻是世界至今最“民主”的選賢制度!拿封建、獨裁、民主幾個由後來人發明的詞來定義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無異於盲人摸象!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當然放在歐洲依然是好制度,現代公務員選拔制度,都是脫胎於科舉制度。
南宋或晚明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是都被戰爭打斷了,晚晴資本主義又要發展了,結果還沒起來,帝國主義就進來了。
  回應
唐代科舉制度缺陷不少,文壇裡基本上誰出名誰就會中式,直到宋代中期把學子的名字遮蓋了,主考官不預知試題,批改試卷的官員和考官都是集中封閉的,這些措施才完善了科舉制度
我不這麼認為,明清不行了,不是因為考試內容有問題,而是皇權太過強大,文官集團毫無牽制力。
科舉一直是個好制度,問題出在考試內容上。
2022-10-14 08:29:53
阿楨
劉慶彬:日本能打破情緒政治的怪圈嗎 2022-10-21 劉慶彬

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2022-10-19召開執政聯盟第一次會議,在對華態度上未取得一致:自民党認為,中國應被視為重大威脅,公明黨則強調需要對話。可見,情緒政治依然主導著日本政壇。
本世紀初,隨著日本人口拐點的逼近和金融危機及壞賬的影響,日本學界和政界的保守派提出“像曾經的英國一樣光榮地衰落”以及“不再謀求經濟增長而是提高幸福指數”等觀點。小泉純一郎的“靖國神社參拜政治”是情緒政治的始作俑者,也為安倍的歷史修正主義政治打了前站。情緒政治,就是唯心論下的選舉政治,參考“統一教”的“靈感商法”,把靖國神社裡供奉的甲級戰犯“神格化”,混淆戰前戰後的區別,將國民悼念情緒放大化轉而操縱選舉議題以謀求選票。(作者是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前特任教授)

還不如讓1顆萵苣來治國!一文看英相特拉斯為何引發「萵苣之亂」

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2022-10-20宣佈下臺,上任僅45天的特拉斯和萵苣的保鮮期限差不多,在政策及諸多處事方式都受到批評,在網路上引發一片「萵苣之亂」,批評者嘲諷,讓她當首相,還不如讓1顆萵苣(僅60便士約22元台幣,特拉斯在位僅44天卻可領每年11.5萬英鎊約台幣414萬終身俸讓民眾火大)。
  相關新聞
英相特拉斯上任45天閃辭 盤點熱門接棒人選 賭盤看好前財相蘇納克、強生可能回鍋
英國新聞主持人前一夜集體炮轟特拉斯政府:陷入死亡漩渦,徹底混亂…
  回應
笑死!小英帝國是沒人材了嗎?
是誰讓她上臺?又是誰讓她下臺?恐怕是同一批人吧。
西方的民主就是典型的一種空談誤國嘛!
英義….歐盟歐豬日本基本沒救
  相關新聞
俄烏戰事衝擊,德國30多年來首見貿易逆差(回應:默克爾下的局被全毀了)
義大利大選2022-09-25將極右派政黨義大利兄弟黨黨魁梅洛尼送上總理。梅洛尼保守、反歐盟立場令自由派擔憂,但《經濟學人》稱梅洛尼受限於政治、市場與財政狀況,政策操作空間不大,無須過度憂心。義大利學者梅露朵稱,梅洛尼知道不能被歐盟和國際社群當成不可信賴的領袖,對俄羅斯開始採取強硬立場。
意前總理貝盧斯科尼2022-10-19稱俄烏衝突不怪普京,怪澤連斯基
2022-10-22 08:54:08
阿楨
【亮點交鋒】2023國際十大預測 2023.01.02 郭正亮

1、俄烏戰爭56月份停戰
2、1季度大量國家會訪問中國
3、中俄深化經濟合作
4、中國建構國際新秩序
5、美國朝野惡鬥加劇
6、中美鬥爭持續惡化
7、美國霸權持續衰退
8、英國持續沒落、分裂
9、歐洲瀕臨分解
10、日本持續沒落、政經兩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PZwHDUNaI

