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9 06:48:19| 人氣1,969| 回應2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商業裸體革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商周還真會改人家書名,將史科博的《赤裸的對話》(Naked Conversation)譯成《商業裸體革命》(2006)。

如此才「名實相符」,雖然書中認為「直言無隱,是良好部落格的基本要件」,但最終目的還是「如何能從部落格獲益」。

史科博可是微軟第九頻道(Channel 9)網站站長,他本人從公元兩千年開始架設自己的部落格,每年點閱的讀者超過三百五十萬人。又不是慈善網站。

難怪史科博會替微軟洗去「邪惡帝國」的污名:

當我們撰寫此章時,史科博的處境剛好可以說明如果迅速反應,部落格可以幫你適時化解危機。

新聞記者奧爾洛斯基(Andrew Orlowski)主持一個RSS新聞部落格網站「登記簿」(The Register),他在裡面指控微軟的新網路瀏覽器「網路探險家7」(Internet Explorer 7)防堵使用者納入Google或雅虎的工具列(toolbars),而只能使用微軟自己的MSN工具列。

不到3個小時,史科博就在他的Scobleizer部落格貼出反駁證據,證明奧爾洛斯基的指控顯然謬誤,這項測試版軟體那天早上才發布,經過史科博的說明之後,一整個晚上其他部落客忙著試用該軟體,證實史科博的說法才是正確的,他們的結論是,除了某些舊版的Google和雅虎工具列之外,微軟剛發布的瀏覽器測試版軟體與任何Google和雅虎的現有版本配合無間。

「登記簿」毫無根據的指控並未散播到其他媒體上,儘管其他部落客熱心奔相走告這場騷動,但沒有擴大奧爾洛斯基的指控。翌日早晨微軟的高階主管起床 時,並沒有在《紐約時報》或《華爾街日報》上看到大幅殺傷力強大的報導,微軟股價也未見下跌,就我們所知,美國司法部的監督人員也沒有急匆匆跑去向上司打 小報告。到了星期五晚上,人們對此項爭議的興趣似乎消散了,部落圈的科技界人士回頭評論這個測試版產品本身,不再討論指控的事。

史科博與網路探險家團隊的行動很迅速,他們把事實送進口耳相傳的食物鏈,幾乎一刻也不浪費,立即在部落格裡主動發布消息並回答讀者評論,因而扭轉 一項危機。

台長: 阿楨
人氣(1,969) | 回應(2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數位海盜的正義》
此分類上一篇:《著作權保護了誰》

大陸網全球No.2
網民都反對 博客暫緩實名制【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07.05.24】

由於互聯網行業和博客(部落格)網友的強烈反對,北京當局對博客實施強制實名註冊作出讓步;官方解釋,官方的立場,是鼓勵博客實名註冊。

為限制反動、洩密、色情等危害社會秩序的網路信息發布,去年底即傳出北京當局有意實行「博客實名制」,即大陸網民在登博客和網上論壇時,必須提供真實姓名和身分證號碼。「博客實名制」建議一傳出,立即在網上激起極大反彈,一項網路調查顯示,七成大陸網民反對「博客實名制」。

日前,中國互聯網協會在網上公布「博客服務自律公約」的徵求意見稿,「博客實名制」成為大陸網民關注的話題。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黃澄清表示,由於隱私保護、驗證機制等問題,目前實行博客實名制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北京當局目前不會強制實行實名制,但是「鼓勵」實名制。

徵求意見稿指出,鼓勵博客服務提供商對博客作者實行實名註冊。一名博客網友表示,北京當局並非強制,而是鼓勵博客實行實名制,這一讓步是一種進步。

為消除博客實名註冊後,個人真實信息安全的擔憂,「公約」規定,博客服務提供商應制定有效的實名博客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護博客用戶資料。

「公約」同時表示,未經實名博客用戶本人允許,不公開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戶註冊信息,及其儲存在網站上的非公開博客內容。

大陸是目前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僅次於美國,互聯網用戶人數達一億四千萬人。

截至去年底,大陸的博客網友已超過二千萬人,上億網友經常上網瀏覽博客。
2007-05-25 11:58:33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啥是部落族微博 部落格大賽 部落格賺錢術
2011-09-24 11:06:49
啥是Web3.0
中國時報 2007.06.10王莫昀/台北報導

YouTube繁體中文版將問世 Web3.0時代來囉 網路無所不在

下一世代網路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與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不約而同地表示,Web3.0將是「網路無所不在」的應用。

由於影音無語言限制,YouTube使用者逾五○%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YouTube將提供繁體中文版,將更方便國內民眾上網使用。昨日難得來台的陳士駿便透露這個好消息,他說,YouTube繁體中文版近期可望問世。

當網路由網站業者單向提供內容資訊的Web1.0時代,邁入由網友們共同參與,雙向交流的Web2.0時代,下一世代Web3.0時代又會是個什麼樣的面貌呢?

陳士駿應邀來台,昨出席「網路高峰論壇─遇見陳士駿」,分享創業過程及 YouTube未來發展,與談人包括英特爾亞太區行銷暨技術總監黃逸松、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資策會執行長陳銘憲、及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

陳士駿指出,Web2.0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和分享的觀念,下一個網路世代將是把這個精神發揮到極致,讓產品達到「無所不在」的境界,不論在飛機上、步行中,經由無線,無限的網路,隨手可得,因此網路與行動裝置、家庭智慧型家電結合顯得更重要。

他以YouTube為例指出,明年就可在行動裝置上進入YouTube網站。由於美國在手機發展應用上不若歐洲和亞洲進步速度較快,因此要到二○○八年才能提供這類服務。

他認為,用行動裝置在短程運輸上看三○秒到六○秒的影像便已足夠,如果搭火車走長程線,用手機上網看五分鐘到十分鐘的影片也是不錯的。

張成秀則預言,手機普及、應用率遠高於歐美的亞洲在下一波網路殺手級應用上,可望成為領頭羊。

陳銘憲更語出驚人的指出,下世代的網路資訊,不僅來自網站業者、網友,更將有來自電腦主機等機器的創作,提供更精密、詳細、多元的內容。

陳銘憲指出,Web2.0的來臨提供了很多機會,如個人工作室的增加,小公司可以利用Google等網路業者提供新服務,進行創作獲得豐厚的收入,未來電腦等機器也會加入資訊內容提供陣容,而行動網路發展將較電腦網路更為發達。

相較於網路業者的樂觀,硬體業者較為保守。賀陳旦,並沒有因為下世代網路將與手機結合而感到喜悅,他擔心的是,隨著人與人的距離為「零」、對網路的需求日益密切,許多硬體將以會廉價的方式提供,而通訊業者也須不斷在民眾抗爭中,低價提供無限量頻寬,這將是一個無限寬廣的機會,也是一項嚴苛的挑戰。

「下一世代網路愈來愈發達,人也會愈來愈自我,陷入更孤獨狀況,」賀陳旦說,也許這個說法很悲觀,但很真實。

<新媒體時代讀者要什麼> 07/06/12王彩雲(動腦雜誌總編輯)

過去,我們要看記者、編輯、媒體老闆要我們看的世界,我們深受媒體編採人員及經營者的觀點所影響。

現在,我們自己搜尋、自己編寫想看的世界;我們還想結合同好、同志,要彼此分享,要別人看我們,也想影響別人的看法。

新媒體時代是,內容生產要參與、說話權力要分享、傳播控制要破除、交流平台要互動、訊息搜尋要便利、同志同好要連結,最重要的是,所有服務要免費。

可是也因為這樣,在鋪天蓋地的資訊海洋中,我們更難判斷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有價值的情報?什麼是有智慧的判斷?什麼值得我們相信?

在網路這個更快、更低成本、更互動、更具規模的溝通工具中,過多的選擇,太多元的功能,卻讓閱聽人更惶惶不安、無所適從。最可怕的是,一個錯誤的訊息,也會同樣的流傳得更快、更低成本、更互動、更具規模,也殺傷力更大。

當照相機發明後,很多人認為,畫家可能要失業了。可是至今,我們發現失業的是不夠專業的畫匠,真正的好畫家,卻更顯得彌足珍貴。

換句話說,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會為閱聽人帶來一陣子的迷惘,等閱聽人被訓練出一身選擇判斷資訊的好功夫時,那些能寫出好東西的,那些有卓越觀點的、那些能提供深入分析與傑出判斷的內容提供者,仍然會被強烈的需要。

特別在這個資訊的亂世,我們更需要一種冷靜的聲音、精準的提醒、可靠的依據、一個可信賴的對象,以及在這個豐富迷亂的世界中,追求秩序、意 義和社群歸屬的強烈需求。 從消費者被粗看成是集體的大眾,到被略歸類成不同的小眾,到明確細分精緻的分眾,到獨特的個人。媒體也相應從大眾傳播媒體,走向分眾的傳媒,到特定的社 群,到針對個人的量身訂做的媒體。資訊提供也從資訊中心,到消費者的消費訊息,到每一個閱聽人的需求中心,新媒體時代無非是掌握這些需求,並且滿足這些需求。
2007-06-16 10:01:55
Web 2.0
Web 2.0 的迷思與真實

