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21 05:50:35| 人氣1,80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史尼茨勒的世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什麼是《史尼茨勒的世紀》(立緒,2004)?原來是為了顛覆「維多利亞時代」的史觀!

「本書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為追求歷史真相而顛覆。」書折頁如是宣傳。

半調子的後現代史論──只學後現代好立異說的裝腔作態,不知解構所謂歷史真相──而已。

非也!作者蓋伊批評:「兜售主觀主義的後現代販子…不但未能拓寬歷史學家的視野,反而對大部分歷史學家長久以來的求真精神投以相當不合理的懷疑…我純粹是走自己的路,証据把我帶到哪裡,我就走向哪裡。」(p.16)

是嗎?那他所謂的主要証据──史尼茨勒的日記──能當顛覆整個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歷史的依据嗎?

當然行!他說:「對那些有興趣探索內心世界的歷史學家來說,特別是他研究的是像十九世紀這麼重視隱私的時代,日記仍是史料中的不二之選。」(p.384)

問題是中產階級歷史可不只內心史,再說蓋伊不是認為史尼茨勒「對布爾喬亞殊少敬意,而且傾向於把『布爾喬亞』和『無聊乏味』劃上等號。許多維多利亞時代人一定也會視他的生活方式為偏執古怪,甚至是波希米亞式的。」嗎?

雖然「在最重要的一些方面,史尼茨勒都是不折不扣的布爾喬亞…例如,他順從父命選擇了學醫和行醫;渴望自己的情婦都是處女…阻止自己的女人進入職場…耽於工作,重視隱私。」

旣然如此,蓋伊憑什麼將史尼茨勒一個人的傳記書,小題大作成「一個階級的傳記」?(p.14)

別那麼嚴肅,原著的書名和副標《史尼茨勒的世紀:1815-1914中產階級文化的製造》,不就已點出《史尼茨勒的世紀》只是作者造出的「中產階級文化史」。

那可不!他是批評別人的「中產階級文化史」才是製造的,他說:「布爾喬亞的敵人包括畫家、小說家、劇作家、文評家、政治極端份子、抱先進觀念的記者和被中產階級權勢上升所激怒的貴族,他們加在一起,畫出一幅世人皆知的畫像:十九世紀的布爾喬亞是虛矯的、物質的、庸俗的、缺乏慷慨和愛別人的能力…貪婪、不擇手段、冷酷無情、盡情剝奪勞工階級以自肥。」(p.43)

蓋伊能否認在「不可定義為單一實體」(p.12)的布爾喬亞之中不少是如上述畫像嗎?而且蓋伊說「我是秉持一個信念才寫這本書的:概括化是大不易的,但沒有概括化,歷史學也是不可能的。」(p.13) 旣然蓋伊可憑一個人的日記概括化出「一個階級的傳記」,為何一個時代的人就不能刻劃出「一個階級的畫像」呢?

學者有胡說八道的學術自主權,所以讀到書中有一大堆自相矛盾的內容就別奇怪。

另參本館: 《英國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家庭、性與婚姻》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史尼茨勒的世紀》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轉變中臺灣社會的中產階級》
 
 
維多利亞時代 >百度百科
 
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特點
社會風氣
經濟:頂峰與衰落
建築風格
服飾風格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亞利山德拉?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于1837年繼承王位(當時她18歲),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3年。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爲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1837年,18歲的女王維多利亞登基,新女王在繼位之前的日記中寫道:既然上帝把我置于這個國家的王位上,我將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尚年輕,可能在許多方面缺乏經驗,但我肯定,幾乎無人像我這樣懷著爲國爲民的良好意願和真切希望。女王充分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她在其一生中模範地履行了立憲君主的職責,因此深受國民的愛戴;她還是那個時代道德風尚的典範,她是賢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閨秀,也是優秀的一家主婦。她自己生活嚴謹,工作刻苦,對別人又充滿責任感。在許多國人眼中,她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她漫長的63年在位時期則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頂峰。維多利亞在位時期,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在英國所有國王中,她享有盛譽,這不是因爲她做出了什麽轟動的事業,而是因爲她什麽都不做,而僅僅恪守立憲君主的本分,做她那個時代的表率。
時代特點

