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30 18:34:10

【專欄】書的新文化:東亞文化圈的思考

根據2003年的日本出版年鑑,日本雖然有四至五千家出版社,一萬八千家書店,新書籍的發行量也多達七萬多種,但許多出版人與圖書評論家,卻也察覺特別是純文學、古典與人文書的銷售量正在急遽下降。針對這種現象,向來...

2004-07-19 02:48:37

【專欄】刺蝟與狐狸:兩種學問型態與氣質

以撒.柏林在他那本著名的《刺蝟與狐狸》小書前言中,曾以「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卻知道一件大事」來區別所謂的「作家」(writer)與「思想家」(thinker)。最近在美退休的兩位華裔學者林毓生與李歐梵,兩人在學問...

2004-07-15 11:33:42

【專欄】對中文系應設朱子學的回應

一門學問有了推動者,便很容易開展起來。像在前一兩年,朱熹或許只是深錮在大學高塔裡的一個古人,眾人不只是印象模糊,不悉其人者何其多,不足為奇。如今朱熹研究學會與大專學院及研究機構聯辦講座會,使朱熹的思想...

2004-07-05 18:40:41

【專欄】新聞記者的價值自覺與主體形象

「新聞的市場價值比新聞道德更重要?」那是一場辯論賽的題目。身為一名前記者,看到這樣的題目時,難免會在心裡暗自尋找答案。首先,會先自我詢問的大概是: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大的滿足感是什么?答案方向或許有...

2004-07-05 06:01:57

新聞記者的價值自覺與主體形象

「新聞的市場價值比新聞道德更重要?」那是一場辯論賽的題目。身為一名前記者,看到這樣的題目時,難免會在心裡暗自尋找答案。首先,會自我詢問的大概是: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大的滿足感是什么?答案方向或許有三...

2004-07-05 05:56:29

新聞記者的價值自覺與主體形象

「新聞的市場價值比新聞道德更重要?」那是一場辯論賽的題目。身為一名前記者,看到這樣的題目時,難免會在心裡暗自尋找答案。首先,會自我詢問的大概是: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大的滿足感是什么?答案方向或許有三...

2004-06-29 02:09:44

【專欄】對華文大學校長的「異想」

何啟良先生在上星期五,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國家疆界與文化圖像學術會議」的「南洋大學工作坊」中,發表了為題〈南洋大學史上的林語堂〉論文,隔天《聯合早報》即以「替林語堂平反?」為標題。說是「平反」...

2004-06-21 00:18:09

【專欄】走入大馬民間社會的「圓切線」

早在去年七月,《民間評論》曾和新加坡學社「圓切線」進行第一次的交流。圓切線的學員有來自六、七字輩的,但更多是來自八字輩的年輕社員,當中有大學講師、報社記者、編輯,以及在外國留學的學生等。所以這份刊物自...

2004-06-14 23:44:33

【專欄】白小運動:社會力量串聯的「行動場域」

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的《以火攻火》,雖是為建立一個反全球化的「國際主義運動」而寫,但最為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到如何在超越彼此競爭上,團結與整合各種不同的社會力量(不是兼併或壟斷),以及如何以專業知...

2004-06-11 21:10:58

【隨想】重返巴黎現場

望著麗園拍下的巴黎聖母院,讓我有股衝動,想再把雨果小說找來讀一讀,重返小說情境。可是埋首在論文當中,讀小說似乎也得找一個鏗鏘的理由,更何況是長篇小說呢。近來與巴黎的文字書寫特有緣,先前終於把2000年就買...

2004-06-11 20:31:40

【隨想】雨果與文學巴黎

朋友到哥本哈根參加學術會議,隨道去瑞典、雅典、羅馬和巴黎幾個城市旅行。我突然看見了雨果的紀念雕像,還有小說中的巴黎聖母院,就厚臉皮的向朋友要幾張她的攝影作品。心裡想著的,是以前教世界文學時,曾跟學生談...

2004-06-10 16:59:30

【書序】怪獸吃不掉的文字信仰

在中文評論場域當中,楊照算是我蠻喜歡的一個評論人。我每次讀楊照的評論文字,常有一種心驚膽跳的悸動,行文脈絡間蘊藏的青春與感動,以及揮不去的歷史懷想,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停歇,反而有漸趨飛揚之感。這促...

2004-06-08 23:28:15

【隨想】終於過了博士資格考…

今天終於考過了資格考,替自己的論文作了約一個小時的講解,心情竟也一直亢奮到現在,之前連「緊張」都忽略了。可以讓同學們了解何謂「泰州學派」,以及晚明多元且混雜的思想,心情難免激昂。就像以前在新紀元學院上...

2004-06-07 00:46:57

【專欄】了解原住民的在地知識

田野的經驗往往是充滿浪漫、神秘與冒險等色彩,這是我們對民族誌調查最先浮現的印象。就像牛津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大英博物館人類博物館館長奈吉爾.巴利在《天真的人類學家》中記載,初到非洲的多瓦悠蘭,去進行關...

2004-06-06 18:45:43

【隨想】關於「家」的故事

在新加坡學習的日子是分裂式的,生活、讀書到社會,似乎找不到像在台灣讀書般,一個整體的感覺。也許是小島不同的氛圍使然。不過幸運的是,不住在學校宿舍,卻意外讓自己的「生活日子」多一些家人般的貼近與親切。雖...

第一頁      ‹上一頁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19 / 26 頁 , 共 383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