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20 15:13:42| 人氣28,933|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故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我們是幼兒時,如果看見眼前有個人穿著一件很奇怪的衣服,可能我們會不假思索地說:「你穿的衣服好奇怪喔!」到了青少年時期,看見朋友穿了奇怪的衣服,我們或許也會直接了當地取笑:「你穿那是什麼衣服啊你?!」年紀漸長,人生歷練多了些後,面對朋友穿著一件怪異的服飾,我們卻可能只會說:「嗯‧‧這件衣服很『脫俗』、特別‧‧。怎麼會想到換個造型呢?」當發現自己有這樣的轉變,或許就表示我們變得世故了一些。

    世故好聽的解釋是「懂得人際關係該有的應對進退的道理,能夠圓融待人接物」,負面的解釋就是「矯飾自己的情緒,在不同的時機戴上不同的面具與人交往」。大部分人年輕的時候可能都跟這個詞扯不上關連,血氣方剛的個性也打從心裡輕蔑這個詞語,覺得「我就是要做自己,有什麼話直說就好了,幹嘛假惺惺地繞一大圈說一堆聽不懂的話?」但是年紀越大、工作經驗與人際歷練增多後,或許會發現自己早在不知不覺也開始迂迴、閃爍其詞,以往對於送往迎來的規矩覺得繁瑣的心態也漸漸調整,接受那是社會禮儀的一部分。是年紀到了自然會慢慢變得世故?還是某些外在的因素讓自己變得世故呢?我想應該是外在的因素居多吧?

    世故是因為怕惹麻煩。在孩童或學生時代一切都是單純的。我們說的任何話都會被大人們當作是「童言無忌」,我們的不懂事被視為理所當然,也會被原諒。因為我們被寬容,我們便任意講我們想說的話,無傷的言詞會逗得大人笑呵呵、不當的發言也會在大人尷尬的乾笑及解釋中化解。在同儕間亦是如此。也許會有人因為我們無心的一句「你笨蛋啊!」、「你看他那樣子好好笑喔!」而難受,但是很少人會因此採取什麼行動報復,頂多就是罵回去。在那個直來直往的時期,所有感覺都可以「公開、透明化」,反而不會有麻煩,所以單純。但是到了成人時期,一切就不是如此了。我們必須自行斟酌言語的力道或行事的後果,因為我們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恣意行事,可能下一秒鐘就會接到客戶抱怨電話或投訴信函、更嚴重的可能就是惹上訴訟,獨立創業的可能因此沒顧客而倒店。比起學生時代,出了社會「名聲」二字壓力比分數更加沉重,做事說話不周延的後果就是賠上自己的名聲、與人不和。人不和,空有天時地利事也難成。於是為了避免衝動直率帶來難以彌補的後果,我們學會踩煞車、自己先估計事情的走向,權衡利益得失,再採取行動。當人生已經不是只有唸書玩樂這般單純的事情要做,而是有千頭萬緒的事項要記得、處理時,我們會傾向盡量不要讓每件事節外生枝,徒增後續處理的麻煩。也因此我們變得小心、世故。

    世故也因為怕受傷。學生時代大家應該多少有跟同學在老師背後評斷老師的經驗。那時還頗享受有「同仇敵愾」的氛圍吧?我們是不是從來沒有想過會有同學會去跟老師告狀?是不是我們也不在乎?但是出社會之後,我們在職場的一言一行,卻可能會反過來成為射傷我們自己的箭。這一刻在辦公室對於老闆或是整個公司的制度大放厥詞,這些話聽在有心人士耳裡就會被加以利用,私下傳到上司或其他同事耳裡。之後覺得自己莫名被老闆刁難或是與同事疏離,知道原因後會受傷吧?更別說如果那個在背後放暗箭的人竟是日常看來與你並無過節、甚至交情不錯的同事的話,那種震驚與難過更是難以形容吧?這種經驗聽多了、或是不幸自己親身經歷一次,可能對人性就會開始產生防衛心。因為不想再被人抓住話柄、最後反被自己曾說過的話攻擊,我們學著修飾言詞、語多保留、閃爍其詞,寧願讓人解讀不出也不想被放大解讀。學車摔過或游泳喝過水後,我們不是都會記取難過的經驗,之後練習就會想出避免再度受傷的方法嗎?待人處世也是一樣,於是我們會漸漸變得世故。

    這麼說來讓我們學會世故的原因似乎都很負面。我一開始也這麼想,但是最近我的想法有些轉變。即使怕麻煩或受傷會使我們變得世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會為了體諒別人而變得世故。年輕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其實很少有別人的存在。看任何事情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角度評斷對錯,直率也只是因為我們想坦白表現自己。然而人該成長,「唯我獨尊」的心態慢慢放下後,我們會開始看見別人、將心比心後,我們會慢慢懂得減少我們對別人的無心傷害。話語多一點修飾,能夠因此讓人聽了舒服一些為何不說?做事情多打一聲招呼,能夠減少一些人事協調的摩擦為何不做?再者人長越大就會明白許多人事的灰色地帶比我們想像得還大,不是我們年輕時認為的非黑即白。既是如此,我們又怎能用我們直率的言行去判斷?當直率成了輕率,我們自以為活出自己,卻不知道已為別人帶來多大麻煩與傷害。當我們懂得為別人多想一些,就會知道世故其實就是給自己留一點空間、也給別人一條路的方式。

    這些道理非得年紀增長才能明白,但是從明白到真正做到又得經歷許多磨練。拿我自身為例,我雖慢慢了解這些道理,也慢慢在學,但是這並不表示我是個世故的人。朋友常說我的喜怒形於色,言語聽不出來的訊息全都寫在臉上,藏都藏不住。我心裡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學會快速轉換表情,在三教九流間都能游刃有餘,這樣會比較好嗎?」當我們學會變臉、隱藏真正的情緒,久了之後,會不會連自己原本那張臉長什麼樣、內心真正的想法又是什麼都不記得了?而那時我們會真正活得比較快樂嗎?究竟要如何在世故與活出自己中取得平衡點,或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人生課題之一吧?

台長: 蔚藍海岸
人氣(28,933) | 回應(3)|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Thoughts about Life |
此分類下一篇:Overkill
此分類上一篇:小小的幸福

Miss 丸漾漾
台長這一篇文章
寫的好棒喔:D
收藏起來~
2010-04-16 00:16:59
版主回應
謝謝留言與肯定。:-)
2010-04-21 16:39:19
路人甲
您好:
我是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您的文章的~~您寫的真好~~很中肯...推推推!!!
2012-05-23 07:02:04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留言與肯定!
2012-07-05 16:14:28
Tom
入職場後,對於「世故」特別有感覺。
2016-12-19 08:06:48
版主回應
謝謝留言!的確是進入職場後才有這層體悟啊!
2017-06-28 17:07: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