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3 06:43:26| 人氣2,300| 回應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兒童與電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以為《兒童與電視》(遠流,1994)是本探討「兒童與電視」關係的書,不料是本厚達三百多頁的美國電視兒童節目「芝麻街」的宣傳書。

別失望!爭吵「兒童與電視」正負面關係的書,充斥於坊間各類圖書中,從媒體研究、兒童研究到暴力研究,吵的沒了沒完,吵到網路時代來臨,還是沒解。

怎會沒解?圖書、電影、電視都已分級以保護兒童免受暴力、色情之害,連網路都要分級了,「負面關係」的答案不是已很明確。

明確又如何?難道禁的了小孩喜歡看嗎?就像禁的了小孩喜歡吃多脂多糖的垃圾食物嗎?

現今大概只有違背人性的共產國家如北韓才禁的了,只要一改革開放如中共,就很難禁了,相反,為了平衡及彌補政治高壓,中共當局還有意無意地縱容暴力及色情文化。

扯到那兒去?回到《兒童與電視》吧!之前只知「芝麻街」是美國電視兒童節目,卻不瞭得:「芝麻街最初的財源(1960年代)來自聯邦政府的教育部及私人基金會,主要是卡耐基、福特、與公共廣播公司,各出一半。」(p.13)

難怪在第七章<評論>有人會批評芝麻街:

「中低階層取向、過多美國俚語、一再重覆、被動看電視、取代兒童與父母師生的接觸、為學校而非生活做準備。」(p.182)

「芝麻街被成人支配,都是成人預先設計的,專注於教學…洗腦、制約、心智控制、製造程式化的人。」(p.191)

「男性主導,女性角色多半是害臊、被動、害怕、依賴、無助、失望、不冒險犯難、缺乏技巧,服侍家人,浪漫。」(p.199)

過度美化了黑人實際情況(p.200)

真是動輒得咎,可是第八章<成果>透過大量實証調查數据的結論是:

「我們可以將芝麻街的成功,歸因於工作坊精心建構的專業組織,理性選擇教育目標,以及本於對兒童的觀察而不斷作自我修正等的模式。」(p.235)

還不是工作坊一開始就認知到「電視即休閒、電視不會懲罰、電視是模仿與傳達的好工具、電視的普及和經濟性。」(p.36-42)

我認為是芝麻街的教育目的明確於:「社會、道德及情感的發展,語言及閱讀,算術,推理及如何解決問題。」(p.56)

瞎扯!「我們可以歸功於柯奈在執行新構想的天才,莫里塞在尋找財務支持的過人技巧,以及在政治社會氣氛的有利時間等幸運的組合。」(p.235)


金融風暴衝擊《芝麻街》也裁員2009-03-13
 
陪伴全球無數小孩子成長的美國長壽兒童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也受到環球金融海嘯衝擊,總部設於紐約的芝麻街製作公司宣布裁減五分一員工,將有超過70人因此失業。《芝麻街》在1968年面世,迄今已有41年歷史,在世界各地伴隨不少人度過童年。而這個兒童節目之所以歷久不衰,是擁有寓教育於娛樂的特殊功能。連美國總統前喬治布殊(相關)都曾邀請芝麻街家喻戶曉的主角玩偶到白宮陪小朋友歡度聖誕,而芝麻街各種人物玩偶更是連續多年登上最熱門禮物的第一名。 不過,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衰退浪潮已從華爾街颳向芝麻街。非牟利的芝麻街製作室宣布,將會裁員五分一,在355名總員工數目中,一口氣裁掉71人,以節省開支。公司解釋,即使擁有社區、玩具、網絡等多元化業務,也得精簡人力成本來力抗經濟風暴。  數芝麻街的靈魂主角,包括大青蛙(Kermit the Frog)、大鳥(Big Bird)、餅乾怪獸(Cookie Monster)及Elmo等,未悉在減省製作成本後,這些角色會否受到影響而刪減。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067407/1.html
 
芝麻街>維基百科
 
芝麻街(英文:Sesame Street)是美國一套著名的幼兒教育電視節目,內容結合了教育和娛樂。節目是由 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CTW)製作,後來在1999年分支出來的 Sesame Workshop 繼續製作。芝麻街最為人熟悉的部份,正是節目中採用大量布偶(Muppet)作為大部份主角,有關布偶是由著名木偶師Jim Henson創造。
現時節目總共播出了38季,合共4160集,成為美國電視歷史上最長久的兒童電視節目。此外,節目成功在120個不同的國家播放,並曾經推出20多個國際版本。而且芝麻街曾經獲得109個艾美獎,遠超過其他的電視節目。此外,芝麻街除了在電視播放,亦曾推出電影、玩具、書本、錄影帶等副產品。由於它的全世界伸手可及的距離,因此芝麻街被公認是世界上最家喻戶曉的幼兒教育節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9D%E9%BA%BB%E8%A1%97
 
芝麻街>百度百科  
 
在60年代是美國處于社會動蕩的時期,很多當時的孩子都是在貧窮的條件下生活,他們沒有足夠的准備去上學,美國同時也參與了在東南亞的一場戰爭,甚至還有暗殺政治領袖的可怕事件,就在這種時候對貧窮的戰爭是由約翰遜總統首先發起了,首先的任務就要減少貧窮的根源和社會兩極分化的根源,在這些話題裏面就有一個問題,兒童早期的教育。1969年,一個義務教育團體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CTW)制作播出了《芝麻街》寓教于樂。這個節目是雜志的類型,既有木偶表演,也有動畫和紀錄片,使得小孩子們特別喜愛,家長也特別喜愛看我們這個節目。這個節目一經推出在美國芝麻街就非常流行,所有的報紙頭版頭條,還有雜志頭版頭條,都會講到芝麻街,很快還有一些其他的國家也開始聯系芝麻街,說他們覺得應該有一些芝麻街在他們那裏播出,當然要有本地化的內容,而且能夠把本地重要的教育重點納入其中,其中包括墨西哥、德國和巴西是第一批引進芝麻街的國家。如今芝麻街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街,現在在120個國家都有芝麻街播出,其中25個國家已經用芝麻街推廣如何能夠用當地的模式推動奧運。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2609.html?tp=0_11
 
 
如何改善電視對兒童的傷害

  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這可是大錯特錯。
  美國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影響的層面從心理、身理、心智...您,真的不得不重視!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
  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在此,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六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電視對幼兒影響的層面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 , s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此段節錄自天下雜誌特刊27)
  一般說來,電視是種資訊的媒介,傳遞與提供所有人在資訊上的取得,當然此方式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對幼兒?非然。重於幼兒教育的發展,提供下列的方式僅供身為父母的您,相關的操作方式與方法,當然,您所必須了解的,除了電視的本身影響外,尚有幼兒心智的發育、健康的身體...等。
就台灣全省小學生,隨機挑選823名,研究其電視機對其影響的研究,相關數據如下:
  調查顯示台灣的小學生每天平均花三小時看電視,個別例子更有一天花近九小時在電視機前;而近兩成受訪者日常並沒有玩伴,轉而沉迷於電子遊戲。調查中又顯示,近兩成小學生沒有玩伴,而當中最少有近兩成在周日待在家中,年齡愈大的比例愈高。另外,群體性的活動(如官兵捉強盜、捉迷藏)的參與率亦頗低。 
  這當中直接顯示兒童面臨著一個潛在的危機-電視有形與無形的傷害。 

◆電視有形的傷害 

  直接針對身體,對兒童的眼睛,大腦...等神經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根據衛生署指出:目前12歲以下,近視的比例高達4成,絕大多數來自於電視,由此可知,電視的影響有多大呀!! 

