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4 15:06:51| 人氣2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區域國家」不搞政治對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篇名為「全球化中失去的中間」文章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外交事務》,指出東亞四小龍、拉美、東歐等中等收入國家過去二十年經濟成長僅約五成,不僅遠低於低收入國家的160%,也低於富國的六成。拿台灣來說,在19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奇蹟之後,過去十年以美金計算的人均所得卻毫無增長。這在國內引來一些口水之爭,但實際上韓國、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也面對同樣問題。

雖然台灣還擁有高科技產業與對大陸貿易兩大經濟「亮點」,但如前所述,前者並未能推動台灣人均所得的增長,僅避免了台灣在東亞經濟中掉隊,並帶來一輪財富重分配。就後者來說,雖然一些人對兩岸貿易的增長頗為不安,但橫向比較,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卻也不算特別突出。

今年前九個月台灣對大陸出口474億美金,進口94億美金,但在產業分工上與台灣具有可比性的國家如韓國的相應數字,也高達456億美金與193億美金。台灣對大陸出口雖仍超過韓國,但韓國對大陸的出口成長率是49%,台灣僅35%,成長率落後14%;換句話說,我們台灣還應該為出口後勁不足而憂慮才對。

從貿易統計看,大陸與歐盟、美國、日本這三個主要貿易伙伴前九個月的貿易額分別高達1280億、1222億和1218億美金;大陸已取代日本,成為緊接在美國與德國之後的世界三大貿易國之一。巨大的貿易數字,象徵了東亞的和平狀態,並使大陸對台動武的可能性降低。就此來說,台灣本該為和平的前景感到欣慰,並將更多資源投入經濟,以扭轉發展後勁不足的危機,但現在卻將稀有的資本投入軍備競賽,雖然其中或有不得已的苦衷,但仍令人感到可惜。

在全球化的衝擊下,台灣在高科技研發上不如美、歐等高收入國家,勞工、土地優勢又不如大陸之類收入更低的地區,倘若不能在人力資本上進行更多投資,則發展前景頗為堪憂。因此我們實應把台灣當成一個小地方,和韓國、馬來西亞,或者浙江、廣東,或者荷蘭、加利福尼亞比一比。台灣可以說是一個大前研一所謂的「區域國家」,而區域國家是不搞政治對抗,以避免在國際政治的角力中虛擲有限資本的。

台長: 包淳亮
人氣(2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