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6 10:36:20| 人氣3,787| 回應2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窮人的銀行家第四、五部讀後心得-映彤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窮人的銀行家-尤努斯打造無貧的世界

作者:尤努斯

 

 

這是一本感染力非常強的書,因為好的理念、良善的動機、提昇人類生活品質與激發社會共同利益的創造力,都有這樣吸引感染的特質。

或許是感動吧!字裡行間充滿作者起而行的行動力,對事物深入的洞察力,以及對貧窮者感同身受的悲憫情懷;

 

許多學者專家能言善道,卻未必有「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仁心用以濟世,以增進人類的福祉。

打造無貧的世界,等於摧毀人類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階級意識,與不平等的觀念。澈底消除「朱門酒肉臭,野有餓死莩」的社會現象,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而實際的大事業, 是人類經濟史上第一道真正的智慧曙光!

 

 

第四部 鄉村銀利理念移植全世界-複製葛拉敏  

 

第四部複製葛拉敏,有三個單元;大多的筆墨著重葛拉敏理念在美國的都會與鄉村經驗。儘管各國的國情不同,但複製葛拉敏的先決條件就是絕不改變服務的對象。而且要確保還款率接近百分之百。(P214)

 

其中我比較關心的是葛拉敏在中國大陸複製的情形。雖然篇幅不多,但是8,000萬貧窮者的數目,居世界之冠,(P220)我不禁要問;為什麼「槍桿子政權下」的中國共產黨,所推動的貧窮政策,終究還是無法讓窮人翻身?(這個當年的口號,讓多少窮人懷抱希望,倒向共產黨);而葛拉敏在世界各地推行的成功,另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不受政治力的介入,超越了資本或社會主義的限制。(P221)

 

為什麼葛拉敏沒有在台灣複製?難道台灣沒有窮人需要葛拉敏嗎?

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己開發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對人們會造成傷害?

 

尤努斯說:「慈善和愛一樣,也可能變成監禁人的工具。」(P226)深思這知句話的深層意涵,對於人性的劣根,當有不同於常的反思!

全世界的窮人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貧窮的文化是社會桎梏人的監獄,超越所有語言、人種和風俗的差異」,(P230)這句話相對的用在全世界的人們看待貧窮的眼光,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而且超越古今中外。

 

因此相信窮人的誠信,是人性良善非常可貴的一面。所以微額信貸的目的,不但是消除貧窮之外,一個改革社會的有力方法,也賦予人生不同的意涵。(P229)

革命其實不需要流血,葛拉敏在世界各地複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証。好的理念還要有好的實行方式,才是成功的重要法則。

 

 

第五部 改寫資本主義的定義-尤努斯的核心理念 

 

第五部談到尤努斯的核心理念,改寫了資本主義的定義;任何理念和主義,訴諸實行的過程,都難免引起一些爭議,然而終極目標在提昇利益共享者的福祉,在政治上就不應定位左派或是右派。

 

葛拉敏主張自由市場、提倡創業精神,理想是打造無貧、沒有施捨的世界;這個層面是極右的。但另一方面,葛拉敏反對貪婪,不認同放任,希望創造具強烈社會良知的企業,又是政治的左派。(P261)

 

葛拉敏認為社會底層一半的人口生活品質有所改變,國家才稱得上實質上的成長與發展。(P262)

換句話說,一個國家的國防武力強大,經濟發展繁榮,如果社會底層還有25%以上的窮人生活未獲改善或提昇,也不能稱為是經濟強國。

「我們不該只看社會上的有錢人如何享受,而要去看社會底層人群所過的生活。」P264這個理念,其實在中國傳統的教育庭中,也很普遍,只是經濟起飛後,著眼在資本主義社會「向錢看」的現象。

 

對於自營事業是否優於受薪工作,作者提出了十點好處,個人以為這是一個值得探討深思的問題;在一個講求創意與發揮個人潛能的時代,就業不再像過去只為謀求一個「鐡飯碗」的保障;一般而言國家考試,對某些自我雇用的人,似乎已逐漸失去吸引力,但不可否認,對於長期失業,又沒有資本創業的人來說,還是一條可以選擇的路子。

