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2 08:31:54| 人氣2,250|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公路驚嘆〉 文/泊樓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季活水讀書會的第二本書「台灣建築不思議」,本週導讀來到了:“公路驚嘆”,內容是介紹一些在公路上會讓人一眼就注意到的特殊建築物,而且這些建築物都有故事可說,作者李清志也分別給這些建築物一一冠上稱號,大部分是屬於「台灣最XX的建築」之類的稱號,這些稱號中可說具體展現了作者的奇想式幽默感。

 

這些建築物是-

 

1.      三芝飛碟屋:台灣最有名的廢墟建築 (已拆毀)

2.      清水休息站公廁:台灣國道上最炫廁所

3.      東北角禮樂煉銅廠:台灣最神秘廢墟

4.      風車森林:台灣西海岸最環保建築

5.      地下廟:台灣最低調廟宇

6.      恐龍墳場:台灣公路旁的神奇屍骸

7.      公狗咖啡店:熱狗或狗肉的公路符號學

8.      機械綠蚱蜢:台灣的變形金剛

 

 

 

圖:三芝飛碟屋廢墟(曾是全台知名鬼屋之一,現已遭拆毀)

圖片來源:blog.roodo.com/leezuzu/archives/4754827.html

 

 

圖:風車森林

圖片來源: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9/04/03/392026.html

 

 

 

 

圖:禮樂煉銅廠

圖片來源: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9/04/03/392026.html

 

 

 9.      公路機械人:台灣最勤奮的勞工族群

10.      人字形教堂:道成肉身的教堂建築

11.      鳥巢休息站:台灣最有特色的休息站

12.      路障超人:台灣最富創意的路障

13.      土地公鐵金剛:台灣的公路普普建築

14.      素女建築:女性空間與建築夢想

15.      屏東飛機教堂:飛往天堂的建築

16.      樹屋的共生哲學:人與樹木的互信共存關係

 

 

 

 

 

圖:伍角船板女主人出版的書籍。

圖片來源:kiwi0305.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_22.html

 

 

 

 

 

圖:忠孝路上的假交通警察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tsaiid/2456630482/

 

必須特別一提的是,上述第9.項,公路機械人(p.117),並不是“建築物”,而是台灣公路上有時可見的「公路人形速限警示裝置」,通常是用來取代真人作簡單的指揮交通動作,讓汽機車駕駛人從遠處望見會誤以為是交通警察,而自動減速嫚行,以策安全的莊誌。這種機械人經常在施工的路面可以看見。其中有些做得唯妙唯肖,拿時裝用的人形道具穿上雨衣,遠遠看去就像真人一般。

 

由於這種機械人的製作成本並不算高,比人工費便宜,再加上可以代替人類在高危險的路段指揮交通時,確保人員安全。因此是我國政府對用路人展現出細膩而體貼的做法。

 

作者將這些交通用的機械人形裝置比喻成是「現代化的稻草人」,非常貼切而生動。習於超速駕駛人們,不就像是那些喜歡啄食稻穗的麻雀一般,總是要看到「那裡有人」才會“害怕”而不敢隨便造次吧?

 

這些公路機械人,有時也會出車禍,這是他們最壯烈而令人欽佩的時刻,或許該頒發個國光獎章之類的給他;然而,作者抱怨,一些施工單位似乎“欠缺慈悲心”,把已經撞成殘廢的公路機械人依舊派上場去工作,未免太過殘忍,甚至連一些完全不能再動的「屍體級」機械人竟也不放過。

 

我想,也許習慣超速的駕駛人就是要多看看這些站立在路邊的“殭屍”,才會驚覺到馬路如虎口,自己一不小心也會撞成那樣,因而有所警覺吧。

 

本書在許多方面,都如「公路機械人」這篇文章那樣,表現出作者獨到的奇想與觀察力,將一些原本看似“不怎麼樣的路邊怪房子與怪東西”,給予「故事化」以及「典故化」了。

 

