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07 07:04:06| 人氣2,413|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會資本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展題‧禮物》研用張其仔的《社會資本論——社會資本與經濟增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時,被其1992-1995: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專攻經濟社會學、並獲法學博士學位之簡介,和該書獲選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文庫等所誤導。尤其書中並未專章專節介紹西方「社會資本」的學術史,而是以西方人類學的「禮物」觀和台灣相關心理學本土化之研究、為其基礎。突然看見他以「社會資本論——社會資本與經濟增長」,還誤以為又是大陸土產的學者在結合有中國特色的馬列社會主義和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故而只簡述如下:

如今大陸的學者張其仔在其《社會資本論》甚至從數理經濟的模型來證明,在一般資本主義當成社會「成本」的各種禮物文化,反而成為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時的「資本」。

你真是島民孤陋寡聞,上谷哥輸入「社會資本論」,便能找出一大堆相關研究:
 
「社會資本論」是西方八0年代興起、九0年代傳入中國大陸的,只是台灣島內的經濟學界當道的是計量經濟學。天津社會科學院教授陳柳欽在其論文<社會資本及其主要理論研究觀點綜述>介紹了中外各家觀點後「總結」道: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界定角度上,國外學者側重于從社會結構資源出發,而國內學者多是從社會關係角度出發來定義的;在擁有主體上,大多數學者認為社會資本的主體是人,而有些社會學者認為擁有社會資本的主體還包括企業等社會群體與組織,即不僅個人擁有社會資本,社會群體與組織也擁有社會資本;在範圍上,一些學者認為社會資本範圍很廣,包括規範、組織、關係等在內的眾多社會結構資源,另一些學者則認為社會資本只是社會關係這一概念界定的不統一,而且進一步導致了對社會資本研究的具體取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經驗等方面的不同。儘管對於社會資本,不同學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義和指向是相同的,都把社會資本定義為一種和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相區別的存在於社會結構中的個人資源,它為結構內的行動者提供便利的資源,包括規範、信任和網路等形式。

另外張其仔並不「土」,他可有以下學經歷,論著和研究案更不計其數:

1982-1986:在湖南農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專攻經濟管理。
1986-1989: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所專攻農村經濟與發展,獲碩士學位。
1992-1995: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專攻經濟社會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1997年9月-1998年2月:在荷蘭社會福利部和馬斯特裏赫管理學院學習社會與經濟政策設計。
2000年1月-6月:赴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進行學術訪問。
2001年8月-2002年8月:赴漢城大學社會科學大學經濟學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
2005年8月-2005年9月:赴美國密蘇裏大學聖路易斯分校交流訪問。
現任( 2006-)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任研究員、產業組織室主任。
另參本館:美該為股災道歉  美國價值1 美國價值2  歐盟向俄求援   姓資姓社  五鬼搬運去了 經濟巫師   靈媒代專家   媒慰專家   景氣冷黑幫熱    美國詐騙集團
 
 
社會資本理論>百度百科
 
社會資本理論的概述
社會資本理論的發展
社會資本理論的解釋力
社會資本理論的困境 
 
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的概述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學、社會學、行爲組織理論以及政治學等多個學科都不約而同地開始關注一個概念,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所謂社會資本,一般是指個人在一種組織結構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獲取利益的能力。一般就是指個人的親戚、朋友、同學、老鄉等關系,一個人能從這些關系中獲取得利益越高,那麽他的社會資本就越高。
  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資本理論逐漸成爲學界關注的前沿和焦點問題,社會學、政治學等許多學科都從學科的角度對社會資本進行了研究,以用來解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社會資本甚至被西方國家的決策圈看成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新思路,即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國內學者也對社會資本理論做了深入研究,雖然社會資本理論有強大的解釋力,但是社會資本理論也有其局限和困境。
社會資本理論的發展