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2022年全球風險展望」

一、美中關係惡化,迫使全球經濟完全脫鉤。
二、貨幣政策意外快速緊縮,致美國股市崩盤。
三、中國房地產崩盤,致經濟巨幅趨緩。
四、國內與全球金融環境緊縮,拖垮新興市場復甦。
五、對疫苗有抗藥性的新型Covid-19病毒株現身。
六、社會躁動遍地開花,衝擊全球復甦。
七、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迫使美國介入。
八、歐洲聯盟與中國關係嚴重惡化。
九、嚴重乾旱引發飢荒。
十、國際網路戰爭,癱瘓主要經濟體基礎建設。
  回應
經濟巫師
2023-01-04 07:01:01
阿楨
老外也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了 2023-01-06

近日,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麥克•加拉格爾,炮轟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稱之“非常容易上癮且有破壞性”,堪稱荼毒美國青少年的“電子芬太尼”。
而如果去各大英文網站轉轉,你會發現,怒駡短視頻害人的老外,絕不止議員麥克一人。
  回應
臥槽!你真毒品都合法化了,電子鴉片算個匹啊!
外網什麼極端言論沒有,也未見恐慌麼。估計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才是根本原因吧。
  相關新聞
給外媒“帶話”的中國NGO公知

外網討論:為什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普遍不好? 2023-01-07

大多數國家和"鄰居"的關係通常並不融洽,這是常態。特別是當中國更大時,通常,為了平衡這種"優勢",人們自然期望"大 "國應該自願犧牲自己,自願為"小"國提供利益。從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然而,近代中國由於自身的問題而衰落,失去了繼續這樣做的條件。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我們的大市場將使該地區更多國家受益。我仍然對中國解決與鄰國的分歧抱有良好期望。當然,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應
弱國無外交,強國無友鄰。
中國在干涉他國內政,文化洗腦,在外國扶持親華勢力的操作上,差了歐美俄日幾百年的水準了。孔子學院/魯班工坊/
  相關新聞
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東南亞不像歐美日韓對陸客強制新冠採檢成最大贏家。
2023-01-08 08:58:18
阿楨
杜正勝沒有說出的貓膩 2023/02/06 胡文琦

號稱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透過史學方法來分析爬梳「『中國』擴張模式的3步驟」,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杜正勝表示,中國也正用這些步驟對待維吾爾族與藏人等,若台灣和中國大陸統一,「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云云,並評估中國屆時會對台灣所施行的策略最重要的即是「思想改造」。
暫不論杜正勝有無既定刻板的意識形態與有色眼鏡,乃至是暫時拋開筆者與杜先生對「中國一詞」的定義與期許不同,甚至現在的民進黨中央政府亦就是在進行「同樣『去中化』的『思想改造工程』」不說,其一席「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的中文邏輯則顯然大有貓膩,與刻意無病呻吟的強烈嫌疑之處。
一來,杜先生並沒有誠實的講述「就在出現同樣命運」之前,台灣因自身各種應對方式,所可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範圍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評估,二來,一個充滿弔詭又帶點無奈的文義即是,既然台灣無論如何努力,唯最終的命運「都肯定仍是『被征服』」的進入所謂「中國擴張模式3步驟」的話,那麼,執政黨乃至是領導人又究竟該如何盡最大可能,來爭取台灣最大的福祉利益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呢?直言之,杜正勝就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應
杜說的擴張模式的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不就是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鳥事。
杜把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擴張模式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事實統統都洩露了說出來了...
三隻小豬都是成語的垃圾院士,其水準…,笑死。
令人懷疑所謂院士是否只是因為政治正確才上位,應該考慮取消杜的院士資格吧?
這不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嗎?靶都已經畫好了,不就一直射箭就行
2023-02-07 08:15:50
阿楨
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2023-02-03

