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17 06:53:13| 人氣2,670| 回應4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數位內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展上就很不甘心買、定價290元才一百頁的《數位內容》(典藏,2004)了,讀過更一把火,全是替政府「兩兆雙星」之一的數位內容產業的宣傳濫文,這些沒品的邪者專家。

活該!誰叫迷信美麗的「兩兆雙星」口號,要是你肯上官方網站去看以下「數位內容」的理想、並比較現實,就可知其口號性,而不必花錢買不值錢的以上宣傳品了。

文化與科技優勢的致勝組合*明星產業誕生:
數位內容產業是政府「兩兆雙星」計畫中的雙星產業之一,主管機關分別是經濟部工業局(IDB)、行政院直轄的文建會(CCA)和新聞局,以及新近成立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經濟部工業局負責整體產業的推動,但主要重點放在遊戲、動畫、數位影像及網路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文建會管理文化與創意相關產業的發展,包括數位音樂、戲劇 和電影;新聞局主要負責數位電視和數位廣播的推動和管理。
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在2004年的產值為新台幣2,200億元,並以20%的比率成長,依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DCIPO)的估計,將於 2006年底前達成年產值3,700億元的目標。目前台灣共有1,700家數位內容公司,至2006年可望增至3,000家以上。2002年底止,數位內容產業的從業人員為3.3萬人,預計至2006年將增加4萬個新的工作機會。
經濟部於2005年10月間宣布,將投入新台幣約50億元給國內超過25家的數位內容開發業者,以加速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經濟部估計,此筆種子資金將會帶動這些業者的投資,達到166億元新高。另外,經濟部也計畫募集62億元創投資金,提供給新創的數位內容業者,這些資金預期將為本土數位內容產業引來高達312億元的投資。
行政院新聞局於2005年11月舉辦了台灣國際影視博覽會,結合金馬獎、金鐘獎、台北影視節與台灣影視創投會,成為連續三週的影視與數位媒體產業慶典。新聞局同時也提出多項重要計畫,包括為本土電影設定每年100部的製作目標、指導台灣數位產品與動畫產業的發展,以及為這些產業的投資者提供租稅優惠,以吸引國際製片公司來台拍攝電影等。
身為日益重要的華文通訊、娛樂和媒體中心,台灣市場已經準備好迎接影音資料處理、傳輸和播送科技。
台灣是華語流行文化的中心,同時融合中、美、日的文化趨勢,對於開發和製作以大中華及亞太地區市場為主的遊戲、影像、軟體和其他數位內容產品與服務方面,具備顯著的文化優勢。

以上純屬「去中國化」下的數位囈語!

文化創意產業化 真財團-假文化? 撰文/山君 2010-10-13
 
十月七日,文建會主委邀集許多產業界巨頭齊聚記者會現場,熱熱鬧鬧的舉辦了啟動魔球儀式,宣示企業「錢進文創」的決心。其中最受人注目者,就是投資中影的郭台強、成立文創一號的宣明智,以及學學文創徐莉玲、林伯實夫妻。會中,林伯實等宣佈呼應文建會「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文創政策」,將成立投資管理公司,股東成員涵蓋時尚、數位、出版、金融、工業設計、文創工作者等專業領域,一般預期將承接之後文建會與國發基金共同參與的投資與評管業務。
  以投資為重點 促進產業轉型
嚴格來說,「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文創政策」僅拿出三百億投資號稱未來發展重點、新興產業的文創事業,就一個國家的規模而言實在小氣,不過,這也由側面點出了這場「錢進文創」宣誓活動的重要,而提醒我們必須清楚認知文建會發展文創事業的工作本質──以投資為重點、以鼓勵為目的、以追求商業價值為基本精神,故拉進民間資金實為整體規劃的最根本處,給予企業誘因、儘可能支持,好提昇產業文化、幫助國家產業轉型。再說白一點,文建會正掛著統籌文創產業發展的頭銜,以一個文化單位之力,做著跨越新聞局、經濟部等相關部會的「外行事」。
  ▲ 『錢進文創、掌握未來』啟動儀式
箭在弦上,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文建會毫無退路,並且理應接受各界監督。既然藝術界的期盼從來就不在文建會規劃之內而注定失落,那我們試著實事求是,看看所謂「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文創政策」葫蘆裡賣著什麼藥。畢竟文建會此樁成敗,可是擔負著它本來文化藝術產業業務之外,一個國家提升產業環境的重責大任。做得好,藝術界的指責將「可能」隨著文創事業發展共蒙其利而漸漸消弭;做不好,賠錢還算小事,就發展國家藝術文化的本業來說是文建會失職,同時失去了藝文界的信任,也丟了國家的顏面,突顯部會整合與執行能力的不足、政策規劃的粗製濫造,賠了夫人又折兵還不足以形容其此後必須承擔的罵名。
  三百億「包裝」國家製造業?!
文建會的目的,簡單來說是希望「建立可獲利的文創投資模式,帶動民間資金投入文創產業」,記者會當日有大老發言:「我進來純粹是因為嗅到了錢味」、「發展文創產業不是在做公益」,可謂相挺最力,一句話就擴大了文建會希望達到的宣傳效果。未來國家投入的資金透過文建會與國內創投基金共同投資、或文建會直接投資指標型案件等方式,若以文創專款100億元中的60億元委由民間創投辦理共同投資、創投並須以不低於文建會投資額30%搭配投資估算,除了政府資金以外,預計可引進至少18億民間資金投資文創產業。若加上國發基金兩百億,共三百億,預計達到所稱「幫助台灣走向創意經濟轉型升級」、「累積製造、高科技產業以外的投資know-how」、「透過文建會建構的文創投資機制,在新一波的文創產業經濟市場,打造台灣成為亞太文創產業匯流中心」等效益。試問:三百億能幫助產業轉型、拯救國家製造業外移危機?太神奇了!到底怎麼進行呢?
  直接切入與民間公司合作的層面來看,文建會投資分共同投資與委託評管兩種,大抵不脫這樣的形式:委由民間專業管理公司評估分析,初步認可投資標的後,召開投資評估會議、審議會,審核通過後資金進入,案件送文建會「每季備查」、國發基金「每兩年備查」,專業管理公司繼續負責投資後管理。所謂民間專業管理公司,可以是創投事業、金融機構、中小企業開發公司,或文創專責管理顧問公司。以創投公司而言,適用公司法,登記滿兩年、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兩億以上,檢具營運計畫書方可申請,有一定門檻,而吻合文建會從華山旗艦中心以來發展「指標性」案件的方針。換句話說,文建會的合作培植目標主要是大公司,並且,以發展活力為理由避開國營企業機制,以鼓勵與投資而非監督與管理的角色自居。
  沒有利益迴避機制
適用公司法是件值得玩味的事情。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今天一家符合文建會規定的創投、管理公司加入了計畫,投入了資金,它將擁有自組評估審議會的權限,也具有參與決定投資標的的權利(投資後還可以介入該投資公司成為董監事),而官員表示,以文建會的立場,只能由財務和營運個別的看待兩家公司,即使管理公司的股東就是審議委員,兩家公司負責人是親戚,也沒有利益迴避的機制。案件一經審定拍板,文建會頂多每季、國發基金頂多每兩年看看報告,萬一營運不善,也只能認賠,畢竟這是「投資」。
  行政怠惰 或能力不夠?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查看法條,希望找到相關的執行依據,或文建會主導其中的積極性證明,然經本刊向立委辦公室查證,截至十月前,文建會送到立法院的相關辦法,只有原本預計的一半!如果不急著質疑文建會是否有行政怠惰,那又必須回到一開始的疑問:一個文化單位之力,做著跨越新聞局、經濟部等相關部會的「外行事」,文建會及其文化官員,專業度是否跟的上?會不會到最後,培植文化藝術的職責怠忽了,又缺乏產業環節的敏感度和監督權,發展文創產業的口號終於變成一則國際笑話?!
  政府讓文建會來跨部門統籌、輔助國家產業轉型,原本應是基於重視文化在文創產業(或說提升製造業)所佔的核心位置,自有一番美意,然卻忽視其主管與原有成員的專業方向是否有足夠能力與資源,這是一個可以客觀評估,結論卻見仁見智的問題。一方面,我們難以期待製造業大老忽然懂得文化加值的意義、文化產業鏈中藝術價值與文創根基的整體關聯性,而必須用鼓勵、拜託的方式使其帶動產業轉型,以免製造業大量外移或被淘汰;另一方面,這偏重產業的政策設計又不得以的、先在的從文化本質中退守,過於龐雜而必然向高產值的娛樂事業靠攏,形成了一種對國家文化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文建會在文化與產值的兩端中搖擺,進退失據、飽受批評,人民到底應該對它降低期待,還是大力責怪?
  我們對台灣的文化創意、在地色彩有信心!卻對台灣的政策設計、監督能力很憂心!眼看著文建會的腳步沉重,難道還是只能搬出那句話:不當政策、錯誤方針及其所衍生出來的行政消耗、資源浪費,比貪污還要可怕?!執政者應該再度省思,這七拼八湊、商業主導的文化政策,到底會把我們的文化環境帶向何方,而不是逕以華而不實的口號掩蓋規劃失當的事實。
http://artnews.artlib.net.tw/230/292/cover.html?page=47
 
從文化創意產業「迷思」到「真正的」文化創意產業  撰文/拾已寰
 
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所副教授兼設計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學會理事長(2008-2010)
  跟所有流行的風潮一樣,自從「文化創意產業」的名詞被提出來之後,凡事加上「文化創意」四個字,就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的主流操作。因此,過去的農特產品行銷活動變成了「咖啡文化節」、「栁丁文化季」、「西瓜文化嘉年華」…,地方特產行銷活動變成了「貢丸米粉文化節」、「太陽餅文化祭」…。若有人批評特產、農產做為文化行銷不夠稱頭,那就把休閒活動改頭換面,創造出「風箏文化節」、「搶孤文化祭」…等活動。
   地方人士搶著以文化來包裝活動,學術圈也奮勇向前的舉辦各種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也不管它的內容只是談到「文化路的長度」,或是「英文地名中文化」,只要論文中有「文化」兩個字,一律都把自己辦的研討會稱為是「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
於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文化創意產業迷思」出現了---
以文化包裝活動,就強調這是文化創意產業!
以文化包裝產品,就主張這是文化創意產業。
鼓動了參與風潮,就絕對是文化創意產業!
以為有了文創產品,就會有文化創意產業!
以為辦了文創學術研討會,就是深化了文創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就在這股偽稱的風潮中,漸漸氾濫在你我週遭,越來越受到期待,卻也讓人備感失望。
  破解文創迷思的基本認識
破解文化創意產業的迷思需要有以下的幾點認識:
  1.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建立於扎實的產業鏈結
台灣許多號稱文化創意產業的活動往往建立在曇花一現的現象或產品上,就像是最近剛剛在台灣南部縣市剛剛流行過的「西瓜文化節」、「蕃薯文化節」,就為了一年只盛產不到一季的西瓜及蕃薯,許多縣市政府花了三、四百萬台幣的經費,找來一堆歌星或演藝人員作為文化號召,等而下之的配合老掉牙的西瓜、地瓜試吃競賽,或是烹飪競賽,讓地方首長做出各種創意低劣的造型妝扮,再放放幾分鐘的煙火,在須臾之間把民脂民膏燒掉,就自以為幫助了西瓜蕃薯產業做出了文化加值。
這些愚行,通通都以「文化創意」作為門面包裝,除了創意低劣之外,把焦點聚集在產品本身,而無法以西瓜或蕃薯的消費者行為角度來釐清該產品真正的產業關聯,來發掘該產品的文化特性,以進行整體的產業加值,正是資源濫用、作賤文化最典型的案例。
任何可被稱為是「產業」的基本要件絕對不是只是以一個產品或服務的消費為唯一的標的,而是以該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消費行為為核心,衍生串聯各項相關的互補或搭配性消費的產品與服務,並由這些產品與服務消費行為中發展出獨特的消費行為特性及氛圍,進而形成具備特定價值與一定規模的市場價值。舉凡具備「核心與關聯產品或服務」、「獨特消費行為特性與氛圍」,以及「特定價值及市場規模」等三大特徵,才有資格被稱為是一個產業的構成。
從上述產業構成的三大特徵,不論是西瓜或地瓜,絕對都沒有被稱為是產業的資格,更遑論是操作這些節慶活動所展現的低劣創意,絕對遠離文化創意的最低標準。
  2.文化創意必須以「服務創新」做為創意操作的核心
在台灣,許多文化創意活動的操作多半建立在彼此抄襲的基礎上,以花卉博覽會、童玩節或客家桐花祭為例,第一個辦理的活動受到歡迎而形成焦點之後,我們就會在其他縣市的後續年度看到相同主題的活動出現,當全台灣各地都出現相同的活動後,文化創意就只剩下文化而失去了創意。
然而,所謂的創意也絕對不是絞盡腦汁地推陳出新,讓屬性衝突的不同元素尷尬地組合在一起,不但欠缺協調,也讓創意變成驚世駭俗,違反基本民情風俗,造成衝突而徒留遺憾。施明德夫人抗議警總景美園區的事件,正是創意欠缺深層思考的尷尬案例。
其實,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創意,絕對不是從未出現的「斷層式創新」,而是一種反思式的「服務創新」。所謂的服務創新,強調以顧客為中心,透過完整的顧客服務系統,以顧客新的消費經驗塑造為核心,創造滿足顧客的新價值。蘋果電腦的iPhone智慧手機發展,正是這種以服務創新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典範,它利用傳統的手機與網路系統為載具,卻利用網路上的應用程式創造手機使用者的新應用,讓傳統手機使用者在iPhone手機系統上體驗到遊戲、社群互動、網路工具...等持續不斷進化的新需求滿足。同樣的標竿案例也出現在85℃咖啡,它組合咖啡、茶飲、烘培糕點...等傳統,建立優質平價的飲品新文化,這種舊產品與服務創造顧客新消費經驗的操作,更是服務創新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的標竿案例。
綜上所述,以單一產品或服務的消費為唯一標的,以及「斷層式創新」,絕對無法支持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發展能量,進而促進產業的健全發展。打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迷思,唯有清楚分析產業鏈結及服務創新,才能正確認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基礎,推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永續發展。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5/287/cover.html?page=48
 
台灣特有怪象──公立博物館的省思 撰文/銀時 2010-09-30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與聯合報系合作,從12月開始連續三個月的兵馬俑特展,展出百餘件兵馬俑出土文物,在春節期間就破一百萬人次。當年在歷史博物館展完,又到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締造單一個展165萬人次的記錄。這是國內公立博物館有史以來第一次得到這麼大的關注,新聞報導中民眾冒著雨、頂著大太陽都要去看,特展魅力無限。
  特展如何產生?
現在台灣的特展,不只有大陸的兵馬俑,像是法國奧塞美術館的鎮館寶─米勒的「拾穗」、「晚禱」等,也都能在台灣亮相。一個特展能遠渡重洋到某個公立館院展出,通常都是由共同主辦單位,也就是主要贊助廠商與國外洽談簽約。這些贊助者就是中國時報與聯合報這樣的大媒體,他們與國外博物館商談完之後,再與公立博物館商借場地。
  外國的博物館,國際知名的如大英博物館、羅浮宮等,辦特展的租金通常都十分高昂,而在台灣與公立博物館租借場地,只要敲定展期,價格是遠低於國外的。不過,辦一次國外輸入的特展,保險、運輸、佈展、人事等等仍要花極大的費用,尤其是藝術品的保險金額更是高到嚇死人,這些全部由這些大媒體或找一些企業贊助,雖然說支出費用高,但沒有賺頭的事情,會有人做嗎?
  公立博物館與媒體互惠
放眼望去,現在台灣所有大大小小的個展,幾乎都被這兩家媒體──聯合報系、中國時報系所「壟斷」。他們是老媒體,資金夠,敢花大錢。如在台灣辦過多次的兵馬俑特展,皆是由聯合報系主辦。從與山西西安秦俑博物館簽約,從租借、佈展到保險、人事等費用,不夠的找企業贊助,總支出金額可觀。
而博物館能得到什麼?低價租出場地就算了嗎?當然不可能!
第一是與合作廠商要求回饋金,廠商賺了多少,能給博物館多少錢。
第二是廠商總收入的抽成,
第三是使用「聯票」來分錢。
何謂聯票?就是以特展票券和博物館入場券合賣的方式兜售。以科學博物館來舉例,今天舉辦侏儸紀恐龍特展,買了特展的票,也能便宜的進入到科博館其他館參觀,博物館能由票房收入拿到多少錢?就是私下再分了。
  除了金錢的互惠關係,博物館租借場地辦特展,能得到媒體的大力宣傳,而廠商租借博物館的場地之外,也利用了博物館的知名度、好名聲等無形的資金,為自己帶來更大的效益。如此的合作方式雙方得利,因此除了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之外,故宮、中正紀念堂等也開始頻頻出借場地,對公立博物館而言,不但可以賺到租金、和企業打好關係、又可利用媒體宣傳得名,何樂而不為?
  這樣長期的合作關係,難道政府都不怕有人質疑,為何總是聯合報、中國時報系去做引進特展的這件事呢?台灣大企業多的是,根據記者訪問到接觸特展的相關人士,引進國外的特展,幾乎是穩賺不賠!這麼好康的生意,難道沒有民間企業想分一杯羹?
  博物館價值何在?!
這些特定廠商得利了之後,會回饋多少給社會?這就不得而知。而公立博物館,為何自己不辦特展,卻要仰賴廠商?據記者調查,現在公立博物館除了政府給予的年度預算,更有「館務基金」,所謂「館務基金」就是每年的政府預算加上博物館平常的營收,一年下來要是有盈餘,不用繳回國庫,可以供下年度再使用。
  根據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的記者透露,他們一向有固定團隊在國外尋覓受台灣人重視、矚目的特展,有的時候洽談一個展覽甚至需要幾年的時間。公立博物館難道沒有這樣的遠見?在公立博物館裡工作的,通常都是非常有學養的專業人士,具有充分的資源,現在更有館務基金可以彈性使用,難道還比不上媒體、企業?
  政府每年編列博物館的龐大資金到底用到哪邊去了?公務員領錢吃飯下班就算了?一個博物館不能好好經營自己,只靠每年的特展來吸引群眾,還須委外辦展,如此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要是每次的特展都能讓廠商大賺一筆,政府何不趁機將博物館OT,營運轉移出去?公開招標讓更有經驗的策展人、藝文團體集資來辦特展,還比較公平!是不是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博物館老是與大媒體勾結,用特展名義來撈錢?
  公立博物館花著人民納稅的錢到底做了什麼?價值又何在?實在令人省思。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4/286/cover.html?page=49
 
蚊子館現形記──姚瑞中與LSD向浮濫政策下戰帖! 撰文/羅菀榆
 
「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的家鄉!」
就讀台師大美術系大二的劉怡婷,記錄故鄉嘉義故宮南院願景館的荒廢景象時,忍不住心中不平。想當時故宮南院計畫口號喊得響亮、新聞沸沸揚揚,如今這座形同廢棄的建築物就像一處荒塚,裡頭葬著被政客官僚與無能包商共同謀殺棄屍的冤魂。全台各地,到底有多少像這樣的地方?
  二零一零年七月,藝術家兼大學助理教授身份的姚瑞中,帶領台北藝術大學與師大美術系五十餘名學生,組成「失落社會檔案室」(LSD),秉持對社會的關心,依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佈之新聞訊息(包含行政院活化閒置公共設施專案小組列管資料、地方政府自籌預算興建之閒置公共設施資料),成立攝影工作坊各自返回故鄉普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過濾兩百三十多個疑似案例,最後彙整了一百四十七處完全閒置、低度使用、延宕開發以及解除列管與活化的「蚊子館」,集結成書,藉由學生親身到訪拍攝的紀錄,呈現這些被遺忘在都市鄉野間各式「蚊子館」的來龍去脈。
  這些「閒置公共設施」的窘境到底如何發生?姚瑞中指出,「這個龐大黑洞裡」其實存在著「內在結構性問題」,需要大眾共同面對。
  在我們的國家,多少人手持經濟發展和推動地方文化的令旗,爭討經費建立一座又一座的「願景館」、「藝文中心」?又有多少人會在選舉退潮、經費結案過後,關心它們的使用率、經營成效?所有的活動都需要空間,但所有的空間都需要妥善規劃、專業且負責的營運團隊,否則便容易淪為政客官僚用以應付選民的毒酒,飲鴆止渴的下場,就是這些「閒置公共設施」──蚊子館的誕生。政府辯稱那是因為社會發展機制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導致許多曾使用過的建築物功能衰退或老舊,不符合時代需求而閒置,又因數量龐大故活化步調緩慢。但書中許多蚊子館根本是因為決策不當、預估使用率過於樂觀、不符當地民眾需求、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後續經費不足……各種原因造成閒置。無論怎麼解釋,都不能掩飾規劃失當、無長期配套監督而浪費公帑、虛耗資源的事實。
  姚瑞中的「海市蜃樓──全國蚊子館調查計畫」,已發起學生自主性,實地走訪二十五縣市,出版《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一書,另外還要拍一部關於蚊子館的紀錄片,部分作品參加台北雙年展,安排一面牆,呈現部分文化設施蚊子館的影像。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能讓年輕學生與觀者省思我們國家的社會問題,重新展開對話。
http://artnews.artlib.net.tw/215/277/cover.html?page=51
 
藝術是門好生意? 撰文/土豆  2011-05-06
 
「期許產官學合作以共構美好的發展榮景......」,類似的話時時出現在產業新聞或政府公報裡,你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在藝文界長久以來必須仰靠政府、企業資源以謀存的情況下,普遍期待這樣的「合作架構」能夠獲得輔導與挹注,協助民間藝文單位從小型組織獲得系統化資源、具規模的投資,成長為能夠自力更生的個體,甚至成為一個真正具有產業規模的「事業體」。
  在這樣的背景下,藝文界一方面有著「產業化」的機會,另一方面,卻又同時背負著一種詭異的社會觀感──追求創作純粹性的藝文人士怎麼能與商業化(被等同於追逐市場)產生了關連?商業化等於腐化,這與傳統觀念中,創作者應該不逐名利而追求純粹創造的邏輯相左,衍生成創作價值的問題,引起不少質疑。
   是的,藝術家身上背負著許多「社會觀感」的問題,特別是不少人把藝術與宗教情感接近的思維,套用在人身上,使的藝術家有時也被以宗教家看待,藝術創作非得說幾口莫測高深的神性語言(當然不是不好!),藝術家則要穿的仙風道骨或破破爛爛,以顯得自己與世俗不同。如果刻意為之,這算不算是一種迎合、一種另類行銷?再進一步,藝術創作既然是一種被認可的「職業」,人藉由職業得到經濟上的提升,又有什麼錯誤呢?
   藝術創作傳遞對真善美的追求與表現,它的純粹不應涉及利害考量,這是創作者的「目的」問題,藝術家本人不應該為商業價值「改變」他的創作理念,但這與藝術作品能帶動某些市場價值、能把創造力變成一個「產業」的能量,經由產業鏈中的其他勞動者將其實現、締造產值並共享,並不能混為一談。如果刻板的把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價值,完全與產業價值對立起來,說實話,也是一件人云亦云,很沒創造力的事情──為什麼不去欣喜國家(或城市)文化素質的成長,能把藝術文化價值與價格之間的換算給透明化了、把消費行為轉移到美好的精神生產上了呢?
   藝術文化的價值,或者說做為產業精神核心的價值,都是無庸置疑的,藝術家與企業合作,或者形成一個新的產業,也正是政府目前大力推動的方向。面對所謂 「社會觀感」的轉換期,藝術家、藝術產業業者應當攜手,一起宣告它的合理性與主體性,告訴社會大眾:我們就叫做文化創意產業!
http://artnews.artlib.net.tw/302/364/cover.html?page=29
 
文創影視帶動經濟效益——以偶像劇為例 撰文/黃弼暄 2011-08-31
 
臺灣偶像劇外銷海外已有十餘年的經驗,而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已經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影視又是文創中最接近普羅大眾的項目;所以在戲劇中放入文創元素,將文化、創意與產業整合,將會成功帶動觀光與城市文化行銷,將屬於台灣特有的文創元素以及生活美學成功輸出,傳遞到國際市場。
   文創戲劇的誕生
台灣近年來在影視產業上,持續要求戲劇的製作品質,成立國家影視產業資訊平台,以行銷文化創意為重,結合了許多文創元素,包含食、衣、住、行,各種生活層面的物件,例如:邀請麵包師傅為戲劇量身打造麵包商品,更結合超商通路,使商品隨處都可買得,讓我們印象中的偶像劇不再只是一個戲劇,而是可以走出電視,行銷台灣文化創意,將台灣生活型態透過戲劇傳遞到國際市場,並帶來新的文創經濟效益。
   「醉後決定愛上你」以15間文創店家為場景,把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當代藝術大師吳昊、設計師蕭青陽、雕塑大師楊英風等文創元素融入戲劇,推動新的消費行為與互動模式,進一步把粉絲變消費者。更與許多數位媒體合作,推出許多生活文創商品,打造銷售平台,打破以往偶像劇侷限在主角故事情節,在佈置場景上處處可見用心,包括使用的牆面、杯子等。對於文創產業的推展,三立電視台執行副總蘇麗媚說:「除了戲劇之外,我們也會透過數位匯流等不同的新媒體平台,提供更多元的呈現,並將吳寶春、蕭青陽等文創個人品牌延伸國際,創造商機,帶動新的文創經濟模式。」
  文創戲劇帶動經濟效益
「醉」劇在海外已成功授權內地、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地,新加坡與內地數位網路電視更是與台灣同步播出,可想而知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同一般,當民眾在看電視的同時,也會想使用劇中演員使用過的杯子、吃過的食物、穿過的衣服,希望自己可以和劇中主角一樣;這些物品在未來的通路上都可以買得到,民眾的願望都可以被實現,而這股風潮必會席捲全台,並且未來將這些文創產品吹向海外時,創造出來的商機必定非常龐大,令人無法想像的。
   除了男主角設定為文創工作者之外,隨著劇情發展,還會出現真實世界中的文創工作者及文創作品,從劇本、取景,到廣告行銷,以原創故事為核心,跨入影視、動漫、劇場表演、流行音樂、經紀事業、新興媒體及創意生活等七個領域,與劇團合作開發劇場表演,與民生物資產生關聯,讓民眾看到文創在劇中,而戲劇又融入生活之中,緊密相連,則文創影視刺激旅遊、生活、城市等消費市場,達到帶動經濟效益的結果。
http://artnews.artlib.net.tw/369/432/cover.html?page=11
 
大團體嫌錢少 小團體哭末路?2010-10-08顧展蓉
 
最近華山起藝活動中,舉辦2010年文化論壇,邀請了官方代表及學者來參加,探討文化現象。第一場主題為「新劇場‧新希望」探討劇場資源重整與創新通路方向。長久以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面臨演出場地缺乏的窘境,目前規劃興建中的新場館,依舊不足以解決表演藝術團隊各類演出所需;而文建會資金補助藝術團體的問題,也持續備受爭議。
  官員、團體各執己見
當天文建會第三處處長許耿修說明了新建劇院的概況。許耿修指出,其實台灣已經有夠多的劇場、展演空間了,他的建議其實是希望刪減預算。太多的展演空間、閒置的文化中心都最後都養成蚊子館,這些空間都搞不定了,還要再興建?他也舉例,有個花了數十億建造的劇場,在不遠的幾公里處,又要再花大錢建一個類似的空間,他評估當地的概況,覺得根本沒有必要,但是政府還是決定撥款興建,他質疑,真的需要這麼多展演空間嗎?
此次論壇的主講人王孟超(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常務監事也是雲門舞集的技術顧問),根據這個觀點大肆批評,他認為,台灣的展演中心永遠都是不夠的!台灣多少的小劇團,始終排不到演出機會,所有的文化中心等都是要排檔期的,通常以篩選知名度高的劇團優先,小團體沒有曝光機會,該如何生存?
  藝文團體的訴求?
像這樣的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展演中心該建還是不建?如台北市文化局有個方案叫「藝饗空間網」計畫,集結台北市政府各局處的現有閒置空間,提供藝文團體表演與進駐。當初的立意就是因為藝文團體在台北付不起高額租金,造成台北藝文人才流失,才有這樣的想法。如此的方案,不但不會讓現有的展演空間流落到養蚊子,也提供了藝文團體很好的展演機會,那除了台北之外呢?其他各縣市的文化局是否能也有類似方案?才不至於讓蚊子館一建再建。
  其實當天出席論壇的成員,除了台上的演講者,多為劇團、從事表演藝術者,參加文化論壇,最主要還是希望近距離接觸文建會官員,向官方表達自己的訴求。小團體最大的訴求是什麼?當然除了有地方表演之外,就是希望得到資金的補助。當天就有劇團質疑到,文建會補助的分配是否有問題?只看票房嗎?要是只補助有票房的大團體,小團體如何能得到機會曝光?又怎麼會有壯大的一天?
  問題何時能解決?
相關的問題永遠都爭論不休,說穿了政府怎麼做,都不會有人滿意。以文建會補助的重點團體雲門舞集來說,記者訪問到在雲門多年的企劃,他表示雲門的資金永遠都處於不夠的狀態,並不如大家以為的錢很多。不過他同時也承認,雲門舞集能得到政府的補助,一來因為知名度大,二是得獎多。這不就是小的表演藝術團體罵的最兇的點嗎?
  但這能怪誰?如今政府補助團體要求效益,當然以大團體為首選,即使是願意推廣藝術的企業,以商人角度來看,必定支持對自己有利的,至少一定是有聽過的藝文團體,一來是可以引人注目,二來當有表演的時候,票房賣的好,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幫助,誰不想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來做?除非自己是真心喜愛藝術的大老闆,才有可能去發現優質小團體,但難免也有遺珠之憾。
  小團體得不到資助,只能希望能多建展演空間,但是建了一堆又如何?公家機關在運用這些空間資源的時候,仍有許多法律侷限,例如要不要OT營運轉移出去?這樣的空間交由誰來管理,誰來負責?公家建再多的劇場都不可能專屬某個團體,小團體到最後還是要申請。
  申請不到,一樣,又繼續吵著自己沒有經費、沒有補助,抗議政府不重視弱勢小團體,然後希望政府再多建表演空間……根本沒完沒了,永遠都在爭論一樣的問題!而接受到補助的大團體,永遠都覺得資金不夠,得了便宜還賣乖!這樣的問題難道政府從來都不知道?還是知道了始終無法解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8/290/cover.html?page=47
 
另參本館:  表演場費也漲   蚊子館再啟 馬文化政策
 

(楨:呆歹彎一群見不得人好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本館文化邏輯如下:
  1.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部皆應廢!
  2.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流氓,而應依藝術/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另參本館:馬文化政策 誰的國慶? 誰的跨年 2012大選 《數位內容》《身體與行為藝術》《閒置空間‧新造化》《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劇場筆記》真有哈臺族?別再比較兩岸了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

抹黑「夢想家」花博的翻版 四問蔡英文【聯合報2011.11.10

對國慶晚會夢想家的質疑,過去的說明在選舉操作下無法讓事實浮現。去年,看過同樣的人對花博的指控。本周,自己體會什麼叫作抄家滅族式的鬥爭。例如「賴聲川三千九百萬創意標,拿來做四首歌」,就是近期民進黨記者會的基調。此創意設計標實報實銷,實際花費約兩千八百萬,內含音樂及影像設計和製作費共約六百萬,其餘兩千兩百萬是所有導演及設計團隊約八十人的費用(如舞蹈、燈光、舞台、道具、攝影等),以及行政、交通、住宿的支出。其中賴聲川的總導演費用,為一百二十萬。
 藝文界及觀眾對該劇的評價,藝術家和文建會要虛心聆聽檢討。但一個演出好不好看,跟有沒有必要辦、過程有沒有浪費或貪瀆,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藝文界長期資源不足,文建會也一直積極爭取。今年支援補助表演藝術經費是五點八億,比四年前二點一億成長兩倍多,還是遠不敷實際需求。因此我們完全尊重也接受藝文界對個案花費過多的不滿。建百數百個活動中,去年底跨年慶典和今年國慶晚會是最大型的兩場戶外演出,跟室內藝文表演的規模經費無法相比。
 但國家在政策上是否應該辦理大型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效益如何?則是另外一個嚴肅課題。近年來的高雄世運(約一百卅億、十一天)、台北聽奧(約五十六億、十一天)、花博(約一百四十億、六個月),以及建國百年(約十八億、一年)等大型活動,其內容及行銷轉播等經費,都可加以比較。國家辦理大型活動呈現整體軟實力,也讓參與者累積寶貴經驗。但對個別體育或藝文人來說,這些天價經費確實能夠幫助許多計劃。
 在司法的部分,民進黨迄今對夢想家所有圖利、貪瀆等指控,都已被事實駁斥,但基於選舉考量,其發言人群還是繼續抹黑。簡單地說,花博和台灣燈會都與我無關;將標案拆成十三個是為了不讓一個統包商指定合作廠商,而要透過公開程序分別招標產生,這是為更嚴格的監督,而不是規避;招標底價和決標價格相同是因為廠商議價時願以底價承作,並非巧合或弊案;十一個國慶晚會的設備得標廠商中,有八個不是聽奧的得標廠商。這些廠商我都不認識,也皆非表坊前員工,標案金額最高的舞台廠商也已發表公開信痛斥烏龍爆料。這些清楚且易查證的事實,在一連串的抹黑中被掩蓋。這也是為何文建會在第一時間就自行移送檢調,相信終能讓事實浮現。
 蔡英文主席日前表示,她嘗試改變台灣選舉文化,不一定要恩怨情仇、也不用每天指著對方罵。這些話真是說到大家的心坎,但是對照其發言人群在國慶晚會一案中的扭曲抹黑手法,有幾個問題想就教於蔡主席。
第一、您能否請貴黨發言人至少清查整理上述的不實指控加以說明澄清,以行動真正建立新的選舉文化?
第二、賴聲川的一百二十萬費用,您認為是否過高?如果司法證實有弊,貴黨揭弊有功。如果調查結果證實是抹黑,您建議要如何回復由貴黨發言人所詆毀的相關人士名譽?
第三、您在政策上支不支持藝文採購規範鬆綁,還是要比照工程採購?
第四、您是否要宣示未來只要普遍性補助無法滿足需求,就不爭取或辦理大型活動?

