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作者: Allan G. Johnson
譯者: 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08/03/01
書摘一:【男性中心真是無所不在。研究已經指出,可能很多女人都已知道:在聊天談話時,男人說得多,會打斷別人的話,喜歡主導談話話題。當女人在商業會議上提出想法,往往不會被重視, 直到有男同事提到類似的想法,大家才把功勞歸於他……在所有的教室中不分年級,男孩與男人是舞台的中心,受到鎂光燈的關注。】(《性別打結》p.30)
小評:雖然作者是美國籍的白種男人教授,但這段講的確是一個全球都普遍的現象,在台灣當然也是,在許多場合,的確男人總是占據意見中心,女人往往只能投以崇拜目光,或淪為鼓掌花瓶而已。打開電視,想想平常生活中的場景,幾乎都是如此。 不過我發現有個現象,就是在團體聚會,當某位男人具有較溫和陰柔特質,而某位女人具有較具侵略性陽剛特質時,情況會顛倒過來,這位男人會成為安靜的邊緣,而這位女人會成為眾人目光的中心焦點。
書摘二:【讓女人成為父權社會的一份子,比質疑父權社會來得容易……讓女人 執行法律,比質疑採用衝突對立解決紛爭以達到正義的模式來得容易;讓女人上戰場,比質疑接受戰爭、伴隨戰爭的父權陽剛權力形象,以及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英雄氣概來得容易,提拔幾個女人並為她們喝采,比直接衝撞厭惡女人的文化來得容易……任何人都可以用來把出頭的女人拉扯下來,讓她回到原來次一等的位置上。】(《性別打結》p.35)
小評:我很喜歡這段,因為提到父權社會為了讓父權能一直維持下去,以讓本來佔有父權社會好處的男人們,可以持續佔女人便宜,所以會刻意推出幾位女性人物坐上抬面,但數量永遠較少,而且往往帶有「好看的花瓶」性質,會故意忽略她的智慧及能力,而愛談論她的穿著打扮男友狀況等;然後當有幾位女人愈來愈強時,許多男人便坐立難安了,開始想把她拉下來,因為,她將有可能坐擁「本來只有」男人才能坐擁的權位、聲望、社會地位等,而男人們不甘願! 這樣的例子,在政治界、商業界、學術界、教育界各行各業裡,都存在著,令人感到心寒 ……
書摘三:【我們無法避免參與父權體制,因為我們已生活於其中了。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參與,如何跟父權為我們鋪設的阻力最小的路產生關聯,還有怎麼做才能夠不只是其中的問題,而也能成為解決之道。】 (《性別打結》p.37)
書摘四:【或許讓父權體制持續運行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倡導「父權體制根本不存在」這種想法……讓女人隱形,並讓女人所作所為不被看見,以此貶抑女人,正是維持男性特權的一大方式。例如,清掃房屋或是照顧小孩被視為「非工作」,或是女人的想法遭到忽略。】(《性別打結》p.248)
小評:以上這兩段太棒了!
原本覺得,自己和「『男性沙豬』『他們』(如某些男性政客或男演員歌手等」不一樣,讀完亞倫.強森這本書,我才領悟自己完全錯了,我也是共犯結構的一部份,享受著父權體制好處,不必努力什麼就安全舒適--只因為:我是男人。
例如,我上公廁幾乎不必排隊,不會被自以為是怪獸死命虯纏,甚至性騷擾或強暴,我不會為了哥哥弟弟犠牲升學,我不用擔心(未婚)懷孕,聰明才智會被看見,別人不會只在乎我的外表身材尤其胸部及臉蛋,我絕對不擔心無所不在的性威脅--只因為,我是男人。
因此即使有自覺,並且以實際行動努力清除身上父權結構殘留的不良影響,但我依然是父權結構的「既得利益者」,沒資格自命清高!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男人」怎麼努力都沒用,恰恰相反,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開始嘗試改變,例如可以在團體中男性言談物化女性,如說著關於性器官的黃腔意淫現場女性時,提出不同觀點以制止,而非只沉默微笑,因為只要不跟著起鬨,不要只敢生悶氣,有勇氣提出另類想法針鋒相對,便是嘗試一種改善之道。
又例如:面對陽剛暴力的恐嚇及攻擊,包括肢體或言語暴力,都能立刻勇敢挺身對抗,說「不!」;而面對溫柔體貼害羞的男性,能尊重及包容,而非取笑或霸凌。
以上,都是亞倫.強森在本書中所析論,崇尚暴力及物化女性的「父權結構」當然仍存在於台灣,我們包括男女都身處其中,無人可免───但我們仍可以開始做些什麼(尤其男人更有義務),讓兩性之間更平等及互相尊重,只要我們勇氣足夠。 :)
@ Golden Wolf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