◆電視無形的傷害
  主要以心理層面來分析,以日本 七田真教育學博士指出:幼兒誕生後,一個月半左右,聽覺與是覺得能力已開發完全,如果這時放任他整天看電視,直到3-6歲時,就會表現出以下態度- 

1.不會用語言表達 
2.視線不與溝通者接觸 
3.動作激烈,無法安靜下來,整天動個不停 
4.哼唱喜歡的流行歌或廣告曲 
5.自立緩慢,許多事無法自理 
6.對危險的事不知如何判斷與迴避 
  電視之對於小朋友無益,因為電視的對話是單方面,孩子只能照單全收,沒任何說話機會,而導致語言發展與大腦思考的能力,此時,若再加上偏差的節目內容,這更容易產生更嚴重的幼兒心理問題,甚至是行為偏差,畢竟,對孩子而言,”模仿”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將此防範的方式,彙整出兩個方向,”狹義的禁止”與”積極的輔導”,來幫助您,降低您孩子對電視的影響。

狹義的禁止

  如果家中有國小(含)以下的孩童,電視的位置,就是電視影響孩童的判斷重點,若您家中的電視機,是放在客廳,建議您將電視搬到房裡,若家中成員過多,此方式較不可行的話,可以將電視的頻道鎖住,甚至加裝電視密碼鎖,防止小朋友對電視產生依賴,畢竟,現代人忙碌,較無時間來管理幼兒的休閒生活,當然,小朋友也需要休閒的時間,若以此態度面對,電視,仍然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但千萬注意,最好由父母在旁監督與輔導,上段提過,電視的資訊傳遞方式是單方向,幼兒較無思考判斷能力,會全盤吸收,所以需要父母在旁敦促與輔導,而且每天不超過45分鐘(對視力而言),如此一來,幼兒的環境會多了很多的互動式教育機會。

積極的輔導

  預防勝於治療,與其禁止,倒不如積極的輔導,將其條例事的舉例如下:

1.給予健康的休閒活動,例如:聽書(就是用CD或錄音帶引導小朋友學習 ,請參考本刊相關資訊),學習些小朋友有興趣的才藝,如:繪畫、運動、跆拳道、心算...等,多接觸戶外活動與團體及社團生活,如此一來,當小朋友的生活有了重心,自然就不會打開電視了。
2.多增進親子溝通,就國中以後的青少年時期,常會有行為偏差,與心理排斥抗拒家庭等問題,當然,由這點去歸咎電視機的不良影響是沒錯,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幼兒時期中,父母親並沒有扮演好親子溝通之責,導致幼兒成為”電視兒童”,當然由這點可以判斷,親子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像在睡前,可以由父母每天輪著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對於事物的問題解決,父母親應該從中協助,幫助孩子對事物的專注力,這些都是必要的。
3.多點鼓勵,少點責罵,畢竟彈力是會疲乏的,責罵多過於鼓勵,會產生孩子對自我的信心不足,此時若為此,孩子就容易產生自我封閉,從電視媒體的”單向式”思考,去面對事情,當日子一長,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4.觀看電視媒體時,必須從旁輔導,面對孩子的問題,以不逃避,不欺騙為原則,若問題十分複雜,可以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產生良好的溝通與互動方式,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電視對兒童智力開發的影響 
 
  電視對兒童產生的深遠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對積極的方面人們比較了解,但是,對消極的方面,許多家長認識不夠,缺乏了解。    電視對兒童智力開發的消極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1.左腦功能受削弱。   
現代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腦兩半球在功能上既有高度的協同互補性,又有高度的專門化分工。左腦主要負責抽象思維,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閱讀時接受文字資訊主要用左腦,視聽時接受圖像資訊主要用右腦。電視視聽雖然也能聽到語言,但對觀眾來說最有意義的是圖像而不是語言。因此,如果電視視聽持續若干世紀,大腦左半球功能會受到削弱,而大腦右半球功能較為發達的人口大為增加。由於電視視聽對人在讀書時所必需的分析性思維過程起了消極的作用,因此,電視會降低讀書能力。   
2.使兒童陷於被動。   
電視視聽與書刊閱讀相比,前者可以說是“被動性”的,後者是“主動性”的。因為圖像與文字相比較很容易理解,無需開動腦筋。因看電視太多而養成的“被動性”,將不利於兒童思考力的養成與提高。對電視嚴重依賴的兒童,他們的語言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特別是掌握數學符號體系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會遭到嚴重削弱。   
3.代理經驗的衝擊。   
有實驗證明,完全從電視中了解兔子的兒童,和在現實中了解兔子的兒童相比,兩者之間對兔子的知識和了解有著很大的差距。前者對兔子的了解較為片面,後者對兔子的了解就比較全面。這個實驗的結果表明,兒童們通過代理經驗得出的判斷往往是片面的。   
4.兒童的“電視綜合症”。   
愛看電視的兒童有時會感到心神煩燥,處於超活動狀態之中,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狀態稱為“電視綜合症”。患了電視綜合症的兒童不能連續保持注意力,要麼呆呆地坐著,要麼無法抑制衝動和顯示出心神不定的表情。如果讓這些兒童少看或不看電視,他們就正常了。    為更好地開發兒童智力,家長應指導兒童看電視,使其多吸收電視中積極資訊,克服消極影響。   
第一,限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不要把電視當作兒童的保姆。限制兒童每次看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適合兒童內容的可多看一點,反之應少看或不看。必須保證兒童訓練語言表達、閱讀寫作和數字運算的時間。還必須讓兒童大聲朗讀,養成讀書的習慣。   
第二,多與兒童談談電視節目的內容。為了收到較好的效果,最好同孩子一起看電視,了解兒童對電視節目的看法。這樣就可以針對電視節目中出現的人物、事物、景物等等加以講解,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索回答,從而培養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節目內容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理解能力來適當選擇。如果不加以選擇,把電視當作哄孩子的手段,勢必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   
第三,擴大生活中的現實經驗。對兒童來說,拼七巧板、搭積木、做紙工、畫圖畫之類能喚起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遊戲是很重要的。應該在兒童的生活中安排適當的身體運動,注意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
http://211.147.225.34/gate/big5/www.jxllt.com/?artid=MzU0OQ==&F=dmlldy5odG0=
 
