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7 00:46:57| 人氣1,5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專欄】了解原住民的在地知識


田野的經驗往往是充滿浪漫、神秘與冒險等色彩,這是我們對民族誌調查最先浮現的印象。就像牛津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大英博物館人類博物館館長奈吉爾.巴利在《天真的人類學家》中記載,初到非洲的多瓦悠蘭,去進行關於「多瓦悠人」割禮習俗的田野時,他原本也抱持浪漫天真的情懷,結果因為文化習俗的差異,頡頏的事不斷發生,讓他大為吃苦。不過十八個月多與瓦悠人共同生活後,從語言到風俗文化,因為摩擦出許多的文化震撼,經歷了從一種陌生隔閡到融入體會的過程,才逐漸理解與尊重民族的多元性。

作者初到多瓦悠蘭村時,就嘗積極學他們的語言,花工夫在釐清一些辭彙、同義詞,以及練習各種動詞變化,但在開始階段卻常有意思誤解的情景出現。比如作者要找一位老女人談天,必須先獲得她先生的同意。她先生問道:「你要和她談什么?」奈吉爾問答說:「我想談婚姻,也談談風俗習慣、通姦……」,結果那位先生露出不可置信的驚恐表情。原來在多瓦語裡,一個人不「做」什么,而是「說」什么,所以以上那句話聽在多瓦人耳裡,就會被解讀成「我要和你太太搞儀式、通姦」。

多瓦悠人的問候語也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兩人見面若一方問道:「你的天空清朗嗎?」,另一方則回答「是呀,那你的天空也清朗嗎?」若不如此回答,會被認為不尊重。另外,住在多瓦悠蘭村鄰近的富來尼人的女性,常在牛奶裡撒尿,據說可以防止牛奶凝固。聽來頗不可思議,卻是一種在地的風俗。這本書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作者在異文化的經驗震盪,但無形也推動讀者對自我與外在認識的反省。

真實觸摸破除歷史虛妄

去年底與一位關心原住民問題的台灣朋友,到東馬的原住民部落去,可說是經歷一個由他者的眼光,重新來理解馬來西亞這塊版圖的經驗,包括對東馬原住民的理解。這樣一種真實的觸摸,除破除自身一廂情願的虛妄想像外,也更能直接了解原住民的在地知識。我們有時會忽視,重構一個族群的形象,它所憑藉的往往是自身經驗與歷史知識,可是歷史知識畢竟在權力與人為有目的的干預之下,常充斥著扭曲與不誠實,因此對在地知識的把握,能讓一個族群的生命型態更貼近真實。

比如在黃孟綽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前往詩巫市區原住民耕作稻米的農作地,聽他講解原住民婦女的耕作經驗,如何自創出一套保護生態的農耕文化。從稻米種子的選取,土地資源的吸收,以及對收成時間的掌握等,在在展現了原住民婦女獨特的智慧。

又比如在加帛聽原住民青年,談論如何為求生存,在森裡林裡長期從事木材工作,工作薪資雖高,但生命充滿不確定性。原住民的男性,都有一種延續古老傳統的英雄感,認為自身是家庭的保護者,像以往伊班青少年必須獵得七個人頭才能娶妻,因為那象徵他已具有保護家人的能力。如今這項習俗已不存在。

在這裡最養眼的「在地知識」,是原住民的鬥雞活動。黑板上寫著的賭注,還有鬥雞的方式,都讓人大開眼界。負責收錢的土著朋友說一般下賭是五十塊,換句話說,下賭那隻雞贏了,就可取回雙倍的錢。有些參賽者為雞「添翼」,在雞爪上綁上半彎月的鋒刀,鼓動著適著生存的原理,往往最終是鮮血噴灑黃土。在我們看來那是殘忍的行為,但卻是他們相以聚會的一種文化習俗。通常這樣的比賽唯有在特定的節慶才舉行,特別是男性回來部落的日子。

所以說,不同族群間常因為陌生感與距離感的問題,不可避免染上幾份浪漫的色彩,或對另一個族群持偏見或歧視,是因為之前的預設與歷史經驗使然。如何重新審視我們對一個族群的歷史經驗也許是必要的。許多的觀念與偏見其實蘊藏在我們日常生活裡,一旦有所觸媒,即會引發誤解或衝突。族群政治結構的偏差,需要經由政治的方式去糾改,但觀念上的偏差,卻有賴於對異文化的生活經驗與對不同族群「在地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5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論/文論 |
此分類下一篇:【專欄】白小運動:社會力量串聯的「行動場域」
此分類上一篇:【專欄】道教儀式空間的聖俗轉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