盛治仁:花博與建國百年晚會是兩回事2010-10-22 中國時報 林采韻

 《壹週刊》、立委邱議瑩等指稱花博開幕晚會與文建會「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開幕晚會」將合併舉辦,還指花博晚會因文建會補助經費暴增到三億元。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反擊指出,十一月六日的花博開幕晚會與十二月卅一日跨年的建國百年開幕晚會,是兩個獨立活動,「花博開幕晚會文建會一毛錢也沒出」。
 盛治仁認為這是有心人士刻意混淆誤導視聽。他說,十一月六日舉行花博開幕晚會,經費六千萬元,文建會並沒補助任何款項。因此他實在不了解,立委明知花博開幕晚會和建國一百年開幕晚會是兩回事,卻硬是指鹿為馬,故意扭曲事實。
 此外,邱議瑩所指「三億元的晚會費用,難道要放煙火放到天亮?」盛治仁認為這是抹黑,「建國百年開幕活動,不是只有放煙火,還有其他各項節目,其中煙火所需經費,還是相對不高。」
 至於建國百年開幕活動,是否有幫臺北市長郝龍斌選舉造勢的嫌疑,盛治仁說,開幕晚會十二月卅一日舉行,到時五都選舉早已結束 ,「到時我們樂於與新當選的市府團隊合作。」

林懷民:花博是國家大事 藍綠應團結2010-10-22 中國時報 汪宜儒

 擔任建國百年開幕晚會總顧問的編舞家林懷民昨天表示,「有些事,是應該超乎政黨與個人的。」他認為近來因為選舉的關係,很多事情都被影響。
 他說,像花博是國家大事,應該是可以讓大家振奮的事,而參與的團隊都是為了國家體面而努力做事。他說:「大家應該盡全力去完成這件事,藍綠該團結合作,要讓參與的藝術家有空間做出值得驕傲的事!」
 盛治仁說,當他得知林懷民的創意後,覺得非常好,既然無法成為花博晚會,他便與北市府展開討論,決定將這個創意構想移至跨年,正式成為建國百年跨年開幕活動,同時與花博相關活動完全脫勾。因此這項標案只是實行日期的更動,而非外界所說重覆開標。
 而建國百年開幕晚會,除了由林懷民出任總顧問、舞臺設計林克華擔任藝術總監,還包括中國大陸爆破藝術家蔡國強、劇場導演王嘉明、香港燈光設計師張國永等人。
立委也質疑蔡國強的出線,是文建會有意拉攏蔡國強,因為「他是總統千金的老闆」。盛治仁澄清,開幕晚會團隊成員主要由林懷民出面邀請,文建會從未幹預,也不認為林懷民會接受幹預。

不要抹黑林懷民【聯合報黑白集 2010.10.25

邱議瑩說,那場晚會(她咬定是花博晚會)請來爆破藝術家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是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然而,邱議瑩若知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即必然會在同一名單上得知林懷民是總顧問;她質疑蔡國強,其實就是抹黑林懷民。林懷民豈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才邀他共襄盛舉?
高雄世運的朱宗慶,臺北聽奧的賴聲川,及百年跨年晚會的林懷民,由這些本土大師主持國家盛典,一方面是他們為社會效力,一方面是國家提供他們歷練的舞臺,另一方面亦因他們的人格形象均佳,可獲社會信任。但是,即使是林懷民,現在一樣也被民進黨拖進政治糞坑裡,這是何等驚悚恐怖的場面?
賴聲川義務主持聽奧晚會,卻被抹黑成獲得暴利,花博以五百元標出保活六個月的五盆空心菜被抹黑成貪汙,蔡國強如此國際名家只因是「總統女兒的老闆」就被抹黑,綠建築大師張清華的花博新生三館也慘遭汙名化,現在民進黨難道連林懷民也不肯放過?

只有補助一招?【聯合報 吳仁麟 2011.11.09

以「缺席」為名,艾未未的作品在台北展出,他自己也「缺席」未能來台。這次個展就像他的另一件創作,以當今時空為畫布,描繪出藝術家的憤怒與無奈。
與此同時,被視為「中國當代最貴的畫家」的張曉剛的作品也在台北展出。張曉剛作品在國際市場屢創新高,今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一張圖拍出了七千九百零六萬港幣的天價。在國際藝術市場,他已被視為大師級的藝術家。
這次在台展出的張曉剛作品,並非在藝術市場流通的知名畫作,而是他廿多歲的早年畫作。這些作品從未在市場上流通,也沒人能估量到底有多少身價。原來,這批畫作的持有人,是在大陸西南地區經營廿多年的台商。
艾未未及張曉剛等中國藝術家作品來台展出,其實也映照了台灣文創產業的困局。我們的文創產業長期靠政府的補助才得以苟延殘喘,長年以往反而只培養出一批討好官方體制的文創人。這些人民血汗錢養出來的「藝術創作」,恐怕連本地的消費者都不買帳,更遑論國際競爭力。
過去我們總是很阿Q地自我安慰說,台灣的「軟實力」遠優於中國。但透過國際市場的加持,中國的文化創意已慢慢成為台灣市場的強勢商品,不管在高端的藝術市場,或是大眾影視市場,台灣的文創產業顯然已經越來越失去了優勢。
而我們的文建會卻仍然只有一招:「補助」。

艾未未狠批奧運會和張藝謀 2008-9-21 加拿大新聞商業網

藝術家艾未未拒絕出席開幕式,拒絕出現在他參與設計的“鳥巢”之中,並以與奧運會有關聯而感到恥辱。
對北京奧運會,他說:“這次的奧運會是最政治化的奧運會。一個極權國家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但是唯獨不能激起全民的真正的歡樂。”
對于張藝謀,他說:“他就是一個投機者,一個完全沒有靈魂的人。完全不懂得什麽叫是非,什麽叫最基本的藝術職業工作者對藝術的尊重,和對人的基本品質、倫理道德的尊重。他崇尚權力,做著一些令人作嘔的事情。”
對于開幕式,他說:“這是一個經典的僞傳統文化廢品回收站;一個褻瀆自由精神、虛情假意的視覺垃圾場;趣味低級的資訊污染;帝王意識借屍還魂的雜耍;終極版的集權文化的樣板;精神淪陷的百科全書。”
http://newnews.ca/?action-viewnews-itemid-9314

南方朔觀點-亂燒錢沒藝術 文化大承包商可休矣 2011-11-08 中時

 近年來,台灣出現了一個夭壽(妖獸)的文化概念,那就是「文化創業產業」。這個不清不楚的概念,對喜歡搞做秀、進行壯觀或表演宣傳的政治人物乃是一大啟發,於是各種壯觀、奢華有如現代版大型雜技表演的文宣活動遂告不斷,一些新型態的文化表演承包商遂靠著政治關係而崛起。一個表演燒掉兩個億,開次會就每人發兩萬元。現在已不是「台灣錢淹腳目」,而是台灣錢已多得淹到某些承包商的腦袋了。
 如此不把納稅人錢當錢花的大手筆,真的讓台灣更有文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文化藝術活動必須是人文啟蒙價值的體現,而台灣只談一個表演的鋼絲掛多高,空中噴水及煙火如何,舞台搭得如何壯觀等,這種表演已和早年的雜技團並無兩樣。如果我厚起臉皮也去承包,我一定出動直昇機拉起一千公尺鋼絲,在空中搞出個立體大舞台,加上聲光化電和千人自天而降跳蹌滾,這是百年所僅見,就這一招就足可要價十個億,台灣更可透過宣傳而揚名國際。問題是搞文化藝術為名的表演,錢可以這樣胡天胡地的亂燒嗎?這樣的燒錢對得起台灣的老百姓嗎?
 世界上可沒有一個國家是這樣搞文化宣傳表演的,唯一的例外乃是中國大陸。大陸過去蹉跎了幾十年,它的國家缺乏了新的國家神話,也缺乏新的節慶傳統,在這個百廢待舉的時刻,它現在大國崛起,人民幣多到用不完,於是燒錢搞文化表演活動遂應運而生。別國辦奧運就是個運動會,但中國的奧運卻負有國家表演,宣揚大國崛起和盛世到來的責任。由於它的表演活動具有這些責任,於是像張藝謀這種具有「表演活動總管」身分的文化承包商遂告出現。一場奧運開幕式的表演,被搞成超級雜技團及燒錢不計其數的舞台科技秀。打著「表演活動總管」的身分,張藝謀又到大陸每個名勝地區搞甚麼「西湖印象」、「武夷山印象」這種千篇一律的表演秀,它是一種燒錢堆出來的科技和人海雜技表演,壯觀有餘,就是少了藝術。如果這代表盛世,所謂的盛世也不過爾爾。這種燒錢的表演活動可以燒出超豪華歌劇,可以燒出佈景道具皆金光閃閃的電影,但除了金錢味之外,它卻沒有了藝術味!
 大陸的那種文化承包商亂燒大陸錢,燒出一些爛表演和爛電影。有次習近平被記者訪問,他就說「我看不懂《滿城盡帶黃金甲》,反而是像《溫馨接送情》這種低成本電影讓我感動。」但搞文化表演活動的人,搞了一輩子苦哈哈,他們衷心都羨慕張藝謀們那種成為文化承包商的燒錢特權。於是在兩岸互動,相互學習的過程,台灣遂出現了「台灣的張藝謀們」那個正版的張藝謀,動輒可燒幾億或幾十億人民幣,小號的台灣分身也如法炮製,但才燒到台幣兩億多,那種官藝勾結,浪費人民納稅錢的非法本質即已遮蓋不住。由大小張藝謀們不同的命運,顯示出台灣在抵擋腐敗上,畢竟還是比大陸好了太多。
 藝文人也是人,也愛錢,這不是罪,但愛錢就請規規矩矩去賺,絕對不能以黑箱方式從政府那裡去刮取納稅人的錢。今天的台灣,表演界有所謂的「四大金剛」,他們是台灣的張藝謀們,官方的宣傳表演錢都是他們在包辦,藝文人變成了官藝勾結的文化承包商,這是藝術的墮落。而政府也要自我反省,政府必須以政績去爭取民心,用金錢去籠絡一些文化承包商,燒愈多錢搞宣傳性的表演,必然愈會燒掉人民的信心。政府的錢都是納稅人的辛苦錢,誰都沒有資格去浪費,藝文人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談人文價值嗎?官商勾結、私相授受、浪費公帑,可不在人文價值內,一個節目燒掉兩億多,他們那種雜技秀式的表演,其實根本沒這個價值。為了宣傳表演這樣亂花錢,還不如在老農津貼、學童的牛奶補助及弱勢的原住民身上多做一點照顧。台灣的那些大尾的文化承包商可以休矣!
 留言:
政府文建經費是立法院同意專款專用,不能拿去當教育社福經費。盛治仁已將承辦廠商請款支出憑證送交檢調查核有無違造文書及單價不合理!還須為文亂批?文建會不懂見人見智+文人相輕之藝術。
藝術是很抽象、艱深的,不是你這個老南人所能瞭解的!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參觀人數的迷思2010-08-28 中時短評

 重量級藝術家陳界仁炮轟台北市立美術館「徹底票房化、商業化」、「失去美術館應有的功能」,話說得很重,也說出了很多美術界人士的心聲。擁有豐沛資源的北美館,應該在提升台灣文化自信上做出更多努力,不能再沈溺於媚俗的國際展覽與參觀人數了。
 北美館近年汲汲於舉辦皮克斯、蔡國強等國際性展覽,的確帶來了非常可觀的參觀人潮。表面上看起來,能夠有這麼多民眾走進美術館、培養藝術氣息,應該是件好事,北美館應該獲得很多掌聲才對。但是,北美館的策展方向卻招致兩極評價。去年獲得國家文藝獎桂冠的陳界仁,這次利用在北美館展出的機會宣布「告別北美館」,就是來自圈內人批評聲浪的最強烈表現。
 陳界仁痛心提問:「廿多年來,北美館培養出哪幾位可以端上國際檯面的策展人?建立多少台灣藝術家的資料庫和深度研究?」他更不客氣指出:「『皮克斯』即使在鐵皮屋展出,也會有四十萬的參觀人潮。美術館不能一味媚俗,需要耐心與長時間溝通」。
 北美館對於「國際文化加盟店」的抨擊一定感到委屈,但陳界仁念茲在茲的「從在地經驗生產出在地的知識與論述」,確實是北美館近年被認為不足之處。
 這種質疑或許刺耳,但何妨再深思檢討一下,別再被參觀人數沖昏頭了 。
 留言
陳界仁應深思在地藝術何以不受在地人歡迎?自己作品差,還怪別人不捧場!。(楨:凡夫看不懂也不愛看的後現代錄影裝置藝術啦!另參本館:《當藝術遇上經濟》)
台灣的悲哀-台灣人自己沒本錢,卻要強出頭.原來是一群惡霸,打著台灣名號,欺騙壓榨台灣百姓.
陳界仁算得上是重量級藝術家?太抬舉他了吧!有本事就跳上國際舞台參展啊?如果陳某的東西上的了抬面,能吸引觀眾,早就被搶著參展了,真是酸葡萄心裡。而沒水準的更是寫短評的記者。(楨:終時短評一貫的霉體毒手啦!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回應陳界仁北美館:吸引人潮 是培養藝文第一步2010-08-28 中時

 台灣藝術家陳界仁日前批評台北市立美術館近年展覽過度商業化,且殆忽在地藝術知識生產之責,昨日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北美館代館長陳文玲召開記者會,回應陳界仁的質疑。謝小韞表示,北美館是綜合性美術館,以培養藝文愛好者為主;不過,台灣視覺藝術資源不足,她已向市府提出設立第二美術館的可能性。
 謝小韞並表示,北美館培養國內藝術家與策展人不遺餘力,包括每年以新台幣四千萬的典藏預算購買國內藝術家作品,去年還撥款給包括陳界仁在內的多名策展人和藝術家,前去參觀威尼斯雙年展,「北美館對於現在檯面上策展人和包括陳界仁在內藝術家成就是有貢獻的,現卻被一筆抹殺。」
 代館長陳文玲指出,北美館的義務是培養藝文愛好人口,「吸引人潮是第一步,再來就是教育推廣。」她說去年參觀人數有一一五萬,是二○○八年的三倍。「美術人口的培養需要階段性的作法,吸引他們到美術館看原作是第一步。」
 陳文玲以《藝術家雜誌》策畫「二○○九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活動中,北美館推出的「皮克斯動畫廿年」、「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蔡國強泡美術館」和「生命之渺:方力鈞創作廿五年」與「叛離異象:後台北畫派」一舉囊括前五名,證明美術界人士也持肯定的態度。
 陳界仁提出告別北美館的聲明,館方表示尊重。對於館方的反駁,陳界仁不表回應。

建國百年迷思 2011-12-31 中時短評

 建國百年活動今天落幕,除了開年時的蔡國強煙火,以及讓盛治仁下台的《夢想家》風波,你還記得那一場官方舉辦的活動?十年後,今年政府舉辦的大小活動,你認為有多少還會留在人民腦海中而繼續傳頌?
 如果你對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沒有。那麼,今年只是白忙一場,耗費龐大公帑卻沒有感動人心,徒然深陷建國百年只重活動、未見論述的迷思。
 一年前的跨年夜,蔡國強的爆破煙火秀,為建國百年拉開令人期待的序幕。不論你認為煙火秀是否太過浪費、違反環保潮流,你都會記住這場炫麗表演。然而,一年過後,我們竟然只多記得一項慘遭罵聲的活動,政府看待建國百年的盲點已畢露無遺。
 今晚年輕人又將湧向各地跨年活動,如果沒有《夢想家》風波,過去這一年的官方活動可能更加船過水無痕,這實在是建國百年的最大遺憾。
 留言
 高雄市花費上百億元建世運館只使用了 8 天,然後開始養蚊子 ! 你還記得那一場官方舉辦的活動嗎?你認為有多少還會留在人民腦海中而繼續傳頌?如果你對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沒有。那麼,百億世運只是白忙一場,耗費龐大公帑卻沒有感動人心 ......
 看來只有高雄搶兩千億建高捷,每年虧 22 億,一直到現在還在虧 ... 才會留在人民腦海中而繼續傳頌?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即將過去了,今晚是跨年夜,大家將會守夜看煙火,在歡慶中迎接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也就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龍年」!
 遇到歡樂慶典,舉世各國都會施放煙火來慶祝,從紐約到巴黎、從東京到雪梨,全球都有美麗壯觀的煙火秀,帶給人民驚喜和歡樂!
 臺灣的中華民國百年慶祝煙火秀有什麼不對?老弱婦孺或青年男女,大家攜手共同觀賞絢麗的火花紛飛,飽足眼福,舒暢身心,有什麼不好?
 臺灣人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小鼻子小眼睛,連放個煙火也是「浪費公帑」?那麼全世界都在「浪費公帑」了?
 「夢想家」活動,大家見仁見智,雖然花費高了一些,但是也讓許多人民看一看有些水準的節目。
 建國百年的真正意義是:我們終於實現了開國先烈們的理想,將中華民國建設成「民有、民治、民享」的自由民主國家!建國百年只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紀念也記憶著全國人民一路走來的坎坷歷程,花些錢慶祝是值得的!除非是那些仇視中華民國的人。

跨年晚會燒錢 有意義嗎? 2012-01-01 中時 接輿/北市

 日昨,參加大姐的尾牙餐會,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小女孩胃口特好,一口接一口;同桌也有其他小孩,卻總是要父母左哄又騙才肯勉強吃下一口,兩者形成對比。她每一道菜都說好吃,我也幫她夾菜,即使自己沒有吃,但看她吃的這樣高興,讓我也愉快起來了。她跟我說,平常都只能吃三餐而已,而且常常都是吃不飽。
 事後,我知道小女孩家的經濟狀況很糟,連房租都繳不起。我們常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這樣連三餐都無法求飽的孩子,在台灣是不少的。眼看著新的年度又即將到來,各縣市也早已精心安排好盛大的跨年晚會,國慶日《夢想家》花了兩億多元,大受輿論撻伐,而今元旦在即,殷鑑不遠,在爭相花大把鈔票請大明星、放煙火的同時,是不是要停下來想想:這些錢花得有意義嗎?只為了短暫的耳目之娛,就要燒掉這麼多錢值得嗎?如果把一部份錢省下來,就可以看到小孩純真的笑靨,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留言:
我們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
雖然有窮困的人 , 但更多的是生活富足的人
窮困的人要靠社會福利照顧 .....
但也要滿足生活富足的人的心靈歡樂
與其燒錢在千百億的金錢外交和巨額軍購
燒一些錢在全民同歡有何不可 ?
能夠燒錢與民同樂的社會
總比燒炭的社會好吧

「夢想家」標案 文建會移送檢調【聯合報2011.11.03

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遭批圖利特定人士,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他昨天已要求政風室將全案移送檢調,民進黨質疑許多標案都以底價得標,是因廠商願意以底價承作,並非圖利。
盛治仁指出,民進黨一直質疑限制性招標,好像必有隱情;但限制性招標分指定和公開評選兩種,決標金額達六千萬的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就屬公開評選,招標前開說明會來了六家廠商,最後僅劇場協會願意投標。
盛治仁表示,該標案屬人力標,也就是要付出數百名演出及工作人員薪水等,吃力不討好,「我很感謝台灣技術劇場協會願意接案」;至於民進黨質疑許多標案都以底價得標,也是因廠商最後願意以底價承作,並非圖利。
「以大型晚會標準衡量,『夢想家』並不特別貴。」盛治仁說,高雄世運開閉幕式共花一點四億,台北聽奧花三點四億,去年底跨年晚會花兩億四至兩億六千萬間;以觀賞人數來說,「夢想家」除了現場兩萬多人,還有電視機前兩、三百萬人看。
盛治仁表示,藝文界向來覺得政府採購法綁手綁腳,如今夢想家卻又因採購法遭質疑,「採購法不鬆綁,將大大傷害藝文體制的發展」。

劇場專家:五千萬舞台演兩天 值得嗎【聯合報2011.11.03

「夢想家」啟用的六軌自動控制舞台,為國內劇場首見,是百老匯常見系統,為強調舞台變化效果、節省人力操作換景。表演工作坊表示,由於台中圓滿劇場腹地有限、無法藏人,設計團隊才會決定採用此控制系統。

賴聲川談「夢想家」 讓觀眾公評【聯合報2011.11.03

文建會昨天舉行記者會,會後公開賴聲川傳來的信件。賴聲川在信中表示,他兩年前接到國慶晚會創作邀約時,原本不願也不敢接受,因為他擔心「如此充滿可能爭議的日子,沒有夢想的空間。」
賴聲川說,後來他因為相信台灣價值,相信不論創作形式或內容都不會被干涉,才「決定去夢想」。「我曾經相信台灣是全世界做創作最好的地方,因為台灣的核心價值—自由、關懷、善良。我夢想台灣劇場能夠影響世界。」
賴聲川說,他「夢想不要做老套的『四海歡騰』類型的晚會,摧毀傳統;夢想做一個戲,超越政黨,用搖滾樂作為公約數」,最後誕生了「夢想家」。
至於民進黨質疑台灣技術劇場協會是「賴聲川人馬」,劇協秘書長林佳慧指出,協會所有常務理事皆經由會員選舉產生,成員幾乎包辦國內所有資深劇場技術工作者,絕無「人馬」之分。

誰的夢想家? 藝文界批判國慶歌舞劇2011-10-17 台灣醒報

建國百年搖滾劇《夢想家》,最近被表演藝術評論家鴻鴻、林采韻批評的體無完膚。《夢想家》原是為建國百年慶生,重新詮釋辛亥革命歷史,但台大戲劇系教授紀蔚然,今天投書報端感慨的表示,不管從秀場、政治宣傳或藝術角度來看,耗資2億的《夢想家》都慘不忍睹。
導演鴻鴻在表演藝術評論台撰文表示:以兩個時代對夢想的追求為主軸,對「建國百年」的歷史難脫避重就輕之嫌。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建國革命在中國、而百年國慶卻在台灣?不去面對這個問題,也就無法避免「台灣」在劇中完全失焦的結果。《夢想家》當中對革命、藝術、乃至夢想的詮釋,都不只是簡化、而是膚淺與偏差,他嘆說:「我以為這已不僅是藝術的問題了。」

《夢想家》的三點可取之處

第一,它的創新性。以往的國慶晚會是什麼模樣,相信我們都看夠了;歌星輪番上陣唱幾首應景的歌,然後「普天同慶、四海聯歡」一番,形式上很像中國大陸的央視春晚但又遠不及人家精彩。
第二,它的劇場性。我們都知道劇場是小眾的,而劇場工作者的努力與成果亦不易被外界看見,但這回,政府等於搭了一個使表演藝術家得以施展身手的舞台,同時透過電視轉播,讓一般民眾得以看見來自於戲劇、音樂、舞蹈等各界的合作與成績。成績的好或壞,是仁智互見的,但至少它是一次面對群眾的好機會。我和賴聲川既沒有交情更沒有恩情,也不是表坊的粉絲,只想為他近來的飽受譏評說幾句公道話。大家不妨想一想,以賴聲川和表坊的名氣,他需要藉國慶晚會來拉抬自我、替表坊造勢嗎?以賴聲川的財力,他需要為了一百二十萬的人事費便下海接這個吃力不討好的case嗎?
第三,它的年輕化。回想一下,《夢想家》裡有多少演員你能叫得出名字?它沒有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相反地,它的每一張臉都很年輕。對賴聲川而言,如果真的要去請那些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會很困難嗎?不,一點也不困難。
http://blog.roodo.com/warmup/archives/17786111.html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2011-11-19 中時

 賴聲川目前人在大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寶島一村》,昨天下午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布下台的同時,賴聲川剛貼了文談到劇團瀋陽演出大受歡迎,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相對於他在台灣拿納稅人的錢,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盛會,讓當初尊重創作自由的政務官倉皇下台,卻滑溜溜地晾在一旁,宛如路人甲,著實讓人看傻了眼。
 盛治仁如此情義相挺,賴聲川徹頭徹尾像忍者龜一般,僅委託劇團經理說自己「不碰預算、只管創作」,或發布一封形同打空拳的公開信,不針對外界疑慮加以說明,而是牽扯已逝作曲人陳志遠,末了還來上一句「台灣要加油!」
 即使盛治仁最後落得被高層示意辭官,難堪至此,賴聲川還是不願出面說明,照例透過妻子發言,將爭議導向大選政治,試圖脫身。
留言:
「夢想家」2夜2億燒掉的豈止是盛治仁的官帽?藝文界被操弄成這樣的反應,損失的只有盛治仁?藝文活動本來就是要燒錢的,過去政府單位對這方面是比較小氣,老農津貼有選票而且區塊非常清楚,所以每逢選舉就成了要脅的籌碼,連排富都不必了!藝文界就不同啦,有明顯的區塊而且各懷鬼胎,人人都想多分一點,人人都妒嫉別人多分了一點,現在好啦!以後的文建會可好幹啦!管你是聖賢才智貧庸愚劣,通通一樣多,沒人再爭啦!藝文界?活該啊!

丁乃竺:選後說明 檢調資料解夢 2011-11-19 中國時報    

 丁乃竺表示,整個團隊承受很多壓力與誤解,賴聲川會選擇沈默,並非心虛,「因為現在台灣一碰到選舉期間講什麼都會被過度解讀或引發更多誤會。」加上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外界提出的輿論批評,「讓我們感覺沒有人願意溝通、傾聽我們,感覺說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我們也是背負很大的委屈與勇氣選擇沈默。相信在選後,等我們說明白,大家也能明白的。」
 此外,對於賴聲川聲稱「不管預算」遭到議論一事,丁乃竺說:「請同情一位一直專心創作的藝術家吧,他不是不管,是真的不懂,所以劇團內部才需要分工啊。」

台灣藝文界(的廢物/流氓):李仁芳接文建會主委 是瞧不起這個專業2011-11-19台灣英文新聞(楨:自由報系!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對於代理主委李仁芳,不少藝文工作者都抱質疑態度,指李從企管學界出身,有著學者的「傲慢」,他是因應馬的競選政見文化創意產業而來文建會,但他對文化更不理解。張鐵志表示,主委繼任人選將是他們監督重點。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李仁芳是非文化出身,這種任命思維根本就是瞧不起這個專業,且「盛治仁下台未對其他訴求作說明,看不到馬團隊真正的反省。」

曾志朗救得了火?藝文界疑慮多 2011-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緊急指派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文建會主委,藝文界褒貶不一,普遍而言疑慮多於支持,除了曾志朗所學並非藝文專業,懷疑他對台灣藝文環境現況了解不多。
 在眾多疑慮聲浪中,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對曾志朗的出任予以肯定,「曾志朗很好,他當過教育部長,歷練夠、能明白文化薪傳和教育養成的關係。

重振形象 藍3部曲轉守為攻 2011-11-19 中時

 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之際,馬英九高舉著亮眼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挨打一個月的泥淖中掙扎站起。這是國民黨重擺陣式的第一步。以公布不分區名單做為起手式,國民黨先擦亮訴求清新改革的旗幟;緊接著的老農津貼大逆轉,以「打不贏就加入」的戰術,為國民黨止血。
 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這波戰略的關鍵,則是以盛治仁請辭獲准為開場的「部隊重整」,搭配不分區名單進行內閣人事調整,並強化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形象,藉此重塑行政團隊,進入作戰狀態。

藝文界:開始檢討文化政策 2011-11-19 中國時報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推動,發起人包括鴻鴻、作家張鐵志、策展人徐文瑞、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等人。
 在活動網頁上,有人雖然加入連署,但也表示並不全然贊同連署內容,因此也不斷出現新的意見訴求及進行辯論。    
回應
現在是要限縮文化產業的補助是嗎? 奇怪,文化事業受補助,非文化圈的人認為文化補助浪費就算了,文化圈內人居然也在鬥爭被補助多的,沒想過藉此來整體提高文化補助的水平? 像極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我沒錢也要讓你沒錢,卻不是你有錢我也要跟著有錢?...
相關新聞
盛治仁下台 藝文界搶文化預算

大團體嫌錢少 小團體哭末路?2010-10-08顧展蓉

最近華山起藝活動中,舉辦2010年文化論壇,邀請了官方代表及學者來參加,探討文化現象。第一場主題為「新劇場‧新希望」探討劇場資源重整與創新通路方向。長久以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面臨演出場地缺乏的窘境,目前規劃興建中的新場館,依舊不足以解決表演藝術團隊各類演出所需;而文建會資金補助藝術團體的問題,也持續備受爭議。
  官員、團體各執己見
當天文建會第三處處長許耿修說明了新建劇院的概況。許耿修指出,其實台灣已經有夠多的劇場、展演空間了,他的建議其實是希望刪減預算。太多的展演空間、閒置的文化中心都最後都養成蚊子館,這些空間都搞不定了,還要再興建?他也舉例,有個花了數十億建造的劇場,在不遠的幾公里處,又要再花大錢建一個類似的空間,他評估當地的概況,覺得根本沒有必要,但是政府還是決定撥款興建,他質疑,真的需要這麼多展演空間嗎?
此次論壇的主講人王孟超(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常務監事也是雲門舞集的技術顧問),根據這個觀點大肆批評,他認為,台灣的展演中心永遠都是不夠的!台灣多少的小劇團,始終排不到演出機會,所有的文化中心等都是要排檔期的,通常以篩選知名度高的劇團優先,小團體沒有曝光機會,該如何生存?
  藝文團體的訴求?
像這樣的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展演中心該建還是不建?如台北市文化局有個方案叫「藝饗空間網」計畫,集結台北市政府各局處的現有閒置空間,提供藝文團體表演與進駐。當初的立意就是因為藝文團體在台北付不起高額租金,造成台北藝文人才流失,才有這樣的想法。如此的方案,不但不會讓現有的展演空間流落到養蚊子,也提供了藝文團體很好的展演機會,那除了台北之外呢?其他各縣市的文化局是否能也有類似方案?才不至於讓蚊子館一建再建。
  其實當天出席論壇的成員,除了台上的演講者,多為劇團、從事表演藝術者,參加文化論壇,最主要還是希望近距離接觸文建會官員,向官方表達自己的訴求。小團體最大的訴求是什麼?當然除了有地方表演之外,就是希望得到資金的補助。當天就有劇團質疑到,文建會補助的分配是否有問題?只看票房嗎?要是只補助有票房的大團體,小團體如何能得到機會曝光?又怎麼會有壯大的一天?
  問題何時能解決?
相關的問題永遠都爭論不休,說穿了政府怎麼做,都不會有人滿意。以文建會補助的重點團體雲門舞集來說,記者訪問到在雲門多年的企劃,他表示雲門的資金永遠都處於不夠的狀態,並不如大家以為的錢很多。不過他同時也承認,雲門舞集能得到政府的補助,一來因為知名度大,二是得獎多。這不就是小的表演藝術團體罵的最兇的點嗎?
  但這能怪誰?如今政府補助團體要求效益,當然以大團體為首選,即使是願意推廣藝術的企業,以商人角度來看,必定支持對自己有利的,至少一定是有聽過的藝文團體,一來是可以引人注目,二來當有表演的時候,票房賣的好,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幫助,誰不想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來做?除非自己是真心喜愛藝術的大老闆,才有可能去發現優質小團體,但難免也有遺珠之憾。
  小團體得不到資助,只能希望能多建展演空間,但是建了一堆又如何?公家機關在運用這些空間資源的時候,仍有許多法律侷限,例如要不要OT營運轉移出去?這樣的空間交由誰來管理,誰來負責?公家建再多的劇場都不可能專屬某個團體,小團體到最後還是要申請。
  申請不到,一樣,又繼續吵著自己沒有經費、沒有補助,抗議政府不重視弱勢小團體,然後希望政府再多建表演空間……根本沒完沒了,永遠都在爭論一樣的問題!而接受到補助的大團體,永遠都覺得資金不夠,得了便宜還賣乖!這樣的問題難道政府從來都不知道?還是知道了始終無法解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8/290/cover.html?page=47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
【連署宣言】
這些年來,政府的文化政策一貫偏重硬體建設,更越來越走向煙火式、節慶式的空洞活動,「瘋園區、飆節慶」以人潮表象替代文化紮根,缺乏國家長遠文化發展的認真思考。這表現在越來昂貴的煙火秀、美術館以參展人數作為主要標準。「建國百年活動」將這個邏輯發揮到淋漓盡致,《夢想家》更淪為只是一場超級昂貴的政治秀,缺乏深層的藝術價值。
再者,過去十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讓市場產值成為衡量藝術價值與公共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文化政策逐漸從創造力培植轉變為以人數和產值取向為主要目的。
我們對台灣文化政策提出九大要求:
1. 要求現任主委下台
2. 要求文化預算提升至4%
3. 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
4. 要求補助正常化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8. 要求暫停並全面檢討所有文化園區發包案/文創院的組織與功能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http://renewtwculture.blogspot.com/

楊照:避菁英、品味唯恐不及的選戰2011.11.19聯合報 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台灣的選舉,持續朝著更加「民粹」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清楚的事實。最能夠顯現這項事實的,弔詭地,正就在於今年選舉中很少見到「民粹」兩個字,很少聽到對於「民粹」的批評。
別迷信菁英,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不是壞事。不過選舉選到這樣迴避菁英唯恐不及,顯然也不是什麼健康的好事。
第二樁可惜的,是如此全面擁抱「民粹」,必然敗壞社會的基本文化品味,並且壓縮文化藝術精緻發展的空間。「夢想家」事件最根本的肇因,其實就在品味,主事者以為有大型活動,讓很多人可以參與熱鬧,就可以合理化兩億多的預算,背後是再「民粹」不過的邏輯,並且先入為主覺得只要在「民粹」邏輯上站得住腳,藝文界的菁英意見、品味批判就不足為恤。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賴劇叫好叫座雅俗共賞,反之者自己叫爽而已!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廖凰玎】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楨:那全球博物館館藏皆然了?另參本館:《著作權保護了誰》 《數位海盜的正義》 故宮真的變新宮)。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最近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其中所質疑以市場產值、人數等取向為主要目的文化政策。從以下事例可說明這樣的質疑,非空穴來風:一、將原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列為產業政策一環,要打造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二、漠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關於「擴大社教功能」規定。三、以立法方式,鼓勵、強調、施行「故宮複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二十一條公有文化創意資產出租、授權的規定,可說是把「公共所有」的國寶數位圖檔,拿來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侵蝕「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目的與「公共所有」範疇。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夢想家危機 文化發展轉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由於《夢想家》事件,藝文界終於發聲了。他們提出了九點要求,是多少年來少見的動作。盛主委在他們的壓力下辭職了。可見在大選的前夕,文化界雖為弱勢,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
 我認真的讀了他們的九點要求,整體的感覺是正面的(楨:正面?那怎會困惑?漢太鄉愿了!)。有很多意見是文化界積壓多年的心聲,與現政府的政策無關。比如文建會對藝文的補助政策,各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式,過分重視一時的票房價值等等,都是自文建會成立以來,延續至今,繼續執行的政策。文化行政機關與其他政府單位一樣,常常因預算與人事的連續性,不加思索的承繼一些常態性作業。由於主事者沒有明確的施政理念,這些早就應該徹底檢討的工作,卻一直持續下去。文化界人士只是搖頭嘆息,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濟於事。
 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也看到一些藝文界的困惑。他們提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受全民監督。這表示他們感覺政府施政,藝文界無法插手的煩惱。可是用什麼制度來監督政府呢?在民主國家,除了議會質詢與預算控制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英美都不主張政府干預文化的原因,美國至今不設立文化部。藝文界的困惑是,他們既希望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又不希望以政策主導分配。這種立場其實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如何實施,卻涉及很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同時他們也主張重視藝文的多元性,希望能均衡藝文預算的分配。這就是希望利用公權力來公平的分配預算,以免再次出現這次事件的現象。可是這種困難是政府可以解決的嗎?政府官員只會編列與消化預算,對於文化的價值判斷是不擅長的,藝文界未免期望太高了。
 他們的宣言中,顯然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是又主張政府健全文化產業結構,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似乎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從文化經濟的角度看,藝文產品當然可以視為產業,但大家不要忘了,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就與文化的本意脫勾了。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政府重大推動項目之一的原因。政府辦理產業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對藝文發展除了補助之外,卻不知如何下手了!藝文界真的主張把藝術家視為「文化生產者」嗎?英國設立文化部,目的不在文化治理,是在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我建議藝文界不要把發展前途寄望於文化部。
 使我略感不安的,是這份聲明顯然就是以藝文界的利益與觀點發言。藝文界當然有這種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他們也知道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公器,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藝文界以自己為本位,常常以為文化就是藝文,文化發展就是培植藝文人士。這當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任務,但如果認為政府的文化工作就是為藝文界整備環境,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為此,我非常同意在大選中三黨把文化政策說明白。即使沒有《夢想家》事件,即使文化界的意見對選情極少影響,三黨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整一下文化政策綱要。
 沒有多久,文化界所期盼的文化部就要成立了。回頭看文建會幾十年來的工作,我們能對文化部期盼些什麼?如果政府的領導人覺得只要為文化人安排了理想的位置,提高了預算,就真盡了文化發展的任務,到時候恐怕文化界就更加感到失落了。
 這確實是徹底檢討政府對文化所負任務的適當時機。這樣看,目前執政黨所面臨的《夢想家》危機,反而是值得歡迎的轉機。希望朝野共同掌握這個機會,把未來的文化發展定出明確的方向。
 (作者為建築學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各界名人誠摯推薦《我是油彩的化身》 2011-10-13

以臺灣美術巨擘陳澄波的傳奇人生為主題的原創音樂劇《我是油彩的化身》,十月起展開全臺巡演,各界名人皆熱情支持。
本劇由嘉義市政府策劃,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執行,由果陀劇場演出,長榮交響樂團現場演奏,梁志民導演,與知名劇作家王友輝編劇作詞,音樂人陳國華作曲;由首次參與舞臺劇演出的金曲歌王洪榮宏擔綱男主角陳澄波,金鐘影后高慧君飾演女主角張捷。為了帶給觀眾最具震撼力的演出,國內知名指揮家郭聯昌,帶領具國際演出水準的長榮交響樂團現場演奏,聽覺與視覺相融合,更增添本劇的張力。梁志民導演在舞臺的製作上,使用了最新科技的投影技術,高達兩萬流明的強力投影設備將有層次並生動的呈現出陳澄波的生活場景及油彩畫作,以音樂、歌舞、影像,重現陳澄波真實且精采的生命歷程。

(楨:以下政批《夢想家》!另參本館:誰的國慶? )

我是油彩的化身音樂劇-避重就輕,侮辱藝術與陳澄波

此為師大拿到計畫,委託果陀劇場演出,音樂劇中演出的部份:
1. 陳澄波很浪漫的追求藝術,把妻子留在台灣,到日本學習美術,強調浪漫與家庭觀
2. 在日本學畫時很努力,畫圖很有名
3. 228時,做為和平使者代表
4. 結束
從演出內容不深入觀之,編劇的導演,沒有瞭解陳澄波?以為演員穿得美美的來唱歌、跳舞、歡樂氣象,就可以呈現油彩的化身-陳澄波,其實是對陳澄波和藝術的侮辱
一位台灣人到日本拿到帝展,台灣人的感受如何?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到底這位藝術家在追求什麼?
去中國教書約3-4年,就回台灣,他的想法又是什麼?
畫作多是嘉義(故鄉)的景,他在想什麼?
國民黨時代,他競選嘉義市參議員,一位藝術家參選政治,他的心情又是如何?
國民黨的軍隊來了,發生228,去嘉義水上機場當和平使者談判,被國民黨政府抓起來,槍殺,為何會如此?
被槍殺後,家人的生活又如何?家庭怎麼熬過那段艱苦的日子?
陳澄波是228唯一一位消逝的藝術家,但編劇為了迎合國民黨,不敢演出真相,避免衝擊國民黨嗎?
國民黨利用完莫那魯道,又要利用陳澄波了嗎?
http://twnathan.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4.html

我是油彩的化身(楨:以下多為吹毛挑骨之評!)

