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4-06 21:35:56| 人氣2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仔呼喚:拯救舢舨文化(三之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香港仔呼喚:拯救舢舨文化(三之1)

@秦  島

 

 

 

  近來本港關於活化香港仔魚市場、打造新旅遊景點的討論,展開得有聲有色,讓寂寞了三年的小海灣突然又有了人氣和生機。我最感興趣的是拯救舢舨文化, 保留港島南區旅遊特色,就不知道好夢會否成真。

  舢舨旅遊仍然是香港仔的特有項目,然而興旺情況已遠遠不及當年的全盛期。舢舨船是香港仔避風塘的主要水上交通工具,與漁民文化息息相關,昔日南區是外國遊客觀光熱點時,兩岸有近半百艘,今時只餘不足十艘。

  遊船體驗以鴨脷洲洪聖古廟為起點和終點。建於1773年的鴨脷洲古廟,屹立於鴨脷洲沿海,主要供奉南海之神洪聖,庇佑漁民。這座歷史悠久的法定古蹟,是香港僅存少數面向大海的洪聖廟,仍然保留原貌和風水佈局。在廟裡,可以看到一座由落成之初便已使用的古鐘,及清代石灣陶塑裝飾。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誕,廟內香火鼎盛,大批信眾會準備各類祭品前來參拜,酬謝神恩,熱鬧萬分。鄰近鴨脷洲市政大廈,內裡的熟食中心提供應有盡有的地道美食,滿足客人的味蕾。

  舢舨或稱三舨,是一種源自中國南方傳統水上運輸交通工具,為平底的木船,又流傳至其他華人聚居地及琉球。舢舨是不適合遠洋航行,因為它經不起大風大浪。所以廣東俗語所說:「舢舨不可冒充炮艇」。早年的小舢舨長約六呎,用搖櫓行駛,近年改用玻璃纖維造艇身和馬達。

  三板原意是只由三塊木板組成的簡單船隻。舢舨常見於東亞平民化的漁民地區,例如台灣、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漁村。後來流傳至琉球,在當地變成琉球式舢舨,又稱鱶舟。

  日前,一位年逾70歲的舢舨戶向媒體感慨,他很喜歡開舢舨,除了因為這是漁民一部分的根,也因為曾見證滿是遊客的南區。舢舨一旦全數沒落,便等於這一傳統永久失去,因此期望政府扶助保育。有議員及地區人士認為,舢舨是香港南區重要的旅遊資源,倡議發展原區旅遊設施,拯救舢舨文化。

  香港仔避風塘昔日泊滿住家艇,舢舨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穿梭來往鴨脷洲與香港仔,接戴乘客觀光遊覽、上遊艇、接駁其他船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一睹漁港內的漁民生活而登上舢舨的遊客絡繹不絕,客人太多,一天要走幾十轉,每一程都坐滿客,一天就有幾百名外國旅客。艇家很多時都忙得沒時間吃飯。時移勢易,避風塘的住家艇戶早已上樓,地標的珍寶海鮮舫也不存在了,去年六月中被迫駛離,豈料幾天後葬身南海,令港人唏噓不已。舢舨天可憐,似乎開始走入歷史記憶。

  一幀幀老照片中,一排排停泊在香港仔漁港的漁船,一幕幕「水上人家」的生活面貌,留下了這個海濱城巿的經典印記。香港仔漁港位處香港島南岸及鴨脷洲島嶼之間,直到20世紀中期,依然有數以千計的漁民家庭居於海上的「住家艇」。時至今日,仍可以在這裡找到香港昔日漁村歲月的痕跡。

  想近距離認識香港仔一帶由小漁村發展為繁華都會的今昔故事,可以參加遊船體驗,搭乘設有導覽服務的舢舨暢遊一小時,或兼享午餐,,全程個半小時,在船上欣賞香港仔的沿岸地標,飽覽壯闊的海景,體驗獨有的漁鄉風情。

  舢舨遊最後一站來到香港仔住家艇,停泊在避風塘的傳統住家艇,現已改裝成小型文物博物館。艇上保留了水上人生活的環境佈置,展出舊時物品、影片與相片,呈現香港漁民的生活點滴,讓旅客感受海上生活與文化。如購買了午餐票,可以留在住家艇品嚐新鮮烹製的傳統魚湯艇仔粉,材料豐富,包括魚蛋、鴨腎、燒肉、蔬菜等,風味十足。

  有區議員認為,舢舨船的保育在南區旅遊發展中,是重要一環,以往未有通往鴨脷洲的橋,舢舨就是南區兩岸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這裏獨有的特色。政府需要考慮南區的旅遊價值和潛力,研究發展旅遊業。

      2023.04.06

台長: 秦島
人氣(26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