  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時代,後啓愛德華時代,被認爲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它的時限常被定義爲1837年~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統治時期。亦有學者認爲,應將通過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視爲一個新的文化時期的開端。
  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爲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大英帝國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
  維多利亞時代科學發明浪潮洶湧澎湃,維多利亞人信仰科學進步,對于工業革命充滿了樂觀和信心。汽船的出現使得運輸和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貫穿東西南北。
  維多利亞時代的文藝運動流派包括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藝術,以及後印象派等。藝術界呈現出群星奪目的盛景。
  維多利亞時代還湧現出了許多偉大的作家、詩人和他們的傳世之作,如英國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以及著名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等。
社會風氣

  維多利亞時期以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而著稱,也是一個科學、文化和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的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術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空前繁榮,這一時期還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種族平等的進步觀念,美國的廢奴運動正是這一進步思想的體現。
  那個時代的中上層階級對于飲食非常講究,他們從遙遠的國度進口各種異國情調的香料、調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維多利亞時代有了曆史上最早的烹調學校,名廚編寫的烹調書籍風行英國,在這個時代人們最早將具體烹調方法如調料用量等詳細寫入書中。一些廚房小廚具也流行起來,如開罐器等,維多利亞時代還形成了許多進餐禮儀。
  這個時期,英國盛行下午茶,貴族們早餐豐富,午飯簡單,晚飯很晚。據說,維多利亞女王的女侍從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會覺得很餓,于是便讓仆人拿些小茶點來吃,許多人紛紛效仿,下午茶漸漸成爲一種例行儀式。事實上,圍繞著這種下午茶習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館開始設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衆開放的茶館,茶話舞會更成爲一種社會形式,維多利亞時代的淑女小姐們在那裏與男友們會面。
  這個令人神往的時代,並沒有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而結束。很多曆史學家認爲,所謂“維多利亞時代”的真正結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
經濟:頂峰與衰落