 

最後關於貧窮的原因和致富的理由是什麼?希望藉由本書作者的啟發大家能夠提出個人的看法。

 

 

2010/1/16    映彤

 

 

 

台長: 四海先生

半畝先生
我終於體會到「學問為濟世之本」的實質意義;
一個人滿腹經綸,有很好的理想,但無以濟世,
是很可惜的。

即便是不識字,能夠實踐自己的人生夢想,為家人社會散發正面而良善的人性之光,也是偉大的。

書中提到強烈社會良知的企業,什麼是社會良知呢?
打造無貧世界,其實是堅持一個充滿信任與體諒同情的世界;幾乎所有的亂象和失敗,基本上都起源於不信任他人,不相信自己。從個人到家庭和社會。

微額信貸的力量如此大,也表示了信心的力量,可以改變心中的陰暗,可是人一旦被不信任傷害之後,就很難再去相信。



映彤
2010-01-16 11:21:02
映彤--關於自營事業&受薪工作
在公家機關上班多年,除了一份固定的收入外,沒有多餘的時間追求自我的夢想;但又必須靠這份收入來維持生活,於是只好保持現狀,為五斗米折腰。

相信許多上班族,都有過類似的狀況;一生的光陰就在這樣的工作情況下過去...,等到退休,一切也時不我予了~

還有一種狀況,有些人以上班為榮,他的時間必須靠上班來填充,上班是他的人生價值所在,不上班,他不知要做什麼?但與工作狂是不一樣的!工作對他無所謂價值和意義。

自營工作,也有忙到失去生活的目標,因為忙表示有錢可賺,而閒卻不在一般人認知的範圍;基本上,一個人似乎把自己弄得很忙,有工作做,有錢賺,才有重要感。

依尤努斯,自營事業優於受薪工作的理念;自營事業,是人生夢想的自我實踐與自信的挑戰;受薪工作也許會使人無法發揮潛能,表現創意;

其實,我覺得各有優劣,也因人而異;因環境而不同;如果工作覺得愉快,有價值,自營與受薪都ok的...
2010-01-16 23:16:14
斷章
貧窮的原因與認知,這個問題還真的很難說得,有些窮人認為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富有的人享有太多資源而不願釋放,因此讓他們很難翻身....

有些富有的人會覺得,我對工作都很努力,每天都很辛苦努力打拚,才有今天這番成就,而有些富有的人就會想窮人每天都不努力,只是期待著別人救濟,亦會讓人覺得煩悶而永遠救濟不完...

我想兩者都要有所改變吧...
享有社會多數資源者要滴當的釋出一些資源給較弱勢的人,但但對的弱劫的人自己也要很努力才能真正改變現況....改變一些存在會的結構問題...
2010-01-18 00:57:39
斷章
貧窮的原因與認知,這個問題還真的很難說得清,有些窮人認為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富有的人享有太多資源而不願釋放,因此讓他們很難翻身....

有些富有的人會覺得,我對工作都很努力,每天都很辛苦努力打拚,才有今天這番成就,而有些富有的人就會想窮人每天都不努力,只是期待著別人救濟,亦會讓人覺得煩悶而永遠救濟不完...

我想兩者都要有所改變吧...
享有社會多數資源者要適當的釋出一些資源給較弱勢的人,但相對的弱勢的人自己也要很努力,才能真正改變他們所處的現況.......

除了別人的幫忙,自己也需很努力,才能改變,就如同微貨給予窮人一個改變現況的希望,若其不努力,沒有好好運用,終究無法改變生活,跳脫貧窮的一環..
2010-01-18 11:20:01
映彤--貧與富之我見
排除貧與富的個人價值觀,本人就貧與富的觀點,提出個人的淺見

貧窮在過去有許多因素,屬於某些職業,如農人,工人,被不合理制度剝奪榨取的階層,少部份來自破產,倒閉,一夜之間一貧如洗的大起大落者,更多的由於疾病,殘廢,天災戰禍,或出外謀生的失敗者...