 
電視卡通對兒童的影響    by鄧如淳。蘇建豪。林庭緯。市立瑞祥高中
 
壹●前言
 
電視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家長再無暇照顧小孩之時,也常以電視作為選擇有電視代替父母照顧小孩,遂有『電子保母』一詞的出現,而卡通則是孩童們最常選擇的節目。孩童的學習能力極強,生活中常出現的,都是他們學習的來源。卡通既以代替父母,又在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我們應了解如何透過卡通,運用卡通的力量來正面教育國家未來的棟樑,在這之前我們將先了解何謂卡通,及卡通對孩童所造成的影響
 
貳●正文一 
 
卡通要了解卡通對兒童的影響就必須先了解卡通是什麼,卡通究竟是如何發展,及目前卡通的種類。
 
1. 卡通與動畫
 
生活中常會聽到卡通、動畫等名詞,卻不知卡通與動畫究竟作何差別。卡通的英文為cartoon包含政治漫畫.連環漫畫...等,只是以前製作動畫是用一張張動作連續的畫所做成的...而現在技術進步.可以用電腦製作.而且製作出來的動畫較以前生動活潑.而且自然.卡通是英文按照發音直接翻譯的,動畫則是從字面上就可以清楚知道意思,即"會動的畫"所以兩者是相同的
 
2. 卡通的起源
 
動畫的故事是開始於十七世紀阿塔斯那˙珂雪(Athanasius Kircher)發明的「魔術幻燈」。17世紀末,由約那思˙桑(Johennes Zahn)擴大裝置,把許多玻璃化片放在旋轉盤上,出現牆上的一種運動幻覺。18世紀末,魔術幻燈在法國風行起來,因為燈光的關係,影子可以互溶。19世紀,魔術幻燈在歐美大受歡迎,音樂廳、雜耍戲院、綜藝場,魔術幻燈的表演仍是大家最喜愛看的娛樂節目。這一種說故事的方式,強調娛樂性,因而被冠上如「活動畫景」、「透視畫」、印象強烈的巨畫等等。
 
3. 卡通的興起
 
早期的動畫家溫瑟•麥凱。他不是發明動畫的人,確是第一個注意到動畫藝術潛能的人。1911年做出生平第一部動畫影片,內容取自「小尼摩」;1914年推出代表作《恐龍葛蒂》,而《路斯坦尼亞號之沉默》可稱為影使上第一部以動畫表現的紀錄片。爾後,美國於1913年在紐約設立第一間動畫公司;1915年易爾•赫德發現賽璐珞膠片可用來取代以往的動畫紙,從而建立了動畫片的基本拍攝方法;同年,馬克斯•佛來雪發明了「轉描機」更便於動畫的製作,大力水手--卜派、《格列佛遊記》更為馬克斯•佛來雪、戴夫•佛來雪兄弟的作品。此一時期著名的作家及作品有布雷克---「希拉•萊爾上校」、馬克斯•佛來雪---「墨水瓶人」、戴夫•佛來雪、保羅•泰利、華特•蘭茲及1919年派特•蘇利文在《貓的鬧劇》中創造了菲力貓,其受歡迎的程度可與迪士尼的卡通人物相媲美,也是首隻成為商品的卡通角色,一個以兒童為對象的新市場,一套有創意的電影銷售模式,因而建立起來。而2030年代創造出來的人物如大力水手--卜派、啄木鳥伍弟、至今仍膾炙人口。二次大戰期間,美國卡通不但成為年輕藝術家鍾愛的行業,更是受大眾歡迎的娛樂形式;代表性卡通有1932年的貝蒂•布普。
 
4. 卡通的類型
 
A. 科幻類這類的卡通是滿足孩兒們豐富物想像力,內容有著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像一些帥氣的機器人、戰鬥飛機...等,再加上一些時空背景項一些正義與邪惡的對抗…等,大多是一些現實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如原子小金剛、鋼彈W、鋼彈G、鋼彈Z、鋼彈X、機獸新世紀….等
B. 愛情類這類的卡通,內容是大都是說男女主角的戀愛,如尋找滿月、流星花園、玩偶遊戲、夢幻遊戲…..等
C. 武打類這類的卡通,大多的畫面都是看到人物在對打、格鬥,如鬼神童子、格鬥天王、最遊記、獵人、....等
D. 可愛類這類的卡通大多都是小朋友在看的,可愛的人物真是可愛到不行,所以真的很好看,如哈姆太郎、神奇寶貝、哆啦A夢、忍者哈特利、…等(註一)
 
 二 電視對兒童生活的影響
 
卡通有吸引人的聲、光、影、音等多重刺激,使它成為大眾傳播媒體中最具滲透力的工具,會影響或改變兒童的行為模式與生活習慣。收看卡通內容意識的灌輸,對人的行為及價值態度上有相當的影響力1.兒童喜歡看電視的原因現代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小孩收看卡通節目, 有調查顯示小孩平均每日有4 . 5 1 小時空閒時間,他們大多花上一半的空閒時間收看電視節目;在假日,孩子更會花上4小時之多。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情況發生?以下我們分作幾點討論。
 
(1)習慣
 
現在每個小孩放學回家後,無事可做,自然而然的就會扭開電視收看,而這也是現今家庭最常做的一件事,所以孩子在無形中也以此為習慣。就算沒有什麼要看的電視,還是會把電視打開,去收看它。
 
(2)娛樂
 
現代的小孩子很少出去玩,因為父母親基於安全問題,不敢放孩子出去,於是孩子的活動空間就只侷限於家中,唯一的娛樂雖不是看電視,但電視卻是最簡單又最容易取得的娛樂,孩子從電視節目中可以看到許多新鮮、有趣的事物,又可以收看滑稽可笑的節目來作娛樂。
但對兒童而言,這也有吸引他們的特點:
A.提供白話的口語,情節容易把握。
B.不需要具有一定標準的閱讀能力就可以欣賞電視節目。
C.在看電視卡通時,就會有自己並不比別人差的感覺。
D.以電視卡通為娛樂是時間、精力、經費各方面最經濟的活動。
E.卡通所提供的故事,還可使兒童在缺乏變化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一個庇護所。
F.卡通中熟悉人物的出現,會令人有舒服感並有屬於某一種大而重要的事物的感覺。
G.兒童喜歡模仿他人的興趣和活動,卡通節目的內容,會覺得像是參與了別人所做的什麼有價值的事一樣。
 
(3)維繫友誼
 
它具有社會實用性(Social Utility),常常可以從小孩子的對話中,發現卡通節目的故事、人物及用語。這些都是孩子和同學、朋友間聊天的話題,藉此提升自己的人際關係。
 
