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9-29 15:25:01| 人氣1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吃得野了 炒地瓜葉登大雅之堂(番薯葉後記 三之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吃得野了  炒地瓜葉登大雅之堂

@秦    

    炒了一碟地瓜葉,拍圖分享給朋友,代替「早安」。福州的瑪雅同學問是木耳菜?我說是地瓜葉。要看品种,味道大不同!香港的林勁學長回我:「炒菠菜?這麽早用午餐啦。」得知是地瓜葉,又說,地瓜葉好!炒地瓜葉,用大蒜頭,最好再加點薑絲更香。上周日有富友約家宴,他說:晚上,我女兒女婿要回家吃飯,我得做厨子。他商場上長袖善舞,原來在家也深諳美食。我們都不是吃貨,說美食卻帶勁。

    其實是日我晚起,見有一把地瓜葉,早餐便煮了一鍋粥,就不配榨菜豆腐乳了。娘去世前十幾天,我從香港回到老家,正月十二那天中午要回港,早上我起個大早,給八十有七的娘做早餐,廚房有把娘種的地瓜葉,就用豬肉蒜炒吧,這是娘的做法,我從小吃到大。如今回鄉,三層樓空空,堂親村人會送地瓜葉等青葉給我,他們知道我這個老孤兒會很想娘。

    蒜炒地瓜葉十分簡單,起鍋挖入豬油脂下點香油,加入薑、蒜頭炒至微微金黃。要炒出清脆的地瓜葉,鍋子一定要夠熱。放入地瓜葉,加入少許水、米酒,上蓋,大火燜煮30秒~1分鐘至熟。開蓋,放入鹽、白胡椒粉,迅速拌炒均勻,即可盛盤享用。

      地瓜是1593年福州長樂人冒死由菲律賓傳入中國,也有其他更早的說法。清代陳世元撰科學史料彙編《金薯傳習錄》記述:明朝萬曆二十一年即15935月下旬,福建長樂縣華僑陳振龍冒著生命危險將紅薯從呂宋帶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時值福建饑荒,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多部史料皆載「番薯,明萬曆中閩人得之外國」,如周亮工《閩小記》、黃叔璥《台海使槎錄》之〈赤嵌筆談〉、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卷十七。

      1596年李時珍在正式刊行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我老家閩南平和是1518年立縣,當時肯定還沒有地瓜。實際上南方人多叫番薯,北方稱地瓜等等。番薯在台灣全年可生長,但以每年3月至11月之間因氣候得宜而生長迅速,惟冬季遇上低溫寒流時,番薯藤及番薯葉可能凍傷枯萎,需改至東北季風的背風面種植。這情況和我家鄉漳州差不多。台灣漢族同胞三成八祖籍漳州,四成四來自泉州。據說現今全台至少有三四百萬平和籍鄉親。

      在台北的高雄詩友雅說,她喜歡吃溫拌地瓜葉。備一鍋水,加入1小匙油、鹽巴,將地瓜葉汆燙10秒,迅速撈起備用。汆燙時加入油,色澤會更漂亮,記得8分熟就要快速撈起,因為地瓜葉會「後熟」,煮太久會軟爛。如果想做成涼拌地瓜葉,一定要燙好後放入冰塊冷卻,保持口感。準備醬汁,備一個容器,將蒜頭、薑、油蔥醬、香油、烏醋、白胡椒、少許鹽攪拌均勻。地瓜葉不要吃太鹹,會掩蓋住本身的甜味。將醬汁和汆燙好的地瓜葉拌勻,用枸杞點綴擺盤即可。地瓜葉燙好後一定要盡快和醬汁拌勻,才會入味。

      番薯葉或稱地瓜葉、甘藷葉,是旋花科番薯屬植物番薯的葉,可作為蔬菜食用。早年種植番薯的農民為求物盡其用,割下番薯葉後多半將它煮熟。亦有農民只摘取嫩葉部分炒熟吃,或加入蒜末,再加一些食鹽食用。番薯葉營養豐富,蛋白質、胡蘿蔔素、鈣、磷、鐵、維生素C等含量均比菠菜、韭菜等常見蔬菜來得高,有助抗氧化,因而也成為現代人心目中的健康蔬菜。

           2022.09.29

台長: 秦島
人氣(12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