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接近正午時段,路經廣星售票網門市部,聽到異口同聲的一句——“有冇搞錯,幾千張飛(門票)咁快賣晒⁈”也許眞是明星效應或是真的知音者衆,將於本年三月份上演的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讓輪候購票的人潮繼一年一度的音樂節與藝術節之後,再次重現。
以往在澳門舉辦藝文活動,資金不足、場地缺乏等憂慮尚是其次,最怕的卻是票房不好、觀衆人數不夠,場面冷清落索。為了引來足夠的觀衆,派票與贈票的現象過去時有發生,由此也讓觀衆被寵壞了,養成一種不良習慣——等,等至最後一刻,看看有沒有免費門票。但近年這種情況有所改變,隨着高素質的演團和演出蒞臨澳門,觀衆為求購得最佳場次與位置,排隊數小時甚至通宵輪候的境況並不罕見,炒黃牛票近年亦屢有出現。
曾經有人說過,要在澳門炒黃牛票的成本實在太低了。譬如說,現時購票數量的上限是每人每次十張,以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一千一百一十四個座位計算,只需在開售門票當天,在全澳六個售票點各安排二十人,瞬間便可“包起”一場(購清所有門票),再作牟利。當然,只演三場的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在短短兩小時內售罄門票,在沒有充分證據之下,當然不可視作黃牛黨所為,但對於喜愛相關藝術類別的觀衆,在下次要購買鍾愛演出的門票時,則要再提早一至兩小時排隊輪候了。
誠然,為滿足市場需求,加場自是最好不過的解決辦法,但卻往往受制於表演者或場館的檔期。所以,在平衡與滿足供求雙方的前提下,主辦單位也許可考慮更早地預售門票(增設網上或電話認購)、全年門票訂購、調低在門市每人可購票數量等等,讓演出前幾個月,主辦單位便可準確掌握到市場的反應,及早對市面熱烈需求的藝團提請加演,或對反應一般的演出及早加強宣傳。另外,主辦單位要考慮經濟效益之外,也請多想辦法,讓那些希望進入場館看心愛演出的觀衆,得到更公平的對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