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go和Pedro是很普遍的葡裔男子名字,此外還有Jose、Manuel、Fernando等等。澳門昔日在葡國的管治下,有不少葡裔橫越大西洋,到了澳門半島,落了地生了根。從此,就有了“土生葡人”這個族群。我們都習慣簡化地稱他們為“土生”,即澳門出生的葡裔人。有些土生是純葡萄牙人,有些是中葡混血的,還有其他血統的人與葡萄牙的結合所生的。
這些人會說葡語,也說廣東話。若他們的祖輩早在澳門落地生根,他們的廣東話非常流利,不過,他們的口音,自有其特色,有些可能是從內地方言學過來的,畢竟澳門有很多來自不同地區的廣東人。廣東話與葡語口音合倂久了,生出土生音來。比如,錢,我們發“淺”音,是上揚的;但土生都發“前”音,是下降的。澳門的中國人一聽就能聽出來。
在澳門的人口比例中,土生所佔的比率從來都小,然而,在我的少年時代,卻覺得好像有很多土生,也許是因為大家都上學,在那麼小的澳門,哪能碰不上。土生朋友比較頑皮,西歐血統大抵比中國血統多點愛搗蛋的元素。中葡聯合聲明簽訂以後,土生漸漸減少,回歸以後,在街上碰到土生的機會,不會比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多。當然,還有葡裔在這兒工作生活上學,但會說一口土生廣東話,讓我這個老澳門聽來很有親切感的土生,如鳳毛麟角。
從前我對土生的印象,除了認為他們都或多或少有點自我優越感之外,別無偏見。他們的優越感,其實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多半是當官的,要不然,也在公職位置。若以少年玩伴的角度去看,他們跟我們沒兩樣。也許因為沒深交,認識的土生不知何時都離開了澳門,就沒多想回歸這個大題目對土生的影響。他們內心所受的衝擊有多大,要離開土生土長的澳門,回到那個他們不大熟識的祖國葡國,生活怎麼樣,工作怎麼樣,愛上了的中國女孩願意跟他們走嗎?若留在澳門,會被中國人歧視嗎?這一連串的問題,也是本地創作編劇廖子馨在電影《奧戈》想要探討的。那天看完首映,觸動我的,不單是廖子馨所講的希望引起人們對澳門文學的關注,還有,是對澳門土生的一次回望。
(原載澳門日報) 水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