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的「巴頓將軍」(Patton),是影史上非常有名的名將傳記電影,由喬治史考特(George C. Scott)飾演巴頓(George S. Patton Jr.),由卡爾馬登(Karl Malden)飾演布萊德雷(Omar N. Bradley)。「巴頓將軍」在一九七○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獲得十項提名,並獲得八項大獎,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喬治史考特卻拒絕領獎,成為當年頒獎典禮的插曲。
「巴頓將軍」由「教父」大導演柯波拉編劇,主要集中在巴頓前往北非接掌第二裝甲軍、指揮第七軍團進攻西西里,以及指揮第三軍團橫掃法國,並在突出部之役中快速用兵解救一○一空降師,最後卻因為多言賈禍,被拔除第三軍團司令職務的故事。
拍名將傳記電影,最難的地方在於得找到外型、氣質和主人翁相似的演員,巴頓是位脾氣火爆、滿口粗話,卻信仰虔誠的帶兵官,很少人知道他患有閱讀困難症,為了克服這個困難,他在求學期間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與可怕的代價,但他在西點軍校的功課卻只是平平而已,還重讀了一年級。喬治史考特把這位外在形象與內心世界天差地遠的一代名將詮釋得活靈活現,據說他在片場也對工作人員大呼小叫,有人甚至懷疑他被巴頓的鬼魂附身!飾演布萊德雷的卡爾馬登,也把布萊德雷這位雖然沒有強烈個人風格,卻也不失為優秀部隊指揮官的「大兵將軍」演得恰如其分(注意片中的布萊德雷經常從口袋裡掏出一條紅色印花手帕,似乎要強調他的平凡,同時彰顯巴頓的「不凡」)。
「巴頓將軍」最精采的一段,是片子一開始,巴頓對部隊官兵的一場精神講話。這段戲的鏡頭裡,背景只有一面巨幅的美國國旗(二戰時的美國只有四十八州,所以國旗只有四十八顆星,但「珍珠港」好像就沒有注意到),全身戎裝的巴頓以凶惡的語氣對官兵訓話,講話內容的每個字都有所依據,事實上,這篇訓話擷取了巴頓對部隊官兵講話的重要內容,美國陸軍戰院教授馬丁布拉曼生(Martin Blumenson)寫的「巴頓將軍」(Patton: The Man Behind the Legend, 1885-1945,國內由麥田翻譯出版)一書便有記載。不同場合的講話內容結合得天衣無縫,柯波拉的編劇功力果然不凡!
片中幾段充分顯現巴頓火爆指揮風格的戲,像是在西西里視察野戰醫院時,掌摑因為罹患戰鬥疲勞症住院的士兵,在一座橋上槍殺擋路的騾子,讓部隊繼續推進,以及在進攻西西里時,要求屬下發動登陸作戰前後夾擊德軍等場景,都是巴頓指揮第七軍團進攻西西里時真實發生的事件;戰後巴頓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脫口說出「德國人參加納粹黨有如美國人參加共和黨或民主黨」,在美國國內引發軒然大波,最後導致他被拔除第三軍團司令職務,也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很有趣的是片中安排了一個角色,是一位專門負責研究巴頓的德軍參謀,在參二作業中,蒐集對手的「人物誌」是正常的情報作為,透過這個參謀,巴頓的家世背景與性格特質被勾勒出來,包括他家境富有、熟讀戰史,滿口粗話卻信仰虔誠。這個參謀在德軍戰敗的時候,意味深長地說「沒有仗打他會死掉,一位生錯了時代的了不起人物」,可以說是對巴頓這個人最好的註腳。
可能是因為喬治史考特詮釋巴頓這個角色太過成功,將近二十年後,美國有人製作拍攝長度約四小時,片名為The Last Days of Patton的電視電影(十多年前台視播過,片名翻譯成「巴頓將軍續集」),竟然還是由喬治史考特飾演巴頓!這部電視電影描述巴頓被拔除第三軍團司令,轉任編纂戰史,無權指揮作戰部隊第十五軍團司令,最後發生車禍,在一九四五年耶誕節前夕過世的故事。這兩部片子相隔這麼長的時間,卻由同一位演員飾演同一個角色,恐怕,喬治史考特已經立下了一個無法超越的障礙。
喬治史考特還演過一部和軍事有關的電影,片名是「熄燈號」(Taps)。「熄燈號」敘述一所小型軍校面臨關閉命運,一群年輕軍校學生以佔領學校的方式保衛學校,保衛信仰與傳統的故事。喬治史考特在片中飾演軍校校長,一位準備等著退休,卻因為誤殺一名少年而入獄,最後在獄中過世的不得志將軍。影迷們看這部片子,最大的收穫是看到還不滿二十歲的湯姆克魯斯,還有年輕的西恩潘(Sean Penn)與提摩西赫頓(Timothy Hutton,就是「將軍的女兒」裡的殺人兇手,最後引爆地雷自殺的上校),未必會注意到戲份不多的喬治史考特。
不過,回顧「巴頓將軍」裡意氣風發地指揮第三軍團的巴頓,對照「熄燈號」裡理想破滅的過氣將軍,還有「巴頓將軍續集」裡,因為車禍全身癱瘓,躺在病床上無助地面對生命終點的巴頓,不由得令人感慨,果然是「自古美人與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喬治史考特在一九九九年九月間過世,當時台灣因為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這條新聞沒有在這裡引起太多注意,但我們可別忘記喬治史考特對名將傳記電影的貢獻,據說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就對「巴頓將軍」非常著迷,間接影響了他對越戰,甚至是水門案的態度,誰說電影不能改變歷史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