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2-02 11:00:24| 人氣4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閩粥亦如“大觀園”裡群芳鬥妍(閩粥後記 三之3)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閩粥亦如“大觀園”裡群芳鬥妍

@秦    島

 

 

 

      明朝萬曆年間的《福州府志》說:“農曆正月廿九煮菜粥”。能將名字列入古代典籍的粥,一定不會太“菜”。叫“菜粥”卻是肉粥,平平無奇的 “菜粥”,碗中深藏功與名。有食家分享,“初代”菜粥,用粳米、蔬菜和菇丁蝦米打底,綠白相間,爽口鹹鮮。後來為了增加黏稠度改換糯米,成了“web2.0”時代的菜粥,用料更加豐富,在原有基礎加入芹碎、蒜末、蔥油、海蠣、肉絲等。

      到了明末清初,大批福建、廣東人遠赴南洋謀生,金門人就匯入到“過番”的洪流裡。他們在東南亞打拼紮根,彼此家鄉食俗也相互融合,一碗“廣東粥”,濃縮著閩粵兩省人的異鄉奮鬥史。

      金門的行政區劃上仍屬泉州市,當地“廣東粥”不產自廣東。在四面環海的泉州金門縣,沿街餐廳都掛著“廣東粥”招牌,讓遊客滿頭問號。看似一碗“濃羹”,但見湯如玉髓,菜若翡翠,豬肝細膩嫩滑,魚丸膠脆彈牙。咕嚕下肚那一刻,感覺胃也化成了島上的古厝,迎接南洋的海風。喝口金門“廣東粥”,米化了,心也化了。這種“廣東粥”最大的特點,就是煮得看不見米為止,把支鏈澱粉的精華全都打散到湯裡,是下南洋的先民,將帶回來的粵菜當地化的“分子料理”。

        閩西的“河祇粥”,最早出自歐陽修“好基友”宋祁的《雞蹠集》,“河祇”是河神的意思。宋祁在書中說,此粥源於武夷山神吃了河神的供品小魚幹,掀起“廚房爭奪戰”,在武夷山神的主場,“河祇粥”就是“山粥”。巧合的是,宋祁的後輩,南宋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浙江天臺山也有類似的魚幹做粥風俗。

      一碗粥,濃縮著福地鄉愁。漳州薑絲魚片粥,給你“將將好”的溫柔。原來,西晉永嘉之亂後,“衣冠南渡”的客家先民,在閩西的武夷山脈“逐山而居”,篳路藍縷的開荒過程中,江浙食俗也融入當地,所以才有了上面的巧合。

      福建的粥,藏著山海情緣,濃縮物華天寶。既能清新脫俗,也可人間煙火,如同閩地豐富多元的文化一樣,閩粥也如“大觀園”裡群芳鬥妍。

      在福州,有“一口龍眼一勺粥”的龍眼白粥,與杏同煮的“真君粥”,以及清涼溫補的“鴨粥”。

      漳州砂鍋粥與廣東砂鍋粥並稱於世;廈門的“澳頭蠔幹粥”也有不輸於“佛跳牆”的食材奢華度。而閩西明溪縣的“溫莊貢米粥”曾得到乾隆的嘉賞,閩南地區的“番薯粥”和“肉末粥”是來自民間的至味。

      在泉州,有被南宋詩人胡仲弓稱讚“絕勝雲子雪翻匙”的豆粥。據宋《遵生八箋》載:豇豆、刀豆、扁豆、芸豆、赤小豆、豌豆、綠豆、紅白飯豆皆可煮粥,尤以紅白飯豆、赤小豆、綠豆煮粥味道最香最美。沒有提到花生。因為宋朝還沒有花生,花生和地瓜一樣,都是明朝傳入中國,所以,當時的豆粥不是花生粥,閩南人把花生稱作土豆。但豆粥在宋朝真的很火,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記錄的“豆粥”來源於大文豪蘇軾的《豆粥》詩:江頭千頃雪色蘆,茅簷出沒晨煙孤。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家去。蘇軾不但是大文豪,還是枚大吃貨,他不但喜歡吃豆粥,還喜歡豆飯。

      泉州還有被蘇軾誇耀為“香似龍涎仍釅白”的芋頭鹹粥,芋頭綿密的香味,加上絞肉和香菇絲及蝦米的鮮美,一點紅蔥頭增香,最後撒一小搓的芹菜末,一碗粥有著古早的記憶和微幸福。

        2022.12.02

台長: 秦島
人氣(45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