‧林克寰 2007/06/01 許多人口中的 Web 2.0 還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迷思,覺得 Web 2.0 就是如何如何,或者如何如何即能成就 Web 2.0...從本文開始,我就要來跟各位分享這些常見的迷思,以及它們背後的真實。

我連續好幾個月,用不同的角度、層級及方法,說明了「小圈圈」這種在 Web 2.0 時代尤其需要被重視的人際關係。無獨有爾,黃彥達最近在《數位之牆》中,也明白指出(人與人的)「關係」纔是 Web 2.0 的重點。
不過,在小圈圈、在人際關係之外,許多人口中的 Web 2.0 還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迷思,覺得 Web 2.0 就是如何如何,或者如何如何即能成就 Web 2.0;我在最近的一場公開演說中,恰好準備了一份「額外附贈」的講題,談論到 Web 2.0 的迷思與真實。那個講題我花了約十五分鐘就講完了,但卻絕對是能夠發展出一整段完整論述的東西;所以從本文開始,我就要來跟各位分享這些常見的迷思,以及它們背後的真實。
第一個常見的迷思是,「Web 2.0 就是一直 Beta 下去」。跟傳統的軟體工業相當不同的一點,是許多所謂 Web 2.0 的典範,似乎總是一直處於「公開測試 (Beta) 版」的階段,而不是等到徹底成熟了,纔揭露給大眾。
這個迷思背後的真相是一種叫「敏捷開發」的模式,也就是把產品的生命週期大幅縮短,迅速地根據實際狀況做出相對的變動,藉此因時制宜。這種開發模式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開發者必須能夠很直接地瞭解使用者,包括使用者的需求和反應等使用細節;我在先前的《從 PTT、2ch 及 slashdot 說起》一文中,說明的正是這麼一回事:開發者自己就應該是重度使用者,而產品也很自然地應該從開發者身邊的小圈圈開始,逐步向外拓展。
唯有當開發者就是整個社群的核心時,這種開發模式纔可行。除了 PTT、2ch 和slashdot 外,包括 Orkut、Flickr、HEMiDEMi 等許多 Web 2.0 網站也都是如此。
下一個常見的迷思則是,「Web 2.0 就是使用標籤雲」。標籤雲其實祇是一種新的嘗試,而不會是最終的結果。我曾在《標籤的生命週期》一文中解釋過標籤雲所會面臨的挑戰,當我們能夠瞭解標籤到底想要達成甚麼目的時,就不會被標籤雲的流行所侷限。
對於任何 Web 2.0 服務來說,使用標籤雲或標籤的真正目的,乃是要讓使用者之間能夠有簡明的方式,交流「(網頁上的內容)對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意義」。用有系統的方式,呈現出不同層次、不同權重的「意義」,是資訊架構學、分類學甚至是哲學上的複雜議題。在資訊還不多的年代,人們用了「黃頁」這種由上而下的統一分類標準,來整理各種內容;但是當資訊生產的速度開始大幅超越了消費的速度,或者說當「資訊的生產」本身就已經成為消費的方式後,那種方式漸漸不敷所用,於是人們開始用不同的辦法──例如由下而上的語意建構,來賦予數位內容抽象的意義。
標籤是語意的簡明注記。但是語意無法脫離情境脈絡而存在,情境脈絡則是要真正瞭解一個人所不可或缺的。我們在 Amazon 可以觀察到有趣的標籤用法,來進一步思考這方面的細節:在 Amazon,標籤並不是由使用者所寫下,而是由專人規劃提供的──這聽起來相當不 Web 2.0 吧?彷彿回到了傳統的黃頁手法,祇不過把所有的分類再攤平?如果 Amazon 在此止步,那麼的確就回到了過去的年代;不過Amazon 接下來又讓使用者能有參與的機會: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所購買過的書籍中,有哪一些貼上了某標籤,並且可以表達自己對這種貼法的意見──某一本書貼上了某個標籤,但其實不應該如此;或者有某本書沒有貼上某個標籤,但其實應該貼上。接著,Amazon 還會以這些標籤為基礎,向你推薦其他書籍。
就在這樣的小小設計背後,蘊藏著相當了不起的概念。首先,Amazon 不讓你自己亂寫標籤,而是由專人規劃提供,這麼一來就可以避免許多問題,包括過多的標籤、容易有歧義的標籤以及重複累贅的標籤。如果你有真正用過 Flickr 或者del.icio.us 等標榜標籤的服務,就會發現他們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有人的個人頁面開起來就是洋洋灑灑五、六百個標籤,每個標籤看起來都一樣小而沒有意義;有人拿 ST 這個標籤來標記星艦迷航記 (Star Trek),有人則拿來標記語言治療 (Speech Therapy);一樣是狗的圖片,有人貼了 dog 標籤,有人用 dogs,另外有人用 Golden_Retriever……而這些麻煩在 Amazon 都不會發生。
雖然這些標籤都是由 Amazon 方的人預先定好,但是使用者卻可以表達書籍對他們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不是甚麼、跟甚麼一樣、跟甚麼不一樣等;所以這些標籤並不是單純的圖書館分類法,而是能夠讓使用者在一定脈絡中,表達語意的簡明方式。
最後 Amazon 馬上就利用使用者這樣的操作結果,即時修正要推薦給使用者的書籍資料。這意味著這些「語意」不但由使用者所表達出來,更能回饋到使用者身上,進而改善他們的使用經驗。這麼一來,使用者一方面將更樂於參與表達(因為這麼一來,他們的使用經驗會更美好),同時還能更精確地掌握每個標籤所要表達的意義,及其背後的脈絡(因為他們馬上能感受到相關的變化)。
對 Amazon 而言,標籤跟標籤雲都祇是「溝通意義」的手段及仲介過程而已。同樣地,當你要設計另一個 Web 2.0 網頁服務時,也不要落入標籤的迷思,而要想清楚:使用者所想要溝通的「意義」會是甚麼?要如何讓這些「意義」在正確的脈絡中發揮作用,讓使用者自己、其他的使用者以及網站經營方都能夠掌握這些「意義」,而不是被無窮盡的詞語混淆?不管是否用上了標籤,只有當「意義」能被輕易地使用及溝通時,這樣的網站纔真正地朝向 Web 2.0 邁進。

最近一段時間中,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是,各種網站上所使用的圖形元素出現了一種流行趨勢:網頁介面充斥著圓角框,並且大量運用了金屬/水樣光澤、漸層及倒影效果。你甚至可以在 My cool button (http://www.mycoolbutton.com/) 這類線上服務,或者如 Axialis IconWorkshop (http://www.axialis.com/) 等專門製作圖示的程式中,輕易地做出這種調調的圖案。
因為這種風格實在很搶眼,導致許多人都覺得「Web 2.0 就是要這個味兒」。但,真的是這樣嗎?
所謂的 Web 2.0 概念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想法是「不像 Web 的 Web」;包括像是Web Software 或 Web as Service 等,都是在這個想法之下誕生的──我們可以透過網頁這種介面,來完成哪些不是網頁介面的工作呢?「不像 Web 的 Web」其實是很貼近「後現代」這種思維的,事實上要是「後現代」在此刻纔發生,恐怕就會被稱做「現代 2.0」吧。不扯遠,我的意思是說,包括圓角框在內的視覺表現,其實只有一個企圖:讓網頁看起來不像網頁。
明白這一點之後,就會明白這些視覺表現祇不過是眾多嘗試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再過不了多久,設計師們就會對圓角框跟漸層、倒影等效果反感,就好像前一個時代的跑馬燈一樣,轉而做出全然不同的設計。如果堅信設計中一定要有圓角框,大概五年內就會被淘汰;這個世代的網頁遠比前一個世代的網頁要來得有彈性──我們已經從方方正正的設計中跳脫,並且也正在從固定不變的設計中跳脫。
意思是說,網頁正在(真正地)成為前所未見的媒體形式──任何閱聽觀眾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讓網頁呈現不同的樣貌,並以不同的方式與之互動。設計師不再是設計出一個樣式就好,更要在各個管道都貫徹設計的理念,讓任何使用者都能感受到設計之所在;圖形介面也是一樣的,不斷地突破現有的成規,永遠不要落入公式化的槽臼,這纔是真正的 Web 2.0。
與圓角框差不多同時興起的,還有個技術叫 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運用了 JavaScript 及 XML,在瀏覽器及網頁伺服器間多建立一層架構,讓瀏覽器與伺服器間的流量減少,同時讓使用者能更迅速獲得輸入的回應。這個技術也打破了人們對「網頁」舊有的概念,而成為近代對 Web 2.0 的認知之一,甚至成為了迷思:「Web 2.0 就是要用 AJAX」。
但是,就跟圓角框一樣,各位讀者務必瞭解,AJAX 的成功也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它打破了原有的網頁互動模式,第二個原因是它的確讓各種操作更直觀方便。但是 AJAX 也不過是這個世代中諸多嘗試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事實上,各大廠商都在做新的嘗試,包括 Adobe 從 Flash 到 Flex 再到 AIR(之前叫 Apollo)的一連串產品,或者如 Apple 隨處運用 WebKit,還有像 Linden Lab 的Second Life 等,有的是把原本限制在網頁的技術發揮到網頁以外的場域,有的則是把原本不屬於網頁的技術帶進來,跟網頁內容緊緊相連。
這些 AJAX 以外的技術,也都是 Web 2.0 的嘗試;無疑地,它們也都不會是 Web2.0 的結束,未來勢必還有更多新的玩法。對於 Web 2.0 來說,如何有效率地儲存及取用內容,如何更靈活地把內容重組成有意義且有趣的表達形式,這些纔是真正重要的基礎。從 AJAX 開始,這些嘗試與努力,都在追求讓操作介面更具可用性,並讓網站內容更具親和力,從圓角框及 AJAX 中學習它們興起的原因,但不要受限於圓角框及 AJAX,纔真正能在 Web 2.0 時代中長存。好啦!說到這邊也差不多了,下一次讓我們再來談談,關於 Web 2.0 網站「使用」方面的迷思吧!

