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複雜情感,讓一對有緣無份的癡情男女,從小學傳紙條開始,到即使相隔地球兩端,仍能不間斷地魚雁往返四十餘載?《收信快樂》裡的李政國與陳淑芬,在舞台上公開一段又一段屬於他們的青春故事,而台下的我們,除了滿足窺看別人信件的快感,隨著劇中的每一封信被轉化成聲音與表情,那些存在於每個人心底的「李政國」或「陳淑芬」,也不由自主地被召喚出來……
像是一部寫實紀錄片,那120分鐘,我雖然參與了兩個虛構人物的生命,卻又因為是透過書信理解,他們的身影就像是身邊認識的某某人,甚至是自己,便又覺得有幾分真實,不那麼虛幻了。書信內容從兩小無猜的童言童語、青春期為賦新辭強說愁的矯情,到成年後即使各自擁有家庭,熾熱的情感仍躍然紙上,卻成了殘忍的偷情證據。每段時期的戀人絮語,除了記錄兩人在曖昧情愫中的喜怒哀樂,時代風景也附帶地被封存下來,觀眾彷彿被帶進時光隧道,咀嚼著這些文字,似乎也嗅到了共同記憶中的人生況味。
暌違5年,萬芳再度挑戰「陳淑芬」這個古怪女孩的角色,雖沒看過她演出的第一個版本,但經過這幾年的劇場訓練,看得出來萬芳已經具備一個成熟演員的條件;男主角「李政國」則由編劇、導演單承矩親自演出,縱使演技稍嫌生硬,卻也不失真性情(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寫信的他)。
舞台設計也讓人耳目一新,原始版本的兩張板凳,改良成隨時可以化身旋轉翹翹板的長板凳,地板則成了黑板,讓愛塗鴉的陳淑芬隨時可以隨著心情自由揮灑。四面觀眾席包圍著舞台,演員的走位經過精心設計,在同一時間,讓不同方位的觀眾,可以看到兩個角色的不同面向,心中的感動卻是一樣。表演場地選在華山藝文園區的廢棄酒廠,渾然天成的荒涼、蕭瑟,恰與劇中滿是缺憾的氛圍,不謀而合(表演、氣氛一切都好,可惜多了蚊子來打擾)。
「我們不應該再通信了,這是個虛偽的過程。不斷的通信,讓我們兩個好像互相熟悉,其實我們並不熟,為什麼我們可以通信這麼久?原因很簡單,我們都很寂寞。」何以相隔地球兩端、兩顆孤單的心,無視身旁伴侶的存在,卻要靠著跋山涉水而來的薄薄信紙,感受對方的體溫、氣息,又假裝對彼此的生活關心、感同身受?是的,是寂寞作祟!坐在台下的觀眾又何嘗不是,自以為以旁觀者角度窺得劇中人物的秘密,卻又不禁入戲、落淚,才發現:原來,我們一樣寂寞……
這齣戲也很諷刺地提醒了我們,在這個每天電子信箱被商業廣告、轉寄郵件塞爆,家中信箱除了帳單、DM一無所有的時代,你,是不是忘了多久沒有動筆寫信給某人,也不知道多久沒有收到某人親手寫的隻字片語?
我開始回憶過往親手書寫的感覺(好在這個回憶並不是太遠,一個多禮拜前才手寫了張明信片,印象還算深刻)。首先,你必須經歷一段矛盾的心理過程,因為你選擇了「書寫」這種非常間接的溝通方式,而不是打電話或面對面交談這樣的直來直往,顯見你對於收信者有份非常內斂的情感,無法大膽外露;但正因為不須直接接觸,反而又可以毫無保留、甚至是肆無忌憚地,將當下最真實的感受,用最直接的語言,在第一時間寫下來與對方分享。
而且,絕對不會被打斷。
聽到劇中李政國認真地說出「寫信不會被打斷」這句台詞,我不禁莞爾,也大有同感,好一個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現實生活一樣不善言辭的我,思考反應又慢半拍,常讓與我對談者有不知如何接話的尷尬,或者乾脆轉移話題,不免讓我有些挫敗之感;幸而透過文字,我的想法似乎比較容易被理解,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可以好整以暇地找到精準的詞彙,把最清楚的自己,透過干擾性最低的媒介呈現在對方面前,不必如同對話那般分秒必爭,稍一不慎,蠢話就脫口而出,再難挽回。
雖然寫信現在看來既落伍又沒效率,但我想,恐怕還沒有任何一種溝通方式,比它更專情、更無怨無悔了。同一封信、同一時間,你只能寄給同一個人,一個你願意為他提筆的人。在這個什麼都可以「複製、貼上、轉寄」的時代,這種純手工幾乎變成一種高貴的情操了;而之所以選擇寄信,就表示你願意等待,並在這段等待中寄託希望,希望對方能給予同樣溫暖的回應;但殘酷的是,你必須承擔失敗的風險,因為可不是每家郵政公司都能使命必達,一旦石沉大海,心血盡失不說,而且全世界再沒有第二個人知道,你曾有一段那麼真心付出的瞬間。所以,一字一信,當思得來不易,若有機會收到別人親手寫的信,應以無比感恩的心情看待,並好好珍惜這個稀少到可以擺進博物館的朋友。
寫信是一段絕對孤獨的過程。下筆與其說是期待與他人情感交流,不如說是與自己的虛無對話,不能奢望收信人百分之百體會你的心意,只是兀自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傾洩而出,無人理解,卻自得其樂。等待回信,則是另一段漫長的煎熬,除了承擔前述無法寄達的風險,即使遠方的他(她)收到了,也必須經歷那段和你一樣的天人交戰,才能決定要不要回信,而寄信人的心就懸在種種不確定當中,你說,寫信是不是自討苦吃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習慣將別人親手寫給我的東西,不管是紙條、卡片、信件……讀完後便完整地將它們收藏起來,一張都沒丟過,可惜近年來收到的數目趨近於零(上個月好不容易有人肯寫東西寄給我,不過那張可憐的明信片,至今仍在某處流浪)。為什麼會這麼渴望得到或細心保留別人親手寫來的隻字片語?我想,還是因為寂寞吧!寂寞的人通常存在感都很低,而再沒有比收到只為你而寫的信,更能證明你存在於某個人的心中了。收藏書信,不僅是為了保存那段不再的青春,也當成是各時期自己真實存在的印記,最重要的,還是為了反覆溫習信件背後,執筆人那份細微卻無比美好的善意。
看來,寫信與收信,還真是非常好的寂寞療癒法。
圖片來源:外表坊時驗團網站。另外感謝瞇丫小姐手書相贈,為本版面增色不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