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關上了你的門,必定會為你再開另一扇窗,生命的可貴就在於,它一定會自己找到出路。
電影《聽見天堂》描述一群視障的小朋友,雖然先天(或後天)帶著殘疾,卻不向命運低頭,也不認為自己的生命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股看似天真的信念,讓他們做到了連所謂「正常」小朋友都做不到的事,不但讓別人對他們刮目相看,甚至還改變了社會……
《聽見天堂》是根據義大利著名盲眼電影音效大師──米可曼卡西(Mirco Mencacci)的經歷改編而成,故事的主人翁米可在他十歲那年,因為好奇把玩家中獵槍,不慎跌倒誤扣扳機而走火,子彈毀了他的視力,從此他的世界不再繽紛多彩,眼前剩下的僅是模糊影像,與茫茫不可知的未來……而一九七○年代的義大利,對於視障學童有著不人道的法律限制,規定他們只能到特殊學校就讀,美其名是要訓練他們的謀生專長(當編織工人、接線生),實則方便管理,並與外面所謂的正常人隔離起來,不讓他們接觸任何外界資訊。
米可小小的心靈當然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巨變,他不懂為何被一場意外奪去視力之後,竟然還要被剝奪受教權,得進入跟監獄沒兩樣的特殊學校就讀,他認為自己根本就不是外界所說的「不正常」,於是他逃避、反抗一切學校所強迫灌輸的教育,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無意間發現了學校的錄音機,也幸而他有雙與生俱來巧手,讓他很快摸索出錄音機的功能,並因此愛上了用這個神奇小盒子捕捉各種聲音的變換,用它代替雙眼領略這個世界。
因為米可並不是天生就眼盲,在他失明之前,還有過一段看得見這個花花世界的歲月,或許也可以說是幸運吧!相較於那些天生就看不見的同學,米可對聲音多了一份對視障小孩而言,看似奢求與遙不可及的想像力,也因此他每每都能用錄音機創作出讓人驚艷的作品,如利用俯拾即是的日常生活用品,靠著拍打、碰撞來臨摹自然界的各種聲響,譜出一首極度逼真的「四季交響曲」;甚至還與他的明眼青梅竹馬法蘭絲,共同編導一齣生動的童話廣播劇,並吸引其他盲生參與演出。這些平常只能活在黑暗世界的小孩,在聲音的世界中,找到了發揮的舞台,此時眼盲已不再是缺陷,反倒讓他們更心無旁鶩地盡情發揮想像力揣摩角色,在這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擺脫樣版的學校限制,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演出自我,也找回以前從不敢妄想的東西──自信。
但米可這樣優異的表現,卻沒有獲得特殊學校的讚賞。同是盲人、卻不知變通的老古板校長,以米可不受教、特立獨行,還影響其他同學正常上課為由,沒收錄音機,勒令他即刻退學。幸而在那保守又封建的學校裡,還存在有理想的教職人員,米可的老師認為這群孩子的夢想與天份,不應該被荒謬的教育政策埋沒,於是在學校裡主導了一場革命,不但違抗校長的命令,還讓這群孩子排練已久的大戲,完整地呈現在校慶的演出中,獲得前來觀賞的學生家長一致喝采,也由於當時正值義大利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際,這次事件也引來社運團體關注,並施壓政府當局不可罔顧盲童的受教權,不久後,盲童只能就讀特殊學校的惡法即遭到廢除,而米可也因為對聲音的敏銳天賦,日後成為義大利國寶級的電影音效師。
片中有一幕讓我感觸很深,就是米可與法蘭絲帶著四、五個盲生,夜半時分偷溜出學校,只為了體驗此生從未有過的經歷──「看」電影。或許聽來很不可思議,盲人要怎麼看電影?但這群小孩透過電影聲音的輔助,加上米可、法蘭絲在一旁解說,也能融入劇情笑到樂不可支,沒有畫面,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就像電影裡面米可老師說的,「人有五官,你不過是眼睛瞎了,為什麼要放棄其他的感官呢?」這個世界的任何事都不是只有一種可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或許有不同的樂趣與體會。
過時的教育體系限制孩子們只能按照既有的模式思考、只能走師長與父母安排的路,不知扼殺了多少的天才與創意,試想如果米可沒有那位老師的幫助,那麼被退學回家、天份被抹殺、沒有任何專長的他,日後可能成為一位卓越的音效師嗎?這部片所要表達的意涵不言可喻,值得所有教育體系的工作者深思。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在天堂的天使們想投胎人間,但是上帝要他們每人帶一個缺陷才能出生,大家都搖頭不肯,一些比較勇敢的天使便和上帝說,他們願意承擔這些缺陷,讓其他天使能快樂健康地下凡,於是這些勇敢的天使便帶著缺陷來到了人間,但是上帝沒有遺忘他們,祂替他們選擇帶著最大耐心和關懷的天使在他們身邊守護,這些保護他們的天使叫──父母。
一個帶著缺陷出生的孩子,難過、不便的不只有他自己,還包括最不捨心肝寶貝受苦的父母,撫養一個正常小孩長大成人,就已經得耗費許多的精力與歲月,更何況還要照顧身心狀況都難以掌控的殘缺天使,那其中的辛酸與煎熬,沒有經歷過,絕對無法體會。我們也常看見有身心障礙小孩的父母,愛他的孩子不曾因他的殘缺而減少一分,不離不棄直到無力再繼續照顧為止的動人故事,在這裡真的要向這些偉大的父母親們致上最高的敬意,因為這看在旁人眼裡似乎理所當然的親子天性,當這種遭遇降臨在自己身上時,又有幾人能如此泰然且無悔地面對?
美國知名視障與聽障作家海倫.凱勒曾言:「殘障固然不便,但絕非不幸」是啊,這句話真是一語道破社會的偏見,我們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殘障人士必定屬於弱勢族群(雖然大部分的情況的確如此),就對他們刻意地同情與憐憫,卻忘了在同情之外,也需要多一份尊重(看看有多少父母不許自己的小孩接近殘障人士,等於他們視為異類,造成這種偏見一代一代根深蒂固),而不是在表面上的施捨之後,就避之唯恐不及。回頭看看前述的小故事,就算這些身心有缺陷的朋友不是替我們承受苦難的天使,也至少讓我們發現身心健全、無病無痛是多麼珍貴的一件事,況且他們只是某個器官或身體的機能不如我們,除此之外,他們跟我們其實沒有兩樣,我們怎麼有資格視他們為「不正常」?
每個人都有勇於追尋夢想的平等權利,不應該被身體的缺陷給限制住了,因為身心障礙並不見得就是追夢的絆腳石,《聽見天堂》最動人的啟示就是,只要了解本身的優劣勢,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上盡情揮灑,努力做到最好,人人都能在自己最有信心的領域發光發熱。
圖片取自:
http://www.ffe.com.tw/eyes/sky.htm
《聽見天堂》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fil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