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的《學習已經落伍了》果然是本名嘴型的邪者磚家叫獸之大作!另參本館: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邪者叫獸名嘴
學習理論
維基百科
學習理論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描述或說明人類和動物學習的類型、過程,以及有效學習的條件。 學習理論主要分為三大理論體系:
行為主義:把學習看作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建立(S-R),是嘗試錯誤的過程(試誤)。其中又分為古典制約(代表人物為Ivan Pavlov及John Watson)及操作制約(代表人物為桑代克和斯金納)。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對情境的理解或頓悟,是認知結構的變化。
人本主義:人是因為需求而學習。此主義從全人教育的觀點來談學習。主要有三大人本主義心理學者:Maslow、Combs、Rogers。
從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前兩大主義體系有接近的趨勢。如加涅的累積學習論(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被認為是前兩大主義的兼容並蓄。
莊淇銘《學習已經落伍了》 (新自然主義出版 2006)
本書特色
1. 故事導引:每個章節以淺顯的小故事說明,輕鬆閱讀,吸收容易。
2. 點出傳統學習盲點,打破既定認知模式,幫助讀者去蕪存菁,將流動資訊化為專屬自己的系統知識。
3. 以實例說明知識管理六力:知識選擇、知識吸取、知識運用、知識萃取、知識創新、知識傳播,幫助讀者迅速掌握致勝核心。
4. 立基於超倍速學習法,及獨創的的創意與記憶方式,一條鞭整合知識系統,讀者可有效吸收。
作者介紹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開南管理學院校長
學歷:美國西南路易士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腦碩士、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學士
專長:長期致力提升學習效率,並且身體力行,兩年之內學會九種語言。因為掌握多元學習的要訣,目前除了在學校開授未來學外,亦是知名的趨勢預測專家、網路專家,甚至是分析兩性問題的高手,每年受邀演講高達上百場。
著作:《神奇的語言學習法》、《超倍速學習》、《引爆創意與記憶》(以上為新自然主義出版)《未來學能教你的事》、《就是要你好口才》、《就是要你學會創意》、《創意總比別人多》、《一分鐘學會五十音》等三十幾種著作。
莊淇銘 維基百科
莊淇銘,1956年6月24日生,台灣作家、教育工作者。1980年在台灣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取得學士學位,進入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服預備軍官役。退伍後,1984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取得電腦碩士學位,1988年在路易西安納州立大學取得資訊工程博士學位。回台後在淡江大學擔任副教授,1998年升任正教授。
曾任中華民國電腦輔助教學協會理事長、台北縣政府顧問、開南管理學院(現在的開南大學)和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的教授兼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經營研究所教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他的妹妹莊雅惠是台灣中醫師,兄妹合著《我家小孩變聰明》等書。
著作
《衝擊》,前衛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ISBN
9578994109
《黃昏的故鄉:衝擊之二》,前衛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告別中國》,前衛出版社1995年4月初版,ISBN
9578010303
《台灣總統:從民主初選到總統大選》 前衛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
《建國會成功》,前衛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ISBN
957801094X
《開啟二十一世紀之鑰-未來學》,前衛出版社1997年初版,
《資訊政策與法規》,前衛出版社1998年初版,ISBN 957801189X
《1小時學會五十音:超倍速日語聯想記憶法》,如何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掌握學習基因:善用你的超級生化機器》,如何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