在 Web 2.0 時代,社群及小圈圈變得越來越重要;所有的 Web 2.0 典範都具備了這樣的元素,並且鼓勵使用者參與互動──甚至,很多這類網站的內容,主要都是由使用者所生產、提供的。由於有一些網站在這種模式下發跡,迅速爆出知名度、被大公司所併購,使得許多以「做一個Web 2.0 網站」為目標的人,一開始就覺得「我們的網站,就是要由使用者來貢獻內容」,認為祇要讓使用者提供內容,就會走上「成功的 Web 2.0網站」之路。
但是,很多定下這種目標的人,往往無法回答「為什麼使用者會想到你的網站生產內容」這樣的問題,他們有的僅祇是「因為使用者會想寫東西」、「使用者有表達的欲望」等等,而這些原因,說穿了跟特定的某個網站間,卻沒有任何相關性。
尤其當知名大廠的服務紛紛站上山頭,前述的問題就會日益顯著。既然有 Flickr 了,憑甚麼你會覺得使用者比較想在你的網站上張貼相片?既然有YouTube了,為什麼你覺得使用者會把影片上傳到你的網站上?既然有Blogger以及無數的部落格服務了,使用者又怎麼會在你的網站上開設新的部落格?
要解除這樣的迷思,必須要先明白,在Web 2.0 時代中,真正關鍵的部分在於「人」跟「內容」之間的關係──由使用者所產出的內容,跟這些產出內容的使用者間,到底有些怎樣的聯繫。不論是怎麼樣的服務,如果使用者願意利用該服務來產出內容,那麼使用者也必然能立即收到對等的回饋。這種回饋一言以蔽之,就是「更好的使用經驗」;例如在Amazon 網路書店參與互動,會讓使用者更精確地發現到自己會感興趣的書──使用經驗不但會隨著參與互動、貢獻的程度跟著提升,而且這些變化都是立即反應出來的,因此使用者自然會樂於去從事這些事。
換句話說,成功的 Web 2.0 網站必須要回答的問題是:這個網站要如何跟使用者互動、要如何讓使用者立即從他們所做的事情當中獲益。也就是說,網站要從過去單純祇作為載體、平台的角色,蛻變成活生生的有機體,成為使用者與使用者間、使用者與內容間、以及內容與內容間的生態圈。並不是因為讓使用者產生內容,纔造就了成功的 Web 2.0 網站;而是因為網站設計得宜,使得使用者樂於產生內容。
當使用者面對的不再是冰冷的平台,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確實改變自身的環境時,這些由使用者所產生的內容纔會發生,並且,富有豐富且重要的意義。
怎麼樣的意義呢?仔細觀察這些由使用者所產生的內容,會發現它們不再是上一個世紀那種死板的東西,而會跟其他內容互動。這些內容在互動時,會被取樣、重混、拼貼,甚至跟全然不同類型的其他內容混合,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大至ニコニコ動画(Nico Nico Douga/Nico Video) 的那種字幕疊影片的玩法,到 Amazon網路書店運用標籤雲推薦的書目,小至 Twitter 上的 Update,或 Diggirl 的最新、最熱門,都是一樣的:從許多使用者所產生的內容中擷取部分的元素,按照某些特定的方式重新整理、排列,然後以富視覺提示的方式加以呈現。
如果各位碰巧讀過筆者先前所寫過的文章,此時就會恍然大悟:使用者所產出的內容大宗,乃是惡搞(kuso)啊!而惡搞──取樣、重混、拼貼──就是 Web 2.0 的核心,也是這些使用者所產生的內容意義所在。
這些惡搞所需的,不僅是作為素材的內容本身而已,還包括了技術及其他層面。當我們明白網站的目的祇是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惡搞後,就能明白達成此目的所需的技術,不見得要全盤由自己來提供。一般認為 Web 2.0 就是要「混搭」的迷思,其實乃是網站技術及架構的惡搞──重點不在於是由誰來提供這些服務,而是在於誰能夠把使用者慣用的環境湊在一塊兒,幫助使用者來惡搞這些內容。
於是,真正的 Web 2.0 網站不需要重新再寫一個部落格,不需要再弄一組圍紀,不用再做一個線上相簿或影片藝廊,不用再弄一份地圖系統,因為使用者已經有 Blogger、Google Docs、Google Maps、Youtube、Flickr、Pixnet、UrMap 等服務可以用了,而且他們在這麼多不同網站上所做的事,通通都可以匯集到你的網站上──不祇是「陳列」而已,而是把那些資料、內容放在一起處理、惡搞出新花樣。
接下來隨著 OpenID 逐漸普及(嘿,連 Yahoo! 這種大型公司也開始用 OpenID 了),再過不了多久,使用者甚至不用再到處註冊帳號、到處「加入為好友」,身份認證、人際關係等資訊將可以在使用者控制之下,一體適用。讓這種未來變得可能的,可不是「混搭」而已,而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網站設計者,懂得以開放的態度、嚴謹的格式來處理自己的網站,透過開放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讓各個網站能以此刻我們還無法設想的方式合作,而不是競爭──這正是惡搞的精神,也是 Web 2.0之道。
不管是在技術上、社交層次上或法律上,好的 Web 2.0 服務,總是能讓使用者惡搞的。任何打算做 Web 2.0 的朋友,請常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方能掌握 Web 2.0 的未來發展。
2008-01-15 10:02:56
版主回應
需要在臉書上回應粉絲的批評嗎?周世惠 2011/09/23

本書用最淺白的語言分享Facebook常識,把Facebook的威力和企業行銷需求結合起來,以數十個問題,結合九位網路行銷專家的洞見,加上許多台灣的案例,說明如何拿Facebook來做行銷、廣告和創業。
需要回應粉絲的批評嗎?
在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的惱人廣告和垃圾留言想當然爾要經常清除,但是那些看起來是對企業品牌的批評罵聲呢?真想把那些負面文字都刪除掉?千萬不要!哪裡出錯就面對解決!
建立品牌忠誠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誠實的心態和透明的溝通與粉絲交往,儘管是出現在塗鴉牆上的負面評論也要讓它自然消長,而不要刻意消音。
通常,會被粉絲責罵或批評的議題都和客戶服務有關,經營者的責任是找出問題的根源妥善回應,更何況,粉絲要按「讚」才能加入粉絲,所以他基本上是喜歡這個品牌的人。企業和品牌怎麼回應負面聲音,就反映這個企業和品牌的能力與個性,最終都會影響到粉絲的好惡、企業名聲和在搜尋引擎的排名。
回應Facebook 批評是一種危機處理,在搞清楚狀況並著手解決問題的時候,行銷界慣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讓社群中的粉絲來回應,另一種是經營者在外部平台回應。不管哪一種,都要讓粉絲明白,企業真的聽到他們的聲音、批評與建議。讓粉絲感覺到你的存在,卻又讓社群來主導主要對話,這才是高招。
當問題太過針鋒相對時,專家建議用Facebook 粉絲專頁以外的平台回應,例如,傳送Facebook 私人訊息給粉絲,或在官網、部落格及其他媒體頻道公開說明,這是避免日後無止境的謾罵一再發生於Facebook。有一就有二,當粉絲專頁經營者緊張回應Facebook 上冒出的負面聲音,為此道歉或送禮,就有可能造成粉絲誤認為可以利用粉絲專頁綁架品牌,導致日後動不動就因為小小的不滿而在Facebook 上予取予求,這樣的結果有可能演變成粉絲專頁經營者經常疲於奔命地回應批評。
反過來,如果一個議題和負面的聲音始終都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社群中也沒人站出來幫企業護盤,社群間有可能會衍生出「我也有同感」的連鎖負面反應,最終引燃多數粉絲憤怒的大火。企業主宜即時處理,保持冷靜,站在粉絲的立場展現願意幫忙的一面,多數時候,危機也是轉機,負面的評論反而是彌補錯誤疏失和扭轉不智決定的好機會。從社群的反應找到有幫助的意見,等同是邀請粉絲扮演危機事件的焦點團體。 (本文轉載周世惠新書《台灣臉書效應》,由天下雜誌出版)

動車事故 央視猛批微博造假 2011-08-07 旺報(另參本館:《謠言》)

