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0-04 16:54:10| 人氣4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信仰的試煉──《達.芬奇密碼》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達芬奇密碼》

作者︰丹.布朗

出版社︰世紀文學

 

在舊同學的婚宴上。

 

我不理其他人在聚舊、東拉西扯,獨個兒坐著看書。

 

「那是什麼書?」坐在身旁的好友問道。

 

「就是你借給我的那本嘛!」我說。

 

沒錯,就是《達.芬奇密碼》。

 

「故事其實很簡單,結局實在無什麼大不了,而且背後也沒有什麼深意,但寫得不錯,會有追看的衝動。」他評論著說。

 

那就是所謂「閱讀快感」。

 

「嗯。其實都在『玩』基督教一些傳說與秘密,令故事變得撲朔迷離吧?」我頓了頓,續道︰「而且聽說很多橋段都是『參考』了另一本書──《聖血與聖杯》呢……」

 

當我倆個說得有點「興起」時,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的「八掛」話題已經說盡了,坐在對面的一位女同學居然遠距插嘴說︰「我也看過這本小說。」

 

然後她好像很自豪地微笑著。

 

現在回想這件事來,的確引證了劉細良所謂《達.芬奇》熱。

 

所謂「熱潮」的意思就是,縱使是路人甲乙丙,如果不做這件事的話,無論這件事是如何地好或者如何地壞,無論這件事對自己是否有關係,無論這件事是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就好像與這個世界脫節了。

 

相反,看了的人會有一份自我的認同感。

 

「我也看過這本小說。」──就是這份無知的自我認同。

 

連一個不太相熟的舊同學也會以看了這本書而自豪,難怪去有一天去到一間大型書店時會聽見店員會問貨倉內還有沒有《達.芬奇密碼》;難怪這本書能成為這個文化沙漠的十大的暢銷書。

 

《達.芬奇密碼》第一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能夠透過電影感的佈局手法,在同一時間穿梭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但他們彼此之間又互為因果,比如羅伯特逃走與法希的追趕,塞拉斯的兇殘與阿林加洛沙的陰謀。而在蘭登與蘇菲把祖父留給她的密碼一層一層地解開,在聖杯的真相若隱若現,讀者都參與在整個故事之中,然後當一切都真相大白之時,就知道給作者擺了一道,甚至會有覺得小題大造之感,所留下的就只有追看時回憶。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除了作為驚慄小說的閱讀快感外,它的確把一些小眾的議題︰宗教的傳說、歷史的懸案、科學化解密、建築的設計、藝術的隱喻都融入到故事之中,甚至有人覺得,這樣一個熱潮的成功正因為它作為上述那些嚴肅議題的入門鎖匙,把學術與大眾媒體來一次成功的CrossOver──簡言之,其實即是所謂「雅俗共賞」。

 

當然,那都是從文化普及,或者是從書是否暢銷、出版商與作者的利益的角度而言,但對信仰又如何?

 

究竟耶和華是不是從名字的本身就暗示了基督教本來面目──猶太教其實也一是有女神祟拜的成份?究竟耶穌意願彼得建立教會還是末大拉的瑪利亞?究竟所謂耶穌的神性是不是由古羅馬人一人一票選出來?在星期日做祟拜其實是不是異教徒的習俗?

 

不論這些是否對信仰基督宗教造成衝擊,單是耶穌有沒有與末大拉的瑪利亞結婚生子──這個已經肯定是個對信仰的考驗。

 

「如果耶穌沒有死在十字架上面的話,那麼就沒有救思了。」與一位虔誠教徒在談到這本書的爭議性話題時,他的第一個反應。

 

「要看你對耶穌的看法如何囉。」我輕輕地說。

 

「這些東西都是少看為妙。」他搖了搖頭。

 

面對這些挑戰,如果我們消極地催眠自己──那些一切都是偽證,都是魔鬼的迷惑,都是敵基督的信息──不但要敬而遠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者仇視討論這些話題的人、敵視研究的學者,一切都只合符所謂「基督徒」的stereotype的話,那正是耶穌所批評的自大心理。那只是掩飾自己的害怕、自己的恐懼的反應機制,結果可能如故事中的兇手塞拉斯以上帝之名幹出可怕的罪行來。

 

而是要當它為真、正視它,那信仰才能真的在你的心底中紮根成長。

 

「沒有受過考驗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蘇格拉底是這麼說過的。

台長: 逆流而上
人氣(44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書評 |
此分類下一篇:從《聖經隱蔽的歷史》看信仰危機之解答
此分類上一篇:聰明、智慧、《新君王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