  維多利亞時代中期,英國達到強盛的頂峰,當時,它的工業生産能力比全世界的總和還要大,它的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英國的富庶已經使新老世界爲之矚目,1851年一個法國人參加了在水晶宮舉辦的博覽會後說:像英國這樣一個貴族國家卻成功養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國,一個民主的國家,卻只會爲貴族進行生産。所以,維多利亞中期的英國爲他們的無可匹敵的地位洋洋得意,它這時是世界的貿易中心: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澳大利亞、西亞有我們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運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則流到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爲我們種植茶葉;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則遍及印度群島;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長期以來早就生長在美國南部的我們的棉花地,現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溫暖區域擴展。
  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然而從70年代開始,英國工業獨霸全球的地位卻開始喪失了,其他國家迎頭趕上,而以美國和德國最爲突出。以國民生産總值爲例,在1880年~1890年的10年間,英國年增長率是22%,德國是29%,美國是41%。1890年~1900年這10年英國是34%,德國也是34%,美國是38%。但1900年~1913年,英國平均年增長率只有15%,德國卻增長30%,美國增長了39%。1880年,全世界制造品出口總額中有40%以上是英國的,到了1913年英國、德國和美國三個國家在制造品出口總額中的比例變成了29.9%、26.4%和12.6%,英國的下滑趨勢是十分明顯的。當然這只是相對下滑,從絕對數字上看,英國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維多利亞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富庶,直至它結束時都是這樣。
  然而這種富庶更像是一種罪惡,在維多利亞時代,財富的分配始終不均,貧富對比十分明顯。一方面,有貴族宮殿式的莊園生活;另一方面,則是農人破敗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廠主舒適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則是失業工人絕望的生存掙紮。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個國家存在著天堂與地獄的鴻溝。這一時期英國著名的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國說成是一個“兩個民族”的國家,“當茅屋不舒服時,宮殿是不會安全的。”與之相對應的,是英國人引以爲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議會選舉制度等,都與時代格格不入。應該說“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起的這些政治制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不過時過境遷,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這套制度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成爲強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諧的陰影。我們僅以議會選舉爲例,1715年選民人口占人口總數的47%,到1813年,則只占25%了。1793年一個由輝格黨組成的團體“人民之友會”曾發表過一份報告,說英格蘭總共400多個議席中,占一半以上的256個議席是由11075個選民選出來的。選民人數少對于貴族最爲有利,它能使貴族寡頭利用賄選來操縱選舉。這樣在18世紀,賄選風氣盛行,幾乎每一個議員都是靠花錢買進來的。議員花錢進議會,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錢收買他們。于是腐敗之風盛行于政界,這就是“腐敗的舊制度”。
  總之,在進入工業化之後,英國被許多成就陶醉了,沈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無限自豪中,他們將這一切歸結于英國的制度優越,而根本沒有想到,它的制度仍存在許多結構性弊病。它猶豫于對制度進行及時的變革,由此出現制度發展滯後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積累了種種的問題,這對于它的強國地位是十分不利的,這是造成日後英國衰落的一個潛在隱患。實際上,直到19世紀下半葉,當英國越過強盛的巔峰時,許多人才開始對國家制度進行反思,進而開始了對政治制度進行大調整的改革時代。雖然這些調整與改革緩和了社會矛盾,清除了延續已久的積弊,但此時要挽回昔日的雄風已經不可能了。由此看來,一個國家或民族應隨時審視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不斷根據時代的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優勢中存在的隱患會影響全局,英國的教訓值得思考。
建築風格