 723溫州動車追尾事件,中共中宣部下達新聞禁令,但微博上訊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主播胡蝶3日在節目中,以「微博之困」,質問微博的道德倫理底線在哪裡?掀起網民熱烈討論,新華網、《中國日報》均予以報導。  
 這一段長約3分30秒的視頻專題報導,以「微博的倫理底線在哪」為題,訪問「闢謠聯盟」發起人點子正、竇含章和成員小九,批判微博訊息充斥造假,並咬定造假的背後,有幕後推手。
 用戶假冒遇難者家屬
 報導列舉兩則造假案例,第一則是溫州動車事故中,騰訊微博博主郭瑤7月29日貼出「百天幼子遇難,請幫忙找尋」圖文,幾天內被轉發數十萬次,其中包括眾多媒體從業人員。
 結果證實,這名自稱郭瑤的用戶,是假冒遇難者家屬,借用他人照片在微博貼文,並騙取慰問金,事實上這一嬰兒已6個多月大,並未遇難。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新浪微博冒用溫州動車事故死者家屬「楊鋒陳碧」的用戶,就有10多個,留下的鏈接均指向交友和購物網站。

一則網路謠言 新浪股價跌15.17% 旺報 2011-09-22

 一則謠言,極可能是導致新浪股票市值蒸發10.25億美元的禍首。台北時間21日凌晨,網路上忽然出現一條奇特的「內幕新聞」,內容是:「據路透社宋揚透露,中國微博將發四張牌照,其中包括兩個政府微博:人民、新華和2個商用微博,要求必須實名制,傳新浪不在此列。」

微博闢謠 確有必要性2011-09-22 旺報 記者謝寒冰

 這次新浪微博的謠言風波,可說正反映了微博這個目前人氣最旺社交媒體的潛在風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凸顯了新浪當初成立官方「微博闢謠」的必要性。

新聞同業不要再考驗閱聽人的耐性2011-08-21 中時社論(楨:自己呢?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無可諱言,電視已經成為現代人最主要的訊息來源。然而,不論是基於方便取得或者成本考量,電視新聞取材愈趨粗糙,網路、路口監視器、行車紀錄器的畫面,成為電視新聞畫面的三大來源,閱聽大眾每天必看,卻也每天必罵。
2011-09-24 11:03:06
阿楨
想靠網路新聞收費,天方夜談!2011/10/13

網路能夠賺錢嗎?
從有網路以來,很多人心中都有這個疑問,雖然仍有許多人抱持著幻想,覺得網路能夠靠自己賺錢,但最終都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其實,從古至今,網路內容供應商從來沒有靠自己賺大錢,都是靠炒股價來維持公司營運,奇摩就是最好的例子,搞了十多年江山,一夕之間就被取代。
最近,看到PPS大受歡迎,突然有人想在網路搞平台播新聞,這些人真是搞不清狀況,消費者上網是為了看免錢電影,而不是電視上已有的免錢新聞,新聞到處都有,何必浪費時間上網看,報紙翻翻即可。
有人說,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會愈來愈強,未來,可以透過手機上網看新聞,這些人也是不了解人性,就算手機可以看影片,大多數還是會選擇看電影及連續劇,不會有人上網看新聞的啦!想要看新聞的人就是喜歡求知識,他們還是會選擇看電視或報紙,手機只是工具,科技只源自人性,無法改變人性。
過去有人搞新電影,強調寫實,結果讓台灣電影全掛了,直到的現在,大家才發現俊男美人及純純的戀情,才是觀眾愛看的菜。
這個道理很容易懂,但有些人就是不信,一定要自己浪費錢試試,最慘的是,為了試新玩意兒,反而把自己的本業拖誇了,賠錢是小,資深員工受不了折磨,紛紛走人才是最大損失。
聽說,原本十分看好網路媒體的水果報創辦人,在搞了快一年機上盒之後,發現真的是賺不到錢,最近,他一口氣搞了一大堆免費老電影,上網率卻倍數成長,上網人數變多,他並不符成本。最近,他終於也舉白棋投降,聽說悄悄的租下有線電視後段的冠軍電視台晚上時段,打算播新聞。
水果日報老闆思考速度快,常常想什麼就做什麼,智力不足之人,可千萬不要亂跟,搞不好前浪未停,後浪就蓋過來把人淹死。
經營媒體首重內容,如果網路上的新聞可以完全不重播,且充滿趣味,或許,有一天真的能成功,但我所謂的成功,我相信可能只有面子,沒有裡子。
http://blog.udn.com/rich3112/5732838
2011-10-30 11:52:52
版主回應
規範部落客廣告代言 大勢所趨2011-10-30 中國時報

 立院經濟委員會日前通過《公平交易法》修正案,未來不論是素人或知名部落客,只要有收受廠商報酬,一旦薦證代言廣告不實,都可能須負起連帶損害賠償責任。網路上所謂的「使用心得分享」已愈來愈多,這些分享到底有多少是部落客、網友單純的「使用心得分享」,有多少其實是廠商的付費廣告,確實有必要規範和釐清。
 根據「台北市網際網路廣告暨媒體經營協會的統計,二○一○年台灣整體網路廣告營收市場規模達到八五.五一億元,較二○○九年成長二二.三六%,而預估二○一一年台灣整體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將成長十六.五五%。網路廣告這塊百億元大餅,成為最新行銷利器。
 知名部落格一天動輒成千上萬流量,成為商品曝光最好平台。部落客文章屬性吸引的往往是一群有一定同質性的網友,如符合商品要銷售的對象,那麼,商品在這部落格上出現,「命中率」會更高些。也因此,一些「部落客」已不只在部落格上寫文章分享心得、抒發意見了;他們的高人氣甚至成為格友和粉絲們購物、做各種選擇的依據。部落客與格友或者粉絲一開始的互動,並不是從商業角度切入,而比較像是朋友間分享看到了什麼、用了什麼、去了什麼地方…等等,也因此,網友或者粉絲在閱讀部落格上的訊息時,可能並不像像看其他媒體的廣告一樣,會建立足夠的防衛機制,對部落客的推薦、使用心得,有比較高的信任度。於是有些業者開始花錢找人氣部落客撰寫文章,分享試用心得,部落客也成了另類的廣告代言人。
 部落客收費推薦商品愈來愈多,也出現不少問題。如一位格主在網路上推薦某健康食品時說可有效降低血清中的GOT、GPT值等,但根據法令,健康食品是不可以提療效的,否則即是違法;又如今年初知名美妝部落客貼文分享使用一款美白霜試用文,還自拍使用的四天中,痘疤淡化、脫皮過程。但眼尖網友發現照片造假,在PTT揭露後,這位部落客遭到網友嚴重撻伐,話題在網路上發燒,逼得廠商不得不出面證實,的確付費給這位人氣部落客寫試用文,只是沒想到她會貼假照片。
 這位部落客的部落格已有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次的網友瀏覽,人氣極高,去年還獲選為無名小站年度十大部落格第三名,發生這事情,不但她個人好不容易建立與累積的信任資產瞬間崩盤,連帶也使得品牌的商譽受到拖累。事實上,這位部落客的行為不只是「道德」與「形象」的問題,還會觸法。部落客接受化妝品報酬而寫的推薦文,可能被認定是實質廣告行為,而根據《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化妝品廣告必須事先經過核准,否則廣告主與代言人可處五萬元以下罰鍰,情節嚴重者可撤銷許可證照。
 美國「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已公布規定,若有接受廠商贊助、收取撰稿費用,部落客需明確告知社會大眾,該委員會認定涉及金錢交易是一種「薦證式廣告」,那就須註明,網友在了解部落格格主與廠商之間的關係後,可以自行判斷文章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如果格主收酬勞而未註明,最高將可處一萬一千美元的罰金。
 網路既已成為重要的廣告園地與行銷管道,部落客或者網友收費代言廣告,趨勢不可擋,但目前部落格貼文、廣告亂象叢生,有些人氣高的部落客其實已是「廣告名人」,還在網路上做純真無瑕的「友情分享狀」,濫用網友信任,形成資訊不對等,值得商榷。部落格貼文是否收受酬勞,舉證不易,網路廣告手法層出不窮,主管機關也未必有能力一一查清,但從另一角度來說,能受到廠商青睞的人氣格主,擁有大量粉絲,網軍排山倒海隨時在檢驗虛實真假,出了包,人氣說垮就垮了。過去的例子說明,人氣部落格「成也網路,敗也網路」,部落客愛惜羽毛,就要謹守份際,不要以為法律抓不到就安全無虞。
2011-10-30 11:53:07
阿楨
台灣部落格始祖 由盛轉衰啟示錄 2013/08/30商業周刊 顏瓊玉

