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09 22:43:17| 人氣1,2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6 學年「霧峰學‧學霧峰」課程說明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廖淑娟

 

A)「霧峰學學霧峰」對本校通識教育的貢獻

 

1.          霧峰學的起源

2.          課程內涵

3.          霧峰學的發展

4.          霧峰學與社區工作

 

B)「霧峰學.學霧峰」建立之創新楷模型式

 

1.          師資

2.          課程內容

3.          教學方法

 

C)教學成效

D)霧峰學未來展望

 

E)相關附件

 

1.          「霧峰學.學霧峰」在地教師群

2.          教學教材

3.          學生作業

4.         師生專題報告

 

A)「霧峰學學霧峰」對本校通識教育的貢獻

 

霧峰學的起源

2004年亞洲大學社工系向教育部學產基金申請推動青年學生參與志願服務的計畫,與霧峰的在地社團-台中縣『櫟』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協會(簡稱櫟協),合作辦理「霧人子弟夏之工坊種子幹部志工培訓、研習及校際交流計畫」,這個計畫結合朝陽科技大學與霧峰的暑期返鄉青年,進行培訓研習計畫。

 

「霧人子弟夏之工坊」計畫的活動設計成三部分,第一部份是「霧峰學學霧峰」兩天研習活動,課程內容相當紮實,包括四個學門:(一)社會福利領域的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機制、霧峰鄉的非營利組織概況、和志工工作實務討論分享;(二)文史田野領域的阿罩霧的城南舊事、霧峰的文史田野調查初探、和社區深度導覽的建構;(三)空間環境方面的社區自主營造、阿罩霧實地探查與記錄、和霧峰印象地圖;(四)藝術養成學門,包括霧峰藝遊、體驗霧峰陶、和霧峰工藝美術。由亞洲大學社工系老師和霧峰在地各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共同授課,養成霧峰鄉青年學生種子幹部志工,成為持續推動社區事務的基層力量。

 

活動的第二部分是暑假兩個月的社區參與學習活動。兩天的研習活動結束後的當天晚上,授課的講師和參與的青年學生聚在一起開始討論為期兩個月的「夏之工坊」實務操作。在積極地討論如何進行的過程中,了解到學生們對霧峰都還很陌生,在真正從事「社會福利」、「文史田野」、「空間環境」、和「藝術養成」各領域之前,必須先對霧峰有一基本的了解,所以「文史田野」領域遂成為大家共同的基礎領域,也就是各組成員都必須先從了解霧峰文史開始。

 

霧人子弟計畫的第三部分是成果展,在亞洲大學圖書館展出一個月,內容包括平面展和造景展,平面展以桐林之旅、菜市場觀察訪問、校園即景的相片為主,共約一百幅,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有拍攝者的詮釋;造景展是以陶造景和陶藝作品為主,包括一尺高的大人偶和學生捏的小人偶,並以黃票生的樸素藝術圖為掛飾,從天花板垂下來,樸素氛圍濃。

 

霧人子弟的計畫成果引起通識教育中心的興趣,當時中心的黃玉台主任提出,希望在通識課程中開設一門有關霧峰的課程,讓學生透過這門課來認識霧峰、了解霧峰、繼而服務霧峰。經過和社區人士研討之後,認為這是一門很有意義的課程,而且值得在大學的通識課程中開設,從兩天的研習營課程內容延伸為通識教育中心的一門課程,規劃過程頗費思量。

 

課程內涵

 

課程的名稱爰引研習計畫的名稱-「霧峰學.學霧峰」,認為這個名稱十分符合課程內涵。我在課程設計中,在培養一個好的現代公民,關心社會和地球的一般性考量下,將亞洲大學學生的特殊性充分發揮出來。根據三年來的教學相長,深刻體認到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效果特別好。亞洲大學學生活潑可愛,對知識的探索以親身體驗為主,所以課程的設計除了在教室的理論課程外,更引領學生走入霧峰,經由實地的體驗與感受,與自己過去的經驗與學習結合,內化成己身之知識。由於這門課是社區與大學結合而衍生的課程,所以希望保有社區參與的特色,因而本課程結合霧峰在地專業人士共同授課。