  當時還出現了許多代表各個時期風格的建築。在這一時期,西方世界的建築以簡潔的形式重現了以往各個時代的古典風格,如:希臘風格、哥特式建築風格以及文藝複興時代的風格。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皆飛速變化,其最顯著的結果就是富裕的中産階級的劇增。財富的擁有及身份的提升喚起了中産階級改變居住環境和室內裝飾樣式的意識,他們急于在住宅建築上明確和標榜他們的成就。于是,以裝飾爲主的“維多利亞風格”應運而生。工業革命使得批量生産成爲可能,那麽“安樣式”設計制造便成爲一種方便、廉價、普遍的標准,這爲喜歡對所有樣式的裝飾元素進行自由組合的維多利亞式風格帶來了最簡便的機會,並使之最終擊敗了其他各種樣式。事實上,你很難對維多利亞樣式進行准確的分類,它其實包括了各種裝飾元素,樣式的混合和沒有明顯樣式基礎的創新裝飾的運用,是當時家具和其它用品設計的典型特征。
  在建築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曆史上各種建築式樣的複興在整個維多利亞時期形成一種風尚。哥特複興樣式在英國首先備受推崇,新興的富商、資産階級渴望與貴族有同等的生活,他們對風格的准確性沒有興趣,因此經常隨機地使用幾種風格的元素:文藝複興式、羅曼式、都鐸式、伊麗莎白式或意大利風格。只是,維多利亞時期對這些風格的重新演繹並非只是簡單的複制,而是加入了更多現代的元素,並運用了新的建築材料,改進了原有的建造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原有風格進行了完善,是對多種風格所作的融合。毫無疑問,以當時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響,美國以及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印度等地也開始風行維多利亞風格。不一樣的是,他們都采用了地方性的可利用材料和制作工藝,並按當地不同的氣候條件來適時改造住宅的式樣。例如,在美國,這個時期至少形成了八種不同的風格,如一開始的哥特複興式和意大利風格,接下來的粘貼式風格,19世紀後期的美國安妮女王風格、理查德森羅曼式、屋頂風格和殖民複興風格等,同時,埃及和東方特征也融入其中,這些風格在時間上相互重疊,沒有特別明顯的開始和結束,多數的住宅都是混合風格,個人化的演繹非常豐富。
  維多利亞時期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使得物品的種類面目一新,膠合板、鐵與黃銅管都能制造出簡單而實用的物件,也適用于裝飾設計,他們使得裝飾變得豐富起來。大部分的維多利亞式的設計是裝飾性的,家具采用曲線的形式,凸出的裝飾和複雜雕飾的框架,用機器複制裝飾細部。室內的家具既要舒適,又要顯得華麗,墊子于木框匹配,傾向于厚和突出,有些褶皺和束卷,墊子裏的彈簧用以支撐柔軟而飽滿的表面,帶有精制而豔麗的編織圖案是其外部覆蓋材料的標准。這些家具都有大的尺度和過分的裝飾,它是展示身份的象征。在維多利亞時期,裝飾性的頂棚深受人們喜歡,大型住宅中的頂棚爲石膏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石膏的玫瑰、圓形大浮雕從新古典的時代一直持續下來,在各種不同複興風格中被廣泛使用。精細的垂花、肋狀物和花卉以及結彩。如同簷口的圖案一樣,都充分表現出他們的本質特征。淺浮雕廣泛流行,它是一種壓縮的輕質帶有線腳的牆紙,用在平淡的頂棚上增加質感。牆紙也是特別流行的牆壁處理方式,可用在木牆板上或樸素的粉牆上,其圖案也許是幾何形的,花卉的,甚至風景,牆紙邊緣設計一蛋箭或希臘線腳來收頭,以創造出合適的構圖。在一些樸素的住宅中,一般使用平松木地板,並用地毯覆蓋,然後用蜂蠟和松脂對其分色和磨光,用小塊不同著色的硬木鋪設成幾何圖案,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廳通常采用有裝飾的油彩的瓷磚,鋪設成幾何圖案。花飾瓷磚提供了一個耐久且易清洗的表面,在過廳及浴室中都很流行,豐富的色彩和肌理市的地面色彩紛呈。
服飾風格

  維多利亞風格 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著複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材質

  蕾絲
  有古董感的蕾絲材質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頭號代表。上好的蕾絲頗費手工,而且代價不匪,具有高級訂制的珍貴感,而如今先進技術手法的運用,令坊間的蕾絲也變得較爲柔軟、透氣、易熨燙,因此開始被大面積運用在了服裝上。維多利亞時代,女人們喜歡在領口、袖口、裙擺處露出內衣的蕾絲花邊,而就算是當時流行的下午茶,也要鋪上白色刺繡蕾絲的桌布和餐巾,才顯得情調十足,可見蕾絲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性。
  如今除了純蕾絲的上裝之外,蕾絲也被高超的拼接技術運用到了服裝的局部,例如領口、衣襟、袖口、下擺處等等,與其它材質混搭出更加華麗繁複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與硬挺材質的搭配使用,也使得蕾絲材質的適應面更加廣泛。體型較豐韻也能安心穿著。今年,高品質蕾絲的運用將變得無所不在。
  荷葉邊
  溫婉的荷葉邊今季再現,變化出新時代古典高貴的氣質。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季的荷葉邊擺脫了細碎的小家子氣,在融入了英國皇家氣質後,大大地舒展了開來,造型更加大氣,輕柔飛揚地蔓延在整個肩部和胸部。另一方面,荷葉邊也配合圓裙的裁剪,加以垂綴感的線條修飾,融維多利亞時代與愛德華時代于一體,更加具有貴族高雅的神韻。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利亞風格的蛋糕裙,本季無論是搭配休閑服飾的膝上蛋糕裙,還是出席酒會的長蛋糕裙,都十分受歡迎,能凸現維多利亞式的華麗典雅精神。
  包紐
  在維多利亞的典雅之下,紐扣也不再無足輕重,精致、考究的材質成爲了你不可忽略的細節所在。仿珍珠紐扣十分優雅,而更盛行的是包紐,用與服裝同材質的真絲或綢緞將紐扣包住,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裝飾感,同時,也體現出猶如手工定制般的縝密做工。不要小看這一排小紐扣,它是確保你的維多利亞小洋裝是否經得起挑剔的關鍵元素!
  蝴蝶結
  用閃亮的緞帶結一個蝴蝶結作裝飾吧,因爲蝴蝶結也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符號。區別在于,維多利亞式的蝴蝶結更加講究結後長長的飄帶,粗而寬的帶子或者是纖細的細繩都沒有問題!

