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15 06:33:06| 人氣86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國哲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第一次讀到如此不知所云的《哲學史》,侯比內的《法國哲學》、旣沒哲學家的故事也無其主張,目錄上看來似《法國哲學史》,但讀下去:

一開始還誤以為中世紀教父神學畢竟還非嚴謹的哲學、東扯西拉算開個場吧,讀到多瑪斯的士林哲學時,他說啥:「經由概念去証明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的…為此,從奧古斯丁到笛卡兒的主體論便被推翻。辯証上帝存在的第一理由,同時也是最明顯的証据,是依賴自然結果的觀察,而不是依賴概念。多瑪斯的實在論,透過五個方法去証明上帝的存在」(p.51)。難得見他認真地介紹哲學家的理論,結果花了一頁單介紹其中的第二種方法,還是不知所云。

就你行?你在《緣現論》析判的很簡明扼要是嗎?

豈敢!抄段給你瞧。多瑪斯的「五路論證」如下:一、動力因。凡一物之動,都是被動於他物,他物或不動,則此物為第一不動的原動者即神。或動,則由另一主動者推動,無限後退不可能,故有第一不動的原動者。二、因果律。萬物皆有因,因無限後退不可能,故有神。三、存在等級。由無生物、生物、星辰、天使等由低至高的存在等級可推知有一最高的存在即神。四、自然秩序。萬物井然有序,表示存在神使然。五、必然性。如萬物只有可能性,則萬物可能有段時間不存在,也就是說現在可能不存在,但存在的東西總存在著,故萬物的是必然的。必然性有另一必然性為依據,無限後退不可能,故有一最後的必然性即神存在。

那侯氏對其祖國首席哲學家笛卡兒的介紹(p.85-103)也不如你的下文了:

笛氏是以明白清晰的自明原理做為引導其懷疑的預設,他說:「絕不要承認任何事物為真,除非我能自明地認識它是如此,就是說要避免速斷和成見,且在判斷中不要含有不是明白地清晰地呈現在我的心靈面前不能置疑的東西。」

他質疑感官會欺騙人誤以為一般所認為的存有是真實的,甚至人在夢中所見與醒時所見竟然完全一樣。於是他開始存疑,最後他發現「我思故我在」是如此確實,任何懷疑均無法動搖,因此他斷定它是哲學的第一原理。數學、幾何亦然,不論醒或夢時,二加三必定等於五,四方形決不可能超過四條邊。




因醒和夢時人所見均可能會騙人,故除非有一至善、完美且不欺人的神存在,才能證明人的清晰明白的概念存在。笛氏認為神是永恆、不變、獨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完美、至善、不欺的無限實體,而人與萬物均是神所造的有限實體。

那當然!

夠了!再引下去,乾脆你自己寫本《法國哲學史》吧!

豈只!他還以為自己是《世界哲學史》權威呢。

台長: 阿楨
人氣(866)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法國當代藝術》
此分類上一篇:《從黎明到衰頹》