 

霧峰學課程的內涵在於彰顯人的存在價值,人與自然和所生長土地的不可分割性。人與所處社會的相依存,取之於社會,服務社會,對所處社會的了解與接納,是霧峰學課程的基本訴求。其構想來自於引導學生對於本體知識的探索,學生從己身經驗出發去看待知識,透過閱讀、反思、討論、批判,在實務與理論中來回辯證,了解己身所處的時代與所屬的文化,繼而了解其存在價值。

 

邀請不同背景的講師授課,開放不同學群與文化背景的學生選修,引導學生從多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老師學生形成學習圈,共同思考,合作學習。霧峰學課程涵蓋人文、歷史、文學、社區、空間、產業等不同領域的知識,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知識、發揮其創意,俾使專業研究與直覺之創意結合,賦予專業知識新意涵。期望探討霧峰之過去與觀察其現況、繼而展望其未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藉由問題的探討穿越專業間的藩籬,並以開放的胸懷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習者互動,發揮潛能,彼此激勵,知識在辯證中得以成長。 

 

霧峰學的發展

 

「霧峰學.學霧峰」第一學期(93學年第一學期)計有54個學生選修此課程,課程內容以暑期的研習課程為架構,包括霧峰文史、霧峰碑文、田野採碑、霧峰文學與詩歌、霧峰環境空間與文化、與霧峰的現在與未來。本課程採協同教學方式,由大學與霧峰地區之各專長領域的專家學者授課,內容多元,透過文化、歷史、文學詩歌、和環境空間接觸霧峰,幫助學生了解霧峰,開啟學生對霧峰的認識與關懷。同時開創在地新視野,並且建立社區/大學的夥伴關係,並且和國際接軌。93學年第一學期社區授課教師為霧峰文史達人謝仁芳、郭雙富、廖振富、賴志彰等四位老師。課程活潑有趣,學生出席率非常高,學習興趣濃厚。由於學生來自各系,教師群鼓勵學生將所學專業與本課程相結合。

 

9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的成果報告中,社工系有同學做「社區參與和社區培力:從樹仁商圈探討社區營造的意義」研究、醫管系的同學做「霧峰的醫療系統初探」研究、資傳系的同學做「從霧峰的碑碣讀其歷史」田野探討。學生對教室/戶外課程之結合極為肯定。

 

9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師群做了教學檢討,邀請黃主任參加,一方面做一個學期的回顧,另一方面討論93學年第二學期的課程內容與教材。課程內容需做調適,把範圍縮小,比較能看出實質成果。於是第二學期把課程分成三部份:(1阿罩霧歷史散步-霧峰的文化資源與採集、歷史重要事件與延續2霧峰的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社區踏查:都會篇、農村篇、山林篇(3霧峰的常民文化林獻堂紀念館見學、神佛天主堂大街現,這學期戶外教學多,希望能更多的引導學生進入霧峰,體驗霧峰。93學年第二學期社區授課教師為孫崇傑、賴永慶、黃秋玉等三位老師。

 

這學期要求學生寫稍為正式的報告,老師也分階段指導學生寫報告,學生依研究主題做了不少精采報告,包括益全香米、菇類、地貌改造、神農大帝、老樹調查等。不過寫報告對班上大部分理工科學生而言,的確是難了一點,導致學期後段學生翹課率非常高,因此影響到94學年第一學期的整個課程設計。

 

93學年第一學期結束時,對於如何建立霧峰學的理論基礎有深層的思考。霧峰學的開設有「從做中學」的意味,因為霧峰學的開放性與在地性,很自然地邀集社區和大學關心此議題的人共同討論,構想舉辦一個屬於霧峰、而且社區和大學的人都有意願參加的研討會。另外在學校也組成「霧峰學讀書會」,藉著閱讀與討論,形塑一個多人可以投入的學術社群。