劇本已經差到沒有任何東西能挽救的地步了。音樂雖然不錯(我是說作曲,不是演奏者),舞台設計也還可以(陳澄波的畫非常具有穿透力,但如果拿掉畫家的畫還真不知剩下甚麼......),但這齣戲的呈現跟龐大的宣傳完全不成正比。
首先是主角們演技都非常非常的差,連節目單上號稱金鐘影后的高慧君也是,木訥、無感情、背稿式的唸白、含混模糊的口白,一個完全沒有演過戲的人演戲之前難道都不用上一點表演課程嗎?洪榮宏唱歌的確很好聽,當初會買票也是衝著他去的,但這畢竟是齣音樂劇,不是單純的演唱會,完全沒有演技的可言的表演讓人難以接受。高慧君最大的問題就是音不準音不準音不準!不只是跟洪榮宏驚險重逢的一幕,很多首歌她的key根本就不對!(洪榮宏也有一兩首歌key跟樂團合不起來)或許演唱者跟樂團中間的差距頂多是小二度或是大二度音程,但不管怎樣就是不諧和(嘿但也別以為差到大小三度音程就可以逃過= =+),高音很多處都非常乾,聲嘶力竭到粗獷的地步,戲本身給人的情緒蘊積又很極淺,硬裝出來的聲嘶力竭只讓人忍不住冷眼。看戲的時候幾度覺得怎麼反而一些配角表現都還比較出色,翻開節目單介紹,不少都是師大表演所的學生......嗯,只能說除非天才,不然表演也是需要花時間、苦工學習,不是靠名聲就可以演得出來。
不過阿嬤可不可以找老一點的人演?找這麼年輕的小姐來,雖然肢體上扮得不錯,但一開口就是假,一開口唱更明顯,這是天生的侷限不能全歸咎演員,既然如此,那可不可以找別人演阿嬤,讓她演別的角色!五年前我在國父紀念館看劉曉慶演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就覺得某些天生條件還是很殘忍的,劉曉慶演十七八歲的玉觀音真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雖然表現得很輕快,但一開口就是阿桑的嗓子啊!
音樂大致編得不錯,但陳澄波去東京習畫那首日文歌的調性,擺明是台灣那卡西,一堆台語對話中突然竄出原住民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整個情境根本不合理。最有情境的地方是陳澄波要被槍決時真的非常感人(整齣戲最讓我感動的也就洪榮宏最後唱的這首歌)、不捨。不過樂團常常讓人捏一把冷汗,序曲一開始就非常不整齊,每個聲部各拉/吹各的(喔當下突然覺得TSO好強),銅管「依序」出聲(譜上真的是寫依序嗎......),死氣沉沉、沒有流動性、呆板至極,直到人海戰術出場唱鬧熱滾滾的嘉義市才拯救了樂團的不濟,不過樂團一下,常常蓋過舞台上演員講話的聲音,根本聽不到講甚麼,舞台兩側的字幕亮度又很暗、排得也很密,總之就是聽也聽不到、看也看不清,這種技術性的事事先可以多一點考量嗎?講到字幕暗,最後陳澄波絕筆信(?),投影出來的亮度也太太太暗了,根本看不清楚陳澄波寫了甚麼,要彰顯的又因為一個技術性問題而弱掉。
之所以樂團一下,演員講話就糊成一團聽不清楚,除了樂團聲音大、演員聲音小,麥克風調得不夠適宜以外,演員發音差也是問題!到底有沒有請台語老師來正音啊?!沒有念到對的音(共鳴),字就很難清晰的傳到遠方,演員們真的有花時間用心讀劇嗎?六年前我看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二,最大的驚詫就是語言(其他姑且不論),原來這個我從小熟悉的語言是一場未完成的藝術,需要人們去發掘,而台上的黃韻玲、李永豐作到了。回過頭來,《我是有油彩的化身》在語言詮釋上實在很淺薄。再來台語音樂劇的前輩們,如:《四月望雨》、《渭水春風》等,難道都沒有給他們一些啟發、一些感想嗎?
而劇本真是糟透了,以人物為中心的演出難道就一定要用編年體方式嗎?國、高中國文課本學過一堆倒敘、插敘,老師上課在講都沒在聽就是了?在硬要用順敘法的方式下編劇,只好又設計出一個穿梭古今的人物──阿慶,不斷在各個場景之間作「場景解說、人物情緒提示」,這不是一場「戲劇」嗎?請用演的不要用說的!如果要聽說的我去聽廣播劇或是評彈就好了。另外,在這個年代繼續維持戒嚴時期的作法,將一個人神格化是非常不明智的作法,一點小契機就「我以後一定要做大事」,真充滿了蔣公看到魚兒往上流就奮發向上的精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偉人傳看來充滿隔閡與扭曲,一個人最美的是在人情間糾纏迤邐產生的虹彩,而不是扭曲後充滿聖人神格的心思。虛偽的情感讓我完全無法感動,幸好我本來就對陳澄波很有好感。此外,許多橋段都非常的功能性、匠氣,如原住民突然跑出來跳兩圈就又回後台,學生除了送完雨傘從此就掰?
另外,這個節目居然是嘉義市政府先設定要以陳澄波為主提,再透過「招標」方式製作,這樣的製作方式還真特別。不過我覺得不管他的製作目的為何,只要可以作出好戲就算為政治服務也還能接受,最不好的就是替政府(花納稅人的錢)作出不好的戲,這樣才讓人懊惱。同樣情節簡單的好戲也可以作得溫馨、深刻,而不是靠濫情、狗血來搏掌聲。
http://lyande1109.pixnet.net/blog/post/29220850

大陸劇場面面觀 2011-11-27 旺報 劉小令(兩岸劇場工作者)

 要作夢,還是先來看看在中國做夢的成本結構好了,這幾年由於物價與地價飆漲,在北京跟上海等一線城市做戲的成本翻了不止三番,如場租,北京一般座位200至400人的黑匣子小劇場(如國話先鋒劇場、九劇場、蜂巢劇場之類的),現在演出一個晚上的時段場租約為人民幣6000至8000,如果按照台灣劇場的工作模式,進場搭台3天、演出3至4天的習慣,一個小劇場一周用下來,光是場租就約人民幣4萬至5萬,是台灣的3到4倍。有些大劇場的對外場租更是年年高昇,如可容納兩千七百人的北展劇場,現在場租對外報價是一個演出時段要人民幣十萬,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都沒有這麼嚇煞人的價錢。
 作夢的成本與代價
 後台行政宣傳方面的成本也高得嚇人,如果是涉外演出單位,要弄到一個「可以公開宣傳售票演出」的報批許可,少說也要4、5000塊,而宣傳方面,光開一個記者會也是所費不貲,可不像在台灣,演出前找個下午,印一下新聞稿、排一兩個片段,頂多整理出一些贊助的物料當伴手,讓十個手指頭也可以數得出來的大報大電視台記者來採訪就完了;在中國,每個記者都是要拿實打實的車馬費的,基本數是人民幣3百,有些電子媒體還得文字與攝影記者分開給,算算開一次記者會的成本,少說也都要人民幣1萬塊錢起跳。
 林林總總加起來,光是場租與宣傳成本就佔去2分之1強,所以中國本地的小劇場演出,通常都得兩週起跳(約10至12場左右),而且一開始就得規劃2輪以上的演出場次,加上壓低演員費用(如果是一般的話劇演員,一場演出費約為人民幣400至600百,是台灣普通劇場的2分之1左右,不過另計排練費用),加上贊助與包場,才能勉強考慮回收,更別說如果是台灣團隊,光是機票、住宿、加上比中國貴的演出費用,成本比本地成本演出高上兩倍,演出場次還多半只能3、4場,場子好不容易才捂熱,人就要走了,相關主角在當地市場知名度又不高、沒有台緣,算起來是非常賠本而且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北京自己的演出都已經多到爆炸,每年藝術院校的畢業生都苦於龐大的成本而辛苦找出頭天,我們還笨笨地引進外來品種搶市場,某程度實在是很顧人怨的事。
 京滬劇場 熱鬧發聲
 ……………
 孟京輝的青戲節 可觀
 孟京輝,這個允稱中國最會操弄市場、製造話題的導演,在每年幾乎都有兩個大型製作、4至6個小型製作、創下自己的戲同時在全球八地巡迴的紀錄,同時還經營一個4百人左右的蜂巢劇場時,仍然持續作著北京青年戲劇節(以下簡稱青戲節),一路至今已經第4屆,規模也從首屆的19檔戲,演變成今年10多個國家參展、超過50檔戲、總場次將近兩百場的大爆炸。
 相較於亞維儂、愛丁堡的昂貴參演條件,青戲節提供的條件已經算是相當友善,青戲節提供的劇場多半已算是北京比較主流的小劇場,如國話先鋒劇場、九個劇場等,今年甚至為導演黃盈的《黃梁一夢》喬到了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的場地,演出團隊不僅不需支付這些劇場的場租與相關報批行銷成本,本地原創劇目約可有人民幣11萬5至2萬的補助,而涉外團隊就統一提供食宿與接送,外國團隊的演出與差旅費用則由青戲節出具正式邀請函,讓團隊自行運用與報批。
 台灣劇場優勢 何處?
 青戲節從去年開始,孟京輝就帶著一些30歲上下的年輕導演,跟亞維儂開始建立雙向交流模式,今年的模式是7月時先帶著6組作品去亞維儂,以China Kisses作為整體形象主軸,然後在當地演出時挑選成本規模合適的作品,9月時邀請回來青戲節演出,而在團隊去亞維儂時,還動員分批志願者一起在亞維儂露營遊行,在宣傳與記錄上做得相當完整,相較於台灣團隊規模近似、行銷操作卻淪於各自為政的狀況,不得不佩服孟京輝的動員能力相當驚人。
 雖然每年其中運作難免混亂,孟京輝看得遠算得長,欲當武林盟主的野心也十分明顯,但無可諱言,在同等地位的華人導演中,他這幾年實打實地經營青戲節、給年輕人舞台的作為,的確有其扶植後進的實際價值,北京現今活躍的青年導演如邵澤輝、趙淼、黃盈、胡曉慶等人都是每屆青戲節的常客,而他們在青戲節上發表的作品,幾乎都會在後續落地進行更多場次的商演,邵澤輝在首屆青戲節發表的《在變老之前遠去》連演4年、場次破百,可見青戲不光只是大家湊熱鬧,更有降低青年導演研發成本的實際功效。
 這樣的模式也漸推展至內陸與二線城市,如成都新成立的唯一一家民營小劇場八點空間,近來也舉辦了與成都雙年展合作的首屆國際戲劇節,邀請的皆是北京青戲節中展演的劇目,青戲節某程度作為北京小劇場較具品質保證的研發中心,江湖地位幾可確立。
 而反觀台灣,與孟京輝具有相仿江湖地位的創作者,不是苦於生計,就是忙著包辦大型工程,鮮見主動扶持新一代拓展市場者,如最近引起極大爭議的表坊,其子團外表坊時驗團此前4次進北京與青島演出,都不是表坊主動進行,也不是前陣子來台的蓬蒿劇場創辦人王翔所宣稱的「數度操作」,都是民間相關人士協調操作,付出極大引進成本,而這些引進工作,也都非1、2年所能見效,至今相關操作單位還因此負債累累。
 在光譜上,我們還有位置嗎?
 而這些成本,不見得能回收,為甚麼?
 因為老實說,我們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少了。
 再拿外表坊舉例,筆者曾引進其劇目《暗殺Q1!Go》與《雲淡風輕》,前者在頗受好評後,的確有在北京工作的台灣人試圖以北京當地演員本地化,但票房不佳,後者則是被觀眾評為通俗情感劇,更難拓展後續商演可能;台灣的創作者的確在創意上目前還有一點領先優勢,但演員的基本功相較中國演員就差一大截,而面對中國市場,很多笑點與關切點難以接地氣,若要耗費比較大的成本引進好作品,就得跟投資或是贊助者談市場,但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發展演的階段,創作者又難以放下文化高度的身段,這種賠本生意誰要作?講得現實點,如果戲有極高的商業價值與大腕人脈如《瘋狂電視台》,中國演出商早就捧著錢上門了。
 最近北京最火的文化娛樂事件,當是小成本(約人民幣千萬左右)的電影《失戀三十三天》,在好萊塢大片的夾擊中異軍突起,票房已經過億,大勝同期由台灣導演林書宇、陳正道等執導的其他合拍片,在眾人的評論中,我看到這麼一段:「過去十年,對中國電視劇來說,就是去港台化的十年。今年,一頭一尾,《將愛情進行到底》與《失戀三十三天》,正式拉開國片與台港片隔斷臍帶的序幕。本土。本土在最基本的概念中,其實就是去港台化,放棄一堆港台演員演繹大陸本土故事的扭曲『市場衝動』。讓大陸的主創人員更為順利去直接呈現在這個時空中的情感沈澱。這個情感沈澱一方面是說這個時空的人有著怎麼樣的欲求,另一方面是主創對於自己的本土有著怎麼樣的想像性。」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4/112011112700208.html

看完商周評論夢想家有感 2011/11/30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5117
這個連結是商周王文靜執行長的文章,朋友轉來給我看後,有一些感想。作者跟我不認識,也未實際參與過程,卻指出了一個重要的關鍵、創新。我願意接任公職,也是從此角度出發,不管是在北市府任內推動一九九九、申請上海世博、辦理聽障奧運、還是在文建會任內的文化政策、文創推動、以及建國一百年一整年的系列活動等,都希望能有新的政策或元素。
十一月十二日國父誕辰那天,我們在高雄國家體育館辦理了[聽見未來、夢想一百]的演唱會,邀請了江蕙、費玉清、羅志祥、蕭亞軒、蘇打綠、張惠妹、瘐澄慶等藝人演出,台下近四萬名觀眾如癡如醉,大家都稱讚活動辦得好,但我心中有許多感概。
演唱會的預算五千多萬,扣掉票房賣回兩千多萬,實際花費三千多萬,還招待了五千位弱勢團體民眾觀賞。舞台在演出前兩天才搭好,各組藝人各自挑了三十分鐘單獨排練,就能夠有這麼好的迴響。如果和十月十日的國慶晚會夢想家相比,構思於近兩年前開始,要克服戶外演出舞台劇的限制,連佈景的材質都是自行研發⋯⋯出來,希望有一定的透光度,但又能夠投影上去。數百人六月開始在台北、台中兩地排練,八月搭好台後全員進駐台中排練到十月,結果卻引起這麼大爭議。
如果以後見之明來看,我們不是不知道國慶晚會如果邀請知名藝文和表演團體串連演出,天王天后演唱作開場和結尾、中間以舞蹈、打鼓、扯鈴、國軍戰技、創意排字等精彩表演做拼盤,前後再輔以煙火,應該能以幾千萬經費做出大家喜歡的節目。這個思考一方面牽涉到如何定位建國一百年的國慶晚會,是不是應該要努力做出跟往常形式不同的高規格節目,另一方面也是賴聲川導演在看完去年廣州亞運後跟我開會,發現他們以約四億人民幣的經費,加上軍方資源無限制投入的演出,著實精彩,我們的國慶晚會在此框架下很難能夠突破,所以希望以搖滾音樂劇形式為做為華人社會慶典歷史上的新嘗試。
創新當然有風險,我選擇創新、承擔風險而辭職負責,完全沒有委屈。至於圖利等離譜指控的抹黑,我相信司法程序能夠釐清真相,只希望他們動作快一點。但是我遺憾擔心的是,未來不要說創新的空間,光是藝文採購的程序,是不是都要比照蓋工程的最低價者得標來辦理?
回應
盛先生大可不必氣餒,民進黨為選票而罵,與花錢多少無直接關係.你就是一毛不花,他也照罵,不過換個題目而己.
在這樣惡劣的政治環境中 勇於任事的官員難為..... 給你按個大大的"讚"!!!
盛兄青年才俊, 沉潛一陣, 必有所展
今天UDN社論的評論好參考。盛先生加油!
" 二○○九年的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及二○一○年的台北花博,皆有「台灣露臉/全民認同」的綜效;但是,二○一一年的建國百年「夢想家」,同樣是巨型活動,卻儼然受到挫折。主因在「夢想家」是試圖進行「建國百年」的「內部對話」,由於政治意識的對立,所以加深了對藝文表現與資源配置的歧見;若冷靜下來看,「夢想家」的失敗未必在預算失控,也未必在藝文表現的見仁見智(確實是「穿著創意外衣的政治八股」?),卻在反而授人政治撕裂的把柄,而助長了台灣的政治分裂。然而,台灣的政治情勢既是如此,則如果「夢想家」的主持人以盛治仁及賴聲川換作別人,恐怕同樣亦難逃此一宿命。"
http://blog.udn.com/esheng/5887374

以藝論價 夢想幻滅 2012-01-20 中時 鍾喬(差事劇團團長)

 賴聲川身為兩岸知名大導演的表態。他說,自己不懂政治,倒不如說太懂經濟了。這和這些年來的文化政策走向,恰是很對頭的。亦即,利潤成了可以相加相乘,成就一個文化人位置的基盤。若只從時下看之,當然,立即會以這便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遊戲規則來定義之。然而,很明顯的,這些年來,文化政策就是太以產業、產值,如何進軍大陸文化市場為思考,才會終而因熱鬧昏過了頭,而引出《夢想家》的爭議,不是嗎?
 我們需要能帶動產值、消費力的劇場、電影。好的。這是拜文創產之賜的現實趨勢。然而,回想一九八○年代的台灣,不也在一片經濟成長中展開了反思,社會才在重視發展所付出的土地、環保、勞動力及文化商品化的代價下,走到今天的文化相對均衡的道途上來的嗎?
 難道面對《夢想家》爭議的現身說法,是要我們重走回頭路一次,還看不清文化的本質及價值嗎?這樣又如何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文化部」的成立呢?
 留言
這位所謂"藝文界"人士,文字說理功力真差,寫一大篇繞來繞去夾纏不清,如果他的"藝文"作品,和他的文字是同等級的,那只能祝他的劇團倒閉大吉.又或者,其實他有極大的市場?腦殘戲自然有腦殘人看?

賴聲川 現象。兩岸矚目不同調 2012-01-01 旺報

 劇場導演賴聲川過去一年在兩岸皆為話題人物,在對岸他以《寶島一村》、《暗戀桃花源》等作品被視為標竿,在台灣因國慶晚會、音樂劇《夢想家》引發社會爭議。
 新的一年,兩岸對他的關注,勢必繼續不同調,大陸盼著他的作品巡迴更多城市,台灣等著他回來詳解《夢想家》。大陸劇界或許沒有所謂「哈台風」,但「賴聲川現象」肯定存在。
 大陸獲獎 不斷
 以中國東尼獎自許的上海「壹戲劇大賞」,2011「年度最佳導演」頒給賴聲川;由《北京青年》雜誌和土豆網聯合主辦的BQ紅人榜上月公布,賴聲川榜上有名;去年底上海戲劇學院舉辦「全球創意教育論壇」,賴聲川為重量級貴賓。
 去年一整年,表坊共有《寶島一村》、《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彈琴說愛》、《他和他的兩婆》等劇在大陸巡迴,後兩者雖非賴聲川編導的作品,但只要是表坊出品、由賴聲川擔任藝術總監就有號召力。
 賴聲川初以《暗戀桃花源》走紅對岸,之後推出的每齣劇幾乎叫座。形式創新的《暗戀桃花源》,正好符合對岸追求新時代的實驗性養分,相較之下,《寶島一村》如此「台灣味」的作品,講述一個大陸不存在的眷村文化,居然在大陸也能夠從一級城市巡迴至二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長沙、瀋陽、合肥等地,更加印證賴聲川的魅力。
 《寶島一村》 大陸今年再行
 《寶島一村》目前在各地演出的總場次已突破百場,今年下半年大陸巡迴又將啟動,《寶島一村》有何魅力,讓大陸民眾趨之若騖。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秘書長、曾任賴聲川助手的大陸導演邵澤輝,訪台時提出他的自我觀察,他認為《寶島一村》喚起的不是大陸觀眾的「共鳴」,而是對戲中人物、大時代的「同情」。
 然而賴聲川在對岸被尊為大師的此時,他在台灣仍有未解之結,他是否能夠如實履行承諾,在總統選舉過後,回台正視面對《夢想家》的疑議,台灣民眾正等著他。

夢想家事件賴聲川沉默80天 決提訴訟【聯合報2012.01.19

去年爆發爭議的建國百年音樂劇「夢想家」事件,「夢想家」總導演賴聲川昨日打破沉默,出面說明。他強調,自己未靠關係取得標案、沒有獨得兩億元、夢想家只是十三個國慶晚會標案之一,「從頭到尾都不是一個弊案。」針對不實指控,他將提出訴訟,往後也不再參與台灣政府大型活動。
「這八十天的日子是我人生最漫長的等待。」賴聲川昨日開門見山說自己沒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解釋,是因為當「夢想家」議題在選舉期間被政治惡鬥操作到與海綿寶寶和貧童牛奶扯上關係,已經沒有理性討論空間。得知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因此下台,他非常難過,並在第一時間致電表示願立刻回台說明,但被盛治仁勸阻。
如今選舉激情已過,賴聲川希望獲得理性聆聽。他聲明,自己絕非靠關係取得標案,從聽奧到國慶晚會的邀請,他都曾屢次推辭。「做聽奧的十八個月中,我鬍子白了、人生第一次驗出高血壓,但我分文未取。再接國慶晚會,則是因為國家願在原則上不干涉的前提下,將重要慶典交給一個藝術家,我為之驕傲。」
至於所謂「馬友友」和與廠商掛勾分贓的指控,賴聲川說,他與馬總統僅止於會面握手的交情,三十年來與各種藝術家合作過,也都是藝術上的結合,「這些說法不止荒謬,而且從頭到尾都毫無事實根據。」
針對兩點一億元之說,他表示,這是一場不出錯的戶外大型演出所必須的開銷,表坊負責的創意標案,只是十三個標案之一,三千九百萬的委託,初步結算後只用了兩千七百萬,分給表坊邀請的創意者,整個團隊工作將近一年,「其中一百二十萬的總導演費我也從未過問。」
賴聲川說,晚會必須是大型戶外演出、全程需全國轉播、場地選在無側後台的圓滿劇場,都非他所決定,諸多限制讓實際支出費用不斷提高。而耗費五千六百萬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也是因為布景在操作上與舞台觀瞻上都難以人力推動所致。賴聲川還說,國際上像奧運這一類的大型活動,光藝術總監費用就是百萬美金起跳;新加坡的國慶,燈光就花了兩千五百萬;中國廣州亞運,光民間資金超過十五億。
「回頭檢討,如果我有足夠政治敏感度,當初就不該天真地接下任務。」賴聲川說,「我決定提出訴訟,並不再參與未來任何政府大型活動。」
 相關新聞
藝文圈質疑:話沒說清楚
 留言
民進黨為了打擊執政黨,煽動親綠文化界人士,對夢想家不實指控,又讓台灣痛失英才,好不容易台灣有大型表現的人才,現在就為了民進黨選情,台灣又向下沉淪一次,悲哀啊!

北檢最快2月傳喚賴 2012-01-19 中國時報

 偵辦《夢想家》案的台北地檢署,在大選前密集開庭,傳喚多位文建會承辦人員查證。俟釐清標案決策層級、金額核定、切割發包等疑點後,將會傳喚賴聲川、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明。
 據了解,北檢自去年十一月展開偵辦夢想家案,目前仍是「他字案」。檢方偵查步驟依序是承辦公務員、得標廠商、賴聲川、盛治仁。目前檢方已大致完成公務員的查證部分,如果查證順利,最快二、三月就會傳喚賴聲川。

文建會金援…雲門獎助王 表坊靠自己【聯合報2012.01.19

文建會昨天公布一○一年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獎助團隊。最受矚目的是,因國慶晚會「夢想家」惹爭議的表演工作坊過去雖年年獲獎助,今年表明要「自給自足」、中途放棄獎助申請。
雲門舞集獲一千六百萬元獎助,蟬聯「獎助王」寶座。明華園戲劇團獲卓越級三年計畫、七百五十萬元獎助;明華園天字戲劇團也獲得育成級一年計畫、一百四十萬獎助。
音樂類,一向獲最多補助的擊樂文教基金會獲卓越級三年計畫、五百卅萬獎助,罕見「敗」給獲八百萬獎助的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文建會解釋是,今年逢台北愛樂創辦四十周年,評審為鼓勵其歷史悠久因而加碼,但只有一年獎助。現代戲劇類獲最多獎助的是屏風表演班、六百萬獎助。

藝文界籲賴聲川 開誠布公【聯合報2012.01.20

國慶晚會音劇夢想家總導演賴聲川前天現身「自清」,但藝文界的王墨林.馮光遠,鴻鴻,紀蔚然,李小平等,質疑該劇的預算過高且遲未公開經費細目。

(楨:十三個標案的得標金額和廠商必須提供的軟硬體內容及服務之資料、盛治仁下文可知,至於細目要經過政府的會計和審計單位審核後才算數!)

對夢想家事件的最終整理 2012/01/19盛治仁

  對夢想家事件引發的討論,外界主要的責難有三部分。第一是圖利勾結、第二是浪費、又排擠其他藝文團體補助。第三是文建會任內只做建國一百年工作,不做文化建設。當時我們對這些指控都一一具體回答,現在只需整理出過去新聞稿說明的連結。
  第一、對於圖利勾結的部分,主要由民進黨的發言人群和黨團發動,從十一月一日開始每天召開一至兩場記者會,不管我們當時每天如何面對問題說明,依然繼續不實的指控。主要的質疑有下:盛治仁跟賴聲川關係匪淺,還有一群廠商的集團一起圖利,把一個案子分成十三個標綁標,許多標案採限制性招標,且招標底價和決標底價相同,盛治仁跟這些「賴聲川們」在許多政府標案中合作等等。這些羅織的罪名,沒有一項跟事實相符。從這些整理的過程就可以知道,當時的狀況是,我們拼命說明,對方拼命抹黑。
  關於標案的分割、指定、底價及內容等的說明如下
十一月一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25
十一月二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29
十一月四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39
  關於盛治仁發包很多案子給賴聲川的指控:
十一月五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40
  關於有一群廠商長期合作,亦即「賴聲川們」的指控:
十一月七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45
  關於音樂、台中體院學生抱怨、以及跟廠商勾結部分的指控:
十一月八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48
十一月九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51
十一月十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56
  這些對於事實的描述和解釋,在第一時間就都已經具體說明,兩億多的經費,除了創意設計規劃一案採取指定之外,其他十二個標案各自以公開評選或公開招標的方式產生廠商。十三個標案的得標廠商和金額如下,大家可以去檢驗這些廠商和我之前有無相識,或是否表坊相關人員。(十三個標案的連結:得標廠商和金額 http://blog.udn.com/esheng/6044301 )。每一個標案所包含的項目,也就是廠商必須提供的軟硬體內容及服務,都可以在公共工程委員會網站的招標公告中清楚查詢,來檢驗價格和廠商需提供的內容是否合理。而且所有經費的支出,先要經過會計單位的審核,還要經過審計單位的事後監督。
  對 95 %,甚至是 99 %的人來說,採購法是天書。「限制性招標」幾個字聽起來就是內幕重重,「指定」就很像是在勾結,反過來說,「公開招標」或是「公開評選」,聽起來就是合法合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真正有興趣瞭解的人,可以去瞭解清楚。最重要的是,我們主動移送檢調,而檢調已經在偵辦中,是非曲直當可水落石出。
  廠商當中得到最高金額自動舞台控制系統五千多萬的負責人,在去年也曾經寫下過他的澄清和感受:
http://www.facebook.com/notes/%E7%8E%8B%E9%A8%8F%E4%B8%89/%E5%A4%A2%E6%83%B3%E5%AE%B6%E8%AE%8A%E6%88%90%E4%BA%86%E4%B8%80%E5%A0%B4%E6%83%A1%E5%A4%A2%E4%BD%95%E6%99%82%E5%8F%AF%E4%BB%A5%E9%86%92/10150447164286983
  第二、兩天花兩億多是不是浪費,又排擠藝文預算,讓其他團體過的苦哈哈。
  這絕對是一個社會應該共同討論的公共議題。兩天花兩億是個在選舉期間很難回應的口號,但事實上,絕大多數開閉幕典禮或是大型慶典活動,都是以一次性辦理為原則。舉例來說,杜哈亞運開幕式三十多億, 2006 年墨爾本大英國協運動會開閉幕十四億多,北京奧運開幕式九十多億,高雄世運開閉幕近兩億,廣州亞運開閉幕 18 億,聽障奧運開閉幕四億多等等。所以演兩晚或一晚其實不是問題,但究竟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國慶晚會應該要編列多少預算來辦理?各人可以有各人的意見,建國一百年的經費從一開始編列,民進黨就認為不應該慶祝,這也是一種民主社會中可以接受的立場和選項。但問題是,預算在一年前經過了合法編列的程序,也經立法院審議通過,行政單位依法依規定執行,然後事後有人提出說兩天燒兩億太浪費。國慶晚會是大型晚會,規模和預算無法和室內演出的舞台劇和音樂劇相比。
  參見十一月一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25
  行政單位編列預算是根據所提出來的計畫,並不是預先被核定總預算的多少百分比或是多少的總金額給文建會自由運用,如果用在 A ,就會排擠 B 。建國一百年的所有預算是一次性的預算,過去沒有編列, 101 年及以後也沒有編列,跟文建會其他的藝文補助預算完全沒有關係。 事實上,目前支援補助表演藝術的年度經費是5.8億(不含建百),比起三、四年前的2.3億,成長了一倍有餘,預算不但沒有排擠,還逐年成長。
  第三、文建會主委任內只做建國一百年相關活動,未做文化建設工作。
十一月三日說明: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3431
  文化建設工作經緯萬端,也需要時間的積累,絕對不敢說能夠面面俱到或是短期內做出成績。但是這樣概括式的全盤否定,絕非公平說法。建國一百年相關工作不管在投入人員或預算額度上,都只佔文建會的小部分。我上任以後,除了例行性及原有業務持續推動之外,積極推動的新工作,有以下的重點項目。
  在長遠藝文紮根部分,新推動了 「 活化縣市文化中心 」 的四年期計畫,全面體檢各文化中心營運現狀,補助引進劇場管理專才,編列管理手冊,讓藝文表演的 「通路」能夠活化。另新推動「地方縣市藝文特色計畫」,讓歌仔戲、布袋戲、北管、 踏涼傘 等藝術能夠與縣市教育體系結合,讓學生從小接觸,藝師也能有教學收入,紮下長遠根基。首次辦理「華山藝術生活節」,提供國內外展演平台。另爭取國科會預算支持推動「表演藝術與科技之跨界結合」。推動「定目劇」讓藝文表演常態化並增加觀光資源,推動「文化行旅」、提升觀光旅遊內涵。辦理「國際大師人文講座」,增加台灣國際聯結。 在強化藝企合作部分,邀請施振榮董事長主持國藝會,結合企業力量和資源支持藝文。
  在文創部分,通過「文創法 」,全面啟動文創發展。包括首次辦理「台灣國際文創博覽會 」、運用「國發基金」和民間創投百億資金聚焦投資、推動 「圓夢計畫」協助新秀、「媒合計畫」整合不同專業、成立「文創專案辦公室」協助業者、推動設立「文創院」、整建管理包括華山、花蓮等五大文創園區、帶領業者國際參等。
  在文化行政的部分,立院三讀通過了文化部組織法、定於五月正式成立。另外將景美、綠島兩園區整併,正式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加強對白色恐怖時期史料的還原整理。任內也大量提升文化預算,從民進黨執政時的五、六十億,到黃碧端前主委七、八十億、到去年和今年的一百多億,努力提升文化資源。
  在重大硬體建設部分,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台北北部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苗北演藝廳、屏東演藝廳及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等展演設施的興建或補助,都按照既定計畫推動。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也已在去年底於台南完工營運。
  在對外交流的部分,台灣長期只在紐約、巴黎和東京三處有文化中心。現已核定大幅增設,今年先新增三處,接下來幾年共增加至十一處,讓全球各區域都均衡存在,使國際能從文化認識台灣。去年十月也在美成立三處台灣書院、作為整體呈現台灣軟實力的平台。另公開徵選民間基金會於大陸設立辦公室運作,協助服務並推廣台灣藝文團隊。
  以上這些文化建設工作不敢說做得很好,也須接受大家批評。但如一言否定所有努力的存在,對個人及文建會辛苦的同仁殊為不公。
  文建會的工作在我的人生階段已經告一段落,在選後做出整理,在進入新的人生階段之前,為自己留下記錄。
http://blog.udn.com/esheng/6044285#ixzz1jxUtDyvD