(4)放鬆
 
心情孩子放學回家,收看卡通節目是鬆弛和休息的方法,也藉此來宣洩平常累積的壓力及負向的情緒。
 
(5)教育電視
 
提供兒童生活資訊,即使非教育性的節目內容,也可能具有教育效果。
 
(6)排遣寂寞
 
現在許多父母大多都是雙薪家庭,沒有時間陪孩子共度閒暇,孩子很容易以電視為伴。
 
2. 正面影響(註二)
 
每件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或絕對的錯,電視卡通的影響亦是如此,誰說卡通一定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呢,卡通片中當然也有很多是富含教育意義的,對兒童的社會學習具有積極的價值,有研究顯示卡通可加速語言的發展、生活常識的增加、學習面的增廣,心理學家路易士也指出,歡笑可以讓孩子放鬆,及能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學習。另外,義大利醫生研究顯示卡通能有助於減輕病童痛苦。中國大陸醫學教育網中一篇報導指出『視覺、聽覺是語言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平時讓寶寶多聽童謠、看看卡通等,對於幫助幼兒的語言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需在一旁解說其內容,將有助於寶寶對詞句的組合能力。』
 
3. 負面影響(註二)
 
(1)課業和知識看電視會造成學習精神低落,當小孩習慣鮮豔多變的畫面,再持續的聲光刺激下,再加上欠缺思考力的培養、注意力不易集中,面對複雜枯燥的文字書本時,便容易顯得不耐煩、缺乏興趣,進而引想學習的意願
(2)行為習慣傳播學研究者和教育學者們最關心的一個題目是「電視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其所以受到重視乃是因為:
A西方學者已研究指出,電視卡通上的暴力鏡頭遠超過一般成人觀賞的電視節目。有好多以暴力對付壞人,假維護正義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實的卡通節目。
B兒童善於模仿,即使有法律或秩序的規範,也很難有效防止他們認同影片中的人物,而做出同樣的行為。
C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無法做正確的道德判斷和分析思考,導使他們誤以為遇到事情,使用暴力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正當行為和手段。
(3)價值態度
兒童認知與人格發展尚未成熟,與卡通內容互動後,建構出的價值態度,難免受誇張、扭曲的影響,形成偏頗的概念
(4)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泛指個體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間的行為表現,以此與周遭互動,產生關聯。卡通既為兒童生活的一部份,便會經由個體內在解讀之後,對社會行為產生像是模仿、崇拜,學裡面人物的個性、行為,那些動作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壞的,好的當然好,但壞的就要隔離了(5)消費行為
大多小孩在看完那些卡通後都會因為崇拜跟模仿的想法因而想要去收集跟這些卡通人物相關的商品,而且常不了解其實用性便購買,小孩一半的消費觀念多是來自卡通的廣告
(6)健康
A.視力不良:幼兒的視力尚未發育完全,電視閃爍畫面﹑強烈光線,都可能造成孩子屈光異常﹑斜視等視力問題,尤其距離過近、電視螢幕過大,都會使傷害加劇。
B.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思考的複雜精細,需要藉由持續的腦力運作來發展,電視的資訊固然多元化,但大多缺乏深度,而且多視覺圖像;尤其觀看電視者屬於被動接收資訊的一方,孩子經常不需要花費心力經過大腦思考,導致邏輯分析的能力降低,智力活動遲鈍。
(7)認知
電視節目有好有壞,最壞的結果是減少孩童的學習能力一再的研究指出,看電視過量能延緩閱讀技巧的獲得,削弱其社會能力發展,較差的行為表現。在加拿大的某研究結果顯示如下1.減緩閱讀技巧的獲得
2.削弱創造思考能力的發展
3.抑制社會技巧的發展
4.減低了服從的特性從美國一群研究指出,較少看電視者具有高度想像力。此意謂該幻想或暴力節目並沒有刺激鼓舞學童有高度的想像力。
另外一再的研究顯示:
1.低智商的孩童比高智商的小孩傾向於看較多電視。
2.寫作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進階寫作能力和每月的閱讀書本有正相關。寫作能力和收看電視也有負相關。換言之,電視看得愈多寫作能力愈糟糕。
 
總而言之看太多電視將影響孩童閱讀和寫作能力。此二項能力差又將促使其看更多電視,造成惡性循環。造成孩童喜觀看電視的原因小孩只要花最少的努力,就能獲得好幾個小時的娛樂。
 
三 化負面影響
 
為正面教育電視常被看做是孩童教育發展的破壞者,使其心智變得被動和懶惰。故師長和家長應記得甘何使電視對孩童有利,並隨時指導、督導孩童收看電視。
1.提供孩子客觀的觀點。陪孩子一起看卡通,指出卡通裡和現實生活中不一樣的地方。確保他們了解事實和虛構的不同,特別是人體的結構。讓他們了解真人是無法在電視上所看到的那種情況下存活的,那是動畫的特殊效果使得事物看起來和現時截然不同
2.限制時間。看適量的卡通就足夠了。
3.討論卡通片的內容。試著讓孩子說出他從卡通理學到些什麼。『英雄』的哪些行徑值得他效法?哪些行為是卑劣的?讓他知道卡通人物的生氣反應並不是處理事情的最好方法,問問孩子如何不使用暴力處理事情。
 
參●結論
 
大人與小孩最大的不同在於,小孩尚未具備穩定的價值判斷能力,尤其是年紀更小的幼兒,對於流行的認同、對於玩具的選擇,常常受到周遭朋友的影響,或是被廣告、被媒體所操縱,無法像大人能運用獨立的思考來評估東西的好壞。其次是,孩子的喜好和現今社會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影響所及,學習成長與價值觀的建立就不是「真空」在無媒體、無消費污染的環境中,生活周遭散布的各式商品、影像與其中所傳達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不知不覺中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如何讓孩子對於喜歡的卡通不只是被動式的接受與模仿,而是能藉由卡通來延伸想像力,進而發展更豐富的創造力,是身為父母責無旁貸的功課。
 
肆●引註資料
 
伍●參考資料
《幼兒心理與教養》。李玉紅。小暢書房。1990
4.《小小孩,大壓力》。Georgia Witkin PH.D. 。上誼。2001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台長: 阿楨
人氣(2,300) | 回應(1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性別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該隱的封印》
此分類上一篇:《蒙持梭利教學法》

狄斯奈
幼兒看米老鼠錄影帶好不好?