jsoujsou
苗柔柔:法國會考和中國高考,誰“沒有思想”
法國“中國與盧瓦爾協會”秘書長2018-06-11

中國高考跟法國會考的時間差不多,每年高考一完,網上就會慣例性地出現一批比較兩者的文章或評論,比如“有想像力的民族敢於讓孩子去思考”“有一種差距叫思想”“法國會考令中國人感到羞愧”“沒有思想的民族沒有創造力”什麼的。雖然筆者沒有參加過法國會考,但是從法國的學生同事以及朋友那裡也瞭解了不少相關資訊。
  總體來說,法國會考和中國高考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同遠大於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第一,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簡稱法國會考),相當於中國的高中畢業考試,它的主要作用是考察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儘管大學會以它的成績為重要參考,但不起決定因素,尤其是法國的頂級大學,如Grande Ecole(中國稱之為大學校或精英學校),都有自己的入學考試,往往還需要先上兩年專門的預科。所以法國會考成績遠遠沒有中國高考那樣一分定終身的關鍵性。
  儘管判卷老師也會盡力給出準確的分數,但考慮到每科滿分20、10分及格的評判標準,比起中國的150分制來,無疑法國的成績更具模糊性。法國大學眾多,基本會考合格,都能有個大學上,而且法國為了保證學生權益,還禁止大學以分數篩選學生。所有會考合格的學生,只要所報大學還有名額,都能進入心儀的學校。如果大學名額不足怎麼辦?“會考後錄取平臺”會根據某些條件計算優先錄取順序,剩下的則以另一種最公平的方式——抽籤決定。所以只要會考合格,分數高低差幾分其實沒那麼關鍵。
  馬克龍上臺,對大學錄取體系實行改革,允許校方查看學生的高中成績,實際是賦予了學校更大的挑選優秀學生的權力,引發了大規模的學生抗議,還包括部分大學老師的參與。抗議者認為“每個人都有平等的上大學的權力”。
  中國高考要求以最公平最公正的方式,從高到低排列學生名次,以備擇優錄取,一分之差都可能導致學生的錄取結果完全不同。試卷中,大量基礎知識題考察了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單一答案、不對就扣分的機制保證了得分的公正;縮小自由發揮的考題份額,避免個人主觀意識過多地影響分值。因為此類試題,不同老師的給分就可能出現幾分的差距,學生得分的能力因素會減少,而運氣因素會加大,實際上對學生是不公平的。比如出題“狗和人類的關係”,愛狗的文章很可能會得到愛狗老師的贊許,萬一碰上一個被狗咬過的,少給兩分就很要命了。
2018-06-12 09:09:27
jsoujsou
第二,網上比照的實際都是法國哲學考試題,和中國的語文作文考題比較純屬雞同鴨講,而和中國的政治考題比,也有點挨不上。
  法國會考哲學向的一些題目:
尊重一切眾生,這是否是道德義務?
政治是否可以不受真相的約束?
我們應否為了快樂而不顧一切?
只要有選擇自由的權利就足夠了嗎?
為何要認識自己?
我們對國家負有哪些責任義務?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麼?
存不存在天然/天生的欲望?我們可否不帶偏見?
  中國高考的一些政治論述試題:
從經濟文化角度來看,“共用”會給社區帶來哪些改變?
簡要說明特朗普有權退出TPP的理由?
運用已給材料,分析 “一帶一路”建設為什麼能給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正能量?
國家應如何為“互聯網+”行動計畫的實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屠呦呦團隊的發現對於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啟示
分析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什麼突出問題?
  雖然不甚全面,但也能察覺到,法國的試題抽象而理論,中國的試題具體而實戰。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標準和目的。
  法國是一個哲學大國,也是一個極為推崇哲學的國家。光看會考無論文科理科經濟社會科都要考哲學就能體會到了。和中國人一想到法國立刻條件反射出 “浪漫”兩個字不同,法國人自己是以理性主義者自居的,系統、條理和嚴謹才是他們的自我標榜。按照法國教育部頒發的大綱,哲學課是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並建立理性分析座標以領悟時代的意義”。它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嚴密和系統的分析手段,認知自我和世界,並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使之在精神上達到審慎和自由的境界。