  關于社會資本理論,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布迪厄是第一位在社會學領域對社會資本進行初步分析的學者;科爾曼對社會資本做了較系統的分析;帕特南從政治的角度對社會資本進行了研究。本文將遵循上述思路對社會資本理論進行探討。
  1.布迪厄對社會資本的先驅性研究
  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其關系主義方法論的基礎上提出“場域” 和“資本” 概念。“場域是以各種社會關系連接起來的、表現形式多樣的社會場合或社會領域⋯⋯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爲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場域是由不同的社會要素連接而成的,社會不同要素通過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場域中存在和發揮作用。場域就像一張社會之網,位置可以被看成是網上的紐結。位置是人們形成社會關系的前提,“社會成員和社會團體因占有不同的位置而獲得不同的社會資源和權利。”布迪厄認爲場域作爲各種要素形成的關系網,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動力是社會資本。布迪厄把資本劃分爲三種類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集中研究了資本之間的區分及相互作用。認爲資本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布迪厄提出,所謂社會資本就是“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那些資源是同對某些持久的網絡的占有密不可分的。這一網絡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認的,而且是一種體制化的網絡,這一網絡是同某團體的會員制相聯系的,它從集體性擁有資本的角度爲每個會員提供支持,提供爲他們贏得聲望的憑證。”社會資本以關系網絡的形式存在。
  2.科爾曼對社會資本的較系統的研究
  詹姆斯?科爾曼(James S.Coleman)以微觀和宏觀的聯結爲切入點對社會資本做了較系統的研究。他認爲社會資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對社會資本的研究來研究社會結構。科爾曼指出:“蘊含某些行動者利益的事件,部分或全部處于其他行動者的控制之下。行動者爲了實現自身利益,相互進行各種交換⋯⋯其結果,形成了持續存在的社會關系。” “這些社會關系不僅被視爲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一種社會資源。” 科爾曼由此提出了社會資本的概念。他把社會結構資源作爲個人擁有的資本財産叫做社會資本。社會資本不是某些單獨的實體,而是具有各種形式的不同實體。科爾曼認爲社會資本是與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相並存的,每個人生來就具有這三種資本。其中物質資本是有形的,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是無形的,它們三者之問可以轉換。社會資本的形式有義務與期望、信息網絡、規範與有效懲罰、權威關系、多功能社會組織和有意創建的組織等。
  3.林南對社會資本研究的新進展
  林南(Nan Lin)通過對社會網的研究提出社會資源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資本理論。林南首先提出了社會資源理論。所謂資源在林南看來,就是“在一個社會或群體中,經過某些程序而被群體認爲是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東西的占有會增加占有者的生存機遇。” 他把資源分爲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個人資源指個人擁有的財富、器具、自然稟賦、體魄、知識、地位等可以爲個人支配的資源;社會資源指那些嵌人于個人社會關系網絡中的資源,如權力、財富、聲望等,這種資源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中,必須與他人發生交往才能獲得。社會資源的利用是個人實現其目標的有效途徑,個人資源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所能獲得的社會資源。在社會資源理論的基礎上林南又提出了社會資本理論。社會資源僅僅與社會網絡相聯系,而社會資本是從社會網絡中動員了的社會資源。林南認爲社會資本是“投資在社會關系中並希望在市場上得到回報的一種資源,是一種鑲嵌在社會結構之中並且可以通過有目的的行動來獲得或流動的資源”⋯林南定義社會資本時強調了社會資本的先在性.它存在于一定的社會結構之中,人們必須遵循其中的規則才能獲得行動所需的社會資本,同時該定義也說明了人的行動的能動性,人通過有目的的行動可以獲得社會資本。
  4.帕特南從政治的角度對社會資本進行了研究
  羅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在科爾曼的基礎上,將社會資本從個人層面上升到集體層面,並把其引人政治學研究中,從自願群體的參與程度角度來研究社會資本。帕特南在《讓民主的政治運轉起來》中提出公民參與網絡。認爲由于一個地區具有共同的曆史淵源和獨特的文化環境,人們容易相互熟知並成爲一個關系密切的社區,組成緊密的公民參與網絡。這一網絡通過各種方式對破壞人們信任關系的人或行爲進行懲罰而得到加強。這種公民精神及公民參與所體現的就是社會資本。在帕特南那裏,社會資本是一種團體的甚至國家的財産,而不是個人的財産。帕特南強調,如果認識到社會資本是重要的,那麽它的重心不應該放在增加個人的機會上,而必須把注意力放在社群發展上,爲各種社會組織的存在留下空間。
社會資本理論的解釋力