 

其中,我們邀請許雪姬教授和周樑楷教授來校演講,並且多方收集各地地方學的資料,期望透過學習能找出一個霧峰學的研究方向。在這過程中,周樑楷教授「大家來寫村史」的概念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霧峰學是屬於地方的,是由地方發聲的,是在地方發聲的,因此,社區的參與成為霧峰學的必然條件。後來,「霧峰學讀書會」因為學校人事的更迭而暫時告一段落,進行一個學期的聚會也暫停。

 

94學年度霧峰學的課程內容傾向「小而美」的設計,針對小主題來做深入的探討。這一次選定了兩個主題-桐林社區文化深度之旅和樹仁商圈與中正商圈的探討。社區文化之旅是希望能深入去了解一個社區的文化,學生藉著與當地居民的深層互動,能有深入地學習。在商圈部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討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了解學生對商圈的期待,同時也了解商圈對霧峰兩個大學消費者的期待,期能舉辦公共論壇,開啟社區大學的對話,共同創造願景,再以實際的行動策略來邁向共同的願景。

 

這學期有48位同學選修此課程,社區授課教師為霧峰鄉公所的吳國光、樹仁商圈的郭主委,桐林創意工坊的江榮富、林震科、許清山,以及賴永慶、黃秋玉等七位老師

95學年度霧峰學有進一步的發展,由於謝仁芳老師的牽引,與在地的新成立社團「中華民國霧峰文化創意協會」(簡稱協會)合作,聘請協會十位教師,各就教師之領域和專長指導學生做專題報告,共計十個議題,在十個議題中,其中三個是關於省議會的,「省議會的花卉」是由羅文峰老師帶領五位同學透過鏡頭來記錄省議會的花卉;「牛欄貢溪的歷史及週邊新興產業」是由李保金老師帶著八位學生實地走訪牛欄貢溪,沿溪探訪耆老、紀錄歷史以及週邊重要聚落和新興產業;「從省議會的植物看台灣生態危機」則是由周翠臻老師帶了六位學生觀察省議會上百種植物,將之紀錄並整理出來,製作植物染。接著他們特別針對香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逐漸扮演重要角色,引導大家認識並了解如何保護環境生態。由三組報告可以看出,省議會的議題在地方十分受到關住。

 

有兩組師生是做光復新村的議題,「光復新村社區長輩的生命故事」這一組最龐大,共有12人,由吳東明老師帶領,分成市場組、社區組、文獻組和地圖組,由這四組分別來探討光復新村的歷史,從不同的角度看光復新村;「我眼中的光復新村」是由陳樂人導演帶著六位同學藉著鏡頭看從疏遷到解散的光復新村,六個同學從他們的角度一一捕捉光復新村之景,繼而詮釋之,算是有趣的小品。光復新村在省政府時期是一個深具意義的聚落,雖然現在大部分人去樓空,這塊土地的興衰緊扣台灣的社會變遷,非常值得研究。

 

霧峰老街初探」是由張芳玲老師帶著七位學生分組探訪仙公樓阿招擔仔麵、錦昌板金行與基督教霧峰長老教會,藉著實地探訪店家與耆老的口中了解老街的興衰過程;「霧峰歲月的腳蹤」則由鄭淑芬老師帶領兩位同學紀錄霧峰的過去和現在,訪問光陽機車行的老闆夫婦,美利號老闆夫婦以及林泰雄先生,他們見證霧峰的歷史,愛霧峰這塊土地。霧峰的歷史呈現透過兩組的老師與同學的努力,鑑古知今,從歷史中看到霧峰的輝煌,有承先啟後的意涵。

 