‧知識通訊評論 2007/09/18美國狄斯奈公司對嬰兒錄影帶的影響研究結果不以為然,甚可能引發一場嬰兒教育戰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一項研究認為,給嬰兒看包括迪斯尼所屬小小愛因斯 坦公司出品的錄影帶及光碟片,會影響嬰兒的語言發展,華德迪斯尼公司決定與學校面對面大幹一場。

美國狄斯奈公司對嬰兒錄影帶的影響研究結果不以為然,甚可能引發一場嬰兒教育戰爭。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一項研究認為,給嬰兒看包括迪斯尼所屬小小愛因斯坦公司出品的錄影帶及光碟片,會影響嬰兒的語言發展,華德迪斯尼公司決定與學校面對面大幹一場。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小兒科教授克里斯搭吉(Dimitri Christakis)教授有句名言:「我寧願讓嬰兒看流行的『美國偶像』影集,也不要他看這些錄影帶。」
迪斯尼執行長艾格(Robert Iger)表示,此一研究方法有問題,它的資料異常而且推論不可靠。媒體報導指出,他在寫給學校的一封信中指控這項宣布「蓄意誤導、不負責任及沒有格 調」,「你們是否要因這種品質的研究賠上學校名譽,是你們的事。」他在信中寫著:「如果這些所謂的風險不過是個差勁的學術研究,我就不會再和你們打交 道。」
真正陷入緊急狀況的是產值以百萬美元計的嬰兒產品業界,一套小小愛因斯坦光碟片價格為三百六十九點九九美元,小小愛因斯坦光碟片的包裝上說明:「這不是用來讓嬰兒變聰明的產品。」但是異議者宣稱在市場上卻被歸類為教育產品。
美國麻州哈佛醫學院心理專家,也是波士頓地區反對嬰兒市場的無商業化童年運動發起人林恩(Susan Linn)說:「迪斯尼原打算靠著這品牌在二○一○年前賺進十億美元。」這個組織在二○○六年要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小小愛因斯坦及市場另一來自喬治 亞州的嬰兒錄影帶領導品牌聰明嬰兒(Brainy Baby)「從事詐欺行為」,此舉受到美國小兒科學會及美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支持,訴願行動仍在進行中。
林恩觀察到整個「嬰兒產業」正在大舉興訟,「我們期待更多此類威脅。」她警告:「迪斯尼採取守勢,但是他們會改策略。」
這個月前在網路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八至十六個的嬰兒觀看這種錄影帶,在接受嬰兒行為發展量表(CDI)測試的分數低於其他兒童,研究人員表示,每天觀看一小時的嬰兒CDI得分為較水平低十七分,相較於參與測試的不看錄影帶嬰兒,等於少認識七個字。
主稿的齊莫曼(Frederick Zimmerman)對於他們的發現提出數個解釋,包括父母擔心嬰兒的語言發展會傾向於錄影帶式的對話,他表示,嬰兒大量觀看光碟/錄影帶有可能對早期語言發展有不良影響。
嬰兒觀看什麼內容並沒有差別
這項研究被華盛頓大學以「嬰兒光碟、錄影帶可能妨礙而非協助嬰兒的語言發展」為題,用新聞稿發佈,華大校長艾蒙(Mark Emmert)拒絕撤回這條新聞,並表達支持研究的立場,他表示:「這項發現的重要性夠資格在重要期刊發表,作為公共機構我們有責任讓民眾了解這項發 現。」
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兒童發發及電視專家林巴格(Deborah Linebarger)被迪斯尼公司要求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為小小愛因斯坦辯護,雖然她相信這種產品可能有用,但仍然婉拒,她說:「我擔心的是任何取名 為小小愛因斯坦、天才或其他之類的產品,會對難以自持的大眾造成過度的想像。」
她表示,儘管這篇論文有些研究方法上的問題,她說:「有些論點仍需進一步研究,我謹慎觀之,但它有它的道理。」
2007-09-19 08:59:06
阿楨
科技業大老闆 不讓孩子用平板【台灣醒報2014.09.14

  比起一般父母把3C產品當保母,讓小朋友無限制的使用平板玩遊戲、上網,甚至在國小就擁有智慧型手機,靠這些商品賺錢的科技業大老闆們則是採完全不同的育兒模式。科技業大老闆靠智慧科技賺錢,竟從不讓自己的孩子玩平板!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連推特CEO、3D Robotics創辦人等科技大老,因深知智慧型產品的潛在危機,都對孩子加以控管,連使用的時間、地點都受到嚴格限制。反觀現今許多父母把平板、手機當保母,孩子們一「滑」成癮,個個變成低頭族、眼鏡族,還可能因接觸不良資訊,有害兒童身心。
  平均來說,這些大老闆們盡量不讓10歲以下、控制力較差的孩子在上學期間使用平板,週末則可以使用30分鐘至2小時不等;10到14歲的孩子則可以在週間使用電腦,但只能用來做功課。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使用一種聊天軟體Snapchat,在訊息發送後會自動刪除,不必擔心言論會留下紀錄,成為霸凌他人或被霸凌的手段。
  雖然每位爸媽對孩童的限制標準不同,有人認為過度限制反而會造成青少年的反撲,但科技大老闆們一致遵守的黃金守則是:「絕不讓孩子在臥房使用智慧型產品。」
  回應
嗯,標準的"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
跟賣地溝油的沒甚麼分別
2014-09-19 09:43:35
圖博館
歐美科學家稱孩子愛睡懶覺罪魁禍首是人造光2017.4.16新華社