盛治仁換跑道 改拚觀光【聯合報2012.01.19

國慶晚會「夢想家」在總統大選前惹出軒然大波,因而下台的文建會前主委盛治仁將在月底轉換跑道、接任「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難以拒絕馬英九 盛治仁接文建會2009-11-04 中國時報 江慧真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因倦勤請辭案,高層考量其意願已准辭,所留職缺內定由前台北市研考會主委盛治仁接任。據悉,盛治仁雖非出身藝文界專業人士,但其溝通協調能力甚佳,將能積極推動馬英九總統大選的藝文政見,靈活整合藝文圈的多元價值,並展現落實文化建設的執行力。
 現任主委黃碧端於吳揆上任後多次請辭,都獲留任,日前卻因一封感慨政務官難為的簡訊遭到立委公開,而深感不如歸去。儘管立法院仍在審查預算,黃碧端身心俱疲堅決請辭,並自十月廿八日起請事假至十一月十五日止,主委一職暫由政務副主委張譽騰暫代。
 據悉,這一波吳敦義接掌行政院長進行的內閣改組,盛治仁就是被徵詢的人選,但是,盛本人始終婉拒,一方面想回學界,二方面他自認與文化圈並無太深的淵源。一位友人直言,盛從事其他工作或擔任其他政府職務,可能評價都不錯,但是,「接下文建會主委一職,有點像請前立委陳文茜接任國防部長或體委會主委般,不搭軋。」
 據了解,盛治仁這兩、三個月來,對高層已經說了不下數十次「No」,到最後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對自己說,行事一向不會對人說「不」,這次連番拒絕還是拒絕不了,「萬一接錯了,也算是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吧。」
 黃碧端請假期間,高層再次找上盛治仁,考量其「協調能力、發展空間、多元價值、具抗壓性」等四大原則,由馬英九總統拍板定案。
 原來說好相關人事待十五日再發布,因為台北市長郝龍斌仍在議會備詢期間,盛不希望他的新職,讓郝有任何為難之處,沒想到消息還是提前曝光。

掌文建會/盛治仁從政 有如驚異奇航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2009.11.04

從學者到名嘴,再從名嘴到官員,九月才卸任台北聽障奧運籌委會總執行長的盛治仁,旋即要接任文建會主委,盛治仁的從政之路,總給外界帶來不少驚奇。
兩年多前,盛治仁被台北市長郝龍斌延攬入郝市府,擔任研考會主委,當時他才卅八歲,外界認為他行政資歷不夠,且太年輕,有可能承受不了壓力中途下車。結果盛治仁不但作出成績,還被台北市政記者評為市府最適任首長第二名。市府引以為傲的一九九九市民熱線,就是由盛治仁主導建置。
包括上海世博、台北聽奧兩項市府重大政策,郝龍斌都交由盛治仁負責,盛也都能順利完成任務。然而,也因為盛治仁的學者性格,理想性高,對於自我要求也高,凡事親力親為的結果,讓他承受的壓力不小。
「條理清楚、思緒縝密」是盛治仁給人印象,但也有人質疑他頗為自負,態度強硬。綠營市議員在聽奧前後頻頻出招,天天叫他到議會備詢;盛治仁也不甘示弱,閃電辭去研考會主委,最後連總執行長也辭了,連市政總質詢都不用去。
盛治仁就任研考會主委時曾表示,「市府就像是籃球隊,團隊中沒有個人,得分重要,但助攻更重要」。他自詡當一位成功的助攻球員,卻因為他的強勢表現,讓人不得不注意這位「明星球員」,甚至從地方挺進中央,進一步主管全國文化政策的重責大任。

文化提問 馬打政績 蔡提政策 宋談理想 2011-12-16 中國時報

 史上頭一遭,三黨總統候選人昨天各自陳述文化政策並接受文化界代表提問。蔡英文事前充分準備,提出七大政策方向;宋楚瑜發言充滿理想,比較像異類的「文化」;原本預期處於挨打局面的馬英九,反應則出奇的快,面對尖銳提問及嗆聲均未閃躲。
 文化界提出的「考題」雖已事先公布,但提問人不時脫稿演出。由於活動設計上的限制,題目多卻聚焦分散,讓候選人真正回應的時間有限,無法充分闡述理念,不過這次總算讓文化議題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
 這項活動起因於國慶晚會《夢想家》引起的爭議,部分藝文界人士發起「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參與文化政策辯論。 昨天活動出場序為蔡英文、宋楚瑜與馬英九,時間各為一小時,每人以廿分鐘闡述文化政策,四十分鐘由文化界代表提問。
 蔡英文一開場即以《夢想家》意外促成各界對文化議題的重視,接著直指建國百年活動逃避監督,文建會已淪為文宣部,令人憂心。
 蔡英文表示,文化藝術必須是多元的,並且應該超越政治和經濟,必要時更需扮演社會批判角色。國家對文化事務和文化工作者,應該要扮演「擁護者、贊助者和庇護者」的三合一角色,政府不能踰越藝術與政治的界線,主動「生產」文化,或試圖指導干預。蔡英文並主動提出她反對興建太魯閣旋轉劇場、台中台灣塔等爭議性問題。
 宋楚瑜從「文化是什麼」談起,不斷引經據典,提到蔣經國在南投民間鄉遇到手持鐮刀的農夫,兩造快接近時,農夫放下手邊工具,再趨前向蔣經國致意,宋楚瑜認為這種禮儀就是一種文化。不過稍後馬上被鴻鴻嗆聲,認為這是不當的引喻。
 宋楚瑜強調,「教育是充電,文化是放電」,「文化部不應該只是發包中心,而是發電樞紐」,期許未來文化必須跟教育結合。
 馬英九在會中以數字強調過去的文化政績,如文建會預算從他未上任前的不到新台幣六十億元,逐年提升為到今年的九十三億元,明年文化部的預算則是一○一億元,跟執政前相比是倍增。
 馬英九希望讓文化創意產業在台灣生根發展,因此由行政部門編列文化創業基金,預算達一百億元,成立以來已支助十多個跟民間投資案,其中包括以九千萬投入電影《賽德克˙巴萊》等。
 馬英九也表示,為了將台灣文化推向國際,政府在美國紐約、洛杉磯、休士頓等地設立台灣書院,「不是要跟大陸的孔子學院打對台,而是希望宣揚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馬英九希望有更多機會與文化界對話,明年將召開全國性的文化論壇,提出重要主張,並廣納民間的意見。

文化藝術產業化 蔡:本末倒置 馬:兩者不衝突 2011-12-16 中國時報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卻引起文化界人士憂心,一味將文化經費的運用投在可產值化的文化創意產業,造成整個政府的文化政策與經費的傾斜,忽視了文化版圖最核心的創作力。
 蔡英文表示,當年民進黨提出推動文創產業,要經濟部推動文化性的產業發展,用意是文化以外的其他部會投入文化發展,而不是要以文化事務為核心業務的文建會轉為推動文化藝術產業化,這是本末倒置,她當選後會扭正這樣的情形。(楨:始作俑者之賴皮黨,如二兆雙星!另參本館:賴皮黨 五兆無星)
 宋楚瑜表示,政府應全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解決融資、通路及市場問題,特別是智慧財產的保護,只要不違法,政府就要代文化人想辦法。
 馬英九表示,外界批評文化經費完全投注在文創產業傾斜,忽略對創作者的照顧,「這不是事實」。他說,文化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兩者並不衝突,文建會的預算從他上任以來逐年遞增,顯見並未偏廢。

喜見政治與藝文對話溝通 2011-12-16 中國時報社論

 三位二○一二年的總統候選人首次面對了文化界。蔡英文表示,若當選會用「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來保護台灣古蹟;宋楚瑜則明確承諾若當選,文化預算會提高一倍;馬英九則強調,身為國家領導人,他會努力在不同的立場與價值之間尋求平衡。
 在文化、文創與文創產業間夾纏不清的文化政策,是台灣文化主管機關的困擾與困惑,文創或者文創產業並不如昨天提問會上部分提問人所以為的那麼「十惡不赦」,畢竟在今天的環境下,沒有市場的實際支持,很多文化藝術難以靠孤芳自賞活下去;部分提問對文創的指責與鄙視,或許也有未見公允之處。即使是最核心、純粹的藝術創作者,也需要收藏家的支持。
 但台灣主政者以「經濟效益」作為指標的心態和習慣,的確可能不完全適合於文化領域、甚至文創領域,需要提醒和調整;文化無法「市場化」的部分往往是最核心與最根本的,也是文化主事者要致力保護與促成的。如何在質化與量化間取得平衡,期許總統候選人能尋求到合理、妥適的方法。
回應
藝文人士天生背骨,看任何當政者都不對眼,而且不爽就嗆!政客對藝文人士和大老粗一視同仁,都很"重視"- 重視你手上那張選票。而且藝文人士向來好騙,丟兩顆桃就可殺三士,你以為政客真的會重視藝文人士? 別白痴了!還有藝文人士天生一盤散沙,相互輕視,除了自己,看誰都不順,意見總是矛盾對立,吵起來跟菜市場歐巴桑沒兩樣。所以嗆的再辣再大聲,總是被當成響屁,放過也就算了,有誰當成一回事,又有哪個政客鳥過你們了?
文化藝術創作者示範了一場相當缺乏創意和活力的提問會,這點,倒相當令人意外。=====如果會有什麼創意的提問, 才真的會相當令人意外.台灣這些文化人群體, 如果真有創意, 就不會幾十年來, 只有林懷民這些少數幾人搬得上國際舞台.還不是只會拉幫結派, 各立山頭? 這些文化人的心, 搞錢搞權比較重要, 創意算什麼東西?

 

 

台長: 阿楨
人氣(2,670) | 回應(4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古墓探秘》
此分類上一篇:《當藝術遇上經濟》

顯示全部41則回應

悠悠
台灣欠缺南韓全面性的整合
兩兆雙星除了技術面
成敗須看&quot服務業&quot
看了幾篇評論
是做如是解嗎
2007-04-17 17:54:40
阿楨
由今年台大畢業生比成大更受企業界歡迎
可看出老闆們也知單靠代工連南韓都拼不過了
知識經濟下的人才需要更多的跨學科整合和創意能力
2007-04-18 07:37:35
中國產業
2006-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分析及投資諮詢報告(上中下卷)
內容簡介:
   2004年,中國共有屬於文化產業的單位34.6萬個(其中法人單位31.8萬個),個體經營戶36.2萬戶,從業人員996萬人(其中個體從業人員 89萬人);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占中國全部從業人員(7.52億人)的1.3%,占城鎮從業人員(2.65億人)的3.8%。文化產業當年實現增加值 3440億元,占GDP的2.15%。屬於文化產業的法人單位共有資產1.83萬億元,個體經營戶共有固定資產235億元;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72萬 億元,其中個體經營戶收入426億元。
   2005年是文化體制改革的總結年,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進入利潤調整、完善、反思的階段。2005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較2004年增長幅度更大, 2005年全年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消費總量在8300億元以上,城鄉居民家庭文化消費總量在4150億元左右。2005年,中國電影故事片產量達到260 部,連續第3年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其中只有90多部在主流院線上映過,而觀眾真正能在主流電影院看到的只有30多部。同年,中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為20 億元,比上年增長33%。海外票房超過16.5億元人民幣,電視播映市場11.5億元,電影綜合收入共達48億元。2005年,國產影片共在國外和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舉辦了27次電影展;共選送263部次國產影片參加了101個國際電影節,其中有18部影片在24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32個獎項。 2005年,中國國產動畫實際生產數已突破4萬分鐘,超過1993年~2002年中國國產動畫片產量之和。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現東高西低的態勢。從文化產業單位數量、從業人員數和擁有資產的地區分佈看,東部地區分別占全部的66%、 69%和78%,遠高於中西部地區;從收入情況看,東部地區的營業收入占全部的82%,而中西部僅占18%;從實現的增加值看,東部占74%,中西部占 26%;從對GDP的貢獻看,東部地區實現的增加值占2.56%,中、西部地區分別為1.28%和1.35%。
   “十一五”期間,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一、文化產業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其增速將高於GDP的增長速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一是文化體制改革全面 展開並逐步深化,將會極大地釋放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給文化產業高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二是隨著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的文化需求將大幅度增 長,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空間巨大。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跨地區、跨行業經營成為發展趨勢,各個文化行業將會出現非均衡增長的局面。三、非公有經濟快速發展,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將逐步形成。
   本報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紹了文化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概念、分類,其次分析了國際、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概況,再次對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影視業、音像業、 出版業、旅遊業、動漫業等細分行業進行了詳細分析,再次分析了中國國內文化產業的競爭格局、國內重點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中國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情況和 重點文化產業企業的運營狀況,最後透徹的分析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政策、文化產業的投資特點及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您若想對文化產業有個系統的瞭解或者想 投資文化產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報告目錄
第一章 文化及文化創意產業
   1.1 文化產業的定義及分類
     1.1.1 文化產業的定義
     1.1.2 文化產業的分類
     1.1.3 文化產業的構成
   1.2 文化創意產業介紹
     1.2.1 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
     1.2.2 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
     1.2.3 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概念辨析
第二章 世界文化產業分析
………
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189wenhuachanye.htm
2007-07-29 09:57:08
扶不起的~
國產動畫電影 政府金援【經濟日報07.07.31何孟奎】

行政院會預計明(1)日通過「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條例草案」,可望仿照國片輔導機制,經濟部在國產動畫電影的創意雛形階段就給予補助;並明訂得透過補償或補助,指定電視台固定時數及時段播放國產動畫電影。

經濟部希望透過交通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新聞局等跨部會資源整合,全力建構電腦動畫及遊戲軟體的發展環境。每年將編列20億元的經費,專款用在獎助數位內容業者研究發展。

官員表示,國發基金和經濟部的補助款,將分開操作,前者將有200億元額度投資已成熟的數位內容產品,後者則鎖定初具創意雛形的產品給予研發補助。

行政院原定上周的一周一利多政策鎖定「加強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推動方案」,不過由於政院對融資部分還有意見,因而臨時在院會前撤案,改於本周推出。

官員說,國內數位遊戲與3D動畫產業雖為重點產業,但發展並不如預期,因此決定以訂定專法方式,扶植數位內容產業。該草案具體規範輔導與協助廠商發展措施,包括資金導入、人才培訓、技術提供、設備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

官員表示,銀行大多無法接受無形資產鑑價融資,條例明確建立「設定質押登記」機制,電腦動畫或數位遊戲等業者可以創作內容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只要業者與銀行透過鑑價機制,達成資產鑑價設質契約內容,即可向智財局辦理「著作權設質登記」。

政府設定的目標,是在2008年至少投資五家以上較大型動畫公司、十家以上小型公司,投資標的包括每年自製電視卡通動畫影集五至七部,約投入1.5億元;鎖定國際市場的動畫電影一至二部,投資規模約3億至15億元。

政府也將以優惠貸款、五年免稅等誘因吸引業者投資遊戲軟體與電影動畫,希望每年投資金額達250億元,推動電視動畫產業並帶動相關產業鏈,活絡台灣動畫內需市場,並進軍國際舞台,以期2011年相關產業產值達到6,000億元。
2007-08-01 10:13:06
版主回應
台灣/2010 第五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Cluster 「串」起數位新思維

 自 2006 創辦的《台北數位藝術節》(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今年已進入第五屆,以「Cluster 串」主題,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數位藝術中心(DAC)精心策劃,將從 11 月 26 日正式於「剝皮寮」開幕,並從即日起到 12 月 5 日同時於台北的四個主要場地:剝皮寮、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西門紅樓、台北歌德學院,如歲末嘉年華般熱鬧展開!
 本屆台北數位藝術節「Cluster 串」的策展理念為:串近你我之間的距離,串起數位時代新思維!為期十天的藝術節主軸活動,大致分成六大項目:數位藝術展覽、專家導覽、創作論壇、數位藝術工作坊、數位藝術表演、數位藝術評論獎頒獎及發表。今年的台北數位術節規模為歷年之冠,不僅參展作品件數看得出數位藝術的蓬勃發展,同時還有來自海外各地共18位的國外藝術家帶著作品來台共襄盛舉。各場展演內容及場地簡述如下:
……………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361075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夢想館」 科技與藝術結合的互動展館

在夢想館中,創作團隊網羅了台灣最優秀的藝術與設計團隊,包括有藝術家游文富、林俊廷、黃心健,知名繪本創作者幾米,國內數位藝術設計的頂尖單位:墨色國際、天工開物、青鳥新媒體藝術、故事巢,另外,更邀請華碩電腦Asus Design共同參與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國際盛會。
http://dreams.2010taipeiexpo.tw/ct.asp?xItem=323&CtNode=39&mp=1

從陳列到互動 展示科技,創造夢幻體驗

  隨著世博、花博議題發燒,帶動「展示科技」浮出檯面。在現有科技之中,發覺創意的無限可能,不僅要翻轉你與展示物的關係,更要帶動硬台灣,在世界舞台上展現軟實力!
  五月一日,上海埔東,來自全球的尖端技術與精彩創意,正準備奮力一戰!「世界博覽會就是一場技術、建築、設計的軍備競賽,」資策會創新應用所組長徐毓良如此形容。的確,世界各國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打造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國家館。
  這波科技與藝術掀起的熱潮,更將從上海一路蔓延至台灣。十一月開幕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當中,有一座融合科技與藝術的「夢想館」,即將端出五項世界第一的技術,並且以藝術表現的手法,帶領觀眾體驗前所未有的夢幻之旅。
  在世博、花博這兩大超級活動的帶動下,也讓跨領域整合的「展示科技」成為新的焦點。「藝術家希望從科技中挖掘新媒材,而理性的工程師則是想尋找貼近生活的呈現手法,」工研院創意中心特別助理,也是台北花博夢想館的製作人袁乃娟指出,在科技與藝術匯流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衝突,需要有人協調藝術家和工程師,最後才誕生整合展示科技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展示科技要為觀眾創造巨大的『驚奇效果』(Wow Effect)。」
……………
http://www.synnex.com.tw/Asp/ModelPage/ArticleDetail.aspx?ClassifyData=02387&ArticleCode=33&ArticleNo=20958

台北故宮數位藝術 北京放異彩 2010-11-20 中國時報 王銘義

 台北故宮教育展資處科長謝俊科說,他在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解說台北故宮的數位藝術作品時,曾向李長春說明兩岸故宮目前正在推動的「書畫影像系統合作」計畫,希望大陸方面能給予支持,李長春當場表示支持兩岸文化交流合作。
 台北故宮透過數位展演方式,讓典藏的唐人宮樂圖的宮廷仕女跨越時空,變成具有時尚感的現代樂團,譜出歡樂的《唐宮狂想曲》。
 最受北京觀眾喜愛的數位藝術展場,應屬台北故宮結合動漫與典藏國寶所拍攝的《國寶總動員》,透過故宮裡收藏的嬰兒枕、玉辟邪、玉鴨甦醒後,在博物院追逐翠玉白菜玉石上的螽斯,在台北故宮展開一場豐富的文化旅程。

數位藝術創作 國美館李文政個展【聯合晚報╱記者李政曄2010.11.23

台灣數位藝術創作者李文政,將於國美館360度環景創作計畫中發表最新創作「看見不見的海」。藝術家跳脫過去的平面影像思考,以360度沉浸式的環景思維,帶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官感受。運用想像力以及豐富動畫表現手法,呈現台灣這個環海島國超現實的現況。「看見不見的海」即日起至2011年2月20日,將於國美館竹林內廳展出。
2010-11-24 09:48:11
台灣失象
文化翻譯 讓創意產品起飛> 中國時報07.10.27 王乾任

 上周在世貿推出了「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會中展出近年來台灣投注於開發文化產業之企業的商品,看似為喊了五年的文化創意產業轉型,繳出了第一份成績單。僅就此次展出來看,毋寧仍是過往代工加工出口模式的翻版,只是展出的商品被冠上「文化創意」之名,然卻難見文化創意產業之實。
 所謂「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發展設計性強,具符號/價值之商品就算,而是這些商品所暗含的符號/象徵必須能夠承載設計國之既有文化特色/生活型態,並將之化為商品設計元素,再推向世界。
 就像法國義大利的高級名牌具備的貴族血統,北歐的民主是極簡設計風格,日本的和風卡哇伊等等,全都是從自家土地中的文化元素提煉出象徵符號,並將之灌注於所設計之產品。舉例來說,北歐和日本的無印良品發展的都是極簡風格,但從產品的設計來看,還是能分辨出兩者的差異。
 回過頭來看台灣近年所談的文化創意產業,光看民間投入的發展領域,或許我們有很多精美設計,在國際上也能獲得好評,但這些產品卻是沒有累積性的,無法群聚成「台灣意象」,而這一點,卻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備的條件。
 若真有意以文化創意產業做為台灣產業轉型的核心,就必須把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當作一個開放平台。當前各文化創意產業強國莫不從其自家文化/美學元素中提煉出可提供給世界市場選購、消費之產品,在推銷商品之餘,還向世界推銷了自家土地的文化/風情,進而帶動更大的錢流。舉例來說,當韓國向世界輸出戲劇時,也同時引發世人對韓國的好奇心,進而帶動韓國觀光。然而,台灣目 前除了故宮、琉璃工房等少數外,絕大多數產品,很難讓消費者一看便知是來自台灣。
 在全球化將外銷轉內銷(全球市場是一個大內需市場)的同時,李嘉圖當年所說的「比較利益法則」更顯重要。我們必須找出台灣獨一無二且世界樂於接納選購的文化元素,製成產品來銷售。
 再者,光會設計/製造產品還不夠,還必須懂得「翻譯」,這裡的翻譯,指的是「文化翻譯」,也就是說,將台灣所設計的文化產品,翻譯成所要銷售的市場所能懂的語言,告訴該地的消費者,這些文化產品為何值得購買?為何值得以如此高價購買?
 曾經在國際藝術市場上,賣出日本藝術家中最高單價藝術品的村上隆是靠著將日本特有的御宅族文化翻譯成歐美藝術市場所感興趣且能懂的語言,向擁有嚴密藝術評論體系的歐美市場推薦、介紹日本御宅族文化在世界藝術史中的重要性、突破性,進而替自己賺得名聲,一方面將日本特有的文化推向世界。同樣的,李安之所以能夠東西方電影市場通吃,正在於他是個懂得將東方文化翻譯成西方人所能懂的語言並將出的導演(甚至能以東方人之心、眼,找出西方脈絡下經典的意蘊,拍出西方人都叫好的電影,所以有了《理性與感性》、《斷背山》),所以能拍出《臥虎藏龍》、《色,戒》,名揚世界影壇。
 放眼台灣,必須靠培養大量的「文化翻譯」人才(實際執行則是辦展覽,成為策展人、經紀人、製作人)。台灣唯有能夠培養出兼通東西方文化,且了解西方文化評論體系運作邏輯者,才能將台灣所生產之文化產品,順利的推銷出去。(作者為文化工作者)
2007-10-27 08:47:41
版主回應
迪士尼管理權 中美暗較勁【世界日報 2011.04.10

上海迪士尼開建,外界一片叫好。而在歡聲笑語背後,一場爭奪話語權的暗戰仍在持續。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迪士尼以香港政府為大股東,占總股權53%,華特迪士尼則占47%,上海迪士尼當地市政府占57%,華特迪士尼則占43%,兩個樂園間最大分別在於日常管理營運權。
現時營運香港迪士尼的管理公司,由華特迪士尼全資持有,港府雖屬大股東,但對樂園業務及營運沒有「決定權」。上海迪士尼新成立的管理公司則屬合資性質,當地市政府占30%股權,即表示有權參與日常運作,亦可按比例分得管理費。
據報導,SARS過後,香港經濟一度蕭條,香港政府投入約90%資金,卻只爭得了57%股權。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陳允中表示,在當時的談判過程中,美國人一眼看穿了香港人急於求成的心態,而一心急於促成合作的香港政府不斷退讓,直至丟掉了自己的決定權。
按照當時約定,香港政府只能在門票收入中分成,而相關產品收益全歸迪士尼。由於遊客數量少,門票收入也少。時至今日,港府承受著來自立法會和社會輿論的沉重壓力。
報導指出,上海市政府在具體的操作模式上,如何盡可能降低經營風險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核心問題。
數據表明,在2010年迪士尼主題公園和度假區108億美元的收入中,有24億美元來自國際市場,三家海外店目前只有日本盈利,但在遭遇核輻射後,日本迪園的未來狀況可想而知。
上海迪士尼究竟採取何種模式運行?報導說,上海申迪集團有關人員未作正面回答,但表示「絕不會重蹈香港覆轍。」
報導說,昨天的開工典禮上, 華特迪士尼主席兼CEO羅伯特.艾格透露,上海迪士尼將與眾不同,「中國風」將首次闖入米老鼠的世界。預計上海迪士尼每年帶動的服務業和相關產值的經濟利益,將高達340億元。
上海市長韓正致辭表示,迪士尼是全球經典的都市旅遊產品,這一項目的開工建設將有助於提升上海旅遊的國際知名度。
2011-04-10 09:48:53
無憂
所謂「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發展設計性強,具符號/價值之商品就算,而是這些商品所暗含的符號/象徵必須能夠承載設計國之既有文化特色/生活型態,並將之化為商品設計元素,再推向世界。

回過頭來看台灣近年所談的文化創意產業,光看民間投入的發展領域,或許我們有很多精美設計,在國際上也能獲得好評,但這些產品卻是沒有累積性的,無法群聚成「台灣意象」,而這一點,卻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備的條件。


推這一篇
2007-10-27 10:38:41
版主回應
參考參考吧

社論-台灣文創競爭力落後的警訊2011-04-09 中國時報

 在兩岸的主要文創城市中,台灣城市的文創競爭力如何?據「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新近出爐的《二○一一年兩岸城市文創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主要城市的文創競爭力落後於大陸城市,台北市是台灣的第一名,但放在兩岸的三十六個受調查城市裡,竟然只得到了第五名,輸給了總排名第三的杭州與第四名的深圳。
 此外,馬政府意欲推動的「台灣書院」,因美國對其成立宗旨與運作模式有些疑慮,目前進度稍挫。儘管馬政府不希望外界拿「台灣書院」跟中國大陸的「孔子書院」相提並論,因為兩者的資源、規模與進程都有相當的距離,但無可諱言的,透過華語文的教學,將文化價值、生活美學等的軟實力、巧實力推廣到國際,兩岸書院的目標和方向是一樣的,名稱又都是「書院」,一比較,難免就有了高下之別。
 不同於政治的敏感,經濟的分工,同本同源的兩岸文化以及所孕育的文創產業,卻存在著不言可喻的競爭;大陸經濟成長後,關注文化與文創產業,鉅額投資、全力推動,一年當三年用、當五年用,進步飛快。但台灣總相信文化是一個涵養的過程,需要時間,自由的社會氛圍、多元的價值更是培育創意的搖籃,因此對台灣文創深懷信心。然而《二○一一年兩岸城市文創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台灣主要城市的排名與指標,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驚訝,因為這個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主要城市發展文創的成果,還不理想。
 此項調查報告以「兩力」模式為評估的兩大構面;兩力指的是城市的「文化硬實力」及「文化軟實力」,透過「兩力」加權運算,得到各城市「文化創意競爭力」的總指標。其中,城市文化硬實力包括基礎實力、財政實力、文創實力、產出實力等四力;文化軟實力包括文化支持度、文化內涵度、文化創造力、文化發展力等四力。
 三十六個城市文創競爭力的前四都是大陸的城市,第一名是上海,第二名是北京;台灣五都的排名,除台北市第五名,台中市第十一名,高雄市第十二名,新北市第十五名,台南市第十七名,另外,新竹市排名第二十一名。其中,台北市因文化支持度(第七)、文化內涵度(第六)分數不高,文化軟實力部分的排名甚至是第六名,落後於第五的蘇州;文化內涵度則輸給了廈門;台灣的其他城市也幾乎都是文化硬實力排名比軟實力更好。
 台灣在二○一○年一月份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五月份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專案辦公室」,八月份行政院通過文建會擬具的《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一旦通過,就可以設置類似「工研院」功能的「文研院」,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但《二○一一年兩岸城市文創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台灣文創競爭力最顯眼的是「文化消費實力」,這對長期自認擁有活潑充沛的自由與創意的台灣來說,恐怕並不符合台灣城市的自我期許吧。
 兩岸文創城市的調查,上海共獲得城市文創競爭力、文化軟實力、文化創造力及文化發展力等四個第一;北京則獲得文化硬實力及文化內涵度等兩項第一;文化支持度則由杭州奪冠。台北的文創競爭力總體排名輸給深圳,可能最讓台灣跌破眼鏡。畢竟,或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深圳還是個以工業生產見長的新興城市,甚至不少人的記憶還停留在「富士康十三跳」這種事情上,什麼時候開始,深圳已經是個文創競爭力優於台北的城市了呢?事實上,以平面設計與工業設計見長的深圳,在二○○八年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設計之都」,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大陸文創正迅速成長中: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已占北京市GDP的一二.六%,上海市政府未來五年將把文創產業占上海GDP的比重提升到一二%。馬總統的目標是將台灣文創產值占GDP的比率提高至六%,目前是三.二%,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台灣不努力是不行的。
留言
台灣本來就沒有什麼中華文化,台灣人其實自蔣介石軍閥被中國人民趕走後就保持了自卑感甚重的毛病,明明文化差了中國一大截,卻天天自我感覺良好,現在這個評比是完全由台灣人自己去評比才能得第五名,若是由海外公正人士來評比,恐怕台北市連前十名都沒有,台灣是不可能發展有意義或是大量的文創產業的。
台灣所保存的中華文化只有封建思想及迷信這點。真正好的中華文化,台灣是一項也沒有,中華民國當年就是封建保守,反動反改革,所以才被中國人民唾棄趕到台灣來,到現在台灣還在吹什麼中華文化,屁啦!台灣人連紅樓夢水滸傳三國志等等中國書都不讀了,連學校想放個四書當選修都遭到許多台灣人尤其是台倭的強烈反對,台灣哪來中華文化,成天只知道意淫自我感覺良好,
台湾流行文化队大陆影响远不如以前,台湾已经错过10年前的机会。现在如果不是中共为了政治需要吹捧台湾流行文化护着台湾流行文化,恐怕连一席之地都很难有。
2011-04-09 10:11:59
阿楨
張大春: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 PO文回應淡大生 2010-11-17 中國時報

 張大春在個人部落格貼出「答大學生──關於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一文,以「詐騙集團」、「惡性腫瘤」比喻他根本不承認存在的「文創產業」,他指出:「文創產業的來歷是一群寄生蟲般的人物……他們的興趣和職責就是媒合政商資源,看起來充其量不過就是一種兼領經紀人和營銷者身分的幫閒份子。」
 這篇文章的源由來自一名自稱淡江大學學生的留言,這位學生表示校內開設「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來自業界的老師,卻藉課堂為自己事業宣傳,因此質疑學界是否該應業界需要而改變學術方向。這位學生也轉貼在淡大任教的台灣文創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甫彥的演講文連結,希望張大春為他解釋這篇他「聽不懂的演講」。
 張大春的答覆火力全開。他表示,有一群沒有創作與研究能力的人,闖入出版、表演等傳統領域,虛構出「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創作者拉不下臉來談生意,就需要他們。他們生意談大了,就回過頭來指導創作者。創作者要是沒出息一點,就等著被這種人掌控、消費或淘汰。」而淡大設立的這種學程是「建築在臺灣集體幻覺上的一個單位」。他力勸大學生「不要浪費生命,趕快遠離這個學程。」
 張大春昨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不否認文化界應該要有好的出版業、優良的影視、健全的經紀人制度、充分的技術資源,但作家跟音樂家、舞蹈家跟畫家等跨界合作早已不知進行多少年,現在卻發明出「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名為鼓勵,其實卻是一個政府補助的名目。
 張大春說:「這個名詞是空泛的,就像『創意總監』這個詞也是空的一樣,我只是指出國王的新衣,以及台灣社會的虛幻與百無聊賴。」
 他認為文創產業是個空泛的名詞,更對於文創產業進入學院成了一門學程,直言是「學院的墮落,低級得要死」。
 他表示,一門學術必須在教育系統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才足以形成,但有的大學卻趕時髦,跟著語詞起舞,疊床架屋地搞出一套學院論述,「就像老鼠會一樣,不瞭解的人被騙進來,然後就繼續騙人,發展出一套論述,非常離譜。」
相關新聞
王榮文:作家特權就是可以亂講話
小檔案-今年1月 文創立法
淡大:課程多元 選修人數爆滿
王偉忠:不至於狗屁不通吧!
2010-11-17 10:19:10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閒置空間‧新造化》 藝術市場的虛實 《當藝術遇上經濟》 文化能公辦民營? 故宮想變新宮? <淺談博物館行銷> 不合時宜的憂思 《文化很好賺》 《博物館行銷策略》 故宮真的變新宮)

