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0-09 06:41:40| 人氣2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稻米之乡客文化,粉粿粄“吃鹹食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稻米之鄉客文化,粉粿粄“吃鹹食甜”

@秦   島

 

 

 

  江西老表叫起來多麼親切!江西可能是中國最早開始栽培野生稻的地區之一,早在萬年前就已經在“吃米”這件事上遙遙領先,江西的米粉好吃更是天下聞名。贛州人在吃米的想像力上也是絕不輸人的。航運的繁華只是母親河的諸多饋贈之一,贛江及水系內千餘條河流滋養出的稻米才是更細膩豐富的溫柔。稻米之鄉,孕育出多少米粉粿粄,而且隨心“吃鹹食甜”?

  "粄"是一個古語詞,《玉篇》記載:"粄,米餅。"在現代漢語中,唯獨客家話裏保留了下來,成為客家方言的特色詞。對客家人而言,粄不僅是客家人特有的風味小吃的詞彙表達,也早已融入客家文化當中。

  粄,是一類傳統的特色小吃,在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台灣等省份的客家人居住地較常見。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深圳、江西贛州等客家地區叫“粄”。

  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説入伏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温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

  如今的客家摇篮贛州,仍是中國當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走在贛州城內,猶如置身《清明上河圖》。這裡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有全國唯一的宋代銘文磚城牆,有沿用了近900年歷史、由100條木舟用鐵索連環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橋,有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統——古福壽溝,有中國八境文化的發祥地八境台、南宋詞人辛棄疾留下千古絕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鬱孤台。

  粄,形聲。字從米,從反,反亦聲。闽粵贛客家地區有:發粄、餈粄、捆粄、紅桃粄、粄圓(挼圓粄)、紅粄、甜粄、蘿蔔粄(菜頭粄)、艾粄、苧葉粄、粄條、米篩目、酵粄、味酵粄、油麻粄、斂粄、大籠粄、碗粄(碗仔粄)等。

  最家常的吃法,當屬米粉。一碗鮮香熱辣的拌粉配一碗肉餅湯,算是贛州人的早餐標配。寬寬大大如同布匹的沙河粉、爽滑可愛的“贛州通心粉”則各有各的Q彈,煮、炒、拌,各有其美。

  最有贛州特色的客家粉,還要數大余的燙皮。這種美食的做法乍一看有點像廣東的窩仔腸粉:把磨好的米漿在簸箕裡攤薄搖勻,撒上蔥花等佐料,燙熟一揭就是一張齊整的米皮。每個大餘人的清晨,都是從在肉湯裡“淹死”一大碟子燙皮開始的。燙皮也可以裹餡兒吃,還可以切成絲煮來吃,曬乾了吃法就更多,用砂炒、用油炸,讓米粉在熱量的激發下蓬開,唇齒之間嘎吱嘎吱的都是酥香脆的快樂。

  走入街巷中,則是各色粿粿粄粄的小吃世界。所謂“粿”與“粄”都是客家味很濃的主食,多由稻米製成,因為這裡的米多,烹飪米的方法也多,再搭配上不同的食材,真是可以千變萬化。

  黃元米粿,大概是這裡最出名的小吃之一,黏糯卻又有種滑溜的爽口。據說,在明朝還曾是當地的貢品。金燦燦的黃元米粿需用大禾米加工而成,大禾米獨特的粘糯性使它成為做黃元米粿的不二材料。而其通體金黃的奧秘,則在於天然的染色劑——槐花。將它與堿水混在一起製成黃堿,為煮熟好的米粿著色,再經過數次蒸制,又類似打年糕一般的敲打、搓揉。等到年節下,或炒或蘸,幾乎有百搭的吃法,構成了贛州人最熟悉的年味兒。

  與黃元米粿不同,艾米粿則是清明前後的明星。每年的陽春三月,客家人家家戶戶,都做艾葉米粿,用來敬謝觀音菩薩和招待客人。

  做艾米粿是贛州春天的味道,須用糯米磨漿,以細白布袋子吊起,濾去水分。正當季的艾葉,洗淨稍煮,揉搓去苦味後,按一比一的比例,配上用臼碾得的糯米粉,仔細揉搓,待到兩廂融合,上籠蒸熟。又可做成圓餅狀,內裡釀上鮮肉或臘肉、筍、大蒜等配料,做成艾米包包,或蒸或炸,不一而足。也有那愛吃甜的,將白糖、豬油、芝麻粉做成餡料,都是各人喜好——放心好了,贛州人有足夠的寬容,絕不會因為“吃鹹食甜”而打起來。

   2023.10.09

台長: 秦島
人氣(2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