  正妹不管用,相簿也不夠看,台灣部落格「始祖」無名小站似乎正走上衰敗之路。
  今年第二季剛過完,圖文部落客「彎彎」慎重考慮「搬家」了。2004年10月,她在無名小站以獨特的插畫風格描繪出一般上班族的心聲,9年來累積出2.6億人氣。你可以說,捧紅她的背後功臣,就是無名小站。
  彎彎的經紀人貝兒向本刊證實,他們6月中開始討論搬遷,不僅內容,連同人氣和所有留言都要一併搬走。彎彎選擇在另一個部落格平台「痞客邦」(Pixnet)落腳,新站已經在8月16日正式開站。
  據了解,無名小站另兩位超高人氣的部落客,知名作家「貴婦奈奈」和專寫時尚穿搭的「花猴」,也正在忙著搬家。
  原本第二大的痞客邦,這段時間總共接收來自對手至少7萬8千名用戶,會員數衝上4百萬,讓它在今年7月成為台灣第五大網站,「部落格平台一哥」換它當,可見這股搬家潮有多麼洶湧。
  極盛時期的無名,網路流量還一度威脅到入口網站Yahoo!奇摩,促使Yahoo!奇摩乾脆在2006年出手新台幣7億元將它買下,讓它在台灣網路發展史上寫下一頁。但,是什麼原因,讓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扯!小編走光
  無名團隊,傳只剩兼職員工
  扭轉無名小站命運的轉折點就發生在去年7月,Yahoo!奇摩新任執行長梅麗莎.梅爾上台,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盤點雅虎在各區域市場的產品線,但無名小站卻沒有受到她關愛的眼神。
  一位看無名小站長大的資深部落客說,他在無名小站團隊內的朋友一個個離職,或改做其他產品。「人幾乎走光了,沒有小編了。」現在無名沒有專職員工,只剩兼職的員工在維持基本運作,譬如挑正妹照片上首頁。
  空!大咖跑光
  連彎彎要走,都沒人慰留
  顛峰時期,無名小站的會員高達6、7百萬人,網站流量是全台前三大,它也孕育出彎彎、貴婦奈奈、女王等第一代知名部落客,如今他們都已經成為作家與名人。
  部落客可說是無名小站這類內容網站最重要的資產,如今,人沒了,人氣當然不再,「當彎彎這樣的大咖要跑都沒有人出面慰留,你可以說,無名已經名存實亡了。」一位曾任無名小站主管的網路圈人士表示。
  一位簽了保密協議的前主管透露,從無名賣給雅虎後,隨著其他服務的推出,原本無名的人力漸漸被調離,或許可以歸結,雅虎擅長的是經營媒體,對社群的價值還不理解。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74080
2013-08-30 11:11:27
阿楨
《電商法》施行近兩月 代購圈子大洗牌 部分分流 2019-02-27 人民網

  隨著商品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正規銷售管道之外,一直活躍著一個依靠人力攜帶商品入境、通過網路進行分銷的群體——代購。長期以來,活躍在社交軟體上的代購群體並未納入市場監管範圍,在消費者權益保障、稅收管理等方面存在隱患。《電商法》施行近兩個月來,給消費者和代購群體帶來哪些新變化?
  2017年中國微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835.8億元,從業人數達到2018.8萬人。長期以來,從業人員如此龐大的群體並未納入市場監管範疇,大多數代購在入關時未申報關稅,在交易後其所得也未申報個人所得稅,在市場公平競爭與國家稅收規範化等方面處於法外之地。
  今年1月1日落地施行的首部《電商法》對相關問題做出了明確界定,要求通過互聯網等資訊網路,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並納稅。自此,海外代購作為電子商務經營者,需按規定登記、納稅。
  《電商法》於2018年8月31日公佈後,對代購和微商產生了一定影響。有代購表示,隨著利潤空間壓縮,今後從事這一行業的前景並不樂觀,同時一些境外商場也出現利潤下滑的趨勢。莎莎國際公佈,截至2018年12月底,現財政年度第三季銷售營業額同比下跌2.2%,其中港澳地區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額同比下跌2.8%,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代購群體行為更加謹慎。
  代購圈子大洗牌
  新政實行後,代購圈迎來大洗牌:有的套路翻新,變身“靈魂畫手”,通過手繪商品、語音交流等方式規避身份;有的持觀望態度,期待規定細節更加明確;有的黯然離場,不願為了不再豐厚的利潤觸犯法律;有的認為代購的春天來了,期盼“洗白”身份,在日益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奮力一搏。
  一些代購者表示,隨著《電商法》日益完善,入關時遭到查驗、需要足額繳稅的情況越來越多。繳稅後的商品價格幾乎與國內專櫃價不分上下,在可能觸碰法律底線的風險下,利潤空間的壓縮對自己影響較大,今後可能會轉行。而另一些代購則持積極態度,認為新政施行對自身有利。一旦登記註冊便有證可查,有利於代購行業的合規化、合法化,在行業內部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同時,對消費者而言,持證經營有利於營商環境的改善,從而更好地獲得消費者信任,有利於職業代購的長遠利益。
2019-02-28 09:25:43
阿楨
有淘寶店主表示,《電商法》落地雖然會讓代購行業重新洗牌,導致一些孤軍奮戰的個人代購逐漸離場,但也為具備一定規模的代購轉型發展提供機遇。一些有實力的代購可以向從事跨境電商的小微企業轉型,前景更加廣闊。更讓他期待的,是新政對整個代購行業起到的規範作用。
  代購分流好處多
  除了從業主體依法登記外,《電商法》規定,個人代購需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對其代購商品要出具購物憑證及發票,違法者有可能面臨最高200萬元的處罰。由此可見,隨著代購行業准入門檻的提高,各網路平臺上的代購們活躍度明顯下降。那麼,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將有何選擇呢?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大型代購而言,由於經驗豐富、實力較為雄厚、客戶資源多,可以考慮註冊成為電商平臺或自營平臺,繼續一體化運營;對於中型代購而言,考慮掛靠大型平臺,專注前端引流和客戶服務,賺取相應導購服務費,由平臺方提供產品供應鏈,目前一些海外購平臺正在不斷吸納中小型代購團隊;對一些實力較弱的小型代購而言,可以在完成工商登記後繼續做自由的個體戶,或者成為大型平臺的一員。
  對於整個代購行業而言,新政施行至少有三方面好處:第一,代購市場規範化有利於保障消費者切身利益。代購登記通過將從業主體納入監管範圍,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依據,銷售假貨等侵權行為成本更高;第二,對代購從業者本身而言,合法納稅的從業者將受到法律保護;第三,隨著行業洗牌,新的行業增長點將被孕育。整體供應鏈成本和物流效率將成為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源廠直供、規模採購、大宗物流和保稅備貨帶來的採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優勢將被充分體現出來。可以預見,整合代購、為代購提供一站式供應鏈服務的新型平臺或供應鏈公司前途無限。《電商法》將促進代購行業從“野蠻”生長期進入洗牌期,為行業規範化與健康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9-02-28 09:27:56
阿楨
地表最貴離婚案:前妻一次性拿走360億美元,貝索斯還是世界首富

備受全球關注的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離婚案終於有了新進展。2019-04-03,女方麥肯齊•貝佐斯(MacKenzie Bezos可謂是最大程度成全了Bezos:只分走貝索斯25%的股票(約36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女富豪,而且放棄在公司內部的投票權。根據亞馬遜最新的股票價格,貝佐斯淨資產超過1100億。比爾蓋茨排在其後,有995億。
  回應
國內某些富豪:貝索斯,創業你行,離婚你不行!有些人分手了還弄得前女友欠幾百萬,比如財經專家郎某
狼叫獸不愧是學經濟的,白玩空姐幾年,空姐倒欠他500萬。16年唱衰中國製造業,說中國18年藥丸,回頭就被金政委說他就是個江湖騙子賣大力丸的,18年過去了,狼叫獸又說世界未來看中國……

林奕含案狼師陳星疑改名在福州授課 網民批引狼入室 019-04-05香港01

台灣作家林奕含於2017年4月自殺,其父母發聲明表示,愛女輕生是因為曾被誘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涉事教師陳星之後遭到台南地檢署調查,但最後地檢署決定不予起訴。
  回應
狼師? 此案件的事實已在不起訴書中詳明, 陳星並無誘姦未成年少女, 不是狼師. 反而比較像胡蘭成與張愛玲的那種愛戀關係. UND還在跟著無腦散佈毀謗他人的假消息?
2019-04-07 07:29:55
阿楨
從鄉村市場誕生的奇蹟:陸電商拼多多為何一夕爆紅?2018.07.27 高敬原

網購公司「拼多多」,本周已經在美國正式上市,目前總市值超過240億美元,是今年以來規模第四大的IPO,拼多多瞄準中國三四線城市消費者,而這些被忽視的力量,讓拼多多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成為用戶數達3.5億的新一代明星。
有很長一段時間,「劣質品」的標籤始終如影隨行跟著中國,而隨著經濟狀況改善、工資上漲,中國製的產品在品質上越來越競爭,像是手機品牌華為、VIVO、小米也都端出越來越高端的產品,瞄準全球市場。
然而中國還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喜歡便宜的雜貨,這些東西品質稱不上好,甚至有許多瑕疵,但是便宜到誇張的價格,仍舊激起一大群民眾搶購的欲望,而這就是拼多多的魅力所在。
拼多多創辦人叫黃崢,年僅38歲,黃崢在杭州長大、浙江念大學,後來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電腦科學碩士,2004年時進入Google擔任軟體工程師,2006年回中國參與Google中國創立,後來他離開了Google,在2007年自己創立銷售3C商品的電商網站Ouku.com,經營三年後將公司賣掉,於2015年成立「拼好貨」。
品質不佳、仿冒品氾濫,IPO後拼多多的兩大挑戰
  相關新聞
陷燒錢窘境 拼多多2018年Q4大虧人民幣20億,美股2019-3-13開盤後一度下跌逾16%。
2019-04-07 07:33:03
阿楨
小鎮青年消費力 2018/11/17 旺報