該飛艇,屬民用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遺憾。
  回應
布林肯自導自演訪華,最後還找借口落台。
美國不是經常自由航行中國領空嗎
  相關新聞
 華府斥侵犯主權(中: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指控),布林肯推遲訪華(中:沒宣佈過什麼訪問,美發佈是美自己的事),眾院議長麥卡錫改口:目前沒訪台計畫,美考量地面安全未擊落。
 按2002年開放天空條約美也用氣球偵搜 (2002-2016年美196次氣球到俄,俄則對美71次),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 打中國氣球不可行。(回應:一個流浪氣球米國霸權都嚇成這樣,美最好打,以後中方比照!) 美國1999-05-07誤炸(?)中國駐南聯大使館。
 拜登讚美軍5日在大西洋領海上空擊落中國飛艇(中:強烈不滿,將進一步反應。美反應過度,違反國際法慣例。) 國際法規定領海12海里,領空高度沒規定,實際用飛機最高高度,約13700米,並不涵蓋飛艇衛星高度。(回應:美既開先例,以後就可比照。 五六十年代,美蔣用U2偵察,被我擊落多架,就不敢來了。七十年代,美就利用西風帶,從新疆入境,到日本回收,被我擊落。) 美:中國偵察氣球遍佈五大洲。德媒:中國能隨時闖入美國領空。(回應:美霸也是侵犯世界各國領空,為什麼不靠腰,幹! 只有美人可以,阿共仔不行!) 郭正亮批拜登無能;遭民粹綁架,啟動冷戰危機。 因小失大 紐時:氣球事件凸顯中美關係的脆弱。 華郵專欄作家:美過度反應「危險且不合理」。德媒:美靠氣球炒作中國威脅,是藉題發揮、小題大作。美F-22疑在阿拉斯加擊落美自己NWS的氣象氣球,40萬美元飛彈恐打下NIBBB氣球迷12美元的氣球。中擊落山東海域不明飛行物! 外交部:美高空氣球2022年10多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3萬米高空偵察南海。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美國兩周至少4起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事故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 中國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新疆驚現特大號飛艇機庫足以容納核航艦 2021-07-15 中時
 美專家:未來10年中國飛艇將世界一流,打造飛艇情報網 2010-05-31 防務新聞
 美國Politico雜誌2022年報導美國防部高空氣球跟蹤高超音速武器。
 全球大視野:美歐皆欲掌握平流層飛艇全球僅陸造出,衛星清晰實拍美國本土基地,北斗在165國反超美GPS。
2023-02-23 07:39:00
阿楨
陸《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指責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2023/02/20 中時

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報告指責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美國軍事霸權釀成人道慘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
報告斥責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強推單邊制裁。美國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則廢,打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謀著維護自身「家法幫規」的私利。
報告指出,美國利用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上的弱勢地位和在相關領域制度上的空缺實施壟斷,攫取高額壟斷利潤。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占率由50%跌至10%。同時,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占市場。
報告還指出,美國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中國華為公司。美國還炮製各種藉口,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
報告稱,美國還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APP,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
報告指責美國,對中國科技人才政策採取雙重標準。2018年6月以來,針對部分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縮短了簽證有效期限,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
報告說,美國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同時,美國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絡攻擊和監聽竊密。從競爭對手到盟友,均在監聽範圍之內。
《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全文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4005-260409
2023-02-23 07:42:28
阿楨
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通過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全球近年面臨中美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等地緣政治危機,中國外交部2023-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示習近平為解決全球安全難題提供了更系統的思路、更可行的舉措。
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18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會中他提及中國國家習近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和平與發展兩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預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且稱有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全文提及「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六個堅持」、「二十大合作方向」、「四大合作機制」等。
「六個堅持」,包括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倡議文件中強調,「戰爭和制裁不是解決爭端的根本之道,對話協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徑」,並稱一國安全不應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任何國家的正當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不應被長期忽視和系統性侵犯;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困難和複雜因素。
對於合作方向,文件內提出包含堅決維護「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共識、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等。
  回應
中國的倡議若是成功,美國拜登的臉擱哪裡?美國軍火存銷哪?
自稱是民主的國家一天到晚在挑臖互鬥,共產國家提倡和平
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美國為了維護霸權 收割全球財富, 專門在別的國家挑起戰爭 好坐收漁翁之利...
梅克爾為什麼要烏保持中立國不要進北約,因為美國主要是削弱俄國的實力。
2023-02-23 07:57:32
阿楨
學古文,只學譯文足矣,類比外文翻譯著作...
  回應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任何人翻譯的白話文,都不可能完整而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內涵與真諦。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自古至今,一百個大家就有一百種釋義和見解,相互之間各執己見,百家爭鳴,莫衷一是。唯有自己了悟了、參透了的東西,才有那種醍醐灌頂,一生受用的獲得感。
 這兩天連續在社區看到反對古文的評論,是有用心的,通篇都是漢字落後,英文先進,雖然沒有直說廢漢字,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和人辯論之前首先要確認對方的屁股,這種一看就知道別有用心之人,多說一句都是在給他存在感
 同樣的觀點,請發到外網去,請西方精英們廢除拉丁文/法語/義大利語/德語…..,扔掉拜倫、莎士比亞、狄更斯原文,因為他們都是用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寫的,早就沒有普通人看得懂了。一併扔掉荷馬、但丁、歌德、雨果、泰戈爾、托爾斯泰、高爾基們的原著,因為他們不值得一讀,看看英文的不好嗎?
2023-03-09 09:36:20
阿楨
傻瓜才信:經濟學人唱衰中共 2023-08-29 銘傳大學副教授楊穎超