像孟加拉,非州,中國偏遠地區的那種貧窮,多半不是靠努力,辛勤工作就可以改善的貧窮,的確需要靠政府的制度來輔導改善;

個人在物質上所認知的貧窮,是貧無立椎之地,衣食不濟,甚至無隔宿之糧,像范仲淹,孫康...之類的貧窮,
在早年的台灣是有的;

基本上,中國人不是一個很富裕的民族,....

但是自「台灣錢淹腳目」以後,社會似乎己逐漸脫離貧窮,而且走向貧富不均的現象,事實上,但是台灣一般的窮人,應該不叫貧窮,只是不夠有錢;生活上,還是有基本的條件;只要勸怏,刻苦工作,應該能賺到一些錢!

在富有這方面,我是看到許多白手起家的例子,從騎摩托車,到開賓士,從租房子到住毫宅華廈;一路走來,也很辛苦,但也並未因此而奢侈,同時,也參與一些宗教團體,從事公益事業;
這些人也不算大企業家,算中等富有;台灣目前這種階層的人,早年受過貧窮之苦,且多為惜福感恩之族群。

倒是現在很年輕的一代,在父母的庇護下,受到很好的教育,頭腦好的能夠很快的成為富有者,有些家業的小開,根本無須像上一代的人那麼辛苦賺錢,而能坐享其成;

俗諺說:「富不過三代」,窮卻是世世代代;看待貧與窮,是否人生的理念上,面對人生的態度上,也有一些關連?有本書叫《有錢人想的和窮人不一樣》;或許真正的有錢人,堪稱富有的人,在價值觀上,也有其過人之處,在追求財富之餘,錢並不是非常重要的目的;

真正的富有,似乎也非錢財所能買到;而貧窮,有可能受宿命的輪迴,很難擺脫....
2010-01-18 11:56:08
映彤--台灣適合複製葛拉敏方案嗎?
為什麼葛拉敏,能夠在世界各地複製得那麼成功?
而且葛拉敏還成立了許多附屬機構,在全世界的窮人
受惠於葛拉敏的同時,台灣的窮人知道葛拉敏方案嗎?

據我所知,政府也設有青年創業,婦女創業貸款專案,
但能夠普及到真正需要的人嗎?
就以文建會的藝術創作輔助金申請案為例,明令申請辦法,但是名額有限,根本就申請不到;

葛拉敏方案,可能在台灣複製嗎?微額貸款適合台灣的社會狀況嗎?
讀這本書,看別的國家能打造無貧的世界,台灣難道沒有窮人嗎?而台灣的窮人是否需要較高額的貸款呢?
2010-01-19 23:51:28
半畝先生
我認為葛拉敏銀行能成功的一個重要的關鍵是銀行人員有良知及有熱忱,能分辨"真正的窮人",並且以幫助及服務他人為宗旨,這點與台灣一般的銀行相差很多。

亦是葛拉敏受到重視及它之所以能成功的關鍵之一

斷章
2010-01-20 20:01:27
映彤--我的貸款經驗
在台灣的私人銀行貸款,先要與銀有數個月以上的往來,取得銀行會員資格,存款數目到達銀行的標準,且能提出鄰里或工作機關的証明,連帶房屋權狀或地契,
以核定可貸款的額度!

第一次貸款,還利息還得很辛苦,本來十年還清的本利,我兩年就還清了,因為信用不錯,加上有一棟房子,第二次,第三次貸款就很容易了,不過我不是因貧窮而借貸,感覺不到銀行制度的利弊,如今利率很低,如果想換房子或購屋,貸款應該很划算!