《1小時學會片假名》,如何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引爆創意與記憶:莊淇銘教授的神奇學習法》,新自然主義2001年8月初版,
《從此不怕背單字:英語單字快速聯結記憶法》,如何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學習創造了奇蹟:我如何從落榜生成為大學校長》,如何出版社2002年8月
《資訊概論》,華泰文化2002年8月初版,ISBN
9576093880
《創意總比別人多:活用知識管理開發創意》,如何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國中英語單字一日通》(全5冊),宏範國際2003年1月初版
《啟創意、動商機》,宏範國際2003年7月初版,ISBN
9789572845387
《超倍速學習:6天突破學習困境》,新自然主義2004年2月初版
《神奇的語言學習法:莊淇銘教授的心得與見證》,新自然主義2004年2月初版
《就是要你學會創意》,天下文化2004年3月初版
《就是要你好口才:6步驟成為溝通高手》,天下文化2004年8月初版
《我家小孩變聰明》(與莊雅惠合著),天下文化2004年9月初版
《創意與效率的學習》(有聲書),清涼音文化2004年9月初版
《男與女的恩怨情仇》(有聲書),清涼音文化2004年9月初版
《探究未來,掌握未來》(有聲書),清涼音文化2004年9月初版
《生命與生死學》(有聲書),清涼音文化2004年9月初版
《未來學能教你的事》,天下文化2005年7月初版
《數學好好玩:1小時學會22×22》新自然主義2007年1月初版
《「學習」已經落伍了!掌握知識管理才是贏家》,新自然主義2006年8月初版
《知識不是力量》,晨星出版2009年4月初版
《1小時學會韓語發音:1天學會66句韓語》,如何出版社2009年4月初版
《驚豔臺灣:生態大國的未來願景》,商周出版2010年7月初版
《章魚工作成功術》,晨星出版2011年8月初版
專欄
《民生報》〈語言學習DIY〉
《國語日報》〈超倍速學習〉
《人間福報》〈智慧的學習〉
誰知道莊淇銘教授為什麼會變這樣子發表於 : 2012-08-08
從綠轉藍的人很多,也沒啥希奇,但大部份是檯面政治人物,所以有選舉恩怨、派系糾紛、各種利益糾葛,還有民進黨內各種世代、輩份等複雜的因素,2000政黨輪替有人沒分到位置,不爽就投藍了,有些比較屬文人、學者型的,可能是看不爽阿扁或民進黨「貪腐」,還有一些可能是意識型態的分歧,可是如果真的不爽民進黨走台獨,那應該早在民進黨執政前就分道揚鑣了。那莊棋銘是哪一種的?他又不選舉,所以那些政治鬥爭和他也沒關係,民進黨執政也給他當到空大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那他到底為什麼那麼恨民進黨,有時我喵到一下「新聞墓仔埔」或2100,他對民進黨的批評簡直比那些泛藍的還要惡毒。
回應
因為統媒上多了吧,我以為他應該還是稍微偏綠,不過你不多說一些委婉謊話,基本上是很難在2100與新聞夜總會等深藍區討生活,很偶爾他也有在中天與年代出現,三立民視則幾乎沒有
我所知道陳芳明教授也是相當討厭阿扁與民進黨,我高中時很喜愛這一位歷史學者
滿腔熱血,卻未進入“ 系統 ”(任何一幫)﹔清純可愛,難以忍受“ 污濁 ”
,灰心喪氣之餘,反過頭來,親痛仇快,實在是所在多有。莊淇銘、陳芳明
應該都是如此。還是比較適合當教授 ﹖﹗
陳芳明的問題在於他是帶著中華文化的眼睛在看民主政治與民進黨,他曾是詩人,寫的是現代詩.莊淇銘,我也認為是統媒上久了的關係,一個原本只是普通綠的人,統媒上久了總會覺得自己愈來愈中間選民
陳芳明在1990年代以前流亡海外多年,曾經是美國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寫手,民進黨許信良的文膽 — 此時應該已有轉變、莊淇銘剛出道時演講非常激烈 ; 早年我一律列入深綠。這個族群很大 ﹔楊照、沈富雄、楊文嘉、楊秋興
‥‥‥、2008
投馬鄉民。個人來說,恐怕以思考混亂,終戰前後出生的人最多。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漸漸在凝聚出一個較不同的認識。
我在五大湖區的密西根州留學,那時我們台灣學生會的小圖書館,還有陳芳明演講的錄音卡帶,早期的湖區因為彭明敏教授的關係,所有台灣留學生是相當的偏綠.我覺得楊照先生的變化似乎比莊校長更誇張更大,(我在08年以前還不知道楊文嘉先生)莊與陳就如主任大與air大所說,其轉變算是有些脈絡的
我覺得莊不是統媒節目上多了才變藍,這因果關係應該是顛倒,應該是他立場先變了才開始一直上統媒節目。莊變藍不下於陳婉真去當卓伯源底下的官,一個本來打算跟國民黨同歸於盡的人,最後完全投到對方那裡去了。
我看到的莊校長(在2100&夜總會)是比楊文嘉更願意幫本土與台灣主體性說一些話,所以,我的推論是,莊是輕微偏綠的,但是拿人手軟,上多上久了這樣深藍談話節目,實在很難不說違心與委婉的話語,這純是我自己主觀的推斷
沒什麼,利令智昏罷了,大學教授比起一般人地位薪水也不算太差,為了節目車馬費可以自毀立場,再怎麼滿腹經綸,也不值得浪費時間聽這些見錢眼開的“學者“鬼扯,更不值得浪費心神為他們感到惋惜
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f=8&t=5751
