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24 21:14:17| 人氣2,457| 回應4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建築不思議》外一章-映彤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北街頭所見/映彤    
 

 

經過四週的研讀,每一位書友對台灣建築的種種,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閱讀之前,本人就提過, 其實這是一本硬底子的書,以軟性的方式表現;正如斷章說「這是一本軟書,對她而言,卻可以有硬書的討論」, 所謂的「軟性」,應該就是作者應對讀者所需的訴求方式吧!

基本上,一般人對於居住,多半著重在建築的「功能性與經濟效用」很少關心深一層的現象,經過作者深入淺出的探討敍述,使我們開始注意並且省思,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我們平常視而不見、或習以為常的一些觀念。

 

 

 

             

             劍潭公園前衛的地下道建築/映彤

 

 

首先在導論中本人提出了以下六個值得省思的問題: 

 

1、台灣民居的籠民現象,所顯示的社會問題和心理層面的影響。

2、 個人如何看待台灣城市和鄉村的建築景對於觀?

3、 除了本書以外,在你居住的空間環境還有哪些奇特的建築和現象?

4、 談談對台灣的廟宇、公廁和遊樂場的觀感。

5、 台灣的另類建築與自然人文的關連。

6、 關於蔣公銅像的藝術價值及民主廣場的的象徵意義。 

 

 

    劍潭公園上的馬賽克為畫家顏水龍的作品/映彤

 

然而從書友們的討論中,各位對台灣廣告的招牌、廢墟和廟字的問題,有較多的著墨,同時期間斷章分享路思義教堂、北投溫泉會館、斗六太平老街建築…;本人轉貼了高第的建築藝術、宜蘭厝、成都的寬窄巷子和.三芝貝殼廟建築..透過此書的介紹,我們在發現看待台灣建築,「不思議」的層面上,己經有了一些共識,當然要深入建築的領域,讓建築成為生活、文化、藝術的素養,那還需要更廣更專精的探索和累積!

 

 

 

 

中正紀念堂的裝置藝術/映彤

 

 

在公共藝術上,斷章雖然提到並分享了台灣捷運站的公共藝術但很可惜大家並未加以探討,公共藝術在現代空間美學中的重要性;對於雕塑、裝置藝術在城市建築中,它的精神性大於實質性;隨著生活水準對公共空間的美化與裝置;已經成為趨勢; 事實上台北有好幾座捷運站,都設有裝置藝術,古亭、小碧潭站、府中站還有詩歌的數位的裝置,都令人流連!

 

 

 

台中市20號倉庫水塔的圖案裝置 & 高雄市路邊的座椅裝置/映彤

 

 

隨著藝術教育的普及,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大家對生活環境的空間,已經注意到美感的要求,個人發現台灣的都市建築,己漸漸走向現代建築的風格;每次走在台北市的街頭,都可見到幾棟很有品味的建築,包括公共建築也不例外。

 

 

                                                                        

                                                                             三芝貝殼廟/映彤 

 

 

這次我談到宜蘭厝,可能大家往東台灣的機會較少,所以並未提出任何看法;最近常至台灣各地寫生旅遊,發現宜蘭厝在偌大的蘭陽平原上,美得讓人心曠神怡,也非常入畫,我以為這樣的民居很有地方特色。

 

 

              中台禪寺/映彤

 

另外,台灣的民宿,也愈來愈講究風格與特質,到客家山莊或原住民部落夜宿,都可以享受到不一樣的感覺,從住宿中感受文化的美感。

 

建築反映生活,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在建築中發現夢想,我也深有同感,同時我以一句話與大家分享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沒有一種稍微複離的思想,不以建築形式表達的。」                  

 

                                                                       

               

 

 

       圖/映彤

 

09/12/26  映彤閱讀札記  

台長: 四海先生
人氣(2,457) | 回應(4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98109905 |
此分類下一篇:【窮人的銀行家】內容簡介與第一部分導讀-文/泊樓
此分類上一篇: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則歸於上帝

顯示全部40則回應

映彤---銅像的省思
銅像與肖像畫,有異曲同工的作用,有一回在美國的一座美街館裡,欣賞了林布蘭的肖像畫特展;心中有一份很深的感動;在藝術大師的筆下,肖像畫的藝術價值超越了人物角色的形象,在觀賞者的心目中,那人物是誰,己無足輕重,重要的是藝術與人類心靈凝結的光,
使人深刻難忘!
這使我想到被拆除的一些蔣公銅像,不乏一些藝術大師的傑作,雕塑的程序非常繁複,被稱作「立體的素描」;一座造像的完成,得花費甚多的辛血,而且稍有不慎,就前功盡棄;可惜,國人沒有從尊重藝術的角度來維護這些銅像,更沒有歷史的胸襟度量。

曾經在中山陵,看到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國民黨黨徽與
蔣中正銅像的保存;一個時代過去了,功過自有歷史給予定論,拆除銅像,又有什麼正面的意義?

如今,我只能這麼說,銅像集中在公園裡,算是一場藝術浩劫中的大幸;而諷刺的是,為吸引陸客來台觀光的
景點,這些銅像,這些銅像似乎又有了被利用的經濟價值;

作者說台灣是銅像密度最高的地方,我倒很想知道一下正確的統計數字,到底有什麼根據?
其實我也很想說,台灣是個最不懂得尊重藝術的地方,就像施明德的妻子,公然破壞藝術家的作品,同樣是藝術的白痴、低能兒....
2009-12-25 13:05:24
泊-對本文幾點回應
1.映彤對於回應詳加整理的用心,值得肯定。想必也花了不少工夫。而這種整理,也替每本導讀書的「綜合討論」找出一種可能的思考方向。

從「替“綜合討論”思考一種定位的可能」這一角度來看,映彤這篇文章有其存在價值,吾人皆應予以肯定。

2.映彤整理這些回應時,就如同整理書籍章節那樣,可以看見其用心。不過,在進行這一做法之前,少了一個步驟徵詢諸位書友,程序上可能是跳躍了。

另外,在對每一篇回應加以裁切、找出摘要段落時,或許要注意是否忠實呈現了原作者的原意。

而有些段落,原作者用第一人稱時,映彤複製貼上時,一時不察,維持了第一人稱,讓人以為這段回應是映彤自己寫的,造成誤解。也應該加以細心更正。

3.不知其他書友的意見為何。就我個人來說,我認為這樣“綜整回應”動作,立意雖佳,但似無此必要。

一來,每一本書我們已經拆成四部分來導讀,而這些回應又是根據每一篇導讀而產生,如果又把回應加以綜合整理,則其內容大概只能夠是「關於諸多回應的另一次導讀或摘要」,而並不是像回應本身,能有新的思想激盪產生。

而且以我們回應的數量,還不像一整本書的份量那樣的程度,任何讀者要看完應該也不是很難,大概還不至於需要另外替這些回應寫摘要式的導讀。

再說,「綜合討論」原意是希望我們對一本書的綜合性討論與觀點,如今雖然綜合性的討論已經散見於每一部分的導讀文章回應當中,但僅僅只是把這些回應集合起來加以整理成摘要,仍然沒有達到「綜合討論」原本之目的。

4.映彤或許也注意到了前述目的性的差異問題,所以將這篇文章改稱為「結語」。

但稱為“結語”這一用詞,亦有待商榷。這“結語”,是指「本書的結論」?還是「書友們的結論」?