我所知道,目前的銀行,很希望放款,如果真的有需要,還卡債,銀行似乎也很容易貸到錢,我一個朋友,有事沒事會向銀行借錢來投資房地產,所得利潤是投資額的兩到三倍,很讓人羨慕,好像輕輕鬆鬆就賺到錢;這種理財方式提出來,給各位作個參考~~
2010-01-20 20:54:20
映彤--疑問
會友們對葛拉敏為什麼沒有在台灣複製的問題,
沒有想法嗎?
2010-01-22 14:37:44
泊-談「貧富差距的成因為何?」
尤努斯在書中有提到,當代經濟學理論,著重於大架構的市場分析,卻甚少探討貧富差距形成的原因,縱使有,也往往是在國家這樣的層次上去進行分析,而不是在社會中的個人這樣的層次來分析。

當代主流經濟學對於貧富差距的探討,最主要的學派是從「社會總效用」﹝總福利﹞的觀點出發,認為政府應該透過正確的政策來使社會總效用最大化。

「效用」就是類似於「滿足感」之類的,可量化的抽象數量概念,經濟學家用這個概念來替代所有人類可量化、與經濟有關的心靈感受。例如,幸福程度、快樂程度、尊嚴程度、成就感程度...等等。

由於富人有錢,累積的總效用已經很多,再多賺一分錢的效用,通常會遠低於窮人多賺一分錢的效用;反之亦然,窮人損失一分錢的效用,會遠大於富人損失一分錢的效用。

因此,當代主流經濟學者認為貧富差距的縮減有助於使社會總效用更大,而這是從數學原理所推算出來的。

然而,也僅止於此,對於貧富差距成因為何?只簡略地運用「階級」這一概念籠統地加以界定。通常是依照所得高低來區分階級,然後再與學歷、職業、性別、年齡、種族、宗教、地區、文化...進行交相統計分析,計算各種條件變數對於貧富差距的影響。由於這種影響往往因國家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而且難以絕對精確化計算其影響,因此還難以形成足夠說服力的高度系統化理論來解釋貧富差距的成因。

經濟學的這個理論缺口,尤努斯發現了,但他自己至今也尚未發展出合理的經濟理論來解釋此一現象。

至於坊間一些教導人發達致富的勵志書、理財書..雖對普羅大眾有參考價值,但對於知識菁英來說,可能會覺得書中觀點太過淺顯,不夠深入,因此尚未足以補足經濟理論當中的這塊缺口。

依我之見,貧富差距形成的因素顯然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粗略看,至少有環境、能力、性格、努力、運氣、態度...等層面。這些部分有些可說是操之在己,但有些則明顯不是。坊間的勵志書籍基本上並不去分析這些因素對貧富差距形成有何作用,而是強調窮人應該採用怎樣的觀點與態度來面對這些層面。
2010-01-22 19:09:34
泊-台灣目前有類似葛拉敏方案正在複製
請先看以下網址,這是最直接的複製: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16362

其他例如「飛雁計畫」,也是專門貸款給女性創業的方案,也類似葛拉敏的精神。

http://163.29.129.82/chinese/all_in1/07_article_list.php?MainID=18&ID=267&Type=

受限於上網時間,目前我無法多談。有興趣者不妨去看看這兩個網址。
2010-01-22 19:30:33
斷章
感覺好像要蠻會寫計畫書的,一般的窮人可能沒有此一能力,知識份子的失業人潮,可能可以,是我自己的感覺...提供參考
2010-01-23 01:07:57
版主回應
確實如此。也因此,台灣目前嚴格來說,還沒有真正複製到葛拉敏模式的精髓。

一些有理想者想要將葛拉敏移植到台灣,但遭遇到的障礙往往太過巨大,使他們不得不根據台灣的情況進行某些調整和妥協,但一妥協的結果,就是又向以往那種對窮人不夠友善的態度靠近了一步,反而離葛拉敏更遠。

泊樓回應
2010-01-27 13:19:29
映彤---關於貧富的差距
台灣的貧富差距之所以愈來愈大,真正的原因,很少看到這方面的文章探討;但以我的認知,似乎跟多年前房地產的飆漲,有一些關連!
我看到一些抄房地產的人,從一般貧農,一夜之間變成千萬身價的大富翁;繼之;科技產業也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帶動台灣的經濟,以致造就了許多電子新貴....等等,

相對的一些上班族和傳統工業,就顯得窮了,我也是屬於這類族群,每天工作很辛苦,收入卻買不起房子的窮人....

