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崛起不代表台灣的戰略機會
擁有核武的印度,近年經濟快速成長,儼然成為新興大國。筆者對印度的長遠前景抱有信心,但願就其經濟與政治,以及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提供以下四點意見。
首先,就印度經濟發展而言,由於其國內投資率低,相對於中國大陸的四成,印度的投資金額僅佔國內生產毛額的二成多,資金積累因此較為緩慢。投資率低,意味印度落後的基礎建設很難獲得快速提升,從而拖累經濟成長的步伐。
其次,印度的國內政治穩定性堪疑。恆河流域下游的毛派農村武裝鬥爭,東北阿薩姆一帶的分離運動,西部一些省份的大規模族群仇殺,在孟買等大城市內發生的恐怖攻擊,都將長期困擾印度。加上殖民歷史造成的對外的疑慮,種姓制度的遺跡,在多黨制度下如何凝聚進一步改革的共識,也是一大挑戰。
其三,在對美關係上,雖有學者認為美國將以印度作為制衡中國的棋子,然而印度建國以來就從不願作為他國的「棋子」,而堅持獨立大國的地位,更且印度在印度洋的戰略雄心,與美國戰略利益的衝突性,未必就比中國崛起帶給美國的威脅要小。
其四,印度與中國的關係,雖然有邊界問題以及產業發展上的競爭性,但整體來看卻是不斷向更加密切合作的方向發展。印度比中國更受帝國主義之害,對西方列強有更深的疑慮,因此在戰略合作上過去曾選擇蘇聯抗拒英美,今日也沒必要親美抗中,自縛手腳。
對於台灣來說,企圖拉攏印度以圍堵大陸,是個不難理解的戰略誘惑。然而近年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已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連,但同時冷戰思維卻還拘束國家戰略方針,以致於政治企圖與經濟需要背道而馳。
倘若延續既有趨勢,十年內上海、廣州等大陸城市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就將趕上台灣,其戰略影響為何,實應深思。經濟根本淪喪,從何奢談與中共競爭籌碼?恐怕棋子將成為棄子而已。

===================================
上文作於11月23日。起因是對下文的一點不同意見。更多的不同意見,將在下文中以{}框住、標示;至於不同意之原因,若有網友詢問,我再在留言板說明。
===================================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6/11/23
美中印 不穩定競合關係
【張延廷】
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正在訪問印度,這是領導人十年來首度出訪印度 ,欲在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上更明確策定未來發展方向,建立中印自由貿易區。就國際戰略格局而言,目前中共欲結合印度、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成為亞洲經濟共同體,形成亞洲的有利弧形地帶,使人口、資金、技術、經濟活動等自由流通,藉共同繁榮來增加在國際舞台的重要角色。
目前美軍軍事部署重心已漸向西太平洋地區傾斜,已隱然形成一個對中共的戰略圓弧包圍圈,由日本、琉球群島、關島、菲律賓、新加坡等,若再加上南亞大國印度,則整個亞太圓弧地區都在美國掌控之中。所以中共也發揮睦鄰政策,結合在地力量以便能與美國抗衡,印度便是其中重要角色。
印度自一九四七年獨立後,雖然{脫離英國殖民一百多年},但當時尼赫魯即標榜不結盟政策,使其在冷戰時代成為一個孤寂獨行的南亞大國。但目前印度積極爭取世界級大國地位的企圖相當明顯,其戰略目標就是要當一個與其他大國平起平坐的國家。
而且隨著印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程度增加,經濟高速發展,每年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七,其眾多人口構成一個巨大市場優勢。目前印度 正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龍頭的經濟模式」,{目標二○二五年,可創造十二兆美元的經濟總產值},達到現在的美國,發揮更大經濟影響力。
現在的印度人口{已超過十一億},非但是僅次於中共的第二人口大國,經濟成長亦快,若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則印度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中共、日本、德國,名列世界第五。再加上自一九九八年成為全球{擁有核武的六國}之一,印度邁向大國之路相當明顯。
印度和平崛起的速度甚快,是國際政治研究的焦點之一,也使得印度成為美國制衡中共崛起的一顆重要棋子。美國想與印度建立共同成長的合作關係,印度熱也有取代中國熱的功能,避免過度投資中共,反而使中共快速壯大而受制於中共。當然,中共亦積極拉攏印度,使其成為中共所主導的亞洲共同體的重要一員,減少對中共的地緣威脅,所以印度在美、中、日三方競相拉攏下,其戰略地位益形重要。
近年印度一方面不斷加強對印度洋的控制,同時亦利用美國欲在冷戰後建立世界新秩序,對抗中國威脅論等戰略企圖,重新修復對美關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此{台灣可在美、中、印三國「既聯合又鬥爭」的大架構下,發揮關鍵砝碼的地位},強化台灣在東亞及南亞的{地緣槓桿平衡價值},爭取最大國家利益。
目前中、印邊界問題仍敏感複雜,{領土爭端短期內無法順利解決},而且{兩國經濟的競爭性大於互補性,彼此的合作關係很難拓展}。台灣面對中共崛起的生存威脅,位居南亞大國的印度,具有動見觀瞻的影響力,值得我們從中找尋合作的切入點,增加與印度互動機會,{提高台灣與中共競爭籌碼}。
(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副教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