如果是本書的結論,則應該由書本作者自己來寫,如果作者自己沒寫結論,我們硬說這就是作者的結論,未免越廚代庖之嫌。

如果是「書友們的結論」,則因為我們實際上並沒有針對整本書作一次以得出“本書結論”為目的之完整的綜合性討論,所以實際上應該尚未有結論產生。這些回應的摘要也並非就等於是結論。

5.以上所言供各位參考。或許大家可以多發言去思考「綜合討論」該怎樣去進行,或是凸顯,會比較合理。
2009-12-25 18:49:22
半畝先生
看了這篇文章,發現映彤真的花蠻多時間在整理的,感謝映彤的付出^^,可能在小地方的修辭摘取文字沒有特別注意到...
呵呵~~我自己有時候也會這樣...,泊樓真是觀察仔細,呵呵~~我自己以後也要更小心了,這樣也很好..一次次的注意,以後就會越來越好....

我想映彤.泊樓.及我都注意到了,綜合討論就目前這樣的進行方式不是OK,也許大家可以想想換個什麼樣的方式會更好~~^^

至於銅像集合在桃園大溪...我個人倒覺得這個點子很不錯...因為沒有人做過...且蔣中正的銅像也只有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才有可能產出,其實我還蠻佩服,當時做這樣決策的人,既可以保留時代意義的見證亦可以發展觀光帶來收入,個人覺得很好...我也想法走走,感受當時代...這是我的想法...^^ 斷章
2009-12-25 20:08:56
映彤
前一本書的綜合討論,效果並不如預期;

所以我改成較口語化的結語,而非結論,更沒有署名由映彤所撰;
個人以為試讀期間,應該可多缺一些嘗試;結語在感覺上是軟性的,無關乎是否有其必要,也不必預期效果,但可以給大家一個思考方向。

我很謝謝泊樓的學養深厚,一語就道出了問題的所在;事實上,我的用意在加深各位的閱讀印象,目的只在大家再行咀嚼回味,而且我把每個人回應的觀點,在署名上,都特別以粗體字標明,就是要大家注意!

我有考慮到節錄的問題,就這一點,在內容上,各位可以自行增加,或刪減!都無仿的;如果總結開放給大家各自貼文,也是可行的!

至於結語,我看泊樓是過於解讀了,結語當然是我個人對閱讀本書之後的感想,從本文整理回應之上的段落,和最後一句雨果的話,都算是我個人的想法,其實分享的成份,大於論述~~

讀書會,不是學術研討會,把幾則重要的回應,概括性的集結起來,好讓爾後有個依循;像開會,做個結束的交待;再方面留個檔案也可;憑良心說,每一本書,讀過三,五年以後,若不靠筆記和整理,很難記得詳細的枝節;

我除了在這裡貼這篇文,,也不會再到別的網站去發表,就當是聊天式的結語,大家欣賞一些建築的圖片,也無可厚非;我希望輕鬆愉快一些!

你們若還有其他看法,也請不吝提出~

很感謝泊樓的意見,使我又多學了一些,在做學問的嚴
謹上,我是該多跟泊樓學學~~^^
2009-12-25 21:05:22
泊-談施明德妻子破壞藝術品事件-1
映彤在本文的回應區,談到蔣公銅像作為藝術品應該予以保存,以及施明德之妻破壞游文富藝術品的事件。

我想,只要是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有必要好好關心這兩個話題。這兩個話題都是我們社會族群對立與藍綠對立具體而微的縮影。

在關心這兩個話題之前,我想請所有看到這篇回應的讀者,先不要一下子就用自己的既定政治思維來理解此事,等到你們讀完這則回應,再來思考這兩個話題也不遲。

---

昨天的中廣節目,有個「范可欽的異想世界」,訪問了施明德的妻子陳嘉君,談話主題就是有關今年12月10日,她為什麼要去破壞游文富的裝置藝術品。

很可惜目前中廣網站好像沒有提供可以點選的線上收聽功能,線上收聽好像只能聽到目前正在播放的節目。所以這麼重要的一次訪談,也許就被不少人給錯過了。

陳嘉君當天之所以破壞藝術品,理由是:游文富的這件裝置藝術品,作品主旨是在“榮耀”白色恐怖時期的專門從事政治暗殺的情報首腦汪希苓。

藝術品作者游文富,和文建會官方,都說這件藝術品沒有“榮耀”汪希苓的意圖。

不過,陳嘉君引用美國司法界一個著名的判例,認為「藝術並無特權,藝術品的存在價值不能高於人權普世價值,假如為了彰顯人權普世價值而破壞藝術品,那樣的行為是可被容許的」。這就像是假如今天有一件藝術品是用來歌頌希特勒殘殺猶太人,那樣的藝術品被人給破壞也是正常合理的,破壞藝術者不僅無罪,而且對社會正義有功。
2009-12-26 19:40:13
泊-談施明德妻子破壞藝術品事件-2
陳嘉君在節目中提到了幾個證據,證明其論點正確,而且當天破壞藝術品破壞得有理。

第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就是關押施明德、林義雄、呂秀蓮..等政治犯的景美看守所)在扁政府時期,原本是叫做「國家人權紀念園區」,用意是藉由紀念那段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來彰顯人權普世價值。

然而,2008年馬英九一選上總統沒多久,除了把“台灣民主紀念館”給改回「中正紀念堂」等事件之外,同步暗中進行的,也包含了命令文建會將“國家人權紀念園區”變更為「景美文化創意園區」,理由是“人權”太嚴肅,“文化創意”比較輕鬆,能帶動地方經濟;

此事引起當年的政治受難者群體極大反彈,認為馬英九企圖藉由所謂的“文化創意”來偷天換日,抹去國民黨過去白色恐怖的最具體證據,刻意讓台灣人民遺忘這段歷史。

不過,當時主流媒體並沒有大篇幅報導這個事件的爭議。

後來在一連串的抗議之下,文建會讓步,將「景美文化創意園區」變更為「景美人權文化紀念園區」。與政治受難者主張保留白色恐怖原貌的訴求仍有段差距,但至少減低了“遮掩歷史”的爭議。

新任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曾經是施明德領導的倒扁《紅衫軍》發言人兼副總指揮;接下文建會才二周,就要面對景美人權文化紀念園區的開幕式。陳嘉君認為此事是馬英九下達的旨意,並非盛治仁所能決定。但在開幕之前,陳嘉君事先就曾打電話與盛治仁溝通了半小時,請他不要在一個紀念人權的園區裏頭擺放一個“榮耀劊子手”的藝術品。當時盛治仁雖然表現出誠意,但事後文建會卻無任何動靜。讓陳嘉君更認為是盛治仁影響不了馬總統想要漂白歷史的意志。

因為篇幅限制,目前我無法完整回應這個事件。但我正在另外撰寫此一事件的專文來探討,會放在「河光‧流音」。

有興趣療解事件始末的可先看網路上這篇文章:
http://www.esouth.org/modules/wordpress/?p=379
2009-12-26 19:40:55
北辰
因為藝術而生命的人,他是不用理會藝術以外的東西,因為藝術是美的,若包含其他語意在內的藝術,觀看藝術的人本應該做出他自身正確的判斷力。