英國《經濟學人》近日發表「中國經濟何以救不起來」,指出,日益獨裁的中共政府正做出種種錯誤決定。這不是經濟學人首次唱衰中國大陸經濟情勢。他們認為中共是「脆弱的強權」,甚至只是GDP成長率沒達到一定數字,社會就會開始動亂。
  回應
西方主導世界知識領域已超過200年,世人失去審辨真相的能力久矣。
可以說西方不了解中共,斬釘截鐵的結論出意外不意外.
以美為首的所謂民主世界都是靠抹黑、造謠來打擊對手
西方惡霸從中共改革開放一直唱衰到現在, 現在更糾集各方惡霸一起圍毆中國,台灣更是幸災樂禍, 真是無知到極點啦!

美歐為什麼不想學中文了?--經濟學人

2016年國際調查,當時選學中文的主要原因是讓就業的路更寬廣。過去十年,比起國際關係與安全學生,學中文的商學院學生減少了。西方國家的學生對於與中國生意往來的想法或許也走味了,新疆與香港人權問題經廣泛報導,富國對中國的負面觀點攀上最高點或逼近高點。同時,中國與西方國家也愈來愈緊張。不過,依然有許多西方國家政府表達,他們其實還是需要更多精通中文的人才。中央情報局(CIA)正尋求把中文人才增加一倍。
但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中文學習趨勢似乎是上揚的,2018年有超過8萬1000名非洲學生前往中國留學。中國的孔子學院也有幫助,既教導中文,也教導其他中國文化。
2023-09-01 08:04:59
阿楨
4班百人僅1人聽懂 雙語教學雪崩 2023/09/04 中國時報

蔡政府推出「雙語政策」2年8個月以來,教師、家長與學生都反彈,甚至有老師說「4個班、逾百人,只有1人聽得懂英語上課」。教師團體要求立即停止實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說,不論2024誰當選總統,都應立即停止現行的雙語政策,不要再以英語去教其他專業學科,否則將造成學生英語及學科都學不好的「雙貧乏」現象。
副總統賴清德2017年接任閣揆後,開始規畫「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發會和教育部推出「2021年至2024年雙語政策」。政策目標很宏大,但在中小學執行時,出現不少亂象。例如,目標之一是在2024年培育6000位雙語教師,現僅培育出1001位。
  回應相關新聞
吹牛的政策 下一代賠上競爭力
英語焦慮 家長拚命送孩子去補習
雙語政策加劇學習落差
雙語50載 新加坡母語文化漸失傳

搶救台灣母語 民間團體怒吼

「搶救台灣母語!」關心台灣母語教學的民間社團發出怒吼,痛批民進黨政府漠視母語教學,讓原住民語、客語、台語等台灣母語已經快要送進太平間,台灣母語教師協會等民間社團更號召全國民眾共同發聲,明天將發動陳情活動,要求教育部正視並挽救面臨生死關頭的母語教育。