  為什麼如今越來越多青少年喜歡睡懶覺?歐美科學家研究發現,主要原因既不是缺覺也不是激素使然,罪魁禍首可能是人造燈光。如果讓孩子們多些戶外活動,習慣自然光線,晚上少盯屏幕,多數孩子早起不再是難事。
  英國薩里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聯合調查了2.5萬名歐洲人和2個非洲遊獵部落成員的睡眠習慣,建立數學模型分析後發現,都市青少年的生物鐘在所有年齡群中受光線影響最大,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屏幕以及LED燈發出的藍光對生物鐘干擾尤其嚴重。學生們整天坐在電子屏幕前,晚上燈光又那麼亮,更容易感到疲倦。
  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誌子刊《科學報告》上刊文說,他們研究初衷是想看推遲早上上課時間是否有助學生睡眠,結果發現,這樣做反而讓學生們睡得更晚,早上更起不來。而利用自然光線調整生物鐘,能讓多數人不費吹灰之力就養成早起習慣。
2017-04-18 14:31:11
圖博館
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作者: 波茲曼 Neil Postman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6/06/09
內容簡介
嚴肅的思考已成過去,迎向娛樂與激情的我們,是否將毀於自身所愛。
  在《一九八四》中歐威爾害怕禁書,害怕我們受到文化箝制,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則害怕沒有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想讀書了。今日看來,歐威爾的預言錯了,赫胥黎的預言卻正在發生……
  資訊發達的今日,政治人物訴求的不是富有邏輯的政見,而是個人魅力;新聞訴求的不是專業與真相,而是悲情與娛樂。自從電報、新聞、電視、網路等傳播媒介出現,數千年習以為常的知識承載方式在百年間被打破。
  改變的不僅是獲取訊息的媒介,也改變了知識結構,使得人類思考方法與行為舉止產生變化。長篇大論變得沒人想看,標語式的短句或誇張的警句才能勾動人心,這並非因為網路和臉書的誕生而來的後果,而是百年來新聞標題、電視節目教會我們的。
  拋棄過去書寫文字所呈現的邏輯思辨,我們變得更容易決定,但也更為輕率。我們接觸的資訊更多,但資訊無用的比重卻是更高。那是一種沒有質疑,照單全收的求知方式且無人倖免。然後,電腦與網路社群在二十一世紀更沒日沒夜地吸引我們的目光,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當無處不媒體、也無處不娛樂,於是,我們或將毀於自身所愛。
  波茲曼是美國最前線的社會評論家和教育、媒體理論學家。他曾就讀於紐約大學佛瑞當尼校區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過紐約大學傳播藝術系主任,首創媒體生態學課程。他的想法平易近人使他在國際間頗富聲望,有其跟隨者。他也是一個具影響力及令人崇敬的教師,生而擁有無遠弗屆的智識。  
  波茲曼約有二十多本著作。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為《教育做為顛覆性活動》、《教育的終結》;童年方面為《童年的消逝》;語言方面為《瘋言蠢語》;新聞方面為《如何看電視》(與史蒂芬.鮑爾斯合著);關於科技對於文化衝擊相關著作為《科技奴隸》。《娛樂至死》始終都是波茲曼最受迴響與最為廣泛閱讀的一本書,迄今已有十多個外文譯本。逝世於二○○三年十月,享壽七十二歲。
2017-06-12 11:39:40
圖博館
媒體失效的年代
Geeks Bearing Gifts: Imagining New Futures for News
作者: 傑夫‧賈維斯 Jeff Jarvis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05/20
內容簡介
  平面印刷品、電子書、電視、互聯網……怎麼互相交集打造出全球繁瑣綿密的資訊網路?並在其中每秒充斥了數以億計的字元,飛快進行傳送,這些都是極客(Geeks)帶給世人的禮物,但在資訊爆炸的表象之下,這些內容究竟對我們有什麼正面意義?真如大家所說的:閱讀不興、經典已死?還是我們可以應用全新媒介,生成與以往全然不同的形式,讓這些內容成為未來舉足輕重的經典?
  新聞真的是內容產業嗎?
  媒體把自己界定為「內容創造者」,會不會是一個最大的陷阱?
  科技顛覆了新聞產業──包括其關係、形式與商業模式──卻也為新聞的改善、擴張、重新想像與長久維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機會。
  大眾媒體,還有其行銷通路,已經結束了!
  賈維斯從網路出發,呼籲學者、媒體以及相關從業人員重新思考網路、行動裝置對於目前大眾對「媒體」的感受和定義。他認為內容產業(content business)在未來將被關係產業(relationship business)所取代。
  本書提出極具說服力的論點,指稱新聞工作者扮演的角色不是為公眾提供見聞,而是協助他們為彼此提供見聞。

「後」電視時代:串流、競合、政策
作者: 彭芸
出版社:風雲論壇
出版日期:2015/09/11
內容簡介
  世界在變化,傳播科技日新月新,數位經濟已然成型,傳統媒體不是衰亡就是轉型。我們身處在「後」電視的時代中,手機、平版、數位、行動、4G、大數據、雲端,處處充滿機會,卻也讓人迷惑。
  本書分成三個單元,從『理論篇』開始,探討新媒體、後電視,第二單元『營運篇』,討論傳統媒體的生存與轉型,以及數位平台的競合關係。第三單元『政策篇』,體認傳統規約的侷限、各國規約機構向競爭轉,我國規管機關-通傳會,面臨匯流,思考法規鬆綁諸面向。

媒體生病了:臺灣新聞環境的症狀與因應
作者: 吳浩銘, 林采昀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2014/01/06
內容簡介
  媒體病了,民主必然也病了。反之,媒體重症不求療治,民主體制亦無健康之日。本書全面檢視台灣媒體的病徵,並參照民主國家的經驗,提供對症下藥的解方。(?)
2017-06-12 11:40:38
圖博館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要審視媒體內容?
第二章 臺灣媒體發展與主要媒體集團介紹
近代臺灣媒體發展趨勢
平面媒體(報社)的競爭
《蘋果日報》帶來的衝擊
媒體背後的操控者──政治力的影響
網路浪潮來襲!
大型媒體巨獸
為何需要了解媒體集團?
媒體所有權集中化
為什麼媒體集團日益壯大?
你被媒體集團控制了嗎?!──媒體集團與經營法規
旺旺中時集團
壹傳媒集團
年代集團
民視
TVBS
三立
臺灣媒體集團經營與併購相關法規發展
  第三章 新聞怎麼賣?——談「置入性行銷」
撕開所謂「新聞」的包裝
「新聞」怎麼賣?
政府也來買新聞?!
你被媒體集團控制了嗎?!──對岸廣告大舉入侵
反置入、反收買──抵制置入性行銷
「置入性行銷」對新聞專業的影響
  第四章 新聞專業面臨的問題
接下來,該怎麼走?──整體新聞環境檢視
供過於求的惡性競爭
上級長官掌控新聞
NCC 管制問題
新聞媒體報導新趨勢
收視率綁架新聞
新聞抄報紙、報紙抄新聞
缺乏國際新聞
重點新聞?綜藝新聞?
黃色新聞學(Yellow Journalism)
新鮮畫面才是王道?
娛樂新聞化/新聞做早操
媒體內部交叉宣傳
「動新聞」壓境
  第五章 新聞媒體人面臨的挑戰——尋找未來的新方向
新聞從業人員面臨的挑戰
沒有豐富資源、沒有專業報導
你是什麼顏色?──藍綠立場壁壘分明,阻撓客觀採訪報導
政治對媒體的影響
資深記者離開之後……──流動率高,經驗無法傳承
新聞傳播教育與記者年輕化的問題
新興發展模式──新聞媒體的新出口
網路對於傳統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
部落格崛起,人人都可以當記者
獨立記者與主流媒體大不同
獨立記者採訪面臨的挑戰
以優質新聞內容創造口碑,經營自我品牌
獨立記者如何在經濟上維持永續經營?
公民媒體──群眾力量的崛起
《苦勞網》(www.coolloud.org.tw)
《PeoPo》公視新聞平台(www.peopo.org/)
Newtalk《新頭殼》(www.newtalk.tw)
《We Report》(http://we-report.org
社群媒體(Social Media)
談話性節目!──臺灣特別的名嘴現象
包羅萬象的話題,名嘴如何蒐集並掌握資訊?
政商力量介入,言論自由堪憂
公共電視的使命與挑戰
2017-06-12 11:42:00
圖博館
第六章 你不可不知的媒體力量──媒體報導對閱聽人的影響
主要的媒體效果理論
七大宣傳手法
教化理論(cultivation theory)
政黨化新聞(partisan press)
選擇性使用(selective exposure)
媒體依賴(Media Systems Dependency, MSD)
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
預示效果(priming)
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框架理論(framing)
社會建構的現實(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媒體沒告訴你的事──臺灣媒體對2012 總統大選的報導
報紙對總統大選報導概況
藍營報社vs. 綠營報社
電視新聞對總統大選報導分析結果
藍營電視vs. 綠營電視新聞台
結論
新聞報導對選舉的影響──以2012 總統大選為例
媒體使用與國家認同的關係
  第七章 解決方案與未來展望
找出問題還不夠!
讓媒體和政府知道你的不滿
制定有效的媒體法規
經營所有權
媒體經營壟斷集中化
確保內容多元化和多樣性(diversity and pluralism)
媒介傳輸中立原則(carrier neutrality)
媒體識能提升
監督媒體改革──是NPO,也是你我的任務
臺灣新聞記者協會
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媒體改造學社
媒體公民行動網NCC Watch
參與並支持「另類非主流媒體」(?)