藝術並非指藝術無上論而言,倘若以藝術手法加入其他語意,解讀者自己心頭就要捏定 .
2009-12-26 20:54:03
映彤
我認同北辰的看法,藝術是很主觀的,但是「美」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只要這件藝術品合乎美的原理,就不應該有惡的成份。即便是背叛普世的道德標準,它仍然是藝術~~

既是藝術,就不應被破壞,而藝術若象徵什麼,當然可以由人的主觀意識去解讀;但真正的藝術,其真善美的定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否定的;藝術就是藝術~~~;

當破壞它的人早已成輕煙,藝術還在時間的長河裡,散發著永恆之光....
2009-12-26 21:59:57
泊-談蔣公銅像
我上兩則回應,因為當時寫回應時趕著出門,沒時間寫完。所以另外會加進其他材料,寫成文章;談論此事。

這則留言先簡短談談“拆銅像”與“破壞裝置藝術”這兩個事件。還有「藝術家是否不用理會藝術以外的東西?」這一問題。

首先,有必要清楚定義何謂「藝術品」。在人類史上,一種已經存在至少幾千年的觀念,認為真正的“藝術創作”,如果不是出於真誠之心,而是帶有某種功利意圖,那樣的作品藝術價值就很低。

例如,文革時期有太多「樣板文學」是用來歌頌共產黨和工農無產階級,但是抒發個人情思的作品卻一律被打為資產階級的思想毒素,而受到壓迫。

對於這樣的樣板文學,絕大多數可能僅僅是為了服膺政治正確,為了服從共黨領導者的旨意而作的作品,拍馬屁、歌功頌德的成分居多,很少是藝術家真心誠意發自內心的創作,這類作品不能說完全就沒有價值,但其價值明顯較低。

早年遍布全台各公園的「蔣公銅像」,以及「反共抗俄文學」,其實也是如此,其鑄造技術或寫作技巧也許並不差,但創作的真誠度較低,因此就藝術價值與文學價值而言,這類“藝文創作”的價值確實遠遠不如那些受到政治壓迫的「反抗文學」那樣來的令人感動。

其次,「蔣公銅像」除了藝術上的意義之外,另外明顯有當年黨國政府藉此“造神”的政治運動目的。

全國每一座標榜人民健康呼吸新鮮空氣之公園,卻到處看得到「偉大領袖」無孔不入的監視眼神,不是令人感到很可怕嗎?

“銅像”作為「威權的象徵」,其佔據的是一座座公園的「空間話語權」,剝奪的是“渴望自由的人民”的免於恐懼之自由。

就目的之正當性而言,某些地方政府堅持要「移走」蔣公銅像,另外收進某個收藏空間。也不是沒有道理。
2009-12-27 19:03:10
泊-談蔣公銅像-2
為什麼綠營地方政府要堅持「移走」蔣公銅像呢?

對綠營政府來說,這樣做,在政治上、社會公益上,至少有兩個好處:

1.彰顯民主、自由與人權。因為「蔣公」是個不民主、反人權的象徵圖騰;如果持續讓這種象徵圖騰存在,那表示台灣還沒進步到成為真正的民主社會,也表示蔣介石的恐怖統治影響力至今仍然存在。

2.對於綠營政府而言,由於扁政府時期,綠營一直都是國會上的少數政府,而且新聞媒體反綠親藍的居多,讓綠營政府一直感覺執政做得很辛苦;綠營政府認為這和台灣人民仍然沉湎於威權統治時期的“黨國意識”有密切相關。簡而言之,就是認為台灣人民的民主素養還不夠成熟,所以才會至今還有人在緬懷蔣公。

綠營政府希望藉由「移走」公園、校園內的蔣公銅像,或說「恢復成無政治性的公園與公共空間」,由此來「教育」台灣人民,何謂真正的「民主」,人民要如何當家作主。

這種思維,就類似於孫中山所說的「訓政」之思維。只是手段溫和得多。孫中山所說的訓政,政府的掌控力遠遠不止如此。

第三,銅像既然已經「存在」,就有其“文化上的意義”和“記憶的價值”。

這就好像秦始皇雖然焚書坑儒、耗了幾百萬人民建造的長城、秦始皇陵,留下惡名幾千年,但後人也不至於會想要去摧毀秦始皇陵墓那樣,因為即使是一個暴君用人民鮮血所堆砌出來的象徵物,只要其有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與歷史記憶的價值,後人就應該加以保存。﹝也因此,推翻暴政的項羽,竟在咸陽城火燒阿房宮,被後人痛罵其摧毀文化古蹟﹞

但該如何處理,以便保存這種文化與記憶上的價值,而又能達到前述「民主教育」與「去威權化象徵」之目的呢?

最明顯的答案,就是「移走但保存」這些蔣公銅像。這可說是最兩全其美的作法。

至於要移到哪裡去?其實斷章所說的慈湖,是一個很好的保存空間。放在那裏,也不會有人想要去破壞。
2009-12-27 19:46:09
泊-談蔣公銅像-3-附帶談及人權文化與政策
然而,站在彰顯民主的立場來看,慈湖的標語、簡介文宣當中,如果只是站在合理化威權統治的立場來保存這些銅像,那是很糟糕的。

比較好的做法,是慈湖的文宣與看板,應該要清楚記載蔣介石的歷史功過,包括北伐、抗日、剿共、二二八、白色恐怖...等等所有歷史,都應該忠實呈現。

同時應該要清楚載明每一座銅像原本擺放在台灣的哪一座公園、哪一所學校或機關,製作年代、鑄造者、鑄造地點、材質...等等,都應該完整保存,才算對得起歷史記憶。

甚至於,應該連當年鑄造這些銅像的工廠,其模具、原始模型、製作草圖、工廠器具...最好也都要同時一併保存下來,搭配完整的歷史解說,這是最好的歷史教育與民主教育之見證。

雖然綠營不喜歡蔣介石。但真正有格局的政治人物,不會只以拆除銅像為滿足,還要有胸襟和氣度來撥預算保存銅像、研究銅像、從銅像當中提煉出歷史、文化、民主、與教育的深刻意義,那才是千千萬萬代台灣人民之福,也是全體人類應該共同珍惜的文化記憶。

也許哪一天,這些銅像,連同中正紀念堂、金門碉堡...等等,也能被選入「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台灣特殊時空下,黨國統治時期的歷史見證,亦不無可能。

----


主政者對於這等重大的文化與歷史記憶政策,應該要有遠見、有魄力、有慈悲心,不要怕人家罵,該做的就要做。

現今的政府,表面上尊重文化和民主人權,但骨子裡明顯是「民主素養不足、歷史意識欠缺、文化格局狹隘」。

諸如硬把「國家人權紀念園區」企圖改名為「景美文化創意園區」之類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想這要替國民黨的不光彩歷史家以遮掩漂白,而不是勇敢面對歷史,更不是要在不光彩的過往記憶中勇敢重新站起。

馬政府上任至今,除了會做些“去台灣化、去歷史化”的漂白政策之外,可曾真正做過什麼讓台灣人民感動的事情?