生活在大陸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消費潛力巨大。首先是人口基數大,對比一二線城市青年的0.68億,小鎮青年數量高達2.27億;其次,2017年三四線城市GDP成長速度分別達到8.87%和10.58%,超出全國平均水準甚多。另外,三四線城鎮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小,休閒娛樂的時間較多,互聯網的普及也提供消費的便利性。小鎮青年對於價格更為敏感,更偏愛性價比高的產品,與台灣青年較為相似。

小鎮青年_百度百科

2017年12月,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了小鎮青年。小鎮青年一般指來自於三四線城市以下,甚至縣級城市裡小鎮中的年輕觀影者們。
根據拍拍貸和南方週末聯合發佈的《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共6個部分,分別是:受訪者背景、小鎮青年職業觀、小鎮青年婚戀觀、小鎮青年家庭觀、小鎮青年消費觀、小鎮青年遷移觀。
  相關新聞
三四線的2億小鎮青年貢獻了《戰狼2》50億的40%
截至2018年底「范冰冰們」自查申報稅款117.47億元 稅務總局2019-01-22對補繳稅款影視企業及從業人員免予處罰(回應:選擇范性執法就是枉法 TVB曝光被約談17位藝人,戰狼吳京赫然在列,愛國生意好做啊,別相信愛國英雄! 沒有馮小剛華誼兄弟,馮是不是反過來控訴崔永元誣陷罪!)
中央聯合調查組2019-02-22查明,所謂“卷宗丟失”系最高法院民一庭助理審判員王林清因工作中對單位產生不滿而竊取相關案卷材料。崔永元幫王林清錄視頻(回應:原來王是個騙子,監守自盜還誣衊陷害! 小崔必須擔當,像個男人認罪伏法! 應依法追究崔的法律責任! 小崔說的事情,還真有人信,有腦子嗎?)
春節檔票房57.8億 吳京們笑了觀眾稱看不起電影了:高票價帶來的是觀影人數下降/網路盜版.
呂德文:青年標籤“小鎮青年”出自底層,具有民族主義意識,主要人群是屌絲/小粉紅;而“豆瓣青年”則是離開了小鎮自戀脫離現實的小資。其實是同一個群體。
官媒熱捧《流浪地球》成太空版「戰狼」:如同複製好萊塢的科幻災難電影背後的意識形態,只不過是將「大美國主義」或「只有美國人能拯救地球」變成為「中國」
"流浪地球"登陸北美但電影院裡全是中國人
《流浪地球》離開大陸掉神壇 香港票房奇慘
2019-04-07 07:34:12
阿楨
程式師們揭露“996ICU” 互聯網公司:華為阿裡等上榜 2019-04-05 全天候科技

在最近兩年,“996”這個以往用於專案緊急趕工時的加班制度,正在被一些公司理所當然地當成日常工作制度。2019年1月,杭州有贊CEO白鴉在年會上公開宣佈公司將實行“995工作制”,專案緊急時增加為“996”,引發大量吐槽。不滿情緒在程式師之間蔓延,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產業這個湖面下,暗流湧動。
  回應
勞動保障部門視若無睹,要不是這次996icu的反抗,弄不好真成固定制度了。
如果從陰謀論視角看這事,社會主義國家的互聯網公司快速崛起甚至超越,資本主義國家的互聯網公司管道廣泛,但顯得相對遲緩。如果資本主義公司不能給自己提速,那麼把社會主義(中國)公司降速也是很好的選擇。PS:我從99年開始工作基本一直處於796或797的工作狀態,今年才稍微輕鬆點。(這句是給要懟我不知勞動辛苦的人準備的)
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必須要市場以外的力量來干預。

我不相信抱怨996會像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樣“產生政治意義” 環球時報胡錫進

近日有互聯網公司的員工抱怨所謂“996工作制”,有的外媒挺興奮的,把這看成或許“有前途”的中國新社會衝突。我覺得他們想多了。也覺得自己有必要說幾句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的高科技公司,年輕的程式設計員們工作時間長,這是事實。它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產物,最終也只有通過市場競爭手段逐步解決。當工作時間長導致優秀人才紛紛離職時,大公司就要進行減少工作時長的反向競爭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高科技公司裡工作時間長,這是世界性問題。我記得很清楚,十幾年前我讀到一篇描述美國矽谷的文章,說那裡的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收入也高,那是矽谷的一種時代現象。
2019-04-07 07:41:01
阿楨
中國全社會的加班現象比較普遍,員警行業、部分其他公務員、媒體行業、的哥,都工作時間長。老胡本人的工作時間要比996更嚴重,我認識的有的公務員比我還慘。
  不光中國大陸,東亞發達經濟體都經歷過很猛的加班潮,直到現在,在東亞的公司裡,加班常常被視為“積極表現”,老闆不走,很多員工不敢走。
  高科技公司的程式設計員們有一定選擇工作的能力。除了勞動法保護,他們還有辭去勞動時間長、工資不成比例工作的較大主動權。他們在與雇主的博弈中比產業工人和最基層的公務員要相對強勢一些。
  總體看,整個中國社會很勤勞,中國的現代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加班加出來的,這個階段的中國人民做了比西方社會更大的付出。如果煽情一點說,中國現代化也是一個“心酸的故事”。
  我支援中國社會做這樣一種努力:不僅要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而且這個過程中要讓平均勞動強度逐漸降下來,讓大家多有一點休息時間,這個過程我相信會逐漸發生,包括一些人抱怨996,未必就沒有積極的意義。
  但我不相信這種抱怨會像一些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樣“產生政治意義”,形成對中國競爭力的“衝擊”。中國年輕的精英們聰明能幹,而且肯吃苦,讓一些西方人挺怵頭的。他們不希望與中國人開展“勤勞的競賽”。他們的這個心態也可以理解哈。
  這篇文章是老胡在一位環球時報正在外地休小長假的編輯幫助下寫成的。佔用編輯的休息時間,老胡覺得很愧疚。我們除了付加班費,還會讓這樣的打擾儘量減少。
  回應
 學習一下西方國家的8小時工作制是怎麼來的?三八婦女節是怎麼來的?工人的所有的權利都不是通過市場得到的。
 沒有996,怎可能有中國互聯網的崛起,現在996為了未來665或者664,也充分說互聯網是充分競爭的行業
 加班不怕,一個是加班有沒有合理報酬,另一個是加班猝死有沒有合理賠償,第三個是歲數大了加不動班了公司會不會直接裁掉了事。
 老胡沒有指出的一個區別在於,公務員雖然收入不如程式猿,身心也很累,但是飯碗是有保障的,而這個保障是絕大多數IT公司無法提供的,包括華為。20、30郎當歲的時候體會不到這個,等你40、50,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子女需要供學,沒准還要背一套房子,你就知道飯碗穩定的寶貴了。有的時候,我是很羡慕吃完飯去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的。
 不加班拿來競爭力,想什麼呢,你還真以為咱們比美國人聰明多少啊。
2019-04-07 07:48:33
阿楨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第45次調查報告:中國線民屬性結構 2020-04-28 新浪科技

  截至2020年3月,線民男女比例為51.9:48.1。
  20-29歲、30-39歲占比分別為21.5%、20.8%;40-49歲17.6%;50歲及以16.9%,互聯網持續向中高齡人群滲透。
  初高中/中專/技校學歷分別為41.1%、22.2%,大學專科及以上19.5%。
  學生26.9%;個體戶/自由職業者22.4%;企業/公司人員10.9%。
  月收入2001-5000元占33.4%,5000元以上27.6%, 1000元以下20.8%。
https://tech.sina.com.cn/i/2020-04-28/doc-iirczymi8580514.shtml

CNNIC報告: 中國線民數破9億 直播電商成消費新動能 2020-04-28 新浪科技

  截至2020年3月 ,我國線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手機線民規模達8.97億,較2018年底增長7992萬,占比99.3%,較2018年底提升0.7。
  以下為新浪科技整理的報告要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企業即時通信遠端辦公迎來利好
  網路支付穩步增長 融合科技加速變革
  網路支付使用者規模達7.68億,較2018年底增長1.68億,占線民的85%;手機支付7.65億,較2018年底增長1.82億,占手機線民的85.3%。
  外賣行業供給側數位化升級
  外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3.98億,占線民體的44.0%;手機網上外賣達3.97億,占手機線民的44.2%。
2020-04-30 05:36:18
阿楨
線上旅行預訂行業有望進入反彈期
  線上旅行預訂使用者規模達3.73億,較2018年減少3705萬,占線民41.3%。受疫情影響,短期,使用者規模大幅下降;中長期,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至結束,有望進入反彈期。
  網約車使用者規模將會恢復性增長
  網約車使用者規模達3.62億,占線民40.1%。受疫情影響,部分城市暫停了網約車服務。在疫區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停運,多家網約司機為醫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務保障提供運力支援。中長期,網約車使用者規模將會恢復性增長。
  線上教育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4.23億,增長2.22億,占線民46.8%;手機線上教育4.20億,增長2.26億,占手機線民46.9%。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開學推遲,推動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
  網路遊戲“雲遊戲”概念逐步落地
  網路遊戲使用者規模達5.32億,增長4798萬,占線民58.9%;手機網路遊戲使用者5.29億,增長7014萬,占手機線民59.0%。受疫情影響,網路遊戲產業在營收方面迎來較快增長。
  網路視頻規範化,短視頻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
  我國網路視頻使用者8.50億,增長1.26億,占線民94.1%。其中短視頻使用者7.73億,增長1.25億,占線民85.6%。受疫情影響,網路視頻應用的使用者規模、使用時長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電商直播蓬勃發展,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網路直播使用者5.60億,較2018年增長1.63億,占線民62.0%。其中,遊戲直播2.60億,增長2204萬,占線民28.7%;真人秀直播2.07億,增長4374萬,占線民22.9%;演唱會直播1.50億,增長4137萬,占線民16.6%;體育直播2.13億,增長3677萬,占線民23.5%。電商直播使用2.65億,占線民29.3%。
2020-04-30 05:38:14
阿楨
豐巢智能櫃超時收費引爭議 高管:不收費就只能退出市場