學習基因解謎 紐時:台灣研究解謎 2013-02-08 中國時報
面對競爭和壓力的環境下,有些學童表現比較好,可在壓力下成長茁壯,但有些學童就是做不到,為何如此?《紐約時報》六日刊出一篇報導,引據台灣的一項先驅研究指出,關鍵在於人體中的COMT基因,COMT(酉每)負責協助規範神經系統的活動,保持腦力運作。這篇報導並且是六日的《紐約時報》被轉寄文章排行榜第一名。
《紐約時報》指出,台灣每年五月有逾廿萬名國中生參加基測,是攸關學生未來的重要考試。若想研究基因在重要考試上的影響,基測是絕佳的真實世界研究對象。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及其團隊,從台灣三個考區找來七七九名基測考生,採取血液樣本,把每人的基因型和個人成績比對。
研究人員對所謂的COMT基因感到興趣。COMT基因帶有一種特殊(酉每)的組合碼,這種(酉每)負責清除前額葉皮質區的多巴胺。前額葉皮質區是人們做計畫、決策、預測未來後果和解決衝突之所在。而多巴胺會改變神經元的放電速度,加快大腦的運作,就像渦輪增壓器一般。大腦運作的最佳狀態是,多巴胺維持在最佳水準,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COMT基因有兩類,一類所組成的(酉每)會緩慢移除多巴胺,另一種所組成的(酉每)會快速清除多巴胺。一般人帶有其中一種或兩種皆有。研究發現,擁有活動較慢(酉每)的人,認知能力較強,平均智商也較高,但壓力過大時就會失靈。擁有活動較快的(酉每)的人,反而會因能面對壓力而出現最佳表現。
台灣的研究即發現,擁有活動較慢的(酉每)的學生,平均得分比擁有活動較快的(酉每)的學生低了八%。張俊彥表示:「我不反對面對壓力。事實上,壓力對某些人是好事。但對於容易屈服於壓力的人,將更為不利。」
報導指出,瞭解學童感受壓力的傾向以及如何對付壓力,可幫助學童競爭;壓力比人們的認定複雜多了,但也比想像中容易控制。
據《紐約時報》報導,還有數個研究也探究COMT基因,包括針對美軍的研究。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退伍美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COMT基因之間的關聯性。美國海軍研究院研究COMT基因和飛行員表現的相關性。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則研究COMT基因在戰鬥和身心健康中的角色。
初步研究結果都顯示,容易擔心發愁的人,仍可處理龐大的壓力,只要受過良好訓練即可。即便是海豹特種部隊中,也有部分隊員先天容易擔心發愁,但照樣可以成為勇士。
多巴胺 構成專注力的神經物質 2013-02-08 中國時報
多巴胺為提供專注力的神經傳遞物質,若分泌足夠,能有較好的專注力和警覺力,對外察言觀色、判斷力及理解力較佳,自然構成智力表現的要素。
另一方面,專注力及警覺力佳,對外抗壓力彈性度好,面對壓力時就不會逃避或是過度防衛。
但多巴胺若分泌過旺,可能會造成過度執著,形成某些科目表現特別好,但某些科目卻特別差;或對任何風吹草動都過於敏感,過度猜想別人話語的弦外之音,甚至妄想。
張俊彥:自然數學社會好 特定基因發功 2013-02-08中國時報
甫獲第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台師大科教中心主任張俊彥因研究刊登在《紐約時報》,他感到很意外。他說,台灣的教育大多透過考試結果、量表推測學生的學習成效。他的研究是希望透過基因、生物標記,更瞭解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於自己的研究被國際知名媒體《紐約時報》引用,張俊彥表示非常高興,並把訊息刊登在臉書,和親友分享。他目前持續進行後續研究,將整合基因、認知、腦神經科學、教育等跨領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張俊彥說,人體約有三萬個基因,COMT-158基因可能和學習有關,COMT是一種促使大腦物質中「多巴胺」回收分解的(酉每),分為三個變異點「MET-158/MET-158」、「MET-158/VAL-158」、「VAL-158/VAL-158」。
他說,過去文獻認為,三者中以「MET-158/MET-158」在工作記憶、語言智商表現較佳,但他們的研究發現,帶有「MET-158/MET-158」基因型的學生,國中基測成績自然、數學、社會三科表現,顯著不如帶有其他兩個基因型學生。也就是說,具有基因優勢未必就會有好的學業成就,後天環境、學生抗壓性也可能導致「基因好卻考得差」的結果。
張俊彥表示,研究成果後來被美國兩位暢銷作家Po
Bronson、Ashley Merryman看到,想在《Top
Dog:The Science of Winning and Losing》書中引用,半年前寫電子郵件給他,他還以為是詐騙集團,上網查了之後才確認。
張俊彥說,他已在《紐約時報》網站看了這篇報導,兩位作者很用功,除了他的研究,還報導了其他研究,例如飛機駕駛員進行模擬訓練愈多,抗壓性愈好。
張俊彥指出,他持續和多所大學、醫院合作,去年對一百多位十八歲至二十歲大學生進行BDNF基因研究,初步觀察,視覺記憶好的人,通常聽覺記憶較差,反之亦然。這項研究也已發表在國際期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