一個曾被余光中讚美為「真正懂文化」的總統,其對民主人權的見識竟然只是如此淺薄、如此遮掩歷史、漂白歷史,還能讓人信任他接下來將要推動的重大政策嗎?
2009-12-27 19:47:28
映彤~
洋洋灑灑的這麼大篇,看累了
改天再來好好回應~~^^
2009-12-27 20:53:02
映彤
對於藝術品的定義,無須去界定是否出於誠意?因為藝術品之所以成為藝術品;本來就有它的定理;否則是瞞不過時間的,就算模仿得天衣無縫,時間終會還原它的真相。
蔣公銅像存廢的問題,本人比較不以政治的角度去思考,至於創作銅像是否有誠意?這不應由泊樓的主觀來認定,台灣的雕塑家,在那個時代不多,能有這麼精準的技術,來塑造人像,是很了不起的,藝術家沒有誠意;
也無須費那麼大的勁來雕塑創作,何況是國家的元首。
藝術品感不感人,如北辰所說,看見藝術品不會感動的因素很多,不代表創作者沒誠意。

其實,台灣沒有幾座公園有蔣公銅像,泊樓說 "「偉大領袖」無孔不入的監視眼神,不是令人感到很可怕嗎?"
這句話也很失之客觀,這是由於民進黨的意識,和用語,總以否定,偏頗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說詞所致。

對於"銅像”作為「威權的象徵」,其佔據的是一座座公園的「空間話語權」,剝奪的是“渴望自由的人民”的免於恐懼之自由。
我倒不認為台灣百姓會有如此聯想;一座雕像都有此的影響力,可見民進黨人士,把蔣中正神化得太厲害;潛意識中覺得他非常偉大,猶如鍾魁,鬼見了就會害怕!

我不以為一個時代的價值標準,適用於在下一個時代;如同開明的父母,不會以自己時代的教育價值觀,來要求兒女一樣;
蔣中正並不是真正的獨裁,看過1949大江大海,就能理解,當時的台灣為什麼要戒嚴,那是戡亂時期,同時民生凋疲,民主剛剛起步,兩岸的局勢對立緊張,國家的非常時期,人民本來就不能有太多的自由,這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樣。

緬懷蔣公,並不代表台灣人民的民主素養還不夠成熟,任何一個政黨,都不能說自已的民主素養已經成熟,說任何話,做任何事都客觀公正,都能天下為公!
2009-12-28 10:07:34
映彤
接上段留言~

我想民進黨最大的優點,就是很能打宣傳站,可是又未必真的有那麼硬的底子,我想真正慬得民主,,愛台灣這塊土地的政府,都該把許多人民不知道的事,疑惑的事,實行的政策,大大的利用文宣,告訴民眾。

中正紀念堂,本來就叫中正紀念堂,是民進黨罔顧民意,擅自更改的。
文化創意園區,是再民主不過了,「人權紀念」不是又掉入民進黨所謂的"老蔣時代"的窠臼?民進黨怎麼不尊重人家,不紀念人家的人權呢?

真正有民主素養的人,除了慬得尊重人權外,也要尊重歷史,畢竟時代一直再進步,那種破壞歷史,不尊重藝術的行為,跟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有什麼兩樣?

一個政府再民主,做的是敗壞人心的事,怎麼能自稱為進步,有民主素養?

蔣公銅像安置在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為政者的胸襟和氣度,台灣的老百姓,多半善良敦厚,而且沒有政治警覺,只知道道聽途說、上行下效,不知不覺成了政治的幫凶!

不過泊樓有一段文宇,我很認同:

"真正有格局的政治人物,不會只以拆除銅像為滿足,還要有胸襟和氣度來撥預算保存銅像、研究銅像、從銅像當中提煉出歷史、文化、民主、與教育的深刻意義,那才是千千萬萬代台灣人民之福,也是全體人類應該共同珍惜的文化記憶。"

就針對這段文字,台灣的民主才有希望,或許任何可以
被推倒的,破壞的,其中都有一些光,而使人類進步的就在於這一丁點兒別人看不到的光吧!

謝謝泊樓的大力分享,這次因談到蔣公銅像,涉獵到政治的話題,希望以後在這裡還是少談政治!
2009-12-28 10:09:25
斷章
陳嘉君在節目中提到了幾個證據,證明其論點正確,而且當天破壞藝術品破壞得有理。

第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就是關押施明德、林義雄、呂秀蓮..等政治犯的景美看守所)在扁政府時期,原本是叫做「國家人權紀念園區」,用意是藉由紀念那段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來彰顯人權普世價值。

然而,2008年馬英九一選上總統沒多久,除了把“台灣民主紀念館”給改回「中正紀念堂」等事件之外,同步暗中進行的,也包含了命令文建會將“國家人權紀念園區”變更為「景美文化創意園區」,理由是“人權”太嚴肅,“文化創意”比較輕鬆,能帶動地方經濟;


此事引起當年的政治受難者群體極大反彈,認為馬英九企圖藉由所謂的“文化創意”來偷天換日,抹去國民黨過去白色恐怖的最具體證據,刻意讓台灣人民遺忘這段歷史。

我認為以上只是"陳嘉君"個人的解讀,對其行為合理化的解釋,撇開政治不談,我不認為馬英九"企圖藉由所謂的“文化創意”來偷天換日,抹去國民黨過去白色恐怖的最具體證據,刻意讓台灣人民遺忘這段歷史。"

純粹回到人們願意走進去逛逛看看而言,個人認為"「景美文化創意園區」",絕對比"「國家人權紀念園區」",來得吸引人,會讓人想要過去,若你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你會願意是什麼樣的名稱?就不難清楚為什麼馬英九為什麼會要改名...

"「國家人權紀念園區」"太沉重了....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
2009-12-28 21:25:03
映彤
的斷章的想法,我也有同感,「景美文化創意園區」多麼美好,多麼有創意!

只是馬英九,對藝文比較少一根筋,所以才同意改名,再說他也沒有那種會偷天換日的腦袋,所以人家這樣講他,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2009-12-28 21:41:20
泊-關於政治立場上的同理心-1
我只談到這裡,不想一直談下去,因為要講也講不完。

對於這些事情,我另外正在寫的陳嘉君那篇文章,會有完整說明。

說穿了,所有政治立場差異引起的爭議話題,只是一個「同理心」的問題。

“同理心”這回事,講起來簡單,仔細分析會發現很複雜。有些人對於某些特定群體,就是永遠沒有同理心!

而且奇怪的是,受害者群體往往可以理解加害者群體的思維,但加害者群體卻經常不能理解受害者的痛苦。

或許,人就是因為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所以人才會變成「加害者」。

例如,日本右翼至今仍然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而且至今還有不少日本的愛國選民支持這種觀點。

陳嘉君在節目中,曾直言「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時,你們﹝指馬英九等﹞又作何感想?」

又例如,中共高幹當中,自小接受馬列教育者甚多,對於無神論、唯物主義深信不疑。所以對於西藏人的宗教與文化,一律視為迷信和喇嘛剝削人民。所以共產黨才要在1959年進軍西藏,「解放」西藏。﹝但當年卻殺了至少幾萬人﹞透過龐大的教育機器,至今不少漢人還真的以為解放軍入藏沒殺過半個人,只解放了農奴。

所以,現今台灣仍有人質疑二二八的死亡人數,或是誰真正下令開槍...這類事情,並因此而對受難者家屬或綠營支持者大家攻訐,這種現象,我完全可以理解。

映彤對民進黨的批評,我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一個人會有過去幾十年所信仰的價值標準,以及工作、生活環境、周遭人際關係、血統根源...等等,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思維。這些思維決不是因為選舉政黨輪替就會輕易更改。
2009-12-29 12:46:17
泊-關於政治立場上的同理心-2
斷章認為馬英九並無意藉由「文化創意」來抹去國民黨白色恐怖的歷史。然而,根據我觀察此事所發現的資料來看,事實上,在文建會對這個園區改名之前,無數政治受難者和民間人士曾經表達過反對意見,馬英九必然有聽聞到這麼多的反彈聲浪。但何以執意要改?

