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3-27 06:07:50| 人氣5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漁港風情香港仔 活化魚市場添魅力(三之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漁港風情香港仔  活化魚市場添魅力(三之2)

@秦  島

 

 

          不少遊客誤以為,香港仔就在現今灣仔中環早期的小地方,實際上相差太遠,剛好處香港島一南一北。它原本稱為「石排灣」,現多指香港仔半山的石排灣邨。水上人漁民,是香港最早的居民。源自遠古百越族,自遠古時代就在廣東一帶聚居,香港島的香港仔、赤柱和九龍的油麻地等地以往聚居不少水上人。

          昔日香港仔是香港地區的一個主要轉口港。古時香港地區內生產的石磚,大多先運到香港仔的海灣分行排列,以便運到廣州,因此該海灣得名為「石排灣」。明朝時期石排灣也兼營香樹製品的轉運,從沙田及沙螺灣等地生產的製品會經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灣,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香港仔的轉口事業隨著清朝初期的遷界而式微。

          1816年,英國外交官阿美士德代表英國率使團訪華,然而清廷與英國雙方因為在禮節上出現分歧,結果使團未能謁見嘉慶帝,但曾停留香港,返回英國後使團一史家稱:「從船舶進出的便利和陸地環繞的地形看,這個港口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良港。」

          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一批英軍登陸香港仔,相傳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水上人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其為一位水上人漁民,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

          有說英軍初抵港島時,由陳群帶領在赤柱一帶登陸,經香港村,薄扶林等地到港島北部一帶。經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水上人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

          「香港」一詞當時僅指香港仔和石排灣一帶,後推廣至全島。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來的其中一說。此地則被稱為香港仔。後來香港政府將此地命名為鴨巴甸,其英語「Aberdeen」成為香港仔的英文名稱,以紀念當時英國的外交大臣鴨巴甸勳爵。而於香港日佔時期,香港仔曾被改名為元香港,代表「元來(原來)的香港」的意思。

          另一方面,早於香港開埠之前,已經有艇戶漁民在香港仔居住。開埠後除漁業外,香港仔一帶也開始發展工業。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後來於1860年代發展成香港仔旱塢,其後成為香港四大船塢之一。20世紀初香港仔東部設立了大成紙廠,1920年代因香港仔水塘的擴建,導致不能再使用該水源,業務需要結束,原址後來發展為香港仔兒童工藝院(今香港仔工業學校)。初期居民大多居住在香港仔黃埔船塢東面的香島道(今香港仔大道)及香港仔大街(今香港仔舊大街)一帶,艇戶則多聚居於香港仔避風塘內以及黃竹坑西面的十五間和涌尾海傍。

          隨著時代發展,香港仔很多艇戶於1950年代起已搬到陸上居住,而香港仔旱廠原址已於1970年代被填海,成為大型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

          如果說香港仔的前世今生,不可能不說珍寶王國,它是一組位於香港島南區黃竹坑深灣已結業的水上餐廳,由並排停泊的兩艘著名海上畫舫珍寶海鮮舫及太白海鮮舫組成,昔日還包括海角皇宮,是香港南區過去的著名地標,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稱。

          其歷史可追溯到香港1920年代,原為香港水上人開設的酒樓,只接預約酒席,後來漸對外開放,當時的「歌堂躉」就是今日「海鮮舫」前身珍寶王國中以太白海鮮舫歷史最悠久,建於1950年,最初設於當時尚未填海、現今為香港仔海傍道及香港仔海濱公園近湖南街的位置。1950年代全盛時期,一度有十多艘海鮮舫停泊在香港仔避風塘,當中以太白海鮮舫規模最大

          珍寶王國曾由上市公司新濠國際旗下的香港仔飲食集團管理,因為2019冠狀病毒疫情,停泊在深灣的兩艘海鮮舫自2020年3月起停業,其中體積較大的珍寶海鮮舫於2022年6月中啟航離港,至6月19日全面入水沉沒於南海。   

          太白海鮮舫目前仍停泊在港,並在2023年2月宣佈修復計劃,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復業。

          2023.03.27 

台長: 秦島
人氣(5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