五福村美濃瓜」是由五福國小李淑芳老師帶著六個學生訪問五福村的美濃瓜達人與村長,並且實地到瓜農田勘查,拍攝美濃瓜醃製過程,紀錄這個曾經在五福村風光的產業。「香米」組是由霧峰農會的柯義雄與洪政加兩位指導員來指導六位學生,學期中適逢香米收割期,他們捕捉了稻米祭的過程,增添了香米在霧峰農業上的重要性。霧峰產業的多元與特色,是霧峰人引以為傲的。美濃瓜曾經在五福村引領風騷,風光一時,而香米更是霧峰的驕傲,郭益全博士所研發的香米在霧峰人的心中,一直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最後一組「立足霧峰 胸懷大陸放眼世界」則是由王明宗老師帶領七位同學遨遊網路世界,住在霧峰也可以透過網路來經營事業,學生瞭解線上交易的程序和要領,各地互通有無,世界各地的貨物都可以互通往來,即使住在霧峰,透過網路也可以拓展農林以外的事業。這個「創意產業」在王明宗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了解霧峰產業的無限可能。

 

95學年度第二學期在上學期師生的努力之下,已看出豐碩的成果,部分教師很有心得,在這學期持續進行教學,帶領學生繼續探索霧峰。有的老師持續原議題,做更深入的探索,例如李淑芳老師的五福瓜與吳東明老師的光復新村;有的老師與學生互動後,做了新嘗試,例如張芳玲老師的百玄宮與李保金老師的農試所議題。更多的老師加入教學陣容,例如霧峰學課程創始人之一的孫崇傑老師,三位在地社區領袖,分別為五福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國珍老師,舊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綉汝老師,以及萊園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正光老師,引領學生探索他們所住的社區。土生土長的復興國小邱志忠校長也加入霧峰學教學之行列,探索霧峰的香米產業。

 

這學期的九個議題中,比較特別的是師生探索霧峰產業的興趣,有三組師生探索「霧峰香米」、「五福瓜的栽種及人文歷史」、「霧峰鳳梨」。因著季節的關係,香米的探索重點在於碾米的過程,特別對霧峰鄉農會的北柳分會做深入探訪,五福瓜延續上學期醃製五福瓜的過程,因為季節,這學期得以深入至五福瓜的栽種生產過程以及其人文歷史,對五福瓜的探索漸漸趨於完整的風貌。霧峰鳳梨則是萊園鳳梨農的驕傲,萊園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正光老師帶著學生上山訪談他小時候的玩伴,他們近乎半甲子堅持栽種鳳梨三號,過去的風光與此時鳳梨採收的滿盈,呈現在他們軪黑的臉上,也映證在學生的報告中。師生更是在教室享受霧峰鳳梨的甜美風味。

 

農試所在霧峰已經有30年了,就像其他在霧峰的公家單位一樣,自成一格,很少和地方互動。這一次,藉著李老師與同學共同的興趣,探索這個在台灣農業的演進開發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目前農試所和霧峰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提供在地居民工作就業的機會,希望藉著探索而了解,進而促進更多的互動關係。

 

光復新村的議題有深化的意涵,「遷都五十年霧峰光復新村的故事」是深度訪談村子的耆老,從長者的敘述中,了解光復新村過去的生活風貌,將之與霧峰的社會做一個對照,了解到地方和政府的疏離,過去如此,即使現在的霧峰,「公部門」與「地方」的互動,還是努力進行式中。毫無疑問地,這次的訪談行動,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顯而易見的。而光復新村的另一個重大議題是九二一地震,居民對九二一地震的歷史記憶是這組師生共同的關懷,「九二一的憶參與過走過,未來別忘記」這篇報告,他們經由口述歷史和田野訪問,蒐集九二一地震的重要歷史物件和照片,來幫助了解受災記憶的重現。

 