留言
充其質最多只能算是文化行銷, 但卻將它冠上文化創意.
台灣出一些,連自己都養不活吃不飽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很可笑的事
這個人常常說一些令人不解,聽不懂的東西
張大春是不是一個狗屁作家?
如果張大炮要批的是政商關係,就直接指明便罷。但如果把政府補助都算政商關係,那麼補助藝文活動又是哪回事呢?藝術創作的層次與格局有高低是沒錯,但有沒有市場,如何進入市場,能不能養活自己和更多的人又是另一回事。人間的善並不是孤獨的創作者就能獨攬和壟斷解釋權的,許許多多的中間環節,包括米麵茶碗湯湯水水的包裝者、說故事者、傳譯者和文案圖像設計者,他們所行之善恐怕都遠過於孤獨的創作者吧!
張先生真是不食人間煙火,大家也不過是為了賺錢,別把自己形容的太高級,把別人形容的這麼不入流,他們只是比你會鑽錢罷了
張大春一向有骨氣向公共資源說不,但所謂的政商關係的背後大約就是公共資源分配的問題。這又讓人不免聯想:這議題莫不又是一些「純藝文人」在和「非純藝文人」在爭奪公共資源?又或者,這一切無關乎資源,而無非是「誰才是文化盟主」的名份權位之爭?
張大春談論公共事物總是挾泥沙俱下,有耐心的人就耐心地從他的話裡披沙瀝金吧,反正他也總以萬斗泥中的一粒金沙自傲,不是嗎?
別光罵而無作為. 否則會被認為老狗技窮
張大春眼界停留在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的那種所謂"文人",應該有的刻板印象,他應該出國走走、見見世面,就知道文化創意產業是全世界所有現代化國家的共同趨勢,更是韓國為什麼能在近年快速崛起的關鍵因素。張大春,多充實自己吧,你不懂文創並不代表全台灣文化人都不懂文創,你落後這個時代已經太多了!
台灣本土市場太小了啦 !韓國、日本市場都比台灣大, 還能有效開拓亞洲市場 !
台灣文化人或自居「文化人」最大的迷思之一,就是只有創作和學術研究才是最高價值,對於產業如何形成、如何鍊結、甚至如何營生都一概漠視,而自限於邊緣,脫離產業生活。產業知識的缺乏至少產生了如下的弊病:教育目標與手段的扭曲、盲目的升學主義、社會新鮮人跌跌撞撞、相關部門決策、立法及執行等都脫離現實、文化人和知識人的批評不食人間煙火,終於使得社會發展更加艱辛。該是讓這些邊緣而高傲的發展多嚐一點人間味了。
它們「...媒合政商資源,看起來充其量不過就是一種兼領經紀人和營銷者身分的幫閒份子。」 說得好!只是,符合這個標準的還有社工和環保,張大爺要不要也給個說法?!
台灣文創產業有2種,一種創意十足,足以在世界上居領導地位,這種人根本不需要政府補助,另一種寄生文創,只靠政商關係以政府補助為生,讀者不見全國各地辦的活動,不管是鮪魚節,金魚節,還是什麼碗糕節,活動內容千篇一律,無聊當有趣,藍綠執政都一樣,因為這些傳播公司背後的老板都是同一批人,所以創意也就一抄再抄,根本發展不了地方特色,以這個觀點,台北花博算辦的不錯,錢雖花的多,至少創意十足,其他很多活動,錢雖然花的比較少,但無聊又沒意義,一年幾百場下來花的錢跟花博也差不多
鬼島 鬼媒體…每天不是 李李仁熬夜操陶子啦~ 就是 蕭薔倒立救老奶啦~ ㄚ不然就是 致中幹妮可啦~文化創意產業??? 俺就ㄧ個字… 呸 …
滿街 師父、上人、大師 和鬼法師啦~到處 鬼廟、鬼宮、鬼寺 和鬼道場啦~上至執政掌權者 下至平民百姓…人人 占星交鬼、算命卜卦、改名改姓改風水啦~
您說 這…這…是鬼島不? 文化創意產業??? 檳榔西施啦~ 跳電子三太子啦~ ㄚㄧ堆流氓 抬個鬼媽祖 說叫做…繞境啦~您說 這…這…垃圾不?
台灣有創意喔 真是大笑話,最大的創意就是孫文的三民主義,因為就是一堆屁話言的真該被打屁股
沒有當年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和革命,您哪想有今天的自由?當然,若您想當奴才,那就另當別論。
最有創意的就是民進黨的黨綱,還有口口聲聲說要獨立, 執政了8年也不敢獨立,因為就是一堆屁話!
2010-11-17 10:21:02
阿楨
聯合國:陸創意產品出口居冠2011-03-31 中央社

 聯合國在美國紐約當地時間30日發布「2010創意經濟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創意經濟產品出口已躍居世界第一。
 中新社報導,這份創意經濟報告由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和聯合國南南合作特設局共同編製。
 報告指出,2008年中國大陸創意經濟產品出口值達848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0.8%,相較於2002年的323億美元,6年間年增率達16.9%。
 相較而言,在創意經濟服務業出口方面,2008年中國大陸的出口值僅為約4億美元,未名列全球前10名,在發展中國家也僅名列第6,而當時美國以140億美元領先世界。
 根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2008年全球創意經濟出口總產值達到5920億美元,其中屬於商品出口的為4070億美元,屬於服務業的為1850億美元。
 創意經濟又稱創新經濟,通常包括手工藝品、時尚設計、電影與錄影、交互式互動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業、軟體及電腦資訊服務、電視和廣播等,還包括旅遊和體育等。
2011-03-31 12:25:50
版主回應
張小虹:台灣文化創意「出包」【聯合報╱張小虹 2011.04.25

最近又見一樁全球精品名牌到台灣打越洋官司,假扣押疑似的侵權商品。過去這類新聞大家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但此最新事件之所以與眾不同,乃在於牽動的焦點已不再是仿冒A貨山寨版,而是台灣最近幾年喊得漫天乍響的文化創意產業。
法國愛馬仕公司針對台灣嬌蕉國際生產的「嬌蕉包」,提出侵權官司訴訟,前者是歐洲的百年品牌,後者是台灣新興的「文創品牌」。以前國際名牌跨海打官司,總是來勢洶洶,台灣官員又懼又怕,深恐被列入保護智慧財產權不力的「特別三○一條款」(美國貿易黑名單)。
這次「法國」公司來台,首先是被質疑其享譽全球時尚舞台的柏金包外觀,未在台灣註冊登記;接著智財局官員表示,若是「詼諧式攀附」則不構成侵權,一切交由法官判定,一反往常的喊假就打,而有了轉圜,有了幽默,有了討論「仿冒侵權」與「文化創意」之間的灰色可疑地帶。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此次備受爭議的「嬌蕉包」,究竟有何文化創意可言?它的製作方式簡單,將高畫素相機拍下的皮包外觀,以「熱轉印」的方式輸出在白色帆布袋上即成,而其售價則不及柏金包的百分之一。但就當前的時尚邏輯而言,「嬌蕉包」比「柏金包」更「酷」更「炫」,乃是因為它同時結合了當前最炙手可熱的「環保」時尚與「反地位」(anti-status)時尚。
君不見幾年前一只寫著英文「我不是塑膠袋」的帆布環保包,賣到全球缺貨。君不見從二零年代香奈兒以降,所有打倒權貴階級品味的設計,都成為最新一波的時尚品味。嬌蕉包的「嬌」對上柏金包的「驕」,自是充滿頑皮淘氣又青春時髦的想像。
故此次「出包」的重點,不在「混淆」而在「諧擬」,顯然沒有人會混淆尊貴的皮革柏金包與留有白邊的嬌蕉帆布包,而嬌蕉包所承續的創意,直可上溯到超現實主義以假當真的「欺眼法」或普普藝術的圖像複製。
故嬌蕉包若有爭議,其爭議點不在「侵權仿冒」而在「創意抄襲」,其爭議點的參考座標不是柏金包,而在比嬌蕉包早一年問世的日本品牌TATA BABY帆布柏金包,也是比嬌蕉包晚一年問世的美國紐約品牌的TOGETHER包。前者將皮革改為帆布,更將原本柏金包的尺寸乾坤挪移,可視為此次柏金包創意諧擬的第一波,而台灣的嬌蕉包雖有樣學樣用帆布,但卻露出似有若無的白邊,成就了「欺眼法」的另類趣味;而紐約的帆布柏金包最沒創意,直接拷貝了台灣嬌蕉包的「欺眼法」,僅將提帶部份改為白色帆布。
但若嬌蕉包僅是出現在美術館的塗鴉或kuso藝術創作,或是出現在街頭運動的「文化反堵」,則少爭議,但嬌蕉包卻是出現在資本主義市場,以謀取商品利潤為前提,便涉及種種法律相關議題。但不論其是否違反商標法,或是否踩到公平交易法的「攀附他人商譽」,也不管法官最後的判決,此次「出包」事件最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反而是在如何面對文化創意無所迴避的「創造性挪用」,才有可能真正處理日後各種灰色可疑地帶層出不窮的爭議。(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另參本館:《數位內容》 販賣古典 臺灣時尚沙漠? 《著作權保護了誰》
2011-04-26 10:08:45
阿楨
文創競爭力 台北連杭州、深圳都輸【聯合報╱記者周美惠2011.03.31

兩岸城市文創競爭力超級比一比!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台北市的文創競爭力,敗給上海、北京、杭州、深圳。以「文創」自我期許的新北市排名第十五,也輸給台中和高雄。
這項首見針對兩岸城市文創競爭力進行的調查,由「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委請中原大學教授呂鴻德主持,以兩岸具有文化創意潛力的卅六個城市為研究對象,根據文化硬實力、文化軟實力,細分為八十個指標評估換算而得,並以問卷調查,共回收了一九一一份問卷,分別由台商、旅居大陸的老外及EMBA學生所屬的企業答覆。由於台商回覆的比率高達七成八,呂鴻德坦言,此一調查可視為「台商眼中的兩岸城市文創競爭力評比」,呈現台商從布局觀點評估的城市競爭力。
台灣文創界大老吳靜吉對調查的結果,反映出台北人的疑慮:至少台北市在「少數族群接納與包容」、「外來遊客接受與歡迎」等「多元價值」指標「應該是第一」,結果敗給深圳;在「居民勇於嘗試新鮮事物」方面也該「得第一」,「為什麼台北市沒得第一、二名?」綜合評比的排名落在上海、北京、杭州及深圳之後。
亞太文創協會理事長陳立恆坦言,這項調查的結果讓很多人嚇一大跳。「將受到很多城市的挑戰,」但凡事必須先起個頭,再求改進。大家不妨思考「台北市為何會輸給其他城市?」
呂鴻德指出,在七項衡量文創城市的構面中,上海共獲得城市文創競爭力、文化軟實力、文化創造力及文化發展力等四個第一;北京獲文化硬實力及文化內涵度等兩項第一;文化支持度則由杭州奪冠。至於台北最需要加強的是「產業化」。
台灣只有五座城市進入候選名單。除了台北市擠入前五名之外,台中、高雄、新北市、台南與新竹分別位居第十一、十二、十五、十七與廿一名。
分析獲選城市的獨特魅力,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指出,台北市的「文化消費能力」在卅六座城市當中居冠,新北市與台中市則以擁有充足的文創人才傲視群雄。
昨天出席的人還包括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等。
2011-04-26 10:10:10
版主回應
陸首次提出拓展文化消費市場 2011-10-27 旺報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全文,正式出爐,首次提出了擴大文化消費的概念,明確要「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這讓大陸的文化消費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鼓勵出版、商演
 中共公布的《決定》全文內容,特別值得注意的亮點是,首次提出了擴大文化消費的概念,明確要「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包括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合群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鼓勵出版適應群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
 擴大文化基金規模
 鼓勵網絡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同時有條件的地方要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文化消費提供適當補貼。
 《決定》還提出,將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規模,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同時在繼續執行文化體制改革配套政策方面,對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扶持政策執行期限再延長5年。
 大陸此輪文化體制改革始於2003年,改革前一階段的一大重點,即放在市場主體的培育上,將具有市場屬性的文化事業單位進行轉企改制。根據了解,全國非時政類報刊、國有院團等單位,都將在2012年全面完成轉企改制。
 民企擔心國進民退
 大量國字頭的大型文化企業進入市場,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民營企業造成衝擊。
 《決定》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要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在發展產業和繁榮市場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這樣的表述,讓部分人士擔心文化產業領域很可能出現「國進民退」,文化消費市場將增加的大餅民營企業有可能看得到但吃不到。還好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事實上有助於打破原有事業單位純粹的行政性壟斷。
 《決定》也提出「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這是對民營企業平等地位的強調,是一個好的信號。
 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
 而且,《決定》提到,至2020年的目標之一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
 《決定》也提出,在國家許可範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在投資核准、信用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和申請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決定》要求,營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和法制環境」、「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服務和管理,引導他們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這些表述若認真落實,都有利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
 但是大陸廣電等領域的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平台多由國有企業壟斷,同時政府執行具體政策時,也有可能在資源配置上更傾向於國有企業,民營文化企業若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是下一步改革更應解決的問題。

陸文化產業商機爆發 2011-10-27 旺報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公布,宣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設定2020年文化發展目標,增強國際話語權,並且首次提出拓展文化消費社會的概念。這也讓大陸興起一場文化產業資本遊戲,私募基金(PE)已颳起挖金旋風。截至目前,大陸文化產業基金將近50支,總金額已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輸血文化產業 陸銀行業頭大 2011-10-27 旺報

 在中共中央的一聲號令下,中國的文化產業融資難的問題,將可能因此受到解決。但缺乏專業、有效的擔保體系,卻是銀行業在中央政策力促下,面臨的一項新難題。
 浙江省的橫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文財說:「如果文化企業只求維持運營,當然不會有太多融資需求;一旦要加快發展,融資需求就會隨之而來」。
 去年底,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有入區企業382家,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人民幣,下同);到今年8月底,實驗區新增企業38家,實現營業收入27.93億元,同比增長61.98%。

限娛令發酵 央視吞大補丸 視頻網站獲益 2011-10-27 旺報

 醞釀了數月之後,大陸廣電總局終於正式下發「限娛令」,而其造成的後續效應已然顯現。由於綜藝節目被多重設限,預料各衛視台的電視劇製播產量將大幅增加;各電視台已紛紛力保王牌節目,全面著手調整節目設置;不在受限範圍內的大陸中央電視台,則儼然成為最大贏家。
2011-10-27 13:21:18
阿楨
中國創意品出口 世界第1 2011-10-01 工商時報

 經建會昨日指出,依聯合國2010年的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創意商品出口前三名依序為中國、美國及德國,中國創意商品出口占全球比重達20.8%,遙遙領先所有國家。
 經建會官員表示,所謂創意商品包括藝術工藝商品、視覺藝術、表演、出版、媒體及設計等,聯合國「2010年創意經濟報告書」指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商品及服務出口總值由2002年的2,670億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5,920億美元,平均年增率14%,其中商品類2008年出口值4,070億美元。
 在創意商品出口裡,全球前五名依序是中國、美國、德國、香港及義大利,但以中國出口848億美元居冠,占全球創意商品出口的五分之一,第二名的美國350億美元,僅占8.6%,第三名的德國344億美元,占8.5%。
 2002年的全球前三名依序是中國、香港、美國,從2002~2008年中國創意商品出口平均年增率為16.9%、美國13.3%、香港6.3%,德國14.7%。
 經建會表示,全球文創產業快速成長,依美國權威市調公司Price Waterhouse Coopers公布的全球娛樂媒體業報告,全球娛樂媒體市場規模將由2007年的1.6兆美元成長至2012年的2.2兆美元,其中,美國、日本以及英國高居市場規模前3名,中國排名第6,韓國排名第9,成長最速的則為中國(14.6%)以及加拿大(10.6%)。
 經建會官員表示,台灣文創產業還在萌芽階段,鑑於全球文化創意商品的需求逐年擴大,政府已透過國發基金出資100億元搭配12家文創創投公司進行投資,並由文建會成立專案辦公司協助業者,以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
2011-10-01 10:14:25
版主回應
 大陸央視除了CCTV1之外,其餘頻道都屬於專業性頻道,故不在34個受限制的上星綜合頻道(衛視)內。近年來,大陸各衛視娛樂節目求新求變,央視收視率被遠遠拋在身後,因此「限娛令」一度被指是大陸廣電總局為了護航央視而特設,如今陰謀論又再起,引來網友質疑:大陸廣電總局是怕沒人看CCTV了嗎?有分析認為,主打綜藝節目的央視三套,藉此機會重新奪回市場將指日可待。
 製作團隊轉戰網路
 除了央視,大陸土豆網、優酷等視頻(影片)網站,也是另一個大贏家。大陸各家視頻網站近年紛紛推出自製綜藝節目以及網路劇,有業內人士指出,網路自製節目限制較少,將吸引電視娛樂製作團隊轉戰網路,提高網路自製節目質量。
 另有分析,「限娛令」可能使網路平台成為港台藝人,尤其是主持人的聚集地,「已經有一些主持人與視頻網站開始談合作了,一方面是因為『限娛令』讓電視藝人的淘金路受限,另一方面也是因視頻網站現在對內容要求高了,競爭也越來越多了。」
 電視劇 充當救火隊
 目前,許多衛視填補綜藝節目空白的首選都是電視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認為,電視劇的價值將因此向上攀升。
 另外,雖還有2個月的緩衝期,但新辦的新聞、道德節目,短期收視率難以與娛樂節目並肩,可能衝擊廣告商的信心。
 湖南衛視 頻遭挖角
 由於「限娛令」早有風聲,部分衛視在年中就已經進行改版。以影響力最大的湖南衛視為首,各大主打娛樂類節目的衛視台,包括:江蘇衛視、安徽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等已採取應對之策,除了「力保王牌節目」,還同時「調整播出時段」、「停播部分節目」等。
 湖南衛視今年已先後進行兩次改版。6月把《非常靠譜》、《背後的故事》等節目挪到零點以後,還匆匆停播《給力星期天》、《舞動奇蹟》;9月又推出《那是我媽媽》和《把誰帶回家》兩檔勵志類節目。
 而明年1月起,湖南衛視在黃金時段,只會力保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
 由於娛樂節目大幅減縮,傳出湖南衛視很多娛樂節目製作團隊和主持人已被挖角,跳槽到山東衛視、貴州衛視等娛樂節目較少的其他衛視台。

相關新聞
大陸文化強國 搶國際話語權
向勇:決定具宣誓性及象徵意義
陸文化大發展 PE搶進淘金
楊毅:兩岸文創合作 未來空間更廣
網路謠言頻傳 陸官方展開懲處
陸省級限娛令 增新聞播出量
台灣藝人 低調避談限娛令
限娛令封殺台藝人?國台辦否認
《人民日報》點名批綜藝節目
網友罵:管太多、二次文革
2011-10-27 13:21:43
阿楨
「夢想家」標案 文建會移送檢調【聯合報2011.11.03(另參本館:《數位內容》 誰的跨年 誰的國慶?

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遭批圖利特定人士,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他昨天已要求政風室將全案移送檢調,民進黨質疑許多標案都以底價得標,是因廠商願意以底價承作,並非圖利。
盛治仁指出,民進黨一直質疑限制性招標,好像必有隱情;但限制性招標分指定和公開評選兩種,決標金額達六千萬的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就屬公開評選,招標前開說明會來了六家廠商,最後僅劇場協會願意投標。
盛治仁表示,該標案屬人力標,也就是要付出數百名演出及工作人員薪水等,吃力不討好,「我很感謝台灣技術劇場協會願意接案」;至於民進黨質疑許多標案都以底價得標,也是因廠商最後願意以底價承作,並非圖利。
「以大型晚會標準衡量,『夢想家』並不特別貴。」盛治仁說,高雄世運開閉幕式共花一點四億,台北聽奧花三點四億,去年底跨年晚會花兩億四至兩億六千萬間;以觀賞人數來說,「夢想家」除了現場兩萬多人,還有電視機前兩、三百萬人看。
盛治仁表示,藝文界向來覺得政府採購法綁手綁腳,如今夢想家卻又因採購法遭質疑,「採購法不鬆綁,將大大傷害藝文體制的發展」。

劇場專家:五千萬舞台演兩天 值得嗎【聯合報2011.11.03

「夢想家」啟用的六軌自動控制舞台,為國內劇場首見,是百老匯常見系統,為強調舞台變化效果、節省人力操作換景。表演工作坊表示,由於台中圓滿劇場腹地有限、無法藏人,設計團隊才會決定採用此控制系統。

賴聲川談「夢想家」 讓觀眾公評【聯合報2011.11.03

文建會昨天舉行記者會,會後公開賴聲川傳來的信件。賴聲川在信中表示,他兩年前接到國慶晚會創作邀約時,原本不願也不敢接受,因為他擔心「如此充滿可能爭議的日子,沒有夢想的空間。」
賴聲川說,後來他因為相信台灣價值,相信不論創作形式或內容都不會被干涉,才「決定去夢想」。「我曾經相信台灣是全世界做創作最好的地方,因為台灣的核心價值—自由、關懷、善良。我夢想台灣劇場能夠影響世界。」
賴聲川說,他「夢想不要做老套的『四海歡騰』類型的晚會,摧毀傳統;夢想做一個戲,超越政黨,用搖滾樂作為公約數」,最後誕生了「夢想家」。
至於民進黨質疑台灣技術劇場協會是「賴聲川人馬」,劇協秘書長林佳慧指出,協會所有常務理事皆經由會員選舉產生,成員幾乎包辦國內所有資深劇場技術工作者,絕無「人馬」之分。
2011-11-03 11:36:51
版主回應
女神卡卡的國王新衣【聯合報社論2012.05.18

女神卡卡來台開唱兩日,門票賣得有一點吃力,可見台北歌迷的反應還算是瘋狂中的淡定。相對而言,一只她喝過、寫著「為日本祈禱」的咖啡杯,日前在網路上以新台幣兩百餘萬元拍出;幾乎同時,韓國政府卻將她的演唱會打成「十八禁」,未成年者一律強制退票;印尼警方則揚言,已訂於六月三日舉行的演唱會「必須取消」。
  這些都是「卡卡現象」的魅惑與爭議。有人愛死她、有人討厭她,愛謗交纏,正是卡卡荒謬狂潮中的必然。
  這位出道不到四年、年收入已勝過藝壇大姐大歐普拉的女歌手,才剛滿廿六歲,已創下多項紀錄:拿下五座葛萊美獎、是首位在YouTube上MV瀏覽次數突破十億的藝人、是推特追隨者第一個突破兩千萬人的版主,那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追隨者也才排名第八。臉書上臉友數突破五千萬人,人口已經超越一個國家,卡卡當然是數位時代的巨星!
  女神魔力,在於她的打破框架、敢於標新立異。每一次出現在眾人目光之前,總要驚世駭俗,不論是妝扮或者音樂。她說:「我想做的不只是成為名人,我想要顛覆習以為常的一切。」
  她的每一次出場,都像是文化震撼,敲擊著這世上的既成規範。不論是穿上頒獎舞台的的生牛肉裝,或是由猛男抬著半透明卵狀物出場,或在MV中跨界修女、扮裝交歡,耍弄著十字架、倒粉紅色三角形的宗教與性別圖騰,衝撞信仰與性道德的禁忌。她的音樂及影像元素中,充滿著與世界的對撞,更充滿著對「正常」的挑釁。
  不過才四年前,卡卡還是個名叫史蒂芬妮的紐約女孩。紐約大學藝術學院以資優生身分收了她,卻在大二時輟學,與父親約定一年時間,在流行樂壇闖蕩。最後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史蒂芬妮再沒回到教室,這世界多了Lady Gaga。
  Lady Gaga,可直譯為「瘋癲淑女」。她將自己塑造成「離經叛道」與「正義使者」的合體,甚至將自己操作成「雌雄同體」,此種「解放」與「陰晦」的混搭,成為「卡卡商品」的最大賣點。至於台灣將Lady Gaga譯為「女神卡卡」,其實也可寫實地將「卡卡現象」喻為一種巫毒式的宗教。一位曾經在人生挫折時期吸過毒、當過脫衣舞孃的女子,如今卻儼然成了無數信眾的「人生導師」,建立起「天生如此,相信自己」的教義,使卡卡在她的「競技場」(她不稱舞台)上,大肆潑灑甘露水,販賣她的膚淺救贖。
  卡卡這個「文創產業」的奇蹟,巧妙地將兩個「救贖」組合在一起。救贖之一是那位大鼻子、矮個子的,有歌藝天賦的「史蒂芬妮」,用面具及奇裝異服的手法「隱藏自己」,「改裝自己」,卻宣示「相信自己」。救贖之二是被條條框框綑綁得透不過氣的大眾,寧願相信「無論你是誰,都是超級巨星」的卡卡催眠;當歌迷進入卡卡教堂,不但甘願成為卡卡的「小怪獸」,也公開釋放了自己心中的「小怪獸」。
  因此,卡卡陷入愛謗交纏。一方面,卡卡是美國音樂工業操作下,包裝華麗、行銷精準的產物,讓她每一次出場都是文化學者口中「精緻的驚恐」。因而有人質疑,這位充滿震撼感的流行天后,一旦褪去生肉、蛋殼,怪誕的包裝,究竟帶來什麼?她自稱是「音樂加戲劇」,批評者則指她「時尚掩過音樂」,甚至說她不過是譁眾取寵的丑角。
  但是,另一方面,「卡卡產業」如此狂賺海撈,也證實了在這「陷於人海,失去自我」的社會鐵律中,那些被「習以為常」所束縛的大眾,確實慕求一種「相信自我」的宗教。卡卡在她的「母獸宣言」裡為小怪獸打造「沒有偏見、沒有論斷,只有無止境的自由」的烏托邦;在這樣的結盟中,所有自認異類,及不願「習以為常」者,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安慰與救贖。
  卡卡的變裝,其實是「變造自己」,卻成了「相信自己」的代言者,這正是「商業宗教」的弔詭。有人說,卡卡是「衣不驚人死不休」,有人則說,看穿了其實只是「國王的新衣」;這類見仁見智的議論,又是「卡卡文創產業」的一大賣點。
  回應
  台灣有民主,任何傷風敗俗的,台灣人都喜歡!
  票不賣座 就 隨便唱唱! 算了吧! 大失所望! 還是 回家 去 搞怪吧!
  人類永遠都需要偶像,永遠都需要領袖,沒有這些人,人類就無法生存。這是經過千年人類專制訓養的後遺症。女神卡卡是個很認真的人,懂得在利用世界與人性的弱點替自己創造財富,希望他除了財富勝過歐普拉之外,善舉也能超越她。

另參本館:《人生的偶像崇拜》《劍橋流行音樂史》《數位內容》
2012-05-18 11:59:58
阿楨
只有補助一招?【聯合報 吳仁麟 2011.11.09

以「缺席」為名,艾未未的作品在台北展出,他自己也「缺席」未能來台。這次個展就像他的另一件創作,以當今時空為畫布,描繪出藝術家的憤怒與無奈。
與此同時,被視為「中國當代最貴的畫家」的張曉剛的作品也在台北展出。張曉剛作品在國際市場屢創新高,今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一張圖拍出了七千九百零六萬港幣的天價。在國際藝術市場,他已被視為大師級的藝術家。
這次在台展出的張曉剛作品,並非在藝術市場流通的知名畫作,而是他廿多歲的早年畫作。這些作品從未在市場上流通,也沒人能估量到底有多少身價。原來,這批畫作的持有人,是在大陸西南地區經營廿多年的台商。
艾未未及張曉剛等中國藝術家作品來台展出,其實也映照了台灣文創產業的困局。我們的文創產業長期靠政府的補助才得以苟延殘喘,長年以往反而只培養出一批討好官方體制的文創人。這些人民血汗錢養出來的「藝術創作」,恐怕連本地的消費者都不買帳,更遑論國際競爭力。
過去我們總是很阿Q地自我安慰說,台灣的「軟實力」遠優於中國。但透過國際市場的加持,中國的文化創意已慢慢成為台灣市場的強勢商品,不管在高端的藝術市場,或是大眾影視市場,台灣的文創產業顯然已經越來越失去了優勢。
而我們的文建會卻仍然只有一招:「補助」。

艾未未狠批奧運會和張藝謀 2008-9-21 加拿大新聞商業網

藝術家艾未未拒絕出席開幕式,拒絕出現在他參與設計的“鳥巢”之中,並以與奧運會有關聯而感到恥辱。
對北京奧運會,他說:“這次的奧運會是最政治化的奧運會。一個極權國家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但是唯獨不能激起全民的真正的歡樂。”
對于張藝謀,他說:“他就是一個投機者,一個完全沒有靈魂的人。完全不懂得什麽叫是非,什麽叫最基本的藝術職業工作者對藝術的尊重,和對人的基本品質、倫理道德的尊重。他崇尚權力,做著一些令人作嘔的事情。”
對于開幕式,他說:“這是一個經典的僞傳統文化廢品回收站;一個褻瀆自由精神、虛情假意的視覺垃圾場;趣味低級的資訊污染;帝王意識借屍還魂的雜耍;終極版的集權文化的樣板;精神淪陷的百科全書。”
http://newnews.ca/?action-viewnews-itemid-9314
2011-11-09 11:24:18
版主回應
南方朔觀點-亂燒錢沒藝術 文化大承包商可休矣 2011-11-08 中時

 近年來,台灣出現了一個夭壽(妖獸)的文化概念,那就是「文化創業產業」。這個不清不楚的概念,對喜歡搞做秀、進行壯觀或表演宣傳的政治人物乃是一大啟發,於是各種壯觀、奢華有如現代版大型雜技表演的文宣活動遂告不斷,一些新型態的文化表演承包商遂靠著政治關係而崛起。一個表演燒掉兩個億,開次會就每人發兩萬元。現在已不是「台灣錢淹腳目」,而是台灣錢已多得淹到某些承包商的腦袋了。
 如此不把納稅人錢當錢花的大手筆,真的讓台灣更有文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文化藝術活動必須是人文啟蒙價值的體現,而台灣只談一個表演的鋼絲掛多高,空中噴水及煙火如何,舞台搭得如何壯觀等,這種表演已和早年的雜技團並無兩樣。如果我厚起臉皮也去承包,我一定出動直昇機拉起一千公尺鋼絲,在空中搞出個立體大舞台,加上聲光化電和千人自天而降跳蹌滾,這是百年所僅見,就這一招就足可要價十個億,台灣更可透過宣傳而揚名國際。問題是搞文化藝術為名的表演,錢可以這樣胡天胡地的亂燒嗎?這樣的燒錢對得起台灣的老百姓嗎?
 世界上可沒有一個國家是這樣搞文化宣傳表演的,唯一的例外乃是中國大陸。大陸過去蹉跎了幾十年,它的國家缺乏了新的國家神話,也缺乏新的節慶傳統,在這個百廢待舉的時刻,它現在大國崛起,人民幣多到用不完,於是燒錢搞文化表演活動遂應運而生。別國辦奧運就是個運動會,但中國的奧運卻負有國家表演,宣揚大國崛起和盛世到來的責任。由於它的表演活動具有這些責任,於是像張藝謀這種具有「表演活動總管」身分的文化承包商遂告出現。一場奧運開幕式的表演,被搞成超級雜技團及燒錢不計其數的舞台科技秀。打著「表演活動總管」的身分,張藝謀又到大陸每個名勝地區搞甚麼「西湖印象」、「武夷山印象」這種千篇一律的表演秀,它是一種燒錢堆出來的科技和人海雜技表演,壯觀有餘,就是少了藝術。如果這代表盛世,所謂的盛世也不過爾爾。這種燒錢的表演活動可以燒出超豪華歌劇,可以燒出佈景道具皆金光閃閃的電影,但除了金錢味之外,它卻沒有了藝術味!
 大陸的那種文化承包商亂燒大陸錢,燒出一些爛表演和爛電影。有次習近平被記者訪問,他就說「我看不懂《滿城盡帶黃金甲》,反而是像《溫馨接送情》這種低成本電影讓我感動。」但搞文化表演活動的人,搞了一輩子苦哈哈,他們衷心都羨慕張藝謀們那種成為文化承包商的燒錢特權。於是在兩岸互動,相互學習的過程,台灣遂出現了「台灣的張藝謀們」那個正版的張藝謀,動輒可燒幾億或幾十億人民幣,小號的台灣分身也如法炮製,但才燒到台幣兩億多,那種官藝勾結,浪費人民納稅錢的非法本質即已遮蓋不住。由大小張藝謀們不同的命運,顯示出台灣在抵擋腐敗上,畢竟還是比大陸好了太多。
 藝文人也是人,也愛錢,這不是罪,但愛錢就請規規矩矩去賺,絕對不能以黑箱方式從政府那裡去刮取納稅人的錢。今天的台灣,表演界有所謂的「四大金剛」,他們是台灣的張藝謀們,官方的宣傳表演錢都是他們在包辦,藝文人變成了官藝勾結的文化承包商,這是藝術的墮落。而政府也要自我反省,政府必須以政績去爭取民心,用金錢去籠絡一些文化承包商,燒愈多錢搞宣傳性的表演,必然愈會燒掉人民的信心。政府的錢都是納稅人的辛苦錢,誰都沒有資格去浪費,藝文人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談人文價值嗎?官商勾結、私相授受、浪費公帑,可不在人文價值內,一個節目燒掉兩億多,他們那種雜技秀式的表演,其實根本沒這個價值。為了宣傳表演這樣亂花錢,還不如在老農津貼、學童的牛奶補助及弱勢的原住民身上多做一點照顧。台灣的那些大尾的文化承包商可以休矣!
 留言:
政府文建經費是立法院同意專款專用,不能拿去當教育社福經費。盛治仁已將承辦廠商請款支出憑證送交檢調查核有無違造文書及單價不合理!還須為文亂批?文建會不懂見人見智+文人相輕之藝術。
藝術是很抽象、艱深的,不是你這個老南人所能瞭解的!