另外,還有人口紅利的問題,因時間關係,明天再談~~
2010-01-23 08:38:47
版主回應
房地產與股市泡沫現象,自然也是促使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不過,近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之所以越拉越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台商大量外移至中國大陸,使本土工作機會流失、工作選擇變少所導致。


另外,關於所謂人口紅利的問題,我注意到尤努斯在《窮人的銀行家》這本書中,有一個章節特別在批判「世界各國人口專家只會恐嚇人們高生育率的可怕,強制剝奪窮人家庭的生育能力,但卻對窮人生活漠不關心。」

尤努斯說,只要窮人的生活改善,他們的生育率也會降低。這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手段。但人口專家卻捨此而不為。

這個段落非常明顯,話語中帶有暗批中國「計畫生育政策」﹝一胎化政策﹞的味道。

相較於中國大陸,台灣早年宣導節育,手段溫和多了,成效一樣斐然。然而,人口停止成長的主因,是因為宣導成功嗎?或者如尤努斯所言,是因為窮人的生活改善了,所以自然不想再多生小孩了?

台灣近年來反而受困於少子化,只怕也是當初宣導節育時始料未及。


泊樓回應
2010-01-27 13:31:17
泊-解決貧窮問題,根本原則是不吝施予
我個人對於「貧窮」這個詞彙的看法,認為那應該被定義成為一種:「匱乏的狀態」。

所謂匱乏,就是缺乏或不足,因而造成不便、不利、困擾、或痛苦。

匱乏可以是物質上的層次,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層次。經濟學目前主要還是在探討物質上的匱乏層次,而精神上的匱乏層次,目前主要仍是由宗教和哲學在探討。

然而,任何人、任何社會在面臨「匱乏」這種問題時,實際上絕不可能只有物質層面出問題而精神層面卻沒問題,反之亦然。

當代經濟學、社會學對於匱乏問題的理論,絕大多數還是偏重物質層次的探討,較難對精神上的層次有更為深刻的分析,如此問題,也導致這兩者逐漸陷入功利主義和心靈虛無主義,從而使匱乏的原因無法獲得根本性的解決。

要解決「匱乏」問題,根本上的做法原則就是要有「施予」。簡而言之,就是有餘的一方,要能施予給不足的一方。

傳統上的慈善事業,主要是物質上的施予;而多數宗教事業,則偏向精神上的施予。

至於尤努斯的微貸模式,則是物質與精神兩方都施予,可說是以「精神施予為體,物質施予為用」。因此是個強有力的扶貧手段。

佛家言佈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尤努斯可說三者都做到了。

1.信貸減輕窮人還款壓力,是“財施”。
2.教育窮人、引導出讓其走向脫貧的技能,是“法施”。
3.給予窮人信任和鼓勵,使其產生尊嚴、溫暖、希望、信心,則是“無畏施”。

因此,身為穆斯林的尤努斯,實際上也正在實踐大乘佛法的「佈施」精神。
2010-01-25 18:01:53
映彤--佈施的胸襟
對於佈施,我以為精神重於物質;無形勝於有形
也許談不上財,法和無畏,甚至沒有形跡,

其實我不太信奉任何宗教,也不會把佈施放在嘴上或心上;也許社會上有一些富有的窮人,但我看到許多並不是很有錢的富人;尤其在一個團體中,總會有許多不求報償,而無條件的付出者;

因為他們的付出,讓社會充滿溫馨;那種付出,也許是一句貼心,而體諒的關心,一份及時的心意;總之,一種設想週到的感覺,你會充滿感謝,但又沒有任何壓力;他們的付出,不讓人覺得他們在付出,就是滿心溫暖,也許有朝一日,你也會對他人做同樣的付出,而不求什麼;

甚至連一句感謝都不必說的,好像人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像以前我們走在鄉間,會看到奉茶的茶桶,會在下雨時自由取用的愛心傘;