  ■關鍵款式

  立領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穿著趨向于保守,用層層疊疊的技法塑造華美感,而立領,就是其風格的最重要標志。有時候,精美的包裹要比裸露更加來得神秘、性感、有魅力,因此,今季小立領襯衫無比走紅,全棉材質具有學生般清純的氣息,而蕾絲的材質則又有成熟女性的婉約,加上蝴蝶結等重要元素的配合,在大衣領口露出,顯得十分華美精神,保暖時髦兩不誤。
  羊腿袖
  所謂羊腿袖,顧名思義就是指袖部猶如羊腿一般,上端蓬開,而近手腕處一長段收緊。這種極具歐洲古典美的袖型現在也開始走紅,無論是絲綢上衣或者針織毛衣都有運用到這款袖型,在強調蓬松有型上身的同時,相對縮短上衣的長度,是其要決。
  除了羊腿袖外,具有公主氣息的泡泡袖和燈籠袖也十分盛行,蓬松的燈籠袖更加能凸顯小臂和手腕的纖細,流行的搭配方式是外穿七分袖外套,將燈籠袖露出一截,也十分漂亮。
  高腰
  維多利亞時期的高腰線略微區別于拿破侖時代的高腰線,而是以高腰的設計強調整體修長感的線條,在胸前和腰部強調曲線的抓褶、抽褶裁剪,同時有明顯的束腰特征,既有修長感又不失豐滿,能讓穿著比例更加完美。
  抓褶
  抓褶和折皺都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關鍵詞,用垂直的線條塑造含蓄美,用褶皺創造華麗感,因此無論是襯衫、裙擺都有折皺出現,袖口的反褶也運用得較多。
  妝容
  無論是服裝還是彩妝,浪漫的紫色都是主角,淡薰衣草紫色的眼妝如下午茶般清甜悠閑,最適合搭配各種維多利亞造型的服裝,且相得益彰。此外光滑優雅的發髻現在也回來了,或者是中分的波浪長發,打破了春夏懶散寬松的形象,倡導精致莊重。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737.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1,801)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綠色資本主義》
此分類上一篇:《麥肯錫投資中國報告》