另參本館:《張藝謀神話的終結》 誰的國慶?北京奧運 反北京奧運 臺灣奧運症瘊群 高雄世運症瘊群 中共為何反維權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身體與行為藝術》 真有哈臺族?別再比較兩岸了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2011-11-09 11:35:47
阿楨
不要抹黑林懷民【聯合報黑白集 2010.10.25

邱議瑩說,那場晚會(她咬定是花博晚會)請來爆破藝術家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是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然而,邱議瑩若知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即必然會在同一名單上得知林懷民是總顧問;她質疑蔡國強,其實就是抹黑林懷民。林懷民豈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才邀他共襄盛舉?
 高雄世運的朱宗慶,臺北聽奧的賴聲川,及百年跨年晚會的林懷民,由這些本土大師主持國家盛典,一方面是他們為社會效力,一方面是國家提供他們歷練的舞臺,另一方面亦因他們的人格形象均佳,可獲社會信任。但是,即使是林懷民,現在一樣也被民進黨拖進政治糞坑裡,這是何等驚悚恐怖的場面?
 賴聲川義務主持聽奧晚會,卻被抹黑成獲得暴利,花博以五百元標出保活六個月的五盆空心菜被抹黑成貪汙,蔡國強如此國際名家只因是「總統女兒的老闆」就被抹黑,綠建築大師張清華的花博新生三館也慘遭汙名化,現在民進黨難道連林懷民也不肯放過?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2011-11-09 11:48:14
版主回應
參觀人數的迷思2010-08-28 中時短評

 重量級藝術家陳界仁炮轟台北市立美術館「徹底票房化、商業化」、「失去美術館應有的功能」,話說得很重,也說出了很多美術界人士的心聲。擁有豐沛資源的北美館,應該在提升台灣文化自信上做出更多努力,不能再沈溺於媚俗的國際展覽與參觀人數了。
 北美館近年汲汲於舉辦皮克斯、蔡國強等國際性展覽,的確帶來了非常可觀的參觀人潮。表面上看起來,能夠有這麼多民眾走進美術館、培養藝術氣息,應該是件好事,北美館應該獲得很多掌聲才對。但是,北美館的策展方向卻招致兩極評價。去年獲得國家文藝獎桂冠的陳界仁,這次利用在北美館展出的機會宣布「告別北美館」,就是來自圈內人批評聲浪的最強烈表現。
 陳界仁痛心提問:「廿多年來,北美館培養出哪幾位可以端上國際檯面的策展人?建立多少台灣藝術家的資料庫和深度研究?」他更不客氣指出:「『皮克斯』即使在鐵皮屋展出,也會有四十萬的參觀人潮。美術館不能一味媚俗,需要耐心與長時間溝通」。
 北美館對於「國際文化加盟店」的抨擊一定感到委屈,但陳界仁念茲在茲的「從在地經驗生產出在地的知識與論述」,確實是北美館近年被認為不足之處。
 這種質疑或許刺耳,但何妨再深思檢討一下,別再被參觀人數沖昏頭了 。

留言和迴響
陳界仁應深思在地藝術何以不受在地人歡迎?自己作品差,還怪別人不捧場!。(楨:凡夫看不懂也不愛看的後現代錄影裝置藝術啦!另參本館:《 《當藝術遇上經濟》)
台灣的悲哀-台灣人自己沒本錢,卻要強出頭.原來是一群惡霸,打著台灣名號,欺騙壓榨台灣百姓.
陳界仁算得上是重量級藝術家?太抬舉他了吧!有本事就跳上國際舞台參展啊?如果陳某的東西上的了抬面,能吸引觀眾,早就被搶著參展了,真是酸葡萄心裡。而沒水準的更是寫短評的記者。(楨:終時短評一貫的霉體毒手啦!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回應陳界仁北美館:吸引人潮 是培養藝文第一步2010-08-28 中時

 台灣藝術家陳界仁日前批評台北市立美術館近年展覽過度商業化,且殆忽在地藝術知識生產之責,昨日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北美館代館長陳文玲召開記者會,回應陳界仁的質疑。謝小韞表示,北美館是綜合性美術館,以培養藝文愛好者為主;不過,台灣視覺藝術資源不足,她已向市府提出設立第二美術館的可能性。
 謝小韞並表示,北美館培養國內藝術家與策展人不遺餘力,包括每年以新台幣四千萬的典藏預算購買國內藝術家作品,去年還撥款給包括陳界仁在內的多名策展人和藝術家,前去參觀威尼斯雙年展,「北美館對於現在檯面上策展人和包括陳界仁在內藝術家成就是有貢獻的,現卻被一筆抹殺。」
 代館長陳文玲指出,北美館的義務是培養藝文愛好人口,「吸引人潮是第一步,再來就是教育推廣。」她說去年參觀人數有一一五萬,是二○○八年的三倍。「美術人口的培養需要階段性的作法,吸引他們到美術館看原作是第一步。」
 陳文玲以《藝術家雜誌》策畫「二○○九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活動中,北美館推出的「皮克斯動畫廿年」、「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蔡國強泡美術館」和「生命之渺:方力鈞創作廿五年」與「叛離異象:後台北畫派」一舉囊括前五名,證明美術界人士也持肯定的態度。
 陳界仁提出告別北美館的聲明,館方表示尊重。對於館方的反駁,陳界仁不表回應。
2011-11-09 11:49:20
阿楨
賴聲川談「夢想家」 讓觀眾公評【聯合報2011.11.03

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引起質疑,該劇創意總監賴聲川昨天打破多日沉默,首次發表公開信。他在信中強調自己「相信台灣自由創作的空氣」,才決定接下晚會重任;該劇結果如何,「留給兩百萬位電視機前面及現場觀看的朋友評論」。

誰的夢想家? 藝文界批判國慶歌舞劇2011-10-17 台灣醒報

建國百年搖滾劇《夢想家》,最近被表演藝術評論家鴻鴻、林采韻批評的體無完膚。《夢想家》原是為建國百年慶生,重新詮釋辛亥革命歷史,但台大戲劇系教授紀蔚然,今天投書報端感慨的表示,不管從秀場、政治宣傳或藝術角度來看,耗資2億的《夢想家》都慘不忍睹。
導演鴻鴻在表演藝術評論台撰文表示:以兩個時代對夢想的追求為主軸,對「建國百年」的歷史難脫避重就輕之嫌。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建國革命在中國、而百年國慶卻在台灣?不去面對這個問題,也就無法避免「台灣」在劇中完全失焦的結果。《夢想家》當中對革命、藝術、乃至夢想的詮釋,都不只是簡化、而是膚淺與偏差,他嘆說:「我以為這已不僅是藝術的問題了。」

《夢想家》的三點可取之處

第一,它的創新性。以往的國慶晚會是什麼模樣,相信我們都看夠了;歌星輪番上陣唱幾首應景的歌,然後「普天同慶、四海聯歡」一番,形式上很像中國大陸的央視春晚但又遠不及人家精彩。
第二,它的劇場性。我們都知道劇場是小眾的,而劇場工作者的努力與成果亦不易被外界看見,但這回,政府等於搭了一個使表演藝術家得以施展身手的舞台,同時透過電視轉播,讓一般民眾得以看見來自於戲劇、音樂、舞蹈等各界的合作與成績。成績的好或壞,是仁智互見的,但至少它是一次面對群眾的好機會。我和賴聲川既沒有交情更沒有恩情,也不是表坊的粉絲,只想為他近來的飽受譏評說幾句公道話。大家不妨想一想,以賴聲川和表坊的名氣,他需要藉國慶晚會來拉抬自我、替表坊造勢嗎?以賴聲川的財力,他需要為了一百二十萬的人事費便下海接這個吃力不討好的case嗎?
第三,它的年輕化。回想一下,《夢想家》裡有多少演員你能叫得出名字?它沒有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相反地,它的每一張臉都很年輕。對賴聲川而言,如果真的要去請那些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會很困難嗎?不,一點也不困難。
http://blog.roodo.com/warmup/archives/17786111.html
2011-11-10 11:17:15
版主回應
抹黑「夢想家」花博的翻版 四問蔡英文【聯合報2011.11.10

對國慶晚會夢想家的質疑,過去的說明在選舉操作下無法讓事實浮現。去年,看過同樣的人對花博的指控。本周,自己體會什麼叫作抄家滅族式的鬥爭。例如「賴聲川三千九百萬創意標,拿來做四首歌」,就是近期民進黨記者會的基調。此創意設計標實報實銷,實際花費約兩千八百萬,內含音樂及影像設計和製作費共約六百萬,其餘兩千兩百萬是所有導演及設計團隊約八十人的費用(如舞蹈、燈光、舞台、道具、攝影等),以及行政、交通、住宿的支出。其中賴聲川的總導演費用,為一百二十萬。
 藝文界及觀眾對該劇的評價,藝術家和文建會要虛心聆聽檢討。但一個演出好不好看,跟有沒有必要辦、過程有沒有浪費或貪瀆,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藝文界長期資源不足,文建會也一直積極爭取。今年支援補助表演藝術經費是五點八億,比四年前二點一億成長兩倍多,還是遠不敷實際需求。因此我們完全尊重也接受藝文界對個案花費過多的不滿。建百數百個活動中,去年底跨年慶典和今年國慶晚會是最大型的兩場戶外演出,跟室內藝文表演的規模經費無法相比。
 但國家在政策上是否應該辦理大型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效益如何?則是另外一個嚴肅課題。近年來的高雄世運(約一百卅億、十一天)、台北聽奧(約五十六億、十一天)、花博(約一百四十億、六個月),以及建國百年(約十八億、一年)等大型活動,其內容及行銷轉播等經費,都可加以比較。國家辦理大型活動呈現整體軟實力,也讓參與者累積寶貴經驗。但對個別體育或藝文人來說,這些天價經費確實能夠幫助許多計劃。
 在司法的部分,民進黨迄今對夢想家所有圖利、貪瀆等指控,都已被事實駁斥,但基於選舉考量,其發言人群還是繼續抹黑。簡單地說,花博和台灣燈會都與我無關;將標案拆成十三個是為了不讓一個統包商指定合作廠商,而要透過公開程序分別招標產生,這是為更嚴格的監督,而不是規避;招標底價和決標價格相同是因為廠商議價時願以底價承作,並非巧合或弊案;十一個國慶晚會的設備得標廠商中,有八個不是聽奧的得標廠商。這些廠商我都不認識,也皆非表坊前員工,標案金額最高的舞台廠商也已發表公開信痛斥烏龍爆料。這些清楚且易查證的事實,在一連串的抹黑中被掩蓋。這也是為何文建會在第一時間就自行移送檢調,相信終能讓事實浮現。
 蔡英文主席日前表示,她嘗試改變台灣選舉文化,不一定要恩怨情仇、也不用每天指著對方罵。這些話真是說到大家的心坎,但是對照其發言人群在國慶晚會一案中的扭曲抹黑手法,有幾個問題想就教於蔡主席。

第一、您能否請貴黨發言人至少清查整理上述的不實指控加以說明澄清,以行動真正建立新的選舉文化?
第二、賴聲川的一百二十萬費用,您認為是否過高?如果司法證實有弊,貴黨揭弊有功。如果調查結果證實是抹黑,您建議要如何回復由貴黨發言人所詆毀的相關人士名譽?
第三、您在政策上支不支持藝文採購規範鬆綁,還是要比照工程採購?
第四、您是否要宣示未來只要普遍性補助無法滿足需求,就不爭取或辦理大型活動?
2011-11-10 11:29:58
阿楨
(楨:呆歹彎一群見不得人好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 馬文化政策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劇場筆記》 誰的國慶? 誰的跨年 2012大選
本館文化邏輯如下:
1.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部皆應廢!
2.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流氓,而應依藝術/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2011-11-19 中時

 賴聲川目前人在大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寶島一村》,昨天下午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布下台的同時,賴聲川剛貼了文談到劇團瀋陽演出大受歡迎,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相對於他在台灣拿納稅人的錢,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盛會,讓當初尊重創作自由的政務官倉皇下台,卻滑溜溜地晾在一旁,宛如路人甲,著實讓人看傻了眼。
 盛治仁如此情義相挺,賴聲川徹頭徹尾像忍者龜一般,僅委託劇團經理說自己「不碰預算、只管創作」,或發布一封形同打空拳的公開信,不針對外界疑慮加以說明,而是牽扯已逝作曲人陳志遠,末了還來上一句「台灣要加油!」
 即使盛治仁最後落得被高層示意辭官,難堪至此,賴聲川還是不願出面說明,照例透過妻子發言,將爭議導向大選政治,試圖脫身。
留言:
「夢想家」2夜2億燒掉的豈止是盛治仁的官帽?藝文界被操弄成這樣的反應,損失的只有盛治仁?藝文活動本來就是要燒錢的,過去政府單位對這方面是比較小氣,老農津貼有選票而且區塊非常清楚,所以每逢選舉就成了要脅的籌碼,連排富都不必了!藝文界就不同啦,有明顯的區塊而且各懷鬼胎,人人都想多分一點,人人都妒嫉別人多分了一點,現在好啦!以後的文建會可好幹啦!管你是聖賢才智貧庸愚劣,通通一樣多,沒人再爭啦!藝文界?活該啊!

丁乃竺:選後說明 檢調資料解夢 2011-11-19 中國時報    

 丁乃竺表示,整個團隊承受很多壓力與誤解,賴聲川會選擇沈默,並非心虛,「因為現在台灣一碰到選舉期間講什麼都會被過度解讀或引發更多誤會。」加上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外界提出的輿論批評,「讓我們感覺沒有人願意溝通、傾聽我們,感覺說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我們也是背負很大的委屈與勇氣選擇沈默。相信在選後,等我們說明白,大家也能明白的。」
 此外,對於賴聲川聲稱「不管預算」遭到議論一事,丁乃竺說:「請同情一位一直專心創作的藝術家吧,他不是不管,是真的不懂,所以劇團內部才需要分工啊。」
2011-11-20 11:41:46
版主回應
台灣藝文界(的廢物/流氓):李仁芳接文建會主委 是瞧不起這個專業2011-11-19台灣英文新聞(楨:自由報系!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對於代理主委李仁芳,不少藝文工作者都抱質疑態度,指李從企管學界出身,有著學者的「傲慢」,他是因應馬的競選政見文化創意產業而來文建會,但他對文化更不理解。張鐵志表示,主委繼任人選將是他們監督重點。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李仁芳是非文化出身,這種任命思維根本就是瞧不起這個專業,且「盛治仁下台未對其他訴求作說明,看不到馬團隊真正的反省。」

曾志朗救得了火?藝文界疑慮多 2011-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緊急指派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文建會主委,藝文界褒貶不一,普遍而言疑慮多於支持,除了曾志朗所學並非藝文專業,懷疑他對台灣藝文環境現況了解不多。
 在眾多疑慮聲浪中,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對曾志朗的出任予以肯定,「曾志朗很好,他當過教育部長,歷練夠、能明白文化薪傳和教育養成的關係。

重振形象 藍3部曲轉守為攻 2011-11-19 中時

 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之際,馬英九高舉著亮眼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挨打一個月的泥淖中掙扎站起。這是國民黨重擺陣式的第一步。以公布不分區名單做為起手式,國民黨先擦亮訴求清新改革的旗幟;緊接著的老農津貼大逆轉,以「打不贏就加入」的戰術,為國民黨止血。
 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這波戰略的關鍵,則是以盛治仁請辭獲准為開場的「部隊重整」,搭配不分區名單進行內閣人事調整,並強化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形象,藉此重塑行政團隊,進入作戰狀態。

藝文界:開始檢討文化政策 2011-11-19 中國時報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推動,發起人包括鴻鴻、作家張鐵志、策展人徐文瑞、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等人。
 在活動網頁上,有人雖然加入連署,但也表示並不全然贊同連署內容,因此也不斷出現新的意見訴求及進行辯論。    
回應
現在是要限縮文化產業的補助是嗎? 奇怪,文化事業受補助,非文化圈的人認為文化補助浪費就算了,文化圈內人居然也在鬥爭被補助多的,沒想過藉此來整體提高文化補助的水平? 像極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我沒錢也要讓你沒錢,卻不是你有錢我也要跟著有錢?...
相關新聞
盛治仁下台 藝文界搶文化預算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
【連署宣言】
這些年來,政府的文化政策一貫偏重硬體建設,更越來越走向煙火式、節慶式的空洞活動,「瘋園區、飆節慶」以人潮表象替代文化紮根,缺乏國家長遠文化發展的認真思考。這表現在越來昂貴的煙火秀、美術館以參展人數作為主要標準。「建國百年活動」將這個邏輯發揮到淋漓盡致,《夢想家》更淪為只是一場超級昂貴的政治秀,缺乏深層的藝術價值。
再者,過去十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讓市場產值成為衡量藝術價值與公共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文化政策逐漸從創造力培植轉變為以人數和產值取向為主要目的。
我們對台灣文化政策提出九大要求:
1. 要求現任主委下台
2. 要求文化預算提升至4%
3. 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
4. 要求補助正常化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8. 要求暫停並全面檢討所有文化園區發包案/文創院的組織與功能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http://renewtwculture.blogspot.com/

楊照:避菁英、品味唯恐不及的選戰2011.11.19聯合報 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台灣的選舉,持續朝著更加「民粹」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清楚的事實。最能夠顯現這項事實的,弔詭地,正就在於今年選舉中很少見到「民粹」兩個字,很少聽到對於「民粹」的批評。
別迷信菁英,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不是壞事。不過選舉選到這樣迴避菁英唯恐不及,顯然也不是什麼健康的好事。
第二樁可惜的,是如此全面擁抱「民粹」,必然敗壞社會的基本文化品味,並且壓縮文化藝術精緻發展的空間。「夢想家」事件最根本的肇因,其實就在品味,主事者以為有大型活動,讓很多人可以參與熱鬧,就可以合理化兩億多的預算,背後是再「民粹」不過的邏輯,並且先入為主覺得只要在「民粹」邏輯上站得住腳,藝文界的菁英意見、品味批判就不足為恤。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賴劇叫好叫座雅俗共賞,反之者自己叫爽而已!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2011-11-20 11:45:26
阿楨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廖凰玎】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楨:那全球博物館館藏皆然了?另參本館:《著作權保護了誰》 《數位海盜的正義》 故宮真的變新宮)。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2011-11-25 10:06:38
版主回應
 最近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其中所質疑以市場產值、人數等取向為主要目的文化政策。從以下事例可說明這樣的質疑,非空穴來風:一、將原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列為產業政策一環,要打造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二、漠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關於「擴大社教功能」規定。三、以立法方式,鼓勵、強調、施行「故宮複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二十一條公有文化創意資產出租、授權的規定,可說是把「公共所有」的國寶數位圖檔,拿來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侵蝕「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目的與「公共所有」範疇。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夢想家危機 文化發展轉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由於《夢想家》事件,藝文界終於發聲了。他們提出了九點要求,是多少年來少見的動作。盛主委在他們的壓力下辭職了。可見在大選的前夕,文化界雖為弱勢,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
 我認真的讀了他們的九點要求,整體的感覺是正面的(楨:正面?那怎會困惑?漢太鄉愿了!)。有很多意見是文化界積壓多年的心聲,與現政府的政策無關。比如文建會對藝文的補助政策,各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式,過分重視一時的票房價值等等,都是自文建會成立以來,延續至今,繼續執行的政策。文化行政機關與其他政府單位一樣,常常因預算與人事的連續性,不加思索的承繼一些常態性作業。由於主事者沒有明確的施政理念,這些早就應該徹底檢討的工作,卻一直持續下去。文化界人士只是搖頭嘆息,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濟於事。
 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也看到一些藝文界的困惑。他們提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受全民監督。這表示他們感覺政府施政,藝文界無法插手的煩惱。可是用什麼制度來監督政府呢?在民主國家,除了議會質詢與預算控制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英美都不主張政府干預文化的原因,美國至今不設立文化部。藝文界的困惑是,他們既希望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又不希望以政策主導分配。這種立場其實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如何實施,卻涉及很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同時他們也主張重視藝文的多元性,希望能均衡藝文預算的分配。這就是希望利用公權力來公平的分配預算,以免再次出現這次事件的現象。可是這種困難是政府可以解決的嗎?政府官員只會編列與消化預算,對於文化的價值判斷是不擅長的,藝文界未免期望太高了。
 他們的宣言中,顯然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是又主張政府健全文化產業結構,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似乎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從文化經濟的角度看,藝文產品當然可以視為產業,但大家不要忘了,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就與文化的本意脫勾了。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政府重大推動項目之一的原因。政府辦理產業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對藝文發展除了補助之外,卻不知如何下手了!藝文界真的主張把藝術家視為「文化生產者」嗎?英國設立文化部,目的不在文化治理,是在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我建議藝文界不要把發展前途寄望於文化部。
 使我略感不安的,是這份聲明顯然就是以藝文界的利益與觀點發言。藝文界當然有這種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他們也知道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公器,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藝文界以自己為本位,常常以為文化就是藝文,文化發展就是培植藝文人士。這當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任務,但如果認為政府的文化工作就是為藝文界整備環境,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為此,我非常同意在大選中三黨把文化政策說明白。即使沒有《夢想家》事件,即使文化界的意見對選情極少影響,三黨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整一下文化政策綱要。
 沒有多久,文化界所期盼的文化部就要成立了。回頭看文建會幾十年來的工作,我們能對文化部期盼些什麼?如果政府的領導人覺得只要為文化人安排了理想的位置,提高了預算,就真盡了文化發展的任務,到時候恐怕文化界就更加感到失落了。
 這確實是徹底檢討政府對文化所負任務的適當時機。這樣看,目前執政黨所面臨的《夢想家》危機,反而是值得歡迎的轉機。希望朝野共同掌握這個機會,把未來的文化發展定出明確的方向。
 (作者為建築學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11-11-25 10:22:27
阿楨
美樂團倒閉潮 大陸1年裁併300團【聯合報記者何定照2011.04.18

費城管弦樂團聲請破產,樂迷震驚。樂評焦元溥在臉書上感嘆「曾經,是全世界最好樂團的費城管弦樂團……」,北市交響樂團團長黃維明也說他非常喜歡該樂團,「它世界一流,弦樂很多都來自寇蒂斯學院,沒想到遭此命運!」
美國自金融風暴以來,不少樂團、歌劇院遭破產威脅。檀香山交響樂團、紐約雪城交響樂團、黃維明待過的哥倫布交響樂團都已宣告破產,旅美男高音李文智前年還因巴爾的摩歌劇院宣告破產,已排好的演唱計畫遭取消。
黃維明指出,這波樂團倒閉潮,是因美國樂團主要靠企業財團贊助,一旦財團不穩,就容易出狀況。加上美國樂團給薪高達台灣樂團三、四倍,福利也好,成本相對大。
相比下,台灣主要樂團大多享政府補助,國家交響樂團雖非政府完全支持,但屬財團法人,政府支撐仍多;國台交、北市交更都靠政府預算支持。只有長榮交響樂團,可說是民間唯一的職業大型樂團。
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認為,美國樂團倒閉潮,說明樂團光靠企業贊助衍生的問題。
以長榮交響來說,一年成本約一億,人事成本占一半,「光靠基金會實在太危險」。因此長榮近年積極發展商業演出、電影配樂演出、開發影音商品等「多角化經營」。
大陸近年也積極裁併樂團,從官方、學術界聽來的數字都是「一年裁併三百個」。

金錢霸凌?北一女樂儀隊低調不答 不讓樂隊虧錢 建中:商演有必要 2011/4/17(楨:啥都嗆的呆歹彎人!另參本館: 北一女爭褲權 )

因為無法承受樂儀隊接太多商演活動,北一女團員私下投訴媒體,過了一天,北一女樂儀隊參加建國百年樂儀隊嘉年華活動,表演依舊精采,似乎沒受到團員爆料影響,不過面對鏡頭,北一女同學低調不回答,疑似被下達封口令。
整齊的步伐,高難度的拋槍動作,面對挑戰,北一女儀隊同學臉上總是表現出,自信的微笑。
精湛演出內容,絲毫沒受到團員爆料影響,不過想要進一步了解練習的狀況,同學幾乎能躲的躲逃的逃,一度被下達封口令。
疑似不滿樂儀隊商演活動接太多,團員私下爆料,認為根本就像是金錢霸凌,不過看在建中樂旗隊學生的眼中,商演活動的確有存在的必要性。
一團表演人數將近兩百人,短短二十分鐘花費就要三十萬,雖然因為企業要求商演,掀起波瀾,不過辛苦練習所換來的全場掌聲,一切不愉快,或許也暫時拋諸腦後。
2012-06-03 10:59:40
版主回應
表演藝術團體的「補助」與「投資」【聯合報 朱宗慶2012.05.28(北藝大校長)

享譽國內外的優人神鼓宣布暫停創作三年,雖然震驚各界,但對於許多表演藝術團體而言,這絕不是特殊個案,且類似的問題時有所聞,因為財務壓力如影隨形,兼差、借貸、抵押財產情事屢見不鮮。表演藝術的製作成本不會因為工作人員經驗豐富而降低,有時為了突破與創新,成本反而不斷墊高,形成更大的惡性循環。優人神鼓的決定凸顯台灣藝文環境的沉痾,所透露出的警訊值得重視。
  囿於創作過程、組成元素及演出呈現場域等特質,全世界的表演藝術團體很難單靠票房收入支應開銷,精緻、藝術型的節目場地通常不大,即使觀眾滿座,仍無法損益兩平。表演藝術是勞力密集的手工業,無法在短時間內量產和複製;「生產」和「消費」同時進行,當演出結束,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同時告終。表演藝術的非營利屬性和市場限制,造成它必須依賴外部資源的挹注,無法和其他產業相提並論,公、私部門的扶持與贊助,是促成良性循環及衍生供需價值鏈的活水源頭。
  誠然,藝文團體在藝術專業和組織經營絕對需要自我精進,並思考團體定位和存在價值的問題、創作和觀眾的關係等;政府則必須檢討補助機制,擬訂具體政策,把文化資源的餅做大,並打造出鼓勵民間企業支持藝文活動的大環境。
  政府對文化藝術的政策一向是從「補助」的概念出發,政府與藝術工作者的關係往往侷限在最簡單的「贈與」和「收受」,短暫又單一。先不論「贈與」的金額是否符合期待,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種最表面且淺層的關係,並不足以產生深刻及對社會大眾造成影響的力量,更無法成為產業發展或型塑柔性國力的基樁。
  然而,政府與文化藝術界的關係應該是「投資」,而非「補助」。從人才培育、教育深化、通路建構、市場擴大、立法推動,到產業獎勵等面向,長期且全面的考量。政府如果能確實體認到文化藝術對於國家發展所能產生的貢獻,那麼,在心態和思維上必須調整,以長期「投資」取代施捨性的「補助」。當然,投資者與被投資者都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能夠為社會回饋、貢獻什麼,形成永續、富含生命力的有機體。
  台灣的表演藝術多元、豐富、充滿創意,也因前人的耕耘,而經歷了開枝散葉、蓬勃發展時期。不過,表演藝術團體的成立與發展有很多不同的階段,市場區隔和藝術性質的殊異也彰顯現行的補助政策不宜用同一機制去評估,應兼顧藝術團體的發展進程。初期應給予舞台、演出機會;中階則應協助建立制度,朝專業的路途邁進;有一定成就具規模的團體則可視為文化國力的延伸,參與國際藝術節演出,成為國家品牌代言人,也可帶小團相輔相成,經驗傳承,促進藝文生態健全發展。
  文化軟實力的概念風行全球,表演藝術作為重要的文化財,沒有理由不把它視為發展文創的策略性槓桿,乘風順勢而起。以文化底蘊為傲的台灣,在此趨勢及國際和大陸的競爭壓力下,已非我們願不願意的問題,必須趕快脫離喊口號的階段,落實具體政策,否則台灣將喪失優勢,被取代、邊陲化之日不遠。

(楨:夢想家的「投資」不敵「補助」,故讓文化自生自滅吧!另參本館:雲門自生自滅 《當藝術遇上經濟》馬文化政策)
2012-06-03 11:01:05
阿楨
古老帝國的創意巧思【聯合晚報社論 2012.07.29

倫敦奧運的開幕式,給人驚嘆號連連,其訊息很清楚,創意不見得要花大錢。英國以不到京奧三分之一的經費(楨:倫敦奧運史上最貴!),把倫敦打造成展示英國文化特色的國家劇場,也凸顯把文化創意當產業來經營的成功範例。
英國人雖然一向給人拘謹、木訥、甚至保守的形象,可英國人自有一套幽默邏輯。京奧若是雄壯傲人開場,那倫敦奧運便是以輕鬆幽默感性登場。
  回應
這篇社論的感想是,反正是外國月亮比較遠,先射箭再畫靶....。英國沒錢是事實,就算有京奧的經費我也很懷欵會有京奧的水準,文化深度有差,難怪之前美國政客很不客氣批評。
  為什麼我看起來像是小丑舞台戲,沒啥經過大腦創意的內容,找ㄧ些過氣藝人主題來做發揮,卻被主編吹捧成這個樣子?
  看不到十分鐘就想睡,奧運史上沒見過那麼爛的開幕式,還真驚嘆!?
  爛到爆的開場 一堆喪屍從地下跑出來﹐整場都是像煙霧彌漫的地獄﹐再來放一大堆病床在場中﹐老不死面無表情的出現,想起早代賣鴉片起家的爛國。還有些小丑在讚﹗
  有創意?我怎麽一點都看不到哦,用替身,如果按照4年前對北京的標準,是假的哦,欺騙大眾哦,當時北京不過用電腦視頻合成煙花,就被台灣媒體噴哦,現在一個大活人,假冒從空中跳下,怎麽沒人說話啊,整整一個騙局,女王沒上飛機,没跳傘,007也是,倫敦就是用這種創意來糊弄大家嗎?
  英國人也不是沒有大花費過。去檢索一下當年大英帝國為維多利亞女皇祝壽時列艦式的照片,何等的排場,爲何今日變得如此小家子氣?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沒錢了,與聰不聰明無關。
  主筆可別自欺欺人 把一場乏味無聊 與我們半個地球隔格不入的倫敦奧運開幕 說得五光十色 如果台灣主辦奧運也走英國這種省錢~自閉~自賞~自樂~模式.大佈景演出全民客廳即工廠 加工出口區 河川土地戴奧辛污染. 然後轉場景 孫悟空率群猴吊鋼絲裝翅膀亂亂飛 歌仔戲空鏘空鏘殺大刀 三太子伊伊呀呀扭臀秀 布袋戲乒乒乓乓吐劍光 原住民嗚拉拉歌舞秀 再加一個老番癲替身跳傘秀 !我看西洋人一定看到滿頭黑雲 霧煞煞 然後罵到脫痔 !!
我實在看不出這些gimmicks有啥了不起的創意。女王以一國之尊又屆耄耋之齡 還來跨刀折騰 跟大眾文化的戲子相提並論 若在美國,那是渾樸自然。但在英國這個"去古未遠",其國人之自我了解中還沒脫盡帝國習氣,階級區隔仍然嚴重的國家,則顯得矯揉造作。
2012-07-30 11:51:44
版主回應
(楨:歐美及其奴的後現代瑣碎無聊之創意,連放個屁也香呢?!另參本館:《創意心理學》賴聲川的創意學《創意市集》《數位內容》 沒有批評的文化批評 《文化很好賺》 《瞧這些英國佬》 《英語帝國》)反北京奧運 北京奧運 《奧林匹克的誕生》 台灣奧運症瘊群 高雄世運症瘊群 老共學聰明了 老共真學聰明了 三色旗的陰謀 賴皮黨 )

倫敦奧運的文化洗禮 2012-07-30 中時 趙哲聖(開南傳播系助理教授)

 比起上一屆北京奧運所營造的大國崛起氣勢美感,英國展現了另一種「時間與空間印記」,及「符號與空間經濟」的訴說及發揮。如同知名社會學者拉許Scott Lash所分析,組織化的資本主義,這些符號分為兩種方式侵入我們的感官。一為認知內容為主,後工業化與資訊化的商品氾濫(英國國旗附身的各類商品);另一種則為美感內容的後現代商品,例如流行音樂、電影、運動等符號湧現,如同此次開幕儀式的呈現。
  相關新聞
英倫的驕傲與自省【聯合報 林以君 2012.07.29
  回應
既然自省,別忘了鴉片戰爭,大英帝國有段,靠鴉片賺大錢的年代

倫敦不想比京奧【聯合報黑白集 2012.07.29

接在北京之後舉辦奧運,倫敦不免要承受被相提並論的壓力,策劃開幕式的導演丹尼鮑伊一開始就拋棄和中國比宏大、比排場的想法,實屬明智。就如首相卡麥隆駁斥羅姆尼的唱衰時所說的,這不是一場「國營」的運動賽事,這是「民營」的奧運會,也是意在清洗人們的京奧印象。
  回應
  那個倫敦奧運開幕式的表演, 說到底不過也是白人文化中心, 請問美洲紅人、非洲黑人就一定喜歡嗎?
  我闻到了一股很浓的酸腐味/葡萄酸味。
  倫敦奧運開幕典禮確實是很遜,但與北京奧運花那麼多錢搞蚊子館相比,倫敦的務實做法還是比較好(楨:京奧前後館費之效益比皆優於它國!另參本館:蚊子館再啟)
  规模和档次与北京奥运会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已经有许多运动员抱怨比赛设施不能令人满意.
  開幕式乏味!boring !!
  卡麥隆應心知肚明: 憑英國人現有的懶散習性,就算有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兩倍經費,也根本演不出類似「兩千響鼓 劃一齊鳴」的震撼場面。所以,僅說英國對舉辦理應宏大的國際盛宴,已「心有餘,而力不足」;算是客氣的了!

