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3 21:08:22| 人氣1,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霧峰區風情-勝蹟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概述 :

 

本鄉位於火炎山九十九峰西麓,層巒疊翠,南臨烏溪,一水瀠洄,有山有水,獨擅山川之勝;古諺云:地靈人傑;故本鄉向稱人文薈萃,人材輩出。
本鄉林家為地方之豪族,聲名夙著,其古建築群,素為建築界所重視,惜有部份維護不力,而日見傾圮,甚至蕩然無存,故於本文特列「林家建築」,略作敘述,聊為文獻保存。

 

地方自治:

 

峰林家(列為國家二級古蹟)霧峰林家花園,與台北縣板橋之林家花園係台灣舊式邸宅之兩大典型,霧峰宮保第位於民生路二十四號,建於同治年間,佔地三甲餘。而萊園由林文察從弟林文欽所建,林文察受封為太子少保,福建陸路提督。其宅第分為「下厝」、「頂厝」及「萊園」三部份。

 

下厝所建年代較早,現由林 家後裔居住,由於公宅之故,以致顯得支離破碎,但幸未破壞大致保持其原貌,惟下厝部份走廊畫樑已倒塌,有待整修。在下厝後面山丘,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林獻堂之父親林文欽, 為娛親而闢為花園,稱為「萊園」,萊園距離林宅約一里路程,佈局幽靜,結構宏偉,依山環水、花水扶疏,林家祖墓亦在園中,屬台中十二景之一,稱為「萊園雨霽」,因近年來萊園中學遷入該園之後以致風景受破壞,甚為惋惜。

 

林厝「頂厝」,共有三落,兩旁均建有護龍與外護。先入「景薰樓」,又稱太子樓,該樓內構造非常精緻美觀,古色古香,廳堂內懸有林茵國畫像及段祺瑞所題字聯。在正廳門上,懸有金碧輝 煌木匾一方,上書「文魁」二字,係林文欽於光緒十九年中式舉人。

 

頂厝各建築物之間,均有小巷,以便通行,巷兩旁築有大牆,用以防禦火災之蔓延,日據時期本省社會運動先驅林獻堂即居於此。「下厝」為一巨大宅院,門廳懸有「宮保第」木匾一面, 金銀燦爛,彫刻精緻,該「厝」於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勇將林朝棟之故居而著稱。下厝之祠堂,因年久失修頻臨倒潰,情景荒涼,原有華麗戲台一座,現僅殘留其部份礎石。祠堂已倒塌大半,斷垣殘壁,到處可見。

 

民國一年(宣統三年),梁任公偕其女公子及湯覺頓來台遊歷,曾住此五桂樓,當時日人佔據台灣已有十六年,台灣與祖國完全隔絕,教育除舊式書房外,日人所受教育,只有其殖民地政策而 已。因此台灣知識水準停滯不前,對於當時思想、智識及國際情勢知識之有限,梁啟超來台,有其「扢揚風雅」作用,影響所及,使得台灣同胞對祖國孺慕之情日益熱切,平日在日人之淫威之下, 台胞之民族心理難得有宣洩之機會。

 

梁啟超聲望崇高,號召力大,一時台灣知識分子所蘊蓄之民族 情感,得到宣洩機會,自此以後對祖國響往,成為台省同胞在日人壓制下爭取政權之啟端,現在台中一中之創立即與此有密切關係。林家花園內林木蒼鬱,地形優美,近山麓處有林家上代墓園,房舍樓閣及荷池等建築講究,古 色古香,如登林家花園前山丘,可俯瞰霧峰全景。該古蹟台灣罕有,各種景免飲人留連忘返。梁啟超寄寓林家花園時,曾有詩「萊園雜詠」,茲節錄數首於下:

 

萊園 :

 

「人物自是徐孺子,山林不數何將軍。
稍喜茲游得奇絕,萊園占盡月三分。」

 

五桂樓:

 

「娟娟華月霧峰頭,汜汜風光五桂樓。
傳語王孫應好住,海隅景物勝中州。」

 

夕佳亭:

 

「小亭隱几到黃昏,瘦竹高花淨不喧。
  最是夕陽無限好,殘紅蒼莽接中原。」

 

望月峰 :

 

「望月峰頭白霧滋,南飛鳥鵲怨無枝。
  不知消瘦姮娥影,入夜還能似舊時。」

 

概述 :

 

日據台後台灣到處詩社林立,其中規模較大,人才較多者有台北瀛社、台中櫟社、台南南社,可謂鼎足而三,雄視全台,盛極一時。台中櫟社發源地霧峰林家,現在萊園中還有一座「櫟社二十年題名牌」遺蹟,該社於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年)由霧峰林俊堂(痴仙)首倡,初由林痴仙及其侄林南強與賴悔之結詩社,取名為「櫟」,嗣後有蔡啟運、陳滄玉、呂厚菴、陳槐庭、陳基六等人響應,每年於春秋佳節,聚集一堂吟詠。

 

民國十年,林幼春所撰「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記云:「櫟社者,吾叔痴仙之所倡也。叔之言曰,吾學非所用,是謂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甚有樂從吾遊者志吾幟」。由此可知櫟社是一個民人團體,而不以遺民自棄,還能不斷抱殘守缺,研習所謂之棄學,淬礪品德,宏揚民族正氣,從事漢學研究,保持祖國文化於不墜,用心良苦,雖受日人統治,而其志節凜然,正可表現其書生本色。

 

名勝 :

 