而以百玄宮的文史探討的「霧峰文史初探之人物訪談篇以百玄宮為訪談目標」,是文史導覽工作者張芳玲老師在深度參與霧峰學的課程後,從個人的興趣和課程的需求雙方面選的議題。張老師非常有系統地引領學生做百玄宮的深度探訪,從田野的訪談與觀察分析中,了解百玄宮完整的歷史與變遷,從各種思考的角度,了解宗教對於當時甚至到今日的政治、經濟、人文風俗的影響。

 

這學期的學習觸角延伸到個別社區的學習,五福社區和舊正社區首開先鋒,由兩個社區發展協會的幹部來帶領。先帶學生進入社區,體驗社區,選擇有興趣的議題做,議題不需要大,符合社區小而美的特色。五福社區以社區溫馨的小故事來呈現他們對社區的理解,舊正社區的同學對於社區內的菸間特別有興趣,菸草是社區過去的產業,期待對過去的探索中,了解當今居民的生活型態,更能了解社區文化之美。

 

霧峰學與社區工作

 

「霧峰學學霧峰」課程的起源來自社區,課程的設計內涵也以社區為主體。社區不只是概念,也是行動的方法。每一學期的課程設計都由社區與大學共同設計,引領學生體驗社區,期能深入社區,與社區共同發掘問題。在桐林社區的深度之旅中,社區安排了四個定點,學生分成四組,輪流至每個定點,與該駐點的老師共同探討社區內之問題。

 

因為社區居民長期生活在其中,可能已感受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以一個外來者觀點,旁觀者的眼睛,真誠地表達對社區的感受。社區的老師們以謙虛的態度來接受學生的見解。在四次的深度社區之旅結束後,社區老師一起指導學生完成社區之旅報告。相同的報告,其中有一份交給學校老師,一份交給社區老師,藉此感謝社區的教導,回饋社區,藉由外人眼睛看到社區之美與特色,並且作為未來解決社區問題的參考。

 

如果把社區工作看成是社會工作的方法之ㄧ,社區工作可以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亦即社會工作者協助社區經由認定問題,排定問題的優先次序,發展解決問題的意願與自信,進而組織社區成員,計劃解決問題的方案,發掘並運用社區內外資源,然後共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同時培養社區民眾互助合作的態度(蘇景輝,2003)。

 

霧峰學的課程發展也以此為目標,學生在霧峰有四年的學習,可以藉此好好認識霧峰,了解霧峰,和它做朋友,一旦喜歡它以後,就會對它產生認同感,會欣賞霧峰的風俗文化,進而產生關懷與行動。這是社會工作者的目標,亦即將人與人之間做一個關懷的連結,彼此互助合作,共同創造一個安和樂利的和諧社區。

 

B)「霧峰學.學霧峰」建立之創新楷模型式

 

師資

 

結合亞洲大學與霧峰在地之講師共同設計課程,共同授課。師資的背景多元,有從教育界退休的老師,以研究霧峰為職志,如謝仁芳老師,羅文峰老師;也有仍然在工作崗位的邱志忠校長和李淑芳老師,兩位教育工作者對於所選定的議題相當投入,對學生做很好的啟發,即使在週末或晚上上課,學生也積極參與。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如郭雙富老師本身是個物品收藏家,更是國內拓碑的專家,傳授同學拓碑的方法,從做中學,並且從碑文中了解霧峰的歷史。

 

文史導覽者張芳玲老師自己非常投入,因為她和學生一起做出來的專題報告,都可以豐富她的文史導覽內容,她每個星期的進度報告都可以看到努力的過程。在教師群中,桐林創意工坊的江榮富、林震科與許清山三位在地青年,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同與喜愛,他們在家鄉的認真耕耘,期待能在山林產業中走出一片天空,從陶藝、木藝到自然生態保育等面向切入,摸索著以山林產業為主的桐林未來。

 

在師大國文系任教的廖振富老師,對於所生長的故鄉霧峰之文化傳承有ㄧ份使命感,他以其櫟社三位詩人林癡仙、林幼春與林獻堂之研究,開始他對霧峰文學的探索,激發學生文學的想像。賴志彰老師的霧峰林家建築的研究揭開影響霧峰甚大的林家文化,他的學生孫崇傑老師由社區文化資產的角度切入,引領學生思考社區文化的產生與延續。