中正紀念堂、中華郵政...等改名,也都有法律程序上的考量。要說馬英九不是為了改名而是為了合法,也不是說不通的。

馬英九並不是一個沒有政治敏感度的人,不可能僅僅因為「文化創意比較輕鬆」就會想要犧牲「人權紀念價值」。他面對二二八家屬,道歉至少數十次以上了。選總統時到處都有人抗議,他全都身段柔軟地加以化解。但唯獨對於「人權紀念園區」,面臨反彈聲浪,卻堅持要變更成為「文化創意園區」?背後不可能沒有幕僚仔細評估過這樣做的政治效應。

縱使沒有「遮掩歷史」的意圖,僅僅為了「資本主義文化商業邏輯」就可以犧牲掉「白色恐怖最重要的歷史見證」,也說明了其欠缺真正的人權素養和政治遠見,對於文化格局更是明顯過於狹隘。

作為「白色恐怖時期最重要的歷史見證」,這才是真正的文化。也才是五百年後人們還會記得的文化。

至於支持所謂企圖採用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來取代「人權紀念園區」的這類思考,明顯是受到資本主義功利思維所侵襲的膚淺文化論述﹝有如捨棄鑽石而換取碎玻璃﹞

更重要的,是這種變更,是對這塊土地過往的重要歷史和白色恐怖受難群體﹝直接間接的就高達數萬人以上﹞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
2009-12-29 12:47:02
我發現映彤好像把原本整理好的所有書友回應都刪去了。

其實,我「對本文的回應」哪裡所談的,並不是反對映彤整理書友們的意見。只是說,這樣做之前,如果徵詢過書友們,可能會比較好。

一篇文章都已經完成了,然後又刪去某些段落。想起來,也是有點可惜。

或許就好像映彤看見蔣公銅像被移走所感受的那樣可惜。
2009-12-29 12:57:50
斷章
個人認為泊樓說得也有道理,對事情的看法,看你從哪個角度去切入,自然得到的結果就會不同...

泊樓是以較從受難者心理心的出發點來看待這樣名稱的改變,如果我是受難者家屬對於這樣的名稱改變確實會較難接受...但同樣的,若我不是受難者家屬,我只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我會比較希望名稱能變得不那麼沉重,或者純粹是一個遊客的想法,"文化創意"對我來說是較有吸引力的...
"縱使沒有「遮掩歷史」的意圖,僅僅為了「資本主義文化商業邏輯」就可以犧牲掉「白色恐怖最重要的歷史見證」,也說明了其欠缺真正的人權素養和政治遠見,對於文化格局更是明顯過於狹隘。"文化創意取決於對文化的厚植度,再現後對生活改變的巧思(個人認為),但確實有時候若規劃經營的方向不是很能把握,確實會有過度商業化的趨勢,但這些亦是文化創意人的反思...

"「國家人權紀念園區」"立意也是很好,能否讓台灣人民真正了解二二八的歷史與其意義,不再被淪為每次選舉操作族群對立的工具,亦是很重要的課題...

這幾年下來這個議題本身被泛政治化的操作後,反而讓一些原本淳樸台灣人民失去對其的同理心...

最後的名稱有人權又有文化,也夠吸引力讓人們走進去,算是意外的收獲,對雙方都好!我個人覺得...

過程中有些抗爭...但總算是不錯的結果,也很好,我想透過多方的討論,凝聚多方的意見,總是能找到一個大家較能接受的方式,而彼此尊重對方的認同,亦是蠻不錯的結果...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提供參考
2009-12-29 19:32:38
我對藍綠雙方,都有尊敬,也有批判。

國民黨曾經是推翻清帝國、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率領人民打敗日本帝國的「民族英雄政黨」。但他的主要歷史功勞在大陸,而非台灣。相反地,他在台灣的統治,除了經濟成就尚可之外﹝還不如日本統治時期﹞,其實並無多少功績。

民進黨曾經是代替台灣人受苦受難的政黨,當時國民黨則如同羅馬帝國的劊子手。民進黨先烈們如同十字架上的耶穌一般,代替過去三十年的台灣人民,流下寶血;但也僅此而已。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時期,台灣人流血最多的年代,民進黨尚未成立。

我不會特別頌揚或貶低哪一個政黨。我只就觀察所發現,無差別看待事件,並覺察事件背後的人性。

當年阿扁曾放話說有人建議他戒嚴,他辯稱是一時口快,並無戒嚴的意思。然而,真正有政治敏感度的人會知道,他這句話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喊出來的,用意在於嚇阻反對勢力。

同理,馬英九並非政治低能兒,決不可能不知道將景美人權園區變更為文化創意園區﹝不是改名,而是整個變更﹞,會引起多嚴重的反彈。

看看以下的這幾則報導,就知道,半年多前,反彈的聲浪就已經多麼大了。

http://www.shadowgov.tw/19995_0_is.htm

從這些報導居然對馬英九的意志毫無影響力來看,馬英九上任第一年,就已經和上任七年的阿扁很像了,真的以為自己是皇帝,有權主宰人民的生死和歷史記憶了。

馬與扁,合起來果然就是「馬扁」!

不談了,政治話題就先收住吧!
2009-12-29 21:32:46
北辰
泊樓看的是比較深度的民族歷史觀點。其實台灣這兩個拉力,已經造成傷痕累累,每個拉力都想要主導歷史,但我們每個台灣人卻又都變成了創造歷史(台灣歷史)的棋子。因此公民社會底下公共討論的對話場域就必須要能夠建立,否則政府一意孤行的結果就是深化對立意識的根。
2009-12-29 21:59:21
斷章-1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文建會所屬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最近改名為景美文化園區,引起外界議論。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說,這是因應附近社區民眾要求而調整向,園區仍設有「人權資料館」,人權的意義有保留下來。黃碧端說,文建會轄下有兩個人權園區,分別位於景美及綠島,都被附近社區抱怨氣氛過於肅殺。目前也在評估綠島人權園區的名稱及方向。(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看了這篇報導,跟我想得差不多,我個人認為馬的立意是良好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或許換個角度想整個變更才是一條至死地而後生的出路,這是我看完這篇報導的想法

一個幾乎沒有人願意進來的地方,只是空有那個"名"及"空間",可能大家知道,但沒有人願意走進去與那個空間互動,空間的意義性就無法被顯示出來了,空間亦也只是一個空間,要讓別人了解這段歷史,首先就必須要讓人們願意進來,而藝術是一個活絡空間的一個媒介,由藝術把人們帶入這樣的一個歷史空間,讓人們有機會了解曾經發生在這個空間的歷史,就我看來這個想法蠻好的...當然這我個人的看法...(待續)
2009-12-29 22:46:38
斷章-2
我曾經聽過桃園大溪老街再造的故事分享,大家都覺得老街保存很重要,可是真正住在老街的人,他們的屋子一旦被劃為歷史建築物做為保存,對擁有者而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一件事,因為受到法條的保護,什麼也不能動,要做什麼改變都有很多限制,對生活造成很大的一便,例如:可能有些地方漏水需補牆,或只是多裝水電,裝個冷氣..等,都有很多的規定或不允許,甚至有些居民寧可趕在被列為歷史建築之前,就連夜拆掉...在文化保存上常常會聽到這樣的例子..桃園大溪老街後來就只保存立面,裡面的空間在大家的溝通之下,可依屋主的需求而做改變,但這也需花蠻長的時間溝通之下達成的結果,好像也有出書紀錄這一段故事,印象中是好幾年前聽一個老師講課時提到的,進駐的學者印象中是"曾梓峰教授",但其過程有趣也有苦處....

