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23 14:52:53| 人氣5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再談“觀眾劇評人”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年澳門城市藝穗節再次引入“駐節藝評人”活動及舉辦多場分享會,而日前舉辦的“藝評連線”座談會,更集合了來自中國內地、台灣、新加坡、香港及本澳的藝評人與藝術工作者,相互交流及分享兩岸五地的劇場生態環境,當中更對劇評人在劇場的角色與作用進行了探討。

        本地的劇場演出,多靠海報、傳單及互聯網作為演前消息發佈渠道,但在演後如沒有報章的評論刊登,該演出便是靜悄悄的做了,也靜悄悄的消失了。對於觀眾、未有(甚至不知道)觀賞的人士,以至是演團工作者也好,就這麼讓一個藝術生命平白無聲地結束了,無疑是一種遺憾吧?在澳門這片彈丸之地裡,從事劇評寫作的專業人士,雖然存在但數量並不算多,面對本地劇場活動的日趨活躍,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小劇院、曉角實驗室、戲劇農莊、牛房以至窮空間等劇場裡,每月每週都幾乎有演出安排,而劇評人與演出數量的差距日增,無疑為本地的專業劇評人帶來不輕的負擔。在這個逐漸失衡的狀態下,本地的“觀眾劇評人”又是否可以發揮填補這一塊的參力量?

        雖然“觀眾劇評人”的作品或許在質與量仍是有待改進,但作為報導者、作為觀眾的感想發表、作為從自身專業的角度審視劇場的一份報告,觀眾劇評人筆下的人與事,也是一份可供記載的劇場歷史記錄。這份記錄雖然未必可以經常性地被化作書面文字供廣泛閱讀,但其實不少熱心的觀眾劇評人,都在各自的博客(blog)留下了片言隻字,他們就像澳門那零散分佈的小劇場位置,建立在某一個不知名的空間裡,默默地努力著。

        連逐多年的澳門城市藝術節都高呼“全城舞台,人人藝術家”的宏願,可是“人人藝術家”的定義何來?在“藝評連線”裡有資深的藝術工作者對劇評人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慨念:“劇評人透過文字,不斷與藝術發生撞擊,也是參與把演出千錘百煉的一種藝術家吧”。如是這般,只要觀眾能對演出作出回響,並把他們的意見都踴躍發表出來,那怕只是一言兩句、那怕只在博客裡的個人觀感,他們都可以逐漸變作劇評人,讓“藝術家”的隊伍又可多添一員了。 

台長: 文思
人氣(58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看有所思 |
此分類下一篇:散記.於澳門城市藝穗節後
此分類上一篇:澳門,就是與別不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