如果不是基於愛的佈施,也不會讓人感到溫暖;
有一些富人行善,唯恐天下不知,而社會上有很多善舉,如認養貧童,都是不為人知,而且跨國界的。
2010-01-26 00:29:47
版主回應
映彤所說的這種「溫馨感」的佈施,可說就是佛家「無畏施」的一部分。

無畏施的概念除了這些,還有更寬廣、更根本、更重要的意涵存在,例如:父母時時呵護小孩的安全、軍警奮勇不懈保衛人民安全、政治領袖以無私而睿智的決策帶領國家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社會運動人士為了理想不怕保守人士反撲和媒體嘲笑而走上街頭激烈抗爭,刺激社會進步...這些都可說是「無畏施」的各種形式。

中華民國憲法當中:「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也是“無畏施”落實於法條當中的具體展現。這個條文就是在說-「國家有對人民進行無畏施的義務。」

佛家所言的「佈施」,並非僅是宗教概念,而是落實於生命、生活之中,人人都具備的一種「付出的意願與行為」。

這是很實際的生命智慧,不會侷限於特定宗教,而是對於各種不同的宗教、甚至無神論者,也都完全適用。

泊樓回應
2010-01-27 13:46:11
泊-從憲法精神看尤努斯
「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這概念不只在中華民國憲法當中有,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憲法當中也有。

然而,儘管有這麼好的憲法條文,卻仍有許多國家的政府並不去執行,反而以種種難以想像的惡劣政治手段,讓人民更加恐懼。

不論是用軍隊血腥鎮壓人民的大屠殺、運用特務進行恐怖統治、運用宣傳機器進行政治洗腦、放任官吏貪腐漁肉人民、與黑道勾結收買選票和工程利益、錯誤的戰略決策使國家陷入危險陷阱當中、錯誤的經濟政策犧牲窮苦百姓...等等,種種不可思議的劣行,一再扭曲這一憲法精神。

同理,中華民國憲法當中的還提到「人民有免於匱乏的自由」這與“經濟人權”更是息息相關,但卻也遭受到嚴重的忽略。

主政者與眾多主流經濟學者,並未真把底層百姓生活當一回事來關心,而是更關心金錢、權力、選票、政治獻金、職位利益...總之,就是犧牲底層人民生活來成就一己。

尤努斯精神的可貴,在於他是真真正正在關心底層百姓的生活,從行動上落實「人民有免於匱乏和免於恐懼之自由」的實踐者。

天底下能有多少「企業家」能像他這樣以蒼生為念?會把屬於國家層次的憲法精神拿到私人企業來執行?
2010-01-27 14:05:50
映彤---
有句話說:"身在公門好修行",政治朝正面的方向努力;的確是經國濟世最直接的大事業;
理想,藍圖,都是博大美好的,如「天下為公」誰能做到呢?《禮運大同篇》,不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
理想嗎?

可是歷史上有哪一位政治家做到呢?
大企業家,之所以成為大企業家,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其本身的企業,就已造福社會人群,倒是一些金融業,開銀行,做生意的商人,甚至醫院,多半較以圖利為主;
肯為眾人做事,而不為成就自己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同樣的社會,同樣的制度,有人可以那麼有錢,有人就那麼窮困,尤努斯,能成功的打造無貧世界,而許多國家就是無法解決貧窮的問題~~
2010-01-27 20:57:33
斷章
"尤努斯,能成功的打造無貧世界"我想只是某個區域,但其精神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他願意且肯實際去執行,就很令人佩服,但亦只能救部份的貧窮人..

這世界真能無貧?個人認為那是不可能的,首先就違反人性,過不了"本我"這一關,但還是有一些人如尤努斯,願意為社會付出與努力,但比例而這還是佔少數...