閒置空間再利用確實有其難度,如果沒有規劃好,又變成另一個閒置空間...歷史建築也一樣,整個"人權文化園區亦是一様",台灣各地有許多這樣的空間,例如:台糖的糖廠,還有洒廠..等等,只是景美這個區域涉及到政治議題,許多動作,許多對事情的處理容易被用"政治"去做看待與解讀...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家不認同也無妨,我只是表達一些看法與想法...

拋開政治不談,目前閒置空間再利用還不錯的地方聽說是雲林縣的故事館,有機會也想法雲林的故事館走走,再去斗六老街...呵~呵~台中在北屯那裡也有幾面有立面的老街,還有舊式的老打鐵舖,幾年前去過好像叫"四張犁"的地方印象中~有機會也可以去走走...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提供大家參考~^^(完)
2009-12-29 22:47:25
北辰
怎麼這麼妙啊 .. 四張犁剛好是我家
好妙 .

確實有個打鐵舖就在我每天吃早餐的斜對面

印象中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打鐵了 .. :)

有來打鐵舖 ,順便來我店裡買東西吧 ..

好妙 ..
2009-12-29 22:51:07
北辰
我的意思是我家就住在四張犁 .. 好巧
2009-12-29 22:54:02
泊-從歷史老街的處理看景美園區
原來斷章和北辰有緣啊:P

四張犁也是我一些小時候朋友的家。可說和我也有間接的關係。

很多老街居民不希望自己的房屋被變成歷史建築,這種想法很容易理解。

政府缺的是一種對房屋認定為歷史建築後,「能給居民帶來怎樣的利益」之具體論述。

假如政府能提出有魄力的「文化觀光造街計畫」,並承諾被認定為歷史建築的居民,能享有經營優先權利,或者從委外經營中獲得補償金,那麼就可能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反彈聲浪。

景美園區方面,由於並非私有財,且對周遭居民的商業利益影響是間接的而非直接的,所以無法用前述「老街利益」的邏輯來加以處理。

景美園區附近居民會說「人權太肅殺,所以要文化創意」,這種新聞的真實性,顯然有待查證,尤其放這消息的人可能出自政府時,更該存疑。

因為就常識來看,「景美看守所」才是真正的肅殺,如轉變成“人權園區”其實已經減低了肅殺氣氛,還能帶來參觀者。

如果真有附近居民那麼“貪心”,人權園區減低肅殺氣氛還嫌不夠,非要把這段歷史傷痕記憶給徹底遮掩,用資本主義商業邏輯來賺取暴利,..那我相信有這種“創意”的人,應該是極少數的商人,而非當地多數“非商人居民”之自發性集體意志。

說到「閒置空間再利用」,文建會的基層公務人員確實是以這個角度來處理景美園區。不過,他們不具備決策的主導權。具有決策權的人,卻不可能不考慮到政治層面的效應。

用「人權文化園區」這種【人權+文化】的方式,來實現空間再利用,老實說,是有可能兩全其美兼顧其歷史意義和地方民眾需求的。

然而,要兩全其美的前提,是這個空間不能有任意的裝修破壞﹝應該最大幅度地保留歷史原貌,如同保存古蹟那樣﹞,而且從事的展覽必須與人權有關﹝不可被欠缺歷史觀的文化商品所淹沒﹞,否則必然就會傷害到其作為白色恐怖歷史見證的價值。
2009-12-30 13:17:56
fun fun─對於改名減少肅殺氣氛的看法
嗯...其實上面各位大大所持的觀點都有其價值與建設,當然也都有它的道理。

「肅殺」並非原罪,只是時代下的歷史產物。

如果加害者能多一點點的「誠實」與「正義」
如果被害者能少一點點的「對立」與「仇恨」

那麼傷痕之後的結痂,是否能幻化成另一種藝術的紋身?

波蘭境內的納粹集中營,在多年後依然泣訴當年的迫害,它不只肅殺並且更血腥,但它卻能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

波蘭人為何不選擇遺忘?

改名,就真的能「改運」嗎?

這考驗著在位者是真正的領導人,還是只是位「算命仙」啊!
2010-01-02 21:01:31
版主回應
fun fun你好:

恭喜你成為本讀書會第一個四位導讀書友之外的留言讀者!^^

我在此先登入代表讀書會歡迎你前來參訪本新聞台。

你應該是對這個版面上的話題有興趣,所以參與討論。你的留言貼在這裡,相信會有迴響。讀書會基本上是很歡迎任何讀者參與討論各種話題。

如果遇到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內容,原則上希望大家尊重彼此的觀點異同之處,避免太情緒性的言行出現即可。讀書會原則上不會刻意限制討論主題。

多元觀點的激盪,只要不引起過多衝突,都能幫助彼此成長,是有建設性的。這是讀書會當初成立的出發點之一。

幾位導讀書友們或許會對你的留言進行回應,也或許不會回應,每個導讀書友都自己的想法,但回應言論也都只代表導讀書友個人的觀點,而不是整個讀書會的統一立場。

對於你這篇留言,我個人則會另外貼留言回應。

在此先感謝你的參與!

泊樓
2010-01-03 13:36:06
泊-期待一個新而正確的史觀
很認同fun fun所言這句話-

------
如果加害者能多一點點的「誠實」與「正義」
如果被害者能少一點點的「對立」與「仇恨」

那麼傷痕之後的結痂,是否能幻化成另一種藝術的紋身?
-------

「真正的藝術」絕不可能出自於「忽視、逃避、遮掩、或虛偽」。簡單來說,「脫離善的美,不是真正的美。」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善”本身就是一種美」。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集中營﹞,如今是聯合國所承認的「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有數千萬觀光客前來參訪、憑弔、追撫。並給周遭居民帶來極龐大的觀光商業利益。

假如周遭居民短視近利地宣稱「集中營氣氛太肅殺,乾脆重新規劃成古典音樂博物館好了」,那就有如捨棄鑽石而撿取碎玻璃,是個蠢不可言的買賣。

這說明了,「忠實保存歷史記憶原貌」,所能帶來的商業財富,遠遠不是「短視的文化商業邏輯」所能比擬的。

這也說明了「真正的文化產業利益,必須建立在對歷史記憶的尊重上,才能產生價值」。

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為了二戰期間德意志人曾經屠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向波蘭以及全世界的猶太人下跪,就是著名的「華沙之跪」。