  所渭解釋力指社會理論對社會現象解釋的科學性與准確性,目前社會資本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
  1.經濟與社會發展
  納克等人對社會資本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進行了經驗研究,“結果發現一個國家的國民對他人的信任程度越高,國家的國民規範越明確,則該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越高,三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關聯。”
  2.社會轉型與社會分層
  一部分主張“精英再生” 理論的學者指出:“那些在傳統再分配體制下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精英們會在市場轉型過程中充分利用自己在傳統體制下積累的社會資本,並將這些資本迅速轉化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可用的資源,從而使自己在新的社會中繼續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地位。”還有一些學者如安海爾等對德國的作家群體的分層狀況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作家們擁有的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社會地位的高低。”
  3. 勞動就業
  勞動就業是社會資本理論應用較早的一個研究領域。人們對社會關系網絡在個人求職中作用的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在歐美等勞動力市場制度建設較完善的國家裏,人們在就業和求職過程中還是會更多依靠自己的社會網絡關系,求職者可通過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來獲得信息與幫助,從而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時,對雇主來說,使用社會網絡尋找雇員可擴大雇傭範圍,保證員工質量。
  4.企業的發展
  蔔長莉在其《社會資本與社會和諧》一書中就社會資本與企業發展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爲企業的網絡聯系可分爲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內部網絡主要包括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外部網絡主要指企業與其他機構之間的聯系。“網絡這一關系性的社會資本是企業發展的條件⋯⋯員工之間、企業之間的信任可以提高參與合作的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質量,影響合作的結構。” 。也就是說,信任的程度能影響企的規模,信任也能降低企業的交易費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社會參與與民主政治
  帕特南指出,公民對于公共事物的參與有助于産生自發的社會網絡組織及成員間的信任和規範,這是市民社會生存所依賴的社會資本。其他一些學者研究表明,“以社會參與行爲和自願連屬組織爲代表的社會資本是市民社會的基石,人們不僅可以通過社會參與和自願組織活動更爲積極地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務⋯⋯而且可在自發形成的組織活動中自然體驗到民主的程序和實質。”
  6.科學與技術創新
  許多研究者注意研究了社會網絡在科學積累與新思想傳播中的作用。他們指出,科學知識的積累就是新的科學思想在科學家之間的非正式網絡聯系中進行的。“這種非正式聯系或網絡被稱爲無形學院。” “無形學院” 的存在實質上是科學共同體中的社會資本存量,它爲科學家之間交流、合作提供了前提,從而有利于科學與技術創新。
  7.教育與家庭
  科爾曼曾指出,在傳統社會中,兒童的成長過程會受到家庭和鄰裏人的關注,這些構成了兒童成長的社會資本。但隨著現代社會結構的變化,父母工作壓力不斷增加,鄰裏人際關系逐漸淡漠,兒童所獲得的社會資本越來越少,不利于他們的成長。許多學者也對這一領域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父母對子女關心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們學業成績的高低和在學校裏表現的好壞,社會資本在人力資本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8.對農村問題的研究
  許多學者對農村的社會資本存量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隨著農村的貧富差距拉大,農村社會的社會資本存量越來越少,農村的人際關系觀念逐漸淡薄,相互之間的交流與互相幫助越來越少,農村的社會資本不斷流失。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團結,對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非常不利。
社會資本理論的困境

  雖然社會資本理論具有強大的解釋力,但社會資本理論也有其自身無法解決的困境。
  1.外部困境:現代越來越個體化的社會使得社會資本的形成愈加困難現代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行爲越來越理性化(功利化),使得人際關系趨于淡漠,人們之間的各種關系大都建立在能否獲利的基礎上。在這種情況下,集體、團體、社會、國家的利益就難以得到保障。宏觀層次的社會資本就難以實現。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由原來聯系較爲緊密的血緣集體中,正在轉移到高度集中化的和越來越城市化的國家集體中。隨著這種轉移,單個人就越來越脫離了原先密切的、地域性的血緣和庇護群體。在龐大的、高度集中和不斷城市化的國家裏,單個人在越來越高的程度上依靠自己謀生立業。“人們擁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爲自己做出決斷。”
  此外,個人也越來越多的占有著可供支配的、可利用的資源,人們不願建立社會資本;當然,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流動增加也使得人們不願在某個地方對社會資本做過多的投資,人們只是在必要時才對社會資本進行短期的、功利性的投資。
  總之,現代越來越個體化的社會使得社會資本的形成非常困難,這是社會資本理論的外部困境。
  2.自身困境:用經濟學概念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爲和社會關系社會資本概念來自經濟學,而經濟學大都是從是否獲利或是否增值的角度來談論資本。因此引入社會資本以後,人們仍然會在這樣的意義上來使用社會資本,這在微觀層面上是比較普遍的。微觀社會資本經常被用來指能爲行動者帶來收益的、持續穩定的一種社會關系,它強調的是個體對有意投資的關系資源的利用。
  經過社會資本概念的拓展,雖然社會資本不再僅指能爲行動者帶來收益的、持續穩定的一種社會關系,它甚至上升到了社會規範、文化、信任及社群、團體發展的層面上,但是這樣一個來自經濟學的概念總會關注社會資本的經濟功能。從現有的文獻的題目與主題上來看,大多數關注社會資本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雖然社會資本的含義已經超越了錢與物的範圍,但人們還是把它們緊緊聯系在一起。
  總體來說,社會資本是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爲與社會關系,有其自身所無法克服的困境。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0410.html?tp=2_11
 