  豐巢於2020-04-30推出會員制度。普通用戶12小時內免費保管包裹,超時後0.5元/12小時,3元封頂。會員用戶可以享受不限保管次數、7天長時存放、寄件折扣等服務。不少網友持反對態度,“雙向收費,吃相難看。”也有的網友認為,收超時費合理,但12小時的時限太短。
  目前上海抵制豐巢的社區已近50家。
豐巢近5年已虧損超過20億元,公司表示向用戶收取超時費用實屬無奈,“不收費就沒辦法繼續給使用者提供服務了。”
在一名業內人士看來,快遞櫃收費是遲早的事,但是目前的“槽點”是,不少快遞員會習慣性地不給使用者電話通知,就將快遞放入快遞櫃,“不少用戶就只能被動地超時,總的來說這不是快遞櫃一家的事,需要整個行業去努力。”
  專家觀點
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豐巢收取快件超時滯留費是為了加快快遞櫃使用周轉,快遞及相關服務屬於市場定價,已經提供免費服務,只是收取超時滯留費,並無法律上的問題。
當下電商利用貨源優勢打壓快遞價格,從中賺錢快遞費差價;快遞產業集中度低,同質化競爭導致價格戰,這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加重了快遞公司出現“三化”現象,即微利化、無利化、虧損化。
對於大多數快遞公司來說,如果把快件全部送到家裡,快遞公司就會虧損,如果消費者不在家產生二次派送會加倍虧損。而送到櫃子裡可以提高快遞員的作業效率。目前的問題是,沒有區分消費者不同的需求。如送到家裡多少錢?送到快遞櫃裡多少錢?送到驛站裡多少錢?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回應
威脅誰呢,一個豐巢倒下去,千萬個豐巢站出來。又不是什麼高技術含量的行當,一大堆資本等著你退出市場呢。來呀,退呀,who 怕who?
九塊九包郵,從東北到西南,你說一單快遞掙多少?再說此次收費,是超時收費。
可以不九塊九包郵呀,免郵費是因為商家和快遞有合作已經付過郵費了,快遞小哥自己貪圖省力將我的快遞連詢問都沒有就放到了快遞櫃,我同意讓它保管了嗎?
你把快遞員的工作時間壓縮到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要增加多少人工和場地成本麼?
適當收費也可以理解,畢竟需要騰空櫃子,放其他包裹進去。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總體上我們還是享受了物流的方便快捷,都需要占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一下。
2020-05-12 08:48:35
阿楨
年輕人的黃金十年結束了 2020-10-30 觀察者網

我從2000年從湖南到廣東闖蕩,現在剛好二十年整,因為親身見證和經歷了很多人的發家過程,對時代大潮的變遷有很多血淋淋的體會,說一點小感想。
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創造財富、獲取財富的那一波人,還是港臺新日韓來投資建廠的為主,利用廉價勞動力和中國穩定的工人獲取剩餘價值,收穫了大量財富。
2000到2010年中國市場繁榮,民間賺到錢的一般是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像中山古鎮的燈具、東莞厚街的傢俱、海甯的皮草、義烏的小商品等等,還有在華強北,都是屬於這一代人的賺錢故事。
那時我在這種公司負責企劃部,工作之一就是給這些代言人拍畫冊打雜什麼的,目睹了好多這種類型的公司從生到死的過程。
最最精彩的其實還是2010-2020年這十年,這是屬於中國年輕人的黃金創業十年。2010年我28歲,很想幹一番事業。
除了淘寶、微商、自媒體、團購、快遞,還有拼多多、京東、陌陌、百度、抖音、快手、阿裡巴巴、網路遊戲、58同城、網路文學、發虛擬幣、線上音樂、線上視頻等等等等。
很多都是不需要什麼成本就可以進入的行業,門檻極低,一部手機,一兩萬啟動資金就可以,屌絲青年常帶著幾萬塊進去,出來時就成了金光閃閃的土豪。
因為互聯網是新生事物,導致很多中老年富人不知道有這塊市場,Old money守著銀行、藥店、酒店、礦業這些傳統行業掙錢,給了年輕人機會沖進新興領域,New money才有機會成長。
而沒有追上互聯網發展的歐洲和日本,則經濟後勁不足,一直在原地踏步。
2010-2020年這十年,是上天贈送給80-90後屌絲年輕人的黃金十年,這種機會可能再也不會有了。
  回應
少來這些什麼結束了結束了,馬雲當年也說過,當年他創業覺得李嘉誠比爾蓋茨都把機會拿走了,他覺得再也沒有機會了,結果他做的比李嘉誠大得多,14年京東和阿裡分別上市,一堆人也說中國電商已經瓜分完畢了沒機會,現在看抖音拼多多小紅書餓了麼做的都挺大的,現在5G出來,又有了新的機會,可以說是一波接一波,永遠都不要放棄,永遠都要努力,機會永遠都是有!
2020-10-31 11:30:49
阿楨
光明網評論:馬雲所言或未危言聳聽卻張冠李戴

2020-10-23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螞蟻集團實控人馬雲,瞄準時下的金融監管火力全開:顯然,如果真如馬老師所言“這個不許那個不許”,那麼就不會有支付寶、螞蟻金服。
馬老師演講,並非是茶餘課後的閒篇,而是在就要上市(IPO)大背景下的有的放矢。螞蟻估值不斷攀升,已超3萬億,將成為股票市場規模最大的IPO。然而,這麼多股民的錢,沒有監管則是萬萬不行。
  回應
 螞蟻用1-3%的餘額寶吸引千萬人投資,然後拿著這筆錢與銀行簽訂大額存單協議掙取利息差,以高達18%的年利率貸給個人。螞蟻利用科技快速變革,金融體系暫時沒跟上調整的系統漏洞,利用自己掌握海量使用者資料的壟斷優勢,又想吃肉又不想接受監管。呵呵,當代曹賊,挾資料以令金融。
 那我反問你,為啥螞蟻估值3萬億,而全國最大的工商銀行才2萬億。螞蟻用戶9億工商2億?為什銀行連1-3%都不願意給客戶?為啥餘額寶之後,各種銀行這個寶那個寶就出來了?為啥高達18%的年利率千千萬萬的人願意借,反而利息不高的銀行借款確沒人借?說到底,用戶用腳投了支付寶的票,馬雲有資格說金融。
 資本的個頭再大,也別妄想和國家較勁,否則馬雲就快重蹈胡雪岩覆轍了。
 問題不是螞蟻估值有多高,馬雲為什麼要反對金融監管,才是關鍵。
 馬沒有說不監管吧,是說監管需要更加創新。

大視角下看馬雲“狂言”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

  馬雲首先對接軌國際金融潮流的主流看法提出了異議:“巴塞爾協議比較象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
  “破“之後,馬雲的關鍵立論包括以下幾個:第一,金融部門要建立信用體系,拋棄“當鋪”理念——借貸時要求提供資產抵押。第二,信用的建立可以通過各種科技手段來實現,比如說各種電商的交易記錄。第三,金融的未來是數字貨幣,完美地將金融、科技以及信用體系結合起來。
2020-10-31 11:31:44
阿楨
日媒:從寶騰“選擇”吉利看亞洲汽車業變化

日經中文網2021-04-09從寶騰汽車看亞洲產業版圖變遷 馬來西亞的國民車企寶騰汽車近來銷售非常強勁,2月份在馬來西亞市場的份額達到27.3%。2020年,寶騰汽車在馬國內市場份額為20.5%,從創歷史最低紀錄的2018年(10.8%)開始觸底反彈,市場份額在短短兩年裡幾乎翻了一番。
轉捩點是與中國企業的資本及業務合作。2017年9月,中國吉利汽車收購寶騰汽車49.9%的股份。2018年底,吉利開始進口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SUV 車型X70。這款車走紅後,2019年底改為在馬來西亞組裝。寶騰充分利用了與吉利的合作以及國產車的稅收優惠,以低四成左右的價格與日系車展開競爭。
寶騰在馬來語中意為“國家汽車公司”,於1983年在時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的積極推動下創建。最初由馬來西亞重工業公司出資70%,日本三菱汽車和三菱商事各出資15%。寶騰曾一度向英國年出口2萬輛汽車,還收購了英國蓮花汽車,但只是曇花一現。2004年,三菱汽車出售寶騰股權,雙方解除合作關係。寶騰曾考慮與德國大眾、美國通用、日本的豐田、日產、本田和鈴木等合作,但都沒有實現。
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將寶騰一半股權和經營主導權交給吉利汽車,曾引起寶騰締造者馬哈蒂爾的不滿。但時至今日,或許他也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決斷是正確的。在汽車行業的大變革期,寶騰尋找活路的“向東看”的視線不再投向過去的日韓,而是投向了中國。如今寶騰(憑藉與中國車企合作)實現了對日系車份額的搶佔,正反映出亞洲產業勢力版圖的變化。(作者高橋徹)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4-11 07:12:50
阿楨
“大胃王”消失的8個月 2021-04-16