世人這麼評論:「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與偉大的領袖,所真正應該展現出來的格局。

德意志曾經是出現歌德、康德、巴哈、貝多芬...等歷史偉人的故鄉,只因為二次大戰屠殺猶太人的罪惡,遭到世人唾棄與鄙視的眼光多年。

後來讓德意志重新站起的力量,就是「認錯、反省、重新教育人民正確的人權史觀」。德國人做得到,日本人、中國人、台灣人...至今都還做不到。

台灣人,哪一天也能迎來「馬英九之跪」?然後人們可驕傲地宣稱:「跪下去的是馬英九,站起來的是外省人。」?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不只會替馬英九拍手,還會贈送給他一句話:

「跪下去的是馬英九,站起來的不只是外省人,更是全體台灣人、中國人、以及全世界的華人。」
2010-01-03 14:27:49
映彤--祝各位新年快樂
對於不附網址又陌生的留言客,個人以為是不負責任的,原則上對其留言,可不予理會,尤其這是大家共同經營的讀書會,請陌生的留言客留下連絡網址和信箱;以示自重。

我們竭誠歡迎每位網友真誠而正面的留言!

同時,也請泊樓尊重四季活水讀書會;尊重其他書友的不同意見,為了一個政治理念,如此激動,犯得著嗎?
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並不是事實的真相,中國的國情跟外國不同,時代也不同,民主社會,大家都要誠信、相互尊重,不要再受封建餘毒的影響,以為下跪就能擺平什麼....

你替受害者代言,替受害者同理;大家都能理解同情,但是你自己想想,你的言論和態度,除了矮化甚至醜化你自已之外,你傷得了誰,說得動誰呢?

請拿個好樣出來,許多的話不是你該在書友面前說的,也不該在這裡說,泊樓,請為這裡保留一片清新的書香園地!這是每位愛書人的期望!

新年新氣象,歡迎愛書的網友加入,
留言者請務必附上網址或信箱,
以書會友長長久久....
2010-01-03 16:27:46
泊-回應
映彤:

新年快樂!

有些網友可能不一定有部落格,也不一定有網址。所以妳說的「不留網址就等於不尊重」的話語,是不妥的。

尊重與否,主要是看「言行」內容。照我看來,這位讀者並無任何敵意存在。是妳多慮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來者是客」。

「謾罵絕非主人對待客人之道!」

我們讀書會並不準備只搞四人小圈圈,應該海納百川,不要遇到第一個路過留言的網友就想要予以排斥。

至於跪不跪,並不是重點。下跪背後的「懺悔」意義,才是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偉大的領袖所應該深思體會的。

封建遺毒太深的人,才會無法接受總統向人民下跪。
2010-01-04 17:49:15
北辰
映彤堅持的有其道理,泊樓對來客的態度也還恰當
。反而我覺得書友之間... 怎麼講..

泊樓對政治性的話題,保留一點 ..
未嘗是壞事,因為我發覺我們這一代對早期台灣歷史
追溯,有差異性。有人打破沙鍋問到底,有人選擇雲淡風輕。所以知道其實這種差異性存在每一個人的主
體經驗裡頭,有時候在那塊區域保持清爽的空間,其實大家也比較能知道底限在那。說不定對書友之間的交往會更好、更良善。
2010-01-04 23:15:40
映彤--新年從心做起
北辰、泊樓安好~~

事情的道理其實蠻單純的,就像來路不明的人,給你一顆糖,你會吃嗎?
我沒有排斥路過的留言客,只要他有真正的誠意,說一聲未設BLOG或電子信箱,我們可以理解,而且絕對歡迎;這也是人情的禮尚往來;你家大門敞開著,有人留了一份禮盒,不具名,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如果爾後來者不善,又不具名,你也歡迎嗎?做事說話之前先立定腳跟,為對方設想一下;這是基本的禮貌!

新年從心做起,我希望由個人做起,由彼此尊重做起;書友之間,保持一份平常永續的心就好,真誠地分享閱讀,相互成長、平和的溝通;畢竟異性之間的相處,需要拿捏適度的分寸,也還得不斷地學習;

我以為書友之間,才真的是不能畫小圈圈呢!不管個人私下的交情如何?在這裡都要一視同仁!
2010-01-05 09:05:19
泊-寧護正道惹塵埃,不裝笑顏苟和諧
1.我很不贊成映彤所說的「不留網址等於不尊重」。

因為實務上,除了有些人確實沒有網址之外,很多網友即使明明有部落格,但在拜訪他人部落格時,第一次經常不會留下網址。

這樣做的動機有很多種,有的是因為認為還沒必要邀請對方來逛自己的部落格;更多的則是出於自我保護的保守本能,因為還不清楚所拜訪的對象是否歡迎自己,如果一下子留下網址,卻反而被對方砲轟趕人,那不是熱臉貼人冷屁股嗎?

所以,實務上,許多網友會在經過多次拜訪同一個網站之後,確定對方歡迎自己的來訪後,才會留下網址。

2.不留網址並不等於不尊重,同時,留下網址也未必就是尊重。

例如:有些人故意在人氣高的部落格留下自己的網址,用意其實是在替自己打廣告,稱不上有什麼尊重可言。

此外,有留下網址,但是其「言行」卻充滿敵意的話,那也和公開叫罵差不多了,總不能說這也是尊重。

3.一切應以「言行」是否逾越了可接受的尺度規範來做為判斷標準。不該是僅憑一時的好惡就決定是否要趕人。


4.那位讀者必然沒料到映彤會用如此激烈的語調來質疑他。縱使他原本有意留下網址,大概也會被映彤的態度嚇跑了,不敢再來也有可能,又或者,來了也不敢留網址。

所以,如果他沒有如映彤所稱的那樣做,也不等於就不尊重這個新聞台。

5.泊樓一開始先對這位讀者,表現了“歡迎”的態度。但映彤後來對於這位讀者,卻明顯表現了“不歡迎”的態度。

如北辰所言,導讀書友之間,自己鬧內鬨,連累到讀者,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我有必要提醒一下映彤書友:

如果妳只是在意來訪讀者沒有留網址的事情,語氣不需要那麼激烈,帶有排斥性。

但如果妳是因為不滿我對於蔣公、國民黨、大中國所犯之歷史罪惡的批評,我建議妳先釐清一個問題:

誰是加害者?誰是被害者?