因此這世界的貧富差距還是會一直存在...
2010-01-28 00:43:46
映彤---談談人口紅利
有句話說:"窮生孩子,富生瘡"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孩子多,負擔重,生活品質會降低,而且孩子也受不到好的教育。
但是節育,也許能減少一些人口壓力,但也會帶來社會問題;"人口紅利"也相對的受到影響。
何謂人口紅利?一個社會生產的人,比消費,仰賴供養的人多,比如,一對老年夫婦,孝養他們的兒女多;而非如今一個年青人,要孝養四位老人;(結婚後除自己的父母,還有配偶的父母);中國大陸這樣的人口問題非常嚴重,另外,國家的納稅金若不敷給付龐大的養老金與退休金,將造成社會很沉重的負荷!

所以適度的生育,維持人口年齡層與性別的平衡生態,是很重要的;如此才可能有人口紅利,據說台灣社會早年也曾經享受過人口紅利的好處,因而帶動經濟的起飛,所以人口的生生不息,是很自然而且必要的;

目前,兩岸又開始鼓勵生育,人類總是要看到問題才會想到研究解決;這是否與人類只顧現實,缺乏遠見有關?
也許人類學家的理論,沒有被受到重視,為什麼沒有人早一些發現提出這個問題呢?

一些頂克族,不妨多想想,孩子的確是無形的財富,一份甜蜜而有希望的負擔!
2010-01-28 09:09:47
微霜
《窮人的銀行家》《台灣建築不思議》這兩本書博客來尚有庫存,以經訂購了。預定春假期間看完。看完後再交流。

看到上面映彤這話「孩子的確是無形的財富」,點頭搗蒜,孩子成長的階段,父母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多。有天跟嫂嫂閒聊,她甜滋滋的回味每天清晨6點起來酨孩子上學的回憶。看著孩子仍睡眼惺忪的模樣,她會特地放慢車速或是繞遠一點的路,讓孩子在車上多補眠些些。現在孩子長大離巢了,她就靠這溫馨反芻。---人生的美好,在一念之間。
2010-01-31 10:33:27
映彤-給霜霜
霜霜安好~~

孩子小時候是心肝寶貝,長大了就是無價的財富,常看一個老年人不怎樣,可是談及他的兒女,面有得色,好像兒女的成就,就是他的成就;

不單是婆婆媽媽,一些爺兒們,在一塊也愛談自己的孩子;感覺時光沒白過,孩子完成了自我的夢想,我看也是~~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我常在其他的讀書會裡,找到一些喜歡看的書,到一些介紹讀書的blog尋寶,基本上我也是比較常讀文學方面的書,對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也是我一向最愛的閱讀;

除此,我還常常閱讀不同的臉孔,無論大人小孩,男性女性,專注地去看,去欣賞發覺,即便是一位老醜不堪的面孔,所呈現的表情,都是很耐看的!

參與讀書會這些年,看的書都不記得了,可是卻記得好多的臉孔;
2010-02-04 20:42:15
泊-談「小孩成了脫貧希望」
難得霜霜熱情,願意將已經不是最新討論期限的書也訂購來閱讀!可見霜霜著實是個愛書人!

看到兩位談論孩子的話題,使我聯想到,貧窮人家的脫貧過程,往往與對小孩的教育有關。

可以說,台灣早年逐漸脫貧的過程中,對小孩教育的重視應該是扮演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種情況,似乎也見於整個東亞儒家文化圈當中,也因此,這個地區的各個社會,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成為歐美世界之外全球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區域。

如果用「葛拉敏」的邏輯來思維,對小孩的養育與教育品質,顯然也是尤努斯可以著力之處,所以他推出許多措施要幫助他的微貸顧客做好養育與教育小孩的工作。

對於多數國家的農業社會而言,養育與教育小孩,可說是婦女一生中最重大而最神聖的任務與使命。小孩成了未來脫貧希望之所在。

如果用經濟的術語來說,小孩就是家庭的「人力資本」與「人力資產」。

資本,意思就是可以拿去投資,並且可以有回收獲利的可能性。

資產,就是目前擁有的財產,這些財產可以拿去做各種事,來幫助脫貧。

當然,採用這樣的思維,會有把小孩給「物化」的危險,因此不宜過度強調。但對窮人家庭來說,這樣的思維是必然存在的現實,也是人性當中常見的現象。
2010-02-06 21:52: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