大胃王與吃播最早起源于日韓。早在1989年,日本綜藝節目《火力全開大胃王》逐漸將大胃王演變成一種競技文化,勝出者會得到豐厚的獎勵。 在韓國吃播Mukbang是將韓語的吃飯和直播兩個詞進行組合,主播從中獲得粉絲的打賞與平臺的獎勵。2020年6月,韓國吃播博主榜首月收入1659萬人民幣,前五月均超100萬。
  中國模仿日韓吃播並創新。2015年前後,吃播在B站、微博以及各大短視頻平臺佔據一席之地。
  去年8月,央視報導,部分大胃王依靠視訊短片假吃、吃下海量食物後催吐。在這批評下,抖音、快手、微博、鬥魚等平臺立刻遮罩關鍵字、下架相關視頻。
  在平臺的封禁下,大胃王們開始改名,嘗試轉型,如大胃mini改名為梨渦少女mini,大胃阿倫改名阿倫吃吃吃,視頻風格也由海量吃喝轉型為探店分享。
  失去大王標籤以後,不少吃播博主的視頻資料明顯下滑,處境有些尷尬。
  但吃播和美食仍然是無法輕易捨棄的賽道,畢竟這意味著充足的廣告行銷市場和極高的關注度。克勞銳發佈的《2020年美食KOL行銷價值分析報告》顯示,美食類KOL增速迅猛。2019年10月-2020年4月間,抖音美食KOL增長了114%、快手增長133%。2019年食品飲料是KOL投放金額第二多的行業。2020年B站百大up主中,美食類UP主有11位,僅次於遊戲(20)、知識(13)和生活類(12)。
  在內容型吃播達人中,密子君的轉型比較成功。在吃播禁令前,密子君就做了多期美食探店、Vlog視頻。除了內容創新,美食帳號做直播帶貨成為越來越常見的變現嘗試。

平臺經濟幫了滯銷農民,卻也讓他們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2021-04-12 觀察者網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樊鵬

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處以182.28億元壟斷罰款,重罰之下會打擊平臺經濟發展。特別我國數位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GDP的占比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回應
 農業是不可能有競爭力,什麼農場還是合作社都是扯淡,一是學美國巨額補貼給農民,另外就學日本給予農協補貼,讓農協控制價格,這樣市民就慘了!
 國家若想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生產力,就要引導合理的資源,但這本身就是一種反資源聚集性的調動。但人向錢多的地方流去能夠逆轉嗎?事實證明,人口向錢多的地方流動是必然。其實發展的不平衡,體現在各領域。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4-17 08:56:44
阿楨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2022-02-08 07:41:36
阿楨
北京為何重啟地鐵便利店? 2022-02-07 中國新聞週刊

從2021年12月開始,北京地鐵將陸續新開130餘家便利店。北京地鐵便利店,還是在17年前。然而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地鐵站廳、月臺、疏散通道禁止設立商業攤點。
深圳平均每313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上海分別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北京是9919人/店。
作為一線城市,北京便利店為什麼會比較少呢?
城市的便利服務體系,有三個最主要場景點。第一是辦公區域和寫字樓區,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區域;第二是社區,這些店鋪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節點,比如地鐵網站公交網站,這是解決通勤中應急需求的最佳場所。
北京優先建住宅後建商業配套,當時開發商普遍對商業配套重視不足。北方冬季夜晚漫長、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
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實來自人力成本。 北京為什麼有很多夫妻店小賣部,就是因為經營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繼續。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北京發展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術手段減少員工數量,在流程上也盡可能自動化。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而當前“便利蜂”在北京門店已經超過500家,比全家、7-11和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總數還要多。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000~2000家。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鐵虧損運營,地鐵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地方政府補貼。據2020年的資料,北京和深圳地鐵票款收入分別為41億和36億,而運營成本則分別為184億和133億。北京地鐵集團獲得了104.63億元的政府補貼,而深圳地鐵集團則盈利111億元。深圳地鐵採取“站城一體化”的商業開發模式,不僅在地鐵站周邊興建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或住宅等建築,還對與地鐵聯通的獨立地下空間進行開發,獲得升值效益。
  回應
北京2021年統計擁有657萬輛汽車,通勤基本是靠開車接送孩子,上下班。去便利店停車太不方便,購物不如去大型超市,何況現在京東生鮮什麼都送到家。
便利店沒前途,日本的便利店也是每況愈下,現在基本上就靠外國打工仔撐著
2022-02-08 07:43:20
阿楨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相反? 2022-10-31

最近大家一波“實體與電商”的討論愈演愈烈,觀網的朋友們也在風聞帖子“電商平臺要給實體經濟留有餘地,不要趕盡殺絕”下熱議。
年初時,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台前。好奇想問問,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回應
 根本原因是中國人工太便宜,房租價格太貴
 首先要糾正,實體店不一定是實體經濟,搞金融債券的也都有實體店,電商買賣的都是實體經濟體制作的商品,所以電商只是一個沒有店面的實體商品的經營者。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會對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但日本這些國家很多都希望能“守舊”,這種保守的守舊精神導致了對新事物的拒絕。
 根本原因是地理因素、產業分佈和社會發展階段,三者共同影響的。日本是一個島國,沒有地理縱深,偏向分散式的小作坊工業,這使得它不同地區的產品成本相對一致,同時實體店所見即得的屬性,以及日本商品趨於穩定的品質,使得實體店的便利性壓倒了商品的性價比。中國地大物博,發展不均衡,產業相對集中,著力於發展規模優勢,加上中國完善的基建,使得商品的流動間有利可圖。同時中國市場極大,對產品的需求有極端的價格品質,只有電商才能低成本的滿足各種類型的需求。
 日本失去的了幾十年,製造業下車後又沒趕上全球互聯網班車:1、日本有很多高精尖技術產品,但全球5G時候,日本還在用電話亭。包括日本農協這種機構的存在,利益集團過於固化。2、日本能成為四小龍承接了美國轉移出來的製造業,但中國製造業市場的開放,全球製造業集中在中國,日本製造業開始萎縮,只留下了一些中高端產品,但這也在被中國趕上。3、互聯網時代,全球互聯網經濟只有中美得到了發展,日本也沒有搭上。
2022-11-01 09:40:16
阿楨
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演講遇冷,超級知識IP落幕? 2023-01-07

“任澤平的跨年演講全是飄渺,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全是雞湯,吳曉波的跨年演講全是廣告,沒有一個通過科技創新改變自己、影響社會。”
“前幾年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演講刷屏,今年微博、朋友圈都看不到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週期律”,社會學家荒島和普通觀眾張強如此評價。
在2023年跨年知識演講後,羅振宇、吳曉波、劉潤、任澤平的演講內容,並未如往年一樣刷屏出圈。不少人認為,以前社會飛速發展,很多人渴望得到更前沿的知識內容,但經歷3年疫情後,很多人開始思考活在當下。
雞湯、炒冷飯、販賣焦慮等類型的內容,很多人早已免疫。他們更期待有實踐、接地氣、真誠的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點,未來的鑰匙似乎就在他們手上。
但也有一些觀眾,他們依舊喜歡羅振宇等大咖的演講,他們相信在“不確定性”時代,總要有人站出來撥開時代迷霧,鼓舞人心,就像大航海時代的領航燈光,也許他們自己也走錯了,但更重要的是在路上。
在他們看來,羅振宇的“不要被困難定義”,吳曉波“勇敢者的方法論”、劉潤的“進化的力量”,任澤平對經濟的10大預測,都給了很多人鼓舞。“沒有誰一定要和神一樣,但總要有人揮舞火炬。”某互聯網大廠總監李楠曾是“得到”訓練營的學員,他認為跨年知識演講給了他力量,預測明年發財的機會才是神棍。
輿論場上,對待羅振宇、吳曉波等超級IP的分化看法,正是當下知識市場的真實寫照。這與前幾年,羅振宇等知識付費“四大天王”跨年演講一票難求,各大衛視和長視頻平臺追捧轉播、第二天金句和演講全文刷屏不同,大咖們的受眾們進一步減少。
從搜索指數看,羅振宇和吳曉波都經歷了“爆火”到逐漸“退燒”的週期。資料顯示,2023年的熱度明顯不如往昔。
更多的人開始懷疑知識演講,是不是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回應
與其說他們是所謂的知識IP,不如說他們是“觀點製造者”更合適。社科的“知識”門檻,沒有那麼低
2023-01-09 08:00: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