英人冷漠看奧運?是錯覺(楨:?) 2012-07-30 中時 吳育光

 奧運開幕典禮前,有媒體報導,英國人對他們第三次辦奧運已司空見慣,多半冷眼旁觀、冷漠以對;但事實並不盡然,正式比賽開始第二天,各地場館湧現人潮,幾乎到了座無虛席的地步。
  相關新聞
倫敦奧運開幕式門票仍未售完
倫敦奧運開幕式門票最高2012英鎊4倍于北京奧運
倫敦奧運開幕式:觀衆吐槽門票昂貴看不起
倫敦奧運開幕式門票遇退票潮
奇!場內空空 場外買不到票
場館現大面積空座 奧委會急征召軍隊填充場館
地主要發威 英國衝21金(楨:?)
京奧輸陸15金 美誓返金牌榜首 美媒預測:美40金險勝陸38金(楨:?)
亞洲奪牌率增 奧運越來越「全球」

倫敦奧運史上最貴 英國不指望賺錢 今日新聞網 2012-6-29

2005年,英國奧運申辦委員會提出的奧運預算是24億英鎊,但是奧運預算費用去年已增至92.98億英鎊,還有5.27億英鎊的緊急預算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另外還有11.3億英鎊的反恐經費和44億英鎊的國家安全與情報經費未納入其中,遠高於2008年北京奧運約新台幣1,458億元的經費。
  相關新聞
奧運商機誘人 英國經濟卻降0.7%
倫敦奧運商機至少4,750億美元(楨:?)
奧運近七成商品 大陸貨
倫奧紀念品難買 正版貴山寨俗

國旗故事:攝政街撤旗 蘇貞昌護旗【聯合報社論 2012.07.29

倫敦攝政街上原本掛出的一面中華民國國旗被撤去換上會旗,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臉書上主張「愛這個國家就要為這面國旗爭取尊嚴」;前者反映了國旗對外的處境,後者則顯現了國旗對內的糾葛,皆是發人深省。
奧會模式應以限於奧會官方程序為宜(楨:此即打著會旗打會旗、似民進黨打著國旗打國旗!);二○○九年高雄世運建立的默契,北京應努力維持,以累積善意,勿三不五時在這台灣人最痛的傷口上撒鹽。
回過頭來看蘇貞昌對此事的回應。他在臉書說:「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愛這個國家就要為這面國旗爭取尊嚴、爭取立足空間。」
蘇貞昌的這一段言語,令人驚異。網友說:「民進黨不是說『地瓜旗』才是『台灣國』國旗嗎?」「最好以後民進黨的活動都要有國旗,不然這篇(臉書)文章顯得有點怪怪的。」
但是,蘇貞昌的「護旗宣言」,仍是值得肯定與期待的。倘若民進黨真正心痛在攝政街的一面國旗被撤去,何不把國旗掛回民進黨黨部?何不讓國旗飄揚在民進黨的群眾集會中?
  相關新聞
國旗被撤 蘇批馬不積極護主權
殷瑋批蘇 以「批馬」為目的噴口水
2012-08-02 09:29:09
阿楨
鐵一般的中國——關于倫敦奧運開賽以來的冥想 2012-07-31 自由電台評論員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

  開賽兩天以來,各國成績不盡相同。俄羅斯的成績暫時不算好也不算壞,而東道主英國在獎牌榜的名次卻十分不盡如人意。除了我一個腦袋有病的朋友希望俄羅斯隊敗走倫敦並認為這能夠重挫“普京制度的形象”以外,大部分的人都不懷疑,俄羅斯將同英國爭奪獎牌榜第三的位置。
  先把俄羅斯的問題放一邊吧。所有人目前都聚精會神的看著中國。十分明顯的是,這個世界最大的體育強國已經是第二次讓其他強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場級別最高的體育競技的發展原則了。
  而中國做了什麼呢?遠在北京奧運之前?全面的國家監督體系?——這已經不是新聞了,蘇聯與民主德國的運動員也是如此訓練的。給奧運結果制定計劃?同樣不是新聞。培訓儲備人才?--蘇聯也不外乎此。難道中國有什麼獨有的東西嗎?我想,這也許是追尋同一個目標的理念吧。中國極力訓練其青年運動員,令每5-6個人同時爭奪國家隊的領先地位。這樣一來,原本占據領先地位的運動員就不會放松,能夠時刻感受到來自追趕者的灼熱呼吸。
  不過,人們對以上這些也比較熟悉了。中國的法寶也許是富有創造性的發展社會主義體育模式。中國領先的原因或許就是將這一模式同幾乎無限的中國商業機遇結合在一起。最終,國家獲得了最強的體育自主生產體系。是的,這是絕對強硬又強硬的體系。是基于民族能力、為了目標舍己為公的體系。當然,這並非民主的體系。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這個體系非常非常的有效。
  直接的講,俄羅斯或許也在追求這一體系。但似乎無論如何都無法達成。半數資源被陸續偷光,而另外一半則與民族特性有關,當然這絕非中國的民族習慣。這大概就是中國目前在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影響力逐步超越俄羅斯歐洲部分對該地區影響力的原因。
  好吧,不要如此嚴肅的對待金牌榜了。說不定,中國這種過于嚴格的體系對其本身有害?又或者,將商業元素加入國家運動體系正是在試圖軟化武士道式的中國體育基礎?(楨:更可能是兼二者之優!)
  相關新聞
陸金牌背後心酸事 引議論(楨:反中者之妒評!)
國旗事件:無可救藥的自卑感
2012-08-01 12:43:26
版主回應
倫奧何以更能打動世人的心 2012-08-02 中時社論

 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盛大開幕,精采的片段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許多人拿它與四年前的北京奧運開幕式相比較,感受到兩個開幕式有各擅勝場的魅力,而倫敦奧運的開幕式似乎更能引發普世的共鳴
 留言
 倫奧至今錯誤百出,根本就沒打動人心,打動的是西方奴才台灣人,那是台灣人本來就是西方的奴才,可笑的奴才台灣人才會有這種拍馬屁的中時媒體。中國游泳女小將葉詩文年僅十六,這幾年來在國際游泳比賽橫掃歐美,拿金牌數都比她年齡還多,在本次倫敦奧運隨隨便便輕輕鬆鬆又是破世界記錄及奧運記錄拿了幾面金牌。此時心理變態自卑感極重的歐美就跟台灣黑心貪腐民進黨一樣輸不起就有了嫉妒心就以一個中國小女子怎麼可能游得比美國名將羅切特還快(即本次比賽擊敗在北京奧運八面金牌的美國飛魚水怪菲爾普斯)所以一定是吃禁藥,當然自甘為西方國家奴才的台灣媒體立刻跟進,台灣的媒體是黑心造謠媒體會跟著西方主子造謠不奇怪,這就是奴才嘛。

胡錫進談葉詩文事件:西方媒體心態畸形

英國奧委會主席莫伊尼漢31日在記者會上說,葉詩文通過了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檢查,被驗證未使用任何興奮劑。他說,“這就是故事的結局,她是清白的。”他還說,關于此事有如此多的炒作令人遺憾。我認爲,這件事再次反映了西方媒體在涉及中國時已經心態畸形,背叛了客觀性。只好我們中國人大度些了。

奧運的「中國崛起」 2012-08-02 中時 莊佩璋

 倫敦奧運第五天,中國大陸像開「金店」,已囊括十三金,把九金的美國遠拋在後。北京奧運,中國以五十一金大勝美國卅六金,歐美媒體冷嘲是「地主優勢」;現在,中國在倫敦「超英趕美」,英美如何說嘴?
 更讓洋人「情何以堪」的是,游泳向來是洋人天下,北島等東洋「忍者」踩進地盤,已是「曠古未有之變局」;現在竟連「東亞病夫」都侵門踏戶;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紐約時報》馬上酸酸地暗指中國金牌泳將葉詩文使用禁藥;「輸不起」的心態表露無遺。
 看到這樣的表現,全球華人都會振臂歡呼:「中國人站起來了!」不過,如果不自我陶醉,稍微清醒的人都知道,體壇的「中國崛起」也只是「讓少數人先『站』起來」而已;因為中國培養出全球最優秀的運動員,卻沒有多少運動人口。
  回應
作者有點不懂裝懂阿,奧運比的是競技體育,作者說的是全民體育,這其實是兩回事。競技體育就是為了取勝或商業利益(更多是兼而有之),而根本不是為了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其實競技體育運動員身上的傷病遠遠超過普通人。當然競技體育和全民體育最好是相輔相成,就像對岸在強大其競技體育的同時也應該提昇全民體育,而且相信他們也想這麼去做。但不論怎樣,絕對不能像這個蛋頭作者一樣把兩者混為一談。

鋌而走險為金牌 誰默許?【聯合報/黃煜/竹大學體育系主任 2012.08.02

進入第四天賽程的倫敦奧運,因中國大陸、南韓與印尼羽球選手「策略性」輸球引起譁然,即使中國大陸媒體對自家選手也有所批判;面對輿論壓力,國際羽球總會快刀斬亂麻地將八名選手判定失格。
  回應
  羽球一直都有這個問題在,那是規則出了問題,韓國印度也都是如此做,要檢討的是制度,而你是讀蔣介石教科書長大的,滿腦子停留在國共內戰冷戰思維,你當然就先想到去醜化中國嘛,誰人不知啊。西方醜化中國游泳女小將葉詩吃禁藥,台灣的媒體是黑心造謠媒體會跟著西方主子造謠不奇怪,這就是奴才嘛。
  別在那邊唱高調了,你是體育系主任,會不知道台灣很多體育競賽也都有類似情況?甚至在小學生的足球賽中也出現「技術性放水」,好好教導你們體育系的學生吧,不要為了名次而不擇手段就好了!
  我倒不同意作者得觀點和國際羽球總會的處理。運動場上的公平競爭指的是不能有外力造成不公平,但運動員自願的行爲,不應扯上公平不公平。例如決賽的冠軍,有時不是預賽的小組冠軍,可見他在預賽時未盡全力,算不算失格?猶太教或基督教信徒放棄在周六或周日的比賽,算不算失格?運動員參加比賽,目的就是在奪標。要奪標就要在主辦單位訂下的規則裏擬定戰術與戰略,而且團隊精神也是運動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爲了團隊得標,有時個人也得隱忍。如果奧運只是爲了鼓勵凡事拼命傻帽,豈不失之偏頗?自己設計的規則有瑕疵,就不要怪人戰術有問題。

白岩松:對取消資格憤怒! 規則糟糕不合理 2012-08-01 CCTV
  
  央視著名評論員白岩松對此感到遺憾和憤怒。白岩松認爲,現在許多人開始用道德角度攻擊運動員,但實際上是不合理的。老舊的規矩、不合理的安排導致本國選手提前遭遇。對此,應該修改規則,而不是單純指責運動員。不贏卻可以獲利的規則是糟糕的!
2012-08-02 11:25:14
阿楨
「奧運精神」不容「消極比賽」【聯合報社論 2012.08.03

倫敦奧運第五天,發生了奧運史上最醜陋的「打假球」事件。細究事件原委,最該譴責的,是始作俑者的中國大陸隊。
  回應
  什麼是消極比賽﹖這次羽球被抓包只是作的太不漂亮而已﹐並不是創舉﹐韓印賽更是離譜﹐但這是奧運史上最醜陋﹖不﹐醜陋一直都在,「打假球」台灣已幾十年經驗了…
  這種八股文實在看到令人倒胃。
  蛙,真的很高贵耶,台湾人!人家BBC还在纪念他们的赛艇运动员战术性放水,你怎么不放个pi?
  我參加過小型羽球比賽,這種擺爛的打法也做過,這真的是賽制問題!策略性放棄比賽(或所謂擺爛、放水)已經是所有運動分組賽的常態!羽球在奧運出事,不代表出事球員(或國家)就沒運動精神,如果真要貫徹運動精神的話,奧運官方對所有分組賽可多要睜大眼睛才行!
  真爛,改成分組淘汱就要預期有這種結果,現在有分組比賽的有那個隊伍不搞這種戰術。更奇怪是南韓學中國? 你當人家韓國教練是膿包?
  假如奧運最後一名拿金牌,誰要拼命去贏球?這是制度問題。假如遊戲的規則是贏一場比賽不利拿獎牌,誰要去贏?  
  規則不出問題,比賽就不出問題,此社論者,旨在嘲笑中國而已。猶如台灣民主出問題,造成台灣沒前途,卻不敢批判民主體制同樣荒謬,祇怨天尤人。前幾日北京無預警降暴雨成災,台灣媒體嘲笑謂「北京奧運能辦,為何辦不了雨災?」果不出幾日,台灣就鬧風災,天理不容,必有還報。
  中國在奧運成績太好,就遭西方媒體嫉妒.中國女泳將葉詩文成績太好,超過男將,惹西方媒體嫉妒,謂「有吃藥」。台灣媒體始終站在西方媒體一邊,對祖國同樣有嫉妒,令人同情且厭惡,因為台灣選手拿出不好成績來之故,促使台灣媒體酸溜溜的寫出一大堆不利於祖國的言論。
  我們自己少笑別人了。去翻翻過去台灣"國球"參加國際賽,哪次沒有"策略性"安排出賽投手,以求最有利的複賽對手?
  如果輸球會贏得比賽,贏球會輸了比賽,你會如何選擇?很顯然,出現這樣的現象,羽總的責任絕對是最大,卻以坑殺球員來卸責。上述兩個問題,聯合社論看不到嗎?還是假裝看不到,玩「假球」?  
  從1F開始,許多發言都不是謾罵的讀者,可見社論有多麼的迂腐。還有,給主編,妳們的社論的確有唱高調的趨勢。
  相關新聞
羽球放水司空見慣 倫奧瞎在裝的太不像了
運動場放水失格 國內也有
避免重演放水 羽總未來將改賽制
潛藏苦練 大陸游泳登頂
2012-08-03 12:12:18
版主回應
奧運獎牌數目反映國勢強弱 2012/08/13 鄭天佐

一個國家要強壯,除了人民要從內心熱愛自己的國家,對國家的發展有強烈的責任與使命感之外,人民本身更要有好勝、好強與堅毅、耐苦的性格。也因此一個國家在奧運所獲獎牌數量,大致上反映著那個國家國勢的強弱,與其在國際政經、軍事、文化、和科技的地位。
  我們來數一數倫敦奧運獎牌數目的排序:美國104枚,中國87枚,蘇俄82枚,英國65枚,德國44枚,日本38枚,澳洲35枚,法國34枚,韓國28枚,義大利28枚,……。特別值得提的是窮國家如哈薩克13枚,牙買加12枚和肯亞11枚;令人皺眉頭的是印度6枚,北韓6枚和台灣的2枚(排行第50之外)。
  每一位獎牌得主都有他或她獨特的奮鬥史,尤其是窮國家如肯亞、牙買加和哈薩克等,不靠自己的堅持很難克服萬難,終至於參加奧運,並爭得世界各國競相爭取的奧運榮譽。即使是有錢的國家,每一位選手的遭遇也不盡相同,有些國家如中國和一些專制國家,奧運選手是由政府從小選拔之後,經過殘酷的專業磨練培植出來的,民主國家則靠個人興趣和家人與私人機構的耐心培育。(楨:?)
  最令人驚奇的是中國政府如此的賣力並耗費大量國家資源訓練「職業」運動員,而且民眾對成功的世界級運動員也崇拜有加,但是仍然敵不過人口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國。部分中國民眾自以為中國國勢早已超越美國(楨:?),但中國在奧運所獲獎牌數目卻顯示不同結論。不知如此一來,世界上還有多少人相信中國國勢現在就已經超越了美國。
如果我們看看美國奧運的業餘運動員是如何培養的,那麼大家只會更加驚訝。美國奧運選手多半來自一般國中和高中的學生,他們在正常課業之外接受課餘訓練,而不是專門集中在國家體育中心做專業磨練。當然有些學校聘請知名教練,主要目的在於培育傑出選手為學校和其體育課程在校外比賽爭光。 
……………
 回應
  按您的邏輯, 牙買加比擁有核子武器的印度還強, 看來全世界的政治學教科書要重寫了,
  金牌運動人才產生有幾個要素﹐激勵﹐發掘﹐培養﹐苦練﹐獎賞﹐缺一不可﹐而且要系統化持續化進行﹐美國和歐洲國家從二十世紀初就著手奧運獎牌爭取﹐起步早中國幾十年﹐長期布局和體育推廣系統都優於中國﹐眾所周知美國每年直接間接用在培養運動員費用是中國幾十倍﹐奧運參賽運動員決大多數是大中學生﹐美國在學校體育投入非常大﹐很多學校以出運動員為傲﹐學業成績很差但運動獎杯排滿滿﹐電腦沒錢更新但體育館設備齊全﹐體育教練比校長數學老師還種要﹐大手筆出獎學金爭取運動員﹐運動支出佔學校經費很大部份﹐民間對體育資助捐贈可減免所得稅﹐表面看美國政府沒直接出錢給奧運隊﹐但實際花費於運動員培養非常可觀。中國經濟比美國還差一段﹐加上中國傳統觀念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所以對運動整體投入遠不及美國﹐只是中國採用效率較高的金牌運動員選拔和培養方式﹐所以能在奧運獎牌取得第二。
  大陸的選手是"國家從小以殘酷的訓練方式培養出來的"嗎?這一點請版主應該經過查證再行評論!或許部分是,但未必是全部.此外,大陸人對表現優異選手的崇拜是有的,但這在台灣又何嚐不是如此.況且,大陸對於金牌數不如美國,是早有自知之明的,京奧時因為是地主國,面子問題所以許多項目都以雙保險方式派多人參加,且以穩健的熟面孔為主,但本屆倫敦奧運則不是,大陸派出總選手人數只有約京奧的六分之四,且以新舊交替為主要目的,所以在體操及跳水等傳統強項上,年輕選手尚不穩健的表現以及不以雙保險保金牌下,丟失了不少金牌,大陸的整體國力本來就遠不及美國,居第二乃符合常理,運動場上,像各類田徑,游泳,籃球,手球等,都是西方人種或黑人佔體能優勢的強項,美國在游泳就拿了16面金牌,誰人能敵,版主應該反過來看看,身為黃種人的東亞國家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竟然能拿到如此多的獎牌,這是難能可貴的.況且大陸社會整體發展遠不如西方國家,改革開放才三十年,有此成就,已屬不易,未來期待大陸能更多元,健康性的發展國民體育
  版主提到我國運動表現下滑原因,是大陸開放後,台商前進大陸,賺錢容易,以致於養尊處優,這種推論好像有問題!這種推論,好像台灣年輕人的運動表現,都要怪大陸開放台商投資似的!從事專業運動人口的不足與意願低落,除了養尊處優,還有國家產業結構以及傳統升學主義吧!大家都罵政府沒作為,可是這是數十年的問題,政府砸錢也解決不了,因為沒有太多人願意放棄升學而全心投入.再談國旗問題,一個民間的倫敦街道商會要掛什麼旗,政府能拿人家怎麼樣?再者,我方參加國際奧會的條件,本來就是以會旗取代國旗,是當初同意我方重返國際奧會的條件,我們自己簽字同意的,人家依奧會規定掛回會旗,我們能說什麼?想為難地主國嗎?
http://blog.udn.com/tsongtt/6710721
2012-08-15 10:47:48
阿楨
奧運閉幕式… 有點歷史惆悵【聯合報╱朱立安/教2012.08.14

這屆奧運,不少選手都只中學年紀,閉幕派對卻彷彿曼谷夜店在每周留出一天當「復古之夜」!倫奧主辦單位大剌剌用退休的流行歌手去詮釋「英國味Britishness」,除了俗麗,更有點「日不落國」終成歷史的惆悵。這閉幕式說不上震撼,甚至算不上唯美嚴謹。整個倫奧花掉九十億英鎊,只帶來卅億英鎊收益。
奧運開幕、閉幕是否該當成show,見仁見智,但倫敦藉此表現英國文化的意圖明確,而台灣前陣子辦聽奧,賴聲川手法更細膩深刻!
英國想表達英式風格的平凡魅力,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電視噱頭卻很難說得上是真實的英國。而且,意義之表達停留在如此業餘的滿足。
倫敦奧運與先前京奧連在一起才更看出歷史文化之多樣性。京奧表演之流暢整齊、莊嚴精確的同步性有如「禪」,每個動作恰如其分地發揮最高段的集中力。
  回應
  國際的評價是京奧第一,倫敦奧第五
  英國的開閉幕節目,正是英國所謂傲人的文明只是在流行時尚,流行音樂,007和哈利波特一類賣座電影上,缺少深刻文化底蘊,這種節目,像是一場大型國際演唱會,很難與奧運這種概念連結在一起,我看了有點失望


2012倫敦奧運:美46金稱雄 中38游泳最亮 英主場優勢29百年來最佳

本屆奧運會,中國、美國的獎牌榜榜首之爭,幾乎貫穿了比賽的整個過程,雙方交替領先幾個回合後,中國軍團最終落居第二,但38枚金牌已經是除北京奧運會之外,他們曆屆客場參加奧運會的最佳戰績。
  美國是世界頭號競技體育強國。在之前實際舉行過的26屆夏季奧運會上,有15次高居獎牌榜第一。 (楨:美中金牌比 1984年83:15。1988年36:5。1992年47:16。1996年44:16。2000年37:28。2004年36:32。2008年36:51)
  六大王牌縮水10金
  北京奧運會,中國軍團的6支夢之隊──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舉重和射擊,絕大多數項目有超水平發揮,最終奪得36枚金牌,6大項目的金牌總數居然與美國軍團持平,為中國軍團突破50金大關作出了突出貢獻。
  時隔四年,中國軍團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加上一些項目優勢度縮小,使得6支夢之隊的金牌總數下降到26枚,比北京奧運會少了10枚之多。與歷史相比,這一成績屬於正常水平,2000年和2004年兩屆奧運會,6大強項的金牌總數分別為24枚、22枚。
2012-08-14 12:37:05
版主回應
   相關新聞

人民日報:淡化金牌不可取 佳績靠舉國體制支撐 (楨:在現今政經體制優勢之上,可再仿美大學以高金吸引世界頂尖、尤其第三世界/田徑游泳選手!)
缺乏養成機制 台灣體育失根
運動與政治:從國際體壇回顧冷戰兩陣營的共生關係
(葉詩文事件顯示西方為)為奪牌,更改遊戲規則! 中美較勁新戰略
人民日報 (評葉詩文禁藥/羽球打假球):故意抹黑阻擋不了中國體育
中國羽球首次包攬奧運5金 BBC:獨一無二壯舉!
美媒:中國奧運評論 反映被圍堵疑慮(楨:抹黑還不准人自白的白人至上觀!)
外媒:史上最激烈美中榜首之爭 中國算不上體育強國(楨:這顯示西很會酸)
長江日報:中美金牌之爭 勿自大也勿自貶
長江日報:爲什麽不是體育強國 (楨:這顯示中會自省)
外媒:倫敦正成爲史上最差一屆奧運 還是北京好
英國29金創百年紀錄 奧運財卻落空
倫敦騷亂事發地複興? 居民歎奧運設施爲誰而建
倫敦小偷最愛偷懷揣巨款中國人 神偷日收入2萬鎊
奧運盡是陸志工 台灣人呢? 2012.08.13聯合報
倫敦市長發布會現偏見一幕 14位提問者均歐美人
倫敦地鐵沒有空調無手機信號 乘客交談只能私語
央視正妹記者:倫奧生活如狗
(楨:還英國的軟實力呢!另參本館:《柔性權力》)
英國的軟實力
倫敦布50多萬攝像頭 每人每天被拍300次(另參本館:《誰在操縱我們》)
巴西奧組委承諾:裏約奧運會上座率將超倫敦

跆拳道吳靜鈺衛冕摘第36金
進攻狂人 4年僅2敗場均淨勝10分
謝教練用武術精髓教導 以上2012-08-09新浪奧運
跆拳改電子護具 節奏變慢難得分(楨:頭部應改用電子護具、現場只能有2台攝影機也要增加!)
別人日行千里 我們原地踏步 看看吳靜鈺 怎能不汗顏? 以下2012-08-10 中國時報
秋風掃落葉 吳靜鈺摘金
中國武術 助吳靜鈺跆拳衛冕
楊淑君:台灣踢法不夠開放
台灣無動力世代 拖垮體育競爭力
戰術保守 中華隊輸得不冤
戰術被破解 情蒐不扎實
總教練 論敗因 眼界封閉、打法保守 輸得不冤
金牌迷思 選手、奧運精神雙輸2012-08-11中時社論(楨:以下則顯示台灣忽而自貶忽而自大!)
美好盛會中若找不到自己身影 聯合報社論 2012.08.11
近4屆最少(楨:? 2008四銅,今年1銀1銅) 綠委砲轟戴遐齡 自由時報
體育當然是國力 2012.08.12聯合晚報社論(回應:臺灣極度自卑自大﹗楨:又在韓國行台灣不行了!另參本館:別再韓國行台灣不行了)

爭議! 陳一冰0.1分失金
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體操史上黑暗一天 吊環裁判羞愧嗎
裁判談陳一冰稱無可奉告:找技術委員會去問吧
陳一冰:對手比完仍覺金牌歸我 這哥們沒站穩啊
意大利隊公開怒斥裁判不公:陳一冰應該是冠軍!
陳一冰:我已做到了最好 難道去跟裁判打一架?
鏈球張文秀遭改判痛丟獎牌 中國申訴遭駁回調查
張文秀教練:尊重判決 可能繼續進行申訴或抗議
荒謬判罰致公平于不顧!
張文秀震驚不理解 尿檢單上仍第三

劉翔被絆倒告別奧運 官方確認跟腱斷裂 將在倫敦接受手術
劉翔跟腱手術成功兩天後將回上海
醫生稱能參加2016奧運會 劉父稱劉翔想跑到35歲
劉翔還要跑? 網友:時代過了
劉翔跟腱傷 專家:不可能復原
總教:賽前沒想到會受傷 誰讓劉翔冒險上跑道
劉翔曾向團部彙報傷情:再重也跑
劉翔母親:如他不再優秀請原諒他 感動世界卻不能感動國人?
人民日報:劉翔的傷我們的痛 新華社:金牌留給曆史補發
BBC:英雄失敗了 京媒:本可退卻舍身取義
央視斥表演論:沒人拿跟腱表演
黨中央國務院代表贊揚劉翔 上海副市長深情賦詩 劉延東慰問
姚明:他盡力了 史冬鵬:罵的人太多他才堅持
張健:劉翔再跑2016是在學習姚明
金牌至上 劉翔只能傷害自己贏回尊敬
劉翔是在表演嗎? 不﹗(回應:劉翔不欠國人一塊金牌;反而是國人欠劉翔一個寬容和道歉﹗)
劉翔的痛與媒體的樂(楨:理盲濫情的霉體﹗)
劉翔假摔?大陸網友酸氣沖天(楨:憤/糞青﹗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人生的偶像崇拜》)
2012-08-14 12:41:50
阿楨
查無實證 夢想家案簽結 2012-09-04 中央社

 台北地檢署偵辦「夢想家」音樂劇被告發疑涉圖利案,因查無實證,今天將全案簽結。
 建國百年國慶晚會音樂劇「夢想家」因花費超過新台幣2億元,引發爭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去年11月初主動將案件移請檢調偵辦,民進黨也向台北地檢署控告時任文建會主委的盛治仁涉嫌圖利。
 4月17日北檢傳盛治仁到案說明,庭訊結束後,針對媒體提問是否圖利賴聲川等問題,他說,他與賴聲川沒有特別私交,而這個標案共有13個廠商,「我跟廠商根本不認識,都可查證。」
 「夢想家」總導演、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在4月26日到北檢接受偵訊,他面對記者提問,答稱自己是清白的。
  回應
終於還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清白了!接下來看看那些污蔑他的政客,媒體和文化界人士要怎麼找下台階了!?

北檢簽結夢想家案 馬、吳、盛皆無不法 2012/9/4 11:42

  建國百年國慶晚會音樂劇「夢想家」貪汙圖利案,台北地檢署4日偵查終結,3名被告馬英九總統、副總統吳敦義、文建會前主委盛治仁均查無違法事證,未涉刑事罪嫌,予以簽結。
  北檢襄閱主任檢察官黃謀信說:『(原音)有關賴聲川人選之選定,馬英九、吳敦義並未具體指示。另關於標案預算金額2,200萬元部分,乃盛治仁參考國內外大型演出經驗而自行決定,後續規劃及標案之選定,亦為盛治仁、文建會、建百基金會相關承辦人與表演工作坊接洽,均與馬英九、吳敦義無涉,自難認馬英九、吳敦義有何不法之犯行。』
  雖然沒有刑事責任,但北檢認為,盛治仁編列晚會預算缺乏具體規劃,只因信賴表演工作坊就編列大筆預算,涉有行政疏失。黃謀信說:『(原音)又僅因信賴表演工作坊所提之預算金額,即編列2億5千多萬預算籌備該晚會,檢察官調查後,認為其間不無行政疏失或行政瑕疵,故承辦檢察官將另函請權責機關,就本件行政缺失部分予以究責。』
  建國百年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因為支出超過新台幣2億元,經費過高引發爭議,藝文團體還曾連署要求當時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下台。文建會在去年11月主動移請檢調偵辦,盛治仁也請辭主委獲准。

詳參【圖博館】:馬文化政策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2012-11-04 11:29:16
版主回應
北京首鋼舊園區 9200億文創大改造【聯合報2012.11.04

  投資9千多億 北京首鋼文化產業園啟動 / 陳東旭
北京首鋼老廠區大變身,計畫以十至十五年時間,耗資二千億人民幣打造「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圖為服務首鋼近四十年退休的蒸氣火車。特派記者陳東旭/攝影
  大陸最大舊工廠改造行動,正在北京首鋼啟動。歷經十年搬遷,首鋼去年底全部停產。首鋼舊園區將至少投入二千億人民幣(約九千二百億台幣),以十至十五年時間開發成一個具文化創意的「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區」。
「這個鐵鉈子(專門用來砸鐵渣的重錘)重十九噸,可以賣十萬人民幣,但賣了,就沒有了!」首鋼搬遷期間,許多舊設備、廢料都留下來,有的成為舊廠房的鎮寶之物,有的是許多廠區一隅的特色景物。
「這輛一九七一年製的蒸氣火車頭,五年前退休。卅多年下來,最少拉了一千三百萬噸的鋼材、鐵渣。員工都與它有了感情,退休後將永久成為展物」。
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陳世杰說,「賣一件,少一件。首鋼過去靠它們;未來(轉型升級)更要靠它們。」
  圖為原首鋼鍊鐵廠三號高爐。 特派記者陳東旭/攝影
原首鋼二通廠房改造成的「首意工坊」目前展出「鋼鐵韻律─趙成民鋼雕藝術展」,每個維妙維肖的作品,全部從首鋼零件和廢鋼拼湊組合而成。
位在北京石景山的首鋼自一九一九年建廠,已經有近百年歷史。民國時期風雨飄搖、國家內憂外患、加上沒有技術,首鋼前卅多年累計僅生產廿八點六萬噸生鐵,連鋼都沒能力生產。如今首鋼搬遷至河北唐山曹妃甸後,以全新的廠房和技術,今年可達三千萬噸鋼產量。
首鋼過去雖然推動了北方的重工業,但也製造了汙染,在首鋼最生產量最大的時期,石景山周遭每年每平方公里的落塵量高達卅四噸,居民不敢開窗,出門必須戴口罩。
為了改善環境,並落實辦好北京奧運的承諾,首鋼十年前開搬遷。如今留下的八點六三平方公里的舊廠區,將以二千億人民幣(不包括產業投資)、十至十五年全面規畫成含有文化創意產業的新首鋼園區。這是大陸迄今改造面積最大、投資最多的舊廠房區。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475419.shtml
2012-11-04 11:29:55
阿楨
王偉忠文創投資自肥? 文化部:審議嚴謹【聯合報 2012.12.12

立委李應元、林世嘉昨天開記者會指出,文化部砸上億元國發基金挹注文創產業,節目製作人王偉忠陸續拿國發基金投資旗下公司華星娛樂、魔法胡同娛樂公司,取得總金額高達八千三百萬元,有撈錢自肥之嫌,文化部也怠於監督。文化部回應說,投資過程作業審議嚴謹。
文化部表示,該契約規範文化部得向專業管理公司「推薦」董、監事人選,而非直接推派董、監事人選。
李應元說,文建會先前編列百億元國發基金,委託十二家創投公司執行「加強投資文創方案」,至今完成十四個投資標的,總金額約三億元,王偉忠接受的挹注就將近三分之一。
李應元說,台灣文創一號公司投資同樣由王偉忠擔任董事的華星娛樂兩千兩百萬元、南方島公司三千五百萬元,及魔法胡同公司一千八百萬元,若加上另家吉富文創投資華星娛樂的八百萬元,他一人獨拿八千三百萬元,「由娛樂酷斯拉獨享文創奶水」。
出席記者會的馮光遠表示,很多文化人苦盼資源,不知道錢要從何而來,但有些文化人、娛樂人永遠有辦法拿到很多經費,文化部資源分配不該如此不公。(楨:這些文化廢物流氓又來了!)
王偉忠澄清說:「我在華星娛樂與魔法胡同娛樂公司擔任法人代表,被指派為總經理,負責執行計畫,該職是經過董監事委任通過,也解除競業禁止條款,無自肥之虞,況且我個人從未領取薪水。」
王質疑說:「這些都是投資案,而非補助案,難道文創不用賺錢嗎?找會的人來執行不就是要賺錢嗎?」
  回應
貪腐集團又想藉著栽贓抹黑,毀掉台灣文創了
王偉忠 賴聲川 不用政府補助 他們也能找得到錢 尤其會賺錢
  相關新聞
王偉忠:我就是什麼都做
文化部:被投資公司須相對出資
獨厚王偉忠? 龍應台澄清
2012-12-12 14:19:30
阿楨
《自由時報》造假 抹黑《中天》 2013-04-15 中國時報

台灣歌手林志炫、楊宗緯、彭佳慧、辛曉琪搶進大陸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七強,節目因此在台引發高度關注、媒體爭相報導。《自由時報》十四日痛批電視台「未審直播」,未「直播」的中天新聞台也列名其中,中天新聞部總監梁天俠昨在臉書上怒斥:「《自由時報》動用四個記者編造出頭版假新聞。」
 回應
 自由時報造假也不是第一次了....這種造假媒體若在外國早就關門了,但在台灣卻還能存在,奇蹟啊
 上百萬台灣人還把自由時報天天當聖經一樣看呢...
 怎麼會有這麼墮落的媒體,比黑道還不如
 應該【修改新聞法令】,凡報導不實而不修正與道歉者,【應給於停權,停刊之處分】!!
如此,就有【客觀的防治方法】啦!!
 不要臉又不是一天兩天了,不要臉的會挺不要臉了,沒辦法囉!台灣一起沉淪
 自由時報本來就是垃圾媒體!!
 豬油屎報完全不令人意外啊!專門提供給腦殘看的  
 相關新聞
一貫操弄 廉價的政治訴求 蘇應該自我檢驗
通傳會:觀眾自主 不需磨刀霍霍
《歌手》全民愛看 各台都不敢漏
自鎖自娛 台灣將淪文創代工

詳參【圖博館】:自由造假 來去都快的韓流 精神勝利法 真有哈台族? 星光幫與超女秀 藝人與政治 民進黨路線 《文化很好賺》

蘇批統戰入腦 音樂人吐槽 2013-04-15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湖南衛視歌唱節目《我是歌手》熱潮延燒台灣傳媒,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天表示,中共過去對台統戰是「以商圍政」,如今則是「入島、入戶、入腦」,透過媒體褒揚中國、唱衰台灣,因此台灣要更加警惕。
 黃國倫:歌手走紅非政治問題
 袁惟仁:別做政治渲染和解讀
2013-04-15 11:53:19
版主回應
 回應  
 說媒體被壟斷,CNN、好萊烏天天在壟斷台灣媒體與輿論,怎麼不見綠的去抗議?(楨:欺中怕美唄!詳參【圖博館】:欺中怕美)
 什麼都氾政治化,真悲哀!幸好冠軍不是林志炫, 要不然統戰的帽子那算被扣實了!
 酥酥真的不是個人才,居然短視到如此泛政治化,耍耍嘴皮就想當總統,自由屎報栽贓中天,無腦的再拿來作文章,目光如豆的小科長
 以蘇貞昌的標準~自己也早被中共洗腦了!不然,蘇派人去北京密談什麼?另外,蘇貞昌現在應當是兩蔣的信徒~防止中共洗腦就是要堅持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這就是蘇貞昌。多重人格。
 民進黨只想把台灣搞成「綠島、綠戶、綠腦」,中國政策鎖國,連娛樂事業也要鎖國,都落後了還不自覺,關起門在自爽,酥酥真的不是個人才
 台灣有這條件給人家歌手嗎? 人家蕭敬騰唱首歌就數百萬入袋, 台灣的節目整集製作費才多少? 搞了那麼多頻道, 結果每個都那麼爛, 這樣還要泛政治化? 口上說一套, 絲下搞密使. 最看不起這種嘴念經, 手摸X的爛人.  
 大龍起飛, 小龍就只能作蚯蚓.
 法律要鬆綁了
 本土文化就是見不得別人好的文化ㄡ!

這是傳播 而非兩岸問題 梁文傑:新聞學者教的沒用 2013-04-15 中時

 梁文傑昨天受訪時表示,討論《我是歌手》在台灣傳媒造成的轉播爭議,不應針對大陸,因為即便換成美國電影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或音樂界的葛萊美獎頒獎典禮,台灣也不應該在新聞台全程或超時轉播(楨:怎麼不見綠的去抗議?欺中怕美唄!)。
 回應
我們也很同情民進黨, 因為也都知道, 他們堅持的的東西一點用也沒有,
DPP 口頭堅持清廉, 私下要貪污, 要收政治獻金。
DPP 口頭堅持沒去香港, 私下不但去了, 還有免費的粉味。
DPP 口頭堅持台獨, 私下卻一堆人穿梭兩岸左右逢源。
歐! 當然還有那個口頭罵 18%, 卻存個百萬好領超多 18% 的無恥蔡英文!

面對我是歌手震撼彈吧 2013-04-15 旺報短評

 台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節目,早年透過短波廣播,近年透過網路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打造台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以創作過最多經典節目的中視、中天為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全民大悶鍋》、《非常男女》等還曾一度被大陸模仿;台灣也並非沒有創造過選秀節目的高潮,例如《超級星光大道》。透過網路,台灣綜藝節目依舊有引領大陸流行的實力,像《康熙來了》在大陸年輕人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目前大陸觀眾透過網路觀看台灣節目的人數之眾就是一個契機,透過網路,台灣也可以創造出寬廣的舞台,若台灣能注意到這項趨勢,開放兩岸廣告商投資台灣電視與網路節目,台灣電視台製作出超越湖南衛視規格的節目並非不可能。只要用開放的態度,就能鞏固綜藝王國的領先地位,何須羨慕大陸?

