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由前評《憂鬱心靈地圖》所評:「只要了解啥是憂鬱症及其成因,其他
心理治療、生活方式治療就別了,只要藥物治療就可以了…心理疾病實在和生死學一樣,精神層次的東西研究透了,反倒覺得沒啥好談的,因為都要自己了。尤其看多了靠販賣這些謀生的大師、名教授邪者專家、還有八教九流的人生指導師,更是煩厭。」
便可知楨某是不討人喜的不合時宜者,不信你看谷哥有「《躁鬱之心》讀後感
」專詞,點入、滿山滿谷的人在談傑米森博士的《躁鬱之心》(天下,1998),為何?談出自身的心路歷程才感人嘛!你看有位陳建民老師在教育季刊第四期<《躁鬱之心》讀後心得感想>說道:
「我對於本書作者傑米森博士的勇氣和精神非常佩服。佩服她對任何人都毫不諱言自己是躁鬱症患者的勇氣,佩服她和躁鬱症搏鬥的毅力和精神…所以本書對一般讀者是一本非常棒的心理學叢書,對於有躁鬱症的讀者更是必讀的寶典。因為她從生活情境、成長歷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我強度、自我認同感、自我價值感與挫折容忍力等強化自我功能的生命力,提供了人們「自我心理治療」的新觀念。因為患病的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本「心」也病了,因此,唯有從「心」建立健康的自我功能,才是治療此心理疾病-躁鬱症」的不二藥石。
從書中也感受到傑米森博士真是一位幸運兒,因為她的母親、哥哥、朋友、同事甚或上司都給予她相當的協助,尤其當她在躁鬱症發作時,使她能順利度過許多生命中的狂飆期。」
是嗎?那陳氏不只讀書不求甚解,可能連<作者序>也不看:
「當時是1974年,我28歲…我便因躁鬱症而判若兩人,並開始了一場漫表昂貴的抗拒用藥之戰…我的躁症是一種令人無限陶醉的狀態…服藥不僅影响這些快速亢奮的時光,而且副作用令人難以忍受。我花了太久的時間才了解到,失去的歲月和人際係已無法挽回;我對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傷害並非總能彌補…躁鬱症在臨床治療上最主要的問題不在於缺乏有效藥物,而在於病人通常不願服藥。」
書中又說:「我不是唯一抱這種想法的人。當我病發時,姊姊(姊妺倆從小不睦)便堅決反對我服用鋰鹽,對我用藥一事深覺厭惡…她認為我應該自己撐過躁鬱症,如果我選擇以藥物來減輕這些經驗的強度和痛苦,我的靈魂將會凋萎…我只是原來自我的空洞軀殼…這使我深受打擊,又開始懷疑自己服用鋰鹽的決定。
我實在無力承担太接近像姊姊這樣的人所產生的後果。她代表了我末服藥時深植心中的誘惑,代表了認為所有問題均應自己解決的家庭教育,也代表了重新掌握過去情緒和狂喜的吸引力。(p.111)」
唉啊!『讀者反應理論』啦!一般讀者那管那些吃不吃藥、姊妹父母情結的,內容、文筆感不感人最重要。
那可不!精神科醫師劉絮愷說道:「《躁鬱之心》由於作者本身是受過精神病理學訓練的臨床心理學教授,因此對情緒對自己對世界的觀察滲透的程度,可以有很好的掌握。對躁症世界的光輝燦爛及鬱症世界的延沓折磨的描寫,都遵循著嚴格的學院描述性精神醫學詞彙,但又能如實掌握狂喜及空虛的現象,不會像一般的作品過於自我沈溺,演繹過度。
然而,全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作者與吃藥這看似簡單的事情間無窮無盡的拉鋸戰。這也是我在精神科醫師生涯中,面對病人時,最難去面對及處理的。對醫師及病人皆然,一個純粹機械性的動作,隱含的卻是一整套存在於這世界的方法──作為一個病人之存在。」
找專家來背書是嗎?我也有位。李俊昌 (長庚大學醫學系六年級)在<書評: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 >(莊桂香著,天下,2001)評道:
「不知各位是否看過Kay R. Jamison所寫的『躁鬱之心』呢?『躁鬱之心』作者本身便是一位精神醫學教授,以其醫學專業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躁鬱症』,並且將與病症搏鬥的心路歷程仔細描繪,可以說是一部由病人立場看待『躁鬱症』的自傳式病人手誌。然而,或許是因為外文譯作或是因為作者的跳躍式寫作方式,在拜讀之後總覺得自己缺乏心靈的共鳴,無法能夠深刻感受到作者心中的苦痛。
如今,台灣也有一本類似《躁鬱之心》的著作,自己覺得此書甚至比《躁鬱之心》讓你更能貼近躁鬱症病人的心情,而這本書就是今天所要介紹的《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
看過這本書之後,才會發現原來以前所看的類似書籍都太過生硬(可能是因為語言轉換之後的失真或是作者本身文學表達能力的欠缺。)(李同學可是獨具品味!),相對地,《三種靈魂》作者莊桂香女士本身即具有護理背景又加上豐富細膩的〝中文〞筆觸,帶領著讀者嚴肅地看待她的傷口,一同回憶當年罹病過程的種種,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過程所遭受到的種種煎熬(這些、《躁鬱之心》會輸?)。
作者由丈夫的外遇細細道來整個發病的開始。由於對丈夫十分依賴,當發現丈夫在外另有新歡時,她的心彷彿被挖空一樣,在毫無心裡準備下,一夕之間天地變色,那年三十七歲的她,終日以淚洗面,哭泣可以從天黑到天明,如同死去最愛的親人。長期自憐自怨、失落產 生的敵意和不滿,無處宣洩,自尊和自信在那次事件裡消失殆盡。之後,她的生活開始在萎靡不振、缺少目標的抑鬱情懷裡,不斷蔓延。她將自己變成悲劇故事的女主角、外遇事件的受害人。於是,在多年的煎熬之後,她求助精神科門診及前世今生的催眠治療,最後利用百憂解及鎮定劑逐漸控制原本失控的情緒。然而,卻沒想到百憂解的錯誤使用反將她的情緒帶到最高點,將她體內蟄伏的另一個惡魔引發出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撲而來。
經過一年的治療之後,她發現自己每天都快樂得不得了,誰會拒絕快樂?誰又會懷疑快樂?她確信醫師已經完全治好她的病。那時,她在夜間部授課,白天總是精力充沛,到處拜訪朋友,或四處瀏覽文物,在文物店裡獨自迅速果斷地就下了買單。這時與她長期以來的儉樸生活截然不同,優柔寡斷、軟弱無定見的性格已發生巨大丕變。
她曾經瘋狂崇拜中國古文物,大肆購買喜好的文物,甚至一口氣買下三幢上海郊外別墅。這些都反映出當時正處在一個躁症的狀態,然而,躁症比鬱症更無法產生病識感,不僅是自己無法察覺,連身邊的親友也看不出其端倪。因為它是逐漸改變人的思考行為,速度是緩步潛行的,讓病人及身旁的朋友以為這些改變都只是「個性」的一部份,因而忽略它的存在。
她後來被正確診斷出為躁鬱症第二型,然而,治療躁症的過程是如的辛苦。因為忽然由精力充沛、靈感源源不絕的表演家,一墬而下到最深層的谷底,那種落差曾經讓她一度想要放棄治療。她自述:「 拖著凝滯的步伐回家,立即像卸了武裝的將士,病厭厭地躺在床上,我不再與快樂激情相伴,內心寂寂的曠野,叫人無法忍受,複雜錯愕的心緒繼續撞擊心靈,閉上眼睛看到一大片漩渦,水波漾漾,我在漩渦中載浮載沈,『不能沈下去,不能沈下去』,我在心底默唸不停」。
如今,她正視自己,揭開躁鬱症神秘的面紗,把經驗赤裸地呈現,並且在教育崗位上盡一己棉薄之力,傳授疾病之事,避免別人重蹈覆轍。
正如高雄長庚精神科文榮光主任在序文中所說:「這本書真的是描述躁鬱症很好的範例,不僅具有啟發性,而且增加讀者對精神醫學的常識,更可貴的是它是台灣土產的病人誌,讀來像是鄰家主婦的心情故事,令人心有戚戚焉。」自己也有很深的感受,因為曾經接觸過躁鬱症的病人,但總是無法深刻感受到他們心中那份掙扎及苦痛,藉由這本書相信各位讀者一定也可以跟我一樣能夠以較平等及同理心的角度伸出手去幫助身邊深受躁鬱症所苦的親友。」
真是場人各有好的土洋大戰!不過不論怎戰,得利的都是天下出版社。
躁郁症
什麽是躁郁症?