2018-06-12 09:10:20
jsoujsou
第三,認為法國試題鼓勵了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看法,也很值得商榷。
  實際上,法國人對於哲學論題的闡述,無論從形式還是手段上,要求得都遠遠比中國嚴謹。首先它只能是議論文,而中國往往是除了詩歌以外的其它形式都可以,記述、評論、散文,還時不時冒出兩篇別出心裁的古文來。
  不光是考試文章,即便是日常文體,法國都有各種不同的嚴格要求,某些時候甚至達到了苛刻的地步。各個圖書館裡,幾乎都有幾層的書籍分門別類地講解某一類的文章應該怎麼寫,如何遣詞造句,有哪些禁忌,從信函到論文,從開頭到結尾,甚至連上下紙邊距都有要求。中國在這方面的訓練,說實話還比不上法國,以至於很多學生寫東西,版面和措辭亂七八糟,筆者不得不一一從頭改起,改得心浮氣躁。
  其二是分析,法國有一套嚴格的程式(或曰八股),先是定義,然後是組成或性質,接下來是正面推導,然後是反向推導,穿插學者先賢們的理論,加上自己的看法和事例,最後總結要點和結論。
  例如試題:說明1+2=3。回答必須遵從一下步驟:
首先,1 的定義,2的定義,加法的定義,3的定義;
然後,1的出處、組成和性質,2 的出處、組成和性質,加法的出處、理由;
接下來,推導1+2為什麼等於3,學者先賢的論述,自己的看法;
再下來,為什麼 1+2不等於0或4,為什麼應該是加法而不是減法,學者先賢的論述,自己的看法;
最後,一小段總結。
長篇大論,反正考試時間四個小時,足夠你寫的。
  這一套程式步步緊扣,嚴謹完整,每次哲學作業必須照章辦事。時間一長,自然學生就學會如何分析論述一個話題,實際上它培養的是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系統性,內容相對反而是不重要的。
  在哲學課上,真正能讓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大部分都是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拼命記筆記,從古希臘哲學一直講到今天,當然學生下課還要自己看參考書,主要是努力記住各個哲學家的觀點評述,因為考試至少要舉出正反四五個先賢們的觀點來佐證你的看法。其實中國學生們應該慶倖,中國歷史課涉及亞里斯多德的最多不過一頁紙,法國學生不看個三本四本他的著作根本過不了關。
2018-06-12 09:11:13
jsoujsou
而獨立思考什麼的,聽上過去很美。實際上令人啼笑皆非的狀況比比皆是。
  至少在本世紀初以前,幾乎所有的法國人,包括學生和成年人,都堅定地認為西藏是被中國在1951年入侵的,它應該是個“獨立國家”。因為所有的法國媒體、電視、參考書都是這麼告訴他們的,那麼他們獨立思考的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至於元明清政府對西藏的統治、漢藏交流、農奴制的嚴酷殘暴什麼的,都被媒體很“體貼周到”地過濾掉了,以至於法國學生聽到筆者說歷史上達賴喇嘛的繼位必須得到中央政府批准時目瞪口呆。
  有好幾個理直氣壯和筆者辯論中國無權佔有西藏的,當筆者拿了一張空白的世界地圖,讓他們指認西藏在哪兒時,多數人指到了印度,少數人指向了中亞,最邪門的一個跑到了蒙古。筆者給他們看過西藏的位置後,他們大為詫異:“西藏怎麼可能在那兒呢?”
  可見,在一個預設立場的資訊環境裡的獨立思考, 就像在鳥籠裡的自由飛翔,無形的屏障已經把你圈在一個固定的區域,而你還毫無所知。
  哲學是人綜合了自身的深刻認識與複雜的社會現象的思考。人性如何,怎麼判斷社會真理,讓一幫剛滿十八、人生經驗沒有、社會經歷趨無、連法國自己的歷史都經常不知道的小年輕去表述,那不是隔空起樓嗎?除了照書照媒體誇誇其談一番還能怎麼著? 就像一個對國際關係無知、不懂世界歷史的人去闡述一帶一路的對錯和意義,也只能滿紙荒唐言,讓專家看得一把辛酸淚。
  這種讓一個毫無實際經驗的人對某個龐大而複雜的命題作出論述和判斷的行為,中國人稱之為“紙上談兵”,兩千多年前就對它的性質下了結論。
  所以,法國會考有自己的特色,某些方面也值得中國借鑒,但是“沒有思想”一類的評語還扣不到中國高考的頭上。與其有時間思考“中法相比,有一種差距叫思想”,還不如去琢磨一下“雞同鴨比,有一種差距叫游泳”,或者“雞同鴨比,有一種差距叫叨人”。
2018-06-12 09:11: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