阿楨
美國中產階級 財富排名輸台灣【聯合報2013.07.26

據瑞士信貸銀行發表的「2012年全球財富資料報告」中指出,澳洲中產階級的財富位居世界第一約19.4萬美元;台灣22名約4.55萬,美國27名約3.88萬。
財富包括個人擁有的住宅、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所有資產,再減去個人的貸款餘額及其他債務後,所得的財富淨值。
美國雖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擁有最多的百萬富翁與億萬富豪。但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與其他國家相比,排名不斷倒退,二○一二年已落到全球第廿七名,主因是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背後肇因包括: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勞工缺乏保障、華爾街金融業失控、教育成本不斷升高、租稅制度偏向富人、有錢人主導政治及掌控媒體,以及全球化與自動化生產普及。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四日發表經濟演說時指出,由於全球化、華爾街不負責任及華府的政策衝突,使美國中產階級陷入所得停滯及發展空間縮小的窘境,但最有錢的人卻累積更多財富。他宣布將以扭轉這種趨勢作為「我最優先的要務」。
歐巴馬強調,現在必須終結永無休止的抗議行動及監聽醜聞,「我們必須聚焦於跟大部分民眾切身相關的基本經濟問題」,並重申他的主要經濟計畫,包括發展新能源、重振製造業、擴大修建道路、橋梁及港口等公共建設,普及學前教育及提高基本工資等。
他強調,如果共和黨不合作,「我們將打電話給企業執行長、慈善家、大學校長、勞工領袖,以及任何能夠對我們提供助力的人。」
但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貝納則表示「他們做成了那些事?完全沒有,都是空包彈。」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納也指出,「這些老早就說過。都是老梗。」
  回應
  只要在德國生活過的就都知道,台灣的中產階級本來就比德國的中產階級有錢,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德國也許薪水高,但稅也高。
  台灣有太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啦!!
  稅金!台灣的稅跟美國比低太多, 美國逃稅比例也比台灣低很多. 看那些知名小吃攤就知道!
  南韓沒有排上前27名,這篇報導我滿意了。
  許多美國窮人寧願領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又不懂啥叫儲蓄,寅吃卯糧因而付出大筆利息。

詳參【圖博館】:《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高學歷高失業 高學歷新貧階級 《BOBO族》《史尼茨勒的世紀》《M型社會》美國價值2 《委外革命》 伊斯蘭革命 《誰偷了我們的工作》
2013-07-26 11:13:55
春藥
2020-01-12 12:16:05
阿楨
自由主義是商人的哲學,認為衝突能帶來善果 2020-10-20 復旦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

人和人之間的生存競爭註定是衝突的。但各大文明都希望通過消除內部衝突來實現和諧。無論是中國上古的宗法還是中古的禮教法家。各宗教文明,不管是婆羅門教、佛教還是諸亞伯拉罕宗教,也都希望通過教義消除社會內部的衝突。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雖然講階級衝突,但目標卻是一個大同世界。
  自由主義不同。自由主義是商人的哲學,不僅允許衝突,而且要論證衝突的合理性、道德性,甚至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就反對和諧論。
  資產階級起初並不掌握政治和軍事權力,在教權和貴族的籠罩下,它只能通過經濟手段來鬥爭。所以它強調自由競爭、自由契約和商法-民法規則。後來它俘獲了國家,手裡有了權杖和槍炮,就用來保障它在世界上進行競爭。等它進一步強大,就甩掉國家,躲在政府背後監管著靠法律和契約運行的社會。
  經濟上,自由主義聲稱自由競爭會改善人類總體福利,從亞當•斯密到福利國家理論,雖然在干預問題上有不同立場,但都屬此論。
  國際上,聲稱自由競爭和全球化最終會提升各民族福利。
  政治上,主張政治多元主義,聲稱各種社會利益自由衝突博弈,最後會導向公正的結果。
  法律上,主張法治,所有矛盾都可通過訴訟來解決。
  文化上,主張各種觀點、信仰、身份自由競爭。
  這些聽起來都挺有迷惑性的,中國的社會科學幾十年來大多淪為這些觀念的傳播和再生產機制。但是只要到真實的世界中看一眼,所有的這些自由主義原則,無一例外地有利於強者,有利於生產資料和財富的所有者。
  針對今天網路上的輿論狀況:看似每個人都獲得了表達的自由,實際爭論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實現改進,還是僅僅為了表達情緒,陣營劃線,黨同伐異,為撕而撕?
  回應
 所以,古代中國不會自動發展到資本主義,中國的工業化會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亞細亞生產方式...五段論在中國是不成立的。
 中國本來就要資本主義萌芽,沒有衝破封建主義而已。
 即使中國有資本主義的萌芽,也不會發展到資本主義制度,這是由中國文明所制約的。
2020-10-22 10:55: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