躁郁症是一種周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這種情緒波動因起伏較正常人大,持續時間亦長,且會影響一個人的社會生活與生理功能。
所謂「躁郁症」(manic-depression),一般而言是指個體有時出現憂郁的症狀,有時又出現狂躁的症狀,此兩種特征不斷的交互出現之情形,因此又稱之爲雙極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也就是說個體會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一爲狂躁,另一爲憂郁。當個體在狂躁階段,其出現的特征爲情緒異常興奮、自我膨脹,睡眠時數減少,非常健談、多話,常常是滔滔不絕講個沒完,另外他們的思考或想法也經常跳來跳去,稱之爲跳躍性思考(flight of ideas),易分心,在行爲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常常瘋狂購物,而不管價錢多少等失控行爲特征。當個體處于憂郁的階段,其特征又顯示出心情沮喪低沈、對任何事缺乏反應或興趣、體重改變、産生睡眠困擾、缺乏活力、負向的認知或看法等等的特征。
躁郁症在有效持續的藥物及心理治療下,是能有效的治愈。根據現有的研究,這樣的病症還是有遺傳的可能性。
躁郁症是一種雙極性的情感疾患(bipolar mooddisorder)。此種疾病的特性是躁狂發作(manicepisode)與憂郁發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現。其中躁狂發作的特性爲:高昂、開闊、多話、易怒、自誇、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飛躍、不尋常的快樂、盲目的投資或采購、活動量增大、睡眠時間少等等。憂郁發作的特性爲:心情沮喪、失去興趣、活動力降低、食睡習慣改變、疲累無活力、自責、自殺等等。由此可知,躁郁症的朋友在情緒上的變化會很極端,可能前一周還「快樂得不得了」,下一周就憂郁得想自殺。甚或混合型的發作,更出現喜怒無常、陰情不定的特性。
跟這樣的朋友要怎樣相處呢?您可以進一步參考醫學書籍了解這種疾病的特性。當您了解病人情緒起伏的特性後,請您包容、關懷並接納他。這時您自身的情緒比較不會受到影響。您可以協助他赴精神科就診並勸他按時服用藥物,這麼做可以增進其情緒穩定度。您仍然可以與他做朋友,並盡你所能協助他適應生活。但是,這樣的疾病確實有必要接受專業醫療的協助。由于躁郁症還有各種型態,到醫院看診時,再針對病患特性請教相對應的相處方式會更好。
憂郁症(major depression) or clinical depression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兩者都是常見的情感性疾病 (affective disorder or mood disorder),因爲他們主要的症狀是影響個體的情緒。憂郁症和躁郁症又分別稱爲單極性 (unipolar,因爲症狀是單向的)和雙極性(bipolar or manic-depressive,因爲症狀是雙向的) 的情感疾病。其它常見的情感性疾病尚包括了輕郁症 (dysthymia, 一種慢性的中度憂郁症),循環性情感疾病(cyclothymia, 一種較輕微的躁郁症)。
爲什麽會患有這類疾病呢? 一個人的基因生化以及環境因子都在疾病的發作及愈後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腳色。現有理論傾向于有些個體先天即比較容易發生腦部化學物質不平衡的現象( 和遺傳相關),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只是促使發病的近因,所以躁郁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有較高罹患躁郁症的比例。
縱使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驗過情緒上的起起落落,這和躁郁症的情緒起伏並不相同。後者不論是在情緒強度或是持續時間上,都比一般的情緒起伏極端許多。
它的症狀有那些?
躁病時
*情緒過度興奮、愉悅。
*精力充沛,不覺得需要睡眠。
*易怒、喜爭論,易與人起沖突。
*過分慷慨、熱心,亂花錢。
*自認能力很強或具超能力。
郁病時
*情緒低落,表情憂愁。
*失眠、早醒或易驚醒。
*食欲減少、性興趣減退。
*反應遲鈍、動作減少。
*絕望、有罪惡感。
*有自殺意念或企圖。
躁郁症的病程如何?
*近來的研究發現:躁郁症的發病與腦內某些化學物質的作用異常有關。
*但病人的情感變化,經常是找不出與環境有什麽直接的關聯。
*一般而言,躁病的發病年齡約在二十歲與二十五歲之間,郁病的發病年齡則大 約在三十至三十五歲左右。躁病與郁病發作持續時間也不盡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療,躁病的症狀可能持續三至六個月,郁病症狀,可能長達六至九個月。
躁郁症能根治嗎?
由于病因不清楚,因此目前尚無法根治,但可以藥物治療,減輕症狀或減少發作次數。病患及家屬若能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規則的服藥,不因病情穩定而自動停止治療,可使病人能維持正常穩定的生活與工作。
症狀發生時家人如何協助他
情緒過分高昂時有什麽征兆?
當你察覺到病人突然顯得過分興奮,精力充沛,好爭論,易與人起沖突,過分慷慨、熱心,這就是情緒高昂的開始。
如何「協助」它呢?