省議會:台灣省議會在本鄉東南郊火炎山麓,中潭公路邊。佔地四甲餘,背負翠巒,面臨綠野,為全省最高民意機關。進入大門,兩排高大椰樹迎道而立,末端之議事廳,為兩層方礎圓頂之建築,巍娥宏偉,莊嚴肅穆。議事廳右前為圖書館、議員會館及辦公室宿舍,右前為圓環噴泉及大草坪。自民國五十二年省議會由台北疏遷至此,即由省林務試驗所精心栽種各種熱帶花木,使得整個會址所在宛如一座植物園,庭園佈置得宜,花園內橋亭假山,幽徑砌石,荷池垂柳,芳草如茵,早己成為休憩觀光之勝地。

 

萬佛寺:萬佛寺位省議會後側,僅一牆之隔,屬本鄉本堂村,由仁德巷進入。先至慈明工商學校,校內即為此寺。萬佛寺佔地三公頃,為民國六十三年起次第完工之新起佛教名剎,寺前慈明工商,為其所倡設學校。過山門後,拾級直上,左右有龍形護欄,入大殿,神龕與四壁為萬尊佛像所成,殿頂為七丈高之藥師大佛。左右廂為高三層之禪舍,中華佛學院附設其內。殿右後側尚有新殿宇及佛塔之興築,將來尚欲另闢聖湖及樂園,成中部地區規模最大之宗教聖地。

 

宮保第:又稱為下厝,初建於咸豐年間(咸八年元月購建新大厝地),共有四進(原有五進),因林文察(福建水陸路提督)陣亡後,受冊封為太子少保,故稱其府第為『宮保第』。宮保第係由林朝棟所修建,現有四進第一進門廳氣勢宏偉,面寬達十開間,為現有清代台灣住宅中最大者。第二進門廳(大花廳)彩畫裝飾,色澤典雅,極具我國閩南建築之特色。

 
宮保第南側為二房第與祠堂,祠堂原為三落建築物,堂前建有戲台一座,現已蕩然無存。在祠堂左側有林家早期練箭用「箭道」。宮保第部分走廊畫樑,不無斑駁頹廢景象,所幸尚未破壞,極待整修。

 

景薰樓:又稱上厝(頂厝),初建於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共有四進,前面築門樓,兼防禦之用,後面築閣樓,兼為遠眺之用。民國二十年,由林獻堂依舊修繕景薰樓之外門樓俗稱太子樓,四垂式 屋頂,裝飾美觀,其第一進廳置有軒亭,面寬三開間,兩側闢八角門,可通廂房。景薰樓之規模較下厝為小,建築物僅為完成三落,入口之兩層歇山頂門樓,為日據時修建,故 已採用水泥材料。其第一進前面有軒亭及遮陽棚架,兩側有八卦形屏門,可啟可閉,為台灣僅見之例。第三落為其主宅,正堂為兩層樓閣,形制為五開間。

 

中央三間為木造,兩側為磚石造,屋頂重 脊歇山式,原有燕尾,後遭颱風破壞改為馬背式。匡簷四隅皆有吊筒裝飾,室內部分木作改為日式建築之風格。

 

蓉鏡齊:原為書房,前有半月池,護以欄干。正廳前亦有軒亭,其木架上之瓜筒作法,造型上圓下尖。上厝林宅因不受官式建築之拘限,其平面配置發展與其大木結構造法,具見其自由創造之發揮。

 

林家萊園:佔地二甲七分,為台灣四大名園之一。位於林宅後山,依山環水,佈局幽靜,花木扶疏,為本縣十二名勝景之一「萊園雨霽」。


近年來,明台中學在此修建校舍,所存遺蹟不多,甚為可惜。據霧峰林氏族譜「林文欽家傳」云:林文欽於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中舉之後,「雅慕萊子班衣之志,築萊園於霧峰之麓,亭台花木,境極幽邃;家蓄梨園一部,春秋佳日,奉觴演戲侍羅太夫人之游」,可見當時林家祇是作為娛親之所。

 

萊園之創設,為配合自然配置園林所興建,係一依山傍水無界線之自然配置庭園,其園內之景物有五桂樓、考槃軒、夕佳亭、搗衣澗、望月峰、荔枝島、萬梅崦、千步磴、小習池、木棉橋等十景。

 

另外,尚有觀稼亭虹橋、社公祠、鐵砲碑、櫟社二十年題名碑、林竹山頌德碑、林允卿銅像及林氏祖墳等點綴其間。就配置方式而言,林家萊園與板橋林園迴然不同,後者人工多於天然,而萊園頗得自然山水之勝。

 

頤園:係為林家頂厝第三組建築群,早期原為林家榖倉與客房,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即日據初期林紀堂整建為嬉遊園地,並增建二層西洋式樓閣。

 

大花廳:建於光緒十六年(一八九),係為當年林家專供辦喜事或演戲之場所,後來因增祀林家祖先神位,又稱為「祠堂」。先是,林朝棟己配合宮保第、大花廳、二房厝等三組建築群,規劃為完整建築系列,以壯觀間面。其後落建有「戲台」一座,精美富麗,號稱全台之冠。

 

林家二十八間:建於咸豐八年(一八五七),係為當年林文察所屬鄉勇紮地,並附有箭道、馬廊等訓練設備。二十八間建築是林家唯一坐南朝北之建築群,為一條形建築,因設有二十八個隔間而得名。

 

資料來源:台中市霧峰區戶政事務所,http://www.wufeng-house.gov.tw/index3.asp?theme=77

 

【依資料來源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本網站上之資訊,引用時,並請註明出處。】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1,1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霧峰學專區 |
此分類下一篇:霧峰區風情-開闢誌
此分類上一篇:霧峰區風情-風俗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