 
 
 
 

台長: 阿楨
人氣(2,413)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經濟學的新世界》
此分類上一篇:《禮物的流動》

塵俠
老年人的閱歷與智慧
中年人的穩健與踏實
青年人的活力與創新
與兒童的活潑與赤子之心
確實形成一股多元的社會資本----
但是
老無所終 壯無所用 少無所長 幼無所養 的社會
不但無形的資本看不見
就連有形的基本尊嚴亦不復得
2007-07-09 13:53:59
版主回應
可見資本或成本
在於如何看待它
2007-07-10 08:04:41
自由市場
自由市場 拜錯偶像?【聯合報/王先棠翻譯08/01/25

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主導美國與全球多數地區經濟政策的最重要概念,是市場聰明顛撲不破。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保持距離,不要去碰如油井般自己會噴油的財富之井,任由財富像魔術般湧出,市場聰明到自會涓涓滴滴澤及社會每個階層。
這種想法頗得人心,政府對產業的管制鬆綁,稅賦減輕,政府監督權也變弱。受市場機制的信念支配,保險公司因此能擋下擴大政府醫療照護補助的呼聲,銀行也創造了金融網路,把原來只有住宅功能的房屋,變成能像網路公司股票一樣交易的資產。
不過,最近大家談話已經顯示對市場力量極度不安。世界各國面對的問題治絲益棼,後果難料,從次級房貸危機引發信用緊縮,到全球暖化的威脅。許多原本無法料到的地方如今忽然需要管制。
最近幾星期,布希政府與聯準會把自由放任主義擱在一邊,插手不動產,採行他們聲稱能保護美國民眾不受掠奪成性的銀行業者傷害的新規則與新交易;才不過一年前,美國當局還稱讚同一批銀行業者很有創意。布希政府現在表示,聽任市場自生自滅,數百萬美國人將失去他們的房產。
大西洋兩岸的中央銀行正在協調各種把大筆現金投入全球經濟的計畫,唯恐擔驚受怕的放款人積存資金,扼殺成長。亞當斯密用「看不見的手」這個隱喻形容市場應如何運作:放任每個人自由爭逐私利,市場按照各種需要分配貨物與資本,使大家獲利最大化。雷根政府之後,這種想法成為名副其實的神聖誡律,經濟學家傅利曼則被奉為這套學說的摩西。
冷戰結束,共產主義勢力消褪,「看不見的手」似乎壟斷了經濟學思想。就算名義上由共產黨掌控的中國,也庇護私人創業家與外國投資。在拉丁美洲,國際貨幣基金會金援那些擁抱市場力量的政府,故意避開那些抵抗市場力量的國家。
然而,現在有人要求看不見的手對它一手造成的結果負起責任。歷經長達20年令人失望的經濟成長,幾個拉丁美洲國家已經斷然拒絕國際貨幣基金會,也開始擁抱委內瑞拉表明支持社會主義的領袖查維茲的財金政策和思維。中國領導人雖然還對「改革開放」相當執著,卻也嚴格管制人民幣幣值,還把資金導入財大勢大的國有企業,他們擔心市場更自由後,數百萬農民會失業。
綜觀歷史,自由企業失控後,嚴格管制又抬頭。如今,次級房貸風暴與債權銀行取消大批房貸借款人的贖回權,促使許多人呼籲建立新規則。
華盛頓自由派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伯恩斯坦說:「我們正以一種應有的審慎眼光重新看待市場流動問題。過去數十年來,經濟學家和政治菁英都主張,無論何時,只要政府管制經濟任何一個層面,就是為看不見的手戴上手銬。從很多角度看,這個觀念明顯錯誤。」
那些希望看不見的手持續發揮作用的人則指出,假如市場力量會帶來痛苦,馴服市場的手段所帶來的傷害通常更加嚴重。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主張自由放任體制的經濟學家大衛‧韓德森說:「每一種管制都會減損人的自由。管制越多越慘。」
韓德森對布希政府凍結房貸利率政策,及聯準會提出旨在遏止不良借貸的新規定大加撻伐。他說,政府破壞契約的神聖不可侵犯,也使每個人更難取得房貸。
韓德森說:「他們辯稱,你必須保護那些看不懂契約的笨蛋。但他們把每個人都當笨蛋。」
不過,在華盛頓,以及那些價格比一年前低的許多民宅中,大家對管制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因為事態惡化時,更多人要求政府撥亂反正。
經濟政策研究所的伯恩斯坦說:「脫韁的市場力量勢必招致惡果。你絕對不能單靠意識型態管理美國這麼複雜的經濟體。」 (譯自紐時週報)
2008-01-27 08:55:02
阿楨
為何不該一次買太多禮物給孩子?‧親子天下2012/02/01