陷入大台灣沙文主義的母語教學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多元文化成為社會追尋的典範,在此過程中,原先唯我獨尊的國語政策也逐漸被挑戰,過去幾年,原住民母語、客家、福佬話已經成為國小正式課程的一部份。但是
2023-09-06 06:54:42
阿楨
羅思義:全球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是美國的寄生性資本主義 2023-09-27觀察者網
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導讀】本文是筆者為觀察者網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演講稿的加長版。為什麼150個經濟戰略、發展水準和政治制度極具多樣化的國家會加入一帶一路?還有數十個國家排隊加入金磚國家。
  資本主義一直在演變
帝國主義國家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正式或非正式殖民帝國——這些國家之間的鬥爭最終引爆了一戰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美國取得勝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與前資本主義體系截然不同,生產力發展超越了前殖民帝國時代的資本主義。美國投資占GDP的20%, 70年代末的日本投資率30%或更多。因此,美國逼迫這些國家降低投資水準,這一過程在拙文《它曾成功“謀殺”了德國、日本、四小龍,現在想要勸中國“經濟自殺”》中有詳細分析。
  資本主義的世界都是由一個大國主導——從18世紀末到1914年是由英國主導,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規模超過了英國,到1913年,美是英兩倍多,到1945年是五倍。
  國際金融結構也隨著經濟生產主導地位而改變,在英國1931年停止英鎊與黃金的兌換之前,金本位制一直主導國際金融體系。1945年起,美國成為世界貨幣。英美的經濟發展進程如出一轍,在其經濟主導地位達到巔峰時,不僅能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還用於對外輸出資本。
  1913年,英國資本占GDP的18%,但國內投資9%。因此,英國19世紀維護國際主導地位靠的不僅是英國艦隊,還依賴於經濟投資和對外援助。但美國的崛起和英國在一戰中經濟受損,到1931年,英國發生了逆轉,不得不從他國引進資本,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因此,美國因此不僅可以通過暴力戰爭鞏固其國際霸權,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多次政變,還可以通過援助:二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古巴革命後在拉丁美洲成立進步同盟,越戰期間扶持亞洲四小龍等等來達到其目的。但是,正如圖2所示,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已不能創造足夠的資本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而是變得依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
2023-09-28 07:09:45
阿楨
儘管如此,美國仍決心維持其國際霸權,採取額外的手段試圖減緩其他國家經濟增速,正如早前它對付德日一樣,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亞洲四小龍所做的那樣——加征關稅、技術制裁、封鎖華為等等。因此,美國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雙重桎梏。
  美國的一系列直接或代理人戰爭不斷升級。許多規模較小的“混合戰爭”和常規軍事行動,比如1999年轟炸塞爾維亞、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轟炸利比亞和現在在烏克蘭引入代理人戰爭。
  除了實際的戰爭,美國越來越多地訴諸技術抵制,不僅切斷了本國公司,也切斷了盟友與中國等關鍵市場的聯繫,迫使華為退出盟友電信系統的壓力增加了他們的成本,美國通過控制美元實施單邊制裁,非法扣押俄羅斯外匯儲備令眾多國家中不安。
  一些國家直接受到美國制裁或軍事行動的威脅,如伊朗、俄羅斯、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一些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加征經濟關稅、抵制或未來軍事行動的威脅,最典型的是中國,以及越來越多的一些國家,它們只是想繼續發展經濟,但受到美國的阻礙。這有助於解釋為何150多個經濟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數十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想方設法脫離美國的單方面的命令,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它們不是從“親華”、“反美”或這些政策的任何組合開始的。他們只是對幫自己國家謀發展感興趣。
在與中國的接觸中,這些國家發現中國不僅在進行雙贏貿易,而且是資本淨出口國。如圖5所示,自1992年這30年來,中國一直是資本淨出口國。因此,各國發現,中國不但不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是生產力發展的潛在助推器。美國是生產力發展的枷鎖,中國則會是幫手。
2023-09-28 07:13:14
阿楨
寒竹: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後世命運為何迥異?復旦大學研究員2023-10-27

關於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比較,歷來是中西方文明比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中國,漢王朝之後,華夏民族常常自稱漢人,漢語則成了中文的別稱。漢亡只是政權的滅亡,而大一統的中國卻歷久彌新,到今仍是一超大規模的世界大國。羅馬帝國雖對西方文明影響巨大,但滅亡後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雖有人想重建羅馬帝國,但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講清楚,主因是用一些西方概念如帝國、民族國家、單一制、中央集權等,很難準確地詮釋中國歷史。另有一些概念是中國所獨有的,比如郡縣制、大一統,難在西方找到對應的概念。
漢羅確有相似之處,可從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制度、軍事規模、文化等比較,但在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政治共同體。漢朝是一個有著高度民族認同的國家,羅馬帝國則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由本土城邦和多個民族共同構成的征服體系。
羅馬是一個實行奴隸制的城邦國家,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和不斷的對外擴張和征服,最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橫跨歐亞非的征服體系。並不是一個有著民族認同感、共同語言和文字、明確疆界的國家。使用拉丁文的493.7萬羅馬人不超過帝國境內總人口的10%。居民分四類:羅馬公民、拉丁公民、異邦自由人和奴隸。羅馬公民的地位最高,拉丁公民最初在亞平寧半島,後擴大到行省。這樣的征服體系很難整合為一個有著高度認同感的政治共同體。
從夏朝算起,到了漢朝,五千萬華夏民族已成為主體民族,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用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華夏民族的血緣主義淡薄,雖也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主要還是文化認同,韓愈講“孔子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北狄、南蠻、西戎和東夷的大部分都通過接受先進的華夏文化而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2023-10-28 09:04:44
阿楨
港大(深圳)院長鄭永年:中國文明這兩大特徵,美國沒有 2023-10-29
  回應
中國兩大特徵,即非宗教和非殖民,其實就是 “人治”,古代儒家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現代社會主義新中國叫“為人民服務”,老百姓用俗話叫“以人為本”
是民本不是人治!人治是西方話術,用來攻擊中國的!他們號稱自己是法治社會,以區別於中國的人治社會!事實上,中國歷來都是基於民本,德治