誹謗官司:呂前副總統的名譽官司
作者: 尤英夫
出版社:遠景
出版日期:2014/04/30
內容簡介
  新聞自由不應無限上綱
  二○○○年,《新新聞》週刊以未經查證之消息報導副總統呂秀蓮爆料總統府緋聞,輿論譁然,更引發一場「新聞自由」與「事實正義」之間的抗爭。
  《誹謗官司》一書即是由當時律師團的成員尤英夫律師將二○○○年十一月爆發的「新新聞嘿嘿嘿」事件,從案發到二○○五年四月廿一日最高法院判決確定的訴訟過程,及當時媒體的相關報導,鉅細靡遺全部蒐錄、解析。
  尤英夫律師將官司過程整段真實記錄,由提出告訴的律師團討論、保全證據之動作,到開庭時雙方律師及當事人的辯證攻防、證人提供審判參考證詞,以至公布判決後高等及最高法院上訴過程,足令讀者從中觀察官司進行之程序和步驟,是部法律訴訟的的教戰守則。
  呂前副總統的這場名譽官司的判決結果讓我們見證了所謂「新聞自由」,是報導事實真相的自由,而非捏造不實,誣陷他人的自由,更非淪作政治鬥爭工具的自由!自由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良心,凡享受言論自由者,應先具備言論良心,信守言論責任。沒有媒體責任,就沒有媒體自由。新新聞事件顯示的不僅是媒體素質,而是媒體淪為政治鬥爭工具的道德墮落!
2017-06-12 11:43:00
圖博館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相信我,我在說謊」,一個媒體操縱者的告白
Trust Me, I’m Lying:Confessions of a Media Manipulator
作者: 萊恩.霍利得 Ryan Holiday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3/02/28
內容簡介
  失控、餵食、利益交換……自由國度反而看不見真相?
  我們都被鎖進新聞的漫天大謊中成為共犯!
  把一部自製短片放上YouTube,就迅速幫NGO團體募得兩年的所有費用?
  只是幫Facebook製造新聞,就輕易引爆Google使用者的隱私權危機?
  他是萊恩.霍利得,通透網路世界的遊戲規則和內幕,更是擅於操縱媒體的真玩咖!
  這次他自己「踹共」,帶你一次看懂新媒體時代的美好與邪惡,操縱專家的手法與省思。
  ◎第一手的內幕等於流量,但沒有獨家新聞時怎麼辦?
  「偽獨家」比熱門議題更能受到讀者青睞!
  ◎「相信我,我是專家!」
  只要用尋常的伎倆讓部落客背書,再於「救救記者聯盟」(HARO,一個數萬名媒體從業人員使用的平台)引用部落格的資訊和記者搭上線,他們就會相信你說的話!
  ◎情緒至上的新聞編寫邏輯,其實與「無腦鄉民」相輔相成!
  原來你我都是共犯結構中的一員
  目錄
第一部
餵養怪獸-─部落格如何運作
1.部落格製造新聞
2.如何無中生有-超級簡單三步驟
3.部落格企業:簡介
4.策略一:部落客很窮,幫他們付賬單
5.策略二:告訴部落客想聽的話
6.策略三:告訴部落客可以散佈的賣點,而不是東西的好處
7.策略四:幫助部落客哄騙讀者
8.策略五:推銷給部落客可以宣傳的賣點
9.策略六:最重要的是成為頭條新聞造成話題
10.策略七:利用評論摧毀他們
11.策略八:利用科技對抗科技
12.策略九:直接捏造事實
  第二部
怪獸攻擊-─部落格的意義
13.完美的風暴:部落格的傷害力
14.還有其他人:名人堂的操弄者
15.雖然聰明卻很邪惡:麻醉你我的線上娛樂
16.連結經濟:消息來源的手段假象
17.藉由網站敲詐:面對線上勒索
18.互動的買賣:線上新聞的虛假哲學
19.糾正的迷思
20.歡呼自己受騙
22.黑暗的一面:網路謠言攻擊
23.二十一世紀的墮落儀式:部落格成為憎恨和懲罰的機器
24.歡迎來到非現實
25.如何閱讀部落格:謊言的更新
2017-06-12 11:44:20
圖博館
彩電業遭遇史上最差第三季度