此時病人會變得敏感,容易受周遭環境的影響,斤斤計較,愛批評、易怒又固執,甚至會出現不合理的要求及行爲,我們必須了解這些是症狀,對于可行的要求,可以同意,不合理的部份要用接受的態度,誠懇的傾聽,但不立即給予答複,來暫緩他不合理的要求。假如他激動得無法接受勸解及轉移時,可以肯定、堅決但不責備的態度告訴他:「我們很關心你,但這是不可以的。」如此可達到限制的目的,也使病人感受到安全與信任。
家人該注意些什麽?
因爲活動量過大,注意力不集中,而易疏忽照顧本身的安全、起居,所以必須要------
*布置一個簡單、安全的環境。將剪刀、煙灰缸收起來,防止作爲功擊的武器。
*協助注意營養的攝取。因爲耗費大量體力,須少量多餐以補充所須的營養。
*注意個人衛生的處理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忽略漱洗、沐浴及衣服的更換,須定期提醒。
情緒過分低落時,有什麽征兆?
病人呈現出憂郁情緒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沈溺于不說一句話,不做任何事,活動減少而緩慢,食欲不振,睡眠型態是易驚醒或早醒時,就該注意了。
家人該注意些什麽?
*用簡單、直接、重複的語句來接近病人,以了解、尊重的態度來鼓勵他。
*注意營養的攝取少量多餐,在旁陪伴。食物的准備,要易咀嚼消化且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品。
病人大多不會主動要求,不要因病人拒絕,就把食物取走。
*個人衛生的處理協助漱洗、沐浴及衣服更換。
*給予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協助病人按摩四肢,做被動運動。
*注意周圍的環境減少吵雜聲音,以避免刺激,但仍可安排病人活動,並鼓勵與人接觸。
*爲預防病人因憂郁而産生的自殺行爲,故須避免讓病人自己保管藥物或單獨居住,多留意病人情緒與言行舉止,並應遵從醫師指示,按時給藥,必要時須接受住院治療。
如何來預防自殺行爲?
*60--80%自殺病人,都曾直接或間接提過想死的事,因此,要注意自殺的警訊,不要認爲宣稱自殺的人絕不會自殺。
*密切觀察病人言行,發現有自殺前兆,隨時陪伴病人
*自殺前兆包括病人的情緒與行爲突然改變,如嚴重憂郁病人轉變成開朗或活躍;或怨恨、攻擊轉變成退縮或拒食;或言語中有想死的暗示。
*發現自殺前兆時,應給予充份的關心與支持,鼓勵病人說出心中的仇視、憤怒與哀傷。
*安排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除去周圍環境中的危險物品,須特別注意的時間是清晨與深夜。
*耐心傾聽病人痛苦的心聲,讓他感覺到有人在關心他與了解他,願意幫助他。
*不要否定或譏笑病人所說的,也不要與他爭論。
*發現自殺前兆,最好能協助、鼓勵病人就醫。
*情緒改善後,至少三個月內仍有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仍須注意即預防。
舉例:越獄第二季登場的馬洪探員患的就是躁郁症,在第三季中馬洪探員在第一次在SORA監獄中會見他的律師時提到那白色的藥丸(varatril)能夠抑制躁郁症。
相關詞條:
精神分裂症 兒童多動症 精神病 癲癇 神經官能症 強迫症 抑郁症 自閉症 焦慮症 阿斯伯格綜合症>>更多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828.html?tp=0_01
躁鬱症
躁鬱症(maniac-depressive disorder),又稱雙極性情感疾病(bipolar disorder),屬於情感性疾患的一種,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被歸類於第一軸違常。ICD-10編號F31。
躁鬱症大多發於17、18歲,其主要特徵為患者會不斷經歷躁(mania)與鬱(depression)兩種相反情緒週期式地反覆出現,其強度與持續時間均大於一般人平時的情緒起伏。正因為有躁有鬱,因此躁鬱症又被稱為雙極性情感疾病。相對於躁鬱症,憂鬱症被稱為單極性情感疾病(unipolar disorder),因為它沒有躁的面向。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躁期的違常亦被歸類為躁鬱症。
分類
躁鬱症分成第一型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I)與第二型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II)。 大略來講,他們的差別在於第一型由狂躁及憂鬱組成,而第二型由重鬱及輕躁組成(躁期與鬱期說明請見下一節)。一般因躁症而送急診的是第一型。如需更精確的區分標準,請自行參閱DSM的躁鬱症診斷判準。
除了躁鬱症之外,還有一種違常稱為循環性疾病(Cyclothymic Disorder)。簡單來說,循環性疾病跟躁鬱症一樣具有欣快/憂鬱交替的特徵,但強度不及躁鬱症的標準。一定比例之擁有循環性疾病特徵的兒童,在青春期會轉變成躁鬱症。同樣的,若需更多關於循環性疾病的細節,請參閱DSM。