娛樂業坐困台灣 不唱也衰 2013-04-15 中國時報

 大陸影視作品最早是電視劇攻台,十二年前開始,二月河小說改編的《雍正王朝》、《康熙帝國》、《乾隆王朝》、以及《喬家大院》等歷史大劇,在台創下高收視率,近年的《三國》、《水滸傳》、《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更把陸劇在台熱度推到最高峰,幾乎製作精良的大陸歷史大戲、宮廷劇在台無往不利。
 從《超級女聲》、《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大陸節目砸重本,內容氣勢磅礡。台灣仍保有經驗、創意軟實力,但大陸節目藉著模仿快速吸取養分,台灣若缺少對策,難保被資源的壓力給拖垮。
 大陸去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工業,因北美市場飽和與製作成本節節高升,過去五年利潤下跌約四○%。市場一起一落,許多美國片商將大陸市場視為求生的最後決戰地,盡全力以各種名義攻占大陸市場。

中國創意品出口 世界第1 2011-10-01 工商時報

 經建會官員表示,所謂創意商品包括藝術工藝商品、視覺藝術、表演、出版、媒體及設計等,聯合國「2010年創意經濟報告書」指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商品及服務出口總值由2002年的2,670億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5,920億美元,平均年增率14%,其中商品類2008年出口值4,070億美元。
 在創意商品出口裡,全球前五名依序是中國、美國、德國、香港及義大利,但以中國出口848億美元居冠,占全球創意商品出口的五分之一,第二名的美國350億美元,僅占8.6%,第三名的德國344億美元,占8.5%。
2013-04-15 12:01:05
阿楨
黃色小鴨淹死文創2013-09-25 中國時報 邱祖胤

 黃色小鴨來台灣,民眾看得開心,地方政府搶到版面,周邊商品陸續出籠,廠商賺到大把鈔票,如果這不叫文創,什麼叫文創?但這隻從天外飛來的黃色小鴨,卻也在台灣掀起萬丈巨浪,差點淹死台灣文創。
 第一道巨浪:引進黃色小鴨,暴露政府單位的缺乏創意與便宜行事。看到小鴨在香港火紅的例子,快,先請來再說吧?什麼?台灣早就有更棒的團隊在創造更棒的點子?怎麼沒聽過,可見不紅,再便宜也不予錄用。再說,錢不是問題,先搶到再說,人家就是要黃色小鴨啦!
 第二道巨浪:黃色小鴨帶來話題,也引來山寨、抄襲、跟風。你有一隻黃色小鴨,我有一群黃色小鴨,天下鴨子不都長得一樣?嫌鴨子不稀奇,咱們也來搞一隻汽球狗、米老鼠、多啦A夢,總之愈可愛愈好,愈大隻愈好。
 說我抄襲?創意不都來自完美的抄襲嗎?
 就這樣,台灣近年高喊的文化創意,被狠狠甩了一把掌,就連藝術家在國際間的精采表現,也彷彿被當空氣,君不見台灣藝術家李真的巨人寶寶正在巴黎街頭橫行呢,台灣卻少有人知道。更多在台灣民間默默耕耘的藝術工作者,為在地提供豐饒多元的創意土壤,可惜他們的努力不被看見。
 姑且不論黃色小鴨背後的文化意涵,療癒了誰,PVC成份有多大危害,我們也不必凡事「外國人能,我們為什麼不能」,看到別人賺大錢,就眼紅仇視,然後再酸自己人一頓。但不可否認,文化創意最忌抄襲及一窩蜂,未經淬鍊、沉澱的粗糙商品,跟垃圾並無不同,而黃色小鴨的出現,剛好適時對台灣提出警訊:台灣的文創環境還不夠成熟,普羅大眾仍習慣接受舶來品,政府單位對台灣文化創意內容不具信心,了解也不夠用心。
 顯然台灣文創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怕只怕,經過精打細算之後,各級政府的康樂團隊,發現在水裡丟幾隻超大玩具、汽球、裝置藝術、卡漫公仔的效益,遠遠大過放煙火的稍縱即逝,恐怕會卯起來硬幹,未來10年,我們等著看台灣各大溪流、湖泊、港灣、海水浴場,出現各種千奇百怪的充氣漂流生物,這或者會是另一種文創奇蹟,抑或是國際笑話?
2013-09-25 10:21:24
版主回應
黃色小鴨:「玩這麼大」的兒童鏡像 by路況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漂浮在嬰兒洗澡盆中的塑膠黃色小鴨,有一天突然膨脹放大如一艘船艦,停泊在港口海灣。這不是童話,而是今日的國際熱門新聞,萬眾矚目的世界奇觀。西諺云:「倒洗澡盆的水,連嬰兒一起倒掉!」沒關係,只要留下黃色小鴨,把它無限放大,彷彿倒掉的嬰兒連同洗澡水都一起收回來了!
而這又有什麼意義呢?黃色小鴨真的觸動了某一世代的童年共同記憶?就算是,也只是嬰兒與幼稚園水平的小趣味,不像小叮噹與史奴比的「可愛」包含了許多故事與意義。一個沒有故事,沒有意義的黃色小鴨值得「玩這麼大」嗎?
我知之矣,黃色小鴨的「意義」就在於它的「沒有意義」。它的瑣碎無謂、空洞貧乏更勝凱蒂貓與憤怒鳥。黃色小鴨就是拉岡所說的「小對象」(petit objet α),是吾人無可滿足又無法直面的欲望的一個暫時的「替代物」。它可以是任何對象,並隨時可被其他對象所替代,「濫竽充數」就是它的選擇原理,「窮極無聊」就是它的欲望法則。愈是瑣碎無謂的事物,愈可被一種強迫症的偏執轉化為欲望的固著對象,表現為強迫重複儀式,就如潔癖患者不斷洗手,問題不在手髒,而是藉洗手來轉移掩飾無意識欲望深層無法處理的骯髒齷齪感。強迫症是一種微小差異的自戀狂,透過某個瑣碎對象的無謂重複來轉移焦點,逃避真正的問題與焦慮,一種避重就輕,捨本逐末的轉移逃避策略。
要轉移逃避到哪裡去呢?逃避到兒童鏡像階段,轉移到想像秩序。拉岡說:八個月大的嬰兒尚無法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卻偶然發現鏡中影像可隨自己意欲而動作,乃產生一種操控自如的「自主幻覺」,形成「這就是我!」(C’est moi!)的想像投射的自我形象與主體命名儀式。黃色小鴨作為一個童年記憶的「小對象」,正是一個瑣碎無謂,卻可簡易操作的兒童鏡像,所以可以「玩這麼大」,在想像投射中無限膨風放大,成為強迫症般廉價操作的集體自戀儀式,藉以逃避這世界沒有意義、沒有方向的空虛無聊感。黃色小鴨反映出全世界的智力水平都已退化到兒童鏡像階段,以美其名曰「童真」、「單純」的廉價裝可愛來逃避問題,粉飾太平,完成「自我感覺良好」的主體命名儀式:C’est moi!黃色小鴨就是我!我就是洗澡盆裡的小王子,全世界都是我的洗澡盆!
莫再嘲笑小馬哥,大哥不笑二哥,大家不都在「自我感覺良好」?不管是小馬哥、小王子還是村上春樹,全世界都在追尋一個裝可愛的「小對象」!黃色小鴨更讓這個「小對象」小到不能再小,同時又讓它無限膨風到「殺很大」,教人忍不住想罵一聲「X小」!
http://blog.udn.com/loukwan/article
2013-09-25 11:38:40
阿楨
夏鑄九:文創不能全是吃喝【聯合報2013.10.27

「文創不能全是吃吃喝喝」、「文創也不是櫥窗」,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夏鑄九昨天在新加坡表示,政府以公有地設立文創園區,就不能拿來當房地產操作、收高租金,他強調:「文創園區內最重要的『生產者』,藝術家、設計師不能被高租金逼走。」
夏鑄九昨天應新加坡新躍大學「當代中國講座」邀請,在「都市文化遺產保護:去留與得失」講座中發表「台北經驗」。
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是私有地改成藝術村,夏鑄九還記得李安的電影「喜宴」中金素梅還演畫家。格林威治村有了藝術家進駐、雅痞進駐,小餐館、博物館跟著進駐,但當私人地主漲房租,最重要的「生產者」就因為付不起租金而搬家。
上海也在做文創,速度快得令夏鑄九吃驚,「我原本以為要十年」,但現在也出現類似問題,藝術家難以持續待在文創園區。
夏鑄九說,「要讓文創適度獲利」,也要找出自己的商業模式。他不反對有些吃吃喝喝,但不能反客為主。

悲情城市改變九份 夏鑄九:算文創嗎【聯合報2013.10.27

新加坡聽眾圍著夏鑄九談他們最熟悉的新北市九份時,夏鑄九說:「當初我的研究生想在那裡找麵吃,都沒賣麵的,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上映後,整個九份改觀」,但這代表九份可成為創意產業基地嗎?
新加坡人赴台灣旅遊,九份是熱門「景點」,夏鑄九與新加坡聽眾一問一答,有人回稱:「九份太郊區,很難變文創園區」;夏鑄九也說,九份地區的居民出租房舍給賣土產的,少數畫家也賣畫,但因為遊客多了,「半夜不睡覺」,居民有段時間快發瘋,因為原本的寧靜沒了,而且要面對交通、垃圾等問題。
夏鑄九認為,台北市公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雖經過一番挑戰,後來成為都市中文創園區的模式。他說,「寶藏巖某種程度上是成功的」(楨:?),他補充,「紐約時報來台北,只去兩個地方,一個是一○一大樓,另一個就是寶藏巖」。
寶藏巖讓藝術家及設計師等文創「生產者」進駐,展現出在都市中追求自主性的意向,此地也是「共生社區」,除了進駐的藝術家,也有原本居住在此的居民。
夏鑄九說,寶藏巖在馬英九競選市長時的政見,後來靠文化局長龍應台兌現。
2013-10-27 11:16:54
阿楨
台生果然比陸生有創意

  對比館長前評【選最醜建築?】【土豪的異化】與台生在全球各大發明設計展奪金數名列前茅,可知台生比陸生有創意1。
  問題是大多數台生沒國際觀,連克羅埃西亞發明展的克國在那兒也不知「道」。
  國際觀和背國名無關、好不好!
  問題是不知通往全球之「道」,如何將奪獎的發明設計品行銷全球?
  錢!錢!錢!人家是為設計而設計。
  原來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文青小資!
  怕是為升學成績而發明設計吧,不然畢業找不工作,為何又要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2來負責呢?
  有呀!政府不是在各地利用閒置空間3設置了許多藝術村和創意市集4嗎?
  問題是沒生意上門5,文創家設計師只能窮得有品味6。
  不然又要窮得有人養嗎?台灣的文化廢物和流氓實在很理盲濫情很呆歹,呆到不知沒有市場的發明設計是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的、歹到又要有人養。
  不完全是沒市場吧,而是台灣的教改7強調創意和快樂學習8過頭了,忘了後現代非理性的創意、若沒現代的理性思考和前現代的毅力努力、是很難成為一成功的商品。
  所言極是,教改之「道」本應為解決聯考下、大學生缺乏學習意願和獨立思考,但在快樂學習和創意的民粹9風潮下、走了歪「道」!旣解決不了解決補習10壓力,又在在禁止老師體罰11後產生劣徒霸凌師生!
  誰說歪「道」了?陸生來台12,課堂上陸生的學習意願和發問思辯能力、明顯地強過台生。一批愛台13的邪者叫獸邪生,頭頭是道地反駁說,陸生是在填鴨式教育和未來工作壓力下才如此,不如台生有創意!
  果然是真有創意的反駁,問題是駁的了台生在校在職之競爭力都不如陸生之事實嗎?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29200
2014-04-02 08:54:04
圖博館
科技日報評“故宮首開夜場”:用力過猛

2019-02-19夜,故宮景象經媒體渲染鼓噪,引發一場全民狂歡。且不說文物保護問題,故宮不是青樓,為招徠生意可隨意打扮!試問,光怪陸離中,帝王風範安在?絢麗流華里,禁城威儀何存?把故宮打造成為朋友圈第一網紅。從一票難求到追捧圍觀,期待、狂歡過後,恐怕更多是失望和質疑——四個字簡單來形容:用力過猛。
  回應
媒體就是這樣,不管你做了什麼都要給你挑出個花來
小文青張口來一句“我理解的故宮是……”,其實你理解的啥,除了你自己,沒幾個人關心。故宮的大紅大亮大福字,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國式喜慶景象,和春晚一樣,圖個熱鬧和喜慶。

美國《華盛頓郵報》:從故宮亮燈到夜晚經濟

  紫禁城歷來在夜間禁止除皇帝、“幽靈”和來訪達官顯貴以外的任何人入內,但在本週二(豬年元宵節)黃昏後,隨著中國慶祝春節結束,該建築群被燈籠和其他燈光點亮。這是紫禁城在94年前化身為故宮博物院後首次在夜間對公眾開放。
  雖然在很多國家,夜間參觀博物館已不是新鮮事,但該創意使已有近600年歷史的故宮更年輕並使傳統文化進一步貼近公眾。中國的電視臺還在播放展現故宮文物修復人員的工作、館藏寶藏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作用的紀錄片。
  相關新聞
兩岸故宮此消彼長: 2018年參觀人數1700/380萬;文創營收70/6億新台幣
何去何從 故宮處境越來越尷尬:政院敲定由獨派台灣史專家吳密察掌故宮,引發外界「去中化」疑慮。
2019-02-21 09:34:17
阿楨
文化4.0政策時代 2019-03-05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社會學系副教授)

  文化4.0來勢洶洶。對創作型態、藝文傳播、經營模式、到人才培育等文化發展各個層面,它都帶來劇烈的衝擊。
  文化4.0的形成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倡議者施瓦布(Klaus Schwab)的界定,大約在一七六○年到一八四○年期間,鐵路的興建與蒸汽機的發明引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九世紀晚期到廿世紀初期,由電力與生產線所帶動的大眾生產促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一九六○年代的半導體與大型主機、七○與八○年代的個人電腦,以及九○年代的網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造成當時人類生活世界根本結構上的改變。來到廿一世紀的今日,施瓦布指出,物理、數位元與生物三大科技領域的大融合(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激發出再度顛覆世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參考施瓦布的時間架構,我們可以從很多層面來勾勒文化1.0到4.0的演變。例如,文化的大眾傳播載體從印刷品(1.0)、電視機收音機(2.0)、電腦(3.0)、演變到智慧型手機(4.0),而這些載體是影響人們享用文化的關鍵因素。在文化4.0時代,人們一支手機在手,就可以擁有豐富的藝文內容產品,同時得到更即時以及更多互動的體驗。
  展演方式的虛擬數位元化,是文化1.0到4.0的一大特色。例如:博物館的設立,在文化1.0時期會選擇放在傳統神殿式的雄偉建築,例如倫敦大英博物館;在文化2.0時期仰賴建築師創造新奇的展覽空間,例如古根漢美術館;在文化3.0時期則是致力於閒置空間的活化再利用,例如倫敦泰德美術館;不同於前面三個時期仍以實體空間做為藝術品展出與參觀的主要場域,進入到文化4.0,如何運用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XR)空間,為人們帶來更沉浸式的藝文享受,將變得越來越為重要,代表性案例是谷歌文化機構(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所設立的藝術與文化網站。
  全面審視文化4.0,是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它將大大改變主事者對文化基本法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的看法。缺乏文化4.0的視角,是現今台灣文化政策的一大隱憂。
2019-03-05 09:30:29
阿楨
叫好也能「叫座」!紀錄片熱 年投「180億」2019.04.07兩岸中國夢

在我們電視圈,紀錄片過去都被認為是,有理想沒票房的代名詞,能夠打平回本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不過這幾年在大陸,紀錄片終於找到了商業模式,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光!眼看叫好又叫座,優酷、愛奇藝、騰訊紛紛設立紀錄片頻道,同時打通電商平台,觀眾可以邊看邊買,這才發現紀錄片的帶貨能力超級強大,像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期,讓山東章丘鐵鍋銷售量暴增6000多倍;風味人間紀錄片和故宮合作賣筷子,一雙台幣一千多元供不應求;還有茶界中國播出後,也賣出了幾千萬的茶葉禮盒,商品收益遠遠超過版權費,漂亮的數字點燃市場熱情,現在一年投資總金額接近台幣將近180億!除了錢的誘因外,大型紀錄片的輸出也提昇了大陸整體國家形象,央視和英國合作拍攝《孔子》,和澳洲合作拍攝《改變世界的戰爭》,都在歷史視角中加入中國觀點。這股紀錄片風潮不只創造新的商業模組,也為大國崛起提供了厚實的文化底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4FW3rytkU
2019-05-26 10:18:05
阿楨
文策院竄起 藝術家GG了?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

文化內容策進院將掛牌,文化部2019-05-27公告文策院第一屆董監事名單。文化人士對此反應不同,有藝術家表示這分名單很明確設定流行影視聽產業,憂心政府對通俗大眾文創投入太多資源,精緻藝術的補助恐被壓縮;也有文化評論者表示文化部應同時公告評估文策院績效的評鑑小組名單,才能表現監督誠意。
根據文策院設置條例,董事會中政府相關機關代表不得少於董事總人數二分之一,因此首屆董事有八位官派,分別來自文化部、經濟部、科技部等。民間董事則有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音樂人陳珊妮、作家暨香港光華新聞中心前主任胡晴舫、數位人暨文博會策展總顧問詹偉雄等。董事長由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擔任。
文化評論人吳牧青表示,對比國藝會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中,政府代表只占四分之一,差別太大,如此要自稱是產業政策的有效仲介機構,明顯沒有說服力。
藝術家姚瑞中,表示很明確設定發展流行影視聽產業方向。他說,文策院效法韓國文化內容策進院,但韓國發展20年,題材早已很開放,像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最近才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可是台灣仍守著通俗大眾方向。他不反對文創或文化周邊商品,但認為那麼多文化資源丟進同一個籃子,需要評估。他擔心流行產業不斷擴大下,台灣會越來越市場、娛樂導向,對精緻藝術的補助被排擠。他舉例,要先有梵穀的作品,才能發展出眾多商品,「若沒有精緻文化作核心,如何發展文創?」
不具名的大學藝術系教授表示,這個年代當藝術家滿慘,許多藝術系畢業生畢業即失業,只好去作文創。他說在政府猛推文創下,當代藝術根本看不到著力點,作文創的文策院的資源遠比補助精緻藝術的國藝會高很多,看到年輕藝術家拚命申請國藝會補助,頂多拿個五萬、八萬,實在很替他們心酸。
2019-05-29 09:03:05
阿楨
文創難做! 花創慘賠8年閉門掙扎 2019-09-15 聯合報

文創是門好生意,但實際做起來卻虧損連連!文化部前身文建會民國九十六年起,陸續將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全台共有台北、花蓮等五大據點,但花蓮園區營運八年持續虧損,七月初承包商關閉營業場館,所有駐點廠商都被請了出去,地方憂心「是不是倒了?」
花蓮文創園區於民國一百年委由新開公司營運,維護費、租金與權利金每年得繳近千萬。接手時園區內廿二棟歷史建築都是空殼,且沒有建物使用許可,營運團隊花了上千萬元申請,還花一大筆錢加裝空調,第一年就投入八千萬元;合約中規定,十五年營運期間新開必須投入一億多元,但新開在第三年就「達標」。
團隊接手初期,每年固定舉辦花創花酒節,另也與企業合作舉辦超跑、老車聚會等,每年活動多達上千場,吸引不少人潮。後來業者為求盡早達成損益兩平,調整經營方式,近年人氣逐漸消退。去年二○六花蓮地震衍生的高額建物修繕費用,成為壓垮園區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開公司三月透過立委蕭美琴,向文化部請求協助,園區營業場館也從七月一日起關閉,店家全數撤出。地方熱議園區「是不是倒了?」雙方都否認解約。
不只花蓮文創園區遇到問題,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除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外,民國一○二年委外的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
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民國一○五年委外,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園區執行長孫育晴表示,因定位本來就非熱門展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而最賺的華山文創,也是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
2019-09-15 07:41:53
阿楨
故宮上新護膚品了!網友這次慫了……2019-10-19 中國新聞網

對於很多人來說,故宮文創最具吸引力就是產品的設計。“故宮紫檀護膚品”也不例外,瓶子外觀包含很多故宮元素,部分成分萃取自紫檀木,由中國紫檀博物館提供原料。
目前,三件套價格為2380元,五件套為3980元。在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小程式,三件套已經售罄。
有網友表示,瓶子是真的好看。不過,也有網友評論,價格確實有些偏高。
近幾年,故宮文創可謂火爆,其產品不僅把文物和現代元素融合,還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頗受年輕人的喜歡。故宮文創的種類也一再拓寬,從明信片、鑰匙鏈、包包、服飾等,擴展到了美妝領域。
去年12月,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發佈“故宮首款彩妝”——故宮口紅。
故宮口紅包含有6個色號,均來自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紅色國寶器物。口紅的外觀設計,則從清宮後妃服飾與繡品汲取靈感,一個外觀設計對應一款色號。目前,口紅價格為199元。
今年十月,故宮彩妝家族又添新成員——氣墊粉底。產品蘊含人參根、蓮花、蜂蜜等提取物,而粉底外觀設計則源于古人品鑒的雅好,目前售價為299元。
幾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稱,故宮出品,每次都是高顏值。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面對文創也要保持理性,價格、品質等因素都應在觀察範圍內。
故宮彩妝版圖不斷擴大,你準備入手嗎?
  回應
三件套2380,一件800了,這比180一杯的宮廷玉液酒還貴鴨。
如果是洋貨,就沒人喊貴了,
所以這也是好事,中國也要逐漸地在高端消費品方面建立自己的話語權。
2019-10-20 09:40:28
阿楨
2019-12-20臉書封殺迄今最大假號組織,法輪功幕後操盤

本週五,社交網路巨頭臉書宣佈,封殺粉絲量累計超5500萬的近千個虛假帳號和頁面,這也是臉書“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虛假)網路”。
這批帳號不僅規模空前,而且首次系統性的使用AI偽造個人頭像。在邪教“法輪功”喉舌“大紀元”的幕後操盤下,大肆發佈“支持特朗普”和“攻擊中國政府”的內容。
研究人員評論:“這是一個厚顏無恥的龐大網路。”
臉書20日發佈的公告顯示,該平臺刪除了來自美國和越南的610個臉書帳號、89個粉絲頁面、156個群組和72個Instagram帳號。而這些帳號主要針對美國粉絲,以及部分越南、西班牙和講中文的人群,在臉書和Instagram花費了近950萬美元投放廣告。
臉書在通報中明確寫道:“儘管幕後操盤者試圖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相互關係,但我們調查人員認為這一虛假網路活動與總部設在美國的大紀元媒體集團,以及其駐越南工作人員有關。”
所謂“大紀元媒體集團”就是邪教組織“法輪功”的喉舌,旗下擁有邪教媒體“大紀元時報”。
據中國反邪教網報導,8月20日,美國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之一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登載了兩名調查記者撰寫的報導,題目為《特朗普、神秘極右翼組織及即將來臨的末日審判:憑藉臉譜網崛起的大紀元時報》,其網站首頁標題則為《成為特朗普最大支持者的秘密媒體組織之內幕》。
  回應
反華是功,頂川是罪
  相關新聞
檢方11-02起訴卡神楊蕙如是害死外交官元兇:消滅假新聞,民進黨作賊喊抓賊,1450係金A!
卡神在LINE群組及PTT養綠網軍「每人每月上萬」抓出數千個卡神PTT帳號!
美國3年製造萬條假新聞,最大亂源辦不了,原因很可悲,事實全以黨派劃分! (回應:越來越像台灣,
顏決定正錯。)
西方在社交平臺上抹黑中國:製造假新聞,選擇負面報導,使用“雙標”情緒化語言.
臉書12-20封殺迄今最大假號組織粉絲量累計超5500萬,法輪功幕後操盤(回應:粉絲量累計超5500萬)
韓批民進黨收買90%媒體 靠卑鄙贏得選舉
藝術家雜誌12-22公佈台灣十大視覺藝術新聞出爐 「鄭麗君留任」拿下第一名(回應:在民進黨執政下,所有的國家機器都變成我家機器,各種報刊雜誌的股東或是贊助都有庶民納稅錢的縱影.)
2019-12-23 08:24:36
阿楨
藝術家雜誌2019-12-22公佈台灣十大視覺藝術新聞出爐 「鄭麗君留任」拿下第一名

藝術家雜誌每年年終舉辦「十大視覺藝術新聞」與「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活動。針對2019年台灣視覺藝術的重要事件,藝術家雜誌以電子郵件與Facebook宣傳,透過網路投票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包括藝術工作者、藝評家、藝術產業界、公私立美術館展覽機構、美術教育單位等藝術圈內專業人士以及藝術愛好者。活動於11月28日至12月5日進行網路票選,最終有效投票人數共計1726人。
藝術家雜誌表示,從票選結果可知,台灣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是藝術界矚目的焦點,首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興辦拿下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第四名。藝術市場的活絡,符合實務流程與需求的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宣示藝術品展覽銷售免徵營業稅的「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因此也獲得票選第十名。
此外,台南市美術館的正式營運(第2名)與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喬遷之喜(第10名),皆獲得廣泛注意。躋身國定古蹟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票選獲得第8名),或是順利返台的爾灣順天美術館館藏(票選獲得第9名),則在台灣藝術史的脈絡裡書寫屬於自身的時代意義。
十大視覺藝術新聞
第一名: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留任
第二名:台南市美術館正式營運
第三名:故宮VR展獲美國GLAMi Awards榮譽獎
第四名: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初登場
第五名:文化基本法三讀通過
第六名:文化部提出空總和華山發展計畫
第七名:外國藝文工作者來台非營利免許可
第八名: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升格為國定古蹟
第九名:順天美術館館藏返台
第十名(並列):Lightbox攝影圖書室搬遷新開幕;藝術品銷售免徵營業稅適用擴大
  回應
在民進黨執政下,所有的國家機器都變成我家機器,各種報刊雜誌的股東或是贊助都有庶民納稅錢的縱影.
2019-12-23 08:26:34
阿楨
御用綠色評委未利益迴避!故宮解聘李厚慶、終止三立契約 2020-08-06 聯合報

多樁政府標案遭爆聘「御用綠色評委」,未利益迴避;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李厚慶,自二○一七年起迄今擔任兩百多件政府標案評委,其中不少案子由其親人任職的公司得標。故宮昨決議李厚慶擔任評委的「故宮南院品牌塑造」,決標金額七二二萬元,評選結果無效,並終止與得標廠商三立之間的契約。
李厚慶六月擔任「故宮南院品牌塑造整合行銷勞務採購案」評委,最終由三立得標。但李妻白舒樺任職三立,未利益迴避,故宮昨開會決議此案評選結果無效。故宮說,調查結果顯示李厚慶有「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第十四條第二款應利益迴避之情形,使該評選會委員出席人數不符規定,導致該次評選結果無效。
根據「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評委)本人或其配偶與受評選之廠商或其負責人間現有或三年內曾有雇傭、委任或代理關係,應即辭職或予以解聘。李厚慶在「故宮南院品牌塑造」一案中明顯未迴避其妻與三立之間的利益關係,故宮有充分理由解聘。
一名打算投標的業者說,看到評委名單「心涼了半截」,「反正最後還是會給親綠廠商」。他認為這些「御用評委」應當自動請辭,否則會影響投標廠商的信心。
故宮採購案為何一再聘李厚慶當評委?誰圈選的?故宮不願透露。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說,故宮終止三立契約證實違反採購法事證明確,此外還有許多李擔任評委的標案,同樣存在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李應請辭文總副秘書長。
有資深文創業者說,綠色御用評委遊走各政府標案,「是業界都知道的事」,而且「工程愈大御用評委愈多」。這幾年她心灰意冷,已有一年半時間未參加政府標案,「反正都知道誰會中選了」。
她還透露,綠營不只為「自己人」量身打造標案,還圖利「學校的民進黨種子」。這些人一畢業就有一堆案子可接,文創、設計界都很清楚,綠營該行為讓台灣文創業「正在劣幣驅良幣」。
  回應
台灣多蠢豬, 出事後解決一個當樣板就OK了嗎?
2020-08-06 08:13:20
阿楨
金鐘:打倒偶像產業,就能提升中國文娛產業的格調嗎? 2020-10-18 觀察者網

著名編劇汪海林最近在觀視頻發表了一個演講,嚴厲地批評了最近幾年娛樂圈火爆的流量偶像現象。
  雖然我從感情上贊同汪海林編劇對於娛樂行業的批評,但是他提出的否定偶像產業、抵制資本製造流量明星這個運作方式的政策思路卻還是反映了前互聯網時代由上而下的文化管理心態,不能真正解決國內文化產業面臨外來競爭時處於弱勢地位的問題。
  首先,忽略了長久以來國內對於偶像文化產品的龐大需求。90年代的港臺偶像明星風靡內地,到了2000年,國內的偶像市場則是韓國偶像的天下,國內自己的文化娛樂產業的創作群體有段時間在“韓流”的打擊下潰不成軍。
  國內偶像如鹿晗、吳亦凡、王一博、肖戰等人,那時還都默默無聞。但是中國偶像市場在這些人出名之前早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並且發展到相當規模。正是由於國內資本注意到了偶像娛樂市場的巨大前景,中國內地自己的偶像團體開始湧現,比如在2012年,模仿日本偶像團體的內地女子偶像團體SNH48在上海成立。
  從一開始,國內的偶像團體就有非常濃重的日韓痕跡。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過程,其實也是走過這樣一個從模仿山寨別人到自主研發創新的過程,連華為剛創業的時候也做過一段時間的“二道販子”。
  在今天發達的互聯網環境下,文化娛樂產品的供給和傳播的成本很小,如沒自己的偶像產品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外來的就必然會來佔領我們的市場。
  不僅僅是偶像文化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的競爭中,國內目前在面對海外文化產品的競爭時依然還是攻少守多。其因是國內文化產業還處手工作坊時代,而國外已工業化。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稱,國內電影創作和製作的標準幾乎為零,好萊塢有800多個工業標準,不但節省劇組的時間和成本,還可以保障穩定的拍攝水準。
  而在偶像產業裡,韓國偶像產業的流水線製造和工業化運營雖也有不少缺點,但確保了長期輸出大量有市場競爭力的偶像團體和品牌,新的偶像一代代的湧現,還能一直輸出海外搶佔市場。
2020-10-19 08:33:48
阿楨
“酷日本”還酷嗎?陷入迷走的日本文創戰略 2021-01-11 觀察者網

在外界的印象中,日本似乎是一個具有極強文化輸出能力的創新大國。動漫、遊戲、時尚乃至日本料理都能成為流行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
自小泉純一郎首相任內起,日本政府就開始借鑒歐美國家的“創意文化”概念,試圖在傳統動漫、影視、出版等內容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文化領域的更新反覆運算。一方面借此增強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拉動其他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這些考量下的直接產物,便是最近十餘年來為歷屆日本政府、尤其是此前安倍內閣所津津樂道的“酷日本”(Cool Japan)。
被寄予厚望的“酷日本”戰略確實曾引發日本文創產業的投資熱潮,各種官方和私人資本都前赴後繼參與其中,但數年來取得的成績乏善可陳,甚至還出現了國有資本流失的窘況。而日本的文創產業亦如日本媒體所評論的那樣:“正陷入迷走的狀態之中”。
  回應
主要是日本這個國家太保守了,日本現在還是二次元的動漫遊戲文化,但現在國際主流都是3D,不論是歐美中。日本的動漫看起來還勉強,但是主力幾乎都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動漫,一個主筆既要負責故事創作,還要負責美術創作,這完全是小作坊式的創作方式。反觀中國幾乎是以小說為藍本創作,分工明確,也更加專業,品質也是穩步提高。未來,取代日本動漫,已成定局。在網路手機遊戲時代,日本遊戲行業,徹底被韓中打成豬頭。
我們要吸取日本文化產業失敗的教訓,第一就是產業分工要清晰,提高了專業化程度,才能提高產品品質。第二就是要與國際新技術接軌,現代文化產業是以新技術為載體的新產業。第三就是不能封閉思想,要培養大眾的審美,而不能形成獨特的審美。獨特的審美短時間能保護自己的文化產業,而長時間來看,會讓自己的文化產業缺乏競爭力。
2021-01-12 08:59:39
阿楨
日本《東方新報》2020-12-16中國書店數量不斷增加,達到史上最多的原因

受電子書普及等因素的影響,街頭的書店不斷減少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普遍現象。但近年來,中國的書店數量卻不斷增加。
2002年至2012年,受租金飆升和互聯網發展的衝擊,中國的書店遭遇寒冬,近半數書店倒閉。民眾習慣了在書店找自己喜歡的書籍,然後去網上以五六折的價格購買。但最近5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截至今年11月,北京市共有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只有國營的新華書店,全國不足1萬家,而2019年全國書店數量達到16萬家,堪稱史上最多。
書店數量增加,首先是經濟力量的結果。中國每年都有五六百家大型商場開業。很多商場為了提升格調,都會開設散發文化氣息的書店。裝飾前衛、藝術感十足的書店層出不窮。經營者並不指望靠賣書賺錢,而是想讓有消費能力的顧客在書店駐足閱覽後,再去餐廳就餐,享受購物的樂趣。
其次是文化力量的結果。經營者會尋求一些提高書店盈利的方法。比如售賣咖啡或零食。很多書店還會進行製作咖啡、插花的教學以及音樂教室等活動。一些書店每年舉辦的相關活動超過300場。店員表示,“書籍的毛利潤在30%左右,咖啡是50%,而體驗活動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可觀的”。
最後是政治力量的大背景。近年來,中國政府鼓勵全民閱讀,通過提升國民文化素質來促進消費,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戰略之一。

日媒:“包不包書皮”,折射中日不同文化

日本雅虎新聞網2021-02-22中國人不解日本人為何特意包書皮?
跟一位中國朋友去上海某書店時,我們聊起這個話題。我問“中國人為什麼不包書皮呢?”朋友反問“為何日本人特意包書皮呢?”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這是為了不弄髒書,也是習慣。但中國朋友說:“畢竟買了本書,想向周圍人炫耀一下,因此沒必要包。”確實,我如果偶爾買到一本有深度的書,也會產生“擁有這本書很值得驕傲”的感覺。中國人注重面子,正是因為這樣的文化背景(楨:? ),人們才不包書皮。
2021-02-28 09:11:59
阿楨
日媒:日本書店或許能學習中國同行

日本SAKAMAGA雜誌2022-07-12 互聯網資訊大潮下,書店行業邁入全新階段。除了一些極有個性的小眾書店和有實力的大型連鎖書店,日本大多數書店都面臨存亡問題,實體書店20年減少一半以上。中國,新開書店數量卻在增加。首先是通過空間設計打造高顏值和舒適閱讀環境,自帶流量成為網紅“打卡地”。此外,除了閱讀,不斷拓展咖啡、美食、文創及雜貨等。日本也有書店嘗試跨界經營,但與中國根本無法相比。通過社交平臺引流,拓寬銷售,控制成本等手段,原本與日本書店一樣難以為繼的中國書店正重煥生機。中國人靈活的思考和探究心值得借鑒。

日媒ENCOUNT發現:中國漫畫進日本,主打兩類內容:一是穿越“異世界”,多表現為女主角穿越到古代王朝的故事。另一是大女主 ,多表現為漫畫女主角克服困境,憑藉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事業,與男主角相愛,不一味依靠男主角,可說是女性版半澤直樹。

風格書店的大時代來臨 2017/02/23

TSUTAYA BOOKSTORE降落台灣了,和「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同屬日本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集團。
無論是日本蔦屋,還是台灣誠品,都不是單純開著書店,代官山蔦屋書店成立之前,負責的人員曾前往誠品參考其營運模式。但幾年過去,前者卻發展出一套比誠品更細膩完善的營運心法,大步領先在前。2015年,結合「家電」與「書店」的二子玉川蔦屋家電開幕,是CCC再次跨界的新嘗試。
2022-07-14 08:15: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