2017.11.21是世界電視日,然而看電視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電子設備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電視的地位逐漸下降,即使是前兩年被寄予厚望的智能電視,產銷量也在今年走向低迷。
界面新聞綜合工信部、公司財報等數據,整理出人們在各設備看電視時間、中國彩電產銷量、傳統彩電劇透開發新業務成績等信息,得出結論:彩電巨頭們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愛立信還預計,到2020年,只有10%的人會堅持在電視機上觀看各類節目。
.......
  回應
 去商場,發現現在電視技術是真高,那厚度,那曲面屏,那清晰度,那價格都槓槓的。可是依舊勾不起我一絲想買的想法。我都感覺對不起人家的努力了。
 電視是用來裝飾的,不買會覺得客廳很空,少了什麼,雖然我們家的電視一年可能開3次
 我不認為是移動行業的發展最終導致了彩電銷售的低迷,而是經過二十年的迅猛增長,國內彩電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一般來說,電視是每個家庭的基本配置,無論你看不看,客廳都得放置一台電視機。只不過,與手機、平板電腦相比,電視的使用壽命長的多,更新慢,市場更容易飽和。其實不僅僅是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也面臨同樣的挑戰。
 我說幾點:
 一,電視這樣的大屏幕,其觀看體驗自有手機電腦所不及之外,只要節目源有保障,我相信不會沒人看電視。我家有線增加了點播等功能,我看的慾望馬上增加了,《戰狼2》我就是在電視上看的(收費很少)。
 二,電視台要意識到與時俱進,你是在跟網絡競爭受眾,你的演播室和觀眾的互動最好常態化便捷化,你的宣講姿態放低一點兒再低一點兒,地氣新聞多一點兒再多一點兒,廣告少一點兒再少一點兒,就有人看。
 三,電視機的未來有各種,比如投影的,一台小小的桌面投影機,一面白牆,看的時候,投射上去就行;或者象薄薄的可彎曲的一大張壁紙,可看,也可作裝飾(畫面內容隨時可變),並且省電,可長年開著;再或者,還可以將電視連接家裡各種智能設備,電視作為集中顯示終端。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11_21_435831.shtml
2017-11-22 09:36:00
阿楨
央媒批網路遊戲為“精神鴉片”,遊戲股全線重挫
  相關新聞
妖魔化遊戲應該停止了,這是另一個貿易文化戰場,不能把這條戰線拱手讓人
  回應
精神鴉片一詞侮辱性極強。三十年前沒有遊戲玩的時候精神鴉片是武俠小說,然後是街機廳再然後是網吧,現在都2021了,就不能想點新詞?對於那些辛苦工作勵志將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人聽的遊戲工作者來說,真的很不公平。想想當年的漫畫產業是怎麼毀掉拱手讓給日韓的。
不沉迷電玩,難道要很悶的中國人民專注推翻共產黨專政?
“精神鴉片說”10多年前就在網路上看過,其實是真的,但政府你要怎麼防?以前韓國線上遊戲發達,有個原因是可以讓國民有個精神鴉片,不會想到自己只是個苦命牛,移轉人民的焦點。
  相關新聞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陸打財團上癮?監管重拳要求「資本應政治正確」| 聯合報
路透:中國當局要馬雲出清持股淨身退出螞蟻 2021-04-18
繼馬化騰後馬雲也套現430億…大佬們為何都在減持 2020-07-13 新浪科技
零售、跨境、菜鳥3驅動 阿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年增34%
一位互聯網企業家找環時總編老胡聊天 2020-07-03 老胡說,資本要純淨不能主導國家,要與國家大政策的互動中順勢而為。
2021-08-04 07:36:19
阿楨
美媒:中國出口“幾乎填補了全球產品的所有已知領域”

彭博社2021-08-04報導,儘管有貿易戰,但中國正在出口更精密複雜、更先進的產品 根據一項新排名,中國出口的技術水準在同美國的貿易戰中提高了。還預測下一個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快於印度。
哈佛大學全球發展實驗室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根據2019年出口的先進性、複雜性來判斷,中國在全球排名第16位,自貿易戰爆發以來排名上升3位。美國排名第11位,過去10年來美中這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差距縮小了一半多。
儘管美國加征(對華)關稅,但中國通過向其他地區出口產品提高了排名,中國採取嫺熟的舉措,使其電子產品出口目的地實現多樣化,出口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
目前尚無包含疫情期間的出口資料,但由於中國出口激增,疫情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排名。
較高排名並不能保證高速經濟增長:日本連續19年排第一,其經濟增長卻滯緩。但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的先進性與當前人均GDP水準之間的差距,是預測其未來經濟擴張的最有力指標。
中國的出口表現與人口相當卻不太富裕的鄰國印度形成鮮明對比,印度在2019年排名第43位。“過去幾年來,我們見證了印度的衰落,就促進出口而言,印度總體上是停滯不前的”,切斯頓說這表明就經濟增長而言,“中國將在接下來的10年超過印度”。

美媒:別誤解中國產品漲價,中國仍在幫全球抑制通脹

美國《華爾街日報》2021-07-18 隨著今年中國的出廠價格飆升,投資者擔心該國會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新通脹。但正相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幫助緩解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價格壓力,而且可能繼續這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經濟體的龐大財政刺激支出。它們進一步刺激了房地產繁榮和對消費品的更多需求,推動許多商品價格達到多年高點。

英媒:美國無人機比中國的貴8到14倍,性能卻差

英國《金融時報》2021-07-18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份備忘錄顯示,五角大樓開發的無人機不但比他們打算取代的中國製造無人機昂貴,而且功能也更少。
2021-08-06 08:26:55
阿楨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2021/08/05

一,師資不足,我女兒從四年級轉到城裡讀,領的課本還是在原校領,只有語、數、英三本,其它的因為沒那麼多老師教,砍掉了,弄得我還要在網上買課本。
二,學生流失嚴重,往往幼稚園時還有三十多個同學,到了上小學一年級,往往只剩下十幾個,最低時只有個位數學生。
三,老師隊伍不穩定,學生流失嚴重,對很多老師來說教學毫無激情、農村工資低,學生很多無心向學,難教,學校隨時有撤並的危機,很多老師都在縣城買了房,孩子在縣城讀書,多數都想調到縣城。珠三角發達城市也經常來挖走山區縣的老師。
四、農村學生缺乏學習氛圍,比較注重學習的父母都送孩子進縣城讀書,留在農村的多數是家庭經濟比較拮据的或者對小孩學習持放之任之態度。
五,教育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農村中拔尖去到縣城也就中下游水平,同樣縣城區域整體與地市省城相比也是一樣。我女兒在農村20多名學生中考第一,三科294分,去到縣城全班60多人中只排到第四十之外。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很少有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基本上都是玩、混,盼著初中畢業後打工掙錢。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還要培訓大量教師,給學校投資買大量新設備,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持續大量資金投入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水準。
  回應
職教是實踐技能。讓一群有學歷,缺乏實踐的人去教,能有什麼好結果?
  相關新聞資料
孩子沒有電子遊戲就專心學習啦?這是極其荒唐的想法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回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育:習的教改建立了全球最大量的義務、技職、高等教育體系,但高級技師、高等研究之質不足,更有「重理、輕文、貶藝」之傾向,其雖有「士農工商」排序和鄙視戲子之傳統,但更有文科畢業生掌握話語權、藝科則名利雙收之「仇富仇名」民氣可用,故可見習不時打壓掌握話語權的公知、對藝人更是「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相關新聞資料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吳亦凡粉絲揚言要劫獄!
2021-08-06 08:38:57
阿楨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08/11調查,國內大量青少年在過去7年間捨棄臉書,更傾向花時間在YouTube及TikTok等影音分享平台上。
在受訪青少年中,約95%稱自己有使用YouTube,有67%說自己是TikTok用戶,僅32%稱有使用臉書。皮尤研究中心約在7年前作過類似調查,當時美國青少年臉書使用率為71%.如今使用人數已大幅減少。
法新社報導,讓人們以影音照片表達自己社群網站.吸引了年輕族群,臉書如今已被視為年紀較大者使用的網路平台。
2022-08-11 06:59: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