成因
躁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明朗,可以確定的是與遺傳以及壓力都有關係。
躁期
在「躁期」(manic episode),患者會產生欣快的情緒,這樣的情緒可能被當事人形容為興奮的、有活力的、滿足的、狂喜的、衝動的等等。除此之外,患者會表現出許多與欣快情緒相關的行為,包括自我膨脹、精力旺盛、多話、性欲增加、失眠,並降低自制力和危機感。
在輕躁(hypomania)時,患者會感覺特別有活力或創造力,且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因此許多病患留戀輕躁期的感覺。實際上,許多患有躁鬱症的藝術家在輕躁時作品的產量與質量都特別好。有些人很幸運地,一生長期處於輕躁的狀態,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造成任何令當事人無法忍受的不便,則不需要治療,嚴格來講也不被視為疾病,但仍舊被歸類為躁鬱症的一種形式。這種精力充沛的人常常變成所謂的工作狂。輕躁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患者會花太多錢、亂交朋友、或進行不切實際的規劃或危險的投資,也有可能因為太過興奮不知自制,導致亂發脾氣或亂講話,而在行為或言談間傷害到身邊的人。
狂躁(severe mania)則會損害患者的認知能力,並可能產生妄想、幻覺和認知扭曲。有些患者在高昂的情緒與幻覺中會產生暴力或自殘的行為。有時也會做出不可理喻的行動或決定。躁症若沒有被治療,會越來越嚴重。反之若在發作初期即受到良好的控制,能保護患者的社會功能受到最小的損害。
鬱期
在「鬱期」(depressive episode),患者會感到憂鬱,包括悶悶不樂、傷心、提不起勁、悲痛等等、如果進入重鬱,也有可能感到失去生存的動力。鬱期的行為視輕重程度(mild or moderate depression to severe depression)而定,包括不想講話、睡眠時間變長、哭泣、自殺[1]等等。
治療
躁鬱症無法被治癒,但能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情緒起伏的強度,患者也能夠過談話治療來學會面對自己變化過於快速又激烈的情緒。談話治療也能使患者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如何能影響到週遭的人事物,並且學會處理或彌補它造成的後果。
藥物治療
躁鬱症患者對鋰鹽有正向反應,而其他的精神病患沒有,因此臨床上會以來測試患者罹患的是否為躁鬱症。作為一種情緒穩定劑,能協助穩定躁鬱症患者情緒起伏。不過,由於鋰鹽會造成許多不舒服的副作用,因此目前多用在急性狂躁發作或對其他藥物反應不佳的病患身上。目前又有許多新的藥物能代替鋰鹽,和帝拔癲(Depakene,成分Valproic Acid)對患者副作用的痛苦,如果患者對過去藥物有不良反應,可試著請醫師開立如Topamax(成分topiramate)等抗躁劑。
其他可用的抗癲癇藥物還有癲通(Tegretol,成分:Carbamazepine),樂命達(Lamictal,成分Lamotrigine)等。
至於也可用來抗癲癇的利福全(Rivotril,成分Clonazepam),則是早期某些個案的用法,目前的抗癲癇藥物藥效顯著, 並不需要使用此藥。(Clonazepam屬於BZD類鎮定劑
Lamictal抗憂鬱效果比抗躁症效果強,是目前美國德州規範建議的雙極性憂鬱期的首選藥物。 其他的抗癲癇藥物或鋰鹽或抗精神病藥物多半以抗躁症的能力較強。
抗精神病藥物,也常被用來控制躁症,甚至是鬱症。如思樂康Seroquel(Quetiapine)、金菩薩Zyprexa(Olanzapine)、理思必妥Risperidal(Risperidone)等。由於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長期使用後,容易導致憂鬱的傾向,所以上述的這些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出現便顯得相當重要。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verapamil也有人認為有效,不過目前健保不給付此藥。 事實上,以樂命達為例,其本身即具備鈣離子和鈉離子通道阻斷的效果,至於其他的藥理作用,則包括減少glutamate產生,以及阻斷NMDA受器。(NMDA受器活化後的傳訊路徑產生之NO會對神經細胞有毒性) 而鋰鹽則是抑制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ol)路徑,並有一些促進GABA受器的功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A%81%E9%AC%B1%E7%97%8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