中國早就是中央集權的農耕文明,不需要對外擴張搶劫張力。而西方所謂的民主,本質就是蒙古的忽裡台制度,胡虜海盜是一家嘛。天然就有巨大的對外擴張搶劫張力,一旦搶不動了,這種張力就由對外轉變為對內,現在,西方正在搶不動中國,恢復到千年互搶的常態這個階段

巴以衝突告訴中國人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是非判斷標準完全對立,

這個世界是分裂的,一邊是美歐為代表的“上流社會〞,二百年來一直統治階級,擁有最強大的科技、經濟和軍事實力,制訂世界規則,甚至還能定義對與錯、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野蠻。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他們所做的一切包括強佔他人土地、殺人放火永遠都是合法的、文明的,萬一他們幹的某件事不合法不文明,他們會隨時修改規則和定義使之合法和文明。另一邊是巴勒斯坦人為代表的弱小民族,永遠都是輸家和被犧牲的一方。如果反抗,那就是〝恐怖分子”。

關於美國載人登月和亞里斯多德著作,個人感想

明明是載人登月是否真實的疑點,很快被人偷換成了登月計畫。亞里斯多德著作是否真實問題,被偷換成了亞里斯多德是否存在。

怎麼正確看待中西方文明差異?反對西方偽史論並不是鼓吹西方

中華文明,或者說儒家文化,更擅長怎麼維持秩序。西方文明,一直處於各種大分裂。

中日韓,為何鼓勵消費從不見效

中國年儲蓄率40-50%,日韓30-40%,源於其特殊的農耕文明、農戶會存下夠二年以上消費的額度。儲蓄便成為了中華文明圈的文明。中國人不買房產,教育,兒孫帳單,不生子,那真是有錢無處花了。

中國婚育率降低會逆轉嗎

東亞國家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生育率也長期低迷,政府怎麼鼓勵(包括撒錢)都沒用。原因是1.婚姻和養育成本的增長。2.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加劇。3.傳統農業社會的婚姻和養育模式的不適應。
2023-10-30 08:55:14
阿楨
龍不再翻譯為dragon?大陸擬正名「loong」 專家揭原因 2024/02/11 中時

甲辰龍年到,不少大陸網友曬出龍年活動照片,卻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很多「龍」的英文不再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loong典出何處?dragon不能用了?「龍」究竟應該怎麽翻譯?帶著這些問題,陸媒採訪了海內外多位專家、學者,挖一挖dragon的歷史梗,看看loong的背後是怎樣的語言新「國潮」。
《澎湃新聞》報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彭萍教授介紹,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什曼在自己的著作裡提到了中國的龍,當時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但他後面解釋的時候依然使用了「dragon」這個詞。
彭萍表示,在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裡就有dragon這個詞,從外形上觀察,馬可波羅認為中國建築上的龍和西方的dragon這個詞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後來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出了史上第一部《華英字典》,裡面就將龍譯為了dragon。這部《華英字典》的影響非常深遠,dragon這個詞一直延續了下來。
事實上,中國龍的形象非常正面,是一種幫助人類的動物,在西方卻幾乎都是負面的。幾位對中國文化比較了解的西方學者這麽區分「dragon」和「龍」的內涵,總結來說西方龍是口吐烈焰、巨翅長鱗、烈性如火,形象負面;中國龍為馬頭、鷹爪、魚鱗、鹿角、蛇身、沒有翅膀,代表好運吉祥。
另外,還有版本取了公約數,出現了「ChineseDragon」。最新版的《牛津英語詞典》更新了「龍」的英文翻譯,收錄了詞條「Chinese Dragon」(中國龍)。2005年11月,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評選結果公開,原來呼聲最高的龍落選,「譯龍問題」進入公眾視野,這裡面就存在「龍」與「dragon」在國際傳播上的誤解。
2024-02-13 02:28: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