例如,作者在某些廢棄的遊樂園看到一些廢棄的恐龍像,並特別在書中放上某處公路上看到的一隻傾倒的巨大暴龍塑像,(我看照片,感覺其模樣兇猛,彷彿張牙五爪要吞掉其旁邊的小小加油站一般,但作者好像認為那隻恐龍已經死了),便心生哀憐,覺得這些恐龍屍骸有如「墳場」一般。

 

於是作者便聯想到好萊塢電影《侏儸紀公園》,並談到了全世界的「恐龍熱」,台北市區曾出現一個以恐龍化石為主題的餐廳,其餐廳上方豎立一隻恐龍化石骨骸,內部則是恐龍化石區;作者解釋這類恐龍主題熱潮的現象是因為上班族壓力繁重,需要遠離現代文明而回到蠻荒時代,感受那股巨大怪獸之間力量搏鬥的生猛力量,以玆發洩,並對重建新秩序表現出渴望。

 

 

 

 

圖:恐龍主題餐廳

圖片來源:http://cat2mipixnet.pixnet.net/blog/16

 

總之,在全書中,作者都是用這種「故事化」與「典故化」的角度在看待每一棟建築物,時而給予“擬人化”的奇情想像,時而表現出具有人文素養的博學面貌,夸夸而談,使本書讀來非常生動有趣。

 

我在想,假如作者不當建築偵探,也許也可以改行去說故事,騙騙小朋友,應該也能賺不少外快!^^

 

 

   

 

 

 

 

 

 

 

 

 

台長: 四海先生
人氣(2,250) | 回應(7)|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98109905 |
此分類下一篇:〈鄉野傳奇〉 文/北辰
此分類上一篇:〈城市異象〉 文/斷章

映彤--廢墟的美感
在公路驚嘆這章,作者的確有發現故事的敏銳度;
我會比較注意〈廢墟〉的問題,走在淡金公路上,
或北部的山區,常會看到蓋好了的別墅,卻遭廢棄的命運;個人前兩年至金山找工作室時,就發現到,這樣的房子,即使低價求售或招租,都沒人敢住。
三芝飛碟屋,只是很明顯的建築群;

問題在於成了廢墟的建築物有沒有再生的價值?
作者提到黑川紀章的〈代謝論〉,

所謂代謝論為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所提出,主張建築是表現個體與社會群體關係的一種觀念,一種保障個人生活,和個人精神及心理上的獨立性,及整個社會群體的秩序,也是一種自然「共生」觀念。

如果說「人類未來的城市型態,即是廢墟」;那麼廢墟的形成,所代表的應該是人類精神上或時代的某種空虛感吧!
2009-12-12 21:19:10
斷章-廢墟-空閒再利用
台灣最神祕的廢墟-東北角禮樂煉銅廠
從圖片上看還蠻將觀的,只是不知道是否可以找到它的老照片,見識一下過去的繁華...

廢墟有其經歷時間過程的美感..
然而對於老舊建築或閒置空間的再利用,能否創造出新意又是另一種挑戰..

目前台灣有好幾個舊酒廠預計規劃成文化創意園區,台中舊酒廠,之前我曾經去過,也有聽過辦了幾次展覽,只是不太清楚目前是如何?
2009-12-13 17:00:56
映彤-華山藝文中心
這也是一座酒廠廢墟,如今成為藝術創作的熱門場地;
另外板橋紙廠,也被台灣藝術大學利用,為藝術創意園區,供給一些藝術團體或個人作為藝術活動或創作的園區。

這似乎是近年的趨勢,台中20號倉庫也是同樣的性質;並成為鐵道藝術網絡計畫的第一站,它不但是國內首座公辦民營的藝術村,同時也是第一座有國外藝術家進駐的藝術村,為鐵道藝術網絡的營運機制創立基礎,也為鐵道藝術網絡的發展,建立了相當的知名度。