 

在社區營造領域頗有見地的賴永慶老師,是一位非常活躍的社區擾動者,引發社區居民對於所處環境的思考,繼而共同討論,合力打造一個理想的家園。他在霧峰的資歷很深,對霧峰學也有相當的期待。擔任社區發展協會幹部的林綉汝、劉國珍林正光三位老師,積極引領學生認識社區,發掘社區資產,深入社區做耆老訪談,在長者的娓娓道來中,學生從中獲取知識,也感受到長者濃濃的關懷。

 

多元且背景豐富的在地教師群,在霧峰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藉著其專業的引領,學生從中體驗文化,看到霧峰文化,延伸至了解自己的文化,繼而瞭解其存在的價值。

 

課程內容

 

霧峰學的課程內容充分考慮亞洲大學學生的特色,亞洲大學學生活潑可愛,對知識的探索以親身體驗為主,所以課程的內容除了在教室的理論課程外,更引領學生走入霧峰,經由實地的體驗與感受,與自己過去的經驗與學習結合,內化成己身之知識。由於霧峰學是新開的課程,特別關心課程的發展與教學的成效,尤其是有關學生的學習內容更是重點。學生對與己身相關的議題比較有興趣,例如,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飲食與生活文化是學生喜歡探討的對象,中正商圈與樹仁商圈的店家是學生最常造訪的地方,藉著霧峰學深入了解店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遠景。

 

由於「霧峰學學霧峰」課程之師資與在地教師協同教學,課程內容隨著在地教師的專長興趣而變化,從教學相長當中,選取學生容易接受與吸收內化,可以形成己身知識之內容者。「霧峰學學霧峰」的「學霧峰」更是本課程特色,所以社區即教室,在社區踏查中看到知識,體驗到知識,向社區學習。

 

霧峰學的基礎課程為霧峰文史,霧峰的開拓史帶領學生進入霧峰的當代,再由師生的敏感的觸角探索當前的議題,例如霧峰產業可以透過課程深入來探討,霧峰的香米、菇類、鳳梨、五福村美濃瓜,讓霧峰除了文史外,也可以透過產業被看見。

 

教學方法

 

多元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霧峰學最讓學生喜愛的地方,結合多媒體、講授、戶外教學實地體驗、實際操作、走動式學習、小組教學等方法,讓學生以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學生不再擔心與害怕單一的考試評量方式,只要用心呈現自己所學,讓老師看得見,在霧峰學的課程中是可以接受的。評量方式也多元,有小組口頭報告、小組專題報告、個人書面報告、個人心得報告等,以學生最有感覺的方式來呈現他們的學習成果。有一位同學要求以畫海報做為期末報告,結果她以四張海報畫出她所看到的與感受到的萊園,我看了很感動,也讀出了她對霧峰的熱情與了解,我將之保存至今。

 

C)教學成效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霧峰學的課堂上,學生的想法充分受到尊重,在每學期第一堂課的課程介紹會和同學共同討論課程,引導學生共同設計課程,增加學生的參與感,鼓勵學生提出看法,師生共同學習。與在地教師協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得以從多元的角度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再者,每位老師帶領6-10位學生,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需求比較可以被照顧到,學生的學習動機比較容易被激發。

 

養成學生對知識、生命價值的反省

 

在與社區互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在訪談之後,整理分析訪談內容,然後回到己身,將自己過去的生命經驗與受訪者相結合,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價值,並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加以反省,繼而形成己身的知識。期中作業與期末報告均鼓勵學生將所學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結合,看待自己的經驗知識。

 

延伸關懷自己的社區,並關懷他人

 