妳自然有權以理性方式表達妳長期一貫的深藍政治立場言論。但我有必要提醒妳:別把來訪讀者當成情緒宣洩的目標。

6.政治話題一直談,確實容易引起爭議。但這種爭議有時是壞事,但有時卻是好事。

我不認為這個版面到目前為止所談的內容是不好的發展。反而,為了表面的和諧氣氛而刻意避談某些「深層價值觀」的對話與交流﹝例如這次政治話題就是﹞,我認為才更不好。
2010-01-05 17:54:13
泊-關於蔣公、加害、與被害
1.二二八、白色恐怖、戒嚴、黨產、國共內戰時的公然「抓兵」、老兵的戰士授田證無法兌現..等等,都可說是國民黨所造成的歷史傷痕,不論是有意或無意,這個政權就是有歷史責任,不能逃避。

民進黨執政歷史太短,而且執政時期台灣已經實現民主化,所以其政權尚不足以製造如同國民黨那麼深重的「罪惡」,最大罪惡不過是有批被判刑的貪污犯,如果要和國民黨過去百年的貪腐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即使藍營選民不把過去國民黨罪惡算在現在的馬英九身上,但目前的國民黨遍布全台的樁腳、派系、黑道、黨產,仍是龐大的惡勢力。

民進黨至今仍然遠比國民黨乾淨。這也是我至今較少批評民進黨的主因。

目前民進黨是少數在野黨,為了監督執政黨起見,輿媒體與民意會逐漸偏向民進黨,這是正常發展,也是合理的民主社會所產生的「自動制衡」機制。用來有效監督那人脈與金脈所推砌出的龐大權力。

2.對於「加害-被害」這種結構的世界而言﹝不限於台灣或哪一國,舉世皆然﹞,正義有兩條路線形式可以呈現-

第一條路:是來自被害者的權利恢復
第二條路:是來自加害者的主動懺悔

離開了前述這兩條路線的任何發展,都不能說是實現了真正的正義。

有許多深藍族群的民眾,為何打死不談二二八、白色恐怖、黨產問題?許多藍營人士宣稱是因為這些議題已經被綠營操弄過度,已成為打壓藍營的手段。

不可否認,深綠基層有些人懷有對藍營的仇恨。但這些仇恨,往往也是由於藍營既得利益者的傲慢而死不認錯的態度所激化的。

其實,深藍的老榮民們,過往的人生悲情也猶如二二八時期的台灣人,兩者都是值得同情的。而製造這兩者悲情的共同原因,顯然都是國民黨,尤其是都和蔣介石對權力的私心有關。所以映彤說:「看過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就知蔣介石不是真獨裁」這話是錯的。

我看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更加相信蔣介石是個專制獨裁恐怖統治者。

3.如果與先進國家對於轉型正義的處理方式相比較,可以發現:「台灣的二二八、白色恐怖,並不是談得太多,而是談得太少。」

看看韓國、東德、南非、..等等世界各國的案例會發現,台灣人對於過往傷痕歷史的研究、考證、資料保全、節日紀念、對加害者的究責、加害者自身的反省、對轉型正義的研究、對人權教育的實踐 ...,明顯遠低於這些國家。

「被害者一直跪而站不起,加害者一直站而不肯跪。」這就是一種「惡性壓迫」的權力結構。台灣人目前仍然被這種壓迫結構所宰制,所囚禁。
2010-01-05 18:06:23
映彤
留網址,是禮貌;沒別的用意;再次聲明,就事論事,不要旁生枝節;沒有激烈,排斥,沒有鬧內鬨這回事!「把來訪讀者當成情緒宣洩的目標?」這話太過無明,絕非事實!

泊樓,請好自為之,其他的,隨你去想去說,與我無關!
2010-01-05 19:56:51
斷章
關於政治立場,我想彼此尊重就好,對於一件事情的解讀原本就很多元,從不同角度切入,相對所得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蔣介石有其獨裁的一面,但你也無法否認他對台灣還是有貢獻,藍綠兩黨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多看它好的一面,多反省它不好的一面,才能累積台灣向前的力量..

至於留網址之事,我想每個人對於第一時間的認知與反應解讀不太一様,我想這只是認知上的差距,映彤與泊樓皆無惡意,如果留言的朋友再仔細看看應該可以感受到,有些事就留給時間與歷史,彼此尊重,不需有太多的爭論,這是我的看法提供參考...
2010-01-05 21:11:20
映彤
事情本來很簡單,為什麼本人一開始就強調不談政治宗教,因為不容易客觀理性,做不到尊重異已;不但傷和氣,也破壞讀書的心情。

用這麼多時間來爭論政治,我覺得可惜浪費;

新年新願望〈話挑好的說〉〈心往好處想〉,〈事看好的方面〉,希望與大家共勉,力行之。
2010-01-05 21:49:57
泊-關於談政治
談論政治,如果只是在強化既定政治立場,卻不肯從對方的話語中找出自己思索上哪裡不足,那樣的對話不是建設性的談話。

但在談論政治的過程中,一如談論所有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那樣,能從中學習或體會到自己思考上的不足之處,那就是有建設性的對話。

即使是毫無理性可言的爭吵也是如此。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爭執,不論是爭論或是爭吵,絕非沒有交集的空間,只不過在爭執的當下時空中,爭執的雙方太過強調彼此的差異處,傾向於忽略交集處,所以看起來好像就是顯得有破壞性。

這次對話,映彤有兩點做得不錯,我給予高度肯定:

---
1.就是在某個時間點勇敢踩了剎車,只留下短短兩句話表明立場,沒有進一步強力辯駁。

能在產生情緒的當下立刻剎車,就是一種情緒上的自我掌控能力。這就是一種「自在」的訓練。

2.一開始雖強調不談政治,但映彤還是自己跳下去談了政治。

這就表示敢於拋開乖乖牌的淑女形象,捍衛自己所信仰的理念。談論的時候,不管對方是否有邏輯強大的理由,映彤就是只講自己的邏輯,

姑且不論映彤話語內容是否正確合理,是否言之有物,也不管這種理念的堅持有多荒唐可笑,或是多偉大崇高;總之,這也是一種「勇敢」。簡單來說,就是並不畏懼來自對方的強大邏輯性理由,也不管旁觀者眼中的自己是否有說服力,單純就是傳達一個訊息「我相信我自己所相信的,不輕易動搖」。總之,就是不肯被權威者所壓倒,這就表示有了基本的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之意識,和剛要開始萌芽的民主素養。
2010-01-06 17:38:48
泊-推薦各位去看「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對於蔣介石的功過,應該回歸我們一開始談論的焦點:「蔣介石放在公園與學校的銅像是否該移除?」

映彤只用“鑄造技術精良、是種藝術品”為理由,認為公園與學校內的蔣公銅像不該被移除,這明顯是說不過去的。

我推薦映彤去看行政院出版的「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內容直指蔣介石就是“二二八大屠殺”的元兇。

不管映彤能否相信這本書的內容,至少無法否認這本書內所引用的龐大史料和鉅細靡遺的考證。這些資料,「足以把蔣介石從天神寶座打入刀山地獄!」

越深入研究當年在台灣以及大陸的歷史,會更清楚理解蔣介石此人的真面目。

要說他對台灣有什麼貢獻,其實其貢獻遠遠比不上對台灣的傷害,沒被挖出來鞭屍已經是台灣人的寬大了。

就如同北韓的金正日等獨裁者之流,為了發展核武鬧到全國大饑荒。蔣介石為了反攻大陸,養了多麼龐大而不事生產的軍力,又實施了多少非人道的恐怖統治?殘殺了多少受日本教育的知識分子?又破壞了多少日本遺留下的有價值文化資產?

這早已遠超過防衛台灣或穩定社會之所需程度了,虛耗了龐大的政經社會資源。也造成台灣內部嚴重的族群對立與傷害。也犧牲了台灣多年的經濟。

其實,如果以日本統治時期的各種條件作為標準來衡量的話,明顯會發現,蔣介石對於台灣的經濟,並不是貢獻,而是傷害。

要說對台灣有經濟貢獻者,蔣經國就可以算是有貢獻,蔣介石就不能說是有貢獻了。
2010-01-06 17:43: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