這幾次到台中,都不忘到此觀摩,台灣的藝術,從這些廢棄的建築中,漸漸地得到經濟效用,使藝術也成為民眾生活與休閒重要的一環。

同時,廢棄的建築,也增加再生的價值。
2009-12-13 21:10:52
泊-談廢墟之美
「廢墟」往往存在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文化生命力。特別是對於那些不喜歡現實世界的藝術作品充斥著過多“美好豐腴的想像”的人而言。例如,有些藝術家或文學家,喜歡閱讀或創作有關毀滅、無常...這類題材。這種人的審美觀,大多是屬於比較能夠欣賞廢墟的人。

「廢墟」之所以具有“文化生命力”,或說“美感”,我認為是因為廢墟展現了任何現存事物平常不為人們所察覺的另一層本質。

一個活生生的人,可以哭可以笑、可以美可以醜,因而我們感覺他是“活生生的”;然而,人終將有一天會死去,或者至少會離開某個空間、某個群體,使其他人再也看不到他。這種「死或離開」就是一種「毀滅」。

當一個人活生生地出現在你面前之時,你往往有種錯覺以為他會一直存在於你的生活場域中、生命場域中,但哪一天他忽然消失了,你會感到驚訝、甚至震驚,而若你對他有感情,則難免悲傷。

當這個活生生的人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時,即使他就出現在你眼前,然而,在你看著他的時候,他帶給你的意義,其實並非僅僅是「存在」於你的視線當中、在你的生活當中,而是必然也包含了「消失」於你的視線當中、消失於你的生活當中。

這就是說,「存在」的背後,必然也包含了「不存在」的必然性;因此「不存在乃存在於存在中」。

出生的背後,已包含了死亡的必然性;因此,死亡存在於出生裡。

建築物建成的時刻,已經包含了毀壞成為廢墟的“必然性”。因此,「建成時已是廢墟」。

廢墟為何是美的?因為它是毀壞的。

但它的毀壞為何是美的?因為它曾經有過未被毀壞的昂然挺立樣貌,曾經占據著人們對他活生生存在的欽羨眼光!

正因為它曾經如此“活生生”而產生美好,所以如今死氣沉沉的它,也依然如此美好!
2009-12-16 20:51:33
映彤--廢墟之美
在西班牙時,也曾欣賞過一座廢墟古城;從斷垣殘壁中,去想像它昔日的繁華,有種物換星移,人事全非的蕭索感;

我對經過時光所浸染的器物,都有一份難以言喻的美各眷戀,不管它是殘破,或己沒有了利用的價值,它的存在因時光古老的色澤而美,因為有故事的滄桑而美。

廢墟即使不再被再生利用,也值得供人發思古悠情,
我喜歡經過時光的東西,喜歡那份看過世間哀樂,悲歡離合的色澤,走在古老的建築,和廢墟中,總像聽它在向世間說著舊事一般,而舊事已過,美卻在永恆裡發著光....
2009-12-16 21:41:56
北辰
廢墟是時代之劍的遺跡,缺陷自然也是一種美感。

觀看廢墟讓人走入時光列車,不禁發思古之幽情。
2009-12-16 21:54:05
映彤--由廢墟聯想起....
談到廢墟,不禁使想到曾經形容一位好友有些〈頹廢〉的感覺,殊不知〈頹廢〉在世紀末,是一種藝術的風格;什麼是〈頹廢〉呢?
孟樊在《台灣世紀末觀察》中指出:
「強調本能,非理性,官能享受,神經衰弱,原慾,反道德,怪癖,唯美傾向,神祕主義,墮落,過分精雕細琢的雅緻....」;
從孟樊的定義而言,我似乎誤解了頹廢,但在藝術上,那種奢華妖美,不按牌理出牌的創作,的確是頹廢的呈現;竟然連唯美,神祕主義,也在頹廢之列!

廢墟之美,神祕感也是主要的條件,不過,既是廢,多少有死水的味道,像聞一多那首詩,堪稱〈頹廢〉之美吧!
2009-12-16 22:41: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