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殖民」這名詞一點都不新,在台灣發展至少已超過40年了。
遙想當年,日本政府軍方先屠殺了一堆華人,其中包含許多姦殺,後被炸了兩顆原子彈,自己國內也死了一堆人,始投降,把台灣拱手奉還「中華民國」。
那時起,台灣確實取得政治上主權獨立,但經濟與文化上,卻開始淪為美國的禁臠--也就是小跟班。加上戰後領台的國民政府亂搞,貪污加上白色恐怖,唉!
而後最明顯的就是許多美商跨國高污染工業開始進入台灣,及台資工廠的生產線開始大量供貨給美國,農人們則開始大量使用美國農藥,美式文化大舉入侵,台灣人的身體構造及貧富差距開始轉型,少數家族因此致富,最代表性的就是王家──做塑膠/做IC/做手機……
少數家族不斷污染著島上的天空、大地及所有動植物的命,至今仍然。
島嶼上的其它人則是:過勞的過勞,中毒的中毒,同流合污的同流合污,放棄的放棄,病的病,死的死,拖磨的拖磨。唉!
經濟奇蹟是一種切入觀點,並沒有錯,但只是一種觀點;若從另一角度切入,台灣人的悲哀,也正是從經濟奇蹟同步開始。我們的心因錢黑了。
試問今日台灣,還有多少地方擁有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
我們的平均年收入衝高了,就Gross Domestic Product來說可謂已開發國家,但我們可活得更快樂?我指的是「普遍的我們」,而非M型社會中右半邊富有人們他們的快樂。
環顧目前台灣,島上每家24小時便利商店,看來去看去常是日式卡通玩偶,什麼櫻桃小丸子凱蒂貓,或美式文化例如蜘蛛人鋼鐵人,滿街則都是兒童美語補習班,豪華一點的電影院,客滿的幾乎都是說美語或說英語廣告打最兇的那幾部……偉大的新殖民!
可悲的新殖民!
近日,大家都在吵,星期三下午,要不要把國小學生們留在學校裡上英語課這件事,教育部,老師,家長,學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想其實難免有些聲音是被補教界收買的,畢竟--多留學校一點,補習班就會少賺一點;早點兒放學,補教界就能多撈一點錢。
但為什麼不是留下來上「國語課」?或上「河洛語課」(也就是俗稱的「台語」)?或上「客語課」?或上「認識昆蟲/植物」課?我們的校園裡不是都普設生態池嗎?可以讓小朋友交換校園上課呀……為什麼都是美語、英語?台灣是英國海外第五行政區嗎?還是美國第五十幾州?台灣竟到處都是蘋果被咬一口圖案及美國國旗?
瓶中「美」人啊,只重視英美語課的結局,就是只能教出一堆視野容易溢滿的居台美國人,而非擁有海洋開闊精神的道地台灣人--從瓶口看世界?我們寧當井底之蛙?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