同學在週誌與期末報告中都會有這樣的心得。因為實際的參與,看到社區工作者為社區所做的努力,會很感動,會自我反省,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關懷他人,如何擬定社區行動策略,得以好好愛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照顧到社區內需要照顧的人。霧峰學的核心理念即「接觸霧峰、了解霧峰、服務霧峰」,學生在期末報告時都可以看到他們依循著課程規劃而學習,達成期初所定的目標。

 

D)霧峰學未來展望

 

霧峰學已經開設六學期,每一學期均抱著做中學的態度,不斷地從社區與大學的角度來思考它的適切性與發展性。亞洲大學一方面計劃未來能發展出一個霧峰學的學程,結合各專長領域的教師共同開夠多的課程,將之列入通識教育的必修課程,學生在畢業之前一定要修習霧峰學的學程,不但就學的時候能關懷霧峰,服務霧峰,畢業後能將霧峰學的精神帶到工作或居住的地方,實踐「霧峰學學霧峰」的精神。另一方面,持續建構霧峰學的理論基礎,建立霧峰學知識的本體性。

 

E)相關附件

 

1.          「霧峰學學霧峰」在地教師群:多元的在地教師群豐富霧峰學的內涵

2.          教學教材:基礎教材是每一學期學生必修之課

3.          學生作業:教室內與戶外實地踏查後的心得

4.          師生專題報告:老師與學生形成學習圈,共同思考,合作學習。

 

「霧峰學‧學霧峰」在地教師群

 

授課老師

授課學期

授課科目

教師相關資歷

謝仁芳

93-1至今

霧峰文史

貓羅新庄文史工作室

僑榮國小退休教師

霧峰鄉寶

郭雙富

93-1

霧峰拓碑

物品收藏家

廖振富

93-1

霧峰文學:櫟社三詩人

師大國文系教授

賴志彰

93-1

霧峰的建築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

孫崇傑

93-1至今

社區文化資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賴永慶

93-194-2

社區營造與木藝

台中縣櫟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協會理事長

黃秋玉

93-194-2

中正樹仁商圈調查

屯區社區大學講師

郭芳溢

94-1

霧峰樹仁商圈的規劃內涵

霧峰樹仁商圈主委

吳國光

94-1

霧峰采風

霧峰鄉公所研考

江榮富

94學年

桐林田園陶藝

桐林創意工坊社區工作者

林震科

94學年

桐林木藝

桐林創意工坊社區工作者

許清山

94學年

桐林自然生態

桐林創意工坊社區工作者

羅文峰

95-1

省議會的花卉

攝影工作者

逢甲大學、勤益工專退休教師

李保金

95-1至今

牛欄貢溪的歷史及週邊新興產業

南投中興高中退休教師

周翠臻

95-1

從省議會的植物看台灣生態危機

有機農業、生態環保實踐者

吳東明

95-1至今

光復新村社區長輩的生命故事

光復新村重建工作站

陳樂人

95-1

我看光復新村

金馬獎導演

張芳玲

95-1至今

霧峰老街初探、百玄宮初探

文史導覽工作者

授課老師

授課學期

授課科目

教師相關資歷

鄭淑芬

95-1

霧峰歲月的腳蹤

退休國文老師

李淑芳

95-1至今

五福村美濃瓜

五福國小教師

柯義雄

95-1

霧峰香米

霧峰鄉農會推廣課員

洪政加

95-1

霧峰香米

霧峰鄉農會推廣課員

王明宗

95-1

立足霧峰 胸懷大陸 放眼世界

網路工作者

邱志忠

95-2

霧峰香米

霧峰鄉復興國小校長

林正光

95-2

霧峰的鳳梨三號仔

萊園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林綉汝

95-2

舊正的十間菸間

舊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劉國珍

95-2

五福社區文史初探

五福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1,252)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霧峰學專區 |
此分類下一篇:好山好水好好吃 極具發展特色的台中霧峰
此分類上一篇:亞洲大學,霧峰學,Peopo分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