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的研究學者發現「送禮者的矛盾」這個現象,當我們收到好幾樣禮物時,任何附加小贈品都會「混淆視聽」,削弱最珍貴禮物的價值,進而在收禮者心中「貶值」。【整理/李岳霞】
生日時,你收到了夢寐以求的名牌包,心裡充滿欣喜和感激,打開包包,裡頭還藏了一盒你最愛的比利時巧克力。照理說,你得到了更多應該感到更開心才對,但一開始收到包包的狂喜卻似乎已沒那麼強烈?為什麼呢?
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的研究學者稱這種現象為「送禮者的矛盾」(The Presenter's paradox)。他們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發現:「額外贈品」會讓最重要的「大禮」貶值。其中一項實驗是,他們提供消費者兩個方案:「1台 iPod」或「1台iPod+1首免費歌曲」,結果發現,一般消費者願意花108.41美元買一台 iPod,卻只願付86.16美元買一台iPod附贈一首免費歌曲。
另一個學費的實驗,研究者詢問一百多名學生願意收到哪種優惠:「1,750美元的學費禮券」或「1,750美元的學費禮券+15美元的教科書禮券」,結果發現多數的學生都不選擇有附加贈品的方案。
研究團隊的心理學家歸結:次要的資訊會稀釋掉真正重要訊息的影響力。當我們收到好幾樣禮物時,大腦是「零碎處理」所得到的訊息,也就是我們傾向把每一件禮物分開來看。因此,任何附加小贈品都會「混淆視聽」,削弱最珍貴禮物的價值,進而在收禮者心中「貶值」。
因此,買禮物給孩子時,送他最想要的那件禮物就好,讓他充分感受單一禮物帶來的快樂,孩子也比較會珍惜。

另參本館:禮物 《禮物的流動》《社會資本論》《交換》《習俗與經濟》
2012-02-02 10:37:59
阿楨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巨流圖書公司 2008)

  內容簡介
  「社會資本」這個概念是當前從事研究工作及政策制定者所探究的焦點。它意味著促進個人與集體行動的社會網絡、非正規結構和規範。愈來愈多顯示社會資本如何對經濟成長、健康、犯罪,乃至於政府效能造成衝擊的證據,帶動此一探究社會資本概念之風潮。
  David Halpern藉由各種社會資本的定義(甚至有時是令人困惑的),提供進入此概念的指南。他把檢視關於社會資本重要影響的跨學科研究文獻加以匯集,用以展示社會資本的廣泛效應,並進而提出一個模式,以此來闡釋創造社會資本以及由社會資本到其結果的因果路徑。David Halpern以來自各國的證據證實社會資本是否正在衰退,並以這些證據處理社會資本是否具傷害性及排他性等爭議性問題。最後並考慮了政策上的意涵,包括對於社會資本如何進行測量、創造與運用。

  《社會資本》一書提供了多年來社會科學最重要且令人興奮的新興領域之概觀。本書並未以任何文獻或統計知識做為前提;對於政治學、社會學、社會行政、社會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學生,以及有志探索社會資本如何影響自己生活的一般讀者來說,同樣都有其重要性。
  目錄

第一章 導論:概念、歷史與測量方式
第一部分 社會資本為什麼重要
第二章 經濟表現
第三章 健康與生活安適程度
第四章 犯罪
第五章 教育
第六章 政府及有效能的國家
第二部分 我們能建造出社會資本嗎?
第七章 社會資本的趨勢
第八章 原因
第九章 政策意涵
2012-05-19 13:30: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